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村党建典型材料
立足统筹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发展
——xx村典型材料
xx村位于xx乡东部1公里处,榆古路东西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共有2286人,584户,共有党员56名,其中女党员8名,预备党员1名。村民收入以运输、运输信息服务、种植、务工为主。辖区内驻有宏皇面粉厂、江凯物流仓储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企业。近年来,该村在党支部带领下,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稳步发展。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用城市理念建设现代农村;用现代理念培育新型农民;短短几年来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连续几年被上级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抓建设,强堡垒,为全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是加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自身素质,使其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村党支部结合“创先争优”“对标一流”重要思想学习活动,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组织党员干部坚持认真学习《党章》及党的各项理论、法律、法规,使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增强了其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二是扎实抓好党建工作,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基层党建工作中,xx村党支部始终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严格遵守《党章》规定及党内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党内生活,落实党员目标责任和承诺,党支部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方针,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村党支部议事制度、“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方案,促进了村级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是加强对后备干部及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和培养工作,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顺应群众的致富愿望,严格选拔思想觉悟高、年轻有为、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的青年,对其加强思想教育,努力提高个人思想修养,培养其成为村级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
二、抓培训,重教育,解放思想不停步
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是一个村发展的关键。xx村党支部历来重视党员的学习、教育、培训工作,针对全村部分党员中存在的不思进取、小富即安、因循守旧思想观念等问题,xx村党支部在党员学习、教育、培训方面,有的放矢。一是抓党员观念转变。重点引导党员学习先进地市新农村建设典型村的好经验、好做法,增强全村党员干部的发展意识。二是座谈讨论议发展。先后多次召开党员群众代表讨论会,对本村的村容村貌、产业规划发展达标等事宜座谈讨论,集中大家智慧、群策群力谋发展。通过系列全村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工作,收到明显成效,使全村党员干部思想更加解放,理念更加科学,思路更加开阔,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强人心,聚民力,巩固党支部战斗堡垒
为了全力推进村里的各项工作,村党支部制定了村务公开、党支部等工作制度,xx村两委成员始终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营造“两委”成员同样关心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也密切了“两委”成员的关系,形成了同志加兄弟般的友情,“两委”班子筑成了一个带领农民致富的坚实的堡垒。
四、倾真情,办实事,农村面貌换新颜
在科学规划基础上,xx村坚持“基础先行”,注重改善基础环境,整治居住环境,培育人文环境,从人民群众最需要解决的环境抓起,着力在新设施、新环境、新房舍、新精神风貌等四个方面入手。新建学校,加强基础教学设施,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全面落实户户通工程,解决村民出行,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问题并绿化美化村庄,改善生活环境;同时,两委班子积极响应县委号召对支部活动场所、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休闲文化活动广场、灯光篮球场等场所进行了装修,并按照“三基八有”的要求购置了桌子凳子,版面,档案等硬件设施,购进涉及科普知识、果蔬种植、名人著作、诗集散文等多种图书1000余册。