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要有匠心
教师要有“匠心”
2015-08-26 13:54阅读:1,664 今年“五一”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系列报道《大国工匠》,片中这些活跃在各行各业的顶级工匠们充满了人性之美,他们把劳动变成创造,让技术变成艺术。我看了以后非常震撼,深深地被他们感动,感动之余觉得我们的教育战线恰恰需要这种“匠心”。一般人听到“匠”字,就会想到“瓦匠”“木匠”“箍桶匠”“剃头匠”等手艺人,甚至脑海中还会浮现出工匠们固执、缓慢、埋头劳作的身影,更有甚者,耳边还会响起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极端鄙视工匠们的一句话:“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所以,自从与师结缘,我就暗暗下定决心:不做“教书匠”,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然而,这些年来,我看到的教育现状却是“创新理论”满天飞,什么“生命教育”“生活教育”“生态教育”,可谓“三生”有幸,说实在的,我一直没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还有“成功教育”“绿色教育”“本色教育”等等,我同样搞不清什么样的颜色与教育到底有什么必然联系;特别不敢苟同的是,教育的目的竟然就是上名校、找一个好工作即所谓的“成功”等等。小升初时几千人报名考试竞争某一所学校令人震撼的壮观场景屡见报端,真不知是教育的幸事还是悲哀。我常常想,我们教育人为何不把眼光聚焦到《礼记》“教学相长”中,聚焦到《论语》“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中,聚焦到叶圣陶“教是为了不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等等已被证明了是教育的精髓的原理上来,然后再虚心地学习借鉴一些外国的教育理论——无需照搬,否则会水土不服,特别不能像猴子掰玉米一样,掰一个扔一个,搞得既没有了传承,更谈不上创新。完全可以这样说,当今教育所表现出的浮躁、功利等诸多弊端,这些所谓的“创新理论”难辞其咎。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叫得响,不见得就对;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说得多,更不见得都赞成!至少我发现不少所谓的“教育家”“学者”根本不是好教师,听见枪炮声就发抖的士兵能做元帅吗?终日忙碌、飞来飞去的“华威先生”,这种连老师都做不好的人,能称之为教育家吗?简直不可思议!
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需要教师花费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的心灵,翻土、施肥、浇水、除草、间苗。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开花,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结果,甚至我们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开出美丽的花,都能结出硕大的果。但我们依然执着、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阳光中,春风化雨,潜滋暗 长,需要灵魂的安静,需要耐心的等待。做教师真的需要有“匠心”。“匠心”的背后隐含着的是专注、技艺和对完美的追求。在教学中,“匠心”可以让孩子们莞尔一笑,学习瞬间变得幸福而快乐;能够使枯燥的知识立刻展现神奇,终身难忘;更会令师生的交流,欢快顺畅,水乳交融。在教学中追求“匠心”应该是每位教师的职业意识。做一个教书匠,首先应该有从容的心态。做教师,就得像个手艺人一样沉浸其中,心无旁骛,在激情飞扬和挥汗如雨之中,享受教育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和幸福。有句古语,叫“山定泉,树定根,人定心”。心态之于教师,就如同树根之于树叶,源泉之于河流,基础之于大厦,血脉之于躯体,灵魂之于生命。莫言曾说过:“心变了,世界就变了”。人生很多事情急不得,凡事都得有个“先来、后到”,都得有个“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许多事情“欲速则不达”。要有意识让生活多一些减法,“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让树上的每片叶子都能争取到阳光,慢慢地陪伴,静静地等待,悄悄地聆听,不浮躁,不显摆。江苏省“巾帼标兵”、江苏省物理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我校优秀青年教师段红,被师生们亲切地唤作“大神”,她不论带什么样的班,教什么样的学生,总是那么得心应手,从容不迫,面对犯错学生,她用爱心沟通心灵,赏识点燃希望,形成了独特的“五步”教育法:一“问”,问清事情的起因、真相,再教育,以免错怪学生;二“缓”,学生的错误,有时令她气愤,如若进行暴风骤雨式的批评,定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极有可能把学生推到对立面,这时采取“缓一缓”的办法,退一步,海阔天空,为进一步教育学生留下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师生双方都冷静下来,再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三“引”,学生犯了错,一味批评、指责,往往事倍功半,她采用耐心的启发、换位思考的方式,帮助学生从思想深处弄清为何错了,今后如何改正;四“选”,选择恰当的时机、地点,在融洽的气氛中,学生情绪放松时,再跟学生促膝谈心;五“激”,抓住有的学生自尊心强的特点,与学生谈话时,她就采用激将法,激励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我觉得段老师“五步”教育法的核心就是要有一个从容的心态。每位学生都如同夜空中的星星,闪耀着自己的光芒,学生需要呵护,尤其是在情感世界中。教育需要倾注爱与真诚,需要理性的思考,更需要不急不躁的庄稼人的智慧,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得有讲究,乱不得,急不得。
可见,教育需要闲暇,需要没有压力,需要安全,需要舒展,需要耐心,需要慢慢地积淀。老子说过:“合抱之树,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好的饭,吃急了也会噎着。李政道博士说过:“越往前走,技术就越精神化。”所以,只有从容了,教师才能够抵御躁动和诱惑;只有从容了,教师才能留住心灵的那份安宁,去追求朴素的教育真谛。
其次,做一个教书匠要有研究的精神。教育和其他行业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教师每天面对的都是鲜活的、生动的、独特的、不断发展的生命,作为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了解成长中的学生,才能有目的地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过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等。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不写教研论文的教师只不过是经验型的,而经常写的教师则有可能是创造型的,写得多、写得好的人,未必是名师、大师,但不写者则一定不是名师、大师。”我们苏北农村有句俗语“瓦匠怕木匠,木匠怕漆匠,漆匠怕瞅匠,没事就怕三琢磨”。我觉得这些话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倒是更应具备的要求。
