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雕塑创作思想简介
雕塑创作思想简介
根据“奋发向上、生机蓬勃”的雕塑主题定位,报社领导特慎重组织文案人员、雕塑家以及制作人员对该雕塑的前期设计进行探研,从把握内涵、表现形式、材质运用、色彩关系、结构制造到环境参照等,均无微不至地进行讨论分析,特别是雕塑成立后的终端效果,是报社领导最为重视的目标。
“奋发向上、生机蓬勃”是一个健康意义的概念,是启迪人们思想和意识的号召,如何用视觉传达出深刻思维的力度,就必须有理、有利、有节地应用好标识的表现手法,所以该雕塑须考虑出一个严谨的实施方案,从创作开始至制作完成,系列工程是统一又变化、整体又局部的形象集合体系。
几易其稿,我方经筛选、综合、集中在目前设计方案,理由如下:
一、内容
首先,以宇宙观的博大宏伟拓展视觉感受,从而引导人的思维活动,整个雕塑利用远角度和环境空间,满足常规车行道和行人近距离透视在地平线屹立中将天体符号映入蓝天,形成天、地、人的和谐节奏,在大关系上,突兀表现该城的态势,在稳定的基础上飞跃发展,明确体现出“奋发向上、生机蓬勃”的主题思想。
二、形式
雕塑基础部份采用传统体量感表现坚定不移,基座呈四方形,有稳固的含意,简炼的平行线与垂直线端庄大方,是衔接地面与主体的重要过渡区域,不宜喧宾夺主,中段用象征主义手法表现人文精神,对人体艺术进行概括,在历史长河的风浪中坚如磐石,挺胸傲然,勇往直前,该部份刚柔相济,首尾顾盼,把理想放飞,开拓向上,此组织是整个雕塑体显人的精、气、神的重要部份,可省略繁衍的细节,适可而止渲染动势,加强斜曲向上的流线感,利用基座的平直关系衬托出优美的形态,人物造型极具现代感,这是整个雕塑处理手法最为关切的重点,其目的要求达到雅俗共赏,顶部的构成部份由日、月、星辰连接一体,借用抽象意义手法表现意境,把整体感加强,使概括形式与基座简炼形式相互呼应,造成雕塑的主体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让远视角与近视角在这三大组成部份都有观赏效果、耐思、耐看,避免假抽象主义,微弱的无病呻吟形式,更应避免玩具和工艺品的放大。
三、构成
构成因素由综合的对比手段处理,虚实相生,高矮对应,把点线面的关系恰如其分地布局在三维空间,让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贴合,在静止的雕塑载体中注入生命,把体量的墩实感和抽象的虚空感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材质
在材料的运用上,特别推敲质感,天体部份和基座的四边浮雕(浮雕内容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叙事主要内容)采用不锈钢的金属质体显,基座为深灰花岗岩毛石贴面体显,与绿化带衔接,使整座雕塑即辉煌煦丽端庄稳健。
五、绿化带与雕塑
把雕塑与绿化的关联密切起来,打破传统的割裂形式,突破以往互不相关或以绿化为陪衬的角色,使之在整体布局中都能发挥作用,在雕塑的基座三分之一处,用预制构件板建设绿化带基础,面层填栽培土、用种植常年生草坪、形成悬空的翠绿飘带,打破常规的绿化平面视觉,与雕塑互动,其功能更强地突出全局主题思想。
以上文字简说并附方案设计共一套,作为初设阶段的斟酌参考,需修改或深入,或另行设计稿件请甲方批注意见,以便更精确领会。
第二篇:雕塑专业课程简介
雕塑专业课程简介
C类
1、课程名称:泥塑造型1-1-1(石膏像临摹)
总 学 时:48 讲课学时:24 学分:1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雕塑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石膏像的泥塑临摹,使学生从平面绘画造型到三维雕塑造型的空间和体积理解转换,掌握基本的塑造方法。
2、课程名称:泥塑造型1-1-2(男头像写生)
总 学 时:48 讲课学时:24 学分:1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雕塑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男性头像的泥塑写生,训练学生立体的观察方法和整体概括的塑造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雕塑的体积和空间的理解。
3、课程名称:泥塑造型1-1-3(70cm 男人体写生)
总 学 时:48 讲课学时:24 学分:1
课程介绍: 通过对男人体的泥塑写生,进一步训练学生立体的观察方法和整体概括的塑造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男人体的形体结构和基本动态, 强化雕塑的体积和空间意识。
4、课程名称:人体解剖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64 学分:2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造型艺术学习的必修课,因为人类的艺术创作大多围绕自身开展的,通过对艺用解剖学的研习,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基本骨骼和肌肉结构,为后续的人体写生课做好铺垫,也为将来的艺术创作打下必要基础。
5、课程名称:泥塑造型1-2-1(女头像)
总 学 时:48 讲课学时:24 学分:1
课程介绍: 通过对女性头像的泥塑写生,训练学生立体的观察方法和整体概括的塑造方法,了解女性头像的一般特征, 并进一步强化学生对雕塑的体积和空间的理解。
6、课程名称:泥塑造型1-2-2(70cm男人体)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32 学分:1.5
课程介绍: 通过对男人体的泥塑写生,加强训练学生立体的观察方法和整体概括的塑造方法,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男人体的形体结构和基本动态, 强化雕塑的体积和空间意识。
7、课程名称:泥塑造型1-2-3(90cm女人体)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32 学分:1.5
课程介绍: 通过对女人体的泥塑写生,加强训练学生立体的观察方法和整体概括的塑造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女人体的形体结构和基本动态, 强化雕塑的体积和空间意识。
8、课程名称:素描3(人体)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32 学分:1.5
课程介绍: 通过对人体的素描写生,训练学生立体的观察方法,并要求能够迅速的捕捉人体的本质特征,以体积理解和结构分析的方法进行表现.使学生加深了解人体的形体结构和基本体积动态, 强化学生体积和空间思维。
9、课程名称:泥塑造型2-1-1(胸像)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32 学分:1.5
课程介绍:在经过人体的初步泥塑写生之后,学生对人体的整个结构和动态、体积和空间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对人体胸像的写生,训练学生对头颈胸三者的体积、空间关系做深度的把握和理解,并就相关的人体结构做进一步研究和塑造。
10、课程名称:泥塑造型2-1-2(90cm男人体)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32 学分:1.5
