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农村先进文化建设调研材料
县农村先进文化建设调研材料
县农村先进文化建设调研材料
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夯实农村和谐基础 当前,发展先进文化最大的有利条件,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日渐加快,这些都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农村先进文化建设创造了很好的物质基础。
一、外部环境刺激农民对文化的需求 我国国际地位的空前提高,对于强我中华、爱我中华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教育和现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等,提供着很强的事实依据和说服力。世界知识爆炸,人民每日每时都在处理大量的信息与知识、知识经济从某种意义上
讲就是头脑型经济、学习型经济、创造性经济。当今人们思想意识、思想观念更加多样、多元、多变,社会大众在多元化的文化氛围中要求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已成为社会的需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各级政府部门上下沟通、解疑释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不断到位;使人民群众具备适应社会转型的观念,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能力;全社会逐步形成反对迷信愚昧、抵制各种歪理邪说的健康氛围;具备安定和谐、长治久安的良好社会局面。人民向健康、休闲、文化娱乐和教育投资;一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先进文化建设队伍不断扩大。这些都引导和刺激着农民对文化的需求。
二、农民文化需求丰富多彩 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农民的文化也日渐丰富。近期,我们走访了全县部分镇、村,农村户头,通过召开村支部书记、农民经纪人、部分不同年龄段的农民代表座谈会,发放近100份调查试卷,对农民文化需求进行了调查摸底,了解到他们已不满足“看看电影听听戏,天天守台电视机”的低水平、单一的层次上的文化生活,而是追求科技、教育、文化、娱乐、健身、卫生为一体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活。对调查的情况分析表明,农民的文化需求主要有以下五大特点:
需求对象。随着农村生产力的提高,农民的闲暇时间逐渐增多,农民对文化需求的热情也日渐高涨。在问卷中,67%的农民表示对文化的需求“很强烈”或“较强烈”;39%的农民认为自己平时的娱乐活动“单调”;42%的农民表示目前离满足自己的文化需要还“差得远”;81%的农民希望改变这种现状。其中,不同的农民群体对文化需求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性。20-40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农民对文化需求比较强烈,40岁以上的农民需求较
弱;男人比妇女对文化需求更多更高一些;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民对文化需求比较强烈,小学水平农民对文化需求相对单一;农村党员和干部与一般农民相比,文化需求更强烈;人均年收入在3000元以的农民上比人均3000元以下的文化需求更为强烈。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民对文化消费的不同态度,表明了农民文化消费水平取决于农民的收入水平。
需求的文化形式。电视是农民业余时间文化活动最主要的形式,看电影已成为农民参与较少的文化活动形式。由于受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双重影响,农民对各种文化形式需求的态度也不一样。在“你最喜爱的业余文化活动”的问卷中,我们给出了包括“看电视”、“打牌”、“读书看报”、“看戏”、“看电影”选项,结果农民选择“看电视”的达95%,只有5%的农民选择了“看电影”。调查表明,很少有电影下乡,农村放映的电影质量差、片子旧、观看效果不好都是影响农民对
电影需求的重要原因。需求的文化内容。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农业科技类文化,最少有人“光顾”的是中外文学类名著。在走访座谈中,无论是乡村干部、文化干部、还是农民,他们对“农民最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的问题,都不约而同地回答是指导他们发家致富的报刊杂志及电视中的“农业科技”内容。问卷中,85%的农民选择了最喜欢和最需要的文化内容是“农业科技文化”;61%的人表示在看电视时经常选择“农业科技频道”;68%的人表示愿意看“科教影片和光碟”。对“你最愿意做出的文化投入选项”,56%的人选择了“订购一些科技致富书刊”。需求的供给渠道。农民最喜欢本地文化活动,对政府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不尽满意。调查表明,目前农民文化的供给渠道主要有三种:政府组织的“三下乡”活动、社会组织开展的公益性活动、农民自己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在问卷中,57%的农民认为自己的文化消费主要来
源是村里婚丧嫁娶时的小型演出活动,他们钟情于这种贴近自己生活的表演方式和表演内容。对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下乡活动,68%的农民表示了“不满意”。分析原因,不是农民不喜欢“文化下乡”活动,而是因为这类活动主要集中在集镇上,表演时间不能适应农村,表演内容有时不合农民口味,表演时接待费用较高等。农民觉得那不是给农民看的。需求的文化层次。通俗文化最受农民欢迎,对高雅文化或专业性较强的文化缺乏需求。调查表明,农民特别喜欢通俗的、贴近自己生活的、浅显易懂的文化产品,对那些高雅的、专业性较强、离自己生活相去太远的所谓“阳春白雪”类的文化,农民没有兴趣。如在影视作品上,农民不喜欢日韩式的都市言情剧;更喜欢反映家长里短方面的家庭伦理剧;民间艺术和民间文化也很受农民热捧,而像音乐会、舞蹈比赛、时装表演等电视节目,农民“一看见就换频道”。问卷显示,有46%的农民表示喜欢“民间
文化”,其中65%的农民表示喜欢“看戏、舞龙、舞狮、唱小戏、民间艺人的演技等民间活动最受农民欢迎。他们也希望,现在有那么多的电视频道,为什么不能为广大农民专门开一个“三农”频道?