我们很多有识之士都清醒地认识到,当今社会并不完美,人性也有不少缺点,这就需要我们更加重视孩子的读书,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假恶丑的抵抗能力,对真善美的欣赏能力,努力培养高雅情趣,担当精神,书卷气质,家国情怀。然而,如何培养和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这个问题又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研究过呢!对学生读书这一问题的认识,缺乏研究精神的少部分老师只停留在搞一些读书报告会、读书征文等活动上,大多数老师则会出一些僵化教条的阅读题来考查学生,让本该快乐的读书变成了苦不堪言的负担,读书成了一条风干的黄瓜,干瘪丑陋,食之无味,效果当然不会理想。于是在语文老师中基本形成这样一个共识,读书只能靠学生自己自觉而为,老师无能为力,更难有作为。但是,我认识的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却不是这样认为的,她对当前语文教学方式日甚一日的消解着语文学科所特有的情感和魅力,感到忧心忡忡,她通过自己的反复琢磨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从小学一年级入学起就在班上建立起一个班级微信群,双休日及寒暑假除了少量练字任务以外,从不布置书面作业,就是要求学生读书,读喜欢的书,把自己读书过程中认为最精彩的地方读给别人听,并借助语音功能传到微信群里,让家长及小朋友们互相点赞学习,自己则及时作点评,一个大拇指、一个笑脸、几朵玫瑰、几个鼓掌的小人、几句有针对性的激励话语,小朋友们的读书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仅仅一学期,原先懵懂无知的孩子爱上了读书,一年下来这个班的小朋友少则十几本,多则几十本,平均阅读量远远超出同龄的孩子。可以预见,这样持之以恒下去,许多难以想象的教育奇迹都会发生,而且,绝对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匠心”需要教师融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思想情怀,聚精会神,潜心钻研,认真打磨,反复研究。留心处处有学问,细心时时有发现,上心事事长见识,专心必定有收获。
再次,做一个教书匠要有一颗简单的心。“匠心”就是用简单的心做单纯的事。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说过:“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如果教师都能始终潜心教育,那么就能摒弃浮躁、功利,回归教育本真。人的一生,需要选定一把椅子,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罗蒂年轻时读过师范,毕业时他问父亲自己该干什么?父亲告诉他,如当教师,就好好当,不要做歌唱家的梦;若是想当歌唱家,那么你就去做歌唱家的梦,不要在两把椅子中间彷徨!他的歌声,至美,至纯,他的一生,至简,至定。生活中的确有许多把诱人的“椅子”,但不是每一把“椅子”都适合每一个人,我们只有根据自己的条件与特点,摒弃浮躁,抵御诱惑,坚守定律,坚持只坐那一把适合自己的椅子,才会有希望获得成功,它或许不是最美的,却是承载你最多喜怒哀乐的物品。人的一生要处理好三种关系,即人与物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人的内心简单了就会快乐,专一了就会强大。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著名作家王蒙曾说过:“人的一生要做许多事情,但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不应该做什么。”因此,教育工作不能太复杂、太繁琐、太神秘,应当多一点“留白”,让学生轻松一点,多一点自主选择,让学生有兴趣一点,多一点宽容悦纳,让学生自信一点。
我父亲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在我记忆中,每当庄稼遇灾倒伏或减产歉收时,父亲常常会一个人坐在田埂上,双眉紧锁,目光凝滞,若有所思,一言不发,只是“吱、吱”地猛吸着八分钱一包的“经济牌”香烟,直到抽完最后一根烟后,猛地站起来,狠狠地把烟头扔在地上,狠命地用脚一踩,干咳一声,嘴里喃喃有词,脸上露出亮亮的光,似乎破解了一个难题,脸上难掩笃信来年丰收的喜悦。其实,父亲此时“一门心思”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努力找出种庄稼“失败”的原因,没有指责,没有争论,没有抱怨,直面自我,将人生以最简单的方式进行了下去。如果说,教育是农业,那么教师就是农民,且必须是一个有诗人气质的农民,做着有诗意的事业,就会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然与恬淡。学生就似教师田头的作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教师付出了多少,会得到相应的回报。想丰收,就多出点力。成功总是倾向于有准备的人。看到学生在不断努力,教师就会很高兴,教师就是这样一种简单的人,梦想着自己的每个学生都成为佼佼者,苦点,累点,不算什么;教师就是这么一种纯真的人,只要学生能多学点知识,教师就心满意足,自得其乐了。其实,农民也是老师,他们每天都在用心侍弄心爱的作品,庄稼是他们心中的一幅画,一首诗,哪里该添,哪里该补,每一个动作都凝聚着他们的经验和智慧。身为农民儿子的我相信自己的双手,相信脚下的泥土,相信自己的选择和承诺,教师内心若简单了就会快乐而专注,就不会受复杂社会的影响,这是生活的哲学,也是生命的辩证法。“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当然,简单绝不是单调,更不是乏味,而是怀着沉静的敬畏之心去关心、影响、塑造活生生的学生的心灵。
我越来越坚信,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纯手工的,那是一种依靠积累、源于传承的工匠精神,这种精神无法瞬间获得、想要就有。杏坛之上,弦歌不辍,教师们耳提面命,一张嘴,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一支粉笔写春秋,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要有“匠心”的执着——专注而简单。
第二篇:教师要有爱心
教师要有爱心
作者: 朱红萍(初中数学
河南新乡原阳县初中数学班)评论数/浏览数: 4 / 2249 发表日期:
2011-12-04 18:20:50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老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倘若教师的人格品德、学识不高,缺乏从事教师职业所必备的遵循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自觉性,他将如何去履行他的天职,完成他的使命呢?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其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高于其他行业。
