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民事诉讼法之体会

时间:2019-05-14 03:01: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民事诉讼法之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民事诉讼法之体会》。

第一篇:学习民事诉讼法之体会

学习民事诉讼法之体会

说实话,刚开始学习民事诉讼法的时候,有点害怕,因为我想民事诉讼法肯定会涉及许多民法方面的知识,而我的民法学得不好,所以总感觉有一点距离。但是这门课很重要啊,所以就硬着头皮去听。当听完了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发现它好像不是那么的让人畏惧。后来,在学习过程中,我慢慢了解了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况。

民事诉讼法,是法学体系中的一门民事法学,基本解释原则与民法学相同。民诉法学初期,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有追随民法学的倾向,后又逐渐分离。民诉法学欲摆脱民法学的范畴和理论,建立独立的概念和体系,以实现诉讼法学的独立。

同其他诉讼法相比较,民事诉讼法有以下特征:(1)民事诉讼法是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等的部门法。它调整的是民事诉讼关系和民事诉讼活动,这种调整对象是特定的,是其他部门法无法调整的。(2)民事诉讼法是民事诉讼的程序法。民事诉讼法是关于民事诉讼活动时应遵守的法律规定。主要内容是民事诉讼主体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以及保障民事诉讼主体诉讼权利和落实诉讼义务的规定。(3)民事诉讼法具有广义性。民事诉讼法的广义性是与民事诉讼的广泛性相适应的,由于民事诉讼广泛适用于民事、经济、劳动争议、专利、商标、海事、债务催偿和法律规定的其他特殊类型的案件,因此民事诉讼法也就广泛地适用于民事诉讼范围的各类案件的诉讼。(4)处分原则和调解原则的特有性。处分原则和调解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这是由民事活动本身所决定的,这也是与其他诉讼法律相比较的最明显的特征。

对于民事诉讼法的学习,我觉得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要紧紧抓住当事人和法院这两个诉讼主体,从当事人和法院的视角去理解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制度与规则。当事人是民事诉讼程序的利用者,当事人之间有了民事纠纷,并且往往是通过诉讼外的渠道不能有效解决,才会向法院寻求帮助,到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因此,民事诉讼制度首先服务于运用其来解决纠纷的当事人。法院作为案件的审理者和裁判者,要通过对争议事实的认定和法律的适用来回答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被告提出的抗辩主张。而无论是当事人的诉讼活动,还是法院的审判活动,都要受到民事诉讼法的调整和规制。民事诉讼法通过对当事人设定权利和义务,告诉当事人如何正当地、合法地运用诉讼程序,以诉讼方式追求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民事诉讼法既授予法院权力也限制法院的权力,通过对法院职权的运作方式和运作限度作出规定,使法院拥有为审理和裁判民事案件所需要的充分的权力,同时也让法院承担起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义务和职责。

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关系。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但民事诉讼法的运用离不开民事实体法。这不仅因为民事诉讼程序是为了解决当事人之间民事实体权益的纠纷而设置,而且在于诉讼程序中的许多问题是依赖实体法的规定来解决,如关于管辖权的确定,如果不通过实体法来确定何为合同的履行地、何为侵权行为地,往往就没有办法确定诉讼案件的管辖法院。当然,在强调实体法重要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程序法的独立性,更不能小视程序法的价值。民事诉讼法除了对实现实体权利有用外,还有一系列足以展现自身价值的因素。程序的公正设置既提升了参与程序的各方当事人的满意度,又使得法院作出的裁判具有了可接受性和正当性;尤其是在有的案件中,由于证据方面的原因,即便通过法院的审理,案件事实的真实情况也已经无法发现,但由于法院在诉讼中充分保障了当事人举证、质证、辩论的权利,法院根据现有的诉讼资料和证据资料作出的判决仍然是合理的和可接受的,即便是败诉一方当事人,也不得不认同法院判决的合理性。所以,无论是民事实体法还是民事诉讼法,在民事诉讼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都是法院的裁判规范。

