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12月26日上午,中共青海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在西宁开幕。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省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安排部署明年工作,审议《中共青海省委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决议》。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主持会议并代表省委常委会作工作报告。省委副书记、省长骆惠宁,省委常委仁青加、穆东升、徐福顺、骆玉林、吉狄马加、多杰热旦、齐玉、王小青、苏宁出席会议。
强卫指出,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步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玉树灾后重建任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四个坚持”和“四个发展”为方法路径,紧紧依靠和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惠民生,扑下身子抓重建,千方百计保稳定,协调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保持了“经济增长、转型加快、质量提升、效益较好、民生改善、重建顺利、团结和谐”的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更为可喜的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不甘人后、自我加压、求新思变,焕发出团结干事、激情干事、踏实干事的高昂斗志,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深入人心,大美青海的影响日益广泛,奋力赶超的步伐更加坚定。
强卫从六个方面报告了省委常委会一年来所作的主要工作:一是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贯彻推动发展的主题主线;二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各族人民幸福指数;三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开启文化名省建设;四是大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是科学推进灾后重建,社会主义新玉树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六是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强卫指出,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四个发展”贯穿于“十二五”规划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不断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谋划制定发展新蓝图,现在,全力实施“十二五”规划,又好又快地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已成为全省工作的鲜明导向和强大动力,成为全省上下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坚持投资消费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改善经济运行综合调控,有效调控物价。更大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发展园区经济,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积极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强卫强调,常委会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欠发达地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有力促进群众增收、就业服务、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有了新提高。着力增加群众收入,突出农村居民、企业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重点,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帮扶、补助等六大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突出加大社会就业,制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逐级签订就业目标责任书,促进就业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得到强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低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个全覆盖水平,其中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率先在全国实现全覆盖。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大幅改善。深化医药卫生改革,提高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全省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布局基本形成,形成了具有青海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亮点、新模式。推动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教育投入增长机制,“两基”攻坚顺利通过国家检查验收。
强卫指出,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满足各族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为“十二五”时期开好局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启动文化名省建设,努力把青海建设成为文化事业繁荣、产业优势明显、发展活力强劲、品牌效益突出、民族特色浓郁的文化名省。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思想道德建设显著加强,舆论引导和对外宣传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增强。全面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着眼于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确定了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和8项任务。
强卫指出,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全面推进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创新,努力构建符合中央精神、具有青海特点的社会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总体保持了社会大局的和谐稳定。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努力探索和实践以群众工作、矛盾纠纷化解和宗教寺院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扎实做好信访工作,推行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和问责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保持了青海藏区大局稳定。启动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作调研更加深入,方针政策更加完善,工作重点更加突出,工作成效更加明显。深入推进“平安青海”建设,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不断提高,生命和健康安全得到保障,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巩固。
强卫强调,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在国务院玉树重建协调小组的指导下,全国人民无私援建,全省上下特别是灾区干部群众和援建单位共同努力,灾后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为实现三年重建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强科学重建的工作指导,深化对特殊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下重建特点和规律的认识把握,突出科学重建、依法重建、高效重建、和谐重建。突出抓好重点环节,规范项目设计,严格项目监督管理,控制建设成本,注重绿色重建,注重形成援建工作合力。与此同时,妥善解决灾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问题,提前部署决战明年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步推进重建精神家园,涌现出了一大批援建工作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
强卫指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常委会集中学习了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召开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安排部署学习贯彻活动,要求全省上下深刻把握讲话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加自觉地坚定理想信念,更加主动地为人民服务,更加坚定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更加全面地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以自信开放创新的崭新姿态,投身于新青海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具体工作中:精心做好州县乡三级换届,整个换届呈现出候选人当选率高、当选人得票率高,班子结构好、换届风气好,组织满意、干部满意、群众满意的“两高两好三满意”特点。大力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重点推进思想理论武装、发扬党内民主、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升干部能力素质、加快人才强省战略、夯实基层基础、弘扬优良作风、加强反腐倡廉等八项工作。重视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力度,深入推进人才强省战略。用创先争优活动统揽基层党建工作,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全力以赴争科学发展之先,同心同德创社会和谐之优。突出抓好领导机关的作风建设,专题研究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教育引导各级机关和党员干部,做到科学发展向上攀登,联系群众向下扎根,组织开展党员干部走基层、转作风、解难题活动。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集体决策,巩固和发展了务实团结、真抓实干的工作局面。
