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感染重点科(室)消毒隔离工作要求
医院感染重点科(室)消毒隔离工作要求
1、门诊部
(1)、医院儿科门诊应有单独出入口。儿科、急诊科(室)建立预检制度,专人负责分、预诊、门诊部应设巡诊护士,负责作好挂号前的预诊,发现可疑或确诊的传染病人,应指导病人到有关专科诊治。(2)、传染病流行期间,设立临时检疫岗,对每一就诊病人进行预检,可疑者进行隔离处理。
(3)、设立卫生宣传栏,并有专人负责,定期更换,经常向门诊病人进行防病治病,卫生消毒知识的宣传教育。
(4)、设立卫生处理室,病人入病房前要行卫生处理并换上病人服装,尽量不要将病人多余的物品带入病房。传染病人或疑为传染病人离开或死亡后,诊室内接触过病人的物品,应一律更换并进行终末消毒。暂时无处置室者,入院24小时内在病房进行卫生处理。(5)、放射、理疗等医技部门应将门诊及病房病人的治疗和检查时间严格分开。
(6)、设立肝炎,肠道专科门诊。
①专科门诊应与普通门(急)诊严格分开,最好有单独出入口。②预检发现腹泻病人或急性病毒性肝炎,迁延性慢性肝炎复发病人,应指定到肠道或肝炎专科门诊医治。
③肝炎、肠道专科门诊应当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与污染区,门口必须设置擦脚垫。每日用消毒液洒两次,每日收诊时冲洗一次。④专科门诊要有专职医务人员,专用的医疗器械,消毒器具,清洁用
具及专用厕所或便器。挂号、配方、注射、抽血等应在专科范围内进行或由专职医务人员办理。
⑤病人挂号单、药费单、检验单、记帐单、病历、注射器及回收药瓶等必须消毒后,才能拿出专科门诊。
⑥病人呕吐物、排泄物及便器等应专人负责严格消毒。
⑦专科门诊应安装纱窗、纱门,并有专用龙头、(最好脚踏式)。医务人员每次接触病人或离室时,须随时注意手的消毒和清洗。⑧每天门诊结束后,对桌椅、门把手、诊察床、地面及一切用具应做一次终末性消毒。
⑨对暂未住院的肠道病人或肝炎病人,应做好卫生宣传,教会病人家属隔离消毒方法,并发消毒药。
2、住院部
(1)接诊室应为通过式卫生处理的地方,污染区、清洁区分开。病人入病房前,需进行卫生处理。
(2)病人的服装应进行清洁处理,更换下来的鞋、袜、裤不得与医院准备服装接触。
(3)病人进入病房前应测体温、脉搏、呼吸、如遇发热病人应判明发热原因。决定是否进入病房或入隔离室待查。确诊传染病,则病人在接诊室用过的一切器具,必须严格消毒才能使用。
2、病区
(1)病人在住院期间,如发现传染病,应按隔离消毒原则处理。(2)病人用过的便器应进行消毒。有传染病患者(如滴虫阴道炎)
应固定使用。脸盆、澡盆每次用过后应及时擦洗与消毒。(3)病人餐具用后消毒,茶具固定使用并定期消毒。
(4)被脓、血、排泄物污染物的敷料和布类,应消毒后再洗涤,小件敷料可焚烧处理。
(5)病人的衣服、被单、枕套等应定期更换。病人出院或死亡后,用过的被、褥、枕心应在日光下曝晒或放在蒸气、气体消毒间消毒后,再给其他病人使用。
(6)打扫医护办公室、治疗室、病房、厕所的清洁工具应严格分开,用毕消毒。
(7)对病人要进行经常性的防病宣传,教育病人不乱串病房,在指定的地点活动,在病房中,有菌伤口与无菌伤口的病人应分开。(8)管理好探视者和陪住者
3、传染病区(或隔离室)除严格执行病房的各项规定外,还应执行以下规定:
(1)传染病区最好设有二、三个出入口,使工作人员与病人分开,病人出院与入院分开,工作人员的进出口处应设更衣室,在病人进出口处分别设出入院卫生处置室。
(2)无隔离建筑设备条件的医院,传染病室附属在其它病区时,应选择病区一端,通风良好的房间作隔离室。隔离病室门口挂隔离标志,设专用隔离衣、体温计、听诊器等。病室门口备一盆消毒液,供工作人员操作完毕消毒双手。
(3)病人入院后,应按不同病种分室收治,每一病房只能收治同一
病种的传染病人,如确有困难,可安排在同一病房的一角,用屏风隔开,同时实行床边隔离。
(4)病区应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清洁区:系不与病人直接接触,不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应保持绝对清洁,发现污染情况应即进行消毒。
半污染区:系有可能被污染或被间接轻度污染的地区,应每天消毒一次。
污染区:系病人活动地区、排泄物或用物等直接污染的地区,要经常做好清洁消毒工作并应定期(每天2—3次)消毒。在各区交界处应设擦脚垫,用消毒液经常保持湿润。
(5)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物品应相对固定,不得混用污染物未经消毒处理不得进入治疗室或医护办公室。更不得带入清洁区。(6)诊疗用具按病种分别使用,并定期消毒。
(7)各种治疗、检查物品用后应先用消毒液浸泡,用水冲净后送供应室处理。凡要修理的物品、用具,均应消毒后才可送修理室。(8)打扫卫生用的清洁用具应按病种分室专用,用毕消毒。(9)医务人员要经常教育和指导病人遵守病室各项隔离消毒制度,病人住院期间应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仅限在污染区内),不准请假外出。
(10)病人所接触的一切用物应相对固定,彻底消毒、洗净后,才可第二人使用,病人病愈出院时,在病区出入院卫生处理室洗澡更衣。病人住院时所用物品,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带回。
(11)传染病人一般禁止探视,特殊情况须经医生或护士长决定。探视者应遵守医院所规定的探视时间和隔离要求,离开病室时要洗手。(12)传染病人禁止陪伴,须哺人乳的婴儿、病情危重者,经医师或护士长允许准予陪伴。陪伴人员的管理与病人相同。陪伴者原则上不得中途调换,出院时须经卫生处理。
(13)医技科室为病人做治疗或检查,应按不同病种相对集中进行,做好隔离消毒工作,病区应将申请单,先送往有关科室,接通知后,再送病人前往诊治。
(14)非传染区工作人员需进传染病区,应经传染病区工作人员准许,并在病区工作人员指导下进入。到传染病区会诊的医师、检验人员应严格遵守各项隔离、消毒制度。
(15)病区除每月彻底清扫外,在更换收容病种或病房内病人全部出院或病人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3、供应室
(1)、供应室设接收、洗涤、包装、敷料制作、消毒灭菌、无菌贮存、发放和工作人员更衣,办公室、有条件的医院应有卫生间并严格区分污染、清洁、无菌线路,采取强制通过方式,不准逆行。要有下收、下送专用车,收送物品分车放置,专人负责。工作人员进入无菌贮存室时,要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换鞋子。消毒人员在灭菌时要穿戴工作服、帽子、口罩。拿放无菌物品时,必须洗净双手。(2)、所有包布、治疗巾及孔巾必须清洁无损,做到每次用后一律换洗。
(3)、所有物品,必须挂牌标明品名、数量、成人或小儿使用,并注明灭菌日期,包装人的编号,用前必须认真检查。