充分扩展办公活动场所的功能,使其成为办公设施配备齐全,环境整洁、各项制度完善,办公、便民服务、娱乐休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活动场所,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通过不断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大大改善和提升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五、抓重点,做表率,大力发展经济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核心内容,如何实现生产发展、群众增收,村党支部“一班人”抓住国家各种惠农、支农政策和国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克服重重困难,为群众搭建了增收的平台。结合我村实际,引进项目、资金,协调配合各方,投资5024.8万元,建设总建筑面积为41046㎡的江凯物流仓储配送中心,配送中心将设置有家电交易功能;大宗物资集散、运输功能;区域配送功能;物流信息功能;商品展示功能、生活服务功能等。投产后正常年份经营收入将达到4091.9万元,同时可解决150余人的就业,带动相关行业新增就业人员达1000人以上,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六、讲文明、树新风、全面构建和谐之村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xx村党支部以精神上乡风文明、和谐融洽,政治上管理民主为目标,全面构建和谐之村。一是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后成立了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远程教育等一大批文化活动阵地,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又建设成了村舞蹈队逢年过节,锣鼓喧天,这些极大的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提高了大家的综合素质;二是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理顺各方面关系,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搞好安民工程,群防群治,成立了治安巡逻队,确保村民安居乐业,反对封建迷信活动,增强村民的法制观念、集体观念,形成党群干部之间融合、团结局面;三是管理民主,在村支部的领导下,健全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种制度,做到村务、政务每月公开,并在党员大会上通过,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确保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正是有了xx村党支部务实、创新、团结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作风,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前进,才有了xx村的今天,才有了xx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今天,相信xx村在以书记为带头人、党员干部配合和广大群众拥护的前提下,该村必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大步前进。
第二篇:**村“党建+脱贫攻坚”典型事迹材料
畲塘村“党建+脱贫攻坚”典型事迹材料
畲塘村位于临川区孝桥镇最北端,距市区12公里,辖18个村小组,14个自然村,共有890户3235人,中共党员85名。该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8户80人,其中2014年脱贫3户8人,2016年脱贫12户17人,2017年脱贫5户13人,2018年脱贫3户6人,当前仍有15户36人未脱贫。近几年来,畲塘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惠民生、筑和谐”的总体思路,担当作为、履职尽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一、抓队伍、强宗旨,夯实脱贫战斗堡垒。
要想脱贫致富,必须有个好支部。畲塘村始终把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依托“两学一做”常态化教育,不断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运行。一是抓好政治建设。该村党支部坚持把学习教育作为提高党员能力素质和党支部战斗力的重要途径。组织全体党员每半个月开展一次集中学习,教育党员守纪律、懂规矩;组织全体党员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支部党员大会,对一些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决定;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支部委员会,研究支部重要事项和工作措施;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会,民主评议党员;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通过学习多样化,坚持党内生活制度化,全面提高全体党员的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二是强化宗旨意识。把服务群众作为党支部工作的价值取向,引导党员干部自觉践行党的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积极参与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伊始,党支部组织党员对全村890户的基本情况逐户进行再摸底,经支部大会讨论决定,最终确定38户为精准扶贫贫困户。为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村党支部在镇政府包村工作队的支持配合下,组织部分党员利用1个月的时间,逐户分析逐户讨论,群策群力,将所有贫困户分为缺少劳动力型、缺少产业支持型、缺少资金支持型、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型、自身缺乏动力型等五种类型,并与贫困户逐户商量沟通,每户确定1名党员为党支部扶贫联系人,帮助贫困户制定发展计划和脱贫规划,使精准扶贫真正落实到位。二、搭平台、促帮带,凝聚脱贫社会力量。