三、利用文化的力量打造和谐农村 文化是一种调整的力量、民族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凝聚的力量。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的精神,激励人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努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人的价值。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激励了人们自觉维护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把天地人看作一个统一的整体,强调并努力创造三者之间的和谐,以维护这个整体的和谐为己任,并把个人、家庭、国家的利益看作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是一种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态势,中国文化中贵在和谐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一个构成部分,做事不走极端,着力维护集体利益、公众利益,求同存异,保持人际关系和谐,是中国人普遍的行为准则。文化决定价值取向是
一个永恒不变的定律,一花独放不是春,文化永远是多彩的,多彩是最大的财富,和谐就是要做到多元一体,农村文化的繁荣是和谐农村的长效机制。农民群众文化建设已具规模,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村和谐的根基,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组织好群众性文化活动,根据农民的需求,用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来占据农村文化阵地,是农村和谐的关键。15个镇都有文化站和广播站,而且有线电视通视率达60%以上。要以青年之家、妇女之家、农民之家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镇党校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举办各种培训班,科技讲座,把农民兴办文化、参与文化、积极要求文化消费的热情引导到秧歌舞,群众集体健身舞中来;引导到民间艺人自编自演的、健康向上的、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小型演出活动中来,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在问卷调查中,有45%的农民希望以“村组
或镇为单位”,组织农民自己的秧歌舞、健身舞,希望政府把民间艺人组织起来和文化部门的“三下乡”活动结合起来,多创造机会让农民参与、互动,使其自编自演,吹拉弹唱,自娱自乐,既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又扩大农民视野,交流经济信息,增强凝聚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习惯,把空暇时间用在有益的文化活动中,挤掉无事打牌赌博,搞封建迷信活动的精力和时间,促使一批民风正,新风盛,治安好,达小康的五好家庭、示范村、文明乡镇不断涌现。
第二篇: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内容
AA县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一、当地农民文化生活的基本状况,农民需要或喜欢什么样的文化活动?
AA县共有乡镇文化站10个,文化用房2357平方米。达标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以上)的只有4个乡镇,从业员23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3人、助工9人、高工1人、中级22人;本科1人、大专7个、中专12人、高中2人、初中1人。年全结构为:25——30岁2人;36-40岁7人;41-45岁7人;46-50岁4人;51以上2人。各乡镇每年均开展各种大、中型群众性的节日文化活动,形成了大节日有大活动,小节日有小活动,日常活动经常化的文化活动模式。特别是百育、坡洪、洞靖、五村、巴别、玉凤等乡镇利用传统歌圩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内容有:山歌对唱、文艺演出、壮话快板、篮球、拔河、抛绣球等。县文化馆、业余艺术团经常开展文艺下乡活动,极大地活跃了农村基层文化生活。
现阶段的农民需要和喜欢如下的文化活动:(1)科技、图书下乡宣传活动。
(2)文艺下乡演出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科技营销信息等。(3)辅导乡镇、村级文艺山歌队。
二、农民自办文化的主要形式、资金来源管理方式及发展趋势等。
全县农民自办文化积极性极高,各乡镇都有自己的山歌、文艺队伍,图书室、文化活动室等。AA县农民自办文化较好的有百育镇百育村“光彩艺术团”,在2005年荣获“全区优秀村、屯文艺队”光荣称号。[桂文发(2005)435号]这是我县乃是百色市农民文艺先进的代表。荣获全区农村“小康文化示范户”的个人:坡洪镇的马进友(综合型);百育镇的农元大、韦金秀(文艺活动型)(桂文发(2005)453号),他们取材于农村、立足于农村,创新、自编自 演、用通俗易懂的形式,立足本乡镇、本县开展文艺演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自办较好的文化站有:田州、百育、头塘、那坡、那满、五村等乡镇。
资金来源:政府适当补助,队员自筹,企业、单位赞助;邀请演出方式:自收自支,自负盈亏。
三、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状况、存在问题?(1)政府农村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情况。
AA县农村文化建设,可以说是正常开展,后劲十足,成立山歌队、文艺队等,各乡镇积极性高。但是由于经费的问题,购买道具、服装等受到影响,更谈不上购买交通工具。所以农村文化建设开展得不够正常,时冷时热、时好时坏,只有赔本。现只有经济效益好的百育镇、头塘镇、那坡镇、五村乡开展得比较正常。
(2)政府农村文化服务队的建设情况为:以山歌文艺队形式成立。自己组建文艺队(如百育镇、田州镇、五村乡、头塘镇那坡镇等)其他乡镇有的以邀请形式组建。总之,政府农村文化服务建设及服务对象在农村主要配合县委、县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而形成的宣传发动重要工具。
(3)存在问题:没有相应政策,经费严重不足。
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政府应该做什么?为何建功立业产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农村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1、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中,作为政府应该做:(1)制定宽松的政策;
(2)工作上给予指导,经济上给予扶植;
(3)政府出面协调有经济实力的企业给予冠名、赞助等;(4)政府职能部门给予业务工作的辅导、培训。
2、为了保障农村文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应当建立起:(1)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财政比率数的大制度,以红头文件形成制度延续下去,以保证经济的基本到位。(2)各乡镇文化站在工作中,应建立一支稳定的文艺队伍,才能保证 正常开展活动。
应增加文化站人员在编人员,落实编制、工资。
五、现行农村文化建设中政府投入项目的效果和投入方式的评价。
(1)投入项目的专项资金很少,效果不很大;(2)没有形成专款专用的财政预算内的比率;
