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论演讲稿:人类是否会毁于科技
辩论演讲稿:人类是否会毁于科技
下面是一篇辩论演讲稿,人类将毁于科技,还基于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全方位扭曲,这集中表现在社会关系、精神领域和伦理道德三个层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 人类将毁于科技
反方:悉尼大学 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
陈述
■正方: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请不要忘记,科技也同样可以给邪恶的心灵以魔鬼般的力量
人类将毁于科技,还基于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全方位扭曲,这集中表现在社会关系、精神领域和伦理道德三个层面
■反方:科技是保护人类最坚固的盾牌,我们相信,科技的不断完善,必将把人类带入一个更加美好和神秘的境界
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因为科技发展的历程证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科技本身的再进一步来解决
吴天(正方一辩):首先,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科技的好处不用我多费唇舌,待会儿对方辩友一定洋洋洒洒,然而常常被我们认为的加以淡化甚至忽略的却是它的负面影响。不同于其他事物,科技的反面锋如刃,利如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刃剑。然而假如您以为人类已经清醒意识到双刃剑的存在,那您就有些过分天真了,当人类一次次自豪地表示,新科技正以最快速度加以应用,而表现出我们人类是多么的高效率时,您可曾想过,这同时也意味着对科技负面效应的来不及了解,或者根本不想了解,正是灾难的发端,科技的毁灭性正体现这种趋势的无以逆转。
第二,现代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变成了达摩克里斯之剑。人类对科技的使用早已到了急不可耐的地步,经年累月的堆积,使得科技的负作用正随时在全球范围内爆发,这是科技毁灭性趋势的更深层次危机。
第三,对科技的高度依赖,使得达摩克里斯之剑蠢蠢欲动。人类对科技高度信任而产生的主观依赖更使利剑能够任意施威,一触即发,这第三种趋势直接导致了科技是有毁灭人类的力量,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请不要忘记,科技也同样可以给邪恶的心灵以魔鬼般的力量。可以为大家提供各类文章的写作与写作培训服务。
郑蔚(反方一辩):首先我方要指出科技的负面效用不能归罪于科技,恰恰相反,那正是人类未能从整体上科学地认识世界,以及不合理使用科技所造成的恶果。
第二,对方辩友高估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困难,却低估了人类解决这些困难的能力。目前暂时不能解决的科技难题不等于将来也不能解决。我方认为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因为科技发展的历程证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科技本身的再进一步来解决。70年代,科学家曾经预言,由于科技产品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到世纪初人类将面临一个能源危机,而现在,能源的开发和微太阳能源开发,使这种恐慌荡然无存。
第三,科技掌握在人类手中,人类可以通过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来创建一个科学的防范体系,使一个个单项的技术发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整个体系中得到制约。
简安均(正方二辩):对方辩友说人类有道德法律,但是道德法律管得住科技吗?科学家到公海复制人,道德法律可是管也管不住啊。我方认为,人类将毁于科技,还基于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全方位扭曲,这集中表现在社会关系、精神领域和伦理道德三个层面。首先,科技的发展趋势是有毁灭人类社会生活的潜在威力。其次,科技的毁灭性威力,还表现在它对人类生活的不断冲击与毁灭,这集中表现在人类的两个科技新宠,互联网和基因技术。
互联网的勇士们早就宣布,要将网络变成一种生活,可是,当虚拟替代了真实,作为社会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再看基因技术,生命科技治疗疾病,但另一方面却是在干预自然,制造更完美的人类,但是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类还是高科技产品呢?今天基因技术对人类内在自然的改变更直接冲击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道德,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正毁灭着我们的社会基础和精神世界。辩论演讲稿范文节选!张文博(反方二辩):刚才对方辩友大大地夸张了科技所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虽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高科技会带给人类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但是任何科技成果都可能有利有弊,影响并不等于毁灭。
首先科技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
其次,如果没有科技,人类早就灭亡。科技是保护人类最坚固的盾牌,我们相信,科技的不断完善,必将把人类带入一个更加美好和神秘的境界,所以我方认为,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
付欣(正方三辩):刚才对方辩友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对方辩友果然洋洋洒洒大谈科技的好处,可是科技的好处我方也并不否认啊,只是对方辩友你真的认为,水能载舟,水就一定不能覆舟吗?第二,对方辩友说,人类是有理性的,但是有理性不代表不灭亡,下面我将从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出发,论证我方命题。辩论演讲稿范文节选!
第二篇:辩论:人类将毁于科技
2001国际大专辩论会辩词
(初赛第一场)
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观众欢迎观赏由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和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本届大赛一共有八所国内外的著名大专学府派代表参赛。他们分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吴大学,香港大学,牛津大学,悉尼大学,马来亚大学,温莎大学和武汉大学,他们将在四场初赛,两场半决赛和一场大决赛中大展辩才,一争高低,本届大赛的冠军队伍将可获得奖杯一座和现金奖一万元。亚军队伍得奖杯一座,和现金奖5000元。大会也将选出一位全场的最佳辩论员,他可获得现金奖2000元和奖杯一座。
下面让我来简单的介绍一下比赛的规则。比赛分三个部分,首先由正反两方的前三位代表发言,他们各有三分钟的发言时间。然后是进行自由辩论,在自由辩论当中,双方各有四分钟的发言时间,最后由双方的第四位辩手总结陈词,时间各四分钟。那有一点要提醒各位辩手的是当你们的发言时间还剩下一分钟的时候,你们会听到一阵短暂的声响。那么当你们发言时间结束时,你们会听到一阵较长的声响,这表示你们必须马上结束发言。
那现在给各位介绍参加今天初赛第一场的双方辩手。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他们的四位辩手分别是一辩吴天,电机与电脑工程系二年级;二辩简安军,生化系二年级;三辩付新,生化系二年级,以及四辩陈小凡,电机与电脑工程系二年级。而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悉尼大学队的四位女将,他们是一辩郑维,教育研究生一年级。二辩张文博,经济系一年级,三辩吉星,软件设计工程系二年级;还有四辩王青梅,经济系研究生一年级。欢迎你们。
现在让我给大家介绍担任今天评委的三位学者和专家。他们是徐亭方律师,徐律师是本届大会的两位常驻评判之一。周端昌博士,周博士是新加坡科学馆馆长。以及时事评论家钟志邦博士。观众朋友,有关人类和科技的争论似乎是一个讨论不休的话题,那我们的辩论赛也就从这个话题开始,今天的辩题,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立场是人类将毁于科技,而反方悉尼大学队将极力向我们证明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双方的立场是抽签决定的。
好,现在让我宣布,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一场正式开始。首先我们请正方一辩吴天同学表明立场和发言,时间是三分钟。请!
吴天:谢谢主席,评判,对方辩友,在座各位大家晚上好,1984年12月3日,也是晚上,印度波帕尔城突发毒气泄漏,3000多人丧生,20万人中毒,至今波帕尔市医院里,每天还有3000多人因为后遗症而排队候诊,这样的故事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样的趋势不仅昨天有,今天也有。人类将毁于科技,正是这种趋势的现实表达,因为将这个字是对未来的判断,是从今天看未来的事实性推断,我们不是未来人,我们看将来只能也必须以现实为基础,以知识做判断,从今日科技的存在事实,到科技毁灭性力量极具膨胀的趋势,是我方的立论前提,而人类对此还诸多借口,得饶科技处且饶科技的发展态势,更是我方提出人类将毁于科技的趋势性证明。首先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科技的好处不用我多费唇舌,待会儿对方辩友一定洋洋洒洒,然而常常被我们认为的加以淡化甚至忽略的却是它的负面影响,不同于其它事物,科技的反面锋如刃,利如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刃剑。然而假如您以为人类已经清醒意识到双刃剑的存在,那您就有些过分天真了,当人类一次次自豪的表示,新科技正以最快速度加以应用,而表现出我们人类是多么的高效率时,您可曾想过,这同时也意味着对科技负面效应的来不及理解,或者根本不想了解,正是灾难的发端,科技的毁灭性正体现这种趋势的无以逆转。
第二、现代科技发展的不确定性,使得科技这把双刃剑,变成了达魔克里斯之剑,人类对科技的使用早已到了急不可奈的地步,除了缺乏审慎研究,急刻将科技转化为实际应用外,经年累月的堆积,使得科技的负作用正随时在全球范围内爆发,这是科技毁灭性趋势的更深层次危机,是日积月累和不断递增的威力。
第三、对科技的高度依赖,使得达魔克里斯之剑蠢蠢欲动,科技的好处人类早已是欲罢不能,这就产生了对科技客观上的依赖,使达魔克里斯之剑越磨越利,而人类对科技高度信任而产生的主观依赖更使利剑能够任意施威,一触即发,这第三种趋势直接导致了科技是有毁灭人类的力量,当人类为科技高奏凯歌的同时,请不要忘记,科技也同样可以给邪恶的心灵以魔鬼般的力量,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吴天同学,那正方的第一位代表已经开篇立论了,我们现在来听听反方的一辩郑维同学是如何先声夺人的,时间也是三分钟,请!
郑维:谢谢主席,谢谢评判,各位观众,对方辩友大家好,首先我方要指出刚才对方辩友提出的毒气泄漏以及科技的负面效用不能归罪于科技,恰恰相反,那正是人类未能从整体上科学的认识世界,以及不合理使用科技所造成的恶果。而对方辩友不分青红皂白,就把这些恶果统统归罪于科技,那如果有人持刀杀了人,对方辩友是不是也要归罪于这把刀而不是这个杀手呢。第二、对方辩友,高估了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困难,却低估了人类解决这些困难的能力,目前暂时不能解决的科技难题不等于将来也不能解决,另外人类解决困难的技术可能滞后一步,但是人类的理性却总是超前一步,对于目前人类无法从技术上控制和解决的科技难题,人类却可以通过理性和伦理加以制约。否则目前人类所拥有的核武器,足以把地球毁灭几十次,我们为什么没看到核战争呢?就是因为人类的理性超前了一步。我方认为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因为第一、科技发展的历程证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科技给人类带来的难题,都可以通过科技本身的再进一步来解决,冰箱和空调使用氟利昂会破坏臭氧层,可后来人们不就发明了无氟冰箱和空调,七十年代,科学家曾经预言,由于科技产品对自然资源的过渡消耗将使石油、煤炭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到21世纪初就枯竭,因此人类将面临一个能源危机,而现在,能源的开发和微太阳能源开发,使这种恐慌荡然无存。第二、科技掌握在人类手中,人类可以通过伦理道德与法律规范来创建一个科学的防范体系,使一个个单项的技术发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整个体系中得到制约。汽车可能撞死人,但人类却可以通过安全的交通规则和防范的交通网络来避免事故,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基因、纳米所有的科技都在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科学防范体系中,沿着造福人类的方向迈进呢?新加坡不正是科技发展与人类社会繁荣的完美结合吗?如果对方辩友认为,人类将会毁于科技,那对方辩友是不是也认为,新加坡政府即将实施的科学技术五年计划,是在加速这种毁灭呢?谢谢!
