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要有静气
教师要有静气
——读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有感
寒假期间,读了几本书,其中郑杰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令我感触颇深,特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介绍一下郑杰。郑杰,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致力于学校重建,对许多教育问题进行了有价值的思考和实践,因其观点新锐而独特,被戏称为“另类校长”。
“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这是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的第一句话。正是这句话吸引着我和许多读者继续读下去,读下去也就读进去了。因为作者不习惯于听或者说那些“永远正确的废话”,所以他的每个字的诞生都是出于真诚,我们读起来也就觉得非常亲切、轻松。
郑杰从教师的实际出发,由一些常见的现象、普遍的观点及颇具争议的问题入手,分四个主题: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作为一名称职的员工;教师作为一名理性的教育者;教师作为一种自由职业。郑杰提出,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要有精神空间,要会享受生活,要有赤子之心,要对美好的事物保持敏锐,要有宽容精神,要继续学习等,而我最喜欢的一个观点则是教师要有静气。
郑杰说,有的人一身的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这样的教师被称为教书匠;有的人沾满俗气,凡事总先考虑自己的得与失,斤斤计较;还有的人有躁气,遇事心浮气躁,做事冒冒失失。读到这里我不由得反思自己,从教二十年了,身上也或多或少的沾染了这种匠气、俗气、躁气。而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的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郑杰在“为自己的未来投资”这条建议中说,有一些职业越老越值钱,如老中医、老教师、老政治家。可现在靠年龄和资历吃饭的队伍中渐渐要把教师排除在外了。在相当多的知识领域里现在都是小孩教大人,也就是说,当一名教师如果不能终身学习终身发展,那么你就可能无法为自己增值,或许你还可能贬值。而保值增值的办法就是给自己投资,投资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学习,之前有一条建议,也是说教师要继续学习,不学习你就不能胜任你现在的工作。学习,就更需要静气了。当一个新事物出现的时候,有静气的人很快就了解了,接受了,学会了,掌握了,并享受新事物带来的乐趣;而牢骚满腹,抱怨不止,不接受新事物的人,也就无法享受这种乐趣,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我们要静气,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但静气不是放弃,静气不是观望,静气不是无奈,静气不是等待。静气是一种积极平和,沉着冷静的心态;是从容不迫,永不言败的信念。“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古人对圣贤静气的赞扬。要适应当今这变幻莫测的社会环境,没有静气是不行的。
最后,还是用郑杰的话与大家共勉: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第二篇:教师要有静气
教师要有静气
有的人一身匠气,只知机械地干同样的事,干得毫无生气。在他们眼中,工作仅仅是需要完成的任务,为了完成任务,只习惯于从过去的经验中去搜取营养,在这种消极态度下,人们形成了一种定势:凡事都可应付,只需照老规矩办就是了。这样的人不是一个新人,他不太能办新事,即使在办新事,他也不能用新的方式,新的手段,这就的人叫匠人。这样的教师被称为教书匠。教书匠日子其实并不好过,因为许多许多的新思想新办法他都无法接受。他苦恼,每天在变化的世界叫他越来越看不懂。教书匠往往不受学生和同事欢迎——与匠气十足的人相处,实在是了然无趣。
有的人沾满俗气,或者叫市侩气,又叫小市民气。他们遇事总先考虑自己的得与失,不斤斤计较一番,他绝不罢休。这种人扫门前雪还是有一套的,所以与这种人合作你总会遇到大阻碍,与他们接触不久你会发自内心地喊出来:“这种人怎么那么精。”俗气的人一定不雅,因为凡是雅的东西都不实在。音乐很雅,他不喜欢,他会振振有词地告诉你,“音乐又不能当饭吃”。他们也不喜欢其他一切不能给他带来实惠的东西。因为俗气沾在身上,他便少了许多情趣,他不会在一个特殊的日子里给爱人送上一束鲜花,也不会在适当的时候,深情地赞美他的所爱。因为鲜花和赞美都不实惠。俗气的人追求实惠,说穿了,不花人民币的东西最实惠。俗气的人的根子其实就在一个“钱”字上,钱使他目光短浅形容委琐。沾上些俗气的人其实并不少,而且他们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教师是最要不得俗气的,因为学校是人类精神的家园,学校升学率不高,无非一所学校关门,可要是学校沾了俗气,那就可能糟蹋了一代人。
有的人躁气,这种毛病许多人都有,躁气就是浮躁之气,干起事来冒冒失失,想急于求成,没有多少事情能干得彻底,却急于表功,最好事情没有干完,就要评这评那,最好还能见报纸上电视。躁气病是一种现代病,这种病还会传染,自然就要传染给学校,传染给教师。教育是长期投资的事业,教师的工作需要扎扎实实的态度,任何热闹的包装、宣传、炒作,都不能替代一天天的熏陶,一本本的作业,一句句的话语。
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以便更好地超越自己;静气就是要静得下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品尝其中的乐趣,品味其中的意义。
静气才能平心,心一平,生活会是另外一番景致,工作也会是另外一番景致。
静下心来,受益的是学生,受益的是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最终受益的是你自己。
第三篇:教师要有静气读书感悟
静静地挥洒生命的阳光
茶香味美,需要用心去品;花香四溢,需要用心去赏;书香醉人,更需要用心去读。郑杰校长的《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便是我爱不释手的珍宝。它似指路明灯,为我们这群初生牛犊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悟出人生的哲理、教育的智慧。就如书的第一页第一句所写的:不妨一读此书,这是一本无害的书。的确,读了这本书你就知道,它百利而无一害,在这一百条建议中,有谈个人修养的,有谈人生感悟的,有谈教育理念的。下面,就印象特别深刻的一条建议--《教师要有静气》,说一说自己的感悟与体会,与大家分享交流。