课程介绍:通过此课的训练,使学生在把握人体动态的同时,能够对人体各部位的结构关系做深入研究。
11、课程名称:雕塑创作1(40cm泥稿)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14 学分:2
课程介绍:通过雕塑创作课的学习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雕塑创作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雕塑形式美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人体创作的形式意味的理解。
12、课程名称:中外雕塑史(上)
总 学 时:32 讲课学时:32 学分:1
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雕塑专业本科学习的理论必修课,通过对中国历史各时期优秀雕塑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形式和工艺材料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对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有所掌握,提高审美意识,启蒙学生正确的雕塑艺术创作思想。
13、课程名称:泥塑造型2-2-1(140cm男人体)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32 学分:1
课程介绍:通过此课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在迅速把握人体动态的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男人体的基本特征和各部位的结构关系。
14、课程名称:泥塑造型2-2-2(140cm女人体)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32 学分:1
课程介绍:通过此课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在迅速把握人体动态的同时,进一步深入研究女人体的基本特征和各部位的结构关系。
15、课程名称:浮雕1(60×80cm头像)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32 学分:1.5
课程介绍:浮雕,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浮雕的塑造语言比之其它雕塑尤其是圆雕,具有更强的叙事性同时也不失一般雕塑的表现性,其独特的表现特质和丰富的雕塑性造型手段是其它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是城市建设和环境装饰大量采用的艺术形式。浮雕是雕塑学习不可缺少的课程。通过本课的学习和实践,训练学生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人物头像造型和结构,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
16、课程名称:雕塑创作2(40cm泥稿)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14 学分:2
课程介绍:通过雕塑创作课的学习实践,使学生初步掌握雕塑创作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识雕塑形式美感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人体创作的形式意味的理解。
17、课程名称:中外雕塑史(下)
总 学 时:32 讲课学时:32
学分:1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雕塑专业本科学习的理论必修课,通过对国外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代表性雕塑作品的时代背景、风格形式和工艺材料等的分析讲解,使学生对世界雕塑艺术的发展脉络有所掌握,提高审美意识,启蒙学生正确的雕塑艺术创作思想。
18、课程名称:泥塑造型3-1-1(坐卧女人体)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32 学分:1.5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训练学生对人体坐卧姿态的结构把握能力,要求学生在泥塑的写生实践中发现人体的姿态美感,为以后的艺术创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19、课程名称:泥塑造型3-1-2(100cm大头像)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32 学分:1.5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加强学生对头像结构的理解,大头像的塑造训练更要求学生以整体概括的造型思维去主观的表现对象,要求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强调形体的虚实和雕塑张力的塑造。
20、课程名称:浮雕2(90×120cm人体)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32 学分:1.5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在前期浮雕头像和人体写生的学习和实践基础之上进一步训练学生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人体造型和结构,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
21、课程名称:泥塑造型3-2-1(等大男人体)
总 学 时:80 讲课学时:40 学分:2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在前期人体写生的学习和实践基础之上以等大塑造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男性人体结构的理解,等大的塑造训练更要求学生以整体概括的造型思维去主观的表现对象,要求雕塑尺寸和人体各部位结构的高度准确性,把握男性人体的阳刚之美,强调形体的虚实和雕塑张力的塑造。
22、课程名称:泥塑造型3-2-2(等大女人体)
总 学 时:80 讲课学时:40 学分: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在前期人体写生的学习和实践基础之上以等大塑造的方式加强学生
对女性人体结构的理解,等大的塑造训练更要求学生以整体概括的造型思维去主观的表现对象,要求雕塑尺寸和人体各部位结构的高度准确性,把握女性人体的阴柔美,强调形体的虚实和雕塑张力的塑造。
23、课程名称:泥塑造型4-1(等大女人体)
总 学 时:96 讲课学时:48 学分:2 课程介绍:
24、课程名称:毕业创作 总 学 时:96 讲课学时:48 学分:8 课程介绍:是雕塑专业本科毕业前的最后一课,是评价学生是否取得毕业资格的重要一环。要求学生自行创作数组雕塑作品,要能够体现个人较为成熟的创作思想和恰当的形式语言,并能够体现较为扎实的造型功底。同时,通过毕业论文的阐述,能够清晰系统的体现学生个人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D类
