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试讲稿
《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试讲稿
评委老师:
我是来自 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我今天试讲的课题是《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现在我可以开始了吗?
老师们,我假设这里有多媒体,课前播放“曲院风荷”的各样图片以及配音歌曲“荷塘月色”,与学生一起感受风景的秀美。铃响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我们正式开始上课。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用时0.5——1分钟)A、视频引入
同学们,请听。大家熟悉这首歌吗?对,《荷塘月色》,伴随着轻盈的音乐,缓缓流淌的歌词运用了许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人无比的享受。
同学们,再请看,画面中“风过荷叶”的景色也是那么的秀美、迷人,其实,这里也用了很多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哦。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15页。(板书:第二节 园林绿地造景的艺术手法)。
(用时1——2分钟)B、新课讲解
各位同学,有谁知道刚才视频里播放的是哪里的风景吗?(加以引导,关键词:江南景区、荷花„„同学回答,师肯定)。
南宋诗人杨万里在看到这里的美景后,曾这样写诗称赞。(手指)请看PPT。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感受一下诗人杨万里眼中的风荷美景,我们请语文课代表来朗颂一下这首小诗。
学生朗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师表扬)。
这首诗表现的是西湖六月中旬的美景,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九曲小桥,玲珑亭子,景美人更美„„这一切都在充分展现曲院风荷的独特魅力。
(用时1.5——2.5分钟)
到了现代,所谓的景观也越来越多,就比如说,我们身边就有四明湖、白水冲、丹山赤水等,这些景观,有的是自然的,有的经人工创造过,但不管怎么样,这些景都有其共同的特点,请同学想一想回答:“什么叫景?”
生答:(有美感,可供人观赏„„)
师点评归纳:同学们的回答都很对,在园林绿地中,自然的或经人工创造的、以能引起人的美感为特征的那样一种供作游憩欣赏的空间环境,我们称之为“景”。
这就是“景”的概念。(板书:
一、景的含义
1、概念:„„)(边板书边读边讲)
(用时2——3分钟)
下面我们来讲讲景的外延。(板书:
2、外延)
我们知道,景是有大有小的,大如江河湖海、崇山峻岭,比如说西湖、庐山、黄山、青藏高原„„小如某庭院角隅的竹石小景。
这说明景是各式各样,千变万化的,都有其不同的特点。但任何景都包括景象、景状、景气、景色、景趣、景意等多种内容。(板书:象、状、气、色、趣、意)
特别是我国的古典园林,非常重视景的建设,多为“集景式园林”,著名的有西湖十景、避暑山庄72景等。
下面我们就从景象、景状、景气、景色、景趣、景意这六个方面为切入口,来捕捉一下西湖十景的灵魂。
(用时1.5——2分钟)
这是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从这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桃红柳绿,而地点在哪?对,苏堤上,这说明苏堤春晓最美的观景季节就是春天,所以取名苏堤春晓。
那曲院风荷呢?(边放边讲,依次展示西湖十景图片,与学生共同欣赏十景的同时,一起提炼园林的“灵魂”)(用时1分钟)
园林有了灵魂就有了思想,一般园林景观的主题能集中具体地反映景的思想性和功能性,请看PPT。(板书:
4、景的思想性和功能性)比如西湖上这一纵一横的绵延长堤,清澈的湖水,平远的西山,这既是西湖风景特点的高度表达,又是游人游憩欣赏的好去处。
(用时1分钟)
理解了景的含义这部分内容后,我们再来重点学习造景常用的十大艺术手法。(板书:
二、十大造景手法)第一种是主景与配景(板书:
1、主景与配景)在电影里,都会有主配角之分,其实在造景中也有主景和配景的手法。怎样处理好主配景的关系呢?请同学们观察这六张PPT图片,思考回答:设计师通过什么方法使图片里的景观达到主配景的和谐?
生答,师重述:是的,要使景观达到主配景的和谐,突出主景是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有主景升高或降低法、轴线对称法、托云拱月法、构图重心法和园中之园法等。(板书:突出主景)
(用时1.5——2分钟)
我们知道,园林都是立体的,存在着空间关系,即层次与景深(板书:
2、层次与景深)。层次一般分为前、中(主景)、后三个大层次,(板书:前、中(主景)、后)有了层次就会有景深,那么怎样来处理好前、中、后景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结合这2张图,思考回答。
生答,一般中景为主景,缺乏前景或后景时要添加景,来增加景深。有时为了突出主景简洁壮观的效果,可以不要前后的层次。师评介(说得很好)。(用时1.5——2分钟)
再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请问:这个寺在园中吗?(学生回答后揭示答案:不在)
同学们,这就是另一种造景手法:借景。而与之相对的则是屏景。(板书:
3、借景与屏景)
图中展示的是苏州拙政园远借北寺塔的景象。《园冶》中云:“嘉则收之,俗则屏之”。(介绍《园冶》及作者,解释这句话。)借景的类型除了远借外,还有邻借(近借)、仰借、俯借以及应时而借,共5种,(请同学们看图,和学生一起感受各类借景的风采)。
(用时2——3分钟)
好,现在我们已经学了三种方法,还有7种常见的园林造景手法,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学来掌握它,请同学们分小组默读和讨论PPT上显示的4个问题,到时请各小组代表回答,回答正确加分。(出示问题:①分景和隔景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②夹景和框景的效果有哪些?③分析透景、漏景有什么区别?④点景和题景的作用有哪些?)
生答,师小结。①分而不离,有道可通;隔而不断,景断意连。②增加景深,突出对景的奇异效果③景前无当为透,有当为漏。④点景:使景物有了焦点和凝聚中心,增加趣味;题景:有丰富内容、增加诗意、点出主题、宣传装饰和导游作用。(一边小结一边在PPT图片中放映文字)
下面我将依次播放16张彩图,请各小组成员抢答,把它们放入相对应的十种造景手法中去,并说明理由,回答正确而有道理的小组加分。
生抢答,师评介。C、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首先欣赏许多园林美景,从中理解了景的概念、特点和意义,然后我们共同学习了三种造景手法——主景与配景、层次与景深、借景与屏景,进一步通过自学了解了七中造景手法——对景与抑景、分景与隔景、夹景与框景、透景与漏景、点景与题景、引景与导景、实景与虚景。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风景,而且学到了不少造景手法,为以后能更好地参观风景点,甚至为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打下了基础。同时大家课堂上能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表现优秀,老师恭喜你们也感谢你们!
