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附件2:
在全国县(市)科技工作
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李学勇
同志们:
经过两天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就要闭幕了!这次会议是在全国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快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陈至立国务委员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县(市)科技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了对县(市)科技工作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徐冠华部长作了题为“全面推进县(市)科技工作,把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到基层”的工作报告,对县(市)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对下一步的工作做了整体部署。会议还表彰了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县、区)。15个单位代表作了生动的大会典型经验交流。同时,今天上午还召开了省长座谈会,代表们分组进行了讨论,刚才七个小组的代表又作了很好的发言。会议充分贯彻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是一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大会!会议取得了预期成效,获得了圆满成功!下面,我着重谈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会议的特点与成效
这次会议是近20多年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一致反映:这次会议非常重要,非常及时,开得非常有成效,体现了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求真务实。代表们感到“收获大、体会深、任务重、信心足”。
1.本次会议的基本特点
大家认为会议具有鲜明的特点。可以简要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准备充分。科技部党组在年初的全国科技工作会上把今年确定为县(市)科技工作年,把县(市)科技工作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之一。之后,围绕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组织了50多个调研组(次),分别由多位部长带队,分片到各地做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较好地了解了情况,既有成绩,也有困难和问题。这些对于我们凝炼思路、部署工作以及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主题鲜明。大家都谈到这次会议的主题鲜明,会议聚焦在县(市)基层科技工作,较大范围地直接听取县(市)党政领导和各级科技部门的意见,把加强基层科技工作重心放在富民强县上,对加强县(市)的科技工作进行部署和落实,应该说具有开创性。有的同志希望今后制度化,定期地召开县(市)科技工作会。
三是经验丰富,可学可用。两天会议听取了15个大会典型经验交流,加上47份书面交流,这些经验非常珍贵,确实是宝贵财富,使人感到很受启发,也很受教育。这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科技主管部门的直接推动下,特别是在县(市)一级党政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包括人大政协的支持,县(市)科技部门组 — 2 — 织广大科技人员和各方面的力量,通过艰苦努力、坚持不懈地创造才取得的成效,丰富的实践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应该说县(市)科技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是大方向,这是主流。加强县(市)科技工作不是说县(市)科技工作一塌糊涂,而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新形势对县(市)科技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县(市)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四是求真务实。这次会议不单谈成绩、谈经验,还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我们感到,无论是省市的领导、省市的科技主管部门同志,还是我们基层的同志们很多问题提得都是一针见血,非常中肯,这些意见非常重要。同时,不但提出问题,而且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非常务实。昨天南平市在交流科技特派员经验时,讲到六个“针对”。针对具体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工作做得很扎实。我们就是要有这种精神,才能真正地求真务实,把县(市)科技工作搞好。
2.会议的主要成效
这次会议所取得的成效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进一步深化了对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认识。陈至立国务委员对加强县(市)科技工作作了高屋建瓴的论述。会议通过认真学习至立国务委员的讲话和广泛的交流、深入的讨论,对加强县(市)科技工作,不仅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而且有所深化和提高。
首先是对县(市)科技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通过这几天的讨论,大家已形成了共识:抓小康,首先得抓科技。科技兴,则县市兴;科技强,则县市强。正如有些代表在发言中所说的“向科
— 3 — 技要发展,兴科技奔小康”。同时,从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全局来看,大家也进一步明确了在抓好国家重大创新活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要抓好基层科技工作。“两条腿”都要长,真正把先进适用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去,使广大基层群众、中小企业受益。加强县(市)科技工作,不是为了加强而加强,而是要使老百姓真正感受到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恩惠”。要从提高执政为民的高度来认识;要带着感情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要了解农村,了解基层;要加强农村,加强基层。
其次是对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紧迫性统一了认识。很多地方的发展历程表明,只有源源不断地把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方式送入农村,注入新的增长要素,才能尽快解决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增收困难等瓶颈问题,带动县域支柱产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快速发展,才能有效破解“三农”问题,实现统筹协调发展。县(市)这个层面矛盾比较集中,这个层面的工作加强了,可能对于推动整个地方科技工作起到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许多同志深有感触地说,抓好县(市)科技工作迫在眉睫,已到了不抓不行,非抓不可,必须抓实、抓好的时候了。
再者是对县(市)科技工作的艰巨性加深了认识。正如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许多同志在会上又反映的,县(市)科技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矛盾仍很突出,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和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求,是国家创新体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县(市)科技工作覆盖面大、内容广,各地面临的问题千差万别,涉及到政策、体制、机制和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等综合因素。县(市)— 4 — 科技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任务十分艰巨。
第二,总结和交流了县(市)科技工作值得推广的经验。在大家的交流和以往的调研中,很多好的经验经常让我们感动和振奋。县(市)科技工作的实践为当地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为下一步如何做好县(市)科技工作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给我们以重要的启示,让我们体会到了抓什么、如何去抓。这些经验教给了我们思路,教给了我们办法,教给我们如何把陈至立国务委员的重要讲话和冠华同志的工作报告真正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我觉得这就是经验的作用所在,这一条是不能忽视的。这次会议有两本材料,一本大会书面交流材料,一本是大会典型发言材料,这些是大家真正在基层干了十几年,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要认真地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对这些经验,徐部长的报告已作了深刻的阐述。这里我认为有必要再谈几点从这些实践经验中得到的重要启示:
只有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这个中心,才能做好基层科技工作。这一点,通过这次会议,已形成高度共识,也需要将其作为基层科技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深入贯彻。正如昨天上午醴陵市委书记在发言中所说的“县(市)科技工作只有深深扎根于基层的土壤,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与主导产业融为一体,才能获得强劲的动力和鲜活的生命力”。
只有党政一把手高度重视、责任到位,才能有效推进县域科技工作。这是贯彻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要求,也是大家在实践中的重要经验。浙江在全省全面推行市县党政领导科技
— 5 — 进步目标责任制,取得了明显成效,已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下一步要进一步在更大的范围推开。
只有不断地创新工作机制,才能形成基层科技工作取之不竭的活力与动力。来自基层的经验已显现了机制创新所带来的巨大潜能。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等都是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的成功模式,找到了科技与经济、科技服务和市场机制的结合点。南平和宝鸡的经验已在全国推开,许多地方主动学、自觉学,并从中受益。各地还要进一步研究创新和推广这些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
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开拓基层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人才稀缺、流失严重一直是基层科技发展的瓶颈问题,必须从政策、机制、环境等方面拿出硬措施打破这个瓶颈,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大家谈到了很多通过效益分红、股权激励、奖励等多种灵活机制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措施。往往是一个科技能人盘活一个企业、带动一个支柱产业、致富一方群众。我们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贯彻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把基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抓好。
只有注重加强基层科技能力建设,才能保证科技为经济的服务能力。近年来,以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重点的县(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已显示出科技能力建设和经济发展双赢的良好前景。广西田阳通过县、乡、村、屯、示范户五级构建科技信息技术推广网络体系,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水平低、产销信息不畅、农民增产 — 6 — 不增收的突出矛盾。河南新郑、海南琼海等地探索了农技110等科技信息服务模式,为各地学习和推开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第三,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县(市)科技工作的思路和措施。陈至立国务委员的讲话对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性意见。徐部长的工作报告已对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作了全面阐述,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总体动员和部署。新时期对县(市)科技工作的部署突出了几点要求:一是从国家科技工作的整体部署角度看,要将各级科技资源进一步向基层倾斜,根本解决长期以来重科研、轻应用,对基层群众科技需求重视不够的问题。二是从基层科技工作的重心来看,要紧紧围绕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工作,避免科技工作游离于经济工作之外。三是从基层科技工作的主线来看,要牢牢抓住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应用推广和产业化,改变科技成果与基层需求脱节,县(市)层次成果转化应用与推广能力差的局面。四是从近期的工作重点来看,突出加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服务能力,有效改善基层科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科技服务体系弱化的困境。五是从基层科技工作的主体来看,要充分发挥好地方科技主管部门的作用。同时,要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争取多方面的支持和参与。这次会议的召开和有关措施的出台就得益于各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可以说我们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有关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任务和措施,徐部长也已作了全面部署。下面,我着重强调需重点落实的六大新举措。一是进一步推行好一把手考核。就是要抓好加强领导这个关键环节,把一把手
— 7 — 考核的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开,切实落实好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二是明确和强化科技管理部门职能。科技部门只有明确职能,找准定位,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三是抓好县(市)科技工作试点。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作用,树一批典型,抓一批试点,全面提升试点县(市)科技工作能力。四是加强县(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主要以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主,以此带动面向基层的科技信息服务、实用技术转移和传播、技术培训和技术普及等工作,切实提升基层科技服务能力。五是大力推广科技特派员等新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把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等好的机制推广开,并鼓励各地结合实际进行新的探索。六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县(市)科技工作,切实加大对县(市)科技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
同时,这次会议既讲成绩,也讲到问题,各地、各单位、各位代表对进一步加强县(市)科技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后,科技部需要认真地研究、分析和梳理,逐条落实。一些好的建议将直接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采纳。
二、关于会议精神的落实
落实这次会议的成果,重在学习、贯彻;开会重要,落实更为重要。会议精神的贯彻和落实也是徐部长在工作报告中特别强调的。在这里,我再从五个方面谈谈具体要求:第一是贯彻;第二是加强;第三是提升;第四是创新;第五是落实。
1.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为契机,全面推进县(市)科技工作。全面推进县(市)科技工作,首先要深入贯彻、领会会议精神。贯彻的重点首先要抓好学习。只有学习到位,推进县(市)科技工 — 8 — 作才能有正确的方向;只有学习到位,推进县(市)科技工作才能有一个高的起点;只有学习到位,推进县(市)科技工作才能有一个新的局面。要进一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各地要专门组织学习陈至立国务委员的重要讲话,要深入学习徐冠华部长的工作报告,也要学习会上交流和尚未来得及交流的经验。进一步提高认识,理清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县(市)基层科技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会后请各地方、各部门的代表务必及时向本地区、本部门传达、宣传,并认真组织学习,贯彻会议精神。
全面推进县(市)科技工作,必须要做好统筹部署。各地要形成整体的部署,系统地结合区情、县情进行部署。在统筹部署县(市)科技工作时,既要理清思路,更要有实际措施和具体的行动;既要有明确的工作内容,更要有有效的组织保障和工作机制;既要注重落实已有的政策措施,更要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
2.以科技富民强县为宗旨,大力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关键是要把科技工作摆上位臵。陈至立国务委员指出,要把县(市)科技工作摆在重要位臵、摆在突出位臵;我们要切实把县(市)科技工作摆在当地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位臵,摆在事关全局工作的位臵,摆在关系到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位臵。大力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关键要落实好陈至立国务委员提出的“四个到位”:即“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给科技以地位。科技部、省、地、县,— 9 — 各就各位,各负其责,一级抓一级,共同来加强县(市)科技工作。
