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03:18: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第一篇:xx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xx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的持续推进,人力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流动性也不断增大,流动党员作为特殊的劳动力资源,其流动性也在不断加快。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确保外出流动党员管住、管好、管活,使流动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是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鉴于此,根据中共xx市委组织部《关于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进行调研的通知》(x市组字„2012‟55号)精神,县委组织部对全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流动党员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31个党(工)委(其中24个乡镇党委)、39个党总支、781个党支部(其中299个村党支部、19个社区党支部),总人口78万,党员21085名,其中流动党员735名,属跨省流出637名,省内跨市流出24名,市内跨县流出74名;已纳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2名,未纳入流入地党组织管理733名;已持《流动党员活动证》735名;男性687名,女性48名;年龄45岁以下的415名,占流动党员总数的56.46%。由于流动党员队伍以中青年党员为主,部分党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头脑和一技之长,所以流动党员的数量总体呈现逐年上升之势。流动党员大部分集中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及闽三角地区。从业的单位主要以私营企业为主,分布的行业主要以轻工业、建筑业、商业及饮食服务业为主。部分流动党员已具有时间、地点相对固定的特点,一些党员已连续多年在外务工经商。此外,大部分跟随子女生活的退休老党员很

持、用证率均达100%。四是切实实行行前教育制度。各基层党(工)委、村党支部在每年春节前后,面对面为返乡过年流动党员和即将外出党员上一堂行前专题教育课,重申党员外出行前报告制度,教育他们在外期间要时刻铭记党员身份,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有效落实专人定期联系制度。针对每一个流动党员党支部(小组),指定一名县委组织员和一名乡镇党委委员负责“一月一联系”,每月通过手机、网络等渠道了解党支部(小组)建设状况,研究解决其发展难题;对每一名流动党员,指定一名支委委员和一名党员亲属作为其联系人,实行“一季一联系”,定期了解其思想动态、工作进展情况。六是建立健全经费保障制度。按每名党员100元的标准,将党组织活动经费列入县、乡财政预算;按照县财政、县党费留存、乡镇3:1:1的比例,每年为每个流动党员党组织统筹安排了5000元工作经费。

(二)着力加大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力度,不断拓宽党组织覆盖面。我县在流动党员党组织建设方面,探索并实施了“安家暖家兴家”工程,主要是以“调查衔接组建”模式延长管理触角,加大党组织设臵力度,为流动党员“安家”;以“流出地对接流入地”模式拓宽服务平台,加强管理联系,帮流动党员“暖家”;以“流动党员及党支部结对帮扶务工群众”模式提高引导水平,强化服务措施,让流动党员“兴家”。按照以上工作思路,我县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突出实效、发挥作用的原则,在流动党员人数较为集中、条件较成熟的地方成立流动党员党支部(小组),把所在地流动党员编入。截至目前,全县已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深圳市、江苏省常州市成立了2个流动党员党支部,1个党小组,共24名流出党员纳入管理,实现教育管理全覆

向他们通报家乡建设情况,让他们畅谈所见所闻所感,交流在外工作的成功经验,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组织学习各级会议、文件精神和重要决定决议,通过交流座谈促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把外边好的经验、做法带回家乡,发展地方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今年春节期间,全县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96场次,收集到建议433条。三是开展“一人一技能”活动。采取上党课、专题讲座、岗位练兵等形式,定期组织流动党员参加理论提升、实用技能培训,要求其至少掌握1以上门实用技术,同时,免费为党员提供择业指导、职业介绍和维权指南等服务,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对外出务工的优秀人员进行跟踪和动员。2011年至今,全县开展各类流动党员技能培训51场次,提供各类创业就业服务345人次,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72名,发展党员164名。

