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麒麟蔬菜产业发展
麒麟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2008年我区的蔬菜生产在麒麟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支持下,蔬菜站认真组织规划,做好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使蔬菜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就当前蔬菜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麒麟区蔬菜生产及产业发展现状
蔬菜产业作为麒麟区培育的一个主导产业,在麒麟区区委、区政府及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蔬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到2007年底,全区已建成商品蔬菜基地 30500亩,蔬菜种植面积达14万亩,其中:商品鲜菜25100亩,鲜食豆类33000亩,大蒜32000亩,早洋芋7000亩,水生蔬菜9520亩,甜玉米18356亩,辣椒14000亩,魔芋2100亩,食用菌250亩;实现总产量19886万公斤;实现总产值20670万元。示范种植各类蔬菜样板12700亩,其中大蒜5000亩,小粒蚕豆3000亩,辣椒500亩,水生蔬菜1000亩,甜玉米3000亩,魔芋200亩。在蔬菜加工营销上,收购外销大蒜1500万公斤,外销值2250万元,深加工企业收购加工大蒜原料150万公斤,加工产品3万公斤,产品销售值75万元。速冻厂全年共收购各类蔬菜加工原料860万公斤,其中:甜玉米610万公斤,小粒蚕豆100万公斤,豌豆100万公斤,朝鲜蓟50万公斤;加工各类产品366万公斤,其中:小粒蚕豆80万公斤,甜玉米250万公斤,豌豆30万 公斤,朝鲜蓟6万公斤。销售产值可达2600余万元,比2006年增500余万元;韭菜花厂共收购韭菜花原料3.2万公斤,销售商品韭菜花15万公斤,实现销售值180万元;外贸销售产品111.6万公斤,实现收入90余万美元。在种植上基本形成以三宝镇、越州镇、白石江办事处、茨营乡为主产区的生产格局。种植品种不但增多,如大蒜、甜脆豌豆、莲藕、辣椒、甜玉米等品种的种植规模每年均在万亩以上。同时全区取得了6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及小粒蚕豆、甜玉米、大蒜、蒜苔等11个产品的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书。
2008年我区计划蔬菜种植总面积137950万亩,总产量20133万公斤,总产值21773万元。其中:商品鲜菜39300亩,水生蔬菜7600亩,鲜食豆类33250亩,大蒜27400亩,辣椒3000亩,甜玉米20600亩,魔芋1600亩,早洋芋7500亩,食用菌250亩。
到目前已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30452亩,占计划的95%,总产量12200万公斤,占计划的61%,总产值12336万元占计划的57%。其中:商品鲜菜33644亩,水生蔬菜7600亩,鲜食豆类32156 亩,大蒜27529亩,辣椒4233亩,甜玉米14925亩,魔芋1600亩,早洋芋8560亩,食用菌205亩。
二、麒麟区蔬菜产业亮点
1、资金投入大,蔬菜产业有新的进展。五年来,共计投入各种资金525万元,用于蔬菜基地建设、技术储备、种植补足等各项工作,推进了蔬菜产业发展进程,商品蔬菜基地从2002年的4947.2亩扩建到2007年的30000亩,2007年种植面积141326亩,比2002年增91412 亩,增幅54.6%,年总产值从11227万元增加到20670万元,增9443万元,增幅达84.1%。蔬菜产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蔬菜种植格局基本形成,成为一个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导产业。
2、科技储备从弱到强,蔬菜种植水平有新的提高。组建区乡五个蔬菜技术推广站以来,蔬菜技术推广从无到有,蔬菜部门从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入手,强化推广,蔬菜生产技术贮备从无到有,服务功能不断加强。试验示范新品种171个,推广种植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引进浅水藕推广种植,解决了水田种植结构调整的难题,成为我区水田蔬菜种植的又一新亮点。开展各类科技培训513场次,培训人员56343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0900份。形成了以商品鲜菜、鲜食豆类、鲜食甜玉米、大蒜、水生蔬菜等种植格局。
3、加工企业逐渐壮大,蔬菜深加工有新的突破。
五年来,我区的蔬菜加工企业从小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单一的韭菜花加工厂发展到现在有一定规模的蔬菜速冻食品加工厂。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现有两条蔬菜速冻加工生产线,每小时可加工蔬菜3.5吨。产品储藏低温冷库两栋,储藏量1100吨。加工的主要产品为甜玉米、甜脆青豌豆、小粒青蚕豆、甜椒、朝鲜蓟等品种。产品供不应求,现已基本形成了期货加工生产模式。每年需各类品种种植基地50000亩左右,初级加工原料产品1000万公斤以上,豌豆、甜玉米、小粒蚕豆等传统品种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4、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新的成效。蔬菜种植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进程加快,编写了麒麟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手册,无公害蔬菜生产取得新的成效。五年间认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面积6万亩,其中鲜菜基地4万亩,大蒜基地1.5万亩,韭菜花基地0.5万亩。通过农业部无公害认定蔬菜产品7个。
