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调研.doc - 一、 铜鼓城镇化建设现状概要

时间:2019-05-14 03:1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镇调研.doc - 一、 铜鼓城镇化建设现状概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镇调研.doc - 一、 铜鼓城镇化建设现状概要》。

第一篇:城镇调研.doc - 一、 铜鼓城镇化建设现状概要

坚持不懈打基础 乘势而上谋发展

——全面推进我县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

铜鼓县建设局

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城镇建设工作,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对于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铜鼓县城镇化基本情况

我县包括永宁镇分布着城镇化水平不同的乡镇7个,其中建制镇1个。2009年末,我县城镇人口达到3.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6%。

1、基础设施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定江河怀远大桥的规划和建设;完成了铜鼓大道中路拓宽改造;完成定江西路路面铺设和下水道敷设;新建了烈士陵园、水沐恬园和秋收起义阅兵广场;顺利实施污水处理厂项目,选址在三都镇,整个工程总投资6966万元,建成日污水处理能力5000吨占地20亩的污水处理厂一座和配套污水截流管网敷设26公里;顺利实施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场项目,新建了5座地坑式垃圾中转站,建成1座压缩式垃圾中转站;启动铜鼓公园建设;新增金西大道、步行街和城南中路道路拓宽,总长3.5公里,新增道路面积52500平方米,人均新增面积1.5平方米。完成了“一河两岸”(定江河铜鼓大桥至城西大桥)改造、铜鼓广场建设、西湖广场(含西湖公园)改造和“五里定江街”改造等四个项目的规划设计,即将动工实施。

2、城区规划体系日趋完善。铜鼓县城(2004-2020年)总体规划于08年5月份经宜春市人民政府批复,由于奉铜高速公路建

设带来的机遇和影响,因此县城城区发展方向由原来的向东边发展改为向西北方向发展,我县又于2010年3月启动了《铜鼓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编制,现已委托江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进行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同时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了城区近期建设用地控制性规划编制和铜鼓老街(客家文化一条街)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铜鼓公园入口处、城北路拓宽改造、定江西路改造、铜鼓广场等4个修建性详规编制和“两河四岸”详规编制。

3、村镇规划体系上新台阶。完成了建制镇和集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了90个行政村和6个中心村的96个方案规划并通过了审批,编制完成了200人以上112个自然村的规划;排埠镇完成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编制并通过省级专家组评审;高桥乡苏湾自然村获得人居环境建设示范奖;棋坪镇完成了第三轮总体规划修编,并通过了专家评审。推荐大塅镇参加全国特色景观旅游乡镇评选,经省级专家评审推荐,初步列入国家级特色旅游集镇。

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较差、财政收入较少,能用于城镇建设的资金非常有限,而城镇建设点多面广,显得僧多粥少,城镇建设投入压力越来越重。

2、县老城区改造难度较大。由于老城区建设时间早,存在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环境条件差、安全隐患多等问题,但因人口密度大、居民文化程度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造成改造难度较大。

3、城乡规划执法有待加强。由于群众的规划意识淡薄等原因,城乡违规违章建设和随意改变土地功能性质、未批先建、少批多

建等现象时有发生,违法违章建设行为点多面广。现有规划执法大队既无正式编制又缺乏必备装备,执法力量薄弱。

4、集镇用地受到局限制约。我县是山区县,山与山之间少量的冲积平坦地为耕地和村庄建设用地,农民建房历来为依山傍水分散建设。现有集镇区外土地均为基本农田。

5、乡镇缺乏规划编制经费。现有村镇规划管理人员为基层政府兼职人员,无专业、无经费。

6、现有法规阻碍城镇发展。现行《土地法》阻碍农民跨村组建房,导致分散建房居住,不能共享公共资源,影响村庄规划编制及实施。

7、农民建房监管急需开展。目前乡镇村单位及其公共建筑需已列入建筑质量安全管理,但农村农民建房的质量安全管理属于空白。

三、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承载能力。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要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城镇的集聚力、吸引力和承载力。要大力加强道路、广场、停车场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加快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两河四岸、广场公园和公共绿地等生态设施的建设。

2、不断完善规划编制体系,促进新型城镇发展。以科学的态度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合理规划城镇空间结构和基础设施布局。规划编制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支出,并给以足额保障。

3、要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提高城镇整体形象。中心城区要做强做大做优做美,关键要在规划开发新城区的同时,加快老城

区的规划改造。合理确定老城区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规划指标;在老城区的改造过程中,要保留城市的“历史记忆”;要增强城市的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

4、完善乡镇规划管理机制,强化规划工作考核。建立隶属县规划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划管理所,解决事业经费和编制,招聘专业人员。做到城乡规划的集中统一管理,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进行建设审批,从严把好规划选址、用地和工程审批关,保证规划得到有效实施。在落实规划实施的同时也需有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民建房质量安全进行管理,规划工作要纳入各乡镇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5、加大规划管理执法力度,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充实规划执法队伍,解决编制、装备和经费问题。对严重违反城乡规划,又不自行拆除的,要进行强制拆除,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6、坚持科学规划民主决策,提升城镇建设品味。成立城乡规划委员会,对重大规划调整、重大项目选址、重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严格审议,同时要充分尊重群众对城乡规划制定实施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和监督权,实现城乡规划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7、建立集体土地流转机制,做大做强村镇规模。解决集镇规划建设用地和村庄集中建房问题。

