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新材料领域07年项目组织工作的六点体会
北京新材料领域07年项目组织工作的六点体会
(北京市科委新材料处谭永东)
一、主题计划为项目组织提供了纲领
主题计划是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资源科委”理念,指导我们开展新材料科技工作的理论武器,在主题计划引领下,我们根据项目立项的技术经济社会目标与准入条件,在对广泛征集来的项目建议进行了深入调研和专家凝炼,促进应用新材料科技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立足于应用基础研究,发挥北京重点产业的优势,通过科技力量改善市民生活质量,全面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突出北京社会发展、经济生活、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点,加快项目组织的成效。
我们组织“首钢高品质板材开发及其产业化”项目,就是以“北京重点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主题计划为指南,针对汽车、家电等下游产业市场需求,以钢铁产业链的高端环节为切入点,通过突破镀锌板产业化关键技术来确立首钢的核心竞争优势。项目组织工作遵循了主题计划强调的市场导向原则、重点突破原则和创新方式多样化原则,以汽车及家电行业对高品质镀锌板的需求为创新指南,重点选择有较大产业上升空间的高品镀锌板作为主攻方向。发挥首钢、北京科技大学和钢铁研究总院产学研合作优势。立足于自主原始创新,在高品质镀锌板基材的组织性能控制和涂镀层质量控制取得重大突破;针对首钢顺义冷轧生产线引进德国西马克、德马克、西门子,比利时CMI和日本三菱等成套硬件设备,在消化吸收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
二、科技需求调研拓宽了项目组织的视野
除了征集的建议外,项目的一个来源是我们在新材料领域开展的科技需求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基本摸清了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对新材料技术的需求,掌握了新材料领域的发展状况。在项目组织过程中,我们不断拓宽视野,从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出发,以“满足北京基本的和长远的科技需求”为主线,积极探索社会发展中的科技需求,以基础研究与高技术攻关相结合的模式整合资源,解决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推动北京城市发展。
目前国内市场急需镀锌钢板,通过开发高品质板材就不仅可以增强北京龙头企业首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首钢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可促进北京汽车工业的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污染的矛盾日趋严重,虽然环境治理手段不断加强,但是大气污染情况仍然很严重,固体废弃物堆积如山,城市发展和广发市民迫切要求妥善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实现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和产业化,通过脱硫石膏来减少燃煤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可有效地解决北京的城市污染,同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从依赖专家转变为尊重专家意见、发挥综合判断为主
以前我们组织科技计划项目基本上是依靠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唯专家是瞻,在很大程度上丧失自己的判断,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07年项目组织中,在征集建议、凝练思路、项目论证过程中,我们在向专家虚心学习并形成对领域基本认知基础上,积极主动和专家研讨项目的内容,从和专家对话中甄别出符合主题计划要求、有可能获取重大技术突破和社会经济效益的东西。并多方调研,力图获得全面客观的认识,形成我们自己的综合判断和组织思路。
目前,北京城市道路飞速发展,但还不能满足广大市民和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专家们从提高路面功能、改善路面质量、加强路面管理、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等多个角度给出大量建议和方案,经过和专家讨论、实地调研和精心论证,我们判断北京道路存在的车辙和交通噪音两个问题是项目的关键,通过组织科技计划项目,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道路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改善市民生活质量。
