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走访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寒假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姓 名:范舒敏
系 别:服务外包院
专 业:物流服务外包
班 级:1102811班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一、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活动内容:走访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活动时间:2012年1月9日
活动地点:四川省内江市四合乡虹桥村
(一)活动过程
假期回到四川内江,回到家乡时旅途的疲惫全消,有的只是回家的喜悦,走在回家的路上可以看见道路已经和我8月份离开大不一样了,道路越来越宽,越来越干净;两边的老式房屋也换上了新装,好一幅旧城新貌。
我明白这次回来不仅是回来玩的,我还有一项任务,那就是到乡村里去调查研究一下农村空穴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这对我来说很是兴奋。在家休息几天后,我就到我外婆家去玩,她们是住在乡下的,在去的路途中我的脚完全陷进了泥浆里(因为连续的下大雨),在离外婆家不远时,我还摔了一跤。到外婆家时,我简单的换洗后已经是中午了,吃过午饭我就开始了此行的最终目的,我拿已经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问卷给那些子女都在外务工的老人家,由于他们大多不识字或眼睛不好使,就有我来替他们读,让他们做出选择。我一共打印了30份调查问卷(见附件一),整整花了我4天的时间才把它们填写好,并整理出来。
在走访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家那些年龄较大的老人一般都在自家门前坐着,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发现他们真的很孤单,有的孤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寡老人就只有自己的爱狗陪伴。
(二)活动结果
从整理、分析那些调查问卷(见附件二),我发现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村里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现象明显。近十年的打工潮流带走了虹桥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在外省、沿海一带打工的较多,距离遥远。多数家庭年轻夫妇我外出打工,由老年人和小孩共同生活,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导致农村劳动力缺乏,整个村庄缺乏人气,感觉寂寞。
那些空巢老人的生活很拮据,没有太多的收入,大部分都是靠种庄稼过日子。然而他们还要照顾他们的孙辈,且由于他们的年龄也都比较的大了,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不能为那些留守儿童辅导作业;所以许多的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管教,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不是很好,大多都是完成了九年的义务教育就直接出去工作。
(三)我的建议:
1.作为政府,敬老院、养老院不仅要办多,还要办好,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归、老有所终。
2.对于家庭的责任不能放弃,物质需求解决之后,精神需求也要跟上。政府要鼓励,社会要提倡,同时还要有具体的措施
3.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力,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条件的“空巢老人”,政府部门要及时把他们纳为救助对象,给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待遇。对低保边缘的困难老人,要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水平给予及时的救助,及保障他们晚年基本生活。4.加强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等等
二、谈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
作为一个在城郊长大的女孩,既能亲近城市,又能感受农村。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我是深有体会的。