铜鼓县建设局 二0一0年四月十一日

第二篇:城镇化建设调研

关于如何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

小城镇作为城市与乡村的整合部,不仅是农村商品经济运行的枢纽和中介,而且也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可以说,在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条件下,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启动器”和“推进器”,是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成为世纪之交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截至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6.9亿人。中国城镇化到了转折时期,从快速城镇化阶段正进入城镇化中期阶段,未来20年中国城镇仍将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当前,要把城镇化的重点放在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上。建设小城镇,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举措。

为了解农九师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围绕“团场小城镇建设”问题,我于2012年3月—4月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的形式,对农九师167团有关部门和主要领导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调查中,既看到了团场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的好形势,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一些思考。本文通过对农九师167团小城镇建设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发展团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发展小城镇,推进城镇化建设,实现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把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团场工业化,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促进团场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实现城乡共荣,协调发展。因此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成为团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推进加快团场城镇化,有利于职工脱贫致富奔小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农业连队,特别是像167团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团场。该团土地贫脊,种植作物较为单一,单位土地的产出率有限。而农九师师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又极为有限,要使职工致富,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城镇化,实现职工向非农业转移,减少种地职工的数量,提高人均生产率,连队劳动力的价值也大大提高,收入相应增加,团场农工走向大中城市就业极不现实。因此实现农业转移只有发展小城镇,实现城镇化,改善城乡 1 二元结构,实现人口、经济要素的合理分布和自由流动,促进团场经济,协调发展和城乡共同富裕。

(二)推进加快团场城镇化,有利于加快实现团场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

从理论上说,城镇化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专业化的结果。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现代化过程的两个侧面,工业化需要聚集状态,只有人类活动集中才会降低工业生产成本,才会形成聚集效应。因此,城镇化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离开了城镇化,工业化的效率就会降低,离开了工业化,城镇化就无的放矢,就会失去发展的动力。

目前,167团乡镇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小城镇是实现团场工业化和农业化的载体,其表现为:(1)通过小城镇将个体私营主、第三产业经营者和乡镇企业逐步聚集、壮大,有利于市场主体的形成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2)通过比较完备的市场体系,顺利的进行商品交换,又使团场市场体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团场商品生产更快地发展。(3)通过小城镇比较齐全的市场设施和比较灵敏、快捷、准确的商品供求信息,有利于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健全。(4)可以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如依托需求量吸纳人、财、物的功能,带动农业产业化向高效经济发展;依托小城镇的辐射功能,带动农业产业化向外向型经济发展。

(三)推进加快团场城镇化,是拉动团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

通过小城镇,一是可以调节各方,特别是职工群众的投资资金,在城镇基础、企业、住宅建设等方面投资,扩大投资需求。二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土地资源配置的产业结构趋向合理,也提高了规模效益和结构效益,三是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小城镇的发展促进了资源集中、尤其是人口的集中,使基层单位住房用地面积大大减少,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

(四)推进加快团场城镇化,有利于促进团场精神文明建设

小城镇是团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地。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把广大职工群众引进了城镇,开阔眼界,转变观念,有利于开展各种教育,提高职工群众的文化水平,改变传统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进行计划生育和法制教育,使职工群众居民化,形成社区化管理,提高职工群众的素质。

二、团场小城镇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就以农九师167团小城镇建设为例分析。农九师一六七团场位于额敏县境内,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边境团场。北至中哈边境线;南与额敏县上户乡相连;西与一六六团接壤;东与一六八团毗邻。全团拥有土地总面积37万亩,可耕地面积16.8万亩;总人口6280人。

虽然该团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由于团场规模小,资金缺乏,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方式单一,一产比重较大,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在小城镇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规划不科学,执行缺乏严肃性。片面地将城镇化理解为人口的区域性集中,重城镇本身规划,轻短期或长期的经济发展,重生活设施建设,轻生产投入,规划与现实的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相脱节,缺乏计划性和远见性,制约了团结农场小城镇全面的发展。

2、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目前该团小城镇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落后,资源短缺,供水排水设施不发达,环保设施不健全,供暖设施落后,道路建设滞后,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团场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已成为团场小城镇发展的“瓶颈”和“门槛”。在基础设施中道路系统、雨水、污水排放及处理最为缺乏,不少连队垃圾乱丢,污水横流。“软环境”规划建设的滞后,阻碍了团场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3、产业结构不合理。团部小城镇人口仍以搞农业为主,这与小城镇应以二、三产业为主的要求不相符,二、三产业比重小,产业组成不合理导致小城镇企业自身发展困难,劳动力吸纳能力弱,对农业增值贡献小,制约小城镇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从而缺乏足够的辐射能力。

4、融资渠道不畅。目前团场小城镇建设,仍是一种政府行为,而未面向市场,投资渠道单一,多元投资主体局面设有形成。因此,城镇化建设资金来源短缺,投入严重不足。

5、政策问题。农工进城镇务工经商后缺乏安全感,如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住房、教育、社会保险不配套等,缺乏优惠政策鼓励,农工进城镇有后顾之忧。还包括基础设施配套落后,城镇维护困难,城镇建设经营程度低等现状,制约城镇化建设。

6、城镇居民约有60%以上的住户仍居住在平房内,条件较差。团部建设用地十分有限,置换建设用地手续十分严格漫长,且不一定能批下来,眼下只好拆旧建新,然而拆迁补偿工作十分困难,花费团里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三、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对策思考