四、从就项目做项目转变为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以前我们组织科技计划项目非常强调项目 “点”,具有浓厚的就项目做项目的“项目科委”意识。我们组织07年科技计划项目努力践行 “资源科委”理念,把项目当作一个平台有效调动相关创新资源,为我们开展工作服务。
在组织“北京轮胎产业结构调整及技术升级”项目时,我们抓住首创轮胎这个龙头企业,把燕化、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北京市射线应用研究中心的科技资源组织进来,利用有限的科技经费,带动巨额社会资本投入开发高性能子午线轮胎,促进企业实现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品牌,确保北京传统的汽车轮胎产业减量不减效、再创新的竞争优势,支撑北京GDP的增长。
五、从“技术导向”的价值观转变为“需求导向”的价值观
以前我们组织科技计划项目片面强调技术本身的价值,没有真正为首都的经济社会发展所用。我们组织07年科技计划项目逐渐摆脱了技术价值观,开始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和急需的问题出发,以需求为导向,凝练项目组织思路,提炼项目目标,匹配创新科技资源,编制项目建议方案。按照主题计划要求和技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选项,而不是象以前那样以技术为主要出发点。
在组织“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项目时,我们组织力量对首都的尾矿废石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开发煤矸石的凝石化利用技术能有效解决首都的废旧资源利用问题,完全可以支撑“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主题”。通过和技术的产业化主体北京蓝资凝石公司沟通,我们了解到社会需求的实际情况以及企业、行业的发展趋势。除了社会效益外,我们还对项目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专家和项目参加单位北京蓝资凝石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进行研讨,落实项目考核指标及其课题分解方案,组织出项目建议书。
六、抓住关键因素决定组织每一个具体项目的成效
新材料领域广泛,每个不同的项目具有不同的特点,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中找出关键因素,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效推动项目组织进展。
“首钢高品质板材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抓住了首钢搬迁调整的主线,“万吨级非晶带材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抓住了节能替代、产业全球站位的要点,项目组织的成效较好。而“废弃油脂的资源化利用”项目没有把握废弃油脂管理这个关键,难以形成统一管理规范,废弃油脂回收无法得到保障,资源的循环利用就无从谈起;“首都光伏产业化竞争力提升”项目属于近年风险投资频繁光顾的领域,一开始没有进行深入的风险分析为项目后续工作留下了隐患,硅原料和现实市场两头在外以及国内终端电池产业竞争白热化等风险成了项目的致命伤。此外,新农村建设用建材项目没能找准切入点、生物医用材料条件平台项目没有合适的承担主体,均导致项目提前出局。这些经验教训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使我们在今后项目组织工作中更有智慧、更有成效。
第二篇:北京水灾六点总结
北京水灾六点总结:
1。北京的水很深;
2。在北京有房有车不算什么,还得有船;
3。有车族们终于理解政府要求私家车交纳“车船税”的良苦用心;
4。“南水北调”工程已见成效;
5。“北漂一族”终于有了正确的注解;
6。汪洋同志要进京就职!
上联:京城降雨全市变成中南海;下联:市民疏散到处均为钓鱼台;横盘:汪洋进京。
对于北京市政府针对7。21事件做出的捐款倡议,网友以对联形式回复:
上联:对外援助减免贷款大笔一挥十分潇洒。下联:对内逼捐推卸责任贪得无厌一等下流。——横批:捐你妈B
北京紧急呼吁向灾区捐款!有个书生写到:你出门警车开道,我上班挤不上公车。你一顿大餐上万,我买个萝卜还价。你垄断资产随意涨价,我摆个小摊还被驱赶。你子女留学一掷千金,我孩子打工没有五险一金。你二奶开宝马去美容养颜,我老婆骑单车去看关节炎。你还忽悠老子学雷锋做贡献!把那些贪官祼官的一丁点拿出来就不得了!
你的子女都移民国外,你让我捐款。你天天享受特供,你让我捐款。中石化都团购奔驰,你还让我捐款!你吃着万元大餐坐豪车住别墅拿着高额福利到处草泥马,我吃着地沟油喝假奶粉累死累活每月二千还要加班,你还让我捐款?党啊!你洗脑和愚民的驭民之术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登峰造极!我捐你妹!
