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
2017年中国金融科技发展报告
本报告从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入手,将金融科技分成系统、支付、信贷、金融和生活五个部分,分别核算中国金融科技营收规模。通过不同企业案例和未来布局的梳理,为您详细解读中国金融科技未来可能产生的竞争格局!金融科技的意外爆发 “
终于有一天,行业回想起那曾经被遗忘的力量
互联网的发展历程,造就了用户为王的商业逻辑。在这个逻辑中,最常见的企业战略就是将已掌握的资源,迅速转化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用户。在这样的背景下,2016年之前,互联网的用户红利尚存,因此无论是互联网金融机构还是意识到互联网很重要的传统金融机构,都在用户规模和用户体验上投入重金。但是进入2016年,互联网行业整体的人口红利殆尽,网民和移动网民增速降到10%以下。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各巨头的竞争格局基本稳定,用户之间的迁移成本巨大,用户规模这个层面,所带来边际效应降低。
展开剩余91%
这样,就使得行业开始重新审视行业发展的促进要素,在舆论和全球整体产业发展的趋势促进下,科技的重要性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得到了凸显和放大。并且,在中国政策导向的客观推动下,金融科技在中国,成为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的新篇章。
“
金融科技发端于金融IT系统,未来将构建“无金融”社会
实际上,金融科技虽然是个新词,但却是个相对古老的行业。早在2004年之前,中国的金融行业就已经引入了金融科技的概念,只不过那时金融科技仅作为传统金融机构IT系统的方式存在,是不受重视的基础设施。而随着支付和P2P的出现,金融科技从后台系统渗透到了金融的核心业务。并且,随着其它技术手段的丰富,科技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将使得金融与实际生活结合得更加紧密,最终实现无金融社会。
“
作为衍生价值出现的金融科技,尚需依附实际业务 与国外不同,中国金融科技的起始点并不是金融科技行业本身。金融科技这个词在很长时间内都是以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存在的,这种以战养兵的发展模式导致目前科技还需要依附实际的金融业务,很难独立存在。这也给了中国绝大部分中小型互联网金融公司一种额外的价值,使以往以业务规模论英雄的评判模式,逐步向单位产值方向转移。
对行业来说,这既是机会,也是风险。它给了中小互联网金融公司崛起的契机,但同样也加速互联网金融行业内部的整合。在中国金融科技领域,客观环境使一部分非金融科技企业可以迅速在金融科技领域建立自己的优势,巨头对各方面资源的吸引力,已经让它们成为了左右竞争格局的关键要素。因此未来,巨头之外的广大金融科技及互联网金融公司就必然存在两条道路:自我壮大和被收购。
金融科技发展暗藏风险 “
2020年互联网金融核心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12万亿 2016年,中国网络资管规模超过2.7万亿,网络信贷余额超过1万亿。在这些业绩的背后潜藏着更大的业务空间,互联网短平快的特点,在交易规模上实际可将存量市场放大数倍。而且伴随着互联网高频的特点,金融科技的长尾价值将得到凸显。预计2020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核心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12万亿,艾瑞预计,在行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金融科技将更多的参与到优质资产生成的过程中。
“
以金融业务流程为主线的产业链构成
不同于其它产业,金融科技所服务的对象并不直接与客户金融行为相联系,在多数场景下,金融科技更类似于一种基础设施,在实际金融业务的后端,辅助金融机构提高业务效率。所以金融科技的产业链应以金融业务流程为主线构建。
“
中国金融科技需摆脱互联网金融的母体,才可迎来爆发
一如本报告开篇提及的内容,在行业待兴之初,只有关注被市场验证的金融科技平台,才能够避免鱼龙混杂对行业带来的潜在伤害。2016年金融科技概念非常火爆,但是2016年中国科技营收仅4213.8亿元,整体增速下滑至42%,预计未来几年都将保持这一增速。究其原因,艾瑞分析认为:首先,互联网金融收紧,尤其对网络信贷行业的收紧,导致绝大部分围绕网贷行业的科技企业营收萎缩,影响了行业增速;其次,金融科技的定位,这一原因与互联网金融收集相辅相成。金融科技服务于互联网金融,更偏向于金融业务的后端,所以其增速并不会像行业增速那样快;最后,转型尚需时日。金融科技脱离互联网金融而独立存在,意味着更加科技化的商业生态已经形成,对于尚处发展初期的金融科技来讲,这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一旦行业独立生存,居于主导地位的科技企业才能获得产业链中最丰厚的利润,进而推高行业营收规模的增速。艾瑞预计这至少需要5年时间。
“
信贷与理财依然是最重要来源
2013年之前,金融业IT投入是金融科技行业相对重要利润源,但是随着技术的逐步成熟,虽然整体行业的利润还在缓慢增长,其在金融科技整体的占比已经微不足道了。2013年后,金融的核心“存贷汇”业务中,所包含的技术元素越来越多,其行业本身所获得利润,得以浸润到金融科技领域。未来只要金融行业的内涵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金融科技的利润源就依然是传统金融业务。不过目前,金融科技各细分领域商业模式比较简单,行业整体的发展需要在内涵和服务模式上有所创新。
“
应该给予科技平台足够的耐心
对于金融科技行业来讲,从业门槛比之前显著提高。因此在初期,IT系统的构建成本是阻碍金融科技公司或者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业务起步的最大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并不容易,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庞大,制度复杂,只有充分相信金融科技能力的领导,才有可能在庞大的机构内推进和升级业务。症结在于大企业的通病,即效益论。目前市场上自主研发系统鱼外包研发相比,3-8个月内外包具备明显的成本优势,但基本在8个月后,自主研发的成本优势得以凸显。但是8个月的时间对于传统金融机构来说,十分尴尬。一方面时间尚短,技术平台尚不能发挥全部实力;另一方面时间又太长,以至于体质内部会产生大量质疑之声,最终使项目夭折。艾瑞认为,企业要给金融科技平台或内部项目足够的耐心,以发挥其全部实力。
金融科技平台案例 “
网易金融:金融机构数字化、移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最佳合作伙伴
