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全部5篇

时间:2019-05-14 03:3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军训全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军训全部》。

第一篇:军训全部

当我离开中国少年军校总校时,不时回头看看,因为我太舍不得离开那儿了,在那里的感想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刚开始的军训生活让我们这些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们还能忍受。可到了晚上大家都十分的累了,甚至不想去了。但身为初二的学生这点事不会难到我们的。“要做就做好,做出点成绩来!”我在最累的时候对自己说。我喜欢军队内的生活,大家都能友善相处感情也相当深。对歌十分的好玩,军队内就是以它来娱乐的。所以要十分的珍惜,也十分的好玩。我想父母在见到我时,一定不敢相信他们的儿子已经可以吃苦了,不用万事让他们发愁了,生活可以自理了,不再是家中“小皇帝、小公主”了。这一切都得感谢我们的教官,学校的老师们。

那一排排的队伍犹如大树般伫立在草坪上,那一声声口令响亮的回荡在每一个辛苦训练的学子当中。口令变了,队形也变了,这就是军训,一次有组织性的活动。军训,是一种考验、磨练、成熟性的活动。在军训期间,我听教官说过一句话——“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这句话说明了一个军人应该多么严格要求自己,一切以集体为重,以集体为中心,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战胜困难的勇气。这是我在军训当中学到的,我将把这一切运用到平日的学习当中去。如果我在学习当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我绝对不会轻易放过,我会认真琢磨,反复思考,直到把问题弄清楚为止,正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我绝不允许有任何差错。如果我在生活当中遇到困难,我绝对不会轻易退缩,相反,我会去克服它,去战胜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我都是一种考验。这是我在军训当中学到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以前,要是我遇到一点小问题,我就会 退缩,逃避,但现在我不会了,我在军训当中学会了自强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困难,算什么,咬紧牙关就闯过去了。在军训过程中,劳累紧张的训练不仅减轻了我们的思乡情绪,消除了我们的陌生感,更锻炼了我们吃苦以及独立生活的能力。而且通过学习军事理论也让我们懂得了军训的意义,增强了爱国意识,也让自己多了一份责任感,感觉自己成熟了许多。

长达八天的军训,让我明白了一些人生哲理,唯有一句话让我感触最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军训后才真正感觉到它的内涵。阳光明媚,我们都面对阳光在站军姿。北方的太阳,晒在皮肤上是干干的,晒着眼睛都睁不开。这是我深有感触的。但无论谁都没有退缩,在跟太阳作战。在站军姿中,我们付出努力越高就站得越好。齐步、跑步等训练都是很耗体力的活动,只要认真去做就能走齐、跑齐。内务训练也如此,就拿叠被来说吧,压被压的时间长,被就薄;扣被扣的时间长,被就能更好成形。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确如此呀,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对每个学子来说是多么的艰辛,在训练中付出的少怎能有更大的收获呢?但愿世间每个人都能悟出这其中的真谛,要做得好,得付出;要做得更好,得付出更多。军训,相信经历过的人对它的反应都是苦、累。确实,严格的作息时间,长时间的训练,炙热晃眼的太阳……这让我们这些一向娇生惯养的人来说还真有点儿吃耐不住。但是经历过军训的人除了反应苦、累之外,相信还会另有一番感受,我就是这样。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得抓起来去军训一小时,然后再吃早饭,吃完饭又开始训。上午到11点多,下午到5点多结束,完了晚上还要自习,不说别的就军训时间就够拖累人了。但是军训结束后,我特别的怀念那段生活。想想啊,和 2 新结识的同学一起在烈日下流汗,流泪,和黑黑的、帅帅的教官在休息时交谈,以及时不时的捉弄一下教官,趁教官不注意时做做小动作。

这次军训,让我受益匪浅,我学会像军人一样拥有铁一般的纪律,学会像军人一样拥有钢一般的毅力。在接下来的生活中,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调整好心态,以更好的面貌去迎接明天的生活,去挑战自己。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精彩,更有益。留给自己一个美好的回忆。在这次军训中,我长大了!军训的感想将牢牢的记录在我的人生长卷上,永不会丢失,永不会忘记。

这天,就是初一的军训,一大早,烈日当头,平时娇生惯养的我和同学,个个心不甘,请不愿的来到“冒烟”的操场,当头的炎热一下子就在我们一个个嫩白的脸上涂了一层层火红火红的“胭脂”。

一声铿锵有力的“立正”之后,便开始了我们艰苦的军训,这是在考验我们的时候,虽然天气炎热,但每一个同学都不想快速的倒下。遗憾的是,才过了二十分钟,就有同学耐不住火辣辣的天气而随之倒下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也不得不将原训练时间减少5分钟。

“现在,做正步走摆手练习,预备!”我们开始做摆臂了。“嗵”的一声,这是从邵发展身上发出的声音。大家一同向那儿看,只见教官又飞起一脚说:“叫你再动!你再动试试看!”队伍顿时鸦雀无声,大家大气都不敢出。还没还过神来,教官又下达了命令:“正步走!”李哲汇同学笑嘻嘻的,教官发现了,快步走过去。还没等他说话就扇了他一巴掌,使得他好久才退下脸上的红色。这教官真严,我们班的男同学都避得他远远的。就拿“站军姿”的要求来说吧:两手紧贴裤缝线,收腹,挺胸,张肩,下巴略收,两脚张开约六十度。哎!真是让我手也痛脚也痛。

什么事都不能退缩要坚强,我知道我在班级里不算很好但我要努力做到最好,要努力向军官们学习!

最后,说两句我的感想:胜利=体力+毅力+技巧

.正如有一首歌曲中所唱到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全班同学在一起军训,培养的就是团队精神,这并不是去靠某一个人的力量能够完成,军训中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集体的每位同学协调一致做到最好.首先,特殊的军训生活培养了我们的集体观念和纪律观念。在队列中教官非常强调纪律,每当有人在队伍中不打报告便随意乱动时,都会受到教官严厉的批评和惩罚,以增强我们的集体观念。而队列整齐的要求也增强了我们的集体观念,要求我们时刻要想到集体,而不光只是考虑自己。

其次,军训也培养了我们的身体素质。一开始训练,只要站上5分钟的军姿,就会有人体力不支。现在即使让我们站上15分钟,还是能个个都站如松。可见,军训对于我们身体素质的培养多么明显。

通过这次军训,军训给了我这样的机会,虽然军训有点儿苦、有点儿累,但我知道更苦更累还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之路。我更加体会到在学习上也要有毅力,也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人生充满艰辛,生活充满坎坷;和此相比,军训的日子又算得了什么呢。军训代表着什么,代表着磨练意志,代表着学会面对挫折的本领,代表着迎难而上的毅力。军训的日子只有短短的五天,和人生相比,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也许这段日子在几年后会在记忆中消逝,但它留下的绿色诗韵,永远是人生中最亮丽的风景。

其实,军训生活还带给我们很多,相信这次军训生活定会成为我们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队列训练——教官让我们先练军姿,一站就是十几分钟。“两脚跟并拢,脚尖打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两肩自然后张,两臂自然下垂。”听到教官的话,我们动都不敢动。火辣辣的太阳在空中耀武扬威,晒得我们汗流浃背,真的很想动一下。但是看到教官严厉的目光,我不得不继续坚持下去。有时,要讲什么事情的时候,又要让我们蹲着,而且时间不短。光是这两样,就让我们腰酸腿疼了。还好我们有休息时间

军训是短暂的,一个星期的时间转眼逝去,可是我多么不舍。这五天中,让我体验到了军事化的生活,提高了我独立生活的能力,我可要谢谢德育基地和学校给了我那么好的锻炼机会。不过这个军训又是难忘的,这样的机会在我们一生中不会有很多次,军训中的每一天都像是一朵浪花,在我记忆的脑海中翻滚。军训给我们带来的收获将会终身受益,下次军训我一定还参加。

在军训中,很苦很累,但这是一种人生体验,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最佳良机。我丝毫不能放松,心里虽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在烈日酷暑下的曝晒,皮肤变成黑黝黝的,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更好地朝人生目标前进的勇气,更增添了一份完善自我的信心吗? 1.x月x日,是我开始走进新集体的第一天,也是我军训的第一天,这我体会到了在外面生活的辛苦。

一直听长辈说:部队是一个纪律严格的地方,军营非常艰苦,在他们那个时候,光站军姿就要练七、八天,真正要做到站如松、坐如钟的境界。说实话,虽然我的军训时间比较短,我还是觉得像是魔鬼训练营一样,让我不知不觉开始想家,开始哭了,也开始明白什么叫做“身在福中不知福”了。不过,我也觉得虽然军训很苦,但是苦中有乐,自己也得到了锻炼。像不会洗衣服、睡懒觉等等,都在这里有所改正,一向比较懒、有喜欢拖时间的我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锻炼。这次军训真的让我变了一个人,改正了很多缺点,更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从不认识到认识,短短的时间让我结识了许多的朋友,我很开心。

教官对我们很严格,但也很关心我们。立正稍息我们练了很长时间,但也在无形中改掉了我喜欢驼背的毛病。我开始相信姐姐的话。当兵的看似很威风,但他们付出的汗水是我们根本无法想象的。当他们有成就时都会很怀念过去,也会珍惜现有的成果。所以当我觉得很苦很累时,当教官对我严格要求时,我振作起来,因为我知道教官也是由当兵开始苦出来的,他们付出更多的汗水,我们这些小小的苦又算得了什么呢?我觉得自己应该做得更好,虽然我常会因为没有做好被批评,但只要是我努力做了,无论被批评还是被表扬都是值得的。

俗话说:十年寒窗苦。读书尽管辛苦,可当兵的比我们更累、更苦,所以这些苦也就算不了什么了。不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么?不是说先苦后甜么?不 6 是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么?所以我会尽量做到最好。我也深深的知道教官的辛苦。通过这次军训我知道自己长大了、懂事了、让我知道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不应该向家长撒娇了。

有人说:人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哭,没有笑的。上帝也许是不公平的,但他给了我们公平的时间和大脑;他注定人必须从苦到乐,不付出哪来的收获?正如农民种田一样,春天播种,然后要施肥、治虫等等,经过一系列苦活、累活之后,秋天才会有收获。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怕苦不怕累,只要能过去就能让自己受益一辈子。你努力了,你收获了,别人不能沾什么光,但你没有收获,别人就不会看得起你,你就会苦一辈子,所以我们一定要努力付出,付出越多就会有越多的收获。所以军训虽苦,但收获是不可估量的,也能为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次的军训让我学会了独立,改正了许多的缺点。我感谢这次的军训!

2.在这里,我们要穿军人的服装,要守军人的纪律,我们就是一个小军人。

既然是个小军人,我们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一切听从指挥,而且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像军人那样生活,像军人那样思考,像军人那样训练。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军训虽苦,但能磨练我们的意志,锻炼我们的能力。

健壮我们的体魄,培养我们的集体观念,让我们受益终生。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理考验,怎能体味成长的快乐?

相信大家在军训的这几天里,能够时刻遵守纪律,更严格要求自己,圆满完成任务。

让我们的身体得到锻炼,精神得到升华。

流血流汗不流泪!

掉皮掉肉不掉队!

坚持就是胜利!

3.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从七点一直训练到十一点;烈日当空,热量逼人,挺胸收

腹,我们在站军姿。汗流下来了,在身上流淌,痒痒的,但不能擦;喉咙干了,火在心中燃烧,很难受,但不能喝水;脚麻了,血在脚下集中,脑缺氧,但不能

休息。一二一,向右看,踢正步,脚肿了。很多人都叫苦,但是人生何时没有苦,苦并不可怕,关键是坚持,坚持才能去克服。

军训有乐。休息时,雄壮军歌为疲倦的身体增添了力量;幽默小品为枯燥军训增

添力量。有人说,辛苦后的收获是加倍的快乐,现在我有了更深的体会。

还有就是叠被子,叠、压、折、修,一块见棱见角的被子出现在我眼前。在我惊

叹原来被子可以这样叠时,我也感叹它可以锻炼一个人,使人坚毅,使人有耐心,而这正是我们所缺少的。看着教官们一张张坚毅而刚强的脸,也许经过一番磨

炼,我们的意志也会出现同样的轮廓。

经过这次短暂、艰苦而又难忘的军训,我们少了份娇气,多了份坚强;少了份依

赖,多了份自强;少了份怨天尤人,多了份勇往直前;同时也懂得了自制、自爱、自理和自强。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军训还没有结束,这只是我们漫长人生的第一步,我们脚下的路还很长。同志们,继续努力吧!

4.军训不但培养人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能磨练人的坚强意志。苏轼有句话:“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句话意思是成功的大门从来都是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的,甚至可以说是只向意志坚强的人敞开。

心目中的军训充满教官的训斥;心目中的军训是紧张与艰苦的合奏;心目中的军训更是无常地响起那集合手哨音,还有那瓢泼大雨下的大集合、严训练;心目中的军训生活成百上千次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闪现在我的眼前。但我还是满怀欣喜与信心地去拥抱我向往已久的军训。

在军训中,很苦很累,但这是一种人生体验,战胜自我,锻炼意志的最佳良机。心里虽有说不出的酸甜苦辣,在烈日酷暑下的曝晒,皮肤变成黑黝 黝的,但这何尝不是一种快乐,一种更好地朝人生目标前进的勇气,更增添了一份完善自我的信心吗?

我满怀信心地开始了真正的训练。教官一遍遍耐心地指导代替了严厉的训斥。训练场上不但有我们整齐的步伐,也有我们阵阵洪亮的口号声,更有我们那嘹亮的军营歌曲。

站军姿,给了你炎黄子孙不屈脊梁的身体,也给了你龙之传人无穷的毅力。练转身,体现了人类活跃敏捷的思维,更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伟大。不积滴水,无以成江海。没有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高质量的方队。训练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我相信,它将使我终身受益,无论在哪个岗位上。

其实在自己的人生路上,也应该印满一条自己脚步的路,即使那路到处布满了荆棘,即使那路每一步都是那样的泥泞、那样的坎坷,也得让自己去踩、去踏、去摸索、去行进!我想那样的路才是真实的自我写照,决无半点虚假伪装之意。

5.脱下湿湿的短袖,换下闷热的运动鞋。5天的军训生活已结束。已是满身疲倦的我放松地躺在床上,吹着空调,又回到了“王宫”里。可脑子里突然出现了这几天军训生活的画面。“稍息,立正,向右看齐……”教官的声音也浮现在我脑子里。这三天的军训生活,让我学到了课堂上不能得到的。记得军训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我们,军训结束后是要展示的,并且还要评比。所以老师要我们好好训练。我们答应老师,争取拿个第一回来。可说归说,行动起来可就不像说得那样简单了。第一天的军训,虽然我们只学了一些简单的动作,可是需要集体的配合,这些平时看似简单的动作,现在让大家一起做,却做得乱七八糟。同学们各做各的,有的学生速度快得如超人一般;有的同学慢得像一只蜗牛;有的甚至还思想不集中地傻愣在一边。这个同学的步子幅度太大,那个同学的胳膊又没有摆起来……训练的时间长了,有些不耐烦的同学就开始窃窃丝语,交头接耳。那些体制不好的同学支撑不下去,干脆就休息了。哎——要是说句难听话,就是“一盘散沙”啊!叔本华曾说过:“单个的人是软弱无能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没错,只有一个人的力量有什么用呀?要是这三天我们都像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DK(夺魁)计划就要和大家说“Bye-bye”了。这一天的军训生活算是不尽人如意吧。……

一转眼的时间,第三天就已经到了。这个上午对大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起初,大家懒懒散散的,可当我们看着旁边其它班级整齐的动作,听着他们响亮的声音。我心里突然震动了一下,一瞬间更加振作起来。班里的同学们好像也在这一刻变得更加精神抖擞,双眼中闪出好胜的目光。或许是在这一刻 那颗55颗不服输的心都被唤醒了吧!现在大家的每个动作不但变得到位,而且整齐利落。我们好似一个训练有速的军队。

中午的验收,批着自信,带上精神的我们精彩的展示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这是雷锋叔叔的名言。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都代表了集体的一部分,大家一起努力,集体才会越变越好。这次的军训带给了我很重要的东西。我想10年后我都不会忘记这次军训。

想到这儿,我立刻从床上爬起来,这只是刚刚开始,日后我得好好努力,为集体多争光了。

21世纪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我们向往着**自主的生活,每个人都在自己不同的天地中,发挥着个人的魅力,作为21世纪的一员—我也同样如此,总是想独来独往,一个人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军训中,我才慢慢地发觉,原来我忽视了一点......刚去军训的那几天,虽然天空成人之美,但是训练并没有因为天气的缘故而停止进度,我们还是要在训练场上站军姿,走正步,练跑步.等等.一贯在家养尊处优的我,怎能受的了这般待遇,有好几次都想报告休息,但是因为自己的心尊信 13 不允许,所以硬撑了下来,对于这个陌生的集体,我一定要表现出不服输的一面,于是就这样,我坚持了好久.对于我们这些在家长的呵护下长大的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大家所面临的是炎炎烈日的暴晒,以及从来都没有接触过的一些军姿,军队严明的纪律等,尽管看教官们做起来十分轻松的动作,经我们表现出来却是那么得艰难。

可是,当坐在那儿看军官们示范时,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到位,听着他们用沙哑的嗓子喊着口令时,不禁联想起他们曾经也是像我们一样,什么都不懂,但经过岁月的磨合,风雨的洗礼,不知他们下过多大的劲。心中的钦佩油然而生。我发现,原来只有身临其境地经历过,才能够明白其中的痛楚。

虽然我们并没有作到最完美,但是我们付出了,也并没有留下太多遗憾。由于温度过高而引起身体不适,大家挺过去了,毅然站在队伍中继续训练,骄阳似火,汗滴不断往下淌,我们依然站得很正,并没有在训练中伸手去擦。至于那些不到位,我相信会在教官的指导下做得更好,直到他们点头。

军训固然辛苦,在教官的丝丝幽默中,我们也得到了欢声笑语,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痛并快乐着吧,感谢两位教官!你们辛苦了!

接下来还有4天时间,相信大家会逐步成长。汗水凝结而成的是那一份充实。

加油!

训练的时间长了,自然自己的体力也跟不上了,有了偷懒的念头,也许上帝知道了我的想法,于是就命令教官让我出列走正步,对于教官的指责,我毫不畏惧,但走正步还是毫无力气,教官耐心地在前面走示范并教我如何去走,我也是抱着“不服气”的态度在前面重走,显然教官对我的正步不是很满意,无奈之下,他让我牢记动作要领并让我归队了,这让我觉得很气愤,自己明明很认真地走,为什么并不能得到认可?

之后的几天训练,也许我找到了答案......军训的几天中,寝室中的我们从陌生到熟悉,渐渐的,也几乎有了一种默契,那种感觉不是很强烈,只是隐隐约约的浮在我的脑海之中,这之后,每当我在训练的时候都会认真的作着每一步,高抬腿,标齐排面......我知道是那种感觉迫使着我那么做“不服输”的想法都不攻自破了,我也知道自私的认真是不会得到认可的,那种默契的根源就是团结。与团结的力量相比,个人的力量就是微不足道的当我们为了集*力量实现*同的目标时,那种感觉尤为强烈,于是我便为了这个集体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每个动作,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共同的目标就是—将这个班级建立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也许这也是军训的目地之一吧!

任性的我们终于摆脱了**自私的束缚,完成了结训的汇演,为此次军训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点,我也明白了“学会团结方能言**”。青春,是丰富多彩的;青春,是绚丽多姿的;青春,是朝气蓬勃的;青春期的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无数的想象和期待。青春,有苦涩,也有甘甜;有欢笑,也有泪水……

时光流逝,转眼间,初一也已成为了过去,我们将迈入初二的生活。许多人说,初二是灰色的,为了让我们有充分的准备面对初

二、面对中考,为期一天半的军训成为了我们进入初三学习的第一课。

在这闷热的八月里,骄阳带来的不再是温暖,而是炎热,但每位同学都顶着烈日来校军训,即使是一些身体不适的同学,也仍然坚持与大家共同训练。

先是听讲座,座位上的我们任由汗水肆无忌惮地淌下,但是还是保持着应有的坐姿。接着来到了操场训练,操场上的我们个个精神抖擞,似乎一点都没有被这闷热的天气所打扰。在一声声“立正”、“稍息”中,我们认真地完成了队列训练中的种种姿势。虽然过程中,有同学倒下,但没有人因此而放弃,为的就是两个字——坚持!

虽然没有橄榄绿的军装,但那青春活泼的稚脸是我们的经典,虽然没有凉爽的天气,但充满朝气的面容是我们的色彩。操场上的空气散发着自信与拼搏的气息,操场上的每一个点滴,都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我们得不到永远的胜利,只求能尝到苦涩后的甘甜;我们没有顽强的体魄,只求在倒下后能再一次站起;我们不可能永远相依相偎,只求在这最后的一 16 年里共同进退;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求在遭遇坎坷时能坚持不懈……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

人只有在挫折中才能变的成熟,在困难中才能变的坚强。当一切无谓的伤感,在不经意间流露之后,于是,我们小心翼翼地拾起那些断续的梦,摩挲着,揣在怀里,用真诚和汗水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坐标。但人生是漫长曲折的,需要的不仅仅是梦想、虔诚和汗水,更需要一种勇气,一种信心,更是一种坚持!

路旁纵然开满鲜花,留恋、忘返、驻足、沉醉,终为梦幻。忘不掉的,是这青春色彩绽放的军训剪影,像是一朵朵不凋谢的花儿,成为记忆里永远的画面。

青春,是丰富多彩的;青春,是绚丽多姿的;青春,是朝气蓬勃的;青春期的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无数的想象和期待。青春,有苦涩,也有甘甜;有欢笑,也有泪水……

时光流逝,转眼间,初一也已成为了过去,我们将迈入初二的生活。许多人说,初二是灰色的,为了让我们有充分的准备面对初

二、面对中考,为期一天半的军训成为了我们进入初三学习的第一课。

在这闷热的八月里,骄阳带来的不再是温暖,而是炎热,但每位同学都顶着烈日来校军训,即使是一些身体不适的同学,也仍然坚持与大家共同训练。

先是听讲座,座位上的我们任由汗水肆无忌惮地淌下,但是还是保持着应有的坐姿。接着来到了操场训练,操场上的我们个个精神抖擞,似乎一点都没有被这闷热的天气所打扰。在一声声“立正”、“稍息”中,我们认真地完成了队列训练中的种种姿势。虽然过程中,有同学倒下,但没有人因此而放弃,为的就是两个字——坚持!

虽然没有橄榄绿的军装,但那青春活泼的稚脸是我们的经典,虽然没有凉爽的天气,但充满朝气的面容是我们的色彩。操场上的空气散发着自信与拼搏的气息,操场上的每一个点滴,都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我们得不到永远的胜利,只求能尝到苦涩后的甘甜;我们没有顽强的体魄,只求在倒下后能再一次站起;我们不可能永远相依相偎,只求在这最后的一年里共同进退;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求在遭遇坎坷时能坚持不懈……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心愿!

人只有在挫折中才能变的成熟,在困难中才能变的坚强。当一切无谓的伤感,在不经意间流露之后,于是,我们小心翼翼地拾起那些断续的梦,摩挲着,揣在怀里,用真诚和汗水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坐标。但人生是漫长曲折的,需要的不仅仅是梦想、虔诚和汗水,更需要一种勇气,一种信心,更是一种坚持!

