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文体写作--(十一步骤整理)
申论答题--(十一步骤)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内容提纲:(一)如何审题(二)如何立意(三)如何布局(四)如何说理(五)如何拟标题(六)如何开头(七)如何结尾(八)如何概述问题(九)如何概括问题(十)如何分析问题(十一)如何提出对策(一)——如何审题
材料就是申论文章的窗口,考生依据材料总结概括出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就是申论文章的精神实质,是申论写作的依据;申论的考试要求是对论证的限制,尤其是在申论考试中对考试要求的审题更是重要。所以一定要花一定的时间进行审题,否则就会出现跑题、偏题、宽题、狭题的现象。一旦如此,将无法弥补。
审题立意的具体过程: 1.读。
包括读材料和读考试要求。读材料就是通过阅读找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这在前面概括内容、提出对策的过程中已经完成了。读考试要求的过程中,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审出文题类型方式,即要审清是要求考生根据材料任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演讲稿,还是写一份建议、报告,或者是其他形式。命题类型不同,写作要求也就不同,写法也不一样,忽略命题类型和形式的要求的文章,就不可能符合考试的要求,导致文与题不符。
第二,审出限制条件,(1)审清对论述的内容是否有限制。(2)审出是否有“虚拟身份的设定”。(3)审清字数限制。即考生必须在申论考试给定的字数范围内论述,字数过少或超过限定字数都会影响得分。2.析。
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不同观点。针对同一个问题,因为分析的角度不同,可以写出完全不同的文章。例如,可以就问题本身的表现形式、原因、办法、意义、条件等等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分析。3.立。
从上面分析得出的不同观点,选取最佳者确立为论点:对得出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选取有现实意义、有新意的、自己认识最深刻的、又有材料可写的、不大不小的一个,作为论点写成议论文。(二)——如何立意 1.立意正确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审题、立意的前提,否则,就不可能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主要思想倾向,进行正确的立意,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中心主旨和健康的思想内容。立意,从本质上说,是作者对待所写事物的观点、态度问题。观点态度错了,文章的中心就不可能正确,思想内容也就不可能健康。表面看来,这有些老生常谈的味道,但在申论考试中尤其值得强调,这关系到整篇文章的立论能否站稳脚根。这并不是说只能唱赞歌而不能尖锐批判,相反,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的意气还是要具备的。2.论点准确、突出、有新意 第一,找好角度,使中心准确
准确,是指确立的文章主旨与命题的含义保持高度一致,不偏离文题的主要指向,论点才能准确。这就需要从多种立意当中选取一个角度最好、自己认识最清楚的、有材料可写的确立为论点进行写作,才能确保论点准确。第二,确保论点突出
一是要论点单
一、集中。论点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只能集中就一个论题,从一角度,进行论证,才能指向明确。二是要重复。为避免写作过程中出现跑题、偏题现象,在行文中要不时照应一下论点。确保论点集中、突出的方法是:(1)文章的题目就是论点。
(2)第二段单独为一段,点明论点。第一段是要概述材料的主要内容,紧接着下来第二段,要点明论点。
(3)文章的每个分论点都要扣住总论点,每段结尾回扣总论点。(4)倒数第二段总结论点。
当然,这几处照应不要单调地重复论点,而应注意用灵活的语言进行表述。第三,力求论点新颖
所谓新颖,是指确立的论点不落窠臼,能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这就需要摆脱思维定式,运用辩证分析的方法,对文题进行多方求异思维。
论点的新颖性一定是建立在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的。不能为求新颖,偏离材料的主要问题,结果弄巧成拙。(三)——如何布局
议论文的结构形式不如记叙文那样多样化,这是由议论文的说理性或者说是严肃性决定的。一般记叙文所表现的内容轻松活泼,因而与之相应的结构形式也灵活多变;而议论文重在摆事实、讲道理,因而与之相应的结构形式便相对凝重、严整。
议论文的内容包括:类(哪一类问题)、因(原因)、办(办法)、果(效果)四个部分。如何谋篇、布局来组合这些内容呢? 三类常用议论文结构
第一类:这是最普通的一种结构形式,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提出论题:怎么了 分析论题:为什么 归结论题:怎么办 第二类:“总分总”式 总:总述问题 分:分项阐述,分项分极 总:重申论点
第三类:“起承转合”式。其优点:适应性强、广(度)深(度)兼顾、富于变化,同时又便于把握。起:点题(破题,提出问题)承:展开、拓宽 转:换角度,从反面论证 合:扣题,收束全文(四)——如何说理(一)因果析理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关系,一定的原因必然会产生某种特定的结果;相反,某种特定结果的产生也一定基于一定的原因。因此,在评论文写作中常常揭示原因以说明必然会得到某种结果;或者披露结果以证明其原因的正误。前一种是由原因推出结果,后一种是由结果推出原因。(二)比较说理
比较说理就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的比较分析来论证论点。具体方法有: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对照比较和类比等。(三)论辩明理
论辩明理就是通过论辩和批驳,在辩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写出批驳性的评论文章,当然要展开论辩。即使是写正面的立论性的评论也离不开论辩。论辩明理有两种方法:辨正的方法和批驳的方法。
辨正的方法是对片面或偏颇的观点进行质疑、商榷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与之论辨交锋,旨在辨别是非曲直,纠正谬误之见。
批驳,指的是通过正面提出理由或根据进行辩论和批驳进而否定对方的错误见解。批驳的方式不拘一格,主要有:以客观事实批驳对方论点;揭露对方论据的虚伪性;就本质进行论辩。
(四)条件析理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一定的条件。要使一个论点能够确立,当然也离不开所必需的条件。议论文写作中,在分析“解决问题”时,我们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五)比喻析理
把抽象、深奥的道理寓于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之中,化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显,可以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种说理方式可放置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处。(五)——如何拟标题
议论文的标题包括以下五种形式:
1.论点型。题目本身就是中心论点。如《解决矛盾和问题关键靠发展》。2.批驳型。题目摆出一个错误观点,作者据以批驳。例如《绝不允许有“特殊公民”》、《岂能“吃贫”》。
3.寓意型。寓意指暗含的深意。如《“杀鸡给猴看”质疑》、《变“五指张开”为“拳头紧攥”》。
4.范围型。题目本身不是中心论点,仅限定了写作范围。如《珍爱生命还是珍惜财富》、《谈诚信》、《得与失》。
5.感想型。从某事某人谈起。如《从公车拍卖说起》等。
我们认为,作为应试作文,最好采用论点型或批驳型标题。其次为寓意型标题。再次为范围型,最好不要使用感想型标题。(六)——如何开头
开头虽短,但非常重要,人们常说“凤头豹尾”就说出了对于一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重要,开好头才写得出好的文章。1.叙开
叙开即先概述申论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亮明观点。2.顺出
即开门见山,直接提出论点。3.引言
即用名人名言、名句等,引出论点。4.设喻
即打个比方,引出论点。5.对比
即用正反对照的方法,引出论点。6.设问
即先用设问起笔,引出论点。