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文化基础设施陈旧且发展不平衡,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我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总体上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各乡镇发展不平衡。目前,全县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面积共2357平方米,而巴别、洞靖、坡洪三个乡镇面积加起来还不足300平方米。全县建有综合活动设施的乡镇有4个,建有健身点的乡镇1个。然而,由于领导认识不够到位,以及受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乡镇原有文化设施移作他用或废弃情况严重,不少乡镇文化站站舍被挤占、挪用、变卖,许多站舍设施老化,功能得不到发挥。据调查,全县十个乡镇目前无一把农村文化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仍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2、活动形式比较单一,受益面不广。目前,我县各乡镇的民间文化组织,如龙舟队、舞龙队、歌舞队、文艺队、太极拳队、长跑健身队、气功健身队、腰鼓队、秧歌队、蓝球队、乒乓球队、垂钓队等还不时地活跃在广大农村,已成为我区农村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这些还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大多数群众平时主要的文化娱乐活动还只是看电视、搓麻将等,即使每逢春节、歌圩节、元宵等重大节日,也只是元宵灯会等传统项目。由于组织形式和内容安排都比较单一,缺乏创新,真正民族民间文化表演形式越来越少,群众受益面不大,教育启发不深。导致一些乡镇、村群众的文明程度弱化,赌博、迷信等现象较为普遍,民事纠纷和刑事案件有上升趋势,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剧。这不但严重影响着农村的村风民风、社会治安、农民素质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而且不同程度地显现出对经济发展的制掣作用。
3、专业人才缺乏,区域文化特色不明显。目前,我县十个乡镇文化站定编23名,然而,由于机制与体制的不完善,致使长期以来,不少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干着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有的一年到头不在文化站上班,“种别人的田,荒自己的地”,农村文化站、文化室“空壳化”,缺编、混岗、空岗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文化站组织活动次数几乎为零,有的文化站已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由于文化体制改革滞后,文化人才引进难,造成目前各乡镇既缺乏有专长的“文化人”,又缺少“做文化”的文化产业经营者。农村原有的文化人正在“老化”,新时代的“乡土人才”培育严重滞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忽视了对民间传人的保护和培育,具有特色文化的人才有青黄不接的现象,村级组织的文艺骨干显得更为苍白无力。
4、职能部门调研、指导工作不够深入及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为丰富活跃我区群众文化生活作了有益的探索和研究,并制订相关发展规划。然而,由于有关职能部门宣传不够到位,一些群众对“创文化名县”到底包含哪些内容,要做些什么,不甚了了。乡镇领导对此也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同时,有关职能部门对农民的文化需求研究不够,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没有抓住农民文化需求的兴奋点,造成规划滞后,城乡差距加大。一些地方“为文化而文化”,只是在年节期间象征性地开展一些活动,主要是为了完成上级布臵下来的任务,这些活动内容和形式雷同的多,群众参与率低,效果不佳,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辅导、文艺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如每年各乡镇组织的歌圩节,展出时间仅是一到两天,但组织筹备至少花上几个月,且活动大多以行政组织为主,浪费大量人、财、物,基层反响强烈。另外,一些农村反映,近几年,县组织的的文艺下乡活动几乎很少,一年除了送上几部电影,农民看不到喜闻乐 见、反映农村群众生活的文艺节目,基层呼声很大。
5、由于一些应当开展的文化宣传活动无法开展,使有的地方文化糟粕乘虚而入,思想文化阵地被封建迷信、宗教文化、赌博等对本土故有的民族文化影响冲击力较大,使一些非常宝贵、具有传承价值的民风、民俗正走向灭亡。
6、“2131”工程设备不足,目前全县尚缺电影机4台,领导兼放映员、放映员兼会计出纳共4人。影片老,知识量、信息量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尚未真正解决。
七、加强我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改善、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既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活跃我区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营造农村奔小康的环境氛围,全力打造“文化名县”。
1、要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城乡统筹的总体目标中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科学论证,抓好规划落实,切实做好“布洛陀文化”这个大文章。建议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农村文化体育实施细则》,以保证我县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经费要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要借助国家推行行政体制改革的东风,将文化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中并占有相当比重,明确各级政府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县与乡镇要签订文化工作责任状,列入工作目标范围内进行考核。
2、加大投入,努力实现文化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并进。文化设施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形象和品位,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和窗口。县、乡镇两级要围绕建设“布洛陀文化”的战略目标,把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加大区财政对文化设施的投入力度,发挥投资主渠道作用。彻底改变我县农村文化体育设施简陋、不足、落后的现象。要积极鼓励社会团体、经济实 体及民间组织参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园区、特色集镇的开发和建设,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中介组织,形成多元投入的新机制,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以加快我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步伐。