路旁纵然开满鲜花,留恋、忘返、驻足、沉醉,终为梦幻。忘不掉的,是这青春色彩绽放的军训剪影,像是一朵朵不凋谢的花儿,成为记忆里永远的画面。

第二篇:评语(全部)

2014--2015学第一学期初二(4)班学生评语

许子旸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男生,能遵守校规校纪,团结同学。身为大组长,你能严格要求自己,发挥榜样带头作用。喜欢阅读和运动的你在学习上还有一些上升空间,希望你能树立更高的目标,不懈追求,成功就在不远的前方等你!

签 名: 王悦然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无论何时何地,总能看到你的笑脸。你好像是一个十足的乐天派,所有困难总是微笑面对。可是,时光飞逝,很快你将进入紧张的初三生活,你是不是应该为自己的学习加油呢?希望下学期你能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签 名: 宋泽慧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个乐观而开朗的女孩,你遇事积极向上,乐于解决难题。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学习。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签 名: 王祎洋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个阳光向上、积极开朗、勤奋好学的孩子。平时你与同学们友好相处,人缘不错,同时也是让同学们仰慕的学霸。你曾有过辉煌的战绩,但那都是过去,希望你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

签 名: 曾苗沁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时光飞逝,你已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女孩成长为一个懂事的少女。老师觉得你就像那只在角落里织网的蜘蛛,无论周围的环境多么喧闹,你始终不放弃,让老师很欣赏。或许你得到成功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但老师相信这张网你终究会织成的。加油!

签 名: 王璐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个热情大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女生。班级活动你总是主动报名,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课上专心听讲,善于思考;课后作业完成得很出色,成绩稳中有进。老师相信只要你再努力一些,你定会成为更优秀的学生!加油!

签 名:

江笑然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在郑外的校园里你逐渐变得开朗,你时刻为集体着想,不遗余力地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课堂上有你奋笔疾书的模样,操场上有你奋力拼搏的身影,走廊中传来你与同学的欢声笑语。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积极举手发言,多和老师同学交流,相信你的收获一定更多!

签 名: 李舟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打扫卫生和参加集体活动时你永远是最踊跃的一份子,虽然有时的调皮会让老师和组员为你烦心,但你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希望在新学期里,你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学习习惯,让老师和同学以你为傲。加油吧!

签 名:

沈鲲鹏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一个阳光自信的男孩,脸上总是挂着一丝微笑。对待同学,你谦虚友爱;对待老师,你真诚友善。你的爱好也很广泛,如美术、游泳、钢琴、足球等,班里的同学还称你为“钢琴王子”。也希望你能更加规范自己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在学习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相信你的成绩也会像你的爱好一样,让同学羡慕!

签 名: 沈奥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诚实善良,乐于助人,热心班集体的各项事务,每次的班级活动你都会积极参加,为班级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老师发现上课时你却很少举手回答问题,这和平时的你表现大不一样哦!希望你以后上课能够多与老师互动,多交流才会有进步!

签 名: 刘嘉瑶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一个处变不惊,活泼开朗的女孩,课间能与同学融洽相处,分享你的快乐,也能向老师请教,解决自己的疑惑。这学期我看到了你的进步,希望你在下学期用自己的勤奋和汗水铸就新的辉煌!

签 名: 宋天琪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各种事情,也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身为大组长的你,做事具有很好的计划性,与同学融洽相处,快乐分享;与老师积极沟通,说出自己的困惑。希望你能在下学期更大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签 名:

葛语润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个活泼可爱的姑娘,课后总能听到你银铃般的笑声。你对同学善良宽容,对老师尊敬有礼,做事认真有恒心。你的作文也写得不错,总能让老师感动。你不仅在学习上名列前茅,各科齐头并进,在班级活动中表现也十分突出,班级元旦文艺演出有你的歌声,学校跳绳比赛有你的身影。希望你以后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签 名: 刘净植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一个大方、得体,善解人意的姑娘,人如其名,“亭亭净植”。你担任班上的团支书,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与同学相处融洽。你学习成绩优秀,尤其是英语学科,你总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托福考试中还取得了南京市第二的骄人成绩。对于集体活动,你认真对待,热情参与,在“一二·九”大合唱中你主动承担了敲架子鼓的任务,为班级的节目增色添彩。你是个多么出色的女孩啊,老师相信你会靠实力取得更大的成功!

签 名:

王奕飞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开朗自信,“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你让同学们心生佩服。成绩也算是男生中的“佼佼者”,但有时你的调皮和好动让老师和组员倍感头痛。希望你在八下的学习生涯中,学会克制和约束,因为能管理好自己的人才会更优秀!

签 名: 严旭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用“旭日东升”来形容你再合适不过了,你就像初升的太阳,活泼开朗。你尊敬老师,与同学相处融洽。你热爱集体,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本学期,你的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老师相信你,只要不懈努力,你定会收获更多!

签 名: 王婧瑄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个活泼开朗、明事理的孩子。爱劳动,讲卫生,与同学相处融洽。你体育成绩很好,尤其擅长跑步,运动会上为班级争光的一幕幕老师和同学们都看在眼中,记在心里。新的学期即将到来,希望你能找准学习方法,多向成绩好的同学请教,老师相信你的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签 名: 严博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个乐观大方的男生,与同学友好相处,坦诚相待。你诚实守信,尊敬老师。但你在学习方面成绩还不太理想,作业有时会马虎、应付了事。希望你以后能端正学习态度,找准学习方法。老师相信只要肯下功夫,你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签 名:

田思源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一个好学要强而又谦虚踏实的孩子,成绩优秀,做事认真,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因此在班上你有着较好的人缘。作为物理科代表的你,态度的端正、遇事的果断、高度的责任感赢得老师们对你的青睐。望你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签 名: 王潜渊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好动、有着极强表演天赋的孩子,你用那独特的王氏幽默和大气,震撼了班级的每一个老师和同学。但平时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却不够沉着、冷静。如果把你的聪明劲儿用到学习和待人接物上,相信你一定会更优秀!

签 名: 姜郑越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在父母心中,你是一个善良懂事的好孩子;在老师心里,你是一位善解人意、认真负责的好学生;在同学的眼中,你是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好伙伴。元旦晚会上的表演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老师却知道你为此付出的努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新学期里,你是否有了新的目标?不要让老师失望,努力吧!

签 名: 童舒阳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学生,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虽然你的体育成绩不怎么好,但是你一直在努力。你的学习成绩很棒,每次考试都是前几名,老师布置的作业,你都能认真完成。希望你在新的学期能够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签 名: 徐悦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一个勤奋好学、心地善良的女孩。上课时,你能专心听讲;下课时,能与同学友善相处。你是称职负责的语文科代表,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希望你在学习上遇到困惑时,不要羞于开口,要多问、多思考,要知道,在通往知识顶峰的道路上,处处布满了荆棘。望你克服困难,披荆斩棘,取得更好的成绩!

签 名: 齐悦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儿。作为班长,你做事认真,办事效率高,将班级的每一项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作为4班的一份子,你活跃于校内外各种活动:运

动会、12.9大合唱、长绳比赛等。正所谓“天道酬勤”,愿你在下学期驾驶着装满知识的巨轮,树起理想的风帆,擎着奋斗的指南针,抵达科学的彼岸!签 名: 李冀宁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聪明认真、活泼开朗是你给老师的第一印象。身兼数学课代表和历史课代表的你不但没被繁重的工作所击倒,反而更加勤奋刻苦,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平时,你乐于助人,总想为班级出一份力。老师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希望你在下学期能朝着更高的目标发起挑战,相信你一定会成功!

签 名: 耿不凡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作为英语课代表,你尽职尽责,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都能认真完成。在课堂上,你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勤做笔记;下课后,总能与同学“打”成一片。你乐意帮助同学,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的问题。你是“老师的小助手,同学们的好朋友”。希望你在下学期的学习过程中,保持你现在良好的状态,向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签 名: 詹容民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一个聪明能干的阳光男孩。善于思考、勤学好问,为4班增添了许多欢笑与生机。在运动会上,你奋力拼搏,并为班级争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平时的各项活动也能积极参加。老师相信你一定还有更大的潜力有待挖掘,尝试着使自己更细心些,深刻些,再加把劲,你会比现在更出色!

签 名: 邹高远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与同学相处融洽,尊敬师长,乐于助人。你积极主动,要求上进。尽管你的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但你有坚定的信念。我相信,成功的花朵在汗水的浇灌中会更加鲜艳。希望你在下学期能奋起直追,更上一层楼!

签 名: 周思聃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平时的你沉默寡言,但在你不爱说话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勤奋、努力、上进的心。认真、踏实是你的本色。在未来的日子里,老师希望你调整心态,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在各个方面历练自己,把握住你的今天和明天,以更强的实力迎接之后的种种挑战。

签 名: 朱克宇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一个活泼开朗,待人友善的学生,对待老师彬彬有礼,对待同学真诚大方,语文课代表工作认真负责。语文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是同学们的好榜样,希望你能把用在语文上的热情用在所有学科上,那么你的成绩一定会突飞猛进。

签 名:

经佳颖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活泼热情,开朗乐观,是你不变的性格;积极向上,坚持不懈,是你的人生态度。独爱读书写作的你,总令人想起人间的四月天,温暖而明亮。继续拼搏吧!相信不远的将来,你会抵达成功的彼岸,寻见承载你梦想的白莲。

签 名: 夏潇婕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一名好学的女孩,每天总是微笑面对生活,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你总是持之以恒,坚持把它解决。每当同学们有困难时,你也总第一时间过去帮忙。你对学习的热情与踏实的态度老师一直看在眼中,希望你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签 名:

杨婧筠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一个文静踏实的女孩,做为班级的一份子,你认真学习,积极上进,在期中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做为大组长,你能严格要求自己,与同学们友好相处。希望你再多拿出一些自信,勇敢地表达你的想法,你将会有更大的进步。

签 名: 张岱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一个幽默的孩子,活泼开朗,经常逗笑身边的同学。作为物理课代表,你很尽职,老师也能看出你对物理学科充满兴趣。成功是有方法的,并不困难,希望你能找准学习方法,用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收获更多学习的乐趣。

签 名: 厉天一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男孩,平日里热爱生活,热爱体育,与同学、老师友好相处,兴趣爱好广泛,交际能力强,因此你的身边总有很多朋友,希望你能将运动的热情放在学习上,相信你一定能名列前茅的!

签 名: 王哲宇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这学期你开朗了许多,课堂上的发言也多了,与同学间的交流也多了,这样不是更好么?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还能让更多的同学和老师了解你的想法。但在学习上,一向优秀的你,在主动性方面有所懈怠哦,需要再改进!

签 名: 娄志云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忠厚、内向、诚实、朴实,这是你的优点,无论何时何地,你都能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尊师敬友,是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在学习上,你很认真,也很刻苦。不过,学习要掌握方法,不懂就要问,课堂上也要积极举手发言。望你能在假期里查漏补缺,在新学期里取得更好的成绩。

签 名: 孙慧琳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能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敬爱师长,团结同学,能认真地按时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你爱好广泛,对自己喜爱的学科也会更加深入的探究,希望以后可以大胆一些,有自己的想法时可以和同学、老师交流,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就尽情表现吧!

签 名: 范逸文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在这学期里,你为集体奉献了很多——这一期的黑板报你精心策划,并带领组员认真完成板报;这一的合唱比赛你也花了不少心血,积极为同学们排练,就连周末休息的时间也在默默练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你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努力,取得更大的进步!

签 名: 陈裕桐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关心集体,所以大家都喜欢你。你也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你渴望学习成绩的进步,为此一如既往地坚持着自己刻苦努力、奋发图强的求学原则,所有这些努力也最终换来了丰收的喜悦,尽管你的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但你有坚定的信念,我相信,成功的花朵在汗水的浇灌中会更加鲜艳。

签 名: 杨天元

本学期共 天,将在2月7日结束,下学期开学时间为3月1日

你活泼开朗、乐于助人,对待同学,你谦虚友爱;对待老师,你真诚友善。因为这些优点,同学们都很喜欢你。你的学习成绩也不错,特别是数学方面,总是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新的学期就要到来,希望你能用更多的努力和拼搏,改掉不好的习惯和瑕疵,坚持再坚持,加油吧!

签 名:

第三篇:全部教案(范文模版)

《燕昭王求士》

学习要点:

1.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燕昭王尊重人才、发愤图强的精神。

2.体会学习《战国策》生动形象、气势充沛、说理深刻透彻、语言辩丽恣肆等艺术特色。

作品背景: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历史散文汇编,到西汉末刘向整理编辑成集后才定名为《战国策》。至于其作者汉代的司马迁、刘向、班固等人在谈到该书时均未提到,现在人多认为是秦、汉年间人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并非出自一人之手。

战国时代,社会风云变幻,诸侯各国彼此间展开了激烈的实力及领土扩张。《战国策》记载了当时各诸侯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一些重大事件,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的游说活动及其奇谋异策,肯定了他们在诸侯各国之间政治外交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塑造出不少政治开明、发愤图强的君主、卿相、士人形象,本文中的燕昭王就是当时著名的开明君主之一。当时的燕国是列国中的弱国,经常受到近邻齐国的欺负。燕昭王即位前,其父哙禅位于 子,齐宣王趁机侵略燕国,攻克燕国国都,杀死了哙及燕王。在这种情况下,燕昭王重新聚集兵力收复燕国,自己做了燕国国君。但这时的燕国国势已十分艰难,为了报仇雪耻,让燕国强大起来,燕昭王一方面设下重金,广招天下有智之士,一方面与国内百姓同甘共苦,同仇敌忾。经过28年的内强外联努力,公元前284年(燕昭王28年),来自魏国的乐毅为燕昭王组织了由赵、楚、韩、魏、燕五国兵力组成的联军,乐毅亲率大军击齐,先后攻下了70余座城池,将齐国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回了燕国,齐国几近灭亡。但燕昭王此时不幸去逝,新即位的燕惠王很快就中了齐国的反间计,让骑劫取代了乐毅的大将位置,乐毅被迫逃到赵国。接着齐国大将田单又用火牛阵击败了燕军,一举收复70余城,燕国又陷入危机之中。

思想内容:

本文主要记述了燕昭王拜访并采纳谋士郭隗“礼贤下士”的建议,与百姓同甘共苦,经过28年的发愤图强,最后打败齐国,报了杀父破国之仇的故事。表现了郭隗纵横捭阖的游说才能和燕昭王礼贤下士的美德。文章围绕燕昭王的求士展开,重点写郭隗的分析与见解,最后交待燕昭王求士的结果,说明了郭隗谋略的正确性。文章情节完整、人物鲜明、说理深刻透彻。

艺术特色:

课文以燕昭王求士的前因后果为线索,有问题,有回答,有结果,首尾呼应,事件、人物明确,情节结构十分完整。文章围绕燕昭王的求士,着重描写郭隗的策略:他先用整齐对称的排比方式,对各种致士之法进行铺陈描述,从中进行比较,诱导燕昭王礼贤下士循序渐进,侃侃而谈,内容精致而流畅;接着又用千金市马的故事启发燕昭王,既将道理阐述得深刻透彻,又使文章生动而富于文学色彩。全部说辞纵横捭阖,辩丽恣肆。而在对话中,郭隗的老谋深算,燕昭王的礼贤下士都表现得活灵活现,人物形象十分鲜明。

作家作品汇评:

1.徐中玉、钱谷融主编《大学语文》

《战国策》不仅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在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文笔恣肆激越,语言犀利流畅,论事透辟周详,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描绘人物生动传神,富有浓厚的文学情趣,对后代史传文和政论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

《战国策》一书对苏洵、苏轼父子的议论文的影响尤为显著。苏洵的《权书》、《衡论》及其他史论,苏轼的《策略》、《策别》、《策断》、《志林》诸论及其他策论,上书,论人论事,都在学习《战国策》中获得丰富的有益的经验。

《管晏列传》

学习要点:

1.结合练习题正确把握文章中的思想意义。

2.体会把握司马迁人物传记虚实结合的性质和特点。3.学习《史记》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的语言艺术。

作品背景: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中国史书的一大范式,影响深远。全书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共130篇,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史记》又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作者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选取典型性情节精心布局,以浓厚的抒情色彩刻画历史人物,语言通俗、简洁、明朗,富有感情和个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后世散文、小说等创作的光辉典范。

《管晏列传》抒发了司马迁强烈的人生感慨。“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这是对古人的仰慕,更是对黑暗世道的控诉!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晏子、鲍叔那样的知音!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二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有知越石夫之晏子知之,亦可援法代赎。多鲍叔之知人,与执鞭所欣慕,皆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此话可作为阅读本文的参考。

思想内容:

这篇传记以称颂管仲、晏婴的治国才干为线索,突出歌颂了鲍管之间感人的友谊,和晏婴不拘一格赏拔人才的做法,表现了司马迁对鲍叔、管仲,以及齐桓公、越石夫等人的无比崇敬。作者选择了三件轶事:一是鲍叔牙冒着风险推荐齐桓公的仇敌管仲执政,而自己“以身下之”,结果管仲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二是晏婴解左骖为贤能的越石父赎罪,又请他做上宾;三是晏婴发现自己的车夫能知过改过,便推荐他做了官。文中,作者有意突出了朋友之间、君臣之间、上下之间的一些关系准则,正面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同时也是对汉代现实的一种鞭挞与批判,字里行间凝聚着个人的身世和感慨。

艺术特色:

1.善于组织安排文章的篇章结构。管仲、晏婴是齐国历史上的名人,可写的东西很多,而本文围绕知贤善荐这一中心,只选取三件 “逸事” 表现人物,其间虚实结合,时述时议,时详时略,时分时合,看似杂乱无章,实则形散而神不散。如文章开头,只一句介绍管仲是“颍上人”;接着交待鲍叔和管仲的关系,作者只说管仲“少时常与鲍叔牙游”,如何交往,没有具体写;“鲍叔知其贤”,怎么知道的,也不详述;管仲一生极有作为,文章仅用“管仲既用……”几句话概述;后面谈到管仲的著作,也“世多有之,是以不论”一笔带过了,因为这些都与作者要表达的“知贤善荐”主题关系不大。而“管仲曰”一段,因管仲自己道出了受知于鲍叔的情况和感慨,最能表达作者的心思,所以作者不惜笔墨进行了详写:“吾始困时”以下用五个排比句,先述管仲的表现,后写鲍叔的分析,连用五个“知”字,极显鲍叔知人之明;又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这样精辟而发自肺腑的语言赞美鲍叔的知贤荐贤,画龙点睛地表现了个人心声。

2.语言通俗、简炼,句式灵活,富有感情和个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以文章最后两段为例,开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一句是叙述,句式由短而长,语气沉稳;继而“岂以为……哉”句是疑问语气,句式由长而短,猜测中带有肯定;后面的“语曰”句引用整齐错落,是陈述语气,读来敦实有力;最后由前面的引述提出“岂管仲之谓乎”,又是回味悠长的疑问语气。

“方晏子……者邪?” 一句是疑问猜测,接着后面 “至其……者哉!”一句又是感叹,最后“假令……焉”一句是陈述句,三句都是赞叹晏子人品,而前后句式、语气等等绝不相同。两个段落前后,句式长短错落,语气变化贯通,抒情、议论色彩明显,且上下几乎不可增删一字,体现了高超的驾驭语言能力。

作家作品汇评:

1.〔东汉〕班彪《史记论》、《后汉书 · 班彪传》

迁之所记,从汉元至武以绝,则其功也。至于采经摭传,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不如其本,务欲以多闻广载为功,论议浅而不笃。其论术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此其大敝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诚令迁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几矣。……又进项羽、陈涉而黜淮南、衡山,细意委曲,条例不经。若迁之著作,采获古今,贯穿经传,至广博也,一人之精,文重思烦,故其书刊落不尽,尚有盈辞,多不齐一。

2.〔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序》

班固有言曰:“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迄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捂。亦其所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已勤矣。又其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质,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骃以为固之所言,世称其当。虽时有纰缪,实勒成一家,总其大较,信命世之宏才也。

3.〔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 史传》

爰及太史谈,世惟执简;子长继志,甄序帝勣。比尧称典,则位杂中贤;法孔题经,则文非元圣。故取式吕览,通号曰纪。纪纲之号,亦宏称也。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之尤,条例踳落之失,叔皮论之详矣。

4.〔清〕刘大櫆《论文偶记》

昔人谓子长文字,微情妙旨,寄之笔墨蹊径之外;又谓如郭忠恕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而无笔墨之迹。故太史公文,并非孟坚所知。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言止而意不尽者尤佳。意到处言不到,言尽处意不尽,自太史公后,唯韩、欧得其一二。

5.〔清〕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

《史记》如海,无所不包,亦无所不有;古文大家,未有不得力于此书者;正须极意探讨。韩文拟之,如江河耳。(〔清〕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

6. 鲁迅《汉文学史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杨王孙传》

学习要点:

1.通过反复阅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思想及现实意义。2.感受把握班固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凝重的特点

作品背景: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整个西汉的历史。其体例基本沿袭《史记》,而且汉武帝以前的史实也基本取自《史记》,只是略有增删。全书由纪、表、传、志四部分组成,共100篇。与《史记》相比,《汉书》是奉旨写史,封建正统观念比较浓厚,其思想性、人民性和文学性不如《史记》;但其史料丰富翔实,文字整齐,组织严密等又在《史记》之上,因此在中国史学和文学界都有重要影响。

班固生活在东汉一个比较优裕的仕宦家庭中,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又是奉旨写史,撰写《汉书》是为统治者服务,所以他往往以封建统治者的观点来评价人事,注重“为尊者讳”、颂“汉德”,这些倾向使《汉书》的人民性受到一定影响,不如《史记》;但作为一个史学家,班固还是比较重视客观历史事实的,针对现实中一些不良社会现象,他也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做出比较正确进步的判断,《杨王孙传》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本来儒家重礼仪,人死后讲究厚葬,这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是很普遍的,尤其表现在帝王将相和达官贵人那里。这些人生前挥霍享受,死后还要“裹以币帛,鬲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大肆铺张浪费,达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杨王孙反对当时这种“靡财单币,腐之地下”、“饰外以华众”的厚葬风气,是有很大勇气和进步意义的,而班固特为立传,并在传后的“传赞”中高度赞扬了杨王孙的做法:“观杨王孙之志,贤于秦始皇远矣。”众所周知,秦始皇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皇帝,死前即开始为自己营建骊山陵墓,墓穴高五十余丈,周围五里余,工程浩大;葬敛时“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徒藏满之”,又“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简直是穷奢极靡。班固这样述评杨王孙,其实是借古讽今,这在封建时代是十分可贵的。另外文中还表现了杨王孙的无鬼论思想,肯定尧时的习俗,这无论是在杨王孙所处的西汉、班固所处的东汉,还是在今天的社会,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清代何焯在《义门读书记》说:“汉诸陵无不为赤眉所发,故班氏特追称杨王孙之志,立传以讽晓当代,其言始皇,所谓借秦为喻,不敢谤议上及山陵也。”可为参照。

思想内容:

这篇课文通过记述杨王孙临终前立遗嘱要求“裸葬”,并在答复友人祁侯的信中进一步阐明自己反对厚葬,而以“裸葬” “矫世”的主张,表现了班固反对铺张厚葬的思想。

艺术特色:

本文突出体现了班固文章结构严谨,语言精炼的特点。首先是结构十分严谨。文章开头,杨王孙的遗嘱出人意料,其子想不通,因此请祁侯来信帮助劝说,于是就有了杨王孙的复信,通过复信将反对厚葬而裸葬的思想动机及理由阐述得清晰透彻,于是又有了文章最后裸葬的结果。全文首尾贯通,线索明确清晰,读来一目了然,结构十分严谨。其次是叙述详略得当,语言简炼精要。杨王孙遗嘱及其子想法,均记叙得简明扼要,几乎不可再删去一字;杨王孙回信是全文中心:先说明裸葬目的,再斥责世俗厚葬的愚蠢鄙陋,进而畅论“裸葬”回归自然而厚葬徒然“鬲真”之理,又引古代圣君薄葬为据,最后得出结论:“今费财厚葬,留归鬲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文字虽然不多,但联系现实,引古证今,逻辑周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又是一年芳草绿》

学习要点

1.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老舍先生的个性特点。

2.注意从老舍先生达观乐观的人生态度中获得启示。

3.结合课文,具体领会掌握老舍先生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风格。

作品背景

本文是1935年新年过后,老舍先生应报社有关“人生于世”话题的约稿而写成的,原载于1935年3月6日《益世报》。

思想内容

作者运用自嘲调谑的幽默笔法,生动形象地为自己描绘了一幅自画像,谦虚而自信,踏实而勤奋,不自以为是,不趋炎附势,不哗众取宠,不拒绝批评,客观看待自己,和气友善待人,率真自然,达观乐观的个性形象,跃然纸上。作者于自我个性描述之中,表现出自己的人生观、处世观以及文学观等,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启示。

艺术特色

1.寓庄于谐,构思巧妙

本文是作者向读者展现自我个性、阐明自己的为人处世态度之作,在表露个人见解时,作者并未板着面孔说教,而是将严肃的话题寓于谈笑之中,在谈笑中让读者自然而然地感受其特有的人格魅力。文章从作者的“悲观”写起,到最后设想这篇文章也许会成为“史料”,始终贯穿着轻松诙谐的气氛,读来常常会使人忍俊不禁。

2.语言生动,风趣幽默

文章集中体现出老舍创作的幽默艺术风格,而这种幽默风格又是通过多种语言手段来实现的。有时使用比喻手法,如称自己不过是“脸上平润一点的猴子”,自己写作的时候“仿佛是蒸馒头”等;有时使用对比手法,如将自己与高尔基对比,说文学“不如一尊高射炮,或一锅饭有用”等;有时使用反语,如写自己“悲观”、“无大志”等;有时使用歇后语,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等;有时使用生动形象的方言俗语,如“笑毛咕了”、“稀松”、“死不要鼻子”、“虎事”等。多种手法的运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使老舍作品风趣幽默的语言特色体现得尤为突出

作家作品汇评

1.宋永毅《老舍与中国文化观念》

1944年,文艺界发起庆祝老舍创作20周年的纪念活动,在由郭沫若、沈雁冰等29人签名的《缘起》的开头便指出:“中国新文艺的基础渐见奠定了,老舍先生便是我们新文艺的一座丰碑。” “先生在我们的文艺史上划出了一个时代,……无论在小说、诗歌、戏剧、散文各方面,他都表现了特别的成绩”,“他对于生活的认真,对于朋友的挚爱,对于事业的公正,对于国家的忠贞,一贯地流露着他的坦白真诚的性格。正因为有他这样的性格,所以才会有他的受人爱好的文章,受人尊敬的成就。”

2.杨义《老舍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

老舍作品还有一个绝活,就是它蕴含着属于他自己的语言学。白话取代文言是“五四”新文学运动的伟大贡献,但初期的白话文既来自口语,也来自话本,掺杂着欧化的翻译腔,以及书卷气的文言词。老舍的大本事,就是一下子把文学语言的根子扎到北京的老百姓的舌头根子上,散发着浓郁的京味魅力。他以京味的语言,写带着他的胎记的京味人生习俗。使二者浑融一体,语言也是习俗,习俗也是语言,达到新文学的语言学的新境界。最令人难忘的是老舍式的幽默,那是一种脱口而出、毫无修饰、本色自然的智慧。他开始写小说时,带着“写着玩,当笑话写”的轻松心态,其后追求当一种“笑的哲人”,“笑里带着同情,而幽默乃通于深奥”。由于他把文化思考渗入幽默,遂使俗趣中包含深思,调侃中洋溢着诗情。老舍的幽默使用到精彩的地方,是荡漾着诗意的魅力的,是一种“非诗化的诗”。

3.温儒敏《论老舍创作的文学史地位》

老舍性情温厚,其写作姿态也比较平和,常常处于非激情状态,更像是中年的艺术,他的作品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的影响,同时也深深地打上“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具内蕴的“京味”。……老舍的幽默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总之,是借笑声来使艰辛的人生变得好过一些。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幽默看成是生命的润滑剂。这样,老舍作品中的幽默就具有了两重性:当过分迎合市民的趣味时,就流入了为幽默而幽默的“油滑”(说得严重一点,有点类似北京“京油子”的“耍贫”),这主要表现在老舍的早期作品中,老舍曾为此而深深苦恼,以致一度“故意的停止幽默”;经过反复思索、总结,从《离婚》开始,老舍为得之于北京市民趣味的幽默找到了健康的发展方向:追求更加生活化,在庸常的人性矛盾中领略喜剧意味,谑而不虐,使幽默“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可不是从文字里硬挤出来的”;追求更高的视点,更深厚的思想底蕴,使幽默成为含有温情的自我批判,而又追求艺术表现上的节制与分寸感。老舍创作逐渐失去了初期的单纯性质,产生了喜剧与悲剧、讽刺与抒情的渗透、结合,获得了一种丰厚的内在艺术力量,读其小说往往不仅使人忍俊不禁,更令人掩卷深思。

4.王晓琴《老舍创作的文化批判精神》

老舍是个非激情状态的文化型作家。他认为文化乃民族的命脉,是立国之本,提出“有文化的自由生存,才有历史的繁荣与延续。人存而文化亡,必系奴隶”,因此,总是从文化视角探讨民族的命运。文化批判成为贯穿老舍创作的精神纲领。……老舍是以开放的眼光,博大的胸怀,超越封闭的文化体系,构筑起多元文化互识、互证、互补,“和而不同”的发展模式。他的这种独特的文化批判精神,在多元化多中心发展的21世纪,必将为世界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提供宝贵的镜与灯。

《听听那冷雨》

学习要点

1.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体会本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领会本文在构思上的独特之处。

3.具体把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作品背景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即离开大陆。等到1992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之邀演讲《龚自珍与雪莱》重新踏上祖国的大陆的时候,已是经历了整整43个春秋。正是与大陆长期隔绝的港台生活,使其创作越到后来越表现出浓厚的乡土情结,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余光中写了许多思乡怀土的诗文佳篇。诗中最有名的是那首曾经在大陆轰动一时、广为传颂的《乡愁》,散文中最出色的就是这篇《听听那冷雨》。作者在回忆70年代初创作《乡愁》的情景时說:“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時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內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听听那冷雨》写于1974年,写作时的心境与《乡愁》是相同的,选自《余光中散文选集》。

思想内容

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巷里听雨,抚今追昔,思绪万端,写了自己在台北春雨中凄凉、凄清、凄楚、凄迷,而又柔婉与亲切的复杂感受,抒发了一个远离大陆多年的游子对久别故土的深切思念和对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热切眷恋之情。

艺术特色

第一,新颖的构思。

自古以来,写雨的诗文很多,也有不少借秋雨写愁的作品。而本文则是以“冷雨”来写春雨,不仅写了冷雨的可嗅、可观,而且更突出地写了冷雨的可听,从听觉上来表现作者思乡欲归而不能的种种复杂感受。这在以往的作品中,是很少见的。构思的新颖还体现在叙述的角度上,作者没有采用一般文章通常使用的第一人称,而是用了第三人称的写法,人物的情感流露仿佛一个个蒙太奇镜头,使读者尽收眼底,一切都像读者自己发现的一般真切自然。并且,这种人称叙述方法能够使抒情主人公更好地融入景物、背景之中,人景融为一体,造成一种特殊的美感,一种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极为相似的艺术表达效果。

第二,独具特色的语言。

本文语言上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大量使用重叠的手法,有的叠字,有的叠词,有的叠句;有的对偶重叠,有的排比重叠,有的则反复重叠。句式上采用长句和短句结合的方式,短句少则二三字,长句多则超过20个字,有的句子甚至中间不加标点有意形成长句,如“雨是阴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等。长短错落的句式与叠字叠句结合起来,造成一种回环往复、连绵不绝的语势和耐人寻味的效果。

第三,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比喻如“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等;

拟人如“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雨来了,雨来的时候瓦这么说,一片瓦说,千亿片瓦说”等。

作家作品汇评

1. 余光中散文集《左手的缪思·后记》

我所期待的散文,应该有声,有色,有光;应该有木箫的甜味,釜形大铜鼓的骚响,有旋转自如虹一样的光谱,而明灭闪烁于字里行间的,应该有一种奇幻的光。一位出色的散文家,当他的思想与文字相遇,每如撒盐于烛,会喷出七彩的火花。

2. 柯灵《台湾散文选(杨牧编)·序》

读《听听那冷雨》,看看他对散文艺术作了多少探索与革新。以雨入诗文,古往今来,何止千百,而并非每一篇章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意蕴、意境、面貌、个性,自己独创的文笔。他使用重重叠叠的叠字叠句,参差错落,贯串全文。有的是近似的排比反复出现;有的是同声叠韵,如 “ 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 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别具匠心;句子的结构灵活多变,短句短到点点滴滴,一字一句,二字三字一句,长句像连绵不断的雨脚,一口气长到三十九字;杂以流动自然的少量韵语段落。方块字的形象性和平仄声,神而化之,竟凝结为一幅绵绵密密、千丝万缕的雨景,一阵阵远远近近,紧敲慢打的雨声,甚至那潮潮湿湿的雨意,清清冷冷的雨味,飘飘忽忽的雨腥,一齐进入读者的眼耳鼻舌身,同时渗透每根神经。李清照的《声声慢》连叠七字,称 “ 卓绝千古 ”,杜甫的公孙剑器,白居易的浔阳瑟瑟,王禹偁的黄风竹楼,脍炙人口,都乞灵于巧妙的借喻形容,而《听听那冷雨》,却直接用文字的雨珠,声色光影,密密麻麻,纵横交织而成。这也许可以帮助我们对中国文学和现代文学的表现力增加一点信心,也应该承认这在 “ 五四 ” 以来的散文领域中,算得是别辟一境。

3. 江少川主编《大学语文》

雨是古今作家反复歌咏的对象,而余光中在文中所创造的 “ 冷雨 ” 的意象是经过独有的审美感受创造出来的。余光中笔下的雨,如 “ 鬼雨 ”、“ 冷雨 ” 都具有鲜明的独创性。这是作家独具慧眼的发现。《听听那冷雨》借 “ 冷雨 ” 这个意象,把人带进了一个冷寂、凄迷的氛围之中,抒发了身在海岛、异城的游子对故国、故土的无尽的乡愁。

这篇散文运用通感、比喻、叠字等多种修辞手法,构建出一个空濛而迷幻的出神入化之境。如 “ 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 一句,综合运用了通感、叠字、排比等手法,渗融着诗的意境,有雨声的节奏感,诉之于感官,给读者的感觉是多方位的。

《怀念萧珊》

学习要点

1.了解本文写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文章的组织结构。

3.具体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作品背景

文化大革命(1966.5 - 1976.10)中,许多知识分子遭受到严重迫害,巴金同样也没逃脱这场灾难。他作为 “ 牛鬼蛇神 ”、“ 反动权威 ” 一次又一次地挨批斗,受侮辱,关 “ 牛棚 ”,到 “ 五七干校 ” 参加劳动改造,晚上常常做恶梦。萧珊也因是巴金的妻子被 “ 勒令 ” 靠边劳动,并在大大小小批斗巴金的会上陪斗。尽管日子难熬,她却始终陪伴着巴金,给巴金以安慰和鼓励。渐渐地,在内心默默忍受着极度痛苦的萧珊,越来越憔悴,最终她病倒了。虽然进行了救治,她还是很快地去世。“ 文革 ” 结束后,巴金已是 70 多岁高龄的老人。此时,他已身心交瘁,爱妻的死,成为他心灵深处沉重的创伤。他心中另一处沉重的创伤,是民族的精神悲剧。对此,他苦苦思索着:为什么会发生 “ 文革 ” ?怎样才能避免 “ 文革 ” 悲剧的重演?于是,他以与民族共忏悔的彻底求真精神,以耄耋之年、病残之躯写下了五部散文集《随想录》,把自己的人生积淀、深刻思索,以及坦诚、智慧和品格都熔铸于笔端。本文就是其中的一篇。

思想内容

本文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表面上看仅仅是怀念萧珊,但实际上既有对爱妻萧珊的深切怀念,又有对萧珊去世的深沉的悲痛,还有对因萧珊受自己连累而被折磨直至得病死亡的深深自责与歉疚,更有对林彪、“ 四人帮 ” 祸国殃民罪行的无比愤怒和强烈控诉。这些感情都很强烈,又相互紧密相关。那么,作品最主要的思想感情是什么呢?最主要的思想感情是通过作者一家在 “ 文革 ” 中的不幸遭遇来揭露 “ 文革 ” 所造成的灾难,以警示后人永远不能让 “ 文革 ” 的悲剧在中国重演。

艺术特色

1.把萧珊的悲剧同特定的时代背景紧密联系起来,以个人的悲剧反映民族的悲剧,揭示出深刻的主题

文章一开头就说,萧珊被火化后两三天想写一篇纪念她的文章,“可是一九七二年八月里那几天,我每天坐三四个小时望着面前摊开的稿纸,却写不出一句话。……头上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思想好象冻结了一样。”这点明了萧珊去世的特殊岁月──“文革”期间。那时,作者还没有表达自己感情的自由,甚至说连自己的思想感情都不敢有了。巴金说:“五十年代我不会写《随想录》,六十年代我写不出它们。只有在经历了接连不断的大大小小政治运动之后,只有在被剥夺了人权,在„牛棚‟里住了十年之后,我才想起自己是一个„人‟,我才明白应当像人一样用自己的脑子思考。”文中提到,作者当时“经常去龙华火葬场,参加老朋友们的骨灰安放仪式”,“去参加给别人戴上反革命帽子的大会”,还提到“干校”、“四清”运动、“工作组”、“造反派”等等带有时代特点的词语,不断向人们提示着悲剧发生的特殊时代、悲剧的典型意义,从而揭示出深刻的主题。

2.风格朴实,记真事,抒真情,写心声

巴金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我几十年前同一位朋友辩论时就说过:长得好看的人用不着浓妆艳抹,而我的文章就象一个丑八怪,不打扮,看起来倒还顺眼些……我认为打动人心的还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和主人公的命运……我最恨那些盗名欺世、欺骗读者的谎言。” “我掏出自己的心,让己看,也让别人看,我好像把心放在清水池里不断地冲洗。我努力不讲假话,我要理解人,也希望得到别人理解。”正因为这样,他的散文才越加显得可贵,越加有魅力。本文也是这样,记叙不事雕琢,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流露,议论也是有感而发,同时记叙、抒情、议论又是非常自然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用语言描写、肖像描写等多种手法刻画人物

语言描写:

如第一部分作者诉苦般地说日子难过时,“她也用同样的声音回答:„日子难过啊!‟但是她马上加一句„要坚持下去。‟ 或者再加一句„坚持就是胜利‟ ”。两个人所说“日子难过”的含义,尽管并不完全相同,但二人内心的痛苦却是一样的,说明了她分担了“我”的痛苦。而她紧接着加上的话,又说明了她“给了我不少的安慰和鼓励”,也说明了她对“我”的信任,她替我感到不平。又如她住院后不断地问“儿子怎么样”,又经常问“棠棠怎么样”,说明了她对下乡插队落户而又患病的儿子的惦念和想见一眼的渴望。

肖像描写:

作者描写了萧珊去世时“那张惨白的脸、那两片咽下了千言万语的嘴唇”,挨打时“留在她左眼上的黑圈好几天以后才褪尽”,她看到登有《彻底揭露巴金的反革命真面目》一文的报纸时,“笑容一下子完全消失”,“她那张满是泪痕的脸还在我眼前”。后来又写道,“她一天天地憔悴下去”,“眼睛里全是泪水”。临终时,“她非常安静,但并未昏睡,始终睁大两只眼睛。眼睛很大,很美,很亮。我望着,望着,好像在望快要燃尽的烛火。” 通过肖像描写,表现了人物心理的变化,内心的痛苦,所受的折磨。她的肖像又激起了作者感情的波澜,引发了进一步的描写,议论和抒情。

文章通过对萧珊的多方面描写,表明了她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一个心地善良的好人。对于作者来说,“她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

作家作品汇评

冒炘、庄汉新《奔向生命之海的激流 ── 巴金散文论》,《文学评论》1991年第4期

对那十年中摧残人性和人的尊严的历史劫难的控诉,对故人的怀念,没有比《怀念萧珊》更撼动人心的了。……在怀念萧珊的文章中,巴金以无尽的哀思和遗恨,写出了他对萧珊的一片真挚的深情。

巴金的《怀念萧珊》,是爱的祭坛,爱的贡果,爱的醇酒,爱的祈祷与箴言……。

巴金曾经明确自白:“我的探索和一般文学家的探索不同,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创作方法、表现手法和技巧等等的问题。” “我不是以文学成家的人,因此我不妨狂妄地说,我不追求技巧。” “我甚至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是自然,是无技巧。”基于以上认识,巴金更对自己一生的散文追求,作了如下确凿的概括:“如果说我在生活中的探索之外,在写作中也有探索的话,那么几十年来我所追求的也就是:更明白,更朴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无技巧”,却造成了巴金散文最富特色的大技巧。对思想内容的刻意追求,形成了巴金散文饶有兴味的创作旨趣和根本归宿。这两方面的结合,构成了巴金散文返朴归真,大巧若朴的创作全貌,显示了巴金散文创作有真意,去粉饰,抒真情,无做作,写真相,无卖弄的卓越风采。

《都江堰》

学习要点

1.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2.结合本文学习,了解文化散文的特点。

3.掌握对比描写以及记叙、描写、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作品背景

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也是承继“五四”精神的一场文化意义上的革命,其矛头指向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和“人格精神”。然而,在80年代初“文化热”兴起不久,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大潮汹涌而至,人们的物欲膨胀,精英文化几乎被泛滥的低俗文化淹没,纯文学处境日艰,人们似乎失去了自己精神的家园而随波逐流。人们急需高远、超迈的精神家园皈依和人格理想的重建。在这种情况下,文化散文应运而生,而余秋雨正是文化散文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契合了时代的心理和人们的阅读期待,他本人丰富的历史知识与深厚的文字修养赋予了每一篇作品以内容与形式浑然一体的魅力。他的散文可以说是“载道”文学,他的文化思考是80年代初那场文化思考的继续,与“五四”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

思想内容

本文通过对都江堰这一中国历史上著名水利工程壮观景象的描绘,赞扬了李冰这位古代伟大水利工程师的精神和气魄,反思其历史命运所包蕴的文化内涵。

艺术特色

1.生动的景物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如写都江堰水流,先写声音── “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再写流水的形态──“急流浩荡,大地震颤”,“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又如描写高索桥:“桥很高,桥索由麻绳、竹篾编成。跨上去,桥身就猛烈摆动,越犹豫进退,摆动就越大”。这些描写,都使所写事物生动形象。

2.运用对比描写,使事物特点更加突出。

文中将都江堰与长城对比,指出长城固然伟大,而都江堰更是“永久地灌溉了中华民族”,“只知道贡献”,像“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因此更加伟大。文章还将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和李冰筑堰的指令相对比,将大海的水和都江堰的水相对比,都使事物特点更加突出。

3.叙事、描写和议论相结合,增强了文章的思辨性。

如在叙写长城和都江堰时,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而都江堰“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写到李冰时,文中议论道:“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在谈到“人对自然力的驯服,干得多么爽利”后,进一步议论:“如果人类干什么事都这么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样”。

4.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等修辞手法。

如比喻“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显示了长城意义作用的僵化和都江堰的富有活力和生命力,它仍能为民造福。都江堰“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赞美都江堰默默地世世代代地为人民造福。都江堰的流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显示了流水的顽强坚韧。

拟人如都江堰的流水“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写出了都江堰的作用。“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写出了流水的巨大力量和声响。都江堰“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写出了都江堰的巨大力量和作用。“长锸”与“金杖玉玺”论辩,则更增添了文章的情趣。

作家作品汇评

1.汤溢泽《〈文化苦旅〉:文化散文衰败的标本》

(《文》书(指《文化苦旅》)现为部分读者的开胃品,不久即为读者的反胃货;余秋雨的《文》是借古典之物抒一己之情,托昔日之物以抒秋雨之志,再加上几段绞心的哀思;《文》外在是现代美文但其肢体则只是一味地舞弄古史,即是古史与现代美文的组装品。总之,《文》只停留在开垦中国古代文化或曰只对古代文明沉重吟唱的基点上,不但没有成为文化之峰,反而跌入了反胃的沟壑,是一本单调的散文集子。

2.朱国华《别一种媚俗》

《文化苦旅》中几乎每一篇文章的基调都是学术权威口吻的居高临下,遗老遗少式的吊古伤今,牧师布道时的悲天悯人,并且还夹杂着旧式文人特有的似乎聊充排遣之用的故作通脱。说穿了,《文化苦旅》的精神实质就是一种毫无新意的感伤情调。

3.朱大可《当代散文的命运》

散文需要长“大”,需要更为“大气”的构架和运作。正是基于在这一文化策略,上海的“东方出版中心”(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和知识出版社)推出了“文化大散文系列”,这是出版商以敏锐目光介入宏观话语建构的一个范例。而令人失望的是,作为这套丛书的首选之作,《文化苦旅》的商业价值却远在其“文化”价值之上。尽管余文具备了某些“大”的要素──悠远的历史、博大的地理,以及苦楚行走的文人豪情,但这些外在的话语时空,并未解决散文的内在的话语力度问题,恰恰相反,它使这些问题变得更加尖锐。

……

在我看来,余秋雨进入历史和政治话语领域是一个错误。他旅行于一个他完全不能驾驭的领域。并陷入了阔大的迷津。我们已经看到,余文所依据的所有政治、道德文化和历史“线索”(即人们通常所说的)都是相当可疑的,它们构成了迷津中最阴险的圈套,令急欲摆脱困境的苦旅者更深地迷失。而这才是最令人痛楚的话语事件。在一个精英已经崩溃的时代,任何企图扮演精英并渴望受到人民喝彩的行动,都已面临难以破解的困境。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余文所依托的那些陈旧的话语体制,正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里缓慢地崩溃。我痛切地看到,所有出现在这些怀旧书页中的言说都是一种挽歌,哀悼着所有正在随风而逝的政治、道德和文化传统。余文并未让历史向我们开放并成为我们生活的有效部份,恰恰相反,它显示了一个旧式文人的普通特徵:

屈从于陈旧的历史阐释和历史语法,同时又沉醉在一些细小的话语改造之中。而这样的文本无法成为新散文的方向。

《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

学习要点:

1.学习本文,端正读书态度,正确认识读书的重要性。

2.了解掌握有关的读书方法。

3.通过本文具体体会贾平凹散文的特色。

作品背景:

本文写于 1983 年 7 月初,是作者专门为他的小妹 18 岁生日所作。在小妹生日到来之际,作者没有送其他任何礼物,而是购买一套十册本的名著寄回家中,并给小妹写了这封感情真挚、饱含哲理、语重心长而又予以勉励和期望的书信。这可以说是作者给小妹生日祝贺的最好礼品,一份珍贵的精神礼品。