教师的职业道德,应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等方面的优良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统一集中的具体表现。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一有桶水。”学海无涯,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的学生们,无论在知识的来源渠道,知识的种类范围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寻常。这就要求教师在不断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前提下,不断学习,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的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马虎,因此,教师应当勤奋学习,走在时代和学生发展的前头。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是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劳动者,必须有真才实学。面对当今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飞跃,以及学生成长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挑战,教师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则“教学相长”恐非易事。因此,教师要勇于和勤于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要科学施教,深入学习教育教学方法等知识,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视孩子的行为习惯,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业,先树人。”学生时代是世界观、品质、性格形成阶段,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就好比一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因此,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模范作用,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而今,我已经是一名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光荣战士了。我热爱我的职业,我把自己在成长路上汲取的师爱和从善良的人们身上学来的美好的品德,化作涓涓细流,去滋润可爱的花朵——那些充满活力的学生。十年的从教经历,我深深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她要有海一样的胸怀,有太阳一样的情操,虚怀若谷,有容乃大,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那个刀耕火种的时代早已成为历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观念也已荡然无存,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教师、学生,还有其他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拥有自由、民主和独立的人格。我们从事的职业光荣而艰巨,我们不是单纯的教书匠,我们是教书育人、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心灵的导航人。当你站在三尺讲台上,面对无数双求知的渴盼的眼睛,你会怎么想呢?此时,我心底涌起的是孙中山先生的六个字“自由、平等、博爱”。让我的学生在我创设的时间和空间里自由、平等、健康地学习和成长,把我的关爱无私地捧给每一个学生。给予永远比索取快乐,母亲的爱是伟大的,然而她仅仅献给她的儿女,教师的爱是高尚的,她可以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位,献给每一个需要关爱的孩子。教师要时刻想着自己的责任,为了一群群鲜活的生灵,把心中的美好感情化作一缕阳光,一滴清泉,洒向每一寸空间。而爱能创造奇迹。张栋是我曾经教过的一个一年级学生,父母离异,他跟着奶奶生活。由于先天弱智,后天教育又跟不上,他在班上是不讨人喜欢的角色,我没有歧视他,而是主动从生活、学习上关心帮助他,让同学们一起跟他交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每逢见了我都要“老师,老师”地喊个不停,我不让他叫,他憨憨地笑着说:“我要叫您一万个老师。”我听了心里很是感动。美丽的花儿总是有人欣赏,而墙角的小草更需要阳光的照耀。针对后进生自暴自弃的消极倾向,我结合作文课开展了一次“人与尊严”的征文与演讲活动,很多学生很受启发和鼓舞。做学生的良师铮友,做学生心灵的理疗师,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到教师的关爱和期望,我们的学生在成长的路上会走得更好更远.教师,须激情似火;教师须爱荡漾;教师,须功底厚实;教师须开拓创新。“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闻一多《红烛·序诗》中的诗句写出了千百万教师的心曲。我将和千百万教师一样更加热爱教育事业,勤勤恳恳,尽职尽责,直到红烛滴尽最后一滴泪,春蚕吐尽最后一根丝,永远无愧于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有容乃大,这是大海的写照,也是我的座右铭。我将保持大海的胸怀和气度,拥有太阳无私高尚的品质,为祖国培育合格的接班人而努力,我将不断学习着、工作着、奋斗着,当好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我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是优美的语言?是广博的知识?还是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仅要有优美流畅 的语言、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爱”要一视同仁。学生没有贫富贵贱之分,他们有一样的智慧和热情,有一样被爱护的权利,我们应该用一样的心去关爱他们。“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这点上咱们学校好多老教师为我们树立了榜
样,指明了方向。她们疼自己的学生吗?疼。有的老师带生病的学生回自己家照顾;有的老师经常给贫困的学生衣物;有的老师甚至为同学挤大便。她们都在学生身上倾注了爱心,但是她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不放过一点小错误,及时进行教育,以促其不断进步,这才是善爱。“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平等,民主,理解,尊重,信任会使我们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更好的帮助他们进步。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动肝火;曾为半夜找不到学生而心焦如焚;曾为作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我犹豫过,消沉过,有时候问自己,和读研或干其他工作的同学比起来,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生病时看到学生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时;当听到他们骄傲的谈起“我们老班……”时;当经过自己和同学们努力班级取得成绩时,一种感动和自豪就会油然而生,原来付出就有收获,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这时我又燃起了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事业的执着。我想虽然我的工作做的并不优秀,离“名师”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虽然可能我的事业永远也不能够轰
轰烈烈,惊天动地,但我的工作充满着希望,决定着未来,所以我会始终坚持用心去做,用爱心耕耘终生。在座的各位都是教育工作者,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都用自己的爱心来创造美好的未来。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教师有了爱,才会用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充满信心和爱心,才会有追求卓越和创新的精神。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有爱心,就要关爱每位学生。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