第三篇:组织工作创新项目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全球政治、经济、科技日新月异的深入发展,变革创新已成为当代的主旋律,推动着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可以说,组织工作创新已经不再是挂在嘴上的时髦用语,而已成为迫切探讨实践的客观现实。对此,笔者提出如下浅显认识。
;第一,更新思维方式,树立战略意识。时代的进步,事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各项部署。要“按照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就必须更新思维方式,树立战略意识。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组织工作,尤其需要开放的观念和超前的意识,尤其需要适应改革开放、率先发展的思维方式和宏观把握、战略思考的宽阔视野。这种开放的思维既要高屋建瓴、大处着眼,又要实事求是、小处着手。这就要求广大组工干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思维、开放的精神审视、谋划和推动组织工作,善于从全局的角度观察、分析、处理问题。要坚决克服和大力破除单纯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思想倾向和思维定势,敢于冲破传统体制下形成的那些相对“封闭”、“保守”、“被动”的工作思路,坚持把组织工作放到整个时代大背景下来思考,放到党的工作的大局下来把握,不断拓展组织工作领域,延伸组织工作触角,增强组织工作的渗透性。
第二,围绕中心任务,找准切入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是全党全社会的中心任务,也是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如何实现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更好地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是组织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搞组织
工作的同志必须首先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观念,头脑中时刻绷紧经济建设这根弦,真心实意、全心全意、脚踏实地地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组织工作的目标任务,不能只是盯着考察任用了多少名干部,培养发展了多少名党员,筹划举办了多少期学习班等单纯业务数字,而要跳出就具体业务、单纯考核看成效的传统思路、传统观念、传统做法。要尽快转变组织工作是软指标、软任务、软项目的观念,把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的实际效果作为衡量组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把为最大限度的调动干部、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工作目标。紧紧围绕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来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实现价值,使组织工作不仅出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还出生产力、发展力、创造力。
第三,坚持科学态度,增强实践意识。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也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在丰富的、新的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创造和实践。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指导工作。要坚持辩证法,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历史的观点看问题,不断深化对组织工作规律性的认识,胸怀全局、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永不自满,真正使组织部门和组织工作成为勤奋学习和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和锐意进取的模范。同时,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做到事事处处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大胆创新、吐故纳新,不断改革组织工作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只有这样组织工作才会有生命力、创造力、战斗力。
第四,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机制的创新需要工作方法的改进。要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以重点工作的突破,来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要善于协调、合作,注意发挥有关部门的作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要注重规范,严格按法律政策、客观规律和工作程序办事,从点滴、基础和每一件事情做起,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要强化督查力度,落实工作责任,实行首长负责制和部门、个人责任制,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督促,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加强重大问题的前瞻性研究,加强规划指导、政策制定、法规建设、指导服务工作,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要推进组织工作的开放化,坚持走群众路线、扩大民主,实现组织工作的开放化,做到组织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要学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进工作,学会按照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做好干部和人才工作。在干部培训基地的选择上,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培训项目公开招标制。要学会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工作,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数学、心理学、行为学、系统论、电子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努力探索建立一套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补充的组织工作评价体系。同时,要加强组织部门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第四篇:做好组织工作的几点体会
做好组织工作的几点体会
