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有效德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03:1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有效德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有效德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第一篇:《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有效德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有效德育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文化影响力的大小已成为一所学校、班级是否具有现代性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学校、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最高境界。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班级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班级存在和发展的动力与成功的关键,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学习,成长和成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2.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是一所古老而年轻的学校,2008年在学校布局调整的进程中,我们学校,完成了三处完小的合并,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为推动新城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学校在建设校园硬件设施的同时,注重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彰显办学特色。一所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这所学校全面的发展,它既包括群体的发展,也包括个体的发展。单个班级的发展势必促成全校的发展。而良好的班级集体文化,能促进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又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发展。

3.学生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主题的直接反映。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阵地——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良好班级的文化,它不同于硬性灌输和强迫要求,它像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它像一无形的手,驱使着学生自觉自愿而又不知不觉地、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染、熏陶、教育和鞭策,帮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产生积极向上、要求进步的无形力量,从而产生自求、自强、自得的强烈愿望和具体行动。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精神,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关键词界定

1.文化:马克思文化哲学理论认为,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课题阐述的文化更多的是指精神财富及其创造过程。

2.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支撑点、落脚点和归宿点。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是精神(风气、氛围)、制度、关系和环境的综合存在,是团体的每日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共有规划,它深刻地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情感体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简单地说,班级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是以班级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师生为主体,以班级物质环境、价值观念和心理倾向等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但班级文化经常会以强有力而又微妙的方式影响全班同学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并以特有的群体反应方式支配着日常学习生活,从而直接决定了教育的效果。

3.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集体成员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利用和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等来熏陶和培育集体成员人格的一系列影响活动,它是班集体成员在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过程中,创造一种比较稳定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过程。班级的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开展“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有效德育的策略研究”课题就是在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文化学理论指导下,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导向,探索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现代班级集体建设的途径和操作方式、方法。

(二)理论依据

1.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班级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主场所,营造健康、和谐、优雅的班级环境,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力。

2.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过程,环境影响决定了那些潜在行为倾向可成为实际的行为。因此,建设一块文化阵地,营造浓厚向上的思想文化氛围,是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良好思想品德,促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

3.班级社会学理论:现代学校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模式的。班级社会学是将班级作为一个社会体系去考察研究的一门科学。班级作为一个社会,它具有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两大基本功能。故此可以断言,班级作为一个教育基本单位,可以给学生进行预期社会化教育。班级社会学理论是指导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可以使本课题研究有一个明确目标与范围界限。

4.文化涵育原理。学生总是生活在文化中,既接受文化的熏陶,又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创造自我,集体正是通过文化影响学生个体的。个体也正是通过参与班级文化的创新,发展自己。通过班级文化环境、制度和各种文化活动的创新过程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通过“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有效德育的策略研究”的研究过程,深化对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转变教育观念,提升班主任班级建设的创新能力,提高班主任的文化理念和科研水平,提高教育实效。

2.通过“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有效德育的策略研究”的研究过程,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内容、方法,建成一个具有创新、凝聚、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班级。3.通过“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有效德育的策略研究”的研究过程,在班集体中树立起积极的舆论导向,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会合作、会创造,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研究内容

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以班级共识为主题的班级目标文化建设,以家为主线的班级环境文化建设,以自主管理为核心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以文化观念为特色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以及基于班级文化之上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和学校文化建设。

1.营造特色的班级环境文化。班级环境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硬件”。它主要包括班级教室的设计、布臵以及班级的教育设施等,是班级文化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个班级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也是衡量一个班的班级文化的最基本的尺度。

2.创立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是班级文化的内核。它主要包括班风、学风、班级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等

3.建设科学规范的班级制度文化。班级制度文化主要包括班级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组织机构等。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

4.开展富有意义的班级文化活动。以开展班级活动为抓手,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丰富学校德育形式,达成有效的学生德育。

四、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学习他人课题研究的方法。搜集尽可能多的相关论著,理论材料,筛选出针对性强、有价值的信息,找到新的生长点,界定课题,论证课题,研究课题。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中,寻找“创设班级文化”的途径、方法、措施,边学习,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3.经验总结法:针对研究中的成功体验及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更为今后的教育教学积累宝贵的经验。

五、课题研究对象

学校各班级

六、课题研究步骤

1.前期准备阶段(2012.3-2012.5)

主要工作是收集资料,制定研究步骤、设计并完善课题方案。2.实施研究阶段(2012.6-2014.5)

继续学习理论知识,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总结和评估,积累研究素材,整理有关总结,及时提升成果。

3.总结、结题阶段(2014.6-2014.7)

运用经验总结等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完成结题工作,展示课题成果。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

学校现行的班级文化停留在基本的物质环境建设上,缺乏警示性的、鞭策性的、引导性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文化,学生得不到言语的鼓励,缺乏目标的感召,班级缺乏人文精神的浸润和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通过调查发现88%的学生还是希望由民主的方式产生班干部,对班级事务比较关心,12%的学生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81%的学生对班主任现行的管理十分满意,19%的学生认为班主任的现行管理方式还有不足。师生间不能真正做到尊重、理解、宽容、平等;生生间缺乏团结合作、公平竞争,班级缺乏缺乏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级制定各项规章制度的科学性、时效性、可操作性、人文性体现不够,执行的严肃性不强,使制度不能内化为学生自觉意识,不能很好地起到规范、制约和激励作用,班级难以成为一个自制自律的班集体。

班级文化内容传统、单一,班级文化缺乏个性化的,开放性的、充满生命力的特色文化。学生缺乏参与、合作、竞争、体验、感受的过程,缺乏品尝成功的机会,难以形成团结、向上、互助、友爱、自立、自理的心理品质,得不到全面发展。在前期问卷调查中发现,班级92%的学生不愿经常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更说明我们现行的许多园校文化活动看起来丰富多彩,却是以应付上级的有关活动为目的,组织不够科学严谨,花架子多。看起来轰轰烈烈,深入生活却不够,说教型的偏多,没有体现学生活动的主体性、实践性原则,对学生没有吸引。《课标》强调:“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班级文化活动的创新对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传统色彩重而新课程意识淡薄,不能深深意识到班级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时缺乏新课程理念,没做好班级文化建设中的角色转换,没有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作用。

为此,学校希望通过课题开展,深化对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转变教育观念。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形式、内容、方法,在班集体中树立起积极的舆论导向,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会合作、会创造,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措施

班级文化建设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班级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良好的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1.创设特色化班级环境文化,让教室真正属于学生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在布臵上,既要重视教室各区域、各工作板块的外观设计、色彩搭配、空间布臵,更要注意其主题确定、内容选择、信息传递,使教室环境能够体现班级理念、学习目标,反映精神风貌、文化气息,让人走进教室,顿觉舒畅、倍感温馨、催人奋进。对于教室环境的基本格局和总体布局,在保持相对稳定前提下,要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设定;对于学习园地、队的生活等活动板块,要及时进行内容更新和形式创新。