畲塘村党支部紧紧围绕到2020年全村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攻坚目标,充分发挥党组强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方面的独特优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该村党支部在脱贫攻坚中的利用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借助党建强力引擎,在能人志士与贫困群众中搭起“助力桥”,大力开展“结对帮扶”党建促扶贫载体活动。目前,该村何国辉、张文龙、饶明云等12名能人志士积极参与脱贫攻坚,联系帮扶本村贫困家庭。近三年来,该村能人志士每逢传统节日,他们都会带上慰问物品挨家挨户走访慰问,每年捐款捐物近2万元。该村党支部通过走访发现,不少贫困家庭有劳动能力但没事可做。对于贫困群众而言,增加家庭成员就业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脱贫方式。该村党支部把开展“就业脱贫支部行动”作为强化党建引领、发挥组织作用的重要举措。村委会招聘保洁员优先照顾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上岗,3名贫困户被安排在村保洁岗位上。积极与江西省中德服饰有限公司、江西欧亚服饰有限公司及本村能人志士联系沟通,根据岗位要求推荐贫困群众劳动就业。江西省中德服饰有限公司帮助安排就业2人,江西欧亚服饰有限公司帮助安排就业3人,本村能人志士何国辉等为该村贫困群众提供用工岗位5个,以实际行动帮助贫困群众参与社会劳动,促进贫困群众就业脱贫。
三、兴产业、壮经济,培育脱贫源头活水。
发展才是硬道理。贫困户没资金,更承担不起风险,该村党支部主动出击、担当作为,做出“贫困户以田地形式参与入股,风险由村集体承担,赚钱大家共赢”的承诺,以“公司+农户”的形式,做好产业扶贫文章,千方百计带领群众增收脱贫。2018年初,该村党支部书记何国兴投资200万元、村主任谢贵昌投资20万元、党员吴根明投资20万元成立鑫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租赁农户水田300亩,村民以水田的形式参与入股,建立鑫禾生态农业合作社,公司与村民共同合作进行青蛙、龙虾养殖,发展壮大后并入村集体经济。同年5月,村党支部书记何国兴等人又投资10万开办了一个土鸡土鸭养殖场,购买400只仔鸡和500只仔鸭,村民同样以场地形式参与入股,共同合作共谋发展,按照绿色无公害纯农家饲养模式,吸引占领市场,多种形式带动群众增收。经过一年半的运作,该村青蛙龙虾养殖和鸡鸭养殖基地运行良好,今年已大量上市出售,且规模正在不断扩大,预计2019年底,120余户合作社群众平均可分红3000元左右。公司成立以来,先后招收12名贫困村民在养殖基地务工,其中3人长期固定在养殖基地务工,有效解决当地群众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四、办公益、改环境,拓展脱贫惠及民生。
畲塘村地处孝桥镇最北端,前几年各项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村党支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改变落实的面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该村党支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近几年来,村党支部一方面积极向上跑项目争资金,另一方面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大兴公益事业。近三年来,该村党支部先后融资超300万元,投入到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中,全村兴建村组水泥公路3.5公里,兴建桥梁1座,新修排污水渠350米,维修排灌电站2座,整修灌溉渠1000米,完成3个自然村新农村建设,14个自然村全部安装了路灯,极大地改善了全村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按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该村党支部不等不靠带领村组干部对各自然村卫生死角、成堆垃圾、房前屋后零散垃圾、河塘沟渠漂浮垃圾等进行了彻底清理,全面消除了垃圾死角、卫生盲区。同时,聘请了12名保洁员,建立起保洁长效机制,垃圾实现“日产日清”。按照上级“拆临拆违”工作要求,村“两委”干部逐家逐户上门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拆临拆违”工作取得实效,全村共拆除空心房3508平方米,拆除破旧危房972平方米,拆除猪牛栏旱厕654平方米,拆除乱搭乱建397平方米,拆除东昌高速沿线铁皮棚3600平方米,村容村貌发生极大改变,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广大群众普遍受益。
第三篇:半垅村党建示范点典型材料
半垅村党建示范点典型材料
半垅村地处团结瑶族乡西部,属乡政府所驻地,是全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村国土面积9117亩,其中山林面积6276亩,耕地面积194亩,境内半垅水库水面1500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109户,280口人,党员20名,专职干部3名。2010年底,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183万元,农民人均可配收入达6751元。作为团结乡唯一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党支部作为核心力量,紧密团结和依靠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抓住资兴市委工作队驻村的这个战略机遇,紧紧依据半垅村现实情况和独特的旅游资源,以“树立新理念、壮大老产业、培养新农民、探索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活动取得显著成就。一个“村容换新装,设施变完善,交通更便利,产业大发展,班子更团结,风气更和谐”的快速向现代化迈进的新村庄已初步成型。
