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西九江公务员招警考试申论热点:规范网络表达(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4 03:3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江西九江公务员招警考试申论热点:规范网络表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江西九江公务员招警考试申论热点:规范网络表达》。

第一篇:2017江西九江公务员招警考试申论热点:规范网络表达

2017江西九江公务员

招警考试申论热点:规范网络表达

随着十九大的闭幕,招警考试申论热点也就强势来袭。中公招警考试网根据时事政治,为广大考生总结“规范网络表达”申论热点。

2017年8月25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布《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论坛社区服务管理规定》,9月7日,再次出台《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这四项规定是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要求出台的配套规定,为进一步落实跟帖评论实名制、打击非法网络公关、规范网络社区经营活动、公众平台和互联网群组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说明我国对于网络表达的规范不断趋于精细,对相关主体应当承担的责任进一步明晰。

综合分析 [原因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一方面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直观简洁且趣味的表达令人喜闻乐见;另一方面,缺乏规范意识的表达可能导致乱象丛生,不良信息的泛滥更是为互联网的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不文明甚至可能涉嫌违法犯罪的网络表达主要包括情绪性谩骂、暴力性中伤、非正式用语、粗鄙化表达、侮辱诽谤等。它破坏了交际表达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道德风气,甚至成为滋生违法犯罪的“温床”。这些乱象最为集中发生的场合是在群组、跟帖、评论、弹幕中。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不能超越法律底线,将其纳入法治轨道,实现治理的常态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是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的基本原则。

[网络表达的特点] 网络表达具有即时性,内容海量,难以筛选,防不胜防,危害隐蔽,影响深远等特点。条块分割的监管体制与扁平化的网络空间之间存在张力,现有的整治模式和管控模式,难以有效应对浩瀚的网络信息的即时传播;网络语言传播具有裂变式、碎片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许可性和强制性手段能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我们必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表达权受到宪法保护,对网络表达的法律规制,决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严越好,更不是面面俱到。既要推动网络表达的繁荣发展,又要重视其规范,两种价值如何权衡,考验着立法者和管理者的智慧。必须充分考虑到网络语言的生成和传播规律,保持一定的谦抑态度,留有足够的弹性空间,给快速演进和创新的互联网保持新的可能性,在发挥传统监管的优势基础上创新法律规制体系。

[意义] 规范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网络发帖、跟帖是网民在网上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互动交流、舆论监督的重要方式,大多数网民在发帖跟帖时能够坚持实事求是、理性客观,但也有少数网民发布违法违规信息、传播网络谣言、散布污言秽语、恶意攻击他人,扰乱信息传播秩序、破坏网络舆论生态、侵犯他人权利。每一个网民都是有毒有害信息、人身攻击言论的潜在受害者,要求网民实名发帖、跟帖,可以做到网络空间安全清朗、跟帖评论健康有序,最终目的是保护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广大网民应大力拥护和积极支持。

规范是为了更愉快地聊天。网络空间非法外之地,网民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但网民的言论自由有底线。网民在网络平台描述事件、表达意志时,要坚守“七条底线”,每一条都要遵守,每一条都不能逾越。言论逾越底线,就要付出相应代价。不论是划定“七条底线”,还是要求实名发帖跟帖,出发点和立脚点都是保护网民权益。网民在“七条底线”内实名发帖跟帖,虽然不能任性而为,但完全可以愉快聊天。因为只有在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生态下聊天,才会让人产生愉悦感。只要网民遵守底线,完全不必顾虑实名发帖跟帖,想表达意见就大胆表达,想舆论监督维权就放心监督,没人不让说话,也没人敢打击报复。

规范是为了更有力地担当。一个有担当的网民,崇尚道德、坚守良知、弘扬正义。一个有温度的帖子,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正能量,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让国家更强盛、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网民在发帖跟帖时恪守底线、依法文明,让自己的每一个帖子都带有温

度,利国利人又利己。做一个传递正能量的有担当网民,发挥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只要能够做到不发布并积极举报有毒有害信息,文明评论、理性跟帖、善意回帖,就是一个传递正能量的有担当网民,很容易做到。

[参考对策] 中公教育总结,一是整合法律规制体制。这需要打破部门藩篱,促进各主体协同合作规制,包括监管部门之间及其与行业、企业和公众,实现政府主导下的多中心治理。监管部门间要建立协调合作机制,并将其制度化和法制化;要发挥网络媒体平台的节点作用,引导企业建立兼容性的组织架构,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网站的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

二是及时回应现实需求。法律具有天然的滞后性,对即时性极强的网络表达难免出现空白,因而对网络表达的规制不能完全依赖高位阶的法律,而要充分发挥相对灵活的政府监管部门的作用,从被动式、合规性监管转变为主动式、包容性监管。一方面,可以出台前瞻性和激励性措施,主动引导正当、理性的网络表达行为,调动网络参与者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应对网络新语及时发现、掌握和纠正,适时介入,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运用在刀刃上。

三是创新法律规制手段。这需要以网络规律为中心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以管用和可行的标准,编制严密的规制体系,重视受规制者的自我规制。其中,要多运用柔性监管手段,重视负面清单的建设,总结实践经验,多采用技术性标准规制、程序型规制、信息型规制、商谈型规制和绩效标准规制等手段。此外,网络表达乱象治理并非一刀切,应基于类型化进行区别化规制,如有的可以归为侵权行为,有的应受行政管制,有的则应由刑法规制,等等。

第二篇:2011江西招警申论热点

2011江西招警申论热点:十分钟讲话——会风建设

【背景链接】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

************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去年以来多次出席会议只作了“十分钟”讲话。综观这几次“十分钟讲话”,虽没有华丽篇章,但无半句空话套话,可谓字字掷地有声、句句铿锵有力,引起强烈共鸣,被誉为践行优良话风的“十分钟讲话”现象。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十分钟讲话:

●在2010年7月21日召开的全国组织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视频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的讲话只有短短的十分钟,整个会议包括典型发言、工作报告等,用时仅一个小时。

●2010年5月6日,李源潮在全国贯彻实施四项干部监督制度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也只有十分钟。会议内容丰富,主题突出,节奏明快,一个小时完成全部议程,“让卖官者身败名裂”等许多精辟论述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2009年5月25日,李源潮在全国组织系统推进“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视频会议的讲话,还是十分钟。会议的组织,参会人员、形式、内容等方面,都令人耳目一新,整个会议时长没超过一个小时。

【标准表述】

[意义]

讲话艺术折射干部魅力,文风会风决定部门形象。李源潮在一次次简短的讲话中,经典之语随手拈来,语重心长发人深省,可谓言简意赅,重点突出,要求清晰,让人一听就知道要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有什么要求,展现了中组部变革会风、文风的新姿态,引发了全体组工干部的强烈共鸣,让人看到精明干练、务实高效的作风,体会到锐意改革、真抓实干的精神,为全国组织系统改进文风会风、转变工作作风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措施]

切实改进会风文风,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正是我们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因此,改进会风文风应是转变机关作风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

一、培育和弘扬良好文风,力戒不良文风。讲话、写文章要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简短精练,意尽言止,力戒“长、空、假”。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开展民情调查和民情恳谈,了解群众呼声,不作不经调查的发言,不写不经调查的文章,使文件和文章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回应群众关切。

二、切实改进会风,精简会议文件。能不开的会尽可能不开,多利用现代通信和技术手段,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或网络视频会议;多开解决问题改善民生的会议,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会议讲话或作报告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用群众语言说话,讲实话、讲短话、讲新话、讲管用的话、讲解决问题的话,力戒空话套话,不讲群众听不懂的话。要大力倡导独立思考的风气,创造鼓励讲真话、提倡讲新话的宽松环境。