在考试中,我们提倡先以叙开的方式概括材料主要问题,然后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或者以顺出的方式先运用引言、设喻、对比或者设问等方式中的一种提出论点,然后再引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若感觉运用这两种方式有困难,可简单的就以叙开方式开头为上选。(七)——如何结尾
议论文结尾的方法,常用的大致有以下五种。
(一)概括总结,收束全文。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二)深化主题。在收尾时,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使文章一脉相承,结构紧凑,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提出建议,满怀期待。结尾时表示感召或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四)引用名言,强化主题。在结尾中引用名言或诗句,以加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借意抒情
最精彩的结尾应该是:意未尽,言已止;余味无穷,耐人深思。
最乏味的结尾是:在结尾处喊这样的口号:“让我们„„努力吧!”在考生看来似乎充满激情,但给阅卷人感觉往往是单调、幼稚、底气不足。
对结尾的最低要求是完整。要做到结构完整,除了列提纲外,还要学会采取紧急补救措施。即使时间再紧张,也要设法结尾,哪怕只有一句话也好。注意要另起一段,用总结性的语言(把第一段或全文压缩)写一句话完篇。(八)——如何概述
概述内容就是概括叙述材料的内容。一般来说,概述内容就是要求概括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涵盖几个方面、几个层次,或者是材料反映的内容包括几方面意见、争议。概述是人们的认识从具体生动的直观向抽象的思维转化的具体实现,是理性认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概述可以高屋见瓴避免就事论事,使认识深入到事物内部。概述是对一段过程作简明扼要介绍或交待,也可以对若干段文字材料进行归纳或总结,但它不应是量上的简单压缩,而应是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提炼。语言的概括性越强,它说明的意义的普遍性就越大。申论考试越来越注重对概述内容的考核。
内容概述只是要求将材料所反映的各方面、各层次的问题,条理清晰的概述出来,而不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加工,究论本质。
例如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申论考试的第一题“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只要将材料中有关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信息按照事件发展的一般顺序,按一定的层次表述出来即可。如可以按“我国汽车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方面的有利条件→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方面的弊端→针对汽车工业方面的弊病实施的对策及前景展望”这五个层次进行概述。
考生都要将概述出的内容有条理、有先后的表述出来,而不是一定按着材料中内容存在的顺序将材料信息缩写下来。一般来说所说的逻辑顺序包括: 第一,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
第二,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提出对策。第三,综述材料主要问题→分述问题的表现形式→提出对策。第四,综述材料主要问题→问题现状→展望未来形式→提出对策。(九)——如何概括
对于概括主要问题的字数一定要严格控制,在考试时,回答这个问题要求非常简练。一般来讲,可以用三句话来表述。
第一句话:用一句话概述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基本形为:
材料中的内容、问题,暴露/反映出主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
例如:阜阳奶粉事件、毒豆芽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反映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主要问题。
第二句话:简要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或简述该问题的表现形式等。基本形为: 原因
1、原因
2、原因3,是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或者,该问题暴露出问题
1、问题
2、问题3等问题。例如:它暴露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一些食品企业唯利是图、安全意识薄弱,食品安全相关职能部门监管不力、缺乏完善的食品安全法规等问题。第三句话:用一句话总结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为对策性的结论。建立和完善对策,刻不容缓/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十)——如何分析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产生问题的“原因”,才是提出对策的“金钥匙”。那么,应该如何使用因果分析法分析问题呢?也就是应该怎样对一个问题进行因果分析呢?事实上,分析原因的角度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们归纳出最普遍应用的几个方法:利益分析法、供需分析法、内外因分析法。(一)利益分析法
利用利益分析法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的具体思路包括三项: 第一,确定利益的主体及其性质,是利益分析的首要程序。
第二,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确定利益的主体和性质,还需要进一步分清利益的层次和地位,前者是为了排除非正当的利益,后者则是要在正当的利益中区分利益的轻重、大小,从而为目标选择和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利益分析法的落脚点,就是依据分析出的原因,提出相应合理、可行、有效的对策。(二)供需分析法
马克思供需平衡理论也适用于认识分析和正确处理社会现象中存在的供需矛盾问题。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供给与需求之间必须保持适度的均衡发展关系,即平衡比例关系,或协调发展关系,整个国家的社会生产才能保持正常健康状态,整个社会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和发展。一旦失衡,问题不可避免。把历史唯物主义的供需平衡理论转化成考察社会现象的方法论,这就是供需分析法。供需分析法适用于分析市场经济中存在供需的问题,如就业问题、交通拥堵问题、储蓄与投资问题、价格问题、能源问题等等多种社会现象。(三)内外因分析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所谓内因,就是内部矛盾,外因就是外部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当然这些分析方法有时是可以通用的。也就是说同一个问题,考生既可以用利益分析法分析原因,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或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例如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现象我们也可以用供需分析法和利益分析法来分析;污染反弹问题除可以用利益分析法还可以用内外因分析法分析原因,但该问题如果用供需分析法就不适用。因此考生在选择用什么分析方法分析原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题而异。
(十一)——如何提出对策 第一、分析原因,标本兼治
对于分析原因的三种常用方法我们在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但值得注意的是原因是多层面的,在原因的背后,还有产生原因的原因。这种多重原因的问题,如果考生只停留于一个层面,就不能把问题论透。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应该一层一层的追究下去,直到找到根本原因。第二、对症下药,具体成文
找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针对每一个原因“对症下药”了。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们应该提供什么样的良策呢?针对构成原因的各个要素,我们做了如下 总结:
1.由“人”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奖励、惩罚措施;职能部门决策、执行、监管问题;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人才问题;领导人问题;人的能
力问题;做事方法问题;宣传、教育问题等等。
2.由“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补充制定;内容正确、完备;可执行;进行和加大宣传、教育等等。
3.由“经济利益”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发展生产、提高效益的问题;改进、完善取得经济利益的方式、方法;保证安全;人的问题等等。
4.由“科学技术”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加快、提高科技研发;科学与实际情况结合;提高从业人的素质等等。
5.由“宣传、教育”的原因引发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提出对策:通过媒体和各职能部门扩大宣传、落实等等。
事物的表现形式各异,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变化多端,所以我们在这里只是较笼统地总结了发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之后,针对不同原因,提出较正常、规范且具有代表性的解决方案应该考虑的几个要素,考生在此基础上应发散思维,具体分析,提炼对策。第三、表述方法
考生对所要提出的对策内容分析思考完毕之后,就剩下如何将对策有条理的表述出来的任务了,按照对策的不同情况或思考的正常的逻辑顺序,可以有以下三种表述方法:
1.依据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解决问题的时间期限分为长期、中期、短期。2.依据解决问题目标——最优目标、满意目标。
3.对策实施的轻重缓急——是否分清决策目标的轻重缓急,是一个高明的决策者和一个拙劣的决策者之间的核心区别之一。分不清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根本不可能解决好 问题。
申论文体结构
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是很多考生都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写了很多,也拿不到高分,原因就是关键点没找到,必须要有的东西没有。
首先是题目。立论法:确定资料主题,表述中心论点。比如,提高劳动者能力拓展就业渠道、让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入人心、建立节约型社会应先打造节约型政府、加强反腐倡廉构建和谐社会、诚信,不仅仅是私事、加强安全生产建设推进经济健康发展等等这些言辞,都可以用上。
第一段:开篇语
开篇点题,要陈述现象和相应的政策
开头的话可以是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形势下,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这些话,考生在写作时都可以套用,提高文章的水平,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还有就是,近些年来,…蓬勃发展,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周建老师提醒大家,在这个后面加上现象和政策,再进一步阐述。另外要引出材料反映的问题时可以采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但…的改革却明显落后。这样就会让阅卷老师很清楚的看到你的观点,一目了然。
第二段:原因分析
原因这一块一定要写的很清楚,所以要分出条理。检视…面临的窘境,我们不难发现,造成目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人口多、底子薄是基本国情,这就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问题已经解决。当前及今后依然严峻的形势主要表现在:…
现阶段我国的…形势,表现为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趋势与依然严峻的现状并存。严峻的形势有浅层次的因素,也有深层次的矛盾;既有历史的沉淀,也有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同时,社会组织结构、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首先,…;其次…;再次…;最后…
周建老师提醒大家,申论写作当中很多东西都是必须要有,要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见的,所以考生要熟记这些措辞,文章里尽量体现。
第三段:提出对策
衔接句的写法:
…,关键在于。有鉴于此,我国…要进行一系列深层改革,要从…和制度的改革做文章;观念、意识、思想要开放,要确立…全新的理念,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树立,解决,…不是一句空话,必须要有机制上的引导与保障,同时也要求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领导,落实任务。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具有强烈的现实紧迫性。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大力气抓好…的工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的工作基本思路是: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实施“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采取果断措施遏制重大事故的同时,加快实施治本之策,推动…文化、…。法制,…科技,…投入等要素落实到位,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实现我国…的明显好转。
要解决…问题,必须确保…优先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力度,在…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结束段的写法:
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有效解决…问题/建立…社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以上的这些词语和句子都是公文或写作中应该具备的,考生都要熟记。申论写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需要考生勤加练习,一定要动手写,才能见到效果。
一、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以法为镜,可以断曲直。”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才能形成公正的社会氛围,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做好相关的监督工作,不断健全、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来促进材料中所提到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三、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任何问题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社会来说总是带有一定的破坏性,这对我们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问题的出现有助于我们清楚认识到我们在对一些社会问题的处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这对于我们来说反面是一个完善自己,完善社会相关体制机制的一个机会。
四、1、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和现象的存在和发展蔓延,值得我们去沉思和探讨。
2、从材料中所反映的情况来年,目前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严峻的课题。