强卫最后强调,一年来,常委会坚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不断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对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工作的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中央西藏工作协调小组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编制藏区发展规划,着力推动对口援青工作,努力推动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结合省情实际,大胆创新完善科学考评机制,把完善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衔接,组织开展州市地目标责任(绩效)考核现场观摩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全省各地各部门推进科学发展的紧迫感,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实现“四个发展”的内驱力、执行力和创新力。全省上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竞相发展的势头更快、干劲更足。对于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常委会将认真研究,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改进工作。
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出席会议;不是省委委员、候补委员的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党组成员,省纪委常委,青海省出席党的十七大的代表,各州市地(含格尔木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省委各部委、省直各机关单位、各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高等院校、省管企业、中央驻青单位的党组(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以及各县委(区、市、行委)书记及实施“四个发展”年度绩效考核试点县县长列席会议。
第二篇:学习省委十一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贵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在我省科学发展、推动跨越、同步小康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发出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开启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是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就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省委对当前形势的科学判断,把学习贯彻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各种方式,把全会精神宣传到干部群众中去,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措施,结合实际抓好省委重大改革措施的细化和落实。
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指出,教育是制约我省发展的战略瓶颈。要把全面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合理布局,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大力推进教育保障机制改革。以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解放思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把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落实到学院的各项工作中,也是学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学院结合党的群众路 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院掀起了学习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的热潮,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是加强学习,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学习的成效转化为干好本职工作的强大动力;努力把贵州省情教情分析透,形成科学特色的改革方案,各项改革举措具体化、时间化,进一步增强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要结合教育工作的实际,重点学好学透会议关于“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的内容,学好学透省关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高教育民生保障水平”的要求,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精神实质。
二是加强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提高服务基层、服务师生的能力,保持与广大师生、干部群众的密切联系,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学院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学习借鉴“枫桥经验”和省教育厅好的经验和做法,紧紧抓好“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对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厅(委)六项规定,通过自己找、领导帮、群众提,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查找自己的“四风”问题,及时查漏补缺,切实抓好整改落实,学院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按照整改方案、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兑现承诺。
三是切实履行党委(党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主要领导第一责任,管好班子、带好队伍、管好自己,当好廉洁从政的表率,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 识,要常研究、常部署,抓领导、领导抓,抓具体、具体抓,谁主管,谁负责,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四是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要切实抓好新校区建设等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的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切实抓好内涵建设,加大招生宣传、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技能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学、科研质量和水平,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为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创造条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次重要会议。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我省科学发展、推动跨越、同步小康的必由之路和关键一招。我省发展滞后,根本上是改革开放滞后;我省发展上的差距,最主要是改革开放上的差距。加快贵州发展,要统一对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意义的认识,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抢抓历史机遇,用好关键一招,突出问题导向,拿出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坚定不移地通过改革开放激发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贵州教育事业的生机活力。
第三篇: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
中共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举行
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在郑举行
省委常委主持会议 省委书记卢展工作重要讲话
河南党建网11月20日讯 河南日报报道:全会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郭庚茂、李克分别就《建议(草案)》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克难攻坚,为胜利实现“十二五”规划,肩负起中原经济区建设新使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决议
(2010年11月19日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八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1月17日至19日在郑州举行。
全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省委书记卢展工作了重要讲话。全会深入学习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听取和讨论了省委常委会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郭庚茂、李克分别就《建议(草案)》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认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承前启后、立足长远,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集思广益、科学完善,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全会强调,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紧密结合实际,把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与科学谋划我省“十二五”发展结合起来,与建设中原经济区结合起来,始终紧紧扭住发展,始终注意保持清醒,始终着力民生民心,始终牢记责任使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全会充分肯定今年以来省委常委会的工作。一致认为,省委常委会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积极谋划建设中原经济区,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成功举办一系列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今年和“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持续、总体提升、总体协调、总体有效,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迈出有力步伐。
