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邡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资料

时间:2019-05-14 03:32: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什邡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什邡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资料》。

第一篇:关于什邡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资料

关于什邡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什邡市蔬菜专业技术协会 什邡市蔬菜花卉研究所 喻在军(高级农技师)

什邡市是全国580个蔬菜产业重点县之

一、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市之

一、全国蔬菜标准化示范县。什邡蔬菜种植历史悠久,清代农学家张师古在收集总结了什邡蔬菜种植技术后撰写了《三农记》这部著名古代农业科学著作,这部书两百多年来对川西北地区蔬菜生产技术有着深远的影响。蔬菜产业是什邡市农业主导产业和种植业中最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之一,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有助于保障市场有效供给,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有助于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稳定增收,对我市现代蔬菜发展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坚持把蔬菜产业作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来抓,着力推进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特色化、产品绿色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的集约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初步构建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有效供给、功能多样、优质高效的现代蔬菜发展新格局。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市高效农业中发展最活跃、效益最明显的主导优势产业之一和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成为了城乡一体发展的重要产业载体之一和全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重要物质基础。

(一)生产规模持续扩大,产量产值稳步增长。2013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蔬菜总产量、总产值分别达31.5万余亩、80万吨和20亿元,比2006年的23.3万亩、55万吨、12亿元增长35%、45%、67%;其规模和产值位居全省前列,德阳市第一。并与邻近的广汉市、彭州市构成了西南蔬菜金三角。蔬菜产值占农业总产值14.5%,蔬菜产业与粮食产业、畜牧业一起构成了全市农业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势头。

(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区域特色基地形成。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形成了禾丰镇、双盛镇的辣椒、茄子、甘蓝、大白菜、韩国萝卜、莴笋,马井镇的莴笋、西芹、黄瓜、苦瓜、大白菜、韩国萝卜、豇豆,回澜镇的番茄、西芹、侧耳根、豌豆苗,南泉镇的甘蓝、莴笋,洛水镇、湔氐镇、灵杰开发区的大蒜、夏芹菜、洋蒜苗,皂角、元石城市近郊的应市叶菜、调味菜等,山区镇的山野菜、高山蔬菜,湔氐镇、南泉镇、洛水镇的食用菌等一大批规模种植、配套齐全、优势明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多镇一业的特色区域蔬菜生产基地,其产品产量已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80%以上。

(三)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稳产高产优质的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不断增加,蔬菜产业抗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3年底全市大棚蔬菜栽培面积达1.5万亩,其中大中棚面积1.4万亩,比2002年增加2倍。科技进步加快,什邡市蔬菜花卉研究所选育出叶类菜、茄果类、瓜类、豆类等新品种100多个。什邡市蔬菜专业技术协会示范推广蔬菜新品种150多个,新技术5项。示范推广优良新品种台湾千芳西芹、台湾碧秀苦瓜、佳禾八号莴笋、什邡红秀辣椒、巨无霸五号辣椒、蓥峰早茄6号、红优石头番茄、寒将军甘蓝、春福皇大白菜等品种70多个。在以什邡市蔬菜专业技术协会、什邡市蔬菜花卉研究所、马井镇蔬菜协会、回澜镇西芹协会、禾丰大棚蔬菜协会等单位的共同协助下,大棚、两网一膜覆盖、育苗盘育苗、瓜类嫁接换根、配方施肥技术等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以及蔬菜优良新品种得到大力推广,蔬菜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四)加工龙头企业壮大,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全市现有规模以上蔬菜加工企业16家。2013年,全市蔬菜加工量5.5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产品精深加工和外向度不断提升,蔬菜产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市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达到39个,带动6.5万农户从事蔬菜产业化生产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五)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提高,品牌化建设取得新突破。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监管能力和水平逐年提升。优质、安全、生态的蔬菜生产大幅提高,到2013年底,全市通过省级认证的无公害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4个,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数10余个,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达26万亩,占常年性蔬菜面积的82%。“蓥峰”、“京什”、“什马”蔬菜、“澜丰”蔬菜、“灵杰”大蒜、“马井”泡菜等一批全国和地方著名品牌,在国内外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二、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当前什邡城乡一体统筹发展及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现代设施化生产程度太低。块状产业带优势不突出,设施栽培面积小,政府财政对蔬菜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大棚蔬菜设施简陋,目前我市95%大棚还是竹架大棚,全市钢架大棚不到300亩,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科技设施滞后,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无公害、标准化缺乏保障,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直接影响蔬菜产业发展后劲。我市无公害生产绿色防控植保设施普及面积太小,在蔬菜基地没有成片的安装杀虫灯和粘虫板。

(二)主导产品市场依赖性太强。我市主导产品依靠西北市场程度太大,容易受到气候和市场影响,如西芹面积每年大约30000余亩,主要市场在西北地区。产品品种多样性、季节供给均衡性与市场需求尚存差距,蔬菜产业结构仍需大力调整。

(三)蔬菜精加工滞后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弱。蔬菜加工龙头企业还偏少且带动力不强,品种单一,加工能力弱,精加工层次低,竞争力强的产品品牌不多,加工企业与菜农没有形成良好的产销关系,企农相互诚信度不高,制约着蔬菜产业的发展。

(四)市场集约化程度低。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链服务体系不健全,土地流转效果不佳,规模化发展速度偏缓,集约化经营程度偏低,产业

规划滞后于我市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进程,规划引导产业集聚的效应尚未充分发挥。

三、加快我市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的措施建议

加快现代蔬菜产业发展,是保障城市生活必需品有效供给中带有全局性的大事,是构建我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应该抓住成绵高速复线和成兰铁路对什邡的便利条件加大蔬菜基地的建设。当前我市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蔬菜产业正处于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实现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的大提升。

(一)确立发展目标,推动蔬菜产业跨越式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城乡统筹为总揽,围绕我市农业发展的战略调整和发展定位,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坚持立足大平衡、面向大市场、推进大生产、打造大品牌、促进大流通、实现大提升的产业发展思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保障供给、助农增收为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蔬菜生产能力和竞争力,壮大蔬菜产业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加强核心基地建设,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实现基地规模化,产品优质化,加工龙头化,经营产业化,营销网络化,服务社会化,将蔬菜产业打造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业支柱产业,初步建成“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良、科技应用领先、服务体系健全、市场机制完善”具有什邡特色的现代蔬菜产业,逐步成为全省现代蔬菜产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示范基地,优质安全蔬菜产品生产基地。

到2014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将突破32万亩,蔬菜总产量达到160万吨,商品率达到70%;初级产品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蔬菜加工能力突破6万吨。尽快建成产业支撑服务网络和技术体系,争取尽快向国家申请“地理标志”如:什邡西芹、什邡莴笋、什邡蒜薹、什邡番茄、什邡辣椒等,向外树立

什邡蔬菜品牌。蔬菜基地的年生产水平领先全省,位居中部地区前列;实现均衡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和扩大加工增值的三大目标。

(二)创新发展理念,打造蔬菜产业发展新优势

--用科技兴菜理念保供给,打造蔬菜生产新优势。大力发展我市蔬菜设施栽培,尽快建设蔬菜科技园区,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依靠科技优化蔬菜产业布局和结构,增加优质特色蔬菜供应,满足人们对多样化的需求。实现由粗放种植模式向集约高效种植模式转变。