D、作业布置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请大家把课本翻到最后彩图部分,看彩图一(a)中的四张风景画,分析每幅图采用的造景手法有哪些?并简要说明理由。明天早自修后上交。
下课。
第二篇:校园绿地造景艺术手法探析
校园绿地造景艺术手法探析
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
摘要:高校校园环境是人文精神和校园文化内涵充分展现的重要载体,结合了现代办学理念的高校校园绿地景观能够更好地烘托浓厚的校园人文精神与文化内涵,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感染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加有利于学生人格塑造、品德品行的培养,同时,也能为高校树立独特的风格形象。本文主要讨论了校园绿地造影艺术的手法,为同行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校园绿地;造景艺术;手法探讨
1. 引言
园林绿地造景只是园林绿地设计的主要内容,通过在满足上程技术要求和遵循园林艺术法则的前提下,运用各种造景手法,合理组织各种造园要素,使之成为若干具有审美价值的景观和空间环境,同时又巧妙地利用了原有的各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创作行为。而其中校园园林绿地造景将为学生师生学习氛围带来重要意义。对于校园园林景物主题能集中具体地反映设计内容的思想件和功能上的特性。高度的思想和服务于广大师生的功能特性,达到环境育人的境界。
2. 校园绿地造景设计构思
对于校园绿地造景应遵循“现代、简洁、实用、富有特色”的指导思想,同时应当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重点是营造“交流、休闲、学生、生活、教学”等各种类型的景观空间,把握其中的香瓜关系。顺应人的心理需求,以有效地使产生“灵、秀、雅”的景观氛围。
在紧扣校园特定的功能,以教书育人为目的的场所特性,体现以人为本的造景原则,为师生创造出适宜学习、生活的校园文化环境,把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规划理念,在校区创造体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神境界。
对于学校校园绿地造景往往沿道路两侧、广场、建筑周边和围墙边呈条带状分布,以建筑为主体,绿化相衬托、美化。因此绿化设计既要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如通风采光、遮阳、交通集散,又要考虑建筑物的形状、体量、色彩和广场、道路的空间大小。大门出入口、建筑门厅及庭院,可作为校园绿化的重点,结合建筑、广场及主要道路进行绿化布置,并应注意色彩、层次的对比变化,建花坛,铺草坪,植绿篱,配置四季花木,以衬托校园入门及建筑物入口空间和正立面景观,丰富校园景色。建筑物前后作低矮的基础栽植,5m内不植高大乔木;两山墙外植高大乔木,以防日晒;庭院中也可植乔木,形成庭荫环境,并设置乒乓球台、阅报栏等文体设施,以供学生课余活动之用。校园道路绿化以遮阳为主,主要种植乔灌木。
3. 校园绿地设计
(1)教学科研区绿地。教学科研区是学校的主体,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以及行政办公楼等建筑,该区也常与学校大门主出人口综合布置,以体现学校的面貌和特色。为了有效地确保教学科研区要保持安静的学习与研究环境,其绿地多沿建筑周围、道路两例呈条带状或团块状分布。鉴于教学科研区绿地主要是满足全校师生教学、科研的需要,故不但能提供安静优美的环境,也为学生创造课间进行适当活动的绿色室外空间。教学科研主楼前的广场设计,以大面积铺装为主,并结合花坛、草坪,布置喷泉、雕翅、花架、园灯等同林小品,以体现简洁、开阔的景观特色。
(2)学生生活区绿地设计。该区为学生生活、活动区域,分布有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浴室、商店等生活服务设施及部分体育活动器械,有的学校将学生体育活动中心设在学生生活区内或附近。该区与教学科研区、体育活动区、校园绿化景区、城市交通及商业服务有密切联系,其绿地一般沿建筑、道路分布,比较零碎、分散。在不影响楼内通风采光的条件下,可采取多种植落叶乔灌木。为满足学生休息、集会、交流等活动的需要,教学楼之间的广场空间应注意体现其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并应具有良好的尺度利景观,常以乔木为土,花灌木点缀。缘地布局平面上要注意其图案构成和线型设计,以丰富的植物及色彩,形成适合师生在楼上俯视的鸟瞰画面;立面要与建筑:主体相协调,并衬托美化建筑,从而使绿地成为该K车间的体闲主体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体育活动区绿地设计。体育活动场所是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设施,其内容包括大型体育场、馆和风雨操场,游泳池、馆,以及各类球场及器械运动场等。该区与学生生活区有较方便的联系,故除足球场草坪外,通常绿地沿道路两侧和场馆周边呈条带状分布。
4. 实例分析
某校区南侧占地约400亩,该校区自然地形地貌丰富,高差较大,地势起伏,有山有水,环境条件十分优势。设计中充分利用原有自然条件,把校目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文化气息浓郁并充满现代感的新型校园。在形成校目特色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当地独有的自然条件,尊重该校的历史传统,有意识地追求和建造有别于其他学校建筑风格与景观风格的校园环境。
(1)绿化分区规划设计。对于绿化方式的多样化设计上,该校园既有行列树阵、又有乔灌、草组群搭配、使校园四季常绿、三季花开,同时突出季相变化特征,强调花的烂漫、叶的鲜艳。从而使得生态湿地绿化和城市生态性绿化相结合。
(2)两条轴线串联起6个功能区,各功能区相互协调以及相得益彰。教学区的教学楼围合成11个庭院,以铺地配合景观小品、植物构成不同的景观,规整的几何图形寓示教学的严谨。同时小品及其植物的配置又透出活泼。图书馆是教学区的中心监护,隐约于山水绿树之间,充分体现了“山水学林”的校园意境。在学生宿舍区考虑到学生从事科学研究设施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因此在两栋建筑楼之间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庭院,同时再绿化设计中设置庭架、座椅,以充分地使学生可以得到
身心的放松,同时为学生提供交流娱乐的场所。
(3)对于学校校园绿地造景应当结合现状条件以及校园特点,将其设计建设成景色优美,特色鲜明,供师生晨读、休闲以及静思、交流的优美小憩场所。设计上采取以硬铺为主,采用流畅大波浪造型,以呼应其“水岸”的特殊性质,打破了原有驳岸的僵硬直线条,从而造成富有变化的感觉。对于湖岸设计三个出挑平台,以满足人们亲水的需求。针对校园品质,赋予它丰富的文化内涵,结合校园历史文化诶住主题,设置一道弧形景墙,在景墙上雕刻校史的浮雕以及名人名言。重点在此载重桃李,以寓言桃李满天下,不忘师恩和思念之情。同时设置有铺地坐凳,为学生提供看书交流的场所。
图1 弧形树池坐凳示意
(4)在学校文化区,近3万平方米的水杉园、树上百鸟争鸣,林下鲜花绽放,小路蜿蜒,幽深静谧。她给到过我校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早已成为学校的标志性景点。位于学生生活区的谊园,面积约1万平方米,大片的绿地中镶嵌了两条由红、绿、黄三种色彩的植物组成的“S”型图案,点缀了紫薇、棕榈、铁树等观赏性植物,给视觉以强烈的冲击。水杉园、谊园、思园、冶园„„,一抹抹绿色在见证着我校生态校园建设步伐的同时,也见证着校园景观设计理念向精品化、人文化方向的演变。来自学校总务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间,我校共计新增绿地约17万平方米,新增树木约19.5万株,建设了冶园、竹园、思园、紫园等30余处校园精品景观,建设了法桐路、雪松路等10余条以植物名称命名的景观道路。通过持续不断的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从根本上改善了人居环境,创建了景色优美的绿色校园。
5. 结语
高校校园景观是校园美化的基础、校园文化的载体,也是学校品质的表现,在高校建设中应该把握高校校园景观的特色。校园景观规划与建设应该以人为本,以教书育人为轴心,注意提升人的
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应该强调开放性,形成一种文化内生繁衍和文化外生发展的现象;应该是自然、空间与人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校园景观文化的持久性,以实现学校文化的有效传承;还应该在兼顾地域性的基础上求特色。
参考文献:
[1] 白晗.试谈高校校园景观的特色[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2):95-182.[2] 崔明春.浅谈高校的园林绿化[J].河北林业科技.2010(03):30-31.[3] 冯艳莉.高校校园绿化美化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03):28-34.
