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诗缘——成都市草堂小学校园文化建设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3:2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堂诗缘——成都市草堂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堂诗缘——成都市草堂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篇:学堂诗缘——成都市草堂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学堂诗缘

——铸炼草堂小学诗意教育品牌

到过草堂小学的人都很难忘记这一所绿色的诗意校园,“诗路花语”、“好雨轩”、“一上间”、“桃李书斋”、“碧草书屋”、“若思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卫生间,每一面墙壁甚至楼梯,都传达着诗的语言,处处流淌着浓浓的诗意。走进草堂小学,仿佛走进一座诗意的殿堂,在纷扰的繁华中,凸显着清新淡雅。“诗文化”作为学校独具特色、极富知识、智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弹奏着校园文化润物无声的清音。

浣花溪畔曲水流觞,杜甫草堂文韵千年,草堂小学依于斯并融于斯,独有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成就了草堂小学清雅幽静的治学环境与七十余年深厚的文化内涵;教育均衡发展给予了草堂小学新的生命与发展契机。

一、溯源寻根 传承诗脉

在成都市实施的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总体战略进程中,按照区教育局“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我们思考与探索,等待与企盼„„

学校文化因人而产生,因人而存在,同时,因为心灵的需要,人又在不断的丰富它。学校文化更是童心的向往,是属于孩子的,孩子能懂得和参与的,是孩子所喜欢和梦想的。我们所理解的学校文化从广义说: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讲:是学校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学校传统、校风校貌的综合体现。学校文化的形成应该是学校主体(包括校长、教师和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理念,同时又是与特定的学校历史传统相联系的。草堂小学的学校文化是草小人心灵的投影,思想的印痕,是精心、尽心的现实思考和践行的结果,是我们对教育的独特理解,是学校的“文化场”,它从师生的心灵出发,是草小师生共同认可并嵌入身心的价值观念和取向、教育方式和生活方式,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和理想。

我校位于浣花溪畔,与闻名中外的杜甫草堂是近邻,学校校名与草堂同名,这就注定我们与草堂文化、与诗歌文化的天然结缘,杜甫及其诗词无疑成为连接二者的纽带。多次到杜甫草堂参观,聆听研究杜甫和草堂的专家的讲座,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作为草堂小学师生的幸运与自豪,因为我们是诗圣的友邻,我们的优势就在这以杜甫诗歌为核心的草堂文化里。我们珍视草堂小学所在的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珍视与“草堂文化”的人文地理缘份,于是草堂小学有了自己新的两条互译的校训:“诗意的方向,最好的自己”、“茅屋秋风蔚起人文钟百代,草堂秀色列成桃李诵三千”,共同阐释了草堂小学的办学理念:“植养人文气韵,奠基诗意人生”,标注了草堂小学的办学特色:诗意教育。草堂文化千年的文韵以古朴厚重的近似本木的色调印刻在博物馆的建筑上,犹如千年的老树。传承文化的草堂小学乃是这棵青春勃发的老树发出的绿色新芽,加之杜甫抵达成都的第一首诗《成都府》中“季冬树木苍”中一个“苍”字写下成都的“绿”留给他的深刻印象。所以草堂小学诗意的生活从绿色开始。草小的校园里,深深浅浅的绿宁静自如的染在学校的门窗、墙面、设备设施上,盎然向上的生命之绿、诗歌文化的传承之绿浸润着整个校园。

二、执校制度 飞扬诗心

达成我们的理想,落实我们的办学理念,积极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基础和保障,适应新的学校发展目标的制度才能调节校园内各种群体之间的矛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主动性。当现有旧的制度不能适应新的理念时,它就必须变革。

2005年暑假,学校旧校舍改建,疲惫的校长找了一个在学校很有号召力也很有才华的老师做助手。每天她都和校长一起跑广告公司、装饰市场、研究方案、应对状况,提出建议。之后,她们成了朋友,再有人对校长不理解时,她说:“你看校长多辛苦啊,还帮我干活。”这位老师便是我们学校的第一任执行校长,这种由普通教师直接参与学校工作,实现自己管理梦想的形式就是“校级教师执行校长”。它让我们看到老师中蕴藏着无穷智慧和力量,特色管理机制的雏形——执行校长制度悄然萌芽。2005年8月,“一所学校,三级校长,两级学校,纵横交错,互为织网”学校管理方式被创设。