三、改进会风文风,要在短、实、新三个方面下功夫。

短: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坚持内容决定形式,宜短则短,宜长则长。

实: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

新: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有新思路、新举措、新语言,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2011年江西招警考试申论热点标准表述:就业腐 败

【背景链接】

就业腐 败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人员的录用等公务活动中,违规操作,安置直系血亲或亲属人员,又称“父子兵”、“夫妻店”。

广东省东源县法院院长徐周定主持法院党组会议,同意不经考试就招录自己的儿子为工勤人员。这个岗位虽不是公务员,但有人事部门的正式编制、由财政统发工资、签无固定期限合同,是名副其实的“铁饭碗”。在此之前,徐周定已把儿媳录用为法院打字员。

【类似事件链接】

● 浙江平阳县电大校长“父亲招聘儿子”

● 陕西一省直事业单位招聘“父亲考儿子”

● 江西武宁县事业单位招聘“限招科级干部子女”

【标准表述】

[原因]

权力插手“财政供养人员”的招聘,其原因:

一是在公务员招录难以暗箱操作下不得已“退而求其次”。

二是目前对此类人员的招录还缺乏明确的全国性规则治理,有空子可钻。

三是此类岗位提供了一条进入正式公务员队伍的捷径,具有重大的利益倒腾价值。

[措施]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规定,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回避暂行规定》明确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办理人员的录用等公务活动中,凡涉及到直系血亲等亲属关系的,应自行申请回避,不得参加有关调查、讨论、审核、决定,也不得以任何形式施加影响。一把手主持会议招收自己的儿子儿媳妇并“一致通过”,显然违反了这些规定。

要想消除机关事业单位“就业腐 败”现象,首当其冲要改一改“有关规定”。

第一,要消除所谓的“财政供养人员编制”。如果“有关规定”不给出这些财政后勤人员指标,院长也不会把儿子安排进来“吃皇粮”。然而,“有关规定”给出了这么多事业单位人事编制,这就变相允许了“就业腐 败”。因此,消除“就业腐 败”,增加机会公平,改变“有关规定”势在必行。

第二,要消除“党组成员一致通过”的旧规,严格遵守《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回避暂行规定》。如今的许多机关单位还在延续传统的“有关规定”,认为只要集体研究通过,事情就定下来了,少数人常常藐视法律法规,借集体研究之名,行个人利益之实。众所周知,由于一把手主持会议,其他党组成员自然就会“一致通过”。

第三,必须以立法的方式确认“财政供养人员”的编制员额,建立与正式公务员一样严格的编制规范。

第四,杜绝更多的“就业腐 败”发生在事业单位、机关工勤岗位,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只要有就业机会的地方,就要有相应的制度规范。二是要细化行政管理规章,明确避亲制度的操作规程。

第五,事业单位招聘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用公开透明的程序机制确保财政供养人员招聘的公平公正,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堵住权力规避法治的腐 败滋生。

2011江西招警考试申论热点标准表述:土地换社保

【背景链接】

所谓“土地换社保”,就是将农民承包的土地来置换为给农民的社保。方案各种各样,但基本思路是“两换”:第一,农民放弃宅基地,换取楼房,集中居住。第二,农民交出承包的耕地、林地,换取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

【标准表述】

[优势]

一是可以使荒置的土地能够实现集约生产,改变小农耕种模式,实现规模经营。

二是拥有城市户籍后进城务工的农民将更方便的享有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三是可以保护农民工权益,使农民工可以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还能启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一体化;帮助城市增加活力、让城市年轻化;降低社会管理运行成本。另外对于保障耕地面积,粮食安全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实质及措施]

所谓的“土地换社保”,所换来的只是一部分保障或者浅层次低水平的保障,并非是完全保障。基本社会保障不可能让一个人过上幸福体面的生活。实际上在把农民转成城镇户籍的时候,也把他们转成无财产者。承包地和宅基地是农民的合法的财产权益,而社会保障是应该政府给提供的公共服务。

获取土地利益并接纳大量的失地农民,但后届政府却可能面对无地可卖,却又要承担转为市民的农民在社会保障上沉重的财政包袱,到时失地农民的福利将很难得到保障。

城镇化过程,应当是农民境遇得到改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首先需要尊重农民的土地权利,其次应当把农民当成平等的公民,积极地向其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品,为其建立与城镇人口均等的社会保障。在此基础上,让农民自主处理自己的土地,决定是否及怎样流动。

2011江西招警申论热点:官员财产申报制度

【背景链接】

2010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江西黎川县分别出台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黎川县新任科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办法(试行)》等规定,规定均指出领导干部每年须如实申报个人财产及婚姻变化、配偶子女移民状况及有价证券、股票、基金等经济投资情况等。同时提出领导干部虚报瞒报可免职。

【标准表述】

官员公示财产,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焦点和关键,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一是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做到不谋私、不贪利,按照国家的方针政策做好公共管理工作。但是很多地方的人民任然不信任政府(基层政府),认为政府没有把国家的各种政策,特别是惠民政策真正贯彻实施,同时政府工作人员存在巨大“灰色收入”。进行任前财产公示能够真正让老百姓知道领导干部财产增减是否合理,这样也能真正消除误解,政府与人民才能团结一致,为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处理出策。

二是监督方式的多样化一直是党和政府开展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任前财产公示使广大干部受到社会各界的监督,既是对领导干部的保护,也确保了反腐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

三是对于领导干部任前财产公示,大家普遍是欢迎、期待的,也一定有着积极意义的。这对于推进开县反腐倡廉工作、建设好优质领导干部队伍以及促进经济、社会、政治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2011年江西招警考试申论热点:政府机关开微博

【背景链接】

2010年,不少地方政府开通了官方微博与网民互动,比如:“微博云南”和“桃源县人民政府”等。2010年9月8日,人民网更是推出了“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开启了网络问政的新时代。

【分析问题】

政府机关开微博实现了网络问政制度化、常态化和创新性的新举措。

一方面,网络问政的犀利姿态可以赢得民众的心,真正做到了网民意见积极收集,集中办理、落实的常态化。

另一方面,对当地执政官员起到监督、督促和执政为民的压力与鞭策,建立阳光政府、服务政府的利器,倒逼官员更趋依法执政、为民执政。

【对策措施】

第一,公开、公正、公平。社会在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分配方面的不公已经接近危机水平,如果不能及时加以调整,逐步深化的危机有可能变成灾难。

第二,畅通底层社会的民意表达渠道,拓宽其政治参与的制度化途径。必须在现实中找到平民诉求表达不畅的原因,积极建立公民畅通的诉求表达渠道。

第三,善用网络话语权。正面的网络监督有利于民意的充分表达,有利于民众与政府良好的沟通。政府通过互联网引导舆论导向,可以适时消除民众对政府的潜在不信任。

第四,加强网络立法和网民的道德自律。要加强对网民媒介素养的培养,提升其自律意识。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尊重他人的权利,必须加强法制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约束网民的言论和行为,促使网络的理性、和谐发展。2011江西招警考试申论热点标准表述:儿童入园难

【背景链接】

“上大学难,上幼儿园也难”。随着适龄儿童学前教育人数的增多,加之费用略低和教学质量等优势,公立幼儿园成了家长心中的香饽饽。近期,长春市区的长春幼儿园、欢欢幼儿园、开发幼儿园和教师幼儿园等数家公立幼儿园开始了新学期新生招生。招生名额仅有130个,却有五百多名孩子家长排队抽号参与角逐。于是,一场围绕这张让孩子有机会入托的“号”的明争暗斗,在家长中上演。