第三篇:地方特色园林景观设计及造景手法研究分析
地方特色园林景观设计及造景手法研究分析
来源:现代园林作者:黄建军
地方特色园林景观设计及造景手法研究分析
乡土气息、地方特色已经成为园林公司业内的共同呼声。然而,抄袭他人景观设计甚至套用其模式,已成为园林界低层次设计的一时之热。江南桃红柳绿粉墙梅影、岭南椰树成丛、英国牧场草坪景观,屡屡在城市园林甚至北方园林中出现景观“雷同”。植物造景呼唤本土特色已势在所趋。乡土植物与地方特色园林景观
城市园林中应用的乡土植物一般以地区划分,指在城市所在区域内固有的,非引进的,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融入当地自然生态系统并生长良好且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乡土植物能表现强烈的故土情怀。
利用乡土植物营造地方特色园林景观设计要求在充分理解当地自然景观和实地环境特征的基础上,表现地方文化,以生态设计为手段,营造适合当地生长的特色植物群落结构。以植物构成城市园林景观的主体,创造植物绿量高的园林环境,给大众一个空气清新,在城市中享受自然的良好景观场所。2 利用乡土植物营造地方特色园林景观创作途径
植物造景摈除标准化模式,遵从造景主要原则,走本土特色道路,一般可以从以下创作途径着手。
2.1 当地自然资源:寻找灵感
植物造景可以从当地丰富的自然风景资源中寻找灵感。自然资源包括当地特殊地质地貌资源、水文资源、宜人的气候资源、土地矿产资源、丰富的植被资源等。
经过岁月检验的特定的地形地貌中原生植被充分展现植物生长环境特点,并表现其适应特征。城市园林中的植物造景设计可以通过在园林场地中模拟、利用和改造植物原生环境,从而建立更加稳定的群落结构。
2.2 当地植物群落:挖掘特色
侨城生态园林.cn深圳侨城建设
通过细致调查原生植被群落结构,分析群落中植物间的相互关系,趋利避害,选择适宜的植物,借鉴和改造原生植被群落,形成一定的本土特色。早在18世纪,英国风景园林师们已开始注意本土牧场草地自然美的挖掘并广泛营造稀林牧草风光,从而形成被广泛推崇的现代英国式风景园林。
2.3 本土特色植物:构建景观
地方性植物包括园林中已广泛使用的乡土植物和经驯化后表现良好生长势的具有较强观赏性的野生植物。植物选用当地的品种不仅经济,而且也容易创造出最适宜当地环境的植物群落,取得最佳的景观效果。通过本土特色植物营建群落结构,表现特色植物景观。
2.4 当地文化内涵:表达意境
中国园林植物造景强调自然特征,更体现植物的象征性。丰富的地方文化通过特色的本土植物配置体现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塑造地方文化特色,使植物景观具有艺术灵魂和价值,景观形象充满生机和活力。“一本三元”的乡土植物创造园林景观手法
营造植物造景本土特色,园林景观设计参照以上提到的四大途径,衍生出“一本三元”的植物造景手法,其核心是理解人性,延续和发展本土文化,运用生态手段,关注场地环境。
3.1 一根本——“以人为本”的设计,指的是以人的感受和使用为设计宗旨,是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生态设计。
“以人为本”的植物造景包括两个方面的理解,广义上说,植物造景要体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甚至经济效益,为大众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狭义上说,植物造景要结合人们认知方式,了解人们的行为规律和精神需求、活动需求,通过园林景观设计辅以必要的园林设施为大众参与及获得良好体验创造行为场所。
同时,“以人为本”还应当考虑人们对景观欣赏的动态多样性,即既满足人们的行为活动需要又使人们获得良好的思维活动享受,即一定的意境美感。在满足人行为需要时,又要充分考虑人们行为的多样性选择。
3.2 “三元”即乡土植物营造园林景观的三个基础
3.2.1 研究基础:乡土植物群落
3.2.1.1 模仿自然植物群落组成的造景设计
在不少情况下,园林景观设计的植物选择都是根据人的功利性进行取舍的。生态学上把这种不顾自然种群组成而建立起来的群落称为“零模型群落”,这种群落结构不稳定、管理成本高和抵抗力弱。
模仿自然植物群落组成的造景设计是以生态学潜在自然植被和群落演替的基本理论为依据,选择当地自然植被的主要乔、灌木种类,通过容器育苗或直接利用野生苗木建设接近自然群落稳定性、外貌、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并在后期基本不需要管理的人工植物群落。
3.2.1.2 自然群落结构与外貌的模拟设计
通过选定参照植被、保育目的树种、人工栽植与造型等工作,可在较短时间内形成类似于自然植被结构与外貌的植物景观。
事实证明,一个本土模式的自然植物群落相对于人工群落更易吸引其他生物物种的光临,而且有更强的生命力,展现生物多样性。因此具体在环境设计时,选用地方性植物,提倡创造自然生境,使生物更具多样化。地方性植物既是植物造景创造本土模式的形式又是内容,地方性植物运用的越恰当,地方特色越明显。
3.2.2 价值基础:地方本土文化
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体现了当地人独特的人生哲学、信仰心理和价值取向,尤其是在众多的日常习俗中表现出来的对植物的崇拜现象,体现了人类对养育生命的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如“竹报平安”、“风水树”等等皆体现了人类的植物情结。
同时,视觉上给人和谐美感且具有地方文化和精神内涵的景观更能引起人的心理共鸣,与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展现景观情感。植物造景的本土模式应以地方文化为基础,使文化成为其精神和灵魂。通过植物配合其他园林设施恰当的展现当地富有个性的健康的民俗民风,揭示出当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给人以情感上的触动。
3.2.3 环境基础:空间场地特征
规划是给大众一种活生生的、搏动的、人性的体验。任何规划都只发生在特定的场地环境中,场地环境表现的特征是植物造景的重要基础,没有脱离场地环境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植物造景公式。
场地环境的特征体现在物质层面特征如地形地貌、山水、原生植被、人工设施的共同作用,也包括精神层面特征,即场地其自身孕育的含义,如,校园场地
自身含义已经包括学校校训,司法单位固然包裹着公正和平的意义,居住区自然需要“家”的意义,等等。如南昌八一广场南部核心景区植物造景为了表现对革命的纪念和对革命者的哀思,大量运用松柏象征万古长青,用杜鹃隐喻“杜鹃啼血”。
同时,以场地为基础的植物造景必须以生态原理为园林景观设计法则,减少人为的漠视土地生命的大土方工程,充分利用场地现有特征,引导景观的促成,融人的需要与场地环境和谐于一体,实现场所特有的精神蕴涵。乡土植物营造地方特色园林景观实例探讨
根据同一大环境下,相似生境条件下的环境特点要求,以下就重庆地区为例探讨。
4.1 以生境来分类探讨(以城市水滨植物景观为例)
城市滨水空间往往表现为线状空间和面状空间,或流动或开敞,具有较大的吸引度。空间个性体现开朗,空间要素也以相对活泼、自由的方式组合,强调安全性、易达性、舒适连续性,充分利用人的亲水性及较大水体的景观性,最大程度的组织人群活动和大众活动的多样化。
植物景观以水文化为主题,结合天空背景,往往以草坪或地被为基调,烘托自由清新的空气氛围。
4.1.1 开朗的空间表现
意欲营造疏朗景观,多借天空为背景,仰视和远视效果极佳,使人为之振奋。搭配如:白玉兰(+低矮花灌木)+草坪;水杉+草坪;黄葛树+草坪。
4.1.2 野趣的拟自然表现
