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情况汇报

时间:2019-05-12 18:4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情况汇报》。

第一篇: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经验与体会

自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乡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若干意见》(粤发[XX]8号)和《关于推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意见》(粤发)[XX]10号)出台后,由于区委、区政府把推进城市化进程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经两年多来努力,我区城镇化建设工作明显加快,城市品位大幅度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几方面都得以较快速度的协调发展。

在规划方面:一是委托了中山大学如期完成了编制区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并分别印制了XX本《清城区城镇体系与产业布局规划图集》和1000本《清城区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奠定了区未来20年的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计划目标。二是先后有源潭、石角、龙塘几个镇根据省两个《意见》的要求,编制或修编了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有些镇在搞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还编制了近期建设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使不少镇解决了过去建设无规可依的老大难问题。

在建设方面:市旧城区先后有下廓、朝阳花苑、富利花园、名都、城市广场等小区改造和a1#、新威龙花园、金碧湾花园、锦绣清城、倾城摩尔、海逸华庭等小区开发全面开工,从XX年至现在,共投入建设资金8.5亿元,完成了151项,建筑面积90㎡多万的改造建设。这两年多来,基础设施建设亦有重大的改善:投入了1400多万元完成了市区西出口道路的改造和环城二路的扩建;投资800万元打通了先锋路太阳岛至麦围大街的断头路;投资600多万元把脏乱差十分严重的笔架河口改造成风景优美的人工湖;投资近700万元完成了平安二路的首期工程建设;投资300多万元改造了北门街;投资2400多万元改造学宫街、大观街、南门街、曙光路、先锋路等五条街道改造。此外,还扩宽了下濠基闸口和对全段路面进行了改造,搞好了牛皇庙、凤桂园等脏乱差突出地段的整治及新安装了700盏路灯和搞了数万平方米的绿化,使整个旧城区一天天变净、变亮、变美。各建制镇在这两年多来,除了认真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之外,同时,还十分注重抓好城镇扩张和集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源潭镇以一河两岸为轴心,先后完成了河东大型集贸市场的建设和镇政府办公大楼的建设,带动了这些地方附近地区的发展;石角镇建成大型集贸市场,搞好了环镇公路和府前路小区的开发建设,还新建了一间达4星级标准的龙城大酒店;龙塘镇完成了环镇公路建设,新建了集贸市场、影剧院、小广场等公建设施;横荷完成了荷兴集贸市场建设;附城亦完成了附城集贸市场的建设,洲心重点抓了金海湾、丁香两小区的开发建设,各镇城镇扩张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这两年较之过去明显加快。

在管理方面:现全区7个集镇,共有建设管理人员30人,城卫办人员27人,城监人员40人,环卫工人131人,城镇管理人员比较上两年增加12%。有洒水车2辆,垃圾运输车32辆(其中汽车6辆、手拖26辆),城监执勤用车30辆(其中汽车4辆、摩托车26辆)机械设备配置比上两年有所改善。在垃圾清运处理方面,除原来附城已达到全天保洁的垃圾处理标准外,在近两年先后有石角、洲心、横荷与市环卫处签订了集镇垃圾代管协议,使集镇达到了全天保洁的标准。由于集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各建制镇的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我区近两年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各方面得以快速推进,我们认为主要经验与体会有五点: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自XX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的两份文先后出台后,区委、区政府把城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区的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并亲自抓,并亲自主持召开规模较大的城镇建设工作会议。各镇能按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把领导精力从过去抓具体经济项目为主逐步转移到以改善环境为主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上来,如源潭和石角两镇,拿出过百万元来搞创省卫生镇达标,实践证明,只要领导重视,即使更大的困难都能克服解决;

二、搞好规划是前提。如果没有规划,就成了无序的建设。城镇建设必须首先编制出既科学合理又适度超前的规划,并且要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这样,才能有序地推进城镇的健康发展。

三、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是基础。朝阳花园小区的改造,使该小区成为旧城区最繁华的小区。石角镇开通了镇政府通往清三公路的府前路,不到两年,就使道路两旁和龙城大洒店一带拔地而起。龙塘搞好了环镇公路和新集贸市场、小广场及影剧院等配套建设,带动了附近周围商品房的开发。横荷建成了荷兴市场之后,很快就在附近形成了一个分散性的小区。实践证明,搞好了城镇配套设施的建设,必然会推动城镇建设的发展。

四、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是根本。城镇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政府投入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政府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收更多外资投入城镇的开发建设,这样,城镇才能得以快速发展。

五、以创优达标为动力是促使当地政府提高城镇水平的有效途经。我区近年有几个镇成为省卫生先进镇,甚至有些很快就成为省卫生镇,他们主要是通过根据各镇的不同情况,制定一年一度的城镇创优达标计划来促使政府有计划有目标地认真抓好城镇管理工作,不断地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调动基层政府搞好城镇管理工作的有效途经。

(一)关于搞好旧城区建设改造和提升城市品位的实施意见

1、对先锋路、曙光路、环城路、南门街、北门街、大观街、学宫街、松岗路、松鹤街、城北路、下濠基等主街道的机动道路面和人行道进行全面改造。已经改造和正在改造的有北门街、南门街、大观街、学宫街、曙光路、先锋路。一是把以上街道的机动车道路面全部改造成铺进口沥青或花岗岩石的标准,将可限制大型货车行使的南门街、大观街、学宫街几条机动车道铺花岗岩石,其余街道全部铺进口沥青;二是把两旁的人行道全部铺花岗岩石和镶花岗岩路沿石,为解决摩托车、自行车无处停放的问题,人行道能扩宽的则尽量扩宽。建议除桥北路两旁人行道为8m、松岗路为2m、下濠基为3m之外,其余主街道两旁人行道的宽度均为5m。机动车道改窄后,将某些街道由现在的双行线改为单行线,以解决机动车道改窄后造成的交通堵塞问题。

2、搞好主街道两旁的绿化和路灯的建设改造。在进行主街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改造的时候,同时抓好各条主街的绿化和路灯的建设改造,建议:一是除保留大观街、学宫街、曙光