(4)、清洁与污染的物品,消毒与未消毒的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在湿度高的环境或霉雨季节不应超一周;无菌包封口已被拆开者,只能在24小时内使用,过时一律重新消毒。
(5)、根据物品性质采用适当灭菌方法,严格掌握无菌程序和时间。高压蒸气灭菌时,要严格掌握压力,排冷气时间和保留时间,并进行登记。灭菌包必须有检查灭菌效果的经常性制度。一般可用150度留点温度计或放化学指示剂。在消毒包中的温度不到120度或化学指示剂未变颜色时,要找原因及时解决。可疑芽胞菌时需用间歇灭菌法。装炉时物品不得挤压过紧,不超过锅内容量80%,注意高压灭菌器的保养,每次(日)使用前要洗刷一次。高压锅内如有物品,必须随时挂上标志(已消毒、未消毒)。
4、检验室(血库)
(1)、工作台、地面、无菌室保持清洁,每日消毒二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2)、采血针和注射器应经高压或煮沸消毒后使用,每人一针一管,用后连同污水煮沸三十分钟后再洗净消毒。
(3)、使用过的玻璃器材,试管、吸管等,全部用消毒液浸泡消毒。达到规定时间后再用流动水洗净烘干备用。
(4)、剩余标本如血液、脓、痰、尿等应该煮沸消毒(或加药物消毒)处理后倒出,盛标本的纸盒送焚化炉焚烧。
(5)、肝功能抽血必须与一般抽血严格分开,抽血后的空针要先浸泡消毒后再送供应室处理。有条件的应用一次性针管。
(6)、检验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生化、细菌检验人员操作时应穿隔离衣,每次工作后要严格消毒双手。
5、注射室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时应先洗手、戴口罩和帽子。(2)、器械要定期消毒和更换,保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持物钳的浸泡液,每周更换1—2次。
(3)、肝炎病人应到肝炎专科门诊,由专职人员注射。注射器按消毒要求先进行消毒。再送供应室单独消毒处理。使用过的棉签应消毒后再丢弃。
(4)、注射室应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注射完毕要消毒,定期采样作细菌培养。
6、手术室
(1)、手术室入口处设过度清洁区,手术室的鞋、外出鞋应分区存放。入口处的消毒液垫应定期清洁更换。
(2)、手术室布局应符合消毒无菌原则,更衣室最靠外;办公室、敷料室、洗涤室、器械室、高压蒸气无菌室、麻醉室、复苏室等设在相对无菌区;手术间、洗手间、无菌储藏室设在无菌区,两者应有门相隔。
(3)、进入手术室必须更换鞋、衣、裤、帽、贴身衣领及衣袖不可外露。有事外出需要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4)、有上呼吸道感染、手部外伤、皮肤病的医护人员不宜参加手术。
(5)、一切清洁均应湿式打扫,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要求做好清洁卫生工作。
(6)、手术间每天应进行空气消毒,定期作细菌培养监测。(7)、各种无菌包及无菌容器中消毒液,由专人负责定期翻蒸或更换。尽量减少使用浸泡消毒器械,丝线、刀片、剪刀、针高压蒸气灭菌。
(8)、凡大面积清创术后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手术,应尽量缩小污染范围,术后应进行严密消毒处理。
(9)、严格控制参观人数,参观者不可任意进入其它手术间或无菌储藏间。
(10)、凡手术中切除的坏死组织、污染物、液应立即从污物道送出手术间。
7、婴儿室
(1)、日常清洁消毒工作应湿式打扫、用具及地面每日二次用消毒液抹拭,每周大扫除并更换布类,包括婴儿卧具、推床、洗澡间的所有布类。洗澡桶要定期刷洗。
(2)、直接接触新生儿皮肤的布类,须经消毒处理后方可使用。(3)、空间消毒。每天定时开窗通风,并进行空气消毒,定期作空气培养监测。
(4)、婴儿奶具一人一具,一用一消毒。每次喂奶前应有消毒纱布
(小毛巾)供产妇拭净乳头及双手。喂奶毛巾要固定使用,每日洗涤并煮沸消毒。
(5)、婴儿室工作人员每年作全面体检一次,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者应暂时调离。
(6)、进入婴儿室应穿戴清洁工作衣、帽、换拖鞋。接触婴儿前须洗手。一切非工作用品禁止携带入室。
(7)、发热、感染及产妇HBSAg阳性的婴儿,应分室住,用具及奶具亦应与正常婴儿分开。
(8)、分娩室的消毒隔离参照手术室要求执行。
8、监护室
(1)、尽可能设置单人病室,在多人病室时应对感染和非感染病人分室管理。
(2)、每检查、治疗、护理完一个病人,须洗手后再接触另一病人。(3)、凡使用侵入性治疗操作的器具,均需按规定清洁及消毒,未经消毒处理禁止在病人中循环使用。推广使用一次性器具。(4)、对室内空气应定期进行消毒监测。
(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日用消毒液拖地两次,便器专人专用。
9、营养室
(1)、营养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从业前体格检查,有传染性疾病人员不准在营养室工作。
(2)、营养室工作人员要建立定期健康检查制度。
(3)、工作人员要有严格的洗手、剪指甲的习惯,穿戴好工作服、帽子才能进入工作间。不得穿工作服去岗位以外的地方。
(4)、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搞好食品的储存、运送、加工制作。
第二篇: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
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室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须更换衣、裤、鞋、帽,不戴戒指、手镯,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带私人用物进入工作区,工作场所不得进食。语言与行为符合要求。
2、进入无菌区须带圆顶帽、口罩,注意头发、鼻孔勿外露,严重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者,不宜参加手术。
3、院外参观者,须持介绍信,经医教科同意后方可进手术室参观。参观者须遵守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数控制在2~3人之内,参观者只能参观指定的手术,不得任意出入其它手术间,不得随便走动及串室。
4、手术病人入室前必须更换清洁的专用衣、裤、戴帽、换鞋或穿袜套。
5、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工作衣、裤、鞋。