我的家处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在过去城乡之间的差距很大,城市的高楼大厦与农村的狭小房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特别是在夜晚,城市的灯红酒绿,农村的黑暗泥泞更是突出.但如今这些问题都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得到了较好解决,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收入不断增加,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这都是很好的方面,但在2011年我们也有很多的不足,值得学习;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都应该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2011年发生的值得记忆的事有很多,对于我来说我考上了大学、第一次远离家乡一个人来到重庆。当我到重庆的时候我真的被她的繁华所吸引,但她并不是牺牲绿色来获得现在的成就,重庆市政府在2008年的时候提出了建设“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的目标。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 森林重庆”是要改善环境,让老百姓多吸氧 “畅通重庆”是要改善交通条件,主城不塞。
“平安重庆”要增强老百姓的安全感;“健康重庆”要让孩子长得壮,老人活得长,全民活得健康。
“宜居重庆”则要着力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和环境。
“五个重庆”是引领全重庆市人民奔小康的5项重要举措,也是开放之基,是重庆建设西部开放高地的五块基石。通过打造软硬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增强重庆的吸引力。“五个重庆”还将积聚重庆的发展后劲。它营造发展环境,将使重庆赢得更多的人才、技术和资本,使重庆今后50年不落后,100年后更好。这种后发优势,将使重庆越干越有底气,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重庆越来越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腹地。作为直辖市的重庆不仅给本地区经济带来蓬勃的生机,也对周边省份起了一个模范作用,社会经济、政治、治安都得到了很好的管理。例如“文强案”,揪出了社会许多的贪污腐败份子,这也给其他的政府官员敲响了警钟:作为人们的奴仆,只有一心一意为人民办事,才能美名传天下,当然文强也会“名流千古”,只不过是“臭名远扬”。
我认为“五个重庆”不仅适合重庆,在全中国都行的通。在过去我们走的是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数量、成本占优势的老路。如今政府也正在建设一个“创新”的中国,既要经济红红火火,也要城市花红柳绿。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例如,跟我们生活最贴近的生活日用品的包装上几乎都能看见“Made In China”,就连许多的外国的知名公司也把自己的工厂搬到了中国或是直接把原料的生产加工外包给中国;他们认为中国如此低廉的加工成本要比在本国便宜的多,会使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优势;似乎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但中国却赢得各方资本的同时也付出了承重的代价,疯狂的资源开采,导致愈多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极端天气的不断增多、澄清的河水也成了臭水沟等等。这是我想起了著名的“微笑曲线(见附件三)”,利益的最低端处在加工生产,最高端处在产品的研发设计和销售。可想而知,中国目前的还处在利益的最低端。这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是一件好事,但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加深,我们不仅需要“引进来”,还需要“走出去”。不再总是“Made In China“,而是另一个词组“Designed By China”。或许这将在不久成为现实。
总结:这是一个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一个假期,在这个假期做的那些社会实践。不仅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还增加了我的社会实践经验。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附件一: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状况、教育问题等问题的调查问卷
我是重庆正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为了更真切的了解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生活状况、教育问题、心理需要等情况,特进行相关问题的调查问卷,此问卷用以学习研究之用,我会对您的信息进行保密,请放心作答。请在您认为合适的选项前打“√”。感谢您的合作!
1.请问您的收入来源是什么?
A.儿女提供
B.靠种庄稼
C.退休金或保险金
D.政府救济
2.您的每月收入大约是多少?
A.500元以下
B.500-800元
C.800-1000元
D,1000元以上
3.出于什么目的照顾您子女的后代?
A.孙子(女)无人照 B.父母远方打工 C.出于对孙子(女)的喜爱 D,其它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4.每年用以孩子教育上的费用是多少?
A.500元以下
B.500-800元
C.800-1000元
D,1000元以上
5.留守儿童一般文化水平?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学及以上
6.您的子女一般多久来一通电话?
A.每天
B.一周 C.一个月
7.您的子女外出打工一般多久回家一次?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8.您对您的子女有什么要求?
