《开讲啦》李希贵——学校是什么

时间:2019-05-14 20:1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开讲啦》李希贵——学校是什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开讲啦》李希贵——学校是什么》。

第一篇:《开讲啦》李希贵——学校是什么

《开讲啦》李希贵演讲稿:学校是什么?(第90期)演讲时间:2014-04-19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在《开讲啦》第90期的励志演讲稿 李希贵简介:

李希贵,男,现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1980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山东省高密第四中学做语文教师,26岁任高密四中副教导主任,28岁任高密四中副校长,31岁任高密四中校长,36岁出任高密一中校长,38岁任高密市教委主任,42岁就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2006年调教育部负责筹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07年开始出任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从25年前进入教育界至今,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李希贵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

讲稿内容如下:

过去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给学校定义的时候,学校是什么?学校是学生来学习的地方,但是我们没有问问孩子,我们的学校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我想展示一个泼水节的照片,从狂欢节到泼水节,我们事实上是通过这样一些课程,来叫学生能看得见老师真的希望和你们平等,它带来一个最重要的,值得我们欣慰的事就是,我们的学生真实了!但是学生真实了以后,他和你交流的问题就不一样了。去年秋天,我们高一一个男生给我发过一个短信,他说,校长,请你帮我解决一个问题,我在初三的时候,曾经暗恋一个女生,但是这个女生呢,中考的时候没有考到十一,她考到其他学校去了,现在我每当闲下来,大脑里满是她的形象,问我怎么办?这也是我工作了三十多年了,接到的第一个关于这种问题的短信,所以平等的师生关系,会让我们看到孩子们真实的内心,我们也会真正了

第二篇:开讲啦 李宁演讲稿

2016年5月21日《开讲啦》-李宁演讲稿

有点紧张,确实有点紧张,不知道会讲什么,很少参加这样的活动,而且面对这么多年轻人。虽然我经历了很多,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讲。我父母是老师,但是我从来没给人讲过课。所以,很紧张地答应了这个邀请。今天进来看到这么多年轻人,也让我感觉回到了年轻时代。

我八岁开始,像小朋友这么小就开始练体操,希望能有机会去到世界赛场上为国争光,能够去争夺冠军,这是我的梦想。练了十年以后,十八岁我终于到了国家队,那个时候我们出国比赛很少,所以那个时候1981,我被国家队选为主力去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锦标赛。,满怀信心的跟着队伍到了莫斯科,可是不巧的是,在我赛台训练的时候,一个跳马动作落地的时候,踩到垫子边上,把脚崴了,整个脚淤血,从脚腕黑到快接近膝盖了,全变紫色了,那个时候距离比较还有三天,教练员和代表团领导就看到这样一个状况,就准备让后补上了,李宁就“歇菜”了,当时我心都凉了,我晚上都睡不着觉,第一天晚上是真的很难受,很想不通,我到底是要放弃算了,还是要去争取,我真的差不多,那个晚上一直到快到六点钟,五点多都没睡着。其实我是很烂睡的人,但那是我人生当中唯一一次这样睡不着觉,后来早上我就自己爬起来了,我就想我不能放弃,因为我一放弃,我就感觉我的教练就站在我的面前从小带着我,我就想起我过去,曾经为之奋斗的这些,所付出的努力可能就不知道去哪去了,那我就跟那个大夫就说“你只要让我有感觉,我就能上场,你让我能感觉,我就一定能翻跟斗,那我就开始进行肌肉感觉训练,站立不起来的时候,我就躺在床上用脚顶那个床顶,在试着往下站。一天以前我就可以站着这样慢慢拖着走,两天以后我就可以两只脚站着可以这样跳。那因为要提前24小时报名,那个时候中国队是第一次要去取争团体进入前三名,所以压力也非常大,教练代表团就要决定,是否让我上场,要在他们面前表现一次,就让我去打一个侧手翻,那个时候侧手翻,我一个脚还站立不住,就是必须靠两个脚,我就在那样的情况下,强行地给自己打了一个侧手翻给他们看,而且我跟他们说,只要给我二十四小时,我一定能够跟原来一样生猛。其实是有点点,有点点吹牛吧,但是当时的状态,就是这样,不想放弃,就是坚持要上。只要给我上我一定不负从望。所以当时的代表团,整个队就开了一个会,决定要我上。那个时候后来我就拿了一个大概是塑料做的一个护脚的一个型具,把整个脚就绑住,哇这个对我的帮助太大了,因为如果靠我自己去用力这肌肉毕竟受伤了,用不出力但是这一绑住固定就可以带着走,这脚是既不能够伸直,也不能弯太多就这样(手势),我就完成了六个项目,所有的比赛。而且基本没有减难度,也就是说因为我的参与,我们最终赢了东德0.15分,我们中国第一次团体升起了国旗,在这个世界赛场上。经过这个事之后,我认为很多事情是要贵在坚持,重要在于你自己是否认定了这个目标,认定自己要去追求,只要你坚持追求你的梦想,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我十八岁的一个如何战胜自身困难的一个经历。

