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庆阳市人民政府令〔2015〕第1号

时间:2019-05-14 03:5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庆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庆阳市人民政府令〔2015〕第1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庆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庆阳市人民政府令〔2015〕第1号》。

第一篇:庆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庆阳市人民政府令〔2015〕第1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肃省庆阳市人民政府令2015年第1号 【发布日期】2015-06-05 【生效日期】2015-06-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庆阳市人民政府

庆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庆阳市人民政府令〔2015〕第1号

《庆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已经2015年5月27日庆阳市人民政府三届第4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贠建民 2015年6月5日

庆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包括以下事项:

(一)制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重要决议、决定和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

(二)研究需要报告省政府或者提请市委、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重大事项;

(三)研究审定市政府工作报告,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编制市级财政预算、安排重大专项资金;

(四)编制或调整各类总体规划、重要的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

(五)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政府规章、重要的规范性文件;

(六)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与调整;

(七)政府重大投资和建设项目、国有资产处置方面的重大事项;

(八)市政府重要的奖惩决定;

(九)重要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制定或调整;

(十)制定涉及全市经济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大措施;

(十一)与公共安全直接相关的重大行政措施的制定与调整;

(十二)其他需由市政府决策的关系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重大事项。

第三条 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应当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法定程序,并坚持以下原则:

(一)科学决策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运用科学方法,尊重客观规律,保证决策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和需要。

(二)民主决策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与行政首长负责制相结合,贯彻群众路线,保障人民群众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决策,保证决策符合最大多数人的利益。

(三)依法决策原则。坚持各项决策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保证决策权限合法、程序合法、实体合法。

第二章 公众参与

第四条 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外,均应以适当方式引导公众参与,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应根据该决策对公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采取公示、调查、座谈、论证、听证等形式,充分听取公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征求公众意见,应当综合考虑地域、民族、职业、专业、受影响程度等因素,合理选择被征求意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第六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进行公示。

公示内容应包括:决策事项名称及主要内容、基本情况说明、决策依据和理由、反馈意见方式和时间以及应当公示的其他内容。

公示的期限一般不少于7个工作日。

第七条 在公众参与的过程中,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应当全面、客观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反对意见和修改意见,严禁只听取赞成的意见,严禁漏报、瞒报反对意见和修改意见。

第八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应将公众参与的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书面报告,连同决策事项一并提交市政府审议。报告应当提出明确的结论性建议意见。

公众参与的结果作为市政府行政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对公众提出的合理意见应予采纳。

第九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对条件不成熟或其他原因未能吸纳的公众意见,视情况以适当方式说明理由或作出解释。

第三章 专家论证

第十条 市政府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库,入库专家由市

政府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责和行业特点提出候选人名单报市政府审定。

相关专家负责对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进行咨询论证,并实行动态管理和相关利益回避制度。

第十一条遴选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论证的专家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具备从事相关工作所要求的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三)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四)能够按时参加并完成委托的有关论证工作;

(五)具有较高的社会公认度,公正诚信,能够客观、独立、负责地提出论证意见。

第十二条 重大行政决策应当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证:

(一)必要性研究;

(二)科学性研究;

(三)可行性研究;

(四)经济社会效益研究;

(五)执行条件研究;

(六)对环境保护、居民健康及生产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影响研究;

(七)负面影响可控性研究;

(八)其他必要的相关因素研究。

第十三条 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工作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决策事项承办单位从市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库中选择咨询论证专家,提出专家组建议人选报市政府确定;

(二)决策事项承办单位根据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性质、内容、复杂程度、时间要求等实际情况,给予专家组比较充分的研究时间,一般不少于7个工作日,并提供论证所需的资料;

(三)参加决策论证的专家在充分了解政策背景、决策目标等信息的基础上,在指定时间内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进行相关研究,出具书面论证意见;

(四)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将专家组书面意见连同决策事项一并提交市政府审议。

第十四条 参加重大行政决策论证的专家,享有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列席相关会议、参加相关调研活动等权利,对提出的论证意见署名负责,并服从监督管理,承担应尽的保密等义务。

第十五条 参加决策论证的专家一般不少于3人。涉及面较广、争议较大或内容特别复杂、敏感的重大行政决策,参加决策论证的专家一般不少于5人。

第四章 风险评估

第十六条 凡是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事项,包括涉及征地拆迁、农民负担、国有企业改制、环境生态、社会保障、公益事业等方面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大政策制定以及其他对社会稳定有较大影响的重大决策事项,作出决策前应进行风险评估。

第十七条 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除市政府指定的评估主体外,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为评估主体;

(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组织由市直有关部门,有关社会组织、专业机构、专家学者,以及决策所涉及群众代表等参加的评估小组进行评估;

(三)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制定评估工作方案,明确评估目的、评估对象与内容、评估标准、调查对象、评估步骤与方法等,并提供评估所需的基本保障;