A.常联系或回家
B.多拿点生活费
C.照顾好自己
姓名:
年龄:
联系方式:
D.一个月以上 D.两年以上 D.其它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附件二:
”三进三同"社会实践研究及社会调研报告
附件三:微笑曲线
第二篇:帮扶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办法
长滩办事处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办法
为关心弱势群体,特别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切实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困难。制定如下办法:
一、各小组对全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建立关爱档案,切实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低保、社会救济金的效益,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满足空巢老人和困难留守儿童。
二、推行干部结对帮扶制度。以户为单位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确定结对帮扶人员,不拘形式地进行帮扶,给寂寞的空巢老人和缺乏关爱的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关注留守儿童学习和心理情况。
三、全面普及农村合作医疗,确保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参合率达100%。
第三篇:让爱常伴你左右: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法律社会学教程》课程论文
让爱常伴你左右: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系 别 法 学 系 授课老师
杨学科
年级专业 2011级社会工作
班 级 1班 姓名学号 姚晶 201114380102
二〇一四年五月
让爱常伴你左右: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
摘要: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是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也是政府和社会都需要重点帮扶的对象。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一大批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和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导致农村出现了两个新的特殊群体——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基于课题需要和我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在某些偏僻的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
关键词: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状;对策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关于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1、现状分析
(1)经济状况分析
根据调查,空巢老人表示生活有困难的占71%。调查得出,导致困难的原因一是子女外出打工收入主要用来供养孩子上学和自己开销,家庭里日常生活开销主要还是老人耕种所得或社会福利、国家补助;二是空巢老人劳动能力较差,无法承担较重的体力劳动,从事不了经济效益较高的活动,经济创造力薄弱。
(2)健康状况分析
根据调查,一是因为空巢老人当遇到疾病时,多采用简单治疗,甚至放弃治疗。目前的农保政策已经普及,但是空巢老人在患病时,对农保程序不是很了解,害怕麻烦,身边缺乏引导去治疗的人,没有积极治疗。二是因为空巢老人中大都经历了长期过重的劳动,饮食条件不好和生活不规律,使得身体基础较差。
(3)心理状况分析
从调查范围的结果来看,空巢老人感到寂寞孤单,需要精神慰籍。
(4)承担着繁重的体力劳动
除年龄特别大,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外,一般的空巢老人都还从事着农业生产劳动,有的70岁以上仍然从事体力劳动,与其他老年人相比,劳动强度更大。
(1)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令人担忧
留守儿童年龄小,自我控制力差,需要有人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形成健全的人格。目前,一些留守儿童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隔代抚养,老人对孩子的各种要求,无论合理与否都加以满足,使留守儿童缺乏精神和道德上的教育与引导;有的老人由于思想观念相对保守落后,对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负面的消极的影响;有的老人与儿童沟通困难,相应的文化知识不足,教育方法不科学,难以胜任对孩子学业的帮助、辅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2)课余生活贫乏,家务负担较重
留守儿童除了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外,很少有课余活动和业余爱好,更没有人参加收费较高的课外爱好辅导班,不仅课余生活贫乏,而且还承担着很重的家务劳动和生活压力,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他们的智力开发和性格培养基本来自于学校教育,缺乏家庭的教育和培养。
(3)道德行为方面的问题
模仿过程是通过成人行为的耳濡目染,其中不仅有语言表达方式与语言内容,更有为人处世的道德行为。而家庭正是这种接受耳濡目染最直接、最多、最深的环境,特别是温暖的家庭气氛、和谐的亲子关系、关怀与爱护的父母态度,有助于亲子之间的认同倾向,是发展道德良知的最佳环境。无论道德知识、道德情绪及自我控制的意志力的培养,都是从家庭开始的,父母平时对儿童的教诲、奖励与惩罚的控制方式、管教方法与态度、行为示范等对于儿童的抗拒诱惑、罪疚感的态度以及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均能产生积极的决定性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的教育寄望于学校,而学校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与家长沟通难以实现,致使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假话、成了“问题儿童”。
(4)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
由于留守儿童父母不在家,缺乏及时、有效的家庭监护,加之他们年幼,思想单纯,辨别是非以及自我保护能力低下,很容易使他们受到伤害,而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因年老体弱、安全保护意识不强等原因无法认真行使对儿童的监护权,导致留守儿童患病不能及时医治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有发生,孩子的安全状况存在诸多隐忧,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5)情感需要
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是情感孤寂问题。对于尚处在中小学生阶段的留守儿童,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但由于其家庭的不完整性和缺乏父母
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二、解决农村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现阶段伴随着经济发展产生的两个特殊群体问题。他们的妥善解决与否,不仅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更关系着全民族素质,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未来。因此,我们认为要真正破解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难题,就要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农村有农村的优势,建议政府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找出路,加大对农村的财力与科技投入,让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力留在农村,进行农业开发,使他们在农村有钱可赚,既不影响致富,也能照应老人与孩子,使空巢老人不再空巢、留守儿童不再留守,整个社会都将变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一)对于空巢老人