小城镇建设是一种长期性投资为主的项目建设。结合团场实际,为使小城镇建设得以健康发展,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搞好科学规划,完善体系,合理布局,突出重点,梯度推进,全面增强团场小城镇的综合实力,聚集能力和经济辐射功能。要把为农业、基层连队、和职工服务,作为小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小城镇建设与发展团场企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小城镇的吸引力和带动作用,使小城镇建设成为推动团场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支点。

规划必须体现全局意识,着眼于长远,起点要高具有时代气息,体现综合经济实力和居民群体凝聚力,使团场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要把环境生态建设列为主要内容。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决不能因党政负责人的更换而改变,要强化规划的实施力度。

(二)以发展农产品市场拉动小城镇建设。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规划农产品市场布局,完善服务设施,培植流通产业,拓展交易范围,扩大市场容量,通过建设农产品市场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来促进小城镇发展。

(三)以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小城镇建设。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千家万户,其规模化采购和生产是推动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力量。龙头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实现城乡间人员、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吸引一批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的加工、储运、销售、信息、科技等企业进镇落户,加快小城镇发展。

(四)加快招商引资和工业突破,发展高效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促进团场小城镇商业繁荣,推进小城镇建设。

城镇化的推进就是工业发展的结果,所以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在团建立起围绕农付产品深加工的工业园区。使农业连队居住的人口向小城镇流动,同时发展高效农业,如在国道边发展旅游观光农业,释放农业劳动力人口,为工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随着城镇规模适度扩大,人口的聚集,交易的频繁,一 方面繁荣小城镇的商业,另一方面使更多的人口到小城镇寻求机会,产生一个良性循环,为小城镇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五)广辟投融渠道。拓展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要使小城镇建设市场化。由建设小城镇转向经营小城镇,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按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向市场融资的路子,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组建开发公司,由住宅开发向二三产业延伸。鼓励创业个人投资,参与小城镇开发建设。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外资开发建设小城镇,构筑开放式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多层次新格局。

(六)深化改革,落实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一是简化土地审批手续,降低收费标准。二是逐步完善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建立适合小城镇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解除进入小城镇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总之,在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决策工作中,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完善小城镇功能,把重点中心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以推进团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

第三篇:旧城镇关于城镇化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调研报告

旧城镇关于城镇化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工作

调研报告

县委办:

根据道县办发电„2011‟8号文件精神,结合旧城的实际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旧城镇地处道真县境东南部,芙蓉江中游,距县城30公里,东与务川接壤、南接棕坪乡、西邻隆兴镇和玉溪镇,全镇总面积167平方公里,辖6个村,68个组,65055户,26057人,城区人口4500人左右,城镇化率达20%,是全省100个重点扶贫乡镇之一。旧城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属称“真安文化之源”和“傩戏之乡”。五年来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打造秀美和谐真安州,建设富裕文明新旧城”的战略目标,紧紧围绕“农业稳镇、项目强镇、商贸活镇、科教兴镇”的战略思想,突出真安古镇,灰豆腐果之乡,黔北黑猪核心基地三张名片,加快富强旧城、活力旧城、文明旧城、生态旧城、和谐旧城建设进程,大力实施以城带乡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二、资源优势

旧城在道德公路线上,芙蓉江穿越而过,具有区位优势;旧城是明真安州州府所在地,人流量大、商贸发达,服务半径大,棕坪乡、隆兴镇、桃源乡、务川县的泥高乡和玉溪镇部分群众都往旧城赶集,已长期形成习惯,具有人文优势;渔塘电站企业落户,官庄电站即将开工,插旗山、一线天、渔塘小山峡、真安州古城垣等人文景观,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黔北黑猪享誉省内外,“灰豆腐果“极具有名,具有产业优势;2009年旧城有河西地质灾害移民搬迁项目资金578万元,可以整合项目,借项目推进城镇建设,具有项目支撑优势。

三、主要做法和成就

(一)城镇化建设方面

一是先规划,力求高起点。注重借鉴先进地区城镇建设经验,注重城镇功能科学合理布局,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实施。注重挖掘古镇文化,突出仡佬民居特色,注重城镇规划中长期发展的需要。投入金费4万元聘请遵义市规划设计院,对旧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对城区建设进行规划、评审、论证,完成了总面积1.8平方公里的城镇修编工作,投入经费20万元,聘请贵州省规划设计院对古镇新区进行修建性详细规划。

二是重建设,力求高标准。按照整合项目、着眼长远、提升品味的思路,实施真安州古城墙,古城门的恢复性建设,充分融入仡佬族文化元素,增强城镇魅力,提升城镇内涵,立足镇情、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公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对集镇新区的人行道、街道建设、排污沟、广场、步行街,乡村大舞台,民间文物陈列室等分段建设,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实施项目捆绑,结合移民安臵以及新农村建设,着力做大城镇规模及人口总量,提高城镇化率,努力实施集镇亮化、绿化、美化、净化工程,全力建成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经济繁荣、镇村协调集商贸、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新集城镇,目前已完成145亩城镇建设用地征地工作,征地金额435万元;投入资金136万元完成第一期街道建设,投入资金192万元,修建“黔北民居”24套;计生服务站办公楼已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法庭办公楼正在建设之中,海事所动工建设,投入资金420万元修建移民房