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去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实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心与教育》读后感2000字。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我自己是非常赞同这话的。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李镇西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劲?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爱的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一名英语老师,由于带多个班,周课时也多,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2000字》(http://www.xiexiebang.com)。
◆分享好文◆
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李镇西老师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是我们教育者永远值得学习的榜样!他既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朋友,是学生的“哥儿们”!学生曾有肺腑之言:“镇西兄---血脉虽不相连,心灵却永远相通!”可见师生间的情感有多深!由于他赢得了学生的心,也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他实实在在地把自己一颗火红的心投入到这个美好的事业中,实在可喜可贺!记得我在学生时代,非常讨厌老师偏心,不能一视同仁。我在平时工作中也非常注意不要偏心,但对每一位学生都平等地爱这一点却没做到。学生时代哪一位老师谈吐幽默,学识渊博,真诚地关心爱护学生,就会对他产生好感,进而喜爱其所教的学科,自然学习上也学得轻松愉快,成绩很好。这在我们当今,教育也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接受你的教育,这是非常提倡、可行的。
但是,教育仅有爱心也是不够的。这一点,李镇西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值得思考,然而正是这些问题,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伟大,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想,其实这本书里面记载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而现在的社会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式的阅读或许并不聪明,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爱心,教育者对教育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对大写的人的张扬,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的这个群体的出发点。是的,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浅谈教师的爱心
10510A1839 庄超龄
温家宝总理在教师节上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我们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师爱”应该是一种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所持有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和为学生而献身的热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因此,教师与学生建立好良好的师生感情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而重要的方法。爱心是学生上进心的原动力而爱心教育是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教育。
一、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
把爱放在班级教育之中。作为教师不但要有责任心,更要有爱心,要真诚对待每个学生,了解每个学生,善于挖掘学生的潜能,把爱播洒到全体的学生身上。班级的主体是学生,师生要共同管理班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看法。在班级教育中,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所想、所做,要真诚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要尊重、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在班级教育中要多表扬、少训斥,在鼓励与指导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只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着眼于发展,善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对学生宽容,不把学生的失误看得太重,不怕学生犯错,放手让学生去做,就一定能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更好地成长。
二、教师应善于激励学生。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多与学生交往,与学生一起活动,以倾听为前提多与学生交谈,这更加有利于教师工作的开展。教师要贯彻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原则,在教育学生中少批评、惩罚,多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另外,集体性的奖励要多应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就能激励学生,使他们不断争取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最大的愿望是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去赞赏他们、鼓励他们,那么你就会发现,学生个个都是那么可爱、那么优秀。因此,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生活上知足常乐,同学之间助人为乐,学习上自得其乐,身体健康快乐”,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三、要建设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他(她)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才会被学生悉心接受。教师要得到学生的认可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有特定的人格魅力,能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
四、教师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师的喜怒哀乐都在影响着学生。教师时刻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珍惜所拥有的,淡化我们没有的东西,换个角度思考,适应所面临的环境。当你有苦恼时不妨向学生诉诉苦,当你高兴时不妨告诉学生使你高兴的事,这样你的苦恼可能会减少一些,可能会更让你的心情充满阳光。同时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加上恰当的语言,会使你的教育事半功倍。