5、外向型蔬菜生产势头强劲,提升了蔬菜产业经营水平全区举办蔬菜样板18100亩,其中:外向型蔬菜样板10000亩(出口朝鲜蓟600亩,外销鲜菜4400亩,大蒜样板2000亩,出口小粒蚕豆2000亩,加工型甜脆豌豆500亩,加工型甜玉米500亩),水生蔬菜样板3000亩、鲜食豆类5000亩。为使样板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蔬菜站认真组织并结合全区生产生产布局和加工龙头企业的需求进行落实,具体是:
1、围绕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在三宝锦绣生态园发展种植出口朝鲜蓟样板600亩,在茨营乡种植小粒蚕豆样板5000亩,甜玉米样板500亩;在廖廓街道种植甜脆豌豆样板500亩。
2、在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的带动下,在茨营乡茨营坝子发展外销鲜菜样板3400亩,越州勇记农业公司在马房发展供港外销蔬菜1000亩。种植品种主要以上海青、菜心、芥蓝、青笋瓜、蕃茄、小苞、大白菜、花菜等外销鲜菜为主;在三宝镇黄旗举办水生蔬菜样板3000亩;在越州镇横大路举办大蒜样板2000亩。目前已经完成各类蔬菜样板种植16800亩,其中外向型蔬菜出口朝鲜蓟600亩,外销鲜菜3200亩,大蒜 2000亩,出口型小粒蚕豆2000亩,加工型甜玉米 500亩,加工型甜豌豆 500亩,水生蔬菜3000亩,鲜食豆类5000亩。通过在龙头带动、样板示范、农户参与的蔬菜样板 工程实施模式的推动下,提升了麒麟区蔬菜产业化经营水平。
三、蔬菜龙头企业产、加、销情况
麒麟区现有蔬菜龙头企业三家,直接参与我区蔬菜产业化经营,分别是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香港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目前我区拥有滇东北乃至全省最大的蔬菜加工企业——麒麟蔬菜食品速冻加工厂,并引进了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等鲜菜龙头企业,带动了蔬菜产业化的整体发展。二是在香港乐颐果菜公司的带动下,在茨营乡茨营坝子发展外销鲜菜样板3400亩。产品直接销往香港地区,每年需要大量时鲜蔬菜产品。带动农户1000余户、产品实行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三是越州勇记农业公司在马房发展供港外销蔬菜1000亩。种植品种主要以上海青、菜心、芥蓝、青笋瓜、蕃茄、小苞、大白菜、花菜等外销鲜菜为主目前,勇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基地种植的短、平、快时鲜蔬菜直销香港市场15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225多万元。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我区的蔬菜产业发展速度与市场发展速度不相匹配,龙头企业不强,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潜力仍未发挥,仍处于低层次、低水平发展阶段。主要表现是:
1、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蔬菜产业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蔬菜产业作为当地的一个后续支柱产业来扶持和培育,在工作精力上投入不够,没有补助就不做的现象比较严重。
2、主导品种效益还不明显,现形成的5大主导品种(甜玉米、甜脆豌豆、出口型小粒蚕豆、水生蔬菜、大蒜)平均效益不明显。虽然蔬菜价格普遍较去年偏高,但大蒜产品蒜头的价格仍然较低,平均单价瓣蒜售价最好的在0.5元,平均价格只有0.35左右,独蒜售价只在0.8-1元,并且还没有外地商家来采购,导致农户的大蒜不但价格低还大量积压,较大程度的影响了蒜农的种植积极性,也影响了整个大蒜产业的发展。
3、龙头企业带动不强,与农户的利益共同体还未形成,一方面企业收不到原料,另一方面农户叫种出产品来卖不掉,双方利益无法保证,阻碍产业的健康发展。
4、科技推广、业务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科技试验示范工作开展少,严重影响了科技储备和实用技术的总结推广。
5、蔬菜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成果转化利用率低。
五、2009年-2012年总体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
坚持依托区位优势,服务城市,围绕加工营销企业,大力发展城郊型和外向型蔬菜生产,利用大棚、喷滴灌等现代生产设施,推广各种生物、物理病虫害防治等无害化技术,全面提升产品标准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走品牌化生产发展道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蔬菜产业。
(一)发展目标
2009年-2012年计划新建商品蔬菜基地4万亩。到2012年蔬菜种植总面积达18万亩,实现产值6亿元。2009年计划蔬菜播种面积达14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2.24亿万公斤,实现 产值2.44亿元;完成加工外销蔬菜500万公斤,实现加工值4000万元;2010年实现蔬菜播种面积17.33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2.9亿公斤,产值4.5亿元,完成加工外销各类蔬菜700万公斤,实现加工营销产值5000万元;2011年计划蔬菜播种面积17.5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3.1亿万公斤,实现产值5亿元;完成加工外销蔬菜500万公斤,实现加工值4000万元;2012年实现蔬菜播种面积18万亩,新建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产量3.2亿公斤,产值6亿元。
