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蔬菜产业发展简介

时间:2019-05-15 06:4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乡蔬菜产业发展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乡蔬菜产业发展简介》。

第一篇:XX乡蔬菜产业发展简介

XX乡蔬菜产业发展简介

我乡位于XX高寒山区门户之地,海拔1200-1500米,辖5个村38个组1390户,农业人口5363人。过去农民以种植玉米为主,人均纯收入不足1000元,人均粮食300公斤,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贫困乡镇。为改变这种贫困面貌,区委区政府通过不断探索,变劣势为优势,依托XX山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品牌为核心,走出了一条发展高山露地绿色蔬菜之路。2011年,全乡实现人均纯收入达4238元,其中人均蔬菜产业收入达2000元以上。

我乡自1998年通过引导部分农户开始试种蔬菜,2002年逐步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并建立了蔬菜协会,负责蔬菜种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新品种的大力推广,全乡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1年,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1.8万亩(越冬蔬菜种植面积达7500亩),品种达12个,其中5个主导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A级认证,实现蔬菜产量5.4万吨,产值2000余万元。2012年,全乡共规划种植高山露地蔬菜2.1万亩,其中核心示范片6500亩(共涉及XX、李家和工农3个村14个组),规划种植越冬蔬菜8000余亩。较去年相比,种植面积是增长17%,核心示范片增长225%。

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为使全乡蔬菜产业健康发展,更好的为种菜农户服务,2007年10月注册成立了XX区XX蔬菜专业合作社,并成功注册“XX”商标,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经营模式,开通蔬菜种植和营销网站,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范围由XX1个乡扩展到XX片区8个乡镇。在订单蔬菜上,该合作社与成都、南充、西安等一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合作关系,在XX、XX、XX、XX等开设XX山蔬菜专销窗口,产品主要销往省内外50多个大中城市;2009年2月,XX蔬菜专业合作社被XX省农业厅授予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成为XX区首家获此殊荣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10年,我乡成功引进了以加工脱水蔬菜为主的龙头企业—XX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行订单农业,采取“公司+协会+农户+市场”模式,农户根据XX公司需求的品种进行技术标准种植,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种植风险。使XX山蔬菜产业实现了有基地、有龙头、有市场。力争把“XX山”牌蔬菜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蔬菜品牌。

第二篇:马鞍山蔬菜产业发展简介

马鞍山蔬菜种植简介

城关镇马鞍山村地处县城以南2公里的岷江南岸,全村辖两个合作社(其中:一社地处川坝地带,二社地处半山地带)135户633人,全村耕地面积815亩(其中:一社500亩,二社315亩),人均耕地1.3亩。境内平均海拔1460米,年均气温9.5℃左右,平均无霜期190天,年均降水量580毫米,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

该村自1993年部分农户开始种植蔬菜,发展到现在的每家每户都种植蔬菜。一社地处川坝,借距县城近的优势,种植的蔬菜种类多、面积大,有耕地500亩,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50亩,其中:早熟地膜洋芋250亩,西瓜100亩,辣椒、菜豆、豇豆、西葫芦等100亩,2009年镇上积极筹资10万元,搭建蔬菜拱棚36座,其中集中建棚20座,建成蔬菜新品种示范园,为全村乃至全镇发展蔬菜起示范带头作用。经过多年实践,群众在种植过程中摸索出了多种种植模式,主要以早熟洋芋、西瓜为主,间作套种萝卜、莴苣、大白菜、小白菜、白葱、菜豆、辣椒、西葫芦等。有9户农户多年来一直发展拱棚韭菜,收入可观。该村还利用地理、气候等优越条件,种植香椿树,户均达300株,每年香椿收入达3000元左右。该村一社82户农户全部由蔬菜种植面积,蔬菜种植面积最多农户的达14亩。该社2009年仅蔬菜一项收入达5万元以上的农户10户,收入3-5万元的农户26户,2-3万元的23户,1-2万元的15户,0.5-1万元的8户,全村人均蔬菜收入达到5000元,蔬菜已成为群众经济收入的主导产业,同时也丰富了县城及周边群众的菜篮子。