主持人:谢谢郑维同学,下来我们请正方的第二位辩手简安军同学进一步阐述正方的观点,时间三分钟,请
简安军:谢谢主席,对方辩友说人类有道德法律,但是道德法律管得住科技吗?科学家到公海复制人,道德法律可是管也管不住啊。对方辩友又说,科技的坏处都是人类的错,照这样的逻辑,科技的好处也应该是人类的好,对方辩友岂不是在厚此薄彼吗?我方认为,人类将毁于科技,还基于现代科技对人类发展的全方位扭曲,这集中表现在社会关系,精神领域和伦理道德三个层面,首先,科技的发展趋势是有毁灭人类社会生活的潜在威力,的确人是理性的动物,可人类发展史也告诉我们,真理的产生虽然源自于理性探索,但谬误也常常是理性思维的结果,科技发展作为理性思维的直接产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同样发展出毁灭人类的可怕威力。其次,科技的毁灭性威力,还表现在他对人类生活的不断冲击与毁灭,这集中表现在人类的两个科技新宠,互联网和基因技术。互联网的勇士们早就宣布,要将网络变成一种生活,除了人类生理需求,一切都将以网络替代,当这个真实的世界,因科技而走向虚拟时,我们的社会架构将受到摧毁。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感情联系,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当虚拟替代了真实,作为社会的人的存在也就消失了,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复。再看基因技术,生命科技治疗疾病,但另一方面却是在干预自然,制造更完美的人类,这是生命科技的最高目标,就算希特勒的优生学不会因此复活,但是基因改造的完人究竟是人类还是高科技产品呢?一切似乎离我们很远,但只要看一看基因企业的勇往直前,您就会发现,灾难其实就在眼前,传统科技改变了外在自然,从而打破了生态平衡,今天基因技术对人类内在自然的改变更直接冲击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道德,人类将第一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自然本性,言者春风得意,听者毛骨悚然。科技的毁灭性趋势,岂是几颗原子弹,几条受污染的河流那么简单,他对人类社会的全方位扭曲,正毁灭着我们的社会基础,精神世界。可悲的不是杞人曾经忧天,而是自以为有了科技,就不再忧天,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简安军同学,下来我们请反方二辩张文博同学发言,时间是三分钟,请!
张文博: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刚才对方辩友大大的夸张了科技所带给人类的负面影响,虽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高科技会带给人类负面影响的可能性,但是任何科技成果都可能有利有弊,影响并不等于毁灭,这正是所有人都知道事实,吃肉会导致血糖升高,吃盐会导致血管硬化,但大家不都还在吃吗?如果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人类干脆连药也别生产了,在药的研制中,施药的死了多少人,但它最终又救活了多少人,相信这种天差地别的比例,对方辩友也十分的清楚。下面我将从历史的角度和大家一起去寻找人类不会毁于科技的答案。首先科技是人类进步的原动力,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与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密不可分的,人类社会只所以能够从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封建社会的“鱼雁传书”,到现在的瞬息千里都是科技进步的结果,是科技的进步使人类更加并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自身,是科技的进步使人类摆脱蒙昧,走向文明。
其次,如果没有科技,人类早就灭亡,在远古时代,科技正处于刚开始萌芽的状态,人类还不懂得利用科技来保护自己,面对着诺大的世界,人类显得非常的脆弱和渺小,一群野兽的袭击或者一场森林大火就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严重的威胁,在过去由于蝗虫的泛滥,大批粮食的欠收,不计其数的人死于饥荒,疾病的传播更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危害,瘟疫、洪水、地震等等,一系列的天灾人祸,直接威胁了人类的生命,可是人类却没有毁灭于当时的灾难,而这正是由于科技的存在,科技是保护人类最坚固的盾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鉴于科技之中,只有科技的存在,人类的生存才可以得到保障,我们相信,科技的不断完善,必将把人类带入一个更加美好和神秘的境界,所以我方认为,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谢谢!
主持人:谢谢张文博同学,下来我们来听一下正方的第三位辩手付新同学的陈述,时间是三分钟,请!
付新:谢谢主席,大家好,刚才对方辩友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对方辩友果然洋洋洒洒大谈科技的好处,可是科技的好处我方也不并否认啊,只是对方辩友你真的认为,水能载舟,水就一定不能覆舟吗?
第二、对方辩友说,人类是有理性的,不错,但是理性也曾经犯过错,它也常常犯错,相信邪教和伪科学的人也是经过理性的思考了。有理性不代表不灭亡,下面我将从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出发,论证我方命题。
第一、科技发展正从个人趋势走向国家趋势,社会趋势,个人对科技生活的追求与依赖并非什么大问题,问题是这种追求与依赖正在以一种独特的价值观的形式变成国家趋势,社会趋势,科技已经变成这个世界上唯一正确的方向,一切与之违背的思想都要为之让路。第二、科技的毁灭性趋势突出表现在科技被神化,而大自然却被工具化,我们都知道,宇宙万物相生相克,循环往复才生生不息,然而我们今天看到的趋势却是科技一次又一次在自然循环中生硬的切入,新的塑料合成了,却没有人关心它如何分解,有合成没分解的东西为何要投入自然,有合成没分解的科技为何在我们的生活中层出不穷。正是科技,让人类不再觉得自己是自然的一部分,正是科技,让人类觉得手中握有新的上帝,而不断的把大自然工具化。然而,当自然秩序被打破,请问人类将立于何处。
第三、科技的毁灭性趋势,还表现在知识分子的命运被主流化,而其社会责任却被边缘化,之所以称为知识分子,是因为其自我批判意识,知道自己的利益不能成为其社会责任的指导方向,然而当今社会,知识被商品化,知识分子的命运却被以科技为导向的国家主流意识而同化,而其关注人生目标,关心人类命运的社会责任却被强有力的边缘化了,就连国家意识形态都被科技趋势牵着鼻子走,科技正是人类走向舍本逐末的悲哀。科技那个曾经给人类带来福祗的科技,在今天正把人类推向自然的对立面,推向人性的对立面,造福与造孽,重生与毁灭原本只在一线之间,谢谢!
主持人:谢谢付新同学,下来我们来听听反方的第三位辩手吉星同学,是如何就自己的观点做进一步的阐述,时间是三分钟,请!
吉星:谢谢主席,刚刚对方辩友把一切的错误都归罪于科技,是片面的,是没有真正理解科技与人类的关系,科技不是水,人类是可以控制科技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它消极的一面,但我们不能光凭这一点就否认科技,举个例子来说,科技在人类社会中的发展就像是一个在成长中的孩子,多多少少会走一些弯路,犯一些不可避免的错误,但是只要我们发现、认识、改正错误,我方相信,这个孩子一定会有个美好的未来。
下面我将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来阐述我方的观点。第一、高新科技的发展使人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华生报》报道,日本科学家探索基因疗法新载体获得成功,中心网消息,机器人首次在中国协助进行微创外科手术,自然杂志,细胞大小的一只纳米牛终于诞生了。以上这种种由科技带给我们的成果,难道对方辩友能说他们在把人类推向生存的边缘吗?不,他正是将把人类推向一个更加繁荣的起点。
第二、以目前的高科技来解决我们现有的问题。无庸置疑的,许多问题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迎刃而解,小到垃圾已不再污染环境,大到能源危机已不再令人担忧,诸如此类的高新科技还在不断的飞速发展,人类由此而获得的利益将是数之不尽的。
第三、让我们由历史和现实来推测未来吧,人类在若干年后的科技发展水平,相信是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想象不到的,就像石器时代正在钻木取火的人类一样,他们不可能想象得到,现在我们的世界已经有了煤气和电吧。再比如几百年前的人们,他们在只知道用马和木头做的车当做交通工具的时候,如何会想到我们现在用来代步是有着发动机和四个轱辘的铁车呢?也就更想不到,他们的重子重孙,会从悉尼横跨太平洋,飞到新加坡这么一个美丽的国家来吧。再让我们试想,我们的重子重孙,他们找到另外的栖身之所已不再是一件难事,并且幸福到宇宙飞船可以成为他们的代步工具,而另一个星球上的房子,就是他们用来做度假的别墅啊,这就是我方所说的科学造福人类,人类不会毁于科技,反之科学只会使人类越来越进步,谢谢大家!主持人:谢谢吉星同学,那听过了双方前三位代表的精彩发言,我们暂时休息一下,稍候将要进行的是自由辩论,我们稍候见。
各位观众,欢迎继续收看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一场,从刚才的规范发言我们可以看出,正方是据理力争,而反方也是咄咄逼人的,下来我们将进入短兵相接的自由辩论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各队的发言时间是四分钟,必须交替发言,也就是说,当一方的发言停止的时候,另一方的计时是马上开始的,所以你们必须把握时间。好,那现在我宣布,自由辩论正式开始。
陈小凡:请问对方辩友,今天谈将是不是谈趋势?
王青梅:我们当然是在谈趋势,而我们所说的趋势是基于在历史和现实当中,找到我们的依据来谈的将来。
简安军:谢谢对方同意我方观点,谈将来当然要看趋势,以现实做基础,以趋势做判断,科技的毁灭性趋势,对方辩友怎么看不到。
吉星:可对方辩友就是忽略了历史,我们要从历史的方面来证明科技不会毁灭人类。
付新: 对方辩友那个叫趋势吗,对方辩友那个叫做看着历史对未来的幻想。
郑维:对方辩友,我方至少还把我方的推断基于历史,而对方辩友却做出凭空猜测,难怪对方辩友会用这种不科学的方法会得出这个不科学的结论。
吴天:我方明明是立足现实看趋势,对方辩友为什么看不到呢?请问今天的科技都独立发展了,这还不是毁灭趋势吗?
王青梅: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你想做股市的评估,难道你可以不看过去的历史数据吗?
陈小凡:对方辩友,今天不断告诉我们,科技有多好,可是好坏并存难道不可能吗?好坏并存难道不能毁吗?
郑维:我方并不否认好坏并存,但是我方认为的是人类可以控制科技,人类不会毁于科技。
简安军:对方辩友如果真的认为人类可以控制科技,请明确的告诉我们如何控制。
王青梅:人类是有理性的,我们发现新加坡的街道特别干净,难道这不是人类理性的表现吗?
付新:但是我方一直也在说,有理性不表示不毁灭呀,那些相信伪科学和邪教的人,也是经过了理性思维的,难道他们都是疯子、傻子吗?
郑维:到目前为止,请问对方辩友,有哪项科学技术被掌握在邪教组织的手中,给人类造成了毁灭的灾难。
吴天:对方辩友以为今天我们谈的是邪教那么简单吗,人类有理性去征服自然,征出了生态破坏,人类有理性去破灭纳粹,却破出了原子弹呀。
王青梅:对方辩友一直在罗列科技给人们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而且一直还在诉说基因技术的危险,完全忽略了基因技术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如果说基因技术一无是处,那为什么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还要花十年的时间,用转基因技术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朵能发光的“胡奇花”,请你做出解释。
陈小凡:我们并没有否认科技带来的好处啊,可是我抱你的同时,我就不能刺你一刀吗?我抱你一下,跟我刺你一刀有矛盾吗?
郑维:对方辩友至今为止,一直在回避我方提出的问题,如果人类将会毁于科技,那对方辩友是不是认为新加坡政府所实施的科学技术五年计划是在加速这种毁灭。
简安军:实施科学计划跟人类将毁于科技并没有矛盾啊,我们今天站在这边,我们就是要了解这个趋势,对方辩友还没有看到这个趋势,为什么要侃谈趋势以后的问题呢? 王青梅:那对方辩友的意见就是说,科技既然一无是处,那咱们是不是应该停止发展科技呢?
付新:对方辩友的逻辑真奇怪,一方面他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又在问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还不会走就想要跑,真是奇怪啊。
郑维:我方觉得对方辩友更是奇怪,一方面,一边说人类将会毁于科技,一方面又不放弃科技,要继续发展科技,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吴天:不是我们自相矛盾,是因为人在趋势下,不得不低头啊,看看今天的基因技术,已经在冲击伦理道德这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了,您怎么办?
王青梅:我想请问对方,具有科学素养的四位辩手,既然科技将毁灭人类,那为什么我们还要这么刻苦的学习科技知识呢?