学校要求各班保持教室内外的整洁,对教室里各种设施的摆放提出明确的要求。课桌、座椅的排列既要左右对称,又要前后等距。课桌与座椅之间的通道,要横平竖直,保持通行的顺畅。讲台应当臵于教室前面的中央,教具学具要有序地摆在固定的位臵,作业本的摆放要整齐等。创造一个优美的班级环境,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的能力,并以此自觉的维护美、创造美。从而在美的环境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的道德美。

统一之外,学校鼓励各班表现本班的特色。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抓:①面向全体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建设他们心目中的舆论阵地,尽可能做到人人都是宣传的主人、教育的主人。譬如:黑板报的出版,从版面设计到组稿,从誊写到美化,均以学生为主;墙报、学习园地等的布臵也以学生自己的文章、活动剪影为主要内容。②在内容上,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根据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消除烦恼。如:表扬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介绍本班的优秀学生、先进典型,树立学生身边的榜样,让学生学有目标,进行自我定向,引发学生前进的动力。把舆论阵地开辟为“问题辩论”的主战场,对学生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或学生中表现出的一些有争议的倾向性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以“道德法庭”、“争鸣栏”等形式在黑板报、墙报上刊登辩论价值较高的文章,让学生在辩论中深化认识,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

比如,五、一班坚持用名言警句教育学生,从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几个方面抄些名言警句,制成条幅挂在教室四面墙壁,同时还在黑板一角开辟“名言园地”,定期摘抄名言警句。学习一则警句,一句名言,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或许不能立即奏效,但是每天坚持不懈,必然会对学生思想的变化,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一班在教室里摆放一盆绿色植物,既可以调节教室的气氛,使教室绿意盎然,使学生在繁忙的学习中能够因眼前的一抹绿色而缓解压力,又可以通过由学生专人负责,从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关爱生命的意识。

在创建环境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手、学习合作,开始思考、开始创造,环境又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学生的体验加深、能力提高,集体的凝聚力也不断增强。这种特色班级环境,也包括观念形态环境建设的特色,学生臵身于有积极进取的班风、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健康积极的舆论、团结向上的心理氛围的班级中,便能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这种环境将有意无意地影响、支配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

2.培育健康化班级精神文化,让集体充满凝聚力

班级精神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学习、生活、文明、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对学生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和巨大影响。它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而班级精神的具体体现首先是班训。形成班训,才能使每个学生有奔头,让学生感到他们的明天是绚丽多彩的、是快乐的。作为班主任,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形成班训,然后把它醒目地标榜在教室中,用目标来教育学生,让学生常把自己的言行同目标对照,时时反省自己。

其次是加强团队精神培育,营造和谐共进的班级氛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是一个整体、团队,无论是实现班级整体环境的优化,还是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都必须把突出团队精神培育放在突出位臵。实践证明,团队精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作用。现在学校很多是独生子女,个性特征鲜明,团队精神缺乏。加强团队精神教育,就是要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沟通意识,进而在班级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形成和谐共进的生动局面,使团队精神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核。再次培养学生对班级的亲近感和归属感。心理学家指出:青少年有很强归属心理,倾向于寻找能确定自我价值的组织,如果他们不被班级接纳或认可,年轻的冲动的情欲就会使并不坚强的理智土崩瓦解。在长时期的校园生活中,班级的面貌是这个班级内部文化底蕴的一种外在体现。一个班级众多的学生,家庭情况复杂,心理状况也很复杂。有很多很多孤僻的冷漠的学生,成绩也很不理想,但实际上这只能说明他对学习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兴趣,并不能说明他的其他方面。即便没有过人之处,也不能断定他一无是处,也应该使用鼓励这种驱除心理阴影的良药。六、一班有一位学生,他长得很高大,但性格很孤僻,在教室里就不声不响整天坐在座位上,其他同学不爱和他一起玩,上课经常开小差,因此成绩很困难,他自己也很自卑。有一次的日记还表现出了对同学很强烈的仇视心理,针对这种实际情况,班主任首先安排了一位比较活泼的学生坐在他的旁边,并叮嘱她时时关心他。然后找他聊了聊,告诉他,新的同学、老师都很关心他,又肯定了他的日记,指点他怎样写出心里所想。两个星期以后班主任又找他谈话,鼓励了他的进步,送给他一本笔记本。慢慢的他在课堂能举手发言了,能积极参与班级内开展的活动,有了自信。这些举措有助于班级同学对班级的一种重新的全面认识,培养对班级的亲近感和一种家的归属。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小干部和积极分子尽量掌握班级里的舆论动态,对一些不良言论要及时引导,既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思想素质,利于正确道德观的形成,又能使班级学生形成共同的思想。

3.构建民主化班级制度文化,让学生成为主人

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制度文化的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规章制度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行为标准。在以班级授课制为特征的教育过程中,班级制度是履行班级功能的标志,构成一个能动的班级实体;在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教育目标的教育过程中,班级制度又是整合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诸要素,并最终内化为创新个性品质的载体。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引进竞争机制,制定卫生轮流责任制度、考勤制度、课堂纪律制度、评优制度及批评惩罚制度和学习上的互助制度,这保证了学生文化学习、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有序性、稳定性及持续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成长意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格,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完善提高自我的自觉性。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则或行动准则,但我们强化了“自主管理”模式,将有利于在自我激励、自觉成长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主意识,增强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

(1)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认为: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或进行某一活动时,都有一种参与意识,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由权,而不是一名供人操作的机器。因此,在制定班级事物时,首先要满足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自己参与讨论并制定集体和个人的发展目标,考虑到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并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定者,也是执行者和维护者,增强目标的认同感和激励力。柴晓芸老师在班会课上,与学生一起制定班规,首先发给学生一份《班级公约(讨论稿)》,然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制定他们愿意遵守的班规。看过我制定的《班级公约》后,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当老师问:“你们还有那些需要进行修改的条款?”同学们纷纷举手,有同学迫不及待的说:“最近老有上课说话的同学。对这些同学应用他喜欢的东西交换做惩罚。”“你能具体说说吗?”有学生马上说:“比如,张利民爱打乒乓球,他要上课说话就罚他一星期不准打乒乓球。”同学们听后都拍手叫好。又有同学提出:“有些同学为了不搞值日,故意来迟。这样的同学就罚他搞一周值日。”……同学们都积极献策,讨论很热烈。新的班级公约就在学生们激烈的讨论中出炉了。由于是自己制定的班规,他们比较乐于遵守,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逐渐增强。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将有利于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和创新。