3、改革和调整乡镇文化管理体制,扩大乡镇文化机构职能。市场经济时代,农民的文化需要主要是“求富、求知、求乐”,首当其冲的是“求富”。因此,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进一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依法加强管理,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为农村经济和农民群众科技致富服务,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我们的各项改革和调整也应围绕这些进行。
首先要转变文化工作仅仅依靠宣传文化部门来办的观念,积极引导科技、教育、卫生、广播、政法等部门广泛参与基层文化建设活动。建成融宣传、科技、文化、教育、广电、咨询、服务、实用技术培训、职业介绍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农村宣传文化活动中心。第二,要改变文化活动单纯搞娱乐的做法,将知识性、教育性有机地融为一体,特别是和当前的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在发挥娱乐功能的同时,通过举办科技讲座、科普展览、农家课室、文艺进村、道德论坛、读书交流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介绍等多种新颖有效的形式,改单向灌输为互动参与,牢牢地把农民吸引住,帮助和带领农民探索致富的途径。抓住了农民“求富”这一兴奋点,就抓住了农村文化发展的“牛鼻子”。第三,要动员社会力量来办文化。把原来“政府办文化”转变为政府管文化,政府引导文化。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积极借鉴先进县加强文化建设的成功做法,通过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机制,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使其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
4、积极扶植和培育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千百年流传下来,生生不息,被当地群众所悦纳与保留,说 明其生命力极强,符合当地的风土人情与当地群众的审美习惯,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只不过我们在扶植、培育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的时候要剔除其糟粕,保留其精华,并注意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形式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用古老的传统文化这只酒瓶去盛装新时代醇香的美酒。目前我县10个歌圩节,特别是敢壮山歌圩、桥业歌圩等特色文化,已初见规模,且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建议县政府进一步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对这些有文化特色的乡镇、村命名为诸如“山歌之乡”“篮球之乡”等,以奖励的形式鼓励各乡镇积极开展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建设,以打造成我区农村群众文化的精品和特色。
5、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努力提高农村文化工作者素质。建议建立我县农村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形成县、乡、村三级的文化骨干网络,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影响力,为丰富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作出更大贡献。逐步在基层文化单位实行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建立完善并广泛开展在职人员岗位培训机制,采取远程教育等现代化培训方式,努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通过公开招聘、考核等方式引进农村文化事业管理人才,建立并健全乡村文化机构。除乡镇设立文化站外,村委会要设文化委员。鼓励或组织村民进行业余文艺创作、表演活动等。有条件的乡村,可定期请学有专长的人士为农民传授文化知识等。要重视和培育农村“乡土文化”人才和农村文化能人,进一步夯实农村文化工作的基础。
AA县文化和体育局 2006年6月22日
第三篇: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研调查报告
宝塔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为了对宝塔村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一次调查,我深入宝塔村,采取走访党委书记的形式,对宝塔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本篇调研报告。
一、宝塔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宝塔村位于皖宣城市狸桥镇,是一个由多个村合并而成的村。调研发现,调马村的文化设施相对较为齐全。村里有文化活动室、祠堂、寺庙、广播等文化设施,另外村里还有好几个篮球场。
每到大型节日,村里都会举办划龙舟、庙会等文化活动,尤其每逢到了春节,都会有舞龙舞狮、唱戏等活动,吸引了许多村民的参赛和观看。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一)数量较少。村里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村里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也很少。在村里开展相关体育比赛时,都没有专业的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二)素质相对低。村里没有自己的文化队伍,文化队伍建设缺乏引导。村里庆祝重要节日时,只能花钱请乐团来表演。
(三)经常性差。村里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 的文化活动,没有形成规模;村里搞一些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打牌等,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三、加快我村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经济建设,也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与经济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农村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能否早日实现。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就有了如下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
(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尽快完成乡镇文化站的恢复重建工作。以乡镇为依据,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逐步构建出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动户的四级文化活动网络。