资源的稀缺,也带来收费的昂贵。记者调查发现,虽然一些公办幼儿园表面上收费不高,但却以家长“自愿”形式收取所谓“赞助费”、各种名目的学费等。以天津为例,当地的几家公办幼儿园,仅保育费一项基本都在1200元以上。市立某幼儿园每月保育费1500元,饭费260元,共1760元。而在民办的北京朝阳区培基双语幼儿园,一位老师向记者列举了不住宿的收费明细表:日托费5500元/月;餐费为400元/月;班车费600元/月……平均每月费用达到7000元左右,而这些收费还不包括各种兴趣特长课的费用。

【原因】

1.“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公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比例不当,教育投入比例过低,这反映出有关部门对学前教育的定位存在问题。

2.学前教育的基础性、公共性和公益性被忽视,相关部门过于强调非义务性。类似“社会为主、公办示范”的办园思路,将举办学前教育的主要责任推向社会力量和市场,由此导致政府投入严重不足。

3.不均衡住宅多了幼儿园少了。由于学前教育涉及教育、财政、规划、建设等多个部门,各部门间缺乏有效协调机制,致使一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问题难以解决。如城市新建居住区配套幼儿园的布局不均衡。天津市南开老城厢地区被拆迁后新建了大量住宅项目,人口密度大,多达十几万人,但幼儿园却从过去的5所减少为2所。在北京和石家庄不少新建居住区都存在这种情况。

【对策】

1.提高投入增加园数,公办民办并举破解入园难。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推动全国城乡学前教育普遍发展,公办民办并举,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已是当务之急。

2.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应当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职能的重要内容,形成以政府办园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3.加大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提高投入比例,增加公办幼儿园,以满足城乡居民子女的“入园”需求。为补齐学前教育这块“短板”,一些地方已积极行动起来。

2010年江西招录警察申论预测:公务员雇员制

【背景信息】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汪玉凯在广州某论坛上说:雇员制是将来公务员改革的趋势,将来综合管理类公务员将沿用现行公务员制度,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将越来越多采用雇员制,政府雇员可以高工资、高待遇,但不是终身制。

【分析改革必要性】

(1)过去公务员个人与行政机关在人事关系、职务权力上高度结合,往往产生一种“当家人”的公权幻觉,使公权力和个人职权的划分难以界定,传统的“官老爷”思想也极容易滋生高高在上的特权意识。

(2)另一方面,由于公务员薪资制度严格依据行政级别和职务高低来确定,个人工作实绩难以量化,导致一部分公务员待遇和付出不相匹配,难免使其产生消极情绪。

【分析积极意义】

雇员制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有着积极的意义:

首先,政府雇员制打破公务员终身制,有助提高行政效率。公务员的终身制虽然有利于维护公务员队伍的稳定,保证工作的延续性,但也容易滋生“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最终难免出现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的现象。雇员制打破终身制,将对公务员工作实绩的考核进一步常态化、标准化,从而解决人浮于事的问题,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其次,政府雇员制明确了政府定位,有助强化服务意识。公务员薪酬来源于政府财政,而政府财政又来源于公众纳税。将公务员职位划分为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既明确了不同职能公务员的工作性质,也使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权利关系更加清晰,这样有助于培育公众纳税人与政府之间的现代契约精神,消除一些公务员高高在上的特权思想,使其更加谨慎地对待自身权力,减少行政权力对于市场和社会的过度干预。

此外,政府雇员制兼顾公务员个人发展,有助促成廉洁勤政。近年来,公众往往对公务员薪资变动异常敏感,其实是不正常的。公众对公务员待遇的质疑,一是在于其灰色收入难以规范,二是权力寻租事件频频曝光。其实,放开区域差异不说,大部分公务员的薪资收入并不丰厚。个别公务员甚至因为不满足而大搞权力寻租,走上贪污腐败的道路,可谓教训深刻。客观上讲,公务员也有获得合理劳动报酬的权益诉求,也有追求个人发展和待遇增长的天然属性,雇员制打破“职级高低论工资”,这种正向的激励往往能带动公务员形成多劳多得、勤政廉洁的作风。

总之,推进政府雇员制既不是变相地为公务员涨工资,也不是“体制内外”的简单转换,而是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深刻变革。作为一项正在部分地区试点探索的人事制度,政府雇员制的推进还有待进一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公众也应对此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支持

红色旅游热点

(一)请根据给定材料,对红色旅游概念中“红色”的含义进行阐释。(15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解析:

本题是一道概括题,要求对“红色”的内涵进行概括,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及概括归纳能力。通过全文的材料,我们可以得出“红色”所指的是革命先烈曾经战斗、生活的地方,以及其所承载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传统和革命精神,答题时可从内涵、外延和时间维度等三个层次来概括。

参考答案:

1.内涵:“红色旅游”中的“红色”是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革命人物,以及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内涵。

2.外延:它主要通过革命纪念地、纪念物、革命人物、革命历史和革命事迹等物质形式来表现。

3.时间维度:它主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时期形成的。

赋分说明:以上3点,每点5分。

(二)请结合给定资料分析概括江西发展红色旅游的优势。(2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300字。

解析:本题是一道概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材料的整合、对问题的概括的能力。从材料4中我们可以得出江西省红色旅游的数点优势,通过对材料的概括整合,逐一列出。

参考答案:

1.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中国红色旅游的策源地。(如许多著名的革命历史旧址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领导。(如率先制定《红色旅游发展纲要》等)

3.先进的红色旅游经营理念。(如率先提出红色旅游的概念,打造红色旅游品牌等)

4.发展红色旅游良好的基础条件。(如红色旅游景区初具规模,接待设施不断完善,京九铁路、高速公路网、南昌昌北机场、井冈山机场等)

5.独特的红色旅游文化品牌。(如“中国红歌会”、“红博会”等)

赋分说明:以上5点,每点4分。

(三)针对江西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参考给定资料,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或对策。(25分)

解析:本题是一道概括与对策相结合的题型,考查的是考生对大段材料的整合和概括的能力,进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准确表述的能力。江西省红色旅游的发展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材料5中,列出具体问题,并结合全文逐一给出解决办法。

参考答案:

问题一:一些红色旅游地在经营形式单调,景区内容雷同,致使参观者在参观时缺乏参与、互动。

对策:景区设计、建设时要体现各自特色,防止模仿、雷同,在旅游内容和商品开发方面要随着人们的想象和需求不断提升品味,带动游客参与、互动。

问题二:红色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管理不到位,培训意识淡薄,导致讲解,内容缺乏吸引力。

对策: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素质培训,注重对其的管理,实行行业准入制度,并丰富、规范讲解内容。

问题三:景区管理部门管理秩序混乱、利益相阻分割严重、资源整合困难,不能有效体现景区开发的而行业职能。

对策:完善行政法规的建设,对景区各部门的职能进行细分,分工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有效的实现政府各部门对红色旅游的职能分工。

问题四:政府红色旅游专项资金管理不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景区的改扩建工作。

对策:加强对专项资金的审批、管理和监督,规范其使用的程序。

问题五:红色旅游资源被抢注的现象很严重。

对策:政府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对新知识和经营形式的学习和培训,防止域名被抢注的现象再次发生,并对已被抢注的域名进行沟通协调,以减少景区的损失。

赋分说明:以上每点需包括问题和对策,每点5分。若观点言之有理虽不属于上述内容亦酌情给分。

(四)结合给定资料,以“红色旅游.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中心明确,语文通达,条理清楚。事实与观点紧密结合,字数为1000--1200字。