一、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打造新型“1+2”党建工作模式 “1+2”党建工作模式是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民委员会自治为基础、村级经济联合会为纽带的组织体系。在村支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大力推行“1+2”村级治理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对模式有了创新和发展,使村级组织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村级治理成效明显。一是以产业项目建设为带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作用,打造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实现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和村级经济联合会融合于一体。党支部既注重引导村民自治机制的完善,又通过党组织的影响力,以产业项目建设为支撑,使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将党组织的力量渗透到基层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党支部成员和党员中的致富典型、能人分别担任协会主要负责人,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而且我村凭借郴州市委工作队的项目支持,支村两委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到产业项目中来,支村两委既是项目的领导核心,推动者,也是产权的所有者之一——这样既发
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扩展、延伸了党组织力量的范围,同时又最大限度调动了村民参加项目建设的热情,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壮大了集体经济。二是延伸组织的管理触角。继续完善村干部的组织管理制度,民主议事,细化工作责任,落实日常工作规章制度和干部考核制度;推行“村、组和群众一条连锁线”,环环相扣,平常多走动,彼此了解,建立感情,既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又能知根知底,有利于互帮互助,而且还能明确责任,及时了解最新情况;推行村干部按量到村民家中等活动,探民情,了民意,及时解决群众问题,同时也是对“连锁线”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二、依靠产业项目的带动作用,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我村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重要思想,紧紧依据村里的现实情况,支部班子带领广大群众抓生产,搞项目,各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半垅村发展种养殖业奖励办法》,对发展家禽、家畜养殖、植树造林分别予以3元至800元不同的奖励,进一步提高村民发展农业产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趁热打铁,将村民闲臵的荒岭荒山,以土地参股形式,建立起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管理模式,规划实施了1000亩楠竹风光带和60亩有机茶园,现已建成1000亩楠竹风光带和100亩有机茶园。预计丰产后,茶叶产业可为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楠竹产业人均可增收5000元以上。这两个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农民丰产增收,推进团结瑶族乡的生态旅游发展,还可以促进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在家门口创业,同时也极大地壮大了本村的集体经济,增强了基层组织自身的造血功能,为今后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生态秀美山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我村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工作队、团结乡党委、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半垅村支村两委带领广大群众经过共同努力,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取得显著成果。投资145
万元,先后完成了300米半垅村商贸街道路硬化、1500平方米半垅广场建设等6个重点工程;邮政所、客运站、旅游停车场综合项目建设,现已进入扫尾阶段,预计11月底完工;生态移民建房项目通过3个月加班加点的施工,已全部完成主体工程,目前10户建房户正在进行木门窗、走廊的安装及外墙装修,预计十二月份陆续入住;安全饮用水后期附属工程,新建了净水设备房,对主管道进行了稳固和填埋现已全部完工,完成了验收;为开发旅游打好基础,还专门请乡政府、资兴规划局、工作队多次组织专题性研究,深入实地勘察,绘出了我村城镇规划图;引导村民加大生产生活设施改善工程,改善村容村貌(如改厨、改厕、沼气池建设等)其他项目也在稳步推进。
四、发扬民主管理,创建和谐新村庄
“只有使全村形成„爱我村,建设我村‟的共同观点,才能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把我村建设好。支村两委建立健全了《支村两委议事、民主决策制度》等议事决策机制和《政务财务民主监督制度》等财经管理制度。村的计划生育、农民负担、移民款发放、公益事业建设项目等重大事项均采取“两委扩大会议”的形式,集体讨论决策。村里每办一件大事,决策前,都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决策后,认真做好宣传教育和信息反馈与决策修正工作。