一、环城

二、桥北路、北门街、松鹤街几条主街的绿化树之外,其余主街两旁的绿化树进行重新规划种植,实行一街一树、大小一样、间距统一的绿化布局;二是对城北路、环城一路、大观街、学宫街的路灯进行建设改造,把现还是单边路灯的建成双边路灯,将现还是水泥杆柱的路灯改成品位较高的路灯,根据大观街、学宫街绿化树比较高大的特点,在这两条街重新安装上灯杆高度在5m左右的庭院式路灯。

3、搞好主街道的两旁美化。一是把两旁的架空线全部改为地埋线;二是清理所有乱搭建的骑楼、雨蓬、广告牌等违建物;三是拆除临街所有防盗网或将外网改为不超出窗台的内网;四是委托装饰公司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按现代化城市标准搞好街道两旁建筑物的“穿衣戴帽”工作;五是成立专业队伍,采取得力措施,对乱张贴者进行惩罚,从源头上解决市区内特别主街两旁的“牛皮癣”问题。

4、搞好停车场的建设。重点解决大观街、学宫街、南门街、北门街、上、下廓一带无处停车的问题:一要做好新建停车场的规划,今后,这一带改造,凡大型的建筑群体,都应考虑要有地下停车场的设计;二把清师附小和大观小学合并,待下廓到新北江桥的防洪堤全段建成取消城内堤围之后,原下濠基堤围占地留空改路,利用大观小学的地方改建多层的大型停车场。

5、搞好交通路网的建设。一是建成北江河边新桥至三桥的全线通道;二是搞好松岗加油站至新北江桥路段的北环路建设;三是以麦围大街为轴线打通桥北路至城北路的通道。通过搞好以上几条主干道的建设,把旧城区现在环状的交通网络改为网状的交通网络。

6、搞好下水道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一是针对原旧区一带未实行下水道雨污分流的存在问题,在进行主街路面改造施工的同时,重新按新的规划要求先搞好下水管道的建设再进行地面施工,以免在今后完成了路面改造后再搞下水道改造而造成不必要的重大浪费;二是对东风主干渠、下廓街、西门塘小区等下水管道堵塞的问题进行彻底的治理;三是在德兴渠附近设立抽水站,解决今后锦绣清城项目建成后集雨面积减少,市区泄洪能力弱,容易造成市人医和天湖塘一带受浸的问题;四是搞好高基里及古城、清郊一带城中村的排雨排污管网的建设改造,完善城中村的排雨排污网络。

第二篇: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经验与体会

自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乡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若干意见》(粤发[XX]8号)和《关于推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意见》(粤发)[XX]10号)出台后,由于区委、区政府把推进城市化进程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来抓,经两年多来努力,我区城镇化建设工作明显加快,城市品位大幅度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几方面都得以较快速度的协调发展。

在规划方面:一是委托了中山大学如期完成了编制区城镇体系规划的任务,并分别印制了XX本《清城区城镇体系与产业布局规划图集》和1000本《清城区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奠定了区未来20年的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计划目标。二是先后有源潭、石角、龙塘几个镇根据省两个《意见》的要求,编制或修编了建制镇的总体规划,有些镇在搞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还编制了近期建设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使不少镇解决了过去建设无规可依的老大难问题。

在建设方面:市旧城区先后有下廓、朝阳花苑、富利花园、名都、城市广场等小区改造和a1#、新威龙花园、金碧湾花园、锦绣清城、倾城摩尔、海逸华庭等小区开发全面开工,从XX年至现在,共投入建设资金8.5亿元,完成了151项,建筑面积90㎡多万的改造建设。这两年多来,基础设施建设亦有重大的改善:投入了1400多万元完成了市区西出口道路的改造和环城二路的扩建;投资800万元打通了先锋路太阳岛至麦围大街的断头路;投资600多万元把脏乱差十分严重的笔架河口改造成风景优美的人工湖;投资近700万元完成了平安二路的首期工程建设;投资300多万元改造了北门街;投资2400多万元改造学宫街、大观街、南门街、曙光路、先锋路等五条街道改造。此外,还扩宽了下濠基闸口和对全段路面进行了改造,搞好了牛皇庙、凤桂园等脏乱差突出地段的整治及新安装了700盏路灯和搞了数万平方米的绿化,使整个旧城区一天天变净、变亮、变美。各建制镇在这两年多来,除了认真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之外,同时,还十分注重抓好城镇扩张和集镇基础设施的建设:源潭镇以一河两岸为轴心,先后完成了河东大型集贸市场的建设和镇政府办公大楼的建设,带动了这些地方附近地区的发展;石角镇建成大型集贸市场,搞好了环镇公路和府前路小区的开发建设,还新建了一间达4星级标准的龙城大酒店;龙塘镇完成了环镇公路建设,新建了集贸市场、影剧院、小广场等公建设施;横荷完成了荷兴集贸市场建设;附城亦完成了附城集贸市场的建设,洲心重点抓了金海湾、丁香两小区的开发建设,各镇城镇扩张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这两年较之过去明显加快。

在管理方面:现全区7个集镇,共有建设管理人员30人,城卫办人员27人,城监人员40人,环卫工人131人,城镇管理人员比较上两年增加12%。有洒水车2辆,垃圾运输车32辆(其中汽车6辆、手拖26辆),城监执勤用车30辆(其中汽车4辆、摩托车26辆)机械设备配置比上两年有所改善。在垃圾清运处理方面,除原来附城已达到全天保洁的垃圾处理标准外,在近两年先后有石角、洲心、横荷与市环卫处签订了集镇垃圾代管协议,使集镇达到了全天保洁的标准。由于集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管理工作不断加强,各建制镇的城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我区近两年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各方面得以快速推进,我们认为主要经验与体会有五点: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自XX年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城镇建设的两份文先后出台后,区委、区政府把城镇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区的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并亲自抓,并亲自主持召开规模较大的城镇建设工作会议。各镇能按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把领导精力从过去抓具体经济项目为主逐步转移到以改善环境为主的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上来,如源潭和石角两镇,拿出过百万元来搞创省卫生镇达标,实践证明,只要领导重视,即使更大的困难都能克服解决;