1、课程名称:陶艺
总 学 时:80 讲课学时:32 学分:3 课程介绍: 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基本材料是土、水、火。随着时代及制陶技术的演进,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的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通过陶艺课的实践,使学生开始接触“泥质”以外的新材料,学习陶艺制作从做坯到烧制的基本方法,初步体验根据不同材料的性能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和方法。
2、课程名称:木雕
总 学 时:80 讲课学时:48 学分:3 课程介绍:木材是雕塑创作常用的材料,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木雕创作的基本法则,了解一到两种木材的性能,初步学习木雕的基本技法。
3、课程名称:中国传统造像临摹
总 学 时:96 讲课学时:48
学分:3 课程介绍:通过对中国传统雕塑(包括石窟雕像、寺院雕像、陵墓雕像等)的临摹,使学生领略承载着中国“儒”“释”“道”哲学思想的传统雕塑的艺术魅力,体味和学习“形而上”的体积和空间营造手法,从而注入中国传统的文化血液,继承并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4、课程名称:石雕
总 学 时:48 讲课学时:24 学分:3 课程介绍:石材是雕塑创作常用的材料,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石雕创作的基本法则,了解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性能,初步学习石材的雕刻方法。
5、课程名称:数字雕塑2-1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本课主要讲授计算机3D建模的一般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使用数字技术进行模拟雕塑造型的一般手段,为以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便捷,适应信息时代的设计要求。
6、课程名称:传统民间工艺(彩塑、透雕、首饰)总 学 时:192 讲课学时:96 学分:6
课程介绍: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中,逐渐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其内涵十分丰富,传统民间工艺涉及的范围相当广阔,代表了一种东方文化的符号,对世界艺术的发展影响极大。
本课程将以彩塑、透雕和首饰三个阶段的学习来讲解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的创作经营理念和方法,在雕塑创作和学习当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民间工艺 “重已役物”、“致用利人”、“审曲面势,各随其宜”、“巧法造化”、“技以载道”、“文质彬彬”的创作特点。
7、课程名称:装饰雕塑
总 学 时:80 讲课学时:48 学分:3
课程介绍:装饰雕塑是公共雕塑概念中的一个细分类型,这类雕塑多以小品的形式体现,表现轻松、欢快的主题,带给人美的享受。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它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化生活空间,它可以小到一个生活用具,大到街头雕塑。所表现的内容极广,表现形式也多姿多彩。它创造一种舒适而美丽的环境,可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培养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装饰雕塑的特点和风格形式,以及如何完成雕塑创作等相关问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并能够根据要求进行装饰雕塑创作。
8、课程名称:现代艺术思潮
总 学 时:32 讲课学时:32 学分:1 课程介绍: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的时代背景和艺术主张,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系统理解后现代艺术概念,拓宽艺术视野,使学生能够对时下各类艺术现象作出较为成熟的评价。从而指导自己的雕塑创作活动。
9、课程名称:环境艺术设计
总 学 时:32 讲课学时:24 学分:1 课程介绍:雕塑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门类的一个分支,雕塑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的,成功的雕塑设计都是在充分考虑环境协调、空间关系等因素的前提下进行的。所以雕塑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的整体环境意识。
10、课程名称:综合绘画
总 学 时:48 讲课学时:24 学分:2 课程介绍:以架上绘画的方式训练学生对“有意味的形式”理解,培养学生发现并表现美的能力。
11、课程名称:金属(锻造)雕塑
总 学 时:80 讲课学时:48 学分:3 课程介绍:金属是雕塑创作常用的材料,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金属雕塑创作的一般法则,了解铜、铁、不锈钢等金属材料的性能,初步学习金属操作的基本切割、焊、锻等技术。
12、课程名称:数字雕塑2-2 总 学 时:64 讲课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本课主要是通过对photoshop、3dmax、zbrush等多种计算机软件的进一步学习,使学生掌握用多种软件将所做数字雕塑造型进行后期场景合成的基本处理技术。
13、课程名称:公共雕塑设计(2-
1、2-2)
总 学 时:160 讲课学时:96
学分:6 课程介绍:雕塑创作以服务于人类自身,体现艺术价值为目的,公共雕塑以美化环境、为人类道德教化等目的而服务,公共雕塑设计是雕塑学生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的学习,训练学生根据不同环境的性质需要进行不同主题、不同形式风格的设计,培养作品服从于环境的雕塑设计意识。
14、课程名称:综合材料
总 学 时:80 讲课学时:48 学分:3 课程介绍:综合材料与媒介是现代艺术变革
综合材料绘画的产物,它是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都紧紧围绕对传统的变革而进行的,从而表达了一个现代人对艺术进程、现代生活的看法。是让我们了解、接触和研究现当代艺术的窗口。首先,平面与空间、装置的综合展现是综合材料创作的一个重要特征与趋势。另外,综合材料又体现了与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融合当代艺术多样化的趋势,不仅丰富了艺术的形式面貌,同时也大大增强了艺术的表现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审美视角,体味当代艺术创作的观念性;引导学生对材料美的发掘,探索雕塑创作中的视觉形式法则和抽象形式意味。