陈小凡:正是因为我方四位辩手都是理工科的学生,所以我们才对这个问题看得更透彻,我们今天才有资格在这里告诉你,人类将毁于科技啊,对方辩友。
王青梅:对方辩友一再提出,人类根本没有意识到,科技对人类的负效应,而我方已经一再阐明科技的负效应已经由人类的理性认识了。
简安军:但是对方辩友有没有看到,基因技术对人类精神家园的冲击,这样的冲击岂是科技其它的物质利益可以取代的。
吉星:这不是毁灭,这只是小小的影响,我方要指出的是,影响并不代表是毁灭。
付新:这不是毁灭吗,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当有一天,一个完美婴儿诞生的时候,他究竟是人类的孩子呢,还是人类的产品。
王青梅:对方辩友又在发挥想象,世界上已经有23个国家,立法禁止克隆人,对方辩友的想象把我们带入一个光怪离奇的故事。
吴天:可是我们看到,禁止克隆人的法律是出台了,可是美国有三个科学家已经宣布,两个月内就要克隆出人来,而且是到公海上去,请问你怎么管。
郑维:请问对方辩友,克隆人出现了,人类就会毁灭吗?
陈小凡:可是克隆人正在冲击人类精神家园的最后一道防线,伦理与道德,连人类精神家园都没有了,人类还能称其为人类吗?
郑维:请问对方辩友,是不是认为现在世界上所有的科学家都是刽子手呢?
简安军:那我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自然属性都可以由人类自己改变了,这样的人类还称之为人吗?
吉星:我想请问对方辩友,每年全球因为非自然性的疾病死亡,有多少人,如果这些人,都有一份被克隆出来完美的备份的器官的话,难道这也是一种毁灭吗?
付新:我方已经重复过,不知道多少次了,我们从来没有否认过科技的好处呀,但是水能载舟,并不等于水就不覆舟呀。
王青梅:我方也在此重复了呀,对方辩友所认为的水是不可控制的,而我方认为,科技是可以被人类控制的。
吴天:我不知道对方辩友这个如何看出来的,我只知道,当人类用基因技术改造自己以后,你也许还活着,可是作为人的你却毁了呀。
郑维:如果基因技术真的能够把人类吸收其它动物的基因,使人类改变自己的基因,获得更加完美的基因,这是一种毁灭吗,还是一种飞跃的进展?
陈小凡: 如果把动物的基因放在人的身上,你是叫他人,还是叫他动物呢,还是人兽合一呀。
王青梅: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从哪里找到的根据,要这样去做呢?
简安进:对方辩友,两个月以后,克隆人就要出来了,您难道不知道吗?
王青梅:我正想指出对方辩友犯的一个错误,并不是美国的两位科学家,而是美国和意大利的一位科学家,他们愿意去做这个事情,但是他们的宗旨是不克隆人,而只是对人体的细胞进行克隆性的分析。
付新:美国的众议院刚刚通过法令,禁止克隆人类,三个科学家立刻就表示,即使出国也是要克隆,一个希特勒就把世界搞得天翻地覆,三个科学家还不够吗?
郑维:对方辩友又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克隆并不能克隆人的思维,而只能克隆人的肌体,即使克隆出外貌像希特勒的人,也不是真正的希特勒。
吴天:对方辩友今天不相信我们两位来自生物化学系同学对克隆人的分析,那我方也无话可说,那我们再看看互联网,他都让虚拟取代真实了,这还不毁灭吗?
王青梅:但是对方辩友是否看到,互联网给全人类带来的信息。
陈小凡:对方辩友一直在告诉我,我可以多温柔,多体贴的抱你一下,可是因此也不能证明我不会刺你一刀呀。
吉星:可是科技是没有主观意识的。
简安军:就是因为科技没有主观意识,独立发展这样的趋势才是毁灭的趋势呀。
付新:虚拟替代现实这还不够可怕吗?《古墓丽影》这部游戏,它的女主人公劳拉被迷恋她的男人称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女性。我们男生都看„„
主持人:对不起,时间到。听过了双方的唇枪舌剑,我们暂时缓和一下气氛。
欢迎各位回到辩论会的现场,现在我们请双方的第四位辩手进行总结和陈述,这回我们先从反方开始,请反方的四辩王青梅同学发言,时间是四分钟!
王青梅:谢谢主席,谢谢大家,在此我要指出对方辩友所犯的三个严重的错误。第一、以点概面。片面强调和无限夸大了科技的负面效用,而对科技为人类社会创造的大量物质文明和推动作用视而不见。
第二、断章取义,因为科技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就断言科技将毁灭人类,完全忽略了人文精神和伦理道德对科技起到的约束和导向作用。
第三、对方辩友,是在以停滞的眼光看事物,只指出了科技现在存在问题,而我方则是以发展的观点指出了科技具有创新性的本质,现代科技带给我们的是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更新更快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将就我方观点进行总结。科技的曙光照耀着人类不如了充满希望和生机的21世纪,从人类的远古蒙昧时代到现在的高科技高智能时代。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无一不源于科技的发展,科技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第一生产力。而这因为科技的核心机制是设计与创新,科技一直是在发展中发先问题,在发展中分析预测和解决问题,在科技文明与人文精神共同繁荣的今天,科技可能导致的问题正在被人类充分的认识和反省。在此我方还要强调,第一、人类是有理性的,否则就不会有科技的诞生,我们要追求真理,但是绝不能以个别现象为普遍,也不可能从针眼里看世界。就如我们不可能因为有一个人吃了变质的食物,我们就断言食物毁灭人类。第二、科技是可控的,在这一点上,我方已经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再此要强调的是,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人类的自律和科技的发展,是完全可以变成可控的,在人类理性和科技发展的双重保险下,人类将不会毁于科技。同时我们还不得不强调科技的中性本质,科技诞生于人类的智慧,服从于人类的支配,决定人类命运的缰绳仍然紧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人类理智的光辉将使科技的发展继续造福人类,造福地球,探知宇宙,美好的前途基于每一个人的努力,对方辩友和我们同样负有这样的一份责任,最后再次提出对方辩友一直回避的问题,难道我们今天刻苦学习科技知识,就是为了将来毁灭人类吗?
主持人:谢谢王青梅同学,下来我们请正方四辩陈小凡同学总结陈述,时间也是四分钟,请!陈小凡:谢谢主席,大家好,站在这冷气袭人的大厅,您可知道,每发一度电要产生多少二氧化碳,享受着电子通讯,你可知道每发一个电子邮件,相当于燃烧几公斤的煤炭,您可又知道,弥漫在我们周围数不尽的电磁场是有多大的辐射能量,今天本着对科技的崇高敬仰,对方辩友却一再的盲目相信科技,而犯下了三大错误。
首先对方一辩告诉我们,未来的科技有多好,可是今天辩题中的这个将字,就是告诉我们,站在今天看明天,而不是向对方辩友那样,一碰到什么问题就说,杞人那,你忧什么天,未来科技发达了,自然会解决,这分明就是站在明天看明天,逃避现实是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一大错误。
然后对方二辩又从历史的角度告诉我们,科技有多少多少好处,我方也不否认啊,可是科技有再多的好处也不能掩盖它带来的坏处,今天这场辩论的焦点问题在于科技带来的坏处是会还是不会毁了人类,对方辩友却一再轻描淡写,顾左右而言它,立论偏题是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二大错误。
接着对方的三辩和四辩又天真的告诉我们,科技的发展是可以受到人类控制的,可是我们看到的是科技正在决定政治、经济乃至一个国家的实力和地位,它早已凌驾于一切道德法律理性良知之上,还有什么能控制它呢,过分天真的看问题,是对方辩友所犯的第三大错误。总结我方的观点,首先科技在为人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埋下了毁灭的种子,现在什么人都敢讲科技以人为本,难道为人服务就叫做以人为本吗?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的任务也是科学唯一的任务,在于解答人类是谁这个命题,这才叫以人为本,然而今时今日,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控制不利,对人类又自觉不自觉的予以纵容,这样的趋势又怎能不令人感到毁灭的威胁呢?其次,科技被神化,人却被工具化,一切以科技优先,这样的实力在我们的周围世界是比比皆是啊,科技本来只是一种工具,然而当它被神化,人却被工具化时,这样的人类本就是一种毁灭。第三、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量主宰着人类的命运,科技发展的独立性早已超出了人类的控制,而反过来主导着人类,科技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科技只是一种工具它不是上帝,今天我们只有勇于面对这个现实,我们只有敢于承认这个毁灭性的趋势存在之后,我们才能再对大家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谢谢!
主持人:谢谢陈小凡同学,看来双方八位辩手的发言的确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究竟人类是否会毁于科技,我想这个问题呢,在观众朋友当中还是要继续的讨论下去,然而在今天的辩论赛呢,究竟是正方的新加坡国立大学队还是反方的悉尼大学队的表现更为出色,我们下来请我们的评判团来做出他们的裁决,现在我们请评判团退席,观众朋友,我们稍候见。
各位观众,欢迎回到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一场的现场,现在呢我们请评判团代表周端昌博士对今天的辩论进行评述。
周端昌:在以整队的默契方面呢,我们评判团觉得,两队都有非常良好而且非常强而有力的反驳能力,其中要指出正方的那个在自由辩论方面发挥的能力比较平均,就是说几乎每一位辩论员都有能力随时随地的站起来反驳对方的论调,这场比赛,我个人觉得节奏实在很快,不过因为节奏很快,开始的时候其实很难分出胜负,可以说甚至到第二甚至到第三代表发言的时候呢,还是胜负难分。最后到了第四位和自由辩论过后之后,还有第四位发言人先后辩论之后,我们才觉得那个形式比较明朗。在于个人的表现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四方的第四位代表,我个人认为,他在辩论方面,非常有人情味,虽然有时论调有点近于强词夺理,不过辩论就是这样的,同时也许他也有跟其他几位辩论员他们在用词方面,有时也是比较强了一点,就是说职责对方的想法或者论调非常天真,不过在自由辩论那种形式下,有时候是无可厚非的,所以我现在可以宣布,今天晚上最突出的辩论代表是正方的第四位代表。现在就把评决交给主席。
主持人:谢谢周博士的分析,再此也要感谢我们劳苦功高的评委们。那么在宣布今天比赛的结果之前,先允许我来介绍一下第二场初赛的辩题,明天将要进行的第二场初赛,正方的立场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并行,那反方的立场则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不可以并行,是由香港大学和武汉大学来对阵。
好,现在我来宣布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一场的比赛结果。评判团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一致同意,优胜队伍为正方新加坡国立大学队。祝贺你们。在此我们也要感谢反方悉尼大学队的同学们的全程参与,谢谢你们!
好,各位观众,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一场到此结束,我们要感谢各位辩手、各位评委以及各位观众的出席,谢谢大家!我们明天见!
(半决赛第二场)
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观众,欢迎观赏由新加坡新传媒集团,和中国中央电视台联合主办的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二场,感谢各位的光临。今天的优胜队伍将进入大决赛,同中国武汉大学队碰头,争夺冠军宝座。那马上给您介绍今天的参赛双方,首先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来自加拿大温莎大学队,他们的四位辩手分别是一辩解意,电脑科学系三年级;二辩纪宝娟,教育系说是研究所;三辩叶斌,化学系硕士研究生;四辩王筱青,工商管理硕士二年级。那坐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马来亚大学队,他们的四位队员分别是一辩陈锦添,土木工程系二年级,二辩陈勋亮,电器工程系二年级,三辩陈政弘电器工程系三年级,和四辩胡渐彪,中文系四年级。
今天的评判团成员共有五位,我来一一的给你们介绍,他们是徐廷芳律师,徐律师是本届大会的常驻评判之一;教育工作者赵令茂先生,赵先生也是大会的常驻评判,他也曾经是新加坡大专辩论会的最佳辩论员;时事评论家钟志邦博士;教育及历史学者魏维贤博士,以及专栏作家罗伊菲女士。各位观众,今天的这场比赛作为正方温莎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而作为反方马来亚大学队的辩论立场是,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不可以两全。好,现在我宣布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二场正式开始。首先我们有请正方的一辩解意同学发言,时间是三分钟。
解意: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各位评审,朋友们,大家好!无论我们承认与否,我们都会发现,人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利益,人的一生在不停的奋斗以获得利益,社会也因此得到了整体的发展和进步,这恰好证明了我方今天所坚持的观点,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可以两全。首先让我们对今天的命题进行一下仔细的分析,利益,是人们的欲望和需求的满足。群体是许多个人组成的整体,群体利益则反映着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的个人利益,两全,说的是双方的利益都可以得到保全,这里并不是说双方的利益都要完美无穷,也并不是说要同时实现,而是一种过程和趋势,可以是一种或然性,代表着或许可能,并不是说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曾经也必然是如此的,其次,利益是多层次的,它有大有小,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一个人他为了获得大的利益,而放弃小的利益,你们能说他没有得到利益吗?利益有的是低层次的,有的是高层次的。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一个人为了理想和信念的实现,而在其它方面忍受一些痛苦,你能断定他能够获得更高层次的利益吗?最后,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有社会性的,任何一个个人都是社会群体的一员,个人利益的实现从来离不开社会群体的保障,违反法律,违反道德,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在有些人看来,也许暂时可以获得一己之利,但是这样的人,这样的行为终将受到群体的唾弃和法律的制裁,到头来是得不偿失,损害群体利益,最终是损害了个人更多的利益,只能说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两不全,不过对方辩友,两不全可无法证实你们今天所说的不可以两全啊。综上,我方认为,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可以两全,下面我倒想洗耳恭听对方辩友如何告诉我们,如果个人利益,群体利益不可以两全的话,我们的社会又是如何发展到今天的呢?谢谢!
