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时间:2019-05-14 03:35: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第一篇:201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2月

信息服务业是指服务者以独特的策略和内容帮助信息用户解决问题的社会经济行为。从劳动者的劳动性质看,这样的行为包括生产行为、管理行为和服务行为。信息服务业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关键。

信息服务业是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利用,并以信息产品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专门行业的综合体,主要分为三大类:即信息传输服务业;IT 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资源产业(主要指信息内容产业)。

信息服务业包括系统集成、增值网络服务、数据库服务、咨询服务、维修培训、电子出版、展览等方面的业务。

信息服务主要指除软、硬件产品的销售之外,围绕信息系统软、硬件产品的推广应用所进行的各项服务过程,主要包括网络信息服务和专业计算机服务二大部分。网络信息服务现在主要指通过互联网提供的信息服务,包括互联网接入服务(ISP,即通过电话线、同轴或无线等手段,把用户的计算机或其他终端设备接入互联网),互联网内容提供服务(ICP,即提供互联网信息搜索、整理加工等服务),网络应用服务(ASP,即为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各种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服务)等。专业计算机服务包括系统集成、咨询、培训、维护和设施管理等服务。信息服务业是信息产业中的软产业部分。信息服务业是从事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产业部门,属于第三产业。信息服务业是连接信息设备制造业和信息用户之间的中间产业。对生产与消费的带动作用大,产业关联度高,发展信息服务业有助于扩大信息设备制造业的需求和增加对信息用户的供给。

一、行业管理体制和行业政策

1、行业管理体制

信息服务业属于信息产业中的软件与信息行业,处行业的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制订我国软件行业的产业政策、产业规划,对行业的发展方向进行宏观调控。

此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部门分别从产业发展、科技发展等方面共同推进产业发展。行业内部组织机构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中国软件行业协会主要负责产业及市场研究、对会员企业的公共服务、行业自律管理以及代表会员企业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等。

2、行业法律法规及政策

信息产业是国家先导、支柱与战略性产业;软件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应用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石。为鼓励软件行业发展,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了行业发展优良的政策环境。这些政策的颁布和执行,将有效促进软件企业尽快走上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同时,信息化被确定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政策,为软件行业的发展创造广阔的市场空间。相关政策主要包括:

1)2000 年6 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发[2000]18 号《国务院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18 号文”),明确提出了到2010年力争使我国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目标,并从投融资、税收、技术、出口、收入分配、人才、装备及采购、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管理等方面为软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2)2002 年7 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办发[2002]47 号《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2005 年)》(以下简称“47 号文”),从提高我国软件产业的总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出发,明确了振兴软件产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

3)在18 号文和47 号文的基础上,国务院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使软件行业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形成了目前我国软件行业的基本政策架构:

①在软件产业化方面,原信息产业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制定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管理办法》,明确了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支持扶植措施;原国家计委、原信息产业部、原外经贸部联合出台了《关于组织实施振兴软件产业行动计划的通知》,通过建设软件出口基地、海外开拓体系和若干国家软件工程研究中心来加强软件产业的基础建设。②在税收优惠方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共同发布了《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软件企业销售其自产的软件产品,2010 年前可以按17%的法定税率征收增值税,并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即征即退,由公司用于研究开发软件产品和扩大再生产。

③在扶持和培育骨干软件企业方面,原信息产业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和《软件产品管理办法》,为软件企业按规定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创造了条件;原信息产业部会同发改委、商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制定了《加快推进大公司战略》、《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确定了国家规划布局内的重点软件企业的认定标准;此外,原信息产业部还制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管理暂行规定》和《信息系统工程监理暂行规定》,加强了行业规范管理。

4)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将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重要的长期战略之一。党中央在“十七大”中首次将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并列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任务,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 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意见》等。这些指导性文件为我国信息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5)2009 年4 月,经国务院审议通过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发布,该规划将软件和信息服务列入今后三年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明确继续实施“国发[2000]18 号”文件提出的政策,进一步落实支持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的现状

全球信息化的兴起,带动了软件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进入20 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软件产业获得了飞速发展,全球软件产业增长率是全球经济平均增长率的5 倍以上。近几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06 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达到8,754 亿美元,同比增长6.2%。2007 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达到9,400 亿美元,同比增长7.4%。2008 年,全球软件产业达到10,058 亿美元,2015 年全球软件产业将达到15.12 亿美元。在2010 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1.36 万亿元,是2005 年的3.5 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的比重从2005 年的10.2%提高到2010 年的18%,从业人员超过300 万人。

2000 年-2007 年全球软件产业市场值及增长趋势图

三、我国软件行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现状

我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业近几年发展特点:

1、总体产业收入持续高速增长

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表明,2012 年我国软件业收入达2.5 万亿元,同比增长31.5%。从我国宏观经济背景下来看,在中央提出“稳中求进”基调下,2012年GDP 增长7.8%,工业增长10%,电子信息找造业增长15%,而软件产业增长31.5%,在所有的国民经济行业中一枝独秀。从行业规模来看,我国软件产业的企业总数超过3 万家。从产业结构来看,信息技术服务类收入占51%,超过半数。从区域来看,软件产业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社会基础设施相对比较好的大城市。目前,我国已经授予七个城市“软件名城”的称号,分别是南京、济南、成都、广州、深圳、上海、北京,七个软件名城的软件产值规模占我国软件行业产值的56%。

2、产业呈聚集发展态势

软件业自身较少受地理环境的限制,所以大型城市优秀的基础设施、人才环境和针对高科技行业的优惠政策更能吸引软件企业的聚集。目前,全国4 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的软件企业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80%以上。东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软件业务收入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也高达80%以上。在其他地区,中心城市软件业收入的增长速度也远高于二三线城市。

3、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务结构调整加快,服务化趋势更加突出

近几年,软件企业服务化和软件网络化的趋势使得,软件产业中咨询类服务和运营类服务的平均增速达到40%以上,虽然目前两者总共才占软件产业业务收入的26%,但在未来会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作为信息技术服务的基础设施,通信业的高速发展导致嵌入式系统软件增速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4、产业链垂直整合,软硬件融合趋势明显

我国软件业百强企业中,华为、中兴和海尔等软硬件结合企业占据前茅。如IBM、甲骨文等国际软件巨头都非单纯提供软件服务,而是将其硬件产品与软件产品相结合,以整体方案的形式提供给客户。这样不但能使软硬件更加高效整合,也能极大的提高企业的利润和提高竞争力。