4栋共58套;出让国有建设用地22宗,面积3225.5平方米,出让金额528万元;古镇建设完成总投资1800万元。

四是重发展,力求高效益。坚持“市场活镇、产业兴镇、非公有制经济强镇”的发展思路,规划了农产品加工园区,产业发展园区,各类交易市场,完善集镇市场功能,活跃商贸经济,立足资源优势,注重特色,打响品牌,实施“灰豆腐”加工厂和黑猪选育保种基地,生态养殖园小区,充分利用旧城立体气侯优势,努力打造芙蓉江一带经果林基地1000亩以上,在长坝、河西、旧城村高标准实施商品疏菜基地1000亩以上,形成猪一沼一厕—果(蔬)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全力挖掘真安州古城镇、插施山、小山峡、一线天等旅游资源,大力培育旅游休闲产业,依托渔塘,槐坪电站,贵兴公司等非公企业引导和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实现富民兴镇目标。

(二)民营经济发展方面

五年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发展经济”的理念,充分发挥环境对民营经济“孵化”作用,不遗余力地搭建民营经济大显身手的舞台,先后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意见,把我们镇资源优势大力宣传出来,努力营造一个新投资环境,使企业老板想在、愿在我们地方发展,目前为止,共进项目近10个,投入资金5000万元,解决近100人的就业问题,近50人得到了社会养老保险补助,为就业人员解决后顾之忧,使民营经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各项指标有所上升,成为地方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和区域经济的重要支柱,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由于实施小城镇建设征地,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镇村无法解决匹配资金,导致群众意见大,矛盾多,发展的压力大,对征地工作形成较大的阻力,建议县委、政府给予解决乡镇所需匹配资金。

(二)城镇建设和发展民营经济都涉及许多手续办理,要求较严,程序复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建设和发展民营经济的速度,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主动服务,简化办事程序,能办理的必须以最快速度办理,不能及时办理要积极创造条件办理,确保城镇化建设和发展民营经济迅速能快则快。

(三)乡镇严重缺乏工程技术人才、村庄整治城乡规划的技术队伍,导致许多工作不能按时推进,建议县委、县政府给乡镇配备至少两名专职技术人才,来指导城镇建设的相关工作。

(四)城镇建设需要大量资金和项目支撑,建议县委、县政府从精神上给予鼓励,建设资金给予帮助,项目上多给予倾斜,多给乡镇建言献策,从而提升城镇建设水平。

(五)一些部门,个别干部,对民营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对民营经济重管理、轻服务,导致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还不宽松,建议县委、县政府加强对此工作的督查和加大考核奖励力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总体思路

2011你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推动城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龙为重要,面对新机遇,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三个建设年”和

“四帮四促”活动为载体,继续围绕“打造秀美和谐真安州、建设富裕文明新旧城”发展战略,坚持“农业稳镇、项目强镇、商贸活镇、科技兴镇”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推动跨越、致力谱写新旧城古镇新篇章。

(二)工作措施

1、坚定不移地抓好城镇建设,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一是树立理念推进城镇建设,按照严格规划,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化丰富,经济繁荣,镇村协调的建设理念,努力打造集商贸、旅游、观光、休闲于一体的区域中心城镇。二是加大投资推进城镇建设。内完成移民搬迁第二期58户房屋建设,实施移民搬迁第三期19户房屋建设工程,实施车站搬迁建设工作,实施40套廉租房建设工程,实施第二期国有地地使用权出让,实施信用社办公室建设工程,完成城镇建设投资3000万元。三是加快速度推进城镇建设。各项工程必须实行工期倒排,拟定月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单位,严肃各项工程合月,加快建设进度,力争2011年实现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四是综合措施推进城镇建设。严格依照国家法律和政策,解决城镇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强化政策法规宣传,让群众家喻户晓,竭立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和实际困难,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严格执行规划不走样,坚决制止和拆除违法建筑,切实理顺土地审批和规划区建房秩序,城镇建设管理单位,司法机关要形成强大合力,维护城镇建设秩序,合力推进城镇建设。五是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建设。以道德公路沿线为示范,整合危房改造工程,在掀黔北民居建设高潮,以长坝村办公楼搬迁为契机,认真做好村庄规划,建设一个集休闲、餐饮、娱乐、产业发展为一体的高品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完善管理机制,加大考核力度,强化宣传

引导,强力推进“整脏治乱”改善城镇、村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集镇村庄形象。

2.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努力实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突破。

坚持树立抓项目就是促发展的理念,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以大投资促进大提升,着力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经,激励争取水利、交通、电力等项目,帮助解决项目建设困难的工作机制,重点抓好项目的对接跟踪服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不断改善全镇基础建设滞后的局面,充分发挥项目带动镇域,经济的作用。

3.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努力实现工业经济发展有新突破。建议党委政府机关单位、干部队伍、人民群众一盘棋的招商引资环境,形成人人都是旧城良好招商环境的良好态势,确保槐坪昌子头电站技改工程顺利实施,关坝电站、槐坪鱼泉电站投资到位,确保完成招商引资100万元。

第四篇: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

肃州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我区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1.肃州区情

肃州区地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丝绸之路的通衢重镇,自西汉致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市设区,是酒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3386平方公里,现辖15个农村乡镇,20个城市社区,总人口45万,其中城市人口25万,有汉、回、裕固族等15个民族,耕地面积63万亩。

