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读写工程实施方案
小学“读写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学生终身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读书活动,打造书香校园,学校特制定以下读写方案:
一、指导思想:
1、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语文高效阅读为桥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精神,进一步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性格、态度、气质、情怀等内在品质的提高,使学生个个能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有效地进行书面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活动,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思想情操。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2、通过开展“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系列活动,着力打造“写字育人”特色,努力形成“写字教学”品牌。
三、领导组织: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全体语文教师、各班主任。
四、具体实施方案:
(一)读书工程: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通过读书,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校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学生读书工程,建立领导组织和指导组织,制定方案,建立制度,保证此项工程持久深入健康地开展下去。
2、广开渠道,让学生有书读。
第一、要充分利用好图书室的图书,通过整理、筛选、登记,把有价值的图书推荐给学生读。学校每年有计划地补充一些图书,并全天开放图书室。
第二、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个人图书,实现图书资源共享。要制定制度,建好帐目,搞好阅读。图书室天天开放,并专门配备1-2名学生作为班级兼职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借阅、登记、收还等服务工作。提倡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购书、捐书,使适合学生阅读的新书、好书不断得到充实。
第三、配合语文高效阅读教学,推荐给学生一些文质兼美的作品。第四、制定分学段阅读和积累篇段目录。阅读篇目分必读和选读两个层次。必读篇目是保底要求,必须完成,选读篇目是保证那些读有余力的学生有选择的空间,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实际自选内容补充阅读篇目。学生阅读时要填好阅读记录卡,便于教师把握学生阅读情况。对于必读篇目或精彩片断必须要求学生不但作笔记,而且要“死记硬背”,通过运用,逐渐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阅读积累内容要丰富多样,让学生接触多种语言形式。
3、家校沟通,让学生有时间读。
第一、开设阅读课。要结合高效阅读课开展读书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读一些较长的读物和教师的集中指导。阅读课的大部分时间应交给学生自主选择读物,自主阅读。阅读课要充分保证学生独立自主读书的时间。阅读课的主要活动是学生自己读书,批、画、查、问、写读书笔记。教师自读课上面向全体的指导时间一般不得超过课时的十分之一。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推荐阅读内容,激发读书兴趣,指导阅读方法,组织学生汇报读书心得,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解疑释难,评价学生的读书效果。
第二、安排读书时间
(1)晨间交流读。每天早晨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自由读书。
(2)午间休闲读。每天午饭后安排30分钟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让读书成为学生午间的最好休闲方式。
(3)睡前放松读。为了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学生在自己的床头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睡前慢慢品尝,让书香伴着孩子入眠。
4、开展活动,让学生乐读
(1)教师要利用高效阅读课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读书效率。把“用、学、积”作为读书的航向。“用”,即“应用”就是用课内所学之法,引导学生及时应用于学生读书之中,以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即学习,就是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学习知识,增长见闻,以求课外促课内,相互引发,相得益彰;“积”即积淀,需死记硬背,积累语言。把“读、思、记”作为读书的“船桨”,“读”即阅读,其方法有二:一是精读,一是略读。二者相互结合,教师要指导精读之法。“思”即深思,可用问题式读书法,也可用评议式(批注式)读书法;“记”即摘记,就是对阅读中遇到的优美的词句,学到的新知,发现的问题以及读书的感悟,一一摘记下来,以便今后查阅。
(2)设立学生“读书笔记”,将读书过程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佳句、名人名言、读书体会等记录下来。每学期开展一次学生“读书笔记”展示评比活动。
(3)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素读”就是“背”要求忠实原文,一字不漏地背诵。以总校下发的《古诗文经典目录》为核心内容,搞好“诵读”经典训练,按学段完成“诵读”任务。并每学期开展一次以校为单位的经典诵读展示评比活动。