特别喜欢这条建议里面的这样一段话:“教师要的是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非常简单的一个词语“静气”,可是解读起来却一点都不简单。当你面对一本书写一塌糊涂的作业本,一个屡教不改的调皮学生,一间卫生、纪律乱七八糟的教室,一堆工作任务安排表,怎能平心静气地去面对一切?扪心自问,当我面对以上罗列的这些情况时,往往就是两个字:发火。这些情绪往往不受控制一般地就发作了,这就证明了,我确实缺乏作者所说的——静气。一句“沉静下来你才能清晰地思考问题”点醒了我,就以对待学生不做作业为例。当遇到这种情况,我往往是大发雷霆,把他们狠狠骂一通,再者就是叫家长。但从现实情况看这一招没用,那些学生下次照样不做作业。不是对症下药的良方,当然没有效果。静下心来想想,班级那些不做作业的人不是偶尔不做,而是经常不做。这些人往往又是后进生,如果我们能够体谅到他们的难处,那你就不会发火了。
想想啊,他们之所以叫后进生,就是因为基础差,成绩不好。也就是说有很多我们课堂上要求他们掌握的知识点,因为各种原因她们没有很好地掌握。所以一些作业,成绩好的学生也许只要一刻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已经完成,而且很轻松。但他们不同,要半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即使做出来质量也不会很好。可能还达不到老师的要求,被老师还要批评为态度不认真。其实他们已经很尽力了。一口吃不成胖子,这个道理我们老师应该懂的。时间一长,后进生们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因为他们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更何况很多后进生根本没想到要去努力。于是,回家作业本来想做的,可是有的题目居然看都看不懂,那还叫他们怎样去全部完成,于是他们干脆一个都不做了,破罐子破摔。恶性循环由此产生。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想到这些,没有做一个补差计划,那面对那么多的后进生能不生气吗?能不雷霆万钧吗?还谈什么静气?
“闲看庭院花开花落,漫随窗外云卷云舒。”其实很多事情,只要心平气和往往可以解决得非常完美。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静气静静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轻轻地叩响他们的灵魂;悄悄地在他们的头顶洒满阳光;默默地塑造他们心中的经典。
第四篇:新读《教师要有静气》有感
读《教师要有静气》有感
读了北郊中学郑杰老师的一篇文章《教师要有静气》感受颇深,深受教育。
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的确要抛弃俗气和燥气。世俗之气使人少了很多情趣,因
此他不能深深地赞美他的所爱,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真真正正爱他的学生。俗气还能使人
目光短浅,形容委琐,不能够深层次看问题,工作中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态度,教师
最要不得俗气。浮躁气使人干起工作来冒冒失失,因急于求成干事不彻底,而教师的工作
需要扎扎实实态度,因此也要不得燥气。
教师最需要的是静气,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好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
搞好教学研究,静下心反思教学时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多读几本书。
只有静下心来,我们才能成为一位好老师,才能是更加突出,更加优秀,静下心来不仅
受益的是学生而且还有我们自己。
第五篇:新型教师要有“五气”(文摘)
新型教师要有“五气”(文摘)
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育观念、课堂模式、师生关系受到强烈的冲击。笔者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教师应该在“五气”上下功夫,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充满正气、富有才气、彰显魅力、引领时代的创新型教师。
正 气
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真、善、美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莘莘学子人生的导师和引路人。人们常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形容教师,其中的“身正”即意味着具有高尚的德行,一身正气,这是为师的首要素质。面对各种利益的诱惑、多元思想的碰撞,教师尤其要具有浩然之气,这样,教师才能在知行统一中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要实现教育的“真”,披着伪圣、庸俗、狭隘的外衣去教育学生,这种教育就显得苍白、虚伪,无疑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育人的角度讲,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身教重于言传。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魂,扎牢自己的根,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正气,压邪气,淳师风,扬师德,依法执教,真正担负起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的重任。
才 气
马卡连柯说:“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老师的不学无术。”可见,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对老师站稳讲台是多么重要!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如今,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一桶水”已远远不能激起饱受信息浪潮冲击的学生的兴趣。一个良师,足以让学生回味一生;一个庸师,足以让学生评判一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结交德艺双馨的老师,他对老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甚至挑剔的。你的才气将直接决定你在学生心目中的信任度、影响力以及信仰度。况且,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生择师而学的状况将无情地摆在每个老师的面前,教师优胜劣汰、竞争上岗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教师的“才”,最重要的是展现在课堂上。教无定法,同样的课题、同样的课堂,不同的教师,其精彩度、影响力绝对不一样。如果你业务能力强,善于驾驭课堂,你可以像央视《实话实说》节目那样,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沟通心灵。如果你专业知识渊博,幽默风趣、嬉笑斥骂皆成妙语,你也可以像央视《百家讲坛》栏目里的大师一样潇洒自如,妙趣横生,让学生被你的才智、才气所折服。