思想内容:

本文是作者写给小妹祝贺生日的一封书信。信中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说明了读书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以及读书的具体要求和方法。尤其是在读书的方法上,文章给人以很好的启示。作者认为,读书要注意泛读与精读的结合,“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但是切切又不要忘了精读,真正的本事掌握,全在于精读”;对于喜欢的书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读,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对于大家的作品要采取正确的态度,“只能继承,不能重复”,要“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而弃皮毛”。

艺术特色:

第一,立意新颖,构思精巧。

文章是写给小妹祝贺生日的一封信,可作者在信中没有采用一般人常用的方式如“生日快乐”之类的泛泛祝语或是精美礼品的赠送等来致贺,而是和小妹娓娓谈心,交流读书的看法。表面看来似与生日缺乏密切联系,但对于象哥哥一样也立志于写作的小妹来说,兄长关于读书的经验之谈将会使她受益终身,这应该是小妹最需要也是最喜欢最高兴看到的一封信了。这既说明作者对小妹非常的关心和了解,同时从写作上看也正表现出了作者的立意新颖、不落俗套。结构上,文章自始至终扣住“读书”来写,先是由回忆小时和小妹一起读书的经历引出话题,接着来谈读书的重要,勉励小妹要看重读书,多多读书,继而介绍读书的方法,最后以赠书乞妹快活作结,中心突出,构思极为精巧。

第二,善于运用叙事、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文章在叙事中娓娓道出早年读书生活的艰难,借生日赠书来表露兄妹深情,以读书的经验之谈来对小妹寄予殷切期望,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既情真意切,又颇有见地,议论精辟,给人以启示。作家作品汇评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学习要点

1.学习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

2.掌握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

3.体会本文平易朴实、明白如话的语言特色。

作品背景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本文作者20世纪50年代曾在叶先生领导下从事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工作,与叶先生有着长期的交往,情同师友,关系密切。这篇文章,是作者在叶先生去世(1988年2月16日)三个月后的悼念追怀之作。

思想内容

文中通过生活和工作中几件小事的记述,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做人品质和力求完美、一丝不苟的作文态度,赞颂了叶先生“确是人之师表”的高尚情操。

艺术特色

第一,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虽没有精细的描写和专门的抒情笔墨,但由于通过一些具体事例来表现,使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读来非常感人。

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如与读者促膝交谈,娓娓道来,晓畅自然,极能体现叶圣陶先生所一再倡导的“写话”的文风。第二,《子产论尹何为邑》

学习要点

1.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借鉴子产在用人问题上的理智态度。

2.把握《左传》善于叙事,叙事线索分明、重点突出;通过语言表现人物,人物表现鲜明的特点。

3.学习把握《左传》简洁、畅达,含蓄警辟的语言成就和特点。

作品背景

《左传》作者,司马迁和班固都说是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相传左丘明是为孔子的《春秋》作解说的,因为《春秋》记事极其简约,后人越来越难以读懂,左丘明便参考了春秋各国的史料,把《春秋》中记载的事写得有头有尾,曲折生动,让读者既了解事件真相,又受到事情感染和启发。西汉末的刘歆就认定《左传》是解释《春秋》的,所以称之为《古文春秋左氏传》。东汉班固作《汉书》时,则称之为《春秋左氏传》,后人简称为《左传》。但唐代以后学者对《左传》的时代与作者多有异议。一般认为,它是为战国初一位充分了解春秋时期各国史料的学者所撰写的。

《左传》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春秋及战国初各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法令、外交、文化、风俗情况,以及某些代表人物的活动事迹。课文中的子产,是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在郑国执政二十年,使郑国国内安定、诸侯尊重。他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多次为郑国的内政外交成功做出贡献,其言行在当时起过很大影响,社会上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故事,对此《左传》多有反映,如“子产告范宣子轻币”、“子产坏晋馆垣”、“子产却楚逆女以兵”、“子产对楚灵王”、“郑子产相国”等。

思想内容

本文记叙了郑国执政元老子皮,想让自己毫无政治经验的亲信尹何担任自己封地的首长,而子产对此进行劝阻的故事,表现了二人相互理解、信任和支持的良好人际关系。其中的子产态度恳切,见识卓越,劝说委婉得体,说理生动深入,体现了一个优秀谋略者的风范。子皮不但虚心接受了子产的劝告,而且由此更加信任重用子产,从善如流,表现出一个政治家良好的心理和行为素质。

艺术特色

1.本文显示了《左传》善于叙事,叙事线索分明,叙述描写详略得当、结构严谨的特点。

全文自始至终紧紧围绕用人问题展开,下笔开门见山,收笔一唱三叹,中心突出,线索明确,结构严谨;重点描写子皮与子产的对话,通过对话展现二人在用人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和个性,表现作者对用人问题的深刻认识,而对子皮如何具体安排使用尹何、子产的想法和做法则一笔带过,可谓详略得当。

2.在叙事过程中,作者对子皮和子产的言行描述生动逼真,人物性格跃然纸上。

子产对身为上级的子皮劝告,先是委婉地反对:“ 少,未知可否。”看到子皮仍坚持己见,并坦诚表明了内心想法,子产则斩钉截铁地进行反对:“ 不可。”然后细致晓畅而动情地分析了子皮思想的错误性,以自己的高瞻远瞩和诚恳态度感动了子皮,让子皮心服口服地接受了他的劝告,并加强了对他的信任和重视,显示了贤能之士的智慧和才能。而子皮在自己的想法遭到下属的反对之后,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坦诚表明自己的想法意图;在听了下属更为坚决的反对和详细分析之后,他不但对下属的见解大加赞赏,而且十分真诚地向对方表示了自己由衷的佩服,十分大度地接受了子产的建议,并进一步加大了对子产的信任和重用,这正是作者在《左传》中极力推崇强调的明君典型。

3.文章的语言,特别是子皮、子产二人的对话,简炼而丰润,含蕴而畅达,曲折而尽情,极富表现力,是典型的《左传》语言。

作家作品汇评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左传》虽不是文学著作,但从广义上看,仍应该说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叙事性作品。比较以前任何一种著作,它的叙事能力表现出惊人的发展。许多头绪纷杂、变化多端的历史大事件,都能处理得有条不紊,繁而不乱。其中关于战争的描写,尤其为后人称道。写得最为出色的,便是春秋时代著名的五大战役。作者善于将每一战役都放在大国争霸的背景下展开,对于战争的远因近因,各国关系的组合变化,战前策划,交锋过程,战争影响,以简练而不乏文采的文笔一一交代清楚。这种叙事能力,无论对后来的历史著作还是文学著作,都是具有极重要意义的。

《左传》所记外文辞令也很精彩。这一类文字照理应该有原始的官方记录作为依据,但必然也经过作者的重新处理,才能显得如此精炼、严密而有力。与《尚书》乃至《国语》所记言辞相比,差别是很明显的。最突出的例子,要数“烛之武退秦师”一节。整篇说辞不到二百字,却抓住秦国企图向东发展而受到晋国阻遏的处境,剖析在秦、晋、郑三国关系中,秦唯有保全郑国作为在中原的基地,才能获得最大利益,于是轻而易举地瓦解了秦晋两大国的联盟,挽救了已经必亡无疑的郑国,至今读来,仍是无懈可击。这是世界外交史上运用地缘政治学的一个很早的杰出范例。

从文学上看,《左传》最值得注意的地方,还在于它记叙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时,不完全从史学价值考虑,而是常常注意到故事的生动有趣,常常以较为细致生动的情节,表现人物的形象。这些都是显著的文学因素。……人们对故事的兴趣,是产生文学的基本动力之一;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也是小说和戏剧的基本要素。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小说与戏剧的产生相当迟,但与此有关的文学因素,却不可能很迟才出现。只不过它借了历史著作的母胎孕育了很久才分离出来。而《左传》正是第一部包含着丰富的这一类文学因素的历史著作,它直接影响了《战国策》、《史记》的写作风格,形成文史结合的传统。这种传统既为后代小说、戏剧的写作提供了经验,又为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谏逐客书》

学习要点

1.结合本文的写作,懂得著文为用,在生活中学习养成用文章表达自己意见的习惯。

2.学习本文开门见山、前后贯通,围绕中心选材,突出表现个人观点的方法。

3.学习本文运用铺陈、排比、比喻等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的方法。

作品背景

本文是李斯的一个奏章,写于秦王嬴政十年(前237)。韩国利用秦国广招人才之机,派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劝秦王修筑一条水渠,目的在于使秦国消耗财力,不能对韩国用兵。但秦国很快发现了韩国的意图,于是秦国宗室大臣纷纷建议秦王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就在勒令出境的途中,他给秦王写了这个奏章,力陈逐客之过,劝说秦王收回成命。秦王最终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取消驱逐令,并任他为廷尉(最高司法官)。在这篇文章中,李斯大量使用铺陈和夸张手法,对偶、排比句式随处可见;又善于运用比喻,大大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文章词藻华美,气势奔放,文采斐然。

思想内容

李斯的主要意图是让秦始皇取消逐客令,所以这个奏章主要分析论证:广招天下人才是统一天下、成就霸业的前提,驱逐人才、人才被别国所用,自己就相对削弱,那样国家就很危险了。因此,秦下令逐客是错误的。

艺术特色

这篇文章在艺术上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文采铺张,突出体现在对秦王好物的铺陈描写中;二是气势奔放,有势如破竹、咄咄逼人之势,这主要是作者运用铺陈、排比、对比、对偶及夸饰手法所致;三是善用比喻,增强了议论的形象性和说服力,如用秦王重物的态度为喻说明秦王用人态度的错误。

作家作品汇评

1.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2.〔清〕吴楚材、吴调侯编《古文观止》

此(指《谏逐客书》)先秦古书也。中间两三节,一反一覆,一起一伏,略加转换数个字,而精神愈出,意思愈明,无限曲折变态,谁谓文章之妙,不在虚字助辞乎。

3.陈建森、陈一平编者《中国古代散文选》

语气肆宕,采色烂然,可以止矣,又偏再衍出下节。强弩穿甲,劲势未已。(《谏逐客书》的作者)处在被逐的地位,如果一味央求,是换不来同情可怜的,李斯的本事就在于:明明是恳求秦王不要驱逐自己,却只字不提个人的去留,通篇都是为秦国考虑,申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就抓住了秦王的心。文章既有严密的论证,又有铺陈排比,将委婉的措辞与犀利的词锋结合起来,有很强的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

4.徐中玉、钱谷融主编《大学语文》

本文(指《谏逐客书》)反复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正面论述以强调纳客之利,反面推理以突出逐客之害。正反论证,利害并举,两相对照,是非昭晰,因而使文章论辩有力。

文章采用极力铺陈的手法,大量列举事实作依据,产生了事实胜于雄辩、论据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排比句接踵联翩,对偶句相间迭出,也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驳复仇议》

学习要点

1.明确作者所持的观点及反驳的论点。2.分析本文的层次。

3.掌握本文反驳的逻辑思路。4.掌握本文论说的艺术特色。5.体会驳论文的写作方法。

作品背景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卷四。《新唐书·孝友传》中记载,唐玄宗时张琇之父为嶲州都督陈纂仁所构陷,监察御史杨江不便真伪,杀之。后张琇与兄为报父仇,杀死杨江。唐太宗时,即墨人王君操杀人案,高宗时的赵师举杀人案亦是如此。对于此类案件的判理,常常使执法者陷于两难境地,审理的结果也是或杀或赦,前后不一。武则天时,下邽人徐元庆杀人案亦属此类。徐父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后徐元庆隐姓埋名,伺机手刃仇人,杀死赵师韫,为父报仇,然后“自囚诣官”。因其“杀身成仁”:“以死全义”,武则天欲赦其罪,但是,时任左拾遗的陈子昂对此却另有异议。他认为“先王立礼以进人,明罚以齐政”,“杀人者,死,画一之制也。法不可二元,元庆宜伏辜。” 然“父仇不同天,劝人之教也。教之不苟,元庆宜赦。”因此,陈子昂认为对徐元庆应“置之以刑,然后旌闾墓,可也。”而时任礼部员外郎的柳宗元对此颇为不满,随作文对陈子昂的建议进行驳斥,是以成《驳复仇议》一文。

思想内容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全力反驳了陈子昂在《复仇议状》中主张对徐元庆复仇案采取“诛之而旌其闾”并将之“编制于令,永为国典”的见解。

首先,作者从“礼”与“刑”都是“防乱”的根本功能出发,指出“旌与诛莫得而并焉”,否则不仅会导致刑法的滥用,而且败坏了礼治秩序,直至造成人们思想认识与行为规范的混乱。因而得出“礼”与“刑”是“统于一而已矣”,从而驳斥了陈氏的“诛之而旌其闾”的观点。其次,作者推究元庆之父案的曲直端始,指出假如元庆父并非因触犯国家的刑法获罪,而是赵师韫为了私怨而错判,那么远庆之复仇是“守礼而行义”,又何罪之有?否则,元庆父死于法而非吏,杀之,乃正邦典,又何而旌之?作者以此深入判断、推理,剖析陈氏所论的内在悖论。最后作者对陈氏的“亲亲相仇,其乱谁救?”的观点进行辩驳,指出他这种认识的根本错误就在于对“礼”的本质的糊涂理解,然后引经据典,进行辩解,进而得出元庆复仇是“服孝死义”,是“达理而闻道者”所为,因而“诛之而旌其闾”的做法也就不能“编制于令,永为国典”。

本文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封建社会的法律本质,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吏治的黑暗腐败、冤狱难申的现实。

艺术特色

1.逻辑谨严,驳论有力

文章开门见山,表明态度。首先,作者阐述了“礼”、“刑”的根本一致性,指出两者不可分而自治,背道而驰,从而解除了对方“诛之而旌其闾”的理论基础,使之立而无地,存而无据。然后推究元庆之父案的曲直端始,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反驳。无论元庆父是因触犯国家的刑法获罪,还是因赵师韫为了私怨而被冤,对于元庆复仇案的现实判理都应做到“礼”、“刑”统一,但是不管是正还是反,陈氏的“诛而旌之”的做法都无法达到“礼”、“刑”合一。从而在现实的层面上使陈氏的观点失去了成立的事实依据。最后作者引经据典,借不可辩驳的圣贤之说进行反驳,完成最后一击。全文一气呵成,使对手无喘息的余地,可谓逻辑严密,驳论有力。

2.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文章开门见山,一开始就直接引出对方的观点,紧接着表明自己的态度,“窃独过之”。立论鲜明,简洁有力。然后层层推进,推究事实,引经据典,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进行反驳,说理透彻。

作家作品汇评

作为驳论,它(指《驳<复仇议>》)主要是抓住论敌的观点进行驳斥,道德在阐述封建的礼(情)与刑(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原则上,指责论敌的观点自相矛盾、黩刑坏礼,在理论原则上不能成立;接着对本案所涉及的双方进行公平的具体的分析,辨明是非曲直,证明诛杀和表彰二者不能并行,指责论敌的论点违情背理,经不起事实的检验;最后引经据典,指责论敌的观点违背了经典和圣人所定的制度。这样,文章就从理论原则、事件分析、遵循典制三个方面驳倒了论敌的论点。作为奏议,是写给皇帝看的,因而它在开头、论事析理、结尾都必须要表示臣子对主上的恭敬态度,如“臣伏见天后时”、“臣闻礼之大本”、“请下臣议附于令”等。(陈建森、陈一本编注《中国古代散文选》)

《留侯论》

学习要点

1.了解本文所表达的作者的基本观点。

2.分析本文的层次与线索。

3.掌握本文论说的艺术特色。

4.掌握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

作品背景

张良(?—公元前186),字子房。原为韩人,其祖父、父亲相继为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等五世之相。韩为秦灭后,张良不惜以全部家财寻求刺客行刺秦王,为韩报仇。后寻得一力士,借秦始皇东游之际,与力士以一百二十斤重的大铁锤在博浪沙阻击始皇,误中副车。后隐姓埋名,被迫流浪于下邳,传说其在这期间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楚汉之争时,张良辅佐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汉朝建立后,张良被封于留(今江苏省徐州),世称“留侯”。《留侯论》是苏轼于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应制时所上的《进论》之一。在此文中,苏轼对张良圯上受书之事及阻击始皇之事重做阐述,指出张良之所以能够成大事,就在于他学会了“忍”。

思想内容

本文是一篇传记性质的人物论。文章围绕着“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一中心对留侯张良展开论说,并以“忍小忿而就大谋”为线索贯穿全篇。

文章一开始就将“匹夫”之勇与“天下大勇者”之勇进行比较,指出“豪杰之士”的“过人之节”就在于“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坚韧品性。然后辟“圯上老人”为“鬼物”之说,指出“圯上老人”“倨傲鲜腆”正是为了折张良“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最终使其成大事,成为“豪杰之士”。而后又屡屡引用历史事实,进一步论说“忍小忿”之大用,以至将刘邦所成就的帝业也归功于张良的“忍”。最后以张良的“妇人女子”之貌来反衬其“天下大勇之士”的过人之节,绕有趣味,也颇见作者的良苦用心。

不过我们应对苏轼的这种“忍小忿而就大谋”的观点进行辩证的认识,特别是对其将楚汉之争成败的原因简单地归结为“忍”,更应该深入进行辨析。

艺术特色

1.观点鲜明,逻辑严密

文章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豪杰之士”的“过人之节”就在于“忍”。然后以“忍小忿而就大谋”为线索纵贯全篇。圯上老人之所以屡次“倨傲鲜腆”目的就在于要教给张良学会“忍”。然后举出历史上的郑伯肉袒牵羊、勾践臣妾于吴和项刘楚汉之争的事实,进一步论说,只有“忍”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否则只有失败。可谓一以贯之,滴水不漏。

2.转承开阖,妙趣横生

对于张良“受书于圯上老人”之事,人们引以为奇,甚至将“老人”视为“鬼物”。作者在此却另辟他说,指出“圯上受书”乃“圣贤相与警戒之意”,而非“鬼物”所为。接着作者将笔锋猛地一转,又出惊人之语:大胆指出,圯上老人受书其意却不在书,而在折张良“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而张良之所以最终成为“豪杰之士”并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原因也不在所得之兵书,而在圯上老人的“倨傲鲜腆”使其学会了“忍”。这一转承开阖,使文章另辟洞天,妙趣横生,可谓“一语空际掀翻,如海上潮来,银山蹴起。”(沈德潜语)文章最后以张良的“妇人女子”之貌来反衬其“天下大勇之士”,也让人揣度良久,回味无穷。

3.形象生动,流畅自然

文章以郑伯肉袒牵羊,勾践臣妾于吴与项刘楚汉之争等历史事实为例,进行说理,这不仅具体生动,深入浅出,更能对人晓之以理,甚至动之以情,这无疑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特别是本文的语言晓畅易懂,婉转自然,也无形中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家作品汇评

1.〔宋〕苏轼《自评文》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2.〔清〕刘大槐《论文偶记》

王元美论东坡云:“观其诗,有学矣,似无才者;观其文,有才矣,似无学者。”此元美不知文,而以陈言为学也。东坡诗于前人事词无所不用,以诗可用陈言也,以文不可用陈言也;正可于此悟古人行文之法,与诗遇异。

3.〔清〕吴德旋《初月楼古文绪论》

苏长公晚年之作,有随笔写出,不待安排,而自然超妙者。非天资高绝,不能学之。其少年之作,滔滔数千言,才气真不可及,然精义究不能多。

4.石村贞一《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卷六引汪武曹语

一意反复,说者须晓得逆顺法,又须晓得虚实法。“子房以盖世之才”一段,从子房说到老人,“夫老人者”一段,从老人说到子房,此顺逆法也。虚实法者,即《高帝篇》荆川所谓藏露也。得此二法,便能一意翻为两层。又须晓得急脉缓受法。前“千金之子”云,此以比喻为缓受法也;后引郑伯、勾践事,是引古为缓受法也。且一路皆说子房不能忍,而譬喻及引古,皆是能忍者,乃反正相间法也。又须晓得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理。后幅项籍之不能忍,观起高帝之能忍,而以为子房教之,又言高帝犹有忿忿不能忍,而非子房不能全之,如此方滚滚不穷。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学习要点

1.具体领会掌握本文中的主要观点和看法。

2.学习本文善于运用具体实例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3.通过本文认真体会演讲语言浅近自然、形象生动的特点。

作品背景

本文是作者在 1932 年 6 月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们所作的演讲,最初发表于 1932 年 7 月 3 日《独立评论》第 7 号 , 选自《读书与治学》。文中,为使青年学生走出大学后能够防御在社会上堕落,作者送给他们三剂 “ 防身的药方 ” :一是 “ 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二是 “ 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 ;三是 “ 总得有一点信心 ”。两年后,他在另写同名的文章中 “ 心里要说的话,想来想去,还只是这三句话 ”。直到 1960 年 6 月 18 日,胡适在台南成功大学毕业典礼上的演讲,内容依然是这三句话,只不过将这三剂药方中的三味药已正式定名为 “ 问题丹 ”、“ 兴趣散 ” 和 “ 信心汤 ”。可见,作者对本文中的观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非常重视,而且在此后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始终坚持,他对大学毕业生的忠告真可谓语重心长。

思想内容

文中主要针对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将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语重心长地提出忠告。作者提醒青年学生走出大学后,在社会上要时刻防备可能会出现丧失求知欲望、丧失理想的人生追求这两方面的堕落,并且送给他们三剂“防身的药方”:一是寻求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发展非职业的兴趣;三是培养坚定的信心。

艺术特色

1.旁征博引,善于运用具体实例来论证观点。

文中阐述观点时使用了丰富多样的论据材料,有的援引古人谚语,有的借用佛典名言,有的巧设比喻,有的列举事例,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列举事例时,作者注意选取斯宾塞、巴斯德等在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方面卓有成就的一些名人为例,既能充分说明观点,又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具体学习的榜样,因而使这篇演讲文章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和感染力。

2.语言浅近自然、形象生动。

作者虽然是一位学贯中西、知识渊博的学者,但论事说理时却一点也没让读者感觉到艰深晦涩,而是形象具体,语言通俗,如同是朋友间娓娓谈心一样亲切自然,充分体现出演讲文体的特点。

《文学的趣味》

学习要点

1.了解文学趣味的重要性,以及作者有关文学趣味的具体观点和看法。

2.结合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自身的文学趣味。

3.学习掌握作者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和善于通过具体实例与形象比喻深入浅出地说明问题的写作方法。

作品背景

朱光潜的文学论文集《谈文学》写于抗战后期,初版于1946年5月。书中收录了当时在报刊上发表的单篇文章19篇,如《作文与运思》、《选择与安排》、《咬文嚼字》、《具体与抽象》、《情与辞》等。各篇既独立成文,又有内在的联系,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文学观点,在当时以及后来的文学和美学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文学的趣味》即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

思想内容

本文是一篇文艺论文。文中围绕文学的趣味问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文学趣味的重要性、造成文学趣味分歧的主要因素、如何克服文学趣味的欠缺、不断培养新的趣味等内容。作者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除了“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这一中心论点之外,文中还指出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创作都“需要纯正的趣味”;人们趣味的分歧主要是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方面因素决定的;许多人在文艺趣味上的欠缺主要表现为“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和“精神上的短视”,而要诊治这三种流行的毛病,“唯一的方剂是扩大眼界,加深知解”;“生生不息的趣味才是活的趣味”、“活的趣味时时刻刻在发现新境界”等。

