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处理控制程序
热处理控制程序
1、目的
为外包的热处理的质量控制做出规定,以保证达到预期的热处理效果。
2、使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压力管道安装工程零部件消除应力热处理和改善力学性能的热处理。
3、职责
焊接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对外包的热处理的质量负全责,并负责对外包的热处理单位进行定期评价。
4、工作程序 4、1热处理工艺试验
对于新材料、新工艺及特殊要求的热处理工序,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热处理工艺试验。经焊接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的热处理工艺试验报告,应作为编制热处理工艺的依据。4、2热处理工艺编制(1)热处理工艺的编制依据 a 热处理工艺试验报告
b 焊接工艺指导书的热处理规定
(2)热处理工艺由技术部负责编制,焊接热处理质控系统责任工程师审核批准。(3)热处理工艺的修改,由技术部按规定的程序进行。4.3 热处理外包控制(1)对外包单位的评价
a、热处理的外包单位必须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热处理资格证书或取得同级及以上锅炉压力管道安装许可的单位。外包单位的热处理操作工应进行配需,合格后上岗,能够熟练掌握热处理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规程。
b、热处理的外包单位的热处理设备和热点仪表、测量仪器等应完好,其能力必须适应本公司的热处理产品的要求。所有使用的测量记录仪表的精度、灵敏度、量程都应满足有关规定要求,且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2)外包单位必须按照本单位所提供的热处理工艺指示书和热处理规程进行热处理。
(3)对外包单位所提供的热处理报告和热处理曲线图,必须经焊接热处理质控系统责任工程师签字确认。
(4)热处理记录及实验报告由质检部归入产品技术档案。
5、相关文件与记录 《焊缝热处理工艺指示书》 《焊缝热处理检验报告书》 《焊缝热处理记录表》
第二篇:热处理
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退火的目的: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 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2.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或(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 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
3.淬火:指将钢件加热到 Ac3 或 Ac1(钢的下临界点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 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淬 火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淬火的目 的: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 织准备等。
4.回火:指钢件经淬硬后,再加热到 Ac1 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 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回火工艺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高温回火和多次回火等。
回火的目的:主要是消除钢件在淬火时所产生的应力,使钢件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外,并 具有所需要的塑性和韧性等。
5.调质:指将钢材或钢件进行淬火及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使用于调质处理的钢称调质钢。它一般是指中碳结构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