(二)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任务目标完成
为确保蔬菜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和各项任务目标的顺利完成,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各级领导和干部对发展蔬菜产业的关心、支持力度。把蔬菜产业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要按照“一个产业,一个班子,一个配套政策,一个实施单位,一个考核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蔬菜产业化经营的研究、规划、实施及管理工作,实现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2、加快基地建设,促进蔬菜规模化生产
在基地建设上采取统一规化、分布实施的原则,采取谁积极,谁先建,扶持谁的办法。以白石江、沿江等乡镇建设城郊商品蔬菜基地为主,种植“短、平、快,小而全”的时鲜蔬菜;以茨营坝子、越州马房和上坡建设打造外向型现代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为主,大力发展订单蔬菜生产,种植外销和速冻蔬菜品种;以三宝镇五联、新龙建设名 特韭菜花原料基地为主,扩大韭菜、苤蓝、辣椒种植面积,满足加工需求。通过基地建设后逐步培育一批产业发展优势区域,建立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扩大蔬菜生产基地规模。基地建设要选择在生产条件好、水源充足、环境不污染的田块。
3、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发挥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在扶持培育蔬菜龙头企业过程中,坚持“引外龙、扶强龙、育小龙”的原则,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鼓励企业、单位、个人参与蔬菜产业化经营。大力组建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蔬菜协会等营销组织,同时在引进外企过程中,要做好区域内现有加工营销企业的改造和嫁接,使其发展壮大。对进驻和新组建的企业享受麒麟区招商引资的各种相关优惠政策。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互惠互利、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发挥龙头的带动作用,走“公司(合作组织)+基地+标准化+农户”的运行机制,促进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良性循环,创建麒麟蔬菜品牌,提升蔬菜产业经营水平。
4、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
围绕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高效农业,加大科技创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以及传统优势品种的更新换代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增强技术储备。推广应用大中小塑料棚、地膜覆盖、良种良法、立体栽培技术,合理安排茬口,应用喷滴灌、生物和物理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高效栽培技术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充分调动各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 生产技术,培训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提高蔬菜生产科技含量,发挥科技在生产中的支撑作用。
5、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严格奖惩措施
区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扶持基地建设、科技试验推广、现代蔬菜生产设施建设等补助。区乡两极建立健全蔬菜产业领导小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做好工作目标责任书的签定及对目标任务的检查落实和年终考核奖惩。各乡、镇(街道、区)要好做规划,明确任务目标,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到人,狠抓落实,确保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到实处。
六、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外销蔬菜品种及新技术试验示范扶持资金力度;
2、无公害蔬菜基地产地、产品认证投入;
3、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引进扶持力度;
4、增加部门工作经费,增强科技服务体系。
5、加大蔬菜产业的投入力度,使蔬菜产业能做强做大,打造精品蔬菜,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麒麟区经济作物管理服务中心 二00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麒麟西瓜”产业发展简介
“麒麟西瓜”产业发展简介
赏花品瓜慢生活,生态郭庙第一家。近年来,郭庙镇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契机,强抓“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发展机遇,“麒麟”西瓜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西瓜批发市场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商贸物流十分活跃,经济效益显著。