取借和模拟重庆自然山谷、溪流、江边典型自然植物景观,营造本土植物景观特色群落结构。上层乔木参天,下层地被探水。可以开发如红花木莲、木荷、厚皮香、黑壳楠、贵州琼楠、新木姜子、南川木菠萝、缙云槭、北碚槭、薄果猴欢喜、大果杜英、交让木、虎皮楠、四川山矾、光叶山矾、四川大头茶、长蕊杜鹃等常绿阔叶树种,最终体现出重庆四季常青的亚热带阔叶林的自然风貌。搭配如“长蕊杜鹃+云南素馨+蝴蝶兰+楼梯草”。
4.1.3 深沉的意境表现
重庆素有“巴山夜雨”之称,夜里,人们常卧听风雨声,在居住区绿地规划时,可充分考虑这一城市文化,创造特色的意境植物景观模式。如“荷花+芭蕉+高山榕(或黄葛树)”,形成“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美妙意境。
4.2 以时节来分类探讨
4.2.1 春季植物特色景观
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季枯零,春季的景色犹让人振奋。重庆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暖湿润,自然植被丰富,有较多的特色乡土植物。植物景观以表现春为主题,借助丰富的植物资源构建有个性的春季植物景观。
4.2.1.1 彩叶植物景观特色
选择春色叶美观的高大乔木,配合花色纯正的花灌木或草花,营造一派大地回春、欣欣向荣的景象。“香樟+山茶花+草坪”,香樟春色叶十分丰富,常表现为绿色、浅绿色、浅黄色、浅红色,山茶花花大显富贵,春景表现非常强烈。
4.2.1.2 繁花似锦景观特色
选择开花繁茂的乔、灌、草花组合搭配,形成特色观花植物群落。“白玉兰+山茶花+春鹃+蝴蝶兰”,春景表现突出。
4.2.2 冬季植物特色景观
营造植物冬季景观,给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好的冬景极容易形成景观特色,对人们的活动有较强的引导作用。
4.2.2.1 雪景植物景观
重庆地区罕见雪景,人们对雪景有一定的心理渴望。可以通过“片植梅花+银叶菊+银叶草”构成冬季景象。置身其中,白茫茫一片,雪景犹然而生。
4.2.2.2 芳香植物景观
如通过片植或带植本土特色芳香植物——腊梅,营建芳香植物景观模式。
4.2.2.3 凋零植物景观
四季更替是自然规律。城市中的人们往往季节观念淡薄,通过营造凋零植物景观模式,唤起人们对自然的朴素情感。选择落叶植物,落叶前株形洒脱,落叶
后干形美观、坚挺。“三角枫+栾树+紫藤+草坪”,落叶乔木、藤本与绿色草坪较好表现冬景。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2]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3]杨翀,齐康等.“场地精神”中孕育的情感建筑[J].东南大学学报,2002,32(3).[4]孙卫邦.乡土植物与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J].中国园林,2003,19(7).[5]刘翔未.银川体现地域特色的景观生态规划[J].城乡规划,2006,28.文章来源地址:
第四篇:园林造景实习报告
园林造景外出实习报告
第一站:苏州拙政园
一、总概括:
四大名园之一的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中面积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其山石、水体、建筑的营建以及植物配置达到非 常高的水准。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园里有林木花卉近千株,但多而不乱。因此,园内的植物景观被称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范。其很多景点的名称都和植物有关,如拙政园内的玉兰堂、海棠春坞、松风水阁等。
二、造景分析:
景物是通过各人体感官直接触动人的心境的,所以,在概括表现景物造型全貌方面,从视觉观赏出发,研究视线与景物组合规律。这里是采用对景、敞景、分景、框景、漏景、夹景及借景等处理方式来实现的。具体分析:
1、对景
苏州古典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点有意识地组织景物,形成各种对景,随着曲折的平面,步移景异,依次展开。这种对景以道路、廊的前进方向和进门、转折等变换空间处以及门窗框内所看到的前景最为引人注意。所以沿着这些方向构成对景最为常见。如拙政园中部从枇杷园通过圆洞门“晚翠”望见池北雪香云蔚亭掩映于林木之中。当然,对景是相对的,园内的建筑物既是观赏点,又是被观赏对象。因此,往往互为对景,形成错综复杂的交叉对景。
2、敞景
景物与视线完全不受约束与限制,视线开阔,成一览无遗的景 象,称为敞景。敞景能给人以视线舒展、豁然开朗的感受,景深层次明晰,景域辽阔,易于激发人的情感,容易获得景观整体形象特征。这种视觉处理方式在苏州古典园林较少单独采用,一般是为达到一种视觉的强烈对比而与其它式如框景、漏景等手法结合使用。
3、分景
分景就是根据视象空间表现原理,将景区按一定方式划分与界定,形成园中有园、景中有景、景中有情的构景处理手法。分景的作用在于增加景色的量和质,使园景虚实变换,丰富多彩,引人人胜。风:在描写清风明月的景色中,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小轩筑于拙政园西园水中小岛的东南角,东南朝向,面对“别有洞天”月洞门,环境十分幽美。建筑平面采用折扇形,背墙窗景和室内石桌,给人一种小扇自生风的感觉,带着一丝丝凉意。雨是普通的自然现象,把它变成观赏对象,充满诗意,成为园林景观,是苏州园林在构筑园林景观上的妙笔。园中雨景,常常是通过雨落花叶的声响来完成的。拙政园听雨轩,为典型的“夜雨芭蕉”景观。
植物配置分析:
1、观叶类:松柏是山林中主要树种,常用的有黑松、罗汉松、圆柏等。
高大阔叶乔木在园中能构成主要风景画面,如银杏、榉、榆、朴、枫、乌桕、皂荚、梧桐、垂柳等,这些乔木的叶色,季相变化相 当明显,颜色丰富多采,十分悦目。
2、观花类:花木是园中的重点,特别是几种传统名花,如梅花、红梅、山茶、杜鹃、牡丹、芍药、荷花、桂花、蜡梅等,其他如玉兰、垂丝海棠、丁香、紫薇、大绣球、石榴。
3、观果类:果树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树种,数量虽不多,但它的观赏效果比较高。如批把园内的枇把。
4地被植物及小灌木:箬竹、山竹、匍地柏、鸢尾、六月雪、金丝桃、迎春、金雀等这些植物能点缀山坡和假山、花台,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5、攀援植物:是点缀和装饰墙面、假山、驳岸不可缺少的植物,常见的有爬山虎、络石、凌霄、金银花、云南黄馨、构杞、地柏、雀梅等这些藤蔓植物。
6、竹类:是园林中主要树种之一,它有时作为造景的主题,有时可作“配角”,也可作为隐蔽房屋墙壁或作为障景用。主要品种有棕竹、刚竹、罗汉竹、紫竹、方竹、斑竹、孝顺竹、金丝竹、箬竹、凤尾竹、菲白竹、山竹。
主要植物配置有:
乔木:榔榆、黑松玉、兰桂、西府海棠、木瓜等。
灌木层:红梅、绿梅、蜡梅、垂丝海棠、山茶、栀子花、南天竹、石榴、月季、紫藤、杜鹃等。南天竹则是古典园林内常用的灌木种类。
常绿乔木:桂花、香樟、小叶黄杨、圆柏、罗汉松、朴树、毛白杨、榉树、国槐、柿树、枇杷等。
落叶乔木:枫杨、糙叶树 梧桐、榔榆、枫杨、梧桐等。
第二站:苏州白塘植物园
一、总概括:
白塘植物园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园。其造景主要有乔木、灌木、藤本植物、水生植物及多年生草本植物。整个植物园分为四个区域。
一、人工种植展示区