写作思路:本题是半命题作文,题干要求以“红色旅游?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为主题,意在强调红色旅游不只是文化的传承、更是经济的增长点、政治的创新点,也是全面带动政治、经济、文化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增长点。红色旅游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建设,而应该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最终可落到科学发展观,写作时需要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进行综合论证。本文的中心在于分析论述如何推进红色旅游,从而发挥红色旅游的政治、经济、文化、经济的综合功效。分论点即论述红色旅游与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程各工程之间的关系。

赋分说明:

根据观点、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综合评定。

一类卷(36-40分):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能够全面把握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且详细论述了“三大工程”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类卷(32-35分):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较严谨、层次较清晰,能够全面把握红色旅游的重要意义,且较好地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类卷(24-31分):观点较为明确、论据较为充分,只论述了发展红色旅游的重大意义和作用的其中两个方面,且论述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四类卷(16-23分):观点不够明确、论据不够充分、层次不清晰,只论述了发展红色旅游重要意义的其中一方面。

五类卷(15分以下):观点中心不明确,偏离题意,结构残缺,语句不通。

其它说明:

1、题目缺失扣2分。

2、每少50字扣1分(以1000字为基准),最多扣2分,最高不限。

3、每3个错别字扣1分,最多扣2分。

4、简单连续摘抄给定资料200字以上者,判为五类卷。

5、卷面整洁清楚、字迹工整、标点符号正确,酌情加1-2分,但总分不能超过40分。

第三篇:2011年江西招警考试申论热点标准表述

★开头1.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问题日渐凸现出来,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中的位置越来越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2.目前产生的。。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引起强烈反响,如果该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和妥善地解决,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影响到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进而影响到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叙述问题产生的原因。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政策体制不完善。(结合材料)

其次,国家财政投入力度不够。(结合材料)再次,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结合材料)最后,社会重视程度不够。。(结合材料)★第三段可参考以下方面提出解决方案,1.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站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高度,把„„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推进。。建设,并建立和完善引咎辞职制度建立健全领导问责制度,严格责任落实。

2、要做好。文章,增加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机制的平稳运行

3、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法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行为予以严厉的制裁和处罚,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

4、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对于。行为予以一票否决。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严厉查处和惩处责任人发现问题即使纠正,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从严查处,绝不姑息。

5、广泛宣传,全民动员,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的作用和意义,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6.加强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设立举报热线、举报信箱。新闻媒体要对。。行为大胆揭露,公开曝光,使。。无藏身之地,要把。。工作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之下。★第四部分

该问题的妥善解决与否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下,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彻底解决。(结合材料,表表决心)

土地换社保

所谓“土地换社保”,就是将农民承包的土地来置换为给农民的社保。方案各种各样,但基本思路是“两换”:第一,农民放弃宅基地,换取楼房,集中居住。第二,农民交出承包的耕地、林地,换取城镇居民的社会保障。一是可以使荒置的土地能够实现集约生产,改变小农耕种模式,实现规模经营。

二是拥有城市户籍后进城务工的农民将更方便的享有养老、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平等权利。三是可以保护农民工权益,使农民工可以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还能启动消费,扩大内需;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一体化;帮助城市增加活力、让城市年轻化;降低社会管理运行成本。另外对于保障耕地面积,粮食安全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所谓的“土地换社保”,所换来的只是一部分保障或者浅层次低水平的保障,并非是完全保障。基本社会保障不可能让一个人过上幸福体面的生活。实际上在把农民转成城镇户籍的时候,也把他们转成无财产者。承包地和宅基地是农民的合法的财产权益,而社会保障是应该政府给提供的公共服务。获取土地利益并接纳大量的失地农民,但后届政府却可能面对无地可卖,却又要承担转为市民的农民在社会保障上沉重的财政包袱,到时失地农民的福利将很难得到保障。

城镇化过程,应当是农民境遇得到改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首先需要尊重农民的土地权利,其次应当把农民当成平等的公民,积极地向其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品,为其建立与城镇人口均等的社会保障。在此基础上,让农民自主处理自己的土地,决定是否及怎样流动。

住房现状

住房难问题的原因(1)中国人多地少、资源短缺的基本国情和城市化进程是当下住房问题的核心问题(2)物质消耗高,能源消耗高,生产率效率低的粗放型发展特征制约发展。(3)当下中国的总体发展阶段处于一个次发达阶段。不能完全达到高房价的要求。(4)很大一部分居民过于热衷把住房作为投资品的属性。(5)部分开放商片面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公众利益。解决方法

(1)政府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如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这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与供给。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最基本的政策,由政府出资或资助建设的,从而保障了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政府当加快设立住房保障局,统筹协调全国经适房建设。在现有住房交易登记电脑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公民住房数据库,登记公民住房的前世今生(公房、售后公房、商品房)等情况。

(2)抑制投机性购房行为,提高二套、三套的首付率。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宣传,改变传统、落后的消费理念和强化节约意识,形成文明节俭的社会风气,这样才能把观念转化为行为规范

(3)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节能的经济政策。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借助税收、价格、信贷等经济杠杆,鼓励推广应用有利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产品。在项目建设上,要建立规范的质量保障制度,通过消费市场约束机制,抵制劣质、有毒材料的使用。在保证建筑功能质量的前提下,采取节能技术与管理措施,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达到舒适、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的目的。

(4)规范房地产秩序,加快建立和完善住房管理体系和统计制度,为制定住房政策及妥善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提供决策支持。住房普查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我国政府准确把握住房市场的供求状况和国民住房需求特点,及时制定和调整住房政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但是,我国住房领域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统计制度和管理体系,住房登记制度刚刚开始起步,国家也从未开展过住房普查工作。可见,我国住房政策的研究制定还缺乏比较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支持,政府应在多大范围和程度上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也难以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当前有必要对全国,特别是大中型城市的住房状况尽快进行普查,并加快推进住房统计制度和住房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国家及有关部门制定切合我国实际、合理有效的住房政策,更好地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5)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优化住宅结构,推广小户型、紧凑型。优化结构,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准绳,使住宅的供给结构与收入结构和消费需求结构相适应,满足不同层次的住宅需求,使有限的住宅用地在各个层次中达到

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节省土地。借鉴日本和香港等人多地少国家和地区经

验,加强户型控制,尤其应大量建设中等档次、面积适中的中小户型住宅,充分满足中低收人者的住宅需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出发,多建与此相适应的大众住宅。

低碳发展 实现低碳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也是资源型城市实现转型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长期以来,铜川市依托丰富的煤炭、石灰石等资源,形成了以煤炭、水泥、铝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能耗高、污染大、效益低。

(二)发展循环经济和园区经济,实现经济组织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循环经济是延长产业链、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经济效益的先进生产组织方式,是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铜川市以资源为纽带,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加强产业间协作,以煤发电,用电炼铝,电厂煤渣全部用作水泥原料,煤—电—铝—水泥联产联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已经形成,实现了资源的多层次转化增值。同时,把循环经济和园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规划建设8个工业园区,各园区在产业发展上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园区内部实现小循环,园区之间实现大循环。这样,就改变了传统生产组织方式,走出一条产业快速扩张、资源综合利用、能耗排放减少、综合效益提升的发展新路。

(三)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实现增长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要实现低碳排放、高水平发展,必须加强技术创新。过去,铜川市的发展是“挖煤卖资源、挖石头烧水泥”,技术含量比较低。这几年实施的电解铝、水泥熟料、煤电等重大项目全部采用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节能降耗减排水平在国内领先,技术创新已经成为这些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建设西北乃至全国一流的水泥、陶瓷产业研发中心,努力在节能降耗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实现突破。