一、独辟蹊径培育“麒麟西瓜”种植基地。郭庙镇耕地面积5.98万亩,气候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对于西瓜种植优势明显。2008年,该镇立新村村民陈友义开始在当地试种海南“8424”麒麟西瓜,当年亩产值即达到8600多元,效益比种粮强好几倍。政府和农民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该镇党委、政府从产业结构调整入手,本着“调特产业、调大规模、调优品种”的思路,结合本地实际,着力打造麒麟西瓜种植基地。到2019年,全县以郭庙镇为中心,辐射周边原墙、旧县、关集等乡镇的“麒麟”西瓜种植规模达6万多亩。郭庙镇西瓜种植面积稳定在3万亩左右,全镇10个行政村、169个自然村发展西瓜产业,产值3亿元左右,亩均纯收入7000元以上,吸纳近千人就业。西瓜产业已然成为郭庙主导产业之一,“麒麟西瓜”种植基地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同时成功组织举办九届麒麟西瓜文化艺术节、五届“麒麟西瓜杯”乒乓球比赛,进一步扩大了麒麟西瓜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促进郭庙镇麒麟西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高瞻远瞩做大做强西瓜交易市场。随着“麒麟西瓜”种植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为解决西瓜销路问题,郭庙历届党委、政府重视西瓜批发大市场的建设,充分发挥市场的引导服务作用,为客商和瓜农营造了良好的购销环境。该镇先后将西瓜大市场建设列入镇工作计划和脱贫攻坚重点工程,从组织、政策、资金上予以保障和扶持。镇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对大市场的“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给予专项扶持。同时积极引导“陈府麒麟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才西瓜专业合作社”等家庭专业合作社入驻大市场,并对全镇西瓜收购点进行规范管理。以2019年为例,郭庙镇共有西瓜批发大市场2处,西瓜收购点13处,西瓜日交易量2000多吨。下一步,郭庙镇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西瓜交易市场,不断提升广大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积极性。
三、依托区位建设商贸物流强镇。郭庙镇位于太和县城东北方,距城区10公里,商合杭高铁、g35济广高速、g36宁洛高速、329国道穿境而过,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郭庙镇党委、政府立足该镇区位交通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紧紧围绕以“西瓜产业”做文章,将商贸物流业做大做强。目前,该镇已经成为区域性西瓜批发交易中心和物流基地,拥有各类家庭专业合作社和经营户50多家。在政府的引导下,由“陈府麒麟西瓜专业合作社”带动的西瓜批发大市场占地20亩,已吸纳16家经营大户入驻经营,年交易额超过6700万元,市场不仅覆盖整个皖北地区,还辐射到上海、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并积极借助互联网技术,利用电商平台,不断扩大“麒麟西瓜”品牌影响力。同时物流业集聚了多家货运物流点,商贸流通十分活跃,不断推动郭庙“麒麟西瓜”走向全国。
四、筑巢引凤凝聚跨越发展新能量。郭庙镇紧紧围绕“西瓜之乡”的特色定位,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西瓜产业的主抓手,通过“招商引资年”、“招商引资提升年”,积极采取“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相结合,政府招商与企业招商相结合,网络招商与中介招商相结合等招商方式,不断优化招商环境。积极吸引上海、江苏、浙江等长三角地区客商前来参与西瓜交易,对外出口量逐年递增,西瓜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19年,浙江客商更是在该镇进行流转土地60亩,直接参与“麒麟西瓜”的种植;郭庙籍成功人士陈友义回乡发展西瓜种植,成立陈府麒麟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成功注册了“陈府麒麟”牌产品商标,将“麒麟西瓜”申请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成立太和县西瓜产业技术联盟,成功申报并被科技部授予全国首批“星创空间”;建立了西瓜统一育苗基地,示范带动效应十分明显,进一步壮大了郭庙镇“麒麟”西瓜产业。
五、凝心聚力创新机制助扶贫。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郭庙镇紧紧将西瓜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商贸物流扶贫”。该镇鼓励西瓜专业合作社、西瓜批发大市场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市场+贫困户”等经营模式,引导贫困户发展西瓜种植,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截止目前,全镇西瓜种植流转贫困户土地1800余亩,涉及贫困户585户,年亩均租金1200元;累计吸纳贫困群众621人次到瓜田、交易市场打工,月收入1500元以上;28户贫困户直接从事“麒麟”西瓜种植,并加入西瓜种植专业合作社,年户均增收达10万元左右,并涌现出以贫困户陈广林、随标为代表的通过发展西瓜种植自主脱贫的先进典型。