(二)写字工程:
1.时间人员到位。学校每天下午放学前20分钟为练字时间,要求每班必须有教师指导,每班语数外老师轮流值日对本班学生进行培训指导。
2.立足课堂,面向全体
为实现写字教学整体优化的目标,要求学校、教师要立足课堂,面向全体。随课文教学要上好写字指导环节。写字课要合理安排练字进度,给学生留足练字的时间。“练字必先练姿”,要加强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的指导,重视读贴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逐渐养成“目中有字、心中有形”“在描临前观察、在描临中体会、在描临后比照”的良好习惯。为了让每个小学生书写都能做到正确、规范、工整,学校要按照“起点低、步子小、要求严、训练实”的要求规范日常写字教学。(1)语文课上识写结合。语文课上识字教学时,不光要注重生字的音、义,还要重视形体分析,指导写法。原则上语文课上学生指导写字时间要不少于5分钟。
(2)写字课上重点指导。写字课上老师要做到讲解、示范相结合,深入学生当中相机指导,纠正典型错误,帮助学生找规律。并努力落实“15分钟天天练”。
(3)软硬并举,整体推进。抓好铅笔字钢笔字的书写,软硬并重,决不偏废。在教学方面,可以结合教材上安排的内容,中年级以仿影为主,以临写为辅,重点激发学生学写兴趣,进行笔画教学;高年级以临写为主,描摹为辅,重点进行结构教学,让学生学会读贴、观察,逐步形成独立书写的技能。
(4)齐抓作业书写。练字目的是用字,要求学生做语文作业时和练字时一样认识书写,做到练用结合,以用促练。同时我们还要号召所有老师齐抓共管,要强化学生“提笔就是练字时”意识,养成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各科老师应通力协作,共同要求学生写好字,做到作业整洁。不要再误认为练字是语文老师的事。
(5)开展多种写字活动。要开展多种活动,优化写字氛围,促进学生水平提高。开展写字讲座,办作业展览,参观书法展等。另外,每班级也应不定期地开展班级写字比赛,做好写字提高工作,树起榜样,以共同进步、提高。
附件:
小学生写字的有关指标与要求
一、写字姿势
1.“三个一”,即:眼睛离纸平面一尺,胸口离桌边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
2.“八个字”,即: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二、写字技术
1.走好三步路:写好基本笔画、写好独体字、写好合体字。2.念好四字诀:看、记、写、比。
3.闯过三道关:笔画笔顺正确规范;字体、字形端正美观;作业、卷面整洁。
三、书写速度
一年级学生每分钟写3~5字;二年级学生每分钟写5~7字;三年级学生每分钟写8字左右;四年级学生每分钟写10字左右;五年级学生每分钟写15字左右;六年级学生每分钟写20字左右(可以指导学生写行楷)。
四、学段要求 一年级:
认识田字格,练习用铅笔写字,执笔方法及坐姿正确,掌握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能按照笔顺规则书写,同时选择规范的范本,进行描红练习,要求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年级:
继续用铅笔写字,保持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坐姿,巩固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常见字的写法,能按笔顺规则书写,注意间架结构,行款格式整齐规范,平时以描红为主,临摹练习为辅,在反复的模仿中加深印象,逐步达到正确、熟练、美观地写出汉字,培养练字兴趣和毅力。
三年级:
练习用钢笔写字,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了解钢笔的使用技巧和保管知识,学会运用钢笔进行临摹练习,能把字写得端正,整洁,知道写好钢笔字的意义,激发写字兴趣。四年级:
能比较熟练地使用钢笔,练习用田字格或方格进行书写,能写得正确、端正、整洁。了解笔、墨、纸、砚的使用保管知识,了解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练习用毛笔写字,掌握毛笔的执笔、运笔方法,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继续激发练字兴趣和毅力。
五年级:
继续练习用田字格或方格进行钢笔书写,要求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学习用田字格书写毛笔字,掌握各种基本笔画的运笔方法,掌握常见字的书写要领,力求把字写得端正,有一定的速度,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六年级:
能比较熟练地写钢笔字,掌握各种字的书写方法,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匀称。学会用田字格书写毛笔字,把握笔画的形态特征,字形结构特点,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力求形神兼备,掌握常见字的书写要领,提高毛笔的运笔技巧,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第二篇:读写结合实施方案
喀喇沁旗小学语文“读写结合”实验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教师对整个小学阶段的习作(写话)(后边说到的习作都包括低段的写话,不再重复注释)教学缺乏整体规划和思考,习作训练不够系统。由于习作教学自身具有极大的灵活度和创造性,造成教师在习作训练中阶段性目标不明显,有着“信马由缰”的倾向。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七组和五年下册第七组的习作都是写人的,如果教师不能清晰地认识和把握各阶段的教学特点和训练重点,很容易把两次习作一样对待。正因如此,以至于产生一二年级就要求习作、用高年级习作的要求来指导中年级习作等现象,这些比较混乱的习作练习无疑加重了学生习作的负担,造成了学生对习作的恐慌。要求孩子写出“有思想、有深度、语言优美”的文章,并进行一些写作技法的指导,结果造成大量的抄袭范文、套用范文的现象,习作中出现大量的假话、空话。