艺术特色

1.文章旁征博引,条分缕析,行文流畅,逻辑严密。

作者在论述问题时,或引经据典,或剖析实例,或现身说法,论据充分而确凿有力,行文上层次清晰,论事条理,表述严密,体现了作者渊博的知识和谨严扎实的学风。

2.善于通过具体实例与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既浅显易懂又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文中在阐述文学理论方面的问题时,常常结合具体的文学实例来加以分析,如王国维、王安石等人对南唐中主李璟的《浣溪沙》词的不同见解、黄山谷对《冲雪宿新寨》一诗五六句的修改等,并且大量运用了比喻等手法,如“一般人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有许多个别的差异,正如有人嗜甜,有人嗜辣”、“培养文学趣味好比开疆辟土”、将文艺趣味上的欠缺称作“精神上的残废”、“精神上的中毒”和“精神上的短视”等。这样来写,既使文章具体生动,又能够将抽象的道理分析得深入浅出,易于为一般读者所理解。

《失败了以后》

学习要点

1.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通过学习本文,树立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

3.具体掌握本文善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增强文章说服力和说理气势的方法。

作品背景

在人生态度上,林语堂所欣赏的是一种“闲适的生活”,提倡“悠闲的情绪”、“快乐的哲学”。这在他最有影响的代表作《生活的艺术》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但是,林语堂的思想包括他的人生观是复杂的,他在心目中欣赏着“闲适”、艺术的生活方式,而现实生活中却不倦地钻研学术、勤奋地著书笔耕。他在生活中的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失败了以后》一文中得到充分体现。

思想内容

本文主要阐明了作者对失败的看法和失败以后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作者认为:失败的时候最能测验一个人的品格。他指出,伟大人物的成功秘诀就是“倾跌了以后,立刻站立起来,而去向失败战取胜利”;“倾跌算不得失败,倾跌后而站立不起来,才是失败”;“许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受赐于先前的层层失败”;“对于那自信其能力,而不介意于暂时的成败的人,没有所谓失败”。从这些看法中,可以归结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一个人在失败了以后,应当“加倍的坚强”,要“立刻站立起来”,“永不屈服”。

艺术特色

1.构思精巧,立意新颖。关于失败的话题,许多作家都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如梁启超的《论毅力》主要是强调毅力对于克服逆境、获取成功的重要性,染潄溟的《成功与失败》主要是从成功与失败的关系上说明“不可以成败论人”的道理,培根的《论厄运》又是通过厄运与幸运的比较说明厄运往往最能显出人的坚忍品质,而本文则是从失败以后人们应该如何面对失败这样的角度展开论述,通过分析伟大人物成功的秘诀、小孩子学会溜冰的经验、普通人失败后容易出现的丧气与失望心理等,帮助失败者树立信心、鼓起勇气。这样来写,既角度新颖,又抓住了一般读者的接受心理,从打消失败者可能出现的种种顾虑入手说明失败后并不可怕,也使文章的论述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此外,文章的题目直接将论题揭示出来,引起读者的注意,也显示了作者巧妙的构思。

2.语言精辟,富有哲理。文章的语言简练,而又极富有概括力和表现力,其中不少地方寓意丰富,堪称警句,如“倾跌算不得失败,倾跌后而站立不起来,才是失败”、“许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受赐于先前的层层失败”等。

3.多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如用“倾跌”来比喻失败,用小孩子学会溜冰来比喻成功的经验,用弹跳的皮球比喻那些不怕失败的人等,这些比喻使文章说理浅显易懂而又形象生动;再如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了四个“对于……的人,没有所谓失败”,构成一组排比长句,大大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鼓舞性。此外,文中还运用了对比、反问等手法。《理工科学生也要有文史知识》

学习要点

1.把握本文中心论点,明确学习文史知识的重要性。

2.分析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作品背景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不但数学领域成就卓著,而且在文史方面也有很高的修养。作为科学家和教育家,他非常重视理工科大学生对文史知识的学习。“文革”结束恢复高考之后,针对理工科学生存在的严重偏科的状况,他同其他一些著名学者一道积极提倡在大学课堂重新开设《大学语文》课程。随后,他又写作了《理工科学生也要有文史知识》一文,进一步强调理工科学生学习文史知识的重要性,文章最初发表于1982年第9期《文史知识》。

思想内容

本文针对理工科大学生中一部分人对学习祖国古代文学和历史知识缺乏正确认识的现象,具体阐述了学习文史知识的重要性。作者指出,首先,学习文史知识“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的进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第二,“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习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发为祖国而奋斗的热情”;第三,“对理工科学生有效地阅读古代科学著作,以备将来从事科学技术研究,也是大有益处的”;第四,“还有利于理工科学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撰写自己的研究成果”。作者最后说明,“强调理工科学生读古代文史的意义,也同样适用于文史、财经、政法类的学生”,希望大学生都能学好祖国的文史知识。

艺术特色

1.论证周密,说理透彻。

文章先是运用演绎论证的方法,说明有必要加深理工科学生对学习祖国文史知识重要意义的认识;然后又用归纳论证的方法,从四方面具体说明理工科学生学习文史知识的重要意义;最后在结尾交代说明,理工科学生学习文史知识的意义同样适用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希望大学生都能学好文史知识。论证上既思路清晰,又分析全面,事理阐述极为透彻。

2.运用多种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文中既有理论论据,又有事实论据;既有历史事例,又有现实事例;既有名人名言,又有作者个人的经验体会等。论据的多样,既避免了议论上的单调之感,又使文章内容充实、增强了说服力。

3.运用设问、反问、对比等修辞手法。

如“我这里为什么特别强调理工科学生呢?”和“中国的昨天和前天是怎样的呢?”等是设问;“试想,连养育自己的祖国都不甚了了,又怎能为祖国而奋发学习,攀登科学高峰呢?”则是反问;黄浦江上过去停泊的英美等列强的军舰与现在停泊的我国自制的万吨巨轮、“东亚病夫”与“东亚健夫”又是对比。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起到突出强调作用,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论言谈》

学习要点

1.概括、归纳培根关于谈话艺术的主要看法。

2.学习掌握培根论说文的主要特点。

作品背景

本文是培根《论说文集》中的一篇。此书初版于1597年,卷首题辞中说明该书献给作者的哥哥安东尼·培根。书中共收有《论学问》、《论言谈》、《论礼仪》等10篇文章,以精悍的文笔、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机敏的警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推崇。此后,该书多次再版,培根也经常将文集带在身边,不断地加以增删修改,使文集越加完善。1962年,《论说文集》的最后修正本出版,篇幅增加到58篇,原来的10篇均已经过较大程度的修改,有几篇甚至是重新写过的。该书为培根在世界文坛赢得很高的赞誉,成为他在文学领域最主要的代表作。

思想内容

本文主要围绕言谈时应如何讲究谈话艺术这一问题,阐明了作者的见解。作者认为,“真正精于谈话艺术者,是善于引导话题的人”;“善于言谈者心善幽默”;“谈话中善于提问,必能多有受益”;“善于保持沉默也是谈话的一种艺术”;“谈话的范围应当广泛,好像一片原野,每个人行走其中都能左右逢源”;“能掌握……分寸的人,才算精通了谈话的艺术”。这些观点都表现出作者对谈话艺术的精辟见解,今天读来仍给人以思考和启示。

艺术特色

1.说理周密谨严,要言不烦。文章没有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寥寥数语即能将道理阐述得明白透彻,而且往往正反对举,善于辩证地考虑问题,论事说理极为周密,显示出作者出色的论说能力。

2.语言洗炼精当,文笔隽永。

文章的语言简洁凝练,概括力极强,其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警句,如“善于提问,必能多有受益”、“温和的语言其力量胜过雄辩”、“讲话绕弯子太多令人厌烦,但过于直截了当又会显得唐突”等。

3.多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比喻如将善于引导话题的人、善于使无意义的谈话转变方向者比作“社交谈话中的指挥师”,将谈话范围的广泛比作“一片原野,每个人行走其中都能左右逢源”;对比如谈说话刻薄时将“出口伤人者”与“被伤害者”对比、谈善于提问时将“询问”与“盘问”、谈谈话的范围时将“原野”与“单行道”对比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说理更加透彻,而且形象生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采薇》

学习要点

1.反复朗诵,具体感受诗中表现的意境及思想感情。

2.结合过去学过的有关作品,总结了解《诗经》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如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赋、比、兴的表现手法,重章叠句的结构,以四言为主的基本句式等

作品背景

《诗经》中的大部分作品有民歌的性质,属于集体创作。这首诗选自《诗经 · 小雅》。雅诗为什么分大小,历来有不同说法。据余冠英说:“可能原来只有一种雅乐,无所谓大小,后来有新的雅乐产生,便叫旧的为大雅,新的为小雅。大雅全部产生于西周,小雅里兼有东周的诗。”另外,大雅多用于朝会宴享,小雅多用于个人抒情。这首诗产生于什么时代,也有不同说法。或认为在周文王时,或认为在周懿王时,或认为是周宣王时。

思想内容

这首诗写一个服役士兵的艰苦戍边生活,表现他保家卫国与思亲恋家的复杂心理,反映了一种被压迫者的痛苦思想情绪。诗中的外族入侵和阶级对立,真实揭示了奴隶社会的历史本质,使这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感情复杂了许多。

艺术特色

1.比较明显地使用了赋、兴的表现手法。诗中分别描述了主人公在不同时间里的前线生活,这是赋;而以采薇引起漫漫征途中思人恋家的痛苦,以盛开的棠棣花引出将帅高大气派的车子,这是用了兴的手法。

2.运用了很多的叠字、叠句。前者如“烈烈”、“骙骙”、“迟迟”等;后者如“采薇采薇”、“猃狁之故”、“曰归曰归”等。这些叠字叠句,绘声绘色,形象逼真,声调和谐,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3.典型的诗经语言格式。四言句式是《诗经》的基本句式,这一点在《采薇》一诗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

作家作品汇评

1.〔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2.〔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序》

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虽无为而自发,乃有益于生灵。六情静于中,百物荡于外,情缘物动,物感情迁。若政遇醇和,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惨黩,亦怨刺于咏歌。作之者所以畅怀抒愤,闻之者足以塞违从正。发诸性情,谐于律吕。故曰“感天地,动鬼神,莫近于诗”。

3.〔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世儒解释终不了。余尝观古今诗人,然后知斯言良有以也。《诗序》有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其正少,其邪多。孔子删诗,取其思无邪者而已。

4.〔清〕王夫之《姜斋诗话》卷一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山鬼》

学习要点

1.概括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2.结合层次分析,把握诗中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

3.比较《诗经》和《楚辞》这两种诗歌类型的不同特点

作品背景

“《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巫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愁思沸郁。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数,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故其文意不同,章句杂错,而广义异焉。”(王逸《楚辞章句序》)

“荆蛮陋俗,词既鄙俚,而其阴阳人鬼之间,又或不能无亵慢荒淫之杂。原既放逐,见而感之,故颇为更定其词,去其泰甚。而又因彼事神之心,以寄吾忠君爱国眷恋不忘之意。是以其言虽若不能无嫌于燕昵,而君子反有取焉。”(朱熹《楚辞集注》)

思想内容

屈原在这首诗中以楚国民间传说为题材,创造了美丽的山鬼形象,非常细腻地刻画了山鬼赴约、在凄风苦雨中痴情等待的复杂心态,表现了人类对爱情的忠贞追求。从屈原个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来看,山鬼这个在凄风苦雨中痴情等待的形象,无疑是流放中的诗人忠君忧国、期盼回到楚王身边的个人思想身影。

艺术特色

全诗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作者以人神结合的方法塑造了美丽的山鬼形象:她披戴着薜荔、女萝、石兰和杜蘅,乘着赤豹拉的辛夷车,车上插着桂枝编织的旗,身边跟着长有花纹的花猫,等等,其衣食住行无不带有强烈的神性和野性色彩,又与山鬼的身份地位相适应;然而山鬼的容貌体态和情感变化又都是正常人的表现,她感叹青春不能永驻,期盼爱人早些到来,不来则忧伤孤独,等等,这种人神合一的形象创造,正是屈原诗歌中的一贯方法。

作家作品汇评

1.〔梁〕刘勰《文心雕龙》

《骚经》、《九章》,朗丽以哀志;《九歌》、《九辩》,绮靡以伤情;《远游》、《天问》,瑰诡而惠巧;《招魂》、《大招》,耀艳而深华;《卜居》标放言之致,《渔父》寄独往之才,故能气往轹古,辞来切今,惊采绝艳,难与并能。

2.马茂元主编《楚辞注释》

《九歌》是以娱神为目的的祭歌,表面看来,其中的艺术形象是超自然的神,实际上是现实社会中神化了的人。在《九歌》中有相当大的部分杂揉着悲欢离合的爱恋之情,透过神圣肃穆的宗教仪式,神与神、人与神相恋爱的纱幕,我们可以看到人间男女情爱的一幕幕活剧。……艺术上,《九歌》达到了美妙的境界,在感情的表达、环境气氛的描述上,既显得清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庄丽优雅的艺术美。它所运用的高度的想象力,它对真、善、美的热情追求,以及在追求中遭挫折而引起的痛苦与哀怨之情,千古以来,一直感染和吸引着广大读者。

《春江花月夜》

学习要点

1.了解本诗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本诗的层次与外在线索。

3.弄清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特点。

4.领会本诗比喻、拟人、双关、暗示等手法的运用。

作品背景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中的《吴声歌曲》。其曲调《晋书·乐志》认为创自陈后主:“《春江花月夜》、《玉树后庭花》、《堂堂》并陈后主所作。后主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常令何胥又善于文咏,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不过,陈后主的诗已经失传。有人又认为创自隋炀帝杨广。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中杨广两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两首,张的两首的写作年月在张若虚此诗之前。杨广等五首诗的内容,大都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沿循了前人写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却使读者看到了明月笼罩下的江水花林的自然景色,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内容较以前作者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

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幽静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和人情难圆的感叹,表现了游子、思妇缠绵悱恻的离情别绪。

一开头,诗人设想自己站在靠近大海的江口,看到潮涨水平,一轮明月随着腾生的潮水涌现出来。接着,诗人又设想自己溯着江流往内陆走去,描绘了月光下的诸般景色。“江流”二句实写郊景,“空里”两句是虚说月光。这都是写整个宇宙笼罩于乳白色的月辉之下。

在这明月当头的静夜,诗人深思着,探问宇宙的奥秘。诗人想到人类一代一代传下去,没有穷尽,而江上的明月年年总是那样,言外多少有点“人生短促”的感慨。接下转到江月待何人的疑问,并从一朵白云的飘动,设想这会勾起游子思妇的情思。“玉户”二句又以虚写月光来烘托思妇的心情。“光”是不可捉摸的实体,“卷”而“不去”,“拂”之“还来”,于是引出“此时”二句,异想天开,想把自己附丽于月光上,去追随久出未归的游子。“昨夜”四句是由春去月斜,比衬韶华易逝,只身在外的游子还不早归。末四句写明月西沉,有人乘月而归,更反衬出游子欲归不得的悲伤。

这首诗为历代传诵,原因有三:

第一,在封建社会里,总有无数有才的人被压制。他们为了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到处漂泊;他们只能个人奋斗,因而面对宇宙感到人生的渺小和短暂。这种感伤情绪,在封建社会的文人中有普遍性,因此它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第二,《春江花月夜》本是陈后主等人的淫靡的宫体诗,诗人借用旧题,洗尽了宫体诗的淫荡浮靡,用来反映封建社会中有普遍性的题材,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它用清丽的笔调来描写景物,在艺术上有较高成就。

艺术特色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清人徐增在《而庵说唐诗》中说:“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艳诗,才真绝才也。”第一部分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景色,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题目中春、江、花、月、夜五字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为下面的对景抒情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写江月永照,引发生命短暂;用明月常圆,引发人间常别。通过景与情的对比,抒发了作者月圆人难圆的感叹。最后一部分,主要用月照、春归、花落、雾漫、月残来引发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这里,景与情相互烘染,离别之苦显得更加浓重。

2.运用多种手法,表达游子思妇相思之情。为了让诗句生动形象,诗中多处用了比喻。如“月照花林皆似霰”,写花林好像披上一层霰雪。这个比喻的妙处是,它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月光之下,花林一片白蒙蒙的绮丽景象,而且与下一句把月光比喻成霜,构成了有机的联系。

“空里流霜不觉飞”,写空中,是抬头仰望所见。这里由花林似霰,进而联想到月光如霜。不过,在比喻的方法上又有了变化;上句是明喻,这句是暗喻。而且需要指出的是,虽则如霜,却只觉得它像水似的“流”,而不觉得它像霜那样“飞”,这就写出了月光的柔和细腻。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两句中的“送”、“待”两字,则是运用了拟人化手法。把月亮写得很有感情,为了见到它期待的人,可以年年长明不衰。诗人由仰望月轮,又低头见长江“送”走的一江春水。人生、人的青春,不就是被这滔滔流水“送”走的吗?

“落月摇晴满江树”,则是运用了双关修辞。“摇晴”双 关“摇情”,如同刘禹锡《竹枝词》中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这个双关的“晴”字,正写出了游子思妇相思不得相见的苦情。此外,诗中有许多写景之句,实际上是通过暗示手法抒写相思之情。

“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度”,暗示情不变;“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都使人与物、情与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最后,烘托和铺垫手法的运用,也值得读者注意。

第一部分由春江引出明月,渐次引出花林、芳甸。江伴月,月伴花,把“春江花月夜”自然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谱写了一首春的颂歌,这首春的颂歌又反衬着春的忧愁。接着诗人面对春江明月,抒发宇宙永恒的感悟,从中寄寓着对人生短暂的深沉慨叹。这种慨叹,以其意味深长的哲理对诗的情调进一步铺陈了感伤的气氛。然后推出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情思哀愁。这是诗的精华、高潮部分。然而,它的形成与诗人层层铺垫、步步烘托有关。汇细流而成江海。读者的欣赏正好沿波讨源,渐入佳境,随步步烘托而达高潮。

3.语言优美自然,韵律婉转。

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韵,首句入韵。对仗工整平仄相间,加上顶真与反复的运用,推动了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展现了相互联系而又不断变化的画面与思绪,从而使语言清新流畅,顿挫悠扬,琅琅上口,连绵不绝。

《蜀道难》

学习要点

1.了解本诗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2.弄清这首诗的回环往复的抒情手法。

3.找出这首诗运用想象和夸张的诗句,并分析其作用。4.了解本诗句式与韵律特点。

作品背景

选自《李白诗选》。李白《蜀道难》的写作背景,曾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是讽刺蜀地军政长官章仇兼琼的,有人认为是担心杜甫、房琯在蜀地长官严武部下遭遇危险而作,有人认为是为唐玄宗逃往西蜀而作,有人认为是送友人入蜀而作。章仇兼琼在开元二十七年至天宝五年曾以长吏、节度使坐镇蜀中,但并无跋扈之迹,所以唐人范摅已驳斥了讽章仇之说。《蜀道难》被收入唐代殷璠编的《河岳英灵集》。而《河岳英灵集》成书于天宝十二年。杜甫、房琯依靠严武,唐玄宗入蜀,均在天宝十二年之后,因此这两说亦不能成立,只有最后一说比较符合事实,但比较简单,需要加以补充。

关于这首诗的作期也有不同看法:一种认是作于开元二十三年春天,一种认为作于天宝二年,后一说较为可信。因此,我们认为,李白《蜀道难》一诗,是于天宝二年,为友人入蜀而作。友人入蜀的起点在今陕西省太白山之东,即长安一带,其终点为四川成都。诗中有“问君西游何时还”的话,有的学者认为这“君”乃是李白。但李白本蜀人,入蜀即是回故乡,而诗中劝其勿贪锦城之乐,快快出剑阁,“早还家”,这“君”显然不是作者自己了。他那么深切地关心着这位远行者,字里行间充溢着诚挚的友情,因此,说它是赠友诗比较合理。

选自《李白诗选》。《蜀道难》是古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多写蜀道山川的险阻。李白运用传统旧题,扩大和丰富了它的题材。一般认为,本篇是天宝初年李白始至长安之时送友人入蜀之作。

思想内容

《蜀道难》以雄健奔放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结合历史情况和神话故事,描写了由秦入蜀道路的艰险、山川的雄奇,曲折地表现了李白对政治危机的预感和担忧。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侯,正是唐王朝由盛而衰转变的前夜。李白在唐王朝表面繁荣的背后,预感到潜伏着的内在危机。他担心形势险要的蜀地,被野心家据以叛乱,使人民遭受“杀人如麻”的灾难,因而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感情。

施蛰存先生曾在《唐诗百话》中对《蜀道难》的全部思想内容用原诗句作了概括:“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问君西游何时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施先生认为,其他许多句子,尽管写得光怪陆离,神豪气壮,其实都是这些骨干句子的装饰品。读李白这一派豪放的乐府歌行,不可为一大堆描写的句子所迷乱,应当先找出全诗的骨架子。这个读诗法,施先生称之为剥皮抽筋法。

艺术特色

《蜀道难》充分反映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和艺术风格,是他乐府歌行体的代表作。唐人孟棨《本事诗·高逸篇》说,贺知章读了《蜀道难》之后,“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则记载了贺知章读了《蜀道难》之后大为惊叹的话:“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这些记载说明,这首诗刚一问世,就获取了时人的赞赏。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强烈的感情色彩和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抒情手法

强烈的感情是这首诗给我们的第一个印象。诗人不是客观地、冷静地把蜀道难的面貌描摹在读者面前,而是用浸透着感情的巨笔,抒写他对蜀道之难的独特感受。蜀道上的山水禽鸟、日月星辰,无不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感情,成了笼罩全诗的网络。诗人紧扣一个 “ 难 ” 字,反复咏叹。诗一开始就用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这个带有夸张性的感叹句,来抒写对蜀道的感受,以唤起人们的实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中间,诗人又用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来渲染气氛,使读者对蜀道的感受进一步加深。最后,当诗结束时,再次用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 收住全篇,既能与开头和中间的咏叹相呼应,使结构更加谨严,又能保持着全诗咏叹的基调,含无限遥情。这种反复咏叹,前后呼应的写法,加强了诗的抒情气氛,使诗一唱三叹,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在诗人的感情感染下,读者的感情也随同作者一起起伏跌宕,领略蜀道的艰难。

二是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李白一生并未到过剑阁。他是把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与神话传说相结合来描绘蜀道上的奇山异川的。本诗一开始就用 “ 蜀道之难,难地上青天 ” 这一夸张的诗句,给人留下突出的印象。下面围绕蜀道难这一中心,写出山势的高峻,山路的艰险,环境的恶劣,都是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运用极其夸张的手法来进行刻画的。说山的高峻,就用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来描写。蜀道险阻,连给太阳神驾车的龙都无法越过,其山高可想而知。写蜀道之难,则用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来加以渲染。善于高飞的黄鹤不能飞过,最会攀援的猿猱畏难,蜀道之难行,不言自明。关于青泥岭的高峻和行人惊心动魄的情景,诗人用 “ 扪参历井仰胁息 ” 来加以刻画,行人在山巅可以手触星辰,这一夸张更是生动传神。民间谚云: “ 武功太白,去天三百 ” 来形容山高,作者却说“连峰去天不盈尺”,夸张更进了一步。所有这些夸张的描写,再与五丁掣蛇等神话传说相结合,使这些雄伟壮丽的山川具有一层神奇瑰异的色彩,让读者时而惊诧,时而叹息。

三是句式与韵律富于变化

地方诗人还使用了散文式的句子,突破了一般七言歌行的常规。如果按现代词分行排列,这首诗的诗体的建筑美则表现为参差错落中又有整齐。从韵律上看,这首诗也是错综多变的。前人写《蜀道难》这个旧题都是一韵到底,李白这首《蜀道难》则不然,而是多次变换韵脚,具体地说,天、然、烟、巅、连、川、援为平声先韵,盘、峦为平声寒韵,攀、间、山、颜为平声删韵,尺、壁为仄声中的入声陌韵,豗、雷、嵬、开为平声灰韵,才为平声佳韵,蛇、麻、家、嗟为平声麻韵。在一首篇幅并不算太长的诗歌中,换韵这样频还使用了散文式的句子,突破了一般七言歌行的常规。如果按现代词分行排列,这首诗的诗体的建筑美则表现为参差错落中又有整齐。从韵律上看,这首诗也是错综多变的。前人写《蜀道难》这个旧题都是一韵到底,李白这首《蜀道难》则不然,而是多次变换韵脚,具体地说,天、然、烟、巅、连、川、援为平声先韵,盘、峦为平声寒韵,攀、间、山、颜为平声删韵,尺、壁为仄声中的入声陌韵,豗、雷、嵬、开为平声灰韵,才为平声佳韵,蛇、麻、家、嗟为平声麻韵。在一首篇幅并不算太长的诗歌中,换韵这样频繁,这在古代的诗作中,还是不多见的。它和诗中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雄奇清新的语言相辅相成,给人造成奇之又奇的印象,所以唐人殷璠说: “ 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河岳英灵集》)作家作品汇评(蜀道难)

1.〔唐〕殷璠《河岳英灵集》

“(李白)其为文章,率皆纵逸。至如《蜀道难》等篇,可谓奇之又奇。然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

2.〔唐〕孟棨《本事诗》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3.〔清〕王世祯述何世璂录《然灯纪闻》

王士祯云:唐人乐府,惟有太白《蜀道难》、《乌夜啼》,子美《无家别》、《垂老别》以及元白张王诸作,不袭前人乐府之貌,而能得其神者,乃真乐府也。

4.〔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蜀道难》一篇,真与河岳并垂不朽。即起句“噫吁哦,危乎高哉”七字,如累棋架卵,谁敢并于一处?至其造句之妙:“连峰去天不盈尺……万壑雷”,每读之,剑阁阴平如在目前。又如“一夫当关……化为狼与豺”,不唯刘璋、李势恨事如见,即孟知祥辈亦逆揭其肺肝,此真诗之有关系者,岂特文词之雄!