第三篇: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坝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蔬菜成为**等坝上几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通过实施“优种优法、规模生产、市场引导、品牌销售”,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蔬菜产业已见成效,形成了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多样化、质量安全化、销售一体化、服务多元化的生产格局,成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是北方夏秋优质蔬菜生产基地。2002年**县被农业厅命名为“**省蔬菜之乡”。2008年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被农业部命名为蔬菜产业重点县。
一、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力条件
1、气候条件独特,蔬菜品质高
**地处坝上冷凉地区,具有蔬菜生长发育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一是气温偏低年平均3.2℃,昼夜温差大,为9.4-14.6℃,比北京地区温差大2.8℃。蔬菜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耐运;二是光照条件充足,年照时数2908小时,比北京多202小时,七八月份光能更好,非常适宜露地菜生产;三是雨热同季,月平均气温不高于19℃,蔬菜生长旺盛,病虫害发生轻。
2、无公害条件具备
**县气候冷凉,地势高,空气相对干燥,冻结期长,限制了很多病虫害的发生。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少,危害程度轻,农药使用量少,农家肥多,化肥量少,这就减少了土壤、蔬菜的污染机会。所以**县是信得过的无公害生产基地。
3、错季明显区位优越
我县七月到九月份是蔬菜采收旺季,正是**以南地区的无菜时期,错季明显,互补性强。我县地理区位优势也明显,交通十分便利,有三十多家蔬菜贩运大户,与京、津蔬菜销售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市场活跃繁忙。
4、生产条件不断完善
随着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农民种菜积极性高,蔬菜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全县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灌溉农业。同时积极沤制购买有机肥,自发的加大投工、投肥、投资力度,蔬菜生产水平得以提高。
5、优良品种不断引进
为了提高蔬菜品质,从科研单位引进了一批抗病力强、品质优的蔬菜名、优、特新品种,如大白菜主推品种有:金美、金峰、金冠等及迷你星娃娃菜、金童娃娃菜;甘兰有:中甘
21、贝思特等;西兰花有优秀;莴笋主要是特大白尖叶;大白萝卜主要有春森、春蕾等;白菜花主要有:雪宝、椰莉亚等,逐步代替过时淘汰的品种。
二、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1、发展蔬菜种植,引进名优品种
**县蔬菜从1961年开始小面积种植,80年代全县种植面积不足万亩,平均亩产仅有750公斤,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如晚熟甘蓝、油**菜和本地芹菜,这些品种单一,品质不高,所产蔬菜以自食为主。由于缺菜,特别是细菜,城镇居民食菜都需要从**、北京调入。进入90年代,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左右,引进了各类蔬菜新品种,如大白菜、西芹、、早熟甘蓝、西兰花、接球生菜、莴笋、红胡萝卜、大白萝卜等。特别是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按照“重市场、要效益、重时差、错播期”的原则和压粗菜,扩细菜,种特菜的种植结构,发展了三白二绿一红的优质菜,积极引进西兰花、生菜、架豆、彩椒、西红柿、黄瓜等细特菜。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的增加,品质的提高,使农民种菜效益显着提高。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了如**镇细特菜、小二台白萝卜、战海大白菜等蔬菜特色之乡和陈羊沟、赐儿山、许晴房、灯干淖、王簸萁沟、西后滩、三号、战海等蔬菜专业村。到2012年全县蔬菜面积稳定发展到18万亩,其中大白菜8.2万亩,圆白菜3万亩,娃娃菜0.5万亩,芹菜0.9万亩,大葱0.6万亩,生菜0.8万亩,白菜花0.5万亩,西兰花1万亩,莴笋0.7万亩,大白萝卜0.6万亩,红胡萝卜0.5万亩,架豆0.2万亩,其它细特菜及蔬菜0.5万亩。7月上旬开始陆续上市,到10月中旬结束,历时100天。并实现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平均亩产2500公斤以上,总产蔬菜70多万吨,销往北京、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等十几大中城市,部分菜还出口到日本、南韩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4亿多元。赢得了国内外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2、加快基地建设,开展科技培训
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民增加了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镇、馒头营、战海、三号、小二台、油篓沟、公会、二泉井等八个蔬菜万亩大乡,58个种菜专业村和重点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0%以上,种菜收入占种植业总收入的80%,这些重点村已成为我县稳固的错季蔬菜生产基地。实现了蔬菜品种大、中、小日期配套,同一品种不同播期播种,进而错期收获、分批上市,化解市场风险。为了种好菜卖好菜,县农牧局组织30名农业技术科技人员,深入到365个行政村,发放30期技术培训资料,培训农民8万人。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推广错季无公害蔬菜标准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