二、搞好规划是前提。如果没有规划,就成了无序的建设。城镇建设必须首先编制出既科学合理又适度超前的规划,并且要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这样,才能有序地推进城镇的健康发展。

三、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是基础。朝阳花园小区的改造,使该小区成为旧城区最繁华的小区。石角镇开通了镇政府通往清三公路的府前路,不到两年,就使道路两旁和龙城大洒店一带拔地而起。龙塘搞好了环镇公路和新集贸市场、小广场及影剧院等配套建设,带动了附近周围商品房的开发。横荷建成了荷兴市场之后,很快就在附近形成了一个分散性的小区。实践证明,搞好了城镇配套设施的建设,必然会推动城镇建设的发展。

四、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是根本。城镇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政府投入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政府必须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收更多外资投入城镇的开发建设,这样,城镇才能得以快速发展。

五、以创优达标为动力是促使当地政府提高城镇水平的有效途经。我区近年有几个镇成为省卫生先进镇,甚至有些很快就成为省卫生镇,他们主要是通过根据各镇的不同情况,制定一年一度的城镇创优达标计划来促使政府有计划有目标地认真抓好城镇管理工作,不断地提高城镇管理水平。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调动基层政府搞好城镇管理工作的有效途经。

二、主要存在问题和原因

(一)旧城区的存在问题及原因

1、城镇交通道路窄,路况差,断头路多、交通网络不完善。旧城区现往东的出口只有先锋路,主路面宽为13m,南北贯通的只有桥北路,主路面宽为19m,西出口只有环城路,主路面宽为12m。主街共有曙光路、环城路、松岗路、先锋街、南门街、北门街、学宫街、大观街及下濠基、城北路、松鹤街等几条又窄路面又烂的街道。其中最宽的先锋路和环城路是19m,最窄的学宫街只有13.4m,北门街主路面只有10m。因北环路未建成,城北路目前还是一条断头路,建筑密度大,居住人口多的上廓街、下廓街等江北一带,目前能够通车的只有南门街和下濠基,交通非常不便。桥北路是旧城的主要交通干线,但,能够与这条路接通的只有曙光东、先锋中和松岗路3个进出口,且全城交通都是平面交叉,所以这些进出口经常出现交通阻塞的现象。现在旧城确实存在难进难出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市区人流物流的发展,这是推进城镇化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

2、停车场少,车辆乱停乱放严重。虽然 停车场有51个之多,但没有一个上规模的,整个旧城区可供停车的面积只有2.46万㎡,且分布很不合理。在车流人流密集的学宫街、大观街、上廓街、下廓街和南门街、北门街一带,可供停车的面积只有6200㎡。由于缺少停放和保管车辆的地方,导致开汽车的人怕到这些地方,骑自行车、开摩托车的只有把车放在人行道和甚至停在机动车道。车辆的乱停乱放,一是造成交通受阻,二是影响市容街貌,这是旧城配套设施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3、其他配套设施亦不够完善。除了道路和停车场严重不配套之外,旧城区内的下水道、集贸市场、游乐活动场馆、园林绿化等亦很不配套。下水道大部分没有达到雨污分流的标准,且有不少渠道是堵塞非常严重的,造成遇大雨暴雨不少地方受浸。集贸市场总体容量不足且还分布不合理,导致不少地方经常出现以街代市和以路代市的现象。建筑密度大,居住人口多,但活动空间小,公建设施不配套,整个旧城区只有一个小小的中山公园是可供市民休闲游乐的地方,没有一个象样的体育场馆,绿化率也严重偏低,主街两旁相当部分建筑物档次不高,乱搭建亦非常多,这些都是造成城市品位不高的重要因素。

4、市政建设资金紧缺。本来高基里一带的因雨污积聚造成大量蚊蝇滋生和不少房屋遇下大雨受浸、牛巷和下廓二街一带无路灯等严重的市政问题必须尽快解决。但,由于我区自XX年5月开始接管旧城市政建设管理以来,旧城有5亿多元的工程办理了开工报建,按正常收费,应有2500万元的市政建设配套费收入,但,由于上、下廓改造、小区连片改造和很多项目以老企业改造等名义减收或免收,实际只收到557万元,而市政建设改造项目投入1100多万元,致使现在还有500多万元的市政建设工程款应付未付,所以造成很多应及时解决的市政问题未能得以解决,且给今后市政建设管理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

5、占道经营和乱张贴严重。由于一贯以来养成的习惯和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加上执法不严,所以造成市区内商店占道经营和到处乱张贴的现象相当严重,这是导致城市品位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关于推进城镇化进程和提升城镇品位的意见

(一)关于搞好旧城区建设改造和提升城市品位的实施意见

1、对先锋路、曙光路、环城路、南门街、北门街、大观街、学宫街、松岗路、松鹤街、城北路、下濠基等主街道的机动道路面和人行道进行全面改造。已经改造和正在改造的有北门街、南门街、大观街、学宫街、曙光路、先锋路。一是把以上街道的机动车道路面全部改造成铺进口沥青或花岗岩石的标准,将可限制大型货车行使的南门街、大观街、学宫街几条机动车道铺花岗岩石,其余街道全部铺进口沥青;二是把两旁的人行道全部铺花岗岩石和镶花岗岩路沿石,为解决摩托车、自行车无处停放的问题,人行道能扩宽的则尽量扩宽。建议除桥北路两旁人行道为8m、松岗路为2m、下濠基为3m之外,其余主街道两旁人行道的宽度均为5m。机动车道改窄后,将某些街道由现在的双行线改为单行线,以解决机动车道改窄后造成的交通堵塞问题。

2、搞好主街道两旁的绿化和路灯的建设改造。在进行主街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改造的时候,同时抓好各条主街的绿化和路灯的建设改造,建议:一是除保留大观街、学宫街、曙光

一、环城

二、桥北路、北门街、松鹤街几条主街的绿化树之外,其余主街两旁的绿化树进行重新规划种植,实行一街一树、大小一样、间距统一的绿化布局;二是对城北路、环城一路、大观街、学宫街的路灯进行建设改造,把现还是单边路灯的建成双边路灯,将现还是水泥杆柱的路灯改成品位较高的路灯,根据大观街、学宫街绿化树比较高大的特点,在这两条街重新安装上灯杆高度在5m左右的庭院式路灯。

