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企互动典型材料
村企互动 互惠共赢
xxxxxxxxx党支部辖1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68户,总人口2318人,党员78名。在册耕地面积5800亩。2010年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7000元。近年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宁夏园艺产业园和宁夏农产品物流中心等大型农贸基地,不断深化村企互动工作,通过村企互动双赢,不断增强村级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以城带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村企互动”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强化组织、推进工作。
由镇党委组织牵头,镇党委专职副书记负责,帮助指导xxx党支部分别与西夏种苗、乐义集团产业园、金沙生态园、敦煌种业公司共建村企联合党支部,镇党委书记、镇长等主要领导多次带领村党支部成员下到企业调研,现场办公,了解村企互动推进情况,分析薄弱环节,协调解决问题,全力化解村企结对共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促进村党支部与企业互动。努力达到“四共建三推进的目标”,即共建一个生产基地、一个培训中心、一个专业劳动力供应基地、一套工作机制,推进农民增收,企业增产,村集体创收。
二、广泛动员,鼓励参与。为了切实让村企互动惠及民生,村党支部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宣
传和鼓励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到互动企业就业,积极参与互动企业的各项活动。同时村党支部做到勤到企业了解务工人员基本状况,勤于给群众介绍企业用工信息事项,勤于组织开展互动企业用工培训班,让群众有技能就业,为互动企业储备技能工人奠定基础。
三、健全机制、保障运行。建立了村企联合党支部定期联系、双向帮扶、工作联动三项制度。镇、村、企业领导每季度召开一次联系会议,镇村及时掌握企业生产运行状况、务工群众的表现和用工信息,企业了解村级富余劳动力情况,同时商讨务工人员在思想状况、劳动技能、工作表现存在的问题,企业对我村困难职工建立了职工帮扶档案,在经济上和用工岗位上给予适当帮扶,村党支部和企业组织党员、企业职工每年定期开展2次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和座谈培训会,互帮互学、互娱互乐,共建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四、村企互动、实现共赢
一是依托宁夏园艺产业园和宁夏农产品物流中心等大型农贸基地,成立了以村委会为主体的土地信用合作社,以土地流转、租赁等手段,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引进涉农企业的同时,引进了先进的农业科技和农业产业化种植、加工等发展模式,形成了高效农业生产基地,活跃了农村经济,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二是村党支部分别与西夏种苗、乐义集团产业园、金沙生态园、敦煌种业公司共建村企联合党支部,并建立村企联合党支部定期联系、双向帮扶、工作联动等制度,将党的组织建设融进企业,帮助企业开展党员、职工的思想、作风教育活动促进企业管理规范化。三是村企业互动共建培训基地,为xxx培养了1000余名农业产业化加工服务的技能型务工人员,为企业储备了充分的务工人员。四是村企互动带动了全村发展高效农业发展,在解决企业用工问题的同时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了农民、企业、村集体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每年xxx村民在引进的三家涉农企业及园艺产业园、物流园务工的固定人员有520人,用工高峰期达千人之多,用工日工资都在每人每天80-100元。实现了xxx劳务收入超过550万元的提高.
第二篇:村企共建典型材料
村企共建典型材料
-----宣化店玄坛茶场
大悟县宣化店玄坛茶场位于鄂豫两省交汇处的大悟县宣化店镇玄坛村,是在原村办集体茶场的基础上,引进武汉白鹤金店总经理方经纬先生投资创办的股份制企业。
一、基本情况
玄坛茶场始建于2006年3月,目前已累计直接投资340万元,新开发基地800多亩,改造老茶叶基地200亩,新建800平方米玄坛茶叶制作中心。新茶园所栽植的茶树均为无性系繁殖,主要品种有鄂茶1号(100亩),鄂茶5号(100亩),福鼎大白(400亩)和安吉白茶(200亩),均为国家认定和推广的优质品种,具有产量高、萌发早、出芽齐、品质纯等优点。其中“安吉白茶”为世界八大名茶之一,从浙江引进玄坛后将成为“大悟白茶”的“始祖”。基地建设和茶园管理聘请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专家为技术顾问,严格按照有机茶的生产要求,做到高起点、高规划、高标准。茶园合理间作遮荫树种和防护林,人工造就了茶树生长良好的生态环境;茶厂修造万方塘一口,天然泉水井三处,蓄水池一座,并在整个基地铺设了完备的浇灌设施,使茶树常年都能得到天然泉水的浇灌;茶园坚持科学管理,固定员工长年精耕细作,并严格禁止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全部使用有机农家肥培肥土壤,切实保证了茶叶的绿色健康品质。
二、主要成效及做法
2006年底,原来在武汉开拓创业的老板方经纬看到农业发展潜力很大,国家又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他本着回家创业又服务当地的思想,选择了山场资源丰富,又有着一定种茶、制茶经验的玄坛村作为基地,发展茶叶,并逐步探索出一条“公司+村+农户”的发展模式,即公司联村。
1、“公司联村”的发展模式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公司+村+农户”的发展模式,使玄坛茶场第二年就发展到200多个农户近700人,当年仅玄坛茶叶就促使80多户村民直接增收20多万元,其中就有8户当年脱贫致富,极大地促进了我镇茶叶产业的发展。