在实践摸索中我们创造了教师执行校长制度,执行校长制度变革了学校组织架构,这个新的组织形式使学校的管理趋于民主化、弹性化,促发了教师的创造性,并为教师的创造提供更多不同层级的平台。教师执行校长制度包括校级教师执行校长和年级分校教师执行校长两种类型。它的特点是对科层制的反转型改造。这是对学校办学方式的重要补充,它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老师的积极性、主体性。执行校长制度,改变了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使校园日益和谐、均衡,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生长态势。2007年蓝校长走进央视《奠基》,向全国观众展示我校的诗意育人氛围,诗意的办学理念,独创的“执行校长制度”,将以所示意、温暖、润泽的学校呈现给全国观众。

三、润物无声 流淌诗情

“有诸内而形于外”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说明内涵与外形的相互关系中,内涵的决定性作用,任何一种外形都是某种内涵的反映,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这句话也同样适用。校园是师生工作学习活动的场所,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基地,更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当诗意教育成为草堂小学的校园文化内涵时,必然与草堂小学的校园环境建设相互渗透,彼此之间互相制约和依赖,构成和谐的整体。于是走进校门,就能踏上一条笔直的叫做“诗路花语”的道路,这个名字是向全校老师和学生家长广泛征集而来的。路旁古朴的石材上刻有诗圣杜甫在成都留下的脍炙人口的名篇,比如:《成都赋》、《蜀相》、《客至》等等。每天清晨孩子们就踏着这条诗歌之路开始一天幸福的、愉快的、诗意的校园生活。

与“诗路花语”相邻的一排亭子是学校的宣传橱窗,橱窗里有学校的校徽,一个潇洒的“C”是“草”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宋体的竖勾加上两个圆点构成了一张天真可爱的娃娃脸。还有学校的形象娃娃设计“大大”和“小小”,孩子们非常的喜欢,体现了学校对孩子的一种尊重。宣传橱窗记载着草堂小学最感动、最难忘、最珍贵的瞬间。

站在大道放眼望去,一幅“绿色的地毯”是学校标准的200米环形塑胶操场,是孩子们最愉快的活动天地,他们在这里释放着自己的活力,释放着自己的快乐,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儿童乐园。

大道的尽头,拾级而上将来到草堂小学师生的心灵圣地——好雨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镌刻在诗圣杜甫塑像前地面上的是一地狂劲的草书——《春夜喜雨》,是草堂小学民管会王飞副馆长的亲笔所书。这“好雨”二字,取自杜诗《春夜喜雨》的首句,也暗含着老师们如滋润万物的春雨一般,在校园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滋养孕育着如青青碧草般的草堂小学子们。

“好雨轩”也是“草堂诗社”的办公室。学校拥有一千九百多名成员的草堂诗社是在2001年5月由孩子们自发创建的。从社长、编辑、通讯员到成员全由学生组成。它是孩子们自己的诗社,是属于孩子们的。他们在诗社里自由、自主地开展着各项活动,充分地展示着他们的才华、能力、爱好、个性。诗社墙上的照片记录的就是诗社的孩子们珍藏着的最难忘、最美好的记忆。有诗社成员第一次代表全国的中小学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杜甫、杜诗研究的专家们、学者们、大诗人们会聚一堂,共话诗圣;有中央电视台直播了我们草堂小学的诗歌课堂的画面。有庆六一草堂诗社成立四周年及诗歌作品义卖活动的记录。就是这样,我们生活的社区——诗意的草堂、浣花成为了草小孩子们素质教育的生活大课堂。对面那些陈列柜里珍藏的则是孩子们在他们的诗歌教育课堂上亲手制作的诗歌小作品。

好雨轩里有间颇具盛唐遗韵的小屋,就是诗社的孩子们古朴、典雅的会议室和活动室。摆放在桌上的这一本本精美的诗集本,就是孩子们从他们诵读和创作的成千上万首诗中挑选出来的他们最喜欢的诗和他们自己创作的最得意的诗——《草堂诗社读本》和《学生诗集本》。这间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小屋是诗社的孩子们最爱来的地方,闲暇时孩子们在这里开开会,读读诗,商讨商讨诗社的各项工作。在这里,在我们的草堂诗社,孩子们拥有的是同等的教育,是同样快乐而诗意的童年。在这里,作为教者,我们领悟到的是诗歌教育是素质教育最好的方式之一。