3、发展设施大棚,推进节水蔬菜。
为提升蔬菜产业水平,多年来,我县一直把发展节水蔬菜,提升蔬菜品质放在首位,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高效节水蔬菜生产。以设施、高效、节水农业为突破口,实现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推进蔬菜种植实现由低质低效大路菜向精细特高端菜转变、由露天种植向设施种植转变、由无公害向有机种植转变、由一季向多季转变。2012年,利用巩固退还林后续产业设施农业项目资金,着重加大冬暖式大棚、春秋棚建设资金补贴力度,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促进蔬菜产业的转型发展。今年,全县新建冬暖式大棚310个、面积214亩,春秋棚3237个、面积2843.8亩,小拱棚33000个、面积2600亩,建设了市级蔬菜标准园9个。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了蔬菜生产地膜覆盖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蔬菜节水面积在5万亩以上,推进了节水蔬菜的发展。并把食用菌栽培作为节水、节能、高效的**产业来抓,通过典型带动、科技示范等方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30万平米,形成了油篓沟乡玻璃彩村双孢菇种植基地、郝家营绿键食用菌繁育基地、馒头营乡胡氏菌业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河乡食用菌基地、**镇食用菌栽培基地等食用菌基地
4、抓好安全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从源头抓起,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保证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为加强全县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农业执法大队从蔬菜生产到销售期间在全县18个乡镇和县城内进行不间断的拉网式清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以确保种子农药化肥市场管理有序。同时搞好蔬菜质量检测,严把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关。我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并多方自筹资金,配备了原子荧光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以及其它农药残留检测化验辅助设备,建成了**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年分区域、分品种、分不同生育期对全县蔬菜定期进行采样抽检。同时为8个蔬菜主产乡镇统一购置了农药残留速测仪,指导乡镇开展蔬菜自检,确保了我县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5、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批发市场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投资1.2亿元,建成了一座13万平方米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蔬菜日交易平均1500吨,日交易额120万元,除此之外还组建了蔬菜协会和50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建成蔬菜保鲜恒温库50座,培养了蔬菜销售中介人3000名。县乡及县有关部门积极做好蔬菜销售工作,并为广大菜农和客商营造了良好的蔬菜销售环境
通过上述措施,我县蔬菜基本能够卖得出,销的好。商品菜占蔬菜总产量的80%以上。蔬菜种植已经在我县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蔬菜已经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
第四篇: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供、增收、促就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1、满足食物需求。蔬菜是人类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提供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鲜食为主、需求量大的传统饮食习惯,决定了蔬菜在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蔬菜生产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增加农民收入。蔬菜商品率高,比较效益高,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1.9%,总产值1.2万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3%。另据农业部测算,2010年蔬菜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83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4%。
3、促进城乡居民就业。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了数量众多的城乡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与蔬菜种植相关的劳动力1亿多人,与蔬菜加工、贮运、保鲜和销售等相关的劳动力8000多万人。