2.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近年来,肃州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做精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做美城市、做实民生”的部署要求,以“富强生态和谐文明幸福肃州”建设为目标,依托肃州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酒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三张“国家级名片”,攻坚克难,勇于担当,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五个肃州”建设稳步推进。截止2013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3.8亿元,同比增长16.6%;工业增加值达到101.6亿元,增长19.5%;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增长2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3.73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0亿元,增长16.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3673元,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939元,增长17.2%,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大基数上的两位数增长。

3.新型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我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建设将成为我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13年我区城镇化率已经达到 %,未来几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留在城市,城镇化发展将会以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辐射周边乡镇,随着农民工进入城市,一方面需求的增加会促使经济的稳定性加强,另外也会使农民工从低效率的农业转到工业以及第三产业中来,未来随着我区城市化的发展会产生新的经济产业链,从而带动我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关于破解负债建设和土地财政难题的问题 1.财政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区小城镇建设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加快城镇化建设作为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等措施,努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使全区城镇化建设的内涵日益丰富,品位逐步提高,特色更加突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近几年来,全区通过向上争取和区级统筹安排用于城镇化建设的投入累计达到

万元。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项目带动、财政投入、民办公助的投入机制,使一大批小城镇基础设施得以完善和配套,有力促进了小城镇建设。但从投入渠道和规模来看,城镇化建设政府投入的资金仍然占较大比重,还没有走出一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筹措城镇化建设资金的道路,投融资机制还没有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于我区经济总量小、财政底子薄的现状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不足问题。随着我区城市化步伐的加快,资金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趋突出,沿用以往靠财政单一投入来建设城市,势必无法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城镇化建设中资金短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镇化建设资金筹措渠道过于单一。目前,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城镇化建设资金基本靠依托项目向上争取。而我国长期实行城市优先发展战略,不仅中央财政预算根本顾及不到小城镇,省级财政也较少考虑小城镇建设问题。对乡镇而言,乡镇财政已不是一级完全财政,支出靠区级下拨,小城镇建设财政投入的压力自然落到了区级。而我区财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有限的财力难以满足城镇化建设需求。

(2)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不畅。一是缺乏真正的融资主体。由于城镇化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投资回报率低,回收期较长,乡镇村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上尚无有效的措施,不能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来,民间投资积极性不高,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尤其是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垃圾收集清运处理等设施严重滞后。二是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政府并非法人和实体,不能成为独立的融资主体,既不能向银行融资也缺乏还贷保证。入驻乡镇的企业虽然是独立的融资主体,但数量少、规模小、效益差,缺乏良好的资信度,也难以从银行融资,致使信贷资金在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十分有限。三是缺少统一的融资平台。目前我区还没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整合小城镇辖区的有效资产用于融资和担保。

(3)缺乏有效的项目资金整合机制。由于项目资金大多实行条块管理,资金管理分散与交叉并存,在部门分工协作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的前提下,项目资金难以实现“事前整合”形成合力。

从我区城镇化建设情况看,城镇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是资金的筹集和融通问题,在有限财力状况下,为满足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应致力于在如何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积极探索通过财政资金导向性作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努力形成投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以推动我区城镇化建设进程。

2.我区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举债情况

近几年来,随着我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政府逐步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设施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在国家拉动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大环境下,我区也加大了融资贷款的规模。近年来,我区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各类债务达到 万元,城镇化建设资金主要通过中央、省、市财政投资、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

我区在政府项目建设性举债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项目筹融资手段单

一、创新不够,重点城建项目的资金,大多是通过负债解决的,其中大部分是通过银行举债,一些新颖的投融资方式没有得到很好运用。同时,也缺乏相应的机构来统一协调和总体规划本级政府项目建设的投融资方式。二是项目单位融资过程中主体行为不够规范,部分偿债风险转嫁给财政,由于项目主体单位改制没有到位,采取行政和事业单位直接举债,有的贷款采用政府担保,给财政带来了直接的债务压力。

3.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情况

我区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中央、省、市财政专项投资,缺乏招商引资、债券融资、项目融资、吸引社会投资等融资渠道,近年来,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中通过财政投资达 万元,占整个城镇化建设融资的 %。

我区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在融资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且有许多项目是公益项目,基本没有经济效益,因此银行贷款难度大,主要靠向上争取和财政扶持,社会投资不愿意进入基础设施领域;二是融资方式仍然比较单一,依赖政府推动的多,依靠市场运作的少,间接融资多,直接融资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通过发行建设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受体制、政策限制难以开展;三是投融资平台建设滞后,投融资机构少;四是债务偿还机制不健全,后续筹资难度大,也给财政积累了一定的风险。

4.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情况

随着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上划,我区所收取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全部上缴实行省、市分享,区级缺失一块收入,给城镇化建设融资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城郊乡镇集镇土地的审批权限上划,城镇化建设融资缺少可抵押的资产。

建议协调市政府调整现行肃州区土地出让收入分享政策,返还肃州区土地出让收入市级分享部分,用足用活土地政策,坚走以地生财、以地聚财、以地兴镇、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路子。大力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通过招标、拍卖、租赁、出让、置换等方式,激发活力,使土地收益成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

5.我区财政收支结构情况 2013年我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04,045万元,较上年增长25.3%,其中:上划中央收入36,306万元,较上年增长23%;上划省级收入27,171万元,较上年增长2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38,587万元,较上年增长27.4%;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981万元,较上年下降3.6%。分部门完成情况:国税部门完成37,154万元,较上年增加7,500万元,增长25.3%;地税部门完成62,681万元,较上年增加15,305万元,增长32.3%;财政部门完成4,210万元,较上年减少1,828万元,下降30.3%。

