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材料

时间:2019-05-14 03:0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题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题材料》。

第一篇:课题材料

近年来,随着温州统计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统计基层基础、尤其是乡镇统计基础较为薄弱,已经成为制约统计健康发展的瓶颈。为破解此难题,温州市局狠下决心,从2007年开始,经过近三年努力,使温州乡镇统计网络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

一、争取市政府支持。针对乡镇统计落后局面,市局多次向市领导汇报,要求予以政策支持。在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中,市政府高度重视乡镇统计队伍建设,专门出台《关于加强乡镇统计机构队伍建设的意见》(温政办〔2007〕24号),明确乡镇统计的主要职能和任务,强调在机构改革中乡镇统计力量只能加强,不得削弱,明确规定全市50个重点乡镇必须单独设置统计信息中心;其他乡镇与相应的中心合署办公,增挂统计信息中心牌子。全市综合实力30强镇(街道),配备负责综合、工业、农业、人口统计的专职和兼职统计人员编制4—6名;其他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乡镇(街道),配备统计人员编制3—4名;人口在3—5万人的乡镇(街道),配备统计人员编制2—3名;人口在3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配备统计人员编制1—2名。乡镇统计机构负责人及统计人员的调动,应征得县(市、区)政府统计主管部门的同意。

二、大力加强乡镇统计力量。温政办〔2007〕24号文件出台后,成为了各地加强乡镇统计力量建设的利器。经过温州市局的协调督促和各县(市、区)统计局的努力,各县(市、区)政府在乡镇统计力量配备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积极出台配套措施予以落实。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乡镇统计力量得到空前壮大,全市292个乡镇(街道)中,有221个乡镇(街道)已建立统计机构,50个重点乡镇均已发文明确单设统计信息中心,乡镇统计总编制达到356名,比2002年增加编制281名,其中近一年就新增编制110名。实际乡镇统计人员达到574人。

三、深入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随着乡镇队伍机构和人员力量的逐步到位,为切实提高乡镇统计工作业务能力与水平,使之尽快适应职责要求,温州市开展了乡镇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专项活动。首批选取53个乡镇(街道)作为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制订形成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验收标准,包括落实统计人员、完善统计台帐、制订工作制度、规范持证上岗、配备办公设备等,把基础规范化建设列为全市30强镇测评必要条件,之后又将规范化建设范围扩大至全市万人以上的乡镇(街道)。专门组织针对乡镇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和统计员的业务培训,由市局领导和中层干部讲授统计法制及业务新知识。在瓯海区梧田街道召开全市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现场会,相互学习借鉴先进创建经验,提升创建效果

为建立健全全市乡镇统计网络,推进乡镇统计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保证和提高全市农村统计数据质量,充分发挥农村统计工作的整体功能,更好地为实现全市“五年总量翻番,八年全面小康”的经济目标服务,根据《江苏省乡镇统计工作规程》和《中共泰州市委、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村统计工作的通知》(泰发[2003]19号)等文件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农村统计工作的实际,特制定本实

施意见。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统计网络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农村统计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如何壮大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当前,全市农村统计工作在及时、准确、全面反映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充分满足各级党政领导对统计信息的需求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各级统计部门要站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基层统计网络建设的认识。

二、强化领导,扎实工作,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统计工作水平

抓好农村基层统计网络建设,是统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统计部门要善于抓住各种有利时机,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努力促进农村统计工作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市统计局成立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农村、人教、法制、综合、工交、财贸、企调队和计算机站等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并成立工作小组,全面负责领导、协调全市农村基层网络建设工作;具体负责指导、检查、督促全市农村基层网络建设工作进程。各市(区)统计局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采取主要领导负责制,明确部门职责,为全市农村基层网络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加强沟通协调。农村基层统计网络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通力支持和配合。各市(区)统计局首先要加强与当地党政领导的沟通,积极争取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其次,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努力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第三,要加强统计局内部职能科室的协调,明确职责,共同推进农村基层统计建设工作。

3、理清工作思路。各市(区)统计局要在市局确定的全市农村基层网络建设总体框架内,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农村统计的实际情况,制订工作目标,明确各阶段的工作重点、落实有效措施,努力抓出农村基层统计网络建设新成效。

三、高标准、严要求,稳步推进农村基层统计工作建设

(一)加强农村统计网络组织建设,不断完善乡镇统计机构

1、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实体型”乡镇统计站。乡镇统计机构是进行农村统计的基层组织,全市各乡镇必须在2006年年底前建立和完善“实体型”统计站,做到有牌子、有班子、有公章、有制度、有固定办公室及办公设施。各地要抓紧进行“实体型”统计站运行工作,争取新的进展。具体工作进程是:2005年年底,各市(区)建立“实体型”统计站的乡镇比例不低于70%,2006年年底达100%。

2、配足配齐乡镇统计机构人员。乡镇统计机构人员应按照泰发[2003]19号文件要求进行配备:乡镇年GDP水平在2亿元以下的不少于3名,年GDP水平在2—5亿元的3—5名,年GDP水平在5亿元以上的不少于5名。乡镇统计人员中,必须配备一名专职统计助理,全面负责统计工作,统计助理要在岗在位。

3、保证统计人员有序进出。为保证乡镇统计队伍素质,乡镇统计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乡镇统计人员的录用、调配、使用,须征得当地市(区)政府统计部门的同意。统计人员上岗前必须经过专门业务培训,坚持持证上岗。

4、配备村级和乡镇企事业单位统计人员。各行政村要成立统计小组或指定专

人负责统计工作,乡镇企事业单位可建立统计机构或配备专(兼)职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村级和企事业单位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率要达到98%以上。

(二)加强乡镇统计机构制度建设,不断规范乡镇统计机构管理

各乡镇统计机构必须加强各类制度建设。应建立健全乡镇报表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本乡镇范围内的各类统计调查表,确保统计报表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及时性,不得自行修改基层统计报表、编造虚假统计数据或伪造、篡改统计资料;指导并监督农村基层统计单位依法履行统计调查义务。应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管理制度,统一管理本乡镇范围内的各类统计资料,并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将各种有关统计资料于次年四月底前完成立卷归档工作。应建立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定期例会制度、考核评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统计监督管理制度、统计台帐制度等,明确和规范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确保统计调查任务的完成和统计机构正常运行。