(四)着力强化流动党员创先争优意识,积极发挥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制定《流动党员职责手册》,明确流动党员职责、权利义务,实行流动党员与党支部签订责任状管理制度,让流动党员带着责任干工作,引导其做外出务工人员中的表率,并开展“设岗定责”、“担任党组织后备干部”等活动,组织流动党员为外出务工群众提供劳动合同、薪金发放、困难帮扶等服务。2011年以来,流动党员为外出务工群众服务7000余次,转移劳动力3500多人,为家乡发展、改善民生捐款捐物折币达40多万元,为家乡特困户办实事560多件。同时,大力实施“创业回归工程”,各纳入党支部管理的流动党员为返乡创业的群众提供资金、技术等各项扶持帮助,并充分发挥其范围广、门路多、信息灵的优势,为家乡献计献策、牵线搭桥、创办产业。截至目前,全县流动党

流动党员外出后,忙于挣钱,外出期间很少向原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很少向家乡传递致富信息,发挥不了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的作用。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一是由于流动性大,不好管。随着流动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流动范围不断扩大不好管。二是认识不清,不想管。一些基层党组织则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管好流动党员的不如管好当地的,把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当作额外负担,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三是模式老化,不会管。在社会基层单位建立党组织的传统模式已逐渐不适应,即使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也因当地隶属关系不清,出现无法管理,或挂靠单位不愿管理等情况。四是思想复杂,不服管。一部分流动党员,跨地域流动,广泛接触社会各层,长期脱离党组织,党性和纪律性逐渐退化,对党组织的态度冷漠,不服从党组织管理。

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责任体系和工作考核机制。要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重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把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的位臵。市、县成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基层党组织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并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情况作为基层党建工作和基层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起层层责任制和逐级汇报制,基层党(工)委书记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各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并定期向上级党(工)委汇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

(二)创新流动党员组织设置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有效覆盖。以基层党(工)委为单位,结合实际,按照“该

流动党员创先争优意识,加强党性锻炼,提升流动党员素质。三是继续加大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创新培养考察方式,积极培养和吸收新鲜血液加入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五)以流动党员的特殊需求为介入点,切实做好服务流动党员工作。着力发挥流动党员党组织“四个中心”和“流动党员服务中心”作用,着重在教育、劳资、参与、健康、家庭等领域做好服务流动党员工作。注重流动党员的职业技能培养、开展读书活动、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等;注重融洽劳资关系,帮助搭建与企业沟通、对话、协商平台,确保企业经济效益与职工切身利益“双实现”;建立人大政协代表和流动党员的沟通机制、青年咨询会(理事会、议会)等;注重防止酗酒、吸毒、吸烟等健康风险行为、女流动党员互助活动,大力推进流动党员体育活动,加强对流动党员的心理疏导等;开展流动党员联谊会、服务青年流动党员孕妇、服务年轻母亲培育子女等工作和活动,为流动党员提供各类生产、生活服务。

中共xx县委组织部 2012年6月20日

第二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为此,笔者对县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建立新机制,探索新方法,搭建新载体,构建了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1、建立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网络体系

一是创新党组织设置。针对党员教育管理难、党员发展纳新难、党员作用发挥难的“三难”问题,及时印发《关于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意见》。按照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原则,以经济关系和社会联系为纽带,以各种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为依托,突破城乡界线和行政区域,通过抓延伸、抓拓展、抓统筹,在农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组织和“农村党组织科技致富示范基地”中建立产业党小组84个。采取文秘杂烩网“单独建”和与所在村、相邻企业“先联后建”的方式,建立非公企业党支部17个,规模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结合实施“农户增收计划行动”,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村党组织中建立城乡、村企帮联型党组织100对,使城乡基层党组织动态延伸、全面覆盖。