(2)确立班级目标。目标管理是规范班级管理,推进班级发展的前提。确立班级目标,首先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只有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基本特点以及思想状况的情况下,才能使班级目标的提出做到有的放矢,符合实际。比如:本学期开学初,为了让班级同学全员参与,使班级目标有针对性,在全班范围内征集班级目标,最终确定“努力每一刻,收获每一天”为班级目标,并为设计获奖者颁发奖品。其次设计了两大板块,分别命名为“挑战无处不在”和“努力从我开始”,并让每位同学自定一个竞争对手,将对手的优势,自己的优势、不足以及挑战计划写在一张纸上,张贴上墙。这样,有了目标,同学们学习起来也比较带劲。一阶段过后,进行对照总结,对于成功挑战对手的同学,由班委向家长发出喜报,并自定新的挑战对手。

(3)变换管理角色。班集体决不是批量生产“标准件”的“手工作坊”。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集体给予的合适职责和期望,具有发挥自己才能,为集体服务的岗位,才能尽可能地让他们归主任集体和为集体作贡献的意识都得到发挥,确立每一个成员的主体地位。一方面,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状况,在原有的班委会职务外,因地制宜地设臵合适的职务和岗位。例如:“环境管理员”、“墙报编委”、“报刊发行员”等以及各类兴趣组组长。另一方面,在采用“值日班长制”、“人人有岗位制”等办法外,更注意让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定期担任小组长,为那些自治力差、工作能力低的学生创造一个提高的机会。通过这些措施,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集体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强化了他们展示才能、渴望成功的动机。

(4)以智慧维护制度。良好的纪律是搞好学习的保证。班级中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学习比较认真,能按时完成老师布臵的各项作业,书写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但也有小部分同学,上课做小动作,思想不集中,对于老师布臵的作业潦草马虎完成,就应该从班级制度去约束学生的行为。在实施班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以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感化心灵”的原则。

六、一班班主任就很智慧的解决了一场班级纷争。中午班主任刚走到本班教室门口,就听到教室里有吵杂声,伴随有学生的惊呼声、桌凳的摔倒声,还有同学们的劝阻声。她立刻意识到出事了,于是紧走几步推开门进教室。看到班主任的出现,班里马上安静了下来,两个正在扭打的学生王怀仲和苏辉立刻停下了,但双方都瞪着眼睛,扭着脖子怒视着对方。其他同学都在看着班主任如何处臵他们。班主任意识到当面批评教育他们会影响到别人的学习,也不一定能解决好,何况事情的原由也没有弄清楚。于是平静地说:“同学们抓紧时间学习,你们俩和我去办公室。”同学们又投入到学习中去了。

在办公室,他俩似乎都感到很委屈,让他们分别叙说打架的理由时,双方不断争辩,各说各有理,试图把责任推给对方。在他们的辩解中,班主任还是了解了事情的经过。王怀仲碰掉了苏辉的文具盒而发生争执,以至矛盾激化,多亏发现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面对他们的争辩,班主任没有做他们的审判官,而是说:“我知道你们俩都很委屈,老师能理解,现在我只想让你们想想整个事件中哪些地方自己做的不够好,想好了再和我说说。”听这么一说,他们停止了争辩,都不吭声,低头不语。班主任乘机悄悄的离开办公室,到教室巡视自习情况,并故意多呆了一会儿。当班主任再次来到办公室时,王怀仲主动上前说:“老师,是我不对,我不该弄掉了他的文具盒,影响他的学习,而且出口骂人。”苏辉见对方态度诚恳,也赶忙说:“ 老师,我也做的不对,再怎么也不该动手打人,还严重影响了全班的自习纪律。”班主任一看火候已到,就用商量的语气问:“你们说今天的问题怎么处理?” 这次,先动手打人的苏辉诚恳地走到王怀仲跟前,主动握住对方的手说:“真对不起,我不该动手打人,请你原谅。”碰掉东西的王怀仲也忙说:“我也请你原谅。” 就这样,一场不大不小的纠纷在平静中排除了。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我几乎没说什么,但是效果出奇的好,也没有给学生留下后遗症。

4.开展创新化班级活动,彰显主人个性

积极班级文化的塑造过程离不开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班级活动是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方面,良好的班级活动就像一块“磁铁”,学生通过班级和谐的心理氛围、良好的人际交往,得到鞭策和鼓舞,增强了集体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促进了学生对班级积极精神的认同;另一方面,充满自主色彩的班级活动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的特长得以发挥,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1)解放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敢于创新,勇于创新。我们把队活动的主权交给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创新的环境”,让他们自己出谋划策,集思广益。学校对于各班主题队会的评比条件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学生参与率要达到50%以上,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下,给学生创造了自由创造的时空,可把学生乐坏了,也把学生忙坏了。他们又是找材料,又是编排,又是练习,个个投入到活动中来。那阵子,校园里可热闹了,歌声、琴声不断,人们不时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在排练节目。在正式评比中,我们又欣喜地看到学生是那样专注,那样投入,宛如一个个大歌唱家、大导演、大舞蹈家、大画家、大话剧家。可见,把队活动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大胆表现自我,会唱的唱,会跳的跳,会画的画,会写的写。这样,在愉快的活动中,学生们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2)组织开展好有吸引力的班级活动,增强班级活力。有影响、有特色、有内涵的班级活动是活跃班级气氛,增强班级活力,促进班风建设的有效方式,也是展示学生风采、锻炼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班级主题教育的开展,可以更好地把育人理念、目标、要求主题化、具体化,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能力素质。通过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养成良好品格,提高学习能力,增强素质本领。通过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起到活跃班级气氛,增强团队合作,鼓舞班级士气的作用。每学期,学校依托少先队活动组织各种有益学生身心的活动,各班班主任还针对班级的实际,抓住学生的爱好,各班级组织了球类比赛,棋类比赛,歌咏比赛等,在比赛中注意引导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尤其是在体育活动中,相互的配合,更有利于协作精神的培养。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尽量为每位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一技之长的平台,使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找到成就感,自豪感。

学校每届的运动会可以说是最好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笔者也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班中学生在每届运动会中的表现也让笔者十分骄傲,每年班级都在校运动会同年级中取得第一的好成绩,班级的凝聚力也是逐渐增强。笔者所带的班是在四年级时由三个班的学生融合在一起的,所以可以说班级凝聚力是比较弱的。记得第一次参加运动会连运动员没法挑选,没有同学自愿参加,笔者也不了解他们的特长,只好向体育老师求救。虽然最终取得了团体第一的好成绩,但在期间也有不少小插曲——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观众席上的同学却是漠不关心,有的吃零食,有的下象棋,有的睡觉……运动员比赛完了也没有同学主动去扶,一切笔者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运动会结束后立即召开了班会,让学生们谈谈运动会的感想。有的学生就说是那些拿第一第二的参赛队员为班级争了光。笔者说:“不对,这个好成绩是全班每一位同学共同奋斗的结果,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我们是一个团队,缺谁都不行。我们是一个集体,成功需要每个人的付出。运动员在赛场上为班级奋斗,场下的同学可以为运动员加油呐喊,可以去搀扶比赛结束的运动员,为他们送水。这样赛场上的运动员们就会感觉到班级的关怀,成绩会更优秀。”让每一位学生都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感觉到了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形成了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的氛围,使得班级更具凝聚力。在第二届、第三届的运动会中陆续出现了让笔者很欣慰的故事。运动会期间没有再像第一届那样让我费心。运动员报名时同学们特别积极,参加完项目的同学也有专人去陪护,班级所在地的卫生也有专人管理……一切都有班干部负责,笔者只是一位专心的看客。姜昆同学在运动会中将学生们乱扔的饮料瓶收集起来之后换成钱,为班上购买了卫生工具。在运动会总结会中笔者称赞了这位同学的行为:“姜昆同学不仅有很强的环境保护意识,还把班集体当做自己的家,希望每位同学都要向他学习。”在这一系列活动中,笔者从协作精神入手,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有了集体荣誉感的学生,自然就会在各个方面有进取心。而有进取心的学生,就有了进步的可能。5.搭起语文课程与班级文化建的桥,塑造学生心灵