2、“公司联村”拓宽了农民就业渠道,缓解了农民经济压力。
“公司+村+农户”模式不仅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走出了一条捷径,也为想外出务工又不能离家的富余劳力农闲创收就业拓宽了渠道。二00七年、二00八年,玄坛茶场使玄坛附近的40多个村民既实现了就业,又得到了收益。近两年全镇该模式已经吸纳农户500多户,长年务工人员达到130人,使当地一部分村民实现了在家打工的愿望。
3、“公司联村”培养了人才,促进了村级经济全面发展。“公司+村+农户”发展模式使不少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村民学会了种茶、制茶技术,走上了富裕之路,有的已经成为老板。玄坛村九组村民黄庆祥夫妇,家庭负担重,外出年龄大,2008年就在宣化店镇街道上聘请6人,专门从事茶叶代加工,一年收入15000元,实现了家门口当老板的梦想。
4、落实激励和保障措施,扩大 “公司联村”发展模式的规模。
2007至2008年,兑现国家相关政策资金共50多万元。玄坛茶场的“公司联村”发展模式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镇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为了确保该发展模式的良好发展,极大地促进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和发展带动致富的势头,县政府给与玄坛制茶中心30万元的奖励扶助,并免费提供价值近20万元的无性系繁殖茶苗。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以玄坛茶场为依托如何更好地带动周边村组农民致富(即公司联片)还需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下一步,我们将认清形势,坚定信念,大力推进“公司联村”模式的全面发展,把村企共建工程抓出成效.
第三篇:帮带互动典型材料汇报
帮带互动典型材料汇报
支部成立以来,为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和“四群”教育工作,近一年来,主要做了如下帮带互动工作:
1、与昭通学院艺术系党总支结成帮带互动对子,共同学习,共同帮组,共同进步。在去年年底与艺术系党总支开展了一次“联谊活动”,共同交流传统文化。(附图片)
2、与昭通市龙搏饲料厂帮带对子,帮组该厂人员提高学历,现已经帮组一位“龙国芳”考试,考入“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3、党支部对昭阳区20家工贸企业进行免费培训,培训地点在交警培训中心,邀请了食品监督管理局冯康副科长,市安监局吴仕均科长,市人社局王月洪科长,消防队退役军官朱孝华及鼎安公司高级工程师毛卫旭、李晓达等培训“安全生产法”、“食品安全法”、“工伤条例”等安全知识,帮助企业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提升法律意识。
4、与中国民主建国会昭通市委联合办班,对矿山企业进行免费培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提升法律意识。由民建副主委胡建普(镇雄县副县长)、昭阳区信访局副局长汪中森,昭通鼎安公司高级工程师曹德华、毛卫旭等进行了授课培训。
5、党支部派出高级工程师毛卫旭到镇雄县老干局对非煤矿山从业人员进行一次做好安全生产,维护社会和谐的讲座。
6、受司法局的邀请,我支部指派司法鉴定人毛卫旭到昭通市广播电台举办“司法鉴定知识”讲座。(无图片)
昭通市鼎安司法鉴定所党支部
2012年9月21日
第四篇:村企联建材料
建一个支部 富一方百姓
■“跟着产业走,产销不用愁;跟着支部干,农民有钱赚”。当下流传在重庆合川区广大农民中的这句顺口溜,并非凭空而来。它的背后,是合川打破传统按行政单元设置党组织的单一模式,创新设置城乡统筹基层党组织,带领农民致富增收的现实图景
合川区,重庆城乡统筹基层党建示范区。合川正是抓住这一契机,提出“党建集结产业、产业激活党建”的理念,围绕“建立一个支部,促进一个产业,激活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以城乡统筹为基点,创新设置产业党组织133个,聚集党员1.1万名,覆盖农户9.8万户,扭转了基层党组织因设置模式不适应经济发展而难以发挥其作用的局面,产业党支部逐步成为推动城乡统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中坚力量。
村企联建:
互帮互助实现“双赢”
云门镇石簸村是重庆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这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吸引13家规模企业聚集,俨然一个“工业村”。但这个“工业村”长久以来都有一个怪现象:企业很有钱,百姓却很穷,双方各干各事,老死不相往来,一旦因利益发生纠纷和矛盾,更是无法调解。“我2006年底从外地打工回来,准备在家乡建厂创业,但征地时,因为一块几分田的地和村民达不成一致,建厂就搁置下来,可时间不等人,眼看我的下半辈子就要毁在这几分田上了。”说起以前石簸村村企之间紧张的局面,该村文源保温材料公司总经理文庭林直摇头。
为解决更多类似文庭林遇到的难题,2007年3月,合川开始尝试村企“互助共建”的新模式,将村党组织与驻地或邻近的企业党组织进行整合,由整合后的党组织统一领导农村和企业,切实推动以企带村、以工促农。
同年6月,“云门镇石簸村村企联合党委”正式挂牌成立,由原石簸村支书汪登华任联合党委书记,企业代表、重庆麒麟畜产品公司董事长谭万琦任联合党委副书记。联合党委下设石簸村党支部和企业党支部。“联合党委的成立,使村企双方可以平起平坐,在同一个平台上协调利益、共谋发展。”云门镇党委书记刘仕国介绍。
联合党委成立一年多来,不仅解决了文庭林的难题,还解决很多以前单靠村党支部或企业难以解决的难题。2007年,生猪暴发疫病,一家企业将突然增多的猪粪堆放在厂区。大雨一下,粪水流入村民黄才云等3户人家的田里,导致部分水稻受损,他们要求全部赔偿。在双方僵持不下时,联合党委召集村企两个党支部开会,提出折中方案:因为并非所有水稻受损,企业按整体面积的50%赔偿。最后,事情妥善解决,村民、业主皆大欢喜。
“要是以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无权管,也不想管;但现在,联合党委成立了,村民的事和企业的事,都是自己的事,所以我必须管而且能管好。”汪登华说。