第三篇:和县蔬菜产业简介

和县蔬菜产业简介

一、农业概况

和县地处皖东,东临长江,西傍巢湖,毗邻南京、马鞍山、芜湖、合肥四座大中城市,总面积14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9万亩,山场22.3万亩,水面15.3万亩。现辖15个乡镇,270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6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7万人,是个典型农业县。

和县土质肥沃,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全境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6℃,无霜期232天,日照时数2126小时,降雨量1006毫米,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多为山丘、岗地,东南多为平原、圩区,俗称“三山七圩”。境内有牛屯河、姥下河、太阳河、得胜河、双桥河、石跋河、驷马河7条内河,另有裕溪河、滁河二条界河,均自西向东注入长江,江岸线长65公里。

改革开放以来,和县广大干群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大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初步形成了蔬菜、禽畜、水产、优质粮油、经果林等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以大棚蔬菜、大棚养鸡、大棚养鸭和精养鱼塘为特色的“三塘加一棚”农业经济新格局。尤以蔬菜产业更成为农业支柱产业,2004年全县蔬菜(含瓜类)总播面积达42.5万亩,其中大棚蔬菜20万亩,全年总产量超79万吨,产值约8.1亿元,约占种植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占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二。全县农民人均种菜纯收入1100元,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二、蔬菜产业特色

和县蔬菜规模化生产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达到相当规模,特别是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明确把发展无公害蔬菜作为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蔬菜产业又

上了一个新台阶。二十年间种菜大户由城南乡的12户发展至全县15个乡镇、150多个村庄、7万多个农户;蔬菜品种由原来的几种发展到十六大类、一百多个品种,生产规模、栽培技术水平也都有了质的飞跃,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县具有鲜明特色的支柱产业。和县蔬菜产业具有以下特色:

(一)多种栽培模式并存,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八大特色生产区域。全县蔬菜瓜果总播面积的80%集中在沿江、沿公路干线,结合加工企业及销售网点,形成一个带状分布及八大区域特色相间的城郊生产型合理布局:以城南乡、姥桥镇、历阳镇、雍镇乡为核心的大棚茄果类种植区,面积约13万亩;以乌江镇、历阳镇为核心的拱棚甜瓜种植区,面积约5万亩;以乌江镇、姥桥镇为核心的豆类种植区,面积约8万亩;以乌江镇、香泉镇为核心的出口蔬菜种植区,面积约2万亩;以善厚镇为核心的常规蔬菜育种区,面积约1.5万亩;以沈巷镇为核心的大棚莴笋、韭菜种植区,面积约1.0.万亩;以西埠镇为核心的黄瓜种植区,面积约1.5万亩;以石杨镇、绰庙乡为核心的水生蔬菜种植区,面积约1.0万亩。核心产区的主栽品种多种栽培模式并存,大部分能周年供应,且规模都在万亩以上,形成了一乡一品、一品多乡的规模化生产格局。

(二)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在蔬菜生产中得到推广与应用。创业初期,我县蔬菜主要为茄子、辣椒、番茄“老三篇”。随着蔬菜产业的发展,新的优良品种不断被引进、推广,仅近两年来,我县就陆续引进国内外的辣椒、番茄、茄子、厚皮甜瓜、小西瓜、南瓜、西葫芦、草莓、芥蓝、苗香、生菜、青花菜、甜椒、樱桃番茄等十六大类8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示范,从中筛选出20个适宜我县种植的新品种在生产中推广。广大菜农和农业科技人员在生产实践中努力探索,积累经验,形成了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栽培技术体系,同时积极学习、引进先进的新技术、新设施,如脱毒技术、吊蔓栽培技术、高

密度栽培技术、微量元素施肥技术、微滴灌技术、平衡施肥技术、CO2气肥施用技术、穴盘育苗等新技术,遮阳网、防虫网、微滴灌、育苗盘、施肥器、除草地膜、转光膜、无滴保温长寿膜等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引进推广与普及,全面提升了我县蔬菜生产水平,效益和品位,推进了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