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各省市要发挥责任主体作用。各省市要将县(市)科技工作放在本地区科技发展的重要位臵,切实加强对县(市)科技工作的支持,把县(市)科技工作纳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行整体设计,制定本地区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具体方案。各地(市)要切实发挥枢纽作用,上引下联,加强协调,引导和推进本地区的县(市)科技工作。
加强县(市)科技工作,要把工作真正落脚到县(市)。县(市)是科技工作的主战场,县(市)党政领导要认真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要敢于向科技部门交任务,压担子,在“人”上面要切实加强,要派更多、更强的人才充实到科技队伍中去。要加强投入,虽然目前投入有限,但要增加投入的比重,逐步改善基层科技工作的基础条件,提高信息化水平。要切实强化县(市)科技管理部门的服务和管理职能,县(市)科技管理部门和广大基层科技工作者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促进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中“求有为,谋有位”。
加强县(市)科技工作,要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指导作用。科技部要把县(市)科技工作放在突出的位臵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加强宏观指导和支持,并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与县(市)基层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县(市)科技工作的分类指导。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升县(市)科技工作。提升县(市)科技工作,就是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不断 — 10 — 地提高县(市)科技工作的水平,提升工作能力。
提升县(市)科技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首先是要树立依靠人、用好人的思想,不断提高科技队伍素质,增强服务能力。科技局长要选强的,要提高素质,要加强培训。我们已经办了十七期西部党政领导干部的科技培训班,培训了1600位学员,这个工作还得继续抓好。其次是科技队伍,科技队伍要充实、要稳定、要壮大。特别是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引入新的机制,充实一线的科技力量,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宏大的基层科技大军,一支直接为“三农”服务的科技大军。再者就是要有为民服务的思想,服务大众需求,不论哪方面的工作,都要体现在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实现小康目标上。
提升县(市)科技工作,必须坚持协调发展。把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城镇与农村的协调、科技与经济的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发展产业很重要,但是不能一代人发展产业,造成几代人都无法修补的生态环境。要注意形成一些长效的机制,不能为短期目标而造成整个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破坏。要依靠科技把协调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县(市),特别是落实到欠发达的地区。要依靠科技广开思路,走上良性循环。
提升县(市)科技工作,必须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区域协作合作,统筹发展。东部与西部之间要加强科技交流与协作,东部支持西部,西部完成有效承接,东西互动;倡导县与县之间、区域之间的互动,取长补短,共谋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地方也希望科技部能够在促进东西互动上有一些大的举措,这些我们会后还要认
— 11 — 真研究考虑。
提升县(市)科技工作,必须坚持进一步开放。加强学习、加强交流、加强互助。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要坚持进一步开放的思想,大胆地走出去、引进来,不但招商引资,而且招财引智,利用各方科技资源,采取各种方式,提升县(市)科技工作。每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型科技型企业、重点国家级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都要重点联系、支持一个县(市)的科技工作;鼓励全国经济百强县和科技进步示范县实行“一帮一”工程,即每县都要带动一个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贫困县。
4.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努力创新县(市)科技工作的局面。县(市)科技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创新。陈至立国务委员在讲话中指出,要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快县(市)科技工作体制和机制创新。各地要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机制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不求路径的统一,只求目标的一致,把工作切实抓出成效。
以创新的思路推动县(市)科技工作。创新的思路就是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途径,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东部县(市)可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引领战略高技术产业方面找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点;东北部县(市)可从服务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找到科技工作的着力点;中部县(市)可从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品竞争力找到工作的发力点;西部县(市)可从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方面找到工作的切入点。
以创新的机制拓展县(市)科技工作。各地要进一步探索并逐 — 12 — 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服务体系和工作机制,引导科技资源下基层,结合本地情况和需求,采取不同模式,更加有效地服务和支撑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充分考虑到农民、中小企业这些服务对象和群体的特殊性,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拓展工作空间。
以创新的体系保障县(市)科技工作。县(市)是区域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各地要把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放在更加重要的位臵。要优化配臵人才、信息、投入等创新资源,培育和壮大企业、广大科技人员、农民等创新主体,建立和完善推广、服务的创新机制,营造和改善政策等创新环境。只有不断完善创新体系,才能保障县(市)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
5.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切实落实加强县(市)科技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
应该说我们开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会议。因为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实实在在的措施。会后更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实实在在的作风,求真务实地做好落实工作。近期重点要做好五件实事,即“五个一”。
制定一个文件。即“关于加速县(市)科技进步的若干意见”,会上已进行了初步讨论,大家都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文件,需要认真地研究制定好。代表们希望政策要有力度,建议会同有关部门会签,由国务院或国办转发。经我们几位部领导商量,我们想再给大家两周时间,希望大家认认真真地研究,进行修改,提出书面意见反馈科技部。同时,各地也都要参照制定相关措施。
推行一项制度。即大力推行一把手科技进步责任考核制度。大
— 13 — 家都觉得把这项工作要真正做实了,县(市)科技工作没有钱的会有钱,没有位臵的可以有位臵,没有条件的会有条件。现在已经有15个省实施了由组织部门和科技部门共同考核的一把手科技进步责任制。我们要进一步延伸这个做法,提升这个做法,推广这个做法。在已有的浙江等地成功做法的基础上,认真总结推广各地实施党政“一把手抓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成功经验,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党政主要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同时,进一步推动“科技兴市县”工作。
推广一套新机制。好的机制非常重要,我们要善于创新,要敢于走出新路。科技特派员南平先做起来,现在已在二十几个省市推广,这就走出了新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推广科技特派员、专家大院等新的长效工作机制,将这些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全国推广开来,吸引更多科技人员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各地要因地制宜地深入推进基层科技工作的机制与体制创新,并努力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抓好一批试点。即抓好一批科技工作的试点县(市),试点县(市)不是挑选最好的、最强的,而是选择欠发达地区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让它们先走一步,让它们在加强县(市)科技工作中能够有所创造。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我认为这一点十分重要。科技部将结合面向基层的科技计划和专项工作,下大力气抓好试点和示范。除了部省联动共抓的试点外,各省(市、区)也要抓一些省级的试点县(市)。会后,科技部将尽快确定首批100个左右试点县(市)。明年、后年再各启动100个左右,并争取将试点工作持续 — 14 — 进行若干年,使相当一批县(市)科技进步能直接纳入试点县工作。对于启动的试点县(市),应从机制、能力建设和重点项目等方面全面推动工作,对试点工作将加强监督、动态管理;通过三年工作试点,国家还将组织评估、验收。
建设一个平台。就是建设以科技信息服务为主的基层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在上游,重点要集成部门和地方科技资源,遴选适于在农村和中小企业推广转化的先进技术,形成面向基层服务的、综合性的科技信息库;在末端,县(市)根据各自情况,建立不种形式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负责上游信息的中转、识别与应用。国家主要负责总体规划和资源集成,省(市)要统筹协调,配套支持;县(市)要完备设施,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各种方式抓好信息应用服务。经过3—5年努力,力争实现科技信息村村通,做到县县有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乡(镇)乡有信息工作站,村村有信息员。
同志们,会议很快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会,更是一次动员会。会议的召开只是做好县(市)科技工作的一个新起点,科技部把今年确定为“县(市)科技工作年”就是为了促进这项工作有一个更好、更高的起点。加强县(市)科技工作决不是一年半载的事,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必须有持久坚持、真抓实干的决心。这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县(市)科技工作的信心。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的思路和有效的措施,再加上各地已经积累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和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我们完全相信,新时期县(市)科技工作应该有所作为、可以有所作为、而且一定能够大有作为。
— 15 — 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臶,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扭转县(市)科技工作总体上薄弱的局面,到2010年使县(市)科技工作面貌有一个大的改观,不断开创新时期县(市)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在全市科技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会议安排紧凑、准备充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同志的讲话,站在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高度,对今后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这次会议特别是×××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再强调三点意见。
第一,要准确把握形势,在统一思想中增强合力。这次会议是在进一步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召开的,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科技创新工程的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会后,各县区参加会议的同志要向党委、政府汇报好这次会议精神,专题研究讨论,提出具体的贯彻意见。要把学习贯彻好全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作为当前的重点任务来抓,集中时间进行专题学习。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把科技工作与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
第二,要坚持有的放矢,在重点突破中整体推进。今年是
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市转型跨越、扶贫攻坚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突出科技项目建设。要把项目建设摆在科技工作的首要位置,紧盯国家和省上科技项目的支持重点和政策导向,围绕全市中医药、马铃薯、畜草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发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加工等工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积极进京上省,捕捉项目信息,加强沟通衔接,力争科技项目争取工作较上年有新的突破。要把前期谋划论证和储备作为项目建设的关键环节,抓紧筛选、储备一批市场前景好、支撑带动作用大的科技项目,进一步充实全市科技项目库。二要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全市科技系统和有关单位要按照省、市委部署,积极投身“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组织专家学者、农业科技工作者、科技特派员和机关干部深入到农业生产第一线,近距离地了解农业、农村、农民的科技需求,深入开展农技服务和为民服务,使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真正能够进村入户,真正落到田间地头。三要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步伐。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的市场主体,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产业和产品新技术发展创新最为敏感。要充分发挥企业技术研发和创新的主导作用,推动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有效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问题。各县区、各部门要把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体现,进一步建立向科研成果产业化倾斜的科研立项、成果鉴定、科技成果奖励的相关政策和措施。要做好科技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的有效对接,加强产学研合作,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要把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进行攻关,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生产力,从源头上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
第三,要强化工作措施,在完善机制中狠抓落实。今天的会上,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2012年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靠实了今年科技工作主要发展目标和各项重点任务。要以落实目标责任制为契机,对今年的科技工作重点任务进行细化,提出具体的量化指标和考核标准,层层分解,做到任务到部门,责任到人员,努力形成抓科技、促创新的强大合力。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做到经常性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把督查工作贯穿于各项任务落实的全过程,从严考核,奖优罚劣,切实改变重安排、轻督查、落不实的现象。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杠杆作用,建立科技进步监测评价体系和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科技经费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的财政保障。
谢谢大家!