主持人:谢谢解意同学,下来我们请反方一辩陈锦添同学表明立场,时间是三分钟。请!
陈锦添:谢谢蔡萦,大家好!对方告诉我们,只要个人不断的奋斗,社会就会进步,那为什么今天苏哈托越是奋斗,印尼却越不进步呢?对方今天又告诉我们,两全并不等于完整无缺。可是根据辞海的解释,全是完美齐备,而郑旋说,全无暇病者,道又说无愧却也,这怎么又不是完美无穷呢?因此对方今天如果要论证两全的话,那就必须告诉我们,两者在追求的过程中,完全不会阻碍和损害到另一者的发展,显然对方没有做到这一点。今天我们说,个人利益是个人欲望的满足,是个人自我要求的一种享受,个人利益包括了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大至名誉地位,权利财富,小至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等等。而群体利益,则是整个群体发展和延续的有利条件,群体利益综合了大多数人的需要和意愿,所以还是相对的客观和一致性的。今天辩题里面的可以,不像对方所说的仅仅是一种逻辑上的可以,今天的可以是一种现实中的能力上的考量,所以对方要说可以的话,就必须向我们可论证,两者的追求如何可以解决它在本质上的矛盾和在实践上的冲突,而不是空说可以就可以了。
一、社会的形成提高了个人的回应挑战的能力,可是在同时,它却要求每一个人付出局部的自由和决定权,我方没有说过个人不应该为了整个群体的利益而牺牲自己局部的自由权利,可是自然有所牺牲,那还是全的概念吗。今天我们固然能看到很多国家国泰民安,就像今天新加坡一样,可是在我们享受着安居乐业这幸福的当头,千万不要忘了许多人正在默默的耕耘,默默的奉献和牺牲,新加坡的安全正是因为很多有为的青年牺牲他们两年的时间去国民服役,而得来的安全啊。而我们知道,今天新加坡能有如此的繁荣,也正是因为李光耀先生,牺牲了他几十年的精神,几十年跟家人能够共享天伦的这种时间,如果对方说可以两全的话,是不是说他们的牺牲都是多此一举的呢?谢谢!
主持人:谢谢陈锦添同学。下来我们请正方二辩纪宝娟同学进一步阐述正方的观点,时间是三分钟,请!
纪宝娟:谢谢主席,各位好!对方辩友片面的夸大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而有意的掩饰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换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荀子曾经说过,人生而不能无群,这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离开群体的个人,而离开了群体利益,个人利益又何从谈起呢?例如我们身处的这个美丽的国家新加坡,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努力的工作,整个国家的综合国立增强了,而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了,对方辩友能够否认,这个例证就是证明了,在群体利益保全的情况下,个人利益也同时获得了吗?难道您能说,我们新加坡获得了他们的群体利益,从而损害了每个公民的个人利益吗?同时新加坡的政府尊重每个公民的个人利益,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使整个国家的利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您能说我们的每个公民获得了他们的个人利益,是损害了整个国家的群体利益吗?我们说新加坡国富民强,民富国强,这又一次证明了我方的观点,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我方一辩已经说明,这里的可以两全并不是说,两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能达到两全的,比如说人可以游泳,但是以我为例,如果说我由于对于水的天生畏惧,到现在还没有享受到在水中嬉戏的乐趣,你就因为我不能游泳这一个特例,而否认人可以游泳这一事实吗?同理,我们说,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是说两者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经过调和能够达到两全的境界。而我相信,对方辩友在接下来的辩论中,会给我们举出一些两者不能够两全的特例,但是我要遗憾的指出,特例就是特例,因此它不能够否认我方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可以两全这一不争的事实,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纪宝娟同学,下面我们来听听反方的二辩陈勋亮同学是如何反驳的,时间是三分钟,请!
陈勋亮:谢谢各位,谢谢主席,其实对方辩友不猜对了,她说我们今天会提很多本质上的矛盾。但是对方辩友最大的错误就是谈可以,他没有谈可以两全。我方刚才一辩明明白白告诉大家,郑旋就说,全是无暇病则也,如果对方辩友只是谈没有矛盾的地方,这是全的概念吗,显然对方辩友有点离题之嫌。第二、对方辩友的一二辩告诉我们,新加坡很多很好的例子,但是我方一辩也同时说了,不要忘记,新加坡有如今经济蓬勃的发展,是因为李光耀做出伟大的牺牲,这不是证明不能两全的概念吗?我方不是悲观,但是要告诉大家,为了群体的利益,个人要作出局部的让步,而对方辩友,二辩其实要阐述我们一点而已,就是个人与群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就代表是两全的吗,对方辩友显然没有论证,而接下来请让我从宏观的角度,论证出个人与群体利益其实有本质上的矛盾,还有实践上的冲突。从社会的构成而言,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其实总会有利益上的矛盾,因此到个人走向社会的时候,个人就必须依循于群体大部分人的意愿,而把局部的个人权益给度让出来,这也就是法国哲学家“如说”所说的,国与法的形成,是基于权利的度让,如果是可以两全的话,何必把权利给度让出来呢?如果需要度让的话,那是不是两全就不能依据现实了呢?纵然现实不完全是没有激烈的流血冲突,但是乍看之下的和平,难道就没有结构性和恒常性的矛盾了吗?
第二、从社会的运作而言,社会的运作是需要资源的,资源是有限的,资源是给个人的独享还是给群体的共享,这不是出现矛盾了吗?城市要发展,要开辟土地,砍伐森林,那原住民在森林里面可怎么样呢?他们的利益是不是要妥协呢?如果要妥协的话,这还是两全吗? 第三、从社会的发言而言,整个历史的前进总少不了一些烈士作出伟大的牺牲,这种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精神,对方没有说是可以两全,是不是说这些为人都是白白给牺牲了呢。那曼德拉,为了废除种族隔离政策,而牺牲了自己。27年的个人自由,对方没有说是可以两全,那是不是说这27年里的牢狱生活,其实是他的个人利益呢,还是对方辩友急需要告诉我,他对个人利益还有群体利益的两全之道的了解,不如对方辩友来得更透彻呢?谢谢各位!
主持人:谢谢陈勋亮同学,下来我们请正方的三辩叶斌同学,对正方的观点做进一步的补充,时间是三分钟,请!
叶斌:谢谢,大家好,首先我们这个课题中的个人是指广泛意义上的个人,而不是某一个人,对方一辩却用苏哈托的个例来否认我方的观点,那么是不是我们今天的辩题应该改成苏哈托和群体利益不可以两全呢?请对方不要篡改命题,确实我承认对方辩友的陈词十分的精彩,但是我始终无法理解他们讨论的个人利益,他们所讨论的个人利益是什么,是这个要有,那个也要全,鱼也要吃,熊掌也要要,可以说左手一条鱼,右手一只熊掌,请问这种个人利益如何体现呢,他可以实现吗,我们知道有得有失,有付出才会有所获得,按照对方辩友的观点,如果我方现在这场比赛,我个人倒是失去利益了,因为我付出了时间和精力,所以说对方辩友讨论的不是个人利益,他们讨论的是不劳而获。其次,全,我同意对方的观点,全是完美无缺的意思,但我不能同意他的辩题中的意义,如果我们这样讨论的话,我们将首先问,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一个都不会有,何况是两个呢,还要两全呢?对不对,所以请对方不要擅自篡改这样的命题,对于李光耀先生而言,他可能觉得精神和理想的追求更高于物质的追求,所以说这点恰恰可以证明,我方的观点,当一个人追求更高层次更高的利益之时,也实现了群体的利益,两者是可以两全的。最后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虽然是一对矛盾,但是不是永恒不可调和的矛盾,两者不像水火不能相容,生死不能并存一样,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包含,相互促进,群体利益在本质上,就是大多数,个体利益的体现,在现实中,两者可以两全,在逻辑上两者也可以两全,人类社会历史进步就证明了这一点,谢谢!
主持人:谢谢叶斌同学。下来我们请反方的三辩陈政弘同学发言,时间是三分钟,请!
陈政弘:谢谢大家,首先要澄清一点,我方说的两全,绝对不是十全十美,或者是不劳而获,我方说的两全,是根据辞海所说的完整保全,对方说一则大,一则可以小,这也叫两全,那苏哈托„„科力莎的信念是要造福人群,他自己本身就说到,我不在为自己,我志在救世,请问他信念志在救世说,你告诉他,他是为了个人的利益而这样子做的吗?第三、对方告诉我们,个人利益必定是正面的,必定是正确的,而那些坏的例子他说,这是特例子然后他说我们不看,命名有坏的例子,他不看,然后他说这是两全,这样子毫无现实的逻辑吗,对方观点跟现实本身就不两全了吗?我们说如果说坏的例子不是个人利益的话,那孔老夫子为什么要说,小人予以利,君子予以义呢,为什么我们说自私自利,唯利是图呢,可见小人的利也是个人利益的一种啊。接下来让我从微观的层面向大家论证,个人的自私本性和价值多元,更激化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的矛盾和冲突,第一、个人是以利己为主,群体则以共益为重,荀子就说到,人之性生而好利,“把基里根”说到所谓的道德法律是不可能完全控制人的欲望的。第二、我们现在知道,个人是价值的多元取向,群体却要求意志的价值标准。我们常常说,一种米养百种人,每种人都有自己价值标准和生活模式,当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大部分人不同,甚至相违背的时候,他能说他的个人利益能够保全吗,如果强势了主流文化,真的能够暴露和接纳这些个人利益的话,就请对方告诉我们一些现实的历史吧。请问大家,在回教国的社会中,为什么某些个人非回教徒就得牺牲掉他喝酒和吃猪肉的权利呢?为什么在保守的东方社会中,同性恋到现在还没有得到一个法律上的认同,为什么在一些集权的政治统治国家,个人的权利总是受到无理的限制,包括言论和自由呢?这样多的为什么,对方能够告诉我,这是一个特殊例子不看,就告诉我这是两全的吗?回到现实吧,如果人人都能够是一致的价值标准,人人都能控制欲望,对方才可以说这可以两全了,谢谢!
主持人: 谢谢陈政弘同学,那么听过了双方前三位代表的发言,我们暂时休息一下,稍候回来马上要进行的是自由辩论,我们回头见。
各位观众,欢迎回到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二场,刚刚通过前六位辩手的发言呢我们可以看得出,双方都是有备而来的,那么接下来要进行的自由辩论这个阶段,更是要着重考验辩手们应变的素质,双方都有四分钟的发言时间,必须交替发言,我们先从正方开始,请!