5、本土软件企业与国际企业还存在巨大差距

目前,本土软件公司主要涉足于低端软件市场,在高端软件领域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还都难以与大型跨国软件公司相抗衡。以经营管理软件企业为例,用友软件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只有SAP 的几十分之一,市场占有率更是难以比拟。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工业信息化程度还不够高,国内市场被国外厂商产品(包括盗版产品)占据,国内企业相互间的激烈竞争和品牌认可度较低等。

6、智慧城市建设刺激需求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的各个环节集成于一个大的数据环境中,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智能调控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达到节能、高效、便民和激励创新的城市生态系统。住建部于2013 年1 月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包括37 个地级市,50 个区(县)和3 个镇,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式拉开帷幕。2014 年八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强调,要加强顶层设计,各地城市人民政府要从城市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研究制定智慧城市建设方案。

建成的智慧城市将实现“五化”:公共服务便捷化;城市管理精细化;生活环境宜居化;基础设施智能化;网络安全长效化。国开行也将在未来三年内提供不低于800 亿元的投融资额度,未来在该领域的投资将达到上万千亿元。智慧城市的建设依赖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其最为相关的行业即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特别是对于数据处理和分析业务将得到极大的发展。

四、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

1、Web2.0时代的云计算与大数据

目前,“Web2.0”、“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概念成为行业追逐的焦点,其本质在于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技术运用于各个商业环节,云计算是软件产业服务化的集中体现,其本质就是面向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它改变了IT 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用户能够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得所需的服务。基于云计算的硬件设备、基础软件、开发工具、应用软件、信息服务等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产业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据Gartner 的预测,2013 年全球市场对于公有云和大数据相关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 亿美元。从硬件方面,市场对于网络设施和数据中心的需求将会不断加大。从软件方面,数据处理和运营类服务市场会进一步扩大。

2、智慧城市建设刺激需求

智慧城市的核心是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的各个环节集成于一个大的数据环境中,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智能调控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达到节能、高效、便民和激励创新的城市生态系统。住建部于2013 年1 月公布了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包括37 个地级市,50 个区(县)和3 个镇,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式拉开帷幕。2014 年八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开行也将在未来三年内提供不低于800 亿元的投融资额度,未来在该领域的投资将达到上万千亿元。智慧城市的建设依赖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其最为相关的行业即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特别是对于数据处理和分析业务将得到极大的发展。

3、中小企业和细分领域信息化建设使数据处理服务需求增大

随着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研发设计工具、高档数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大型管理软件等工业软件的市场需求,将以每年超过25%的速度增长,2015 年将超过7000 亿元;随着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面向冶金、建材、石化、制造、能源等行业和金融、电信、物流等领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需求越来越迫切,未来5 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超过30%;随着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的加快,智能电网、智能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将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创造出广阔的市场,仅智能电网相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未来5 年的规模就将达到700 亿元,年均增长65%;随着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技术外包(ITO)和业务流程外包(BPO)业务也不断扩展,国内市场规模未来5 年将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截止2012 年低,我国中小企业使用计算机办公的比例达到91.3%,互联网办公的比例达到78.5%,然而与发达国家高达95%的中小企业互联网办公比例而言,还有一定差距,但也说明市场还有几大的潜力。在金融、电力等细分领域,近几年也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各大银行都推出了大量电子化产品和完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业务,这对于银行内部网络系统和数据处理设施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商和机房市场在未来几年内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五、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供求状况

1、行业竞争格局

(1)全球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态势的变化

世界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规模持续稳定增长,软件业近年来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左右。金融危机后,世界软件业在2009 年出现了负增长,但随着经济复苏,2010年软件业产业规模突破1 万亿美元。

从目前的情况看,发达国家仍然是世界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市场需求和供给的主体。美国是世界上最的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欧盟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排名第二。

从供应方来看,美国、西欧和日本厂商也一直是全球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主体。为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许多企业致力于发展核心业务,而讲信息技术系统开发和架构、应用管理及业务流程优化等非核心业务转移到其他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印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承接离岸外包中竞争优势逐渐显现,中国、俄罗斯等新型信息技术服务国家正在兴起。

但是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和演化,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兴起并加速发展。世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正推动其他产业出现变革,同事其自身也正在经历服务和、网络化、国际化的转型。这给世界各国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张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对很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①新模式、新业态和新概念的不断推出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软件技术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趋势更加明显,并与其它行业深度融合瑞东产业创新,以SaaS(软件服务化)、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为代表的新模式、新业态、新概念不断推出,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拓展了产业内涵。同时也使传统软件和信息业企业转型压力倍增,市场竞争格局面临很大变数。

一是网络化。互联网进一步激活了软件产业。无论是个人应用软件,还是企业级软件,网络与软件结合的趋势已经不可阻挡。国际软件巨头都在积极地应对这一变化。

甲骨文(Oracle)在2013 年推出了Web 服务存储库(Web Services Repository),它能帮助客户在不欧诺个环境下让系统实现标准化,在客户现有的应用中定义业务流程,更容易开发新业务流程。同时,甲骨文踏入企业搜索市场。2013 年甲骨文公司公布“遍历”企业网络的新软件——Secure Enterprise Search,旨在帮助企业快速地在数据库、电子邮件、其他企业软件中搜索信息。

微软作为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面对Google 等网络化软件的调整,也不断加快网络软件的研发步伐。2012 年11 月1 日,微软正式发布网络服务战略:Live.com。

Live 战略的发布,标志着微软将从软件全面迈向互联网。Live 与微软以往的产品不同,不是以产品包的形式卖给用户,而是以互联网个人门户的形式提供服务。它是用户进入互联网的“入口”,也使微软进军互联网的“入口”。

二是体系化。市场竞争逐步演变为体系间竞争。以甲骨文、IBM、HP 等为带变得软件厂商通过持续的并购后去产品、技术、市场资源和客户,增强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实现规模效应和资源整合。同时,国际上一些软件产业巨头都在加快纵向整合,形成一个以自身的产品能力为核心的产业体系,通过体系的竞争来争取优势,微软体系、IBM 体系、SAP 体系都是以自身的优势为核心,整合上下游的资源,形成真题竞争优势。三是软件服务化趋势将更加明显。应用需求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并直接结果是产生了当前炙手可热的网络服务(Web Service)技术。在网络环境下,软件研究、开发、测试和营业的传统模式正在发生改变。如何合理地讲Web 服务应用到企业的信息系统及日常管理工作中,一直受到国内外企业管理人员的极大关注,这也进一步带动了软件服务和法杖的需求。