第三篇:万钢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万钢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日期:2011年01月13日
同志们: 这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回顾2009年工作,研究部署2010年工作。昨天,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并为获奖者颁奖,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明确提出“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这既是对科技支撑措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刘延东国务委员对这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非常重视,专程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的科技工作,并对今年的工作提出了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央领导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科技部做工作报告。
一、2009年科技工作回顾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方、各部门和全国科技界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扎实工作,共克时艰,为保增长、保稳定,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做出了切实贡献,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科技支撑发挥了重要作用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科技部多次召开党组会和部务会,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措施的落实,组织科技界,会同经济界、产业界,认真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深入研究科技支撑措施,及时向国务院提出建议,使科技支撑措施成为中央一揽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后,各地方、各部门和科技界认真学习,统一思想,积极将《意见》的精神和要求,贯彻落实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各项工作部署中,使科技创新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按照国务院领导的要求,科技部牵头召开了科字口部门(单位)联席会议,研究提出了科技界落实《意见》的共同行动方案。教育部制定了发挥高校科技支撑作用的意见。中国科学院提出了面向企业开放研发资源、组织服务团队等一系列措施。中国工程院拓展了“院士行”等活动。自然基金会与企业和地方政府共同设立了支持技术创新的联合基金。中国科协在企业深入开展了“讲理想、比贡献”活动。
国务院各部门按照《意见》的分工,积极行动部署。科技部会同发改委、财政部加快了重大专项实施的调整工作,组织对重点任务的专题调研,并积极协调、加强督导。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国家能源局等重大专项牵头单位,以及《意见》确定的45项任务的牵头单位,积极落实配套支撑条件,加快推动各项任务的启动实施。
各地方也高度重视,把落实《意见》精神和各项措施,作为本省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和重点任务,结合本地的科技、资源和产业优势,运用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一些省市专门制定了本地“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目前,《意见》的各项支撑措施顺利推进,成效明显。1.加快了重大专项实施步伐,取得阶段性成效。
实施重大专项是培育和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举措,也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按照《意见》要求,对重大专项实施计划进行了调整,加快了已有较好基础、对扩内需能够产生直接作用、近两三年内能够形成进入市场任务的实施进度。2009年民口9个专项共启动2597个项目/课题,安排中央财政经费518亿元,已拨付139.43亿元。专项实施已初显成效,取得了一批阶段性成果。完成TD-SCDMA增强型试验芯片和设备研发并启动业务应用示范;成功开发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数控重型桥式龙门五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已进入用户现场装配;90/65纳米12英寸刻蚀机a样机已交用户进行考核验证;新型流感药物“磷酸奥斯他韦”被作为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国家储备药物。2009年11月,刘延东国务委员主持召开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组织实施推进会,对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起到了重要的督促、指导和推动作用。通过各方面努力,重大专项组织实施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行政和技术两条线的管理体系初步形成,建立了第一行政责任人和专职技术责任人制度。产业联盟和技术标准组织参与机制正在积极推进,企业在实施重大专项中的牵头作用更加突出。凝聚了一批活跃在国内相关领域科研和生产一线、有海外工作学习经历的优秀人才和团队,为专项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
2.加快推广应用了一批先进技术和产品,在“保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方、各部门积极落实《意见》任务,加大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力度。863计划、支撑计划和政策引导类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也及时做出调整,对已有工作基础、对重点产业振兴和扩大内需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一批科技项目加大了支持力度。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取得进展。加快了高速列车关键技术及装备的开发,350km/h动车组的国产化率达到80%以上,京津、武广高速客运专线开通运行。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取得突破,依托曹妃甸工程建立了洁净钢生产平台,实现了转炉功能的优化组合,每条生产线平均每年节约50万吨标煤。TD手机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全国已有550多万个用户。现代农机装备、粮食丰产工程、食品加工、动植物育种等技术研发、集成和示范推广,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口推广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作物丰产技术和生产模式,推广面积达1.6亿亩,创造了双季稻平均亩产1355.2公斤、黄淮区小麦玉米两熟平均亩产1770.5公斤的高产纪录。3.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为“调结构”做贡献。
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座谈会,听取了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就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了重要指示。科技部积极落实温总理指示精神,按照标本兼治、近期和长远相结合的原则,在积极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科技支撑措施同时,着眼于结构调整和长远发展,加大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一是突破了一批核心技术。在新能源领域,解决了风电机组整机自主设计和关键零部件瓶颈技术问题;攻克了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等技术。在电动汽车方面,攻克了大容量铿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技术,取得了“新一代整车控制器”、“两档变速器”等一批成果。在生物医药领域,组织工程皮肤已获得我国第一个产品证书,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成功研制了新型疫苗及抗体药物和蛋白质药物。在节能环保领域,成功研发燃煤电厂双相整流烟气脱硫成套技术与装备。在生物育种领域,转基因水稻已完成相关安全性审批,标志着我国生物育种取得重大进展。
二是启动实施了“十城千辆”、“金太阳”、“十城万盏”等一批科技应用示范工程。通过对用户实行财政补贴政策,推动了电动汽车、光伏太阳能、半导体照明等产业化进程。电动汽车已在13个城市的公共服务用车领域进行推广应用示范,20个不同类型的纯电动轿车取得产品公告,财政补贴约10亿元。国务院已决定进一步扩大示范应用范围,将示范城市扩大到20个,并选择5个城市开展对个人购买电动汽车进行财政补贴的试点。21个城市开展了半导体照明试点,100多个太阳能工程项目获得国家财政补贴约20亿元。
4.着力满足改善民生的科技需求,为“惠民生”做出切实贡献。
改善民生既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扩大内需、促进内生增长的内在要求。在人口健康、节能减排、公共安全、城镇宜居环境建设等民生领域,重点部署了一批重大技术及产品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如在世界上率先研制出甲流疫苗,对有效防控甲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接种人数已超过4400万。启动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约11.6万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围绕73个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开展创新创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国际节能减排和新能源科技博览会,促进了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应用,增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振兴经济的信心,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了展览,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5.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加大了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工程是国务院《意见》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科技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江苏、浙江、安徽等地方启动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加快了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步伐,有效地促进了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一是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技术创新和研发组织模式。通过试点,引导联盟规范发展,围绕振兴重点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推进联盟构建。目前,国家已认定了数控机床高速精密化、半导体照明等20个联盟,各地方构建的区域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超过100个。二是建设面向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服务。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认定工作正在加紧推进。
三是加大创新型企业建设力度,引导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已达469家,各地方创新型试点企业达到3000多家,这些企业正在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四是实施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各地方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企业的技术创新服务。广东实施了“百校千人万企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创新工程”,甘肃启动实施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百团千人”行动。国家科技计划已安排经费6.4亿元,天津、上海、江苏等14个省市也安排财政专项经费7.67亿元,用于支持科技人员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提出的研发项目。据统计,全国将有10万以上的科技人员深入企业服务。
按照《意见》“今明两年财政科技投入1000亿元,用于各项科技支撑措施的实施”的要求,科技部会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在去年科技总预算没有增长的情况下,既保证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又积极调整投入结构,一是重大专项调整出500多亿元,用于支持加快实施的任务;二是调整国家科技计划的预算安排,将2009年和2010年两年预算的80%(约260亿元),用于落实《意见》的相关任务,2009年已落实140亿元左右;三是积极引导各地方加大对《意见》各项任务的财政科技投入。通过上述调整,保证了《意见》各项任务落实的经费投入。(二)科技工作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取得新进展 2009年,科技工作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推进《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科技规划纲要》)的落实,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取得新突破。2009年,我国内地发表国际科技论文预计突破10万篇,占世界份额接近10%;发明专利申请量有望达到30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22万件,较上年增长13%;专利的大幅增加活跃了技术市场,全国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预计达到2800亿元,较上年增长5%。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重大成果,量子通讯技术取得突破,在合肥建成世界上首个基于量子加密技术的电话网;在世界上第一次获得由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制备的活体小鼠,((Nature》杂志评论称,“中国科学家为克隆成年哺乳动物,开辟了一条全新道路”。前沿技术研究方面攻克了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我国首台千万亿次高效能计算机“天河一号”研制成功,巩固了我国在高性能计算方面的国际地位;流化床甲醇制丙烯(FMTP)工业技术开发成功,实现了煤制烯烃技术的突破;我国自主研制的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到1109米海底,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实现1000米级载人深潜的国家。
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200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63个,总数达到320个,其中依托企业的94个;6个国家实验室试点建设工作加紧推进;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建36个,总数达到232家;有26个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已验收或正在建设;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达到105个。开通了“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867万份自然科技资源、140TB的科学数据、21.5万种科技图书、1.7万种西文科技期刊以及1.2万台套大型科学仪器的信息实现共享;建成了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生物种质资源库等一批重要实物平台,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网络体系初步形成。
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2009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预计达到5100万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的达到2200万人。全国R&D人力投入预计达到225万人年,其中研究人员总量达到121万人年。通过“千人计划”,积极推进高端人才引进工作,依托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实验室和高新区等平台,已成功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76名。
科技投入稳步增加。据初步统计,2009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预计达到5700亿元,比2008年增长23%。财政科技投入继续稳步增长,2009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达到1461亿元,较上年增长25.6%。中央财政科技投入极大地带动了地方财政、企业、社会的科技投入,财政科技拨款中,中央和地方的投入比例接近1:1,科技投入的结构正在发生可喜变化。2.自主创新环境明显改善
加大《科学技术进步法》的贯彻落实力度。研究起草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等,细化和落实《科技进步法》有关配套政策措施。各地方开展了科技进步条例和配套法规制定或修订工作。如厦门市、沈阳市修订通过了科技进步条例,重庆市发布了《重庆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等,在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税费减免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初步形成。《科技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制定任务基本完成。截止到目前,国家已制定出台了78项细则,各省市共出台了570多个政策文件,涵盖投入、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人才、科普等各个方面,科技政策逐步向创新政策转变,政策着力点从研发链向创新链拓展。一批政策已经发挥明显成效,如全国已有近一半的省市执行了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极大地激励了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科技金融迈出实质性步伐。积极推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点,重点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联合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设立种子、天使、创新、创投等基金,引导通过贷款担保、信用质押、风险补偿基金等多种方式,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提供不同方式的支持。目前,金融资本在科技领域的放大效应逐步显现,创业风险投资管理资本总量超过1400亿元。特别是创业板的推出,拓展了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渠道。此外,面向高新技术企业的科技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北京、天津等12个试点城市(区)已经推出了14个险种,全国实现科技保险风险保额1077亿元,同比增长57%,约有1600家高新技术企业参与了科技保险。高新区等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加快。省级高新区升级工作进展顺利,湘潭和泰州两个省级高新区已被批复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使国家高新区总数达到56个。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正式启动。绵阳科技城、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2008年国家高新区共实现工业增加值1.25万亿元,2009年预计增长巧%以上,占全国比重将超过10%。在汽车、船舶、装备制造等产业和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认定了86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新批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35家,总数达到108家,成为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2009年38个国家农业科技园通过了综合验收和认定,园区核心区面积达68万亩,入驻企业3960个,实现总产值1427.8亿元,培训人员超过100万人次,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国际科技合作进入新阶段。科技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政府间科技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与美国签署了《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合作议定书》,实现了两个突破:一是中美两国政府首次共同制定联合研究计划和任务,二是中美两国首次共同出资支持双方产学研合作。启动实施“中欧科技伙伴计划”,标志着中欧科技合作新机制的形成。推出“中非科技伙伴计划”,拓展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合作。