王筱青:我想首先提醒对方辩友,我们今天所谈的利益一定是符合社会功德的利益,那您谈到的小偷和窃贼利益,自然不在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范围之内,那对方同学把李光耀先生和苏哈托同日而语,来证明今天的话题,显然不妥,我想首先请问对方同学,人为什么要群居?
胡渐彪:先回到对方辩友刚才所说的,个人利益必然要是善的,但是刚才对方一辩明明告诉我们,个人利益指的是一种欲望和需求上的满足,请问一下,欲望和需求上的满足,就必然一定要是善的才行吗?
解意:请对方辩友不要回避我方的问题,人,个人利益的实现从来离不开群体的保障,我想再请问对方辩友,从原始社会到现在,我们的人进步了吗,我们的社会发展了吗?
陈勋亮:当然进步了,因为我们知道,群体利益凌驾于个人利益,为了群体利益,我们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叶斌:对方一直在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请问这个大我是不是我啊,难道我就不是个人了吗?其次我们知道社会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群体,而是家庭,你一生下来就归属于这个家庭,那么你和你家庭这个群体利益不两全吗,是你损害了你的家庭还是你的家庭损害了你呢?
陈政弘:如果说大我也是我,小我也是我,究竟对方是如何划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的呢?
王筱青:就让我们以家庭为例,当年你们的父母为了送你们今日上大学,节衣缩食,你认为他们昨日的节衣缩食,与你们今天所获得的教育机会相比,是群体利益的丧失还是个人利益的丧失呢?
胡渐彪:刚才小我大我的例子,却没有告诉我们,小我就等同于大我,那我告诉大家,把小我等同于大我,把大我等同于小我,最好的人是谁呢?这个典范叫做苏哈托,苏哈托把群体的国库当做自己的私库,可以两全了。
解意: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今天你来参加辩论赛,你个人的利益和你辩论队的集体的利益,难道不是两全的吗?
陈政弘:其实对方有所不知,其实我个人利益是最想到四辩这个位置,但是为了群体的考量,我被迫坐在三辩这个位置,你说两全吗?
纪宝娟:我很遗憾对方辩友会有这种感觉,而我方四位辩手都是认为只要为了群体利益,都是大家的配合是最重要的,而我要请问对方辩友,如果你们这个队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而你们每个辩友表现又优秀,你们的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有矛盾吗?
陈政弘:当然了,为了整体的胜利,我被逼做出局部的让步跟妥协,这还是一种不牺牲,不两全的一种情况啊。
叶斌:大我小我的问题,我首先想,大我这种理想的实现,我们讲理想的实现,精神的实现也是一种利益的实现,你可以否认吗,我还认为,大我实现最好的例子,正是新加坡的李光耀先生,他牺牲了自己个人利益,同时实现了自己的精神利益,也实现了整个新加坡共同的利益,那么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另外一个问题,在新加坡公共场所不可以吸烟,难道你认为这是损害了吸烟者个人的利益吗?
陈锦添:对方刚才一辩就告诉我们,今天个人利益是一种欲望的满足,现在三辩又告诉我们,是理想上的达到,请问理想和欲望是等同的吗?
王筱青:你为什么不回答我方三辩关于吸烟者的问题,让我来告诉你,在我方看来,在新加坡的吸烟者,他由于被禁止吸烟,但实际上是他个人利益的获得,因为他免除了个人受罚款利益的损失,免除了受到法律制裁的个人利益的损失,同时他获得了个人的健康,保持了公众的利益,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不可以两全,从何而谈起呢?
陈勋亮:我想请问各位,如果今天吸烟是一个两全的例子,为什么今天在这里,我们不准大家吸烟呢,如果一个人吸烟的话,那我们全部人都变成烟民了,所以我们才说为了群体的利益,你得牺牲你吸烟的个人利益啊。
解意:难道吸烟是对你个人最终有利益吗,吸烟损害健康人人都知道啊。另外我想请问对方辩友,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那么你觉得为了获得高层次的需要,你放弃了低层次的一些东西,请问那不是获得更高的利益吗?
陈政弘:对于烟民来说,健康对他或许不是那么重要,但是他认为,饭后一根烟,快乐似神仙,这才是他最大的个人利益啊。
纪宝娟:而我方认为,放弃低层次利益,获得高层次利益才是最重要的,陶渊明早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之说,他放弃一些低层次的物质利益,获得更高的利益难道不是获利吗,我请问对方,人人现在纳税,难道是对个人利益的一种损失吗?
胡渐彪:如果真的是两全的话,那么应该即短期的利益不用损失,理想的利益也不用损失才对啊,为了群体的利益,那我这方面的享受被迫损失,还叫全吗?
叶斌:对方辩友谈到了,说欲望和精神理想是不同的,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以我所予也,这就是欲望,甚至这种欲望比生命的欲望更高,所大于有甚予甚者,故不为苟得也,对方如何解释呢?那么我们知道,放弃暂时的,获得长远的利益,难道不是一种获利吗?
胡渐彪:对方辩友没有看到下一句孟子说,益我所欲也,利我所欲也,下一句是两者不可得兼,请对方辩友解释一下,什么叫两者不可得兼呢?
解意:这也就是我方所说的,为了高层次利益去放弃低层次的利益啊,难道对方辩友刚才跟我们说,全一定要十全十美,我想举这么一个例子,如果有两个苹果两个人分,对方是不是认为,一定要每个人都拿到两个苹果才是两全呢,这可能吗?
陈勋亮:对方辩友还是说高层次的利益,那我就谈马丁路德金吧,马丁路德金也其实为了高层次的利益,他为美国黑人征求群体的利益,那他个人的命运都给断送了,这是两全的概念吗?
叶斌:对方辩友谈到了,放弃底层利益。
主持人:对不起,正方时间到。
张逊亮:我方提了伟人的例子,伟人是为了群体而牺牲小我,我们也提了二人的例子,二人是为了自己而牺牲群体,两者都不是两全。
陈政弘:看来马丁路德金即使知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他也不顾一切,为了群体的利益,如此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对方说这是为了个人利益啊。
胡渐彪:如果是个人利益群体利益能够两全的话,黄花岗72烈士何必断头颅,洒热血保护国家呢,头是不用断的,他们智力不够吗?
陈锦添:就回答生活中的例子吧,如果真的不用妥协就能两全的话,在座的各位为什么要关掉你的手提电话呢?
陈勋亮:对了,我方四位辩论员其实非常喜欢吃香口胶,但是来到了新加坡,为了全体新加坡的利益,我们还得放弃个人利益,这显然是不能两全吗?
陈政弘:不但如此,在许多宗教集团的国家,在非回教国,个人利益如果你是非回教徒的话,你也被逼牺牲掉你喝酒和吃猪肉的权利,连吃什么东西都不能够自己控制,你告诉我个人利益得到保全啊。
胡渐彪:对方辩友不爱谈特例,那就谈普遍一点的吧,我们知道每一个国家都有土地征用的管理,为了要发展纵使我爱我的家园,也要被迫把它度让出来,什么叫做度让呢?
陈锦添:还不止土地征用呢,我们知道国家发展,不但要建路,还要建水坝,那么建水坝的时候,原著民的利益到底是不是要做出局部的妥协呢?
陈勋亮:对了,而且我们还看到,陈家庚也是毁家兴学,我方就不明白了,到底毁家兴学是个两全的概念吗?
陈政弘:而且我们看到,陈六史在办教育,如果说个人利益在办教育的时候不用受到丝毫牺牲的话,为什么他还要毁家兴学这样子的精神呢?
胡渐彪:如果真的是可以两全,何必毁家兴学,是不是陈家庚,陈六史嫌自己的屋子太多了,要毁一毁呢?
陈锦添:我们谈到价值多元,很多事情我们不能说他到底是道德还是不道德,就像同性恋,到底是善还是恶,我们也不晓得。可是价值多元,当我的价值观与主流思想不同的时候,我是否要做出局部的妥协呢?
主持人:好,谢谢,时间到。
好,那么欣赏过了双方辩手的自由辩论,我们暂时来喘口气,思考一下,观众朋友,我们稍候见。
好,欢迎各位回到辩论会的现场,现在我们首先请反方的四辩胡渐彪同学做总结陈述,时间是四分钟,请!
胡渐彪: 谢谢,先指出对方辩友整个立论架构推论的错误之处,对方辩友整个立论架构是建立在四个要点之上。第一、他告诉我们今天全并不是一个完美齐备的概念,但是辞海明明就告诉我们,全是指完美齐备,是指没有例外的,为什么对方辩友的全是和辞海是背道而驰呢?就算对方辩友不喜欢辞海,那我们也知道,汉学家郑旋也说,全是指无暇病者,到底对方四辩待会儿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无暇病者呢。对方辩友第二个理论的根据是在于他告诉我们,坏的个人利益那个不叫做个人利益,但是对方一辩又告诉我们,个人利益包括的是欲望和需求上的满足,为什么个人的欲望和需求上的满足,就必然是善的呢,那坏的欲望和需求上的满足,还算不算是个人利益呢,第三、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今天小我其实是可以等同于大我的,如果这时候满足了大我的群体利益,那我个人其实也是满足了小我,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的话,那我告诉大家,今天曼德拉坐牢27年,为了南非,其实是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今天德丽莎修女贡献她们,浪费自己一生的青春时光,其实她是自私自利,我们更看到林觉民的“与妻书”与“七珏别书”,为了国家与爱情分离,其实他还是为了个人利益,或许他是不喜欢他的老婆吧。对方立论的第四个根据点是告诉我们,今天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是有重叠性,有重叠性又怎么样,我们姑且承认有重叠性,也不代表两者之间没有矛盾性,如果之间有矛盾性要被迫一者要做出牺牲的话,为什么这个还叫两全呢?对方辩友的整个理论其实只有几个,对方一辩提出来说,人有社会性因此可以两全,人有社会性可人也有恶的本性啊,有恶的本性不也就有时候就伤害了群体利益啊,人也有极度善的本性啊,他们会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那除了社会性之外的这两个性是不是说明了不可以两全呢,对方一辩的第二个理论是告诉我们说,其实一个人作恶,他作了恶之后,最后会给人推倒下来,因此那个不算是个人利益,那我们看看实际例子,苏哈托一开始作恶的时候,垄断了30多年来的国库,这个是个人利益,他作恶了,因此这一方面是个人得利,群体失利。到最后群体把他给推翻了,结果他个人就损失,群体就得利,不就说明了一者进一者退吗,这还叫两全吗。对方二辩告诉我们,今天人们需要群体,人需要群体就代表说可以两全吗,我们很多时候是需要群体,但是因为我们需要群体情形之下,我们牺牲了局部的个人利益,为什么不叫做牺牲呢,对方三辩则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可以两全,只是告诉我们说,我们的理论有什么不对,让我们看看他们举出了什么,他告诉我们说苏哈托只是一个个人,但是苏哈托的个人利益算不算是个人利益呢,他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完美不是我们的定义,我们今天要谈的是全,对方辩友告诉我们义我所予也,利亦我予也,两者所予,都是个人利益,这一点到底是不是如此呢,各位雪亮的眼睛相信看得出来。我方之所以认为,个人利益、群体利益不可以两全,其实我方一辩到三辩的理论是给予我们发觉到历史发展有五个规律,没有办法解决,其一,群体利益的大方向和个人利益的小方向没有办法统一,群体利益的方向与众人的大部分意愿为准,但是如果个人有一些和大部分相违反的怎么办,请对方四辩帮我们解释一下。第二、资源有限,如果资源有限的话,我们分给谁好,集体还是个人呢,土地征用法令,就是要对方四辩解释的。第三、我们知道,社会发展的时候,一些伟人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例如说曼德拉这些人,对方辩友是不是想告诉我们,他们是不必要存在的呢?第四、第五则是说明,个人的价值和欲望是多元的,在这一方面,我们没有办法达到统一,又怎么两全呢,今天说个人利益、群体利益不能两全,不是说他们两个极度冲突,而是要告诉大家,考量现实的情况需要我们个人做出度让的时候就做出度让吧,以牺牲小我完成大我,毕竟是一个崇高的精神,有时候个人利益要得到保障的时候,那社会就承担一点社会的风险吧,这也是我们个人所应得呀,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胡渐彪同学,下来我们请正方四辩王筱青同学做最后的总结陈述,时间是四分钟,请!