从企业推动来看,2013 年4 月,IBM 推出了11 项新产品和22 项基于WebSphere的软件更新,并对咨询服务增加人力投入,该项目计划在2013 年底完成。同时,IBM在内部为超过90000 名商业顾问进行SOA 相关的教育进行培训活动,培训活动是为即将到来的SOA 高潮作准备。在SOA 实现的过程中,对于以人为中心架构师和开发者,IBM 推出了WebSphere Portal 6.0 版本,该系统集成了IBM Workplace 和为构建组装应用程序来适应不同具体工业领域或者一个组织内部的一个人员的角色或者任务的协作技术。②创新和生产的全球化

一是跨国企业本土化。例如微软试图与本土企业建立“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强有力的跨国联盟目前,在中国,微软已经和创智、中软、神州数码和浪潮等四家企业建立了这样的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时,微软在中国全面布局研发机构,包括微软亚洲研究院、微软亚洲工程、微软中国技术中心、微软大中华区技术支持中心(中国区)等。这些研发机构的定位已经不再局限于当地市场,而是放眼全球,很多研发成果已经广发用于各类微软产品,服务全世界用户。

Google 也将其全球化战略落实到了本土化这个关键点上,目前已经在美国、英国、日本、及加拿大推出本地搜索服务,用户可以利用此服务轻松查找任何城市的旅店。

参观等常用信息。Google 为增强在亚洲国家的本土化进程,先后在日本的东京、印度的班加罗尔和中国的北京设立了三个研发中心。中国因其文化独特性和巨大的市场,已经成为Google 本土化的重点。

二是国内企业全球化。目前本土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的国际化一般有四种模式:软件外包模式、国际营销扩展模式、全球研发和销售并重模式及资本运作模式。

从软件外包来看,中国正成为一个软件外包的强国。根据赛迪顾问数据,2001~2011 年,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2.1%,市场规模由2001 年的1.8 亿美元上升到2011 年的6.33 亿美元。

海外营销扩张方面,中国本土企业在海外的销售稳步增长。例如,近年来,方正集团的海外市场开拓取得了极大地进展。方正的汉字激光排照技术已占领9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Apabi 电子书系统已被国际上50 多家图书馆所采用;方正集团自主研发的日文照排系统也已成功应用于日本的300 多家报刊;RIP 软件在美、德、英等发达国家已经拥有近百个全球合作伙伴。此外,方正网络出版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也就爱那个在全球全面展开,并正在积极筹划法文、西班牙文印艺软件。

研发和销售并重模式方面,华为、中兴等本土领军企业已经开始研发的全球布局。

目前,华为在美国的硅谷和达拉斯、俄国的莫斯科、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及印度都建立研发中心。中兴公司为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已设立了11 各海外研发中心,包括美国、印度、瑞典和韩国等。

最后,海外资本运作成为企业寻求国际化突围的重要步骤。具有一定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新兴企业,如华为、金蝶、百度等,已经通过跨国合资经营、并购、上市等方式,实施了品牌、市场、人才和产品的国际化。

2、行业的进入壁垒

(1)资金壁垒

行业进入的资金壁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政府、林业、人口计生等领域的信息化项目往往包含大规模系统集成,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通常需要企业先按照合同规定外购部分软硬件,项目实施后客户再分阶段按比例结算项目款,会占用企业较多的流动资金;第二,行业应用软件开发,特别是定制开发,一般周期比较长,需要大量的研发人员、管理人员投入,人力成本较高;第三,在一些重要的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招标单位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一般会对投标企业的注册资本规模设置较高门槛,从而使资金实力较弱的企业失去参与资格。(2)行业经验壁垒

企业在提供信息化服务的过程中,不只是向客户提供软件产品和实施系统集成,还需要帮助客户分析业务需求,分析现有信息系统中存在的不足,帮助客户根据业务发展目标规划信息化项目,提供需求分析、项目规划、项目建议、项目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解决方案编制、实施方案编制等咨询、规划、设计服务。同时,客户对系统自身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要求很高。项目采用的公开招标方式,使企业以往的项目业绩、系统安全可靠的实现性等诸多因素直接决定企业是否具有投标参与资格以及中标的可能性。因此,进入本行业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积累。(3)客户忠诚度壁垒

信息化服务提供商需要对客户的业务流程和应用需求有较深入的了解,能将定制开发的应用软件与客户的其他系统紧密集成。信息化项目不仅需要实施企业提供软件和系统集成,还需要企业为项目提供长期运维服务。经过长期的合作,客户对企业提供的系统和服务逐渐形成依赖,对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保持一定的忠诚度。信息化服务提供商通过长期的技术应用和服务逐步培养出稳定成熟的客户群,而新的行业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建立稳定的客户群。(4)核心技术壁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高科技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核心技术的积累和技术创新是推动软件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信息化服务的技术核心是资源的整合共享应用,企业是否具备整合资源、共享资源、应用资源的核心技术,是否具有在已积累的核心技术上实现创新的能力,是其在信息化服务领域能否持久发展的重要因素。(5)人才壁垒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具备典型的智力密集型特点。由于企业需要根据客户的特定化需求提供信息化服务,行业内企业不仅需要掌握软件研发核心技术的专家型研发团队,还需要掌握客户所处行业知识背景的人才,尤其是需要具备上述两个方面优势的复合型人才。行业内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市场人才相对有限的现状,构成进入本行业的人才壁垒。

六、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

周期性特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无明显周期。

区域性特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集中在上海、北京、广州等特大型城市。

季节性特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无特别的高需求季节。

七、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系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的上游为计算机及辅助产品、网络设备、系统软件行业,下游为电子政务、林业信息化等行业。上游行业与本行业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上游行业的产品质量会影响本行业的解决方案和服务的质量,上游产品的价格变动将会对本行业的产品价格产生联动影响。

当前,电子类产品性能不断提升,推动本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完善;上游行业基本处于充分竞争状态,产品价格总体下滑趋势明显,降低了本行业的采购成本。