在联合党委“撮合”下,村企真正融合成了一家。企业办不了的事,村里办;村里办不了的事,企业办。为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发展,13家企业出资100余万元,修建了公共服务中心、村企连心路,并钻挖水井20多口,建设沼气池30多口,帮助150余户村民修建房屋,改水、改厕、改灶。此外,企业还积极吸纳本村劳动力进厂务工,目前,全村90%以上的劳动力都在当地企业打工,平均月收入1500元左右,既能打工挣钱,还可以照顾家庭,空余时间还可以发展副业。从联合党委成立至今一年多时间,当地农民人均收入从4000多元增长到8000多元,是全镇人均收入的1.6倍。
目前,村企共建的模式已经在全合川推广开来,本着“信息互通、大事互商、难事互助、实事互办”的原则,使企业与村实现了资源共享,推进了农村和企业的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合川已有517个村与620余家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了村企共建。
合川金九集团在与大阳村实行共建后,出资帮助村里修建了多条出行便道,改变了该村长久以来出门就是烂路、泥路的局面。“我现在可以穿布鞋出门了!”村民王菊一句朴实的话,道出了其中的巨大变化。
村居联建:
以城带乡引领致富
如果说村企联建让石簸村与企业实现了发展“双赢”,那么,南津街街道东津沱社区与白塔村的村居联建,则让白塔村的面貌彻底改变。
以前的白塔村是远近皆知的后进村,党组织工作开展不力、村民思想保守、村级经济落后,各项考核指标年年都是倒数第一,属“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对象。
城乡统筹就是要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在村企联建的基础上,去年9月,区委决定探索村居联建,在地域相连的社区与村,打破原有城乡分割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将村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整合。首先试点的,就是东津沱社区与白塔村整合成立的联合党委。
东津沱社区则是合川有名的“优等生”,社区党委书记张年全是党的十七大代表,面对白塔村这样一个“烫手山芋”,张年全起初并不愿意成立联合党委,“我怕他们砸了我先进社区的牌子。”但经过组织做工作,他认识到,要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光是社区发展好了还不行,农村也得扶起来。这位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党员决定先选举新的村级班子,再对白塔村的发展思路进行重新规划,并对各条惠民措施逐项定责落实。
在联合党委的领导下,村班子上任伊始,就以解决老百姓出行难为工作突破口。联合党委副书记、白塔村支书郑远强和村主任周朝伦立下军令状:“在今年8月以前,不解决白塔村的出行难题,我俩自动下台。”春节刚过,他们就带领村民冒着风雪,不分昼夜地用一个月修好了一条多年来都未动工的村级路。返乡“老板”董其军见此情形十分感慨:“每年回来都破破烂烂,毫无生气,心灰意冷,现在看到希望了!”他当即捐款10万元整修道路。
如今,村班子的承诺兑现了,曾经阻碍村民出行的5条、14.5公里道路,已经被全部打通。班子的决心点燃了村民的希望。今年初,联合党委组织召开了城乡统筹、共建和谐新农村献计献策会,与会企业代表、返乡创业代表和群众代表,在听完联合党委对未来发展思路的阐述后,纷纷慷慨解囊,表示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帮助家乡发展,从几块到几万块,现场募集资金24万多元。
据不完全统计,联合党委成立近一年来,白塔村村民人均增收40%以上。如今的白塔村,利用荒山发展特种养殖、筹办村办企业砂石厂、利用污水处理厂废料建肥料加工厂、利用峡谷资源发展渔业和观光农业„„在联合党委的规划下,村里的项目正一个个向外包装推介,曾经贫穷的村民也一步步走出困境。
产业共建:
积聚资源共谋发展
“加入合作社以前,我在建筑工地上干泥水工,由于身体不好,很快就失去了这份工作。没有了经济来源,家里穷得揭不开锅,长期都是借钱过日子。后来,合作社主动吸纳了我,并帮助我融资、购买仔猪、喂养、管理,我家的生活慢慢好起来了。到去年底,我不仅还清了所有的债务,还赚了好几十万。”大石镇PIC猪专业合作社里,社员周先福提起合作社党支部对自己的帮扶,感动不已。
产业链上建党支部在合川由来已久,2003年底,第一个产业党支部在该区双凤镇茉莉花专业合作社诞生。此后,根据农村党员从业结构多元化和技能特长个性化的发展需要,结合城乡统筹的新形势,该区进一步推广了“支部建在产业链”这一成功做法,加速产业集聚。目前,该区通过采取“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产业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在生猪、蚕桑、蔬菜、水产、旅游等产业中设置党组织101个。
建立在产业链上的党支部,打破了地域和行政区域的限制,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堡垒作用。他们在产业规划、资源开发、市场调节、产品加工等方面跨区域统筹协调,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购生产资料、统一种养时间、统一产品标准、统一收获上市、统一产品品牌,变农民“单枪匹马跑销售”为“千军万马闯市场”,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钓鱼城街道思居村党委依托当地的蔬菜产业、旅游产业、生态农业,组建了旅游苗圃产业党支部和蔬菜产业党支部,现已发展了4个高档度假村和12个苗木基地,从业人员200余人,年收入1500多万元;蔬菜产业大户由以前的20余家增加到85家,并带动了周边560户群众从事蔬菜种植,户均增收上千元。
大户带小户、老户带新户、党员带困难户,是大石镇PIC猪专业合作社统筹发展的特色。周小平是当地的养猪大户,PIC猪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成立后,支部书记周相林主动邀请他加入合作社,利用他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饲养经验,带动合作社内其他养猪户共同发展。入社后,周小平与其他大户一起,把种猪资源、管理技术、销售网络等,与合作社所有养猪户共享。在党支部和大户的带领下,PIC猪专业合作社日益壮大。目前,全社共有128户社员,年销售收入4000余万元,每户社员产值最多的达几百万元,最少的也在10万元以上。