五、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在完善相关法律体制的同时,各级有关部门和机关 应当采用各种灵活的方式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和教育。使人民群众发解问题的严重性和政府对该问题的有关解决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民群众自发去预防和解决该问题,节省法律运作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强法律的实际执行成本。
第二篇:申论写作文体类型选择
申论写作文体类型选择
2011-05-03 14:08
“得申论者得天下”,知道要想在公务员考试中取得良好成绩甚至拉开差距,必须重视申论;但是,很多考生恐惧申论,尤其是恐惧申论的文章写作,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大作文。一般老说,申论试题的题型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种:一是概括题;二是对策题;三是分析题;四是申论文章的写作,多为议论文。四类题型中,申论文章的写作占总分的40%,也就是40分。因此,写好申论文章对与考生最后的成绩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如何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申论文章呢?首先,申论文章文体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当前申论文章的文体要求大都是议论文,对议论文加以细分,可以分为三种重要的文体:一般来说,大作文分为政论文、策论文和评论文。三种类型都要求有鲜明的观点、完整的结构、清晰地逻辑以及流畅而规范的表达。而三者的区别在于,政论文侧重于讲“是什么”,主要的任务在于讲清楚这个问题的表现、原因、危害以及影响等等;策论文侧重于讲“怎么办”,主要的任务在于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措施和方案;评论文侧重于分析“为什么”,主要的任务在于剖析现象或者观点,辩证的、全面把握事实。
在了解了三者类型的联系与区别后,很多考生就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正式申论考试中,究竟选择哪种类型会更有利呢?三种文体各有千秋,选择哪种文体进行写作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今天要分享给考生们这样两个选择类型的原则:第一,题目原则,第二,能力原则,第三,大纲原则,第四,自身原则。首先来看题目原则。题目原则的意思是,要根据具体的题目设置来取舍大文章的类型,申论考试中很多题目类型虽然没有明确的让你写成什么样类型的申论文章,但是通过题干我们可以有所倾向。例如,2010年国家公务员综合管理类最后一题的题目设置是: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那么,既然是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作答,侧重于如何统筹海洋的保护与开发是比较有利和符合同学们的思维习惯的。也就是说,考生们如果在大作文中侧重写对策,写海洋的保护与开发的具体措施和方法是比较容易上手的。同样的,2005年国家公务员中,让考生们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文章。那么,针对这个题目设置,同学们可以清晰地判断出,选择评论文类型是相对容易的。
所以,通过两年国考的真题举例,望各位考生们明白选择类型的重要性,切不可拿到题目后急于动笔,选错类型,以至于事倍功半。
那么,如果通过题目无法判断类型,题目原则不起作用的时候,同学们该如何取舍呢?这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原则——能力原则。了解申论考试的考生们都知道,申论考试主要考察我们的四大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我们一般写文章的思路也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那么,各位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四大能力的掌握进行类型的选择。例如,2008年陕西申论考试的材料主旨是破除潜规则的问题,你可以写成政论文,侧重探究潜规则蔓延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危害,也可以写成策
论文,侧重破除潜规则的具体措施和对策,考生们根据个人能力灵活处理,在文章结构和篇幅上侧重类型下笔即可。
如果这两个原则都不能满足,或者都同时能满足题目要求,我们又将如何选择文体呢?这就是我们的第三个原则——大纲原则。以2010年江苏公务员申论考试大纲为例,它主要考察考生四个方面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特别是“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考生能够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所以,文体选择策论文更符合大纲的要求。当我们不能合理的选择哪种文体时,不妨停下笔来,想想申论考试大纲的要求,或许,将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
考生各自的情况有所不同,选择文体时,要尽量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考生理论水平比较高,对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比较熟悉,那么选择政论文能很好的表现出考生的政策理论水平,从而取得不错的成绩。
总之,申论文章三种类型的取舍非常的重要,考生们要善于发现隐藏在题目文字中的关于类型的种种暗示,然后根据自己对于四大能力的掌握进行判断后,再真正构思并且规范成文。这样做,必将让你的申论文章写作过程更为顺畅。以上就是对申论文章如何选择文体,做出的一些建议,希望对广大考生的备考有帮助。
4.24公务员联考申论考试应着重把握“十二五”规划
2011-04-18 11:40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公布是中国社会经济领域内发生的主要事件,同时也是考生在准备申论考试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认真阅读这则重要的文件呢?一般说来,很多同学都会将它一段段的割裂来看,将它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但是,如果单纯地将这个报告作为一般的理论热点来读的话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因为,这个意见稿的内容丰富、见地深刻,必须将它作为一个联系地整体来阅读,把握住它内在的脉络。
一、树立问题意识
任何党的主要决议都是针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所以,首先必须明确建议当中的问题意识。那么,建议中的问题是什么?在纲要中有这么一段话,“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归纳起来就是,1:经济与环境的矛盾;
2:投资于消费的失衡;3: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大;4:科技创新力差;5:产业结构不合理;6:农业基础薄弱;7: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拉大;8:就业压力大;9:社会矛盾多,体制机制障碍多。在这里提醒大家一句,问题九不会是一个出题点,因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材料不会涉及体制机制的问题,这点请大家注意,以免浪费时间。
二、明确原则和做法
建议里有这么一段话“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总的来说,未来问题的处理,科学发展是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是必须把握的,尤其是要弄清楚如何去把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三、必须把握五大原则
如何处理我们的问题呢?那就必须把握五大原则——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些原则是必须把握的重点,也是指引答题的理念性的东西。
总之,一定要按照一定的脉络去分析这个事情,将它分析出头绪来,在这样一个框架中去处理这些东西,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这些理论知识。通过对出题规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千变万变,万变不离其宗,申论考试最终要落足到政府职能,政府应对和处理社会事件、经济事务的能力和作用,要坚持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出发,我们大的时代背景是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是我们的工作指导,考生应该从这些方面去结合去考虑。