2.教师在进行阅读课堂教学的时候,对于文章表达了哪些内容关注的较多,至于这篇文章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关注的不够。也就是说把教材当作习作指导的例子上做得很不够;而在进行习作教学的时候,又极少回顾阅读教学。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都习惯将习作教学的阵地完全放到习作课上,往往忽略了小学生在日常语文学习中最所接触的最宝贵的习作资源――教材中的“课文”。这样导致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两相分离,学生读课文和学习作也完全是两码事。这种读写分离的教学方式,既浪费了有利的习作教学资源,又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学生平时或课外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好词好句好段背诵起来滔滔不绝。可是这些积累的内容却很少有学生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习作的语言依然非常枯燥,浅层次。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在积累的时候没有把积累的材料真正的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感知,没有与应用联系起来。所以这样的积累再多,对学生习作能力的促进也是有限的。
4.习作的前期准备不够。习作是对生活的一种提炼和升华,对于一些体验,有的学生可能早已完成,只是潜伏在大脑深处需要设法唤醒;而更多的经历却可能是学生陌生的,需要在习作前经历一段时间的热身、接触、熟悉、甚至亲历,学生才可能有初步的积淀。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的习作:写下平时观察中新的发现,或是观察中发生的事。有两种习作的形式供选择,一是自己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二是用《观察日记×则》为题,把自己对某一事物进行连续观察的情况以日记的形式整理出来。注意日记的格式。如果不早早布置观察任务,直接就写,学生会无法下笔。类似这样的习作就需要一项任务驱动,使不甚清晰的印象清晰起来,使不甚熟悉的领域有所涉猎,这时学生才可能有话可讲,有想法与人交流。当前的习作教学在习作前一天布置或从审题那一刻开始,显然有悖于学生习作规律。
5.习作指导课讲得多,练得少。这里的“少”是指一节习作课上学生能自主支配的时间少,二是习作的量少。习作课上,教师总怕学生不会写,因此进行种种“指导”工作,过多地教给学生习作技巧,不但使学生的习作千篇一律,千人一貌,还束缚了学生自由表达。近来,我们注意了前一个问题,给学生的习作留下了较为充分的时间,但第二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好。课本上安排的一些习作练习我们一些教师能较好地完成,但不知道再增加哪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因此,对于教师“讲”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学生练得科学性等方面还需要我们加大研究的力度,要“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会习作。”
上边这几个问题的存在,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也不利于《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全面落实,妨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每个学段要达到的目标。第一学段: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第二学段: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 2
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第三学段: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习作要有一定速度。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2.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例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为学生如何阅读提供样式,二为学生如何习作提供样式。我们一般在第一个方面下的功夫甚多,在第二个方面下的功夫较为薄弱。其实加强第二个方面的研究,教材才真正起到了叶老所说的作用。
3.丁有宽先生在其“读写结合”实验中指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习作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4.心理学的有关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在学习语言和各种技能的最初阶段,往往需要以模仿为阶梯。因此,阅读教学的一篇篇课文为学生学习表达提供了模仿的“范例”。充分利用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作为读写结合的范本和中介,让孩子通过小练笔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写作,不但能满足了儿童好表现的需要,还能激发孩子习作的积极性。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精神,营造和谐生动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理解、积累、表达中得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首先在习作能力培养目标上要更加明确,拟出各年级、各册教材学生习作能力训练的细目表,进行科学化、序列化的训练。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各年级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我们要进一步的完善这套教学设计。明确每个学段每册教材甚至每个单元每篇课文需要积累哪些内容,培养学生怎样的习作能力。第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拓宽学生写作思路,会选择素材,会挖掘提炼主题,创新性地写作,讲真话,抒真情,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第三:通过实验我们要探索出一些课内读写结合和课外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第四,更新实验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水平。培养出一批骨干教师,打造我旗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团队。