二、环境管理
1、手术室应保持环境整洁、无尘、无蚊蝇。每晨用湿抹布擦拭全部手术间的物体表面及手术灯,并进行空气消毒。
2、每日各手术间彻底打扫一次,地面用1:100施康Ⅰ号消毒液拖地,拖把分区专用,标志明显,用后经消毒夜浸泡后晾干备用。
3、手术过程中发现地面血迹随时清洁。每台手术前后湿式擦拭室内物表,手术结束应及时整理用物,用1:100施康Ⅰ号消毒液拖地面,并进行空气消毒。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有据可查。
4、保证新风机组正常运作,每天术前1小时开启层流系统,术后至少运行半小时才能关闭层流系统。
5、拖鞋每日用1:200施康Ⅰ号浸泡后清洗晾干备用,鞋柜用消毒液擦拭。
6、洗涤间应保持清洁,下水道、洗手间洗手后及时处理干净,水池每天洗净擦干。男女更衣室、值班室保持整洁无味。
7、每周日定为卫生日,彻底清洁消毒各手术间。层流系统过滤网每周拆洗一次,出风口每周用1:200施康Ⅰ号擦洗,屋顶机组由设备维修部门每周保养一次。
三、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划分限制区(无菌区)、半限制区(清洁区)、非限制区(污染区),严格遵守三通道流程,各区间有明显标志,相对隔离,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手术间按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分室,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制一张手术台。连台手术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第一台手术结束后,整理手术间并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净化空气后再接受新的手术病人。
2、使用抗菌洗手液,洗手刷、小方巾应一用一灭菌。严格按照洗手消毒方法与步骤进行洗手,每月对手术医生、洗手护士手指细菌培养一次,有据可查。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备用刀片、剪刀等器械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4、手术医生和器械护士穿上无菌手术衣、戴上无菌手套后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5、巡回护士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尽量减少外出和走动,手术间门不要随便打开。
6、接台手术人员在两台手术之间应进行洗手、消毒手臂及更换无菌手术衣、手套。
7、病人准备室、麻醉复苏室紫外线要求:功率≥1.5W/m3,灯距地面2.5m,配有紫外线反光罩,辐射强度>70uw/cm2,有使用时间记录,每半年测紫外线强度一次。
8、凡需手术病人,术前一律抽血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艾滋病毒抗体、梅毒抗
体。阳性者按传染病隔离技术要求实施。
9、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上物品保持清洁,车轮每次消毒。接送隔离病人,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10、吸引瓶、污物桶每次用后洗刷干净,并用1:100施康Ⅰ号浸泡消毒后方可使用。
11、做好各类物品的终末消毒。
12、一般感染手术
(1)器械、引流瓶等浸泡消毒后按常规处理。敷料、针筒、手套等焚烧处理。
(2)保证新风机组正常运作,用消毒液擦拭手术床、推车、物体表面及地面。
13、特殊感染手术、隔离手术
(1)设专用隔离手术室,门外挂隔离标志(黄牌黑字),专人负责巡回。工作人员在手术间应穿隔离衣及鞋套,无特殊紧急情况,不可离开手术间。如须添加物品,可请室外人员帮忙。
(2)术前备齐手术用品,尽量采用一次性敷料、针筒。
(3)术毕医务人员将手套、衣服、鞋或鞋套及帽留在手术间,术中污染的纱布、敷料及其他能燃烧的物品全部焚烧。
(4)工作人员离开手术室应用消毒液泡手。
(5)未使用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贴上经色标志,送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再按常规处理。
(6)污染的金属类器械用1:4施康Ⅱ号浸泡10分钟后清洗,吸引瓶等非金属类器械用1:100施康Ⅰ号浸泡10分钟后清洗,再打包贴上红色标志,送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7)保证新风机组正常运作,用消毒液擦拭手术床、推车、物体表面及地面。
四、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1、无菌物品应放在无菌室集中管理,保持室内干燥、清洁无尘,无杂物,无蚊蝇。
2、无菌物品固定基数,定点定位,由专职人员每日检查,按顺序排列,标签醒目,无过期物品。高压蒸汽灭菌物品有效期7天,霉季5天。低温等离子灭菌物品无纺布包装有效期7天,纸塑包装有效期6个月。细菌检测每月一次,有据可查。
3、无菌包一经打开或无菌盐水开瓶后超过12小时不能使用。无菌台准备后不得超过4小时,否则重新灭菌。无菌物品过期或可疑污染的应重新灭菌。
4、无菌包体积不应超过30cm ×30cm ×50cm,包布大小适宜,清洁无破损,一用一清洗。无菌包内外均有化学消毒指示剂,以鉴定灭菌效果。
5、器械浸泡消毒应打开关节,完全浸没,盒盖上标明可用时间,浸泡用容器每周更换灭菌二次,消毒液按规定更换,使用中消毒液每月一次细菌培养。
6、使用干缸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一次;碘酒、酒精瓶每周更换灭菌二次。开启的无菌溶液在4小时内用完,开瓶时注明启用时间。置于容器中的无菌物品(棉球、纱布、灯柄、螺丝刀等)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12小时。
7、使用抗菌洗手液,指刷、消毒小毛巾等用物每24小时消毒一次。
8、高压蒸汽灭菌物品及低温等离子灭菌物品每月做细菌培养至少各一次,并粘贴化验单备案。
9、低温等离子灭菌必须采用专用无纺布及专用纸塑包装袋,灭菌时每锅做工艺监测,每包做化学监测,灭菌物品每月用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做细菌培养一次,并将结果登记在册。
供应室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不得穿工作衣进食堂或离院外出。