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并形成制度化。开展民主活动,民主议事,财务公开,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赋予村民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并做好“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同时,通过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把好事做实、实事做好,使我村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拓宽了参政议政渠道,提高了民主管理质量,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有效推进村政各项工作的开展。
加强宣传,切实提高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思想觉悟。充分利用
各种阵地和途径,如远程教育站点、村民代表会议、黑板报、宣传橱窗等进行经常性教育,重点学习和宣传《村委会组织法》等有关内容,让村民了解并掌握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知识;同时要抓住契机宣传党的思想精神,如科学发展观,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宣讲,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民主意识,开阔村民视野,解放村民思想。
五、抓好信息渠道建设,加强农民的各种知识培训
为了培养新型村民,让广大村民掌握好农业科技和经济信息,了解政治、社会、科技、文化、娱乐等多方的知识,提高生活质量水平和品位,开展远程教育活动和果、茶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同时,我村的大学生村官对党员、干部和村民进行定期授课——课程内容包括电脑知识,党的科学理论知识,最新农业科技动态,农村合作医疗,劳动法知识等,大学生村官还发挥信息员的作用,通过网络帮村民查找生产生活的一些资料,解决村民的一些技术知识问题。支村两委还鼓励村民到农家书屋读书、借书活动,为村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第四篇:梅里村2011党建典型材料(xin)
梅里村党建综合示范村创建典型
材
料
平阳县梅溪乡梅里村是革命老区。明清时称十八都凤林地,位于平阳县中部,在梅溪乡南侧。全村由路弯、宫边、祠堂后、石墩、坑内、后村六个自然村组成。共有1400人,水田400多亩,山园700自强。
梅里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陈福祥、(陈玉明)同志任支部书记。老党员有薛宗祯、周子茂、周子庆、吕英数、吕英怀、王应贤等。妇女主任蔡玉如、刘月英二人兼任地下交通员。他们在解放前,为地下党搜集情报,送信放哨。尤其是陈福祥和薛宗祯两位同志,挺过来。这些同志同敌人浴血奋战,称号。
现梅里村设有党支部会分别由7名成员组成,两委班子结构扎实,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了这样一个坚定的领导班子,多的荣誉:温州市“学习型村居”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村”等。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1938年就建立中共支部,在生命攸关之时顽强地才换来了如今老区村的光荣个,共有党员42名。党支部和村委使本村近年来取得了很”待整治村建设合格村、县“文明村、被乡政府评、20009年被授予“新农村电气化特别是党支部充分发挥了
”、多亩。自古以来,这里民风淳朴,勤劳艰苦、团结1“千百工程、“县级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示范村”共谋全村发展大计,战斗保垒作用,大胆解放思想,改善村居环境,引领全村人民发家致富奔小康。几年来,先后被评为温州市“千百工程”待整治村建设合格村、县“文明村”、“学习型村居”、“县级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示范村”、被乡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被授予“新农村电气化村”等荣誉称号。村里的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大的成效,关键是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好,坚持调动两委班子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一、加强村两委建设,完善民主治理机制
在今年年初工作会议部署中,针对去年工作中出的问题已经意识到村两委成员知识文化水平不高,组织村两委成员参加培训,提高两委成员的知识水平及工作能力,提高了村两委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规定凡属重大事情,如重大项目投入、大金额资金往来、村民建房审批、土地征用定价等必须经村两委会议讨论决定,并有会议记录备案,增加办事的透明度。注重抓好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充分利用电脑、村广播等远教中心的电教设备,经常性地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电化教育,提高大家的廉洁自律,树立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二、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1、加强党员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党员的党员意识、宗旨意识和党性意识。教育方式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现代远程教育和个人自学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增强教育效果和质量,全面提高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