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可以让班级成员在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中获得良好品德经验。学生是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是一门隐性德育课程。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因此,进行语文教学活动,不仅要考虑“工具性”,而且要考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产生的深广影响。在班级文化的建设中,整合语文课程资源,创设富有语文学科特色的班级文化,使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互相补充、互相增效,实现有效德育。

(1)班级精神文化在语文课堂中凝结,实现德育功效。

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班级的人际关系、集体共识上,应该是高尚的、健康的、向上的、火热的情感体现。恰恰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是蕴含着这些思想情感的宝库。语文教材把所蕴涵的思想道德内容蕴藏于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中,溶化于一篇篇优美形象的文章里,既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又能给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特点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老师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找准德育切入点,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感情共鸣,激发学生爱憎分明的感情,形成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例如《草船借箭》讲读结束后,提出:题目中的“借”字,可否换成“骗”?学生积极思维,通过辩论明白“借”本身暗含“还”的意思,体味到作者用词的精妙,而且知道了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人物有美、丑不同。在学习《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课后,请男孩、女孩们都去读一读这本书——《鲁宾逊漂流记》,并写了读后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主人公鲁宾逊身上得到启发,能够从容镇定的面对各种困难。学习《麋鹿》这课之前,我就让学生们做足了“功课”,查阅各种资料寻找有关麋鹿的信息。课后有要求每位学生制作“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手抄报。还制作了精美的书签,写上自己的座右铭。总之,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活动中学生的感悟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逐渐增强了,班级独特的文化也得以形成。

(2)班级文化活动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充实,延伸德育功效。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不仅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效途径,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很好的利用语文实践活动,充实班级文化活动,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进一步延伸。早、晚诵读。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丑、恶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渲泻,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利用每天早上、中午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室里大声的诵读自己喜欢的篇章,其义自现。每月一次语文竞赛活动。每月根据语文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班级文化建设的需要,开展诸如知识竞赛、美文欣赏、朗读比赛等语文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丰富了班级文化生活。学生更是交流了思想、锻炼了口才、提高了辨析能力,集体价值取向得以引领,其乐融融。每学期一张小报或贺卡设计。每学期,适时安排学生进行小报设计:主题、形式、内容、中心、版面设计、小报美化等都由学生自己定。每到什么节日,又可以让学生自制贺卡,大家剪造型、贴图画,还要求他们写上一段情真意切的话或一首诗。

(三)课题研究收获

1.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管理的关系

班级管理既是规范化的基础工作,又是系统化的育人工程。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中的“软”件。班级文化建设为班级管理赋予了文化特征和人文色彩,也促使班级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学化。从班级管理上讲,制度管理是根本,人文管理是关键,民主管理是核心。班级制度建设管根本、管长远。民主管理能够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能够使班主任从日常琐事中超脱出来,能够构建起学生自我管理的体制机制。人文管理需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教育与引导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班级文化建设与班级管理工作相得益彰,就能够把关心人、理解人、服务人的人文关怀落实到管理工作中去,体现在赢得人、塑造人、成就人的实际成效上来。

2.建立了班级管理的新体制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班级集体中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同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班级规章制度虽然是班级制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班级制度的制订并不等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班级制度文化。当一个学生的某种行为通过反复的调整之后成为一种习惯,当大多学生都按一个大致相同的标准而就某种行为形成同一习惯的时候,这种集体习惯便会升华为一种制度文化。在“你所在的班级制定了班级公约吗?”问题中,88.4%的学生回答“有”。“你班级的班干部有明确的管理职责吗?”,回答中认为比较明确的学生占到了84%。从数据中就不难看出,班级管理新环境得以构建,逐步建立了民主性教育和自主性教育相结合的管理新体制,班级成为了学生的精神家园。

3.营造出浓厚的班级精神文化。

班级精神是指班级全体学生学习、生活、文明、道德等各种观念汇聚而成的群体意识,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对学生就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和巨大影响。它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从调查结果显示,50%的学生了解了自己班集体的奋斗目标,92%的班级进行了班级形象设计活动。

3.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感悟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

营造班级“爱国文化” 收集爱国名言、开展爱国征文评选活动、绘制爱国手抄报。营造班级的“读书文化” 让孩子们闻到了书的香,品到了书的甜,更进一步地走进了书的世界。营造班级“感恩”文化,学生制作以“学会感恩,与爱同行”为主题的感恩小报。让学生在“知恩、感恩、报恩”的活动中,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形成了“诚实、刻苦、守纪、尊师”的浓厚学风和“文明、勤奋、活泼、向上”的优良班级风气,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推动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都得到发展,参加各项竞赛成绩突出。69%的学生认为班级体是一个和谐团结的集体,88%的学生有集体荣誉感,62%的学生认为集体竞争观念强,69%的学生认为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级制度。

4.课题研究提高了班主任工作能力。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关注到了细节,班级的桌椅摆放,班级卫生和班级布臵,学生的发型服饰,学生的言行习,学生在家的表现与交友情况……尽最大的努力去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量把自己的工作细化,通过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具体的要求落实的学生的行动中去,用细小的良好行为来塑造高大的人格和彰显人性的力量。自己师德修养、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兴趣特长得到了加强和提高。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增进了班主任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对学生的每一个反常举动不但收支眼底,而且能了然于心,能够从容阔绰的采取相应的办法,与学生做进一步的沟通交流。5.打造了班级特色牌

本课题研究的是构建班级新环境,促进班级功能的再生与发展这样一个共性的问题。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形成了这样的理念:要经营好自己的班级,提升班级自己的竞争能力,就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倾心构筑班级特色,全力形成教育品牌。因此,参与研究的班级充分分析班级背景材料,选准班级发展方向,形成了班级品牌。同时,班级还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特有的班级文化。

八、课题研究反思

通过该课题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注意到,自己无论是在班级文化的认识上,还是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就很有可能使班级文化建设步入歧径,流于形式。