(三)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市、县文化馆等部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充分发挥出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
如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断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先在全市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在试点村,要把文化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开展。边试点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其他村进行推广,力求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五)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县、乡、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六)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部门和农村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组织开展好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等常规性的文化活动,引导和推动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化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改革专业剧团组建文工团,增强专业剧团综合演出功能。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农民自娱自乐的积极性。要以文化下乡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农村,流动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农
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三、调研总结
这次的调研得到了村支书的大力支持,得以完满完成。通过这次调研,我们队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亲身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那原来一栋栋泥砖房的地方钻出了一栋栋的新房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见证。以前那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泥路也已经变成了笔直的水泥路,成了引着我们走向更加富裕的道路。宝塔村虽然只是我国千百村落中普普通通的一个,但却有着一般的代表性,是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走向繁荣的代表。宝塔村还有其缺陷,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走向繁荣,走向更美好的明天!篇二: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
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切入点,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整体素质,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在新农村建设中,文化日益发挥出重大作用。但是,当前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或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特别是随着农村文化建设的不断加强,人才问题几乎是所有农村文化工作者的共同优虑。主要表现在:农村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能独当一面、挑大梁的业务人员很少;业务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知识已趋于老化;知识结构偏低,创新能力不够,对各项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许多民间民俗文化处于后继无人的状态;文化队伍不稳定,文化活动难开展,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农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文化专业人才少。我市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比较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馆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
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社区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二是文化工作者年龄大。在农村,懂乐器,通曲艺的文化人多是在文革期间由于宣传需要而培养出的文艺才能。现在他们的平均年龄在55周岁以上,由于身体和工作等原因的限制,进行文化活动的时间很少。
三是文艺骨干素质低。民间文艺团队不少,但缺少高水平的群众文艺创作优秀人才。乡镇文化站没有财政编制,导致许多“老文化”不在岗或不专职,既不专业更不专心,部分专业人员既不爱岗更不敬业。现有的文艺团体均是自发形成,经费自给自足,演员忙时务农闲时演出。这些人最高学历往往只是高中,他们的文艺专长大都是靠自悟形成的,而且,都仅停留在“会”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精”、“专”、“博”。仅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面上,根本谈不上“传”、“帮”、“带”。文化站管理人员不能集中精力从事文化工作的现象也非常突出,各乡镇(街道)名义上都配备了文化站管理人员,但有的在编不在岗,有的身兼数职,无暇从事文化工作,或被抽出包点,或变成“杂役”,一年到头,抓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各项突击任务。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因“三权”下放而鞭长莫及。
四是开展文化活动经常性差。有的社区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
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没有形成规模;有的社区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五是开展文化活动主动性弱。由于各种原因,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多次邀请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文化站“三权”下放乡镇,文广站的管理由以条管理变为以块管理后,对农村文化工作开展十分不利。乡镇文化干部只注重办好镇里交办的工作,文化部门布置的文化工作被束之高阁,从而形成农村文化工作管理上的错位,党的文化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到基层。