内地与港澳台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2009年香港4所高校的4个实验室,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伙伴实验室,伙伴实验室达9个;内地与澳门在中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科技合作日趋活跃;福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厦门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推动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科技奖励改革工作迈出了新步伐。全面落实新修订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进一步改革推荐评审机制,完善改进评价指标体系。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成果,对在基层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加大了奖励力度。在营造创新环境和造就创新人才方面,科技奖励的导向性得到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获奖的项目占今年进步奖的36%,4名来自基层的普通工人、农民获奖,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已达14名。
科学技术普及和创新方法工作成效显著。科技部联合中宣部、中国科协等19个部门,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成功举办2009年科技活动周。全国共举办各类科技活动3万余项,向基层赠送各类科技资料近3000万份,举办各类科技报告会、讲座、研讨会17000余场(次),开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科普场馆、基地近2000所,参与公众突破1亿人次。科技列车行、青少年科普创作室等,已经成为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科普品牌。先后批复12个省市开展创新方法工作试点,开展了技术创新方法培训和推广工作,累计培训4万余人。科研仪器设备自主创新取得较大进展。3.科技工作统筹协调明显加强。
科字口部门会商机制在国家科技宏观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9年,科字口部门召开6次会商会议,就《科技规划纲要》执行情况评估、重大专项组织实施、“十二五”规划制定、科技人才队伍培养、科技评价体系与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和协商,加强了工作的衔接。
部省会商机制促进了科技资源的集成和优化配置。科技部与部分省(区、市)建立了部省会商机制,通过部省领导共商共议,准确把握地方发展需求与国家重大科技部署的结合点,统筹配置中央和地方资源,实现上下联动,推动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部际合作取得积极成效。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就科技工作落实知识产权战略进行会商,共同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与发改委等14个部门联合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行动,与铁道部联合组织实施京沪高速铁路科技专项行动,与公安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实施道路交通安全科技专项行动,与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实施全民健康科技行动等,这些专项行动进展顺利。部际合作促进了资源整合,催生了一批面向行业的重大创新成果。4.地方和部门科技工作成效显著。地方科技工作各具特色。一是打造本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江苏以科技创新“八大工程”为重点,加快发展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辽宁举全省之力,建设装备制造业等区域特色产业基地;江西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力争做大做强10个产业;山西整合科技资源,支撑煤炭产业转型升级;大连启动生态科技城建设,全力打造高端产业基地。二是加大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据统计,目前60%的省市设立了科技平台建设专项资金。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重庆“检测超市”,海南“农业科技110”等已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科技平台服务品牌。三是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新模式。天津设立了创业风险投资种子资金;北京多家金融服务机构联动,以知识产权质押形式,累计向29家企业发放3.1亿元贷款;湖北率先建立了科技计划企业保荐制度。四是县市科技工作扎实推进。840个县(市)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62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县(市)。很多省市重视并加强基层科技机构和队伍建设。上海市杨浦区、湖北省武汉市、江苏无锡市等在机构调整中进一步强化了基层科技管理机构的职能和作用。
部门科技工作进展显著。公益行业专项的稳定支持,推动了水利、卫生、农业、气象、环保、质检等11个行业的科技工作,2009年安排487个项目,拨款近10亿元,已累计安排经费50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国家产业技术政策》,积极推进技术改造,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国土资源部在矿产资源综合勘查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技术突破,新增了一批资源靶区。国家广电总局加快下一代电视广播系统的应用示范,已为200万个家庭提供了数字媒体信息服务。同志们: 回顾2009年科技工作,我们深感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英明决策的结果;是各地方、各部门大力支持、密切配合的结果;是全国科技界扎实工作、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科技部,向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科技事业付出心血和努力的各级科技管理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奋斗在科技工作第一线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回顾2009年科技工作,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科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确立。在各级党委和政府大力推进下,部省会商推向深入,部际合作不断加强,科技工作的重要地位进一步提升。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科技成果快速推广应用,科技能量极大释放;资源整合、开放共享步伐加快,产业基地和科技金融快速发展,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高校、研究院所科技人员深入一线,青年科技人员得到成长,企业科技人员担当重任,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科技人员成为经济建设生力军。科技融入了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支撑引领作用得到充分体现,科技事业跨入发展的新时期。我们的体会是: ——融入主战场,意味着科技进步要更加受到经济界的关注,科技必须更加贴近经济、贴近市场,不断拓展工作的新领域、新空间,支撑经济发展。——融入主战场,意味着科技要更多的理解经济运行规律,特别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要掌握发展规律,超前部署,把握发展环节,创新商业模式,造就人才团队,引领经济发展。
——融入主战场,意味着人民大众对科技的高度期望,必须更加贴近民生,关注民生需求,加强生态环境、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科技创新,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
——融入主战场,意味着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高,必须进一步创新机制,把发挥人的创造性摆在突出位置,推动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推进科技发展的合力。
——融入主战场,意味着需要更多面向未来的战略技术储备,必须进行前瞻性部署,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知识和技术的供给能力。
二、关于当前形势与2010年科技工作总体思路
做好2010年的各项工作,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认真分析国际形势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深入研究国内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确定科技工作的思路和重点。(一)关于当前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
总体上看,2010年经济科技发展的环境将好于去年,但仍然面临严峻挑战。1.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新变化,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金融危机导致主要经济体需求与供给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资源与市场的争夺不断加剧,世界经济增长模式面临深度调整。围绕气候变化等焦点问题的博弈更加激烈。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会议,既反映出全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望,又凸显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综合较量。一方面过去发达国家那种以过度消耗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发展国家的发展空间,削除贫困,实现联合国新千年发展目标。气候变化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伴随着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全球正在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时代,抢占战略制高点的竞争更加激烈。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都着眼未来和长远发展,把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积极实施新的科技和人才战略,力争重塑国家竞争优势。谁把握了发展趋势,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世界范围的结构调整为我国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契机,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机遇稍纵即逝。必须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新科技革命中有所作为,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2.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已取得初步成效,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已经明朗。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凸显:投资率偏高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高度依赖扩大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格局难以持续;国内能源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以及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意味着传统的外延式扩张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技术含量不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的后劲和动力不足;人口健康、食品安全、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要求不相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已刻不容缓。我国经济社会已进入必须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的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并把科学技术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决定民族兴衰和国家命运,要依靠科学技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始终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赋予了我国科技工作新的历史使命,也将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提供巨大动力。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加快做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自主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3.当前我国科技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挑战。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科技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科技规划纲要》实施以来,自主创新战略深入人心,国家科技实力进一步增强。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把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结合起来,为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重要的政治保障。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科技工作仍面临诸多的挑战和困难:重大专项全面启动实施,开局良好,同时专项组织的责任体系和顶层设计亟待加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专项实施的举国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科技规划纲要》中做出全面部署,一批核心技术得到攻克,同时对其发展规律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主攻方向需进一步凝练,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还存在壁垒和障碍。企业的创新意识显著增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得到强化,同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上还比较薄弱,产学研结合机制需进一步完善。民生科技工作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等取得新进展,同时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还有差距,支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科技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掌握了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同时缺乏世界级的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基础条件和持续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地方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同时基层科技工作存在削弱趋势。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同时自主创新政策措施需进一步落实,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总之,当前我国科技发展仍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增强必胜信念,找准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明确主攻方向,努力做好科技发展和改革的各项工作,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二)关于2010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要继续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结构调整、转变方式,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改善民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部党组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2010年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技规划纲要的战略任务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科技支撑措施,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以支撑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发展民生科技,着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更好地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我国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做好2010年科技工作,必须着力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科技全面发展结合起来,实现科学发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企稳向好势头是当前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事关国家发展全局,要进一步落实《意见》的各项任务和支撑措施。同时,着眼长远,全面推进《科技规划纲要》实施,推动我国科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把促进结构调整和增强科技自身能力结合起来,增强发展的后劲。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是今年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快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的研发以及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同时,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加强技术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强化科技自身能力建设,增强长远发展的积累和后劲。
三是把推动自主创新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起来,培育新的增长点。要提高研发能力,努力在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方面和系统配套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把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按照产业发展规律,打通关键环节的壁垒和障碍,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四是把科技支撑经济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发展的协调性。科技工作既要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瓶颈问题作为优先任务,又要运用科学技术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是把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结合起来,增强发展的动力。破解科技发展难题,体制机制是关键。必须创新体制机制,抓住科技发展中的突出矛盾,进一步消除制约技术创新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以改革促发展。
三、关于2010年科技工作重点
根据以上思路,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2010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扎实推进重大专项实施,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
按照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刘延东国务委员在重大专项(民口)组织实施推进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市场条件下的举国体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全力推进重大专项的实施。
一是进一步突出重点。继续把扩内需、保增长的任务作为实施的重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扎实推进。同时,重大专项涵盖了新能源、信息、生物医药、生物育种、节能环保、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众多领域,一方面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超前部署的战略眼光,另一方面又要求我们加强各关键技术之间的系统集成和产品创新,力争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先进制造等四大板块,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加强应用示范和市场推广,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二是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进一步抓好统筹协调工作,加强专项之间的协调衔接,提高决策和办事效率。充分发挥第一行政责任人和专职技术责任人的作用,保证每个层次都有专人负责。探索地方进一步参与专项实施的机制与模式,做好专项实施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对接工作。加强专项实施的全过程监督评估,逐步实现监督评估工作的制度化。