二是实施网络管理服务。依托县党建网,设立流动党员信箱,公布“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建立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通讯技术,搭建党员互动平台,逐步实现了党员信息化管理、网络教育培训和网上咨询服务。同时,积极开展“三项教育”。即:实行“远程教育”,流出地党组织指定专人,每月通过网络或qq群,加强流动党员的联络、教育和管理,并建立工作情况记录本,将每月工作情况详细记载备查;开展“网上教育”,在县党建网上开设流动党员信箱,加强流动党员的联络、教育和管理;实行“委托教育”,对外出党员进行行前教育,并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委托他们代为教育管理。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针对流动党员来去难掌握、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我们及时印发《县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试行)》和《县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知识问答》,探索建立十项新机制。(1)登记备案制度。基层党组织设立《流出党员登记薄》、《流入党员登记薄》,对流动党员逐一登记造册,做到流入流出时间清楚、去向住址清楚、联系方式清楚、发挥作用情况清楚。(2)定期报告制度。流动党员在外出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向所在地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工作以及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等情况。基层党组织每月向县委组织部报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情况,并及时调整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3)专用电话受理制度。开通“12371”党员咨询服务专用电话,印发《县“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受理暂行办法》,明确受理时间、受理方式、受理范围、办理程序等,确保与流动党员联络畅通。(4)持证管理制度。对短期外出(6个月以内)的党员,核实情况后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并每年查验1次。(5)流动党员接收制度。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的接收工作,对拒不接收按规定转来党员组织关系或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及时进行查处。(6)定期联系制度。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卡,指派专人负责,经常与外出流动党员所在组织生活党支部联系,与其互通情况,掌握信息,并以印发《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等形式,将支部有关工作情况和要求转告外出流动党员。(7)定期走访制度。对流入党员,及时了解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8)流动党员补课制度。对未能参加党组织重大活动的外出流动党员,党支部指定专人通过电话、网络、qq等多种方式负责对其进行补课。(9)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活动日”,定期组织外来流动党员上党课、观看电教片,引导他们在本地做贡献,为家乡谋发展。(10)流动党员奖惩制度。对在外出期间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党组织给予表彰奖励;对外出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连续6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的,党组织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组织处理。

2、探索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新方法

一是全面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由乡镇党委、县级部门党组(党委、工委)统一印制“党员政治生日”贺卡,在流动党员政治生日来临前,由所在党支部采取上门走访、网上谈心、手机短信、信件邮寄等方式,为流动党员发放“党员政治生日”贺卡,开展谈心交心活动,了解流动党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听取流动党员对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并将谈话过程在《党员政治生日谈心谈话登记簿》上记录,党支部及时进行研究,帮助解决问题。截止目前,全县共向流出党员邮寄“党员政治生日”贺卡129张,上门发放70张,发送祝福短信178条。

二是全面推行 “编外指导员”制度。对农村流动党员,由乡镇党委负责,主要选配乡镇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和流动党员亲属中的党员担任“编外指导员”,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结对联助机制。通过乡镇领导包抓、包村干部包联、村干部包管、亲属党员一包到底的“四包”方式,加强流动党员的联络教育。对居民党员,由所在党组织负责,主要挑选社区党组织书记、支委、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原工作单位负责人以及亲属党员,担任“编外指导员”。流动党员“编外指导员”每月以电话、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化手段与外出党员联系,做流动党员的政策宣讲员、学习辅导员、意见收集员、工作监督员。

三是学习推广“党员中心户”制度。学习借鉴安塞县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新制度新做法,在全县农村推行了“党员中心户”制度。按照“居住相邻、从业相近、易于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则,各村党支部通过设置党员中心户、中心户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形成了“村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农村党建工作新机制,进一步延伸了基层党组织功能,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县共设置党员中心户436户,联系党员2130人,联系群众7310户。

3、搭建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新载体

一是深入开展“双向沟通”活动。利用春节流动党员返乡访友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展“双向沟通”活动,即:党组织开展“送学上门”,对外出务工返乡党员进行党性教育,通报支部活动开展情况;外出务工返乡党员向党组织汇报思想,谈学习体会、谈打算,对群众谈见识、教技术,互通有无、互相促进。

二是丰富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回村就职、回乡创业、回报家乡”等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带资金、带技术、带信息、带订单、带朋友回乡兴业,带动农村闲置劳动力外出谋出路。黄牛铺镇黄牛铺村流动党员李保才, 从2005年开始就带着五六个人去宝鸡找活干,如今他所在的建筑工队已壮大到四五十人,还经常手把手给工友教技术,保证他们出得去、长久有钱挣。面对破旧不堪、岌岌可危的村级小学校舍,他与村支书带头各捐款500元,动员村民集资,并利用自己的瓦工技术,加固维修校舍,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积极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动员优秀流动党员主动与流出地贫特困户结对子,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家乡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截至目前,全县流出党员共引进资金7.4万元,发展产业项目6个,带动就业141人。各级党组织先后为流动党员家庭办实事好事49件,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120人次,帮助6名流动党员解决了创业资金,走访慰问流动党员91名。