15、课程名称:3D动画制作 总 学 时:80 讲课学时:48 学分:3 课程介绍:
16、课程名称:雕塑工程概预算
总 学 时:48 讲课学时:32 学分:2
课程介绍:本课程主要以现场讲授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突出对学生雕塑工程预算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工程计价的基本知识和量、价、费计价模式。具备一般的雕塑工程预算能力。本课程是雕塑专业方向的专业必修课,是让学生了解“雕塑创意——雕塑制作——安装”整套的雕塑工程预算方法的理论基础课程。
第三篇:双语创作协会协会简介
双语创作协会简介
双语创作协会由贺州学院文学爱好者自愿成立的组织,是一个以文学为主体的协会。双语创作协会不单单是一个文学创作的协会,还涉及到有关文学的探讨、研究和传播等等。我们要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把双语创作协会发展成一个在文学领域具有权威的品牌。
双语创作协会的宗旨是:双语创作协会是团委领导下的学生群众组织。本协会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和《贺州学院社团管理条例》及关于学生社团各项管理准则为活动原则;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遵守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按照“公正、团结、服务”的原则开展工作。文学社以“展现校园先进文化,推动校园中英文文学创作,培养校园文学新秀,促进和谐校园建设,传播贺州优秀文化”为宗旨,以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为目标,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展现文学才华的平台,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营造和谐文明校园和传播贺州优秀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双语创作协会”是一个年轻的品牌,要想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双语创作协会,也想这个品牌更出众,就需要有深入人心的品牌推广宣传和过硬的文学作品质量以及独特的风格。
一、深入人心的品牌推广宣传
在品牌的推广宣传方面,双语创作协会采用“品牌定位方法”作为指导方针,尽最大努力用最少的时间树立起“双语”这个品牌。具体方法比如有横幅广告,宣传单,工作人员现场解说以及报刊广告。我们还会建立起自己的网站,通过网站来进行更为广泛的宣传。我们广泛的品牌宣传,通过这种强势定位的途径,使“双语”这个品牌在广大师生中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
二、过硬的文学作品质量
单单靠宣传还不足以巩固双语创作协会的影响力的,还需要有过硬的文学质量。双语创作协会打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质量:
1.运作方式
以发行文学刊物为主,网络传播和举办文学活动为辅。
2.文学刊物发行方式
采用报刊加期刊的方式来发表文学作品。现计划是每月一份报刊,每学期一份期刊。
3.发行资金来源
文学刊物的发行资金来源主要有广告、企业(个人)赞助和协会企业双方共同合作。后期可能采用出售期刊的方式,所得的资金中有一部分我们会用来捐助希望工程。
4.发行对象
①全院发行;
②我们尽量联系出版商出版双语创作协会的期刊,让期刊成为合法杂志在全国发行。
5.稿件来源
①会员供稿;
②面向全院师生征稿;
③校外人员约稿。
6.作品内容
作品内容广泛,凡优秀的合法的文学作品均可入选。作品体裁可以有校园青春小说,玄幻武侠小说,故事,杂文,诗歌甚至剧本等等与大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品偏向于有创新的视角的作品。
7.协会活动
协会开展有关文学的讲座或活动,增强于其他协会的联系,积极响应学院以及院团委的有关部署。协会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来增强会员之间的团结合作性。另外,协会也开展一些对文学知识的推广宣传的活动。
8.过硬的协会力量
筹划中的双语创作协会已经请到的三位顾问是:韦祖庆、杨荣翰和陈振庆,还有两位指导老师:韦祖庆和黎祖兵。这几位老师在各方面都能很好地指导我们的工作。协会现时有16位成员,在各方面都有崭露头角的特长。相信在双语创作协会在正式成立后,协会力量一天比一天增强。
三、独特的风格
1.双语创作协会以文学创作为主,包括中文创作和英文创作。中英文共同和作,促进学院中英文和谐发展。
2.立足贺州本土,体现贺州本土人文,发扬贺州优秀文化,让外界更好地理解贺州文化。
3.建立双语创作协会的网络。网站内容丰富多彩,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为双语创作协会提供一个强大的网络平台。
4.有关文学的创作、探讨、研究和传播等等方面的刊物或活动具有创新性和时代性,能促进学院文学的更好的发展。
5.采用“品牌定位方法”作为指导方针,让文学也走品牌道路。
文学是多样性的,是百家争鸣的。校园的创作社团的活动充实了我们的精神领域,锻炼了我们的语言文字功力,使我们对生活、对人生多了一份理解、宽容和爱。双语创作协会的火炬将照亮我们未来的路,文学创作的价值也将在我们的人生实践中彰显。
第四篇:华严思想简介
華嚴思想簡介
海雲法師
這次來主要是簡介華嚴思想和說明北傳佛教的特色,各位在此面對來 自南傳、藏傳及本土北傳佛教的觀念,在這種環境中難以認清自己的 修行方向。佛教文化雖分上述三個派系,可是佛教的真理對這三個派 系而言,是相同的。
出三界、了生死、斷煩惱、證菩提、明心見性、成佛等,名相雖有不 同,主要都在探討如何離苦,這也是佛教的真理。至於用什麼方法去 尋求真理,自然因不同文化,而採取不同的方法。
南傳與藏傳佛教流傳於當時文化不開發的地方,北傳佛教最初傳入中 國是在文化興盛的漢朝,當時漢朝是世界最大的中央集權國家,儒家 思想非常興盛,佛教在當時無法立足。直到漢朝末年,主流文化崩潰,非主流文化才得興盛,所以佛教在魏晉南北朝時流傳速度非常快。
各種文化的發展各有其特色,我們無法說那一種最好,如同在美國定 居的人一樣,對不適應的人而言,在美國就無法生存;可是對能適應 的人來講,美國便是他們的天堂。對三大派系的佛教而言,也是一樣,沒有對錯與好壞,我們只能就各個派系的特色作個比較。
就北傳佛教在此地弘揚的情形來論,有個缺憾是「教義不彰,行門不 行」。「行法」若不推動,則思想行為就無法印證。南傳內觀禪,透 過觀息及觀身能得到內心寧靜。藏傳佛教透過持咒也能達到這種目的。基本上,持藏傳佛教的「唵 嘛呢叭咪吽」咒,可以達到內心的寧 靜,那麼,持念「南無阿彌陀佛」也一樣可以達到同樣的目的。但是,我們卻發現,教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的目的,不是要達到內心 寧靜,卻是讓我們內心產生祈求「往生極樂世界」的一種複雜矛盾的 目的。
不管是誦經或念佛,首先相應的必然是內心的寧靜,若內心無法寧靜,往生無有是處。我們絕對不可能內心混亂的去往生,若帶著混亂的 心往生極樂世界,極樂世界豈不受到污染顛覆?