三是进一步创新实施机制。鼓励企业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专项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任务,促进产学研用的结合。通过专项实施,培育一批创新意识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形成一批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服务平台。四是做好“十二五”实施计划的编制工作。《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民口)“十二五”发展规划》,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制定工作。各专项要结合各自的特点和当前的形势要求,充分听取相关部门和地方的意见,研究制定各专项的“十二五”实施计划,并提出相应的配套政策建议。
(二)强化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工作,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把高新技术发展及其产业化工作的重点,放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选择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的方向,加大培育力度,尽快形成产业规模。
一是确定主攻方向。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的系统配套。在推进风能、太阳能技术进步的同时,更加关注并网输配、智能控制等后续环节;在发展煤基/生物质天然气的同时,关注生物脱硫、生物制藻、合成气沼气提纯,以及成套系统;在核能发展的同时,加强安全技术标准和人力资源建设。在强化电动汽车关键部件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小型乘用车和大中型客车应用示范及市场推广。在突破以“三网融合”为基础的智能感知网、物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关键技术的同时,推进成套装备开发和标准体系研发应用。数控机床、深海装备、大型飞机、高速列车等要形成完整的功能部件研发和配套能力。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充分利用已有的财政、税收、金融、政府采购等政策,强化支持。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和需求,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打通制约市场培育和产业发展的壁垒和障碍。要关注和研究商业模式创新,制订与之适应配套的政策措施,这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取得市场成效至关重要。三是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重要载体作用。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为主要任务,强化高新区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国家高新区要主动转型,聚焦1一2个产业,促进产业聚集、构建公共平台、推进科技金融、汇聚创新人才,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载体,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三)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工程,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对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实施的支持力度。突出抓好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型企业三大载体建设,着力在创新主体、创新要素、创新机制和创新服务上下功夫,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发挥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继续探索联盟建设与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产学研用和大中小企业的紧密结合。支持联盟加强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提高产业共性技术供给能力,支撑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二是增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加强与部门和地方的联动,重点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确定一批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进行试点示范。支持平台的服务能力建设,突出平台的资源整合与开放服务功能。三是扩大创新型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依托创新型企业,新建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和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支持创新型企业的研发能力建设。创新型企业要在行业、区域发展中发挥技术创新的先锋作用和先进技术的辐射作用。四是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开展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继续推进江苏、浙江、安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推动山东、四川、黑龙江等省市完善试点方案,鼓励试点省市结合优势特色,创造性地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积极引导科技要素和现代生产经营要素在农村一线集聚,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
一是继续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大新品种选育,培育现代种业。加强粮食丰产、农机装备等重点领域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加快食品加工、生物质综合利用等重点涉农产业技术进步,培育和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链,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成果的集成示范和推广应用力度。继续推进星火计划、农业成果转化资金、科技富民强县专项的实施,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村清洁能源、农村宜居、农村饮水、农民健康等技术的集成开发和推广应用,形成一批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模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拉动农村消费需求。
三是推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农业专家大院等专项工作,加强对农民科技合作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的引导,大力发展农村科技创业服务中介机构,加强农村科技人才培训,加快构建信息化、社会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村科技创业,提高农村生产组织化水平。
今年的重点任务是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应用,培育壮大种业企业。要通过加强生物育种新技术研发和新品种推广应用,推进种业企业成长壮大。同时要关注产业模式创新,通过技术交易等多种方式,促进高校、研究院所的研究成果向龙头种业企业聚集。通过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推广应用新品种,支持种业企业开展新产品筛选和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
(五)大力发展民生科技,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把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摆在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强民生领域的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既能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又能有效拉动消费,促进内生增长。
一是加强人口与健康领域科技工作。重点推进重大疾病防治、医疗器械国产化等工作,继续实施全民健康科技行动,重点面向农村、社区基层推广适用诊疗技术和产品,面向公众推广适宜健康的知识和技术。
二是推进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工作。加快建立食品安全、生产安全、防灾减灾等公共安全技术支撑体系,加强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故、灾害的检测监测,研究开发保障公共安全急需的仪器、设备及装备,建立公共安全保障和应急技术平台。
三是继续推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科技工作。重点加强能源高效转化、建筑节能与节能新材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等技术研发。充分发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区)的实验载体和基地作用,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实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加强气候变化机制研究,加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开发。
(六)强化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大力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
一是继续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支持新兴学科和弱势学科,推动学科交叉,完善学科布局。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在纳米、干细胞、蛋白质、量子调控等领域,加快实施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关系国家未来发展和战略必争的重点领域,部署一批重大前沿技术研究项目。要特别关注技术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加强对提高产品可靠性、耐久性、精度保证性起深层次作用的结构、疲劳、振动、噪声、摩擦、系统失效机制等规律性、理论性,基础研究。
二是加快科技创新基地建设。继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台站等研究试验基地建设,加强科研仪器设备自我装备能力;进一步完善“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推进科技资源调查工作,加强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等综合实验服务基地建设,引导和支持大型科学仪器、科学数据、科技文献、自然科技资源等向社会开放服务。(七)加强基层科技工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培育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科技资源空间布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根据资源享赋、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和创新环境等不同区域特点,结合城镇化建设,大力支持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是积极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内部及区域之间创新要素的流动,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合肥等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不同区域选择若干城市进一步开展试点工作,探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不同模式。支持重庆等统筹城乡科技改革与创新试验区建设。继续开展科技支疆和科技援藏工作。
三是切实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加强基层科技工作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国家科技工作和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县(区)市科技管理机构是基层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切实巩固和加强基层科技工作,夯实基础。
保障县市科技管理机构、人员到位,不断改善其工作环境和条件;加强对县市科技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基层科技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基层科技管理和服务机构的重要桥梁作用,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城镇化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八)加大人才培养和激励力度,建设科技人才队伍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战略,把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积极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环境。
一是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进一步统筹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充分依托国家重大人才培养计划、重大科研计划和创新基地建设,加强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养和积聚,特别是要为中青年优秀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舞台。二是大力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继续通过“千人计划”,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落实好相关配套政策,用好人才。
三是加强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根据新时期加强科技管理干部能力建设的实际需求,以提升实效为重点,继续开展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工作,拓宽干部实践锻炼和交流渠道,提高科技管理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九)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
政策落实、机制创新和环境营造是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
一是抓好重点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推动包括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大学科技园税收政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重点政策的落实。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监测评估,建立长效机制。
二是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政策措施。加强与经济、财税、行业管理等部门的政策协调,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技术转移、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等新的政策措施。各地方、各部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和特点,在新体制、新机制、新政策等方面先行先试,在重点政策上先行取得突破,形成示范试点效应。三是继续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完善公益类院所分类改革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公益科研机构绩效考评,加快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加强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充分发挥其行业技术的骨干和引领作用。
四是深入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继续深化与金融部门和机构的合作,继续推动扩大信用质押、贷款担保、科技保险等试点工作。加强引导,使更多的金融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完善支持中小企业的多层次科技金融体系。(十)扩大科技对外开放,提升国际科技合作水平
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使国际科技合作更紧密地融入国家整体外交战略,更紧密地服务于国家自主创新战略。
一是构建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网络体系。依托国内一流科研机构或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发中心,形成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国际合作平台。加强平台与项目的结合,充分发挥平台在对外科技合作中的作用。
二是进一步拓展对外科技合作渠道和方式。继续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走出去”,与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开展高水平实质性合作研发,鼓励在互利共赢、合理分享合作研发成果的基础上,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组织和支持一批与国家科技发展需求密切相关的国际合作项目。将“对俄科技合作专项”模式适时推广到其它国别。
三是完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与国家科技计划等的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有效衔接。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实际需要和特点的组织管理体制,提升国际科技合作快速反应能力。加强和深化双边、多边国际科技合作,形成领域集中、重点突出、成果明确、互利共赢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机制。
四是充分利用世博机遇,吸收世界各国先进技术。今年5月,举世瞩目的世博会将第一次在中国上海举行。在国务院世博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下,科技部、上海市等共同制定和实施了世博科技专项行动,通过长达5年的努力,世博会上将展示和应用新能源、电动汽车、节能建筑、环境保护、智能电网、新一代移动通讯、安全保障等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新产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科技的创新成果。各参与单位要倍加努力,做好运行保障工作。
另外,世博会也是世界各国科技大比拼的舞台,要组织科技战线,特别是企业的参与,了解各国科技发展的理念和创新成果,做好交流、沟通、学习和引进消化吸收工作。
(十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科技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贯彻落实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科技管理的理念、方式,努力提高科技宏观管理水平和科技公共服务能力,推动科学发展。一是加强科技工作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的会商机制和沟通协调机制,促进科技政策与经济政策的统筹协调,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的统筹配置,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的统筹部署,形成目标统一、分工协作的科技工作新格局。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发展规划、政策引导、环境营造和公共服务等工作上。优化科技计划体系,创新管理方式。坚持依法行政,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推进科技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加强战略研究和技术预测工作,持续推进创新方法研究和应用,积极推广技术路线图等方法,提升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三是加强科技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技计划项目库、专家库建设,形成科技计划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平台,促进信息的共享共用。完善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加强统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今年是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工作的实施年,要将R&D资源清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严把数据质量,确保清查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加强科技评估机构、评估队伍及能力建设,完善评估指标体系,丰富评估方法,使科技评估工作制度化。各省市、各部门要在科技统计、科技评估经费和人员队伍建设方面切实给予保障。
进一步做好科学普及工作;加强科研诚信制度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加强科技系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同志们: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为“十二五”开局奠定基础的一年。制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是今年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各地方、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本地方、本部门发展和改革的实际,部署启动和组织好本地区、本部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制订工作。