“一上间”是学校的一个卫生间,它的名字出自欧阳修关于读书的三种方式的一个小典故。欧阳修认为:读书有马上、枕上和厕上三种方式,孩子们取其一种,就把这里叫做了“一上间”。后来,其他的卫生间也被孩子们引经据典各自命名了。

学校一共有四个楼道,分别以琴、棋、书、画命名。例如琴楼道,“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啸。”地面上的诗句也与琴有关。而提醒孩子们上下楼道的安全标记也变做了一把具有浓郁中华民族特色的琵琶。楼道拐角处墙两面贴着的诗句则把“亲、清、静、净”的校园物语寓于诗中,这些诗句默默地提醒着孩子们既读书,又做人。教学楼里张贴的装饰画,大量的是孩子们在诗歌创作上的作品,孩子们用他们的诗、他们的画打扮着他们的校园,洋溢着他们的快乐,张显着他们的诗意生活。

来到孩子的阅览室——碧草书屋,门上的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自杜甫《蜀相》。“碧草”喻指草堂小学子将像碧草一般成长、学习,以展碧草春色。走进其中,你会感受到碧草书屋童趣、清新的风格:蘑菇形的桌椅、碧绿的书架、大大小小的苹果屋、高高低低的树枝、摇摇曳曳的秋千椅,在童话般的“碧草书屋”里读书,是孩子自主的需要和快乐的选择。诗歌教育课和阅读课都排进了孩子们的课程表,教会孩子们乐读、会读、多读,让书香伴随草堂小学子共同成长。两间童话小屋,可以同时容纳两个班的孩子在这里进行阅读。坐在摇椅上悠哉地读、钻进红苹果里美美地读、坐在蘑菇凳上专注地读、抱着卡通动物静静地读„ „都是孩子们喜爱的读书方式。碧草书屋的书架上出示着这样一些温馨提示:“在这里快乐是无声的,此处无声胜有声”、“看完我请送我回家”,提醒着孩子们在轻松阅读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与碧草书屋隔廊相望的是教师阅览室——“桃李书斋”。高素养的孩子需要高素养教师的相伴与携手成长,而老师们能在这里受到精神熏陶,享受高品位的阅读情调,从而将这股充满浓浓书情的淡香与一份心灵雅致潜移默化地感染浸润着孩子们,让老师和孩子共同作一名儒雅的读书人。桃李书斋有对老师们最真挚的关怀,我们的老师拥有神往已久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心灵阅读室。在诗圣杜甫的诗篇中曾多次描述了桃李,“桃李“——“碧草书屋”的“碧草”相辉相映,志趣盎然。在桃李情怀之下,碧草成长。我们的家长、孩子与老师都认为:“桃李”也代表了教师与孩子之间那纯朴真挚明净的师生之情。这舒适、明亮、清雅的桃李书斋,具有浓浓人文关怀的读书境地,这里的一切都体现了老师们渴求阅读的精神需求。尊重、关爱、共进是这里的心灵呼声,逍遥闲适的木质吊椅,柔软温馨的布艺座垫是老师们心灵阅读的最佳归宿,更是青年教师感受书香致远,品味浓郁书情的至爱之选。在这里,柔和的色调,闲适、清逸的阅读环境都集于老师们最直白的心灵呼唤,这是对精神自由的一种向往。这里更是草小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活跃场所,作为青年教师工作开展和骨干教师沙龙的首选之地,老师们在这里倾情演绎着自己多姿多彩的读书故事,尽情抒发着自己独具魅力的读书情怀。每月的读书约会在桃李书斋相聚,每一篇读书心得在桃李书斋诞生,老师们在这里相互交心、相互学习,桃李书轩是老师们的心灵栖息地。