或者大家也许有兴趣想听听08年奥运会点火这个(事),08年奥运会对整个国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点火是一个象征性的仪式,要表现这个国家,这个群体的精神,我第一天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进到鸟巢一看,哇这么高,这个大概四五十米,一根绳子这样把你一个人这样吊起来,很恐怖。虽然我是练体操的,其实我是有恐高症,我站高一点,我手马上就出汗,发凉。结果吊到七八米的时候,我说下来下来下来,我说紧张。那我回去就想这个问题:我到底要不要去接受这个挑战,如果做不好,做不成功,那就辜负了这一个机会。那我考虑之后决定接受这个任务,我要去做的,其实是在追求中国人的一个梦,一个崛起的梦。所以我自己下定决心去想办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我们每天差不多十二点以后开始训练,我就从最基本的从地面开始怎么样身体控制,想站起来站直,想弯下去得斜弯下去,整个身体控制要我去训练,我记得我第一次上去走一圈的时候,什么也没做,抓着,我下来的时候我全身的衣服全湿了,给吓出了汗,一身的汗,之后加上一个火炬,我第一次什么都做好了,结果拿到火炬一拿我人倒过来了,火炬就是一公斤多重人就倒下去了。它因为平衡点非常细,因为要两根细绳子,最后在四百多米这样一个漫步过程当中,这手怎么样拿得动火炬拿不动,怎么样固定支撑它,为此我要去跟假肢厂去联系,怎么样让我的手支撑,整个假肢全部做完,做完以后,没有用只用了这一块(比手),这节用不到,这一节又怎么办,所以每一天每一天,都在这一个过程当中去完成,从地面到半空,到高空,到跑全,一直到最后确定能把火点着,整个小组包括特技的导演,在一起工作整整一个月,所以这个过程还是非常非常(有)难度,每一点都不能出差,我差不多一个月下来,我瘦了十斤。而且整个任务完成之后,我的腰(伤)也就因此就犯了,我的腰椎盘突出就被引发出来了,所以我09年,第二年就动了个手术,当然不管怎么样,这个过程我一直坚持下来了,在最后这个画面出来还是非常震撼的,证明张艺谋导演也是非常成功。所以当时结束下来,火炬团队的很多人都哭了,终于完成了这一个完美的一个表现,所以大家付出了很多。

其实体育本身来讲能带过大家的不仅是一个冠军或者成功,或者失败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使得你的勇气、胆魄、坚定、坚持的精神追求的这种动力,不放弃的想法全部在这个过程当中获得一种训练,我十几年的体操训练即便是不再做体育专业的工作,在今天这个生意场上也好这些素质都给我带来很大的一个帮助,让我能够知道面对困难应该是怎么样,面对问题应该是怎么解决,知道要寻找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其实我最初,在做这个“李宁”牌的时候,我也是希望体育的基因,运动员的基因能够注入到我未来的事业当中,那个时候我也,因为刚开始我也是二十五六岁,也是个年轻人,反正我也不管别人怎么样,我有自己的梦想,我就自己去追求,所以当时我记得我第一次订货会的时候,跟他们讲我的理念,讲我的产品,结果很多人都对我很赞赏,好好加油小伙子,不错,好想法,结果大家吃完饭也就拜拜了,没有什么人订货,打击非常大。因为我们所有的产品都已经投入了,那这个时候怎么办呢?我就决定,我们自己来做我们自己的一个销售渠道,正好赶以亚运会之前,我们在北京开了第一家李宁的店,之后我们就开始有第二家店、第三家店,之后我们就有了几千家店,最初的一步是很难迈出的,但只要你自己认可,你一定要坚持,不要轻易放弃,因为你不知道后面有什么,有时候放弃一辈子都没有了,如果没有放弃继续往前,很多很多好事后面都跟着你来,所以每个年轻人,只要你坚持追求你的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说得不好的,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但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精彩的人生,自己的道路自己走,谢谢大家。