--用工业化理念促增效,打造产业经营新优势。着力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三位一体”联动,培育发展一批整体实力强、带动作用大、机制灵活、盈利能力强的蔬菜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生产基地扩展发展。按照“政府引导、农户为主、多方参与、多样合作、自愿组合、民主管理”的原则,积极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竞相发展,走规范化提高、规模化发展的路子。完善蔬菜专业市场信息网络,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实行连锁配送,推动蔬菜产业化经营,打造优质蔬菜加工、外销大市。实现由传统园田式自产自销向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转变。

--用标准化理念求提升,打造质量管理新优势。推进蔬菜品种优质化,实现生产标准化,健全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蔬菜产业标准体系。积极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合法流转,优化蔬菜土地资源配置,提高蔬菜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能力和产出效益。坚持“商标兴菜”、“品牌兴菜”,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标志品牌为纽带、龙头企业为主体、基地建设为依托、农户参与为基础”的蔬菜品牌化发展新格局。实现由数量型向优质安全型转变。

--用社会化理念强服务,打造促进发展新优势。探索推进蔬菜协会与专合社强强联合,强化体系支撑;抓好各类服务载体建设,强化服务支撑;完善科技服务网络,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抓好新型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蔬菜产业的技能培训,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实现蔬菜协会由松散型服务向体系型服务的转变。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蔬菜均衡供给

1、优化三大重点区域布局。坚持“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并举、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并重”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增强常年均衡供给的能力。一是近城区蔬菜生产基地。重点在元石镇、回澜镇、皂角街道办等地,建设兼具保障供应,满足市民农业认知、观光休闲、农事参与,发展集研发、展销为一体的现代蔬菜科技示范基地,推广无公害栽培、无土栽培等新型栽培技术和高产优良品种,提升蔬菜产业档次。二是远郊蔬菜生产基地。马井、隐峰、南泉、禾丰、湔氐、洛水等镇基地面积大、分布广、总量多、品种丰、条件好。按照“百亩起步、千亩连片、万亩发展”的标准和无害、营养、时鲜的要求,重点推进设施栽培,扩大优质、高产、无公害蔬菜的规模化生产。三是周边地区蔬菜供应基地。围绕成都经济圈建设,发挥成都市场、技术等优势,加强与周边广汉、彭州、旌阳、绵竹等地市合作,共建具有地方资源特色的露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2、打造两个特色蔬菜产业带。本着因地制宜、凸显优势、优化生态、促进增效的原则,一是在元石镇剑台村打造集生产、生活、生态、观光为一体的蔬菜产业带,促进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提升。二是建好成青路沿线和106川西环线蔬菜产业带,将马井镇、隐峰镇、禾丰镇、师古镇蔬菜基地新老连片,扩点成带,巩固老基地,联动新基地,建成绵延20公里的绿色无公害蔬菜产业带。

3、优化蔬菜品种结构。坚持“稳定总量,提高质量,保障本地,扩大外销”的原则,把品种调整与农民增收、市场均衡供应和增强蔬菜产品综合竞争力结合起来,优化我市蔬菜品种和种植结构。根据近年来西北地区的形势我市的西芹种植品种要有所改变,不能依赖于西北市场,要向北京市场需求进军,按照品种结构的季节均衡分布和规模集中连片种植的要求,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突出特色,筛选宜种品种,抓好冬春季大宗外调蔬菜、夏秋季反季节蔬菜、早春季大棚蔬菜、秋冬季间套轮作蔬菜的生产,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

认真抓好种苗和良种选育,大力推广先进技术。注重培养科技骨干,积极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搞好协作,瞄准国内外市场需求和蔬菜发展动态,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研究和试验推广工作。

4、多措施保障均衡供给。一是实行错时播种,适当延长播种期,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均衡和拉长上市时间。二是兼顾鲜销和加工,防止出现蔬菜过度集中上市。三是运用现代科技和设施条件实现蔬菜淡季上市。四是结合蔬菜产业的发展,同步配套推进蔬菜气调(冷藏)库建设,避峰上市,延长蔬菜供应时间。逐步实现蔬菜供给的“淡季不淡,旺季不烂”。

(四)加快生产基地建设,推动产业规模经营

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在于种植总量的率先突破。必须以扩展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集约化,不同层次的蔬菜生产基地为突破口,不断扩大规模生产,增加种植总量,转变生产方式。

1、蔬菜科技园区建设。尽快规划建设蔬菜科技示范园和蔬菜产业园。蔬菜科技示范园,发挥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的示范推广作用,配套建设保护地栽培设施(不少于栽培面积的60%)、喷滴灌设施、育苗设施、培训设施和科技示范试验及生产基地。蔬菜产业园,运用工业开发区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进行基地设施建设配套,引进蔬菜生产、加工、科研企业和种菜大户进园生产,使之成为蔬菜科技示范基地、产业集聚的平台、带动农民增收的载体、展示现代农业的窗口。

2、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建设10万亩高标准的蔬菜生产基地,基地建设达到水、电、路、沟、渠配套,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杀虫灯和田间主干道硬质化,方便生产和运输,实现规模化生产,达到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3、蔬菜设施栽培建设。因地制宜,我市应着力发展和推广单体钢架大棚、防虫网、遮阳网等设施栽培,提高产量、增强抗灾能力、增加经济效益。结合生态旅游,发展融生产性、休闲性、生态性、寓教性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型

和种植、采摘体验型的蔬菜产业。结合城西什邡景观大道建设、乡村田园化道路及水渠建设改造,探索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优美、农民收入增加的蔬菜产业发展新模式,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4、蔬菜种苗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我市蔬菜种苗繁育体系,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市蔬菜种质资源的潜力和优势,整合蔬菜科技创新力量,以什邡市蔬菜专业技术协会、什邡市蔬菜花卉研究所等为核心,加快推进蔬菜新品种选育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工作,以及尽快将蔬菜应急育苗场实质性的利用起来,并支持专业合作社成立蔬菜专业育苗场,加速蔬菜育苗工厂化生产,增强供苗供种能力,壮大什邡蔬菜种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蔬菜种资源基因库与品种创新基地建设,推动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五)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立足我市蔬菜生产区域布局和特色,着眼国内外市场需求,采取招商引资、资产重组、控股参股、兼并租赁等综合措施,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联结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拉动力强的蔬菜产业龙头企业,着力构建起点高、规模大、特色鲜明、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集群,带动基地扩张,增加生产总量。

把蔬菜加工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加快发展优势蔬菜产品精深加工,主攻产品增值,努力形成多元化、系列化、专业化的产品加工体系,提升产业集成度。重点抓好什邡蔬菜批发市场建设和培育,蔬菜精深加工企业的招商引资,支持加工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拓展加工项目,促进增资增产。

围绕龙头企业建设,大力推动标准化入户工程,实行标准化生产,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蔬菜基地建设和品牌认证及地理标志申请。加大主导产业品牌建设力度,整合现有产品品牌,引导已形成产业规模、知名度较高、特色鲜明的源产地产品申办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对开发名牌产品突出的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从而创建多层次品牌体系,放大品牌效应,提升我市蔬菜产业的竞争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按照“有组织制度、有合作手段、有较大规模、有明显效益”的要求,把规范、培育和壮大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蔬菜协会、蔬菜经纪人等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规范合作经济组织运作行为,保障会员合法权益,增强凝聚力,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行之有效的蔬菜产业化经营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建立稳定的产销融合,互动共赢关系,发展“订单蔬菜”,不断提升蔬菜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六)构建新型流通体系,提高蔬菜市场化水平