组织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组织工作是党务工作者的一门必修课,也是一项基本功。结合我从事十多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实践,我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组织工作,必须具备四种能力。
第一,要有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洞察力。组织工作涉及范围广,事务内容杂,门类头绪多,涵盖了基层各个群体、各类组织、各项工作,上面条条线线都有工作要求,下面镇镇村村都有具体实际,怎么样从纷繁复杂中迅速找准突破口,明确主攻点,打开工作的新局面,既要有过硬的执行力,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洞察力从哪里来,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对上情的准确把握。只有全面了解、深刻理解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才能使工作不游离中心、不偏离方向。二是来自对下情的过细掌握。组织工作主要战场在基层、实践阵地在基层、效果体现在基层,必须通过深入的调研,摸准基层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三是来自对上情和下情的完满结合。把上级要求和基层实际有机结合、充分融合,通过把准上级要求择准方向,切合基层实际检验成效,使组织工作的鼓动性和影响力发挥到最大化。
第二,要有虚功实做、点面结合的推动力。组织工作既有务虚内容,又有实在主题,既有日常要求,又有阶段中心,既需统筹谋划,又要亲历亲为,需要虚实结合、统筹兼顾、有声有色地强力推进。我觉得,每项工作、每个任务都要注
重从笼统要求中找准着力点,把上级精神具体化,变成一项项实实在在的工作任务;在工作实践中探索规律性,把原则要求实在化,变成一条条可操作的规定条文;在整体推进中培植典型,把工作成效显形化,使工作的具体目标变成可学可用的鲜活实例,促进各项工作迅速推进、取得实效。2006年以来,我们在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中,针对基层对新农村建设要求的模糊认识,重点推出了xx村这一典型,不仅在省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全县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双强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榜样和标杆。
第三,要有概括提炼、总结升华的创新力。三千年前的《周易》就提到了“革故鼎新”,这一光辉思想至今仍然具有无穷生命力,也是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推力。我认为实现组织工作创新,要确立三种意识,走出三个误区。三种意识,即:确立大局意识,始终围绕地方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围绕基层党员群众的关注焦点,确定探索创新的方向;确立实践意识,注重从实践中探索创新举措,总结有效做法,搭建新型载体;确立品牌意识,对确定的创新工作,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跟踪调研,总结提炼,宣传推广,发现闪光点,扩大影响力。走出三个误区,即:不能把创新当成桌案谋划、闭门造车、凭空想像,没做先说,不做光说;不能把创新当成照搬照抄,脱离地方实际,盲目借鉴,旧瓶装旧酒,搞文字游戏;不能把创新当成临时性、阶段性工作,一年一变化,一时一主题,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
第四,要有宽容大度、立说立行的亲和力。组织部门是
干部、人才、党员的服务部门,组织工作的根本就是做好人的工作,但做好从事组织工作人员的自身建设工作更为重要。良好的人格魅力也是组工干部的重要素质。这方面,我觉得要坚持“四要四不”,一要精研业务,不能崇尚空谈,对组工业务既要博闻强记,又要术有专攻。二要雷厉风行,不能拖沓迟缓,抓工作做事情要当断就断,立说立行,该表扬时不吝溢美之词,该批评时不说虚言好语。三要宽容大度,不能斤斤计较,要和风细雨,胸襟广阔,不摆架子,拿派头。四要公道正派,不能违背原则,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保持一身正气,树立良好形象,体现真正价值。
第五篇:“五个无”浅谈组织工作体会
“五个无”浅谈组织工作体会
党的基层组织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是目前大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核心,越是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越是社会矛盾复杂,越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越要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一、组织工作无声无息。组织工作在大多数人眼里,务虚的多,务实的少,既不能产生生产力,又不能产生经济效益,无声无息。但是组织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做好了组织工作,就是做好了人的工作,就能产生最大的生产力。组织工作得力,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镇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一个地方的组织工作抓好了,这个地方就有凝聚力,就容易出人才,出成绩。作为组工干部只有执守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能铸就甘做路石、甘为人梯的奉献情怀,只有坚持干一行爱一行,把做好组织工作当作成就人生的事业来干,才能超越“小我”的物质追求和权力欲望,树立长期坚守岗位、做“苦行僧”的坚定志向,才能在组织部门真正扎下根、长成材。
二、组织工作无边无穷。组织工作范围广、涉面宽,涉及村(居)、个人,也涉及非公党组织,相当部分都是基础性、事务性的工作,而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一些工作,更是垒土筑墙、添砖加瓦的“苦差事”,同时组织工作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有很多的政策法规。比如发展一个党员,就包括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列为发展对象、接收为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等五个程序,而且每个程序都有政策规定,比较复杂。考验的是组工干部的耐性和意志,需要静下心来、沉下身去,扎扎实实地下苦功夫、下长功夫、下细功夫、下慢功夫,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知识面要宽,也就是要多学,说到学习,就是要善于学习积累,知识和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更重要的是来源于工作实践中的学习积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吃透了业务,了解了下情,具备了较高的政策水平,才能对上谋到点子上,对下指导在得力处,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处理矛盾和问题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三、组织工作无微不至。