书斋有个特殊的书架,这上面的每一本书,都是老师们自己捐献出来的挚爱。学校倡导鼓励全校所有的老师爱书、嗜书,将读书作为我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休闲充实活动。让我们的老师在繁忙而快乐的工作中,找寻自我放松、释怀的一片天地。在丰富的教师荐书的扉页上,老师们还留下了自己最真实的阅读心情感言,这是老师们相互交流、对话最默契的方式,它是自主的、自发的,是老师们一直所向往的工作生活方式。阅读世界变得豁然开朗了,阅读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一处,成为心灵世界的精神绿洲。

客至会议室有着春天般的颜色,处处有鲜花的芬芳,处处有圆满的和谐,会议室中央悬吊着闪着钻石般璀璨光彩的圆形灯具,典雅圆润的银色吊线灯环绕四周,糖果般色系的桌椅簇拥着圆圆的粉红桌花,花朵与灯饰应和着圆形的魅力相应成趣,相互辉映,散发着民主的默默温情,透露着很深的民主含韵。

圆,意味着“圆融、平等、协商、互助、民主”,能让所有的人不禁地感受到这浓浓的民主氛围。这样用心用情的设计,为的是让大家能够一走进这里,平等地进行交流,无拘无束地对话,碰撞思想,彼此欣赏,在民主的动人氛围中感受自己就是一名不能缺少的思想者,一名实现我们教育理想与信念的行动者。

会议室里也有诗歌墙,这里汇集的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家长、孩子们最钟爱的诗句,其中的杜诗《客至》就是我们这间会议室的由来出处。说来也让人感到惊讶,不同风格的书法体,来自不同诗作的经典名句,在这面绿色调深深浅浅的诗歌墙上,竟然那么自然、协调的同处在一个平面上,在让我们感叹之余,也真切的感受到只有包容和谐的民主精神能让我们在教育的追寻中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而另一面透着绿影的玻璃墙上,展示的是学校管理者和老师的凡师凡语,比如:数学组严华君老师的这段话“一句话的力量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尽管我们并不知道会因为哪一天的哪一句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想法,因此改变了他的人生。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语言是具有如此巨大的力量时,也许我们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应该三思而后言的人。”提醒了我们每一位老师永远要把尊重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尊重学生是最重要的。

在这样一个充满温馨、温情、民主、和谐的会议室,能感受到我们的校内校外都充满着全校孩子全面发展的活力氛围,我们的孩子、家长、老师、社区与学校管理者一起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令人难以忘却的瞬间,一个又一个回味悠长的教育片断,构筑属于草堂小学诗意教育的文化空间。

在草小,这样有故事、有来历、有韵味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心晴阳台、永遇乐吧、大家、归来亭、若思城、草堂叶„„校园文化是写在校园天空的大书,也是渗进校园每片砖瓦的细节,文化成为建筑的灵魂,让教育在墙上、地上舞动,让生命在其间熏染成长。

四、草堂课程 探寻诗境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学校:一种是用坚硬的钢筋水泥建造在土地上,由漂亮的各式围墙包裹,因风格独具的建筑矗立。另一种学校则是用文化建在老师、家长、孩子们的心上,因教育的影响而矗立,并被大家带着着行走一生。前者是物化的学校,后者是心灵的学校。我们把建这样的学校的追求落实到学校追核心的层面——课程。

2011年,对草小人而言,注定与众不同!因为从这一年开始我们进入了崭新的、为期六年的完善学校课程结构,构建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相适应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草堂校本课程建设,我们为它冠名《草堂课程》。以建立学校、年级分校、个人三级“课程”体系为突破口,开好国家课程、保证地方课程、建好校本草堂课程。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课程,高品质地提升地方课程,高品位地构建校本课程,落实青羊区中小学“体育、艺术、生活技能2+1+1工程”,让每个学生能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一项艺术特长和一定的生活技能,建设创造共性与个性共生的课程文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利于学生诗意成长,为学校教育现代化注入新的内涵,我们前行在草堂课程的建设道路上,我们坚信这是一条实践与探索之路,我们坚信行走在这条路上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思考与付出,但是我们更坚信这条路的尽头有我们执着追寻的诗意人生!