五、班主任应营造富有特色的班级。
班级应该是有个性的,独特的。一个好的班级评判标准,不光在成绩的高低,名利的多少上,更应该是看在这个快乐成长的园地里,教师与学生是不是都感到幸福、快乐。作为班主任,担任着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的任务。一个魅力班级的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教会学生设计“家”,让班级拥有家的温馨。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引导班级中的每个成员都来为这个大家庭出谋献策,培养班级主人翁意识。集集体的力量,科学管理班级,共同开创宽松和谐的魅力班级。
六、班级教育要讲究艺术性。
枯燥的说教第一二次有效,第三四次那就只能算唠叨了。事实胜于雄辩,与其喋喋不休地灌输理论,不如让事实证明一切。善于从生活中截取事例,运用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眼有所见,心有所悟,这比说教要管用得多了,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主活动中获得亲身体验,有助于形成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民主、自主的意识,由于它以学生兴趣为前提,通过各种可接受的方式去接受。要学会巧妙的使用表扬和批评。对学生要多些表扬少些批评,要学会艺术的批评,才能使学生更快的成长进步。作为教师既要在思想、学习、行为上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对学生付出真诚的爱心和真情的关心,在任何时候都要把严与爱结合起来。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是勾通师生思想情感的桥梁。虽然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生活,但是师生长时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暴露出各自的缺点和不足,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学着长大的学生呢?他们不可能也绝不会没有缺点,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困难。因此,教师作为学生人生道路上的领路人,更要有慈母般的爱心,宽容但不姑息,要用真诚之手帮助他们,要用自然且完美的精神,引导他们走向光辉灿烂的明天。
教师的爱心与责任心
作家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有了爱,才有教育的先机”。师爱是学生树立良好品质的奠基石。面对一张张童稚的面孔,一双双求知的眼睛,难道只要教会他们知识就足够了吗?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得到了家庭太多的关爱和照顾,很少去关心别人,这就需要老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撒下爱的种子。
在多年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工作中,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责任首先来源于对学生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激情,没有爱就没有热情,没有爱就无从谈责任心,爱是教师责任心的沃土、养料,教师有了爱才会滋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向上的信念,才会培养出有魂有根的民族脊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我们应该具备的是有一份爱心。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金钥匙,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巨大力量。爱是具有多种形式的,爱是没有具体范畴的,一个温柔的延伸,一个会心的微笑,都会如同一缕轻柔的春风。只要心中有爱,行动有爱,时时献爱,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领导的赏爱。
关爱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成功。批评学生,要对事不对人,无论是优秀的学生,还是经常出错的学生,班主任都要一视同仁,批评学生,评语要准确,恰如其分,切不可挖苦、讥讽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准确、真诚的评语,会使学生心悦诚服、欣然接受。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那就是爱!要把学生教育成为一个爱他人,爱社会的人,是不是让学生背背日常行为规范?或者多上几节思想品德课?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关爱学生,做到诲人不倦。“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教育的灵魂,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教师要对学生一生负责,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给他们应得的信任和教诲。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 不管你是教哪门课的老师,还是哪一类型的老师,始终要求教师首先必须要爱学生,热爱学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起码的要求。
教师热爱学生是天经地义的,但是要爱得得法,爱得恰到好处。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让这份爱感染他们,激励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这也是教师职业神圣之所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最大体现。“手与手相牵,心与心相连,创造学生美好的明天。”这样的师生关系真是一幅美妙的图画。只要我们付出了真心、爱心,相信这样的和谐会和我们永相伴。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种体现教育要求,达到教育目的,促成教育成果的必须条件。把握这种条件、能够充分使这种条件产生教育效应,是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师对学生师情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形成对学生的责任,最根本的是源于教师的责任感。“爱”与“责任”,二者其实是分不开的,“爱”是责任的体现,而“责任”是爱的化身。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也办不好教育。这一主题鲜明的告诉我们,教师除了履行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外,还必须付出我们无私的爱心、真实的情感,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互动、和谐。爱与责任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教学关系互动、和谐的保障。人的真诚是可以相互感受的,教师的真诚也是如此。只要在教学活动中,尊重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多与学生们交流,多给学生们帮助,必然能够创造出一个和谐、向上的互动教学氛围,必然能够让他们走出自我评价的误区,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