组织工作具有繁琐性、事务性、程序性的特点,这些决定了组织工作的无微不至,哪一环节哪一程序出现错误,都是不可挽回的损失,要求组工干部在工作中要做 “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善于动脑筋,善于从纷纭复杂的事物与现象中发现和总结规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找出捷径。组织工作有很多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政策性和业务性很强。组工干部要就这个领域中的重大问题,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多了解掌握情况,善于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对情况摸得准、吃得透。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提出建议、意见或措施,才能在工作中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为党委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组织工作
职责要求组工干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必须做到对自己的工作对象的情况要熟悉、要清楚。要及时了解他们在不同时期的工作状况、生活情况、思想情绪以及他们有什么要求和希望,对这些具体情况了解的越深入、越细致,组织工作的主动权就越大,工作的针对性就越强,工作计划的制定就越切合实际,工作效果就越好。狠抓落实是做好组织工作的重要一环,督查指导是确保落实的主要途径,督导工作既要勤、又要细。“勤”就是要经常下基层,工作很琐碎,很麻烦,也很辛苦,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经常深入农村、基层等生产第一线,检查情况,指导工作,杜绝落实过程中的虎头蛇尾、有头无尾的现象。“细”就是要求工作深入细致,不搞形式主义,不能只满足于听听汇报、看看材料,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要注意检查落实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不放过每一个细节,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
四、组织工作无中生有。当今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组织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坚持以创新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全面推进组织工作的创新发展。
1、以观念创新为先导。观念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打铁先要自身硬”,组工干部要注重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走在时代前列,不断增强组织工作的创造性,才能完成自己肩负的职责,无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
2、以内容创新为核心。组织工作要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党的中心任务和党的建设总目标,找准组织工作与党的中心工作的结合点,从一些具体工作环节抓起,研
究细化工作程序,不断创新工作措施,通过配好班子、选准干部、建强组织、用活人才,实现组织资源的优化配臵,为党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以机制创新为保证。组织工作原则性强、实践性、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强,必须要研究和把握组织工作的内在规律、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探索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办法,形成系统配套、操作性强、适用有效的选拔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坚持靠制度管人理事,用制度规范组织工作,解决组织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坚持把制度建设融入到每一件工作、每一项措施、每一个环节。我镇创新“1+x”流动党校教育模式,按需施教,送课下村,开展“孙端大讲坛”活动,分类分层实施党员教育培训,有效增强党员“双带”能力和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镇委党校被省委宣传部授予“浙江省先进示范基层党校”荣誉称号。探索“社区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组织开展“评星晋级”活动,落实非公企业党建全覆盖,不断提升党建水平。
五、组织工作无限崇高。基层组织工作是一个特殊的岗位,既要抓党务工作,又要参与乡镇的中心工作,是基层组织建设的桥梁和纽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组织工作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对组织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全党工作大局,努力把工作做扎实。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逐步得到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地位和职责越来越清晰,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做好非公组织中的党组
织工作,使其起到基层的堡垒作用,发挥其一线的价值,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更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累积在基层,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在基层。提升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为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调动基层党组织工作积极性,才能建成维护稳定的坚强堡垒,以基层党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才能发挥他们在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诉求、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中的桥梁纽带作用,真正把稳定落实到基层、实现在基层,建设人民群众平安幸福的美好家园。组工干部只有勇于挑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组织队伍自身的素质,才能有效地履行职责,开创组织工作的新局面。组织工作抓好了,就能极大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党委中心工作服好务,为经济建设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