(三)加强乡镇统计业务建设,不断提升乡镇统计服务水平

1、必须建立健全乡镇统计台帐。乡镇统计台帐包括综合台帐和专业基础台帐,涉及的专业有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基本单位、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对外经济、住宿和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业、人口、劳动力转移调查等统计业务。统计台帐必须做到规格统一、指标齐全、数据真实、字迹清楚,同时要指导并规范行政村、企事业单位依法设置统计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2005年,各市(区)全部乡镇要建立电子台帐,并选择10%的乡镇作为建立电子台帐示范乡镇。

2、及时开展统计分析。乡镇统计人员要积极参与本乡镇经济活动,紧紧围绕当地社会经济活动和党政领导的中心工作,进行综合、专题调查研究分析,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进言献策。各乡镇统计机构每年撰写统计分析不少于4篇,其中综合分析、专题分析分别不少于2篇。

3、切实提高统计信息服务水平。乡镇统计机构要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功能,优质提供各种统计服务。乡镇统计机构要按月向当地党政领导提供有关统计资料,有条件的乡镇要编印成册;每年,要通过一定形式发表本乡镇年度统计公报,时间不迟于次年1月底,年末,应整理编印乡镇年度统计资料,资料发行时间应在次年4月底前。要及时了解本乡镇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统计信息,并向上级统计部门提供农村重大信息,年内提供重大信息不少于2条。

4、加强农村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学习。由于农村统计的业务性较强,人员结构的变化,加之统计方法制度的不断完善等客观原因,为保证基层统计人员适应农村统计工作的需要,加强对农村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及后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培训工作一般采取分级组织、层层培训的办法进行。各市(区)统计局每年组织乡镇统计人员培训不少于1次,各乡镇统计机构要建立统计“轮训制度”,组织开展对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业务培训和后续教育对象包括乡镇、企事业单位及村级统计人员,专(兼)职统计人员每人每年参加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培训内容包括统计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职业道德及计算机操作等。2005年年底,各乡镇统计机构必须有不少于1名统计人员通过江苏省计算机初级应用能力考试,2006年年底,不少于60%的统计人员获得初级证书,确保2007年年底全市各乡镇

统计人员全部通过初级考试。

5、积极开展乡镇统计执法检查监督工作。进行统计执法检查,是乡镇统计机构的职责和义务。乡镇统计机构必须加强辖区内统计单位的执法检查工作,对统计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依法加以纠正;对统计违法违规行为需要处理的,应及时上报上一级统计部门。每年,各乡镇统计机构应对不少于2个专业的统计数据质量进行执法检查,并将统计检查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送上一级统计部门。

(四)加强乡镇统计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统计工作效率

1、配备必要硬件设施。乡镇统计机构要善于抓住各种机遇,确保2005年年底配备1台以上专用计算机及传输、打印设备,有条件的村逐步配备计算机。

2、配备必要软件。乡镇统计机构应在上级统计部门的支持下,积极运用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数据,逐步实现统计数据处理计算机化,确保各乡镇配备的计算机处于实际应用之中。2005年力求实现乡镇突破,各市(区)至少10%的乡镇统计站实现无纸化要求;2006年上半年要实现专业突破,各乡镇不少1个专业实现无纸化要求,力争2008年年底全市所有乡镇的各个专业实现无纸化要求。

3、逐步实现市(区)乡(镇)、乡(镇)村计算机联网。2005年,各市(区)可以选择有条件的乡镇、村进行市(区)乡(镇)、乡(镇)村计算机联网试点,逐步实现数据传输网络化,并在条件成熟时加以推广。具体工作进程是:2005年年底,乡镇与市(区)计算机联网比例达到30%,力争村乡(镇)联网比例达10%,2006年年底分别达50%和30%,2007年年底达80%和50%,2008年年底达100%和80%。

四、切实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确保农村基层统计网络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为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乡镇统计工作规程》,促进我市农村基层统计网络建设再上新台阶、新水平,市统计局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着力推进全市乡镇统计建设进程。

1、定期举办各种专项评比活动。为使全市各乡镇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市统计局每年将组织有关专项评比活动,评比专项先进的乡镇比例为15%。评比内容包括:乡镇各种统计台帐、统计分析、年度统计资料汇编、月度统计资料手册和统计资料档案管理等。

2、制订和完善全市乡镇统计考核办法。对乡镇统计工作,市统计局制订全市乡镇统计考核办法,各市(区)统计局实行年度考核,并评比表彰;市统计局每两年考核一次,并评比表彰。对在市统计局组织的年度专项评比活动中未能获奖以及在上级统计部门的统计执法检查过程中被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乡镇统计站,不得参加本轮“先进统计站”的评比活动。全市“先进统计站”的表彰比例为10%,并择优上报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表彰,对得分最低的后10个乡镇将采取一定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

3、加大对乡镇统计工作的监审力度。为促进全市农村基层统计网络建设工作,市统计局将加大对乡镇统计工作的监审力度和增加监审内容。每年,市统计局将对不少于10个乡镇进行统计监审工作,除检查统计报表数据质量外,农村基层统计网络的建设将作为监审的主要内容之一。

4、加强泰发[2003]19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泰发[2003]19号文件是全市农村基层统计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和政策基础,市统计局将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对各市(区)对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力度。

泰州市乡镇统计考核评比办法

为全面促进全市乡镇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把《泰州市加强农村基层统计网络建设实施意见》真正落到实处,不断提高全市乡镇统计工作水平,特制定本考核评比办法。

一、核评比的对象:

乡镇统计考核评比的对象为全市各乡镇。

二、核评比内容:

乡镇统计考核评比的内容包括乡镇统计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四个方面。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1、组织建设(20分)

按照省乡镇统计工作规程的要求建立“实体型”统计站(5分);

统计机构人员按照泰发[2003]19号文件要求配备(5分);

建立乡镇统计人员进出机制(5分);

配备村级和乡镇企业统计人员,坚持持证上岗(5分)。

2、制度建设(20分)

建立各种管理制度,包括:报表管理制度、资料管理制度、站务管理制度和统计监督制度(8分);

及时、准确、全面完成各项统计调查任务(12分)。

3、业务建设(50分)

建立健全乡镇统计台帐(20分),对建立电子台帐的乡镇统计站加10分;

开展统计分析(10分);

提供信息服务(6分);

进行业务培训(4分);