那麼,我們究竟要如何使自己透過念佛而達到內心寧靜?
念佛法門是現在北傳佛教的代表,可是真正北傳佛教的精華應該在禪 宗,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大概都傳不到五代其教義就發生了演變。中 國禪宗是能夠真正把生命力傳下來的宗派,六祖慧能大師的禪法根深 蒂固,枝葉繁茂,生生不息,延傳了一千多年。現在世界五大宗教中,大部份都流為儀式,比較嚴格要求的,大概只是人格圓滿的部份,比較符合社會秩序良俗的規範,其他卻是背離了真正尋求真理的軌跡,無法達到真理的目標。
《阿彌陀經》指的是佛的境界,很多人在講,《華嚴經》是菩薩境界,卻沒有幾個人在弘揚,可見在述說佛的境界時,內容是不是有誤呢 ?這是一個本末倒置的問題。再如《普門品》是等覺菩薩的果位,很 多人在講,而《楞嚴經》耳根圓通章則是初住位菩薩,就鮮少人在講。為何初住位菩薩沒人講,等覺卻那麼多人在弘揚?可見在解釋上可 能有很大的出入。基本教義已經產生了這種偏差,那麼所演變出來的 方便法,是不是出入會更大呢?
像螞蟻蟑螂能不能殺?作農業化學研究時的殺生等,常是許多學佛人 困擾的問題,也造成許多佛教徒在社會上裹足不前。這都是對基本教 義的誤解,以致無法在生活中普遍應用,造成佛教徒的人生觀越來越 消極、悲觀,所以我們必須在這個地方把它弄清楚。
也許各位覺得我講的很有道理,可是回去後卻不見得會照作,因為大 家長期所接收的訊息,已經根深蒂固,產生無明。無明即自心被客塵 所染,內心的染塵不除掉,學佛就無法有所成就了。
出三界
例如,我們常談「出三界」,何謂出三界?什麼叫三界,標準答案當 然是「欲界、色界、無色界」。可是,我問的是:「為什麼要生在三 界之內,而不生在三界之外?」各位是否想過這個問題呢?
各位,你不可能生在三界外,因為有「生」,必然就生在三界內,「 生」本身就是個依靠,沒有父母的因緣,你不可能出生,既然由因緣 所生,就是依因緣而來,即使是上帝創造也是因緣。這種依賴有三個 因素:
一、欲望:欲望造成貪瞋癡,這是最低級的生命。欲望有其深淺度,越淺層次就越高,共分六層天──四天王天、忉利天、知足天、夜摩 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二、當欲望完全消除後,仍須有個依靠,就轉依賴形象,也就是色界 天。「依」本身是很微弱的欲望,它並不是貪瞋癡的欲望。
三、在色界的依賴我們仍然必須破除,就算破除了,仍然會依無色界 的「想」,以本身作主軸,所以才會有非想非非想處天。
我們雖瞭解了為什麼會生在三界內的原因,卻想像不出這三種依賴,頂多是感受到自己的「貪」和「瞋」,得不到瞋心就起,得到就貪,患得患失。貪瞋一起,能感受出並加以改善,這是屬於修養方面。所 以講修行,第一必須人格完整,人格若不健全,如何談修行?更不可 能成就菩薩事業了。
通常,人格不健全卻想發展菩薩事業,常會藉由道德仁義假象來滿足 個人的野心,這樣容易造成宗教事件。但人格的基礎只是欲界的處理 方式,當越過欲界到達色界,其依賴反而會更強烈,所以色界的人特 別重視美。到了無色界則是精神的運作。所以必須破除這三種依賴,破除後就是無依,即能出三界了生死。
生命的摸索階段
佛法的重點在於認識自己的生活、生命和人生,進而體驗生命的價值。所謂「生命的價值」其實就是人性。我們不要扭曲了自己的人性,也不要讓自己的生命乾化,生命應該要充滿能量,充滿了生命感和生 命力。現在的人經年累月過著生命力被掏空的生活。缺少生命能量,如何去完成如來家業,如何成就菩薩事業呢?若流入喊口號的狀態,修行就毫無意義了。
如果說沒有生命真、善、美感的人,能往生極樂世界,那麼極樂世界 就不會成為清淨莊嚴的樂土,這樣又怎能稱作「極樂」呢?我們必須 灌輸生命能量,讓生命具有覺醒的功能。現在開始學佛,對覺醒的認 知還不太夠,但覺醒是我們的目標,佛陀是一位覺者,學佛最後就是 要覺,但通常我們所追求的覺醒,其實只是佛法修行的第一站,在華 嚴的修法而言,這個覺醒的過程只能稱作「摸索階段」。
人生充滿了逼迫,有些事情根本沒有選擇餘地,非作不可。這種逼迫 從那裡來?我們必須有反省的能力,是否能不作?為何不能不作?我 們常以命定的前提來為自己作安排,其實這是一種慣性使然。我們可 以發現到它先天性的條件存在,才有這種現象出現,這就是苦、集在 現實中的生活狀態。所謂覺醒就是讓生命能否不受苦的逼迫和集的招 感,而不受逼迫的生活狀態又是如何?其目標就是「止於至善,自淨 其意」,這是最高無上的生命境界,也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至於這個 過程如何達到,就是苦集滅道的「道」,一種方法,我們慢慢的加以 摸索,去感受、覺知苦確實無所不在,才能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我們最大的福報在於能確定自己的人生方向,理智的人在他的福報範 圍裡,很有自信地表達自己想作的事業,即使遇到困難或挫折,他也 能以充實的知識及技術去解決。近年來台灣發生的宗教事件中,不乏 高級知識份子,或達官貴人涉入,主要原因在於其內心世界中有其空 虛的一面,所以,我們一定要有個明確的指導。每一個人在佛菩薩面 前,都是平等的;是我們自己的心態去造成自己的不平等,我們的痛 苦才會千變萬化。如果我們能體會到佛菩薩開示的真理,就不會有這 種現象。
華嚴經主要談的是「生命的會值」與「生命的展現」,用傳統語言來 說,就是佛的境界百分之百的展開。這種兌現生命的過程,就是「成 佛之道」。我們要如何建立起來?要如何踏踏實實的走過?就是第一 個階段「摸索階段」,也就是要弄清楚自己為什麼學佛!