下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当前,国家已将大力推进信息化进程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举措,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日益加强,电子政务、林业信息化等都属于国家长期重点发展的行业和领域,市场空间巨大。同时,下游行业对本行业产品先进性、稳定性、经济性要求较高,使得本行业必须不断加大在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以便更好满足下游行业客户的自身业务需求和面向社会大众的服务需求。

第二篇:信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信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行业统计

根据这份报表可以看出,截止2011年三季度信息服务行业的上市公司整体盈利情况较佳,盈利的上市公司占比93.88%

利好刺激电子信息股飙升

11月2日,电子信息股成为A股市场最大的热点。在软件产品税负减免细则即将推出的预期下,电子信息股集体飙升,并有10只股票强势涨停。市场人士指出,电子信息企业业绩分化明显,投资者应该选择地位领先、技术储备丰富、具备一定议价能力、内部管理优秀的企业进行投资。

截至昨日收盘,电子信息股集体飘红,板块整体上涨4.71%。其中,宝信软件、浪潮软件、远光软件、太极股份、中国软件、同花顺、海隆软件、佳创视讯、初灵信息、久其软件强势涨停。从资金流向情况看,电子信息板块昨日共有21.61亿元资金疯狂涌入,为活跃场内做多气氛起到关键性作用。

从消息面看,为落实软件业扶持政策,软件产品税负减免细则的推出预期愈发强烈。据悉,上海目前正研究对软件企业的营业税进行减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扶持政策的落地,软件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同时,工信部日前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全国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今年1-9月,我国软件产业收入增速呈逐月上升态势,9月份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882亿元,同比增长39.3%。累计到9月底,我国软件产业共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3002亿元,同比增长31.7%,完成利润总额1578亿元,同比增长22.1%。

对此,兴业证券分析师张英娟指出,“目前计算机软件与服务行业静态市盈率为44倍,处于历史估值中等水平。”张英娟认为,计算机软件与服务行业下游需求确定,整个行业有望全年保持稳定增长,微观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望回归正常。

华创证券分析师高利认为,“计算机行业公司特别是软件公司,其业绩存在着较大的季度波动性。从历史经验来看,当在第四季度计算机行业的公司业绩逐渐明朗时,股价表现也优于大盘。”

而在选股方面,张英娟建议投资者,在人力成本上升已经成为趋势的情况下,应从技术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管理能力、成本转嫁能力、收购整合能力等多方面甄选优质企业。

而目前信息服务行业股在进行了一轮强势拉升之后截止2011/12/11已有多数股回调下行,但市场情景依然看好,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偏向会保持信息服务股至今年年底都会较平稳发展,拿久其软件十一月初至十二上旬的表现来看,其股价经过11月2号到11月7号为期4个交易日资金的强势流入之后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高位调整开始掉头向下,12月初开始小幅回调,相应成交量作为支持,大量资金仍保留并持续注入。

久其软件各资产负债表

科目

2010/12/

312009/12/31

2008/12/31

2007/12/31

2006/12/31

2005/12/31 资产负债股东权益比率 率 5.15 94.85 2.48 97.52 19.51 80.49 27.05 72.95 44.29 55.71 19.71 80.29 资产总计 66028.32 62651.23 22618.05 18263.93 16814.75 10482.84 股东权益合负债合计 计 62628.57 3399.74 61100.16 1551.08 18204.75 4413.31 13323.1 4940.83 9366.78 7447.97 8417.07 2065.76 截至2010年久其软件资产负债比率整体情况较好 进入2011年10月份以来,软件行业政策推出进入高峰期,并且政策的内容逐步具体,对软件企业的支持渐渐细化。目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扶持政策的落地,软件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中银国际认为,软件企业成长性较好,每年年末到次年年初进行估值切换时,软件板块往往有较好的表现。目前该板块2012 年估值水平在25 倍左右,依然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建议投资者长期关注增长稳健、细分市场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软件龙头。

而久其软件是国内电子政务软件、定制管理软件的龙头,目前业务涵盖政府管理服务(GMS)、政府统计信息化(GSI)和集团管控(GMC)等三大门类,公司90%以上收入来自于政府客户、大型企业(尤其是央企),用户数量已超过100万。分析人士指出,久其软件具有总股本较小、细分行业的龙头地位、客户基础良好,以及独特的商业模式将逐步被市场认可的优势,在行业趋势向好的背景下,被机构持续买入也不奇怪。

第三篇:2017年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完美版)

2017年信息系统服务

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4月

目 录

一、行业主要监管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

1、行业监管部门

2、行业协会

3、行业监管主要法律法规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联性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1)国家政策的支持(2)技术进步引领行业发展(3)业务中间件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软件开发模式,简化了软件开发过程

2、不利因素(1)软件开发企业规模总体偏小(2)人力资源结构不成熟,复合型人才缺乏

四、行业市场规模 2

1、软件行业总体情况

2、电子政务行业情况

3、数字校园行业情况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五、行业壁垒

1、区域壁垒

2、人才壁垒

3、技术壁垒

4、资金壁垒

六、行业风险特征

1、行业竞争风险

2、知识产权风险

3、人员波动风险

七、行业市场化程度和竞争格局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指对信息传输、信息制作、信息提供和信息接收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问题或技术需求所提供的服务。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展和提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对于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000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等方面给予了较为全面的政策支持。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步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和产业体系。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可细分为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和集成电路设计等细分行业。公司主营业务主要集中于软件开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正逐步围绕大数据分析开展相关增值业务。

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行业的生命周期指行业从出现到完全退出社会经济活动所经历的时间。行业的生命发展周期主要包 括四个发展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软件和信息服务市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行业不同,其周期性、季节 性和区域性特征主要取决于所服务的行业客户需求的特点。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依 托于国民经济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近年来呈高增长特征,由于新一代 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行业具有边际利润递增的高成长性的周期特点。因此可以 判断,本行业目前处于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阶段。

一、行业主要监管部门及相关法律法规

1、行业监管部门

我国对软件行业实行企业认证制度,对软件产品、软件著作权实行登记制度。

我国软件企业认证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 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软件企业认证标准,软件企业的认证和年审由经上级软件产业主管部门授权的地(市)级以上的软件行业协会或相关协会具体负责,软件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主要职责为:研究拟定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方针政策 5 和总体规划;拟定本行业的法律、法规,发布行政规章;组织制订本行业的技术政策、技术标准等。