最后一点建议不要忽视公文写作
近几年公务员申论考试更强调写调查报告、写工作方案的能力,这些都
是公务员实际工作中的经常遇到的,是具有很强实用性的内容,非常能够体现出公务员的能力。
第三篇:申论写作的文体界定[定稿]
申论写作的文体界定
一、确定文体是申论写作的前提
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就是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内容。申论是按给定材料进行作答,要求应试者根据材料的内容或者进行概括、概述;或者提出相应的对策;或者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或者解释问题的特点及其危害;或是对存在的文体进行论证、论述;或者根据虚拟身份发表讲话等。明确文体十分重要,那么申论既然是一种写作,那么归结为何种文体才是合适的呢?从申论考试以来的实践判断,确定为应用写作中的公文写作文体是比较恰当而且合适的。
二、申论写作文体的定位:公文
1.公文的内涵:
公务文书(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和组织按照特定体式,经过一定处理程序制成的书面文字材料,作为传达意图,办理公务和记载工作活动的一种工具。公务员考试主要是国家机关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招录,所以采用党的机关的公文概念和行政机关的公文概念更有说服力。
由于公务员的身份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在从事国家管理的工作中必然与其他机关之间发生业务上的联系和工作上的交流,其中使用书面形式发布所属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或者把工作中的情况进行上传下达,是最常见的工作方式,这种书面工具,就是公文。为了规范国家机关的公文写作和管理,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对各自的机关使用文种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目的就是要通过这种重要的管理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使公文发挥更大作用。
2.公文的范围:
(一)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公告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六)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七)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八)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十一)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十二)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三)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除此之外,有些文种在党政机关也经常使用,包括事务类公文,如:计划、总结、简报、调查报告;法规类公文,如条例、规定、办法、细则、规则、公约等;讲话类公文,如开幕词、闭幕词、工作报告、讲话稿等。这些非法定公文,或是借用法定公文的形式上传下达,或是直接作为公文正文的标题,但是性质上都是公文,都是履行职能的需要。
3.公文文体确定的依据:
(1)申论的起源就是典型的公文文体;
(2)制发公文是解决申论给定材料问题的必然选择;
(3)申论考试大纲要求与公文写作规律完全一致。
4.申论写作具体文种解析:
根据2000年以来的申论作答要求,给出的三种常用题型,都有对应的文种和解题思路。
(1)概括题类似于法定文种的报告;
(2)提出对策题属于事务文书计划中的方案;
(3)作文题属于法定文种的意见。
第四篇:公务员申论写作的文体界定
QZZN公考指南 申论篇 By 田老鼠
公务员申论写作的文体界定
申论是目前公务员考试笔试的必考内容,从申论的给定材料和作答要求分析,申论考试是一种以写作为主的答题方式,所以申论作答要求成为一种新的写作体裁,但是目前围绕申论写作的众多辅导教材中,大多把这种体裁归结为一种议论文体,即议论文的写作,而有的则定性为评论写作,或具体的某一写作形式,如讲话稿、报告等。由于申论写作和试卷阅判具有明显的主观性,所以写成何种文体就成为无数考生迫切渴望掌握的“秘笈”。虽然每年的试题不尽相同,但文体的确定对于考生应对申论写作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那么这个文体是什么?笔者以为,把申论写作定性为公文写作是比较适合所给定资料的写作要求,而且从近几年的阅卷看,写成公文形式的申论作答成绩比较突出。把申论写作界定为公文文体的写作有着充分的理由和依据,现简述如下。
一、申论的起源就是典型的公文文体
申论作为国家公务人员选拔的一种能力测试,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是对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一次扬弃。“申”即“申述”、“说明”,“论”就是阐述非同一般的观点。“论也者,弥纶群言,而研精一理者也”。所以“申论”就是对某一事物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为此进行论述和表明观点、意图。作为一种对人才的选拔方式,最早来源于汉代“对策”。“对策者,应诏而陈政也”,应试者通常把自己的见解和策见以密封的形式向帝王呈送,根据帝王的要求陈述各种政见,以提出治理国家的策略和见解。对于这种文体特点,刘勰在《文心雕龙·议对 》中,作出了精辟的概括:“对策揄扬,大明治道。使事深于政术,理密于时务,酌三五以熔世,而非迂缓之高谈;驭权变以拯俗,而非刻薄之伪论;风恢恢而能远,流洋洋而不溢,王庭之美对也”。这说明,对策要宣扬治国之道,精深于政治变化,符合时代要求,不能高谈阔论或浅薄虚假,这与申论的写作要求是一致的。从公文发展史来看,一些公文名篇的内容就是作者对治理国家所提出见解,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在中学课本中把它当作政论文,实际上,从标题的“疏”字中可以得知,这是作为大臣的魏征向当时的唐太宗呈现的一则意见,属于公文的上行文。虽然提出了观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进行论述,但重点是要求唐太宗“十思”。在我国历史上一些文人的名作,多体现在治理国家的策见上,而这些策见就是典型的公文。现在的申论考试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提出对策并进行论述,其实类似于古代的对策,所以申论写作从一开始就体现了公文的写作要求和目的。
QZZN公考指南 申论篇 By 田老鼠
二、制发公文是解决申论给定材料问题的必然选择
申论所给定的材料均为近几年的社会热点问题,这些热点既是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又是党和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需要行政机关履行职能来化解存在的矛盾,解决问题的途径应该分解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解决的方式可以有所不同,但落实到行文上,通过制发公文的形式来提出具体的措施和意见、办法,是必然的选择,作为政府部门决不能只提出问题或分析问题的原因,或者发一通牢骚。用制发公文的形式解决给定材料的必然选择对完成申论的作答要求有着深刻的启发性:选择正确的文种作为写作的标题;运用公文的结构安排布局;使用公文的语言组织词语、句式等。申论作答要求有的是对给定资料给予概括以供领导审阅,或是虚拟某一角色提出对策,或是确定范围进行论述作文,但无论哪种题型都应运用公文的写作思路来回答,这样回答能体现考生站在准公务员的位置思考问题,答题符合给定材料的要求,而且针对性强,务实性强,能证明你是否具备一名国家工作人员所应具有的公文写作能力。从近几年的申论试题看,也充分证明了 这一点。2003年的安全生产问题,2004年的汽车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与城市交通拥挤问题,2005年的三农问题,2006年应对突发公共事件问题,2007年的土地被征用问题等,都与政府职能相关,解决问题必须发挥政府的作用,而解决的手段就是以出台相关的措施和办法为主,如果考生不能站在政府部门或工作人员的位置考虑问题,不能以理性的方式提出相应的对策或意见,而是采用高考作文的思维方式作答,提出过于个性的观点,对问题进行一番议论,这能成为党政机关所需要的人才吗?是解决问题的客观做法吗?怎么能答出好成绩呢?