2、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
3、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和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使用范围。
4、供应室工作须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应持有上岗证。
二、环境管理
1、供应室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2、室内环境保持清洁、整齐。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大扫。
3、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用强行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消毒与未消毒物品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三、消毒隔离制度
1、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
2、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洗净擦干上油,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
3、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4、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执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B —D 空锅试验,排气系统正常方可使用。
四、无菌室管理
1、无菌室干燥通风,排气扇向外排风,室内、柜内清洁,无积灰。拖把、抹布专用。用消毒液擦拭每日1—2次,物体表面细菌培养每月一次。
2、进入无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每月无菌室人员手细菌培养一次。
3、无菌室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60分钟,每月一次空气细菌培养。
五、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1、无菌物品接收时,应检查无菌包标记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洁干燥,方盒的孔有无关闭,3M 胶带是否达到灭菌效果。
2、每日检查无菌物品,不得有过期物品,一般有效期10天,霉季5天。过期或有污染可疑者重新消毒灭菌。无菌包每月细菌培养一次。
3、无菌物品应摆放在无菌柜内,距地面>20cm,距天花板>50cm,距墙壁>5cm,无菌物品应分类放置,按灭菌先后顺序排列。
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室。
5、一次性灭菌医疗用品须做好质量监督,并做好发放回收登记工作。
第三篇: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1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划分限制区(无菌区)、半限制区(清洁区)、非限制区(污染区),严格遵守三通道流程,各区间有明显标志,相对隔离,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手术间按无菌手术间、一般手术间、隔离手术间分室,隔离手术间应靠近手术室入口处。每一手术间限制一张手术台。连台手术先做无菌手术再做污染手术,第一台手术结束后,整理手术间并用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净化空气后再接受新的手术病人。
2、使用洗手液,洗手刷、小方巾应一用一灭菌。严格按照洗手消毒方法与步骤进行洗手,每月对手术医生、洗手护士手指细菌培养一次,有据可查。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备用刀片、剪刀等器械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
4、手术医生和器械护士穿上无菌手术衣、戴上无菌手套后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5、巡回护士术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尽量减少外出和走动,手术间门不要随便打开。
6、接台手术人员在两台手术之间应进行洗手、消毒手臂及更换无菌手术衣、手套。
7、病人准备室、麻醉复苏室紫外线要求:功率≥1.5W/m3,灯距地面2.5m,配有紫外线反光罩,辐射强度>70uw/cm2,有使用时间记录,每半年测紫外线强度一次。
8、凡需手术病人,术前一律抽血查肝功能、乙肝两对半、艾滋病毒抗体、梅毒抗体。阳性者按传染病隔离技术要求实施。
9、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上物品保持清洁,车轮每次消毒。接送隔离病人,平车应专车专用,用后严格消毒。
10、吸引瓶、污物桶每次用后洗刷干净,并用1:100施康
Ⅰ号浸泡消毒后方可使用。
11、做好各类物品的终末消毒。
12、一般感染手术
(1)器械、引流瓶等浸泡消毒后按常规处理。敷料、针筒、手套等焚烧处理。
(2)用消毒液擦拭手术床、推车、物体表面及地面。
13、特殊感染手术、隔离手术
(1)设专用隔离手术室,门外挂隔离标志(黄牌黑字),专人负责巡回。工作人员在手术间应穿隔离衣及鞋套,无特殊紧急情况,不可离开手术间。如须添加物品,可请室外人员帮忙。
(2)术前备齐手术用品,尽量采用一次性敷料、针筒。
(3)术毕医务人员将手套、衣服、鞋或鞋套及帽留在手术间,术中污染的纱布、敷料及其他能燃烧的物品全部焚烧。
(4)工作人员离开手术室应用消毒液泡手。
(5)未使用过的物品集中打包,外面加清洁包布,贴上经色标志,送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再按常规处理。
(6)污染的金属类器械用1:4施康Ⅱ号浸泡10分钟后清洗,吸引瓶等非金属类器械用1:100施康Ⅰ号浸泡10分钟后清洗,再打包贴上红色标志,送高压蒸汽灭菌处理。
(7)保证新风机组正常运作,用消毒液擦拭手术床、推车、物体表面及地面。
四、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1、无菌物品应放在无菌室集中管理,保持室内干燥、清洁无尘,无杂物,无蚊蝇。