2、加强外出党员管理。建立外出党员管理网络,严格按标准对
外出党员跟踪管理,实行动态和静态相结合,完善外出党员每思想汇报制度。
3、贯彻从严治党方针,严肃党纪,对不履行党员义务和思想落后于群众的党员,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改正,启动党内诫勉制度,对违法的党员,根据党章和有关法律法规坚决予以处理,扩大党内民主,切实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4、做好党员发展和后背队伍建设,发展党员通过“三推一定”,组织公示,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同时在本村范围内发现人才,锻炼人才,培养优秀的后备干部。
三、认真推行“一询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进村级民主化规范化建设。
今年全县推出实行“一询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严格按照此工作法执行。今年我村有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我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党员大会进行审议通过,事先还邀请乡有关领导、驻村干部列席参加会议来商议决策。另凤山、凤岙饮用水工程共用我村一个蓄水池问题,我村也同样通过“一四二”工作法来进行决策。除重大工程之外,我村对于低保户名额审定、危房改造补助人员、下山移民、计划生育、社会信访维稳等重大事项及关于村民利益的事项,都能运用该工作法得到很好地处理。
四、发挥本地优势,壮大村级经济
村支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梅里村所在地的交通便利优势,大力发展经济,夯实村级经济基础。
1、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了发展计划,细分了经济指标,并从工业、农业、集体资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和实施步骤。
2、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几年来,我村努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尝试引进新的工业项目和养殖项目,实现经济发展多元化。目前我村有黄泥大型砖厂一座,上缴村管理费5000元,工人100来名,解决了我村部分剩余劳动力。
3、在以农为本的基础上,重点发展特色农业。我村尝试引进一批养牛、羊、鸡等禽畜养殖项目,丰富农民的养殖业,扭转了原本靠山吃山的单一农业发展模式。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照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坚持高标准,根据梅里村环境整治规划,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
1、梅里村道路四通八达,机耕路800米,三面光渠道不断完善交通、电力、通讯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极大的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
2、为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投入宣传教育,先后建立党员活动中心、会议室、阅览室等,此外位于梅里村和凤岙村交界处的镜泉文化中心已落成,促进两村村民交流,共建和谐邻里关系。
3、加强卫生管理,改善卫生环境,加大整治力度,经常性地组织村干部和党员进行有声势、环境卫生宣传教育,重点搞好改厕改水和排污渠道建设,村两委十分重视改善群众居住环境,交通便捷,900米,加固堤塘3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有影响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100%600米,修理堤坝党员电教室、拆除村内有
按修建处,加强
路面硬化率达,1万经费建设党员活动场所及
碍观瞻、污染环境的烂屋破棚,整治蚊蝇滋生地,消灭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脏乱差的卫生环境。
六、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一是切实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村辖区外来人口增多,情况复杂,村里成立巡逻队以来,我村的治安环境得到良好改善,利用宣传栏、粘贴海报等方式,宣传法律法规及安全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及时发现调解村民内部矛盾,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配合派出所进行不定期的夜间通宵巡查,及时处理各类盗窃,消除火灾隐患等,使村民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二是抓好科教文化活动,努力提高村民素质。利用远程教育、村民学习园地、科普知识宣传栏等载体,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技能素质两大主题,举办培训会学习政治理论、科技知识、专业技术、法律常识和社会公德等,配合乡党委开展“学习型家庭”、“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正确引导和榜样作用,使村民素质得到较大提高,优化本村风气。