第三篇:毕节市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毕节市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4-1信息来源:毕节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市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毕节市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报告》的安排,为进一步提高审议质量,市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常委会办公室、市住建局、市规划局相关人员在常委会副主任李克明的率领下,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赴金沙、纳雍、威宁、七星关等县区,对我市城镇化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并请各县区提供了书面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市城镇化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两年明显变化、五年大见成效、十年实现跨越”的目标,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驱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结合,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狠抓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各县区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功能持续完善,城镇品味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日益改善。

(一)各县区发展定位准确,城镇化发展方向明确。根据省、市人民政府批复的我市各县区总规,各县(区)城市发展定位为:毕节—大方中心城区定位为国家“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的核心及示范窗口、西南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物流中心、以新兴产业为基础的山水园林宜居城市。金沙县定位为以发展能源、煤化工配套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小城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定位为具有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和科研教育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黔西县城着力打造成为以能源工业为主,具有独特自然风光和多元文化的旅游服务城市;织金县定位为西南地区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和重要的旅游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黔中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具有黔西北地方特色的山水宜居城市;纳雍县城定位为以煤电产业为依托的旅游服务小城市;威宁自治县定位为贵州省西部门户和西部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之

一、区域物质集散地、以发展旅游业和轻工业为主的高原生态城市;赫章县定位为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和文化旅游目的地、黔西北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贸易集散地、具有夜郎文化和喀斯特山区特色的宜居城市。

(二)城镇规模明显扩大,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近年来,随着“试验区” 建设步伐的加快,经济社会的提速发展,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逐年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2011年底,全市城镇化率28.17%,与2006年(17.83%)相比,平均每年以2.068个百分点递增。随着七星关区百里杜鹃大道、草海大道、德溪新区路网,大方同心大道,黔西花都大道,金沙新城区2号、7号路,织金迎宾大道,纳雍发展大道,威宁乌撒大道,赫章夜郎大道、西城区路网,百里杜鹃花海文化路网以及小城镇新建道路工程的强力推进,城镇空间得到快速拓展,全市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52.33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11.2平方公里,城镇总人口达到182.2万人,其中七星关区建成区面积达到40.5平方公里,人口45.01万人;7个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70.7平方公里,人口137.17万人;集镇建成区面积88.8平方公里,城镇道路总长993.9公里。

(三)城镇功能日趋完善,市民幸福指数逐年攀升。一是城市住房面积不断增加。2007年来全市保障性住房累计建设完成25954套,全市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7.41平方米,一批较高档次房开项目的启动实施提升了城市形象。二是城市绿化率不断提高。随着七星关区响水滩公园、虎踞山公园、南山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城周山头绿地和小区绿地的实施,全市现共有公园20个,县(区)建成区绿化面积达673万平方米,绿地率6.91%,全市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81平方米,加上各地景观大道的实施,提升了城市品位。三是城市给排水、道路照明、生活垃圾和污水收集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展。县(区)城区供水管道长度742.03公里,日供水量26.7万立方米,用水普及率75.08%(2006年自来水普及率70%);排水管网总长380公里,建有污水处理厂8座,日处理污水能力为14.1万吨,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4.18%;县(区)城区现有公厕近180个,垃圾填埋场8座,日处理垃圾能力为1270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预计75%;县(区)城区共安装路灯54404盏(2006年有路灯5230盏)。这些城镇功能的日趋完善,使市民幸福指数日益增加。

(四)高起点规划设计,城镇品味不断提升。市县区在城镇化发展中,不断强化规划“龙头”意识,注意发挥规划对城镇建设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市提出“两年内完成城乡规划全覆盖” 的工作目标,各县区对不够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原有规划及时进行了修编,一些县聘请资深策划人士参与城镇发展策划,编制了各种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各县区重点发展的乡镇政府也都积极编制了集镇发展规划、村庄整治规划。同时,以规划为引领,对重点打造的街道、广场、标志性建筑等进行精心设计施工,着力提升城镇品味。

(五)“五园新村”“五古一特”等具有毕节特色的建设项目有力助推城镇化发展。全市实施以“四在农家”为特色,以“五园新村”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与村庄整治“改治结合”试点建设为载体的新型农村社区创建工作,建设出一批具有一定人口规模、产业发展、个性鲜明、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如织金县珠藏镇骂丫村、威宁县迤那镇芙蓉王新村。各地在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着眼于在挖掘历史、民族文化内涵上下功夫,建设出一批规划起点高、规模拓展大,富有特色、各具魅力的特色小城镇,如七星关区海子街镇,大方县六龙镇,黔西县素朴镇,金沙县岩孔镇,织金县熊家场乡,纳雍县勺窝乡,威宁自治县迤那镇,赫章县六曲河镇等等。大方县慕俄格古城、织金县官寨古街等“五古”保护项目建设,增加了我市的旅游亮点,提升了毕节旅游文化品位。

(六)主导产业初步确立,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各县区根据自身的资源情况,全面实施“十大产业振兴计划”,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着力实现“三化互动”。一是全面建设以毕节经济开发区、织金经济开发区、威宁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12个重点产业园区,通过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等方式推进园区发展。二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三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努力将建设成为中国西部独具特色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四是积极发展壮大现代物流、金融、房地产为主的新型服务业,为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增强城镇发展后劲。

二、我市推进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市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城镇化率相对较低。尽管近几年我市城镇化快速推进,但限于全市城镇数量少、规模等级低、城镇化容纳空间小,截止2011年28.17%的城镇化率,与全省35%、全国51.27%的平均水平比较,差距仍然明显。城镇化相对滞后,其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二)建设资金缺口较大。一方面,由于财政压力大,政府投入到城市建设的资金不足,导致城市建设中的功能服务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资金严重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区位条件有限、交通滞后、政府贷款融资难,没有稳定的融资渠道,导致资金匮乏。