第三篇:李希贵文章读后感

读《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有感

武药小学熊晓萍

有幸拜读了李希贵先生编著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刚借到这本书时,内心也并没有多少想读的欲望,只是被书的标题所吸引,早就从文献上看到中国教育出来的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而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学生的创造能力非常强,尤其是美国,据统计,从1979年到1999年的20年间,美国共培育了4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产生了197位知识型亿万富翁。近几年来,从美国走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更是比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得多。仅2003年产生的1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就占了半数左右。科技含量如此高的诺贝尔奖,在我们‚望洋兴叹‛的时候,美国为何就如此‚霸道‛了?难道他们在垄断经济的同时,也垄断了思维,垄断了发明创造吗?他们是通过怎样的教育方式,让美国人变得如此有才能?

带着这些疑问,我好奇地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浏览本书目录,一个个新颖的标题映入我的眼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家常饭‛与‚法国大餐‛、为什么要让学生都在课间挤厕所、美国的教师怎样布置作业、美国人也会耍心眼、中国式的无所谓、主人意识:从棒球场到教室……这么多新鲜的名词,我的内心充满了好奇。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吗?‛这个问题还用回答吗?在国内,这个耳熟能详的句子,已经在校园里响彻了20多年,它甚至已经成为我们的一个原则性口号了,然而哥伦比亚大学的课程专家却向我们的教育专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因为他在观看我们带去的教学录像时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摄像机在课堂上为什么只摄老师?为什么只见教师在那里指手画脚?为什么所有教师的声音都有字幕,而学生回答问题时,却没有字幕,无意的疏漏为什么发生在学生身上?难道连我们编辑录像的工作人员都这样看不上学生吗?为什么课堂上的老师总是‚抓‛着学生,一个一个地提问题,其他学生这时候还能学习吗?

‚很好,坐下!‛戴维先生模仿了一位教师用手指往下一点的动作说:‚学生回答了问题还不知道坐下吗?为什么老师还要这样手指一点,说一句‘很好,坐下’呢?要知道,这样做,小孩子连点面子都没有了,这不是在扼杀小孩子的自主能力吗?‛‚中国的老师不是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吗?主人在课堂上还要这么小心翼翼吗?

是啊,许多时候我们对一些严肃认真的事情,只是口头说说而已,真正做起来,却又是另一回事了。也许我们并不缺少理念,真正缺少倒是躬行实践。李希贵还写到:在美国海军学院考察,发现他们介绍学校的专题片自始自终讲述的是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过程,画面始终以学生为中心,看上

去颇有些激动人心,不像我们在国内学校见到的专题片,除了居高临下来视察的各级领导,就是开拓进取的领导班子,剩下的就是名师获奖证书的大荟粹、各种荣誉的大展览……和学生有关的内容不过是一些出类拔萃者出来风光一下罢了,是啊,怎么平时我们就没有注意到呢?看来老外看问题的视角真的有些不一样。

静下心来想一想‚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只与课堂有点关系,校园里其他的一些举动似乎与学生没有多大干系。这或多或少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吧!

‚事无巨细‛是美国教育的一大特点。在阅读完本书后,我的体会尤为深刻.对比中美的中小学生守则,你就会感受到这一点。对礼貌的要求:

美国:每次都有礼貌地称呼老师;中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对学习上的要求:

美国:按时或早些到校上课,有问题要举手;如果缺课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必须把所缺的课补上;如果有急事离开学校,应提前告诉老师并请教将要学习的内容;必须独立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如果学习有困难,可以与老师约定时间寻求帮助,老师将会乐意帮助你;缺课或迟到,必须带有家长揭示其原因的便条;对于缺课,唯一正当理由是自己生病、家长去世或宗教假日,别的理由都为视为违规;教师

提问时,如果没有指定特定的学生回答,任何知道答案的学生都应举手回答。

中国: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比较一下中美对孩子学习上的一些要求,不难发现,美国的守则‚境界‛的确低了些,但是他们说得实实在在,全是可以比照着见诸行动的细节,如果孩子照章行事,也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我们的要求的确很好,但总觉得有些空,有些大,孩子无从做起。回想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检查时居然让小学生背守则,有什么意义呢?说的实在,才能做得实在。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只有放在实实在在的情境中才能感受真切,凭空背诵,虚无缥缈,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教育问题,因此我们的教育也需要从说些实在的话开始吧!