2、行业协会

软件行业的行业组织是中国软件行业协会,其主要职能为:受工业和信息化 部委托对各地软件企业认定机构的认定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负责软件产品登记认证和软件企业资质认证工作;订立行业行规行约,约束行业行为,提高行业自律性;协助政府部门组织制定、修改本行业的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以及本行业的推荐性标准等。

3、行业监管主要法律法规

行业内具体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文件如下:

二、行业上下游的关联性

上游行业主要为计算机产品、电子设备等行业;下游行业主要为政府、学校、运营商等客户。上游行业主要影响本行业的采购成本,其供应市场是充分竞争的,产品供大于求,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较小。本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均具有关联性,特别是与下游各行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下游行业对本行业发展具有重大牵引和拉动作用,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本行业的需求变化。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支持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同时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强调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

2000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 干政策》、《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其他相关政策等,从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等方面给予了较为全面的 7 政策支持。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步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和产业体系。

2015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提出了充分运用大数据的先进理念、技术和资源,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政府充分获取和运用信息,更加准确地了解市场主体需求,提高服务和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利于顺利推进简政放权,实现放管结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加强社会监督,发挥公众对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积极作用;有利于高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社会数据资源和社会化的信息服务,降低行政监管成本。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结合工作实际,在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中积极稳妥、充分有效、安全可靠地运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2)技术进步引领行业发展

软件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继承性较强等特点。SOA架构与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促使行业应用软件进行持续更新,以实现对各种技术应用的有效支 8 持,使得其功能和性能更加完善,其服务更加柔性化和个性化,从而更好的去创造和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了行业的持续发展。

(3)业务中间件平台的出现改变了软件开发模式,简化了软件开发过程

业务中间件平台“屏蔽”了操作系统、编程语言等技术细节,开发人员在利用业务中间件平台开发软件时,只需要根据客户的组织结构、业务规则、业务流程等设计出业务模型,即可生成应用软件,从而缩短应用软件研发周期,提高研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同时,当用户组织结构、业务处理流程和决策程序不断发生变化时,软件提供商只需要修改业务流程模型,即能快速地完成软件的修改。

2、不利因素

(1)软件开发企业规模总体偏小

近几年,我国软件企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外大型软件企业相比,企业规模仍然偏小。相对较小的规模限制了软件企业的研发能力、咨询服务能力和资金运用能力,不利于国内软件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2)人力资源结构不成熟,复合型人才缺乏

信息化解决方案领域对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一方面要求对软件技术、运维管理等有深入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还要清晰地了解用户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决策程序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客户的需求。目前,在国内软件行业内,既掌握客户所处行业知识背景又懂得软件研发技术的高端人才匮乏,软件企业对高端人才争夺较为激烈。

四、行业市场规模

1、软件行业总体情况

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软件产业已进入快速成 长期,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实现软件业务收入25万亿 元、306万亿元、37万亿元,同比呈持续增长态势。2015年1-5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15880亿元,同比增长171%。

2014年,中、西部地区分别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713和3927亿元,同比增长267%和235%,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65和33 10 个百分点,在全国所占比重为46%和106%,分别比2013年提高02和03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

工信部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软件业务收入突破4万亿元,占信息产业比重达到25%,年均增长2450%以上,软件出口达到600亿美元。信息技术服务收入超过25万亿元,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总收入比重超过60%。同时,到2015年,培育10家以上年收入超过100亿元的软件企业,产生3到5个千亿级企业,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十二五”是全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加快融合,云计算、智慧城市、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蓬勃发展,信息通信技术的应用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将培育出众多新的产业增长点。

2、电子政务行业情况

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十三章第二节中对国家电子政务提出了任务要求。201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 发了《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工信部规„2011‟567号)。2016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二五”国家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规划》,后两份文件对“十二五”期间国家电子政务发展以及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做了明确部署,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国家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和若干相关量化指标。为便于分析,本文把上述三份政策文件关于电子政务的目标分解为: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政务信息资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网络与信息安全、发展支撑能力等六个领域。

近年来,中办会同国办加快推进国家统一内网建设。党委内网实现中央到副省级城市以上地方党委办公厅业务网的互联互通。政务外网已建成我国最大的统一政务网络平台,覆盖范围不断延伸,业务承载能力稳步提高。其中,中央级接入单位已达85家,承载了中纪委、国务院应急办、审计署、安监总局等30多个中央政务部门的全国性业务应用。在地方已连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14个市(地、州、盟)和2317个县(市、区、旗),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和乡镇级政务外网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43%、812%和332%,接入政务部门约111万家,接入终端超过1536万台。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省级和副省级城市、地市级、区县级设有独立机房的部门平均比例分别为70%、32%、22%。省级、地市级、区县级政府网站分散建设的比例分别平均为78%、32%、30%。另据国办调研发现,电子政务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现象依然比较严重,38个部委建有 80 个专网,专网实现横向交互的比例不到01%,网络资源的利用率不到5%,自建、自用、自管的电子政务工程技术导向的建设模式没有得到根本遏制,重建设轻应用的状况亟待改善。

3、数字校园行业情况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

网络化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高校信息化提供的另一个重要机遇是,数字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利用,这一点也将会改变我国整个高等教育的面貌。特别是因特网出现以后,资源共享已经国际化。从教学的角度看,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使我们有可能学习并享用最先进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国际化的 “名校名师”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在较短的时间里,既可缩短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又可缩短我国东西部地区间的差距。从高校的科学研究,博士生与硕士生等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角度看,网上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可以较快地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因此我国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是高校信息化面临的重要课题。

数字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是学校提升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必经之路,信息化不仅影响到高校的主要教学与科研活动,带来传统教学、科研的巨大 变化,同时也会给学校现行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机制提出挑战,推动它们的变革。数字校园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的融合;实现对各种资源的有效集成、整合和优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实现教学、学习、生活过程的优化;提高各种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效果和效益,并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数字校园的建设是高校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信息化现状 缺乏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缺乏全局统一的系统规划,因原系统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信息之间难以交换,更难以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信息的处理,如信息挖掘、决策支持等。由于信息缺乏有效的共享,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严重滞后和互操作性、共享性等方面的问题已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全校信息化建设不统一。当前高校内,许多二级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多,各系统间缺乏统一的接口和标准。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的规划,各部门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各自为战。由于原系统所采用的开发软件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因此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校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五、行业壁垒