青年镇开展党建工作“两推进三服务”活动
青年镇党委积极探索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党建工作新格局,着力开展“两推进三服务”活动,推动了城乡统筹发展,开创了党建工作新局面。积极推进能人兴村,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在全镇范围内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库,大力选拔能人村干部。近两年来共选拔5个能人分别担任村级组织负责人,占村干部总数38.5%。同时,该镇实行对口帮扶制,采取先进村干部带好后进村干部对口结对取长补短的方式,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其次,着力造就创业意识强的企业人才队伍,建立了企业人才致富档案。先后8次邀请各地先进创业典型者到镇作报告,启迪广大群众创业思维。目前,全镇有近10%的人走上了创业道路,各企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积极推进党组织设置创新,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积极探索“机构联合、人员联姻、产业联建、工作联动”以及“人才带村、资金带村、项目带村”为主要内容的“四联三带”党组织设置模式。一是在渝中望龙门街道成立了重庆堡堂(红岩)流动党支部,拥有党员24名。二是成立企业联合党支部,对全镇集体和民营企业党建工作进行统一管理和发展指导。三是积极谋划村企联建型党支部,如面业、渔业等产业党支部。通过组织设置的调整,该镇初步实现了农村党组织设置与生产力发展有机对接,增强了党组织对经济发展的统揽能力。
积极服务农业产业化,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各类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协调、引导服务作用和“技术型、大户型、市场型”党员、干部的带动服务作用,着力服务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今年以来,该镇共组织畜牧、水产、茶叶等方面的技术培训500余人次,完成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300亩,培育种殖大户35户。着力打造以“堡堂精神”为核心的堡堂文化品牌,培育农家乐5户。其中,湛家村支部书记名下的翠信茶叶公司,每年就地聘请工人多达300人(包括短期、长期),支付工资144万元/年,大大促进了农民增收。
积极服务农村城镇化,努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把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新村建设作为党支部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同时落实党员的对口工作责任制、机关企事业支部的对口支援责任制,发挥了党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生力军作用。今年以来,该镇完成吴家桥片区环境整治120户,新建花台120个,房屋装修面积达30000余平方米。完成朝房新村道路硬化150米,院坝硬化1000平方米;新建羽毛球、乒乓球场各1个。完成了山足、堰塘两社140余户农户住房外装饰工作,装饰面积达45000余平方米,完善了人畜饮水工程1个,修复蓄水池1座,大大改善了人居环境。
积极服务农民市民化,努力促进农民向市民转变。一是以堡堂公共服务中心为根据地,积极为群众提供政策和就业信息等咨询服务;二是落实机关干部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结对帮扶,解除了农民进城务工的后顾之忧;三是采取输出培训等方式对农民外出务工进行技能培训,增强了农民外出务工的有效性,提高了劳务效益。今年以来,全镇共组织相关培训1000余人次,其中在岗农民工技能提升培训100余人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00余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人,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200%和100%。
新洲徐古镇探索村企联合党支部建设新模式
武汉综合新闻网 www.xiexiebang.com
发表时间:2010-01-11 16:10
来源:长江网
发表评论 进入论坛
【长江网讯】
新洲区徐古镇作为“全国双孢蘑菇之乡”,现拥有长华、天添、宏源和康之源四家规模以上企业及曹阳1家配套企业,相邻11个村,村企相加共有人口1。5万人,党员320人。在开展科学发展观实践活动中,该镇党委积极探索建立村企联合党支部的新模式,即以企业为核心,以相邻的村为依托,组建了5个村企联合党支部,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和乡村的发展,收到良好的效果。他们的做法是:
明确职责,理顺两个关系 一是理顺村企组织关系。村企联合党支部的主要职能是研究、决策、协调和组织村企菇业生产,加强对村企党员的统一教育管理。联合支部成员由5-7人组成,企业和村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正副书记,支部办公室设在企业,有效利用了村企的优势和资源。二是理顺村企群众关系。联合支部的成立,拆除了村企的篱笆,村企党员、村民和职工在“大支部”的领导下同属一家人,不存在“争利”的问题,形成了平等和谐局面。
健全机制,建立四个制度 一是建立分工负责制。联合支部的职能主要是做好协调服务,按照支部分工,书记对村企各项工作全面负责,副书记主管组织建设、负责党员管理教育,其他委员分管生产、技术、市场、安全等工作,人人有责任。二是建立学习教育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支委会,交流思想,小结工作,明确任务;半年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组织党员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听取党员的意见建议。三是建立联系沟通制度。每个月召开支部联系会,分析生产、经营形势,研究解决具体问题,部署下月工作。除“联系日”外,根据工作需要随时召开支部联系会,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建立“村规企约”。通过全体村民和企业职工民主讨论,把村规民约和企业管理制度整合为“村规企约”,实行村企制度化、一体化管理。