我们再来看看美国一个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提醒吧!

1、立刻行动做作业。每天放学后都要留出特定的时间做作业。你可能刚到家时想休息一下,但也一定要给自己充足的做作业的时间,这样,你就不会被晚饭打扰或因为太累而完不成作业。

2、如果你厌烦了一项作业,真的不想去做它,你可以给自己一点小奖励。例如,努力学习了45分钟之后,你可以吃点小点心或打15分钟的球,过后再回去学习,然后再休息一下。

3、如果需要帮助,一定要开口,可以给朋友别人打电话或向家人求助。如果这些人不能帮你忙,你可以第二天向老师问不懂的问题,你可以把老师的电话提前记住,到时向老师打电话求助。如果你没有老师的电话,记住:你的妈妈一般会有。

4、练习,练习,再练习!你在某科目上提高技能的最好方法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如果你在数学、科学、社会学、语言、阅读方面遇到麻烦,多做些练习可以使你得到提高。

说得多么细啊!学生照着做就行了,美国老师不仅在作业要求上注意了细节,在课堂上他们更注重了细节。

还有,在美国,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学校很少从道德层面对他们进行评判,更没有歧视和放弃他们,而是把他们当作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需要获得特殊的关照、需要用特殊的方法来实施教育的群体。更让人叹服的是,美国不仅仅把这项工作看作是解决学习障碍学生的问题,而且上升到民族命运的角度来认识,他们认为这是拯救美国未来的伟大工程!

看得越多,我内心的感触越深,对教育家李希贵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这也给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从他的书里,我们不仅能了解西方发达教育的理念及一些具体的操作模式,更难能可贵的是,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我们教育上缺少的细腻和灵性,感受到了中国未来教育的曙光。

虽然改变目前的教育现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会通过了解发达国家的教育现状,反思我国教育的缺憾,拓宽我们的教育视野,丰富我们的教育情怀,提升我们的教育品位,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终有一天,我们的教育改革一定会走向成功!

第四篇:学习李希贵心得体会

读《教育家之路:李希贵篇》心得体会

当学校发给我们老师两本《教育家之路》时,我看到了那么多的教育家,其中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而让我眼前一亮的却是对李希贵老师的介绍。因为我在去年看过李希贵老师的两篇著作,即《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学生第二》。现在再一次看到对他的介绍时,更加佩服。

第一,钦佩他的教育的理性与管理的智慧。

李希贵老师的“学生第二”是对当前教育界“学生至上”热潮的一声棒喝。他认为,学生成了我们的顾客,成了我们的上帝,我们把所有目光都聚焦到学生身上,而忽视了教师的健康,忽视了教师的发展。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的确是的,教育是生命培育生命,爱心滋养爱心,温暖传递温暖,尊重撒播尊重,智慧启迪智慧的崇高事业,“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任何关爱都必须经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当一个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培养教师在学校的“幸福感”。这是多么富有理性与智慧的教育管理。

第二,钦佩他的“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还是在高密四中当校长时,也算有了一些成绩,于是,不断有一些到四中参观考察的人,总是喜欢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四中的“真经”到底是什么?他说只是“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的确,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有这样一则故事: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他的学生说:“从今天开始,我们每天回家要做一件事情:把你的胳膊尽量往前甩,再尽量往后甩。坚持每天都做,你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起来,觉得做这个很容易。一星期

后,苏格拉底问学生:“坚持每天都做的学生请举手。”班内有80%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又问,班内举手的学生只有一半了。一学期下来,苏格拉底问学生:“这一学期,坚持每天都回家甩胳膊的同学请举手。”这时,班内只有一位学生举起了手,这位学生就是古希腊另一名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因此,世上最简单的事情是“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最不简单的事情也是“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教师每天批改作业给学生写几句批语,是件简单的事情。但能每天做好,每月做好,每年做好,而且挖空心思、有的放矢,而不是冠冕堂皇敷衍塞责,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一句简单的批语给学生带去的是温馨,是提醒,是鼓励,是鞭策,同样也是我们老师的匠心独运。学生很容易发现,这里面蕴藏着教师的真诚与爱心。