(三)基础设施仍较落后。由于我市城镇化建设起步晚、欠账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点低、标准差,导致配套功能设施还不完善,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市民“行车难、停车难、住房难、上学难、就医难、入厕难、卖菜难、健身难、休闲难”等等矛盾和问题。

(四)征地拆迁比较棘手。由于利益分配关系复杂,补偿与被补偿双方在补偿标准期望值差距过大,利益双方在征拆补偿未取得一致时,时常出现堵工现象,致使某些城镇建设项目进度迟缓,给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维护稳定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五)经营城镇经验不足。一些县(区)、乡镇政府对构成城镇空间和城镇功能的自然生成资本、人力作用资本和相关的延伸资本等进行集聚、重组和市场化营运的认识不够、能力不强、手段不多,在城市资源、设施 “变现”增值的过程中不能获取最佳收益。

(六)规划执法力度不够。违法违规建筑在全市各县区规划区内均有反映,在七星关城区的反映比较突出。由于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屡禁不止,房地产开发企业、施工单位、农民工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社会后果。

(七)“推拉机制”尚未形成。我市农业基础薄弱,产业结构调整尚未成型,城镇化发展的初始动力先天不足;我市工业园区建设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工业欠发展,不能为城镇化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交通、通讯、教育、文化、体育、旅游、娱乐、饮食、商业、信息、金融、保险、酒店、宾馆等第三产业发育不良,不能为城镇化发展提供绵延的后续动力。

三、对我市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真正提高认识,坚持走城乡统筹的喀斯特地区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毕节喀斯特地区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是市委、市政府在结合区域实际,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提炼的成果,是我市推进城镇化工作的纲领和指针,各级政府要深化认识,坚定信心,切实增强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我市已进入了一个投资加大、开发加快、发展加速、实力增强的新阶段。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工业发展已具有一定基础,服务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条件逐渐改善,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家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发2号文件的出台,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基础、体制、环境等条件已经具备。我们要统一思想,集中心思,凝聚力量,强力推动城镇化快速健康发展。

(二)真正尊重规划,高起点编制规划体系,高效能执行规划成果。规划是政府的第一资源。突出规划的基础作用,以规划为总抓手统筹城镇化发展,建立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并加强对规划的检讨、反思和评估。一是启动具有毕节市域特色的毕节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二是启动各县(区)城市综合防灾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三是完成各县(区)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内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在规划编制工作中要做到“三个突出”:一要突出前瞻性,避免因规划落后造成长远建设被动的情况(如在城市人口密集区、中心区,要预先考虑,规划预留地下空间的发展利用等);二要突出科学性,在空间布局、功能完善、建设时序上,既要科学合理安排,又要敢于留“白”,不给历史造成遗憾;三要突出权威性,规划要高起点,实施规划更要高效率,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三)真正树立和正确运用经营城镇的理念,有效解决城镇化发展的资金不足问题。牢固树立经营城镇理念,把城镇作为最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盘活政府资源,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走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信贷投入为补充、以社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路子。一是经营好城镇规划、土地、特许经营权等政府资源。要把握城镇经营的规律,先规划后建设、先征地后配套、先储备后开发、先做环境后出让,认真算好“长远账”,最大限度地提高城镇资产的效益,实现“以城养城、以镇养镇、滚动发展”。二是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政府、公司、个人一起上,内资外资一起投,构筑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要打造融资平台,把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城建项目包装好,采取项目打捆方式推向市场,争取银行支持,扩大银行贷款。要用足用好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导向、示范和催化作用,采取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形式,引导吸收社会资金投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针对农村金融机构匮乏、农业贷款融资困难等问题,积极探索金融机构改革新途径,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农村产权流转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小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房屋等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流通,以规划、土地、特许经营、政策、项目、级差等资源换取资金,以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四)真正招商选商、引资引智,为城镇化长足发展筑牢产业支撑基础。没有产业支撑的城市,就缺失活力,缺少张力,缺乏竞争力。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实力壮大和地位提升,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的强化,基础在产业、关键在产业、着力点也在产业。一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产业规划布局,做到产业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统一;继续完善产业园区的功能定位、产

业布局,形成一县一片,各具特色;继续引导产业园区外的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集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真正招商安商亲商,同时要选商、富商,选择真正有实力、有诚意在我市发展,而不是以圈地、圈资源为目的的企业,让其发展在毕节、扎根在毕节。三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物流、房地产、旅游、商贸等第三产业。加大商贸中心、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的建设力度,构建完善的市场体系,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建立起大商贸、大流通、大文化、大市场的格局,形成与第一、第二产业相互支撑、充满活力的新型产业体系。

(五)真正把抓项目、抓投资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要抓手,重视城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配套。一是要依规划梳理项目、选准选好项目,按时序抓好落实,提高项目落地率。二是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大力抓好市内高速公路、铁路、机场、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建设进程,依托道路骨架,完善重要节点城镇基础设施,不断扩大城镇张力,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三是要完善城镇基础设施,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强度推进、高效能管理”的要求,坚持以城镇道路建设为重点,以交通引领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着重抓好城镇道路、供水、供电、通信、垃圾污水处理、区域性防洪排涝等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电子政务、现代远程教育、人口管理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工程。四是要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结合城镇规划建设和发展,加强社会公共设施资源的有效整合,调整调优化文化、教育、科技、体育、医疗卫生设施的布局结构,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

(六)真正将城镇管理引上公众参与的常态化管理轨道,努力实现城镇常态化、科学化管理。一是改革管理机制。环境卫生的管理,要立足改革和创新,逐步引入市场机制,由专业公司实施;二是细化管理职责。制定出台一些如城镇市场管理、交通管理、社会治安管理、居民文明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规章、规定,将城镇管理职责细化、量化到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同时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组织和发动群众作为城镇管理的关键环节,激发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城镇管理的积极性。