我所講的是我的東西,你必須有自己的感觸,這就是「見性之見」。雖然它可能不夠透澈、深刻,但它是你自己的見解。這裡似乎有個抵 觸?佛法講不能有自己的見解,我也常常告訴大家不能有我執,可是 在這裡你就非得有我執、我見不可。學佛必須自己去感受才能覺醒,不去感受永遠沒有辦法覺醒。不論誰告訴你,都只是停留在知道的範 圍,知道了,並不表示就是你的,那只是一種知識而已。知識不會使 我們的生命開花,它只是腦筋中的一個影子或符號罷了,所謂「知識 多時煩惱多」,腦筋一直為符號作剪貼的工作,單純的人反而沒有煩 惱。
從摸索中覺醒
修行就是讓心止息,也就是煩惱不要再繼續增加,可是,麻煩的是學 佛後往往把佛法弄錯了,這就變成一種增加知識的邪見,煩惱不但無 法消除反而越多。行者必須從摸索中去覺醒,華嚴特別強調覺醒,從 生命中去感受到自己的逼迫是什麼,並肯定自己要轉迷成悟,放棄娑 婆世界,成就極樂世界。能否如此肯定自己一定能達成呢?「果」必 須先立出來,才能找「因」,這樣因自然能向果靠攏過來。
「因」是自己提的疑情,疑情就是常常問自己:「我這樣做對嗎?我 學佛,這樣學對嗎?我這樣誦經對嗎?我這樣打坐對嗎?」就提著這 樣的問題,不要去問人家,讓自己進入真實的狀態中,如此所有的法 門必定超越。學佛的方法就是這個方法,這就是北傳佛教告訴我們最 重要的重點,雖然它的方法很多,但是這個方法最有效。
我們都是同時接受東、西方教育的人,知道傳統的講法有其優缺點,現在自己真正體悟,感受到做到的部份到底是什麼,讓自己重新整合。這並不是傳統講法或現代講法之間有何對錯的問題,而是我們如何 去解讀古代經典所指的真實內容,了解這個重點之後,用現代語言來 表達,那麼古代現代就能融合在一起了。
佛教講佛陀的境界說得非常多,實際上,我們對佛陀的境界一無所知,到最後大家只認知到一個極樂世界。但極樂世界到底是什麼?好像 離開這個世界,另外有一個極樂世界,這完全是一種錯誤的認知。
佛法講我們的內心非常混亂是娑婆世界;經過修行的訓練,改造內心 的混亂,就能變成非常清淨平等的內心世界,把這種內心世界兌現後,極樂世界就產生了。所以,每個人都有一個極樂世界,但現在大家 都把它弄成是阿彌陀佛所專有的世界,這是對佛法無知所造成的。
佛法是生命改造工程
佛法是我們內在的一種心靈改革和生命改造,這是佛法最殊勝的地方,佛法並不是要你完全信賴或類似寫委託書,你必須找出自己內在真 實的革命,將混亂的貪瞋癡除掉,將佛法術語背後的真實義找出來,這樣才不會陷入佛教的名相中,所以,我說這是「生命改造的工程」。人類所有的改造工程中,這種生命改造的工程最偉大,也是一種最 精密的工程,是每個人都必須進行的。這一輩子不進行,下輩子還是 要走這一條路,這是自己的事,你不做,就永遠在三界中生死輪迴,所以是早做晚做之事。當然,如果有善知識指導,工程就比較順利,如果沒人指導,沒有目標,要進行就困難多了。
如何依止善知識
既然依止善知識這麼重要,要如何選擇及依止善知識?《華嚴經》提 到兩個原則。
第一、依法不依人:
對善知識不要懷疑,只要他有法就好,不要去看他的過失,因為他也 是凡夫,我們只要百分之百好好接受他的指導,堅持跟他學法就好。
第二、什麼叫做「法」:
華嚴經五十三參每一參都提到「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云何 速得圓滿普賢行願?」。既然是善知識,必然教我們學菩薩行、修菩 薩道,如何圓滿普賢行願,只要有法,我們不必管善知識如何,他修 什麼法,一切與我們無關。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參都是如此的問,這就是他檢定善知識的標準,一旦認定是善知識,即完全依止。
如果在學佛過程中被「所謂的」善知識所騙,則要檢討是否自己貪心,造成對善知識教我們學菩薩行,修菩薩道的檢定標準未能認識清楚。