1、区域壁垒

虽然软件行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但在诸如电子政务等细分行业中,由于各区域政府部门政务模式不尽相同,故区域内相关企业由于长期与本区域内政府部门合作,熟悉当地政务模式。加之各地区均对本区域内科技型企业有扶持政策,故软件行业仍然存在一定的区域壁垒。

2、人才壁垒

从目前的软件人才分布来说,整体的人才“高不成低不就”的占多数,多数软件从业者处于中等水平;软件行业的人才结构更是“金字塔”型分布,需要高 级人才,也需要产业劳动大军,而这两方面的人才在国内都比较匮乏。从某种程 度上来说,人才壁垒也是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的主要阻碍之一。

3、技术壁垒

软件行业属于高科技、技术密集型行业,进入该行业需要具有较高的技术层 次。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能力是推动公司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这需要企业建 立持续有效的创新体系、研 15 发体系和高水平的技术团队,对企业核心技术和产品 进行持续不懈的研究开发,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4、资金壁垒

软件产品的研发、项目实施和市场开拓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因此资金投入 成为制约软件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尤其体现在中小软件企业身上。因此资金壁 垒也是阻碍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六、行业风险特征

1、行业竞争风险

中国软件市场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随着中国软件行业近年来的快速发 展、市场规模的增长,众多软件企业正在纷纷进入这个市场并拓展相关业务,同 行竞争将日益激烈,而且,客户的需求和偏好也在快速变化和不断提升中。

2、知识产权风险

软件产品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产品,产品的研究开发需要大量高级专业人才 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产品附加值高,但产品内容复制简单,容易被盗版。因此知 识产权保护成为行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软件企业需要不断开发和积累本企业的 技术成果,以保持企业技术的优势,并且通过形成激励机制、制度管理,有效地 控制和管理企业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资料,掌握主动权,以确保企业在技术发展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3、人员波动风险

由于我国软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其中67%的软件企业员工少于50人,26%的软件企业员工在50-300人之间,大部分企业无核心竞争力,只是简单模仿,低层次人才过剩,使具有系统分析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端软件人才向国外企业和高端市场聚集。高层次的技术型复合人才的波动将制约软件企业的发展。

七、行业市场化程度和竞争格局

2016年,全球宏观经济企稳向好,美国等发达国家IT需求复苏,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业务逐步落地,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热点领域受到投资机构的追捧,全球软件产业保持较高景气度。谷歌、甲骨文、微软等IT巨头 纷纷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并购整合力度,完善自身业务体系和生态布局。在经济增长新常态下,我国软件产业保持平稳增长,新兴信息技术服务在产业整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获得较大提升。

2016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达15003亿美元,同比增长5%,高于2014年和2015年增速。但受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市场需求释放不足、IT深化转型等因素影响,全球软件产业还未恢复到2011年两位数增长的水平。

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服务蓬勃发展的驱动下,全球软件产业继续服务化转型调整,信息技术服务整体表现仍优于软件产品,在产业整体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不断上升。2016年,在全球软件产业中,软件产品产值占全行业的比例约为251%,信息服务占全行业的比重约为749%。

2016年我国软件产业保持平稳增长,实现软件业务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2%,增速较上年低32个百分点,但仍比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速高出10个百分点。软件产业出口持续疲软,2014年软件出口规模为5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5%,低于2013年35个百分点。从各业务领域发展情况看,新兴信息技术服务 比重不断提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2016年,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数据处理和存储类服务、系统集成服务和集成电路设计4项信息技术服务类业务共实现收入19219亿元,占软件产业比重达523%。

产业集聚化发展趋势明显,东部地区成为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集聚地。2016年,东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28012亿元,同比增长205%,占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的比重为757%。

第四篇: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发展报告 2006

一、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发展概况(一)国际发展概况

2000年至2004年,全球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由19650亿美元增长到19730亿美元。其中,软件市场规模的比重由2000年的35.5%增长到2004年的39.7%。2005年,全球软件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产业规模达8239亿美元,增长5.27%。其中美国、欧盟、日本分别占据全球软件产业规模的前三位,占比分别为39%、29.5%、10.4%,但增速有所放缓(见表3-15)。预计2005-2010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2%,到2010年全球软件产业规模达1.48万亿美元。

(二)国内发展概况

电子信息产业是中国发展最快的产业、也是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影响最大的产业。200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3.84万亿元,比2004年增长24.8%。

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规模达3900亿元,在世界软件产业中的份额从2001年的1.5%增长到2005年的5.9%。2005年,中国软件产业总收人中软件产品所占比重下降,而软件服务的比重有所上升。全行业累计完成软件产品收入2066.5亿元,同比增长35.2%,占全部收入的比重由2004年同期的55%下降到53%;系统集成收入1329亿元,同比增长40.l%;软件服务收入504.9亿元,同比增长66.5%,是软件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占全部收人的比重也上升了2个百分点(见表3-16)。

2005年,中国新认定软件企业2587家。截至2005年底,中国共有软件企业12000家,软件从业人员90多万。

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

中国政府在计算机及其相关服务领域的承诺主要如下:

在市场准入方面,对与计算机硬件安装有关的咨询服务及数据处理和制表服务、分时服务;没有限制。对软件实施的服务(系统和软件咨询服务、系统分析服务、编程服务和系统维护服务)和数据处理服务(输入准备服务),仅限于合资企业形式,允许外资拥有多数股权。

在国民待遇限制方面,以自然人移动方式提供服务的,必须是注册工程师或具有学士(或以上)学位并在该领域有3年工作经验的人员。

目前,中国在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等方面已经实现所有相关承诺。对于提供软件实施服务的外国企业已经可以以合资形式在中国建立企业,并拥有多数股权。

三、相关政策法规

为改善软件业发展的政策环境,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软件产业在投融资、税收、出口、收入分配、知识产权保护以及行业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制定了全面、系统的鼓励性措施。相关部委出台了《软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软件产品管理办法》、《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关于软件出口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管理办法》等,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发展软件产业的方针政策。

2002年11月,《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2002年至2005年)》在培育国内市场、扩大软件出口、扶植软件企业、支持核心技术开发和软件人才培养、优化产业环境等六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为大力促进软件产业发展给予了政策支持。

2005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布,提出了一系列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具体措施。