教师的责任在言传身教中体现。教师的榜样像一面旗帜,树立在学生面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无形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们由于处在身心发展期、个性心理正处在形成阶段,往往缺乏正确的是非辨析能力。因此,教师的言行,学生容易接受。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要对学生负责,必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拥有健康的人格品位,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受到敬重,起到榜样作用。身教是教师良好素质的体现,教师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教师在工作中付出的心血和代价,都是在为学生成长做贡献,教师的劳动从学生身上得到的“补尝”只是学生的成长,而不是个人的所得。教师的工作,往往做得越多,“麻烦”越多;越去付出,越不“安宁”,这是教师劳动一个突出特点。能够使教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形成对学生的积极奉献精神,教师的动力和活力都会随之而来。许多教师一到学生面前,立即会产生一种责任感,一种诲人不倦,不计个人得失的情怀,甚至一种灵魂的净化。
教师的责任还来源于对社会、对国家的爱。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行为。正如马克思所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一名教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陶行知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马卡连柯也说.“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关键在教师。教师只有把对祖国的热爱化做对工作的责任,才能给工作带来无尽的力量,才能不断更新自己,做到敬业、勤业。以高度的责任心,专注的态度,去创造水平的工作和高质量的成果。
做为一名教师,当你站到讲台上,望着几十双求知的眼睛,一种责任心在心头油然升起。教师的责任心不是在轰轰烈烈中展示,而是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中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实践来咀嚼这八个大字的真正含义。我们要时刻铭记,我们肩负的不仅是教师的工作,更是千万个家庭的希望。.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肩上承载着一个孩子的前途和希望。有位老师说得好:一个孩子的失败,对一个教师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的失败,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失败。这段话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责任背后的博大情怀。
责任就是方向,爱心就是明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让责任来提醒自己,我要用爱心去照亮每个孩子成长的路程,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材,我相信,有一分付出,就有一分收获。教师的责任在关爱中体现。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推动因素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对自己教育对象的全员性的关爱。
世间需要爱心,社会爱心无处不见,爱心没有国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关爱是一门艺术,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他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是学生是否成才的关键。本文就教师的爱心谈谈我的认识。
一、时代需要教师的爱心。有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心使人感到温馨,使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给人以力量。(剩余910字)
第三篇:教师要有爱心
教师要有爱心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优秀的教师呢?有人会说,优秀老师就是有渊博的知识,端庄的仪表,优雅的风度,健康的体魄。可我认为,要当一名优秀老师,首先要有爱心,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
一、爱教育事业 “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献身精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最高精神境界。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看成是教师的最高美德。干一行,爱一行,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服从领导,不打折扣,认真、圆满完成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工作中,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查找不足,及时纠正,对别人的缺点,则尽量宽容。
为人师表是师德的灵魂。除了父母,教师是学生相处时间最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自身的修养,严格要求自己,把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良好榜样,以大方得体的仪表,稳重端庄的举止,亲切和蔼的态度,文明礼貌的语言,严谨持重的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等,形成一种无声无形的教育动力,去感召学生,启迪学生,最终达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目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教师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和谐的氛围,才能不愧为人民教师的称号。
二、爱学生
一个人最崇高的爱是爱别人,一个教师最崇高的爱是全心去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重要标志。许多教育家都指出,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所以教师要真正实意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