5.〔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十二

读太白者,先详其训诂,次晓其典故,次寻其命意脉络及归宿处,而其妙全在文法高妙。……太白当希其发想超旷,落笔天纵,章法承接,变化无端,不可以寻常胸臆摸测;如列子御风而行,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阁,威风九苞,祥麟独角,日五彩,月重华,瑶台绛阙,有非寻常地上凡民所能梦想及者。至其词貌,则万不容袭,蹈袭则凡儿矣。大约太白诗与庄子文同妙,意接词不接,发想无端,如天上白云,卷舒灭现,无有定形。

作家作品汇评(春江花月夜)

1.〔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卷六

(钟云)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

2.〔清〕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

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尔成章,令浅人言格局、言提唱、言关锁者,总无下口分在。

3.〔清〕毛先舒《诗辩坻》卷三

张若虚“春江潮水”篇,不著粉泽,自有腴姿,而缠绵蕴藉,一意萦纡,调法出没,令人不测,殆化工之笔哉!

4.〔清〕徐增《而庵说唐诗》

首八句使人火热,此处八句(指“江天一色”以下)又使人冰冷。然不冰冷则不见火热,此才子弄笔跌宕处,不可不知也。……“昨夜闲潭梦落花”此下八句是结,前首八句是起。起用出生法,将春、江、花、月逐字吐出;结用消归法,又将春、江、花、月逐字收拾。此句不与上连,而意则从上滚下。此诗如连环锁子骨,节节相生,绵绵不断,使读者眼光正射不得,斜射不得,无处寻其端绪。“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艳诗,才真绝才也。

5.〔清〕王闿运《湘绮楼说诗》卷一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6.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

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

《声声慢》

学习要点

1.了解本词的主旨。

2.分析本词层层铺叙、渲染愁情的艺术手法。

3.划分本词的层次,并分析其具体内容。

4.弄清本词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及作用。

作品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之作。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攻占宋都汴京,次年掳走徽、钦二帝,北宋宣告灭亡,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面对巨大的民族灾难,李清照慌忙随宋室南渡,踏上逃亡的道路。她与赵明诚费尽心血搜集的文化艺术珍品,也在路上丧失殆尽。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只身奔建康赴母丧时,突患急病,不治身亡,其时李清照46岁。从此以后,她便一直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辗转于浙东各地。作者历经山河残破、故土难回、家破夫亡、孤身漂泊等一系列的打击和折磨,内心充满着无尽的哀愁。本词正抒写了作者此时此刻内心的痛苦与绝望。

思想内容

本词铺叙词人从早到晚一天的感受,抒写她晚年因国破家亡,孤苦无依的生活景况及内心深处的一种绝望的忧愁。情调虽然低沉,却反映了南渡初期许多背井离乡、骨肉分离的人的共同感受,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艺术特色

本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一篇名作,也是一篇力作。明人茅暎所编《词的》中称赞它“情景婉绝,真是绝唱”。所评极为中肯。《历朝名媛诗》中引吴灏之评语,称她“玩其笔力,本自矫拔,词家少有,庶几苏辛之亚”。认为她的豪气仅在苏、辛两位大家之下。我们认为,本词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1.善用叠字,声情并茂。

开篇七组叠字,出奇制胜,字字扣人心弦,一下子就把抒情主人公的愁情送上了高峰,并且浓烈地渲染了气氛,从而立刻抓住了读者。“寻寻觅觅”是一种心神无主,若有所失,并竭力寻求寄托的状态。“冷冷清清”,字面上是写环境,实际上是揭示内心世界的空冷。“凄凄惨惨戚戚”,描写了找不到寄托后的情形。“凄凄”是隐痛;这种本来就是内心的隐痛,得不到抚慰,便上升为“惨惨” ──剧烈的痛苦;这种剧痛无法抑止,随即转为“戚戚” ──脸上呈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下阕“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再次运用叠字,突出愁情缠绵如雨,难以排遣。如此准确地大量运用叠字,前所未有,堪称创举。

2.层层铺叙,渲染愁情。

全词采用层层铺叙方法,抒情,以一“愁”字贯穿,选取了一连串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 秋风萧瑟,北雁南飞,黄花憔悴,对窗独坐,梧桐飘零,细雨沥沥等几个方面,反复抒写从白到黑都难以排遣的创痛。最后,以“愁”字作结,首尾照应,从而将愁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3.善用口语,真切自然。

这首词采用了“将息”、“怎生”、“次第”、“了得”等宋代口语,朴素浅近,明白如话,而又真切自然,意境深远。

4.声韵水平高超,选词押韵体现功力。

这首词大量使用齿音字、舌音字,以便更准确地表达词人自己的那种噬裂心灵的郁积忧思。全词97个字,其中齿音41,舌音16,共57字。词的后半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舌、齿两音交互使用,似莺语间关,泉流呜咽,用啮齿叮咛的口吻,写内心忧郁恍惚的情怀,凄凉哀怨,获得了很强的艺术效果。通篇用仄韵体,押入声韵,读来短促幽咽,饮恨吞声,更增添缠绵哀怨之情。

作家作品汇评

1.〔清〕王士祯《花草蒙拾》

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皆吾济南人,难乎为继矣。

2.〔清〕沈谦《填词杂说》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3.〔清〕李调元《雨村词话》

易安在宋诸嫒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

七、黄九之下,词无—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4.〔明〕杨慎《词品》卷二

《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之矣。

5.〔清〕陆蓥《问花楼词话》

叠字之法最古,义山尤喜用之,然如菊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转成笑柄。宋人中易安居士善用此法,其《声声慢》一词,顿挫凄绝。二阙共十余个叠字,而气机流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为词家叠字之法。

6.〔清〕徐釚《词苑丛谈》卷八

按梦符(乔梦符)又有《天净沙》词云: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此等句亦从李易安“寻寻觅觅”得来。

7.〔清〕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这词是写从早到晚—天的实感。那种茕独栖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8.魏同贤《李清照<声声慢>赏析》

(《声声慢》)……将这些常见的事物给予不同寻常的描绘,赋予它们以特别浓重的感情色彩,因而就使它们具有了十分独特的格调。我们且不说作者在开头用“寻寻觅觅”等十四叠字对整阕词作所定下的感情基调,仅仅从对这些事物的安排上,即可看出作者在表达感情方面的匠心;写风急时的寒冷,出之以淡酒的难敌;写雁过时的伤心,却偏偏说它是旧时的相识;写菊花的堆积,则责怪无人采摘;写黄昏时的梧桐秋雨,出现了作者孤独地倚窗凝痴。从而,把事物都同作者的感情联系在一起,使它们有力地为表达作者的感情服务,把这些常见的事物,钤上了作者独特的感情印记,这大概就是这阕词作的明显特色了,也是它的独特之处了。在这一点上,李清照颇近似李煜,只是他们所表现的感情内涵及其意义不同而已,这大概也是人们往往把他们混为一谈的因素之一吧。

《天狗》

学习要点

1.结合五四运动对青年郭沫若的思想影响,深入理解本诗的思想内容。

2.认识天狗形象的象征寓意。

3.具体分析本诗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作品背景

《天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7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

1919年,五四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崭新的气象、勃勃的生机。旧道德、旧礼教、专制政治与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抨击和批判,新事物、新思想、新文化与一切进步要求则得到热烈的崇尚与赞扬。倡导科学与民主,争取独立与自由,张扬个性意识,追求个性解放,要求改造旧的社会、建设新社会,成为时代的强音。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虽身处异国他乡,却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命运。五四运动的消息,给诗人精神上以极大的鼓舞,诗人内心那积蓄己久的爱国热情,那压抑多时的争取个性解放、民族解放和社会解放的强烈欲望,如火山爆发般迅速沸腾、燃烧起来。于是,“在一九一九年的下半年和一九二〇年的上半年,便得到了一个诗的创作爆发期”(《创造十年》)。《凤凰涅槃》、《炉中煤》、《地球,我的母亲》、《晨安》、《匪徒颂》等一批激情澎湃、个性鲜明、高扬着时代旋律的诗歌,都是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诞生的。《天狗》也正是其中的一篇优秀代表作。

天狗,本是民间传说中的事物,古人常常将月蚀现象称作“天狗吃月亮”。诗人在他的一篇小说《月蚀》中,就曾经写到过他的家乡四川乡下在月蚀时击钟鸣鼓赶走天狗救出日月的风俗:

“小时候每逢遇着日月蚀,真好像遇着什么灾难的一样。全村的寺院都要击钟鸣鼓,大人们也叫我们在家中打板壁作声响。在冥冥之中有一条天狗,想把日月吃了,击钟鸣鼓便是想骇去那条天狗,把日月救出。这是我们四川乡下的俗传,也怕是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传说。小时读的书上,据我所能记忆的说:《周礼》《地官》《鼓人》救日月则诏王鼓,春官太仆也赞王鼓以救日月,秋官庭氏更有救日之弓和救月之矢。《谷梁传》上也说是天子救日陈五兵五鼓,诸侯三兵三鼓,大夫击门,士击柝。这可见救日月蚀的风俗自古已然。北欧人也有和这绝相类似的神话,他们说:天上有二狼,一名黑蹄(Hati),一名马纳瓜母(Managarm),黑蹄食日,马纳瓜母食月,民间作声鼓噪,以望逐去二狼救出日月。”

思想内容

本诗主要通过天狗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诗人否定旧的社会现实、摆脱旧的思想束缚、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集中体现出五四时期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的时代精神。

艺术特色

本诗在艺术上,充分体现出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特色。

1.比喻新颖生动。

天狗本来只存在于民俗传说中,而诗人却将其拿来作为崇尚歌颂的偶像。诗中的天狗形象,成为旧的时代、旧的传统、旧的世界的叛逆者的象征,成为吐故纳新、具有无限能量的个性解放与新的世界、新的社会、新的未来创造者的象征。这一比喻手法的运用,既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张扬个性、追求解放的强烈愿望,又在诗歌意象上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此外,诗人将“我”比作是“X光线的光”、“如电气一样地飞跑”等,也都体现着当时崇尚科学的时代特点。

2.想象大胆奇特。

天狗的形象在传说中带有很大模糊性,而在诗中则具化成为有着无限能量、充分得以解放了的个性“我”的形象。他一会儿把月来吞了、把日来吞了、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一会儿成为月底光、日底光、一切星球底光,一会儿又飞奔、狂叫、燃烧,而且在神经上飞跑、在脊髓上飞跑、在脑筋上飞跑,这都表现了诗人想象的大胆奇特。

3.感情奔放激越。

诗中全篇都以“我”的口吻来写,诗人以天狗自喻,通过天狗气吞宇宙的非凡之势来抒发内心豪情。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强烈的感情,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4.讲究韵律和节奏感。

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也极有特点,诗人多采用简短的句式,并将其与叠句、排比等手法结合起来,造成一种强烈的旋律、急促有力的节奏和摧枯拉朽般逼人的气势。此外,诗的语言自由而又大致押韵,可以看出诗人对韵律感的重视。

作家作品汇评

1.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

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诗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20世纪底时代的精神……《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

2.臧恩钰、王野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析》

这首诗(《天狗》)以其丰富的想象、奔腾的气势体现了郭沫若五四时期新诗自由放逸的特点。

它的想象丰富奇特。诗中运用了天狗的传说。这天狗不仅吃了“月亮”,而且吃了“日头”、“一切星球”和“全宇宙”然后又代替“月”、“日”、“一切星球”等等放射光辉,发出能量,来表现出它的叛逆精神和无穷力量。这狗既在天体里“如电气一样飞跑”,又在自己的“神经上”、“脊髓上”、“脑筋上”飞跑,来表现他的自由解放。天狗对自己的“剥”、“食”、“吃”、“啮”,则表现他对自己的批判和勇敢的否定,诗人以天狗自比,以天狗来表达自己除旧布新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运用这种奇特丰富的想象,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诗人作为民主主义战士的革命精神和战斗风姿。

它的气势奔腾汹涌。全诗共二十六行,句句是“我……”的排比句式,诗意贯通,一气呵成。诗中的天狗,吞了月亮又吞了日头……真是大气磅礴,气吞日月;他在太空中燃烧、狂叫、飞跑,勇猛无比,势不可当。全诗通过排比句式的运用和天狗形象的塑造,烘托了一个奔腾汹涌的气势。这种气势正是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的产物,它具有一种激励人们奋勇战斗的鼓舞力量。

《雨巷》

学习要点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说明本诗的意象美和古典美。

3.反复朗读本诗,具体感受诗中的音乐美。

作品背景

《雨巷》一诗是在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国家前途堪忧、个人出路难觅的情况下写出的。诗人借“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从“我身旁飘过”,委婉地抒发了因理想美好却只是匆匆闪现难再寻求而产生的哀怨、彷徨、惆怅、迷茫等复杂感受。

思想内容

本诗通过“我”在“寂寞的雨巷”中独自彷徨的诗意描绘,通过与丁香姑娘从期盼、相遇、到远去后思念的整个过程描述,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凄清寂寞、哀怨惆怅、凄婉迷茫的复杂而微妙的内心感情,反映出当时大革命失败后一部分青年知识分子真实的心理状态。

艺术特色

1.朦胧含蓄的意象美。

诗中最突出的意象是那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既带着“芬芳”又露出“忧愁”、向“我” “走近”又很快地“飘过”远去……这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丁香姑娘,正是诗人心目中那美好而又难以追求到的理想的象征。而“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也正是当时黑暗阴沉、令人压抑、看不到出路的社会现实的写照。这些意象都不是单纯地反映生活中的人与自然中的场景,而是有着浓厚的象征色彩,同时又无法完全排除诗人感情生活体验的影子,因而该诗显得朦胧含蓄,耐人回味。

2.格调清新的古典美。

这首诗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技法,以“丁香”与“愁”联系起来,正是古人诗词中常用的写法。如李商隐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也有“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词语。除了“丁香”,还有“油纸伞”、“雨巷”、“篱墙”等均构成为典型的诗意化的江南雨中景致,烘托出含蓄、深沉的情感氛围,使诗歌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体现出一种古典美的魅力。这在当时的新诗创作中还是很少见的,所以特别能够给人以清新之感。

3.韵律和谐的音乐美。

全诗采用自由体形式,押韵灵活,有的行行押韵,有的隔行押韵,有的押韵在句末的韵脚上,有的则又在句中隐含用韵。这和古典诗歌的传统用韵方式不同,很大程度上受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仑的影响。加之诗中重叠、反复手法的大量运用,在结构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产生出和谐的节奏和优美的韵律。对于该诗音乐美的特征,叶圣陶先生在当时就曾给予过高度评价,称赞《雨巷》“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作家作品汇评

1.杜衡《<望舒草>序》

叶圣陶先生称许《雨巷》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2.阙国虬《试论戴望舒诗歌的外来影响与独创性》

《雨巷》时期,主要受魏尔仑的影响,追求诗的音乐美和形象的流动性、主题的朦胧性。

戴望舒……有很高的中国古典文学的修养。……这种修养可能作为一种艺术素质成为他的审美理想的重要成份;它甚至更可能作为一种潜在的艺术直觉,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诗人的创作。

3.卞之琳《戴望舒诗集·序》

《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能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或者“稀释”。一种回荡的旋律和一种流畅的节奏,确乎在每节六行,各行长短不一,大体在一定间隔重复一个韵的七节诗里,贯彻始终。用惯了的意象和用滥了的词藻,却使这首诗的成功显得浅易、浮泛。

这首诗,发表在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月报》上,当时编者叶圣陶(绍钧)先生极为赞赏,读者的反应也极好。但是,望舒在编他的第二本诗集《望舒草》的时候,却把这首诗删掉了,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说明了这首诗的时代性,中国新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胡适印出了他的《尝试集》,是一种形式解放了的旧诗,北京一群新诗人,如俞平伯、周作人、刘半农、康白情,还有上海的刘大白,他们的诗,用的语言是白话,形式是自由诗体,但精神还是中国旧诗。戴望舒这首《雨巷》,还是继承了这个传统,不过他把“雨”和“丁香”用象征(隐喻)手法来表现,显得有点儿洋气。

《光的赞歌》

学习要点

1.结合作品创作背景,深入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光”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

3.具体分析这首诗在抒情上的主要特色。

作品背景

艾青是一位对光感受敏锐,一生都在赞颂着光、追求着光明的诗人。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就写出过《向太阳》、《火把》、《黎明的通知》等诗歌。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先后在黑龙江、新疆的农场生活了近20年,同时失去了创作诗歌的权利。1976年10月,十年文革浩劫结束,诗人也仿佛从漫漫长夜中醒来,重新看到曙光和希望。此时的艾青,无法抑制内心的激情与创作的冲动,重又拿起笔来,歌颂驱走阴霾、战胜黑暗的光明,歌颂新的时代、新的生活。进入新时期后,艾青创作了大量诗歌,《光的赞歌》正是这一时期创作的最为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此诗写于1978年8月至12月间,最初发表于1979年第1期《人民文学》,后收入诗集《归来的歌》。选自《艾青诗选》。

思想内容

诗人热情描绘、讴歌赞美了“光”的形象,光使世界“显得绚丽多彩,人间也显得可爱”,“一切的美都和光在一起”,光“具有睿智而谦卑”,“它是无声的威严,它是伟大的存在”。同时,诗人将对光的追求同人类追求进步、追求理想、为真理而斗争的艰难历程联系起来,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和思考,揭示出人类虽会经历漫长的黑夜而“人类的前途无限光明”的必然规律。

艺术特色

1.富有哲理的象征手法

诗中所歌颂的“光”,已经远远超出了自然事物的范畴,“光给我们以智慧”,“光能使人觉醒”,“和光在一起前进,和光在一起胜利”,“光给我们送来了新时代的黎明” ……。这里的“光”,已经成为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成为丑恶与愚昧的对立面,真、善、美的化身。诗人正是通过对光的赞美,热情讴歌了社会历史的不断进步、人类理想的永恒追求。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使诗歌既具有鲜明的形象感,又体现出丰富的思想内涵。

2.深沉热烈的抒情方式

充满热烈澎湃的激情,一直是艾青诗歌创作的突出特点,而在《光的赞歌》中,历尽沧桑历经挫折的诗人,感情的抒发除了热烈之外又添了更多的深沉。诗人时而歌颂光明,时而鞭挞黑暗,时而展望未来,时而反思回顾历史的过去。

3.宏伟壮观的结构艺术

这首诗有对光的重要性的揭示,也有对光的崇高品格的礼赞;有对光的正面描绘,也有与黑暗的对比,以黑暗从反面对光加以映衬;有对人类追求光明历程的回顾反思,也有对人类社会光明前景的展望等。这样众多的内容交织在一起,277行诗句一气呵成,在结构上造成一种宏大气势,充分体现出诗人对长篇巨作的驾驭能力和纵横开阖的结构艺术。

《西风颂》

学习要点

1.结合本诗写作背景,理解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析本诗的层次结构。

3.学习体会本文的浪漫主义特点。

4.具体掌握本诗运用象征、比喻等手法的写作特点。

作品背景

作为雪莱最负盛名的作品,《西风颂》一诗主要是在1819年秋天意大利的文化名城佛罗伦萨构思完成的。雪莱在该诗原注中,曾这样描述过当时的创作情况:

“这首诗构思在佛罗伦萨附近阿诺河畔的一片树林里,主要部分也在那里写成。那一天,孕育着一场暴风雨的暖和而令人振奋的大风,集合着常常倾泻下滂沱秋雨的云霭。不出我的预料,雨从日落下起,狂风暴雨里夹带着冰雹,并且伴有阿尔卑斯山南地区所特有的气势宏伟的电闪雷鸣。”

由自然界的闪电雷鸣,诗人自然地联想到人世间的狂风暴雨。1818年诗人受到英国当局的迫害,曾被无理地剥夺抚养亲生子女的权利,悲愤地离开祖国,飘流异乡。就在此诗创作前夕,英国又发生了一场血腥的大屠杀事件。1819年8月16日,曼彻斯特的8万工人为争取生活权利举行示威游行,英国政府竟派骑兵镇压,致使15名工人被杀,400人受伤。身在异国的雪莱听此消息,愤怒地写下了《1815年的英国》、《虐政的假面游行》等诗,抗议当局的暴行,向劳动者发出战斗的号召。《西风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自然现象激发起创作灵感,借自然景物来抒情言志,表现诗人对黑暗的反抗,对光明的热切期盼和向往,也表现了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希望。

思想内容

这首诗将自然景物的描写和革命激情的抒发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西风作为革命力量的象征,既赞颂它对腐朽的旧势力的扫荡,又热情地讴歌它对新生事物的保护和促进作用,揭示出旧事物必将让位于新事物的客观规律,反映了诗人对反动腐朽势力的憎恨,对光明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艺术特色

1.气势豪放,想象奇丽,境界开阔,充满浓厚的革命浪漫主义色彩。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时而陆地,时而天空,时而海底,常常把读者带进雄奇壮丽的境界。流云被撕成疯女飘扬的散发,大洋深渊的花草在颤栗萎缩,摧枯拉朽,使人惊心动魄。