(四)评估小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公示、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多种方式,就决策事项听取各方面意见;对受决策影响较大的企事业单位、群体、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和个人要重点走访,当面听取意见,并讲清决策的法律和政策依据、决策方案、决策可能产生的影响,以便群众了解真实情况、表达真实意见;

(五)评估小组分门别类梳理各方意见和情况,对决策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风险可控性进行全面深入研究,查找社会稳定风险点,参考相同或者类似决策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情况,预测研判风险发生概率,可能引发矛盾纠纷的激烈程度和持续时间、涉及人员数量,可能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以及相关风险的可控程度;

(六)评估小组根据分析论证情况,按照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个类别,确定决策实施后可能造成的风险等级,作出评估报告;

(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将评估报告,连同决策事项一并提交市政府审议。

第十八条 风险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评估事项和评估过程;

(二)各方意见及其采纳情况;

(三)决策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

(四)风险评估结论和对策建议;

(五)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以及应急处置预案。

第十九条 对评估报告认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存在高风险的,应当区别情况作出不实施的决策,或者调整决策方案、降低风险等级后再行决策;对存在中风险的,待采取有效的防范、化解风险措施后,再作出实施的决策;对存在低风险的,可以作出实施的决策,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妥善处理相关群众的合理诉求。

第五章 合法性审查

第二十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审查工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及相关单位配合做好合法性审查工作。

第二十一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向市政府法制机构报送重大行政决策方案,应当一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决策方案说明;

(二)与该决策有关的法律政策依据;

(三)与该决策有关的统计数据、调查分析、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报告等;

(四)与该决策有关征求意见的报告;

(五)进行合法性审查时需要的其他材料。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对上述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第二十二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收到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提交的决策方案和相关材料后,应当组织有关人员和市政府相关法律顾问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二十三条 合法性审查的主要内容:

(一)决策事项是否于法有据;

(二)决策程序是否依法履行;

(三)决策内容是否依法合规。

第二十四条 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查研究或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进行。

第二十五条 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时限为10个工作日;情况复杂的可适当延长,原则上不超过20个工作日;有特殊要求的按照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市政府法制机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结束后,按照以下类别出具书面审查意见:

(一)不属于市政府法定职权范围的,建议决策提请单位依法向有审批权限的机关报批;

(二)未履行法定程序或者履行程序不符合规定的,建议补正或者重新履行相关程序;

(三)决策方案或风险防范化解处置措施等不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政策规定的,建议进行修改。

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会议讨论。

第二十七条 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意见,只供内部使用,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向外泄露。

第六章 集体讨论决定

第二十八条 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由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第二十九条 列入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决策方案及说明、决策的法律依据;

(二)征求公众意见及吸纳情况;

(三)专家论证意见;

(四)风险评估意见;

(五)合法性审查意见;

(六)其他有关材料。

第三十条 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决定,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审议的重大行政决策方案及相关材料,市政府办公室至少于会前1天送达与会人员。与会人员要认真熟悉材料,酝酿意见,做好发言准备;

(二)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承办单位主要领导在市政府全体会议或常务会议上,汇报决策方案及其法律法规政策依据、履行决策法定程序的有关情况、各方面提出的不同意见及研究处理情况等;

(三)会议组成人员充分发表意见;

(四)会议主持人根据会议讨论情况,对讨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作出同意、不同意、修改及再次讨论的决定;

(五)市政府办公室如实记录会议主持人和其他会议组成人员的意见、会议讨论情况和决定,形成会议纪要,由会议主持人签发。

第三十一条 会议主持人作出通过决定的,由主持人或其授权的市政府班子成员签发。作出修改决定的,属一般性修改的,修改后由会议主持人或其授权的市政府班子成员签发;属重大原则或实质内容修改的,应按程序重新审议;作出再次审议决定的,应按程序重新审议。

第三十二条 市政府通过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需经省政府、市委批准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决定的,按程序报请审议决定。

第七章 决策执行与监督

第三十三条 市政府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全面、及时、正确地贯彻执行重大行政决策,不得拒不执行、不完全执行、变相执行、推诿执行、拖延执行。

第三十四条 市政府部门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重大行政决策所依赖的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或因不可抗力原因导致决策目标全部或部分不能实现的,要及时向市政府提出停止执行、暂缓执行或修正决策的建议。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市政府有关决策应当停止执行或者修改的,可以通过信函或政府门户网站留言等形式向市政府提出建议。

第三十五条 市政府根据其相关部门或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出的建议,授权有关单位对该重大行政决策进行研究评估,作出继续执行、停止执行、暂缓执行或修正决策方案的决定。

第三十六条 市政府作出停止执行、暂缓执行或修正决策方案决定的,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

第三十七条 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违反本规定,导致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以及决策不能全面、及时、正确实施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格追究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各县(区)人民政府可参照本规定,制定本级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五年。《庆阳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程序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规范重大行政决策行为,保证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提高行政决策质量,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自治区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依照法定职权,对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社会涉及面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作出决策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当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建立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行政机关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完善决策规则。