六是文化工作影响面小。即使组织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也仅限于邻里之间、本村之间,横向辐射面不大,群众的参与面很小。
二、主要原因。
先进的文化是前进方向,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和谐文化,建设好农村文化事业,没有稳定的队伍,没有名正言顺的机构,没有基层文化组织者的引导,没有基本的物质条件,只能是纸上谈兵,喊破嗓子。目前发展农村文化工作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农村文化体制不健全。有的乡镇名义上设有专门的文化站,有的乡镇则由一人主抓文化工作但并没有独立的部门,职能发挥不突出。农村社区干部抓文化工作的一般都是兼职,会组织开展文化工作 的较少。农村文艺人才的培训工作基本上“撂荒”,因此,乡(镇)、农村社区的文化工作处于无人组织,无人辅导的瘫痪状态。许多上级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政策不能贯彻落实到基层,市区开展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基层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
二是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簿弱。我市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比较簿弱,缺乏活动场所及必要的器材,乡镇的文化设施有闲置、挤占、挪用等现象。
三是对农村文化骨干的培训工作处于停止状态。市区文化馆负责对群众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但由于文化馆专业人才数量不足,门类不全,加之开展城镇文化活动,时间有限,所以多年来对农村文艺骨干的培训工作支持和扶持较少。
三、建议和对策。
有文化才有魅力,有魅力才有活力。为正视现实,不回避问题,真正把握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全局,充分调动人的因素和工作热情。为构建和谐政治、和谐经济、和谐文化、和谐社会,丰富广大农村人民群众的精神物质文化生活,缩小城乡差别,使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笔者认为,如何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可从以下几点着手。一要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各乡镇、村要成立文化工 作领导小组。健全文化组织机构,尽快配足专业人员,落实编制,形成农村文化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
三要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市、县区文化馆等部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充分发挥出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一是尽快解决文化馆专业人才短缺和缺乏训练场所、教练辅导力量不足等问题,加强辅导人员力量。二是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断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扶持乡村建立各类文化协会,并指导各类协会组织开展好活动,逐步扩大农民文化活动的参与面,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四是从源头抓起,农村各中小学要辟建好文化第二课堂,设全并上满上好音、体、美等艺术课;加强农村艺术师资力量,建议在分配艺术院校毕业生时,优先满足农村对艺术人才的需求。
四要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绝 篇三:新农村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目录
摘要?2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3
二、**镇概况3
三、调研内容?3 3.1调研人员???3 3.2调研时间及地点3 3.3调研对象???3 3.4调研方法???4 3.5调研内容???4
四、调研结果?4
五、给出建议?5 附录 调查问卷???7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农村文化建设中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软力量,为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运作方式转变、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文化建设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严重滞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农村文化落后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影响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一个主要因素。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有利于加速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实现持续健康科学的发展。只有充分认识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看清新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并采取有力的措施才能全面顺利的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文化农民精神需求农村发展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当前,党和政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开展。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投身社会,服务人民是我们不变的目标,更应该积极地走进农村,了解农村,帮助农村。在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围绕新农村文化建设这一与广大农民群众联系紧密意义积极的工作展开了相应的社会实践调研。借此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学习其中的知识和理论,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有了更新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调查中发现当下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积极为农村和农民服务。
二、**镇概况:
**镇位于**西部、地处**、**、**三区(县)交汇处,与**镇、**乡、**镇和**区**镇、**镇、**县**镇接壤,全镇幅员面积43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形)地区。辖2个居委、3个行政村,33个农业社(居民小组),总户数3308户,总人口1.1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人员3500人。建有党委1个、党支部9个,有党员364名、流动党员72名。
三、调查内容