(三)社会化服务已初具规模。随着蔬菜生产规模的扩张,社会化服务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在市场建设方面,以皖江蔬菜大市场为龙头,以乌江边贸市场、卜集瓜果市场、沈巷边贸市场等为骨干,与依公路沿线建立的24家产地蔬菜市场,构成了县、乡、村三级市场网络,构筑了“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尤其是投资3200万元建成的皖江蔬菜批发市场,占地面积200亩,去年被列为全国三十家创建“三绿(绿色市场、绿色食品、绿色通道)工程”试点单位之一,该市场在与上海、杭州、南昌、长沙、南京、武汉、合肥等十多家市场结成“友好市场”的同时,又与东北、西北等近百家市场建立了业务往来,互换场地、互设窗口。目前,皖江大市场的销售区域已扩展到除西藏外,全国其它所有省份的大中城市。2004年,市场蔬菜成交量43万吨,交易额4.3亿元。在信息服务方面,作为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定点市场的皖江蔬菜大市场,除按规定定时向外发布信息外,还通过安徽农网“信息入乡”工程,将无公害蔬菜生产和销售信息送达千家万户。在农资供应上,全县建有农资销售网点300多家,由农业执法部门实行规范化管理,重点无公害蔬菜产区由县植保公司实行配送,服务到家。

(四)产业化经营初显成效。实施产业化经营是蔬菜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龙头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灵魂,它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有效地解决了分散的农户经营与大市场的连接问题,促进了产销衔接和产业结构调整。近几年来,我县在蔬菜产业化经营上做文章、下功夫,着力培植了一批颇具发展潜力的龙头企业。皖江营销 公

司、绿叶公司等无公害蔬菜营销“龙头”,通过订单农业,由各地的蔬菜生产协会组织生产,带动基地3万亩,公司组织收购,产品经精选、分级、包装,以“皖江”牌无公害品牌产品进行配送,现已在南京6个大型农贸市场、合肥苏果超市以及杭州、上海等地设立了和县无公害精品蔬菜销售店和专柜,产品深爱市民青睐。县嘉谊、绿缘源两家外贸企业主营出口创汇蔬菜,目前正在进行绿色食品申报,2004年前三季度共创产值6000万元,出口创汇600多万美元,带动基2万亩。金东海酱菜制品加工厂、善厚调味品厂、姥桥益和酱菜厂等蔬菜深加工企业,在“土”、“特”和品牌上下功夫,生产加工能力持续攀升。目前全县已有民营蔬菜加工企业19个,年加工量5万余吨,年实现产值2亿元,带动生产基地5万亩。

五、品牌意识初步显现。为进一步发挥品牌效益,我县加大了品牌实施战略,目前全县获部级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达18个(其中蔬菜14个),拥有“皖江”、“皖蔬”、“和州绿”等知名品牌,其中“皖江”牌番茄、辣椒两度获皖优名牌农产品。计划2005年再申请认证10个左右无公害品牌,并力求在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上有所突破。

三、和县无公害蔬菜创建工作卓有成效

2001年5月,我县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创建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县委、县政府决心以此为契机,实现和县蔬菜二次创业。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无公害蔬菜创建工作取得可喜的成绩。2002年、2003年连续两年顺利通过国家农业部的检查验收,并被评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先进县。和县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强化行政推动。建立了县、乡(部门)、村、组四级组织体系。县里成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无公害蔬菜的生产管理、组织实施和业务指导、监督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组织,落实专人负责,并将生产基地农户以10户左右为单位组成无公害蔬菜