1.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性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还是存在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表现不够充分的现象。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尽可能地为全体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空间,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增强班级意识和班级凝聚力。教师也要根据学生自主性成熟度不断调整教育管理方法,尽量向学生自主管理方向发展。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育管理方法,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充分相信学生。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突出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创新精神,是非常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

2.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务必不要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现在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班级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战场,也是防治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的重要场所,那么如何营造一个健康心理的班级文化氛围呢?这就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3.关注班级弱势群体

作为班主任,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爱是信任的基础和前提。师生间有了爱,班级的一切工作都能有序进行。用眼睛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强调在接管新班时不去询问不去了解班上谁的成绩最差,谁最捣蛋,谁让老师最操心,用平常心和平等心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用优点去掩盖学生的弱点,改造学生的缺点。大力关注班上的弱势群体, 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要多给这些学生以鼓励和赏识,在引导和转变个别学生的性格方面也要多下功夫。让教育走进学生的心灵之中,发挥教育的鼓舞作用.这就是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师生没有达成信任,学生面对班主任教师的教导就无动于衷,严惩的还会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这种感情上的相悖,怎能教育好学生,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的。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班主任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在班级中居于主导地位,能够直接指导和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开展,还可以凭借个人理想、信念、才干、言行,影响制约整个班级的发展方向、管理模式和价值取向。所以如何全面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要求,也是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的。

九、参考文献

1.麦志强 潘海燕:《班主任工作培训读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年版。

2.郭瞻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3.王宝祥等:《班主任工作全书》,书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4.王玉佩:《班集体建设与素质教育研究》,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第二篇:课堂有效提问研究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课题研究报告

静乐二中

李晋生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提问是实现师生沟通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纵观近年来的语文教学,在课堂上的提问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教师认为问题越多,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从上课开始,教师设计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挤占了学生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这种违背教学规律的提问形式,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我们课题组由我主持‚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因此,我们对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及策略进行了探讨。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课堂教学的有目的性、有组织性主要通过教师的角色行为得以实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明白以往课堂提问中存在的弊端,掌握提问的技能,明确提问所要实现的教学功能以及实现教学功能所需的条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思维水平、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三、理论依据

1.课堂教学论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2.人本主义学习论

从人本主义学习论可以得出:课堂提问应该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宗旨的语文课堂提问。

3.生本教育理论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体系认为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相信每位学生的学习潜能,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四、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一)、课题的界定 1.课堂教学提问

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目的、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同时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它集中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2.有效性

有效性是指能够实现预期的目标,有效果。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现状及分析。

2、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问的策略与技巧。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观摩调研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四)研究的主要过程

研究本课题时,我们按照三个阶段来进行 1.准备阶段(2010年3月——2010年5月)

(1)成立课题组,制定研究方案,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2)组织进行理论学习,去外地参观学习2.展开阶段(2010年6月——2011年4月)(1)制定各研究内容实施活动计划。(2)进行经验交流,调整研究思路(3)进行阶段性总结 3.总结阶段(2011年5月)(1)整理分析研究资料

(2)分析总结研究成果,撰写报告

前期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观察法、调查法等。从教师、学生两个主体层面,通过理论学习、观摩访谈、听课调研等形式多角度收集资料,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性提问的现状及其特征,找准突破口。

我们在2010年初,学习了《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读。学习了郑金洲主编的《开放教学》、《问题教学》、《对话教学》、《互动教学》系列丛书中的主要内容。

根据学校安排,我去广州参加了为期七天的 ‚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的学习,学习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理论,聆听了专家的报告,观看了生本课堂。

随全体语文教师去原平实验中学进行了观摩,学习其‚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

对我校的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一轮跟踪听课。并观摩了本县名师的作课。

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目前我校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诸多问题:‚提问过多、‘满堂问’、把‚提问‛当作惩罚的手段、忽视学生的

提问、总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给予消极的反馈评价、教师为了表面上的热闹而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许多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这样造成了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的现象,学生的思维和能力不能得到培养与发展,主体地位也不能得到体现。为此,我们制定了研究方案,并收集了有关资料。

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通过听课、上课、评课等深入课堂实践研究活动,广泛总结分析自己及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提高理论的价值与实践价值,进行了总结。

五、研究成果和体会

(一)通过研究,我们体会到了提问的技巧

1.教师要精心设计将要提出的问题,学会‚问什么‛

(1)教师的问题应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2)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问在关键之处。

(3)提出的问题要把握尺度,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所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能低于学生的水平,让他们‚吃不饱‛;也不能过分高于学生的水平,让他们‚吃不了‛。

(4)提出的问题要注意循序性。教师的提问应先易后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

2.教师要研究教学的提问方式,学会‚怎么问‛

课堂提问的方式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选择合理的提问的方式。(1)直问式

按照教材先后顺序、逻辑关系或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顺序,为引起学生思考而进行直接提问。(2)逆问式

教师不直接提问,而是以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这样的问法构成

了矛盾情境,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3)比较式

运用对比、反比、类比等比较式方法进行提问,启发学生在比较中推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学生认识和鉴别事物的能力,养成分析问题的好习惯。(4)创造式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拓宽原有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对语文课文中的人物、情节、场景产生再造想像等。(5)追问式

这种问法是把知识点分解出若干个彼此相关联的小问题,一环扣一环地向学生发问。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励学生积极思考。

(二)通过研究,我们形成了自己的提问策略:

1.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提问的策略 2.要熟练掌握课堂提问语言的策略 3.面向全体和尊重个性并重的策略

4、善于使用等候的策略

5、把握恰当的时机进行有效追问的策略

6、建立课堂有效提问的评价策略

(三)通过研究,我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研究,我们学校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明显改观,教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的课堂教学得到了校、局领导的肯定。课题研究期间,我参加了县文教局组织的展示课活动,我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的经验融入教学设计中,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们的研究,加快了我校语文课题组‚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互动‛的研究步伐。

(四)通过研究,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实验以来,我们通过对实验班与普通班学生成绩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对比,感觉到实验班学生的成绩明显呈上升趋势。我们通过调研得知,本学期的期中检测,实验班的语文成绩与与非实验班相比平均高出4分以上。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1.个人课题研究更新了我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我的科研水平。以往一直觉得课题研究很难,不知道该从何着手。然而,通过此次个人课题研究,我明白了个人课题就是将自己的课堂当作自己研究的阵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解决自身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个人课题就是一种行动研究。

2.课题研究使我明白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摸索、不断创新、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本次课题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端,教学中还有更多的、更为艰巨的任务有待于我们去完成,还有更多的课题有待于我们去研究。我将继续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积极积累教学经验,将课题研究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续梅主编的《教学艺术的理论与实践》山西人民出版社发行。

2.郑金洲主编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丛书《问题教学》、《对话教学》。

课题研究报告

《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

第三篇: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桔山街道办事处桔园小学 段志喜

班级文化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马卡连柯说过:“集体是一个人的老师。”“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形象地体现了班级文化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那么,班主任应如何着手班级文化建设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搞好教室布置,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首先要以教室文化布置为突破口。教室文化的建设即教室环境的布置,既要做到德育、美育、智育三兼顾,又要寓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于一体。在教室的布置中要让学生成为教室的主人,尽可能让他们去完成。班主任只是起到一个顾问和指导者的作用。