开展执法检查监督工作(10分)。

4、现代化建设(10分)

配备必要硬件(5分);

配备必要软件(5分);

对实现市(区)乡(镇)、乡(镇)村计算机联网的乡镇统计站进行加分,满分为10分。

三、考核评比办法

考核办法采取百分制计分,对代表统计建设方向性和前瞻性的项目进行加分,具体评分细则见附表。

对在市统计局组织的年度专项评比活动中未能获奖以及在上级统计部门的统计执法检查过程中被发现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乡镇统计站,不得参加本轮“先进统计站”的评比活动。

四、考核评比办法的施行

本考核办法由各市(区)对所属各乡镇进行具体操作,实行年度考核,并评比表彰,各市(区)于年后4月底前将各乡镇测评结果上报市统计局。市统计局每两

年考核一次,按得分高低评选10个泰州市“先进统计乡镇”。

本考核办法自2005年1月1日开始实行。

本考核办法由市统计局负责解释。

附件

2泰州市乡镇统计考核评比细则表

乡镇:

评比内容

评比标准

主要内容

标实

评比细准得

分 分

“实体型”统计站是指组织上独立存在,拥有3名以上不隶属于其他部门的专职统计未成立

1、建立“实体型”统计站(5分)人员,日常工作统一5 的不得

管理,综合搜集、处分 理、上报、使用、管理本乡镇社会经济生活统计数据的统计站

1、无

(1)一名在乡镇统计职位或机构有专门的职位并1 行政编列入行政编制 制的扣组织建设(20分)1分

(2)乡镇年GDP水平

2、配备专职统计人员

(5分)

在2亿元以下的不少

2、人于3名,年GDP水平员配备在2—5亿元的3—54 每缺一名,年GDP水平在5名扣1亿元以上的不少于5分 名

(1)乡镇统计人员的每发现录用、调配、使用,1次例

须征得市(区)统计外扣

23、建立统计人员进出机制(5分)

部门同意 分(2)新录用乡镇统计每发现

人员岗前培训,持证1次例 制度建设(20分)

上岗

(1)配备村级和乡镇

企业统计人员

4、村级统计建设(5分)(2)村级统计人员持

证上岗 制定并公布报表管理制度 2

1、建立乡镇统计机构管理制度(8制定并公布资料管理

分)制度 制定并公布站务管理

制度 制定并公布统计监督

制度

2、统计调查任务(12分)及时、准确、全面完

成统计调查任务 外扣2分

1、村级成立统计小组或指定专人负责统计工作

的比例

达100%的得分,每差

1个百分

点的扣

1分

2、村级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率达

98%的得分,每差1个百分点的扣1分 未制定

和公布的不得

同前项

同前项

同前项

按月进

行考

核,月

业务建设(50分)

1、统计台帐(20分)

2、统计分析(10分)

3、提供信息服务(6分)(1)建立乡镇统计综合台帐,台帐规格统一、指标齐全、数据10 真实、字迹清楚(2)建立乡镇统计专项台帐,台帐要求同10 前项

*(3)建立电子台帐,台帐要求规格统一、指标齐全、数据10 真实(1)综合分析、专题

分析不少于4篇(2)向上级统计部门提供农村重大信息不2 少于2条(1)整理编印乡镇年度统计资料手册 4 度未完成任务的不得分 ①未建立统计台帐不

得分 ②台帐

未能达

到前四

项标准的各扣2分

同上 此项为加分内容,未

建立的

不加

分,未达前

3项要求的各扣2分 每少篇扣

2分

每少1 篇扣1分

次年4月底前完成整

理编印

工作,每迟一个月扣2分,现代化建设(10分)

(2)发表乡镇年度统

计公报

(1)农村基层专兼职统计人员每年每人参

加业务培训时间不少2

4、统计培训(4分)

于15天

(2)乡镇统计人员获

得省初级计算机应用2 考试证书

(1)每年对不少于

2个专业统计数据质量8 进行检查

5、统计执法监督检查(10分)

(2)检查材料上报上

一级统计部门 2

1、配备必要硬件(5分)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以上

2、配备必要软件(5分)

统计数据处理计算机化 *

3、传输网络化(10分)(1)实现市(区)乡5

未编印的不得分 次年1月底前发表乡镇年度统计公 报,每迟一个月扣1分,未发表的不得分 每年参训时间 不足的酌情扣分 未按规

定比例通过的不得分 少检查

1个专业扣4分 少上报

1次材料扣1分 未配备 的不得分 未使用计算机

进行数据处理的不得分

实现部

分乡镇与市(区)联网的加2分,实现全部联网的加5分 实现部分村与乡镇联网的加

(2)实现村乡(镇)2分,数据传输联网

实现全部联网的加5分

合 计 120

注:

1、各扣分最高不超过本项标准分;

2、评比细则中打*的为附加分内容,满分为20分,不在100分之内

淮南市统计局通过充分的学习、探索和实践,目前各主要专业统计联网直报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劳动统计、限额以上贸易业统计和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定报全部采用联网直报方式,已取得初步成效。其主要做法: 一是领导重视,准备充分。市局领导在赴芜湖、黄山、六安等地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县区统计局长和科室负责人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分析研究联网直报工作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市局成立了联网直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联网直报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开展联网直报的各项准备工作。省局计算中心和相关处室负责人多次到现场指导联网直报工作,计算中心技术人员直接参与系统安装和软件培训。

二是积极解决联网直报经费,购置必要设备。就联网直报工作向市领导进行专题汇报,主动与财政部门沟通,想方设法,落实专项资金,用于联网直报硬件设备经费30多万元,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置高性能PC服务器、高档硬件防火墙、核心交换机和个人电脑等。

三是创建联网直报软硬件环境。在省局计算中心和软件公司的大力支持下,优化了市局网络布局,配备了服务器专用机柜,加强了网络安全,安装、调试好硬件防火墙和联网直报专用服务器。3月份,向电信部门申请开通了短信群发平台,与基层统计单位的联系更加方便快捷。

四是强化培训,掌握联网直报工作方法。去年全省统计联网直报试点工作会议在(镇)数据传输联网

淮南市成功召开,淮南市统计系统和乡镇、企业统计人员代表共50余人参加了联网直报知识培训。后又利用统计年报会、乡镇和街道统计人员培训班等机会,开展联网直报知识培训。

五是分工协作,加强指导。各专业科室负责工作布置、报表管理、数据备份、指导答疑等工作,数据管理科负责系统维护、数据管理、用户管理、公告管理等工作。5月初,向县区局和基层单位下发通知,明确市局、县区局和基层单位的工作职责,要求基层单位建立联网直报工作环境,掌握联网直报软件使用方法,及时、准确地用联网直报工作模式报送统计数据。专门从软件公司聘请两名专职技术人员跟踪联网直报工作,定义报表制度和审核关系,及时解决技术问题,确保联网直报工作取得成功。

第二篇:2013课题

课题:一元一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会用不等式的三条基本性质正确地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不等式的解集.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对不等式变形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解法步骤并准确地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难点:正确地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

教学用具:小黑板,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叫不等式?