再次,要把民事诉讼看做一种过程。从原告提起诉讼到法院作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裁判,是需要一步步地进行的。争议的解决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由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以及作为特殊救济程序的审判监督程序构成(在实行三审终审制的国家,还有第三审程序)。争议解决后权利的实现又是一个过程,如果债务人不自动履行生效的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债权人就要申请强制执行,这一过程由强制执行的规则来规范。每一种程序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均由一些依次发生的阶段组成,通过当事人和法院的行为,将诉讼活动从一个阶段推向另一个阶段。诉讼规定的每一项制度、每一个程序,既有它自身的地位和功能,又是整个民事诉讼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诉讼法的这一特征要求我们用动态的目光看待诉讼程序,去把握诉讼程序是如何开启的,如何向前推进的,如何终了的。

最后,应当把诉讼结果看成是诉讼参与人(尤其是当事人和法院)在诉讼程序中综合行为的结果。法院裁判需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而民事诉讼中的事实虽然最终由法官认定,法官在认定事实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认定事实的材料却主要来源于当事人,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提出什么样的请求是由当事人决定的,主张什么样的事实作为诉讼请求或者反驳诉讼请求的根据也是由当事人决定的。如果事实存在争议,证明事实的证据也要由当事人收集和提供。正是当事人提出的请求与抗辩、主张的作为请求与抗辩依据的事实、提供的证据资料、当事人在质证和辩论中的表现,促使法官形成对原告有利或者不利的心证,作出支持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这也表明程序的进行对实体裁判结果的影响,只有当事人充分行使了他们的诉讼权利,法院适当行使了诉讼指挥权和阐明权,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实施了诉讼行为,正确的裁判结果才有保障。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已经上了好几堂民事诉讼法学的课。我觉得自己已经对这门课程没有恐惧感了,通过老师的具体讲解,我们在进一步地掌握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老师没讲一部分内容,都会涉及现状,举出案例,通过案例来让我们进一步明白所讲内容的深刻内涵,同时我认为,通过案例讲解,我们比较容易掌握,而且会对所讲内容记得更牢。我个人是比较喜欢老师讲案例的,因为老师有时候很幽默,并且幽默的同时也让我们学到了知识,这是很重要的。并且,老师还总是告诉我们民事诉讼法哪些内容如今理论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主流观点,以及我国民事诉讼法与外国民事诉讼法的不同方面或者哪些是这的我们借鉴的,这让我们了解到有些知识还是值得我们这一辈人深入研究的。我们不能一味跟从前辈们的思想,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方面都会有所改变,这一变化也要求我们进一步改善民事诉讼法的不足。

另外,在这里,我也想向老师提几点建议,希望老师不要介意。第一:关于讲课内容,讲到重点方面的知识时,速度可以稍微慢一点,另外可以多举几个案例,让我们对这方面的重点知识有一个很深的感觉,并且这样我们可以有时间消化,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第二:关于上课纪律问题,我知道老师不喜欢有人上课违反纪律,其实老师,上课是同学们自己的权利,他们不想听课只要是不打扰到其他同学的,您就当没看见,因为其他同学还是不想您打断课程的进度的,不要为了几个不自觉的同学生气,如果实在有严重违反纪律的就直接点名,这样不仅节约老师的时间,也节约其他同学听课的时间,毕竟民事诉讼法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是需要老师您为我们详细讲解的。第三,老师您的黑板书写的字不太清楚。

以上三点只是我上民事诉讼法课时的建议,希望老师看看,心里不要不高兴哦。

总之,民事诉讼法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对于我们法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司法考试,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必须学好它,并且要能够学以致用,不辜负老师的详细讲解。

第二篇:民事诉讼法学习心得体会

民事诉讼法学习心得体会

-----先锋乡人武部 徐乐为 民诉法是重要的基本法之一,不仅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民事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规则,而且对于及时解决民事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周五下午,乡司法所李文国所长带领大家一起学习了新修改的民诉法,逐条解读、相互交流、充分探讨、热烈讨论。本次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共60条,对原民事诉讼法修改和增加80多处,与民行检察监督有关的8项,内容涉及民事案件管辖、证据规定、案件送达、立案、审理、执行、审判监督等,范围很广。民行检察监督工作是此次民诉法修改的重中之重。