四、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分析(一)国际情况

据WTO数据分析,2003年,世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出口771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2%。其中,前20位国家和地区共出口701亿美元,占世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90.9%。爱尔兰、印度、英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出口分列世界前三名,合计占世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出口份额的43.4%。中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排名世界第14位,占世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的1.4%。

2003年,世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进口375亿美元,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为2.1%。其中,前20位国家和地区共进口302亿美元,占世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80.6%。德国、英国、荷兰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进口分列世界前三名,合计占世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进口份额的33.2%。中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口排名世界第13位,占世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迸口的2.8%(见表3-17)。2004年,德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进口排名世界第一,进口额达80亿美元(见表3-18)。

(二)中国跨境服务贸易

2000-2005年,中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亿美元提高到18.4亿美元,年均增长38.6%,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由1.2%增长到2.5%;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进口额从2.7亿美元提高到16.2亿美元,年均增长43.1%,占中国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由0.7%增长到2.0%;中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贸易2005顺差2.2亿美元(见图3-11)。

五、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展望

从全球的产业结构来看,软件与相关信息服务业在产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在服务方式上,新兴的网络服务内容和形式将不断涌现,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的服务贸易方式与服务贸易范围都会有所拓展。从中国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行业对外贸易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在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务外包方面发展潜力很大,服务水平和服务砚模会继续增强和提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软件产此的发展,先后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努力为软件产业在税收、出口、人才、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国的软件产业基地和出口基地快速发展,基地内的软件企业收入占全国信息服务业的销售收入比重已经达到3/4以上。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在中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新的服务形式将不断衍生出来。

2006年,国家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信息化发丧的战略目标,明确提出要“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信息服务业,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同时还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

第五篇: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德勤:中国医疗服务行业分析报告一

亿欧2015-06-06 10:15:14阅读(9323)评论(0)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

中国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巨大,并且在人口老龄化、城镇化、财富增长以及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等因素的驱动下迅速扩容。2013年我国卫生消费总额3.2万亿元,在过去9年保持了17.2%的复合增长率。然而相对于高收入国家7.7%的水平,我国医疗卫生支出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6%。考虑到人口和消费的巨大基数,不难看到我国医疗服务市场在将来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与此同时,医改政策正向纵深发展。政府持续加大投入以确保全民享有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也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以提升服务质量满足民众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新医改的深入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在深远地影响市场格局。

民营医院相对于公立医院仍处于弱势,但在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正步入飞速发展的阶段。机构投资者和产业资本纷纷涌入,借助资本的力量,民营医院将更快地实现资源整合并加速市场扩张,在管理、医疗技术、服务质量以及规模化运营各方面实现升级。然而市场的飞速扩张往往伴随着更高的风险,因而审慎的决策必不可少。我们认为民营医院战略定位上应当综合考虑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供需状况以及医改和税收政策,结合自身实力以确定恰当的医疗服务板块和进入模式。

就增长点而言,我们看好四个服务板块。其一是高端医疗。高端医疗将会出现在服务地域上的下沉,同时以往热门专科在服务人群上也会出现从一般民众向富裕人群的转移。另外将医疗和旅游相结合的服务也有望成长起来。其二是专科连锁。服务性和可复制性强的细分专科细分领域有望出现投资热点。与此同时,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尤其是医疗人才流动性加强后,民营医院有望进入技术壁垒更高的专科领域。其三,综合医院方面,资金、人才、管理各方面都意味着更高的进入壁垒,但同时也意味着建立起公众知名度的医院的地位将难以被撼动因而先动优势明显。因此,各路资本对于综合医院的布局将会提上日程。另外,对生活质量的重视以及保健意识的增强也将推动健康服务领域飞速发展,资本市场以及传统医疗机构对于远程医疗、移动医疗以及可穿戴设备的热忱就是最好的佐证。

公立医院在我国的医疗服务系统里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不仅提供约90%的服务量,也汇聚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医疗人才。然而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方面将迫使公立医院重塑收入机制、提升效率削减成本,另一方面也将其推向市场并可能面临患者和人才的外流。面对新的市场格局,我们建议公立医院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改变绩效管理体系、改善患者体验、引入营销管理与患者建立稳固互信的关系、建立标准化的医疗服务和临床流程以及完善医院信息系统。

医疗服务市场迅速扩容

我国2013年卫生消费总额为3.2 万亿元,是2004 年的4.2倍,年复合增长率17.2%。虽然卫生消费增长飞速,在GDP总额中的占比仍仅为5.6%,低于 高收入和中高等收入国家水平(图2),如果该占比能在2020年达到卫计委在《“健康中国2020” 战略研究报告》中所提出的6.5%-7%的目标,我 国卫生消费市场将达到6.2 –6.7万亿元1规模。

从需求方来看,人口的老龄化、城镇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财富的增长以及全民医保制度的推进都正在驱动医疗服务市场迅速扩容。相对于飞速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供给的增长步伐却极为缓慢,2013年卫生机构数量为2004年的1.2倍,卫生人员1.5倍,卫生机构床位数1.9倍。

人口老龄化

我国人口规模大且老龄化的速度有所加快。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我国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逐年提高,从2004年的7.6%上升到2013年9.7%,已达到1.3亿人。老年人发病率高,疾病医治疗程长且常伴有并发病,同时老年人也多患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护理和用药,因此是医疗服务的高消费群(图3)。人口的老龄化势必伴随着更高的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

城镇化的推进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国家政策的推动,我国城镇率正在不断提升,城镇人口比率从2004年的41.7%上升到2013年的53.7%。城镇化将拉动居民收入转而增加对医疗服务的消费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数据,城镇居民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的1.8倍。另外,城镇化还将带来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城市人群为主的疾病将会有增长的趋势,这也会推动对特殊领域的医疗需求。

医疗消费需求呈现多层次、多元化

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财富的积累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将持续推动医疗消费需求向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消费者更加注重隐私,愿意为好的服务和高质专业的医疗技术支付溢价,由此带动了高端医疗的成长;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和保健知识的增加促进了康复医疗的发展;不同年龄层次的需求促使了不同专科领域的形成;从“有病才医”向注重保健的观念的转变更是拉动了健康服务产业,推动医疗服务的范畴从单纯的疾病治疗向养生、保健护理等多元化的领域拓展。医疗消费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将驱动整个医疗服务产业纵向增长,而整个产业蛋糕的增长又将伴随着行业的进一步细化,推动需求向纵深发展。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推进