每个学期开学伊始,作为教师记住学生的名字,是天经地义的,也是个很简单的事情。但实际上呢?除了班主任,哪个课任老师能在一周之内,准确无误地叫出你所任课的每个班级里的每个学生的名字?记不住学生的名字,做教师的又怎么能尽快拉近师生间距离,又怎么能尽快地熟悉学生呢?我们老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接触学生、了解学生、熟悉学生。试想,老师叫不准学生的名字,张冠李戴,认错学生,又怎么能让孩子们做到“亲其师”,进而“信其道”呢?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记住记不住学生名字的问题。记住学生的名字,其实架起的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唤起的是老师对学生的爱!……

学会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其实这不是什么难题,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要求,但要把简单的事情真正做好,看似简单其实还真是很不简单。所以我们要想让我们的孩子做到“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那就先让我们教师一起“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吧!

第五篇:李健开讲啦精彩演讲稿

很多人是通过《传奇》认识了我,那《传奇》这首歌是在XX年,今年正好XX年,差十年前写的一首歌曲。它是我第一张唱片的第九首歌,其实是一个很被忽视的一首歌曲。

有次采访许戈辉问我,她说李健,十年了,是不是对你来讲是一个里程碑?我想想我觉得应该是一个里程,碑就算了,碑很不吉利。

十年应该可以总结一下,所以我今天来的时候,我翻了翻以前的那些日记。那我就从这个最早的一个下午(说起),那是1988年6月23日的一个下午,当时我坐在家里,看着阳台外面,突然间有个想法说,能不能我学门儿乐器。因为之前看了好几个电影,都跟吉他有关,跟钢琴、跟口琴(有关)。口琴是没法学,因为学完之后就没法唱了,钢琴呢又大又贵,就算了,吉他我觉得应该可以。所以我就看一个小广告,好像是各种吉他班,有二十块钱、三十块钱(一个月),我看了一个四块钱的,当时也比较懂事,希望能够省点儿钱,就报了一个四块钱的吉他班。但是如果继续学下去呢,就开始涨价了,然后呢,帮老师调琴啊、扫地,老师就没收我学费,然后让我继续跟着学下去。

说心里话我也没太想过到底是什么理想,我觉得在我的少年时光里面找到了音乐,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事情,从此之后有了很多精神世界。当时(和)现在很多这个学生讲说,为了追女孩儿才学吉他,但我当时真不是,还是很被音乐、被吉他所迷恋。

其实我小的时候对自己唱并不自信,因为小的时候是跟爸爸学京剧,把那噪子唱得很哑,后来哑了之后呢,就不愿意多说话,老师也不愿意叫你,多多少少有点儿沉默,所以养成了一个自言自语的一个习惯。我想很多时候还是因为孤独,才会自言自语,孤独导致幻想,幻想导致创作,我想这是一个特别地一个好的说法。我也说不清这种孤独感,到底是什么。

其实直到大学的时候,对我来讲才真正意味着成长。我们班有四个女同学,二十九个男生,女生长得都非常地善良,长得也很端庄,但是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其实这样也很好,大学时候就可以安安静静地看书、学习。我在中学成绩很好,没有太费什么力量都能做到前几名,那清华就不一样了。

我们宿舍有六个人,每个人都有一技之长,我记得特别清楚,我的上铺是一个对哲学很感兴趣的人,当时他大一的时候就看黑格尔。另外一个同学是不停地学语言,学英语、学日语、学法语、学德语,当我们做阅读理解的时候,很难读懂的时候,他却暗暗地点头说这人的文笔还不错。所以会发现有很多人,他在各个方面有很多特长。

学习呢也有一些奥林匹克数学金牌、物理金牌在我们班里,他们也不费什么力量就总是能考到97啊98(分)。甚至有人达到105分,你知道为什么会有105分,因为答得特别好,所以教授多给了五分。但对我来讲不一样,我觉得我可以通过努力、通过勤奋,六七十分、顶多八十分算不错了。那个时候你会发现原来学数学、学物理都是有很多区分的,有很多需要天赋的。