用“<”或“>”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举例子

3、回顾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有哪些?

二、新课讲授

21、出示:x-7>26, x+1 ≥3 ,-4x ≥ 3 ,x ≥ 50 ;观察并发现这些不等式3

有什么特点?

2、引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并练习

三、练习:用“>”或“<”填空

1.若x – 1 > 3 ,则依据是2.若x + 2 ≥5 ,则x,依据是

3.若2 x <-6 ,则x,依据是

4.若-3 x ≤ 12 ,则x, 依据是

5、如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如:2x +1 < x-26、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解集:

2x2x1(1)2(1+ x)< 3(2)237、总结并归纳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即化成x>a或x<a的形式。

四、练习

五、课堂小结

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六、作业 p124.第1题

第三篇:课题

2017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选题指南

重要提示:本选题指南是基于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与任务,以及总计25个学科分类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提出的,给出了一些研究领域,但其中仅有少数题目适合直接用作具体的研究课题名称,绝大多数题目需要细化、分解、校本化处理。为此,各地教育、教研工作者在筹备申报立项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但不必拘泥于这些题目,应从自己所处的地域、学段实际出发,基于自身教研中发现的真实问题,选定科学性、针对性、创新性、可操作性都比较强,且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普适性、有推广应用价值的具体研究课题。力戒那些科学性差、脱离实际、大而无当、力不从心的研究选题。

01中学语文

1)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3)中学语文教学评价研究

4)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中学语文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7)高中语文必修课程教学研究 8)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教学研究

9)高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实践研究 10)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

11)高考改革引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02小学语文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研究

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研究 4)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研究

5)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研究 6)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研究 7)小学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研究 8)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9)小学语文教学典型课例研究

10)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11)小学语文课开展校本教研的研究

12)小学语文教学中转变师生关系的研究

13)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03中学数学

1)中学数学课标教材的对比研究 2)中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 4)中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研究

5)中学数学教学方式优化的策略研究 6)中学数学教学典型课例研究 7)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活动课程的实践研究 8)中学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9)中学数学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10)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实验研究

11)信息技术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12)中学数学校本教研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13)中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4)中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发展状况的研究

15)中考(高考)数学命题中考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方式方法研究 16)中学数学教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7)高中数学选修课程教学实验研究

18)促进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实践研究 19)中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04小学数学

1)小学数学课标教材的对比研究

2)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3)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实践研究 4)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研究

5)基于课标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研究

6)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研究 7)小学数学自主(或合作、探究)学习研究 8)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9)小学数学大班额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10)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11)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方式研究

12)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 13)培育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 14)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研究

15)小学数学校本教研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05英语

1)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细化解读研究 2)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3)中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4)中小学英语衔接教学研究

5)新课程英语高考的发展研究

6)中小学英语不同考试的体制、结构与功能研究 7)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化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8)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和培训方式、内容及其效果研究9)中小学英语课堂调控策略的研究 10)基于网络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

11)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2)以校本教研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13)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发展研究

14)当前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中小学生英语学习困难成因与对策研究 16)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与运用研究 17)中小学英语课外活动研究 18)中小学英语分层教学研究 19)大班额情境下英语教学研究

20)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建设研究

06物理

1)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分析研究 2)中学物理教材评价研究

3)中学物理科学探究教学的实施研究 4)中学物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研究

5)以校本教研促进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 6)中学物理课堂观察的目标与实施研究 7)某新教学模式下物理教学的发展研究 8)物理概念、规律学习心理研究

9)中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10)中学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研究

11)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培养方法的研究 12)中学物理教学评价方式研究 13)中学物理学业评价考试研究 14)新课程高考物理试题研究

15)中学物理导学案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16)中学物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17)中学物理实验创新研究

18)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研究

19)中学物理与科技和社会联系的研究 20)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研究 07化学

1)化学教学中落实“绿色化学”理念的研究 2)化学探究性实验案例及应用效果评价研究 3)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创新实践研究

4)微型化学实验推进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研究 5)利用实验新技术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6)应用实验新技术教学实施案例及应用效果评价研究 7)化学新课程的课标、教材与教学的关系研究 8)基于化学课程标准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9)高中化学必修模块(选修模块)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 10)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11)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于化学课堂教学的研究 12)新课程评价方式与化学中招考试改革的研究 13)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的调查研究

1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优化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 15)化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08生物学

1)生物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分析与实践研究 2)生物学重要概念教学策略研究

3)新课程生物学实验与探究性活动教学策略研究 4)生物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5)生物学教学效益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研究 6)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7)生物学校本教研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8)初高中生物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9)生物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实践研究 10)生物学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形成的研究

11)农村中学实施生物学新课程的困难及对策研究 12)新高考制度对生物学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1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建模教学的研究 14)普通高中生物学学业水平考试相关问题研究 15)翻转课堂下的生物学教学实践研究 16)生物学教学典型课例研究

17)生物学新课程实施情况调查研究 18)生物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09政治

1)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究 2)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材建设研究

3)思想品德新课标多个版本教材的比较研究 4)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5)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新课程实施问题研究

6)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研究 7)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艺术研究 8)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9)思想品德、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相关问题研究 10)中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核心价值观的行动研究 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德育课程的策略研究 12)生活德育实践研究

13)新高考思想政治试题特点与教学策略研究 14)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5)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16)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17)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程的动态化、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研究 18)中外德育课程比较研究

19)思想品德、思想政治教学课例研究 20)中学时事政策教育研究 21)中学法治教育研究

22)中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16)农村中学实施化学新课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7)中学化学校本教研的内容和方式的研究 18)新高考模式下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