菩薩行、菩薩道、普賢行願是一佛乘的標準,華嚴經思想講這當中有 三個階段,即出離道(解脫道)、菩提道、菩薩道。此三階段又可分 為五教──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終教、頓教、圓教。圓教是菩薩 行、菩薩道的部份,其他未必都如此,沒有達到這標準並不表示他們 錯,這只是心量大小的關係而已,各人所處的環境、背景、個性情況 不同,所展現出來的生命火光就不一樣。
當修行人覺得人生是苦,必須要免除苦,悟到此點,就是偏真出離心,只求個人出離,所能證得的是眾生皆空,又稱解脫道、出離心,這 也是出離道的範圍。
當發起利他心時,也就是二度利他心,證得生空及法空,但「一闡提 」不能成佛,我們稱為大乘始教。大乘終教和頓教都是在菩提道範圍,也就是開始發心要利益眾生,菩 提道必須證得性空,這在華嚴來講,只是初步階段而已。
從證得空性的基礎上著手修行,叫做菩薩道,此時必須面對眾生的種 種考驗,不見得眾生願意你來利益他們,所以必須自己不斷地成長,藉著不同族群的眾生,針對其不同特性的考驗,及弘法的善巧方便給 予不同的教法來增長智慧。宗教為了要普度眾生,其教義的解釋往往 因應眾生層次而有高低之分。程度越高,教義的解釋就可能越深入。眾生習氣根器不同,我們在接受這種歷練時,不斷去擴大,這在菩提 道是很難做到。因為菩提道比較注意戒律,注重傳統的講法,對度化 眾生的原則很少,例如放生,不當的放生反而變成殺生,不如轉成環 保、保護動物的方向來做。
菩薩道在度化眾生時,自己的成長相當慢,因為必須同時接受眾生的 各種考驗及逼迫,同時對這些考驗及逼迫還要不以為苦,要樂此不疲。不僅受無量苦,知道眾生之苦,更願意承受眾生之苦,這才是真正 的行菩薩道,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修行路。因此菩薩道是證得空性之後,才能生起這種心願,我們未證得空性,都只是停留在一種想像願力 很美的情境中而已。就像大悲咒是在消除眾生之苦,可是一般人持咒 都是在消自己的苦,更希望自己的苦有人代替承擔!所以,在我們的 觀念中,所想的佛法與真實的佛法,相距甚遠。
為什麼菩薩行會如此殊勝呢?原因何在?我以念佛法門為例來解釋: 念佛法門,首先講專注,專注後形成「功夫成片」,然後「一心不亂 」。念佛未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別指望能往生。
一個人的生命體系中,都有很多的雜質,包括挫折、痛苦、煩惱等,事實上不是這些雜質使人痛苦,而是組合上不太對稱而造成痛苦。有 人說,他的痛苦是因為沒有女朋友,實際上有了女朋友可能更痛苦; 有人說沒有錢很苦,但有錢的人煩惱更多。所以有錢沒錢不是問題,是組合上出了問題。
不修行的人,生命中的因素調不好,煩惱一堆,就像一缸水,水花四 濺震動厲害,組合不當;修行專注的人,就像剛開始攪動,水轉動的 方向一致,這是一種人天福報,一切都很順當;當我們加速攪動時,就出現漩渦,這就是功夫成片;再加速,漩渦就越深,這就是一心不 斷,到達此時,原來的雜質就變成生命中的因素,不同的雜質會形成 燦爛的不同特色。如藍色雜質代表貪,一旦形成深漩渦,就出現藍色 的光;若是紅色,就變成紅光。所以這只是組合的不同而已,當一心 不亂時,所有的組合因素在這當中都很完美,如果現在不修行,你生 命中的組合就會崎嶇坎坷,到處是雜質,人生就不順。修行就是在這 裡發生作用,說造成一個磁場也好,造成一個影響力也好,它就是有 這樣的效果,這就是漩渦作用。
修行要全心投入的,才會形成很美的生命因素。不修行,大腦思考取 向會讓你與你的所有生命因素形成對立,你會想辦法去除掉這個東西,當然透過大腦巧妙安排的智慧,這個因素在這一輩子會把它處理掉,但是下個階段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並不知道。所以一旦修行,一 定要全心投入,完全投入才會改變生命的體質,去除煩惱挫折與失敗。並不是修行把煩惱拔除,而是生命的因素透過修行,讓它自然圓滿 的重新組合,這就是修行的偉大之處!正如華嚴經所言「入不思議解 脫境界」!