按照“整合资源、强化功能、提升档次、规范管理”的要求,发挥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的辐射带动功能,加快建设什邡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强化市场信息网络系统建设,使之成为保障成都市场、辐射全省、面向全国的大型现代化蔬菜批发交易市场。

依靠社会力量,吸纳各种资本,投资流通领域,改善农贸市场蔬菜经营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覆盖面宽、时效性强的全市蔬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建立信息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发挥调节蔬菜供求、质量引导、预测预报等作用。依托蔬菜批发市场、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等,加大蔬菜冷链建设,构建城市蔬菜直销配送体系,加快蔬菜产品销售向净菜化、速食化、包装化和超市化方向发展。鼓励和支持专业合作社搞连锁经营、统一配送网店,达到质量、品牌、设施、标准四个统一。从而构建以批发市场和加工物流配送企业为枢纽,各种零售店、专卖店和集贸市场为终端,现代营销方式和技术手段为支撑,高效畅通、便民利民的现代蔬菜流通体系。

(七)强化科技支撑作用,促进产业安全发展

1、健全质量标准体系。在认真实施现有国家、省市蔬菜产业标准的同时,按照科学、规范、统一的原则,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坚持高标准、高起点,生产过程与生产环境并重,尽快完善与蔬菜质量安全有关的各项地方标准,重点制定和落实生产技术规范,大力推行产加销环节的标准化管理。形成与国家、行业标准相配套的地方蔬菜标准化体系。

2、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支持蔬菜科技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什邡市蔬菜专业技术协会目前在全市各镇成立了“镇级科技工作站”,更进一步的为全市菜农服好务,并大力引进、推广实用新技术、新品种、不断提高生产、流通各环节及各类蔬菜的科技含量。加强同相关科研院校、种业公司的联系与合作,通过聘请技术顾问等形式寻求智力帮助。强化技术培训。有计划、有步骤地对蔬菜技术人员和菜农进行培训。加强科技示范,组织市、镇农业技术人员定点指导帮扶,强化示范引导,加快蔬菜产业建设步伐。

3、健全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尽快建好市级蔬菜检测站,强化绿色食品和无公害蔬菜检测工作,完善蔬菜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建设。推行产品分级包装和标识管理制度,促进蔬菜生产、销售等关键环节的检测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实现蔬菜从菜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管和安全控制,提高我市蔬菜的应市能力。

(八)完善发展保障机制,促进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坚持把做好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放在保证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和为全市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重要基础性保障的战略高度来抓,不断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落实发展措施。加强部门联动,商业、经贸、工商行政管理、卫生、质检、金融等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增强服务意识,形成合力,促进我市现代蔬菜产业发展。

2、科学实施规划。根据我市的地理优势认真研究本地资源、区位和布局特点,按照市场需求规律,制定合理的蔬菜生产发展规划,明确分阶段的实施重点和发展目标,分解落实年度发展任务,抓好分布实施。突出蔬菜基地规划、建设和管理,制定《什邡市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保护办法》,把我市蔬菜基地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3、强化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和放大财政资金的引导功能,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和外资投资蔬菜产业开发,推动蔬菜产业化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园区建设。建议市财政每年单列一定比例的扶持资金,重点加大对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奖补力度,使其做大做强,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另外,积极争取国家、省级有关促进蔬菜产业的项目和资金,健全蔬菜产业发展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落实有关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的政策,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和引导种植大户、蔬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蔬菜经营主体参与土地流转,促进蔬菜“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加快蔬菜产业的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经营进程。

4、建立保险机制。尽快将政策性商业保险引入蔬菜生产和销售领域,建立蔬菜产业发展的风险防范机制,逐步建立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企业、协会和农户广泛参与的蔬菜保险保障体系,防止菜贱伤农。不断创新蔬菜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衔接,尽快促进银会合作,共同研究相关担保和贷款办法,解决专业合作社和蔬菜大户融资难的问题。

5、突出应急保障。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蔬菜供给应急保障机制,完善蔬菜市场有效供给应急预案,认真落实预案的各项保障措施,提高应对处置能力。建立蔬菜市场异常波动防范制度,构建反应及时、处置得力、防范严密、化解有效的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应急时调得出、运的进,努力维护蔬菜市场供给稳定和人民群众生活稳定。

什邡市蔬菜专业技术协会

什邡市蔬菜花卉研究所

喻在军(高级农技师)

2014年3月16日

第二篇: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政协七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紧紧围绕 “川区园田化、基地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的要求,以发展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特色精细菜和高原夏菜为重点,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积极调整结构,建龙头、扩基地、增效益,蔬菜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效益不断提升,成为推动汭河川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一是政府投入加大,助推规模扩张。全县蔬菜拱棚、日光温室分别达到了10000座和1000座,建成于家湾、平头沟和冉李等8个蔬菜专业村,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2万亩,马铃薯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今年上半年全县种植蔬菜2.9万亩,生产蔬菜2.4万吨。

二是建办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先后招商引资建办了方盛果蔬保鲜和阳光生态苗木繁育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了蔬菜产业链条。于家湾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协会十基地十农户”模式,与农民群众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充分调动了菜农的积极性,在调整发展模式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三是积极流转土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引进韩国、榆中、定西等外地客商落户经营,在冉李、枣林和东庄等村流转土地5100亩,新建蔬菜基地5处,蔬菜生产基地累计达到10处,蔬菜产业发展由传统粗放型经营逐步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

四是健全市场体系,拓宽销售渠道。招商建办的方盛蔬菜公司,配套建成4000平方米的盖棚式交易市场,年蔬菜吞吐量达8万吨。扶持发展了于家湾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等9个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吸纳会员1200多人,带动农户4500多户,签订蔬菜订单5100多亩。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县内家悦超市、农贸购物中心签订了购销订单,实现了农超对接,蔬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五是加强技术培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举办各类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51期,编发宣传资料7000多份,培训技术骨干850人、农民7300多人(次),推广测土配方、滴水灌溉等新技术,引进航天辣椒、西甜瓜等新品种8类24个。通过开展技术人员和乡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坐诊”技术帮扶活动,有效解决了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等技术难题,确保了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和问题

近年来,我县蔬菜产业通过建龙头、抓基地、增效益,产业规模持续扩张,效益不断提升,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

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差距和问题。一是市场建设滞后,蔬菜流通不畅。目前,全县没有建办一处大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蔬菜交易仍然以零售为主,市场信息封闭,外销渠道不畅,旺季蔬菜销售难问题时常发生,菜农利益难以保障。二是土地流转缓慢,产业化程度不高。受农民认识和观念影响,农民对土地流转参与程度低,积极性不高,土地不能集中连片,增加了管理务作难度,制约了蔬菜产业化经营的效益。三是产业管理粗放,经营方式相对落后。目前,我县蔬菜种植基地,由农民共同投资,合伙经营管理,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管理体制,产业化程度较低,土地利用效益不高,影响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大部分蔬菜生产仍以农户分散生产、直接进入市场为主,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部分菜农观念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受传统粗放农业生产观念的影响,加之文化素质不高,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影响了蔬菜产量、品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五是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我县蔬菜生产商品理念不强,全县至今未建成蔬菜分级、包装机构,也没有注册蔬菜商标,产品附加值不高,制约了蔬菜产品的转化增值和蔬菜产业开发。