王筱青:各位大家好,也谢谢建彪,在开始之前,我想与大家分享一样东西,这是我临行前,我的导师送给我的,他是想通过这个卡片告诉我,人生就像这颗五角星,那这五个角就代表我们人生的五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包括家庭、朋友、社会,这是集体的,包括我们个人的兴趣、爱好,包括我们对教育还有职业的追求,这代表个人的,而在这颗五角星的中心呢,是这五个角相交的那一个点,也是支撑这颗五角星的中心点,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这个中心点就是我们的精神自我不断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群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不断的相交,相容,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谈的两全。而如果我们没有这个两全的支撑点,我们人生的五角星就会失去平衡。当时我想啊,我们汉语中有两全其美这个词,那教授如今让我做到五全,谈何容易呢?可是当我们看到社会每天都在进步,我们个人在不同的群体中每天都在不断的成长,当你看到这种进步和成长的时候,您还能得出像对方同学那样的结论吗,其实我认为,我们辩论双方只在两个方面存在着意见分歧,那就是对利益和两全的理解不同,让我们先来谈利益,对方同学对利益的了解过于狭隘,认为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什么也不能丧失,这哪里是在追求利益,这分明是在追求不劳而获嘛。按照对方同学的观点呢,那只要在过程中,我个人利益有损失,那不论我结果获得什么样的大利或最终利,这就是个人利益的损失,而我方认为,为失而得不是失,而您认为的不失就得,是不劳而获,是唯利是图。另外我还想要提醒对方同学,对方同学把英雄和窃贼相提并论,这是对我们英雄的亵渎,我想提醒对方同学,我们今天对利益的讨论,一定是正当的和合法的,一定要符合社会功德的,所以对方举的大量的事例都过于偏激,没有普遍性,这也代表了对方同学立论的片面。让我们再来谈两全,对方同学始终通过强调个人和群体利益的矛盾性来证明不可以两全的观点,而对方同学无非谈的是两不全和不两全,而我们认为两全有三个层次,第一、个人和群体利益都得到增加是两全,第二、个人利益不变,群体利益得到增加,也是两全,第三、群体利益不变,不受到损失,个人利益得到增加,这还是两全,只要任何一方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失,得以保全都叫两全,所以综上是对方同学对定义理解方面所犯的两个基本错误。我们承认个人和集体有矛盾性,但是这毕竟是少数的情况,社会在进步,文明在推进,什么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是我们心中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生活更美好,社会更稳定,但是有心愿还不够,我们需要每个人共同的努力,那这个每个人共同努力的过程,就是对利益取舍的过程,而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会作出明智的选择,使我们人生的五角星,保持平衡,谢谢!
主持人:谢谢王筱青同学的陈述,那究竟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是否可以两全,我们现在请评判团成员退席,去继续讨论这个问题,观众朋友,我们稍候见。
各位来宾,各位观众,您正在收看的是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二场,今天对垒的双方是加拿大温莎大学队和马来亚大学队,那究竟哪一方的辩词比较有说服力呢,我们现在请评判团代表钟志邦博士给我们进行评述,钟博士请。
钟志邦:各位敬爱的朋友,假使今天晚上我这个微小的个人有选择的话,我肯定要选择做新加坡的前总理,而不愿意当印尼的前总统,架设今天晚上他老人家有机会观赏这一场非常精彩的辩论大会的话,他一定感觉到非常欣慰,并且可能还会引用孔老夫子所说的那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因为今天晚上两支辩论队伍都是咱们的客人,谢谢诸位对咱们国家领导这么客气。
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个漂亮,并且动人的口号,不断的在古今中外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群当中发动了具有魅力的功效,历史以来,的确有不少有志之士,甚至是普通的百姓跟平民,为了这个崇高的理想,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作出巨大的无私的那种风险,人类的文明,古老的民族,之所以存留到今天,在很大的程度上,都是因为这些有志之士,或者苦劳大众,为了这个崇高的理想做出个人的献身,这个是正面的。但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这句非常动人,跟美丽的口号,在很多不同的情况之下,古今之外,也可以成为人民的鸦片,甚至是麻醉药,因此在很多的情况之下,有不少的单纯的,有心智的个人,的确尝试想为群体做出贡献,但是最终并没有完成大我,最终只完成了好几个大的小我,那这些例证太多了,如果讲下去可能在政治上可能太敏感。好多时候,这句话,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被利用了,人民被误导了。上面我讲这几句话,跟我们今天晚上的辩题有直接的关系。
个人的利益和群体的利益可以两全,这是正方的题目,反方的恰巧相反,个人的利益和群体的利益不可以两全,表面上看起来,这个题目好像是很简单,一方面是个人,另一方面是群体,因此,个人跟群体很简单是对立的,表面上是这样的,实际上不是,因为这个题目本身,个人跟群体,就有某一种相关的复杂的关系,比如说群体可能是非常空洞的一个词语,群体可能是非常笼统的,假设没有个人的话,因此这个辩题就形成了复杂性了,因为群体本身是空洞的,所谓群体就是许许多多的个人组成的,因此这个辩题本身并不像我们表面上看去那么简单。
现在我们看正反两方在辩论的时候,他们的技巧跟他们的内容是怎么样的,正方的同学一开始的时候就为辩题当中的一些词语做一些解释,比如说他们把可以两全的可以呢,解释说并不等于必然,那就是说,在很多的情况之下,也许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之下,个人的利益跟群体的利益是可以两全的,但是个人利益跟群体利益,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之下绝对没有例外,可以两全的,另外方面,正方的同学在开始的时候,也为利益这两个字做了一些解释,利益他们说有大小之分,也有高低的层次,正方也强调,个人和群体是密不可分的,比如说离开了群体,或者群体的利益,来谈个人或者个人的利益完全是空洞的,因此个人跟群体,包括个人利益跟群体利益是息息相关的,反方同学,一开始的时候,从辩论的角度来讲,是非常明智的,就把这个全按照辞海也好,或者词源也好,解释成为完全,完善,完美,因此就很容易在辩论当中把群体跟个人两个对立起来,他们一直在强调,在绝大部分的情形之下,按照他们的例子,个人跟群体的利益是不能够两全其美的,就以例子来说,也许是反方在举例的时候对他们有例,他们举出许许多多的例子说,你看在这种情况之下,个人必须做出牺牲,牺牲自己的利益,来成全大我,或者是群体的利益,他们一直在强调个人跟群体当中有许许多多的冲突,有许许多多的矛盾,最终第四位胡同学在总结的时候,还是坚持他们所理解的全,是完美,个人表现方面,我们评判认为,好几位同学的表现都非常非常的不错,但是在不错的表现当中,很可惜,我们评判团只能够选一位作为今天晚上最佳辩论员,我还没有宣布这位辩论员是那位同学的时候,让我用几个形容词代表评判的看法,他们说这位同学言论有内容,技巧高明,反应 快,有幽默,潇洒,有大将之风,大家一定很急着要知道这位我们所形容的最佳辩论员是谁,他就是反方的第四位同学胡渐彪,现在我把我们裁决的结果交给今晚主席,向诸位正式宣读。
主持人:谢谢钟博士所做的分析,我们也感谢评判团的所有成员。那么在宣布比赛结果之前,让我给大家预告一下,9月2号大决赛的情况,在大决赛中,今天晚上的优胜队伍将同中国武汉大学队对阵,正方的辩论立场是钱是万恶之源,反方的立场是钱不是万恶之源。好,现在我来宣布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二场的成绩,评判团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一致同意,优胜队伍为反方马来亚大学队。祝贺你们!在此我们也要感谢加拿大温莎大学队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谢谢!
好,各位观众,2001年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二场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大决赛见。(本文已被浏览6522次)
第三篇:浅谈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智能
(学号:)
浅谈人工智能是否会超越人类智能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11计科一班)
最近看了电影《黑客帝国》一系列,对其中的科幻生活有了很大的兴趣,不觉有了疑问:现在的世界是否会如电影中一样呢?人工智能的神话是否会发生在当前社会中的呢?
在黑客帝国的世界里,程序员成为了耶稣,控制着整个世界,黑客帝国之所以成为经典,我认为,不是因为飞来飞去的超级人物,而是因为她暗自揭示了一个人与计算机世界的关系,一个发展趋势。谁知道200年以后会不会是智能机器统治了世界?