网易金融是一家运用大数据、机器学习、云计算、认知智能 等前沿技术,致力于风控、资产管理两大核心金融领域创新的金融科技公司。是网易集团拓展其金融疆域的核心平台。致力于解决三大问题:中低收入人群、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及“三农”领域的金融供给短缺。
目前,网易市值位于400亿美元左右,旗下互联网金融业务将成为进一步拓展集团公司盈利的渠道来源,也是完善多元生态,对数据、用户和渠道进行交叉、高效利用的一个重要通道。在网易公司年度营收从百亿迈向千亿的时代,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业务也将发挥更大的推动作用。
“
招商银行:因您而变
招商银行在互联网领域的脚步,始终处在在我国商业银行前列。在银行业还处于网点混战的年代,招商银行以其优秀的电子银行产品,迅速占有市场。时至今日招商银行已经成为银行业电子产品的标杆型银行,对行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引导作用。2016年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下,招商银行分别在零售和对公业务上发力,推出不同的金融科技产品和业务,并在市场上引起热议。
其中,摩羯智投作为广泛吸引眼球的投资型产品最受关注,在国内智能投顾尚处混沌状态时,招商银行凭借其出色的技术能力和对用户数据的敏感度,于2016年底推出摩羯智投,将人工智能与量化交易应用到中国金融行业最核心产业。不过不得不指出的一点是,摩羯智投之所以能受到广泛关注,与其出身于招商银行密不可分。“
百度金融:让人们平等便捷的获取金融服务
百度是互联网BAT三巨头之一,从外界普遍对三者的差异上看,百度是技术能力较为突出的一家科技企业。技术在百度体系内能够得到最优的集团资源扶植,因此当下火热的金融科技领域亦会受益。在2015年12月14日,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成立之初,百度金融就树立了明确的科技理念,即致力于成为一家真正意义的金融科技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升级传统金融,实现普惠金融的梦想。
未来金融生活蓝图 “
金融科技发展将从金融业务本身,向提高效能转变
目前金融科技行业,金融和科技两种元素还必须结合在一起看待,这是因为目前金融科技的核心力量,集中在金融最核心的业务领域,比如信贷、投资与理财。在金融科技跟随金融业务流贯穿全部金融业务时,会发现在金融业务的不同环节上遇到的阻碍更大,主要体现在系统对接、兼容性和人工介入三个层面。而这三个问题都可以通过标准化系统的构建得以解决,所以在金融科技的发展路径上,就出现了更多为解决金融效能问题的技术。
“
因技术同源性而带来的金融回归
中国金融行业长期以来存在一个很奇怪的弊病,那就是过度集中于金融专业领域,以至于专业到脱离用户,脱离市场的程度。而今年火爆的消费金融乃至供应链金融,之所以做得好,是因为与用户生活或企业商业行为息息相关。金融科技服务与金融行业,但是不同于传统金融业务,金融科技随着金融链条的打通,会将各个环节纳入金融科技优化的环节,所以其不可避免的会向非金融领域衍生。因此,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不同技术间天生的亲和力,会将互联网金融回归至实体经济里,通过结算、生物识别等技术,将金融主体和服务主体联合在一起。
“
智能投顾与量化投资,助力未来金融
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极大提高了传统金融的运作效率,这对于谨慎的金融行业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变革。即便是在金融基础设施和用户素养都比较高的地区,也都很难在短时间内过渡到智能化的“无金融”社会。但是从目前金融科技发展状态上推测,以下三个方面将最终使人类过度到“无金融”社会:
大数据获取与智能算法的逐步成熟,都使得金融从业者有更多,更加精准的方式获取用户需求,并找到相应的资产匹配,解决了金融资金融通的最基本职能;
通过生物识别和多种数码与现实交互的技术搭载,用户日常交易亦可通过交易行为背后,金融机构的对接替代各类资金收付的交易过程;
智能化金融将原有金融服务的提供主体从机构缩小至个人。日常交易智能化逐步演变成投资智能化,摆脱以人力为主体的金融中介束缚,实现“无金融”社会。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我们【NobleClub慧贤尊】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文章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Fanny Chan Fanny Chan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第二篇: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工作总结
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2015度年工作总结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急速发展,各路资本、各个行业、众多企业都想抓住机遇分一杯金融红利,于是跨界合作、抢滩圈地的现象成为了当下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大奇观。运营商、零售业、地产、电商、互联网公司、传统金融机构、国企等,各行各业都都想趁此良机,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顺利完成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加入到互联网金融的领域中来,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同时也促进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包容性和新奇性,有助于形成多元、多维、充分竞争的互联网金融业态。但是,众多行业的加入也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丛生,2015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作为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金融智库,为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众多突出贡献。
一、成功举行四批会员单位大会
自2014年11月15-1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顺利开展了为期2天的“
2.争取哲学社会科学类科研项目4项,立项经费180万元; 3.结项科研项目2项。