“十二五”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是落实《科技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是积极适应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重要时期。目前,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刘延东国务委员的指示,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研究制订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第一,关于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工作思路的考虑。制订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重点考虑“五个坚持”:坚持以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统筹安排科技工作,促进科技与经济更紧密结合;坚持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全面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大力提升科技自身的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依靠制度创新激发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坚持更加开放、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将国际科技合作融入国家外交,实施科技发展国际战略;坚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自主创新政策支持,实现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十二五”科技发展的战略取向,将努力体现“四方面根本要求”:体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根本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核心作用;体现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把突破能源、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放在突出位置,让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改善民生的根本要求,把惠及民生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使科技创新的成果惠及亿万人民群众;体现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根本要求,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更加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
第二,关于制订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的部署安排。
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制订工作按照《科技规划纲要》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十二五”科技发展思路专题研究、规划纲要起草等三个阶段安排。其中,《科技规划纲要》执行情况的检查评估从去年7月启动,将于今年3月完成总体评估报告;“十二五”科技发展思路专题研究去年8月启动,目前已经形成战略研究报告初稿,预计将于今年3月份完成;规划起草工作将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起草过程中,将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争取在年底前完成规划文本的起草工作。
第三,关于制订国家“十二五”科技规划的工作机制。
将借鉴《科技规划纲要》编制的成功经验。一是请高层次专家为科技发展思路研究咨询把关,提升规划研究的战略层次;二是面向国务院主要产业、经济、行业部门和各地方,征集事关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三是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吸收各方面研究成果,努力把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研究编制过程变成统一思想、集思广益、凝练共识、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进程的重要过程。
总之,“十二五”科技规划应是积极适应世界科技发展环境新变化的五年规划;应是积极应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五年规划;应是全面落实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的五年规划。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规划时,要打破以往的思维定式,针对“十二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变化的新特点,必须在发展上有新思路,在编制方法上有新突破。同志们: 2010年是国际形势和经济发展最为复杂的一年。对科技工作来说,是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一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推动我国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谢谢大家!
第四篇:科技部长徐冠华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走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道路
---科学技术部部长徐冠华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总结2004年全国科技工作,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重点,部署2005年全国科技工作。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今天亲自到会,并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代表科技部作工作报告。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国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全国科技界和各地方、各部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各项科技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科技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形成了一批重要创新成果,全国科技事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2004年,我国国际科技论文数量继续保持增长,论文影响力逐步扩大;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数量6.6万件,授权量1.8万件,同比增长分别达16%和60%;全国技术市场技术合同总交易额1334亿元,比上年增长23%;研究开发经费支出为1843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5%,全国科技支出比2003年增加98.5亿元,增长13.7%,其中中央财政科技支出增长11.9%。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来自科技界、产业界2000多位专家一年多的辛勤努力,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圆满完成,规划纲要编制进入关键阶段。温家宝总理和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先后用7个半天的时间听取战略研究专题汇报。温家宝总理指出:“从总体上看,规划战略研究圆满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深化了对我国科技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的认识,增强了发展我国科技事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这次规划工作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一次规划,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2.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进展。根据中央的部署,中央和地方的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实现了企业化转制,提高了面向市场、服务经济的能力,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中央所属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完成了整体部署,正在系统推进,六个部门的院所改革已经完成阶段性验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重要转变。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化转制院所税收延长扶持的政策得到落实。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取得重要进展,人才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得到提高。高等院校在科研与教育结合、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等方面积极探索,成为科技创新的有生力量。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得到加强,在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科技创新取得重要成果,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稳步推进。在基础研究领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在重点支持自由探索的研究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国家973计划以国家目标为导向,组织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对提升关键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量子纠缠和量子通讯、澄江动物群脊椎动物起源等一批重要研究
成果,显示了我国基础研究水平的稳步提升。在战略高技术和社会发展领域,国家863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SRAS疫苗、禽流感基因工程灭活疫苗研制以及艾滋病、血吸虫病、肝炎等防治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曙光4000A超级计算机等研究取得突破,大中型油气田勘探、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开发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十二个重大科技专项,已申请国内外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500多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材料1000多项,发表论文2000多篇,形成国家标准624项,在电动汽车、高速磁悬浮交通技术、新药创制、食品安全等关键领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提高了部分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高性能复合材料领域的两项研究成果获得2004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结束了这一重要奖项连续六年空缺的局面。在火炬计划旗帜的引导下,高新技术产业化蓬勃发展,高新区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迅速增强,研究开发投入比全国企业平均投入水平高出4倍以上。一大批富有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迅速成长壮大,涌现出许多依靠自主创新获得市场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华为、海尔、奇瑞等企业勇于开拓、锐意创新,逐渐形成了核心竞争力,赢得了较好的发展空间。
4.科技进步推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了积极贡献。科技部、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联合组织实施了“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承担这一工程的十一个粮食主产省区在核心试验区、示范区、辐射区建设方面取得进展,在粮食丰产共性关键技术、三大作物减损增效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有所突破。现代农业技术、农作物育种和数字农业专项,累计推广面积达5亿亩。国产转基因棉花种植面积达2800万亩,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五大转基因作物种植国家。近年来,国家共投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10.5亿元,吸纳了地方和企业投入配套资金32亿元,使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应用。星火计划已经覆盖了全国近90%的县市,形成了以6000多个星火培训基地为主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培训农民8000多万人次。由科技部与农业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统战部联合启动实施的“星火富民科技工程”,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由科技部、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实施的小城镇发展重大科技专项,为全国小城镇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科技部联合农业部等六部门,建立了3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呈健康、快速发展态势,其中北京、河南、四川、广东等地园区已经成为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农业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推广农业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地方科技工作日趋活跃,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蓬勃发展。去年是科技部确定的“县市科技工作年”,加强县市基层科技工作成为全国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科技部会同地方科技系统对全国2800多个县市(区)科技工作情况进行了系统调研,召开了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明确了新时期县市科技工作的思路和重点,形成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国家加大了对基层科技工作的投入力度,启动了县市科技工作试点,着力加强县市科技基础设施、推动县域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和相关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安徽、江苏、河南等省设立了专项经费,对县市科技工作给予支持。省部联动的科技奥运、西部科技专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改造科技专项、防治艾滋病科技专项行动、科技特派员制度试点、农业专家大院等工作相继实施,取得了积极效果。科教兴市(县)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对区域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中国工程院“技术创新院士行”、中国科协“千厂千会协作行动”等活动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受到各地方的欢迎。东三省、长三角、泛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积极推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
6.科技基础条件建设逐步加强,科技发展宏观环境不断改善。一是科技评价体系日臻完善。科技评估、科技奖励、科技计划信用管理等相关工作得到加强,中央级购置大型科学仪器设
备联合评议等工作取得进展,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二期评估是我国首次对科技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大规模、系统的评估活动。二是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不断加强。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地方积极参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资源的共建共享取得重要进展。重点建设了一批共性技术集成和工程化配套能力较强的行业技术推广示范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自然科技资源、科学数据与文献共享试点工程顺利推进,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相继启动,国家实验室筹建、省部共建实验室建设取得进展。三是科技法制建设和科普工作取得积极进展。《科学技术进步法》修订工作顺利推进,科技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科普事业更加繁荣,科普场馆建设、科普创作出版和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在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文化、提高国民科学素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四是国际科技合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围绕服务于国家目标,面向空天领域的若干科学和关键技术、一体化全球大气化学观测合作研究等一批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取得重要进展,对外科技合作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一个有利于对外科技合作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
同志们,当前我国科技事业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和创新,把科技创新提高到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形成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和政策举措。各级党委和政府把科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地方科技工作空前活跃,科技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全社会科技意识和对科技发展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依靠科技求发展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的心声,一个全国大协作、大联合的科技工作格局正在形成。这种良好局面来之不易,从根本上有赖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赖于各部门、各地方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有赖于全国广大科技人员的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我们对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在此我代表科技部,向各有关部门、地方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我国科技事业的人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深刻认识加强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对科技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大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也明确指出,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和地区,努力将我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国家。这一系列重要指示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重大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坚持自主创新是我国科技进步的战略基点。我们讲坚持自主创新,一是要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要加强集成创新,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的融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三是要在广泛吸收全球科学成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充分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当今日益开放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应当从更多的途径和方式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同时,作为一个经济总量庞大、经济结构复杂的发展中大国,我们不能指望别人来解决我们自身发展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我国科技进步必须牢牢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点之上,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奠定雄厚的科学技术基础。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增长方式、推动结构调整的关键。当前,国民经济粗放增长、低效运行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结构调整的目标还没有完全实现。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结构调整的要求极为迫切。如果没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我们将难以把握结构调整的方向,只能继续以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来换得短期的经济增长。所以,要把自主创新作为促进结构调整的中心环节,通过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拓展发展空间,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第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应对国际竞争的迫切要求。近年来,我国产业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依赖国外的问题日益突出,自主知识产权匮乏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障碍。实践反复证明,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不掌握核心技术,不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很难在国际竞争中把握机遇,甚至可能丧失发展的主动权。因此,我们在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必须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掌握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尽快摆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在科学前沿和战略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做好2005年的科技工作,对于全面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并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技界以及广大科技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科技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践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的路子。2005年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环境建设,继续加强地方科技工作,促进行业和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落实规划纲要,全面推进 2005年科技工作