第四条 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包括:(一)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政府规章和重要的规范性文件;

(二)制定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措施;

(三)制定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防灾减灾、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安全生产、食品安全、教育卫生、住房建设、交通管理、国有企业改制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

(四)制定或者调整各类总体规划、重要的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

(五)编制财政预决算草案、大额资金使用安排;

(六)研究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国有资产处置方面的重大事项;

(七)制定或者调整重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政府定价的重要商品、服务价格;

(八)制定或者调整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九)行政区划变更方案;

(十)为民办实事的重大事项;

(十一)其他需由政府决策的重大事项。

第五条

政府部门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由部门根据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范围结合本部门职能确定,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第六条

政府部门重大行政决策涉及公众权益、社会关注程度高或者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应当事先请示本级人民政府。

第七条 重大行政决策的事项、依据和结果应当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政府公报、新闻媒体等方式依法公开。

第八条 重大行政决策一般应当经过以下程序:

(一)决策调研;

(二)咨询论证;

(三)公众参与;

(四)风险评估;

(五)合法性审查;

(六)集体讨论决定;

(七)公布结果。

法律、法规、规章对决策程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

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应当向本级人大报告。

第二章 决策调研

第十条 重大行政决策前应当开展调查研究,全面、准确掌握决策所需的有关情况。

专业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可以委托专家、专业服务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进行调研。

第十一条 决策调研的主要内容:

(一)决策事项的现状;

(二)决策事项的必要性;

(三)决策事项的可行性;

(四)决策事项的法律、政策依据;

(五)其他需要调研的内容。

第十二条 决策调研后,应当拟订决策方案。对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研究或者经协商意见不一致的事项,应当拟订两个以上决策备选方案。

第三章 咨询论证

第十三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专业性较强的,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或者咨询专家意见。

第十四条 行政机关应当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可以聘请若干专家提供常年决策咨询。

第十五条 专家咨询论证可以采用咨询会、论证会或者书面咨询等方式,并形成书面意见。召开专家咨询会、论证会的,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席听取意见。

第十六条 专家咨询会、论证会的结论及专家咨询意见应当作为行政机关决策的参考。

第十七条

重大行政决策涉及相关行政机关职能的,还应当征求相关行政机关的意见。

相关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研究,明确提出意见并及时反馈。

行政机关之间有原则性分歧意见的,应当进行协调处理。

第四章 公众参与

第十八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应当公开征求意见。

公开征求意见可以采取公示、调查、座谈、听证等方式。

第十九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可以通过当地报纸、广播电视、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专栏等形式进行公示,也可以采用展示模型、图片、幻灯、影视等形式予以公示。

第二十条 重大行政决策公示内容包括:

(一)决策事项;(二)依据、理由和说明;

(三)反馈意见的方式、时间;

(四)应当公示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一条 重大行政决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举行听证会:

(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

(二)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三)公众对决策方案有重大分歧;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

第二十二条 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会举行10日前公告下列内容:

(一)举行听证会的时间、地点;

(二)拟作出行政决策的内容、理由、依据和背景资料;

(三)申请参加听证会的时间、方式。

第二十三条 与听证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申请参加听证会。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事项的性质、听证公告确定的条件、受理申请的先后顺序和持不同意见人员比例等情形,合理确定听证参加人。行政机关可以根据需要邀请有关专业人员、专家学者参加听证会。

申请参加听证会的人数较多的,行政机关应当随机选择参加人。

第二十四条

听证会应当公开举行,允许旁听和新闻媒体采访报道。

第二十五条 听证会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听证记录人查明听证参加人到场情况,宣布听证会纪律;

(二)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会开始,介绍听证参加人,宣布听证会程序;

(三)决策事项承办人员陈述;

(四)听证参加人发表意见;

(五)围绕听证事项进行质证和辩论;

(六)听证主持人总结发言。

第二十六条

听证会应当制作听证笔录,并交听证参加人签字。听证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制作听证报告,并将听证报告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

第二十七条 行政机关应当对公开征集的意见进行归类整理,提出采纳或者不采纳的意见并说明理由。

第五章 风险评估

第二十八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应当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建立完善部门论证、专家咨询、公众参与、专业机构测评相结合的风险评估工作机制。

第二十九条 风险评估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评估工作方案。明确评估目的、评估对象与内容、评估标准、评估步骤与方法等。

(二)充分听取意见。采取舆情跟踪、抽样检查、重点走访和召开座谈会、听证会等方式,充分听取利益相关方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三)全面分析论证。对收集的相关资料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决策引发的各种风险进行科学预测、综合研判。

(四)确定风险等级。根据评估情况相应确定高、中、低三个风险等级。

(五)形成评估报告。

第三十条 风险评估报告应当对决策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作出评估,并相应提出防范、减缓或者化解处置预案。