三、意见和建议

要实现蔬菜产业“川区园田化,基地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的发展目标,就要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化发展水平,针对当前我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持续加大产业投入,不断完善以奖代补政策,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争资列项为重点,修订完善以奖代补激励政策,逐步建立起以农户投入为主体,财政、企业、社会资金注入参与为辅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建议县上每年单列一定比例的扶持资金,重点加大对发展蔬菜产业园、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做大做强,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另外,积极争取全省蔬菜大县建设项目,以汭河川区为重点,兼顾黑河川区,进一步加强蔬菜生产基地灌溉渠系、机井、田间道路、电力设施等配套建设,推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2、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搭建信息网络平台,拓展产业营销空间。逐步建立健全营销网络,搭建信息化平台,拓展市场空间,营造高效、优质、有序的现代营销体系。在抓好“政府抓展销、企业搞联销、市场促营销、农民经纪人跑贩销”等途径的基础上,引导方盛等龙头企业和购销大户参与蔬菜营销活动。发展壮大产销合作社和协会等经济组织,不断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形成全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手段,开辟直销、产销直挂、净菜配送、蔬菜产品销售专柜等营销服务方式,扩大营销渠道。县上建设一处大型蔬菜交易批发市场,配套蔬菜检验、包装、对外推销中介机构,乡镇组建蔬菜生产专业班子,建立对外蔬菜展销网络平台,采取“内销+网联联销+客商主动上门购销”的办法,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方便群众与客商,增强蔬菜产品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树立特色品牌意识,持之以恒抓好蔬菜产业标准化、精细化生产。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更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和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县农业窗口的蔬菜产业也应把发展品牌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一要为马铃薯、芹菜、西甜瓜等蔬菜优势终端农产品注册商标,并利用各种途径展销推介,打出地区,占领市场,提升产业效益。二要大力推广反季节、无公害等蔬菜生产技术,实行全方位、长效化、梯次性生产,逐步形成月月有主打品种,天天有蔬菜出售,在管理上逐步形成“环境有检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蔬菜安全质量监测体系,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三要加强外宣力度。通过宣传推介,使蔬菜产业走进高端市场,拓宽农超对接,实现产品直销,不断提升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流通率。

4、进一步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加快川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步伐。一是加快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大力发展大户经营,积极引导和鼓励方盛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规模化、标准化菜田建设,吸引省内外著名蔬菜加工企业到我县投资建厂;大力发展定单生产,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实现蔬菜产供销一体化,形成蔬菜冷藏保鲜、物流配送、深加工一条龙体系,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水平。二是以科学种养、设施农业和标准化生产等农业科技培训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大规模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不断完善汭河川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努力建设集蔬菜种植、良种繁育、产品深加工、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高规格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不断提升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第三篇:吕梁市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吕梁市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蔬菜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品。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的地位日益突出,蔬菜生产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蔬菜生产已经成为农业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为进一步推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听取汇报、走访农户、深入企业基地、掌握了第一手的原始资料,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蔬菜生产发展史

我市的蔬菜生产科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即从建国初期—1977年的曲折发展阶段;1978年—1988年稳步发展阶段;1988年—1998年稳步发展阶段;1998年—2007年快速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蔬菜生产在我市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年困难时期,全市扩大菜田种植面积,增加蔬菜产量,1960年种植面积达到27.1万亩,总产13.2万吨,人均占有量80.2公斤。文革期间,由于受“菜农不吃商品粮”的极左路线干扰,使蔬菜生产一路滑坡,种植面积大幅下降,由20万亩下降到15万亩。

1978年—1988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在以后的10年里,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完善,农村经济政策的落实,全市蔬菜生产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积稳中有升,由1978年的14万亩增加到1988年的23万亩,总产达到26万吨,比1978年翻了一番,总产值达到7800万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30元,比1978年的5元增长了6倍。实现了蔬菜生产史上前所未有的三大突破:一是建立了一批城郊蔬菜生产基地,使全市城镇居民副食品供应有了极大改善。二是地膜覆盖技术、塑料大棚得到了普及推广,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单位面积产量、效益和淡季供应能力。三是建立了一批蔬菜加工贮藏设施,提高了加工保鲜能力,均衡了淡季供应。

1988年—1998年: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转轨,蔬菜供应发生了质的变化,由卖方转向买方,市场对蔬菜发展的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九五”期间,我市蔬菜生产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转变,蔬菜生产全面进入了调整结构、提高效益的新时期,蔬菜作为短平快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设施栽培技术进一步完善,日光温室发展开始起步,到1998年,全市发展日光温室面积0.354万亩,塑料大棚发展迅速,蔬菜基地不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5.69万亩,总产39.22万吨,分别比1988年增长了11.7%和50%。蔬菜总产值58830万元,农民人均蔬菜收入46元,比1988年增长了53%。

1988年—2009年:进入21世纪后,我市蔬菜生产飞速发展,步入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到2007年,全市蔬菜面积达到47.43万亩,比1998年增加了21.74万亩,增长84.6%,是1978年的7倍。设施蔬菜面积大幅增加,占到蔬菜总播面积的14.5%。农民人均蔬菜收入275元,比1998年增加了229元,增长率497%。突出表现在:一是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开发的产业化经营格局。二是设施栽培水平不断提高,生产能力进一步加强,温室、大、中、小棚及地膜覆盖相配套的保护地生产体系更趋完善。三是新品种的选育推广、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蔬菜生产的集约化程度。四是标准化、无公害技术的推广为蔬菜质量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是社会化服务的深入,为促进蔬菜生产的发展和向产业化的推进起到了非常的积极作用。

二、蔬菜生产现状

1、品种布局。目前我市棚室熟悉栽培的品种以西葫芦、黄瓜、番茄为主的果菜类和以芹菜、韭菜、油菜为主的耐寒性叶菜类占到棚室蔬菜总面积的90%以上,名优特新蔬菜品种额甚少,仅占5%左右。露地春播菜以甘蓝、越冬菠菜、韭菜、芜荽为主,夏播以黄瓜、豆角、茄子、辣椒、南瓜为主,秋播仍然是大白菜、胡萝卜、白萝卜、大葱、马铃薯等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冀村的长山药、开棚的架豆、方元的大葱、蔚屯的大蒜得到了恢复性增长。

2、生产设施。保护地是我市蔬菜生产的主要,尤其种类较多,有地膜覆盖、阳畦、大中小拱棚、温室。就保护地种类比例看,仍以地膜覆盖的塑料大棚为主,面积为28.6万亩,占保护地总面积的8.5%以上。从效益上看膜覆盖一般亩收入1300元,比露地增收200—300元;阳畦仅局限于育苗;小拱棚大多用于春提早生产,目前全市约1.6万亩,占保护地面积的5.5%平均亩收入2100元;大中棚面积达1.7万亩,平均亩收入4000元,日光节能温室面积达2.59万亩,占保护地总面积的9.25%,平均亩收入5500元左右。但日光温室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平川四县市和离市区等。目前各县市区日光节能温室仍以蔬菜生产为主,希特品种甚少,从整体设施水平来看,我市已基本形成了温室、大中小棚及地膜覆盖相配套的保护地生产体系。