生产联保小组,由小组长负责指导、监督、记录生产过程,实施全程监控。全县共组建联保小组5800多个,有力地推动了基层无公害蔬菜生产管理工作。为了把无公害蔬菜生产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管理轨道,2001年8月,县政府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和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实施意见》,在此基础上,又先后制定出台了《和县无公害蔬菜管理办法》以及《关于加强无公害蔬菜使用农药管理的通告》、《和县无公害蔬菜使用服料的管理规定》、《和县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等规范性文件。几年来先后四次召开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动员大会,把无公害蔬菜生产工作摆在全县经济工作的首位。2003年5月,我县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决定》。通过强化行政推动,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此项工作中来。二是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大力营造创建氛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培训活动,通过培训班、现场会、知识竞赛、广播电视、墙报标语、宣传手册和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全县65万人口对无公害蔬菜的知晓率达80%以上。县举办了多次由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主任、农技员、种菜大户参加的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参训人员现都已成为各地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骨干。2004年县级农技干部直接进村入户举办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45场次,直接受训人数9000多人次,送科技下乡、科技赶集31场次,印发各类宣传材料42000余份,基地农户培训到户率已达100%。人均累计培训时间超过48小时,户均有一人能熟练掌握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三是大力整治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基地生产条件。各生产基地在生产中,积极采取开挖田头窖,实行秸秆发酵还田,对废弃物集中存放、统一处理等办法,减少人为污染,同时各地还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大兴农田基本建设,疏通水系,清洁田园,极大地改善了产地农业生态环境。2002年,全县蔬菜生产区域通过了省级无公害产地认定。为了强化对蔬菜生产投入物的管理,县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无公害蔬菜使用农

药管理的通告》及《和县无公害蔬菜使用肥料的管理规定》,禁止在县域内销售和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未经登记的劣质肥料、劣质农药。县农业主管部门对全县各经销点进行清理,并与县公安、工商、质监等部门联合执法,不定期检查。目前和县市场违禁农药、化肥基本上已销声匿迹。四是建立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规范产品质量标准。在遵循国家农业部行业标准及省级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对尚未出台的一些蔬菜品种结合我县蔬菜生产实际,编写制定了15个品种的生产技术规程,并经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批准,正式作为县级地方标准公布实施,从而使我县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体系更趋完善,更具法律效力。质量检测是无公害蔬菜生产的重要环节,皖江大市场、历阳、姥桥、雍镇等重点市场和蔬菜生产基地先后建立起了无公害蔬菜检测站,定期进行蔬菜质量检测。2004年,全县共抽检蔬菜样品4500余份,抽检合格率达97.7%。目前我县正在积极筹建县级无公害农产品检测中心,构建和县无公害蔬菜质量检测网。五是加强品牌培育和产品认证,促进无公害产品销售。品牌是产品的市场通行证,和县自创建工作开始就着力打造无公害蔬菜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先后注册了“和州绿”、“皖江”、“皖蔬”等无公害商标。为提升和县无公害蔬菜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去年县政府对几大蔬菜品牌进行了整合,统一打造“皖江”品牌,并加以严格管理,同时加强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全县获部级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达18个(其中蔬菜14个),拥有“皖江”、“皖蔬”、“和州绿”等知名品牌,其中“皖江”牌番茄、辣椒两度获皖优名牌农产品。计划2005年再申请认证10个左右无公害品牌,并力求在绿色、有机食品认证上有所突破。

四、首届“蔬博会”奏响新乐章

2004年4月18日和19日两天,我县成功举办了安徽和县首届蔬菜博览会。博览会两天时间里八方宾朋齐聚和州,各地农民涌向会场。精心设置的精品展和“三新”推介展,既展示了和县蔬菜的种植水平,又推介了蔬菜领域的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真正唱出了一台蔬菜大戏。此次盛会举办,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县蔬菜知名度,激发了广大农民发展蔬菜生产的热情,为我县实现三年规划,实现蔬菜产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和县农委蔬菜办公室

二○○五年八月二十日

附:无纺布17000元/吨;大棚膜14800元/吨;发酵鸡粪750元/吨;滴灌带0.38元/米.欢迎惠顾!