4、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蔬菜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在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出口蔬菜836.37万吨,比2000年增长1.61倍;出口额96.91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7倍;贸易顺差94.14亿美元,居农产品之首,比2000年增长3.69倍,而同期农产品贸易逆差达231亿美元。
第五篇: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人民政府
(2011年4月日)
各位领导: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政协的关心指导下,我县蔬
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培育出如香菇、芹芽、设施蔬菜、莲藕、鲜食大豆等规模化的蔬菜基地。多年来,***蔬菜年播种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均位于宣城市第一位,在全省有较重要位置。
一、近几年我县蔬菜工作情况回顾
(一)大力发展蔬菜产业。2010年***蔬菜播种面积16.79万亩、总产量22.39万吨、总产值3.93亿元,蔬菜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5.34%。目前,全县共有专业蔬菜基地1.5万亩,其中常年菜地0.89万亩,季节性菜地0.61万亩,年产商品性蔬菜5.7万吨。其中大棚蔬菜基地0.31万亩,占商品性蔬菜基地总面积20.6%,大棚蔬菜产量2.25万吨,占商品性蔬菜基地总产量39.5%,种植县域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
(二)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近五年来,累计培训人员1.5万人次,印发简报62期、技术资料4万余份、发放农业书籍1000册,结合农时加强田间现场技术指导,并在网上发布技术措施指导广大菜农科学生产,帮助菜农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蔬菜生产源头管理,确保蔬菜产品的质量。一是引导菜农使用低毒、低残留和生物型农药。二是在重点生产企业
建立投入品档案,并在其醒目位置张贴“无公害蔬菜生产农药合理使用规范”、“无公害蔬菜生产肥料合理使用规范”、“无公害蔬菜生产禁止使用农药品种”、“无公害蔬菜生产推荐使用农药品种”等标牌。三是增加基地菜上市前的抽检频率,每年的5-11月份每月到基地抽检蔬菜样品不少于4次,其中2010年共抽检蔬菜样本30批次236个,合格率为98.31%。四是加大对供沪蔬菜产品的监管,2010年我县供沪香菇3400吨、鲜花生400吨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四)推广蔬菜生产先进实用科技。通过技术人员联系生产大户、企业、生产基地和科技培训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抗灾避灾技术、棚室小型机械化耕作技术、蔬菜连作障碍预防技术等先进实用科技,并积极引进蔬菜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促进了本地蔬菜产业科技综合水平的提高。
(五)指导、帮助蔬菜基地做好防灾、抗灾工作。近年来,我县每年的夏秋及冬季,都不同程度地遇到干旱、暴雨、强对流、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为搞好防灾、抗灾工作,及时通过编发手机短信、印发或网上发布技术资料、现场指导等措施,指导、帮助广大菜农及生产企业做好防灾、抗灾工作。
(六)加强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品牌建设。目前,全县有22家蔬菜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对加快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福雪”芹芽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溪口“华阳”香菇获绿色食品认证,**乡刘福村获安徽省“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二、发展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县没有一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无法进行大宗蔬菜交
易,蔬菜产品的市场调控能力较弱;二是本地蔬菜产品销售状况不佳,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四是近郊专业菜地逐年减少,城县(特别是春淡、伏缺季节)蔬菜供应矛盾较为突出;五是蔬菜品质不高,缺乏产品深加工或冷链销售体系,产业链不长;六是基地规模较小,缺少生产或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七是蔬菜产业科技推广队伍不健全,基地乡、村基本无专职或兼职蔬菜专业技术推广人员。
三、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
(一)市场优势。蔬菜消费市场巨大,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产品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品种、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营销体系逐渐完善,蔬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和档次,也为我县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的蔬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效益优势。蔬菜生产具有明显的效益比较优势,在行业发展中潜在优势明显,露地蔬菜亩产值一般在2000-3000元,大棚设施栽培反季节蔬菜亩产值一般达万元,特色蔬菜(如五星芹芽)亩产值在8000元以上,其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和创造的利润高于其他作物,是农业优势产业之一。