全会高度评价“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认为过去的五年,全省各级各部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认真贯彻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妥善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有效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综合经济实力、粮食生产能力、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跨上新台阶,文化强省建设、生态建设成效显著,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全面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进一步提高。经过不懈努力,我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大省、新兴工业大省和有影响的文化大省,进入了蓄势崛起的新阶段。
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强调今后五年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住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适应发展大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必由之路,对于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我们既要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又要增强忧患意识、攻坚意识,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准确把握形势、发挥自身优势,破解四道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全会指出,制定河南“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战略,以富民强省为中心任务,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着力扩大内需,着力调整结构,着力改革开放,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明显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全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基础更加牢固。
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促进增投资与扩消费有机结合。要加快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战略支撑产业,积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区,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要加快新型城镇化、构建现代城镇体系,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城乡建设管理水平,统筹城乡发展。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制度创新。要坚持科教兴豫和人才强省战略、构建自主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强化人才支撑。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省建设,扎实推进生态省建设,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要建设文化强省、增强发展的软实力和支撑力,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弘扬中原文化。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和谐中原建设,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居民收入均衡增长,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平安河南建设。要深化体制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要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升开放水平,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增强出口带动能力,开展能源资源和劳务合作。
全会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是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河南科学发展重要指示精神的深入实践,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积极探索的重要成果,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中原经济区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载体和平台,是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的载体和平台,是明晰定位、整合优势、凝聚合力的载体和平台,是河南扩大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载体和平台。中原经济区是客观的存在,建设中原经济区是历史的必然,有利于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块,有利于河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明晰发展定位、发挥自身优势,有利于河南坚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有利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特别是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更好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全会综合考虑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提出了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总体目标:增创粮食生产新优势,构筑“三化”协调新格局,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取得转型发展新跨越,开创和谐社会建设新局面。力争五年彰显优势,即到2015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超过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发展接近中部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中西部地区的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进一步提升,成为支撑中部崛起的重要区域。十年实现崛起,即到2020年,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赶上并力争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化发展努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中原城市群在全国的竞争力与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实现新跨越,区域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初步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基本建成科学发展、统筹协调、开放创新、和谐繁荣的中原经济区,成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
全会强调,实现建设中原经济区的目标任务,必须贯彻“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有效运作、求实求效,突出科学发展、“三化”协调、载体建设、改革开放、改善民生、服务大局等六项原
则。要优化中原经济区战略布局,以郑州和与之毗邻城市为核心区、以全省各省辖市为主体区、以联动发展的周边地区为合作区,融入全局、发挥优势、准确定位、互动联动,构筑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主体功能互促互补、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要强化战略支撑,着力构建竞争力强的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引领发展的区域自主创新支撑体系、现代化综合交通支撑体系、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撑体系、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支撑体系、内外互动的开放型经济支撑体系、独具特色的文化支撑体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和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支撑体系。要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项目支撑、持续运作,勇于创新、先行先试,转变职能、优化环境,联动发展、共同繁荣,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努力把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
全会强调,党的领导是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根本保证。要坚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推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提供坚强保证。要坚持“五重五不简单”、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增强“六个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推进作风建设,坚持惩防并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负责、甘于奉献,把心思和精力放在调查研究、推动工作、谋划发展上,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力量。
全会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要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振奋的精神、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克难攻坚,为胜利实现“十二五”规划,肩负起中原经济区建设新使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新篇章而努力奋斗!