第四篇: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人民政府

(2011年4月日)

各位领导: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政协的关心指导下,我县蔬

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培育出如香菇、芹芽、设施蔬菜、莲藕、鲜食大豆等规模化的蔬菜基地。多年来,***蔬菜年播种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均位于宣城市第一位,在全省有较重要位置。

一、近几年我县蔬菜工作情况回顾

(一)大力发展蔬菜产业。2010年***蔬菜播种面积16.79万亩、总产量22.39万吨、总产值3.93亿元,蔬菜总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15.34%。目前,全县共有专业蔬菜基地1.5万亩,其中常年菜地0.89万亩,季节性菜地0.61万亩,年产商品性蔬菜5.7万吨。其中大棚蔬菜基地0.31万亩,占商品性蔬菜基地总面积20.6%,大棚蔬菜产量2.25万吨,占商品性蔬菜基地总产量39.5%,种植县域主要分布在城市近郊。

(二)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近五年来,累计培训人员1.5万人次,印发简报62期、技术资料4万余份、发放农业书籍1000册,结合农时加强田间现场技术指导,并在网上发布技术措施指导广大菜农科学生产,帮助菜农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

(三)加强蔬菜生产源头管理,确保蔬菜产品的质量。一是引导菜农使用低毒、低残留和生物型农药。二是在重点生产企业

建立投入品档案,并在其醒目位置张贴“无公害蔬菜生产农药合理使用规范”、“无公害蔬菜生产肥料合理使用规范”、“无公害蔬菜生产禁止使用农药品种”、“无公害蔬菜生产推荐使用农药品种”等标牌。三是增加基地菜上市前的抽检频率,每年的5-11月份每月到基地抽检蔬菜样品不少于4次,其中2010年共抽检蔬菜样本30批次236个,合格率为98.31%。四是加大对供沪蔬菜产品的监管,2010年我县供沪香菇3400吨、鲜花生400吨未出现任何质量问题。

(四)推广蔬菜生产先进实用科技。通过技术人员联系生产大户、企业、生产基地和科技培训等多种方式,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抗灾避灾技术、棚室小型机械化耕作技术、蔬菜连作障碍预防技术等先进实用科技,并积极引进蔬菜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促进了本地蔬菜产业科技综合水平的提高。

(五)指导、帮助蔬菜基地做好防灾、抗灾工作。近年来,我县每年的夏秋及冬季,都不同程度地遇到干旱、暴雨、强对流、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为搞好防灾、抗灾工作,及时通过编发手机短信、印发或网上发布技术资料、现场指导等措施,指导、帮助广大菜农及生产企业做好防灾、抗灾工作。

(六)加强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品牌建设。目前,全县有22家蔬菜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对加快我县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福雪”芹芽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溪口“华阳”香菇获绿色食品认证,**乡刘福村获安徽省“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

二、发展蔬菜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县没有一个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无法进行大宗蔬菜交

易,蔬菜产品的市场调控能力较弱;二是本地蔬菜产品销售状况不佳,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蔬菜基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四是近郊专业菜地逐年减少,城县(特别是春淡、伏缺季节)蔬菜供应矛盾较为突出;五是蔬菜品质不高,缺乏产品深加工或冷链销售体系,产业链不长;六是基地规模较小,缺少生产或加工的龙头企业带动;七是蔬菜产业科技推广队伍不健全,基地乡、村基本无专职或兼职蔬菜专业技术推广人员。

三、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

(一)市场优势。蔬菜消费市场巨大,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产品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对品种、质量就有了更高的要求。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营销体系逐渐完善,蔬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和档次,也为我县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的蔬菜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效益优势。蔬菜生产具有明显的效益比较优势,在行业发展中潜在优势明显,露地蔬菜亩产值一般在2000-3000元,大棚设施栽培反季节蔬菜亩产值一般达万元,特色蔬菜(如五星芹芽)亩产值在8000元以上,其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率和创造的利润高于其他作物,是农业优势产业之一。

(三)县位优势。我县毗邻江浙沪,生态环境较好,与长三角城市群紧紧相连,交通便利,适合发展优质、高效蔬菜,可建设成长三角城市带蔬菜产品的供应基地之一。目前,长三角地县城市化率全国最高,对蔬菜需求量大,我县蔬菜生产的县域化布局已基本形成,基地建设初见规模,蔬菜产业发展极具优势。