(三)参加交流活动,提升学校影响力
1.配合科技处参加深圳
5.为学校临时来粤出差教师提供方便条件。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学生管理工作有待提升
目前,办学形式是半脱产学习,学生全部是在职人员,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压力较大。2.科研机构建设速度较慢
现只有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珠海分实验室运行良好,其他几所科研机构建设缓慢,有的机构存在重建立轻建设情况。3.科研项目数量增长不高
主要原因是教师到广东争取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不高,同时组织策划工作也需要加强。
三、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南方研究院将以提升学校在珠三角地区影响力为主要目标,在稳定办学规模的情况下,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大力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间的联系,收集科研信息,着重推动与企业联合申报产学研项目。加强与校友间联系,共同谋划学校科研发展。积极提供教师与当地校友交流平台,创造科研合作机会。加强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制定具体的学生管理规范。在加强规范管理工作的同时,提高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水平和质量。积极推动科研机构建设,督促建设较慢的科研机构制定详细的建设计划并予以实施。
第三篇: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
字号 大 中 小文章来源:沟通交流 2011-06-03 17:11:31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6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对2010年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2010年我国经济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金融业改革成效显著,整体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体系总体运行稳健。
报告指出,2010年我国经济继续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国内需求增长强劲,外部需求逐步改善;财政收入增速较快,用于民生和“三农”的财政支出大幅增加;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大,房价涨势趋缓;货币信贷逐步向常态回归,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市场交易活跃,充分发挥了改善融资结构和完善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企业和住户部门财务状况总体良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金融业稳健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对2010年我国银行、证券期货和保险业的分行业评估,报告指出,银行业主要指标保持良好,资产质量不断提高,拨备覆盖率高位提升,资本充足水平保持稳定,盈利持续快速增长,存贷比与上年基本持平,涉农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占比有所提高,流动性整体较为充足,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能力显著增强;证券期货业健康发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稳健运营,市场规模继续增大,机构投资者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诚信合规监管得到强化,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险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资产规模继续扩大,保费收入大幅增长,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整体充足,保险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
报告认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存在较多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国际国内诸多挑战。为此,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市场机制建设,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完善金融机构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着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全面提升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探索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完)
第四篇: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
6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1)》,对2010年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认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2010年我国经济继续朝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金融业改革成效显著,整体抗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金融体系总体运行稳健。