2、无菌物品固定基数,定点定位,由专职人员每日检查,按顺序排列,标签醒目,无过期物品。高压蒸汽灭菌物品有效期7天,霉季5天。低温等离子灭菌物品无纺布包装有效期7天,纸塑包装有效期6个月。细菌检测每月一次,有据可查。
3、无菌包一经打开或无菌盐水开瓶后超过12小时不能
使用。无菌台准备后不得超过4小时,否则重新灭菌。无菌物品过期或可疑污染的应重新灭菌。
4、无菌包体积不应超过30cm×30cm×50cm,包布大小适宜,清洁无破损,一用一清洗。无菌包内外均有化学消毒指示剂,以鉴定灭菌效果。
5、器械浸泡消毒应打开关节,完全浸没,盒盖上标明可用时间,浸泡用容器每周更换灭菌二次,消毒液按规定更换,使用中消毒液每月一次细菌培养。
6、使用干缸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一次;碘酒、酒精瓶每周更换灭菌二次。开启的无菌溶液在4小时内用完,开瓶时注明启用时间。置于容器中的无菌物品(棉球、纱布、灯柄、螺丝刀等)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超过12小时。
7、使用抗菌洗手液,指刷、消毒小毛巾等用物每24小时消毒一次。
8、高压蒸汽灭菌物品及低温等离子灭菌物品每月做细菌培养至少各一次,并粘贴化验单备案。
9、低温等离子灭菌必须采用专用无纺布及专用纸塑包装袋,灭菌时每锅做工艺监测,每包做化学监测,灭菌物品每月用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做细菌培养一次,并将结果登记在册。
供应室
一、人员管理
1、工作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不得穿工作衣进食堂或离院外出。
2、工作人员操作前后认真洗手。
3、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类物品的消毒、洗刷、清洁和灭菌的方法程序和质量要求,以及各类物品的性能、保养方法和
使用范围。
4、供应室工作须培训后方可上岗,消毒员应持有上岗证。
二、环境管理
1、供应室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
2、室内环境保持清洁、整齐。每天用消毒液擦拭各个工作室内物体表面一次,地面用消毒液拖地,每周一大扫。
3、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路线采用强行通过的方式,不准逆行。严格区分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流水操作不逆行。消毒与未消毒物品须严格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三、消毒隔离制度
1、无菌物品收发、污染物品的接收,均应有单独窗口和专职人员。
2、送回供应室的医疗器械,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洗净擦干上油,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备用。
3、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4、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执行。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灭菌前进行B—D空锅试验,排气系统正常方可使用。
四、无菌室管理
1、无菌室干燥通风,排气扇向外排风,室内、柜内清洁,无积灰。拖把、抹布专用。用消毒液擦拭每日1—2次,物体表面细菌培养每月一次。
2、进入无菌室前要洗手、戴口罩、更衣换鞋。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每月无菌室人员手细菌培养一次。
3、无菌室每日紫外线照射消毒60分钟,每月一次空气细菌培养。
五、无菌物品管理制度
1、无菌物品接收时,应检查无菌包标记是否完整、包布是否清洁干燥,方盒的孔有无关闭,3M胶带是否达到灭菌效果。
2、每日检查无菌物品,不得有过期物品,一般有效期10天,霉季5天。过期或有污染可疑者重新消毒灭菌。无菌包每月细菌培养一次。
3、无菌物品应摆放在无菌柜内,距地面>20cm,距天花板>50cm,距墙壁>5cm,无菌物品应分类放置,按灭菌先后顺序排列。
4、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室。
5、一次性灭菌医疗用品须做好质量监督,并做好发放回收登记工作。
第四篇:医院感染科室管理消毒隔离制度[推荐]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全院控制医院感染规划、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根据《综合医院建筑标准》有关卫生学标准及预防医院感染的要求,对医院的改建、扩建和新建,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对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拟定的全院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其工作进行考评。
(四)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问题随时召开。
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职责
(一)根据国家和本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标准,拟定全院医院感染管理总体规划、工作计划,组织制定医院及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批准后,具体组织实施、监督和评价。
(二)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与考核。
(三)负责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定期对科室的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抽样监测,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发现问题,制定控制措施,并督导实施。
(四)对医院发生的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流行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组织实施。