3.1调研人员:###、*** 3.2调研事件及地点:2012年7月,重庆市南川区神童镇。3.3调研对象:**镇当地居民
3.4调研方法:我们采用调查问卷为主,走访农户采访为辅的调研方式,并结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和数据完成了此次调研。
3.5调查内容:我们的问卷问题主要有居民对新农村建设工程的了解、家庭收入、平时的家庭和个人文娱方式、信息的来源、当地的基础文化设施、和当地政府组织的公共文化娱乐情况等几类问题组成。并且根据被调查者的工作,文化程度和政治面貌整理分析了调查结果。同时,我们还走进农户家里深入交谈,更详细的了解了他们的文化生活情况。
四、调研结果
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地现在文化建设的总体情况如下:
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移动通信等基础信息渠道的情况还是非常喜人的。居民家里基本都有电视,部分居民还安装了电脑,接通了宽带,电视和网络组成了当地居民了解时事获取信息生活娱乐的主要工具。
另外,镇上还办起了图书阅览室、宣传板等公共文化设施。镇政府文化站还设有专门的村民活动室,为居民提供乒乓球,打篮球,唱歌,电影等多种多样的文娱活动。也有个人开设的棋牌室、网吧等经营场所,一定程度上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获取信息、知识的文化生活平台。
调查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虽然当地政府和民办文化娱乐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较为乐观,但村民对这些设施的利用度和使用积极性不高,同时其他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地地处偏远山区,交通较为不便,与外界的直接文化信息交流不够广泛,形式较为单一。镇上居民多为留守的老人,留守儿童,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而当地的主要收 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业,养殖业和村办企业等现代化高利润的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交通不便、人口组成和产业发展不科学等诸多问题使得村民认识不到当前社会背景下科技、文化对农村和农民本身的重要性,自发地文化娱乐活动举办较为困难。同时当地的公共文化娱乐活动开展不多。通过走访我们得知,当地政府很少举办农业知识培训课程、文艺演出等村民公共文化娱乐活动。
以上问题导致当地居民在个人文化娱乐需求得到初步满足的同时,公共的、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在当前信息时代,科技时代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政府重视度不够、村民积极性不强等因素造成的农村科技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在当地咸咸的尤为突出。
总体来说,神童镇文化建设中的硬件设施较为齐全,但是政府和群众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度不够,文化活动开展不够深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中仍然存在这诸多不足。
五、给出建议
通过几天的走访调研以及研究和思考,我们给出以下建议,希望可以有所帮助:
1、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经济,如养殖,村办企业,彩色苗圃等,也可利用当地资源招商引资。既增加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收入,使得当地经济条件大大改善,有实力有财力举办各种农村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可以促进当地居民在本地就业,减少人口流失,改善人口组成,使当地居民生活更有活力。
第四篇: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
免费公文网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010-06-29 18:20:15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1、各镇农村文化设施基础薄弱。就目前状况来看,已跟不上农民的需要。我县各镇文化广播电视站是农村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但是全县16个站,只有3个达到400平方米以上,13个站都达不到国家的最低要求,有3个站的建筑面积在30平方米以下,最少的才6平方米。有些站的站址简陋,文化设施差,连最基本的“三室两场”(图书阅览室、电视室、科技讲座室、影剧场、篮球场)都没有。有些因长期不维修,已出现腐坏
现象。全县226个村委有水泥篮球场115个(这些篮球场95%以上是当地小学的,属于村委自己的少得可怜)。
2、文化队伍萎缩及文化经费投入不足。近年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财政支出,进行一系列的机构改革。我县各镇文化站和广播电视站合并成文化广播电视站,虽然继续保留原文化站的职能,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因为目前从事文化工作没有多少经济效益,所以各镇站多以广播电视工作为主,忽视了群众文化工作。原有的文化专干用于做文化工作的时间较少,很难指导基层文化工作。基层文化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加上财政只拨文化专干70%工资,如果某个站没有闭路电视收费(如小江站)或收费不理想,文化专干的收入就比过去降低。文化工作没有经费,节日的文化娱乐活动只能靠镇政府拨一点,或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及个人赞助来开展,平时难以开展文化活动。
3、文化服务场所跟不上形势发展 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农民对文化知识渴求不再像以前
到文化站看看书报、走走象棋就心满意足了。而是要求文化部门提供更好更优的文化服务场所来让他们享受高科技信息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如有些农民想通过上网获取种养科技信息,但我县没有一个文化广播电视站设置有网络信息室;农民想在重大节日搞文体活动,但各镇现有的活动场所简陋,场地偏窄。
4、一些地方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状况依然存在。全县藏书不到20万册(不含学校),其中县图书馆万册,农民人均不到一册,各镇、村拥有图书很少,且购进的新书较少,种类单一。一些镇的电影队无法维持,机器设备闲置生锈,电影站靠每年到当地中小学放电影专场维持,难以支撑。农民看戏指望县文体局组织的送戏下乡,但这种形式每个镇每年至多一至两次。传统的吹拉弹唱的镇、村级文艺宣传队能保持下
来的已为数不多,达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能正常开展文艺演出活动的更是少得可怜。因此,当前我县一些地方,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现象仍然存在。
二、我县农民自办文化的主要形式有:
1、曲艺表演
2、舞狮舞龙
3、跳岭头
4、龙舟赛
5、书社和诗社
6、节假日体育比赛(以篮球为主)
7、广播电视室。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经济能人及外出人员捐款筹办,没有经营收入(广播电视室除外),多是自发组织、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
三、我县农民最喜欢的文化活动是上级的送戏下乡和节假日的文体活动(包括龙舟赛、篮球运动会、香蕉节等