1、加大对新《老年法》尤其是对新增“常回家看看”这一条例的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12月28日修订通过,在“精神慰藉”一章中规定,“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为了更好地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应加大对新《老年法》和涉及老年人的优待政策的宣传落实,不仅让子女明白尊老、养老是自己的义务,而且还要让全社会形成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围,让更多的老年人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医药保健以及维护权益等方面享有实惠,形成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风尚。
2、完善农村养老保险
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要得到更一步补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作医疗应得到推广和发展,扩大农村老年人享受低保范围,简化保险工作流程,使好的政策在弱势群体中积极的贯彻,提高服务水平,让老年人更加方便的享受到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的作用。
3、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
政府应因地制宜,为村民找准致富门路,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特别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鼓励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减少“空巢老人”数量。
4、加强老龄工作建设
空巢老人问题要放在村务工作的重要位置,村委会要成立组织、形成制度关心老年人生活、体贴老年人难处,解决老年人家庭矛盾,检查督促家庭赡养情况,
关注留守儿童身心成长是一个繁杂的社会问题,各级相关部门及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要加强舆论宣传,特别要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要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目前,有部分市县妇联组织已通过开展“爱心妈妈”、“爱心先生” 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活动,使全市留守儿童得到了亲情和关爱。希望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同关注留守儿童,使他们能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三、结语(心得体会)
随着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解决这两个问题事关民生,政府对此担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如何解决好空巢老人的生活、就医、养老与留守儿童心理、学习、教育等等问题,使他们幸福快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政府投入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参与。
青春与时代同行,责任与奋斗相伴。我们是时代的支柱,更该担当起这个责任。在人文关怀的浪潮背后,跳动的是当代青年紧跟时代,心系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我们一定不让祖国失望!
参考文献:
[1]王斯敏,蔡闯.老有所养 少有所育[N].光明日报.2007-03-15(6).[2]王继刚.黑水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有“家”了[N].阿坝日报.2008-12-09.[3]赵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4]徐水仙.依托公共文化服务载体 关爱城乡社会留守群体[J].华章.2013(24).[5]江海霞,陈雷.养老保障需求视角下的城市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J].前沿.2010(03).[6]崔学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支持网分析[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7(11).[7]李翼.共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美好家园[N].岳阳日报.2013-08-06(1).[8]段贤尧,赵英颖.常回家看看——道德入法的背景和困境[N].人民法院报.2013-07-22(7).[9]姜邦忠.农村和城镇空巢老人生存质量和社会支持情况研究[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06).[10]周欢,钟玉杰,王秀芬,张贤,王芳洁.空巢老人自我概念对生存质量影响的调查[J].护理研究.2008(20).[11]李宛恒.农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的调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7).[12]于骞.留守儿童问题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短板”[N].中国社会报.2013-06-04(3).-
第四篇:空巢留守儿童分析报告
韩集镇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空巢老人
有关问题的调查报告
根据临夏县《关于社会管理创新相关问题的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全镇社会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韩集镇镇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共有居民23560人,其中妇女10250人,18岁以下儿童2101人。60周岁以上的老人约1000人,8个村1个居委会共有留守妇女230人,留守儿童120人,空巢老人91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妇女存在的主要问题
留守妇女普遍素质偏低,对新生事务难以快速接受,对新科技难以有效掌握应用,导致科技推广难,留守妇女不能及时享受科技成果带来的方便与效用。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爷爷奶奶等委托监护人也忙于家务,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委托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
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
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5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
3.性格发展不健全。委托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而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将产生诸多不利影响。
(三)空巢老人问题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