(五)负责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拟定合理用药的规章制度并监督实施。
(六)对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的采购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使用后处理进行管理和监督。
(七)开展医院感染的专题研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八)及时向主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上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职责
(一)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并积极协助调查。
(三)监督检查本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四)组织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
(五)督促本科室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
(六)做好对卫生员、陪护、探视者的卫生学管理。医务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协助组织医师和医技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
(二)监督、指导医师和医技人员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
(三)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科室、部门开展调查与感染控制工作;根据需要进行医师人力调配;组织对病人的治疗和善后处理。护理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一)协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
(二)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灭菌与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制度。
(三)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根据需要进行护士人力调配。总务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一)协助医院废弃物的收集、运送及无害化处理工作。
(二)负责污水的处理、排放,使其符合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三)监督医院营养食堂的卫生管理工作,使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求。
(四)对洗衣房的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使其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药剂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一)协助本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应用情况。
(二)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
(三)督促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临床检验中心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一)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
(二)开展医院感染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向有关部门反馈,并向全院公布。
(三)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主任职责
(一)在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室的业务及行政管理工作。
(二)依据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律和法规,组织制定本科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考核本科各项任务指标完成情况。
(三)掌握有关医院感染信息,对本院医院感染监督结果定期分析、总结和反馈。经常与科室取得联系,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和预防工作。组织贯彻执行有关医院感染的各项法规和制度并考核执行情况。
(四)及时向分管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医院感染控制的动态,并向全院通报。
(五)负责科内业务学习,努力提高科室各级人员有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
(六)结合实际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科研工作。
(七)组织本科室完成有关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在职教育任务。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医师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做好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计划提出方向、方针及政策。
(三)掌握全院感染疫情及全院各科医院感染发病率,并定期检查各科室医院感染病例的漏报情况,及时上报,并制定初步控制措施。
(四)掌握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向药剂科提供信息,初步提出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