2005年是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部署之年,也是“十五”计划全面完成和“十一五”规划工作启动之年。全国科技工作要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不断深化改革,营造创新环境,努力开创科技事业的新局面。
1.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认真作好“十一五”规划工作。
今年国家将正式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未来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对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部署。各部门和地方要根据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研究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制定各项配套政策措施,切实把规划纲要确定的任务落到实处。制定“十一五”规划是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科技部近期将专门发布通知,对启动“十一五”规划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规划工作要把战略研究放在突出位置,以发展为主线,结合部门、行业和地方实际,确定科技发展方向和切入点,凝练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要尊重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律,分析和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体现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要形成开放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科技、经济、社会各方面专家的作用,体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要广泛吸收企业参与规划的研究制定,使科技规划更多地反映企业发展需求。部门、行业和地方科技规划要与国家科技规划相互衔接,地方科技规划还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
划相互衔接,统筹协调,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制度环境。
建设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关键是要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做好科技政策和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引导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成果集成应用的主体;改革科技管理方式,面向应用的科技计划要逐步建立企业牵头、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的机制,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和地方的研究开发任务;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要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为重点,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投融资体系,创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在院所改革方面,今年将完成20个部门所属公益类院所的分类改革任务;对应用开发类院所企业化转制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在转制院所重点建立一批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科技部将今年确定为“科技管理改革年”,力争在科技计划、科技经费、科技评价和科技奖励等改革上取得突破。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要突出公共服务职能,对功能结构、管理方式进行调整,构建定位明确、结构合理、操作可行的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科技经费管理改革要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为核心,优化支出结构、统筹资源配置、强化监督管理;科技评价和评估管理体系改革要以落实已经颁布的《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科学技术评价办法》为重点,推动科技评价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科技奖励制度改革要以激励自主创新为导向,完善奖励制度及其评审体系。
3.加强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在基础研究和战略高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关键领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我们要围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优先领域,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及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力争在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方面取得突破。从今年起,要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十一五”科技规划的制定,研究形成对从事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的机构和团队给予稳定支持的政策,形成从项目支持为主转向对人员和基地协同支持的政策。在基础研究领域,鼓励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与国家目标相结合,重点加强学科交叉和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继续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改革和发展,稳步开展国家实验室试点工作;集中力量部署一批973计划项目,力争取得若干原始性创新重要成果。在战略高技术领域,着力加强战略高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突破一批对结构调整构成瓶颈性约束的关键技术;完善高技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环境,推进863计划成果产业化,积极培育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关联和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4.高举火炬、星火旗帜,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农村实用技术推广。
十多年来,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宗旨的火炬计划,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当前,国家高新区正全面步入以创新为主题的“二次创业”阶段。各高新区要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培育创业孵化体系,推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机构进入高新区。今年将重点办好软件、生物医药等一批专业孵化器,切实提高
孵化质量和水平;积极推进以创业中心和大学科学园为核心的各类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引导作用,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引导社会资源共同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建立创新基金社会化协作系统。今年国家创新基金规模将扩大到8.4亿元,通过新机制带动地市以上地方政府设立创新基金120家,地方投入规模达到14.6亿元。
过去一年,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势头良好。但从长远来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依然任重而道远,根本出路还是要依靠科技。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星火富民科技工程”为主要载体,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培育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继续探索和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农业专家大院等农村科技服务的新机制;继续做好农业成果转化基金和农业科技园区工作,促进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今年,农业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将与地方相互配合,把加强农业科研作为推进社会公益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试点,研究制定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工作方案。
5.继续加强地方和基层科技工作,推进行业技术进步。
在去年加强县市科技工作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将发布《推进县(市)科技进步的意见》,并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出台具体配套政策,加大对县(市)科技工作的支持力度。去年确定的首批试点县(市)将进入组织实施阶段,经费将陆续到位,要与省(市、区)的相关经费集成使用,突出重点,选准科技的切入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加快县(市)科技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面向县(市)的全国先进实用技术信息库和共享机制建设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各地要在认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做好第二批试点县(市)的遴选工作。
部门、行业科技工作在国家整体科技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技部将与各有关部门和行业加强协商,依托863、科技攻关等重大科技计划,建立跨行业、跨领域的新型科技管理体系,重点支持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要在前期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着重推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科学数据和文献、大型仪器设备、网络科技环境等资源整合和共享工作,建成国家科技基础条件门户应用系统,通过信息共享带动实物共享。今年,将联合有关部门发布《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实施意见》和《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分工,建立部门、行业和地方共同参与、相互协调的工作机制,促进平台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各有关部门、行业和地方科技管理机构都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十五”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切实做好各项任务的验收总结,充分展示“十五”科技发展成就;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的成果管理,做好成果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实现广泛共享。对有苗头的、在“十一五”期间有可能形成突破的重点项目,科技部将加大工作力度,实行滚动支持。今年将召开全国科普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今后一段时期的科普工作,力争把科普事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6.拓展对外科技交流,提高国际科技合作水平。
围绕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中心,探讨国际合作新模式、拓展国际合作新思路,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科技发展服务。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和组织重大国际科技合作计划。推进海外科技园、中外联合研究实验室、科研中心、科技工业园区和企业孵化器等建设,鼓励和引导具有竞争优势的科技型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今年将召开地方科技外事工作会议,对地方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进行部署,充分运用科技外事的渠道优势,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抓几件实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同志们,当前全国正在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科技界的广大党员和干部要站在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准确把握新时期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要求,深刻理解科技进步和创新对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作用,增强使命感,激发创造力,永葆先进性。通过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加快改革和制度创新,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力度。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水平。各级科技主管部门要切实落实《行政许可法》,转变政府职能和工作作风,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科技管理水平。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为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在全县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总结去年科技工作,研究部署今年科技工作任务。动员各乡镇、企业、部门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振奋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科技事业,为实现县十四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上确定的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全县经济和各项事业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2004年全县科技工作基本情况
过去的一年,全县科技战线上的广大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省市科技大会精神,围绕中心,强化服务,奋力拼搏,扎实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年争取上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项,争取无偿资金70万元,获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4项;新建民办科研机构3家,审批技术贸易机构6家;申请专利14项,授权8项。组织实施了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2万亩食用菌建设工程,启动了科技特派员工程。组织承办了全市高新技术工作调度会。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上,我县有2个单位、2名同志分别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全市科教兴市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县科技局还被省表彰为全省科技系统先进集体。
(一)高新技术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一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工作重点,从做大做强我县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入手,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高新技术项目的产业化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取得新进展。一是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年内新增凯利摩擦材料、舜天化工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县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家。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纳入高新技术产业调度的企业达到7家,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6.19亿元,同比增长30.6%,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3.2 %。三是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县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实现产值过亿元的有山大华特、澳柯玛新能源电动车、沂蒙轴承3家企业。全县高新技术企业完成产值8.04亿元,同比增长26.7%,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14%。完成利税6303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的比重为32.9%。全县十大利税企业中,有##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五是取得了一些高新技术成果。全年鉴定科技计划项目12项。其中有5项通过了省级鉴定。
(二)科技宏观管理开创新局面。一是组织召开了全县科技工作会议,传达了省、市高新技术工作会议精神,表彰了全县科技、科普工作先进乡镇和县科技进步奖,进一步调动了全县上下抓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开展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二是制定出台了有关科技政策文件。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发展的实施意见》、《##县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县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大力发展科技事业的政策氛围更加浓厚。三是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上了新台阶。编制下达了县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7项。组织参加全市重大科技计划课题竞标,有2个项目中标,列入市科技发展计划。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计划项目立项,申报省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9个,有7项列入省市各类科技计划。五是加强了专利项目的组织实施与转化。5月份组织企业参加了第二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我县“##烧鸡”和“热磁保健枕”两项具有自主产权的产品获金奖。