19)中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 20)“化学与生活”教学实践研究 23)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研究 24)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充分发挥立德树人作用的研究 25)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行动研究

10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1)在小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2)关注学生生活、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的研究

3)小学生良好学习(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4)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

5)在德育课程中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6)小学品德课程开放式教学研究

7)在小学阶段实施新时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 8)信息技术与小学德育课整合的研究 9)小学德育评价体系研究

10)小学德育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研究 11)小学德育课程校本教研方法途径研究 12)兼职教师上好小学德育课的行动研究 13)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4)农村小学品德课教学模式研究 15)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品德现状研究

16)新时期家长学校教学内容及方法途径研究

17)培养小学品德课教师专业技能及基本素养的研究

18)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策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19)小学品德课程实施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研究 20)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公民教育的研究 11历史

1)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2)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发展研究

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新)的解读及运用研究 4)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立意设计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5)初中历史新教材的理解与应用研究

6)中学生历史材料阅读能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

7)高中学生多角度解读历史问题能力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8)初中学生历史佐证意识的培养研究 9)高中学生历史时序思维的培养研究

10)中学生历史批判(质疑)思维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1)初中历史课堂典型课例研究

12)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13)多元史观视角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研究 14)新课程历史高考试题的特点及复习教学策略研究 15)新课程初中历史教学评价的策略研究 12地理

1)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题编制研究

2)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与整合研究 3)新高考制度对地理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4)基于学校地域文化的地理教学资源开发研究 5)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地理教学模式的研究 6)初中地理课堂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 7)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典型课例研究

8)普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与策略研究

9)初中(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方法与能力形成的研究 10)立德树人背景下地理课程的育人价值研究 11)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研究与实践 12)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评价方式的研究

13)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选修教材的研究与实践 14)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15)地理图示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16)地理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的实践研究 17)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及指标体系的实践研究

18)基于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9)中学地理微课制作与实践研究 20)翻转课堂下的地理教学实践研究 13体育与健康

1)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研究

2)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实验研究 3)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研究

4)河南省中招体育考试实施研究

5)河南省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实施研究 6)体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改革实验研究 7)体育教学中学法与教法的改革实验研究 8)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的研究

9)高中体育与健康选项教学实施方案的研究 10)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方式与方法的研究 11)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的研究 14音乐

1)农村小学(初中)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2)小学(初中)音乐课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 3)小学(初中)音乐课调节教学方法的研究 4)小学(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5)小学(初中)音乐唱歌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6)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计划的研究

7)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方式与教学策略的研究 8)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教学评价方式与方法的研究

9)高中音乐《歌唱》与初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比较研究 10)高中音乐新课程选修模块教学实施研究

11)确保河南省普通高中新课改音乐教学顺利实施的调查研究

12)开发和利用学校、社区、家庭和民族民间艺术课程资源的研究 13)开展音乐教育教科研方法的研究 14)开展综合性音乐活动方法的研究 15美术

1)中小学美术课型与教学模式的研究

2)中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的研究 3)中小学美术社团活动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4)美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研究 5)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研究

6)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律、特点以及发展态势的研究 7)基于课程标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研究 8)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研究

9)在中小学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研究

10)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效益的研究 11)充分利用本地美术资源上好高中美术课的研究 12)高中美术新课程各模块教学实践研究 13)普通高中美术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14)美术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15)学科融合背景下的美术课程综合探索研究 16)中小学美术课堂学习方法的研究 17)中小学教育中以美育促徳育的研究 16幼儿教育、特殊教育

1)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2)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3)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4)幼儿园初任教师、转岗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5)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教师观察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6)幼儿(智障儿童、盲生、聋生等)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研究 7)幼儿语言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8)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研究

9)幼儿情感情绪表现及教师回应策略的研究

10)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研究

11)幼儿交往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研究

12)操作活动中幼儿学习品质研究 13)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14)幼儿科学领域的学习与教学策略研究

15)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16)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实践研究

17)幼儿园区角活动与材料投放的研究 18)幼儿园生活化、游戏化课程研究

19)培智教育、盲聋哑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20)农村留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17心理健康教育

1)核心素养取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例研究

3)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艺术研究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研究

6)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小学学科教学融合的研究 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研发与实践研究 8)心理辅导技术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9)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发挥影视资源的实践研究

10)心理故事(心理漫画)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效性研究 11)利用心理电影培育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效性研究 12)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实践研究

13)各学段中小学生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研究 14)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中核心素养的应用研究 15)中小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研究

16)中小学心理教师教师应具备的核心素养研究 17)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社团模式的实践研究 18)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干预方法研究

19)核心素养取向的中小学生人格辅导的内容与方法研究 20)中小学生家长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与影响因素研究 18综合实践活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与实施策略研究 2)学校安全教育管理与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3)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价方式研究 4)学生社团活动规范管理与实施研究 5)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方法研究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研究

8)研究性学习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19通用技术

1)通用技术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2)通用技术课程师资建设研究 3)通用技术课程评价研究

4)通用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5)通用技术教室装备研究

6)通用技术课程的政策保障机制研究 7)中学生技术设计与创新教育研究 20中学信息技术

1)基于“计算机科学”范畴的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构建研究 2)基于“程序设计”思想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3)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研究

5)信息技术特色课堂教学研究 6)“创客教育”引入课堂教学的研究

7)(奥赛、机器人、智能控制等)第二课堂活动课开展研究 8)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9)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0)信息技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1)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相关问题研究 12)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 21现代教育技术

1)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应用研究 2)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教师教学模式研究 4)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模式研究 5)基于“电子白板”的高效课堂策略研究 6)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7)基于“数字移动终端”的教学创新研究 8)中小学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

9)中小学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 10)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 11)微课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研究

12)现代教育技术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 22小学科学、劳动与技术教育

1)小学低年级科学课堂教学研究

2)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3)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与教材一致性的实践研究 4)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行为的有效性研究 5)小学科学典型课例研究

6)大班额背景下小学科学课教学策略研究 7)小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8)小学科学教学情境创设研究 9)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0)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11)农村小学进行科学探究式教学的资源开发研究 12)小学科学学业质量的评价技术研究

13)小学科学教师校本教研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14)小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研究 15)小学科学课标教材的优化研究 16)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17)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18)新课程背景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评价研究

19)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20)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学段培养目标研究