报告指出,2010年我国经济继续实现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国内需求增长强劲,外部需求逐步改善;财政收入增速较快,用于民生和“三农”的财政支出大幅增加;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加大,房价涨势趋缓;货币信贷逐步向常态回归,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金融市场交易活跃,充分发挥了改善融资结构和完善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政府、企业和住户部门财务状况总体良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金融业稳健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对2010年我国银行、证券期货和保险业的分行业评估,报告指出,银行业主要指标保持良好,资产质量不断提高,拨备覆盖率高位提升,资本充足水平保持稳定,盈利持续快速增长,存贷比与上年基本持平,涉农贷款和小企业贷款占比有所提高,流动性整体较为充足,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能力显著增强;证券期货业健康发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稳健运营,市场规模继续增大,机构投资者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市场运行机制不断完善,诚信合规监管得到强化,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险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资产规模继续扩大,保费收入大幅增长,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整体充足,保险市场结构进一步优化。
报告认为,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存在较多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国际国内诸多挑战。为此,需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从社会融资总量的角度衡量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市场机制建设,完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完善金融机构资本补充和约束机制,着力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潜在风险,全面提升金融业综合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探索建立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防范系统性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第五篇: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写写帮推荐)
《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发布
发布时间:2014-12-23 11:16:21 来源:中国网财经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孙毅
中国网财经12月23日讯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今日在京发布。
金融蓝皮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组织编写的性研究报告,旨在对2013年第四季度到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金融发展和运行中的各方面主要情况进行概括和分析,对所发生的一些主要金融事件进行研讨和评论。报告由三大部分构成,分别对2014年的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走势、金融业发展与金融市场运行进行了回顾和梳理,并对2015年金融发展各方面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报告内容可供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金融业内人士和政策部门参考,也有助于国际学界了解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最新动态。
1.《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指出——
央行不应当过多、过广地对局部流动性风险进行直接干预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又是承接“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从国际角度看,全球经济仍将在进一步分化中发展。美国经济还将进一步复苏,与此对应,美元走强将影响各国和地区的经济走势;欧元区和日本要走出衰退仍然需要时日。特别是,地缘政策因素将对全球经济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但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下跌,将有助于抑制2015年的全球通胀,这为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就国内而言,随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下行、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以及与之相关产业的二次调整,中国经济运行有着较强的下行压力,但GDP增长率仍将保持在7%,CPI增长率也将持续保持在低位。这表明,在“新常态”运行中,我国经济增长率将在中高速区间展开,以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效益提高,从而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在此背景下,不宜采取过于激进的扩张措施,应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但同时需要高度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