重大文体活动)。最需要的是科技下乡(科技种养、法律知识讲座)。
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几点措施和建议
1、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和支持。
要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推进文化建设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与城乡建设相结合起来,要做到思想上有位置,工作上有规划,财政上有安排。把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因地制宜,因镇而宜地制定指标,实行目标管理,并同他们的政绩挂钩。
2、合理配置文化队伍,切实解决文化经费。一个地方的群众文化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当地的文化氛围,而文化影响的好坏关键在于基层文化部门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优与劣与文化队伍的配置至关重要。因此,对各镇文化站要合理配置3至5个德才兼备的文化专干,这批专干要有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热爱文化工作,业务素质高。同时,财政部门切实按照财政预算拨足文化事业经费,以确保文化部门有足够经费来开展文化事业建设。当然,单靠财政拨款是不够的,还要依靠社会力量来建设文化,以“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收多种资金投入,形成政府、社会、个
人共同投入的格局,达到“政府主办、市场运作、农民受益”的目的。
3、加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完善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管理。一是继续做好“三室两场”的建设或改建、扩建工作。力争两至三年内各镇“三室两场”的面积全部达
标。争取上级支持和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力争每个镇建有文化综合楼,配备电脑并组建电子信息中心,方便当地农
民群众学习和获取科技等信息。二是活动场所应有相应档次的设备,设备要新,种类多样,适宜老少娱乐。三是进
一步巩固县、镇、村文化设施网络,推进广播电视设施更新和广播电视光纤干线网建设,实现广播电
第五篇: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精选公文范文--------------------------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class=““>为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街道党工委组织有关人员,经过近半个月时间,分九个片对全办×个村信访、宗教、基层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大调研,通过调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群众上访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二是进一步摸清了全办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级组织工作的领导。下面主要对**办事处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事处是**区的东大门,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辖区内有×个行政村,×口人,×亩耕地。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有所发展,----------------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大,文化设施较齐全。各村都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投影仪、卡拉ok、图书室,有黑板专栏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各村“两委”干部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摆在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比较重视,财力物力有所投资。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村里在重大节目时常举办文艺表演,村民都积极参与。保持当地习俗,定期开办庙会、开放集市,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当地文化传统。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区文化局、电影公司送图书下乡、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普通收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条件较好的村,自筹资金唱大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这一文化需求。
5、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各村自----------------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发组织各类中老年艺术团、演唱团队,文艺表演队伍×个,都能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农闲时大家聚在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龙、跑马、唱戏、唱歌等,或自发组织学习练书法、绘画。各村都常年活跃着一只宣传队,逢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差距较大,问题不少,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1、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农村文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对经济文化贯彻不够,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极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愿抓,也有的村干部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村级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两委”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赌博打麻将之风盛行。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设施不够齐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
近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精选公文范文------------------精选公文范文--------------------------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精选公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