四、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1.此项课题在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和自治区教研室分别立项,并确定为赤峰市教研室重点抓的实验项目。国家、区、市课题组的专家会经常对实验工作进行理论上的指导和技术上的支持。
2.教研室把此项实验列为小学阶段重点推进的实验课题,给予了政策上的倾斜。各校对此项实验也是高度重视,都是由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确定的实验教师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精英和骨干。奠定了较好的实验基础条件,形成了良好的实验氛围。
3.小学语文教师二群网络教研平台搭建已经完成,广大教师能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实验工作方面的学习、交流、研讨等。网络平台的建立和使用为解决实验工作中的困惑和推广实验工作中的经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4、前几年进行的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实验和小学语文操作体系构建研究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成果,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已经有了很好的教学模式,对于语言材料的积累也有了充分的认识。这两项实验的成功开展为本次实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5.教师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积极投入实验工作,保证完成实验任务。
五、课题研究范围和起始时间
研究范围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实验阶段:
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成立课题组,制订读写结合环节教学设计,培训实验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
课内读写结合研究阶段(2013年3月——2014年8月)所有承担实验任务的教师进入实验状态,深入研读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收集实验资料,积累成功案例,撰写研究论文。
课外读写结合研究阶段(2014年9月——2015年8月)由课内读写结合向课外读写结合延伸,继续收集实验资料,积累成功案例,撰写研究论文。
总结反思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2月)实验教师、实验学校对实验效果进行总结评估,撰写结题报告,接受验收。
六、实验材料积累的具体要求
1、学校对实验工作的开展每学年要有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总结。每学期要围绕“读写结合实验”工作至少开展一次专题教研活动,并对活动的过程性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和装订。平时对实验教师开展实验工作要有检查指导,引领实验教师更好的完成实验工作。
2、教师每学期要制定具体明确的实验工作计划,学期末进行认真反思,如实的总结。在每篇阅读教学中找好“结合点”,或积累语言,或揣摩表达方法,扎实开展读写训练。实验过程中注重反思,积累教学案例,做好阶段性小结。积极参加实验工作研讨和网络教研活动。
3、各校每学期每个年级至少推荐十篇优秀学生习作,习作内容可以是单元主题的命题习作,也可以是自选题目的习作。无论哪方面的内容,都要求是学生真情的流露,真实水平的体现。坚决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推荐的习作要求按照年级编好目录,注明作者姓名和指导教师,统一用宋体小四号字打印,指导教师 5
要对推荐的习作认真批阅、打印,保证无字词和标点错误,习作质量高。学期末学校统一打印一份交教研室,同时交电子版。
七、课题实验的组织机构 课题实验领导小组 组长:张金怀 副组长:郭延庆
组员:徐凤辉 苗向东 周永仕 李瑞华 刘国辉 张海波 李亚斯 姜耀聪 王晓军 孔维龙 李岩
课题实验指导小组: 组长:徐凤辉
副组长:谢志刚 许晓欣 冯振秀 张士花 陶娅 王月亭 李海珍 张广明 孙宏伟 宋锐
首席实验教师:李芳芳 李菲菲 焦晓娟 王树新 谢国文 王云飞 林雪芳 于艳华 张桂英 马美娟
喀喇沁旗教研室
二0一三年十月二十日
第三篇:大量读写实施方案
大量读写实施方案 三年级一班
一、实施目标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他们的童年时时与好书相伴。
2、通过阅读,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得课内与课外知识能更好地相结合。
3、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爱书、爱读书的习惯,陶冶情操,获得愉悦,感受成长。
二、活动要求
1、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2、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做出笔记,每学期不少于8次。
3、通过开故事会、优美文章诵读、佳作评选等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引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一学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本书,背诵、积累优秀诗文。
三、活动安排