二、问题与难题

由于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尚处于探索阶段,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和亟待破解的难题。

1、行踪难掌握,不利于一体化管理。少数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前和返回时不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有的流动党员担心影响打工挣钱,不愿公开甚至刻意隐瞒党员身份。有的流动党员不愿受约束,外出不领流动党员活动证,即使领了活动证,也不主动与党组织取得联系,造成流出地、流入地“两不管”现象。尤其是部分大学毕业的学生党员和复转军人党员只是将组织关系挂靠在原户籍所在地党组织,人却长期在外流动,管理难度更大。

2、活动难开展,不利于一体化教育。由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制缺位,没有建立起全国统一、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一些流动党员到外地后,用人单位对流动党员管理不够重视或没有党组织,致使部分流动党员的学习教育无法落实。一些流动党员不主动亮身份,不与所在地党组织联系,使流入地党组织无法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一些流动党员工作不固定,工作和居住地经常变换,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均无法对其进行经常性思想教育,党组织生活也无法进行。

3、作用难发挥,不利于一体化服务。部分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对原党组织的工作不闻不问,对家乡建设漠不关心,不愿发挥党员作用。部分流动党员迫于生存压力,一心打工挣钱,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不想发挥党员作用。一些流动党员对自己放松要求,长时间脱离组织,放任自流,甚至做出有损党员形象的事情。

三、对策与思考

1、建立“上下联动”责任制。逐级建立县、乡、村三级党组织抓流动党员工作责任制,落实乡镇、部门党组(党委、工委)书记“第一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直接责任人”和流动党员编外指导员 “具体责任人”的责任,实行“专人抓、专人管、专人负责”,加大党建目标责任考核,逐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网络。

2、建立一体化管理机制。建议依托居民身份证管理系统,把党员信息作为居民身份信息的重要组成,随时随地查询党员的信息。同时,建立全国联网的党员信息库,实现流出、流入地党组织信息共享、情况互通和远程查询,为流动党员动态管理夯实基础。

3、建立教育培训积分机制。按照“突出重点、分类计算、累计积分”的原则,对党员教育培训实行积分制管理,凡参加各级组织培训的党员,凭培训证、学历证等到上级党组织区分级别积分备案,全年累计积分至少要达到12分,每半年公布1次积分情况。对达不到积分要求的,限期进行补课;补课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党组织对其批评教育、甚至进行组织处理。对流动党员教育培训积分重点加强监管,实行全国信息共享,让未参加教育培训或有补课记录的流动党员自加压力,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4、建立优秀流动党员激励机制。通过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流动党员,鼓励和支持外出党员回乡创业,并在税收、贷款、项目等各方面给予 “优先”待遇,对招商引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流动党员,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激励流动党员积极发挥作用。

第三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策勒乡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随着我乡劳务输出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外出务工人口日益增多的趋势,及时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机制,提高流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维护流动党员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改革和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按照自治区、地县委组织部的相关要求,为积极配合做好全国党员发展管理工作座谈会有关筹备工作,现将我乡近年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调研如下:

一、我乡党员流动趋势

当前我乡党员流动有四个趋势:一是党员流动数量逐年增加;二是流动范围更广且地点不固定,外出党员大多流向大城市,并且随时有可能更换单位和地点;三是流动时间更长;四是流动党员年轻且文化较高,流动党员具备了年富力强,知识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

二、我乡流动党员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针对流动党员来去难掌握、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我们在探索中不断建立各项机制。一是登记备案制度。基层党组织设立《流出党员登记薄》、《流入党员登记薄》,对流动党员逐一登记造册,做到流入流出时间清楚、去向住址清楚、联系方式清楚、发挥作用情况清楚。二是定期报告制度。流动党员在外出期间,定期或不定期向所在地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工作以及参加流入地党组织活动等情况。基层党组织每月向县委组织部报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