四、下一步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

(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蔬菜批发、零售市场是蔬菜产业发展和保障蔬菜产品供应的桥梁和纽带。建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着手筹建市县大型综合蔬菜批发市场,切实为菜农卖菜提供公平的交易平台,从而带动蔬菜产业的整体发展。把城乡蔬菜零售市场的改扩建和社县蔬菜店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完善零售市场的管理,城县蔬菜零售市场开辟农民自产自销专县,并免征摊位费和管理费,扶持蔬菜专业合作社或农户在市县设立直销窗口,实行农超对接等工作。通过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的建设,解决当前我地广大菜农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的问题。

(二)要进一步加强生产基地建设

按照 “科学规划、区域布局、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总体要求,重点抓好四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

1、城镇保障性蔬菜基地。以城郊和乡村集镇郊县为中心,建设设施蔬菜和商品蔬菜基地,实行菜地面积、产量的增加与城镇化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并实行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提高当地应季蔬菜供给总量和自给率。

2、特色蔬菜生产基地。以五星乡为核心,发挥地方特色和优势,重点建设芹芽、鲜食大豆、水生蔬菜(莲藕)等特色蔬菜产业,建设地方名优特色蔬菜生产基地。

3、食用菌生产基地。在溪口等山县建设反季节香菇、灵芝等木腐菌基地,在古泉、向阳、黄渡、水阳等地,建设秀珍菇、杏鲍菇、金针菇、草菇等珍稀草腐菌生产基地,加快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

4、瓜果类生产基地。在黄渡、古泉、向阳、洪林等地,建立-4-

大棚西瓜、草莓瓜果生产基地。

(三)要进一步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1、推进“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从规范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与管理、规范技术措施着手,建设“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县,从源头上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2、引导和督促蔬菜生产企业、生产基地等委托农残检测机构,开展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并从规模化基地、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入手,建立生产档案,逐步建立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3、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建立健全宣州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在蔬菜批发市场、零售菜市场建立蔬菜农残检测室,有重点地开展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检测;开展经常性的基地蔬菜农残抽检工作;主要生产基地、生产企业逐步建立蔬菜农残检测室。

(四)要进一步加强蔬菜科技创新建设

1、重视蔬菜产业科技推广队伍。对商品性蔬菜基地面积达1000-5000亩和5000亩以上的乡镇从编制、经费上配备1名和2名蔬菜专职专业技术人员;对商品性蔬菜基地面积达500亩以上的村配备专职或兼职的蔬菜生产技术负责人。支持、鼓励各蔬菜生产、加工企业积极引进科技人才。

2、积极进行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和示范推广工作。引进适宜***生产的蔬菜新品种,有效提高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普及率,建设优质品种示范基地。

3、推广新技术。大力推广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工厂化育苗、大棚连作障碍治理等多样化集成增效技术,发展蔬菜嫁接、水旱轮作、周年茬口搭配、有机化栽培等新型高效种植模式。增加精细高档蔬菜比重,扩大设施化和集约化生产规模,提高蔬菜产品产量、质量和档次,努力增加年亩产值超万元的高效特色蔬菜种植面积。结合设施蔬菜发展,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观光、休闲农业。

第五篇: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蔬菜产业发展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坝上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蔬菜成为**等坝上几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之一。通过实施“优种优法、规模生产、市场引导、品牌销售”,大力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蔬菜产业已见成效,形成了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品种多样化、质量安全化、销售一体化、服务多元化的生产格局,成为全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是北方夏秋优质蔬菜生产基地。2002年**县被农业厅命名为“**省蔬菜之乡”。2008年被确定为北京奥运会绿色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被农业部命名为蔬菜产业重点县。

一、发展蔬菜产业的有力条件

1、气候条件独特,蔬菜品质高

**地处坝上冷凉地区,具有蔬菜生长发育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一是气温偏低年平均3.2℃,昼夜温差大,为9.4-14.6℃,比北京地区温差大2.8℃。蔬菜产量高、品质好、耐储耐运;二是光照条件充足,年照时数2908小时,比北京多202小时,七八月份光能更好,非常适宜露地菜生产;三是雨热同季,月平均气温不高于19℃,蔬菜生长旺盛,病虫害发生轻。