发挥作用,开展三个活动 一是开展联建联谊活动。“大支部”把村民、职工的思想“大联合”放在首位,通过召开村企联谊座谈会、村企联谊娱乐会和村企联谊互访、互学、互助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实现了思想“大融合”。二是开展联建联帮活动。在党员与群众、职工与村民之间,开展“一联一”、“一助一”、“一带一”、“一帮一”的群众性联帮活动,在村与企业之间开展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帮企业、企帮村富的组织联帮活动。三是开展联建联创活动。一个“大支部”有80名左右的党员,联合支部根据80%的党员是无职党员的特点,以“设岗定责”为载体,把他们引向联建的前沿。无职党员在“技术服务岗”、“质量监督岗”、“市场信息岗”、“纠纷调解岗”、“社会治安岗”等岗位上各显身手。
这种村企联建模式,有效突破了村企分割的藩篱,整合了农村发展急需的人、财、物资源,基层政村建设呈现出巩固发展的新态势,形成了经济互利共赢、事业互办共兴、党建互动共强的多赢局面
山东莒南县:创新“村企共建”新模式促进基层科学发展
莒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徐光
山东省莒南县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在地域相邻、双方自愿、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让经济实力强、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与经济薄弱村结对共建,逐步实现村企合一、以企带村或以村带企的共建模式,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据统计,目前,该县200余家民企累计已帮扶村庄300个,帮建生产基地40个,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近10亿元。
拉长产业链条,实现村企产业化共建。一是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生产资料基地、产品配套基地、劳动力供应基地等多种基地,企业在农村投资建立生产基地,负责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农村用土地入股并可到基地就业。同时,建立健全了县、乡、村、户配套的农技推广服务网络,大大提升生产基地的科技水平。目前,全县已形成了蔬菜、林果、花生、建材等40多个生产基地,并带动20万户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二是采取“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协会的带动作用,坚持农户自愿的原则,以技术、品种为纽带,在动员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专业户积极参与的同时,按照协会组织的特点和规律,规范协会运作。同时,立足协会“一头连接农户,一头连接企业”的带动作用,做到产业组织化、服务系统化、协会规范化,有效地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在一起,实现规模化经营,进一步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目前,茶叶、磨具、果品等50多个产业协会已连接各类产业生产基地40余个,并与60多家企业实现了有效合作。三是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本着自愿、互惠的原则,以企业为依托,以合作社为桥梁,积极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把千家万户小规模、大群体的分散种植、养殖、加工联系起来,带领农户共同走向大市场。实现了企业与农户以销定产,达到了生产、加工、销售、协调统一,增加了农户收入,也提高了企业效益。同时,企业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经营管理、新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中,实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生产,形成了企业与协会、农户的“利益共同体”。目前,全县已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415个,社员3143人。
开展“项目进村居”活动,实现村企人居环境共建。一是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于村居引进的企业或企业技改项目,投资方通过捐赠资金、物资等方式,积极帮助驻地村完善村庄规划,加大通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参与村庄土地整理和农田水利建设,改善驻地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目前,各企业已向驻地村投资近2000万元,硬化村中道路30公里,平整土地3万亩,更换电线网6000多米,为1600户村民通上了干净的自来水。二是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驻村企业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多种形式参与植树造林、清洁河道、垃圾处置、户厕改造、秸秆还田等工作,并建立农村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改善驻地村人居环境。同时,积极推广清洁能源,投资帮助村里建设沼气池,推广太阳能等新型产业,大力发展朝阳产业,引导村民走“低碳”生活之路。