但是我参加的一些歌唱比赛,只要我能参加的比赛,基本(上)成绩都很好,或者是不谦虚地说,都是第一名。所以我觉得这个对我来讲,是很有鼓励的。

大学毕业时候,好像刚刚有人会了解了我一些,原来李健并不是天天拿着吉他就玩儿啊闹啊,他还写了一些作品。当时我还开了一个大学毕业的一个音乐会,那个会上让一些教授们了解了,啊,他还真是学东西。我想说今天主要讲的是,有些才能只有时间才能证明给你。

但那个鼓励随着毕业就烟消云散,我毕业之后去了广电总局,当了一个网络工程师,带着所有像今天的朋友一样对社会、对未来的一个憧憬,就去工作。工作时候对我来讲是一个打击,为什么说是打击,因为你在清华里面的时候,被称为天之骄子,但你到社会的时候,基本就是最无力的一群人,因为你刚刚毕业,我想今天你们依然是这样。你发现你所做的工作,跟你学的完全没关系。

开始就做一些体力活儿,天天拎水啊、接人送人啊,还有一些热心的这些老大姐,老给你介绍女朋友什么的。还嘘寒问暖,当然很关心你,但他们那个环境对我来讲还是有一些苦闷,因为你找不到自己一个成就感。

当时最在困惑的时候,大学的校友,就是现在的水木(年华)的卢庚戌找我,说李健,你还想不想唱歌,想不想一起唱歌?直到前些日子他又给我打电话,还问我这个问题。我说怎么唱,去哪儿唱?他说咱们当歌手啊,咱们可以出唱片,那个对我来讲是一个生活的一个惊醒。我觉得那是可能对我来讲,是一个另一番天地吧,能够迅速逃离朝九晚五,但是恰恰没告诉我,当歌手刚开始是不能赚钱,是无法生活的。就很冲动地就辞掉了工作,悄悄地就跟卢庚戌去唱歌去了,家里根本不知道我已经不工作了。其实现在想起来,很多人会觉得很武断,如果你唱歌没唱出来怎么办?我觉得年轻人其实就应该勇敢一点儿,我觉得以前的人比现在的年轻人更勇敢。可能现在顾忌的东西太多了,你可能知道太多,知道太多可能不是什么好事儿。

所以我就跟卢庚戌唱歌,一切都很新鲜,一切都很为难。全国各地去做节目,当时很高兴总坐飞机,住各种酒店,住各种不太好的酒店。然后最为难的事情就是,做一个歌手那些应该有的训练我都没有。比方说怎么在台上表演,我很多时候是别人告诉我,说今晚上李健,你们水木(年华)要播你们节目了。我说天哪,一定不能让更多人知道,一定不能让我妈知道,就是特别害怕看自己,那段时间既快乐也纠结。

但我还算很幸运,因为当时清华的(两个)毕业生做一个组合,很受关注。九个月就用现在话来讲就所谓红了,然后得了很多奖。我记得那一个最大的一次颁奖典礼是星空音乐台吧,我们是内地当年成绩最好的一个新人,港台分别是f4跟陈冠希。但是当时我上场时候就紧张,因为我发现他们的人气特别高,而且又帅,陈冠希又很会表演,所以上场之前准备好的那些东西,又全都忘了。然后上台也慌了,估计肯定跑调了,因为我看见底下孙楠和田震在笑我俩,好像就唱《一生有你》。所以整个的一个阶段,是完全硬着头皮上。

做组合其实是对一个人来讲是需要一种考验,需要一个长时间磨合。其实离开水木(年华)并不是,对我来讲有多么困难的事情。我觉得音乐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事情,你不能对它有任何含糊。你的唱片里面,一定要都是自己喜欢的歌,可能某些歌,当时别人会有质疑。就像《传奇》一样,当时这是一首那么慢的歌,在那样一个XX年、XX年是一个很中国风、很电子、很r&b的时候,它就太格格不入了。但是我喜欢,那没有人听,没有人看好也没关系。

我觉得周杰伦有一句话他说得特别好,最大的突破就是没有突破。一个人做的事情是有限的,但看似有限的一件事情里面,其实可以做成很无限。那你是做这样的音乐,并不代表你所有歌都一样的,你一样可以做得非常地丰富。做这行的人应该淡化,歌手、明星这样的一个身份,因为你老抓那个东西你会很痛苦。你总在比,永远会有人比你更帅,永远有人会比你运气更好,需要的是就是自己逐渐强大,这个强大也是需要很多机缘的。像春晚、像王菲这样的一个机会,你很难描述它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个机会。但是这样的机会给你的时候,就像我原来说,你只有一首《传奇》是不行的,你必须要(有)很多作品。你所有的那些积累,可能就是为那样的一个真正的机会所准备的。其实很多机会都不是机会,真正的机会也就那么一两次。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但我觉得成名应该晚一点,尤其是做这行的人。因为一旦你成名之后,你的时间会发现越来越少,属于你的真正的积累也会很少。