6.渗碳:渗碳是指使碳原子渗入到钢表面层的过程。也是使低碳钢的工件具有高碳钢的表面层,再经过淬火和低温回火,使工件的表面层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而工件的中心部分仍然保持着低碳钢的韧性和塑性。
3.固溶热处理:将合金加热至高温单相区恒温保持,使过剩相充分溶解到固溶体中,然后快速冷却,以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热处理工艺
4.时效:合金经固溶热处理或冷塑性形变后,在室温放置或稍高于室温保持时,其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现象。
5.固溶处理:使合金中各种相充分溶解,强化固溶体并提高韧性及抗蚀性能,消除应力与软化,以便继续加工成型
6.时效处理:在强化相析出的温度加热并保温,使强化相沉淀析出,得以硬化,提高强度
9.钢的碳氮共渗:碳氮共渗是向钢的表层同时渗入碳和氮的过程。习惯上碳氮共渗又称为氰化,目前以中温气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即气体软氮化)应用较为广泛。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低温气体碳氮共渗以渗氮为主,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钢的耐磨性和抗咬合性。
11.钎焊:用钎料将两种工件粘合在一起的热处理工艺
第三篇:热处理
1、马氏体的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类型,即板条状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淬火钢中形成的马氏体形态主要与钢的含碳量有关.板条状马氏体是低碳钢,马氏体时效钢,不锈钢等铁系合金形成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因其单元立体形状为板条状,故称板条状马氏体.由于它的亚结构主要是由高密度的位错组成,所以又称位错马氏体;片状马氏体则常见于高,中碳钢,每个马氏体晶体的厚度与径向尺寸相比很小其断面形状呈针片状,故称片状马氏体或针状马氏体.由于其亚结构主要为细小孪晶,所以又称为孪晶马氏体.一般当Wc<0.3%时,钢在马氏体形态同乎全为板条马氏体;当Wc>1.0%时,则几乎全为片状马氏体;当Wc=0.3%-1.0%时,为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的混合物,随含碳量的升高,淬火钢中板条马氏体的量下降,片状马氏体的量上升.高碳钢在正常温度淬火时,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和碳化物都能使其获得细针状马氏体组织,这种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分辨称为隐针马氏体.2、(一)马氏体的分解
从室温到200℃左右范围内回火时,马氏体中一部分过饱和的碳以及细小的ε-碳化物(FexC或Fe2.4C)形式析出,并分布在马氏体基体上,使马氏体中的含碳量下降,体心正方的正方度c/a减小(即国饱和程度降低),使马氏体热处理的脆性下降,硬度稍降。此时组织为过饱和程度稍低的马氏体和极细小的ε-碳化物组成的混合组织,称为“回火马氏体组织”,M回。
ε-碳化物:是一非平衡相,使向Fe3C转变的过渡相。
(二)残余奥氏体的转变
约在200-300℃,马氏体继续分解的同时,残余奥氏体也发生转变,变成了下贝氏体组织。此时主要组织仍是回火马氏体,但由于加热温度较高,马氏体的过饱和程度进一步降低,组织的硬度降低,塑性提高。由于残余奥氏体转变为硬度较高的下贝氏体,因此钢的硬度下降不大。此时组织为“回火马氏体+下贝氏体”
(三)渗碳体形成和铁素体恢复
约在300-400℃之间,α固溶体中过饱和的热处理碳逐渐析出,ε-碳化物转变为稳定的较小的Fe3C颗粒,α固溶体中的含碳量几乎达到平衡成分,故马氏体变成铁素体(c/a≈1),体心正方晶格变成体心立方晶格,此时组织为“铁素体与弥散在其中的细粒状渗碳体的混合物”,称为“回火屈氏体”,T回。
(四)渗碳体的聚集长大和铁素体的再结晶
约在400-650℃之间,渗碳体不断聚集长大,内应力与晶格歪扭完全消除,组织是由铁素体和球化的渗碳体所组成的混合物,称为“回火索氏体”,S回。此时,碳固溶强化作用消失,强度取决于Fe3C质点的尺寸和弥散度。回火温度越高,渗碳体质点越大,弥散读越低,强度越低。