全会还票决了干部。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省委委员81名,省委候补委员16名;列席这次全会的人员有:不是省委委员和省委候补委员的省人大、省政协党员领导同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武警河南总队总队长,各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省委各部委主要负责同志,省纪委副书记,省人大、省政协各工作(专门)委员会党员主要负责同志,省直各正厅级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中央驻豫各正厅级单位党员主要负责同志,省管企业、省管高校党委书记,省直、中央驻豫各副厅级单位党员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部分省八次党代会基层党代表。(记者平萍)
第四篇: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
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
12月28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青海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西宁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工作,安排部署2014年工作,讨论修改了《青海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
全会认为,今年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常委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谋划治青理政新方略,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和文化建设,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全面完成玉树灾后重建主要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营造了新风气,各项事业取得了新进展。
全会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战略任务是:坚持正确方向、全面深化改革、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这一战略任务,围绕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青海坚持和拓展好,注重远近结合,鲜明回答了事关我省全局与长远的发展方向、发展动力、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问题,体现了中央的大政方针,反映了青海
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回应了全省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新时期历史使命。
全会指出,做好明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改革创新贯穿于各方面,突出抓好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骆惠宁在讲话中从六个方面部署了明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
一要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坚定不移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二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中华民族生态安全屏障。三要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根基,确保社会长期和谐稳定。
四要抓住难得历史机遇,探索具有青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五要着眼于增强动力与活力,打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战。六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升在多民族地区的执政能力。
郝鹏全面总结了2013年经济工作。他说,今年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严峻挑战,省委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总基调,着力化解经济下行和物价上涨的双重压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
城乡区域发展的整体联动,推进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的同步加强,强化民生工程与促进社会公平的相互支撑,构建创新发展和开放开发的体制机制,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增长,较好地完成了目标任务。郝鹏指出,明年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仍然复杂严峻,但新的有利支撑和积极因素也在逐渐增多。
郝鹏对明年经济工作作了具体部署。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交通、能源和资源、水利、城镇基础等支撑能力,为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造条件。二是大力发展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落实富裕农牧民、提高农牧民、扶持农牧民的各项政策,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三是把握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引导和支持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多措并举化解过剩产能,以集群式发展打造多个增长极,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四是拓展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域,大力培育市场新业态,努力在建设高原旅游名省、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消费、健康和养老服务业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五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持久战”、生态环境整治“攻坚战”和生态制度创新“主动战”,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六是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城乡建设,推进改革创新,带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七是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拓宽创业就业渠道,加大物价调控力度,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发展成果共享性。八是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全力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
郝鹏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把握发展由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的必然趋势,打造青海经济“升级版”;把握生态在全局工作中的战略地位,打造大美青海“升级版”;把握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的根本目标,打造民生改善“升级版”;把握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营造健康稳定的发展环境。要强化关键举措,发挥好财税杠杆调控作用,强化金融支撑能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五篇: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
中共贵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体会议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中共贵州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体会议在贵阳举行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省委常委会主持会议 栗战书代表省委常委会讲话 赵克志主持第二次全体会议并讲话 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 全会审议通过《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2012年4月在贵阳召开
全会充分肯定省委十届十次全会以来省委常委会的工作,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扎实工作,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夺取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全会强调,到2020年,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基本建立文化产品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整、市场要素繁荣的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全省生产总值的5%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文化法规体系,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基本建立创意理念不断涌现、科技手段广泛运用的文化创新体系,贵州文化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辐射力显著增强;基本建立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文化人才体系,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促进贵州文化跨越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打下坚实基础。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跨越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全省生产总值的5%以上,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省上下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
●大力弘扬“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凝聚建设美好贵州的强大力量,奏响贵州时代乐章“最强音”,吹响贵州跨越发展的“冲锋号”
●大力实施“八大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重点实施好“六个一批”,做大做强我省特色文化产业
●实践证明,发展靠干,跨越靠干,想富起来还是靠干。不干就没有美好未来。没有“干”,就一丁点的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没有“干”,就一丁点的科学发展观都没有;没有“干”,一切豪言壮语都是大话、空话、假话;没有“干”,一切宏伟蓝图都是“乱涂”、“烂图”、一文不值
10月27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在贵阳举行。1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研究推进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决定召开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听取省委常委会关于十次全会以来的工作报告。
出席会议的有省委委员58人、省委候补委员11人。省纪委委员,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等有关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省委常委会主持。省委书记栗战书代表省委常委会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赵克志主持第二次全体会议并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谌贻琴就《意见(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充分肯定了省委十届十次全会以来省委常委会的工作。一致认为,一年来,中央对贵州支持力度空前加大,省委常委会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团结和带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一年来,省委常委会认真学习科学理论,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扭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坚持以民生带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狠抓作风转变,倡导和形成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新风貌;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围绕发展抓党建,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目前全省思想统一,人气很旺,呈现出团结奋斗、积极向上、发展加速、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全会认为,总结一年多来的工作,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坚持了“科学发展、干字当头”。没有“干”,就一丁点的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没有“干”,就一丁点的科学发展观都没有;没有“干”,一切豪言壮语都是大话、空话、假话;没有“干”,一切宏伟蓝图都是“乱涂”、“烂图”、一文不值。正是省委常委班子和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带头,全省各级领导班子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锦涛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理性分析、慎重决策,自加压力、奋力争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团结一心、愚公移山,才干出了贵州的今天。实践证明,发展靠干,跨越靠干,想富起来还是靠干。不干就没有美好未来。