做一名良师,做一名让学生终身难忘的老师,应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知识的“源头活水”。做到老,学到老,更新知识,创新理念,超越自我,厚实为师的底气。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才气横溢,充满魅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接受你的教育。
书 卷 气
朱永新先生指出:“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相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基础抓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也就是说教师身上应该多些书卷气、文气,少些酒气、油气、老气、俗气,这正是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的需要。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里的“气”就是“书卷气”。这是一种文化底蕴、智慧力量的自然流露。教师必须是博家、杂家,没有上通天文、下晓地理之才,没的博古通今之智,没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书卷气息,你又怎么能成为文化、文明的传播者,心灵的塑造者呢?
新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选择性、多元化、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等诸多特性使教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作为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在某些知识和经历方面的欠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缩短知识更新的周期。一次性学习的时代已经过去,教师必须持久地学习,并且在读书学习的同时不断进行理论研究、实践反思和感悟积淀,才能学得真知,悟得真理,进而厚积薄发,才能成为博学多才、富有书卷气的教师。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中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的这个方面是取决于些。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一个只教眼前书而不广泛阅读的教师是不可思议的。勤奋地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必然会涵养出一种超越常人的独特的文化气质和儒雅风度。
神 气
所谓“神气”即精神状态和思想气魄。慵懒、涣散、萎靡、自卑,都有损于教师的形象,我们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精神面貌投入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充满激情与活力,神采奕奕,亲切自然,与学生打成一片,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师生共同进步,校园面貌必然焕然一新。反之,如果教师整天无精打采,拖沓慵懒,纪律观念淡薄,缺乏进取精神,会给学风、教风、校风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教师的生命在课堂,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有“精”“气”“神”。教师精神振作,讲课充满自信、激情飞扬,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感染打动学生,造就学生的精神和气魄。教师气聚神凝,讲课语韵顿挫抑扬、铿锵有力,能孕育学生的人格和自尊。教师神思洒脱,讲课纵横捭阖、张弛有度,才能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激起他们参与的欲望。失去“精”“气”“神”的课堂,收获的也许永远是失望;缺乏“精”“气”“神”的教师永远也不会成为一名好教师。
新课堂理念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要有培养创新人才“舍我其谁”的责任感和气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要激发创新活力,抓住机遇,钻研新课程,探索新教法,不因循守旧,不盲从权威,要求新、求异、求变,让创造的种子在教育园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锐 气
锐气,是一种胆量,一种魄力,一种攻坚克难的精神境界。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个教师都必须有一股敢于争先、锐意进取的锐气。回顾我国教育发展史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脉络。从隋代开始的科举制度到20世纪90年代前的应试教育,到90年代广泛提倡的素质教育,再到近年来兴起的人性化教育。落后于时代要求的应试教育在渐渐走向衰落,素质教育则逐渐趋向成熟,人性化教育如旭日东升,势不可挡。然而,应试教育虽已日薄西山,但其陈旧的教育观念仍在人们的头脑中作祟。要革除习惯势力对人性化教育的影响岂是一日之工?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都能锐气十足,消除浮躁心理,深刻反思,研究探索,将教育改革进行到底,开辟出中国教育的新天地。
学校创名校,需要锐气;教学创佳绩,也需要锐气。建立一支师德水平高、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新型队伍,需要每个教师都发扬团队精神,拼搏进取,追求卓越,为学校整体工作的稳步推进出力流汗,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有争做名师的锐气。我们要锐气昂扬,跳出樊篱,敢教敢试,永不言败,教出个性,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专家型、学者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