三、申论考试大纲要求与公文写作规律完全一致
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与以往相比,对于申论给定资料的性质和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这是第一次使用了公文的主旨概念,第一次要求提出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来进行写作,这于公文的写作规律如出一辙,岳海翔先生在《公文写作教程》中提出,主旨是指文件中所表示的意见、要求、办法、措施和主张等内容。公文以解决公务活动中的现实存在问题为已任,为了解决问题,必须要有意见、要求、办法、措施和主张。申论写作要求测查报考者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而公文写作要求的思路就是必须符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
QZZN公考指南 申论篇 By 田老鼠
决问题的固有规律,这说明二者写作要求也是一致的,揭示申论写作的要求与公文写作规律的一致性,目的在于只有按着大纲要求深刻理解公文写作的基本规律才能在申论写作中取得好的成绩。
既然明确了申论写作的文体是公文,就需要进一步来界定申论作答要求的各种题型到底符合公文种类中的哪一种,这样作答起来才能使写作思路更加明确,结构更加清晰,才能接近所给出的参考答案。根据2000年以来的申论作答要求,基本上属于三种题型。第一概括或概述题,即用不超过规定字数概括或概述所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第二提出对策题,即根据所要求的虚拟角色提出解决材料所反映问题的主要对策或方案;第三作文题,给定范围或命题,围绕材料所反映的问题进行论述、论证。这三种题型的解答根据公文法定文种和事务文书的种类,都有对应的文种和解题思路。
一、概括、概述题属于法定文种的报告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的询问。根据报告的使用范围可以分为工作报告(综合性报告和专题性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报送报告等。根据历年的试题分析,概括或概述题应该属于报告中的情况报告,就是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情况向领导或上级汇报,概括要求精练扼要,概述要求详细具体,这从历年的试题可以得到有力证明。2000年的申论第一试题: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01年的申论第一试题:有条理地概括这些材料的主要内容,字数不超过200字。2002年的申论第一试题:给定资料反映了网络给社会生活带来的种种影响,用不超过200字对这些影响进行概括。2004年的申论第一试题: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述“我国汽车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要求:分析恰当,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字数不多于1000字。2006年的申论第一试题:假如你是一位新录用的公务员,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概述D部长谈话的主要内容,以供领导审阅。要求:概述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007年申论第一试题:根据给定材料1、2的内容,整理一份供有关负责同志参阅的材料。分析这些试题要求会发现,前三年只是简单提出对给定资料进行概括,包括主要内容的概括、主要问题的概括、主要影响的概括等;2004年要求的是概述,字数较多,而且内容包括两个方面;最近两年的概述题明确提出供领导审阅或参阅的写作要求,这是明显的要求写成供领导了解情况的报告,实际上,从作答要求看,无论是否提出供领导审阅,都应写成报告结构形式。即先用最精练的一两句话概括材料的性质和内容,然后围绕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分成几个相关的段落或方面,给予简单明了但又内容全面的说明。报告写作的特点是陈述性和客观性,这就要求考生站在一个阅读者的身份对材料的内容给予条理性的表达和说明,不能加入过多主观的认识和感慨。许多考生由于不了解概括或概述的文体要求,结果写
QZZN公考指南 申论篇 By 田老鼠
成了议论的段落,对材料中问题大发议论;或者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用墨过多,其他问题一概不提;或者一逗到底,不分层次和条理,混杂在一起说明。这种不符合报告要求的写作方式必然导致分数过低,成绩不理想。写成报告的形式,还包括对材料中特点的概括、原因的分析、做法的目的和意义等几种变异形式。把概述或概括写成报告形式,可以提高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水平,可以培养考生用齐全的逻辑思维反映材料所给的内容,可以让考生运用语言表达时更加简练浓缩而又不失条理和层次,所以界定为报告文种是为考生提供了该试题类型的写作思维规律,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二、提出对策题属于事务文书计划中的方案
计划是为完成某项任务而预先做出的安排,方案属于计划的一种,侧重于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综合性和科学性。方案的写作结构遵循计划写作的三要素,即目标、措施和步骤。通过分析历年有关提出对策题的作答要求,采用方案的写作结构是完全可行的。2000年的申论第二试题:以省政府调研员的身份,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的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2001年的申论第二试题:假定你是某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请你就PPA**所引发的问题提出善后处理意见。可以全面谈,也可以就某一个方面谈。要求:意见合理,具体可行,条理清楚,语言简明,字数不超过300字。2002年的申论第二试题:从政府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克服资料所反映的种种弊端,提出对策建议。要求:有针对性,有条理,切实可行,字数400左右。2003年的申论第一试题:对给定资料进行分析,从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的角度,就如何“减少事故,保障安全”提出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要求:分析恰当,对策明确、可行;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字数不少于600字。2007年申论第四试题:假如中央有关部门成立联合检查组,对地方征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请列出此项检查所查的主要内容。这些试题有的要求制定对策建议,有的要求制定检查内容,有的要求制定处理意见,有的明确提出制定方案,其实无论哪种要求,再仔细研究其中的具体内容会发现都是方案的写作要求。2005年和2006年关于提出对策的试题变成了不定项选择题,即从给出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中找出与材料中不一致的选项并说明原因,这是提出对策试题的变异形式,只是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求考生对此进行辨别,这加大了答题的难度:不仅要能提出对策,还要对给出的对策进行选择,找出不符合要求的对策。