在此区域内,靠南施街一侧种植苗圃林地,以各种低矮的特色花灌木为展示主题,并通过东西向的直线形水渠和小园路进行分割,形成几何形布局,游人来回穿梭与花境之间。
二、岛屿生态自然区 利用原有白塘湖的两个岛屿,通过人工筑岛和水系改造,形成四个错落变化的岛屿和一片湿地,每个岛上种植突出季相变化的生态林,突出春、夏、秋、冬不同的植物种类。
三、湖区
利用原有白塘湖,形成公园中部最大的水面,在湖面上组织划船等水上活动,使游人欣赏湖光、山色、林木之美。
四、山地自然生态林区
运用人工手段,堆土叠山,并模拟出原始山林生态系统,对山体进行大面积绿化。
二、其造景方式与设计理念概括:
1、用人工手段去创造一个自然环境,形成有湖泊、河谷、溪流、湿地、山林、坡地、树林等多种形式的自然生态环境,突显城市绿洲境界。
2、以山水为构架,充分利用原有水系,并通过人工堆土造山,形成山环水、水绕山的山水园林空间。
3、运用传统与现代造园林理念,环绕公园主环道布景,并在主要景点及主环路旁营造小游园,动静结合,虚实相间。
4、充分利用植物造景,塑造出山地密林的森林空间,体现季相变化特色生态空间,充分展示观赏空间、草甸空间、苗圃种植林等不同的植物景观。
5、借鉴中国传统园林中“步移景异”的空间组织形式,形成动线和视线上的变化多样,运用现代材料和设计手法,塑造出贴近大自然气息的生态公园。
三、植物配置分析与概括:
1、乔木类植物植物
园内有许多采用植物名命名的道路,如香樟路,以香樟作为行道树。也有许多孤植或群植的乔木,如榉树、梓树、杜英、枫杨、黄连木、无患子。、灌木类植物植物
园内采用大量的灌木,布局合理,单群结合。灌木类植物树高较乔木矮,这样就构成了高矮上的变化。其
次是色彩上的搭配,如金叶小檗,红瑞木。形态上也有差异,比如砂地柏,大枝匍匐平展。同时力求树种丰富变化,避免配置形式相同。同一片区域内有多种灌木,如西府海棠、贴梗海棠。还有很多观花类的树种,有牡丹、喷雪花、白玉兰,东京樱花,紫
荆,巨紫荆,丁香,金丝梅,日本晚樱等。草本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应用较多,可单独成景,也可与传统草坪植物、灌木、乔木等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相配。如狗牙根、酢浆草、婆婆纳等。
植物园中的草本植物常常是配合着其他的乔灌木植物或是为建筑小品做点缀。在植物园里面经常能看见树坛下有百子莲,金叶过路黄,美丽越见草,玉簪,吉祥草,红花酢浆草,荆芥等,小品旁边有萱草等。除此还有单独成景的,比如,醉鱼草、芍药、美人蕉、鸢尾、血石鸢尾、菊花绣线菊、锦带花、婆婆纳这些不同花色,花期,叶色,叶形的草本植物搭配组合,形成高低错落的环境部落。水生植物
有荷花、睡莲、黄菖、香蒲、再力花等。
第三站:延中绿地
一、总概括
延中绿地共分七个区域,是七个相对独立的园子。其起伏的地形、林木灌丛、草坪、瀑布小溪,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园;七个园子既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并由空中步行桥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绿地上空,延安中路高架和南北高架,在此交汇形成一个“申”字,向城市的四面八方延伸,互相之间又有互动联系,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二、设计理念及造景分析:
延中绿地是以蓝与绿为主题。“绿”即是绿化。以自然的地形地貌逼真的地质断层,营造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城市绿色生态景观。“蓝”即水。在绿地设计中,水始终贯穿于整个绿地,以此唤起人们保护植物生长空间的环境意识。蓝与绿再此进行生态的立体交融,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景观。
其七个园分别为:春之园、感觉园、嗅觉园、触觉园、视觉园、听觉园、味觉园。
每个园的特色及所用植物配置: 1.春之园
绿地布局简洁开朗,以一片苍劲茂密的绿色丛林为开端,以江南毛竹为主景。在起伏的地形间,设置了榉树、合欢和银杏等乔木林荫下的休息区,适宜人们休闲。坡上毛竹、桂花、香樟、合欢成片成林,相互映衬。2.感觉园
在感觉园内,营造的是空间设计组合。
3.嗅觉园
以各个季节不同的香味植物给人不同的嗅觉感受。春园,有白玉兰、含笑、垂丝海棠、丁香、樱花、桃花、杜鹃、红花檵木等春花植物。另,芳香植物为丁香、白玉兰和含笑。夏园、紫薇、广玉兰、八仙花、栀子、六月雪,芳香植物为广玉兰和栀子。秋园 中心的植物配置是一株大榉树,秋景植物有银杏、榉树、无患子、栾树、桂花、青枫、红枫等,芳香植物为桂花等。冬园有白皮松、五针松、粗榧、蜡梅、梅树、山茶、火棘、南天竹等,芳香植物为蜡梅等。芳香植物有香樟、月桂等樟科植物。
4.触觉园
通过触摸植物的枝、叶质地和形状而使人产生不同的触觉感受。各种植物的叶子有不同的质地感觉,而具齿、有刺的植物,如火棘、枸骨等。
5.视觉园
感觉园的景观轴线大道即是视觉园的主要部分。中间是四季草花花坛,两侧种植山茶、珊瑚树墙和高大挺拔的水杉,终点是西端的樟树水景广场,从建成的效果看,视觉感受无处不在,如棕榈树阵,连续起伏的地坪,层次鲜明的灌木丛等。6.地质园
地质园的地势是由四周向中央水池倾泻,樱花路和玉兰路直指石山双瀑,构成绝佳对景。在石山的东侧,有大片毛竹林,还有松、柏、枫、槭交织与一起。7.听觉园
该园以象征性手法表现在茂盛的树林中出现一条干枯的河流缓缓流向前方。河底为卵石铺成有水波向后的动势。河道两侧植物层次丰富。
园内植物配置分析:
整个绿地注重色叶植物的应用和乔灌草植物的搭配,近200种植物中,乔木占32.6%、灌木占28.3%、多年生草本植物占32%,色叶植物在感觉园和自然生态园中均有较高的比例。另外,公园中植物常绿和落叶合理搭配,特色突出。
园中应用的树木分类总结:
乔木树种:主要有广玉兰、雪松、罗汉松、龙柏、五针松、白皮松、女贞、杜英、水杉、池杉、香樟、朴树、榉树、垂柳、合欢、法桐、加杨、银杏、无患子、栾树、杜仲、白玉兰、三角枫、青枫、五角枫、红枫、苹果、梨、橘子、枣、山楂、杏、木瓜、垂丝海棠、樱花、碧桃、垂枝榆、梅花、红叶李等。
灌木树种:主要有金桂、银桂、四季桂、山茶、美人茶、茶梅、栀子、含笑、杜鹃、六月雪、石楠、珊瑚树、洒金东瀛珊瑚、小叶黄杨、十大功劳、金叶女贞、龟甲冬青、海桐、金丝桃、八角金盘、南天竹、长春蔓、花叶长春蔓、丁香、琼花、八仙花、紫荆、蜡梅、紫薇、连翘、黄馨、月季、石榴、紫叶小檗、棣棠、凤尾兰等。
竹类:有毛竹、黄金间碧竹、刚竹等,还有棕榈等热带植物。
第四站:杭州西湖
西湖的美人人皆知。她的景区是立体和全方位,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领略她的风姿。美在其如诗如画的湖光山色,亦在湖山与人文的自然相融。
最先去的是太子湾公园。
造景分析:
整个园中以水体为界将整体分为两个部分,东部为有东方色彩的山水园,西部为有西方色彩的山水园。整体景观体现的是因山就势、顺应自然的宗旨。地形改造、水系处理和道路设计是造园的关键。创造了池、湾、溪、坡、坪、林、山丘、林中空地、疏林草地等大小不一的虚实园林空间。
公园遵循水有源头、路有出入,景有虚实的自然规律和艺术规律,植物配置采用树木成丛、草坪成片、宿根花卉自由散植,建筑采用质朴的木桥木屋等设施,以形成一处具有田园风韵的文化游息山水园。
植物配置特点:
高层:川含笑、乐昌含笑等木兰科植物,构成公园的主林冠线。中低层:春季突出樱花玉兰,秋季突出丹枫白芦。火棘和绣球。地被:突出宿根花卉和水生湿生植物,草坪突出剪股颖、和早熟禾等常绿草种,部分草坪仍沿用狗牙根。
主要植物配置有:乐昌含笑、日本樱花、桂花、枸骨、白玉兰、红花檵木、郁金香、鹅掌楸、湿地松、银杏、石楠、无患子、香樟、水杉、白栎、栾树、鸡爪槭、麦冬、金钱松、红叶李、桂花、山茶、合欢、木兰、紫玉兰、麻栎、枫香、枳椇、构树等。