2013年我区财政总支出完成183,309万元,较上年增长3.8%,其中:区级支出完成108,711万元,较上年增长14.6%;省、市专项支出完成74,598万元,较上年下降8.8%。

三、拓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渠道 1.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需求情况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主要是农民工的市民化。由于农民工市民化的资金需求包括农民工市民化所必须投入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因此,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也就主要表现为农民工市民化的资金需求。经预测,我区未来三年对于城镇化建设方面的资金需求达 万元,其中:交通设施建设 万元,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万元,医疗卫生 万元,社会保障 万元,教育环境 万元。2.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来源及投资情况

经统计,2010年至2013年我区用于新型城镇化建设投资达 万元,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是财政投资、国债投资、银行贷款、招商引资、吸引社会投资等,其中:财政投资 万元;国债投资 万元;银行贷款 万元;招商引资 万元;吸引社会投资 万元。

3.探索建立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

新型城镇化是高成本的城镇化,只有依靠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渠道,才能筹措巨额的建设资金,进而完成新型城镇化的预期目标和任务。我区融资渠道十分单一,缺乏有效的融资机制,建议积极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创建多元融资渠道:

(1)土地运作。土地出让收入总体上虽然将趋于减少,但我区属于农业城市,正在进行工业化和城市化,利用土地出让来进行融资对新型城镇化的融资支持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土地融资过程中,要优化内部结构,减少增量土地出让收入,提高存量土地收入占比。

(2)债券融资。通过发行政府债券、公司债等债券,增加地方建设资金来源渠道。

(3)民间资本。通过政策引导,提高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比重。

(4)进城农民工自筹。通过盘活农村资产,完善城乡产权流转机制,促使农民工带资进城,从而增强他们融入城市的初始资本积聚能力。

(5)联合开发基金、信托资金、私募资金等其它融资手段,也可作为补充形式,进行尝试和探索。

4.城镇化建设负债及偿还情况

5.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支持及措施

为大力支持我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区财政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采取得力措施,积极争取各类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大力整合各渠道安排的强农惠农资金,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财力保障。

(1)积极安排建设资金,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我局不断优化支出结构,积极安排区本级的强农惠农资金和配套资金,大力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

(2)争取财政奖补资金,支持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积极申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财政奖补资金,对利用流转土地进行规模经营的各类经营主体给予奖励、对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给予奖励,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3)争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资金,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积极申报农村土地整治项目,支持农村开展对农村田、水、路、林、村、房实施的全面综合整治,提高耕地质量,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4)加强资金统筹力度,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持续加大对城市公益性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收入全部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土地出让金扣除政策规定必须安排的支出后主要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5)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城镇化建设资金筹措管理办法,规范建设资金筹集行为。结合财政投资评审、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切实加强建设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管理安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6.创新城镇化建设融资方式

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主体,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领导地位不可撼动。政府要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创新型的融资方式来支持城镇化建设。

(1)营造投资环境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地方政府债券即市政债券。随着我国地方债券的发行机制、定价机制以及二级市场流通渠道的进一步完善,政府可以尝试发行专门的城市建设债券如收益债券,募集社会闲散资金用于城市建设。基础设施项目建成之后的有偿使用能够为发行的收益债券提供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未来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利于提高基础设施收益债券的信用评级,降低融资成本,延长融资期限,这些优势有助于提高民间资本使用效率的同时促进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2)信贷资产证券化变“债权”为“股权”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如住房、按揭贷款、信用卡透支等)进行组合,对该组合产生的现金流进行结构重组,并以此为基础发行证券和融通资金的过程。首先,将地方政府平台贷款债务进行分类,按照是否产生现金流和不同的现金流时限进行分类,然后,发行贷款的银行将这些产生现金流的贷款组合卖给一个特殊目的机构,现金流则被分配到不同的份额中。

信贷资产证券化能够解决资产的流动性问题,帮助地方融资平台走出债务重重的泥淖,使其能够继续为城镇化融资做出贡献。此外信贷资产证券化也有利于分散商业银行的集中性风险,而从“债权”到“股权”的转变则使得地方政府面对社会众多投资者的监督,促使地方政府对资金严格管理、合理利用。

(3)根据产业特征设立产业化基金

城镇化中基础设施、公共事业以及公共服务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在政府的支持下,鼓励社会资本设立污水处理、燃气热力生产、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经营性领域的产业化投资基金,不仅能够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吸引社会公众参与进来,还能使得社会公众及时了解城镇化建设情况,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率。

(4)股权投资与信托基金并进

在过去城镇化过程中,债务性质资本远远超过股权性的资本,在债务融资方式遇到阻碍的时候,不妨提高股权性资本的比重,利用PE、VC等方式充分利用政府之外的经济主体如企业、金融机构等的剩余资金,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以便更好地服务城镇化。此外,可同时发展信托基金。通过信托基金募集流通中的剩余资金投向基础设施、房地产、公用事业,能够极大地减轻城镇化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同时促进我区城镇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7.土地经营收益支持城镇化建设

8.融资平台体系建设与运营

近年来,我区积极主动地适应城乡一体化和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坚持发展经济基础先行,把加快工业园区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增强城市承载、辐射、带动功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措施来抓,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采取向上争取,财政补助,出让土地,税收返还,银行贷款,社会投资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城乡基础及公益设施建设。