2.情景交融的特点。诗的前三节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后两节融入了诗人自我形象和主观感情的抒发,表现了诗人对西风的热爱与向往,由景入情,两方面联结得自然、巧妙。当然,前三节的景物描写本身也蕴含着作者对西风的赞美之情。总之,景中有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3.通篇采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意义深远含蓄。例如第三节,写西风唤醒了地中海、震惊了大西洋,就很容易引起人们对现实的深思。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国家不少处于被奴役、受压制的境况,而大西洋上的英伦三岛及其沿岸的法国正是推行殖民主义的霸权国家。诗中所写的“昏睡的地中海”、“汹涌的大西洋”,未必不反映了诗人对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关切,对奴役者的痛恨。又如以落叶象征腐朽、残败的旧势力,又把落叶形容成“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是重染疫疠的一群”,形象丑恶,不堪一击,有如“鬼魅碰上巫师,纷纷逃避”。既形象生动,又蕴含象征意义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席方平》

学习要点

1.掌握小说情节的四要素,分析本文的层次,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2.领会作者幻真融合的创作手法。3.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4.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5.弄清二郎神判词的作用。

作品背景

《席方平》是《聊斋志异》中的名篇。蒲松龄所处的时代正是封建统治极其黑暗的时期。经过明、清王朝政权的更迭,清朝初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仍然非常尖锐。清王朝为大力强化其政权统治,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进行全面的封建主义专政,法令严酷,官吏贪残,豪绅横暴,当时的社会已成为公理不彰的强梁世界。黑暗的现实引起蒲松龄强烈的不满,“感于民情,则怆恻欲泣”。在当时严酷的高压政策下,天下冤狱比比皆是。为了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自由地表现生活理想,人们不得不采取谈狐说鬼的方法,以非现实的形式表现现实的内容,用荒诞虚妄的手法表达严肃的题材,寄托作者的真实思想感情。《席方平》的情节和《聊斋志异》其他篇章相比,虽算不上离奇曲折,几乎全篇都写席方平的告状呼冤,然而却毫不重复,把席方平的逐级告状写得各具特色,使情节呈现出一种回环往复、盘旋而上的螺旋美,而且这种螺旋推进的动态美光照全篇,使人物性格、作品主题顿然生辉。

思想内容

小说叙述了席方平魂赴冥府代父伸冤的故事。富室豪家买通冥官,欺压善良,使得整个阴司暗无天日。作品借阴司来影射现实,揭露并批判封建官府的黑暗和腐朽,热情歌颂了以席方平为代表的中下层人民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大无畏精神和“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顽强意志。

艺术特色

《席方平》思想深刻,艺术完整,继承了魏晋志怪和唐人传奇两体之长,并吸收了秦汉以来史传文学的写法,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作者有意将幻异境界与现实社会联结在一起,以寄托自己的孤愤和追求,使作品既驰骋天外,充满浓郁的浪漫气息;又立足现实,蕴含有深厚的生活内容。

作者以魂赴幽冥、转胎阳世、路遇二郎神等怪诞奇特的艺术想象,描绘出阴间地府的幻域景象,对其中以各种地位、身份出现的人物,予以精心细致地刻画,突出各自的个性,使美的更美,丑的更丑。从而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某些本质方面,体现作者的理想。席方平历经阴曹地府各级官吏以至冥王的种种酷刑,甚至被锯解肢体,始终不屈,亦不为利所诱,坚持斗争,直至胜利。这种坚毅顽强、百折不挠的反抗精神,也是现实生活中人间正气的写照。秉公判案的二郎神,则是作者盼望有清官理冤的理想,那篇对冥王、郡司、城隍、狱吏以及为富不仁的羊某的判词,是声讨各级贪官污吏和豪绅恶霸的檄文。在人间官府、阴间冥王都一派漆黑的情况下,作者把幻想转向灌口二郎神,反映了他上下求索光明的心理历程,寄托其“俯仰时事”而引起的“愁愤感慨”。

2.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委婉曲折,避免平铺直叙。

《席方平》的故事情节主要包括四次告状,但并不平铺直叙,缺乏波澜,给人以单调重复之感。前两次告状写得简略,后两次告状写得详细,前面的简是为后面的详做铺垫。而且在具体的每次告状的过程中都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既有层次感,又呈现出波澜曲折,艺术地再现了生活本身矛盾发展变化的运动规律。但是作者并不是在高潮处一味追求紧张,使情节直线上升,而是根据生活矛盾的发展变化的复杂性、丰富性,在高潮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设置曲折和跌宕,造成张弛相间大惊大快的艺术效果。一是在席方平被缚木柱,锯隆隆劈顶而下,痛不可禁的时候,突然小鬼感于他“大孝无辜”,“锯令稍偏”以保其心,使席方平“一身顿健”,得以佯称“不讼”而骗过冥王,被送还阳界,使人为之一快。二是席方平“转身南向”、欲奔灌口的行动被发现,由二鬼“捽回复见冥王”,这时读者和席方平都“窃意益怒,祸必更惨”,作者却笔锋一转,写冥王不仅“殊无厉容”,反而对席方平好言相慰、极表称赞,原来他是无可奈何地转用欺骗手段。这两处情节的跌宕,都在预料之外、情理之中,不仅跌宕出引人入胜的效果,而且跌宕出矛盾斗争的复杂性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3.塑造的人物形象性格鲜明,令人难忘。

席方平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下层劳动人民的典型。小说一开头就给我们介绍了席方平的性格基点。他看到父亲良懦,在阳世受“富室羊姓”之欺,在阴间仍受与羊姓勾结贿通的冥使百般欺凌,立即“惨怛不食”,毅然“赴地下代伸冤气”。他同情良弱,憎恨邪恶,坚信正义一定能够伸张,在处处碰壁的情况下,一告再告,才能在冥王的笞杖、火床、解锯面前毫无惧色,发出“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呼声;他机智聪敏,察觉城隍、郡司被羊姓贿通,做贼心虚,才能骗过冥王保存自己,获得再告与二郎神的机会。他持之以恒,性格刚烈而顽强,具有不怕苦不怕死的品德,他的这种顽强不息的斗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体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共性。冥王则以滥施酷刑和利诱笼络两面手法,对付不屈服的受冤者,是封建官吏的典型代表。席方平诉讼,郡司受贿营私,他立拘质对,似能主持公道。俟二官函进,则笞杖、火床、解锯伺候,当他察觉这些均未起作用时,立即换了一付面孔,采用极其卑劣的手段迫席再生。而在二郎神面前却“战栗、状若伏鼠”。作者将其残酷而又虚弱的本质刻画得淋漓尽致。

4.语言精练,词汇丰富,句法更多变化。

小说语言精练雅洁,富有表现力。席方平从城隍处往郡司处时,作者用了动词“行”,到冥府告状用了“赴”,而告状于二郎神用了“奔”,这“行”“赴”“奔”三个行动的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席方平的心情越来越急,越来越气,复仇的欲望越来越旺,对官府的认识也越来越清。而且这三个字都表“快走”,却程度不同,都表告状的行动,却感情色彩异样,对比中有照应,显得针线严密。文中集中揭露各级官吏罪恶的二郎神的判词,则是根据文体式的习惯,间或夹用骈文俪语,写得颇有气势、韵致,与故事情节融为一体,而不乏韵语风味。此外,还借助于“异史氏”的身份发表议论,简约精要,抒发了作者对席方平的敬佩之情。

作家作品汇评

1.《聊斋志异》唐梦赉序

今观留仙所著,其论断大义,皆本於赏善惩淫与安义命之旨,足以开物而成务,正如扬云法言,桓谭谓其必传矣。

2.《青刻本聊斋志异例言》

柳泉《志异》一书,风行天下,万口传诵,而袁简斋议其繁衍,纪晓岚称为才子之笔,而非著述之体。皆谠言也。先生此书,议论纯正,笔端变化,一生精力所聚,有意作文,非徒纪事。

署清令阳湖张安溪曰:《聊斋》一书,善读之令人胆壮,不善读之令人入魔。予谓泥其事则魔,领其气则壮,识其文章之妙,窥其用意之微,得其性情之正,服其议论之公,此变化气质、淘成心术第一书也。多言鬼狐,款款多情;间及孝悌,俱见血性,较之《水浒》、《西厢》,体大思精,文其义正,为当世不易见之笔墨,深足宝贵。

《聊斋》非独文笔之佳,独有千古,第一议论纯正,准理酌情,毫无可驳。如名儒讲学,如老僧谈禅,如乡曲长者读诵劝世文,观之实有益于身心,警戒愚顽。至说到忠孝节义,令人雪涕,令人猛省,更为有关世教之书。

试观《聊斋》说鬼狐,即以人事之伦次,百物之性情说之。说得极圆,不出情理之外,说来极巧,恰在人人意愿之中。(〔清〕冯镇峦《读聊斋杂说》)

先生是书,盖仿干宝《搜神》,任昉《述异》之例而作。其事则鬼狐仙怪,其文则庄、列、马、班,而其义则窃取《春秋》微显志晦之旨,笔削予夺之权。可谓有功名教,无忝著述。

3.曼殊《小说丛话》,《新小说》第一、二卷

小说者,今社会之见本也。无论何种小说,其思想总不出当时社会之范围,此殆如形之于模,影之于物矣。……如《聊斋》之□□□,以丑者占全社会之上流,而美者下之。观其表面,似出乎今社会之范围矣。虽然,该作者亦未尝同情于彼族也,其意只有代某生抱不平,且借此以讥小人在位之意而已,总不能出乎世俗之思想也。

4.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叙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和易可亲,忘其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又其叙人间事,亦尚不过为形容,致失常度…… 至于每卷之末,常缀小文,则缘事极简短,不合于传奇之笔,故数行即尽,与六朝之志怪近矣。

《**》

学习要点

1.了解本文写的是一场怎样的“**”,并结合作品背景,深入理解小说的深刻主题与思想意义。

2.把握小说中主要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3.学习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对话描写等方法来刻画人物的特点。

4.学习小说善于谋篇布局的结构特点。

作品背景

小说写于1920年8月5日,最初发表于1920年9月《新青年》月刊第八卷第一号。

作品以1917年张勋复辟为历史背景。张勋,北洋军阀,原为清朝军官。辛亥革命后,他和属下的官兵仍坚持留辫,继续效忠清王朝,被称为“辫子军”。1917年6月,张勋率兵入京。7月1日,与康有为等人扶持溥仪复辟。这也就是小说中所说的“皇帝坐了龙庭”事件。事件发生时,正在北京教育部任职的鲁迅,于7月3日愤然辞职,以示抗议。这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复辟闹剧,在举国上下的纷纷声讨之下,只延续了12天(7月1日至7月12日)就匆匆结束,并很快为人们所淡忘。但鲁迅却由此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小说《**》正是他在这一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创作完成的,充分体现了他对辛亥革命不彻底性的清醒认识。

思想内容

小说通过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水乡所引起的一场辫子**,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深刻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农村带来根本变革,农民们仍然缺乏民主主义觉悟,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依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境地。

艺术特色

1.善于以小见大的总体特点

短篇小说由于篇幅短小,所以常常需要从小处落笔,在有限的篇幅内,从看似小事、寻常现象入手,反映大的事件、大的主题。本文在这方面表现得便非常突出,作者透过江南水乡一场小小的辫子**,反映了张勋复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由此进一步对辛亥革命进行反思,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启发农民觉悟对于中国农村变革的重要性,反映出深刻的社会主题。

2.巧妙谋篇布局的结构艺术

小说紧紧围绕“辫子”这一主要线索展开描写,以“辫子事件”、“辫子**”为中心,依次交代了由辫子引发的这场**产生、发展、高潮直至平息的整个过程。**的很快平息,显示出当时的革命在中国农村并未受到多大触动。小说开头有关水乡民俗的场面描写,与最后颇具暗示性的结尾相互呼应,更是不仅使小说结构在形式上非常完整,而且对揭示当时农村封闭、保守、停滞不前的现状,反映深刻的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典型地反映出当时农村不同人们真实的存在状态。如七斤是一个愚昧麻木、胆小怕事、缺乏觉悟的落后农民典型;赵七爷是一个顽固守旧、不学无术、装腔作势、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典型;七斤嫂愚昧无知而又刁蛮泼辣,八一嫂心地善良,九斤老太则是永远都不满现实、总是怀恋过去的不平家典型。

4.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

(1)细节描写。

小说总体上采用白描手法,通过简练的笔墨刻画人物。但有些地方也很注意细节描写的运用,作者善于抓住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写七斤为没有辫子发愁时“忘却了吸烟”的细节,形象刻画出他的怕事愚昧的心理;写赵七爷一会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会儿又放下的细节,则刻画出他善于应变而又时刻不忘复辟的特点。

(2)对话描写。小说中还运用了大量个性化的人物对话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征。如赵七爷关于“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等言论,七斤叹着气所说的“我没有辫子”一类话,八一嫂劝解七斤嫂的言语,七斤嫂的“恨棒打人”,特别是九斤老太的那句“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都对突出人物个性起到了传神的效果。

(3)环境描写。小说开头有段江南水乡的环境描写,渐渐落山的太阳、靠边的乌桕树叶、几个花脚蚊子、农家的烟突、以及农家晚饭所用的小桌子和矮凳等,共同组成了一幅“田家乐”的风景图。这些描写,正表现出当时落后封闭、传统守旧的农村现状,而且与结尾相呼应,对辫子**起到了以静衬动的作用。

(4)象征手法。小说结尾多处使用了象征暗示的手法,如九斤老太“仍然不平而且康健”,象征着保守复旧的思想仍根深蒂固;六斤“新近裹了脚”,象征着封建传统的束缚仍在下一代身上继续;六斤“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象征着中国社会仍在痛苦中重复着老路。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使结尾含蓄巧妙,大大深化了作品的思想主题

作家作品汇评

王本朝《鲁迅小说的精神世界》

鲁迅是现代中国小说的开创者和建设者,他的小说不仅仅只是语言的文体形式,而是文化的、思想的、情感的和语言的变革、综合和创造。它是立体的、圆柱体的世界,不是平面的、直线的图形。阅读鲁迅需要积累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有较深的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有自己的审美鉴赏力,否则,对读者自己是一种负担,对鲁迅也是一种伤害。鲁迅的文学是精神的“反抗”与生命“挣扎”的文学,是为了争取做人的资格:生存、温饱和发展的“反叛”,对生命体验的“彷徨”、“孤独”和“绝望”的“挣扎”。它所显示出的思想的深刻性和彻底性、生命体验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正是鲁迅思想和文学的魅力所在,也是区别他人具其独特价值的地方。他在文学中所表现的“改造国民性”主题和“绝望的抗战”体验也是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思想史上最有价值深度的母题之一。要“立人”,就要进行思想的启蒙,就要反叛“非人”的思想和“吃人”的社会制度,就要揭露“吃人者”的把戏和“被吃者”的人性弱点。鲁迅对传统思想和礼教制度,从汉语表达的方式到伦理道德的面具,从人的潜意识到社会制度都进行了深刻而彻底的揭露和批判,对沉默的国民灵魂也进行了真实的去蔽。

徐中玉、钱谷融主编《大学语文》

小说在总体上采用白描手法。首先,作者善于通过富有个性色彩和乡土气息的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性格,展开矛盾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其次,作者能够精选生动贴切而富于表现力的细节来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理和暗示深刻的主题内蕴;再次,作品开头的环境描绘和场面描写,不仅是一幅充满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的风景画和风俗画,而且以其场景的恬静,与结尾相呼应,对辫子**的波澜起伏起到了对比衬托作用。小说结尾含蓄隽永,进一步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围城》

学习要点

1.归纳本文的主题。

2.把握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个性特征。

3.具体分析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

作品背景

〔钱钟书创作《围城》时的有关情况,其夫人杨绛女士在《记钱钟书与<围城>》一文中有比较详细的回忆,兹录部分内容于此,供作参考〕

钱钟书是无锡人,一九三三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在上海光华大学教了两年英语,一九三五年考取英庚款到英国牛律留学,一九三七年得副博士(B.Litt.)学位,然后到法国,入巴黎大学进修。他本想读学位,后来打消了原意。一九三八年,清华大学聘他为教授,据那时候清华的文学院长冯友兰先生来函说,这是破例的事,因为按清华旧例,初回国教书只当讲师,由讲师升副教授,然后升为教授。钟书九、十月间回国,在香港上岸,转昆明到清华任教。那时清华已并入西南联大,他父亲原是国立浙江大学教授,应老友廖茂如先生恳请,到湖南蓝田帮他创建国立师范学院;他母亲弟妹等随叔父一家逃难住上海。一九三九年秋,钟书自昆明回上海探亲后,他父亲来信来电,说自己老病,要钟书也去湖南照料。师范学院院长廖先生来上海,反复劝说他去当英文系主任,以便伺候父亲,公私兼顾。这样,他就未回昆明而到湖南去了。一九四○年暑假,他和一位同事结伴回上海探亲,道路不通,半途折回。一九四一年暑假,他由广西到海防搭海轮到上海,准备小住几月再回内地。西南联大外语系主任陈福田先生到了上海特来相访,约他再回联大。值珍珠港事变,他就沦陷在上海出不去了。他写过一首六律《古意》,内有一联说:“槎通碧汉无多路,梦入红楼第几层”,另一首《古意》又说:“心如红杏专春闹,眼似黄梅诈雨晴”,都是寄托当时羁居沦陷区的怅惘情绪。《围城》是沦陷在上海的时期写的。

钟书和我一九三二年春在清华初识,一九三三年订婚,一九三五年结婚,同船到英国(我是自费留学),一九三七年秋同到法国,一九三八年秋同船回国。我母亲一年前去世,我苏州的家已被日寇抢劫一空,父亲避难上海,寄居我姐夫家。我急要省视老父,钟书在香港下船到昆明,我乘原船直接到上海。当时我中学母校的校长留我在“孤岛”的上海建立“分校”。二年后上海沦陷,“分校”停办,我暂当家庭教师,又在小学代课,业余创作话剧。钟书陷落上海没有工作,我父亲把自己在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授课的钟点让给他,我们就在上海艰苦度日。

有一次,我们同看我编写的话剧上演,回家后他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我大高兴,催他快写。那时他正偷空写短篇小说,怕没有时间写长篇。我说不要紧,他可以减少授课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很省俭,还可以更省俭。恰好我们的女佣因家乡生活好转要回去。我不勉强她,也不另觅女佣,只把她的工作自己兼任了。劈柴生火烧饭洗衣等等我是外行,经常给煤烟染成花脸,或熏得满眼是泪,或给滚油烫出泡来,或切破手指。可是我急切要看钟书写《围城》(他已把题目和主要内容和我讲过),做灶下婢也心甘情愿。

《围城》是一九四四年动笔,一九四六年完成的。他就像原《序》所说:“两年里忧世伤生”,有一种惶急的情绪,又忙着写《谈艺录》;他三十五岁生日诗里有一联:“书癖钻窗蜂未出,诗情绕树鹊难安”,正是写这种兼顾不来的心境。……以上我略叙钟书的经历、家庭背景和他撰写《围城》时的处境,为作者写个简介。

(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

思想内容

本文主要描写了方鸿渐等人初到三闾大学应聘任教时的经过,作者通过他们到校后与校长、同事之间的接触与交往片断,形象地展示了各色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对旧中国许多知识分子身上所存在的人格虚伪、鄙俗、丑陋的劣根性与官场中的权诈、腐败现象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讽刺。在小说《围城》中,这一部分是最具有典型意义、最具有批判力度和思想性、而且描写也最为精彩的内容之一。

艺术特色

1.造型生动的人物形象

本文对人物个性的描写非常突出,小说《围城》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在这里都有精彩表现。如高松年的虚伪狡诈、老于世故、善于钻营、玩弄权术;李梅亭的喜好炫耀、看重名利而又善于权变;韩学愈的外表木讷却又工于心计、擅长于骗术;顾尔谦的低三下

四、谄言献媚;陆子潇的打探消息、通风报信等。与这些人物相比较,方鸿渐的身上则更多地体现出诚实、单纯、正直、善良的个性特点,也正因为如此,他在与周围人的周旋中才常常会遭受愚弄和欺骗,才会不被见容于当时的社会。

2.丰富多样的比喻手法

《围城》善于运用比喻手法进行描写的特点,在本文中也表现得特别明显。如“科学家像酒,愈老愈可贵,而科学像女人,老了便不值钱”;汪处厚见到李梅亭时,“热情地双手握着他的手,好半天搓摩不放,仿佛捉搦了情妇的手”;李梅亭从欢迎会上来到赵辛楣房里,“一言不发,向椅子里坐下鼻子里出气像待开发的火车头”;方鸿渐见过高松年后走出校长室,“灵魂像给蒸气碌碡滚过,一些气概也无”;“跟韩学愈谈话访佛看慢动电影”等。这些比喻在表现形式上常常富有变化,有的带有哲理性,有的带有讽刺性,有的是形象的,有的是夸张的。

3.深入细致的心理刻画

本文有些地方对人物心理的揭示非常深刻,如方鸿渐在听说韩学愈是以假文凭骗取系主任的职位时,就有一段精彩的心理刻画的文字:“有了他,似乎自己的欺骗减轻了罪名。当然新添上一种不快意……撒谎骗人该像韩学愈那样才行,要有勇气坚持到底。自己太不成了,撒了谎还要讲良心,真是大傻瓜。假如索性大胆老脸,至少高松年的欺负就可以避免。老实人吃的亏,骗子被揭破的耻辱,这两种相反的痛苦,自己居然一箭双雕地兼备了。”这段文字极其传神地刻画出方鸿渐的复杂心理,对表现人物复杂的性格也具有重要作用。

4.诙谐机智的幽默风格

本文总体上体现出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作者对小说中的人与事采取一种超脱的态度,以洞察一切的智慧加以审视,常常能够从看似寻常的现象中独具慧眼地发现引人发笑的话题。无论是对卑劣者丑陋表现的辛辣讽刺,还是对善良者尴尬处境的善意调侃,还是一些行文如游戏般的诙谐文字,都表现出作者独特的幽默风格。杨绛女士曾说:作者生活中“常爱说些痴话,说些傻话,然后再加上创造,加上联想,加上夸张,我常能从中体味到《围城》的笔法。我觉得《围城》里的人物和情节,都凭他那股子痴气,呵成了真人实事。”这里所说的“痴气”,正是作者那特有的幽默感,这里所说的“《围城》的笔法”也正是钱钟书所特有的幽默风格。

《春之声》

学习要点

1.结合小说写作背景,理解本文的主旨。

2.体会本文放射性的心理结构和意识流小说的特点。

3.分析本文的语言特点和情景交融等写作特点。

作品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左”的思想得到纠正和清理,全党的工作重心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国家进入了一个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崭新时代,全国城乡尤其是农村很快出现了十分可喜的变化。物资丰富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新的事物出现了,外来事物越来越多,外语也开始受到重视。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物质文化都还非常落后。这就是这篇小说出现的时代背景。小说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风貌,讴歌了社会生活出现的新的希望和转机。

思想内容

小说最后所写的“如今每个角落的生活都在出现转机,都是有趣的,有希望的和永远不应该忘怀的”,是点睛之笔。小说中所描写的,表明祖国正处在辞旧迎新的历史时期,人性复归,万物复苏,反映了历经磨难之后的中国在政治思想、经济生活领域的可喜变化。它传递着春天的声音,奏响着春天的旋律,预示着美好的明天。“再不会用„革命化‟的名义取消春节了”,“岳之峰接到了八十多岁的刚刚摘掉地主帽子的父亲的信”,“西门子公司规模巨大……我们才刚刚起步。赶上,赶上!不管有多么艰难”,“就像变戏法,举起一块红布,向左指上两指,这些东西就全没了,连火柴、电池、肥皂都跟着短缺。现在呢,一下子又都变了出来”,学德语的妇女,三洋牌的录音机播放着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还有人们谈论的自由市场、百货公司、香港电子石英表……包产到组、收购大葱、差额选举等等等等,不都表明着生活可贵的转机吗?