三是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增强村民的幸福感。我村每年都积极配合乡政府做好新农村医疗保险工作和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0%以上,在科教文卫方面,我村也不落人后,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妥善照顾五保户、特困户,提高老人福利待遇,在老人活动中心配备各类棋局,订阅浙江日报、温州日报、老年报等报刊杂志,丰富老年人生活。
七、立足本村实际,努力打造闪光点。
我村文化底蕴深厚,舞狮舞龙团众多,梅里和剧更是于去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村的义务宣传员陈孝斌同志,结合远
程教育平台,自编了闽南话三字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通过党员广播室向全村群众宣传计划生育知识、党史党策、乡土人情,深受群众的欢迎。我村老人与凤岙村两村老人老党员捐资建了镜泉文化宫,该宫设备齐全,空间宽阔,既为老年人、青少年活动提供了场所,也为各类演出提供了场地,同时也是梅里和剧团的排练处。至此已经演出了4场,2010年9当天演出空前,献”的演出,带来了短剧“江姐”也表演了和剧送茶,的同时对他们又带来了教育。打造成青少年文化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上是我村近年来的工作业绩,支持下,在我村广大党员群众大力支持下,坚定信心,把握形式,立足村情,锐意开拓,围绕目标,狠抓落实,通过我村领导班子,党员群众共同努力的成果。
日县关工委下乡慰问演出第一站就来此文化宫,、大合唱“爱我中华”这些题材好意义深刻的节目给观众带来身心愉悦下步我村将与凤岙村一起将镜泉文化宫
梅溪乡梅里村2011年4“爱的奉 日 月1县五老护苗志愿队为两村村民上演了主题为,我村和剧团是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
月13
第五篇:党建典型材料
谋求党建新突破 促动经济快发展(乡镇党建典型材料)
乡镇党委如何在新形势下抓好党建工作,更好地推动全镇经济发展,不断创新机制,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这是作为乡镇党委需要认真思考并着力解决的突出问题,隆化县张三营镇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实现了党建与经济双赢共促的目标。
以机制创新为载体,为党建工作注入生机与活力
做好新形势下党建工作,创新机制是首要条件,是必然需求,为此该镇党委审时度势,因时制宜,创新“三员”、“三定一考”、“三位一体”塑形等党建新机制。一是突出抓实抓好“三员”这一农村有职党员党建主体支撑体系,把“一制三化”责任目标、党员、代表、百姓评“村官”等约束机制引入镇村干部的管理当中,实现政治指导员主业抓党建,政治协助员全力干党建的党建管理氛围。二是在重点抓好“三定一考”典型村,在最大限度地发挥无职党员作用的同时,全面抓好其它各村“三定一考”工作的推广提高,充分发挥“三定一考”的载体平台作用,实现党员带头富,带领群众共同富的“一抓双富”目标。三是在全镇各支部全体党员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员、支部、党委塑造形象的“三位一体”塑形工程,保持镇党委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积极争取向更高的层次迈进。目前全镇上岗无职党员388名,共结帮扶对子735户,实现258户脱贫,建立科技示范点头38处,解决热点、难点问题32个。
以“培优”促整后,为党建工作夯实基础
该镇党委抓党建工作同时,积极开展培养致富能手和提高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和能力的活动。一是抓好典型村级组织建设。对重点培树的典型村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素质教育,使两委成员做到理论掌握透、法律知识运用强、科技水平能力高。今年共培训典型村两委成员6期,全镇19名村支部书记全部参加县委组织部举办的素质培训班,5名支部书记参加了市委组织部举办素质培训班。二是抓好典型村经济发展。从典型村实际出发,河东村壮大优质水稻生产基地,新开发500亩蟹田。管家营村文明生态村创建二期工程中,1980平方米文化广场修建、2500米院墙改造、村街绿化、美化、净化工程、知识长廊书写等工作如期完成。三是提升后进村转后进度。该镇东风村是后进村,镇党委在县委办、县国土资源局等帮扶部门大力支持下,找出问题症结,今年新开发稻田面积500亩,养殖河蟹400亩,修渠1500米,修护村护地坝2000米,年初投资1.5万元整修两室50平方米,配备办公桌椅20套,进一步完善了“两室”阵地。
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该镇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了“五突出、五增强”活动,即突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增强理论水平;突出党章学习,增强党性观念;突出法律、法规学习,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突出农村实用技术学习,增强带民致富本领;突出《两个条例》、《实施纲要》学习,增强廉政勤政意识。通过集中学习达到强身健脑,通过分析评议找准问题边议边改,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开展结帮扶对子活动,在思想、技术、资金、门路、信息等方面给予帮扶,在党员的帮带下全镇新发展时差菜种植510亩,发展20头养牛专业户42户,建沼气池231个,建小养猪场5个。
以党建促经济发展,实现党建与经济双赢互促目标
该镇党委抓党建工作以实现党建与经济互促双赢为目标,注重实效。一是以“双抓”促“双带”,在党员先富与共富上谋求快发展,截至目前全镇先富共富党员人数和帮扶对子已攀升到2816人1310对。二是抓经济促发展,在集体经济发展上实现新提高,在巩固“四场一园一矿”集体摊点基础上新增加210个,实现人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5元的目标。
乡镇抓党建促经济发展典型材料
近年来,普安县雪浦乡以“谋跨越、奔小康”和“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等主题活动为契机,把加强班子建设、为民办实事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各项工作,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