运用方案的写作思路解答该试题的类型,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一是善于把握给定的虚拟角色,对策具有可操作性。提出对策试题一般给定了考生的虚拟位置或角色,这就限制了考生决不能站在一个应试者的身份作答,否则提出的对策就容易脱离材料实际,掺杂过多个人看法,导致解决问题的对
QZZN公考指南 申论篇 By 田老鼠
策不具有可操作性。方案的制定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应统筹兼顾,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的措施和办法解决具体问题。方案的写作思路启发考生要针对材料提出解决措施,解决问题要从诸多方面考虑并且目标确定,不能过于分散和琐碎。二是不能省略提出解决问题的原因。制定方案要说明制定依据和目的,提出对策时,也应先简要提出问题和分析原因,即作答该试题时,开头要简单说明材料所反映问题的危害性并解释原因,然后过渡到对策的措施上。一些考生作答该题时,没有过渡,开始就是具体的措施,这是不符合作答要求的,应当引起注意。三是突出措施,条理分明。制定方案,措施是关键,必须对完成任务提出具体的落实要求,并且分解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从制度上、财力上、思想上、组织上给予保障落实。具体到对策的作答,就是要求考生紧扣材料,主体部分突出具体的措施,有解决问题的步骤和要求,提出解决的对策应采用分条的形式,主次分明,层次清晰,避免交叉重复,这样才是答题的正确要求。有些考生对解决问题的措施回答过于简单,而且缺少步骤;有的考生列出的措施多达十几条,过于琐碎;有的脱离材料实际,凭主观想法回答,这些都是提出对策的大忌。
三、作文题属于法定文种的意见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意见具有行文方向的灵活性,即包括上行的意见,也包括下行的意见或者平行的意见,从申论最后给定的作文试题看,应该属于上行文的意见,即作为下级单位向上级机关提出解决问题的参考性意见。就申论给定的材料分析,就是考生根据自己对材料的阅读理解,针对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见解和处理方法,这种判断可以从历年的试题得到充分的证明。2000年的申论第三试题: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2001年的申论第三试题:根据上述材料,自选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联系实际,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002年的申论第三试题:就所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证,既可全面论证,也可就某一方面重点论证。要求:自拟标题,字数800左右。2004年的申论第二试题:假设给定资料中有关我国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在你市都存在,你作为市交通主管部门的负责人,请根据给定资料,写一份“关于我市交通拥堵情况的报告”。要求:简要介绍情况,恰当分析原因,提出全面、明确、可行的对策,条理清楚,语言通畅,字数不多于1500字。2005年申论第三试题: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2006年的申论第三试题:在我国,妥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是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请你就我国政府如何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在1000—1200字之间。2007年申
QZZN公考指南 申论篇 By 田老鼠
论第五试题:请以“命脉”为题,写一篇关于土地问题的文章。要求:
1、参考给定资料,自选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观点明确,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3、全文不少与800字。前三年的试题作答要求有一定的灵活性,对写作的体裁限制不严格,但自2004年以后,就变成了命题作文,从写作要求看,只有写成意见才是最为恰当的。2004年的试题给出的是要写成报告,但从要求看,应该用意见才是合适的。明确用意见写作思路作文,而不能写成单纯的议论文,原因在于:材料中所反映的问题都与行政机关的职能密切相关,是国家公务人员必须处理的公共事务,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的候选人,应该针对材料问题进行思考,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即明确问题的性质和危害,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重点是提出解决问题的见解和办法,并进行充分的论述和解释,体现解决问题的可行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用理性的逻辑的思维对解决问题的观点作出具体细致的安排,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通畅,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是符合解决问题的实际,才能检验候选人是否具备适应该工作岗位的写作潜力。
用意见的写作思路作文,既是公务员岗位的选择,也是公务员能力的体现,更是工作的需要,是对准公务员写作水平的能力测验,体现了申论考试的目的。如果写成议论文,只能说明对材料的问题认识深刻,分析透彻,缺乏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导致了写作中心的偏移,而且由于采用了过多的说理成分和实例说明,只是强调了“为什么”,没有突出“怎么办”,这不是公务员处理问题的科学方式,也不符合行政机关解决问题的正常途径,所以,确定意见的作文思路是论述题的正确选择。
界定申论写作的文体,是为申论的写作提供一种可以借鉴的思维方式,是为申论写作探索出一条基本的规律,只要紧扣材料,灵活运用,把握核心要求,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第五篇:2013年中公申论写作步骤
【申论写作步骤】
申论文章的写作步骤一般是先审题、列提纲、定题目、想开头、写分论点、想结构、论证、写结尾等8个环节组成。
第一,详细审题,理解命题目的,审清作文的类型要求具体是策论文、评论文、议论文、公文、讲话稿还是其他。审出限制条件,即论述的内容重点要分析原因还是强调对策,弄明白虚拟身份是谁,要求的字数限制和其他规定。
第二,列提纲,列提纲就是要写出文章的基本思路,在草稿纸上画个草图,弄出各个分论点来。
第三,写题目,题目的写法一般有正立法、反立法、引申法。所谓正立法就是标题就是论点,我们要提倡这种写法,如《确保“权为民所用”要有新思路 》。反立法就是对一种错误的观点或负面现象进行质疑,如《开发海洋资源不可顾此失彼》,《警惕地方保护主义借“救市”抬头 》等。引申法如由XX引发的思考,XX的启示,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XX告诉我们什么等。