求学生,教师只有内心充满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才会事事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处处为学生着想,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同时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教师尊重学生,爱学生,不仅意味着最终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提高教育的功效,也还意味着教师能虚心地向学生学习,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我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最最基本的要求。老师爱学生,可以弥补家庭和社会教育的不足,使教师的影响长久地保存在学生的内心深处。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要爱学生。不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要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我还抽时间给学生谈心、交流,和学生共同活动,缩短了师生距离。由于我爱学生,关心学生,处理问题及时,方法得当,注意和学生沟通,所以,学生就信任我,喜欢我,也喜欢上我的课。热爱学生,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关心学生,既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差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一个教师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使自己的工作顺利进行,使学生能健康活泼的成长,是自己最大的成功和欣慰。只有这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做一个人民教师的乐趣。
还记得我第一次站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显得那么的局促和紧张。但讲台下那四十多双眼睛所传递的好奇、信任与敬佩,让我暗暗地松了口气。然而他们很快发现了我的友善,对我玩起了“欺生”的把戏。对此,我怒不可遏,将他们狠狠地训斥一顿。从此以后,课堂纪律明显好转,但我也发现,孩子们眼
中的光芒在渐渐泯灭。于是我就想,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一位老教师及时解开了我心中的困惑,熟知孩子心理的他告诉我,其实孩子们并不是真的想捣乱,而是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引起老师对他的注意。他还给了我一剂“灵丹妙药”——“爱心”,因此,我时时刻刻都在用心诠释这两个字的真谛,用我的爱心感化、教育每一位学生。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懂得,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我们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这种“爱”源于高尚的师德,这种“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这种爱能超越一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目的是传授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知识技能。我认为,学生成长发展,做人是根本。学做人比做学问更重要。另外,我还会经常教育学生要学会宽容别人,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要互相礼让,不要斤斤计较,犯错误不要紧,只要诚实,勇敢的承认错误,有错就改就是好同学,并告诉他们,老师不看你的过去,只要现在表现好,在老师眼里就是好同学,目的就是有意激励一些落后的学生,大胆去学习,思考,劳动。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也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为学生也在时时刻刻以我们的行为作为标准。同时,我们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而所谓责任心是指一种伦理因素,是对教师道德素养提出的要求。有责任感的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仅要为学生的短期发展考虑,而且要为学生的长期发展考虑;有责任心的教师坚持道德定向,按照伦理要求思考行为方式,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讽刺、辱骂、体罚学生;有责任感的教师有着坚定的教育信念确信“只有学生问题,没有问题学生”,确信教育的力量,从而能在繁复、辛劳的工作中不畏艰辛,耐心细致的做好教师工作。新的时代赋予教师职业道德新的内涵,师德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说教,而是深刻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格的具体体现。只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教育智慧和内在的精神气质,才能完成好育人的神圣使命。一个教师书教得好,学问做得好,自然具有人格的魅力,自然受学生群体的爱戴和尊敬,教师在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心,学生便会产生仰慕之情并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地接受老师的教育。
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不在于他已经教了多少年,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无穷期。我要在知识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西文小学 韩秀香
第四篇:教师要有奉献精神
教师要有奉献精神
一谈起“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很多人会不满意,甚至会发牢骚:为什么单单是教师?为什么教师就应该奉献?在强调教师奉献的时候你们做领导的又是怎样的?有这些牢骚是正常的,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一味地强调“奉献”似乎是已经过时了,“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这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许是人们对崇高精神境界的一种奢望了,但是我还是要说——教师是需要有奉献精神的!不管你愿意与否,这是教师这个职业所决定的。
我们来看“奉献”的“奉”字,在古汉语中,“奉”是一个象形字,是两只手捧着一个酒杯的样子,因此,“奉”的本意是双手捧着的意思。由此推断出“奉献”一词的含义就该是“双手捧着把某种东西拿出来”,也许这种推测是不确切的,但是我喜欢这个解释,因为它道出了教师这种职业的特征,说出了教师这种职业应该怎样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既然是用双手捧着,那就是一种非常恭谨的样子,为什么要非常恭谨地去做教师呢?
首先是因为我们职业的重要性决定的。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小处说,它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如果我们不去恭谨地做好它,也许将来的某一天就会失去生存的基础,到那时,你再来想奉献也就没有依凭了。从大处说,我们所做的工作又不单单是为了自己生存,还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虽然每一节课你也许只是为学生讲解了一个知识点、演算了一道习题、解决了一个教学难点,但是也就在这一个个知识点的链接中,培养和造就了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就在这一节节微不足道的课堂教学中,继承和发展了祖国悠久的灿烂文明!这种和祖国利益息息相关的职业,你难道就不应该去认真地恭恭谨谨地去做好它吗?