(三)科技交流与合作开辟了新途径。以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科技合作交流会等形式,帮助企业搞好合作对接,加快新产品开发力度。一是组织企业参加了首届“##市科技合作项目洽谈会”。签订科技合作项目十余项。促成了舜天化工与中国科技大学,金城电子与华中科技大学等校企的科技合作。二是广泛开展与高等院校的面对面合作与交流。县政府与山东理工大学签订科技合作意向,组织部分企业与山东理工大学进行项目合作。进一步加强了我县企业与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加快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速度。全年仅高新技术企业开发新产品80余项。
(四)重点组织实施的三个工程进展顺利。一是稳步实施了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在湖头镇进行了试点工作,目前已安装信息机71台,工程扩展到7个乡镇的66个村。为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去年11月4日,市政协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专门来我县视察了我县开展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实施情况,并给予高度评价。二是深入组织实施了“十万农户致富工程”中“2万亩优质食用菌”项目。建立了全县食用菌发展户台帐。制定了食用菌发展意见,确定了全县食用菌发展重点品种,成立专家技术服务团和市级食用菌专家工作站。组织举办了全县食用菌生产技术培训班3期。目前,建成了山东省唯一的白灵菇工厂化生产企业一处,食用菌FD加工企业一处正在建设中,食用菌科技示范园5处。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到340万平方米,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三是启动了科技特派员工程。根据省科技厅在全省30个欠发达县实施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的统一部署,在全县启动了科技特派员工程。目前全县共派出科技特派员37名,其中县派11名,含聘请县外科技特派员1名,乡镇派26名。领创办科技示范利益共同体30个,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化进程,构筑科技与“三农”有机结合的新机制,引导鼓励科技人员深入农村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科技宣传扎实有效。5月份成功举办了以“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期间,在张庄镇举办了临沂市科技活动周暨科技成果展,展出了中科院、山东大学等近年取得的科技成果百余项,促成了我县企业及社会各界与高校面对面洽谈。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年内组织送科技下乡活动5次,工作受到市委宣传部的表彰。组织承办了临沂市第二届农业科技新成果展暨百万农户致富工程科技信息发布会和全市高新技术工作调度会。加强了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开通建成了沂南科技信息网站,通过网站发布信息500余条。
虽然我县科技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面小,规模不大。重点工作进展缓慢且不平衡,部分领导对科技工作的认识亟待进一步提高,科技投入不到位、科研队伍不健全,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要提高认识,强化领导,严格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今年科技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全面总结十五计划实施情况,研究制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当前科技经济发展形势和省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今年全县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会精神为指导,以省市科学技术大会精神为指导,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宣传,深入组织实施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食用菌示范基地建设、科技特派员工程,培植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不断推动全县科技水平的提高,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总体目标是: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20个,新发展优质食用菌3000亩,力争5000亩。实施县以上(含县级)各类科技发展计划30项。取得各级科技成果25项。新发展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膨胀壮大现有9家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 33 %。安装信息机353台。对接下派科技特派员20名。新建科研机构8家。申请专利16项。工作中,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宏观管理水平。一是研究制定十一五全县科技发展规划。认真总结全县十五科技发展计划实施情况,结合当前科技发展形势,研究制定全县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详细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县科技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实施措施。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在指导思想上要体现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在具体内容上要明确需解决的问题及相应的政策和保障措施。并根据十五计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全县长远科技发展规划作适当调整,使科技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是完善考核体系。继续把对乡镇科技工作的考核纳入全县综合考核范围。重新修订县党政领导干部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细则。随着形势的发展,上级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更新要求,原来的考核指标体系不能更好地适应形势的发展要求,为此,今年要对党政领导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作适应调整,增加新的考核内容,重点是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要求及信息网络建设、科技特派员工程等内容。使考核指标更加全面,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三是做好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考核迎查准备工作。今年是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年,我们要早作准备,认真总结前两年的工作,对照考核指标,进行完善,既做到事实、数据准确,又做到不遗不漏,争取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考核,力争获得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称号。
(二)加强科技宣传,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氛围。去年省市科学技术大会的召开,为新时期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扩大科技宣传,营造良好的科技发展氛围,提高全民科技意识,调动各级抓第一生产力的积极性尤为重要。一是加强对全民科技意识宣传。号召全民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组织好五月份科技活动周的主题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好面向全体公众的大规模科普宣传活动。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科技研讨、合作交流、考察学习等重要宣传活动。二是搞好科技知识培训。选择适当的时机,举办2-3期针对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的科技知识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依靠科技发展经济的素质。同时,把送科技下乡活动作为为基层群众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之一,根据农民技术需求,年内组织3次以上形式多样的送科技下乡活动,对农民遇到的技术难题,进行现场指导。提高广大农民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本领。
(三)膨胀规模,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一是加强技术创新,膨胀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科技工作的灵魂,是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的迫切要求。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县创新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功能逐步完善。企业特别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更加紧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已逐步成为原始性创新的基地、产学研结合的亮点和科技合作的前沿,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日臻完善。近期,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巨大作用,要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对科技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将在全国兴起新一轮科技创新的热潮。在去年召开的省市科技大会上,省市两级分别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各有关部门和企业要切实贯彻落实省市《决定》中关于鼓励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优惠政策,开展好技术创新活动,努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围绕产业链开发新产品,为推动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储备后劲,膨胀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年内争取研究开发10项高新技术产品。二是搞好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和培育工作,全县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值争取突破10亿元。有针对性地选择4-5家企业,按照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进行培育申报,不断扩大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是培植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开发新的增长点。对今年开工建设占地419亩、总投资2亿元的华盛中天(沂南)工业园;总投资1.1亿元的山东新大洋机电科技公司50万台直流电机项目等企业积极给予政策、信息、技术的支持,从新建开始就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标准规范化培育,促其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使这些企业逐步成长为经济拉动力强、财政贡献大的高新技术企业。四是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产业的调度和管理。科技部门要根据市里下达给我县的高新技术产业任务,合理地分解到各企业。今年,要进一步加强高新技术产业调度管理。对高新技术产业继续实行月调度,季通报管理,半年进行总结,年终加强考核。各高新技术企业及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企业要及时报表,科技、经济统计部门加强合作,互通信息,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定期分析、研究,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对完成的企业在安排县科技计划,申报上级各类科技计划,评审申报科技成果奖励方面给予支持。统计部门要对企业新产品项目,符合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范围的,要向上级部门汇报好,及时纳入统计范围,做到不漏、不落。确保完成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任务。
(四)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和服务,推进“科技富民”工程。要继续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帮助农民依靠科技致富。一是全面推进实施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认真总结工程第一阶段试点经验,在全县全面组织实施,进入工程第二阶段,将工程实施面扩大到全县各乡镇,确保按照沂政办发[2004]32号文《沂南县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完成信息机安装任务。同时,加强信息机的管理维护,不定期组织人员对信息管理员管理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对信息机用户进行走访,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当时机,召开一次信息机管理员、信息机使用户座谈会,交流信息机管理维护、使用过程中好的经验,确保信息机发挥最大作用。二是重点实施十万农户致富工程中“二万亩优质食用菌工程”。要组织好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去年全县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根据进度和各乡镇实际发展情况,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发展目标,力争全县新发展食用菌5000亩。在近期即将召开的十万农户致富工程会议上,将对各乡镇发展食用菌目标任务与各乡镇签订责任状,各乡镇要加大措施,确保如期完成发展目标任务。要组织好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服务。充分发挥市食用菌专家工作站的作用,不定期邀请专家举办生产技术培训班,使食用菌生产户严格按照食用菌无公害高效栽培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扩大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和深加工能力。沂蒙菇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工厂化生产,争取新上2处生产车间,扩大生产规模。充分利用山东双源食品有限公司的食用菌FD加工出口优势,促成更多食用菌生产户与双源的合作,为双源食品提供稳定的供货渠道,提高食用菌FD加工生产能力。三是科技特派员工程。按照《##县科技特派员工程实施方案》(#发[2004]65号)要求,继续做好科技特派员的下派工作,对条件具备的,随时下派,做到成熟一个,下派一个。年内选择适当时机,组织一次已下派科技特派员座谈会,总结交流下派工作情况。各乡镇和县真部门要充分认识科技特派员工作实施的重要意义,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对符合条件的只要个人提出申请,单位都要支持他们落实好政策,及时选派。
(五)抓好科技信息平台建设,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当前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科技信息服务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这一实际,科技部门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创新服务形式,切实搞好科技信息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去年县科技局在经费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资金,为生产力促进中心购置了有关设备,经过认真筹备,创建了“沂南科技网”。该“网”的开通,标志着我县实现了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化。今年,要充分利用“##科技网”这一信息平台,全力打造网上##科技新形象。配备专门管理人员负责网站维护与管理,定期更新网站内容,及时搜集科技信息,编辑##科技动态。为发挥好网站作用,在网上,建立企业信息数据库,专家信息数据库,搞好网上科技招商,将有关科技成果,招商项目进行整理,刊发在网站上面,向社会开放,寻求项目对接。同时,对基层单位,企业或个人遇到的技术难题、人才需求、科技信息,生产力促进中心将全方位搞好服务。截止目前,已发布项目信息200余条,介绍专利、产品几十个。同时欢迎全县各单位、各企业或个人积极提供信息,介绍自己的产品,达到资源共享,共谋发展,构筑网上沂南高速,搭乘信息快车,全面提升我县地区生产力水平。
三、提高认识,强化措施,确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
一是要增强机遇意识。去年,省市分别召开了进入新世纪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科技大会。为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分析形势,深入学习和深刻领会上级大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理清工作思想路,把对科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到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来。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把科技发展摆上重要位置。
二是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要按照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要求,加强领导。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科技工作领导小组。今年重点组织实施的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科技特派员工程、食用菌基地建设等工程各乡镇、各部门都要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做到有专人抓,有专管。同时要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的作用,有问题多沟通协调,有困难多研究解决,做到有计划、有部署、有落实。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
三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科技投入是促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要保证。要认真落实《山东省科技进步条例》的有关规定,落实使用好科技三项经费。今年县财政将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县科技三项费的数额,各乡镇也要根据需求,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经费数额。财政科技经费的投入要加强集成,重点引导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切实解决立项过多、经费使用分散的状况,力求使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企业也要加大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开发资金要确保达到年销售收入的5%以上,一般企业也要达到1%以上。要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广泛吸纳金融投资、风险投资和社会闲散资金注入,逐步形成良好的高科技产业融资渠道及资本市场。
四是要创造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良好氛围。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做好科技工作,人才使用至关重要,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做好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把发现、培养、稳定和用好人才作为第一战略任务。培养和使用好现有科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重点培养,让他们更多地承担一些科技研究开发项目,交任务,压担子,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有计划地将他们选送到大专院校进行深造。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争取以环境引人,以人引人,做到引得来、用(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得好、留得住。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创业、工作的良好环境。在全社会形成珍惜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氛围。要创造条件,加大县科技信息网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充分利用我县优势资源,完成县科技信息网网上特色模块的开发利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企业、农业生产搞好信息、人才、项目服务。逐步将沂南科技信息网建成集科技信息、专利信息和科技文献为一体的数据中心,为科技人员研发提供服条件。
同志们,今年的工作目标已经明确,任务非常繁重,希望大家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完成全年任务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