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 月。
景色造景及植物配置分析:
1、苏堤体现的是借景之美。孤山景区的中山公园布局巧妙,亭台错落,把天然美与人工美融于一体。园中的“西湖天下景”亭,前临水池,曲桥相通,花木繁茂,自成一座精美的小庭院,乃中山公园的精华所在。园内所有建筑都依山而辟建,园林布局紧凑,设计匠心独运。
苏堤和白堤突出春景,苏堤为反映“苏堤春晓”“六桥烟柳”的意境,主要栽种垂柳和碧桃,并增添日本晚樱。海棠、迎春。搜疏等开花乔灌木,配以艳丽的花卉及碧草;白堤为体现``树树桃花间柳花”的桃柳主景,就以碧桃,垂柳沿岸相间栽植。
2、曲院风荷与柳浪闻莺
曲院风荷,以夏景观荷为主。以“曲院风荷”这一意境为主题,在植物配置上充分利用大小湖面,突出夏景,选择了荷花、木芙蓉、睡莲,及荷花玉兰作为主景植物,并配植紫薇、鸢尾等,使夏景的色彩不断。
柳浪闻莺,以柳树为主,柳丝垂地。园林布局开朗。柳丛衬托着紫楠、雪松、广玉兰及碧桃、海棠、月季等异木名花。沿湖柳荫夹道,临水眺望,视野开阔。
曲院风荷与柳浪闻莺,两个公园皆是以植物为主题的造景公园,曲院风荷以夏景出名,柳浪闻莺则重点在于春天。二者在季相上都有自己着重的季节。
3、平湖秋月突出秋景,要达到赏月、闻香、观色。在景区中种植了红枫、鸡爪槭、柿树。乌柏等秋色叶树种以观色,再植以众多的桂花,体现“月到中秋桂子香”的意境,此外,还配植了含 笑、桅子等花灌木及芳香的晚香玉。
4、断桥残雪:西湖有“三怪”:断桥不断、孤山不孤、长桥不长。而这第一怪断桥,位于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势较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
5、花港观鱼的艺术布局充分利用了原有的自然地形条件,景区划分明确,格局鲜明的主题和特点。在空间上,开合收放,层次丰富,既曲折变化,又整齐连贯,巧妙地运用大面积的草坪和以植物为主体的造景组合空间。大草坪以高大挺拔的雪松作为主要的植物材料。雪松单一树种的集中种植体现树种的群体美;适当的缓坡地形,更强调了雪松伟岸的树形,无患子、枫香的秋色叶为整个草坪空间增加了绚烂的秋色。这种用植物来分隔空间的处理手法,突破了中国传统的以墙、篱笆等建筑划分空间格局的形式。
6、牡丹园的牡丹种植采取假山园的土石,以土带石的散置处理方式。在平面布置上,用曲折小道将园划分为10余个大小不等的花圃小区,环形围绕着牡丹亭。而为避免园路纵横交叉过多,使人产生杂乱无章的感觉,该园采取降低路面高度,让小道隐藏于各花圃小区之间的做法。
部分植物配置:
乔木树种包括香樟、广玉兰、雪松、悬铃木、无患子、枫香、水杉枫杨、垂柳等,小乔木和灌木树种包括鸡爪槭桂花、杜鹃、红枫火棘、山茶、八角金盘、红花檵木、洒金东瀛珊瑚、云南黄馨等。总体来讲树种较为单调。
[End]
第五篇:园林造景外出实习报告
园林造景外出实习报告
4月25日-28日我们进行了为期四天的课外实训,从学校出发,我们一共经过了苏州、上海、杭州三站,对拙政园、白塘植物园、金鸡湖、延中绿地,太子湾公园等处的造园特点、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了调研,现总结如下:
1、拙政园
拙政园,江南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分为东园,中园,西园三部分。其中,中园是拙政园的主景区,是其精华所在。
拙政园的不同历史阶段,园林布局有着一定区别,特别是早期拙政园与今日现状并不 完全一样。正是这种差异,逐步形成了拙政园独具个性的特点,主要有:
以水见长 自然典雅 庭院错落 花木为胜
园林花木个体的姿态、色彩、香气、生机、风韵及花木群体组合形成的风景美、田园美和生态美使人产生愉悦的效果;园林花木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季更迭,不断变化着自己的大小、形象、色彩,形成丰富的季相景观,赋园林以视觉、嗅觉与听觉等诸方面的美感。1 拙政园中的花木类型:
1.1 观花类花木
是以花的姿容、香气、色彩作为主要欣赏对象的花木。可分为单花欣赏的花木、群花欣赏的花木和香花欣赏的花木。
单花欣赏的花木,花朵大、品种多,主要是欣赏单朵花的美。有牡丹、芍药、月季、山茶、荷花、睡莲等;
群花欣赏的花木,主要欣赏花的群体美及其形成的气氛。如:梅、桃、海棠、樱花、杜鹃、紫薇、榆叶梅、迎春、连翘、紫藤、木香、蔷薇、秋海棠、萱草、百合、二月兰、蝴蝶花、凤仙花、鸡冠花等;
香花欣赏的花木,主要是让人感觉花香的馥郁。如:桂花、玉兰、蜡梅、茉莉、米兰、玉簪、兰花、金银花等。当然不少花木是姿、色、香兼有之的。
1.2 观果类花木
以美丽的果实为主要欣赏对象的花木。如:枇杷、桔子、佛手、南天竹、枸骨、石榴、火棘、木瓜、柿子、万年青等。
1.3 观叶类花木
多为色叶树或叶形奇特的花木。如:鸡爪槭、红枫、枫香、银杏、黄连木、无患子、马褂木、红叶李、瓜子黄杨、桃叶珊瑚、八角金盘、棕榈、芭蕉、芦苇、水菖蒲等。
1.4 攀援类花木
依附于棚架、墙壁、山石的木本或草木攀援花木。木本的有紫藤、葡萄、凌霄、络石、金银花、爬山虎、常春藤、霹雳等;草本有牵牛花、茑萝、葫芦等。
1.5 竹类
常用的丛生竹有孝顺竹;散生竹有相竹、金镶碧玉竹、苦竹、紫竹、方竹、箬竹、山竹(石竹)等。
园中的配置类型及方式
2.1 配置类型
孤植 指园林中常用的一株树种植或两株树对植。它能充分发挥单株花木的动势、线条、形体、色、香、姿的特点,用于较小空间作近距离观赏;在较大空间中运用,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丛植 指园林中3~9株单一树种或多树种的组合种植。花木多种植在不等边之角形点上,前后、左右呼应,前树不挡后树。如“远香堂”前广玉兰、柏、枫杨组成的多树种树丛等。
群植 指园林中9株以上的单一树种或多树种的组合种植。如“枇杷园”的枇杷,是单一树种群植之佳例;拙政园中部山岛的树群,东部“放眼亭”土山上的树群等皆为多树种群植的成功佳例。多树种群植常用常绿与落叶乔木、灌木、地被等复层组合,形成错落有致,层次丰富,虚实相生,浓淡相衬,林冠线、林缘线起伏多变,丰富多彩的园景和山水气氛。上层大乔木用以发挥绿荫覆盖功能,中层小乔木和下层灌木起划分空间、扩大空间的作用。以叶色深绿的常绿树为背景,能使梅花、樱花、杜鹃、红枫等花木和色叶木更加亮丽。在落叶阔叶树群中,栽植高出林表,树冠盘曲,叶色墨绿的松树,更显得松树的突出、生动,取得“松出灌莽,鹤立鸡群”的效果。
2.2 配置方式
花木与建筑的配置,就是把花木与假山、水池、园林建筑、园林构筑物等造园素材互相穿插、渗透、融合成统一的整体。
花木对园林建筑,不是遮挡,也不是让园林建筑赤裸裸地暴露,而是造景、掩映、装饰、软化。在园林建筑的窗下,种植小竹、芭蕉和低矮的花木,既不影响通风、采光,又绿意满窗。园内的建筑曲折变化较大,形成各种大小不同的前庭、后院、天井等小空间。采用墙隅种植或树石小品的形式,与形态各异的漏窗、空窗、洞门结合,形成多样的画面和框景。拙政园“海棠春坞”前的树石小品则是“粉墙为纸,树石为绘”的佳例。由洞门形成框景的实例也很多,如:拙政园由“枇杷园”洞门透视“雪香云蔚亭”一带山景,是一幅极好的纨扇画;由“梧竹幽居”通过圆洞门透视“别有洞天”后的北寺塔,视距深远,景色丰富。
花木与山石的配置 花木与山石的配置,是江苏文人园林中花木配置的精彩部分。土山或“土包石”假山的花木配置多采取复层混交方式,旨在形成山林景观,如苏州拙政园东部“放眼亭”土山、中部山岛、沧浪亭假山,艺圃假山等。
花木与水体的配置 池边若是土岸,则采取浅沼的处理方法,由池岸向池中做成斜坡,岸边种植水菖蒲、芦苇、慈菇、茭白、水葫芦等沼生植物,或者是草坡一直到水;池边若是假山驳岸或条石驳岸,则在驳岸以内种植一些不阻挡视线的花木,如迎春、探春等,还可以在岸边种植碧桃、梅花、梨花、杏花、玉兰、海棠、夹竹桃、山竹、松树、垂柳、枫杨、榔榆、朴树、鸡爪槭等花木,使枝条伸向水面,形成柔条拂水、低枝写镜的画面。