一、修改后民诉法拓展了民行检察监督范围

民事诉讼法修改强化了对民事诉讼活动的全面监督,加强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以达到维护司法公平、公正的目的。

(一)从总则上为监督范围的扩大提供明确的依据。民诉法将第14条“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修改为“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该条的争议点在于审判活动是否包括执行,检法两院从91年开始就对该问题争论不止,面对法院执行等问题的日益严峻,将民事诉讼从受理、立案、调解、庭审到执行整个诉讼程序纳入检察监督范畴是全国各级检察机关一直在坚持实践的,也是势在必行的,因此该条修改确保了检察机关的全面监督,成为民诉法修改的一大亮点。从此,各级检察机关探索的立案监督、调解监督、执行监督等工作就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不再属于创新案件,而是实实在在的常规案件。在具体条款中也进一步明确了各项监督权力,如民诉法第208条规定,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提出抗诉。修改民诉法第235条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法律首次对调解和执行监督作了具体明确规定,这对强化调解、执行的监督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监督方式的增加与丰富。原民诉法仅将抗诉规定为民事监督措施,而抗诉因上级抗诉、时间长、法院难以接受,改判率不高等问题而影响监督效果。多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均探索实施再审检察建议与检察建议制度,并有大量的成功案例与规范性文件出台。再审检察建议具有时间短、法院易于接受、可实现同级监督的优点而大力推广,但因在法律上无名分,影响了监督效果。修改民事诉讼法第 208条、209条规定了检察机关可以向法院发出检察建议,从而明确将检察建议纳入了监督措施。检察建议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再审检察建议、纠正违法检察建议等,方式更加灵活柔和,这也推动检察机关大力开展同级监督工作,以提高监督效果。

(三)强化监督手段。原民诉法对民行监督的保障措施没有规定,致使民行监督乏力,修改民诉法则强化了监督的保障措施。一是明确规定调查取证权。检察机关的调查取证权一直是一个争议的问题,其证据效力因没有法律规定而受到置疑,已严重影响了民行监督正常开展。修改民诉法第210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因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需要,可以向当事人或者案外人调查核实有关情况。”这有利于检察机关把握事实、核实证据、做出判定。二是规定了对审判中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各修改民事诉讼法第208条规定: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检察机关可以明正言顺地对审判活动中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取证实施监督,以强化监督力度。

(四)增加公益诉讼制度。随着食品安全事故与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在民事诉讼中增加公益诉讼制度得到了人大代表与专家学者的支持。对于检察机关,已经有部分检察院开始尝试提起公益诉讼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修改民诉法第 55 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条规定给检察机关提供了一条公益诉讼道路的方向,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法律明确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地位,也可以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检察机关能够实现公益诉讼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那么在下次民诉法修改中或许就能将检察机关的主体资格写入民诉法中了。

二、准确把握检察机关的工作重点修改后民诉法确立了多元化民事检察监督格局,目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按照修改后民诉法要求做好各项监督工作。一是强化职权意识,以修改后民诉法实施为契机,转变工作思路,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等案上门为主动出击。重点应该是加强对程序违法案件、渎职审判行为、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判决、裁定、调解等三类案件的抗诉。程序违法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司法腐败,造成司法不公,程序违法侵害的不仅仅是私权,而且还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应当成为检察监督的重点。二是积极受理当事人抗诉申请,要严格把好受理关。只有符合法律的三种情形,检察机关才能受理其申请。对于检察机关已经抗诉过的案件,当事人也不能再申请抗诉。检察机关应当及时审查,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对于不符合抗诉条件的,应当在不抗诉决定中详细阐明不抗诉的理由,并做好息诉工作。同时,灵活运用其他监督手段,除抗诉外,民事检察监督还可以通过检察建议、再审检察建议等方式进行。

通过学习学生,使我们这些门外汉了解了很多,知道了很多,有利于今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第三篇:学习商务礼仪之体会

学习商务礼仪之体会 班级:财经学科部物流111班

姓名:陈惠珊

学号:704371102

2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着“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先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在中国更加向世界开放的今天,礼仪不仅体现出丰厚的历史优秀传统,更富有鲜明的时代内涵。随着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讲究礼仪,礼尚往来,对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商务礼仪在我们的工作、生活的文明礼仪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商务礼仪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商务礼仪举止细节行为文明美德