工作情况,并及时调整流动党员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三是持证管理制度。对短期外出(6个月以内)的党员,核实情况后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并每年查验一次。四是流动党员接收制度。认真做好流动党员的接收工作,对拒不接收按规定转来党员组织关系或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党员,及时进行查处。五是定期联系制度。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卡,指派专人负责,经常与外出流动党员所在组织生活党支部联系,与其互通情况,掌握信息。六是定期走访制度。对流入党员,及时了解情况,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七是流动党员教育培训制度。坚持“三会一课”等制度,通过建立流动党员“活动日”,定期组织外来流动党员上党课、观看电教片,引导他们在本地做贡献,为家乡谋发展。八是流动党员奖惩制度。对在外出期间表现突出的流动党员,党组织给予表彰奖励;对外出流动党员无正当理由不及时办理组织关系转接事宜、长期不与党组织联系,连续6个月不参加组织生活、不交纳党费的,党组织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组织处理。

(二)及时接转组织关系。我乡对外出时间6个月以上的党员,且从业的地点和单位比较固定,并有党组织的,应将党员正式组织关系转入地方或单位的党组织,以利于外出党员参加其组织生活并交纳党费。与此同时,对流入本地的外地党员,党组织也做好组织关系接转和对流入党员的管理教育工作,做到了流动党员不脱离组织。

(三)组建临时党组织。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流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是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一种有效办法。流动党员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隶属于原所在地党支部织领导,并协助原所在地党组织教育管理流动党员。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不能

及时有效地接受原所在地党组织的直接指导和督促,各原所在地党组织要特别注意选配思想素质好、自律意识强、有一定威信和组织领导能力的党员作为临时党组织负责人,并加强与他们联系。

(四)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传帮带。抓住流动党员活动范围广、信息多、观念新的特点,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流动党员的考核内容,既要求他们遵纪守法,合法勤劳致富,又要鼓励他们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带信息、带经验回乡。党组织每年在适当的时间,借流动党员回乡之机,召开党员座谈会,在与流动党员谈心交心、介绍本地情况的同时,从流动党员中选树典型,听他们介绍先进经验,提出发展我乡经济的参考建议。组织他们开展诸如每位流动党员为家乡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一人以上外出就业,为所在村组或贫困户做一件好事等有利于发挥流动党员模范作用的活动,确保流动党员时刻不忘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思想觉悟,拓宽他们配合家乡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路子。

三、存在的问题

(一)去向难掌握。少数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前和返回时不向流出地党组织汇报,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有的流动党员担心影响打工挣钱,不愿公开甚至刻意隐瞒党员身份,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更无从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等。

(二)活动难开展。一些流动党员不主动亮身份,不与所在地党组织联系,使流入地党组织无法对其进行思想教育。一些流动党员工作不固定,工作和居住地经常变换,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均无法对其进行经常性思想教育,党组织生活也无法进行。

(三)管理难到位。在外出的党员中,多数从业于个体私营企业,但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还不够健全完善,适应不了对流动党员管理的要求,且有的地方党组织对流入党员管理也不够重视,出现了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四)组织关系难接转。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未转到其工作地党支部。乡外流动的党员,到党政党建办接转组织关系的较少。

四、对流动党员管理的建议

(一)建立流动党员电子档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研发流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党组织和党员信息库,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通讯技术,搭建党员互动平台,逐步实现了党员信息化管理、网络教育培训和网上咨询服务。

(二)建立优秀流动党员激励机制。通过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流动党员,鼓励和支持外出党员回乡创业,并在税收、贷款、项目等各方面给予 “优先”待遇,对招商引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流动党员,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奖励,激励流动党员积极发挥作用。

(三)建章立制,强化约束。要立足经常性工作,把对外出党员教育管理的有关措施、办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第四篇: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

流动党员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人才流动范围也随之广泛深入,襄阳市人才中心人事代理的流动党员数量在急剧增长,流动的频率在不断加快,流动的范围越来越广。当前流动党员管理中遇到了诸多问题,如