(四)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实现低碳发展由行政推动向企业自觉行动转变。实现低碳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上头热、下头凉,特别是不少企业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必须通过研究制定有利于低碳发展的激励政策,逐步建立促进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铜川市应认真落实国家和陕西省在低碳发展方面的各项政策,结合实际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把低碳发展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提高新上项目环保准入门槛,从减免税收、绿色信贷、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方面制定出台鼓励支持低碳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五)强化低碳发展理念,实现城市发展由高碳向低碳转变。低碳发展是一场涉及经济发展、生活消费、价值观念的重大变革,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任务尤为艰巨。2002年,铜川市全年良好天气仅有200天。近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以水泥粉尘、煤烟、水污染为重点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持续不断地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2009年良好天气达到334天。今后,应结合资源型城市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把低碳发展理念贯彻到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整治低俗文化

低俗文化的沉渣泛起,背后存在着唯利是图、获取利益的动机,但决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更不是出版产业正在进行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恰恰相反,这些现象是与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格格不入的。低俗文化的涌动,既与当今社会文化,尤其是影视、互联网带动的“娱乐至上”潮流有关,又与我国文化发展不够均衡、文化表现形式不够多样、文化创新能力亟须提高、文化核心价值观亟待加强有关。

低俗文化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健康形象,被无限放大的扭曲的价值导向,终将会把国家主流的价值观引向歧途。作为成年人都感到迷失、迷茫和矛盾的事,那些尚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青少年,很有可能会一头扎在媚俗文化中不可自拔地接受所谓的“主流”。一要树立雅的标准,以雅反俗,以雅代俗。

庸俗、低俗、媚俗的内容能够登堂入室,既凸显出当前我国优秀文艺产品的匮乏,也表明健康、美好的文艺产品的创作远未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重建道德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工作;要规范媒体行为,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要扶持、培育健康、美好的文化产品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此外,还要以正确、积极、有力的社会和文艺批评,帮助公众区分作品的良莠、层次。二要把社会效益放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始终是文化发展的一个恒定不变的原则。任何文化产品,不论形式如何出新,内容如何丰富,最终都要有益于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有益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如果一个文化产品缺乏应有的社会效益,那么它的经济效益就失去存在的依据,就会沦为不折不扣的文化糟粕。这样的糟粕即使能赢得一时的“青睐”,最终也会为人所唾弃。事实证明,任何文化产品只有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着意创新,才能获得真正的活力,也才能赢得长久的经济效益。三要从制度建设入手,广大官员干部要起带头作用。低俗文化产品是物欲社会的映射,要除去滋生这种文化的社会土壤,应从更为根基的制度建设入手。而首先应从官员自身的价值观与情操着手,从自觉抵制“三俗”之风开始。涉黄与贪腐相辅相生,自然也离不开官员自身的低级趣味、低俗文化。这种状态助长了民间低俗文化成风,直接导致了物欲横流的拜金思潮蔓延和价值观畸形发展。网友希望,把麻将声换成键盘的敲打声,把觥筹交错声换成琅琅的读书声,用和谐的家庭氛围驱散色情干扰如果官员都能以身作则,即便不能完全消除社会低俗风气,至少也能为除去这些滋生低俗文化的社会土壤送来一阵清风。抵制低俗文化,倡导积极向上的社会主流价值,是政府的职能,媒体的操守,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公民自觉的行为,全社会行动起来,共建社会主流价值,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防治通胀:重要的是釜底抽薪

近一段时间,物价上涨偏快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为避免出现严重通货膨胀并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冲击,我国政府迅速采取对策,打出了综合治理的政策“组合拳”。这些措施正在收到成效,肉、蛋、蔬菜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趋稳。

我们在治理物价过快上涨时应认识到,采取行政性手段是必要的,特别是公用事业如水电气等是否涨价就应该由政府部门来抉择,但如果以为通过价格检查、禁止提价等手段就能够抑制一般商品(而非公共产品)价格上涨,就有失偏颇了。既然“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那么应对通货膨胀的关键无

疑是货币政策等经济手段。如果说通货膨胀是一锅滚开的水、抑制通货膨胀是让开水降温,那么,行政干预好似扬汤止沸,可以短期见效、救一时之急,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水温降下来并不出现反复,则须釜底抽薪,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方面采取措施。譬如,限制大白菜价格只会使其他蔬菜价格更高,进而形成对大白菜的更大需求。这就是说,行政性的价格控制不可能消除出现通货膨胀的根源。按照经济学定义,通货膨胀实质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通俗地说就是钱太多了。虽然通货膨胀又可区分为需求拉动、成本推动等多种类型,具体形成原因也颇为复杂,但其要义是不会改变的。我国此轮物价上涨,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货币太多了。前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遏制经济下滑,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我们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货币发行和信贷投放。同时,在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外资大量流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成为影响国内物价上涨的外部因素。实际上,外资流入加剧物价上涨,也是通过对冲性货币发行实现的;至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一定程度上也是过多货币(当然包括国际投机货币)追逐的结果。可以说,这一轮物价上涨主要是货币因素造成的。因此,从根本上治理物价过快上涨,就应当采取货币政策手段,通过调整利率、货币发行、信贷规模等手段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进而改变投资者和消费者的预期,使经济适度降温,让通货膨胀之水慢慢冷却。近一个时期,我国连续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已初见成效。

从更深层次看,由于我国经济高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高投资带动的,这种高投资很大程度上又是依靠政府支出(基础设施投资等)和人为压低资金价格(低利率)两个轮子来支撑的,因而存在明显的结构性问题。一旦经济降温,房价地价下跌,依靠卖地收入投资基础设施的政府支出轮子就会转不起来;而一旦利率由负转正、投资和消费预期改变,第二个轮子也将失去作用。经济降温后,高增长格局下掩盖的诸多不良后果就将显现,这样的增长格局不可持续。也就是说,在这样的经济增长模式下,如果要使过去的高增长成为有效增长,就需要一直按这个路子持续下去,自我复制、自我扩张。否则,不仅未来的高增长不可期,就连过去的增长也会遭到“反攻倒算”。这是一些地方政府必须维持高增长、忌惮经济降温的一个原因,也是“宁要通货膨胀,也不要失业萧条”的背后原因。

中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是要改变这种随时可能跌落的“刀锋上的增长”,使经济发展的基础更加稳固。而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应容忍经济增长率的适度降低。这既不妨碍我国仍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又可以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条件,缓解资源、环境、劳动力等方面的紧张局面,从而对物价过快上涨起到釜底抽薪之效。

“公安微博”

(1)公安开微博,是对“110”一个很好补充。110只是简单接警,但微博可让公安更深入了解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社会矛盾。公安部门开微博与一般政府部门开微博意义很不一样。公安部门与民众安全直接相关,民众更希望了解公安部门工作运转,通过微博这样一个迥异于官方文件的民间形式,沟通和交流将更便捷。公安微博运转好了,能一定程度解决社会矛盾。如果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可能会引起民众的不满。

(2)网络公共空间为广大网友提供了一个或相互对话交流或与政府对接博弈的平台。互联网与公民社会联系的一个枢纽是公共领域,在“互联网-公共领域-公民社会”的逻辑中,公共领域成了互联网与公民社会关联的中介。就开放性而言,无论其地域上或阶层上都具有散发辐射的特点,一介平