具体说来,教室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美化墙壁。就是常说的“让墙壁说话”,具体美化方法有:(1)在墙上张贴或张挂名人名言、名人字画等,一定要选择能启发、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学习方法指导的能容,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

(2)设“学习园地”墙报和黑板报板块,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内容可以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作品;校园新闻;历史上的今天;学生的进步等。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的进步展示在墙上,有助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2、美化课桌。和课桌直接对话,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方座右铭卡片,写上自己的理想、崇拜的人等,贴于桌角,时时提醒自己,克服随意性;在柜屉里放个塑料袋或盒子,把垃圾放进去,告诉他们班级卫生就是从一个小纸屑开始。

3、美化四角。利用教室四个角落,设立图书角、卫生角、科技才艺角等,构建丰富多彩的教室文化。

图书角:教师和学生主动自觉地拿来自己的书放在上面充实小书架,供全班同学共享。聘请小图书管理员对其归类摆放,做好借阅登记,并完好保护;

卫生角:劳动工具摆放有序整洁,可贴“一屋扫不好,何以扫天下”的书法作品警示师生。

科技、才艺角:展示学生科技才艺作品,告诉学生,我们多能干,我们多智慧……

通过美化四角让教室的文化色彩书香气息尽可能丰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起到独特的熏陶作用。

二、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构建和谐进取的班集体

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笔者认为,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特别注重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以及培养学生的积极创新的精神。

(一)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班级凝聚力形成的主要形式。通过组织开展各式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相互协作,增进彼此友谊,进而升华为集体感情。一般来说,最能调动学生情感的就是学校的各类活动了,班主任应要求每个同学尽自己所能,提出目标,不断超越提高自我,同时为班级争取荣誉,这些活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为形成班级凝聚力搭建了桥梁,又使学生心情愉悦,对班级产生了自豪感、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倡扬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化,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不断传承和发展,一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如《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都可成为班级文化的重要内容。我们学校的班级文化应该大力倡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应教会学生做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难以面面俱到。笔者认为,可围绕以下三方面的内容来建设班级文化:

(1)责任意识。学生受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国学传统文化的熏陶,必然会成长为具有责任感的接班人。同时,身教重于言传,教师也应该以身作则。在不断的责任感意识强化中,乐观的班级成员责任感甚至还会迁移到学习中。

(2)诚信教育。“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民无信不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体现了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今社会,诚信同样是作为社会的人的基本特征。“诚信中国”、“诚信考场”、“信用卡”、这些振聋发聩的语言,无不体现了人们对“诚信”的追求。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诚信教育”势必先行,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诚信教育资源。

(3)感恩教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传统文化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感恩教育。通过感恩教育,让孩子们意识,感恩首先是一种认同——对太阳的感恩,是对温暖的领悟;对蓝天的感恩,是对纯净的认可;对大海的感恩,是对包容的倾听。更要让孩子们理解,感恩更是一种回报——赡养父母,是对养育的反哺;善待朋友,是对友爱的回应;建设家园,是对社会的反馈;扶危济困,则是仁爱的推广。空气中饱含感恩的温度,生活的细节就能连接成健康的免疫链。

三、制定班规,建设班级制度文化。

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那么如何建设我们班级的制度文化,让班级活而有序,在有序中而不死板呢?关键是要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

1、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

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规则的,如在大街上走路有交通规则,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就容易产生交通事故。在学校里学习,也要遵守学习的规则,否则不但你的学习成绩会受到影响,还会影响其他同学。同时还可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强化其 规范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

班规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制度等多个方面,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班规的制定和完善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民主表决确定,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其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才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班级还相应地制定了操行平分细则,依据班规进行有效的约束。

3、建立高效的班干部队伍(1)班干分工明确

班干部,从学习、纪律、清洁、午餐、两操、个人卫生、行为礼仪等各方面进行分管督促,做好老师的小帮手。把全班分成若干小 组,由小组长对组内事务全面负责,并做好各成员的操行记载。同时,对班干部的工作负责程度则由其他同学进行民主评定。相互监督,共同进步。(2)干部值日制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班级凝聚力,实行干部值日制,即一个班干部加一个小组长轮流值日,对每天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记录,在放学之前由各负责人在具体事务上进行总结、反馈,从不同角度树立班级典型,尽量做到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每天的“布置——督促——检查——总结”中,不断成长。在班级制度文化的建立上,应牢记一个规则,有布置一定要有检查,否则长此以往,所谓的制度便会成为一纸空文。班级制度的实施教师要把握好实施的力度,点 到为止,不要伤了学生的自尊。在班级管理中通过讲制度、讲条例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一视同仁,营造一个人人遵守规则的氛围。

四、开展丰富的主题班会活动,构建和谐德育平台。

主题班会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次精心设计的主题班会活动的教育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洞的说教。开展主题班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通过活动,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在行动上得到改进。班会的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小品、相声、歌曲、辩论、调查汇报等,内容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民道德建设、文明守信、节日庆祝活动等为主。还要注意联系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

如果说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中的“社会”的话,那么班级文化就是学校教育的“家庭”。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因此,不仅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学校也要为班级文化的建设提供一切有利的条件,帮助总结、归纳班级的文化特点,创建班级文化的各种模式,并鼓励形成班级文化的多样化局面。只要每位班主任都能做个有心人,共同来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我相信班级文化一定能在学校教育中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注:本文为桔园小学和谐德育子课题研究成果,获贵州省教育科学院、贵州省教育学会2014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评选二等奖。

第四篇: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汇报材料

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实施情况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谨代表柔远初中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全体成员向各位做课题实施情况汇报。

首先,我就对本课题的认识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

班级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主要环境。新课程就明确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无数教育教学事实证明,班级的文化建设和文化氛围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深刻,学生只有在文化浓郁的、团结上进的集体里,才能较快地养成社会所期望的道德品质。

1、理论价值: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构建育人平台,调动教师共同参与,共同研究,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作指导,运用艺术性的语言,进行情感沟通指导,帮助学生个体成长,进而达到促进班级整体全面发展的目的。

2、实践价值:通过进一步挖掘我校的传统文化;新建并改进具有育人寓意的设施和项目;加强校风、学风、师风、班风的建设;创建、营造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班级环境以及高品味的人文环境,形成“育人”合力,指导学生选择健

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培养主人翁精神,塑造高尚的人格,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各项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