第三十一条

风险评估结果应当作为行政机关决策的重要依据,未经风险评估的,不得作出决策。

风险评估认为决策事项存在高风险的,不得作出决策。风险评估认为存在中低风险的,应当采取有效的防范、化解措施后,再作出决策。

第六章 合法性审查

第三十二条 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提交集体讨论前,应当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审查不通过的,行政机关不能进行决策。

第三十三条 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由政府法制部门负责合法性审查,政府部门重大行政决策由部门法制机构负责合法性审查。

第三十四条 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主要包括:

(一)是否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

(二)是否超越决策机关的法定权限;

(三)是否违反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

(四)其他需要审查的合法性问题。

第三十五条 政府法制部门或者政府部门法制机构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后,应当及时提出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合法性审查意见。

第七章 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六条 重大行政决策应当经行政机关集体讨论决定。第三十七条 提请集体讨论决定重大决策事项,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决策事项报告;

(二)调研报告;

(三)征求意见及处理情况;

(四)专家咨询论证意见;

(五)风险评估报告;

(六)合法性审查意见;

(七)其他有关材料。

第三十八条 行政机关集体讨论决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按照下列要求进行:

(一)会前告知集体讨论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策事项提请部门向会议作汇报并回答提问;

(三)分管负责人和其他负责人发表意见;

(四)经会议主持人同意,其他与会人员发表意见;

(五)行政机关首长或者会议主持人最后发表结论性意见。

第三十九条 行政机关首长根据集体讨论情况,可以对讨论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作出同意、不同意、修改或者再次讨论的决定。

第四十条 行政机关召开重大行政决策会议,应当制作会议记录。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应当根据会议记录制作会议纪要。

第四十一条 重大行政决策结果,除依法保密的以外,应当及时予以公开。

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当在当地媒体公开报道。政府规章、重要的规范性文件签署公布后,本级人民政府公报和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应当及时刊登。

第八章 决策纠错和决策责任

第四十二条 行政机关应当对重大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保证决策的正确实施。

第四十三条 行政机关应当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纠错机制,通过民意测验、抽样调查、跟踪反馈、决策后评估等方法,及时发现并纠正决策制定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和完善决策。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重大行政决策应当停止执行或者修正的,可以向决策机关提出意见或者建议。

第四十四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应当听证而未听证、应当风险评估而未评估、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法、未经集体讨论作出决策,导致决策错误的,依法追究行政决策过错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政府派出机构、管理区管委会、开发区管委会以及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实施重大行政决策适用本规定。

一般行政决策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篇:杭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事项实施开放式决策程序规定(第252号)(定稿)

【发布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第252号 【发布日期】2009-08-06 【生效日期】2009-08-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杭州

杭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事项实施开放式决策程序规定

(第252号)

《杭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事项实施开放式决策程序规定》已经2009年7月16日市人民政府第4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二○○九年八月六日

第一条第一条 为保证杭州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事项决策基础的广泛性、民意表达的直接性和决策民主的有序性,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民主政治建设,提高行政决策的公开化、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杭州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重大行政事项开放式决策的启动、草案起草、审议、公布、实施及评估,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第三条 市政府重大行政事项应当实施开放式决策,依法不得公开或不宜公开的事项除外。

市政府实施开放式决策的重大行政事项(以下简称开放式决策事项)包括:

(一)拟提交杭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财政报告等;

(二)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专项规划;

(三)地方性法规草案、重要的市政府规章草案;

(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方案和公共政策;

(五)人民群众日常办事程序和社会公共服务事项等的重大调整;

(六)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重大公共活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方案;

(七)加强市政府自身建设的重大事项;

(八)市长提出的其他重大行政事项。

第四条第四条 行政机关、咨询机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利益相关主体和人民团体等的代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专家和其他公民等个人代表,依照本规定参与市政府开放式决策。

第五条第五条 提出开放式决策事项建议和启动开放式决策程序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市长、副市长提出的决策事项,由市政府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交相关单位承办并负责起草决策事项草案,启动开放式决策程序。

(二)各区、县(市)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可以组织征集并提出决策事项建议。各区、县(市)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市各民主党派或人民团体提出的决策事项建议,由

市政府办公厅负责汇总。

(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向杭州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提出的决策事项建议,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汇总。

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决策事项建议,经分管副市长审核并经市长同意后,由市政府秘书长或分管副秘书长交相关单位承办并负责起草决策事项草案,启动开放式决策程序。

第六条第六条 开放式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应当组织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全面、准确地掌握决策所需信息,负责起草决策事项草案。

对较为复杂或存在较大争议的决策事项的起草,开放式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应当提出两个以上比选方案。对重大、复杂的决策事项的起草,开放式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应当进行成本效益分

析。

第七条第七条 开放式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将决策事项草案提请市政府审议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征求意见和进行论证,未经征求意见和论证的决策事项草案不得提请市政府审议。

(一)征求有关区、县(市)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

(二)通过召开座谈会、听证会、协商会等方式征求咨询机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人民团体、利益相关主体和其他社会公众的意见。

(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共政策事项,应当通过向社会公示征求意见,保证利益相关主体平等表达意见。