首先,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应当更多地关注就业市场的变化,继续实施维持M2增长率相对稳定的货币政策,在此基础上,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其次,中国人民银行在运用货币政策展开宏观调控过程中,关注的重心应从短期金融稳定转向长期金融稳定,不应当过多、过广地对出现的局部流动性风险进行直接干预,以免金融风险救助产生道德风险,导致金融稳定对中国人民银行过度依赖,损害央行的信用独立性。
最后,进一步落实金融改革的各项措施,积极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其中包括积极推进货币政策调控机制从直接的行政调控向间接的市场调控转变、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完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转型和金融交易可兑换进程等。
2.《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指出——
2015年货币政策调控过程中可能需要出台一些刺激力度有所强化的措施
2015年,中国经济运行面临较为严重的下行压力。要继续贯彻“稳中求进”的总思路,保持经济增长率在7%左右,面对通货紧缩引致的种种负面效应,在货币政策调控过程中可能需要出台一些刺激力度有所强化的措施,其中包括:M2的预期增长率可能有所调高,在14%左右(即突破13%的限制);新增贷款规模可能在11万亿元左右(即突破10万亿元的限制),以保障贷款增长率维持在14%左右。另外,在CPI持续走低的条件下,如果CPI增长率在1%左右,那么可能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2次左右,以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在国际收支顺差数额减少的条件下,可能再次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包括定向降准),以缓解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压力。
3.《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指出——
当前银行业信用风险持续上升,不良贷款增速明显
受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经济结构调整持续深入等因素影响,部分行业、部分地区的信用风险暴露仍在继续上升。2014年第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76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4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6%,比上年末上升0.17个百分点。
如果只从上述数据看,银行业的信用风险还不特别令人担忧。毕竟,无论是与国内历史还是与其他国家银行业对比,1.16%的不良贷款率都算是相当温和的水平。但若做一些结构和动态上的分析,信用风险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或许就不那么令人乐观了。
首先,从不良贷款数据本身来说。由于五级分类方法存在模糊性,在实践中,一些事实上已经形成风险的瑕疵贷款(如逾期90天以内)并未被算作不良,而是被暂时放入关注类贷款。也有通过展期,将原本可能发生的风险在时间上往后推移,而没有及时提现的情况,等等。而在监管当局严控风险,以及银行绩效考核与资产质量高度挂钩的现实条件下,银行一线也有一定的粉饰资产质量的动机。此外,银监会所公布的统计数据只涉及商业银行,并不包含数量众多(目前超过2000家)的仍未改制的信用合作社,这些机构的资产质量应远低于商业银行。综合以上因素推测,我们认为,目前的不良贷款率数据或许有些被低估。
其次,局部地区和行业的风险状况相对突出。在整体风险依然可控的情况下,部分地区企业破产、企业主“跑路”的现象有所抬头。特别是在小微企业领域,由于银行大量使用联保贷款制度,一家企业违约很容易产生连带的负面效应,造成风险的扩散和上升。目前,周期性行业、产能过剩行业以及小微企业信贷领域,风险状况尤其值得警惕。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风险成本的显著上升,部分地区的银企关系开始明显恶化,这愈加强化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短期内难有根本性的解决之道。
最后,从变化趋势看,信用风险的持续上升可能还将维持一段时间。从2011年9月末至今,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余额已经连续12个季度“双升”,不良贷款率从0.9%提高到了2014年9月末的1.16%。不良贷款余额则从4078亿元上升至7669亿元。从变化率来看,不良贷款余额的同比增速在过去三年中基本维持在15%以上,2013年第三季度以来则超过20%,且逐步加快,2014年第三季度的同比增速达到了36%。环比增长也呈现恶化趋势,2013年第三季度以来,不良贷款余额的季度环比从4%左右迅速上升到2014年第三季度的10%以上。考虑到银行业2014年普遍加大了坏账核销力度(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上半年16家上市银行核销不良贷款约709.93亿元),如果把这部分核销计入,不良贷款(即便是以目前公布的数据为准)的增速会更加惊人。
4.《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指出——
2015年将是我国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的重要一年
2014年8月出台的“新国十条”明确提出了保险业发展的具体数量指标和目标完成时间点,即“到2020年,保险深度达到5%,保险密度达到3500元/人”。而2013年我国保险深度为3.03%,保险密度为1265.7元/人。7年时间,保险深度需增加0.65倍,保险密度需增加1.77倍。若未来7年GDP年均增长率为7%左右,那么,保费收入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左右,大约是GDP年均增长率的2倍;若未来7年GDP年均增长率为8%左右,那么保费收入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6%左右,同样大约是GDP年均增长率的2倍。根据国务院《人口发展“十一五”和2020年规划》中提出的“到2020年,人口总量将达到14.5亿人”估算,到2020年保费收入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左右,同时保险资金运用规模预计将超过20万亿元。与此同时,“新国十条”提出的“具有较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目标,要求我国保险业在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需提高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即保险业的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