全会指出,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深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入总结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和经验,鲜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各项工作,发出了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动员令。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回顾总结了中央政治局一年来的工作,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好当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为我们做好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纲领,对统一全党思想,激发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创文化改革发展新局面,必将起到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全会指出,要充分认识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跨越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必须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更加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深刻认识文化对经济强大的助推作用,充分挖掘和弘扬贵州优秀的多民族文化,增强干部群众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形成推动贵州跨越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深刻认识到文化产业是全局性、导向性、长远性的新兴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促跨越、可持续的独特优势;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在促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和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当前,我省发展面临许多重大机遇,全省上下期盼加快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十分强烈。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进入了文化消费大幅提升的阶段。全省上下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努力使全省人民不仅物质生活更加殷实,而且精神生活更加充实。
全会强调,到2020年,我省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基本建立文化产品特色鲜明、产业链条完整、市场要素繁荣的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到“十二五”期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全省生产总值的5%以上,文化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文化法规体系,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科学开发;基本建立创意理念不断涌现、科技手段广泛运用的文化创新体系,贵州文化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辐射力显著增强;基本建立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文化人才体系,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促进贵州文化跨越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打下坚实基础。
全会强调,充分挖掘特色,突出和彰显贵州文化的特质、特点、特色,按照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正确把握民族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通俗文化与高雅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整体文化与区域文化、贵州文化与外来文化这五个重要关系,实施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惠民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艺精品工程、文化产业工程、文化科技工程、文化融合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这“九大文化工程”。在贵州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有贵州印记、贵州特色、贵州标志;在文化资源的利用上,要认真盘点,摸清家底,深入挖掘;在文化创造的过程中,要着眼于突出贵州文化的特色,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征、贵州特点的文化建设新路子。
全会强调,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全省上下大力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爱”的价值取向,夯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切实把爱国主义精神体现在维护国家发展大局上,体现在建设家乡上,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行动,转化为艰苦奋斗的作风,转化为开拓创新的激情。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敬业精神,教育和引导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立足本职岗位、干好本职工作。要大力推进诚信贵州建设,在全社会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友爱,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为构建和谐贵州、平安贵州、幸福贵州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强调,要大力弘扬“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贵州时代精神,凝聚建设美好贵州的强大力量,奏响贵州时代乐章“最强音”,吹响贵州跨越发展的“冲锋号”。弘扬贵州时代精神,就是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心思集中到发展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就是要始终坚持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着力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推进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以世界眼光、开放意识做好工作,让创先争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让创新创业的热情充分迸发出来,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就是要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谋划工作,汲取群众的智慧改进工作,千方百计排民忧、解民难、帮民富、惠民生;就是要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努力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长期奋斗、不懈奋斗,不甘落后、奋力攀高、加力赶超,以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党和人民干事创业,更好地推进发展、造福于民。
全会强调,要大力实施省级重大文化工程、市县文化馆和图书馆建设工程、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室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实施优秀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等“八大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做大做强我省特色文化产业,重点实施好“六个一批”,即:有一批文化单位通过实施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争取有几个在“十二五”期间实现上市,有几个产值上百亿;规划和建设好一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重点项目,建成一些既是旅游景点、又是文化载体的精品工程;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问世;培养和积聚一批文化产业的“尖子人才”;组建一批文化中介机构;搭建几个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
全会强调,推进文化跨越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关键在党。要深化文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促进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发展壮大文化队伍,为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加强组织领导,为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清醒认识肩负的文化使命,加强和改进对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文化工作,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抓文化项目,像培养经济人才一样培养文化人才。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新的文化发展理念,抓紧学习文化方面的知识,加强对文化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努力做到懂文化、会管理、善领导。要建立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对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实行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考核,一项一项地落实到位、抓出成效。
全会要求,全省上下要再接再厉,加倍努力,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工作、尽心竭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大力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此次全会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把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与推进全省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努力增强贵州文化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同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弘扬贵州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大力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同抓好当前工作结合起来,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于2012年4月在贵阳举行。这次大会,是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省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全会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扎实工作,推动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夺取经济社会发展新胜利,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