目前,村企已开展环境综合集中整治20余次,栽植各类绿化苗木20万余株,清洁河道10公里,发展沼气户2600户。三是参与农村居民楼小区建设。驻村企业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的思路,结合村庄规划,采取补助政策,让农民将老宅基地置换出来,整村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妥善安置农民,复垦农户宅基地,整理土地,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互动双赢。同时,企业积极参与村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加快小区道路、排水和污水处理等设施建设,参与物业管理,提供物业服务,帮助驻地村创建示范居住小区和文明居住小区。目前,该县已有温泉社区等30多个村居启动了村民住宅楼建设,已有华泉集团、富华建安等20多家企业参与村居小区建设并提供物业管理和服务,有300余户农民搬进了宽敞的居民楼。
实施“民企帮村”工程,实现村企帮扶共建。一是科技帮扶。企业积极协调涉农部门,以专题培训、科技咨询会、现场技术指导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帮建村的各类实用技术的帮扶。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通过各种直观活泼的教学形式,现场向农民传授科技知识、提供农产品市场信息,让农民看得见、问得着、学得会、用得上。共建企业还与困难群众结成“一帮多”对子,对贫困户进行帮带,积极带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入冬以来,该县“农”字号共建企业已开展送科技专场培训班15场,培训农民6000人,结对帮扶410户。二是政策帮扶。广大企业积极参与开展政策下村居活动。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在农村的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帮助村居推行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指导共建村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土地流转、村庄规划、信访、计生、招商引资等各项制度,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给广大村民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目前,帮扶企业已到帮扶村现场办公26次,发放政策明白纸6万余份,帮助村居宣传各项惠民政策60余项。三是金融帮扶。充分发挥县直规模以上企业的资金优势,积极协调农行、信用社等金融单位,以企业贴息的方式与共建村开展金融帮扶,企业帮助村居贴息贷款上项目、发展经济,村民把通过企业资助的项目又转销到企业,给企业提供原料供应,促进村企互动发展。同时,各金融帮扶企业通过党员干部捐一点、工会出一点、企业拿一点的方式筹措资金,与特困户开展金融帮扶一对一活动。目前,该县已有20家企业与共建村开展了金融帮扶活动,企业为共建村提供贴息贷款1600多万元,帮助共建村建立蔬菜、林果等产业基地10个,发展致富项目260余个。
推进干部人才互动培养,实现村企党建共建。一是人才对接。发挥县技工学校、职业中专、各乡镇、村居的农广校、远程教育播看室的作用,根据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建立县、镇劳动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和储备式培训。并放宽招工条件,降低进入企业的门坎,优先录用有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引导村企双方建立良性互动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就业创业合作关系。同时,完善人才交流制度,建立完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为推荐就业和开展就业援助行动提供基本底数。目前,该县已建立了企业用工数据库1个,农村劳动力资源库1个,为60余家中小企业化解了“招工难”的难题,有3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二是党员帮带。组织村企开展 “村企党员一帮一”活动,帮扶企业每名党员结对一名流入该企业的村党员或贫困户,从政策、理论、党建知识、致富技能、企业管理等各方面为他们提供帮助。同时,企业积极开展 “串百家门、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主题实践活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保障机制,做到了活动联谊、实事联办,形成了村企之间党内互帮互助新格局。目前,共有210名企业党员与村居贫困党员结成“一帮一”对子,开展技术指导320次,帮助群众办实事600件,为帮扶群众提供致富信息676条。三是干部挂职。大力开展村企干部互动交流活动,让帮扶村“两委”成员到结对企业挂职锻炼,全面熟悉企业的经营理论、市场行情、管理方法,参与企业组织的农机具维修、建筑建材、农牧实用技术等各类培训,在实践中增长技能,激发创业的热情。同时,建立挖掘、培养、选用新型村干部的新机制,按照“双高双强”的标准,积极回请企业老板、致富能手、经济能人到共建村任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带领共建村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党内制度,规范村务活动,开展致富帮扶。目前,全县已有500多名“两委”成员到企业挂职锻炼,回请68名企业负责人回村任职,建强、扶持软弱党支部6个,帮助支部化解各类难题150余个。组织联建、发展联帮、教育联动、实事联办
北流“村企联建”促学习实践活动出成效
发布时间:2009-12-14 主页-企业投资创业-新闻动态
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北流市结合驻村企业日益增多的实际,创新开展以“组织联建、发展联帮、教育联动、实事联办”为主要内容的“村企联建”活动,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新载体,打造出新亮点,取得了新成效。