如今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形成,各国间的联系加强,商务往来增多,如何才能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卓越的能力外,还要掌握有效沟通及妥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优雅的企业形象,此时,商务礼仪便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商务礼仪的核心是这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商务礼仪内可以强素质,外可以强形象。这样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其实,礼仪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深刻的了解到礼仪的重要性,所以每节课都希望了解到更多更具体的礼仪知识。通过这次课程的学习,我大概学到了一下方面的知识:

1、仪表礼仪

2、举止礼仪

3、谈吐礼仪

4、介绍的礼仪

5、称呼礼仪

6、握手礼仪7电话礼仪等等。这些利益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使我能够在将来的社交场合中都能够把握得当,不至于因为礼节问题让人厌恶。我们要经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么,我做的怎样,我要成为怎样的人。做怎样的人,一百个人会有一百个答案,但在每个答案的背后都有一个基点,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

在真正接触了商务礼仪这门课之后,我发现,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现素质。生活中随便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就能体现一个人的素养。通过对一个人仪表风度,服饰着装,行为举止以及语言谈吐的观察,我们能够大致了解其生活习惯、个人喜好、思想品德等其他方面的信息。这对我们日后的工作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比尔盖茨曾讲过,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进而到企业,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可见一个人的素养高低对企业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啊!其次是为了交际应酬,因为商务活动中毕竟是离不开这个的,在不同的交往活动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而面对不同的人怎样进行交往也是一门艺术,如何让人感到舒服,却又没有拍马屁的嫌疑是非常关键的。最后便是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在商务交往中,个人便代表了整体,个人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企业的典型活体广告。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才能在庞大的就业压力与挑战中拔得头筹,如何才能在面试中给主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一直是困扰每个毕业生的最大问题。而很多公司在招新人,除了考虑学历,更会观察是否有良好的礼仪规范,从最基本的穿着打扮,到言谈举止。因此有人说礼仪是面试成功与否的重要砝码是很有道理的。良好的礼仪表现会给主考官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进而取得他们的好感,尊重与信任,而没有什么会比信任更为重要了。而能够在面试的种种细节上表现出良好的素质,相信

在与客户洽谈时也一定不会有差错,同时还能代表公司形象。良好礼仪同时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现代企业强调团队精神,而礼仪可以促进这一力量。好的商务礼仪在人际交往中会给人一种亲和力,增进吸引和情感交流,增强信任和了解。

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好商务礼仪,你会在求职和升职中如鱼得水。如果你在面试或是平时的职场中工作中能够恰当地私用商务礼仪,那么你在别人眼里会是一个有内涵,有素养的人。而且,恰当地实用商务礼仪既可以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有效提升个人能力的文明修养,同时也是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总而言之现代职场中离不开商务礼仪,而商务礼仪在商务场合中的重要作用也是越来越显而易见的,因此对于个人来说我们要多参加关注商务礼仪知识,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而对于企业来说,要适当地对员工进行商务礼仪的相关培训,使得商务礼仪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并以此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

礼仪包含着多方面的基本礼貌和礼节,它有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公共礼仪、商务礼仪、仪典礼仪、职场礼仪、旅游礼仪、会展礼仪、涉外礼仪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方面每个细节,都有着它的所在,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学习这门课之前我从来没有去注重过这些细节,也没有认识到礼仪对我们的重要性,认识到礼仪是一个人的道德情操、修养,内在素质的所在,也许一个最基本细小的动作,都有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特别在学习这些礼仪当中,我最为记忆犹新的是老师给我们讲个人礼仪,个人礼仪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礼仪,也是做人的最基本,它体现一个人的仪表风度,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在学习这里的时候,我知道了在不同的场合应该着不同的服装,做不同的打扮装饰,与容貌、肤色要相宜,所用的配饰一般不要过多且色调要注意,还要注意自己的仪容修饰,要使自己在不同环境注意合体。另外在举止行为方面上,我们更是得要注意。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在坐下的时候的坐姿,真的让我受益匪浅,要是平时我们在这方面肯定都没有去在意,学习了这门课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是多么的大大咧咧,不注重形象。我们在坐的时候,要坐的庄重、文雅、得体、大方。特别是在公众场合,还有职场上更是如此。一个坐姿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自信。特别是在求职的时候,要是你坐的姿势,就看出了你的紧张以及认识,给考官们对你的印象,或许这么个坐姿就会让你失去这份工作,因此我们知道坐姿是我们不容忽视的,我们应该时刻记住。