总而言之,我国保险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保险业的发展空间仍未被充分发掘,但是行业信任危机、保险费率改革缓慢等制约保险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亟须解决。2015年,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充分运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遵循保险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强化保险的风险管理核心功能和保障本质,逐步解决制约保险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2015年是实现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保险服务业、由保险大国向保险强国转变的重要一年,也是开启“十三五”时期保险业发展的关键一年。
5.《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指出——
通过金融监管改革释放市场活力,推动金融体系改革迈向更高的层次仍将是2015年金融监管的工作重点
现有的金融监管改革在实践中已经初见成效,这为未来的金融发展和下一步金融监管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面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挑战,通过金融监管改革释放市场活力,推动金融体系改革迈向更高的层次仍将是2015年的工作重点。
从金融监管机构看。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全面深化金融改革,推动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进入实质性阶段;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框架;扩大金融体系对内对外开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人民币跨境使用的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继续开展同相应国家开展外币直接交易或是同外国央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第二,银监会将在简政放权、优化行政审批的基础之上引导银行业深入改革;引入推出机制和出台破产管理条例,保证银行业稳健运行;切实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引导信贷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并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第三,证监会仍将主要落实监管转型,简化事前准入和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丰富债券市场发行主体类型和层次,创新资本市场工具;优先股发行工作不断完善,推进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并出台市场退出机制;沪港通业务的相关制度规范逐步建立。第四,保监会将着重建立现代保险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巨灾保险在全国更多区域的试点;研究制定负面清单下的监管方式和市场退出机制,完善第二代偿付体系建设。
从金融监管的具体工作看。首先,互联网金融监管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清醒地认识互联网金融的金融功能属性和金融风险属性是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基础,坚持防范发生金融风险的“底线思维”,正确处理推动互联网金融创新与规范互联网金融服务之间的关系,保证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确保金融稳定。其次,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适应了当前金融业的经营特点,加强金融监管协调,提高金融监管协调的有效性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最后,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金融监管工作将更加公平、透明和重视信息披露,维护金融消费者的知情权,严厉查处销售过程中的欺瞒行为,使社会大众自觉遵守市场秩序,并参与金融监管工作。
6.《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指出——
2015年,若监管部门对理财业务实施分类监管和持牌经营,部分银行可能被取消理财产品创设资格
在假设国际国内政治、军事及经济形势运行平稳,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尤其是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监管方向无重大调整以及国内财富管理行业竞争格局基本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就2015年银行理财市场的基本情况做如下预测。发行量方面,预计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募集资金规模将继续平稳增长,截至2014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12.7万亿元,相比2013年末增长23.54%,以近两年来的平均增速测算,2014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有望达到15万亿元左右。2015年,若监管部门对理财业务实施分类监管和持牌经营,部分银行可能被取消理财产品创设资格,理财产品合格发行机构的减少,可能对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造成短暂冲击,但对理财产品的募集资金规模不会构成太大影响。收益率方面,鉴于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仍是当前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预计2015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将平稳运行,难有较大抬升,同时伴随着理财业务突破“刚性兑付”向资管业务的转型发展,净值型产品的占比将逐渐提升。市场结构方面,从历史数据来看,2014年上半年,私人银行客户专属产品增长显著,同比增长110.21%,占比由2013年末的4.5%上升至2014年6月末的5.3%;机构客户专属产品的资金余额为3.89万亿元,占比由2013年末的25.88%上升至2014年6月末的30.76%。相较于个人理财产品,2015年机构客户专属产品和私人银行专属产品将有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7.《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指出——