我区唯一的城市基础设施融资平台---工业园区投资公司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筹资模式,以园区土地等资产、集中供暖、污水管网等项目为依托,向兰州银行、建设银行等融资2500万元;依托甘肃省信托公司募集资金5000万元,有效地缓解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我区在城乡基础及公益设施建设投融资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建设资金需求量不断扩大与融量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一是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周期长,见效慢,且有许多项目是公益项目,基本没有经济效益,因此银行贷款难度大,主要靠向上争取和财政扶持,社会投资不愿意进入基础设施领域。

二是融资方式仍然比较单一,依赖政府推动的多,依靠市场运作的少,间接融资多,直接融资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通过发行建设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受体制、政策限制难以开展。

三是由于体制机制和政策性约束,以及区域条块、行业分割,辖区范围内资源、资产、资金整合力度不够,资源、资产利用率不高,资本聚集和转化能力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

四是投融资平台建设滞后,投融资机构少。

五是债务偿还机制不健全,后续筹资难度大,也给财政积累了一定的风险。

建设目标及措施:

建立投融资体系,首先必须搭建投融资平台,要有一批投融资机构作为支撑,建立平台前提是整合资源。要按照“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用投入换收入”的发展理念,以有利于我区发展的大局出发,打破部门、行业、区域界线,对我区可调控的资源、资产、资金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臵,集中财力、物力办大事,并形成投资滚动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资源整合和体制机制创新,培植一批资产规模大,信用程度高,融资能力强的“借、用、管、还”一体化的政府综合性投融资企业,并以此为平台,充分吸纳各类资金用于城乡基础及公益项目建设,最大限度地放大政府资产和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益,使之成为政府引导社会投资,行使政府投资职能的主要力量。

先行建起五大投融资平台:

一是对已有的工业园区投资公司进行规范完善和提升。由发改局牵头负责,协助工业园区发展投资公司,根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修改完善公司章程,理顺公司国有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关系,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领导人经营业绩考核等制度,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形成规范、科学的决策,执行监督管理体系。

二是组建公用行政服务中心设施建设投资公司。由政府筹建办公室牵头,组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投资公司,以现有的党政机关办公楼和附属设施等国有资产为依托,通过资产臵换、运营等方式进行资本运作,向商业银行融资,面向社会,吸纳资金,为行政服务中心提供融资服务,并对建成的行政服务中心进行国有资产经营。三是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四是组建园林绿化投资公司。五是组建土地储备中心。9.我区金融发展基本情况

在我区的各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有中国工商银行酒泉分行、中国农业银行酒泉肃州支行、中国建设银行酒泉分行、中国银行酒泉分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酒泉分行、兰州银行酒泉分行、酒泉农商银行、甘肃银行酒泉分行、浦发银行以及18家小额贷款公司。

我区银行金融机构中开展直接融资业务的只有酒泉农商银行,其它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尚未开展直接融资业务。酒泉农商银行直接融资业务主要是以发起方式募集股金,截止2012年12月底,累计募集股金1852户,融资金额5亿元。

四、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相协调 1.我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基本情况及财政投入情况

我区2010年至2014年农业转移人口数量累积达到 人,转移人口数量以 %的速度逐年递增,转移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对公共服务总投入为 万元,人均投入 元,转移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政对公共服务总投入达 万元,人均投入 元,增长 %,农业人口市民化人均成本 元。

2.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各项惠农政策及社会保障的政策调整

随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逐步推进,为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后,各项社会保障等基础条件得到同步改善,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提供各项保障政策调整:

(1)要核定中央应承担的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财政资金总量。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的实质是将现在主要针对城镇居民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扩大到农村转移人口,包括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就业支持和保障性住房等。对于这四项支出,要结合公共产品受益范围理论,合理确定其主要负担主体以及相应的资金总量。其中,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应当确定为中央政府财政负担事项,主要由中央财政承担相应支出。

(2)调整转移支付制度,促成地方政府在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上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由于各地财力水平不同,负担能力有高低,因此不能随着农村转移人口的自然分布而将相关的财政支出也自发分布在各地之间,必须由上级财政主持调剂。如上,在确定中央政府应负担的资金总量的前提下,中央财政就可通过增加转移支付总额、调整转移支付比例、修订转移支付系数等方式,来调节地区间、城市间的实际负担水平,促使地方政府的财力与事权能相互匹配。(3)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各级财政在安排支出时,都要适应农村人口的转移情况,调整本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基本方向是从农村向城镇调整,如调整城市义务教育中央与地方的负担比例、调整财政教育支出中农村与城市的支出比例、调整城市与农村的社保补助结构等。

3.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对财政收支的影响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过程中,更多的农业人员向城市和小城镇转移,相应对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医疗、教育、就业等社会保障的需求增加,势必会影响到财政收支结构,我区财政支出根据农业转移人员市民化的推进程度进行相应的向城镇倾斜,协调城乡支出结构均衡发展。

4.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和引导作用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加大对城镇化建设的投入。通过运用经济杠杆等间接手段来管理和调控城镇化建设经济活动,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特别是要发挥好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政府除从税收上给予优惠之外,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民办公助、以物代资、以奖代补、奖补结合、财政直接投资和补贴等激励手段,还要积极引导、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金等多种渠道和多种经济成份从事城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和农民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第五篇: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县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那么,在新形势下,乡镇城镇化道路究竟怎么走?结合工作实际,通过我们##区县政协小组的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结合##区县城镇化建设实际谈一下对乡镇城镇化建设粗浅的看法。