3、技术水平。我市蔬菜生产之所以取得较大的成就,科技立了头功。多年来,我市蔬菜生产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菜农的共同努力,精心研究开发,大力引进推广,总结出了一系列先进成熟适用的蔬菜生产技术体系,其中蔬菜优良品种得到全面普及,推广度达100%;新型节能日光温室设计与建造、配套生产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栽培技术更加成熟配套;CO2施肥、地膜覆盖、节水灌溉、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工厂化育苗、生物肥料、防虫网、频振式杀虫灯等技术广泛推广。正是由于这些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我市蔬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4、市场流通。目前全市蔬菜交易市场62个,占地面积5.5万平方米,年交易能力68万吨。其中大型市场5个,集散贸易市场57个,全市共有贮藏鲜库50个,贮藏保鲜能力2500吨。各类蔬菜大中型加工企业4个,年消化新鲜蔬菜1.2万吨,初步形成了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开发态势。其形式主要有:一是龙头加工企业与大型批发市场带动型,使市场、企业与农民之间通过契约或合同等形式,建立稳定的系统和利益利益分配关系。二是“公司+农户”、股份制等一体化经营形式。三是各种经济人队伍、协会组织。流通的主要方式有:产的收购、大型批发市场交易、批发市场和集散地销售、农民直销、专业运销组织等。以2007年为例,全市人口356万,蔬菜总产92.69万吨,人均年消费蔬菜115公斤左右(不包括薯类),蔬菜消费总量约40.94万吨,蔬菜外销量48.52万吨,分别占全市蔬菜总产量的44.17%、52.35%。全市主栽品种有大葱、番茄、菜豆、南瓜、黄瓜、大白菜、甘蓝、辣椒、普通白菜、西葫芦等10种,播种面积35.1万亩、产量70.84万吨、产值68105.9万元,分别占到全年蔬菜总播面积的74%、总产量的76%、总产值的70%。产品在本省销量占总产量的44%以上,外省主要销往河北、陕西、内蒙等地,占总产量的3.4%。我市的地方特色菜虽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但还未建立起完善的大型批发市场及其销售流通体系,仍以“自足自己”本地市场为主,市场销售半径很短,没有形成“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新格局。

5、基地建设。进入21世纪,我市蔬菜种植规模逐步扩大,基地建设日新月异。到2007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7.43万亩,比2000年的26.8万亩增加了20.63万亩,增长了77%,平均每年递增2.9万亩。总产达到92.69万吨。建成了三大特色种植基地:一是以交城和文水、汾阳、孝义人工栽培型和以临县、柳林、汾阳、文水、孝义为主的地方特色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以离石、临县、方山、柳林、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3万亩。这些基地的形成,有力地带动了全市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6、园区建设。园区是输出产业化发展的窗口。“十五”期间,全市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全面推进蔬菜产业的优化升级。到2007年,我市结合不同的立地条件和气候特点,已建成种类蔬菜示范园区10个。即交城农业生态示范园区,文水武陵、开栅、上贤有机型无土栽培示范园区,汾阳义安贾家庄、离石上安农业高科技技术示范园区及孝义霍家堡蔬菜示范园区。这些园区在全市蔬菜生产上已发挥出了明显的示范辐射效益。交城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占地300亩,内设“四位一体”日光温室20栋,每栋年养生猪24头,年生产瓜菜3500公斤,年产值1.9万元,辐射带动了周边乡村1500个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和生猪养殖,产生效益50余万元。文水武陵有机型无土栽培示范园区占地250亩,200个日光节能温室全部实行无土栽培,种植西瓜、甜瓜和西红柿,生产出的产品品味高、质量好,基本达到了无公害要求,市场十分看好,据测算每个温室效益7000元以上,带动周边乡村370个日光温室,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真正起到了示范作用,为全市蔬菜产业发展摆出了样板,树立了典型。

三、我市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

发展蔬菜生产,我市具有以下五大优势。首先,在自然气候上,我市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干物质积累,所产各类瓜菜,品质优、耐贮运、色泽鲜,特别是在7、8、9三个月全市蔬菜上市的高峰期,正值南方蔬菜生产的淡季,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其次,在区位上,我市的交城、文水、汾阳、孝义四县市到达太原仅1个小时左右,而且交通、通讯发达;第三,在技术上,我市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级农业技术人员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蔬菜生产方面培养了一大批乡土人才;第四,在生产环境上,近年来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再加上病虫害发生相对较少,没有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具备了无公害生产的条件;第五,在生产成本和效益上,由于我市土地、劳动力、水、电等生产成本较低,作为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我市的蔬菜产品在价格上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据测算,种一亩露地蔬菜的效益是种粮的10倍,种一亩设施菜的效益是种露地菜的20倍。同时,我市在市场体系建设、蔬菜经济人队伍培育、蔬菜脱水加工、保鲜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当前,农民增收困难时“三农”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必须解决好的问题。要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从发达地区的经验来看,还是从我市的实践经验来看,发挥优势,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地途径之一,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对于我市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内陆欠发达地区来说,发展蔬菜生产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虽然我市蔬菜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就,但与先进地市相比,与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相比,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

1、产业化水平低,龙头带动作用弱。由于目前我市产业化经营尚处于起步阶段,蔬菜加工企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缺乏较大规模的龙头加工企业,蔬菜产业化经营层次低,对结构调整的牵动力不强。企业与基地与农户没有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蔬菜加工没有稳定的原料基地,农民种菜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蔬菜外销没有稳定的市场,蔬菜从产出到进入市场没有形成稳定的产业链,对外难以形成品牌优势。

2、流通体系建设滞后,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农副产品流通不畅,主要是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吧。从我市的农村市场发育情况看,总的来讲是发育滞后,不能适应农产品和生产要素流通的要求。近几年,各地尽管都加大力度发展了一批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和一些集贸市场,但还没有真正形成通畅的流通体系,具体表现在:一是市场建设滞后,绝大多数农村只有零星、分散的初级市场,没有或少有集中性、大规模、功能齐全、辐射力强的农产品专业市;只有初级产品商场,没有或少有中、高等级的生产要素市场;只有现贸市场,没有期贸市场。二是市场载体脆弱,设施简陋落后,有的没有设施,有市无场。三是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管理、市场服务不到位。

3、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我市目前蔬菜生产信息服务滞后,主要表现在:不能为市场、流通组织、加工企业提供国内外蔬菜供求信息,不能为外来商贩提供全面的产地信息和蔬菜收购服务。

4、农民的观念淡薄,对无公害蔬菜的认识不足。我市的蔬菜生产是菜农一家一户分散生产,规模小,小农意识强,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技术落后,信息闭塞且不对称,在市场中处于被动状态,缺乏竞争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大多数菜农的素质不高,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质量意识、科技意识,在生产经营中带有极大地盲目性,“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蔬菜产品的“卖难”和“买难”交替出现。相当多的菜农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认识不够。

四、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我市蔬菜产业开发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惹出,发挥区域优势,突出规模经营,走蔬菜生产、贮藏加工市场建设一体化的路子;立足高起点、高科技,大力发展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扩大规模,创新品牌,提高产业开发的水平和效益,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50万亩,占用耕地面积30万亩,其中大中小拱棚5万亩,日光温室3万亩,实现总产100万吨,总产值10.5亿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5元。到2015年,全市蔬菜面积达到55万亩,其中在中小拱棚面积7万亩,日光温室3.5万亩,总产量达到112万吨,总产值11.5亿元。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达到300元。

发展规模是:从“十一五”到“十二五”,全市重点建设三大蔬菜生产基地,即以交城和文水、汾阳、孝义人工栽培型蔬菜6万亩和以临县、柳林、石楼、兴县沿黄四县自然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4万亩;以临县、柳林、汾阳、文水、孝义为主的地方特色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以离石、临县、方山、柳林、交城、文水、汾阳、孝义为主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发展高科技示范园区10个,建立蔬菜大型批发市场3个,二级批发市场5个,各种集散市场若干个,建设蔬菜贮藏保鲜库5个,其中地下恒库2个,气调贮藏库3个;建立蔬菜加工企业4个。