(七)真正用系统工程的理念抓城镇化,确保城镇化发展健康有序。城镇化是一项系统的、综合性的、庞大的、艰巨的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的宏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一是不断健全完善齐抓共管机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建设的组织决策系统、规划建设系统、政策保障系统、建设运行系统的职能越来越强,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和推动合力,共同推进城镇化发展;二是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在符合条件的集镇发展县城副中心城市和卫星城;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完善城镇管理办法,推行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保证农村进城务工、经商人员与城镇居民在就业、教育、卫生、社保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农转非”,促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加速农村人口城镇化。三是完善就业和创业培训机制。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健全劳务培训和输出网络,引导城乡富余人员有序输出,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拓宽城镇就业空间。四是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发展公益事业,健全小城镇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解除进镇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

(八)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着力建设和谐、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新毕节。城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城市的本质是让生活更美好。一是转变规划理念。转变到真正以人为本的原点,切实促进城市空间、人际、生态的有机化联系。二是挖掘文化底蕴,努力提高城镇文化品位。必须处理好城镇文化建设和继承的关系,在发展中传承历史文化、演绎现代文明,彰显城镇个性与特色。三是突出绿化美化,着力优化城镇人居环境。按照“特色旅游城市、生态家居城市”的建设目标,加快城市绿化步伐,提高县(区)城区绿化档次,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四是坚持协调运作,实现新区老城统筹发展。各县(区)新区规划要与老城区进行无缝化对结,实现新区老城功能互补,互动发展。五是围绕和谐征迁,做好征地拆迁工作。要始终带着“拆迁是为了发展城市,拆迁工作要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理念,尽量维护群众切身合法利益,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满足群众的诉求,在千方百计让被征地被拆迁农民分享城市发展成果的同时,让他们比征地拆迁前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切实做到关注民生、服务百姓,努力使我市城镇化的过程成为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的过程。

(九)真正做到城镇化建设与勤政廉政建设两手抓、两手硬、双丰收。一是加强教育,强化监督,警钟长鸣,规范权力运行,促进廉洁从政;二是既要为各类项目落地搞好服务、又要严格执行法定的基本建设程序;三是要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的力度,在城镇化健康推进的过程中,使干部也得到不断的成长与进步。

第四篇: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4-4-7信息来源:武乡县城建网

武乡县住建局局长 张王盛

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如何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带旺一片土地,富活一方经济,已成为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通过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现就推动我县城镇化建设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一、我县县情概况

1、地理环境

武乡县位于太行山西麓,山西省东南部,长治市最北端,全县总面积1610平方公里。其中平川地占13%、丘陵占57%、山地占30%。全县辖9乡5镇1个农业开发区,374个行政村,942个自然村,丰州镇为县城所在地。全县总人口21万,其中农业人口18.5万。

2、自然资源

武乡县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白云岩、石灰石、铝钒土、硅藻土、天然矿泉水等。其中煤炭储量28.6亿吨,现有煤矿13座,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全县白云岩矿探明储量约18亿吨,为全省四大金属镁示范园区之一。全县耕地总面积47万亩,人均2.24亩。主要作物有谷子、玉米、小麦、豆类、薯类等。全县有宜林面积36万亩,宜牧面积83万亩。

3、交通通讯

武乡境内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境内有太长高速、邢汾高速(在建)、208国道、太长线、沁涉线、权马线等六条干线,纵贯南北的太焦铁路和横跨东西的武左地方铁路在县城相交。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103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为70.21公里,其中:高速路19公里,二级公路122.1公里, 三级以下公路962公里,国道41.9公里,省道123.1公里,县道118.2公里, 乡道303.4公里,村道512.4公里,专用公路4公里。行政村通车率100%,92%的行政村通客运班车。铁路通车总里程110.3公里,其中:国铁18公里,地方铁路84.4公里,专用铁路7.9公里。通讯方面,全县95%的村开通程控电话,移动、联通网络基本覆盖全县,村通电话率达到98.6%,五大中心镇已全部开通了互联网。

4、社会经济

全县生产总值预计2010年底可实现36.3亿元,是“十一五”规划目标的112%,比“十五”期末增长205%;财政收入预计可完成10亿元,是“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100%,比“十五”期末增长28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年底可达到11773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69.4%,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达302元,比“十五”期末增长42.6%。

二、我县城镇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武乡县城建于丰州镇,县城规划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建成区总面积达4平方公里,目前初步形成了“田”字型中心区和“三纵三横”交通网络框架。四个中心镇建成区面积分别为:洪水镇1.02平方公里,蟠龙镇0.84平方公里,监漳镇0.3平方公里,故城镇0.31平方公里。全县共有人口21万,其中县城常住人口3.7万,城镇人口4.6万,城镇化率为21.97%。全县城镇基础设施现状为:

——城镇住房。全县城镇住房建筑面积140万平方米,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4平方米。

——市政道路。县城道路总长17公里,道路面积32公顷,街道亮化率达98%。洪水镇镇区道路9公里;蟠龙镇镇区道路8公里;监漳镇镇区道路3公里;故城镇镇区道路8公里。

——供水排水。县城供水主管网32公里,日供水量5000吨,集中供水普及率86%;排水管网总长18000米,建有污水处理场1座,日处理污水8000立方米,回用水5000立方米,县城污水处理率达60%。洪水镇供水管网25公里;蟠龙镇供水管网20公里;监漳镇供水管网14公里;故城镇供水管网16.8公里。

——集中供热。县城现有集中供热热源厂2座,供热锅炉3台,换热站14个,配套管网15.5公里,覆盖面积107万平方米,县城供热普及率达80%。

——集中供气。县城现有集中供气站1座,配套管网50公里,年供气能力达474.5万立方米。

——环卫设施。县城现有垃圾无害化处理场1座,日处理垃圾120吨,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5%。

——园林绿化。县城建成区绿化面积172万平方米,绿地率39.7%,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8.7平方米。洪水镇镇区绿化面积3.5公顷;蟠龙镇镇区绿化面积2.8公顷;监漳镇镇区绿化面积0.93公顷;故城镇镇区绿化面积1.1公顷。

——社会事业。教育方面,全县现有中小学223所,其中小学199所,初中22所,二十轨制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县城建有二十轨制高中和职业高中各一所,初级中学2所(在建一