21)多媒体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3小学信息技术

1)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小学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研究 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研究

4)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开发与建设研究 5)小学信息技术典型课例研究

6)小学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7)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8)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9)网络环境下小学生信息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研究 10)“汉之星”汉字输入系统识字教学创新研究 24绿色证书

1)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课程实施策略研究 2)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师资建设研究

3)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研究 4)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5)绿色证书教育实习(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探索 6)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课程评价研究

7)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8)多媒体在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9)绿色证书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

10)绿色证书教育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25综合类

1)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学校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3)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开发与实施研究 4)学校校本教研制度构建与实施研究

5)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的策略(实践)研究

6)教研共同体(或名师工作室、优秀教研组)建设研究 7)区域推进校本教研的行动研究 8)联片教研实践研究 9)网络教研实践研究

10)课例研究的方法和策略研究

11)中小学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的实践研究 12)转变课程实施取向的实践研究 13)大班额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4)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15)自主(或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实验研究

16)启发式(或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式实验研究 17)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18)特色学校创建与发展研究 19)中小学师德建设问题研究

20)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相关问题研究 21)中小学“立德树人”实践研究 22)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研究

23)有效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 24)农村小学包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5)微课(或慕课、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26)普通高中教育教学顺应高考制度改革的对策研究 27)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相关问题研究

28)学校(或学科、区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研究

第四篇:2009课题

上传:2000-5-14] [浏览:2807]

标题

关于公布铜陵市2009年立项的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第一批)的通知

铜教研[2009]26号

关于公布铜陵市2009年立项的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第一批)的通知

各教育主管部门,市直、企办及民办学校:

经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经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查,第一批85项课题确定为市级立项,现予以公布。希望各单位、各课题组尽快做好实施工作,并按照市教育科研课题管理规定及时上报有关材料。

附件:铜陵市2009年教育科研课题目录(第一批)

二〇〇九年五月六日

序号 课题名称 1 2

3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的研究 结合地域模型特色实施通用技术教学的研究 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

新课程下数学学科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汪士进 江汉 市六中

自主学习初探

利用“农远”教育资源,构建农村小学校园网络共享资俞维达 杨卫东 市郊区教育局

源平台的研究 6

实践教学课堂化在机械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范光文

市工业学校

负责人

单位

课题组成员

完成 时间

分类

佘铭 陈慧 西湖中心小学

何桂莲、阮小伍、技

2011.10

崔前林、陈丽 术 胡孔国、周慧明、技

2012.06

洪爱平术 查志生、张雪滢、生

2012.09

腾艳 物 唐成喜、葛爱林、数

2011.09

王芝刚、向引 学 钱云峰、蒋志刚、技

2010.1

2范崇荣、杨兴奎 术 徐大山、陈志强、技

2011.09

王兴、方凯、王超 术

陈先德 姜琪琳 市九中 王志军

市一中

7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创新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赵灵侠

县三中

8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叶仁根 钟仓初级中学

9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钱煜华 县第四中学

网络环境下农村中学物理基本教育模式研究 苏日虎 县第二中学农村初中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陈枝琼 徐兵能 县第二中学

2小学“学困生”教育策略研究

张路线 市新桥小学

3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育方法和研究

胡勇 县第一中学

4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实效性研究

查小四 流潭中心学校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学习的平台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丁长鋆 钱蕾 铜陵市三中

初中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研究

王友保 汪大勇 铜陵市一中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研徐立新 胡芳 市古松小学

究 18

新课程下课堂统计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杨晓柳 王然 市爱国小学 19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

佘海燕 刘先文 市杨家山小学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布置情况调查与改进研究 刘国发

新桥湖城小学

1中年级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孙勇胜 新桥凤凰小学

铜陵县民办幼教机构发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古名亮 查学芹 县教体局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教育的研究

刘旭 永丰中心小学

郑国平、李宁、慈

龙英、方育芳、陶2010.00

技俊

赵奎权、钱国栋、姚道德、姚光玉、2010.1

2数

汪瑞斌

王正宇、徐森林、丁光美、夏云国、2011.0

4数

王安虎

彭江淮、李红莲、崔应虎、何元球、2010.06

夏仕义

高礼春、曹永忠、赵正东、夏仕义 2011.06

合 潘国平、唐长云、黄言斌 2010.1

2小

数 袁新中、杨和祥、胡轶、王小琴、杨2010.06

技京举

姚仙芝、姚成美、蒋祖平、胡升光、2010.1

2小

姚金霞

陶慧萍、钱全、技

苏科、陈娟 2011.0

5术 罗齐亮、王亚伟、物

方江辉、陈亮 2011.0

5理 张琴红、吴启荣、小

肖来平、左克文 2011.1

2数 吴娇平、姚文庭、小

陈桂兰、张厚林 2011.0

4数 吴君、高同斌、周荣娟、裴勇军

2012.06

鲍丹丹、周陶元、周坚戈、万仁德、2010.0

2小

牧海友

徐慧敏、周希华、陶友月、何永强、2010.1

2小

查龙柱

盛玲、鲍芳荣、汪

守燕、吴玲环、汪2011.0

3综芳

合夏爱荣、吴祥模、小

沃冬香、方应叶 2011.0

1数

4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口算教学的研究

农村学校气象观测服务农业生产的研究

培养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实践研究

小学简算教学有效性及其学生能力发展的课例研究 小学随笔式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钟承涛、谢慧君、吴邦孝

新桥中心小学

姚维毅、万宝根、2010.1

2数

王诚良

倪亮亮、李将、解

2010.08

正义、刘云、张凯 合 张志、洪梅玲、潘

小定富、王为荣、唐2011.0

1数

贻富

陈源胜、伍骏、陈云霞

2010.1

2数

5刘建平郊区东风小学

江光华 朱村中心小学28

潘国平徐根杰 花馨

市新桥小学 市铜官山小学

孙晓燕张年、小

2011.0

3鲍佩霞何赛梅 语 吴爱芳、肖萍、刘

小晨、顾建强、钱书2010.09

汪雅丽、王胜利、综合的研究与实践方案“自学汪蕙

研读”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30

中小学推进“校长职级制”的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思想品德教育模式研究

多领域、多角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研究 布局调整后农村小学学生适应环境问题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及干预的研究 特殊家庭环境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研究