1、空巢老人家庭劳动力缺乏、家庭负担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转移,家中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存在着空代现象,留守老人承担了家庭中的大部分劳动,留守老人的经济状况较差,劳动强度较大,靠打工“致富”的子女并没有提供给父母充足的经济支持以至于大部分老人还要劳动来维持生计。
2、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差,生病无人照料严重。随
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状况的逐渐衰弱,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逐年下降,患病率也随之上升。在我们的调查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空巢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很差,很大部分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和慢性病,自己料理生活困难。虽然现在农村实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后在经济上给患病的留守老人解决了及大的资金困难,但是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只能报销看病费用中的一部分,而其他的还得靠自己支付,存在着“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现象,“有病不医”的情况不在少数。
三、对策及建议
(一)针对留守妇女
兴建留守妇女培训基地。为了提高广大留守妇女的科技文化素质、就业创业技能,各级妇联组织应建立相应的培训基地,加大对留守妇女文化素质和创业技能培训。
(二)针对留守儿童
1.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政 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2.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外出务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
夫妻双方都外出务工的农民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
3.完善教育体系,构建学校监督网络。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以多种方式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4.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级妇联要充分发挥协调、维护、教育和服务的职能及在家庭中的工作优势,大力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宣传教育,不断优化留守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以慰藉空巢老人的心灵为重点,探索关心之道。在农村老龄社会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关注留守老人这个群体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目前,精神孤单、内心空落是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的感受。一方面,加强对外出务工子女的教育引导和约束,要求他们在外每月给家中父母打一个电话,另外在父母过生日、患病时、年关时必打电话询问和问候;一方面,政府及有关部门可利用传统节日——重阳节,由州、县、乡三级共同组织对农村空巢老人进行慰问。同时,还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对那些丧偶且身体仍较健康的留守老人尽可能创造条件,找到合适的伴侣相互照顾;进一步加快城乡养老保险的进度,扩大保障范围,让这些空巢老人老有所依。
第五篇:社会实践关爱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
关爱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
匆匆的暑假匆匆而过,三十天的“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行动”伴随开学脚步的临近而结束。忘不了那些和蔼可亲的老人们,忘不了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三十天的相处,让我有很多感触,很多感悟,三十天的服务行动,让我体会助人之乐,亦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给予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离开了自己的小镇,选择出去打拼。导致镇上很多家里面留下的只有老人和孩子,而有些家里只有老人,有些只有孩子。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在镇上占有很大的一个比重。作为大学生,我们有义务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所以我们组织了回到镇上过暑假的大学生一起开展了这个“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行动”,将所有的人分配到不同的家里去负责不同的服务行动。我负责的是几个留守儿童,他们之中最大的十四岁,最小的才十岁,父母基本都是他们三四岁时就离开小镇去外面打拼了,有时一年回来一次,有时两年回来一次。本应该在父母怀里撒娇的年龄,却不得不独自担当学习及生活的各种烦恼,特别是学习的困扰。我所负责的这几个孩子中,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比较靠后,回家爷爷奶奶又无法帮他们解决,所以成绩一直滞留不前。三十天来我基本都是在帮他们解决学习方面遗留的问题。根据他们各自的基础水平给他们计划不同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方案。对于学习,我一直认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他们掌握好的方法,这样以后没有人辅导也能赶得上所学的课程。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在我所负责的留守儿童中,有些因为父母给予他们学习的关心太少,对于他们成绩的好坏很少过问,导致这些孩子有些厌学的心态,认为学不学已经无关紧要。虽然学习的专业不是心理学,但是对于留守儿童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还是极力去开导,让他对学习,对知识有个重新的认识。我想这才是留守儿童之所以需要社会的关心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解铃还须系铃人,唯有他们的父母的关爱才能真真正正的从根本解决这个问题。社会的发展是他们的父母在不断打拼而进步,反过来也是这些留守儿童的一种牺牲。所以每个生活在这个社会上的人都应该多去看看你们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需要更多的目光,需要更多的温暖。
这些留守儿童基本都是跟家里的老人生活在一起,而回头看看那些老人,他们其实也是和那些孩子一样需要人的照顾与关怀的。家里的老人大都比较年迈,只能做些简单的活了,还是想着能自食其力些,虽然生活费都是从外面寄回来的,但节约的老人一般都会把钱节省下来,以防不备之需。我所接触到的留守儿童中,家里的老人大都如此。在我看来,相比这些孩子,这些老人更不应该承受这些。他们和我们的祖国一起走过最困难的时候,有的还是抗战英雄,社会进步了,生活好了,可是这些老人却一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温饱已经不是难题,住得好穿得暖也已不是奢望,但是一家团圆却是非常难得。
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父母在孩子才三四岁时就离开家,出去打拼。随着经济的发展,这样的离开显得非常大众化。经济的发展似乎已经告诉了我们这样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但是经济发展并没有告诉你家里的老人一年一年老得有多快,并没告诉你家里的孩子一年一年长得有多高,他们有多需要你们的回家一趟。有些老人明明已经生病,过得很是艰难,在打电话时还是说一切安好,有些孩子明明很想父母,想得提及都黯然失色,还是倔强的笑。虽然距离不会阻断亲情,但是时间与距离总是会让亲情受伤。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又该如何去关爱这些老人,帮助这些孩子呢?