通过这次的学习,让我从真正意义上理解了礼仪的含义,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讲礼仪,不仅仅是讲表面,而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互相尊重的需要。平时在与人交往中,特别是在与熟人的交往中,总以为不要讲究这一套,粗鲁一点没关系。但是通过学习商务礼仪,我发现者长期以来扎根在心中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学习商务礼仪过程中要加强自身业务能力与交际能力。商务礼仪这门课程,从坐姿,站姿,握手,微笑,递名片,上下车等一系列在日常的商务交往中经常碰到的细节问题中感受商务礼仪的真谛。老师用行为引导同学去学习,并且通过一边教学,一遍知道我们该怎么做,让我深刻体会到礼仪的重要性。学习商务礼仪之后,我恍然大悟,原来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有很多地方都做的不到位,从小小的鞠躬礼到文明用语,似乎我们都有太多的忽略,比如平时生活中的鞠躬礼不标准、文明用语声音太小、面部无表情等常见问题我们好像都没有多加注意到。今后我一定要根据我所学到的商务礼仪知识勤奋学习、学以致用。从而让自己成为真正问、有文明有礼貌的人。也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质疑之八十七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质疑之八十七

开封楚女

randan46201@126.com

【条文】

《民诉法解释》第171条:

当事人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定书之日起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十日内审查。裁定正确的,驳回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不当的,变更或者撤销原裁定。

《民诉法解释》第172条:

利害关系人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申请复议的,由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处理。

【修改】

被申请人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定书后五日内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复议申请后十日内审查,并应当听取双方陈述。

申请人对驳回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申请的裁定不服的,可当即申请复议,人民法院应立即审查。人民法院认为申请复议的理由成立的,变更或者撤销原裁定;理由不成立的,驳回复议申请。

利害关系人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申请复议的,由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参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处理。

【理由】

(一)学界很多人呼吁应准许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裁定上诉,因为这两种裁定涉及当事人财产、行为甚至人身自由。这有画蛇添足之嫌,因为上诉不符合这两种裁定的快捷性特点(德国是准许债务人提出异议,台湾是准许双方抗告)。

(二)被申请人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裁定不服申请复议的,人民法院应当听取双方陈述。

(三)与二审改判条件是上诉理由是否成立,而不是原审判决是否正确一样,变更或者撤销原裁定也应是复议申请的理由是否成立。

(四)在保全他人到期债权的案件中,利害关系人应指其中的他人,这种情形,只要该他人提出异议且有证据,经审查异议成立的,就不得保全该他人的财产。但有可能裁定保全(包括先予执行)了不属于被申请人的他人财产(比如房产),故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复议。

【条文】

《民诉法解释》第173条:

人民法院先予执行后,根据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申请人应当返还因先予执行所取得的利益的,适用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

【修改】

原告败诉的,人民法院应在本案判决中命其返还因先予执行所取得的利益,或者赔偿原告因先予执行遭受的损失。需另案处理的,告知被告可以另行起诉。

【理由】

(一)《民事诉讼法》第107条第2款规定:“申请人败诉的,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遭受的财产损失。”该规定不严谨,先予执行不当的,应首先返还受领的给付(包括自受领时起的利息),其次才是赔偿损失。《民事诉讼法》修改后,当事人可以申请行为保全、人民法院也可依职权采取行为保全。对行为保全的先予执行裁定一旦有错误,不能裁定原告返还其所取得的利益,而应在本案判决中命原告返还或者赔偿。(在大陆法系,对诉之合法与否,如果经当事人双方言词辩论,也要用判决解决,而非裁定驳回起诉。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裁定,基本是用来解决程序问题,但第154条第9、10项规定的撤销或者不予执行仲裁裁决、不予执行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的裁定,第233条规定的执行回转裁定,《行政强制法》第58条规定的不予执行裁定,解决的不完全是程序问题;且除《行政强制法》第58条规定的不予执行裁定外,其他几种裁定都没有规定允许当事人申请复议,这是很不妥当的。我国独创的执行回转制度不合法理。)