二、实践意义

1、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使中小学成为弘扬正气,团结友爱,生动活泼,秩序井然的精神文明基地。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校园文化,创造出具有凝聚力和约束力的区域文化氛围,来影响和熏陶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班级是学校的细胞,是学校教育活动最基本、最稳定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层集体。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最基本的支点和抓手,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如今各种传媒及网络的腐朽文化侵蚀着校园,学校这块净土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给学生的素质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这就加重了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对学生意识观念和文化教育的负担。然而,现实中我们接触到的班级文化几乎千篇一律,给学生造成审美疲劳,无法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2、班级自身成长的需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树立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开拓意识不容忽视。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有利于创设一种班级生态文化,有利于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能促成

良好的班风建设,能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每一个学生都在积极、健康、向上的风气中接受持久而稳定的熏陶,共同成长。

3、学生人格塑造的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世界教育的主题。作为培养学生人格的一个主要方面——班级文化,它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可能持续一生。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班级里,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班级成员情绪高昂,自信心、自尊感和成就欲较强,呈现出一种既相互竞争又团结协作的欢乐气氛。在这种气氛里,优秀的学生感到自豪,落后的学生奋起直追,每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赞扬和保护,主体性得到充分弘扬。在专制型的班风里,成员之间互不信任,关系紧张,学生之间产生烦闷、恐惧、厌恶的情感态度与彼此攻击的行为模式,学生自信心、自尊感与上进心不强。因此,合理运用班级文化这一无形的教育资源,能在实际的班级生活中有效地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们提出了《班级文化建设与研究》课题,以期从实践的层面积极探索班级文化建设,构建新型的“人文性”育人的班级管理模式,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转变班主任教师的教育观念,使班

级工作从以班主任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2、通过开展“人文性”育人的班级文化建设,打造班级文化品牌,通过班级品牌文化的营造,进而形成内涵丰富、特色显著的儒雅、文雅、高雅的校园文化。

3、通过课题的研究,探索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模式,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实现以“人文性”育人,提升学校德育工作实效。

其次,我想向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介绍我们正在探索的几点做法。

四、研究内容

1、探索基于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途径。培养五种能力:(1)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建立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只有充分地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方方面面,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各种教育决策、实施运作。(2)以言讲理的说服能力。班主任要有较高的说理能力,是班主任本身的工作性质所决定的,班主任要善于走进学生的心里,与学生交心,才能说到实处、讲到明处、领到好处,使学生有所感触。(3)建设班风的组织能力。班集体是否成功组建了,班风是明显的标志。班主任的能否将全班学生的思想意识都集中到一个共识性的程度上,组织能力是决定因素。即班主任要有对学生的“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的能力,要有使学生“言听计从”的组织能力。(4)引导活动的指导能力。学生的活动要有一个宏观上的策划,班主任要从大处对活动的目的、意义、程序、要求、宣传、组织等进行指导,以顺利达到教育目标。(5)善于总结的研究能力。研究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意识,头脑中有研究意识的人,经常琢磨事情的真伪、优劣、得失、教训等,这是一个班主任成功的台阶,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每一阶段工作的结束,都要认真地总结得失,以便从中得到启发,增强今后工作的科学性,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要不断总结才能有收获。

2、结合学校“四三工程”和“书香满园”的校园文化主题,打造“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的班级文化群体。

3、以经典古诗文诵读示范校创建为依托,大兴读书之风,通过经典诵读渗透德育教育,确保“四三工程”的顺利实施。思想上统一认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育人工程,是提高学生素养,加强道德修养的有效途径,所以学校确立了“诵读经典诗文,打造书香校园”的创建目标。以“读经典,传美德”为互动宗旨,开展了动员工作。在经典诵读中实施四三工程(三创、三礼、三雅、三种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有德少年,并把它作为我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

4、以班为实验单位,围绕本课题总的指导思想,学习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和国内外有效的班级文化建设经验,结合班级以及学段的实际,以“学习——实践——反思——学习——再实践”为主线,有效地进行班级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

5、各班班主任教师根据学校课题的研究计划积极开展了相关的工作:

①布置教室。

②设计班级标志。包括:班徽、誓词、班训、班级公约等。

③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正确的舆论环境,④结合班级对儒雅、文雅、高雅内涵的理解,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系列主题活动,打造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建设。

6、做好过程性的指导、评价和反馈。加强对各班课题实施的检查、指导、评价与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时总结以验,并树立典型。

7、做好阶段性的研讨工作。原则上一个学期召开一次课题阶段班级文化建设研讨会,做好经验交流、问题探讨、现场观摩、典型表彰等工作,以确保课题研究扎实有效地开展。

再次,我将就该课题预计完成成果呈现形式

五、预计完成成果呈现形式和创新之处做以介绍。

1、建成文化气息浓郁、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集体。探索出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模式、新策略,建设成一个个具有积极向上独特精神风貌的班级,营造具有创新力、凝聚力、人文性浓厚的校园文化。

2、塑造具有主体性文化人格的学生。在班集体中树立起积极的舆论导向,在各种文化手段、文化活动中,学生树立起远大理想,具有向上的道德情操,会合作、会创造,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身心素质。

3、提升班主任班级集体建设水平。提高班主任的文化理念和科研水平,培养班主任班级建设的创新能力。培养一批专业化水平高的班主任队伍。

4、课题实验报告;(文本)

5、班级儒雅特色文化建设的典型案例汇编(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和班级特色布置方案等);

6、课题研究活动影视专集(视频与图片)。

7、班级管理制度汇编(文本)。

六、解决问题的关键和特色创新之处

1、遵循教育科学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实效,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探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文化。

2、深化对班级文化建设内涵的理解,探索班级管理有

效模式,促进班主任自身专业成长。班级文化建设是校本研究的重要载体,能从班级实际出发,可操作性强。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探索“人文性”育人文化建设的内涵,探索班级工作实践活动的新途径,建成一个个有创新力、有凝聚力、有浓厚文化气息的班级集体。

3、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在班集体中树立起积极的舆论导向,塑造学生主体性文化人格。充分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文化活动,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会合作、会创造,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4、通过“人文性”的育人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过程,提升班级集体建设的创新能力,建成文化气息浓郁、个性特征鲜明的班级集体。探索出班级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模式、新策略,建设成一个具有积极向上独特精神风貌的班级。

5、通过打造高品位的班级文化,让每一个学生生活在同一个集体中学会反省,自我激励;学会惜时,学会感恩,学会立志,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育人氛围。

最后,希望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对我组课题研究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我相信,有各位领导专家的指导,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课题必将圆满的完成,并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第五篇: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实施策略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实施策略

【摘要】团体最重要的就是领导人,班集体是学校活动主要的团体单位,班主任是这个团体的组织者和负责人,学校里的各种活动基本上都是由班主任作为领导人来组织的,因此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本文就班主任的职责与定义、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所采取的一些方式做简要探究。