水池是园林中最活跃的题材,水中的早霞、秋月、岚光、塔影,给人以美的享受,欣赏倒影是游园的重要内容。为使景色更臻完美,多在池中种植水生花卉。拙政园中部,荷花伫立水中,突出了主题,又特意留出清澈明净的池水以观优美、生动的倒影,是成功的实例。
2、白塘植物园
“白塘植物公园”位于苏州工业园区最具现代化气息的景观大道——现代大道中段的北侧,它的 设计理念独具特色:
1、“市”“野”之间
用人工手段去创造一个自然环境,形成有湖泊、河谷、溪流、湿地、山林、坡地、树 林等多种形式的自然生态环境,突显城市绿洲境界。
2、“山”“水”之间
以山水为构架,充分利用原有水系,并通过人工堆土造山,形成山环水、水绕山的山 水园林空间。
3、“动”“静”之间
运用传统与现代造园林理念,环绕公园主环道布景,并在主要景点及主环路旁营造小 游园,动静结合,虚实相间。
4、“林”“木”之间
充分利用植物造景,塑造出山地密林的森林空间,体现季相变化特色生态空间,充分 展示观赏空间、草甸空间、苗圃种植林等不同的植物景观。
5、“传统”“现代”之间
借鉴中国传统园林中“步移景异”的空间组织形式,形成动线和视线上的变化多样,运用现代材料和设计手法,塑造出贴近大自然气息的生态公园。
白塘植物园内各区域划分明确,有春夏秋冬四岛,各自植有相应的植物;还有专门的水上音乐广场,整个公园充满着一种动态的活力。植物的种类 1.1乔木类植物
植物园内有许多采用植物名命名的道路,比如香樟路,以香樟作为行道树。除此仍有许多孤植或群植的乔木,比如榉树、楸树、梓树、杜英、枫杨、白杨、黄连木、黄璋、无患子、苦槠,钩栗。高大的乔木有时可以起到遮阴的作用,在立体构图上属于高的类别,1.2 灌木类植物
植物园内采用大量的灌木,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灌木类植物树高较乔木矮,这样就构成了高矮上的变化(图1)。其次是色彩上的搭配。即使在夏季,我们所见到的灌木也不全是绿色,比如金叶风箱果,金叶小檗(图2),红瑞木。然后,图2
形态上也有差异,比如砂地柏,大枝匍匐平展。种类繁多的灌木在变化中求的统一。力求树种丰富变化,避免配置形式雷同。同一片区域内有多种灌木,比如西府海棠、贴梗海棠、红晕复叶槭(落叶小乔木)。
实际上植物园内更多的是观花类的树种,有牡丹,喷雪花,春鹃,白玉兰,东京樱花,紫荆,巨紫荆,紫丁香,金丝梅(图3),日本晚樱等等,呈现出一年四季开花不断地纷繁景象。
图3 图1 1.3 草本地被植物
地被植物应用形式比较灵活,可单独成景,也可与传统草坪植物、灌木、乔木等不同生活型的植物相配,构成意境丰富的空间。比如狗牙根作为草坪来使用,达到“黄土不见天”的效果。
植物园中的草本植物常常是配合着其他的乔灌木植物或是为建筑小品做点缀。在植物园里面经常能看见树坛下有百子莲,金叶过路黄(图4),美丽月见草,紫萼,玉簪,吉祥草,红花酢浆草等,小品旁边有萱草等。除此还有单独成景的,比如,醉鱼草,芍药,美人蕉,鸢尾,血石鸢尾,黄娃娃鸢尾,菊花,绣线菊,锦带花,穗花婆婆纳,火炬花,这些不同花色,花期,叶色,叶形的草本植物搭配组合,形成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花境,丰富了植物园的色彩和景观。
图4 1.4 水生植物
植物园内有专门的音乐水景广场,在音乐中欣赏水景,是一种惬意的享受。水中植有荷花(图5),虽然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印日荷花别样红”,但也足够让人陶醉,另有睡莲,晶莹剔透,黄菖蒲,菱角,香蒲,再力花,芦苇,(池衫)一重一重,层层叠叠,给原本单调的水面增色不少。
公园中的植物配置要做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植物种类繁多,其栽植要求疏密有致,气韵天成,使人感觉到运动的气势。要在变化中求得统一,做到繁而不乱。注重色彩搭配。尤其要注意一些细节的地方,比如墙角处种植一些小灌木来遮挡线条的生硬,树坛下可以配置一些草本地被,避免黄土的显露。木屋旁可以植一些凤尾竹,毛竹等搭配,以作应景。植物配置实际应用 3.1 根据实用性配置植物
白塘植物园是一个开放性的公园,不仅可以进行教学研究,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休闲、娱乐、观赏的场所。比如说休息区旁有一些小型的盆栽。主干道旁种植香樟等乔木,可以遮阴,创造一个凉爽的环境。为了辟出一个活动空间,用黄杨,石楠,龟甲冬青等栽植成绿篱。还有些柿树,梨树,柑橘等采用孤植、群植等进行配置,使人产生一种实用美感。
3.2 根据形式美的方式配置植物
比如春鹃,彩叶杞柳,枸骨等小灌木或是菊花,萱草,芍药等草本植物按高度,色彩,大小相对统一的设计要求密植成方形,弧形,圆形等各种图案,在园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3 组合植物造景
通常可以看见建筑小品旁植有某种乔木或灌木,辅以小径,构成组合植物景观,仅仅说是一片空地上只有一种植物在植物园内是不存在的,采用乔灌花草立体组合的绿化,共同组成自然式植物群落,胜于自然地优美景观。比如一棵大乔木下面必定有小丛的灌木,最下面是草坪。
4、个人的建议
白塘植物园虽然分了春夏秋冬四岛及特别的音乐水上广场,但并不是说我们夏天去的话其他三个岛就没什么好看的,我觉得白塘植物园值得借鉴的是不管走到哪都不会让人觉得单调,不是千篇一色的绿,往往会在其中有那么几块区域颜色突然亮起来,让人起兴趣。但是个人觉得水生植物的安排不够完整。水中植物基本只能观一季,是否可以结合建筑小品。一个公园如果形成其独特的文化背景的话,就会显得有韵律的多,因此,白塘植物园是否可以运用当地的文化背景,为其增添一份独一无二的底蕴。
3、延中绿地
延中绿地地处上海市黄浦区、卢湾区、静安区三区的交汇处,位于南北、延安两条高架道交叉处的 “真正市中心”,总面积28公顷,由19片绿地组合而成,是上海市中心面积最大的公共绿地并且也是上海少数的城市生态公园之一。
延安中路高架和南北高架,在此交汇形成一个“申”字,向城市的四面八方延伸。空中环形人行天桥将5个区域串联起来,形成既有相对独立的特色园,互相之间又有互动联系,由此构成优美、浪漫的绿色交响乐章。
设计布局
延中绿地共分七个区域,也可以说是七个相对独立的园子,绿地上空,延安路高架与南北高架在此交汇。延中绿地以其起伏的地形、浓密的林木灌丛、开朗的草坪、诱人的瀑布小溪,形成一个立体的生态景观。七个园子既各具特色,又相互呼应,并由空中步行桥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
分别为:春之园、感觉园、嗅觉园、触觉园、视觉园、听觉园、味觉园。
PS:在感觉园里,这5种感觉被划分为5个区域,让人有不同的体验与感受,而最终形成第六感觉——直觉。
延中绿地在植物的选择和应用上具有3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是植物种类丰富,重视对本土植物的应用和植物专类园建设
二是注重色叶植物的应用和乔灌草植物的搭配,延中绿地近200种植物中,乔木占32.6%、灌木占28.3%、多年生草本植物占32%,色叶植物在感觉园和自然生态园中均有较高的比例
三是植物、水、建筑有机的结合,体现了“蓝”与“绿”的主题,应用形式多样,充分展示了植物的多样化。
公园植物种类组成
公园中植物种类考虑到植物多样性原则和适地适树原则,常绿和落叶合理搭配,特色突出。
植物种类的选择上,以长江三角洲的乡土植物为主,利用变化形成丰富的植物组合。在与各个设计主题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本地适生的植物种类,在色彩、质感、香味等各个方面适宜的植物。