组织联建:强化组织建设功能
为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更大成效,实现村与企业互帮互助、互利共赢,该市出台了《开展“村企联建”活动的意见》文件,要求每个镇党委引导组建“村企联建”对子1个以上。目前,该市已有22个村与120多家驻村企业结成了联建关系。在活动中,该市以加强村和企业党建工作为切入口,通过共创“五个好”党组织活动,推行村企互挂职制度,实施阵地建设工程,积极破解基层组织建设难题。民安镇高车村在北流海螺、玉洁瓷业、长隆瓷业等10多个结对联创企业的帮助下,建设完善了党组织各功能室、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村文化广场、五保新村等,强化了村党组织功能。
发展联帮:引领当地经济发展
该市在“村企联建”活动中,各企业积极引导村民充分利用本村的资源优势,依靠“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办好手工业小作坊,进入村企务工等等,使企业延长产业链,村内形成支柱产业,群众收入呈现多元化,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新圩镇白鸠江村在驻村企业大发养殖有限公司的带动下,60多个养鸡专业户纷纷加入公司的产业链,成为公司的养殖户,每个养殖户按要求养鸡10万羽以上,既扩大了公司养殖规模,又增加了养殖户的收入。
教育联动:成就农民工就业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该市已有近3万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待业,为这些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成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重大课题。在活动中,该市采取多项措施,让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梦。一方面指导参与联建的驻村企业投入培训补贴资金450万元,通过在陶瓷、兽药、皮革、电子、服装、建筑等行业企业设立20多个培训点,就近对9000多名返乡农民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素质和技能,增加他们就近入厂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整合市委党校、劳动保障、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力量,在村党校对返乡农民工进行培训,先后在4家就业培训学校定点开设培训专业27期,培训农民工1.5万多人次,其中有1.2万多名农民工经过培训进入企业工作。
实事联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该市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具体目标,要求在“村企联建”活动中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新圩镇梧村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以全面建设城乡一体化示范村为奋斗目标,积极筹集资金近300多万元,安装50盏高杆路灯,加快环村路、文化广场、村门、灯光球场、中心新村和村级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全村的面貌发生了崭新的变化。目前,投入资金3.6亿元,加快了北流镇九代村等一批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1项。全市驻村企业已为村里的学校、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无偿提供资金600多万元,修建村组水泥路90多公里,修建文化广场20个,新建或维修村办公楼、校舍和五保新村25间,完成农村饮水工程12个。
第五篇:村党支部书记典型材料
勤恳工作无愧于民无私奉献无愧于党
——记优秀党支部书记***同志
“群众利益无小事”是**镇**党支部书记***的工作信条。他从****年担任村干部以来,始终坚持心为民所想、话为民所说、事为民所办的“三为”方针,带领全村群众调整产业、兴办企业、发展副业,为**村的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默默奉献了近41年。村党支部在他的带领下多次被上级评为“五好党支部”、“基层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其个人也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好党员”、“优秀村支部书记”等荣誉。
今年**岁的他,担任政协委员**年,同时担任各级人大代表也已有**个年头了。从当上人大代表的那天起,他就抱定了这样一个信念:履行好基层代表的职责,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办事,为党旗增辉。他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见,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担任人大代表以来,共提出意见、建议30多条,件件都引起了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对促进全县和全镇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起到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出了一名党支部书记的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
一、深入学习理论、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同志以端正的学习态度,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在学习中,不断找出政治上、思想上、纪律上、作风上、行动上的不足,认真加以剖析,转变思想作风,改变工作方法,密切干群关系,刻苦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