(二)考虑到以后先予执行可以由当事人申请也可由人民法院依职权采取,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应分别改为原告和被告。

第五篇: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质疑之六十六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质疑之六十六

开封楚女randan46201@126.com

【应增加条文】

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调查证人,应当在适当场所,听取证人对调查事项的真实的完整的陈述;证人无异议的,可以通知双方当事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到场。证人陈述不清楚或者前后矛盾的,人民法院和当事人均可向其询问。证人应当签署保证书,并在调查笔录上签名。

人民法院委托律师或者其他单位,或者通过视听传输技术调查证人的,参照前款规定。

【理由】

(一)人证基本占证据的半壁江山,应尽可能让知道案件情况的证人作证,包括出庭作证(提供证言并接受质询)、接受调查、提供书面证言。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很少,不因《民事诉讼法》修改而有很大起色,绝大部分都是提供书面证言。如果仅以证人不出庭作证,就否定证人证言的证据资格或者无视证人作证的其他方式,既与协同主义诉讼理念不符,也不利于发现真实,对当事人是不公平的。《刑事诉讼法》第187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刑事诉讼对证据的要求比民事诉讼对证据的要求要严格得多,既然刑事诉讼中证人不是必须出庭作证,民事诉讼又何必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呢(但可以强制证人作证)?在法国,证人作证的方式有书面证言、出庭作证、普通调查(一般是到证人住所调查)、当场调查(在法官办公室、执行场所等场地调查);在德国和台湾,证人作证的方式也有书面证言、出庭作证、到证人住所调查等方式。《民事诉讼法》第73条规定,证人作证的方式包括出庭作证、书面证言、视听资料等;第67条还规定,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第130条规定,人民法院派出人员进行调查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证件。但怎样调查,法律并未规定。司法解释似乎完全忘记了证人调查。司法实践中,要么否认证人庭外证言的证据力而将其排除在诉讼程序之外,要么放任书面证言为主的庭外作证。

(二)关于人证,在违约之诉中也许问题不很突出,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都变得聪明了,市场交易行为一般留有书证;在侵权之诉和人事案件中,人证显得至关重要。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都是经济人,在他人的诉讼中,有多少人愿意出庭作证?何况法律基本没有规定证人作证的保障措施和证人拒绝作证的惩戒措施。即使愿意出庭作证,也得耗费精力和时间。在很多案件中,证人庭外证言弥足珍贵,有的甚至是唯一证据。法官不能像在象牙塔的学者那样坐而论道,要到人民群众中去走访调查。人民法院即使因为案多人少,自己忙不过来进行调查,也可委托律师、其他法院或者有关单位(比如派出所)调查。但如何调查人证,具备什么样的证人庭外证言有证据力,等等,总得作出司法解释吧。个别关于证人证言证明力的解释,其中的证人证言都是证人出庭作证时的证言,并无证人庭外证言证明力的解释。在证人不出庭作证且缺少证人庭外证言的规范性司法解释的情况下,所谓自由心证、证明标准等等,全是空谈。没有证据,审核什么?在司法实践中,法官一方面对书面证言高度不信任,另一方面又放任书面证言为主的庭外作证,这是很矛盾的,其实有它的内在逻辑,因为没有其他证据可用。如此,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人民法院调查证人,与证人出庭作证一样,应当贯彻直接言词原则,当面听取证人的陈述,并可以通知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参与调查并行使询问证人、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是调查证人、证人庭外作证的基本手段,是对证人进行调查的实质要求。

(四)人民法院对证人进行调查,应当依当事人申请进行,因为这不属于人民法院依职权调查的范围。

【应增加条文】 证人向审判人员之外的人所作的陈述,可以为证据,但明显不可信的除外。

除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规定情形,证人提交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对方当事人无异议的,可以为证据;人民法院仍可通知证人出庭作证或者向其调查。

【理由】

(一)证人出庭作证并非绝对必要。《刑事诉讼法》第187条规定:“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刑事诉讼对证据的要求比民事诉讼对证据的要求要严格得多,既然刑事诉讼中证人不是必须出庭作证,民事诉讼又何必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呢?