第四,开头。开头里面要交代清楚事件、影响和观点。第一层,交代事情的缘起,根据材料得到某时某地发生某事,非常具体。第二层,揭示主题,由该事件看出某问题相当严峻,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第三层,谈某问题的影响或危害。一般情况下有铺开型、引用型、比喻型、对比型和设问型。对开头我们可以套用一个万能开头。
A、近年来/目前/最近一段时间;()现象/情况频繁出现/形势严峻/导致/造成()。究其原因,则存在多个方面()。由此,我们认为()迫在眉睫/应当提上议事日程/应该重视()/我们必须()。
B、形势/现象再一次引发了世人的震惊/人们的警惕:()面对如此现状,我们禁不住涌出深深的忧虑:时下的问题为什么还是()也有人乐观的解说:从()上看,();从()上看,()。可是,如果转换一下视角,从()尺度上去审视、去深入思考,我们又付出了这样的代价?
第五,文章的结构,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三段式结构:三W原则即提出问题(怎么了WHAT),概述材料,引出论点。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是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为什么WHY),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海阔天空的乱谈,要集中论述一个问题,重点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解决问题(怎么办HOW)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问题的方案要有层次条理性,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时推出刚才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六,结尾。基本结构:总结观点 + 强调意义 + 铺垫重要性。第一层,概括总结,收束全文;第二层,强调和深化主题,或把第一段的话翻新,或反面论述,三两句话总结全文。第三层,提出希望或者发出号召。通过你的总结分析,把由具体现象引发的思考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或理论高度,一般可纳入“科学发展--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话语体系。
结尾常用词: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万能句式: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轨道、走上社会和谐之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还要写好过渡段和过渡句,如针对以上原因我认为应当着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可见,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状况,我们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来解决这一难题;面对着这些漏洞和隐患:一是„„二是„„;目前,我国要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尚存许多困难与障碍。具体来说,改革应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各行各业好好下一番苦功夫等等。
最后,把字练好是非产关键的,要规范,认得清,还要写的好看。
申论范文:细水长流 让节能减排常态化
【背景资料】
河南省林州市曾为完成节能减排任务而停止供暖。林州市为什么要在大冷天停掉居民的供暖?原因很简单,热力公司的电力来源企业,已经作为国家节能减排关停对象,限时在去年年底被关停。老电厂被关,而新的热源没跟上,导致全市性的停止供暖。供暖一停,减了排,老百姓却在零下10℃的寒冬下挨冻,凉的是身体,冷的却是民心。
【作答要求】
参考“给定资料”,围绕“节能减排常态化”展开议论,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
1.立意明确,论述深刻;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字左右。【范文】
细水长流 让节能减排常态化
中央政府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节能减排的目标,这是在我国长期以来经济与能耗、污染共同增长的背景下向我们发出的一个信号,我国将痛下决心打破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痼疾。
一时间,节能减排如暴风骤雨,问责机制如利剑悬空,而地方官员必然不想为利剑所伤,因此紧接着在河北、山东等全国大部分地区就上演了“十一五”最后关头拉闸限电、寒冬腊月停止供暖的“闹剧”。节能减排前松后紧,手段单
一、粗暴,而且企业居民没分别,关键时刻“一刀切”,节能减排任务在“十一五”最后阶段俨然让某些地区回到了原始社会。
党和政府已向全国人民许下了承诺,这场节能减排运动必会持续下去,“十一五”只是开始,“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节能减排必将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这种“临时抱佛脚”的节能减排措施也许能混过“十一五”,但又怎能在“十二五”以及以后的以后蒙混过关呢?而且,即便是在“十一五”期间,地方政府采取这种非正常手段以损害企业和群众利益为代价来应付差事,也必然不能逃过舆论的谴责,更逃不过问责机制的利剑。
节能减排不能是暴风骤雨,来时轰轰烈烈,去时便无声无息。节能减排要细水长流,不停不息。节能减排要伴随经济发展的每个时期,要流淌在生产生活的每个领域,要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使节能减排工作常态化。
建立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但其中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推动基于行政手段的命令型机制与基于市场手段的激励型机制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应疏堵结合,通过淘汰落后、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等多种手段来进行结构调整,而不宜采取“一刀切”式的简单关停。而对居民限电,则更是背离了节能减排的初衷。同时,行政性手段的作用不可忽视,比如,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严控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等等,都需要依靠行政性的命令及政府的政策推动来强化执行。对可能完不成任务者,还要辅以严格的问责制。在节能减排这种关键问题上,制度太软不行,问责无力也不行。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让节能减排常态化,我们要立足完成短期目标,更加着眼于长远的态度和行动,以此来兑现我们向国内民众、国际社会做出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