(五)对消毒药械、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购进进行审核,对其储存、使用及使用后处理进行监督。
(六)协助科主任制定医院感染控制计划,设计整理各项调查资料和统计表格。
(七)与医院感染管理护士一同深入科室,采集各种标本,每月到病案室调查出院病历,掌握全院医院感染病例情况,并统计上报。
(八)督促有关科室和人员做好医院污水污物的无害化处理。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护士职责
(一)在科主任领导下,做好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
(二)经常深入病房,检查有关消毒隔离制度执行情况及医院感染控制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三)负责收集医院感染监测的调查表,填写有关的各种调查登记表,总结每月医院感染发病率及有关监控资料。
(四)定期按计划完成各项微生物学的监测采样工作,每半年对全院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检测。
(五)学习医院感染管理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六)做好办公室的内务及接待来访者的工作。
(七)向供应室及时提供消毒、灭菌质量监控信息。以对全院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共同管理。
(八)对所管病区的医院感染状况、发病情况、病种、常见致病菌及其耐药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九)注意收集信息:通过深入临床检验中心、放射科及参加临床科室的查房等各种途径收集医院感染的信息,从而减少错报、漏报。
(十)按时完成主任交办的临时任务。兼职医院感染检验技师职责
(一)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领导下,负责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工作,掌握有关医院感染监测的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和标准。
(二)做好医院感染微生物监测的资料登记及统计、分析工作。发现特殊微生物或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三)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医师完成调查和科研任务。
(四)当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配合医院感染医师立即深入现场,采集标本,做细菌培养,调查分析发病原因。
第五篇:重点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重点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普通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工作时间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口罩和必要的防护措施,并保持清洁。
2、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5、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9、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10、对特殊感染病人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12、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14、严格执行陪护及探视制度,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二、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进人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无菌操作。
2、无菌物品放置专柜,各类备用无菌物品应不超过规定保存期限。
3、注射、针灸应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用一灭菌。
4、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二小时后不得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并注明启用时间。
5、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每月做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定期对紫外线灯强度监测。
6、碘洒、酒精瓶应保持密闭,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
7、治疗车物品排放: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
8、换药操作应按无菌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的顺序 进行,感染性敷料应放在指定容器内,并焚烧处理。
9、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应超过二十四小时
三、产房、母婴同室、婴儿处置室消毒隔离制度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有关操作规程,特别要注意操作前后医护人员手的清洗,婴儿护理有关用品要专婴使用,并且一人一消毒。
(一)产房
1、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各区之间应用门隔开或有明显标志。
2、使用专用工作服及拖鞋,外出时更换,并定期刷洗消毒。
3、定期通风换气,分娩室每日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
4、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5、产妇产前应作HBV的有关化验检查,阳性者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二)母婴同室