其次是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所决定的。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人的工程是最为艰巨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教学就是一种与生命的沟通,与生命的沟通就需要时时刻刻的恭谨!也许我们的一句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会摧毁他对未来的信心和对美好事物的憧憬;也许我们的一个错误的知识传授,会使学生形成一个错误的思维定式,不再去追求创造与发明;也许我们的一个毫不负责的主观臆断,会泯灭了学生的灵性,使他在浑浑噩噩中苍老终生;也许我们的一个缺乏关爱与期待的眼神,会使学生感受不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从而使他对整个社会充满敌意和寒冷!如果我们真的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影响了我们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我们的内心会安生吗?难道我们就不该去认认真真地恭恭谨谨地去做好我们的一切工作吗
第五篇:教师匠心筑梦演讲稿
导语:梦想一旦与励志相结合会产生很强的动力,同时也是另一个目标的起点,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教师匠心筑梦演讲稿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师匠心筑梦演讲稿
1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同学们,你也许说过这样的句子:终于下课了,终于放假了,终于毕业了。。当那么多让我们自以为如释重负的“终于”逐渐成为过去,我们终于不再是那个青涩少年。我们跨进青春的门槛,成为一名中职生。
中职生活就像一条长河,有静静流淌,有飞流直下,有激荡回旋。幸运的,我们正赶上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大好时机,学校紧随职教发展趋势,把我们培养成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升学有希望的“未来大国工匠”。关于“匠心”,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匠心需要坚持。相信大家都熟悉愚公移山的故事,愚公之所以能够感动天帝,正是因为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晋代王献之,练字之初,立下誓言,:不写完一缸水,誓不罢休。后来终于成为一代了不起的大书法家。现年56岁的金浩,用了21年的时间,把一家普普通通的街头书店变成整个上海滩最大,最美的书店——钱书阁。书店中藏书之多,设计之精妙,都源于他长达20年的坚守。这些故事如出一辙,就是告诉我们,“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做事要坚持!如果同学们拿出在手机狂刷吴亦凡的劲头、拿出在王者峡谷里拼杀的快意来投入学习的海洋,相信咱们会取得很大的进步和成就感。
第二、匠心需要专注,“孔子学琴,三月不知肉味”。专注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境界。要把专注刻进你的生命里,把执着融进你的血液里,时刻保持永不满足的心态和追求独具匠心的大不同,才能应对这纷繁喧嚣、霓虹闪烁的世界。我们并不渴望命运的波澜和曼妙的风景,我们追求的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因为只有真正的专注和热爱,才能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你所有的专注,都只为遇见更美好的自己,你就是那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你只有在专注中,用精湛的技艺成就你的作品,赋予它灵魂和生命,它才能让你得到最终的认可。我们要从一颗螺丝钉做起,用精湛的技术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擦亮“中国品牌”。我们既然选择了工匠人生,那就让我们风雨兼程,奔向梦想的远方,让自己的人生也闪亮起来。
第三、匠心需要敬畏,“履,德之基也”。不论我们从事哪种行业,我们都需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如果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乃至敬畏,就会把平凡的工作当做一种修行,不经意间便可累积出极致的作品乃至非凡的成就。也只有心存敬畏才能守住“底线”,才能尊重和恪守规则,才能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贡献。同学们,“留着一点东西去敬畏,正如要留着一些东西去爱一样”,怀有敬畏之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锻造出最好的作品!
对具备工匠精神的人而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成为大国工匠的梦想彼岸,一个有情怀、有信仰、有责任感的学子的生存梦想,就应像猫盼望着吃到鱼,狼盼望着吃到羊,奥特曼盼望着打小怪兽一样,朴实而炽热,勇敢而坚贞。同学们,让我们在灵魂中种下一颗火红的匠心,携带着坚持、专注与敬畏,一路蓄势,一路奋发,去锻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多彩人生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
教师匠心筑梦演讲稿
2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纪录片《大国工匠》以热爱职业、敬业奉献为主题,讲述了八位“手艺人”的故事。他们中间,有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给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高凤林,有载人潜水机上被称作“两丝”钳工的顾秋亮,有高铁研磨师宁允展,有港珠澳大桥深海钳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飞机的钳工胡双钱,有錾刻人生、为 APEC会议制作礼物的孟剑锋,还有捞纸大师周东红。
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大国工匠给我们以财富,这就是要深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继承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艺,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释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在这个五光十色、极致物欲横流的当下,对这些成功的工匠们也少不了几倍工资、几套房子、几多升迁的诱惑。但是,他们都没有为此所动。因为他们的共同和特殊点,不仅在于技艺精湛,而且在于有一颗热爱祖国,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爱心和忠心,有一种令人高山仰止、富有职业操守的“工匠精神”。高凤林的话,代表了大国工匠们的心声:“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每一个从事五金制造的业者,都是一个个工匠,都有一份份责任。每个业者都应该以同样“大国工匠”的精神尺度,尽职尽责,赢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