在這當中第一要覺醒,覺醒生命中的自性存在。自性能夠很自然的呈 現本自存在的本來面目──本來狀況。而這個本來面目,是無法以語 言文字或符號來加以說明,必須自己慢慢去摸索,只有自己才能感受 到它的存在。那個真理所賦予我們的覺知,是要我們去感受那個東西,我們也只能「借指見月」,真實的東西仍有待自己投入,才能覺醒,醒悟過來。
人生如夢,在夢中無法掌控夢境就是一種無奈,最重要是趕快醒過來,人生也是一樣,受無明業力逼迫,當我們覺醒過來,逼迫就不見了。而能不能從夢中及時醒過來,就是總關鍵了,學佛者要覺悟的就在 這個地方。說起來很容易,實踐與體驗及覺悟就得看功夫了。任何人 都必須自己經過這種考驗,親自踏踏實實的去實踐,別人是幫不了忙,完全靠師父講也沒有用。
修行的「行」是要去實踐,妄想不容易去除,妄想有粗有細,越細越 難降服,細的時候自己要去看現在妄想在那裡?這樣的妄想自己是否 己經除掉了?若能完全除掉,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境界了。
對於進行的法門中,時常帶著提疑情的方式有二個意義,二個功德:
第一、會降服我們的慢心:當我們隨時想到「我這樣對嗎?」慢心自 然會降服。
第二、在過程當中我們慢慢會去深化,不會粗糙的走過去,走過之後 會再回頭反覆檢驗,行法在基礎上的準確度會很準,走向目標的方向 就不會有所偏差了。
所以在開始訓練時,大家一定要有個基本認知,華嚴在修學過程中,有內在具足的穩定作用,這樣才不會產生偏差。
第一要依止善知識,莫自己修行產生獨覺行的修法。依止善知識有其標準,從小乘到圓教都可以依止,但需要加以檢別。修行的法門,時常帶著疑情,不用師父說對或不對,因為一說對就產生黏著性,一旦執著又不懂得變化,就走入死胡同。生命本身是活潑的,在展現當中 有其內在的制衡作用,華嚴本身具有這樣的功能,修行不是讓我們的 生命枯竭僵化,是要讓我們的生命再生,再復活,更具有生命力與生 命感。就像楓葉,每一片都不一樣,落葉即使枯萎也死得如此美麗。希望大家的生命能再生,這才是學佛最大的利益。
第五篇:秋天的雨课件创作思想
秋天的雨课件创作思想
(一)教材分析:
《秋天的雨》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作者用散文的笔触从感觉、颜色、味道、动物的生活习性几方面为我们描绘出了秋雨中大地的多姿与事物的变化。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秋雨的可爱,秋天的美好。这是一篇文质兼美、抒情意味的散文,文章层次清楚,语句清新、辞藻朴实精炼,重意浓情,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语感,陶冶美好情操难得的一篇佳作。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孩子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这阶段孩子还不太习惯于通过阅读认识世界,或者说自主阅读能力还没养成,而阅读教学恰恰要求孩子通过语言符号、感知课文中描写的具体事物以及隐含的思想感情,我们教师首先必须考虑的是教会孩子突破语言障碍理解文字包含的意思,然后教会孩子体会语文文字的精妙绝伦,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的意境美、语言美,借助画面和语言描述等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注重情境中语言的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理解和体验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语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已有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① 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生字词。
②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①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感悟,积累运用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阅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③ 在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陶冶美好的情操。
四、教学策略
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设计如下教学策略:
①恰当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伊始创设情境,播放秋雨美景动态画面,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秋雨之美;在品析词句的基础上,通过配乐美,读中悟情、熟读成诵。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②个性化的朗读:从自由读,整体感知到自主质疑,解难导行。再到默读思考探索,最后交流体验,熟读成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朗读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
③悟读法:抓住重点句段,反复诵读感悟,引导学生描写“秋天的雨”,重点词句反复诵读,读中悟景,读中悟情,突出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重点。
④ 自主合作探究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让大家分享“收获”的快乐,小组研究互动感悟,小组探究,完成表格,心灵对话交流体验,自由组合,创作歌词展开合作学习落实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喜欢什么样的雨?谁来说说我们曾经学过哪些关于雨的课文?(《春雨》《雷雨》等)试着背一背。
2、大地经过春雨的滋润,夏天炎热的洗礼,秋雨姑娘像把钥匙,悄悄地打开了秋天的门……秋天的雨给我们送来了五彩缤纷粉的世界,给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秋天的雨》。(板书课题)
(二)播放画面,感受美景
1、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秋天的雨景。你们想欣赏吗?(学生欣赏美丽的多媒体画面)
2、秋天的雨景美吗?你们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老师适时鼓励、点评)
过渡:是啊,秋天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神奇,这样的令人陶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秋雨的课文,你们想听吗?(放课文配乐朗读)
(三)动情朗读,文中寻美
1、个性化读书(自主读)
(1)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练习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对课文的生字、难读的词、句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2)学生找出比较难读的句子练读,老师与小伙伴帮助读书有困难的同学过关。
2、朗读展示(读中评)
老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吗?
(1)推荐平时读书最好的同学朗读;
(2)请平时读书机会较少的同学朗读;
(3)请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展示自己的朗读。
3、默读感悟,集体交流
(1)小结朗读,短短的十几分钟,同学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有的同学还能读得声情并茂,真是好样的。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抓住哪些景物特点来写秋天的雨的?认真读,仔细体会,你一定会有许多新的收获!(学生默读课文,边思考,边圈画,老师也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读书活动之中)
(3)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分享“收获”的快乐。(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相继出示课文的有关句子及相应画面)
(四)小组研读,互动探究
同学们通过读书交流,明白了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秋天的雨的。现在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自由组合,深入研读。通过研读你会有所发现,你会有更大的收获!
1、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你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观察的?秋天的雨给植物染上了哪些颜色?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你最喜欢这一段中的哪句话?为什么?怎样读好你喜欢的句子?(学生研读,老师巡视参与其中。)
2、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我看到
我闻到
我听到(发现)
植物(图)
颜色
水果(图)
(五)心灵对话,交流体验
同学们,通过合作研读,你们一定又有了新的发现。(各小组汇报交流,其他小组可提出疑问,老师适时点拨、鼓励。引导学生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明白课文是从植物的颜色变化、水果的味道、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来写秋天的雨的,从而感受秋雨给大地带来的丰收和给小朋友带来的欢乐)
(六)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秋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水果成熟的香味,带来了冬天快要来了的信息,给我们带来了丰收,带来了欢乐,让我们尽情地赞美秋雨吧!(配乐朗读直至背诵)
(七)引申创作、体验成功
通过学习,同学们感悟到了秋雨的美,现在我们试着把对秋雨的喜爱和赞美创作成一首歌词,好吗?
1、播放歌曲《小雨沙沙》,课件展示歌词;
2、学生自由组合,创编歌词;
3、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作者朗读。
4、配乐试唱学生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八)积累运用,拓宽发展(三题任选一项)
1、收集课内课外描写秋天的词句,贴在墙报上。
2、回家把自己心目中的秋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