小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环保行为养成教育研究

市长江路小学

赵学军 铜陵市铜官山区教育局邾根好、左云侠、黄修龙等

3

3陶跃东 永丰西埂小学

沃先林、范美景、思

2010.1

2张运秀、章奇劲 品 胡爱军、戴云、盛吉玫、盛素芳

2010.1

2合佘江林 查婷婷 市店门口小学

琚泽平铜山小学

章品义、陈正革、综

2010.0

4叶华、王静 合 赵来田、王琳、王

综卫民、邹丽韫、丁2010.07

合晨琳

吴渊、李勍、杜玲伍梦明、季磐、张

2010.08

美、黄小莉、胡亮 合 综海玲、陈尚翠、朱2011.1

2合美英

陈海丽、董琴芳、综

2010.10

陈秀雯、孙敬芳 合 吴本富、包柏松、综蒋生平、魏玮、何2011.0

5合国安

陈斌、杨春友、姚菊梅、柯睿

2010.06

4徐丽 市建安小学

5王益林 市金山路小学

杨良兵 市新桥小学

小学教师“训、思、行”校本

周春燕 林兴锋 顺安中心小学

教研模式研究

建设以关爱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的研究

地方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发与应用 农村小学地域特色文化建设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错别字的成因调查及纠正策略

周坚平老洲中心学校

胡鸿文 钟仓中心学校

任松林、解爱玲、赵德霞

新桥湖城小学

王卫红、赵小丽、2010.0

2合汪静 徐昌明

2009.12

41李仁山 周珊 县钟鸣亭小学

研究 42 小学生阅读积累实效性研究

章玉婷

县实验小学

3小学德育主题教育设计与实践研究

胡方明 开发区新城小学

高中跨学科校本教研模式的构建

钱义国 市九中

5古镇文化与小学美术教育的研究

佘晓虎 刘治文 和悦小学

韵律活动在小学体育课中的实践运用

陈先芳

七○一小学

以乒乓球运动促学生养成教育

胡芳 徐秀兰 铜官小学 48

小学低年级美术教学中学生写活能力培养的研究 赵维玲

爱国小学

以“跳绳”作为学校阳光体

育活动特色项目的实践与石榴 周国新 横港小学

研究 50

青少年手球运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运用研究 左春健

市十中

新课程高中历史情趣教学模式的构建与探究 毕茂荣 周俊松 市一中 52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中的校本教材开发 陈俊群

市五中

强化高中政治教学中“文

化生活”模块育人功能的万凯

市九中

策略研究 54

中小学品德课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问题研究

姚晔晋 县教研室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不利因素及对策研究 范美景 永丰西埂小学

农村中学历史生命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

华丽春 县第二中学

思想品德课时事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彭江淮 赵正东 县第二中学

中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

许士顺 永丰初级中学

2010.12

王义、黄芳、杜文

萍、王宏、毛翠萍2011.06

合 李明中、宋本斌、王汉民、何基平、2010.0

5综刘爱平

合高峰、汪春生、毕坚强、陆艳春2010.09

史高峰、徐巧凤、程志霞、周娟、韩2011.1

2体

彦群

赵琴、查颖、王根如、陈惠2011.1

2体

李玉云、谷曦、李

霞、刘舟兵、陈璇2011.06

术 赵强、周寒光、凤良俊、郑惠2010.0

4体

余宏俊、吴红梅、王春英、张艳、朱2009.1

2体

李越、徐斌、夏劲云2010.0

4历

曹雪丽、李红刚 2010.09

理 束作楠、方振、潘

金梅、周殿喜、钟2010.0

4思小琴

方杰华、符义清、赵晓春、田禾、胡2011.08

道付

刘浩、夏经胜、章

奇劲、沃先林、范2010.07

综美宏

合夏四胜、查隆胜、徐瑜、赵志兵、李2010.07

红莲

陈枝琼、高礼春、思

曹永忠、徐兵能 2011.07

品 胡道付、陈孝玉、方康健、刘诗福、2011.0

3综阮运香

合59

农村高中艺体类学生英语校本教材的开发

崔前道

县第二中学

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试验研究

徐双宝 胥坝中学

1新时期心理健康教育与家校合作的策略研究 章伟 程劲松 胥坝衣冠小学

2提高初中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袁良平

县三中

提高城镇地区初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的研究 胡林燕 县三中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对小学生听力的有效培养 李静 市露采小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听力的策略研究 王秀贵 张润四 大通中心小学

城乡结合部中学英语学习困难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 汪玳玲 仲崇华 市六中

践行任务型读写优化普高英语阅读

何为 市十七中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个体

差异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施旗

田家炳小学

研究 69

实践英语文化课程、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吴海琳 刘爱芳 市师范附属小学

运用竞争机制提高小学英70 语课堂评价实效性的策略曾刚

市杨家山小学

研究 71 城郊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与助学策略研究 邹颖 许晓珑 市六中

农村学生生活体验式德育教育的研究

操安顺 郊区八一学校

3留守学生在初中阶段心理变化及帮教问题研究 朱红兵 市十三中学

4农村综合改革中乡镇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倪厚民 铜陵县天门镇政府75 新课标初高中语文衔接教学研究

刘卿 市十七中 76

和谐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高鹏飞

市十五中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主徐胜江 钱新生 市九中

李跃武、崔前毅、高国安、高炜、刘2010.06

晓红

黄田胜、徐向升、刘大照、胡宗银、2010.1

2综

姜琳

合陈敬泽、张秀、洪丽、卢义

201.0

5综

合杨玉玲、古名文、王海生、孙雅芳、2010.10

汪霞

胡彩楼、陈瀚、王跃琴、杨丽娟

2010.06

宋杰、洪琼、丁冬、英

王礼明、朱率耘 2012.07

语 丁嘉欣、周安生、英

陈健 2010.10

语 钟莉、缪雅丽、程琳、江欢喜 2010.06

乔琳、杨培武、朱

芳玲、武素梅、陈2010.06

李静、殷季芬、陈

枝琼、贺虹、陈娟2011.0

2英

语 张丽、钱正取、张2009.1

1英

丹霞、石小梅 语

杜春、际丽萍、开

蓓娜斯琼、海燕、2013.0

3英

朱新斌

伍梦华、洪秀云 2010.1

2中

语 张开胜、陈义兵、综

周到、梅玲、胡婷2010.1

2合 鲍立庆、盛铜胜、综

章卫、张捷 2011.0

4合 张志、钟海洋、孙

致锋、吴成锋、江2010.1

2综光华

合鲁汉东、余志娟、张贤玉 2012.0

4中

语 王俊妹、程启顺、中

黎迎萍、余要武 2010.0

4语 夏涓涓、叶远明、2010.06

题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 周沛、丁帮德、孙根楼

利用语文学科特点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方式的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凸显铜陵的地域文化特色 课堂教学中情境设计与运用研究