一、对于这些老人及留守儿童,他们最需要的是生活中缺失的那份亲情。虽然我们给予的关怀只是杯水车薪,但勿以善小而不为,哪怕我们只有一点点关怀一点点爱,总能温暖他们。哪怕只是帮这些孩子补补课,帮老人们提提东西,帮他们家里做做卫生,找他们谈谈心,我相信,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注意到他们,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一点点,许许多多的一点点就能汇成对他们的很多关怀,很多爱。
二、就像我上面所以及到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最能温暖他们的,就是那些在外打拼的人。不难理解,在外的人有在外的苦,在外的人有在外的难处,无法经常回家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始终相信爱的力量可以打破所有的苦,可以摧毁所有的难。记得《常回家看看》这一首歌第一次登上春晚的舞台时,旋律与歌词触动了很多在外打拼未回家过年的人们。这样的触动,让所有因在外而无法回家的种种理由瞬间融化,致使那年的大年初一又迎来了一个春运的小高潮,很多在外的人毫不犹豫选择了回家过年。多希望年年都像那年一样啊!这样的义无反顾的选择回家,与其说它是歌曲的魅力,还不如说是爱的力量,只有爱的触动才能让那些远离家乡的人如此义无反顾。我们无法要求每个在外打拼的人过年必须要回家,无法要求他们常回家看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传媒,把这种最普通,最温暖的爱放大,让他们知道家里人都多盼望他们回家,让这样的爱时时刻刻勾在远离在他们的心,让更多的人都能常回家看看。
三、作为大学生,马上就要步入社会,面对“对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关爱”这样的一个社会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好好深思呢?将来的我们是否也会给社会留下同样的问题呢?现在呼吁常回家看看的我们是否会被各种身不由己打败呢?未来,谁都无法告诉你将来是怎样。而我们能做的不仅仅只是帮助这些老人与小孩,还要更加珍惜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将来自己在外打拼时,记得常回家看看。
了解家里人的渴望,就不会忘记回家的路。三十天与这些孩子们相伴在一起,虽然短暂,但是非常有意义。不仅只是让他们解开了学习中的疑惑,找到学习的方法,拾回学习的信心,更多的是告诉他们这个社会还是有很多人爱着他们的,包括他们的爸爸妈妈,而且爸爸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他们的人。我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但是这些孩子与老人们真真切切的渴望我会铭记于心,因而铭记回家的路。在我看来,最可怜莫过“白发人送黑发人”,最可怜亦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想让这些可怜的事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我们要将这样的触动铭记的同时,让更多的人看到这些老人以及这些孩子,让更多的人重视这个问题,当这个社会问题被整个社会的人都摆出来正视时,“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这两个词才会在回家的温情中渐渐溶解。只要我们献出了自己对他们的爱与关怀,我想我们都会把家铭记于心,当我们步入社会时,这些问题将不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