所)、小学5所;洪水、蟠龙、监漳、故城四个中心镇政府所在地均建有初级中学和寄宿制小学,基本可以满足辖区内适龄儿童入学需求。

——卫生方面。全县现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个(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新农合管理中心),乡镇卫生院14所(其中五大镇为中心卫生院),卫生院分院6所,村卫生所377所,个体及社会办医13所。全县现有乡以上卫技人员574名,乡村医生410名,共有病床316张。

——广播电视。全县现有有线电视用户2万户,其中县城6000户,农村14000户,有线电视覆盖率和自然村电视覆盖率分别达80%和95%。同时,近年来文化、体育、科技等社会事业均得到长足发展。

我县城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城市化率较低,仍处于低速发展阶段。目前武乡县的城镇化率仍在低位徘徊,城市进程还处于低速发展阶段。通过对比,2009年武乡县城市化率低于长治市同期水平19.07个百分点,与山西省同期水平相比低24.02个百分点,与我国东部相比,差距更大。

二是城市化严重落后于工业化,受地形等条件限制,县域范围内人口及乡镇企业等布局较为分散,导致城市化滞后工业化现象严重,2009年武乡县工业化率领先城市化率38.03个百分点,差距较大。

三是城市化质量较差。除县城外,其它4个中心镇职能不突出,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镇面貌普遍较差,城镇规模也较小。

四是城镇建设资金筹措难度大,融资渠道不畅,投资主体相对单一。

五是城镇规划及规划管理滞后。现有的县城规划不能很好的指导大县城发展,4大中心镇规划及规划管理滞后,规划管理队伍缺位。

六是住房供给与需求不尽平衡,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流动人口缺乏有效的解决途径,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问题仍然突出。

三、加快城镇化的对策

今后我县城镇化进程的基本思路是: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县城和4个中心镇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配置、增强综合功能,以经济支撑壮大城镇规模,努力提高

城镇建设质量和城镇发展水平,构建武乡县又好又快的城镇发展体系。力争到2015年,县城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8万人。

(一)在科学规划中求质量。规划是城镇化的指导蓝图,是城镇建设的龙头,规划决定城镇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要立足长远,着眼未来,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设计,把县城和4个中心组规划设计好。要在县城总体规划的指导下,根据“一城两心、一带三区”的县城总体布局(“一城两心”即:依托老城与新区、两个城市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共同发展,老城片区公共中心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行政、商业、物流、文化等职能;新区组团公共中心将提供旅游服务、文化、办公、商务商贸等职能;“一带”即:以涅河生态廊道为轴,以带串点连接多个城市服务中心,建成武乡县城最具特色的公共生活休闲绿化带;“三区”即:充分利用涅河、马牧河、浊漳河北源生态廊道,将整个城区划分为相对独立但又具有便捷交通联系的老城区、新城区、龙湖区三大片区),抓好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商业区、工业加工区、娱乐区等各功能小区的详规编制工作,对重要地段、重要节点、标志性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案要优中选优,突出特色,严格把关,切实解决千城一面、千街一面的问题。加紧4个中心镇总体规划调整修编,明确各城镇的功能定位,处理好与周边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突出各自的特色,把各个城镇的特色充分挖掘出来,力争做到一镇一品的城镇特色经济。要根据各地资源秉赋、特色优势、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城镇风貌确立独特的建设风格,着力塑造各具特色的城镇形象。要坚持同步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搞好城镇供水、排水、供电、电信、有线电视等各类管网的综合布局,克服“重地上、轻地下”的思想,防止各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要严格规划管理,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加强规划管理、特别是加强村镇规划管理队伍建设,加大规划监察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建设。

(二)在经营城镇中筹资金。城镇化建设是相对无限度、高投入的系统工程,仅靠财政资金安排是难以全方位开展的。要树立“经营城镇”的新理念,把经营理念贯穿于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举社会之力办社会之事业,聚各方之财推进城镇化。一是坚持城镇资源资本化。土地资本是城镇最重要的资本和最具潜力的资本。政府要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统一组织开发、出让、拍卖,以地生财,以地建城。二是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通过政府、集体、个人一起上,内资外资一起投,构筑多元化的投资格局。要打造融资平台,把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城建项目包装好,采取项目打捆方式推向市场,争取银行支持,扩大银行贷款。要用足用好财政资金和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导向、示范和催化作用,采取贴息、税收优惠等多种形式,引导吸收社会资金投向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到城镇建设项目中。放宽民间资本准入领域,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其参与经营,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进入城镇设施建设。

(三)在加快建设中强功能。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以项目建设为出发点推进城镇建设。突出抓好县城重点城建项目,加强城区道路、供电、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绿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的品位和综合服务功能。要加快县城新区的路网、学校、医疗、市场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新区房地产开发,拉大县城框架,扩展县城规模。要做好“山”和“水”的文章,注重城镇景观塑造、城镇亮化及园林建设,加快涅河生态发展带建设和龙湖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建设,使城镇与四周自然山水相互融合,体现山城特色,孕育山水生态格局。要抓好县城污水处理厂、物流中心、星级宾馆、个体商业街区、特色产品专业市场等项目建设,形成具有武乡地方传统特色的商业中心区,增强县城服务功能。

(四)在创新体制中筑平台。进一步破除制约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构筑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平台。一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完善城镇管理办法,推行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保证农村进城务工、经商人员与城镇居民在就业、教育、卫生、社保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农转非”,促进城乡人口有序流动,加速农村人口城镇化。二是完善就业和创业培训机制。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健全劳务培训和输出网络,引导城乡富余人员有序输出,鼓励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拓宽城镇就业空间。三是完善小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建立适应小城镇发展要求的住房、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制度,发展公益事业,健全小城镇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等功能,解除进镇人员的后顾之忧,增强小城镇的凝聚力。

(五)在加强管理中提品位。科学的管理是城镇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坚持建管并重,把城镇管理放在与规划、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创新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手段,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水平。要强化依法管城的意识,加强城镇管理法制建设,建立一整套系统、规范而又便于操作的城镇管理制度,促进城镇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要加强市容市貌的综合整治和专项治理,落实长效管理措施,彻底改变城镇交通、环境、安全等方面脏乱差的现象;要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拓展“城乡清洁”领域,重点抓好县城、乡(镇)所在地和公路沿线的环境建设,保持城乡环境卫生经常化、制度化。要继续做好 “拆墙透绿”、“庭院绿化”、“楼体亮化”等工作,规范临街广告牌匾的设置,进一步美化亮化城镇。要加强对城镇居民的城市意识和社会公德教育,规范城镇居民的行为,提高群众文明素质和自我管理能力,丰富城镇文化内涵,提升城镇文明程度。