在草堂小学,诗不再被狭隘地定义为诗歌的体裁、格律和意趣,而成为了一种润泽心灵的教育方式。用诗歌的想象呵护孩子梦幻般的童年,用诗歌的气韵轻轻叩击学生的心智之门,用诗歌的芬芳为学生涂抹一层层温暖柔软而又美好的生命底色。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心灵感受到科学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在校园里感受着诗文化的雄浑劲健之壮美、冲淡典雅之柔美、清奇纤秾之秀美,超诣旷达之大美,像百草一样自然生长,长成最好的自己。“心灵中有文韵诗情,知识中有科学理性,视野中有苍生世界,灵魂中有民族血脉”,这是我们的诗意文化内涵,在润泽的诗意教育中让每一名师生都能以自信、自立、自强不息的态度来展开生命的画卷。

与草堂有缘,因诗歌结缘,成都市草堂小学,沉醉在草堂文化厚实温情的怀抱中,沐浴在青羊教育锐意进取的和风里。

第二篇:成都市草堂小学 蓝继红

——成都市草堂小学 蓝继红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能有机会这么近距离的坐在总理面前汇报工作。知道要见总理后,又激动又幸福,又不敢相信一切是真的。此刻,我相信,我已梦想成真。我有很多话想跟总理讲。陈进玉秘书长问过我:你作为最基层的校长、老师,见到总理,你最想说什么?我想来想去,我最想汇报的是我关于教师师德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思考和初步实践。

2004年初,我从市中心一所名校来到草堂小学担任校长,经过两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如今的学校成为一所有口皆碑的优质教育品牌学校。优秀的教师愿意来学校工作,孩子们也很喜欢来校读书,学校成为师生都向往的地方。陈进玉副秘书长、柳斌主任、小娅部长都到学校来视察指导,成为我们最美好的记忆。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交流会也以学校为参观的一个现场在成都召开,与会专家、领导给予学校高度的赞誉和肯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直播草堂小学的语文课……很多让人惊讶的事情发生在草堂小学。

“学校变了,像做梦一样”这是我们老师的话。为什么变了,这是我常想的事。我想这里的关键还是人的变化,老师的变化。老师还是那一群老师,学校还是那一所学校,但是今天的老师已不再是昨天的模样。是师德建设和队伍建设成就了学校。我们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和实践的:

一、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理解关爱教师。

师德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中需要理解教师的事很多。刚到这所学校,我就遇到两大问题:教师的流动和教师的职业倦怠。

我感到教师的流动欲望非常需要理解和关注:随着国家人才管理制度的变化,教师流动性也在逐渐加强。政策性的有组织的流动是正向的,青羊区每年就有10余名校长派往涉农学校,100余名骨干教师赴涉农学校定期服务,使8000余名涉农子女和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受到良好教育。但是民间的流动则是自发的、逆向的,呈现出从一般的学校向名校流动,偏远的学校向城市的学校流动,薄弱的学校向优质学校流动的趋势。面对这种状况,我们不能回避,不能抱怨,更不能臵之不理任其发展。来到这所学校,我也遇到老师提出想去更好的学校的要求。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只能是理解和关爱。理解教师流动的动机,教师流动不外乎就是追求好的工作环境,好的发展平台,好的成长空间,好的待遇等等,在理解教师的基础上人文的采取应对措施,为教师成长提供发展空间,促进教师流动的合理、有序。

第二个需要理解的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到这所学校,我就感觉除一部分优秀教师外,大部分老师不思进取,满足现状。教师不追求发展,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都会成为空谈。面对这一现象,解决的办法还是理解关爱。理解教师职业倦怠是有原因的:教师在课改要求和应试要求的夹缝中艰难的工作,又要抓改革,又要抓分数;在行政部门、社会评价、家长评价标准不一致的为难尴尬状况下教学;在来自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等多方面的密切关注和高要求高希望之下产生过重的心理负荷,必然会导致职业倦怠甚至职业枯竭。这时候,教师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和关爱。这种理解关爱教师的重要意义就在于通过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的多方努力,减轻教师的过重压力,为教师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给教师一份职业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关注并帮助教师的发展,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为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各种机遇和可能,是理解关爱教师最高层面的体现。

设立教师执行校长、建立年级执行学校,是我校改变教师队伍、抓师德建设的一个有效的措施。这个办法以我们事前没有估量到的力量改变着教师,而且是每一个教师,整体提升了我们的队伍素质。