(四)对重大、复杂的决策事项草案,应当举行专家论证会,邀请专家或有关研究机构、咨询机构进行可行性论证。

第八条第八条 开放式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向社会公示决策事项草案并征求意见的,其公示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决策事项草案及起草说明。

(二)公众提交意见和建议的途径、方式和起止时间。

(三)承办单位的联系机构和联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电话、传真和电子邮箱等。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决策事项草案的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

第九条第九条 根据开放式决策事项的内容,开放式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可以同时或单独采取以下方式公示决策事项草案:

(一)在“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上公示。

(二)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上公示。

(三)在有关公共场所或社区宣传栏公示。

(四)在特定地点设立专门公示牌公示。

(五)通过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途径公示。

第十条第十条 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公共政策事项,开放式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应当召开听证会组织听证,形成听证报告,作为重大公共政策事项的决策依据。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开放式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应当认真收集、整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完善决策事项草案。

开放式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在提请市政府审议决策事项草案时,应当同时提交决策事项草案的起草说明。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开放式决策事项应当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作出决策。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开放式决策事项草案在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前,应当经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开放式决策事项草案前,市政府依照法定程序适时向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通报重大、复杂决策事项的有关情况,并征求其意见和建议。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市政府常务会议的会务工作由市政府办公厅负责,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协同承办。市政府办公厅应当加强对市政府常务会议会务工作的管理,切实做好会议的相关技

术保障工作。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除依法不得公开或公开后不利于决策实施和社会稳定的决策事项外,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开放式决策事项应当通过“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广播电视、无线通信等方式进

行直播,并与市民代表通过互联网、电话等开展互动,听取意见和建议。

市政府可视情将市政府常务会议的视频直播扩大至其他媒体。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市政府常务会议方案由市政府办公厅按照规定程序报经市长批准后,市政府办公厅应当在会前5个工作日通过《杭州日报》、“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等媒体预告会议时间、内容及市民参与方式等信息。

市政府办公厅应当将实行市政府常务会议直播的开放式决策事项草案的有关材料,在“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上开设专栏予以公布。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开放式决策事项时,应当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列席会议,并听取其意见和建议。

根据开放式决策事项的审议需要,市政府常务会议可以邀请有关专家或咨询机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利益相关主体、人民团体等的代表列席会议。

开放式决策事项草案,由市政府办公厅在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前送达应邀列席会议的人员。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本市市民可以选择以下方式参与市政府常务会议的重大行政事项决策:

(一)通过互联网视频连线、电话发表意见或建议。

(二)通过自愿报名,申请列席会议。

(三)通过“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广播电视、无线通信等方式收看收听会议直播。

(四)通过“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在会议直播论坛上发表意见和建议。

(五)通过市政府规定的其他方式参与市政府常务会议的重大行政事项决策。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市政府办公厅通过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接受市民参加市政府常务会议互联网视频连线、电话等发言或列席会议的申请。

申请参加互联网视频连线、电话等发言和列席会议的市民,通过报名后以抽选的方式产生。报名人数较多时,按一定名额或比例进行抽选。

参加互联网视频连线、电话等发言的市民代表,由市政府办公厅会同开放式决策事项承办单位,按照规定从报名人员名单中抽选,经联系核实后确定。由开放式决策事项承办单位负责互

联网视频连线、电话等发言市民代表的通知落实工作。

列席会议的市民代表,由市政府办公厅会同各区、县(市)政府办公室,按规定从报名人员名单中抽选,经联系核实后确定。由区、县(市)政府办公室负责列席会议市民代表的通知落

实工作。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开放式决策事项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开放式决策事项承办单位汇报决策事项草案的内容及起草说明。

(二)参加会议的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发表意见和建议。

(三)列席会议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发表意见和建议。

(四)列席会议的专家或咨询机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利益相关主体、人民团体等的代表发表意见和建议。

(五)市政府秘书长或相关副秘书长汇报市民网上参与情况及有代表性的意见和建议。

(六)参加互联网视频连线、电话发言的市民代表发表意见和建议。

(七)市政府领导发表意见和建议。

(八)市长作出决策。

市政府常务会议未邀请专家或咨询机构、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利益相关主体、人民团体等的代表列席会议的,前款所列第(四)项程序相应取消。

参加市政府常务会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会议纪律和会议程序。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开放式决策事项承办单位应当在市政府常务会议后3个工作日内,对市民通过“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就开放式决策事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作出在线答复;遇特殊情况,无

法在规定时间内答复的,报经市政府领导批准后可适当延期答复。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市政府开放式决策事项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应当按照规定在杭州市人民政府公报、“中国杭州”政府门户网站或其他媒体上予以公布。

开放式决策事项实施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自行或委托中介组织等其他机构适时对开放式决策事项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有关新闻媒体可以按照规定向市政府办公厅报名后选派记者参加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有序的采访报道。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各区、县(市)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对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重大行政事项进行决策,可参照本规定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关制度,实施开放式决策。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前发《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杭州市人民政府开放式决策程序规定的通知》(杭政函〔2009〕11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天津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规则