同时,公园引进了一些热带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如棕榈科植物等,结合硬质铺装、景墙,营造出不同的植物景观感受。
公园中应用的乔木种类主要有广玉兰、雪松、粗榧、罗汉松、龙柏、五针松、白皮松、女贞、杜英、水杉、池杉、香樟、朴树、榉树、垂柳、合欢、法桐、加杨、银杏、无患子、栾树、杜仲、白玉兰、三角枫、青枫、五角枫、红枫、苹果、梨、橘子、枣、山楂、杏、木瓜、垂丝海棠、樱花、碧桃、垂枝榆、梅花、红叶李等。
常见的灌木树种主要有金桂、银桂、四季桂、山茶、美人茶、茶梅、栀子、含笑、杜鹃、红花橙木、六月雪、石楠、珊瑚树、洒金东瀛珊瑚、小叶黄杨、十大功劳、金叶女贞、龟甲冬青、海桐、金丝桃、八角金盘、熊掌木、南天竹、长春蔓、花叶长春蔓、丁香、琼花、八仙花、紫荆、蜡梅、紫薇、连翘、黄馨、月季、石榴、紫叶小檗、棣棠、凤尾兰等。
公园的竹类有毛竹、黄金间碧竹、哺鸡竹、刚竹等,此外,还有棕榈等引进的热带植物。
4、太子湾公园
太子湾公园南靠九曜,现实南屏二山,东邻净慈寺,小有天园及张苍水,章太炎墓道,西借南高峰烟霞翠岚入园,北有一长列高大葱郁的水杉密林如翠帷中垂而与车水入流的南屏路相隔。山(九濯、南屏)为屏,水(明渠)为脉,山障水绕,气韵生动,太子湾公园“先天”就超群脱俗。全园以园路、水道为间隔、约略划分为东、中、西三块景区,东部景区为望山坪,颐乐苑等。望山坪系一大草坪,坪面宽广,视野开阔,既可眺翠微山色,又可在草地上或卧憩,或嬉戏。大草坪南瑞,有一处用浅红,灰黑二色磨面石块拼砌而成的太极圆形铺装,其直径约10米,游人到此晨可练拳习舞,夜可歌咏欢娱。中部景区以琵琶洲与翡翠园为主景点。琵琶洲高高隆起,悲翠园参差毗接,两面三刀者相边相倚而成丘坡上遍玉兰,含笑,樱花等观赏花木,下层衬以绣球,火棘及宿根花卉,花影照眼,馨香沁人。
太子湾公园的精到之处在于得用引水工程和明渠改建的平面形状多样化的水体,园之生动灵活赖以全出。园中水体大的折弯有数十处这多;分叉,聚合亦不下十余处。水道或与路同行,或绕丘而轩,或平铺如泊,曲折回环,聚散有致。水道两岸多呈自然式缓坡延伸入水状,随意点缀些许或高或低或倚或侧或断或续的石矶,石坎。临水坡岸密植宿根花卉和水生,湿生植物,野趣盎然。六七座用带皮杉木坯料筑就的小桥,造型,构架各异,跨水而立,不仅连接了两岸的园路,而且又是极佳的赏景点。自琵琶洲与流水相向南行,渐行渐闻然水声愈来愈大。当直上一小木拱桥时,但听得桥下流水欢歌,奔跳不息。再前行,复有一石砌拱桥跃然水波之上,自石桥望引水工和出水洞口,清波滔滔而来,涌至桥墩前一道横石坎处骤然下泻,轰鸣之声不绝于耳,使人有身临山谷深处飞瀑直贯的活水源头之感。
5、西湖 5.1 苏堤春晓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它命名为苏堤。
长堤横跨了整个湖面,连接了南山和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六桥起伏,为游人提供了可以悠闲漫步而又观瞻多变的游赏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魄。
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站在桥头观望,景致个有特色:映波桥与花港公园相邻,桥下的垂柳与荡漾的水波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卷;锁澜桥上近处可看小瀛洲,远处可望保叔塔,近实远虚;望山桥上西望,丁家山岚翠可挹,双峰插云巍然入目;压堤桥大致位于苏堤南北的黄金分割位,旧时又是湖船东来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苏堤春晓”景碑亭就在桥南;东浦桥是湖上观日出最佳点之一;跨虹桥上看雨后长空彩虹飞架, 湖山沐晖,如入仙境。
苏堤上植物配置以垂柳和春季花卉为主,体现了“六桥烟柳”的特色。
苏堤的美丽不仅在于它在秀丽的西湖中穿越而过,还因为堤上种满了形态优美的香樟树及其他各种植物,是一条全年都常绿的长堤,特别是到了春天,堤上桃花盛开,树发新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加之春风和熙,令人心旷神怡。
今之的苏堤,从整个西湖来说,除了符号式的桥形之外,更是因它将湖面分出层次,主湖在东,次湖在西,一大一小,主次分明,很有层次,这是风景园林中的重要的“理水”手法。但苏堤一景之不足,在于桥形重复太多,而且堤路太直、太长,这是风景园林的景观之忌。
5.2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位于公园中部偏南处的红鱼池,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红鱼池西面,是颇具匠心的牡丹园,种植有各种牡丹、芍药数百棵,按不同品种分为十多个花境小区块。牡丹园的北面,大草坪视野开阔,西里湖波光山影引人遐想绵绵。草坪上,种植以高大乔木为主的树丛、树林,既增加了空间林缘线的层次变化,又为游人提供了庇荫,休憩场所。
今之的花港观鱼,基本上运用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也吸收一点西洋组景方式(大草坪,植物修剪成形)。园林布局由牡丹园、鱼乐园、花港和大草坪等四部分组成。园中模山范水,巧于因借,并配置亭台楼阁,花廊水榭,自然空间组织开合收放,虚实相间,互为衬托,聚散有变。全园以鱼、花、港为中心,以港为主体,把假山、池沼、亭台、水榭、小桥、游鱼、花草、人流放置在一个大的环境之中,人工与天然相结合,清幽与雅美相交融,动与静互成,虚与实并济,别有一番幽雅含蓄,旷朗清新的韵味,造就一个“多方圣景,咫尺山林”的艺术境界。5.3牡丹亭
自牡丹亭中眺望,公园东,南,北三面景色尽收眼底。东面,绿树婆娑,遥接湖波堤痕。南面,南屏山葱茏山色被“借”入公园内,密林浓阴后,一湾绿水萦绕,拱桥飞架,港汊连通了西里湖和小南湖,全园水景因此更显灵动,沿水竹树繁茂,禽喧枝头,透露着山野风情。北面,大草坪视野开阔,西里湖波光山影引人遐想绵绵。草坪上,间以大乔木为主的树丛,树林,既增加了空间林缘线的层次变化,又为游人提供了庇荫,休憩场所。
5.4小结
杭州西湖风景区园林规划,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造园手法的同时,又力求发展、创新。在园林布局上,经历了借鉴、探索、创造的过程,从仅注意公园内部功能分区的合理性,逐步转向注重发挥中国园林传统特色,强调公园艺术形式的主题是山水创作、植物造景和园林建筑三者的有机统一,创作手法上注意现代游憩生活内容与民族文化的园林艺术相统一。在园林建筑上,主要是以继承传统和轻质过渡的形式出现,对不同的园林建筑风格区别对待:凡是在文化艺术上有一定价值的古迹、古建筑,严格妥善地保护;对某些名胜古迹有传统精华,但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建筑和构筑物,则扬长避短,保留精华,舍其糟粕;凡名不副实的风景点,修建时采取富于传统的形式和格调为主,达到相互协调。在植物配置上,以因地,因时,因材制宜为主,即因景制宜,创造园林空间的景变,形变,色变和意境上诗情画意,符合功能上的综合性,生态上的科学性,配置上的艺术性和风格上的地方性。
总结:
为期四天的实训在我们身心得到满足的时候结束了,虽然比较仓促,我们依然学到了很多知识,作为学园林的人,不仅要掌握好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到自然中进去,把自己真正的融于自然之中,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每一份美好,享受身边的每一片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