崔晓敏、徐军荣、叶长跃

钟仓初级中学

中缪慧、江前红、陈2010.1

2语

查德华、汪丽琴、中

2012.0

4茆诗磊、张立奇 语 张长培、俞碧玉、综

2010.06

章相林等 合 张青、钱正取、王进

肖本银、周鸣、殷玲

王满意、叶昶 周珊、徐丽华

2010.07

语 综

2010.01

合 理

2010.05

科 小

2010.06

语 小

2010.07

80

方世元 县第一中学

周魁根 谢玉来 朱清华

市十四中 市十四中 市十四中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研究 82 83 84 85

缓解学生课堂疲倦感的研究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活动中有效合作学习探索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研究

快速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实践研究

胡红峰 徐昌明

县四中

县钟鸣中心小学

胡俊峰 章贤东 县安平中心小学 曹慧

第五篇:课题

一、根据研究性学习学科分类为:

(1)自然环境类:主要从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人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从保护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会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历史踪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文化、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发明创造类:主要从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中发现物品的缺点,进而提出改进的措施。以科技创造为目标,进行科技发明尝试,争取取得成果,然后应用于社会并为社会创造出一定的社会效益。

二、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研究性学习可分为两大类: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

一是课题(问题)研究类。课题(问题)研究类以认识和解决某一专题性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调查、科学实验、文献研究等。

二是项目(活动)设计类。项目(活动)设计类以解决某一个操作性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和科技类项目两种。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希望有更多的同学选择“实验研究”和“科技类项目的设计”等课题类型,推进我校的科技创新活动,推出更多更好的科技创作、发明等成果;也希望有的同学选择一些社科方面的重点课题,推出一些社科方面的创新成果。

三、综合性课题

(一)环境保护

1、加快防治“白色污染”的步伐

2、对某地区废电池回收情况的调查及建议

3、某地区饮用水污染与自然人为因素的关系和控制对策

4、(某某地区)空气中SO2对土壤的负面影响及治理措施

5、(某某地区)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利用

6、环保筷的开发与推广

7、某地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对策

8、浅谈水资源的污染其治理

9、汽车尾气的治理及再利用

10、如何降低汽车尾气净化的成本

11、关于城市垃圾资源化的设想与调查

12、塑料及其回收利用

13、绿岛的保护

14、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

15、摘掉城市的毒瘤——城市垃圾处理问题研究

16、汽车安全与环保问题

17、酸雨与人体健康

18、环保与产业的结合

19、光污染与光能节约 20、汽车与环境

21、无污染汽车

22、燃煤脱硫的简史及其发展

23、关于海水淡化问题的研究

24、降解塑料的发展

25、关于口香糖的报告

26、水体的富营养化

27、土地沙漠化的防治

28、富营养水质的生物治理

29、城市的供水、净水及水再利用 30、创造绿色电能

31、粉煤灰性能研究及综合利用

32、城市生活垃圾的绿色处理

33、无污染能源在家庭中的利用

34、绿色消费

35、杀虫剂使用的反思

36、电磁辐射污染

(二)生活中的化学问题:

1、农用生物肥

2、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3、生命之源——营养

4、家庭包装

5、以氢气(天然气)为燃料的灶具

6、正确提取热量及饮食

7、对化妆品成分的研究

8、方便面可食性内分装

9、油烟革命

10、装潢材料的应用及改进

11、金属防锈的研究

12、关于低自由基、无毒香烟

13、有关饮料中非食用色素的调查

14、化学与农村经济

15、纯净水是否“纯净”

16、环保型防震材料的开发

17、维生素王国探秘

18、浅淡当今社会之健康饮食

19、修正液对人体的危害 20、洗涤用品的发展与前景

21、新型墙对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22、竹制品代替木制品的可行性研究

23、中学生营养与健康

24、研究特别环境下使用的救生衣

25、浅谈食盐与人体健康

26、食用油中过氧化值的分析

27、研究学生早上的饮食

(三)资源利用:

1、太阳能发展前景及利用

2、创造绿色电能

3、未来能源技术

(四)化学实验(改进)探索与研究:

1、眼睛防水的实验

2、关于铵盐冷却性能的实验与探讨

3、利用废物制取活性炭

4、回收、利用旧电池中的有用物质

5、再生橡胶废水的胶色研究

6、乙酸乙酯的制备与最大化元)

下载课题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题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相关课题

    附件 1 陕西省教育学会2014年度课题申报指南 一、重点课题 申报人不得随意改变课题名称和研究方向。 1、教育强县(区)建设实践研究 2、市县(区)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评估研究......

    课题

    课题:“3-6岁儿童体能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方案”在总后课题组中立项 添加时间: 2007-4-4 已被阅读: 179 次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

    课题

    课题:静物结构素描——线的虚实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现实风景中景物的虚实现象,大师作品中的线的虚实表现以及静物结构素描范画中主实次虚、近实远虚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了......

    课题

    凡是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影响的网络环境因素都是我们要考虑的范围,将网络环境下的各种因素对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都要进行研究。 2、除了要考虑网络环境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影......

    课题材料

    清远市教育科研课题结题评审材料和评审程序常规一、研究课题结题材料主件: 1.课题申报评审书原件 2.立项通知书原件3.课题实验实施方案 4.课题研究结题报告5.课题研究工作报......

    课题

    课题:浙美版四年级第八册 首页图版 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 青花瓷 选题背景: 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作为我们教学的“真空”地带,常常忽略掉这个排在首页的极好素材。有些传统......

    课题

    《遥感应用》 电子教案 主讲教师:刘运伟2012 年 8 月 1、教学目的 2、课程框架 3、参考文献 4、考核办法 1、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RS的发展概况和趋势,掌握RS的基本原理和有关......

    课题

    课题:土与火的艺术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艺术的相关知识。 2. 通过实践了解陶泥的特点,学习陶艺的基本成型方法,体会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