强堡垒,聚民心
雪浦乡地处普安县南部,是全县较为典型的农业乡,也是全州“烤烟大乡”之一,全乡总面积128·7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103个村民小组,共23240人。受历史地理因素影响,该乡经济发展较为滞后。为此,乡党委一班人下村组、访能人、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建议,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提出“抓堡垒、强基础、兴产业、建强乡”的发展战略。通过建堡垒、抓班子、抓创新、带全局,近年来,全乡面貌焕然一新。
乡党委始终把创建“五好支部”和“五好党委”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了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例会,专题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先后下发了《党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党建目标责任制》,做到有安排、有考评,一级抓一级,确保党建目标层层落到实处。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坚持党委中心学习组制度,做到有制度、有任务、有笔记、有心得。以创建“五个好”支部为目
标,扎实开展“三级联创”工作。采取“顺排培养典型,倒排整顿后进,巩固提高中间”的方法,将11个村支部定为创建“五个好”支部,将2个村支部定为整顿支部,着力解决村级组织无能力办事问题。几年来共调整村支书3人,充实支委6人,村主任2人,村委会委员6人;选派2名大学生干部到村任职,培养后备干部28名。先后树立雪浦、老地、高云等一批先进村支部,并投资15万余元,建起标准化村支部活动室13个。狠抓培训,努力提高干部素质,自2004年以来,乡党委先后举办12期培训班,培训党员干部4000人次,并选送12名支部书记到州、县党校学习,组织21名干部函授学习深造,组织20名乡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2次。现在,全镇50%以上的干部跨入“精一通二懂三门”的专业型、实用型、服务型队伍行列。从解决群众的热难点问题入手,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2004年以来,共接待来信来访260多人次,查办批转案件和自办案件31起,结案率达91%。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通过开展“一帮一”、“双扶双带”、“三级联创”活动,近三年来,雪浦乡先后涌现出3个州、县先进党支部,2个县级文明单位,15名优秀党员,180个党员科技示范户,60多个特色产业大户,带动450多户群众脱贫。农村党支部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
办实事,谋发展
近年来,农村生产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分
散的家庭经营模式下,群众水、电、路等公益性事业,以及农业基础重点工程项目如何搞?雪浦乡党委、政府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对基础设施建设、人饮解困、烤烟种植等“十大”惠民实事采取“四抓”、“五个一”的措施加以落实。“四抓”即正职抓副职,副职抓部门,部门抓村组,村组抓农户;“五个一”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管理制度、一套奖惩措施。近三年来,多方筹资、融资2000多万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新建水窖1500余口,人饮点3处,全乡20000余人吃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实现村村通电,实施老地、隔界河小水电代燃料500多户;改造德依、哈马、兴隆、雪浦、龙井、博上等8村8条32公里村组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实施坡改梯1700多亩,新增耕地300余亩,恢复水毁农田100亩;新建通信基站4处,覆盖70%以上村组;改善了计生服务站、司法所等单位的办公条件,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工作效率;新建雪浦中学教学楼,改造雪浦、德依、龙滩口危房校舍1500平方米,基本实现校校附属设施配套,改善了教育环境;新建雪浦中心卫生院门诊楼,并配置了必要的检验设备;帮助45户重灾户恢复重建房屋130间。
兴产业,促增收
雪浦乡党委、政府在近几年产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全乡着力建设“三大基地”,培育“三大产业”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三大
基地”建设。一是建设优质烤烟基地,重点在雪浦、老地、硐口、蒿枝地、隔界河等村建成“百里万亩”烤烟基地,以“国家烤烟生产示范基地”为载体,科学种植,优质服务,实现年种9000亩,产烟235万斤,产值1400万元以上。二是建设林业基地,以德依片区林场为依托,重点实施林业三大工程,建设绿色家园,发展生态经济。三是牲畜基地建设,瞄准市场,以家庭养殖为主,突出发展土鸡,稳定发展猪、牛、羊,实现畜牧存栏80000头(只),商品畜肉类产量达到1000吨。
着力培育“三大”产业。一是做大做强劳务输出产业,乡党委成立了劳务输出机构,深入调查,建档立卡,分类指导,强化培训,优质服务,自2004年该乡有序组织劳务输出2000人次,全乡此项人均收入达万余元。二是推进水电业发展,服务煤化工园区建设,按照县委规划,结合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抓好普安县煤化工园区建设前期服务工作和五嘎冲电站建设服务。三是大力培育采矿业,乡党委充分利用天然矿石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不断推进乡镇工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