天津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规则

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2008年5月12日经市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重大决策行为,建立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适用本规则。

市人民政府所属各部门及各区、县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参照本规则执行。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遵循科学、民主、合法的原则。

超越法定职权或者违反法定程序作出的行政决策无效。

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主持市人民政府的工作。

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须经市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第五条市人民政府重大决策包括下列事项:

(一)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财政预算草案的拟定;

(二)全市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三)全市经济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准入条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国家安全的行业和特种行业管理;

(四)制定经济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的重大政策;

(五)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报告;

(六)市人民政府管理的重大国有资产的处置,由市人民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重大国有资产的处置;

(七)重大财政支出、本市财政投资建设的大型基础设施或者市政设施项目及其他重大建设项目;

(八)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事业等方面的重大措施;

(九)城乡建设、民政、公安、民族宗教事务、司法行政、公共安全、劳动和社会保障中的重大事项;

(十)全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大事项;

(十一)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国防动员中的重大事项,国防设施保护中的重大事项;

(十二)抢险救灾、人口与计划生育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十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与调整;

(十四)市人民政府民主与法制建设中的重大事项;

(十五)市人民政府所属部门、重要机构的设立、撤并和职能划分;

(十六)对全市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影响或者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其他重要事项。

前款所列重大事项决策后执行,或其他事项的决策,由市长、副市长、秘书长按照日常职责分工决定实施。

人事任免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处理,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重大事项决策建议的提出

第六条下列人员或机构可以向市人民政府提出重大事项决策建议:

(一)市长、副市长和秘书长;

(二)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

(三)市人民政府直属机构、特设机构和办事机构;

(四)各区、县人民政府;

(五)其他国家机关、民主党派或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

第七条重大事项决策建议要以基础性、战略性研究以及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为依据,重大事项决策建议内容应当明确、具体、科学、现实可行。

第八条向市人民政府提出重大事项决策建议应提交书面建议书。建议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大事项决策建议拟解决的问题、建议理由的说明、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行性分析以及其他相关材料。

市人民政府应当对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公民提出的重大事项决策建议进行研究,并将结果及时反馈。

第九条重大事项决策建议列入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的拟定议程,须经下列人员或者机构审查确定:

(一)市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提出拟办意见;

(二)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商请市长、副市长提出协调意见;

(三)市长、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确定,或由市长办公会议审定。

第十条对列入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议程的事项,由市长、常务副市长或市长办公会议确定承办单位,并由其具体拟定决策方案。承办单位可以是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特设机构,也可以是咨询机构等社会力量。

第三章重大事项决策方案的拟定

第十一条承办单位应当根据决策目标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科学方法,拟定详尽、完备、务实的决策方案。对需要进行多方案比较研究的问题或者存在争议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事项,应当根据公众、专家或部门的不同主张,拟定两个以上决策方案备选。

第十二条承办单位在拟定重大事项决策方案时,对与重大事项决策相关的事项进行调查和协调,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配合和支持。

第十三条承办单位初步拟定决策方案后,应当按照决策事项涉及的范围,征求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意见,对不同意见进行协商,经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的,报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进行协调。对重大事项决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行政争议,承办单位应当提出分析评估报告,并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对决策方案涉及的重大、疑难问题,承办单位应当组织有关部门领导、专家学者和群众提出论证意见,或者交由研究、咨询等中介机构提出评估报告;对涉及公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应当通过报刊、广播电视、政府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示或者采取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等方式,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对改革中缺乏经验的重大事项决策,可以在部分地区和单位先行试点,待条件成熟时再作出正式决定。

第十四条承办单位拟定的决策方案,应当听取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的意见。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对下列内容进行法律审核,并提出书面意见:

(一)重大事项决策是否符合市人民政府的法定权限;

(二)重大事项决策的建议和方案的拟定是否符合法定程序;

(三)重大事项决策方案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四)其他需要审核的内容。

第十五条承办单位在对各方面意见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原决策方案进行调整。经集体讨论后,向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应当写明承办单位及责任人、前期协调及论证情况、主要方案的比较分析、具体决策内容、决策事项在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倾向性意见等。

第十六条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在审查报告时,可以采取书面方式,也可以直接听取承办单位的汇报,经与有关副市长共同研究后,提请市长、常务副市长或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是否将该决策方案列入重大事项决策议程。

第四章重大事项决策的决定

第十七条下列事项须经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讨论决定:

(一)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作政府工作报告草案;

(二)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作上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新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草案;

(三)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交审议的上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新一财政预算草案报告;

(四)其他应由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

第十八条下列事项须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一)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交的议案草案;

(二)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作的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的审计报告草案;

(三)提请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审定的重大事项;

(四)市人民政府改善城乡人民生活的重要工作;

(五)本规则第五条规定属于市人民政府决策的重要事项;