五、发展蔬菜产业对策与建议

产业要发展,认识是基础,规划师关键,安全是重点,投入是保障,市场是根本。因此,要抓好蔬菜产业,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认识,保持现有耕地面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膳食结构的改善,人们对蔬菜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目前已占到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支出比重35%。尤其是近年来各种“富贵病”的出现使人们对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更是青睐有加。同时,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蔬菜产业,既是增加农民就业,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渠道,更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之一。

近年来我市工业迅速崛起,厂矿、企业占地普遍,特别是占用交通便利的水地现象日趋严重,不少菜地圈成了厂区,菜地日渐减少,因此要发展蔬菜生产,政府必须出台政策,保护现有蔬菜耕地面积不再减少,以充分保证我市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打造无公害蔬菜品牌。一是政府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网络建设作为一项实事工程来抓,逐步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并在财力上予以重点扶持,在全市形成从生产环节到流通领域全方位的监控。二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在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销售市场建立质量安全定位监测点,根据生产、加工的农产品主导品种确定监测重点,制定检测规程,加强技术培训和联络,确定专人具体负责,充分发挥行业检测资源优势,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的产地环境和生产过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超市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等实行定点监测,并在有关媒体上定期公布监测结果。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利用现代信息手段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科查询。结合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推广完善农产品档案登记制度。

3、增加投入,提升蔬菜产业水平。蔬菜产业是一项强农富贫工程,同时也是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各级政府要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主要用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生产和加工技术培训、市场信息服务等方面的需要。尤其要重视专业菜地的基础设施和设施栽培建设投入。一是市政府要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列入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蔬菜管理、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经费;二是计划、财政部门每年要编排项目单列资金,专项扶持蔬菜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从农业切块资金和科技三费中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引进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和示范;四是金融部门要在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贷款扶持力度的同时,采取小额信贷的方式扶持菜农增加对蔬菜设施建设的投入;五是加大蔬菜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境内外的民资参与,为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

4、政府搭台完善市场和流通体制。市场和流通在蔬菜产业发展壮大中起决定作用,由于缺乏市场、流通不畅,蔬菜生产中出现的淡旺季明显,价格不稳,收入没保障,茬口调整难以实现等现象,严重制约着蔬菜生产的发展壮大,而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只靠农民种植结构的调节和市场利益的驱动来完善,很难再短期内形成,甚至会出现崩溃,在这方面政府必须帮助建立市场体制、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扶持,建立产品集散地,吸引外埠蔬菜来此进行交易;组织人力开辟国内、国际市场;投入财力打造品牌,扩大影响;扶持经纪人队伍参与流通经营。通过帮扶和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建成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的市场格局,从这样一个平台起步,再通过市场调节和利益驱动去进一步发展壮大。

5、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升级。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航母,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和支撑的产业很难走远,我市在多年的蔬菜产业发展中重要的就是缺少具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支撑,往往是生产环节与加工销售环节不相适应,难以形成合力,发展壮大不起来,而由于农产品生产和经营龙头企业风险大,利润低,绝大部分企业老板和有经济实力的人不愿参与到农业生产经营中来,为此各级政府要设专款去扶持蔬菜产、加、销龙头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壮大,为龙头企业的发展组织人力、财力,帮助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和补体基金,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有钱人投资农业生产经营,建设起产、加、销,完善的产业链条,形成产前、产中、产后,有组织,有计划,科学的组合体,互相完善、扶持,稳步发展壮大。

第四篇: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专题调研的通知》(楚府办明电„2011‟243号、楚机发1661号)的有关要求,组织我局有关股、站配合有关部门搞好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蔬菜产业现状

(一)品种产品结构优化,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以优质高效和均衡供应为重点,引进推广优良品种,近年来引进新品种8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蔬菜品种也从过去的以白菜、青菜、萝卜、葱、蒜类为主,发展到目前近50多个品种,名、特、优、新蔬菜逐步发展,特别是无公害绿色蔬菜品种发展开始起步,初步形成了叶菜类、瓜果类、葱蒜、菜用豆等四大系列品种。冬早辣椒、茄子、姜柄瓜、青蚕豆、青玉米、特优蔬菜已形成区域化种植,规模效益、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二)规模化生产取得新突破。我县蔬菜产业通过多年建设,基本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和产品专业化。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开发格局初步成形。

一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据2010年调查统计,全县年种植瓜蔬44678亩,总产量3599万公斤,其中:冬早蔬菜面积10115亩,产量3580.71万公斤,面积、产量分别占全县 22.6%、99.5%。其中,设施蔬菜种植面积8679亩,占冬早蔬菜面积的85.8%。全县蔬菜产值达10196万元,扣除生产成本,农民获得5208.4万元的经济收入。蔬菜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二是龙头企业发展实力逐步增强。双柏诚荣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昆明好宝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双柏分公司、双柏县生物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双柏县恒瑞绿色食品种植厂、法裱镇红栗阿达矣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大庄镇陈万庄蔬菜专业合作社、妥甸镇羊桥蔬菜专业合作社等等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中:规模以上企业5家,州级龙头企业3家。已申请农产品注册商标7个。在大庄镇、法裱镇、妥甸镇、大麦地镇等低热河谷地区成立了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18个,依托双柏诚荣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组建了冬早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12个,农村能人和冬早蔬菜营销经纪人、村委会领办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6个,实行合作社(专业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部分合作社(专业协会)实行了股份制,提高了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推动了蔬菜产业的较快发展。公司发展实力不断增强,营利水平不断提升。在蔬菜龙头企业和协会(合作社)的带动下,全县果蔬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部分企业(合作社)已经初步建立了蔬菜基地,开始蔬菜品牌销售。三是标准化栽培技术取得初步成效。扶持龙头企业(合 2 作社)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生产开发,鼓励无公害(绿色)蔬菜认证、开展有机蔬菜生产试验示范。组织农业标准化生产,抓好农产品质量认证。去年秋冬,全县组织早青蚕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共11个品种标准化生产8120亩,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农民应用标准化栽培技术生产早青蚕豆、茄子、辣椒、洋芋、西红柿等取得初步成效。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地膜栽培、保护地(设施)栽培等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冬早蔬菜种植。主要蔬菜作物单产:青辣椒2576公斤/亩、黄瓜3479.7 公斤/亩、冬马铃薯鲜薯2829公斤/亩;单产在全省的排位位次分别92位、86位、79位;平均亩产值达10080元以上。

(三)蔬菜科技推广取得初步成效。我县围绕现代蔬菜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推广普及农业科技,成效明显:

一是良种覆盖率大大提升。全县主要蔬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9%以上,良种覆盖率在全省的排位12位;蔬菜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处于全省领先水平;二是高产优质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取得显著成效。近5年来,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蔬菜产业大力引进推广石头番茄、水果黄瓜、津研系列黄瓜、结球生菜、紫甘蓝、一爪香辣椒等国内外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推动了蔬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明显提高;早青玉米生产上开展高产创建、测土配方 3 施肥技术、科技措施推广覆盖率达95%以上。增产增效十分明显。