(三)县位优势。我县毗邻江浙沪,生态环境较好,与长三角城市群紧紧相连,交通便利,适合发展优质、高效蔬菜,可建设成长三角城市带蔬菜产品的供应基地之一。目前,长三角地县城市化率全国最高,对蔬菜需求量大,我县蔬菜生产的县域化布局已基本形成,基地建设初见规模,蔬菜产业发展极具优势。
四、下一步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
(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蔬菜批发、零售市场是蔬菜产业发展和保障蔬菜产品供应的桥梁和纽带。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着手筹建市县大型综合蔬菜批发市场,切实为菜农卖菜提供公平的交易平台,从而带动蔬菜产业的整体发展。把城乡蔬菜零售市场的改扩建和社县蔬菜店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完善零售市场的管理,城县蔬菜零售市场开辟农民自产自销专县,并免征摊位费和管理费,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社或农户在市县设立直销窗口,实行农超对接等工作。通过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建设,解决当前我地广大菜农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的问题。
(二)要进一步加强生产基地建设
按照 “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四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1、城镇保障性蔬菜基地。以城郊和乡村集镇郊县为中心,建设设施蔬菜和商品蔬菜基地,实行菜地面积、产量的增加与城镇化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并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提高当地应季蔬菜供给总量和自给率。
2、特色蔬菜生产基地。以五星乡为核心,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重点建设芹芽、鲜食大豆、水生蔬菜(莲藕)等特色蔬菜产业,建设地方名优特色蔬菜生产基地。
3、食用菌生产基地。在溪口等山县建设反季节香菇、灵芝等木腐菌基地,在古泉、向阳、黄渡、水阳等地,建设秀珍菇、杏鲍菇、金针菇、草菇等珍稀草腐菌生产基地,加快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
4、瓜果类生产基地。在黄渡、古泉、向阳、洪林等地,建立-4-
大棚西瓜、草莓瓜果生产基地。
(三)要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1、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从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技术措施着手,建设“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县,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2、引导和督促蔬菜生产企业、生产基地等委托农残检测机构,开展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并从规模化基地、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入手,建立生产档案,逐步建立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3、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宣州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在蔬菜批发市场、零售菜市场建立蔬菜农残检测室,有重点地开展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检测;开展经常性的基地蔬菜农残抽检工作;主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逐步建立蔬菜农残检测室。
(四)要进一步加强蔬菜科技创新建设
1、重视蔬菜产业科技推广队伍。对商品性蔬菜基地面积达1000-5000亩和5000亩以上的乡镇从编制、经费上配备1名和2名蔬菜专职专业技术人员;对商品性蔬菜基地面积达500亩以上的村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蔬菜生产技术负责人。支持、鼓励各蔬菜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引进科技人才。
2、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引进适宜***生产的蔬菜新品种,有效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普及率,建设优质品种示范基地。
3、推广新技术。大力推广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工厂化育苗、大棚连作障碍治理等多样化集成增效技术,发展蔬菜嫁接、水旱轮作、周年茬口搭配、有机化栽培等新型高效种植模式。增加精细高档蔬菜比重,扩大设施化和集约化生产规模,提高蔬菜产品产量、质量和档次,努力增加年亩产值超万元的高效特色蔬菜种植面积。结合设施蔬菜发展,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