民都有获得信息和发表意见的权利;就独立性而言,互联网非中心、分布式等特殊的技术机理,使网民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更能够做到畅所欲言。(3)重视微博这一新兴社会管理工具的作用,利用新兴媒体的特点,使警民多元、快捷互动,既让警方得到公众的支持和理解,又使警方更切实地为民服务。

(4)从综合评价的角度而言,“公安微博”值得我们大声叫好,这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进程中,“民众知情权”的日益兑现。广东的警方在过去发布案情进展,主要依赖“纸媒、广播和电视”。有了网络微博这一工具,使得警方能占据“网络高地”,从而抢得第一时间的“话语权”,确实一个重大的进步。

(5)网络的迅猛崛起使官民之间的信息交换方式发生很大改变,政府的官方网站、政界人士的官方博客已成政府和民众沟通的良好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发布的门槛降低,一些重大事件发生后,微博上都有大量的新鲜信息发布。在某种程度上,微博是新闻爆料站与民间意见集散地。

(6)如果能通过微博热情地回答网民提问,尊重社情民意的表达,容忍哪怕是一些激动的言辞、满腹的牢骚,将在很大程度上舒缓过激情绪,对促进社会和谐、警民互动、疏导民情大有裨益。但如果只是满足于其宣传阵地、表彰政绩功能,那各地市级的警务网站早就足矣,无需画蛇添足。目前微博正热,但我们同样需警惕的是,微博会不会如同曾经遍地开花的“×长热线”、“×长信箱”一样,在一阵风吹过后,照例变得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城市交通建设

缓解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不能只针对私家车等社会车辆,公车的治理与改革绝不能成为治理的死角,二者不可偏废其一。1.对于城市拥堵因素中公车和私车各自应占的比例,目前没有也很难做出精确的估算。但是人们对公务车辆使用强度高、特权车加重拥堵等顽疾早就心存不满。

2.以公务车改革为突破口,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大城市的拥堵问题,还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和作风的转变。3.长期限行又不影响办公效率的,应按规定拍卖减负;公务车维修保养费用过高的,应当包干定额。

4.对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几点建议:

(1)坚持交通规划先行,积极疏解城市功能,着力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发生源和吸引源。

(2)加强交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建立公交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开展交通需求的前瞻性研究,在全社会倡导“绿色出行”。

(3)重视解决影响公交吸引力的相关问题,努力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和效率。

(4)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小汽车出行向公共交通和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转移。

(5)积极推动慢行交通建设,努力促进慢行交通出行比例回升。要给予自行车交通以更多的路权,尽快着手恢复城市自行车交通网络建设。

如何 “保护知识产权”:

一、强化执法,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要严厉打击盗版行为,打击商品交易市场的商标侵权行为,加大对侵犯专利权重点问题的整治力度,加强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展会知识产权管理。

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要针对当前保护知识产权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加大打击力度。要研究解决侵权违法所得数额计算标准、约束滥用知识产权行为以及企业名称、商标和标志模仿知名度高的商标等问题,推动遗传资源、传统知识、民间文学艺术等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建设。

三、建立高效的执法协调机制。要完善跨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建立跨地区的案件移送、信息通报、配合调查等工作机制。开通中英文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搭建具有信息服务、案件督办、数据统计、状况评价、监测预警等功能的工作平台,实现执法协调机构、行政执法部门和公安、司法机关工作的有机衔接。

四、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要加强与国内外权利人的沟通协调,及时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信息咨询和公共服务。在企业并购、技术交易等经济活动中强化知识产权审查机制,避免自主知识产权流失。支持企业运用法律武器和国际规则维护自身权益,防止知识产权滥用。推动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立企业海外维权援助机制。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知识产权中介组织的作用。要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和维权活动,有效应对知识产权纠纷。支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组织依法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办法,整顿和规范知识产权中介服务市场。

六、加强宣传和培训。要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我国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成效,不断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立新闻发布会制度,继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积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曝光典型侵权案例。要多渠道、多途径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把保护知识产权法律的宣传教育纳入“五五”普法内容,列入中小学教学计划。高等院校要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学科建设和专门人才培养。

城市拆迁

城市居民的房屋往往是一个家庭的生存基础,城市房屋问题系着家庭稳定、社会和谐。城市房屋拆迁问题解决不好,很容易造成社会冲突。近年来,因城市拆迁问题引起的上访事件、行政诉讼不断,应及早解决城市拆迁中的相关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房屋拆迁问题中的矛盾源自一些地方政府有的时候出于自身的考虑,甚至出于开发商的考虑,对房屋进行拆迁,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执法部门不严格按照程序审批相关手续等等。应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路线,建立完善的房屋拆迁制度,实行“拆管分离”,严格执法,依法行政。

为更好的解决城市拆迁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房屋拆迁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备的房屋拆迁制度。

二、督促、监督执法部门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审批。

三、查处房屋拆迁过程中的野蛮拆迁等违法行为。

四、妥善处理拆迁户安置工程,合理补偿他们的损失。

五、政府部门从拆迁中走出来,严格执行“拆管分离”。

妥善解决城市拆迁中的问题可以更好地保护被拆迁居民的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打击虚假信息诈骗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通信业的快速发展,现代通讯技术在方便群众生活的同时,功能多、使用方便的手机、小灵通、住宅电话、银行卡、互联网也日益成为不法分子实施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活动的工具。特别是最近两年,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的网银技术实施的信息诈骗犯罪日益突出,给人民群众的财产和精神造成了严重损失。信息诈骗已经成为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和社会公害。与猖獗的虚假信息诈骗相比,政府和公安部门对信息诈骗的打击却收效甚微,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之后,信息诈骗又重新抬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虚假信息诈骗为何屡禁不绝、如此顽固呢?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虚假信息诈骗作案成本低、回报率高,许多不法分子在利益和不劳而获心理的驱使下,通过种种办法,搜集他人信息资料,精心策划作案过程,一旦有人上当,他们就赚取了丰厚回报。因此,导致信息诈骗源源不绝。二是虚假信息诈骗作案手段隐蔽,作案形式灵活,已经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分工严密,加大了公安机关的查处办案难度。三是公安机关缺乏治理虚假信息诈骗的相关经验。由于信息诈骗通过网络、手机和电话等通讯设备进行,对其追根溯源需要相应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资金、技术和人员的不到位影响了打击的效果,也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四是虚假信息诈骗涉及电信、网络、通讯、银行等多个行业和部门,各个部门和地区之间缺乏合作和协调统一,导致打击跨地区信息诈骗不力。五是人们存在着贪图小便宜、不劳而获、花钱免灾的心理,给信息诈骗留下了生存空间。虚假信息诈骗涉及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单靠公安机关和政府的作为是不能彻底根除的,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联合起来,共同构筑虚假信息“防火墙”。首先,公民个人需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在碰到可疑电话或信息时,不要盲目轻信,更不要为了利益而误入陷阱。对发现的虚假信息诈骗要及时报警,给警方提供相关的线索。其次,各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要发挥宣传教育功能,积极组织本单位人员学习识骗和防骗技巧。再次,网络、新闻媒体等可以发挥监督功能,及时曝光发现的信息诈骗者,监督相关人员的信息发布行为。最后,各地区和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建立打击虚假信息诈骗的联动机制。

虚假信息诈骗严重扰乱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了信息环境的安全,只有将治理虚假信息诈骗进行到底,长抓不懈,调动全社会力量的参与,才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彻底根治信息诈骗这一社会“牛皮癣”。