2、无公害条件具备

**县气候冷凉,地势高,空气相对干燥,冻结期长,限制了很多病虫害的发生。蔬菜病虫害发生种类少,危害程度轻,农药使用量少,农家肥多,化肥量少,这就减少了土壤、蔬菜的污染机会。所以**县是信得过的无公害生产基地。

3、错季明显区位优越

我县七月到九月份是蔬菜采收旺季,正是**以南地区的无菜时期,错季明显,互补性强。我县地理区位优势也明显,交通十分便利,有三十多家蔬菜贩运大户,与京、津蔬菜销售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市场活跃繁忙。

4、生产条件不断完善

随着蔬菜产业化的发展,农民种菜积极性高,蔬菜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全县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和节水灌溉农业。同时积极沤制购买有机肥,自发的加大投工、投肥、投资力度,蔬菜生产水平得以提高。

5、优良品种不断引进

为了提高蔬菜品质,从科研单位引进了一批抗病力强、品质优的蔬菜名、优、特新品种,如大白菜主推品种有:金美、金峰、金冠等及迷你星娃娃菜、金童娃娃菜;甘兰有:中甘

21、贝思特等;西兰花有优秀;莴笋主要是特大白尖叶;大白萝卜主要有春森、春蕾等;白菜花主要有:雪宝、椰莉亚等,逐步代替过时淘汰的品种。

二、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1、发展蔬菜种植,引进名优品种

**县蔬菜从1961年开始小面积种植,80年代全县种植面积不足万亩,平均亩产仅有750公斤,品种以农家品种为主,如晚熟甘蓝、油**菜和本地芹菜,这些品种单一,品质不高,所产蔬菜以自食为主。由于缺菜,特别是细菜,城镇居民食菜都需要从**、北京调入。进入90年代,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左右,引进了各类蔬菜新品种,如大白菜、西芹、、早熟甘蓝、西兰花、接球生菜、莴笋、红胡萝卜、大白萝卜等。特别是近年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按照“重市场、要效益、重时差、错播期”的原则和压粗菜,扩细菜,种特菜的种植结构,发展了三白二绿一红的优质菜,积极引进西兰花、生菜、架豆、彩椒、西红柿、黄瓜等细特菜。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的增加,品质的提高,使农民种菜效益显着提高。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了如**镇细特菜、小二台白萝卜、战海大白菜等蔬菜特色之乡和陈羊沟、赐儿山、许晴房、灯干淖、王簸萁沟、西后滩、三号、战海等蔬菜专业村。到2012年全县蔬菜面积稳定发展到18万亩,其中大白菜8.2万亩,圆白菜3万亩,娃娃菜0.5万亩,芹菜0.9万亩,大葱0.6万亩,生菜0.8万亩,白菜花0.5万亩,西兰花1万亩,莴笋0.7万亩,大白萝卜0.6万亩,红胡萝卜0.5万亩,架豆0.2万亩,其它细特菜及蔬菜0.5万亩。7月上旬开始陆续上市,到10月中旬结束,历时100天。并实现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平均亩产2500公斤以上,总产蔬菜70多万吨,销往北京、山东、江苏、广东、浙江等十几大中城市,部分菜还出口到日本、南韩和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销售收入4亿多元。赢得了国内外市场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2、加快基地建设,开展科技培训

蔬菜面积的发展,产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民增加了收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菜的积极性。全县涌现出**镇、馒头营、战海、三号、小二台、油篓沟、公会、二泉井等八个蔬菜万亩大乡,58个种菜专业村和重点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0%以上,种菜收入占种植业总收入的80%,这些重点村已成为我县稳固的错季蔬菜生产基地。实现了蔬菜品种大、中、小日期配套,同一品种不同播期播种,进而错期收获、分批上市,化解市场风险。为了种好菜卖好菜,县农牧局组织30名农业技术科技人员,深入到365个行政村,发放30期技术培训资料,培训农民8万人。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推广错季无公害蔬菜标准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种田水平。