(二)证人出庭所提供的证言,自然是证据之一。但在很多情况下,证人在庭外提供了证言,审判人员为获得确实之心证,仍可通知证人出庭作证,通过听取证人的言词陈述,观察其表情,使虚假、伪造、矛盾的证言露出破绽,从而有助于判断证言的真实性,在这种情况下,证人出庭作证不过使已有的庭外证言得以补强。证人的庭外证言不是绝对没有证据力。对此,台湾“刑事诉讼法”第159条之1规定:“被告以外之人于审判外向法官所为之陈述,得为证据。”“被告以外之人于侦查中向检察官所为之陈述,除显有不可信之情况者外,得为证据。”第159条之2规定:“被告以外之人于检察事务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调查中所为之陈述,于审判中不符时,其先前之陈述具有较可信之特别情况,且为证明犯罪事实存否所必要者,得为证据。”第159条之3规定:“被告以外之人于审判中有下列情形之一,其于检察事务官、司法警察官或司法警察调查中所为之陈述,经证明具有可信之特别情况,且为证明犯罪事实存否所必要者,得为证据:„„到庭后无正当理由拒绝陈述者。”第159条之5规定,被告以外之人于审判外之陈述,虽不符合前述情形,但当事人、代理人或辩护人于法庭调查证据时未声明异议,法院认为适当者,亦得为证据。我国《刑诉法解释》第78条第2款也规定:“证人当庭作出的证言与其庭前证言矛盾,证人能够作出合理解释,并有相关证据印证的,应当采信其庭审证言;不能作出合理解释,而其庭前证言有相关证据印证的,可以采信其庭前证言。”不仅如此,证人庭外证言经公证的,具有较强的证明力。对此,《德国民事诉讼法》第416条规定:“由制作人署名或者经公证人认证的私文书,完全能证明文书内所为的陈述是由制作人所作出的。”《德国民事诉讼法》第440条第2款规定:“证书上署名的真实性已被确定,或者证书上的手印也得到公证时,具有该项署名或手印的文字记载,也推定其本身是真实的。”以上规定,为采纳证人庭外证言留下了很大空间。

(三)台湾“民事诉讼法”第305条第3项规定:“经两造同意者,证人亦得于法院外以书状为陈述。”既然自认都可以认定,对方当事人无异议的,证人也可以书面证言或者视听资料方式作证。但为防止虚假诉讼,或者防止双方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人民法院仍可通知证人出庭作证或者向其调查。

下载学习民事诉讼法之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民事诉讼法之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质疑之六十五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质疑之六十五 开封楚女randan46201@126.com 【条文】 《民诉法解释》第119条: 人民法院在证人出庭作证前应当告知其如实作证的义务以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质疑之七十九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质疑之七十九 开封楚女randan46201@126.com 【应增加条文】 申请保全的,应说明保全理由、保全价额或者保全标的及其所在地、要求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数额......

    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1.传来证据:也称“派生证据”,指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即经过转述、传抄、复制、复印的第二手的证据2.径行裁判:合议庭通过阅卷、调查、询问当事人,在全部......

    民事诉讼法[模版]

    《父子诉讼》与《遭起诉》的观后感 -------关于民事诉讼的理解与认识本节民事诉讼法课我们观看了《父子诉讼》与《遭起诉》两部关于民事诉讼的案例视频。这两个视频从不同的......

    民事诉讼法

    第一章民事诉讼法概述 一、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纠纷。 二、民事纠纷的特点:1、民事纠纷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纠纷的内容是......

    民事诉讼法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民事程序法2.既判力 3.民事案件的管辖4.原告5.证明责任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

    民事诉讼法

    多选题 2、下列选项中所列情形,必然导致督促程序终结的有() A、债务人在支付令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债权人清偿债务的 B、申请人的申请经审查不成立的,人民法院裁定驳回申请 C、债......

    公务员法律常识之七-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

    第七章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第一节民事诉讼法概述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特殊原那么(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