在过去几年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在广覆盖、保基本的基础上,覆盖深度也逐步提高。据发改委消息,2014年上半年,我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三项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8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左右。同时国家还积极推动大病保险,卫计生委在2014年2月发布《国务院医改办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大兵保险工作的通知》指出,尚未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的省份要在2014年6月底前启动试点工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推进将持续提升民众的支付能力,拉动医疗服务需求。

医改政策将深远影响医疗服务市场格局

国务院2009年4月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打响了我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发令枪。此次医改以把基本医疗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为核心理念,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基本原则,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在过去5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分级诊疗的医疗服务体系已基本建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的建立正在推进;覆盖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初步形成,覆盖面和保障深度不断扩大;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正在进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作用初步显现;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攻坚期,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所进行的机制创新不断推进。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将持续向纵深发展,在保证全民基本医疗服务的可达性和可支付性的基础上,提升质量满足民众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新医改的深入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开启了公立医院机制和体制改革的征程。

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且多集中于大城市大医院,导致患者无论疾病严重程度都喜欢在大医院就医,大医院不堪重负而城市社区医院、乡村医院和卫生所却又所无人问津。分级诊疗的服务体系正是为了应对看病“两头难”的问题,通过建立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来引导患者在基层就医,起到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作用。其主要措施有三方面:一是通过加大对县级医院的投资,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二是建立医疗联合体,开展双向转诊等机制来促进医疗资源的纵向流动;三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培养全科医生,让基层医生在大医院接受培训等方式来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成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2007年到2013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了近3.7万个。从《“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可以看到,改革重点将会是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秩序,比如《方案》提出2015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达到95%以上并要力争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全民医保体系的建设

医保体系的建设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解决民众基本医疗需求的支付问题。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以覆盖城镇就业和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以及城乡困难人群。在保障基本医疗需求得以满足的基础上,鼓励发展多样化的商业保险以满足民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医保制度在覆盖面和覆盖深度上的推进以及商业保险的展开有利于提高民众的支付能力,增强医疗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是医保的支付制度的改革,结合疾病临床路径的实施对医疗费用的增长起到约束;向基层倾斜,引导民众在基层就医,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形成并且通过纳入非公立医疗机构延伸到对非公立机构医疗人员的监管。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将会推动医保定点医院的盈利模式的转型,医院将在医保费用的约束下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

公立医院改革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改中最为核心的难点和焦点。“以药补医”形成了公立医院扭曲的补偿机制,削弱了它的公益性;医院规模过大导致了医疗资源配置的低效,也对民办医院造成了挤出作用;管理职责的不清又减弱了政府的监管作用。公立医院改革以“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为主调,其任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 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机制。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转变政府职能,使政府部门从公立医院的具体事物中摆脱出来,而且还要完善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承担具体的管理职能。具体形式主要是经营权的转让(如政府隶属机构、大型公立医院或者民营企业对其托管)和所有权的转让(管理层收购、股份合作制等)。

? 调整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解决“以药补医”的问题。按照医改相关政策,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减少的收入“缺口”将通过增加政府收入、药事服务费和技术服务费来解决。据卫生年鉴数据,我国综合医院药品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虽然呈现下降的趋势,但在2012年仍高达39.7%,可见该项改革的难度。同时政府财政投入的增加也意味着政府需要加大对公立医院治理和运行机制的监控以提高政府投入的效益。

国务院办公厅在2014年5月发布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把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被放在了首要位置,并硬性规定了各项任务的具体完成时间,显示我国医改开始向纵深方向有力推进。《任务》指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将新增700个试点县(市),覆盖50%以上的县(市)、5亿农村人口。药品加成在县级医院的取消势必加大对财政补助的需求,当地政府有可能加速推动公立医院改制和托管,为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打开了一个窗口。另外《任务》还强调了公立医院的规划布局,提出在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这也为社会办医留出了空间。

多元化办医

我国医疗供给严重滞后,同时公立医院运营效率较低,导致医疗供需失衡。多元化办医的基本方向是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本质满足基本医疗需求,同时引进社会资本补充医疗服务满足多元化的需求。社会资本的参与不仅可以增加供给还可以激活市场竞争倒逼公立医院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自2009年以来国家多次出台政策支持社会资本办医,力度也不断加强。在2014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中,政府再次就放宽准入条件,优化办医政策环境以及推进医师多点执业做出部署,而各地也在实施细则中逐步推进。比如北京不仅取消医师多点执业在地点数量的上限而且在办理程序上也无须经过医院审批。商务部下发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等7个省(市)设立外资独资医院。随着各项要求在未来各地实施细则中进一步落实,民营医院的发展还将加速。

下载201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软件和信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软件可行性分析报告

    基于Android平台的测绘内业处理软件开发与设计 可行性分析报告 1、引言 1.1编写目的随着计算机、网络、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测绘行业传统的内业处理以不能满足如今快速、准确的......

    软件成本分析报告

    概念解说 产品成本分析报告是企业对形成产品价格的各部进行具体分析,并最终形成产品定价的汇报材料。 编写要点 产品成本分析报告由下列内容构成: 1.定价目标。 2.成本构成......

    软件需求分析报告[大全]

    软件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所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它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它有效性需求。进行需求分析时,应注意一......

    软件人才需求分析报告

    软件人才需求分析报告软件人才需求分析 收集人力资源市场的软件人才需求信息;(互联网、招聘会) 分析企业对软件人才外语应用能力的需求情况 2010年我国软件人才需求将达到250万......

    我国当前气象信息服务行业产品现状分析

    在中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制约和困难,一方面公用事业经营效率低下,宏观调控不力,投资不足,发展缓慢等现......

    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共五则范文)

    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分析报告 东吴证券 姜超尚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主要法规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我国电信行业的主管部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各......

    酒店服务行业客户信息搜集

    酒店服务行业客户信息搜集 一、 从以下方面搜集客户信息: 1. 收入 2. 职业 3. 生日 4. 兴趣爱好 5. 联系方式 6. 所在单位 7. 家庭住址 8. 家庭成员 9. 餐饮习惯 10. 宗教信......

    老年人健康服务行业分析

    报告摘要: 老年健康服务报告市场调研;老年健康服务报告市场行情;老年健康服务报告行业发展;老年健康服务报告行业信息;老年健康服务报告市场需求;老年健康服务报告企业发展;老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