1、教师讲清课外阅读的目标及要求,指导学生制定个人的读书计划,充分合理地利用课余时间来读书。如:安排中午的时间,晚上完成家庭作业后的时间,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
2、做好家长的宣传工作。鼓励家长为孩子购买适合的读物,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引导孩子按本身的兴趣选择合适的读物,慢慢引导孩子扩大阅读范围。
3、实施行动。
(1)让学生充分利用早晨晨读时间、课余时间进行阅读,保证学生每天在校至少有三十分钟的阅读时间(平时,允许学生来校带课外书)。让学生每天晚上在家里安排三十分钟阅读时间,双休日、节假日,更要做到读书、休息两不误,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乐趣。(2)开展精彩的“谈天说地”演讲。利用周三、周四、周五课前30分钟,按照学号的先后顺序,让每一个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充分的展示自我。
主题一:故事引路——树立读书榜样。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古代的有:《朱元璋放牛读书》、《匡衡凿壁偷光》《屈原洞中苦读》近代的有:《闻一多醉书》《侯宝林抄书》《华罗庚猜书》;国外的有:《高尔基救书》„„进行对比教育,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主题
二、学生通过观看电视、收听广播,阅读最近的报刊、杂志。从中挑选最新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国内新闻写下来,并在内容后面谈谈自己读了这条新闻后的感受和体会。主题三: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选取一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天文地理、科技博览),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分享。还可以把自己认为好看的书介绍给大家。可以把这些作文、读书笔记抄在周记中或贴在班级板报栏里,供大家欣赏。
(3)老师做好导读工作,引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倡个性阅读,初步教给学生读书做记号,读书做笔记的简单读书方法。要求学生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摘录在积累本中,鼓励学生多写读后感和日记。
(4)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或上网共享读书资源,在网上阅读好书,谈谈读书心得。(5)利用黑板报、手抄报等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
(6)开展家庭读书乐活动。提倡在家庭中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引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读物或家长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共议一本书,进而扩大阅读范围。(7)班级设立图书角,制订一系列的方案,鼓励学生读书。
四、总结评比
1、开展讲故事演讲比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
2、定期进行班级评比,每月评选出“阅读大王”、“背诵明星”。
3.选出一些认真的笔记向大家进行展览。
4.班级可开展讲故事、朗诵比赛、诵读古诗比赛等活动。
5.学期结束评出读书前10名的学生,给予奖励。
五、推荐书目
三年级上学期必读书目:《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奇妙的数王国》 选读书目:《随风而来的玛丽阿姨》《成语故事》《阳光姐姐小书房》《笑猫日记》《洋葱头历险记》
下学期必读书目:《时代广场的蟋蟀》《最美的科普.四季时钟系列》其中《花的时钟》
第四篇:三联小学高效读写实施方案
三联小学高效读写实施方案
为落实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 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 选择阅读材料”。“能正确工整的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的 要求,帮助中小学生形成丰厚的文化积淀,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生活 与学习习惯。结合县局《陵县中小学生高效读写指导意见》和我校实际,继续推进我校高效读写活动的开展。
(一)宣传发动,营造氛围
1、组织计划:各校召开全体教师会,传达《意见》,让教师深刻领会这项活动的深远意义,从而引起重视,认真落实。各校业务主任或语文教研组长具体负责,制定各年级读写计划,要落实到每个月,每一周,克服随意性,并检查督促落实情况,做好 检查记录。
2、教师带头:教师从自身做起,每天读书写笔记,练习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以自身行动带动学生,率先垂范,让学生有标可依,有杆可学。
3、充分发挥橱窗、板报、广播台、标语牌、社团、校 刊、晨周会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大力宣传和推广课外阅读活动、书写活动,营造书香氛围。
(二)加大投入,统筹协调,保证书源
在这次活动开始之前,我校已为每个班级都有图书橱,学校图书达到 20 本/生。同时,利用家长会和家长通知书的形式向学生家长阐明高效读写的意义,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另 外,除了学校配备的图书,倡导学生自发捐献或相互借阅家庭藏 书,共享文化资源。
(三)时间保障及安排
1、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切实减轻课业负担。
2、各年级每周一节阅读课,一节习字课。
3、每周一至周五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阅读习字课(当天有阅读课、习字课除外)。
4、每天给学生 5 分钟展示时间:1―3 年级侧重讲故事,读 精彩片段,背诵积累的诗文;
4、5 年级侧重演讲。
5、每周五课间操为各班经典诵读比赛时间。