3、一、过热现象
我们知道热处理过程中加热过热最易导致奥氏体晶粒的粗大,使零件的机械性能下降。
1.一般过热:加热温度过高或在高温下保温时间过长,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化称为过热。粗大的奥氏体晶粒会导致钢的强韧性降低,脆性转变温度升高,增加淬火时的变形开裂倾向。而导致过热的原因是炉温仪表失控或混料(常为不懂工艺发生的)。过热组织可经退火、正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后,在正常情况下重新奥氏化使晶粒细化。
2.断口遗传:有过热组织的钢材,重新加热淬火后,虽能使奥氏体晶粒细化,但有时仍出现粗大颗粒状断口。产生断口遗传的理论争议较多,一般认为曾因加热温度过高而使MnS之类的杂物溶入奥氏体并富集于晶界面,而冷却时这些夹杂物又会沿晶界面析出,受冲击时易沿粗大奧氏体晶界断裂。
3.粗大组织的遗传:有粗大马氏体、贝氏体、魏氏体组织的钢件重新奥氏化时,以慢速加热到常规的淬火温度,甚至再低一些,其奥氏体晶粒仍然是粗大的,这种现象称为组织遗传性。要消除粗大组织的遗传性,可采用中间退火或多次高温回火处理。
二、过烧现象
加热温度过高,不仅引起奥氏体晶粒粗大,而且晶界局部出现氧化或熔化,导致晶界弱化,称为过烧。钢过烧后性能严重恶化,淬火时形成龟裂。过烧组织无法恢复,只能报废。因此在工作中要避免过烧的发生。
三、脱碳和氧化
钢在加热时,表层的碳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氢、二氧化碳及水蒸气等发生反应,降低了表层碳浓度称为脱碳,脱碳钢淬火后表面硬度、疲劳强度及耐磨性降低,而且表面形成残余拉应力易形成表面网状裂纹。
加热时,钢表层的铁及合金与元素与介质(或气氛)中的氧、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发生反应生成氧化物膜的现象称为氧化。高温(一般570度以上)工件氧化后尺寸精度和表面光亮度恶化,具有氧化膜的淬透性差的钢件易出现淬火软点。
为了防止氧化和减少脱碳的措施有:工件表面涂料,用不锈钢箔包装密封加热、采用盐浴炉加热、采用保护气氛加热(如净化后的惰性气体、控制炉内碳势)、火焰燃烧炉(使炉气呈还原性)
四、氢脆现象
高强度钢在富氢气氛中加热时出现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称为氢脆。出现氢脆的工件通过除氢处理(如回火、时效等)也能消除氢脆,采用真空、低氢气氛或惰性气氛加热可避免氢脆。
4、混合物的组分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方向转移的过程叫做传质。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分的流体内部,如果有组分的浓度梯度存在,则每一种组分都有向其低浓度方向转移,已减弱这种浓度不均匀的趋势。
A传质方式及历程,物质首先从一相主体扩散至两相界面的该相一侧,然后通过相界面进入另一相,最后通过此相的界面向主体扩散;传质过程的方向及极限,一定条件下,非平衡态的两相体系进行趋于平衡态的传递;两相体系必存在着平衡关系,条件的改变可破坏原有的平衡态;传质过程推动力和速率,平衡是传质过程的极限,组分在两相分配偏离平衡状态的程度为传质推动力。
A、传质方式及历程
物质首先从一相主体扩散至两相界面的该相一侧,然后通过相界面进入另一相,最后通过此相的界面向主体扩散。
B、传质过程的方向及极限
一定条件下,非平衡态的两相体系进行趋于平衡态的传递;两相体系必存在着平衡关系。 条件的改变可、B、传质过程推动力和速率
平衡是传质过程的极限,组分在两相分配偏离平衡状态的程度为传质推动力。单位时间,单位相接触面上传递的物质的量,mol/(㎡.s). 传质速率等于传质系数乘以传质推动力。 破坏原有的平衡态。
相变的类型可以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即按热力学关系、按结构变化和按动力学关系)来进行讨论。
相变的热力学规律是非常清楚的,在按热力学关系讨论相变问题时,系统的吉布斯自由能起了热力学势的作用。一级相变的自由能的一阶导数在相变点是不连续的,因而熵和体积的变化不连续,说明它有相变潜热。而二级相变中,熵和体积在相变点是连续的,而自由能的二阶导数所确定的一些响应函数,如比热容、压缩率和膨胀率则有不连续的变化。在自然界中观察到的相变多数是一级相变,合金和金属中的相变也是如此。