何适应流动党员特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探索新的有效方式,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是现阶段党员队伍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发挥新整合人才中心的组织优势

原市人才交流中心与市中高级人才中心合并后,整合了两个中心的资源,使新人才中心在探索流动党员管理中有了进一步提高。襄阳市人才中心目前人事代理人数达到 8000余人,其中党员445人,组织关系挂靠人才中心流动党支部的流动党员有412人。如何发挥人才中心党组织核心作用,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实现人事代理工作与党建工作有效结合,已成为人才中心党委一项全新的工作。为了管理建设好这支队伍,中心流动党支部也在探索适应新时期流动党员管理的新途径。

1、成立了人才中心党支部管理流动党员。专门在人才中心委内成立了人事代理党支部,党支部书记负责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明确了党支部书记分管代理支部工作,负责流动党员的考核、民主评议和预备党员转正工作。

2、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管理。按照坚持标准、严格程序、确保质量、慎重发展的原则,各级稳妥地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工作。建立流动党员qq群方便与流动党员联系,并将流动党员学习书籍邮寄给他们,与一些在人才中心办理人事代理的大单位联系,发展流动党员,把那些优秀和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人才纳入党组织,及时掌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和工作状况。

3、建立健全了流动党员数据库。目前,人才中心设计建立了流动党员数据库,对流动党员转出地和转入地进行及时的登记和更新,以便于以后流入地和流出地能够有效的沟通,对于处在预备期的党员注明党员转正日期,到正式转正时,联系通知预备党员准备好转正申请书和思想汇报等材料。对于党费的收缴也在数据库中做到了实时更新,提高了党费收缴查询的效率。

4、统一流动党员党费收缴,全程化管理党员转移手续。规范流动党员党费管理,明确专人负责流动党员党费收缴工作,建立和实行流动党员党费名册和数据库“双套制”管理,在代理党员收入不稳定、联系渠道不十分畅通的情况下,统一收费,使流动党员履行其义务。对于流动党员转入和转出都有详细的登记,全程管理流动党员转出和转入手续。

二、流动党员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市人才中心尽管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岗分流、外出务工、个体经商的党员越来越多,党员流动越来越频繁,进入人才中心流动党支部的流动党员也与日俱增,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也随之增多。

1、组织活动无法开展。人才中心流动党员分布广、成份复杂、流动松散,不能正常参加党组织生活。这些流动党员大部分是高校毕业生,他们毕业后将党组织关系转移至人才中心后到外地就业,所以导致党支部活动无法开展,部分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前、流入后不及时向党组织报告,导致流出地党组织不了解流动党员外流的去向和详细地址,无法与其经常保持联系,而流入地党组织不了解其情况,无法对这部分党员进行有效管理,信息流动不顺畅,造成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管不了、流入地党组织无人管”的结果。目前,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只能依靠其自觉性。流动党员由于太远不能回人才中心党支部过组织生活,又不能参加外出地党组织活动,常年甚至多年没过组织生活。同时,流动党员工作不稳定,特别是下岗职工党员寄望享受原单位的优惠政策,不愿转移党组织关系,有些人觉得接转党组织关系程序复杂,手续繁琐,必须由本人直接办理,十分费时费力,不便转移党组织关系。

2、党费无法按标准按时收缴。缴纳党费既是每名党员应尽的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义务。党费难收缴主要体现在:一是标准难核定。流动党员工作不固定,收入不稳定,若按照政策规定与工资收入挂钩,则难以核定工资收入水平与党费收缴标准;为便于操作,在实际工作中按统一的党费标准收取,造成一部分高收入的流动党员党费标准不合理;二是时间难保证。流动党员工作变化快,联系渠道不畅通,致使党费难以按时收取。有的流动党员是半年交一次,有的甚至一年交一次。

3、党员流动方向多变,发展新党员困难。高校毕业生流动性非常强,其现实思想状态难以把握,其工作状态难以稳定和满意,其理想信念难以定位,其现实表现难以考核,民主评议工作进行困难。因此人才中心的流动党员无法发展,有些