6、各班做好图书借阅工作,健全借阅制度。每天开放,定时借阅。
(四)阅读及书写的内容规定
1、阅读内容首先是《语文课程标准》附录列举的书目,即 课外阅读推荐书目,《陵县中小学生高效读写指导意见》附件一。
2、书写内容不仅限于汉字,还包括各学科的字母、符号、算式等。
3、教师要及时跟踪指导,防止学生进入一味求趣味、求刺激、娱感官的误区。
(五)阅读记录及书写的要求
1、阅读笔记统一采用 32 开大小笔记本,每次都要注明时间、地点、书名、读后感(或积累、摘抄等)。
2、书写习字用好订阅的《写字》和《生字卡片》(内附田字 格本)。
3、三年级以上必须用钢笔。
4、不准用修正纸、修正液。
5、习字课教师必须跟班指导,使学生正确掌握执笔姿势、笔画笔顺、间架结构。
6、学生所有读书笔记、习字作品教师都必须批阅。
(六)计划开展的活动
1、教师大练基本功:教师每人配一块小黑板,每日至少 20 个粉笔字,展示在办公室门前或甬路两侧,每学期一本毛笔字、一本钢笔字(已购),一万字读书笔记。以实际行动带动学生读 写。
2、学生书写比赛。
3、青年教师粉笔字比赛。
4、国学经典作品诵读比赛。
5、感恩教育演讲比赛。
6、优秀读书笔记、优秀习字作品巡回展。
(七)检查考核
1、师生读书笔记、习字纳入常规检查的内容,给教师计算考核分。
2、各班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评比结果纳入对班主任的考核。
通过以上措施,我们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1、通过活动开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习作的水平,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2、通过活动开展,使学生学会书写,激发习字、练字的热 情,提高书写水平。
3、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
总之,我们会进一步提高认识,更深层的理解此项活动开展 的重要意义,把工作做细做实,务实高效,力争达到预期的目的。
2014.9
第五篇:读写结合课题实施方案
“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内容摘要:从实验背景及问题的提出、关键词的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程序、预期成果、预期讨论等八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读写结合 写作能力 1.实验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1.1国内背景
回顾国内对读写的研究,不能不谈到一个名字“丁有宽”。他的“读写结合法”是学用结合的具体体现,对后来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丁有宽老师认为读和写是个互逆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反之,表达能力强了,又促进理解吸收能力的提高。抓住它们之间这个联系点,即读写对应性,也是读写迁移的基本因素,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不仅是提高作文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是提高学生听、读、说、写各项能力达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丁老师既不主张读写结合的自然性(文章读多了,就自然会写),又不主张读写结合的机械性(读什么写什么),也不赞同读写结合的随意性(随意学一点就结合一点)。他的读写结合主张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取消每周专设的两节作文课,把读写训练有机地拧在一起,指导学生训练,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丁老师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杂、乱、华、死”的通病,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写训练上,做到有的、有序、有点、有法,让学生真正做学习语文的主人;总结了“杂中求精,打好基础”;“乱中求序,分步训练” “华中求实,突出重点”;“死中求活,交给规律”等四条基本经验。
1.2问题的提出
一、语文教师遵循“读写结合”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知语言,不断理解、摄取和内化,以便更好地输出、表达、外化,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满足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需要。
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问题:在低段教学中单纯的孤立识字,没有很好的为读写打基础;在中高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将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分开进行,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读写结合的训练方式符合儿童心理特点。根据儿童模仿性、发表欲和遗忘性的心理特点,主张读写结合,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通过模仿而实现写作知识的最直接的迁移,使儿童的写作水平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提高,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激发写作的动机,调动写作的积极性。
2.关键词的界定 2.1 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明;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的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2.2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2.3读写结合