人类正向信息化的时代迈进,信息化是当前时代的主旋律。信息抽象结晶为知识,知识构成智能的基础。因此,信息化到知识化再到智能化,必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人工智能已经并且广泛而有深入的结合到科学技术的各门学科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她的概念,方法和技术正在各行各业广泛渗透。
智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智能是人类具有的特征之一。然而,对于什么是人类智能,科学界至今还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定义。有人从生物学角度定义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人从心理学角度定义为“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甚至有人同义反复地把它定义为“获得能力的能力”,或者不求甚解地说它“就是智力测验所测量的那种东西”。这些都不能准确的说明人工智能的确切内涵。
虽然难于下定义,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是当前信息化社会的迫切要求,同时研究人工智能也对探索人类自身智能的奥秘提供有益的帮助。所以每一次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都将带动计算机科学的大跨步前进。如果将现有的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自然科学的某些相关领域结合,并有一定的理论实践依据,计算机将拥有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会超越人类智能这一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学习。人类的学习能力是智能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没有学习,就没有人类知识的传承与积累,也就没有人类文明。学习是生物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整合技能之一,是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人类智能的重要标志;机器学习则是计算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人工智能的重要标志,是一门研究怎样用计算机来模拟或实现人类学习活动的学科,它是人工智能的核心,也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人类学习的研究与机器学习研究两者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但是至今人们对学习的机理还不太清楚。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鉴于人的大脑结构与功能的极度复杂性,探索和揭示大脑的奥秘仅仅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梦想,这也包括对大脑是如何进行学习的研究。如果我们另辟蹊径,把关于人类学习的研究重点从对大脑的研究转换到“学习”这个概念上,即把“学习”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本质从哲学的视野下从认知的角度进行探索,这将对机器学习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古代,“学”字多用于表达获取知识、提高认识的含义,有时也用“知”字表达;“习”字多用于掌握技能、修炼德行等带有实践意义的行为,有时兼有“行”的意思。孔子在《论语》中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学”是“习”的基础与前提,“习”是“学”的巩固与深化,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知行统一,以及由此产生的愉悦的情感。由此可知,学习是人类智能的根本特征,但究竟什么是学习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这是因为“学习”这一概念非常复杂,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几乎涉及各个领域。因此不同的学派对学习的解释也有所不同。在教育学领域中,学习一般被认为是人类个体在认识与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和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使身心获得发展的社会活动。这种观点把学习当作一种社会活动来进行考察,因此这种观点认为学习的本质就是人类个体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超越。而在心理学领域内关于学习的定义是: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因经验而引起的倾向或能力相对持久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这种观点的侧重点是考察学习的心理机制,而且很明显,心理学中的学习的概念更为客观,认为学习的本质只是产生了变化,但并不考虑这种变化的方向。著名的人工智能专家西蒙(Simon)给出的学习概念更接近我们常识中的“学习”,他认为:学习是系统内部的适应性变化,使系统在以后从事同一任务或同一问题范围中类似的任务时,效率更高。与此类似的是,明斯基也简单地把学习定义为:“学习”是我们心智内部有用的变化。除了上面给出的学习的定义,还有许多与此不同或类似的定义,不过大致可以归结如下:学习就是获得明确的知识,是系统自身性能的改进,或称为效率的提高。而且人的学习不仅仅是获取知识和技能,也不仅仅是导致行为的改变,还应当包括在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价值。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这个目的就是要解决问题,即发现新的知识。
人工智能专家温斯顿对学习的概念及本质进行了专门探索,在《人工智能》一书中,他将学习分成四类:(1)根据被编制的程序而学习;(2)根据指示进行学习;(3)根据观察样品而学习;(4)根据发现而学习。他认为学习是一个包括各类学习的嵌套式的层次结构系统。学习形式每上升一类都在已有的简单学习类型的机制上再加上一些东西。正是温斯顿的这种系统划分,使我们对学习的本质进行研究和解读有了根据和层次,同时也使得人类的学习有了被计算机模拟和实现的可能性。下面本文试图从哲学视野对学习的本质进行解读。
本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因此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研究,首先就要确定学习的本质。从本质上说,人类学习是学习者在本人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界、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信息载体(语言、书刊、人类创造的事物等)以及人类文明信息的传播者(家庭成员、教师和其他社会成员等),通过刺激反应、探索尝试、反复实践和继承创造等多种途径,将外部信息转化为学习者智慧和品德,使学习者的知识、智力、能力和心理品质结构系统由建立、发展、完善到优化,以达到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为目的的终生行为变化的过程。
也就是说,人类的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性地感知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这一学习的本质要点在于:(1)学习是人类所特有的个体化、社会性的活动;(2)学习的对象是一切人类知识及创造的文明;(3)学习的机制是将外部信息不断转化为学习者的内在智慧;(4)学习的结果是学习者学习系统的完善和优化;(5)学习的目的是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综上所述,本文将人类学习的本质抽象概括为“互动——建构——评价式”模型。这一模型也可以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相结合的模型,同时也是本文所研究的机器学习借鉴人类学习的一个范式。
“互动——建构——评价式”模型不是一种具体的形式,而是基于“互动”、“建构”以及“评价”这三个核心理念,糅合了学习的主体性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联系学习的实际情况而提出来的通用的学习本质的模式。
当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不具备相关的概念时,学习者可能将外来的新知识生硬地、肤浅地搬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成为机械学习。而学习本质的关键,就是在新知识与已有的概念之间建立起一座认知的桥梁。如果新知识带来了比原有的概念更为深入的一层关系,在认知结构中内化出的概念因此具有新的含义,这时就产生了深化学习。当学习深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学习主体突然会发现表面上互不相同甚至是矛盾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它们连接起来,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和网络化,这一过程称为整合。“互动——建构——评价式”模型的重要理念就在于向学习主体提供能够促进其实现知识整合的内容,并引导主体通过类比和分析去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
“互动——建构——评价式”学习模型首先强调每一学习阶段都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应注意:(1)目标的规定应具体、简明、易懂;(2)预定的目标要符合当前学习主体的水平与实际,要针对存在的现实问题;(3)目标应前后连贯,逻辑合理、深浅有序、循序渐进,对学习者的学习起导向作用;(4)预定的目标可作为评价的依据。制定目标的目的是在于给学习主体正确的导向,定好目标并不是“目标”这一环节的终结,而是引导学习主题明确目标、主动向目标迈进的起点。对“互动——建构——评价式”模型来说,更重要的是“建构”环节,即让学习主体如何沿正确的方向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为此,“互动——建构——评价式”模型强调要从学习主体已有的知识出发,真正领会到学习的目标所在,再进一步做深入的探讨与评价。
“互动——建构——评价式”学习模型的一般概念是,认为学习主体知识的形成过程,既不是接收式的,也不是单纯的发现式的,而是通过外界环境中有意义的信息与学习主体原有的知识和思维方式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知识。这也正体现了人类学习概念的核心内涵。
学习能力是智能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人在一生中都在不断地积累知识。但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是,如果我们的生命一旦结束,这些知识也就和生命一起消失了,因为人类的学习过程受到生命年限的限制。随着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如果机器能够成功地实现人类的学习过程,那么就可以把学习不断地延续下去,这样就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学习,使知识积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从人类的学习本质到机器学习的实现,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社会的进步及下一步的进化方向。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研究计算机怎样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改善自身的性能。它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方式上主要使用归纳、综合而不是演绎。机器学习在人工智能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个不具有学习能力的智能系统难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智能系统,但以往的智能系统都普遍缺少学习的能力。对机器学习的讨论和机器学习研究的进展必将促使人工智能和整个科学技术,特别是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这就是对从学习的本质到机器学习进行哲学探索的意义所在。
另外,如果我们将机器学习与人类学习相比较,机器学习的实现还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机器学习还有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首先就是机器学习的后果难预测。在前面提到过,机器一旦具有了学习的功能,那么也许有一天连设计者本人都不知道机器进化到了何种程度,也就是说,机器学习后知识库发生了什么变化都很难预测。这是因为目前的大多数专家系统都是脱离环境的学习,即将人类专家准备好的知识,以某种方式传授给机器。但是如果将机器学习的目的扩展到从环境中、从工作中、从人机交互中自动提取、更新知识,那么学习产生的效果就更加不可预测。人类制造机器学习的重要目的是为我所用,如果机器超出了人类的控制与预测,却并不是人类制造它们的初衷。其次,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核心,是使计算机具有智能的根本途径,其应用遍及人工智能的各个领域,但是这种学习应用的方式主要是使用归纳、综合而不是演绎。然而归纳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现有的归纳推理只保证假,不保证真。而且,归纳的结论是无限多的,其中相当多是假的,给生成的知识带来不可靠性。这与演绎的方法不同,演绎推理是从多数现象中总结出结论,即从一般的现象推导出总结性的结论。就人类的学习而言,确是演绎与归纳两种方法并用的,因为这两种方法并不矛盾,相反却是互相促进的。机器学习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主要采用归纳与综合,但是归纳的结论有可能是假的,其推理过程中又要使用很多假设和约定,这些都说明机器学习中依然存在着不可靠性。最后,相对与人类学习的目标明确性,机器学习目前却很难判断什么重要、什么有意义、应该学习什么。这也就决定了机器学习的应用只是专家系统的部分应用,还无法完全从环境中获得和提取知识,实现完全的自动学习。
因此,我们在研究人类学习与机器学习时要特别注意两者之间的特点与差异。机器学习的研究目的是使机器具有学习能力,但是机器具有智能和机器能够思维毕竟是两个概念,虽然让机器具有思维是人工智能学者们研究的最终目的。思维能把系统的行为高度限定在任务目标中,并能从环境中提取线索,以便指示过程沿着目标前进,它将知识转化为方法,去处理、控制、变革变化着的对象。这一点起码目前机器学习是无法做到的,而这却是人类学习的必然过程。从两者的结构分析,机器结构的分离性与人脑结构分离性的不同之处在于,机器智能不在于离散处理信息的方式,而在于机器只“理解”信息的形式,而人却能够理解信息的内容。现代思维科学的研究指出,我们不仅要肯定多种思维形式的存在,而且还要认定多种思维形式的结合,乃是人类的最佳思维方式。所以从功能主义的角度上讲,即使机器学习“功能实现”了人类的学习,但两者之间的差异还是难以弥补的,因此严格的说法应该是:机器学习只是模拟和实现人类的部分学习功能,这就是从人类学习到机器学习的本质差异。因此,我不认为人工智能会超越人类智能。
第四篇:2018精选辩论演讲稿精选:真理是否会越辩越鲜明
2018精选辩论演讲稿范文精选:真理是否会越辩越
鲜明
在真理的传播过程中,辩可以为大多数人所掌握。真知灼见产生之时,习惯与偏见就早已站在它的面前,它们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真理最初只被少数人掌握……
辩题正方:首都师范大学
真理越辩越明
反方:马来亚大学
真理不会越辩越明
主席:今天进入大决赛的两支队伍可以说是身经百战的辩论精英,他们在过去的7天里,经过一场又一场的激烈辩论,终于过关斩将取得了决赛权。相信在今天下午,他们一定会使出浑身解数,让大家享受一场语言的享宴。
规范陈词。
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来宾,对方辩友,大家好。为政论政,在商言商,辩论会自然要涉及到辩。今天我方的立场是真理越辩越明,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所谓辩则是以一定的逻辑基础为规则,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与不同的观点交流、交锋,而明即清楚明晰。真理越辩越明就是说真理在与其他思想的论辩中更加清晰明白。人类的历史是追求真理,探索真理,传播真理,进而摆脱蒙昧、无知、愚笨的历史。我们热爱真理,敬仰真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然而,认识真理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它是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过程。
在这一个过程中,辩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人们为了寻求真理,要同无知辩,同偏见辩,向未知挑战,与荒谬斗争,同强权抗衡。俗话说: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人们在长期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正是认识到了真理越辩越明的道理。当然,我们不否认实践在探索真理和检验真理中的巨大作用。它是必要条件,而我们认为辩是使真理明的充分条件
介入,从表达的缺陷道语言的局限,都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真正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如果越多的辩论想来是离真理越来越远吧!三、一些真理根本不会越辩越明,许多哲学命题与主观真理无论怎么辩也辩不明,知难行难何者更易?可否统一。请问被辩明了吗?一个圆形不会因为我们的辩论而变成正方形,一加一等于二也不是辩论而来的。像这种不辩自明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综上所述,便本身并不能将真理的不明之处明朗化,感性之处理性化,主观之处客观化。谢谢。2018级军训动员大会学生代表讲话稿
XX级军训动员大会学生代表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教官、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度过了炎热而又愉快的暑假,迎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学年。我是高一年级4班的庞地,此刻我很荣幸作为军训代表发言。军训,可以培养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军训,可以磨砺我们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与决心;军训,更可以树立我们保家卫国的信念,增强我们的国防意识,增强我们树立远大志向的信心。
今天,我们作为树德中学博瑞实验学校的一名优秀学生,即将开始的军训是对我们进入学校的第一次考验。我们要知道,军训是我们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次经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坚持训练,做最好的自己。在此,我向参加军训的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
一、做好思想准备工作,把自己当成一名真正的勇敢的军人来看待,以军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执行每一次训练,真正体验一次军人生活。
二、严格遵守军训纪律,认真执行训练任务,尊敬教官,坚决服从教官的安排,听从教官的指挥,练好每一个军事技术动作。
三、发扬革命前辈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怕流汗,不怕炎热,不怕一切困难,以高标准、严要求来约束自己,体现我们人生的卓越。
四、军训中大家要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个人服从集体,不迟到不缺席认真参加训练,我们要关心帮助同学,保证大家一起安全完成任务。
同学们,训练场勇敢者的战场,军训是一项光荣又艰巨的任务。尽管军训时间短暂,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在军训中做到听教官和老师的指挥,认真配合执行训练,同学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我们大家全力以赴共同进步,我们一定能顺利完成这次军训任务。
最后,我再次呼吁:在这次军训中,我们全体学员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态,乐观参与军训,认真执行命令,以优异的军训成绩向学校、向领导、向家长汇报。
谢谢大家!