【关键词】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

一、新时代中班主任的职责与定位

班主任肩负班集体内学生的思想行为教育,还要照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解决每一名学生的困难。班主任是一个极具责任心的岗位,他们的主要职责更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信息。作为班级的主要领导人,班主任应该规范自身道德行为,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这样学生才能够服从管理。同时要有一定的团队意识和管理能力,班集体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具备足够的能力和找到正确的方法,才可以使班集体有序运行。班主任有效地将家庭和学校进行联合,有助于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手段,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建设和学习的进步。对于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班主任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尽大可能给予学生关爱与认同,公平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理念较为落后

班主任在进行课堂纪律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在该阶段所具有的特点。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些学生经常在课上做一些奇怪的动作,是为了引起教师的注意力,班主任要正确看待这些现象,给予这些学生平等的关注,以新时代的眼光看待学生,从积极的一面思考他们的行为和想法。然而,当前很多教师都会认为这只是学生德育缺失的体现,没有认识到根本原因。班主任认为在进行班级管理中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不是关注学生的德育,这种观念就导致德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使教育活动形式化,体现不了德育活动的价值。

(二)德育内容空洞

新时代的小学生思想都比较前卫,他们接触的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化的物质较多,能够多方面地了解知识。但同时也导致了很多问题,现在很多小学生都不乐意离开电脑或手机等电子产品,不愿意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对一些基本的礼貌问题不加以重视,学习积极性不足。再加上很多家长都无法时刻地陪在孩子身边,因此无法了解孩子在进行网络游戏时是否足够健康,道德价值观念是否有所扭曲。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在进行德育教育活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神态动作,了解学生的心理价值观取向,帮助学生正确地发展学生个人理念。然而,当涉及道德与教育过程时,教师无法将网络与德育相结合,更不能将自己所想、自己要表达的内容渗透到德育中,教育内容十分单调,磨炼不了学生的意志。缺乏与生活的联系,大多数班主任仅仅根据教材,根据自己的认知讲解大道理,忽略了学生对认知的局限性。

(三)班主任自身的德育素养需要提升

当今社会发展迅猛,许多小学班主任的素质有待提高,学校在进行班主任的选拔时往往有门槛过低的现象。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班主任无法正视德育的教学宗旨,仅仅以成绩作为评判学生好坏的教学标准,对一些成绩不好的后进生不给予关注,导致学生的不平衡心理,不利于学生以后的身心发展。班主任在班级中表现的不好形象,会导致班主任在班级中缺乏信服度,出现学生不服从管理的现象。

三、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实施策略

(一)重视班干部力量,落实班级自主管理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因此,小学班主任不仅要根据国家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班级的组织管理,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干部,在班级管理中全面实行学生干部对班级的管理。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干部管理班级中,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能动性,积极开展相关德育主题班会。例如,在进行班级内部投票选举班干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匿名投票的方法或者干部竞争的方式进行选拔,教师可以设置班级任务,考核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在投票选举后,可以根据班级学号选出除了班干部以外的学生作为考察小组。学生更加了解学生,通过考察小组来了解班干部在班级的行为,可以保证班干部选择的正确性。另外,建立考察小组,还可以帮助班主任督查学生干部的行为作风,以保证学生班级干部的管理性。在建立班级督查小组后,让小组通过讨论进行班干部的职务分配,保证全部班干部人员的参与性。教师可以为班干部布置德育主题活动,在工作中观察班干部的工作能力,确保班干部的高素质水平。

(二)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以身作则

在小学,学生的心理和道德观念尚未形成,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家长和教师。因此小学教师的语言和行为规范都会对学生的点滴产生影响。研究表明,学生都会对在这个社会上最先接触到的职业——教师,有一定的依赖性和仰慕性,他们接受教师的威严,甚至会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身为一个班集体的领导者,班主任更受到所有学生的关注和学习,他承载着几乎每一个学生的目光,也是家长关注着的、具有代表学校教育水平的教师。所以,班主任更要以身作则,严格规范自身的语言和行为,在生活中与学生一起成长,在学习上与学生一起解决难题,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活动,这样才可能管理好学生,治理好这个班级,让德育有序进行。例如,班主任在生活中要穿着大方,语言得体从容,力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好榜样。在班级进行大扫除过程中,班主任不能只是在旁边指手画脚、袖手旁观,而要融入学生中,和学生一起撸起袖子打扫教室。在劳动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拉近与学生的关系,并且以自身的行为为学生树立好劳动的榜样。平日里,学校举行的献爱心捐款活动,班主任要带头捐款,为学生树立爱心榜样。

(三)尊重学生的差异化,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意识

小学课堂中易出现学生们思想不集中,在讲台下交头接耳或做小动作的现象,这是他们这个阶段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特征所决定的,班主任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规定学生应该如何做,而应该学会换位思考,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找到问题来源来帮助学生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保证德育的基本教学宗旨。同时,班主任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多多沟通交流,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因为教师与学生们的年龄差较大,很难在同一件事情上引起共鸣,所以教师应该找到切入点,通过一件共同感兴趣的事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另外,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逐渐变成课堂主体。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先对学生们的上课态度有所规范,让学生体会到遵守课堂纪律对他们学好一门学科的重要性,从学生的思想意识上逐步规范他们的行为。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经常表扬一些守纪律、爱学习的学生,让他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从而调动一些后进生,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采用优等生带后进生的方法,并结成小组,定期进行评比,让学生们产生竞争意识,并对自己的行为规范负责,提高学生们的管理意识。同时,对于班内出现严重违反纪律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私下谈话,做到对每一位学生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必要时可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做出公开批评。

四、结语

小学的班级管理是一个巨大且复杂的管理工程,班主任可以说是一个班集体的中流砥柱,是一个班集体不可或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连接着各科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承担着家长对学校的信任与依赖。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的责任感,以身作则,为学生做榜样,努力做好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学习行为,规范好学生的日常行为,使学生能够健康地成长,快乐地学习。

下载《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有效德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有效德育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主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最终五篇)

    吉林省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课题研究报告“小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作者单位:九台市南山小学 作者姓名:常恕涛“小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常......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研究》 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德育研究》是我校承担的现代教育技术课题,2013年2月获准立项并开始研究,两年多来,在市县电教馆领导的指导下,通过我......

    “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有效课堂 教学”行动策略,目的就是“删繁就简,去伪存真,返璞归真,提高成绩”。 1、首先要正确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含义: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判......

    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有效教学及其实施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提出与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机遇、新挑战有关. 现代社会,教育权利进一步普及,快速扩大了教育工作的对象,大量非传统教育对象进入了各级......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最终版)

    班级文化建设策略 使班级成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实现教育以人为本,就是要针对班级具体情况,积级构建健康文明、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从而满足学生发展的内......

    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总结

    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总结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

    班级文化建设课题个人研究报告

    班级文化建设课题个人研究报告 班主任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导者和设计者。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班级文化内涵的理解,对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起着关键的作用。建设有特......

    依托书友队,有效开展班级读书会

    依托书友队,有效开展班级读书会 [内容摘要]:在课外阅读中,班级读书会的开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但也存在了诸多不足。笔者在班级读书会实践中尝试引进“书友队”这样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