建立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农村养老制度

尊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由于长期重城市轻农村的倾向,我们对城市老年人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对辛勤耕耘的老年农民的养老问题却关注甚少。由于农村生活条件较差,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很完善,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形势越来越严峻。同时,在市场经济逐步建立、社会经济现代化以及人口流动的过程中,中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也开始面临许多挑战:一是家庭的小型化和核心家庭的增多,使得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同时居住方式的代际分离导致老年人在经济供养之外还面临生活不便、照料不够、精神苦闷等问题。二是大量农村年轻人进城打工,或者将关注重心向子女倾斜,产生了“重幼轻老现象”,对老年父母的实际生活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三是老年人的寿命在不断延长,健康状况却有所恶化,患病率、伤残率上升,自理能力下降,需要更多的生活照料和社会服务,加大了家庭的负担。

各种挑战因素的结合使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开始瓦解和分化。现代社会,中国农村的养老方式已不再是单一的家庭养老,而是一种以家庭养老为主,多种养老方式并存的农村养老格局。许多新的养老方式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发挥多种养老方式的作用,建立一种适合中国农村情况的养老制度,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通过宣传教育,形成浓厚的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要通过多种宣传途径,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认真做好尊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这种宣传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尊老敬老养老是宪法规定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并通过社会舆论约束,从道义和制度上规范人们的尊老敬老行为,改变过去片面的儿女不养老和重物质轻精神的养老观念,使老人时刻保持心情舒畅,精神愉快,颐养天年。

第二,不断完善家庭养老。首先,通过宣传教育,从正反两方面引导子女,强化孝敬父母的意识,使“孝”成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其次,老人可以及早做好自我养老经济储备,尽量经济独立。最后,加强法制监督。加强法制宣传,强化法制意识,加强法制监督,必要时运用法律手段督促子女履行赡养父母的责任。

第三,搞好社区养老。应增加老年福利机构的数目,争取每个乡镇至少有一个福利机构。在经济好的地方可将老年福利机构如养老院等产业化,引入个人或企业的投资。扩大养老院服务范围,针对老人的不同需求,提供短期入住、看护、治疗等服务。其次,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为孤寡老人提供捐赠。同时,可以在城乡敬老院之间开展各种联谊活动,增加城乡老人的交流,丰富老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四,大力推进社会养老。一是及时对现有农村保险基金进行清理、整顿,由市财政或责任主体多方筹集资金,弥补亏空。同时,加强管理,确保养老资金的保值增值和健康运作,提高农民继续出资参保的信心。二是继续试点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因地制宜,确定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的标准,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认真解决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切实把新农保的实惠落实到人。

农村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农村秩序的稳定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家庭养老为主导,进一步强化社会养老保险、引进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种形式并存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既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又有利于操作和实施,为实现农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第四篇:2018江西九江公务员申论热点:社会舆论与司法审判

2018江西九江公务员申论热点:社会舆论与司法审判

2017年,备受舆论关注的“山东聊城辱母案”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对于一审判决于欢成立故意伤害罪,判处无期徒刑,引起了舆论广泛争议。几位著名的刑法学家也发表了各自的观点:北京大学陈兴良教授认为,于欢系正当防卫,防卫没有超过必要限度,无罪;清华大学周光权教授于欢属正当防卫,可以行使无限防卫权;中国刑法学研究会会长赵秉志教授认为,于欢成立防卫过当,应显著减轻处罚。后经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进行二审,并于2017年6月23日做出公开判决,被告人于欢由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5年。法院认定其刺死1人行为系防卫过当,此前判决量刑过重。

关于于欢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以及应该如何判决的讨论持续进行,社会公众的正义观念与司法实践结果之间的落差持续碰撞,人情、道德、法律之间又该如何平衡。

|公考角度中公解读* [舆论在司法审判中的重要作用]

“于欢案”所牵动的社会大众神经的波动,在网络上引起的广泛讨论,恰恰就是中国法治发展的一个缩影。

“于欢案”从媒体公开报道,到二审改判,这三个月里,广大媒体、社会舆论,也包括刑法学界在内与司法机关展开了密切互动,都是为了追寻真相,追求正义。司法接受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媒体尊重司法和程序正义,在法治中国的建设中形成合力,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道路虽然曲折却仍在向前,虽有挫折却值得憧憬。事实上,越是舆论广泛关注的案件,办案机关越会确保案件质量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越会牢固践行严格司法的理念,将证据裁判的要求落实在案件办理的全过程,使公正裁判建立在严密、准确、全面的证据体系之上,岂会因为一点舆论压力,就放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金科玉律?舆论,让司法暴露在阳光之下;舆论,让裁判者更加慎重裁判,但绝不是舆论干预了司法公正。

媒体和司法机关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探寻事实真相,追求社会公平正义。但两者实现目标的路径大为不同,媒体是通过把案件放在聚光灯下,让公众评说,从而达到舆论监督的效果;而司法是依照法定的程序,根据事实、证据和证明规则得出结论。处理得好,舆论监督可以为司法机关“查漏补缺”,达到匡扶正义的目的;处理不好,舆论审判可能损害司法公信力,徒增矛盾纠纷解决的成本。

[舆论审判局面的成因]

一方面,舆论与法治发展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以至于一些重要的案件往往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类案件均轰动一时,与之相关的话题不仅在一段时间内占据各大平面和网络媒体的显著位置,也成为民众街头巷尾、茶余饭后时常谈及的话题。另一方面,随着法治进程的不断推进,舆论与司法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张。现实中,民众对于司法权运作存在普遍的焦虑,这其中混杂了对司法腐败的深恶痛绝,对公权力不当介入的一贯担忧以及对弱势群体的普遍同情,而由此形成的“公众意见”则对具体案件的办理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乃至于常常导致“舆论审判”局面的产生。

一般地,司法救济是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重要手段,也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最后屏障,其自身则具有中立性、独立性和程序性的特征。司法应当独立,但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并不是绝对和无限制的。孟德斯鸠曾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由此,司法权的行使也应当受到制约,而作为社会监督方式的一种,舆论监督则能够对司法权行使过程中出现的违法与失范之处进行揭露,从而确保司法权的正常运转。在一个法治社会中,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与舆论监督是并行的,两者共同守护着全社会正义与公平的底限。

需要注意的是,舆论对于司法权的监督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超过相应界限,便有可能对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构成破坏,甚至演变为舆论审判。其转变的原因是: 第一,社会转型使多年积累的经济、社会矛盾集中爆发出来,这些矛盾最终汇集到司法系统,而其中涉及的问题却事关整体社会格局与政策的转变,司法机关仅依据现有法律、规范是无法加以有效解决的;第二,司法工作本身仍存在欠缺,实践中,我国的司法机关在行使权力时未能得到有效监督,在涉及公正司法的诸多环节上也存在不足,这些缺陷和漏洞使得以权谋私和徇私枉法等现象屡禁不止;第三,互联网促进社会公共空间的形成,拓展了社会意见表达渠道,使零散的个体意见能够汇集成具有倾向性的公众舆论;第四,维稳政策的过度使用使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原则受到破坏,一些地方在维稳的名义之下,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得以名正言顺地进入法律领域,并成为影响法院判决的正当理由,实际上为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原则打开了一道制度缺口。这是导致舆论审判局面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舆论审判的现实表现及其危害]

基于互联网等公共空间形成的网络主流民意,很容易超出正常舆论监督的范围,进而对司法判决产生影响。然而,区别于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工作,社会舆论主要是基于民众的道德判断形成的公共意见,因而具有以下缺陷:首先,就事实的认定而言,社会舆论往往是在媒体的引导下形成的,而一些媒体可能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会发表一些不符合真实情况的虚假事实,甚至脱离现实而作出片面的推测,这就使其对案件事实的认定难免带有情绪性和偏向性;而所谓的法律事实,则是公检法机关在司法过程中,在符合实体法和程序法规则的基础上,运用合法证据认定的案件事实,因而能够达到法律认可的真实。