语文教学心理的研究表明,阅读和写作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前者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后者是由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但这两个心理过程之间又是可以互相沟通的。一个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不仅要实现从语言到思想,也要实现从思想到语言。长期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强化强化体现文道统一和读写结合这两个基本原则。
3.研究内容
3.1、在低段的阅读教学中,结合文章内容,以仿写为主要手段侧重练好一句四素俱全的话(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句群的训练。
3.2、在中段阅读教学中结合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帮助文章拟写作提纲的能力
3.3、在高段阅读教学中,捕捉、发掘可供学生练笔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练笔,模仿课文精彩的语段;故事情节的改编、续写。4.研究目标
4.1总结出适合学情、操作性强的在“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5、实验方法
5.1文献研究法:查阅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5.2行动反思研究:运用这一方法调整课题计划,采取相应措施,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进程。
5.3案例研究法:以案例剖析的方法对相关对话教学的课例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
5.4经验总结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研究成果,进行阶段性小结、调整、完善研究方案。
6.实验程序
本课题拟定一年完成,分四个阶段。前期工作:选择讨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9年11月(1)完成文献资料的收集、学习。(2)对实验教师进行课题培训。
(3).对学生、教师进行实验前期测试并写出前期测试分析(4)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课题进行论证,进一步修正、补充、完善。
(5).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成果呈现:
课题实施方案、查阅的相关资料、问卷调查及调查报告、实验前期测试及分析、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专家论证。
第二阶段(前期实验):2009年11月----2010年1月
对于预设的多种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句和句群的仿写、提炼小标题、拟写作文提纲、仿写精彩段落、续写及改写文章内容)进行自我实验,在行动研究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策略及模式,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
1、按课题方案进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句和句群的仿写、提炼小标题、拟写作文提纲、仿写精彩段落、续写及改写文章内容)进行实践,并及时调整形成适合本校的策略及模式。
2、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课堂教学中要做有心人,善于捕捉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类有价值的信息,及时记录、存档。
3、通过座谈、测试、观察等方式,定期了解学生体验性学习的进展情况。
4、邀请专家进行检查、指导,根据课题进展情况相应调整课题研究方案。
成果呈现: 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反思。并通过课堂教学观摩及课题论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第三阶段(继续实验阶段):2010年3月----2010年6月 针对调整的策略、模式继续进行实验形成成果。
1.在教学中做到课课有反思,针对反思中反复出现的问题要有改进。
2.修改形成个人风格的策略、模式。
3发现问题,调整研究方案,进一步探索,积累资料 4完成中期测试并与前两次测试对比进行测试分析。5.撰写中期材料并作中期汇报。成果呈现:
修改形成适合本校特点的策略及模式;撰写经验型论文、反思、案例、个案分析装订成册;收集师生的相关音像资料、中期汇报材料。
第四阶段(结题阶段):2010年9月----2010年11月 1.进行后期测试与前期、中期测试对比进行测试分析。
2、对实施操作过程中积累的资料进行汇总、分类,做好资料的补充、完善工作
3.结题报告的撰写。4.邀请专家组进行结题论证。
5、观摩活动。成果呈现: 形成适合本校特点的策略及模式、后期测试及测试分析、收集的各类资料进行归类存档、结题报告、专家结题论证
7.预期成果
7.1研究出适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与策略。
7.2通过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形成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习惯,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科研能力,使实验教师队伍形成专业化发展。
8.预期讨论
8.1引导学生认知自己的学习过程对总结读写结合,提高写作能力的策略是很重要的。
8.2如果探索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撰写方法
.【1】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 【2】柯月梅:论文《以读促说,以读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