(六)其他应由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

第十九条市人民政府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决策前,根据需要,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可以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直接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专家学者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可以根据市人民政府的要求,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咨询论证,提出决策咨询意见。

第二十条市人民政府召开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重大事项决策,由市长或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主持。承办单位对拟定的决策方案的背景、可供比较的方案及其主要内容、必要性和可行性及不同意见予以说明;市人民政府有关机构报告对重大事项决策方案的审查意见;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报告对重大事项决策方案的法律审核意见。

讨论重大事项决策方案时,与会人员应当充分发表意见。市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因故不能参加会议的,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在会上表达。

第二十一条市人民政府召开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决策时,根据需要可以邀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政治协商会议派员列席会议,也可以邀请经济、科技、法律以及与重大事项决策方案相关的其他专家或者实际工作者参加会议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二条市人民政府召开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决策,须有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的组成人员半数以上到会方可举行。

第二十三条经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的重大事项决策方案,在充分听取大多数参加会议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市长可以作出如下决定:

(一)通过;

(二)原则通过,委托常务副市长或者分管副市长在承办单位对个别内容修改后最终审查决定;

(三)部分内容尚需深入研究,待修改后提交下次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讨论决定;

(四)不予通过。

第二十四条市长代表市人民政府发布决定、命令。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由市长签发,市长也可以委托常务副市长签发。

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以市人民政府决定、命令的形式,在《天津市人民政府公报》、《天津日报》、天津政务网或者其他媒体上公布。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五条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应当做好重大事项决策会议记录,并将有关重大事项决策材料归档。

第二十六条市人民政府作出重大事项决策决定,接受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监督,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的民主监督。

第五章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的执行和调整

第二十七条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决定作出后,重大事项决策的实施单位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报市人民政府备案。

第二十八条重大事项决策的实施单位应当定期向市人民政府报告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的贯彻落实情况和执行中的主要问题。属于全年性工作,每季度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年底报告全面落实情况,市人民政府督查机构每半年检查一次落实情况;属于时限性较强或应急性的工作,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特别要求及时报告落实情况。

第二十九条市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人民政府,在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决定过程中应当顾全大局,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配合、支持重大事项决策实施单位做好工作。

第三十条市长、副市长、秘书长及市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协调相关部门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的相关工作,处理在落实重大事项决策决定工作中发生的争议,对争议较大的问题可提请市长召开市长办公会议研究处理。

第三十一条重大事项决策决定执行情况应当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市人民政府督查机构应当加强对重大事项决策决定执行情况的检查,及时跟踪和反馈执行情况,发现新的情况和问题应当及时调查,作出评估,并将调查和评估结果如实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第三十二条重大事项决策的实施单位在决策决定执行的过程中,发现可能影响决策决定调整的情况和问题,应当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市人民政府应当召开市长办公会议研究重大事项决策的实施单位的报告,并可根据新的情况研究决定提交市人民政府全体会议或者常务会议对已作出的决策决定作适当调整。

第三十三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原有重大事项决策决定进行调整:

(一)重大事项决策决定作出时的依据已发生重大变化;

(二)重大事项决策决定作出时的条件已发生重大调整;

(三)重大事项决策决定作出后又出现新的情况和问题;

(四)其他直接影响重大事项决策决定实施的情况和问题。

第三十四条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的调整适用重大事项决策的决定程序。但在紧急情况下,如不即时调整可能给国家、集体、社会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市长可以决定即时调整,也可以由市长委托常务副市长或者在现场指挥的副市长决定即时调整,并在事后向原决策机构报告。

对因重大事项决策决定调整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市人民政府应当予以补偿。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因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决定失误和严重后果的,由监察机关按有关规定追究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一)提供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的事实有重大出入的;

(二)提供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的依据错误的;

(三)提供重大事项决策决定的方案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

(四)未按法定权限或程序报请决策的;

(五)有关机构审核不严,失职、渎职的;

(六)其他导致决策违法的情形。

过错责任追究的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对市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决定失误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追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按照《天津市人民政府拟订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规定》(2002年市人民政府令第58号)和《天津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2007年市人民政府令第125号)执行。

第三十八条本规则自2008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庆阳市扶助残疾人规定

庆阳市扶助残疾人规定

(庆阳市人民政府第9号令)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甘肃省扶助残疾人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残疾人扶助工作的领导,综合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残疾人扶助工作。

第三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扶助残疾人工作,向同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出工作意见和建议。

民政、财政、卫生、教育、扶贫、建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残疾人扶助工作。

乡镇和街办残联、村和社区残协残疾人专职委员列入政府公益性岗位,享受岗位补贴。

公共服务单位应当履行扶助残疾人的责任和义务。第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扶助残疾人工作的相关经费。

市、县区人民政府分别按辖区总人口每人每年0.1-0.2元、0.2-0.3元的标准安排残疾人临时救助资金。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每年从福利彩票、体育彩票公益金留成中各提取10%,用于开展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专项救助和体育事业等。