一、##区县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区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城镇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许多镇政府所在地建设了广场,中心大街安置了路灯,大部分村也都修通了水泥路。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58%。村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小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但在环境卫生等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投入不足,卫生死角多。完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需投入大量资金,而镇村财力十分困难,存在资金缺口问题。

二是环境卫生监督力度不够。农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较薄弱,人畜混居以及改厕不够全面,卫生环境差,垃圾乱扔乱堆的现象比较普遍,住在集镇所在地街道的居民,垃圾随手往路边扔,而居住在农村里的群众由于还没有建立垃圾填埋场,垃圾大部分往河里倒,造成水源污染,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三是原有村屯规划不合理。房屋建设杂乱无章,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统一规划,影响村容村貌,绿化率普遍低下,大多数村没有绿化带。但现要规划整治,没有资金来源。

四是个别群众对收取卫生费实行上门收集袋装垃圾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五是商品市场与周边地区发展不平衡,易受影响。

二、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领导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一是乡镇党委、政府成立村容村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分管卫生工作领导任副组长,党政办、村镇规划、城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把任务分解到村到户,把责任落实到人,形成职能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二是落实村容村貌管理责任制。成立环境卫生监察组,由工作责任心强的干部担任,全面负责环境卫生监察工作,聘请专职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并与他们签订责任书,同时制定了乡镇村容村貌管理细则及垃圾清运

管理办法,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三是各村配备土地与规划协管员,明确工作职责,配合乡镇职能部门开展村容村貌整治工作。

(二)宣传工作到位,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在干部大会、农村工作例会上,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宣传村容村貌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统一镇村干部的思想,增强工作责任感,并进行周密布署,把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落实。二是通过张贴标语、出板报、发放宣传材料以及驻村入户宣讲等形式,积极开展“乡镇是我家、美化靠大家”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不断增强干部群众的卫生意识、规划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群众自觉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加大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为提高环境卫生整治效果,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把环境卫生监管和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彻底分开。成立环境卫生监察队,由正式干部任队长,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监管工作,不参与具体的卫生保洁工作。集镇范围内的环境卫生保洁工作发包给社会人员经营,由其聘请保洁员和垃圾清运员,具体负责环境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及农贸市场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上门收集袋装垃圾。在集镇街道按每户每月收取适当卫生费,单位则按垃圾量收费,每天上午8:00准时出车上门收集并清运垃圾,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进一步扩大集镇区域的垃圾收集和清运范围。

四是定期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在重大节日期间,由乡镇政府统一部署,组织各村、各单位、中小学校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重点清理道路两边的暴露垃圾、卫生死角、废弃土以及乱张贴物等。

五是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全面开展。把中心村确定为环境卫生整治重点村,推行袋装垃圾和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善村容村貌,目前正积极做好这些村的垃圾填埋场选址等前期准备工作。

六是积极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村及开展爱国卫生月等活动。居民住宅区、单位室内要求做到“六面光”;各沿街店面、住户实行“门前三包、门内达标”;统一组织除“四害”,确保群众的健康安全。

七是全面开展农村改厕工作,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

八是加强牲畜养殖业污染治理,要求建立沼气池等,引导立体种养,污染物达标排放,并严格把好规划和审批关,控制养殖规模,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九是抓好新农村规划,严厉打击违法滥建行为。结合新农村建设,在重点村建立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另外针对环境卫生方面建议: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转变群众观念,提高他们的环境卫生和规划意识,增强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继续加大经费投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为村容村貌整治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3、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一方面是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全面实行袋装垃圾、上门收集垃圾、集中填埋处理以及改厕工作,重点做好中心村村容村貌整治工作,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全镇村容村貌的改善。另一方面是加强新村规划建设,进一步做好新农村建设示点工作,统一规划,人畜分离,创建整洁、优美的农村环境。

下载城镇调研.doc - 一、 铜鼓城镇化建设现状概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镇调研.doc - 一、 铜鼓城镇化建设现状概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镇化建设调研座谈会

    城镇化建设调研座谈会 中共胶西镇委员会经济学家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推进这“三化”最具有操作空间和能力的层面是县域经济,而......

    城镇建设现状及未来城镇化建设思考

    一、城镇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城镇建设发展历程:回顾**城镇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解放到上世纪90年代初,县城城镇建设基本属自由发展阶段......

    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乾安县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城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

    关于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城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为了响应xx街道“打造水乡古镇,构建和美乡村,转型都市经济”的号召,提高街道规划建设品位,推动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引导城乡空间结构优化,提高村街道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基金1号概要

    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基金1号--海涂围垦项目产品概要:期限:2+1年投资者预期年化收益率:11%“海涂围垦项目建设基金”规模:不超过7.155亿元。“海涂围垦项目建设基金”管理费:1%投资......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模板(五篇)(精选合集)

    关于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有哪些?下面是写写帮文库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欢迎参考阅读!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一)一、当前规划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1、规划编制脱离......

    XX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XX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引导文:正确的城镇化道路应该是稳步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积极发展中小城市,有重点的发展小城镇,这样才能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近期,xxxxxxxx区政府研究室就如何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