其次,就评判的标准而言,社会舆论更多地体现公众的道德诉求,这种诉求具有主观性和易变性;而司法裁判则通过法律规则对案件加以衡量,并尽量摒除与法律无关的道德、情绪等其他因素。上述差异表明,社会舆论更倾向于从感性的角度去做出道德判断,因而与司法过程中体现出的技术性、理性化和程序化特征存在根本差异。

由此,越界的社会舆论一旦进入到司法活动之中,其以道德诉求为基础形成的主观判断,必定对司法活动造成以下两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方面,舆论压力可能影响司法活动的公正性。在群情激愤的舆论面前,道德评判取代了司法审判,一旦舆论监督转变为话语强权,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就会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而无法依据法律进行客观、公正的裁判。另一方面,以舆论审判替代司法将损害司法判决的权威性。邓玉娇案和李昌奎案的审理和判决即表明,我国司法机关本已受损的权威性被进一步削弱,司法公信力在舆论的重压下越发岌岌可危。

上述舆论审判局面的形成,与当前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难以相容。在强调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趋势下,我们有必要重新划定司法和舆论的界限,让司法的归司法、舆论的归舆论,通过强化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来推动我国向着法治国家的正确方向前进。

[以司法定力重构司法权威性与公信力]

首先,司法定力符合司法自身的逻辑。司法工作具有中立性、程序性、严肃性,司法工作应当查清案件事实和正确适用法律,只有依据法律自身的逻辑,才能确保司法呈现出其本来的面目。

其次,司法定力是排除干扰的必然要求。无论是舆论的“民意”,还是领导的“上意”,都与司法自身的逻辑相抵触,若要真正实现司法公正,司法机关和司法人员就必须求助于理性化和规范化的法律,而非法律以外的其他因素。

最后,司法定力也是司法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个法律人,司法人员在审判活动中应当遵循法律的实体性与程序性规范,避免受到法外因素的牵制;此外,办案质量终审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也为坚持司法定力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违法违规者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参考对策]

审判对公众舆论正当性的合理涵摄要以下原则为界限:

一是不能将公众朴素的公正理念、感性的公平认识等同于法律的公正和刑事司法的公平。公众舆论所追求的“公平正义”是根据自身经验、知识、道德等形成的“正义观”,其道德成分所占比例较大,主观感情色彩浓厚。这和以逻辑严谨、程序严格的法律制度为保障、强调通过程序公平正义实现结果公平正义的法律正义观是相区别的。

二是不能将公众对案件片面、局部的认识等同于刑事司法专业人士对案件事实的认定。现实生活中,普通公众对刑事案件和刑事审判活动的认知大部分来源于媒体报道和信息流传,这些未经严格程序证实的信息与审判认定的事实有根本区别。

三是不能将公众情绪化的、道德化的评判等同于刑事司法人员对案件的法律评价和定罪量刑。公众对热点刑事案件的观点、看法往往不是按照刑事法律规则进行逻辑分析和严密论证的结果,而是根据现有信息,经过不断补白、演绎、重组和推测形成的一种较为直观的感觉和印象,存在非黑即白二元化思维的局限。具体对策

对于司法审判来讲,一是刑事司法机关应该构建与公众之间有效互动和交流的平台,及时关注社会各界包括媒体的反应,了解公众舆论的道德诉求和价值取向,并把重要或关注度高的案件的进展情况主动向社会公布、公开。

二是要加强和完善指导性案例的编撰、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施行以及法治社会公民法律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升社会大众对刑事法律的认识水平、对刑事司法的信任度和对刑事判决的接受度。

三是对具体刑事案件审判人员而言,则应坚守刑事审判权依法独立行使的阵线,培养直面不同言论的勇气、顶住舆论压力的决心、保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智慧。如此,才能既发挥公众舆论在刑事审判领域中的积极作用,同时削弱其可能对司法公正的整体实现和司法公信力产生的不当影响。

【文章素材】 [精彩标题示例] 舆论与司法应相互尊重 [精彩开头示例] 当前,经济社会矛盾多发易发,在强调司法公开后,司法审判活动时刻处在公众的视野里,处在媒体的聚光灯下。人民法院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容易成为社会矛盾的集中宣泄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起舆论围观。任何一起案件,哪怕是一起很小的家庭纠纷案件,都有可能被无限放大,甚至引发舆论风暴。

[精彩结尾示例] 在信息化时代,发挥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强调的是互动交流。只有努力实现舆论监督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良性互动,才能既保障社会舆论的有效监督得以实现,又能避免社会舆论左右司法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第五篇:2013年招警考试申论热点:语言文字工作

2013年招警考试申论热点:语言文字工作

信息来源: 知满天教育

社会事件:

语言文字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文字的使用上,国家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但是我们也看到,这种标准并非能很好地贯彻到实际运用中,一些文字的适用在现实中仍旧存在不规范的现象。请你谈谈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意义作用。

参考答案:

十七大提出“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这里涉及到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问题。

语言文字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语言文字又是文化组成部分里面一个非常特殊的成份,因为它既是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今天我们要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首先从载体的角度来讲,语言文字是非常基础性的、不容忽视的。也就是说,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应该是在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的繁荣和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的。因为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灿烂的文明是通过汉语言文字记载下来的,我们要弘扬它,要去建设它,肯定关注我们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从本体上来讲,我们语言文字工作如何能够更好地在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基础上,提升公民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这是从载体的角度来讲,因为只有这个载体建设好了,文化才能顺畅的传承。同时语言文字又是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语言文字本身是和典籍中的思想不能够截然分开的。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好的作品,像我们的《论语》、《中庸》、《大学》,要把它翻成外文的时候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困难就在于这个汉语的表达里涉及到很多的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在外文里面很难找到完全匹配的一些名词和概念。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语言文字本身和它所承载的文化无法截然分开。

下载2017江西九江公务员招警考试申论热点:规范网络表达(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江西九江公务员招警考试申论热点:规范网络表达(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5江西招警考试时政热点:12月30日国内最新时政热点

    中公教育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江西招警考试时政热点:12月30日国内最新时政热点时政热点是招警考试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江西招警考试网整理了最新的国内外时政热点,助考生......

    浅谈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申论技巧】浅谈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申论考试往往考热点,而本年度或近几年有那么多热点,哪些是复习中的重点关注的呢?通过对历年申论考试中的常考热点研究,我们对申论考试的常......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3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民生追求【背景链接】 “十八大报告把民生问题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省委《意见》提出,要推进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创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把......

    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确保公共安全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事故频发,人民的安全和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公共安全事故成为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问题。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曾在......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规范公务员再就业

    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规范公务员再就业 |背景链接* 2017年,中组部、人社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公务员局联合印发了《关于规范公务员辞去公职后从业行为的意见》。《意......

    2014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爱留守儿童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关爱留守儿童 【热点事件】 2014年春节前夕,安徽省望江县的9岁留守儿童小丽在放寒假当天得知父母春节不会来后,情绪低落,自杀。事......

    2014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传统村落保护(模版)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传统村落保护 【背景】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于2013年6月4日落户天津大学。该中心旨在从理论建设与实践研究上进一......

    2015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文化下乡

    江西分校 (jx.offcn.com) 2015江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文化下乡 【背景链接】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多种形式的文化下乡活动搞得热热闹闹,大大丰富了广大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