从晶体学的观点,阐明母相与新相在晶体结构上的差异,即按结构变化对相变进行分类,是对用热力学关系进行分类的一个重要补充。
结构相变可以分重构型、位移型和有序无序型三种基本类型。重构型相变中,大量化学键被破坏,在重新组合后,新相和母相之间在晶体学上没有明确的位向关系,而且原子的近邻的拓扑关系也产生显著的变化。这类相变经历了很高的势垒,相变潜热很大,过程缓慢。这类相变属于强一级相变。当然,液-固相变和气-固相变也必然是重构型的。另外,还有位移型相变,在相变前后原子的近邻的拓扑关系仍保持不变,相变过程不涉及化学键的破坏,新相与母相之间存在明确的晶体学位向关系,它经历的势垒很小,相变潜热也很小甚至完全消失。因此位移型相变可能是二级相变或弱一级相变。还有一种位移相变,它以晶格切变为主,也可能涉及晶胞内原子的相对位移,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马氏体相变,也是强一级相变。有序-无序相变在结构上往往涉及多组元固溶体中两种或多种原子在晶格点阵上排列的有序化。这可以是二级相变或弱一级相变。
相变动力学的任务在于具体地描述相变的微观机制,转变途径,转变速率及一些物理参量对它们的影响。由于在相变的进程中,系统要经历一系列非平衡态,所以要依靠物理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第四篇:热处理
账户 圈网
email/用户名
密码
记住
登录
找回密码 快速注册
• • o o o o o • • o o o o •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o
首页 圈子
我的圈子 圈内话题 圈内相册 圈内活动 热门圈子
同城 活动
我的活动 好友的活动 热门活动 圈内活动
游戏应用
武林英雄 武林三国 热血三国 阳光田园 争车位 好友买卖 天黑请闭眼 小游戏 狗狗 活动 博客 相册 话题 记录 会员 音乐 真心话 更多应用
• • o o
邀请 设置 ↓ 账户设置 隐私设置
查找好友、活动、
搜索
货架及物流设备圈子话题户外情感争车位天黑武林英雄羽毛球圈内话题圈内活动
• • • • • •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02463
广告投放 投资合作 圈网招聘 关于圈网 服务条款 免责声明 在线求助
niwota.com ©2010 京 ICP 证 060542 号 京 ICP 备 05052219 号 网络安全备案号 1101081708
第五篇:热处理控制
9.1 总则
本章对产品热处理过程进行控制,确保热处理满足设计图样、合同及顾客要求,达到国
家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
9.2 内容及范围
对锅炉产品需要改善力学性能热处理或零部件的焊后消除应力热处理的质量要求和控制
程序做出规定,以确保达到预期的热处理效果。适用于锅炉产品和零部件的各种热处理质量
控制。
9.3 管理职责
9.3.1 热处理质量控制由检验部门归口管理,技术、工艺、生产以及设备等部门予以配合。
热处理质量实行焊接和热处理责任工程师负责制,并接受质保工程师的监督和检验。
9.3.2技术部负责热处理工艺文件的编制。
9.3.3生产部负责热处理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9.3.4检验部负责热处理仪表的检定和热处理检验。
9.4质量控制
热处理质量控制系统对热处理工艺、热处理设备、热处理过程检验及热处理报告等过程
进行控制。
9.4.1热处理工艺
9.4.1.1 工艺员根据标准、图样设计的要求,•编制热处理工艺,在编制热处理工艺时,应考
虑支撑、加固的方法及装炉位置、密封面的保护要求等。对于新材料、新工艺及特殊要求的热处理工序,按《焊后热处理管理制度》的规定程序和要求进行热处理工艺试验,经热处理
责任工程师审核的热处理工艺试验报告,做为编制热处理工艺的依据。
9.4.1.2热处理工艺的更改按工艺文件的修改制度规定的程序执行。
9.4.1.3产品试板的放置位置应在工艺文件中给予规定。
9.4.1.4工艺文件编制后,应经焊接和热处理责任工程师审核后执行。
9.4.2 热处理设备
9.4.2.1 热处理设备应符合有关规定,测温点不得少于2个,并是经过验收合格的热处理设备。
9.4.2.2 热处理设备应配备有自动记录时间-温度曲线的设施,且经过检定是合格的。
9.4.3 热处理过程检验
9.4.3.1检验人员对热处理工艺执行情况应进行检查监控,热处理责任师监督热处理工艺的贯
彻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