(四)质量安全明显提高。通过对农业投入品监管检查,严厉打击制售高毒、剧毒禁用农药、禁用化学品及使用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限用低毒性农药,强化源头控制,有效净化农业投入品市场,稳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训工作,有效促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冬早蔬菜基地已经通过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8120亩,早青蚕豆、西红柿、白菜、甘蓝、南瓜、辣椒等11个蔬菜品种已经通过产品认证检测。相关资料已报国家农业部,手续正在办理当中。无公害生产体系框架渐成雏形。双柏县农业局检测站经常在农贸市场开展抽样调查检测结果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96.5%的被检测样品达到国家安全标准。

二、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全县现有的蔬菜生产基地大部分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差。虽经过多年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田间道路、沟渠不断完善,但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田间道路、沟渠主干道尚不配套,引水沟渠建设滞后,制约着蔬菜产业的发展。

(二)蔬菜单位面积产量低质量不高。主要是部分菜 4 农商品意识淡薄,管理粗放,科技投入不足,技术水平低下,商品率低,市场竞争力不强,致使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部分菜农缺乏新引进的蔬菜品种和相应的栽培技术,种子、农药、化肥的投入差距大,卖菜收入也相差很大。

(三)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少、企业少,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缓慢,销售网络不健全,商品化处理、品牌创立、营销体系建设严重滞后,营销水平还处于初级贩运营销阶段。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不够完善和充分,与邻近城市衔接不紧,市场对生产的引导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生产者由于缺乏产销信息的引导,生产的盲目性较大。

(四)品牌创立有待加强。虽然我县的蔬菜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仍然是一个区域性的品牌,不够响亮,还未成为省内品牌,更谈不上成为省内品牌。此外,绝大部分蔬菜也是借个体贩运户进行销售,缺乏龙头营销企业,阻碍了双柏县蔬菜产业的发展。这些均要求双柏县围绕“文化建设、品牌树立、技术创新、规模扩大、效益提升”等方面进行跨越式的建设和发展,尽快增强蔬菜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加工滞后于产业的发展。双柏县蔬菜的产量已具一定规模,但全县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还不具备。双 5 柏的蔬菜加工业落后,淡旺供给不能通过加工来调节,残次品不能加工利用,优质品不能加工升值,商品化程度低,极大地影响了种植农户的经济效益,严重阻碍了蔬菜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六)从业者素质普遍不高。从业者对新品种、新技术、新经营理念的认识和接受均滞后于市场发展速度,难以适应现代蔬菜产业发展要求。不能按要求和技术规程组织生产,产品难以达到质量标准,竞争力不强。

(七)种子管理不完善。由于我县蔬菜种子营销是多渠道、多部门、多种方式参与市场竞争,蔬菜种类繁多,由100多个种子店营销,技术储备薄弱,人才缺乏,资金积累有限,发展后劲不足。大多数种子销售单位关心种子的是数量和利润,很少关注蔬菜品种的试验和示范。种子出现问题交给种子管理机构处理,执法力度不够大,难以对蔬菜生产的种子进行有效的管理。

(八)连作障碍将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水质污染、频繁发生的病虫害和化肥农药投入加大等,都在加大农民种菜增收的难度和成本。特别是化肥施用量过大,造成蔬菜土壤连作障碍的发生。

(九)蔬菜规模化生产程度低。我县蔬菜生产以农户分户经营为主,标准化栽培程度低,生产规模小,组织化 6 程度低,产业化发展缓慢,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蔬菜生产者缺乏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的积极性和紧迫性,千家万户的菜园给标准化种植带来较大的困难,导致蔬菜管理水平高低不一,蔬菜规模效益得不到提高。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使农户在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新品种试验、抵御蔬菜生产中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方面能力十分脆弱。

三、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农业、国土、水务、财政、物价、交通、农机、农办等有关单位及有关镇乡的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进行宏观指导,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和省、州、县地方配套政策等;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二)积极争取项目支持,落实相关配套政策。按照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等相关配套政策,严格按照中央的文件,减免生产、流通相关环节的相关税费;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金土地”整治、农村能源、乡村道路改造、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项目等经费,积极争取和落实国家、7 省、州关于农村专合组织和龙头企业建设的有关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双柏蔬菜产业化。

(三)整合各类资源,提高政府行政工作效率。针对蔬菜产品“小、乱、散”的特点,引导企业和农户将资源优势整合成产业优势,分类指导,上门帮扶使之形成初步的产业链。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开展人性化服务,强化自身建设和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和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全县蔬菜发展总体规划,为蔬菜产业化经营组织提供主动、热情、周到、高效的服务;要同心协力、各尽所能,加强蔬菜产业化经营工作过程中的沟通、合作,达到共同推动产业化发展的共识。

(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平台。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通达工程、病险水库整治、扶贫等骨干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强以农村道路、水利工程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气综合治理,推进农村路网、渠网建设,解决好蔬菜生产用水难、运输难等问题,切实改善蔬菜产业发展条件,夯实发展基础平台。

(五)加强农民培训,完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培育新型农民。一是以学校为载体。以县农校为支撑,以乡镇成人学校、农民夜校为依托,对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二是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科技下乡、技术进家、科技集市等活动,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扩大农民培训面;三是以基地为载体。在农村创办示范基地,辐射周边农民,推广农业技术、引领农业生产;四是以人力资源为载体。把复合型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农技推广队伍中从事农技推广。

完善农业技术成果推广体系。(1)依靠现有农技、蔬菜、植保、畜牧推广体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并搞好试验,示范等工作。(2)依托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充分调动种植大户和营销大户的积极性,搞好技物服务。(3)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大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模式的力度,提高蔬菜种植的科技含量。

(六)强化市场调研,构建生产服务体系。尽快掌握蔬菜市场销售的翔实数据,找准双柏县目前的贮藏加工现状及市场潜力,在哪些地区加大投入见效更快,收益更大。

以提高蔬菜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紧扣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建立健全以各涉农部门为核心、乡镇综合服务为纽带、村集体服务为基础、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补充的多成分、多形式、多层次的生产服务体系。壮大蔬菜经纪人队伍,培育经营上千吨的蔬菜经纪人,以双柏县蔬菜协会为基础,紧密联合营销大户和基地农户的农村专合 组织,走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路子。

(七)引导资金投入,培植龙头企业。推出优惠政策,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实行共同投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其他地区、其他行业、其他产业、各种经济成分投资双柏县蔬菜产业经济开发,分享双柏县蔬菜产业经济发展成果,加快双柏县农业经济发展速度。通过税收、信贷、信息服务、项目倾斜等措施积极培植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利用龙头企业的凝聚与示范带动作用,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水平,推进蔬菜生产的产业化经营。

(八)维护生态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并重,力求在蔬菜产业发展中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减少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鼓励发展循环蔬菜产业、生态蔬菜产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加快发展有机蔬菜产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搞好水污染治理。减轻生态负荷,遏制住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逐步建立起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提高双柏县可持续发展能力。

(九)探索直销、配送等多种营销方式。采取直销、代理、经销制,批发与批零兼营、专卖等多渠道、全方位的营销。一是在大中城市设办事处。以此反馈信息、推介产品、开发市场。二是加大直销体系建设。通过共建卖场 超市、消费终端、二级分销网络等形式,与大企业、大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对终端实行直接供货,有效巩固终端市场,加快蔬菜系列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和密度,扩大省内、国内市场份额。三是优先在本县中小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食堂逐步推广“农校”对接直供蔬菜等农产品,确保消费者的消费安全。