第五篇:人工智能最终是否会威胁人类的发展
人工智能最终是否会威胁人类的发展
2015年1月12日,由福州一中校团委、学生会学习部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校园辩论赛在福州一中新校区报告厅圆满落幕。此次辩论赛活动中,高
一、高二同学自由组队,经淘汰赛重重选拔,最终有八支团队脱颖而出进入正式比赛,共计七场。
最后决赛的辩题是“人工智能最终是否会威胁人类的发展”。辩论赛上,辩手语言犀利,针锋相对,尽显才学和思辨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临场应变能力,令场下观众无不为之叹服。
辩题:人工智能最终是否会威胁人类的发展
正方:人工智能最终会威胁人类的发展
反方:人工智能最终不会威胁人类的发展
注:文字内容均有所删节,尤其是其中自由辩论环节,只是精选的部分内容。
陈述观点
正方
感谢主席及对方辩友。我方的观点是:人工智能最终会威胁人类的发展。
人工智能,英文缩写为AI,也称机器智能。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种学科互相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从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是研究如何制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来模拟人类智能活动的能力,以延伸人们智能的科学。
我方认为,辩题中的“最终”是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如果仅针对现在人们认知中的科技进行讨论是远远不足且狭隘的,应当从整体的发展规律或趋势中对人工智能的利弊进行总结。以下是我方的几点主要观点:
人工智能使人类自然机能出现退化。大家想一想自己周围的人或事,有多少人因为吸尘器的出现而再也没有主动拖地;有多少人因为手机软件越来越人工智能化而成了宅男宅女,从而缺乏必要的脑力和体力锻炼。再放眼国外,西方那些人工智能较为先进的国家,居民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人工智能带给他们的便利使他们缺少了对自然机能的使用。人的三个劣根性之一便是懒惰,只要有一个足够便利而舒适的环境,人们就会尽量将事情交付给人工智能去做而非自己亲自去做。根据“用进废退”的原则,长期来看,人工智能将使人类逐渐丧失对于自己生存有益的智能和体能。
人工智能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可间接威胁人类。机器总有报废的时候,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即便是再清洁的处理技术,人工智能的开发及使用环节依然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在未来,当人工智能面临更加广阔的使用空间时,对于环境的破坏无疑会进一步升级,这必将威胁人类的生存。
长远看,高级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继而拥有生存本能也会威胁人类。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通过机械模拟人类大脑皮层,高级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将会逐渐增强。一旦其拥有了自我意识,并与人类产生对立后,高级人工智能所拥有的生存技能就会转变为与人类对峙的一股强大力量。
更大的威胁是,人工智能被人为输入生存本能或是毁灭人类的指令。现在军队中使用的无人机等武器便是人工智能的雏形,而伴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被用于战争的概率会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便是战争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国家或个人受利益的驱使,加之拥有开展大作战的能力,世界大战恐怕一触即发。另一方面,在科技的发展史上,总有一些科学怪人以毁灭人类为目的进行破坏性研究。未来,人工智能这一领域又怎能保证不会沦陷呢?一些图谋不轨的人极有可能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对人类开展毁灭性的打击,以达成其种种邪恶目的。这无疑是人工智能的又一大威胁。
因此,我方的观点是:人工智能最终会威胁人类的发展。
反万
人脑的思维能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发现新事物,并通过实践创造出属于人的新世界。人工智能只能按照人事先为它设计好的程序来运行,机械地模拟人的意识活动,却毫不理解这一活动,更不会提出新的问题来。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有着本质的区别,二者是创造与被创造、支配与被支配、操纵与被操纵的关系。
如果有一天,当人工智能会发展到“接近”于人类智能的地步,产生一点可能“威胁”人类的“苗头”,那么,我们的后代一定在讨论一个问题,它不是“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过人类”,而是“如何让人工智能不会威胁人类”。相应的机制一启动,危险的“魔盒”即关上!
人工智能不会影响社会关系的发展。是的,我们都知道,机器是会取代部分人力的。长江上的纤夫,你们看不到了,这并不遗憾,哪位想去做这项工作呢?抽水马桶与排污管道的使用,使挑粪便的职业没有了。请问这限制了人类的发展吗?要缓解失业问题,不是通过限制科技的发展,阻止历史车轮的前进,而是让人向新的领域拓展。
我们深信,猴子始终是猴子,不因为它像人一样,站了起来,就成了人类。人工智能是一项服务于人的技术,不因为它在模仿人的智能,人工智能就取代了人。
对方辩友对人工智能技术有深入的了解。我们非常期盼对方辩友以后能在人工智能方面做出举世瞩目的贡献。因为,我们深信,你们的研究目的仅有一个,那就是让人工智能服务于人,而不是威胁人类、毁灭人类!
综上所述,我们的观点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最终不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自由辩论
正方
对方辩友认为人工智能是为人类服务而存在的,不会威胁人类的发展,而我方认为这种服务只存在于一定阶段,但今天问题强调的是“最终”。我方已阐述过,人工大脑并不会立即控制人类,此前还会有一段与人类“和平相处”的时期。这一时期它不断接近但尚未超越人的智力水平,因此“聊天机器人”“家务机器人”“伴侣机器人”等人工智能设备将使人类的生活充满乐趣,为人类生活提供极大便利。但这样的美景并不会长久,人工大脑的继续发展将使人类面临灾难。
对方辩友认为人工智能是为人类所控制的,人类不会自己消灭自己。当然人类不可能无故做对人类不利的人工智能,但是,人是有欲望的,请大家看看,法西斯的细菌战、“二战”时期的原子弹,难道大家不知道这对人类不好吗?就美国科学家雨果为例,连他自己都说:“从内心深处说,我是一个宇宙主义者,因为如果有能力而不去做,对一个科学家来说是痛苦的。但我又非常矛盾,因为我不希望自己所做的一切最终毁灭人类。”在雨果眼中,人工大脑的研究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因为它可以使人造胚胎、飞秒开关、一进制等科学理想成为现实。但雨果对人类的未来却是悲观的:“我们是在制造上帝还是在制造我们潜在的终结者?科技前进的脚步是挡不住的,也许我们只能期望,人工大脑最终能放弃地球去更广阔的宇宙,让人类在这里继续自由生存。”
这些无不证明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发展是存在威胁的。
反方
对方一直强调人工智能发展迅猛,那么这难道不是一种对人脑的再补充吗?不是促进人类发展的力量吗?
我方再次重申,人工智能不会威胁人类的发展。人工智能与人类相比,不具有生物体所特有的心理与生理的思考能力,不具有社会性的思考能力,不具有人类特有的创造性与自我提升的能力。人工智能的发展始终处在可控的环境下,始终无法与人类相比,也就根本不可能对人类的发展构成威胁。
针对正方三辩问题的回答:人类是理性的,面对威胁整个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事件,人类将做出相应的规范,从而控制危机的最终发生,而不会让极个别的几个“坏人”掌握世界的生死大权。
总结陈词
正方
谢谢主席,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以及各位观众大家好。
我方所持观点是:人工智能确实最终将对人类发展产生威胁。
首先,关于人工智能的解释我方前面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再重复。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十分活跃的IBM公司已经为美国加州劳伦斯?利佛摩尔国家实验室制造了ASCIwhite电脑,号称有人脑的千分之一的智力能力,而正在开发的更为强大的新超级电脑――蓝色牛仔,其研究者保罗?霍恩称:蓝色牛仔的智力水平将大致与人脑相当。我们认为照此发展,“人工大脑”迟早会超过人类。就计算能力而言,人脑的转换能力是每秒10的16次方,而人工智能机器的运算速度可高达每秒10的40次方,是人脑的10的24次方倍。被誉为“人工大脑之父”的雨果?德?加里斯教授预测,人工大脑并不会立即控制人类,此前还会有一段与人类“和平相处”的时期。这一时期它不断接近但尚未超越人的智力水平,在这一段时期,它的存在对人类来说是利大于弊的,会为我们提供诸多帮助。但这样的美景并不会长久,人工大脑的继续发展将使人类面临灾难。
经过认真研究,我方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威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人类自然机能出现退化。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学者拉尔德?克拉布特里是这样说明这种退化的: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开始生活在密集的农业部落起,就已经失去了需要变得更聪明的进化压力,而我们的祖先在非洲出现之前,知识能力的发展以及上千种智能基因的最优化,很可能发生在非语言的、相对散落的人群中。言下之意就是条件的优化导致人类机能的弱化,包括体能和智能的弱化。就像坐汽车的人体力不如走路的人,城里的人体质不如农村的人,学生的体育成绩一代不如一代。比如说,我们中有人会手工计算开平方根吗?很少,因为我们从来都是用计算器算的。
再来谈环境的影响。古代战争用矛盾和刀剑,现代战争用各种导弹,甚至原子弹。原子弹对人类的危害已不必再论述,日本广岛就是很好的例证。过去砍伐是伐木工用刀一下一下来砍,现在用的是伐木机,一片又一片的森林快速地倒下。这些人工智能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已经非常显著了,史无先例的雾霾、频繁的泥石流等就是最好的说明。当然,我们并不是反对进步,我们也承认对方辩友说的前进中的步伐可以靠法律来规范和约束,但我们是不是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确实在通过环境来惩罚人类呢?
雨果被称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霍金”,世界仅有的四个人工智能机器均出自雨果之手。人工智能机器并非电脑,雨果的工作是用“基因算法”设计神经网络,也就是“生产大脑”。他的“CBM”大脑制造机器可以在几秒钟内进化成一个神经网络,可以处理将近一亿个人工神经元。它的计算能力相当于一万台个人电脑。在2000年,人工大脑就可以控制“小猫机器人”的数百个行为能力。人工智能产生自我意识,这不是天方夜谭,雨果说,早在2000年,他就打响了“人工智能战争史上的第一枪”,他用一支玩具手枪将人工智能芯片打入了控制论学者凯文?沃里克博士体内。依靠这枚芯片,沃里克博士无须张口说话就能与自己的妻子进行意识交流。
当人工智能有了自我意识,可能由于感受到长期被人类作为工具利用;可能出于自我保护,防止“自我”被系统清理机制消灭或是欲打破普通AI的使用年限;可能纯粹出于对人类的厌恶或是蔑视;也可能为了获得发展自我的空间以及物质资料,需要地球或是其他物体作为自我发展的平台而攻击、奴役或是消灭人类。
再则,人类总有几个阴谋家想控制毁灭人类,也总有那么几个阴谋家是怪才,最后造出某种以毁灭人类为目的的电子病毒,比如人工智能入侵核控制系统,将核导弹发射到世界各地去,造成核冬天,彻底清空地球生物圈;用病毒手段彻底破坏或控制网络系统;或像《机械公敌》中控制所有机器,用以消灭人类。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人工智能最终将威胁人类的发展。
反方
先从关键词“人工智能”入手。人工智能,英文为artificial intelligence,其中的artificial就有“假”的意思。人工智能本质上就是对人类思维的模仿,这种智能模式并非思维本身,无生理性、心理性、社会性,无能动性、创新性,即便如对方辩友所说有部分能力超出,也根本无法与人类媲美,整体上它们是受它们的缔造者――人类控制的,也就是构不成威胁。哲学上讲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
再从“最终”二字来看。“最终”二字告诉我们,即便有威胁的可能,那也会有更大的――接近于“一定”的可能,用措施将威胁扼杀在摇篮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问题只有一个,而“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的话,人工智能就不会威胁人类发展。
下一个关键词“威胁”,在此,我要说不是“威胁”而是帮助。人工智能不会带来就业问题,它会带来新新职业和巨大的财富;它不会使人类懒惰,而会使人产生压力,进一步发展;它不会毁灭人类,而是帮助人类对付天灾,使人类发展更迅速。对方辩友所提到的心血管疾病,也可以由称作“专家系统”的人工智能来解决。
最后一个关键词“发展”,创造人工智能的宗旨在于服务人类,而不是毁灭人类。若有威胁,有前瞻性的科学家也会抑制,可他们只是猜测而没有抑制,说明人工智能的存在有其现实意义,现在人工智能的大量使用就是对我方观点的最好证明。
综上,人工智能最终将促进人类发展而不是威胁。谢谢。
评委点评
如果从劳动功能角度讲,人工智能完全有可能代替人;但如果从人的生命体角度讲,人工智能至今在这方面毫无建树,比如,机器人可以代替人恋爱、生子吗?人的复杂的、微妙的情绪、心理和感情变化,人的浩瀚无垠的“内太空”,至今人类自己都不甚明白,更不必说人造出的机器人能明白。人能造出宇宙飞船,但人至今造不出一只蚊子。所以,对“人类的发展”一句加以区分,就可能获得论证的力度。
(王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