3、发展设施大棚,推进节水蔬菜。

为提升蔬菜产业水平,多年来,我县一直把发展节水蔬菜,提升蔬菜品质放在首位,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高效节水蔬菜生产。以设施、高效、节水农业为突破口,实现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推进蔬菜种植实现由低质低效大路菜向精细特高端菜转变、由露天种植向设施种植转变、由无公害向有机种植转变、由一季向多季转变。2012年,利用巩固退还林后续产业设施农业项目资金,着重加大冬暖式大棚、春秋棚建设资金补贴力度,强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促进蔬菜产业的转型发展。今年,全县新建冬暖式大棚310个、面积214亩,春秋棚3237个、面积2843.8亩,小拱棚33000个、面积2600亩,建设了市级蔬菜标准园9个。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了蔬菜生产地膜覆盖技术和节水灌溉技术,蔬菜节水面积在5万亩以上,推进了节水蔬菜的发展。并把食用菌栽培作为节水、节能、高效的**产业来抓,通过典型带动、科技示范等方式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达30万平米,形成了油篓沟乡玻璃彩村双孢菇种植基地、郝家营绿键食用菌繁育基地、馒头营乡胡氏菌业食用菌种植基地、大河乡食用菌基地、**镇食用菌栽培基地等食用菌基地

4、抓好安全生产,提升产品质量

从源头抓起,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保证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为加强全县无公害蔬菜安全生产,农业执法大队从蔬菜生产到销售期间在全县18个乡镇和县城内进行不间断的拉网式清查,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以确保种子农药化肥市场管理有序。同时搞好蔬菜质量检测,严把蔬菜生产质量安全关。我县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并多方自筹资金,配备了原子荧光仪、气相色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以及其它农药残留检测化验辅助设备,建成了**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每年分区域、分品种、分不同生育期对全县蔬菜定期进行采样抽检。同时为8个蔬菜主产乡镇统一购置了农药残留速测仪,指导乡镇开展蔬菜自检,确保了我县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5、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批发市场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解决农民卖菜难问题,投资1.2亿元,建成了一座13万平方米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蔬菜日交易平均1500吨,日交易额120万元,除此之外还组建了蔬菜协会和50家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建成蔬菜保鲜恒温库50座,培养了蔬菜销售中介人3000名。县乡及县有关部门积极做好蔬菜销售工作,并为广大菜农和客商营造了良好的蔬菜销售环境

通过上述措施,我县蔬菜基本能够卖得出,销的好。商品菜占蔬菜总产量的80%以上。蔬菜种植已经在我县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蔬菜已经成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经济作物之一。

下载XX乡蔬菜产业发展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乡蔬菜产业发展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发展蔬菜产业重要意义 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供、增收、促就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2013.5.22乡西瓜产业发展情简介

    漫河乡西瓜产业发展情况简介 漫河乡共有38个行政村,人口28458人,行政区划面积66.7平方公里,全乡总耕地面积55065亩。近几年来,我们按照阜城县委、县政府“绿色兴农”战略的总体......

    蔬菜产业发展先进村事迹材料

    ——**县**镇**村 **村地处泾崇路沿线,**区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地带,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276户1224人。2008年以前,**村群众依山而居,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群众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

    做大蔬菜产业发展集体经济

    做大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 2009年,孔湾镇引进了集冷链、加工、包装、销售、物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万景实业有限公司。2010年3月,镇党委、政府依托万景公司成立了宜城市宏阳蔬......

    麒麟蔬菜产业发展[合集]

    麒麟区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2008年我区的蔬菜生产在麒麟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全区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支持下,蔬菜站认真组织规划,做好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通渭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通渭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县按照“稳玉米、扩洋芋、种药材、兴杂粮、增果菜” 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思路,把加快发展蔬菜产业当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因地......

    乡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XX乡种植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一、种植业基本概况 XX乡行政区域面积1420平方公里,辖区内共有11个行政村17个自然屯,11个国有林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人口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962......

    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双柏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根据《楚雄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民增收专题调研的通知》(楚府办明电„2011‟243号、楚机发1661号)的有关要求,组织我局有关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