双柏县农业局

二0一一年十月七日

第五篇: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县政协七届二十二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实际,紧紧围绕 “川区园田化、基地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的要求,以发展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特色精细菜和高原夏菜为重点,加大财政支农力度,积极调整结构,建龙头、扩基地、增效益,蔬菜产业规模迅速扩张,效益不断提升,成为推动汭河川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一是政府投入加大,助推规模扩张。全县蔬菜拱棚、日光温室分别达到了10000座和1000座,建成于家湾、平头沟和冉李等8个蔬菜专业村,认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2万亩,马铃薯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亩。今年上半年全县种植蔬菜2.9万亩,生产蔬菜2.4万吨。

二是建办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发展。先后招商引资建办了方盛果蔬保鲜和阳光生态苗木繁育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延伸了蔬菜产业链条。于家湾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采用“协会十基地十农户”模式,与农民群众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充分调动了菜农的积极性,在调整发展模式上做出了有益探索。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三是积极流转土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积极引进韩国、榆中、定西等外地客商落户经营,在冉李、枣林和东庄等村流转土地5100亩,新建蔬菜基地5处,蔬菜生产基地累计达到10处,蔬菜产业发展由传统粗放型经营逐步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

四是健全市场体系,拓宽销售渠道。招商建办的方盛蔬菜公司,配套建成4000平方米的盖棚式交易市场,年蔬菜吞吐量达8万吨。扶持发展了于家湾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等9个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吸纳会员1200多人,带动农户4500多户,签订蔬菜订单5100多亩。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县内家悦超市、农贸购物中心签订了购销订单,实现了农超对接,蔬菜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五是加强技术培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举办各类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51期,编发宣传资料7000多份,培训技术骨干850人、农民7300多人(次),推广测土配方、滴水灌溉等新技术,引进航天辣椒、西甜瓜等新品种8类24个。通过开展技术人员和乡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坐诊”技术帮扶活动,有效解决了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等技术难题,确保了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差距和问题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近年来,我县蔬菜产业通过建龙头、抓基地、增效益,产业规模持续扩张,效益不断提升,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差距和问题。一是市场建设滞后,蔬菜流通不畅。目前,全县没有建办一处大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蔬菜交易仍然以零售为主,市场信息封闭,外销渠道不畅,旺季蔬菜销售难问题时常发生,菜农利益难以保障。二是土地流转缓慢,产业化程度不高。受农民认识和观念影响,农民对土地流转参与程度低,积极性不高,土地不能集中连片,增加了管理务作难度,制约了蔬菜产业化经营的效益。三是产业管理粗放,经营方式相对落后。目前,我县蔬菜种植基地,由农民共同投资,合伙经营管理,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科学管理体制,产业化程度较低,土地利用效益不高,影响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大部分蔬菜生产仍以农户分散生产、直接进入市场为主,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四是部分菜农观念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受传统粗放农业生产观念的影响,加之文化素质不高,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影响了蔬菜产量、品质和效益进一步提高。五是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目前我县蔬菜生产商品理念不强,全县至今未建成蔬菜分级、包装机构,也没有注册蔬菜商标,--------------------------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产品附加值不高,制约了蔬菜产品的转化增值和蔬菜产业开发。

三、意见和建议

要实现蔬菜产业“川区园田化,基地标准化,产品绿色化”的发展目标,就要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化发展水平,针对当前我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意见和建议。

1、持续加大产业投入,不断完善以奖代补政策,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以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争资列项为重点,修订完善以奖代补激励政策,逐步建立起以农户投入为主体,财政、企业、社会资金注入参与为辅助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进一步调动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建议县上每年单列一定比例的扶持资金,重点加大对发展蔬菜产业园、种植大户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做大做强,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另外,积极争取全省蔬菜大县建设项目,以汭河川区为重点,兼顾黑河川区,进一步加强蔬菜生产基地灌溉渠系、机井、田间道路、电力设施等配套建设,推动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2、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搭建信息网络平台,拓展产业营销空间。逐步建立健全营销网络,搭建信息化平台,拓展市场空间,营造高效、优质、有序的现代营销体系。在抓好--------------------------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政府抓展销、企业搞联销、市场促营销、农民经纪人跑贩销”等途径的基础上,引导方盛等龙头企业和购销大户参与蔬菜营销活动。发展壮大产销合作社和协会等经济组织,不断提高蔬菜产销组织化程度,形成全新的产业化发展格局。积极探索现代营销手段,开辟直销、产销直挂、净菜配送、蔬菜产品销售专柜等营销服务方式,扩大营销渠道。县上建设一处大型蔬菜交易批发市场,配套蔬菜检验、包装、对外推销中介机构,乡镇组建蔬菜生产专业班子,建立对外蔬菜展销网络平台,采取“内销+网联联销+客商主动上门购销”的办法,不断拓展市场空间,方便群众与客商,增强蔬菜产品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树立特色品牌意识,持之以恒抓好蔬菜产业标准化、精细化生产。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更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和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作为我县农业窗口的蔬菜产业也应把发展品牌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一要为马铃薯、芹菜、西甜瓜等蔬菜优势终端农产品注册商标,并利用各种途径展销推介,打出地区,占领市场,提升产业效益。二要大力推广反季节、无公害等蔬菜生产技术,实行全方位、长效化、梯次性生产,逐步形成月月有主打品种,天天有蔬菜出售,在管理上逐步形成“环境有检测、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上市有标识”的蔬菜安全--------------------------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质量监测体系,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精细化管理水平。三要加强外宣力度。通过宣传推介,使蔬菜产业走进高端市场,拓宽农超对接,实现产品直销,不断提升蔬菜产品的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和流通率。

4、进一步转变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加快川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步伐。一是加快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大力发展大户经营,积极引导和鼓励方盛等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规模化、标准化菜田建设,吸引省内外著名蔬菜加工企业到我县投资建厂;大力发展定单生产,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实现蔬菜产供销一体化,形成蔬菜冷藏保鲜、物流配送、深加工一条龙体系,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水平。二是以科学种养、设施农业和标准化生产等农业科技培训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为重点,大规模开展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不断完善汭河川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努力建设集蔬菜种植、良种繁育、产品深加工、生态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高规格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不断提升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水平。

--------------------------精品

文档-------

下载关于什邡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什邡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2014黄梅县现代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近年来黄梅县在蔬菜产业的发展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巩固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成果,进一步推进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提高蔬菜生产规模......

    关于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怀安县农业局杨树宝县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到“十二五”末,将我县建成10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为进一步掌握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现......

    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蔬菜产业大有可为为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化步伐,最近,我们专门深入到**街、新洲、白衣等乡镇街道进行调研,并就如何推进蔬菜产业化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一、发展的优势 1.有优......

    2012xx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xx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切实摸清全县蔬菜生产现状,找准发展中存在着的问题,更好地促进本县蔬菜生产的健康发展,加快产业化推进步伐,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农牧局的工作安排,......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1-08-11 10:29 索 引 号fggw-zx-006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公开日期2011-08-11 文号灵政协发〔2010〕10号发布机构政协灵台县委员......

    关于全县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助推落实县委关于“提升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打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的战略部署,按照县政协2019年工作要点安排,8月13日至15日,县......

    合川市蔬菜产业调研报告(5篇范文)

    合川市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掌握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理清发展思路,我成立了蔬菜产业调研组,从8月18日至9月12日,先后到太和、香龙、码头、小沔等14个镇街和加工企业进行......

    寿光蔬菜产业调研报告(初步整理)

    寿光蔬菜产业调研报告(初步整理) 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渤海莱州湾南畔,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是全国最大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以及蔬菜集散中心。本次调研围绕寿光市蔬菜产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