风险项目处置将成2015年信托行业焦点问题
蓝皮书预计,2015年信托市场一方面规模还将有所扩大,但增幅明显回落;另一方面,信托资产的风险积累与暴露还将延续上升趋势,风险项目处置将以较大的可能性成为行业焦点问题,甚至不排除部分信托公司因自有资金消耗殆尽而陷入财务困境。类似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交易链条长、风险环节多等成因在信托产品交易中突出存在,目前还缺乏类似于后危机时期的事后矫治措施。因此,随着相关联的传统领域信贷活动进入衰退周期,信托市场的风险暴露进程可能加快。此外,危机意识也将引领信托产品与服务更多地介入优质资产,加速资产置换,即有可能出现类似于衰退时期金融机构“逃往质量”(flight to quality)的紧缩措施。
(参见《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p147,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8.《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指出——
A股市场的上证综合指数重上5000点可期待
展望2015年的股票市场,基本结论依然是乐观的,因为推动2014年股价上涨的内在逻辑因素在2015年不会发生改变。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放缓及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在财政约束上的加强,金融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有望进一步下降,股票市场估值中枢将继续提高。
随着旨在加强我国与周边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一路一带”战略的实施,与此相关的行业将受惠,与该战略有关联的上市公司的赢利预期将好转,进而刺激股价上升。
蓝皮书指出,沪港通的成功运行使中国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短期内对股市有正面刺激作用,国际市场的低成本资金会通过该机制进入中国股票市场,低估值的蓝筹股因此会获得价格提振。另外,随着多渠道拓展股权融资的各项政策的落实,股市将持续活跃,但由于沪港通等新的交易机制的作用,股价会出现新的分化,蓝筹股会获得市场的更多关注。在与香港股市的对接中,如果A股市场实行T+0的制度,则意味着股市可交易资金的倍增,由此,A股市场的上证综合指数突破3000点、重上5000点都是可期待的。
(参见《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p19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
9.《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指出——
在金融改革深化的过程中,未来商务部和中国银监会监管的租赁公司将合为同一部门监管
与《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4)》相比,2015年金融蓝皮书在结构、内容和篇幅等方面没有大的调整,报告主要数据的截止时间为2014年9月。但根据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状况,在“中国金融市场运行”一篇中增加了“金融租赁市场”一章。这是因为,租赁业在近年的中国金融业中快速发展,各类租赁公司运作的资产总额已在中国金融各业中异军突起,发展速度令人瞩目。我们之所以将其称为“金融租赁市场”,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租赁业涉及的主要是各类租赁公司。一方面,受监管体制机制制约,尽管它们称呼不同,但所从事的基本属于同类业务,在英文中均以“Finance”表述;另一方面,从未来的发展看,在金融改革深化的过程中,这些分别由商务部和中国银监会监管的租赁公司迟早是要合为同一部门监管的。在发达国家中,金融租赁公司管理运作的资产仅次于银行业,与此相比,中国的金融租赁还处于起步阶段,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当前,我国金融租赁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整个市场处于扩张的趋势之中,不论是企业数量、资产规模,还是业务总量和领域都在逐步扩大。这一方面得益于租赁业自身与实体产业经济联系紧密,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也与行业政策和国家经济环境的利好密切关联。2014年,整个行业不仅在总量和规模上进入了快速发展通道,同时在行业结构的优化以及业务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此背景下,租赁业正值发展新时期,不难预期2015年的融资租赁仍将在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下快速发展。其中,外资租赁企业仍将在行业中占大多数;但在业务总量方面,银监会监管下的金融租赁公司依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会占据行业业务总量的大头;不过,随着市场逐渐成熟以及监管机制的完善,内资试点融资租赁未来将是中国租赁业中的又一主力。此外,随着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和尝试,未来一年的此类业务或将出现争相效仿的局面,对此,相关监管机构以及市场机制的跟踪完善显得尤为重要,一切都应以促进全面深化改革、符合市场规律、有助于经济发展、推进行业成熟为目的,避免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
(参见《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5)》摘要、p19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