二、教育培训强素质,联系群众树形象
近年来,***同志加大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使党员受教育面达到85%以上,共培养党员示范户10户,致富能手党员6户,提高了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他以党务工作为继任,把村党组织建设放在首位,从自己做起,求真务实,清正廉洁,不谋私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群众中树立了形象,受到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他的影响下,广大党员、群众都能积极行动起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认真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同志在学习和工作中深刻认识到:**村党支部要解决好诸多复杂矛盾和困难,经受住新的考验和锻炼,把全村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进一步提高执政水平,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坚持走群众路线。***同志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不怕艰辛,吃苦耐劳,工作务实,走村串户,到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疾苦,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妥善解决了群众中的各种矛盾。他带领支部一帮人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改变工作方法,转变思想观念,对党员存在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坚决纠正党员的作风问题,重点纠正发展中的等、靠、要思想。
三、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他认真履行一个党员的义务和一个村党支部书记的职责,带领全村人民从实际出发,针对**村的实际情况,积极寻找经济增长的突破口,确定了新发展思路。一是结构调整增收入。**村属山旱地多、水地少、人地矛盾突出,靠天吃饭的山村。近几年,由于干旱少雨,加上农村市场皮软,农产品卖难日
益突出,农业收入大幅度下跌。针对这一实情,他积极配合镇农技站搞好各项试验示范工作,利用2年时间将**村建成全县科技示范村。承担试验示范项目40多项,引进各类作物新品种90多种,良种良法栽培技术6项,取得明显成效,并大面积推广。尤其是杂交油菜、蔬菜花卉制种,脱毒洋芋种植使农民尝到了推广科技的甜头。在抓好种植业的同时,他又动员群众发展规模养殖来增加收入。积极地为有基础,积极性高的农户、跑贷款、引技术,帮助48户建起标准较高的暖棚猪舍、羊舍,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仅此一项创收20多万元。二是典型引路促发展。村党支部把一些有作为、敢尝试的致富带头人和先进分子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引导他们加快发展步伐,从而起到带动示范作用。近年来,他通过学习先进经验,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筹资11万多元,修建了村农工贸易牲畜交易市场,吸引了修理、百货、糖酒、副食、电焊、加工等个体工商户10户开门营业,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的购置需求。尤其牲畜交易空前活跃,吸引了新疆内蒙等地客商来此交易。近年来,他看到悄然升温的洋芋市场,多次考察论证,并到天水、临夏等地实地考察进上步确证了他的想法,购置粉条加工设备一套修建了场房,年加工原料100多万斤,每年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创收利润1.2万元。看到这些发展他又搞横向联合,在***的扶持下,修建起蜂窝煤厂、养殖厂和散酒加工作坊,进一步夯实了集体经济发展的基础。三是维护稳定树形象。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制定了村干部信访接待日和值班制度,为强化责任,对村干部进行了明确分工。他亲自担任村调委会主任,经常为邻
娌之间调解民事纠纷,化解矛盾。计划生育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他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身体力行,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经过多年的努力,**村成为全县“计划生育自治村”。目前,全村实现“七无”:即无赌博盗窃,无封建迷信,无吸毒贩毒,无买卖婚姻,无早婚私婚,无打架斗殴,无计划外生育,是名符其实的“文明村”。四是退耕还林得实惠。在退耕还林工作中,他带领村社干部,以“五个统一”为具体措施,圆满完成了**村3430亩的退耕还林任务,目前,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既绿化了荒山,又让全村群众平均每人增收100元的补助粮款,做到了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
他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和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为自己和**村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得到了县、镇的肯定,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是一位值得称赞、值得信赖的党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