当然,中国还很落后,人口又多,与国外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是现实,小说也没有回避。但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充满了希望,这就令人鼓舞!

艺术特色

1.放射性的心理结构方式。

小说打破了历史时序和空间界限,按照人物在特殊环境中的心理流程组织材料,具有节奏快,跨度大,容量大,富有开阔的空间感和纵深的历史感的鲜明特色。作品将国内国外,车内车外,历史、现实与未来,城市与乡村,方言、北京话与德语,政治的经济的,陆地的海洋的天空的,耳闻目睹的与所思所想的,生活的旋律与音乐的旋律等等大量的材料,随着意识的流动而随意地快速地剪切组接,形成了意识流小说独有的特点。

2.运用象征手法,以自然之春象征祖国之春。

小说写人们都在回家过春节,自然之春即将来临,而在回乡过节的火车上又回荡着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春天的旋律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而作者在斑驳陆离的生活影像中窥寻、思索,品味出新生活的希望和转机,祖国的春天、新生活的春天即将来临,人们已经看到春的景象,听到春的声音,闻到春的气息。这样,祖国之春也伴着自然之春而来,作者写“春之声”也就有了象征意义。当然,“春之声”又有着更广的象征意义。作品中说:“在我们的生活里,在我们每个人的心房里,在猎户星座和仙后星座里,在每一颗原子核,每一个质子、中子、介子里,不都包含着春天的力量,春天的声音吗?”春之声,又是美好的象征,生机和力量的象征。

3.运用大量的排比句,增强语势,展露激情,显示意识流动的快节奏,富有感染力。

有的是段与段之间连用排比,如“不,那不是法兰克福。那是西北高原的故乡……”,“不,那不是西北高原。那是解放前的北平……”,“不,那不是逝去了的,遥远的北平。那是解放了的,飘扬着五星红旗的首都……”;有的是短语的排比,如“要有耐心,要有善意,要有经验,要知觉灵敏”,“到处都是团聚,相会,团圆饺子,团圆元宵,对于旧谊,对于别情,对于天伦之乐,对于故乡和童年的追寻”;有的是事物的排比,如“自由市场。百货公司。……差额选举。结婚筵席……”,“花生、核桃、葵花籽、柿饼、醉枣、绿豆糕、山药、蕨麻……全有卖的”;有的是问句的排比,如“她是谁?她年轻吗?抱着的是她的孩子吗?她在哪里工作?她是搞科学技术的吗?是夜大学的新学员吗?是“老三届”的毕业生吗?她为什么学德语学得这样起劲?她在追赶那失去了的时间吗?……”;有的是比喻性的排比,如“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此外,文中还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如“赶上,赶上!不管有多么艰难。哞,哞,哞,快点开,快点开,快开,快开,快,快,快……”表现了追赶国外先进水平的急切心情。

4.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小说中所写的景,有看到的景,也有联想的景,无论怎样的景,都蕴含着作者一定的情。例如开头回忆童年时代的生活,带着无比喜爱、怀念和留念之情;写X城火车站前广场上丰富的食物,带有对新的政策的赞美之情和对新生活感到甜美的感情;看到闷罐子车,就生发出祖国依然落伍的感慨;对与春天相联的美好往事的回忆,也都带着一种陶醉的幸福的感情;对于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更是掩饰不住对它的热爱,称它是“神秘的”,“好像从来还没有听过这么动人的歌”。

作家作品汇评

1.楚良《中国现代派文学史论》

王蒙“小说创作中的艺术创新给文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给新时期的小说创作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冲破了传统小说观念,为小说创作在艺术上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正是由于王蒙艺术探索的影响,不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文坛上,意识流手法的尝试与运用出现过一股引人注目的风潮,而且为其后的小说创作开创了一个以借鉴、学习西方现代派技巧为中心的艺术思维多元化、小说风格多样化的新格局,给社会主义小说创作园地增添了一方绚丽多彩的景观。”

2.张韧《论王蒙的小说》

王蒙是活跃于当今文坛上的新中国第一代作家。在当代文学史上,王蒙不是最杰出的人物,但我们可以说他是富有代表性的卓有成就的一位作家。从生活经历和创作道路说,王蒙与新中国一起经历了前进与挫折,欢乐与痛苦,他的生活跨度是那么大,从解放前的黑暗到新中国的黎明,从城市到农村,从内地到边疆。他生活的开拓,人物形象的塑造,思想主题的发掘,艺术手法的革新,无不显示出他那不寻常的思想深度和令人惊异的艺术色彩。

第四篇:学习不是全部

抓学习,不是班级管理的全部

昌黎一中

任丽京

随着学校,家庭、社会对高考、升学的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当前的高中生管理引起很多人的困惑,尤其班主任们在礼貌、纪律、卫生、行为举止与学习中不断的挣扎,盲目的跟随上级管理部门的要求,不能把二者真正的统一起来,随着对学生学习成绩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细化,很多老师便把班级管理定位为管学习,把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自己和他人管理效果的唯一手段,这是高中校园班级管理中必须避免的一大重要误区。班风正学风浓,这是我在班级管理中的一条经验,观察近几年来我校不论是学习还是其它方面都比较优秀的班级,其班级无不充满团结向上、民主和谐、积极正义的氛围,相反,班风不正、管理松懈的班级往往各方面都处于不佳状态,实践证明:在班级建设管理中学习不是全部。

首先,德育先行,创设良好班风。教育学生先学做人再做学问,学做真人做好学问。每当自己接手一个新的班集体,开学后的第一个班会便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主题,阐明自己“先树班风,再树学风”的治班理念,非常鲜明地告诉学生如果你缺乏做人的常识,如果你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即使你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也将被这个强调集体力量的社会所淘汰,将会为这个充满友爱、互助的班集体所不容。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发挥班主任的示范带动作用。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班主任既是学生的约束管理者,又是被学生学习效仿者,更是学生的带动示范者,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提供最直观、最生动的模仿、学习示范。我们每次进教室接触学生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所说的每一句话、所举的每一个事例都要展现出作为管理者和示范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人生境界。

其次,规范班规,提高管理科学性。治班如同治国,要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在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坚持“依法”治班,班规是管理的保障,要依法治班,创立班规是前提条件。今年我新接手一个复课班,学生来源非常复杂,70多个学生来自全市三区四县的不同学校,已有学习、行为习惯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对他们的原有特点我非常陌生,经过一周的熟悉和了解,由学生自己推荐产生了班规制定小组,以我为中心,全体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商议,制定了我班班规作为这一年班级管理的重要依据,在执行中不打折扣,通过一学期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制定和执行班规中要做到:①制定和执行班规之前必须做好宣传说理工作,向学生讲明其用意和目的。告诫学生制定这些要求和措施并不是为了惩罚他们,而是用有形的条文告诉他们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如果违反纪律犯下错误则应受到惩罚。②班规的制定过程必须民主,坚持以人为本和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原则,不能简单草率。在初为班主任时,曾经亲自认认真真地制定一份班规,可是在操作中却屡屡受挫,学生没有积极性,私下里询问学生为什么,很多学生反映班主任在制定班规时自作主张,会使学生把班规当作教师“整”学生的法宝而不是管理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手段,没有学生参与的班规已经把学生推向班主任的对立面。③班规 中的内容必须符合学生自身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作为约束性的管理制度应该是具体的,针对实际管理中可能发生的违规行为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惩罚措施,既有震慑防范的作用又有惩罚管理的效果。诸如“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团结同学”等无法操作的内容大可不入班规,代之以“认真做好值日,一次值日不做,在个人德育量化积分中扣1分,写不少于800字的说明书一份”等等。④班规的执行一定要善始善终,不折不扣。第一例违规事件的出现便是执行班规的开始,在讲明道理之后不能对学生姑息迁就一而再再而三的给与机会,长期下去会失去班级管理的严肃性,丧失班规和班主任的权威性,降低教育效果;同时注意班规的持续性,制定前广泛征求意见、深思熟虑,形成规定之后不能乱作改动,使学生慑于班规的威严而自我提醒,远离违纪。

第三,关注小事,重视细节效应。多为班主任多年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不能给学生这样的信号:毕业班只管学习,不管其它。对于一个班、一个学生来说,严格的自我管理由多个环节组成,每一环节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何一方面都不能轻视和疏漏,尤其是那些学生眼里的“次任务”更不能忽视,否则会成为他们减轻责任感、放松自我要求的最好理由,最终影响他们的学习。卫生检查不达标的按照班规规定重新值日决不手软,不管男生还是女生,而且都要及时写出相应的说明书,自习课迟到的哪怕是一分钟也要受到批评和相应的惩罚,不上操的、体育课旷课的都要重新补上等,真正做到管理于细微,一般情况下,刚开始学生有可能不理解,但经过一个多月的日常管理,学生的行为日渐规范,自我约束能力日益提高,主人翁意识逐渐增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逐渐形成起来,学生的学习成绩呈现蒸蒸日上的趋势。

第四,正面引导,发挥正面辐射作用。心理学讲究正面强化和负面强化,对不良行为的否定必不可少,但经常指出问题学生会感到茫然,要为他们提供榜样,对那些有利于班风建设的行为和学生大肆宣传,及时对积极行为进行正面强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在良好氛围中受益匪浅之后自然的愿意维护这样一种氛围。这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几名女同学到校很早主动打扫教室卫生,晚上的第一节班会我非常诚恳地予以表扬,鼓励同学们向他们学习,既肯定了他们关心集体的这种精神,又激发了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新集体的组建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开学伊始便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一年的教育管理创造良好开端。

实践证明:班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习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只为学习而放松日常管理,则会使学生在混乱的氛围中没有激情,丧失斗志,最终事倍功半,学习不是班级管理的全部,“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扎扎实实的全面管理,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习成绩的提高。

第五篇:入党全部材料

入党自传材料(大学生)

我叫×××,男,1982年12月4日出生,x族,籍贯为贵州省毕节市赫张县××镇××村,出生地为贵州省贵阳市,现家庭住址在贵阳市六盘山路312弄42号,邮政编码为××××××。本人现为南昌航空大学××学院××专业××班学生,现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我的简历是:XXXX年X月至X年X月,在贵阳市六盘山路小学读书,曾任班长、中队长,XXXX年X月至X年X月,在贵阳市第三十中学读书,其中于1995年5月4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在贵阳市第十中学读书,曾任班级学习委员、生活委员,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在贵阳市第三建筑公司参加工作,砖瓦工、水泥工等,2000年9月至2001年7月,在贵阳市第八中学复读。2001年9月考入南昌航空大学××学院××专业学习。我的家庭成员情况是:父亲:×××,48岁,中共党员,贵阳市×机械厂高级工程师。母亲:×××,46岁,群众,贵阳市×百货公司职工。哥哥:×××,23岁,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在读研究生。妹妹:×××,19岁,共青团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祖父:×××,66岁,中共党员,原贵阳市第二轻工业局副局长,高级工程师,现退休在家。祖母:×××,64岁,中共党员,原贵阳市委组织部副处级组织员,现退休在家。伯父:×××,68岁,中共党员,原贵州省毕节地区副专员,现离休在家。外祖父:×××,九三学社成员,原贵州工业大学教授,1992年因病去世。外祖母:×××,67岁,中共党员,原贵阳市凯里区区委副书记,现退休在家。舅舅:×××,52岁,现在贵阳市第三中学任教,群众。需要向党组织说明的问题是,我的父亲是汉族,母亲是布依族,从小学到高中,我的一直填写自己为汉族,2001年高考后,我父母为了加分,通过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办理了民族成分变更手续,将我的民族更改为少数民族:布依族。因此,到南昌航大后,我就改填写为布依族。(如果这一段没有需要特别说明的话,可以删掉不写)以上是本人的经历和家庭社会关系情况,如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党组织通知我再写说明。请党组织审查。此致 敬礼!

南昌航空大学×××学院×××班 ××× 2012年XX月XX日

关于XXX同志的综合政审材料

XXX,女,19XX年1月25日出生,汉族,江西省吉安市XXX人,家庭出身农民,本人成分学生,现为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XXX班学生。

该同志的简历是:1995年9月至2000年7月就读于新干县上力江小学,曾连续四年担任班长等职务;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读于XXX界埠中学,曾担任副班长、学习委员、团支书等职务,其中于200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2003年9月至2006年6月,就读于江西省XXX中学;2006年9月考入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XXX班,现为班级副班长。

经审查,该同志政治历史清楚,未发现有问题。该同志自考入南昌航空大学以来,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生活中,为人正派,团结同学,任劳任怨,乐于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做好班里工作。学习中,勤奋努力,踏实扎实,于2007年9月获“06学年—07学年三等奖学金”,2008年9月获“07学年—08学年三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

经支部外调和审查,该同志的父亲XXX、母亲XXX均为下岗工人,政治面貌为群众。其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历史清楚,未发现有问题。其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成员的政治历史清楚,未发现有问题。

该同志的现实表现说明其已基本具备了共产党员条件,经党支部委员会讨论,可以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吸收其为中共预备党员。

(单亲家庭要在材料中体现出来)

中共南昌航空大学经管学院信管专业学生第一党支部(盖章)书记:

2009xx日

年x月入党申请书

敬爱的党组织: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当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章程》里对党的性质的高度概括,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切合我们党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符合时代要求,也体现了继承和创新的统一。通过对党的性质的了解,我更加坚定了入党的决心,并且自觉地要求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勤奋认真,争取能够早日向党组织靠拢。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产力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是能够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党组织,我渴望自己也能成为其中一员,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自1921年建党至今,我们党已经走过了近90年光荣的发展道路。这几十年,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不断发展壮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国社会主义进步和发展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结束了中国封建、殖民历史;第二件是消灭了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第三件是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件大事现在继续在做。党的光辉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时间相结合的历史;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正是因为党的先进性吸引我加入,使自己也能够保持昂扬向上的斗志。

升入大学以来,学习环境和文化程度都进入了我人生的一个新起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思考,我认识到这个共产党与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分不开的,是这个共产党带领广大党员和全国人民在开创历史,开创美好的明天。再看看身边,也有很多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默默无闻,兢兢业业地在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工作着,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正是这样每一个看似普通的人,组成一个伟大的党组织。

所有这些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使我产生了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好地奉献我的生命和我的智慧。虽然目前我的理论知识水平,与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会认真学习,学习《党章》以及当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且以《党章》中规定的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来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以身边的党员为榜样,勤奋学习,努力工作,逐步提高自我的全面修养,尽快地向党组织靠拢。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此致 敬礼!

汇报人: 日期

思想汇报

(一)——谈谈我的入党动机

敬爱的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能够有机会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满怀欣喜和期望,我相信我能在这样优秀的党组织中接触到更多先进的思想,积累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好地锻炼自己,从而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中国实际的国情,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历经坎坷,布满荆棘,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生活值得我们加倍珍惜,作为当代大学生,不仅仅要学好专业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准备好筹码,更重要的是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肩上承担的责任,努力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村人。我从小就爱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情,以及这几十年来生活上的变化。爷爷一直很爱看爱国主义影视作品,所以从小就耳濡目染,对党的认识从那些经典的影视作品中萌芽。父母是很普通的农民,他们在田间勤勤恳恳劳作,默默承担起一个大家庭的责任和义务,从他们身上我学会要务实,敢于担当。

高中,进入了最为繁重的学习阶段。我当时最喜爱的课是历史,尤其是中国近代史,众所周知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血泪困难史,课堂上历史老师不仅仅讲历史,更多的是时刻提醒我们年轻的一代,要多思考国家复兴富强之路。老师作为一名党员,也经常跟我们分享党史和党的光荣事迹。历史课成为了我学习、认识党不可或缺的经历。

2009年9月,我考入了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xxxx专业,开始我梦想已久的大学生活。大学和高中有很大的不同,与高中繁重的学业相比,大学有更多轻松的环境和机会接触新鲜事物,不管是思想上还是年龄上,都到了可以向党组织靠近的阶段,所以在大学之初,我便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希望能够早日成为党组织的一员。

大学校园,是培养下一代党员的摇篮,党员小组活跃在学校各个角落里。我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便是开学第一天,我们刚下火车,当时凌晨五点多,在火车站大学迎新处日夜值班的学生党员便立即联系校车,妥善安排我们来到学校。在报名的时候,由于我申请了生源地贷款要办理一些文件,此时又是学生党员为我解释办理。在大学里,学生党员为老师分担工作,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周到、耐心的服务素质和精神让我对党员的好感更深一分,并且渴望成为其中一员。大学入党是要付出实际行动的,学长在大学给我们上的第一节党课就是学会付出。班级里,我们作为班级中的一员,要有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学会从集体利益出发,关爱他人,在班级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学习、交际沟通能力,更好地适应群体,在学生组织中,是为了学习策划、领导能力,在一个组织里要做实在的事情,任何推诿和不情愿都会影响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在生活中,与同学和睦相处,乐于助人,心胸豁达。当然,在这三个方面,我还有一定的差距,思想上也未能及时跟上党的的脚步。也正是因为这三个方面,我更加感激党组织能给我这样一次机会,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让我坚定了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决心,纯洁了我的思想,坚定了我对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

在此,我恳请党组织加强对我的培养和教育,在实际行动中考验我,我将努力进取,好好学习,深入研究党的思想,为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而不懈努力。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09年12月xx日

思想汇报

(二)——谈谈我对党的宗旨的认识

敬爱的党组织:

党的宗旨即一个政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意图。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党的宗旨要求共产党员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在任何情况,任何时候都应该首先想到党和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唯一的宗旨。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义更为重大。必须加强党的宗旨教育,一切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的联系,保护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任何组织的成功都离不开群众。我再大一就加入了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会女生部,担任一名普通的干事。女生部的工作宗=宗旨是维护女生权益,有点像妇联的感觉。但是,我们的活动不局限于维权普法,我们充分考虑到女生咋就业面试中遇到的困难,专门请来专家用讲座的形式指导女大学生面试准备策略,得到学院的毕业生和其他年级同学的欢迎和支持,正是考虑到广大同学的需要,我们所开展的活动才能得到支持。真心想为同学们提供服务,我们才会创新思考,策划出新的活动项目。

记得一位学长在发言中说过,不要总想着自己能得到什么,而要想自己能够付出什么。“不想得到只想付出”,这在我参与到的学生组织中是难能可贵的精神。刚进入大学,有的同学劝我不要加入学生会或者社团,哪里得不到什么的。可是我还是加入了学院学生会和英语协会,并且都付出了一部分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协会,我担任了宣传部负责人,这让我再海报制作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画海报牺牲了我的周末休息时间,但是每一张海报出来能够吸引同学们参与到英语学习和锻炼的活动中,我觉得自己的存在有了价值。英语协会也因为出色的活动组织能力和巨大影响力被评为“校园十佳社团”。正是真心地位全校英语学习爱好者提供服务,让同学们拥有更加丰富的课外活动,我们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在帮组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得到锻炼,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紧紧依靠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福利,并且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最值得坚持的原则,是党战胜各种困难和奉献,不断逇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没有人能够单凭他自己一个人成功的,想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能够依靠群体的智慧。大学里,宿舍是一个小集体。我们宿舍有一次参加宿舍装扮大赛,全体成员都为宿舍装扮出谋划策,并且都动手行动起来。虽然我们工具不够齐全,但是依靠四个人的智慧相处代替品。在装扮完之后宿舍焕然一新,我们有了一个更好的生活、学习的环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依靠群众,团结群众的力量,把事情办得更好。

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让我明白,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在现阶段,我应该多考虑班级同学们的需要,尽力为大家的学习、生活上提供帮助。同时,为了以后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我应该多泡图书馆,积累自己的文化知识,认真学习先进思想。自己身上还有诸多不足,如没有耐心,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积极改正,才能更好地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10年12月x日

思想汇报

(三)——谈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敬爱的党组织: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的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及其精神实质,他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党的任务,也是一个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必修课。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上。发展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历史进程,指导发展的观念也必须与时俱进。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也可以看作哟中发展,每个阶段我们都有不同的目标和梦想,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视野的拓宽,我们会调整我们的步伐,更好地实现自我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事物是我们获得新知识的方法,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世界。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现实生活和日常工作中,人处于集体在,所以无论做任何事都要考虑到人。作为班级的文体委员,我和其他班委处理事情时,都要首先考虑同学们的意愿和利益。例如,班级出游活动,经大家讨论,初步定在梅岭,价格实惠。班会和旅行社进一步协商时,发现原定价格不包括保险费,就目前短期来看很划算,但是由于方案没有保证同学们的生命安全,我们最后否决了这个方案。人普遍地存在于我们身边,坚持科学发展光“以人为本”理念,就要重视人的价值,从长远的眼光来选择最有利于人民的方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所倡导的发展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阶段下,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发展的转变,实现经济的整体转型。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来看,要推动经济的快速转型,就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是这样,人的发展也是这样。大学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大一学年,虽然我的学习成绩较好,但是体质健康标准没有达到七十五分以上,我与“三好学生”无缘。在大二学年,我将会更加注重自己的全面协调发展。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更快向党组织靠拢,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才。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正确科学的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思想,即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统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些方面的统筹,拓展了统筹兼顾方针的内涵、对象和范围,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灰,从而成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重要实现途径。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和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落实到个人,就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并且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实践,认识自己的不足。

请党组织在实践中考验我。此致 敬礼!

汇报人:

2010年9月x日

下载军训全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军训全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八般武艺》全部歌词(范文大全)

    柴米油盐酱醋茶 作词:徐若瑄 作曲:王力宏 导演:王力宏小时候 你想要什麼 我要一台大大蓝色的飞机 带我环游世界 到地球每一个角落 在蓝天白云中穿梭 而长大以后 我想要什麼......

    入党会议记录全部范本

    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支委会议记录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 主持人: 记录人: 应到会委员 人,实到 人 参加人员: 缺席人员: 会议议题:讨论确定 位同志为入党积极分子。 会议内容: 一、介绍入......

    骨科课件全部

    骨科临床教学 (Clinical Teaching of Orthopedics)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1医院创伤骨科骨折概论 大纲要求 (一)目的 > 掌握骨折的移位机理、临床表现、常见并发症和影响骨折愈......

    人生大事全部台词大全

    人生大事全部台词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用到台词的地方越来越多,台词是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什么样的台词才让人映像深刻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生大事全部......

    经济法全部教案

    绪言 教学内容;经济法的绪言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经济法有一个整体的基本的理解。 教学重点:经济法的地位 教学方法:讲授法 学时:1 教学过程: 一、经济法学的概念和地位 二、经济......

    心理学多选题(全部)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心理学多选题(全部) 1、 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2、 3、 4、 5、......

    基础验收报告全部

    禹州市公路管理局龙屯道班办公楼 基础验收资料 建设单位:禹州市公路管理局设计单位:许昌一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监理单位:河南恒宇建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禹州市三和建设......

    安监局明白纸全部

    烟花爆竹经营(批发)许可 (审批) 一、审批依据 《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55号)第3条,《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办法》(国家安监总局65号令)第3条,第5条。 二、审批范围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