毕业生办理流动人员代理,递交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等,可是后续工作却无法开展,这些问题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尤为明显。与代理单位中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相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大部分没有设立党组织,而且这部分经济组织中的党员流动性较强,对党建工作不重视,发展新党员困难。流动党员在单位党组织解散后,对人事代理组织这种管理方式的认识还不够到位,在外出前不向流动支部报告,有的外出后不及时与流动支部联系沟通。流动党员就业的单位大多是非公有制企业,在一个单位的工作时间很难长久,流动党员的就业流动十分频繁,约束管理机制相对较弱,加之许多单位领导对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居所不固定,联系方式变化很大,很难及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流动去向。

4、资金不足、管理队伍力量薄弱。目前,人才中心流动人员代理、户口管理、毕业生就业和人才招聘事务繁多、经费不足的问题阻碍着流动党员管理的发展,在资金不足的状况下,有些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就无法开展。另外,平常的人事代理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任务繁重,使得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开展起来力不从心。同时,由于人才中心流动党员无法进行组织生活,因此很难解决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对策措施

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使党员在流动过程中能够及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1、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化。利用网络技术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目前我国现有的党建网站有500多家,已经覆盖到了全国大部分党的基层组织,各地可根据情况建立党建网站并设立党员的电子档案,实现联网,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可通过网络及时沟通。在网络上构建一个流动党员活动的平台,在党组织和流动党员之间有一个能随时随地移动联系的桥梁,无论党员流动到哪里都能及时与组织联系,流动党支部统一为流动党员建立网上档案、个人登录账号,利用自动登录存储管理系统记载流动党员个人最新情况。同时,设置电子邮件群发功能,定期向流动党员转发学习资料、重要通知等事项,督促流动党员加强学习。这样双方党组织又能及时通晓流动党员的情况和信息,消除流动党员组织活动无法开展的尴尬。

2、是实行专人管理。流动党员的各基层党支部要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络和跟踪管理。把流动党员管理和人事关系管理结合起来,在办理人事关系代理登记的同时,登记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渠道、工作状况,并建立党员联络信息卡,及时掌握流动情况,进行跟踪管理。流动党员到达外地以后,必须及时向原党支部和联系人提供电话和通讯地址。指定的联系人每季度至少同流动党员联系一次,及时了解他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征求他们对支部的意见和建议,并负责收缴党费等。通过健全各级组织,从而使得外出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符合条件、表现突出的预备党员能按期转正。

3、要创新管理制度,改革组织关系转接制度。要在人社局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明确管理责任,做到基层组织一盘棋。明确各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的管理职责,建立起一个以党委为中心,党支部和党小组共同负责的责任体系,以保证人才中心流动党员流出流入都在党支部的管理监督之下。应适当减少转移环节,下放转移权限。流动党员在一个省范围内转移组织关系,直接通过党组织对党组织相互转移。在全国范围内转移组织关系,可在党组织推行微机并网管理等现代化手段,利用现代科技管理手段实行数字印章,及时为流动党员转接组织关系。加大对流动党员的政策性扶持和资金投入,使人才中心能够更好的开展流动党员工作。

4、要提高对党员流动性的认识。党员走南闯北,务工经商,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必然趋势。通过走出去,党员们经风雨见世面,可以促进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致富本领,带动整个党员队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培养和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地方党组织要破除人才地区所有、部门所有、单位所有的狭隘思想,抛弃对流动党员的各种偏见,提高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自觉地承担起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神圣职责,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纳入党建工作的重要日程,常抓不懈,抓出实效。

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探索为流动党员服务的新途径,市人才中心要不断适应流动党员到各地就业的新形势,积极发挥人才中心的职能作用,在为流动党员提供人事代理、组织关系接转等工作的同时,紧紧抓住党员党组织生活和党员就业这一突出问题,探索出富有实效的就业指导模式,同时尝试建立流动党员咨询服务站,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各种政策法规咨询。

第五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马村区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组织

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探索新形势下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更好地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于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组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等要求,结合企业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际,马村区工信局党委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从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出发,按照党员动态管理机制的要求,创新管理方式,落实管理责任,努力使流动党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始终保持先进性。

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遵循以下原则:

1、双向管理、共同教育。坚持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构建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有机衔接、双向互动、共同负责的流动党员管

理机制。

2、分类指导、动态管理。根据流动党员的分布状况、从业特点和居住地点,在尊重流动党员意愿的前提下,采取单位管理方式,随时掌握流动党员的情况,强化跟踪管理,把每一名流动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经常性管理之中。

3、以人为本、强化服务。坚持教育、管理与服务并重,切实维护流动党员的合法权益,搭建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加强教育、管理,增强流动党员的党性观念、组织观念和光荣感、归属感与责任感。

二、工作要求

1、严格落实《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流动党员凭《流动党员活动证》参加组织活动、缴纳党费。流动党员要按时对《流动党员活动证》进行送交审核,无故不送交审核《流动党员活动证》或审核不合格的,将按照《党章》和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

2、建立流动党员登记管理制度。流动党员外出前(流入后)要主动向党支部申报,填写《外出(来)流动党员申报登记卡》。党支部要建立《外出(来)流动党员登记簿》,详细记录其基本情况、流动原因、流动去向、联系方式、流动时间等情况,实行定期登记和动态登记相结合,确保资料

准确无误。党委要设立《流动党员管理台帐》,按要求组织所属支部开展外出、流入党员排查,全面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详细登记在册,做到“六清”:即,流动原因清,流出(入)时间清,所从事的行业清,暂住地址清,联系办法清,党费交纳情况清,及时有效地将游离于党组织之外的流动党员纳入党组织管理中来。

3、建立党组织双向联系制度。要建立联系人制度,指定专人负责,定期、不定期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动态、工作情况、意见建议等。党支部在接收流入流动党员后,要主动与流出地党组织联系,查验党员身份,并就日常管理进行联系,做到“三沟通”,即:由于流入党员不负责任致使生产和工作出现重大事故或重大问题的要进行沟通;在流入地出现违法违纪事实的要进行沟通;不发挥党员作用、甚至在群众中散布错误言论造成恶劣影响的要进行沟通,沟通情况作为党性分析和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

4、建立关爱流动党员制度。党支部要把关爱流动党员纳入企业集团的关爱党员工作计划,真心关爱、真情帮扶流动党员中的困难群体。流动党员外出期间,党支部要帮助解决其家庭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做好服务,让流动党员在外工作生活“安心”;在流动党员务工经商期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或较大的矛盾纠纷时,党支部要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沟通

联系,提供援助和支持,必要时要到流入地帮助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使流动党员在外工作生活“顺心”。同时,党支部也要将困难外来流动党员纳入救助范围,开展本地党员与外来流动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为外来流动党员开通维权通道,为他们提供劳动纠纷调解、司法援助、社会保障等方面服务。

5、在流动党员中开展“共产党员示范岗”、“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等活动,引导流动党员在生产生活中主动发挥作用,为身边的党员和群众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作联系和服务群众的表率;在身边党员或群众发生重大事故或其它问题时,流动党员要主动向党组织汇报,做好矛盾化解工作,作构筑和谐、维护稳定的表率。

马村区工信局党委

2012年2月18日

下载xx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共5篇)

    关于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这是统筹兼......

    流动人口党支部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党支部及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调研报告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其中有不少是共产......

    乡镇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乡镇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 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关于对XXX特区XXX乡流动党员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由于XXX乡大面积实施......

    流动党员管理调研报告5篇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日趋频繁和广泛,农村党员的流动性也在不断增大,流动速度加快。如何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确保外出流动党员管住、管好、管活,使......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自查报告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自查报告一、基本情况截止2012年7月底,全区共有流动党员106名,其中省外流动32名,省内跨县(市)流动23名,本市内流动51名,主要流出地为东部沿海等地区,大部分从......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专刊

    【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专刊】 编者按:自去年9月份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广大流动党员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引起了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2008......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

    沪皖联动、探索创新,东明社区(街道)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新理念,利用社区阳光驿站载体与安徽旌德县孙村乡“喜结联姻”,成为两地基础党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凝聚流动党员,构筑辐射营盘......

    乡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总结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镇党委严格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