三十而立是不正确的,三十很难立起来。所以年轻的朋友们不要太着急,不能像我当时老想这句话,我觉得四十(能立)就不错了,真是这样的。

在人成长阶段,你经常会遇到一些权威,我以前就会见到一个特别显赫的,比方说一个导演啊,或者是一个教授啊,总是紧张,但后来我慢慢地消解自己,消除这种一个不太好的。其实任何一个伟大的人,伟大是用卑微来换取的,真的。

这条路就充满了无数的变数,比方说你面临的问题是一个又一个,没成名的时候,别人会想你要成名,成名之后,也有人问你,你接下来怎么办?XX年以后,《传奇》走向千家万户,开始很多人就开始问你基本一样的问题。比方说,王菲又怎么样了?怎么找到你?如果没有王菲唱这首歌,你还会坚持(吗)?更多问题是,一个歌手成名之后,面对名利时候,他还会创作出好作品吗?

其实真正的艺术家,钱还有你所谓的名利,只能会帮到你,只能会让你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如果你轻易地被所谓的那些名利击倒,那你太脆弱了。你连这样的一个事情,都无法坚持自己,其实你的成名是太运气,或者是说太荒诞了。

其实这个行业虽然没有规律,但也有规律可寻,就是你不断地要提醒自己,名声就像我原来在微博说的一样,就是一个误解的总合。我觉得今年我39岁,我很幸运我成名得晚一些,我觉得对生活还有一个不断提醒、不断往前走的一个愿望。

所以我觉得今天来的很多青年朋友,我不太会就是说教,我只是分享自己的一点儿生活经验。成功晚来一些更好,然后面对那些所谓的权威、显赫的人,不要太害怕。因为他们也走过你今天的路,有多少所谓的闪光,就有多少那些灰暗的时刻,任何时候都应该看清自己,别觉得自己那么渺小,也别觉得自己那么伟大。

下载《开讲啦》李希贵——学校是什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开讲啦》李希贵——学校是什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写给李希贵的一封信

    尊敬的李希贵老师: 你好: 有幸读了你《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给了我无限的启迪。那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小 故事,给了我们无限的力量。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教?为了不教?是......

    读李希贵著作有感

    读李希贵的《放弃百分之百》有感 在育人工作的第一线,在工作之余,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理论,实施新课改,学习专家的理论,学习名教师,名校长的著作,使每一个教师与时俱进。通过读李希贵......

    开讲啦观后感

    开讲啦观后感《开讲啦》是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属于中国首档青年电视公开课。它是请教一些具有好榜样的名人作为演讲嘉宾来讲述自己以往的人生经历、对未来的见解、以......

    开讲啦 读后感

    今日的开讲啦是撒贝宁主持,请来的是王潮歌著名导演。她的演讲很有震撼力,带给我一股力量。于是,看完了她的演讲,我就打开了博客,留下了这段文字。我 是谁?这个问题在我年幼的时候......

    开讲啦演讲稿

    开讲啦陈爱莲演讲稿:你是因为理想毁灭而变老 今天来嘛,就是说我怎么这么大了还在跳是吧?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剧舞台上演整本舞剧女主角年龄最高的一位。当时我从上海的孤儿院考入......

    《开讲啦》观后感

    《开讲啦》观后感8篇 《开讲啦》观后感1 古时候说你十年寒窗苦读,总在我们身上已经不那么贴切。我们寒窗何止十年,只为圆一个大学梦。八月,当我们踏进自己理想的殿堂,而此时我们......

    开讲啦经典语录

    开讲啦经典语录 《开讲啦》是一档励志节目,就是邀请那些青年心中的好榜样来作为演讲嘉宾,来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人生经历,好让那些迷茫的青年人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大家好好看......

    开讲啦观后感(推荐)

    《开讲啦》观后感 这次选修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这个课程把《开讲啦》这个节目推荐给了我。这是一档给予中国青年现实讨论、心灵滋养且传递着“正能量”的励志节目。 开讲的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