市、县区慈善机构每年要用一定比例的捐助资金救助贫困残疾人。

第五条 残疾人凭残疾人证享受本办法的各项优惠待遇。残疾人申办残疾人证时,经县区残疾人联合会认定属于贫困残疾人的,给予适当的残疾鉴定费补助。

第二章 社会保障

第六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生活救助。对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应当及时纳入保障范围。

对家庭主要劳动力因重病、重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需要长期重点保障的家庭,属于城市低保对象的家庭,残疾人本人在已补助的基础上,按照保障标准上浮20%发给保障金;属于农村低保对象的残疾人,按照当地农村低保标准享受全额保障金。

对患重病或长期患病的特困残疾人家庭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在享受城乡低保待遇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应当给予临时救助。

第七条 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扶养义务人或者法定扶养义务人无扶养能力的残疾人,应优先安排进入福利院、敬老院等福利机构或纳入五保供养范围。

对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残疾人,社会救助机构应当予以救助。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确保城镇残疾职工按照规定参加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鼓励并组织残疾人按照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社会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由所在单位给予适当补贴。

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县区,对一、二级残疾人由财政部门每年每人最低代交100元的参保金。

第九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优先为符合申请条件的农村残疾人家庭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将贫困残疾人家庭优先纳入农村危房改造、新农村建设规划项目,依照有关规定减免个人应承担的相关费用。

第十条 各级住房管理部门应当对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家庭优先安排廉租房或给予住房补贴。因城市建设规划需要拆迁残疾人房屋的,临时安置补助和拆迁补助费应在规定标准基础上提高30%,并在回迁地域、住房楼层等方面给予照顾。

第十一条 对低保残疾人家庭,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在取暖方面给予补助。在沼气开发、改厕改水、集雨水窖建设等方面,应当对农村残疾人家庭优先安排,并对贫困残疾人家庭给予补贴。

核内容,不断提高特教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工资收入。

第二十一条 民政部门应当将贫困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纳入低保。

教育部门和学校对符合义务教育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和残疾人的子女入学要提供保障和方便。

第二十二条 各级普通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高等院校及成人教育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招收残疾学生;残疾考生和在校残疾学生,免试与本人身体不适宜的体育项目,听力残疾学生免试听力项目;贫困残疾学生在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困难补助等方面应当给予优先照顾;政府应对贫困残疾学生录取后提供助学补助。

第五章 劳动就业

第二十三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合身体和专业的岗位;除对身体条件有特殊要求的岗位外,不得拒绝接收符合条件的残疾人。

第二十四条 市、县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通过依法减免税费、补贴经费等措施,扶持创办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盲人按摩机构、残疾人托养机构、庇护工场和其他福利性机构,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

第二十五条 设置报刊亭、电话亭、停车场、公厕、社区卫

生监督等适宜残疾人就业的岗位,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优先安排残疾人就业。

第二十六条 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的,优先安排经营场地,按照国家规定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残疾人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服务,免征营业税;残疾人从事个体工商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承包和承租经营所得,以及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有关规定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第二十七条 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信息、咨询、职业介绍和就业、失业登记等服务。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所属的劳动服务机构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培训、职业推介和档案托管等服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免收残疾人培训证书工本费和职业技能鉴定费。

第二十八条 有条件的公办医疗机构应当优先安排具备执业资格的盲人医疗按摩人员就业。盲人按摩机构,按国家规定减免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及营业税。

第六章 文化体育

第二十九条 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可免费进入体育馆(场)、图书馆、博物馆、公园、风景区、公厕等公共场所,盲人、重度肢体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允许一人免费陪护。

前款规定不适用上列窗口举办的商业性活动。

第三十条 残疾人参加文艺、体育、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8

下载庆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庆阳市人民政府令〔2015〕第1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庆阳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庆阳市人民政府令〔2015〕第1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温州市人民政府令禁烟规定

    温州市人民政府令 (第74号) 《温州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已经市人民政府第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4年3月1日起施行。 市 长 刘奇 二○○四年一月十七日 温州市公共......

    轮台县畜牧兽医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合集)

    轮台县畜牧兽医局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第一条 为了规范我局重大行政决策行为,减少决策失误,提高决策质量,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定......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

    河南省人民政府令 第87号《河南省农村消防工作规定》2005年2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农村消防工作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村消防工作,预防和减少农村火灾危害,维护农村消防安全,根......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

    浙江省人民政府令 (第234号) 《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第10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吕祖善 二○○七年八月二十日......

    鸡西市人民政府令

    鸡西市人民政府令 (第5号)现发布《鸡西市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丁乃今一九九九年四月十九日鸡西市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

    湖南省人民政府令

    【发布单位】81702 【发布文号】省政府令第149号 【发布日期】2001-08-09 【生效日期】2001-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湖南省人民......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 第83号 《甘肃省殡葬管理办法》已经2011年9月16日省人民政府第8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省 长 刘伟平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 170 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北京市生育服务证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2006年4月4日市人民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