1、布局合理,每个婴儿应有独立床位。
2、严格探视制度。
3、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时与正常母婴隔离。
4、产妇喂奶前要洗手,清洁乳头,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注意通风换气和空气消毒。
(三)婴儿处置室
1、淋浴设施合理。
2、婴儿用的眼药水,粉扑、油膏均应消毒后单独使用,一婴一份,婴儿毛巾,一用一灭菌(高压蒸气)。
3、保持室内空气洁净,定期消毒。
4、凡有皮肤化脓,定期体检,有肺结核、肝炎以及其他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调离本岗位。
四、口腔科消毒管理制度
1、诊疗室工作人员工作时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护理人员穿工作鞋,并保持整洁。
2、诊疗、护理工作前后应洗手,无菌操作时戴口罩,无菌操作应遵照消毒规范进行。
3、镊子罐定期消毒更换,根据所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期定期更换、浸泡液要求达器械的1/2--2/3。
4、所有消毒物品均要写明消毒日期,高压灭菌消毒日期不超过一周。
5、用浸泡法消毒器械要打开关节,并一定要把器械的血污洗净,擦干净后用戊二醛再行浸泡。
6、来院就诊病人均使用一次性口腔盒、一次性口杯、一人一用。
7、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菌种发生感染,应严密隔离,用过的器械、口腔盒都要严格消毒处理。
8、治疗室、手术室、注射室均应严格消毒,做到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
9、对一次性针管口腔盒等要消毒后毁形。
五、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洁污区严格分开。
2、感染手术用品用后单独处理,进行双消毒。
3、手术器械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
4、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间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范。
5、洗手刷一用一灭菌。
6、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清洁卫生制度,坚持湿式打扫,每周有固定卫生日,正确执行无菌技术及有关操作规程。
7、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数,尽量避免非手术人员进入
六、内窥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1、设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
2、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3、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窥镜的清洁、消毒或灭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
4、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如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5、进行内窥镜诊治前需对病人做乙肝表面抗原(HBSAg)等过筛检查,有条件的医院应进行抗一HCV等过筛检查。
6、HBsAg阳性者,己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窥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7、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去污染、清洁,清除管道中的血液、粘液及活检孔和抽吸孔内的残留组织,洗净的内窥镜应沥干水份后再进行消毒。
8、内窥镜的消毒须使用高效消毒剂,如2%戍二醛消毒浸泡30分钟;消毒后用无菌蒸馏水充分冲洗。内窥镜、活检钳的灭菌用环氧乙烷或 2%戊H醛浸泡 10小时,具体方法见《医院消毒技术规范》。
9、HBSAg阳性病人和其他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消毒,再常规清洗消毒。
10、肿瘤病人用过的内窥镜应先常规清洗、消毒,再用毛刷刷洗,酒精消毒。
11、消毒后的内窥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
12、操作和清洗内窥镜时应穿防渗透工作外衣,戴橡胶手套,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防护镜和面罩,工作人员应接种乙肝疫苗。
13、每日监测使用中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记录保存,低于有效浓度立即更换。
七、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穿工作服、戴帽子,操作时应戴口罩。
2、严格区分有菌区、无菌区。
3、严格区分灭菌与未灭菌的物品,定点放置,未经灭菌物品决不外发。
4、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各种无菌物品包装完整,注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并签全名。
5、无菌包及容器应清洁、干燥,包的体积符合要求,每包内外均有化学指示剂。
6、每月一次作空气培养、无菌物品、消毒液、物体表面抽样细菌培养并达标。
7、建立消毒锅测试登记册,每月用生物指示剂监测灭菌效果。
八、门诊、急诊科消毒隔离制度
1、急诊科应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所指定的隔离诊治室诊治。
2、儿科门诊应与普通内科门诊分开,并从科室位置及空间距离上与成人诊疗科室相对隔离。
3、预防交叉感染。
4、候诊室、诊室坚持湿式清扫,定期通风换气,并建立每日每周清洁消毒制度。
5、各科诊室要有专用洗手设备。
6、急诊抢救车及平车、诊察床等应定时消毒液试擦,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及时消毒处理。
7、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