第五篇: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

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

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为46%,与工业化国家70%的城镇化水平还差20多个百分点。如何利用这个空间,是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所在。农村城镇介于乡村和大中城市之间,既有别于农村和大中城市,又具有农村和大中城市的某些特点。农村城镇化建设,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中间媒介作用,能够有效调节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之一。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实现农村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重视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树立“以农为本”的农村城镇化建设理念。“以农为本”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农村城镇化建设,一切都要以有利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为前提,才能更好地实现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农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有效推动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进程,逐渐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二、要对农村城镇化建设进行充分论证和科学规划。科学规划决定了农村城镇化的未来发展空间。调研论证、科学规划要根据当地资源、产业、区位、文化等现实状况和优势特色,充分发掘未来发展的潜在能力,才能正确定位城镇化的发展方向,明确城镇的功能定位。科学规划要有前瞻性,要具有对未来农村发展的可融性,同时又要考虑区域内的协调性。可融性就是要对未来发展的空间留有余地,区域协调性,就是要考虑一定半径之内区域的优势互补,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可融性和协调性将决定今后城镇发展的水平、速度和质量,决定未来农村城镇化道路能走多远的问题。

三、要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夯实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在我国工业化前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农业贡献工业和城市,导致几十年来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严重不足。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达到了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已经势在必行。近几年农业自然灾害的频发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今年西南地区的大旱,再一次暴露了我们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欠账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2004年至2010年,中共中央连续七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并且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明确提出要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这既需要投入切实到位,也需要我们在建设中要结合当地现有的基础设施状况和未来的发展,对基础设施进行科学改造和完善,使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

四、要有效解决农业人口就业和剩余劳动力转移,这是民生之本。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造成现有劳动力素质不能很好满足城镇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出现了“需求人才短缺与现有劳动力过剩”的现象。这就要在城镇化进程中,除了贯彻落实好已经实行的户籍制度改革外,还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搭建就业平台;还要充分发挥本地的教育和科研优势,整合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

五、要着力破解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制约因素,提高农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土地分散经营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极大限制了现代农业科技的普遍推广和应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降低了农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资金短缺是制约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又一因素。国家要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为农民提供相应的法律服务,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对于资金短缺问题,今年中央的一号文件已经提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但也要积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市场,形成多元化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打造品牌农业,实现农产品的高效益,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

六、要协调做好三产之间的发展,为城镇发展提供产业支撑。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但产业的发展要以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为前提,发展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产业,绝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盲目发展。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特点,要对现有的乡镇企业进行积极引导,通过合并重组,鼓励科技创新等方式提高企业的升级改造,提高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申请规划工业产业集中区,形成产业集聚群,同时也要制定相关政策,发展优质的服务业,创造好的发展环境,做到产业之间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七、要积极做好农村人口老龄化而出现的社会问题,切实提高农村的社会保障水平。农村家庭现在已经到了独生子女的时代,空巢老人现象将在城乡普遍存在,农村老龄化现象使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健全和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迫在眉睫,要解决和落实好城乡政策的衔接工作,保障城乡人员能够有保障的流动,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借鉴国内外解决人口老龄化方面的成功经验,在农村城镇进行试点,尽早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

要想稳步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加快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全面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产业水平和经济实力,特别是要提高城镇对人口和就业的吸纳能力。要以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吸纳人口和就业、带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在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要优先倾斜。

大力发展县城和重点镇。县城和重点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吸纳人口和就业方面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县城和重点镇发展,不仅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的合理布局,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还有利于农民就近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

跨区域流动带来的种种问题。县城和重点镇发展既不存在大城市成本高、交通、住房以及能源、水资源等方面压力大的问题,又可以通过产业的集聚、基础设施的改善形成明显的优势。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农村道路、用水、用电条件,启动实施新一轮的农村电网改造,扩大农村户用沼气规模,增加对沼气配套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的补贴,开展农村清洁工程。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

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都必须坚决保护好耕地。城镇化必然要占用一定的土地,但我们的国情决定了城镇建设必须走节约集约用地的道路。所以,不论是推进城镇化还是新农村建设,都要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都不能损害农民的土地权益。要保持土地利用规划、用地计划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努力提高现有建设用地使用效率,防止盲目圈占土地。要坚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确保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农村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许多困难和问题,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勇于实践,一定能够破解阻碍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难题,实现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下载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情况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城镇化建设工作调研情况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镇化建设调研

    关于如何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的调查报告 小城镇作为城市与乡村的整合部,不仅是农村商品经济运行的枢纽和中介,而且也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可以说,在现阶......

    XX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稿

    xx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汇报提纲 xx市位于 省 处,现辖 县 市 区和 , 全市有 个建制镇、 个乡、 个街道办事处、 个行政村、 个自然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 。近年来,xx市积极......

    新型城镇化调研汇报材料

    新型城镇化调研汇报材料******区位于******市区西部,是以工业为主导、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型城区。总面积16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2.7万亩。辖3个农业办事处,35个行政村,农业人口4万人......

    美国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

    美国如何推进城镇化建设时间:2012-12-26来源:学习时报作者: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美国是世界上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城镇化率高达85%,基本达到......

    关于全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的汇报

    关于全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的汇报 ——某某镇政府副镇长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为全面了解我区城市建设现状,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在8月25日经区委统一安排、区......

    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

    肃州区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我区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1.肃州区情 肃州区地处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丝绸之路的通衢重镇,自西汉致郡以来已有2100多年......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城镇化已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我县乡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全县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千载......

    城镇化建设调研座谈会

    城镇化建设调研座谈会 中共胶西镇委员会经济学家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行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推进这“三化”最具有操作空间和能力的层面是县域经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