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通过竞聘担任“学校执行校长”。教师执行校长每月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任期为一个月,有自己的职务津贴、独立的办公室、主持召开圆自己梦想的行政会,代表教师参加行政会。在这些参与学校管理的活动中,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教师沙龙、动感擂台、原创诗歌秀秀台……应运而生。“执行校长”诠释着学生与老师的平等,教师与管理者的平等,诠释着校园民主与诗意,理解与关爱。

学校成立年级执行分校,建立了年级执行校长管理机构,设立年级校部和教导处。有自己的教师校长和副校长,自己的教师教导主任。老师们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爱好人人都在分校中有兼职,参与着分校的管理。年级分校思考最多的就是:我们怎样高效地完成学校工作?怎样有特色地完成学校的工作?怎样有创意地完成学校的工作?在年级执行校长分校管理的平台上,每位老师都释放着活力,年级团队齐心协力,共享着成功的喜悦。分校内每月都会定期召开例会,总结本月的得失,根据学校的要求及时调整部署新的工作。学校还定时召开年级执行校长会议,搭建起各年级交流学习的平台,既同舟共济又友好竞争,使整个学校的工作重心突出,特色纷呈。

学校执行校长和年级执行分校制度完善了学校的管理细节,执行校长活动凝聚着草小师生的智慧与激情,在营造诗意民主的校园生活中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理解关爱,让工作在这里的每一位师生都找到了在草小学习、生活的价值。

二、要从制度管理的角度规范影响教师。

在我们学校,有两个制度管理深深地影响了教师的发展。第一个:从建立健全现代学校制度的需要出发,我们努力完善校长负责制,努力建立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社会参与的管理及监督机制。为此,我们在学校建立很有特色的三级管理制度: 第一级——民主管理委员会,简称民管会。由社区代表、家长代表、教师代表组成,参与学校的管理、决策和监督,相当于学校的“人大”和“政协”。民管会尊重家长的需求和意愿,赢得家长的理解和认同,吸纳了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各种声音。第二级为学校的党支部和学校行政管理层。

第三级为学校师生执行校长,成为学校的管理层的“影子内阁”。

通过三级制度管理,吸纳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参与管理学校和教师队伍建设,使我们的制度管理突破刚性、呆板的传统制度管理。以暗示、认同、探讨、协商的柔性管理态度和方式解决学校的各种问题,规范和影响教师的行为,促进教师队伍的提升。

第二个:教师读书的制度管理。我们把教师读书用制度定格。教师读四类书。一类:杜诗、草堂文化类书,了解本土文化;二类:教育专著和业务杂志,促成发展专业;三类:儿童喜欢的书,贴近童心世界;四类:闲暇书籍阅读,提高生活品味。同时,教师还一边读书,一边写书,出版校内读物《万涓成水——教师随笔集》。我和全国一些著名的教师是好朋友,比如北京的窦桂梅、成都的李镇西、苏州的袁卫星、杭州的阎学,我发现“读书—教书—写书”也是他们成长的共同规律。尤其是教师的写作,是教师在学习和教育实践之后,对教育的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进入,既是表达,又是反思。既能陶冶教师的师德,又能增进教师的师能。我相信:想得精彩,才做得精彩;做得精彩,才写得精彩;写得精彩,才有职业的精彩。它实际是教师立德、立行、立言,成为德才兼备教师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过程。杰出的教育专家也会在这一过程中诞生。

三、要从文化陶冶的角度引领培养教师。

在学校师德建设和队伍建设的过程中,对老师影响最深的就是校园文化建设。世界上任何一个由组织体系组成的集体,它的生命力都是有限的。要想使集体拥有无限生命力,我们必须在组织体系之上,建立另一个体系,这,就是文化。校园文化是师生共享并传承的价值观和使命,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表现为一个共同愿景,一种精神期待,代表了组织。一个团体必须建立自己的文化,必须告诉自己这个组织是什么。所以我们开展了为学校组织寻根的活动。

寻根:组织教师分小组走出去为校园文化寻根,进草堂、访浣花、寻找社区文化内涵,并用诗化的语言叙写对社区文化的认识。通过活动,所有教师达成共识------我们的校园文化与杜甫、草堂文化一脉相承,校园文化的根在草堂。草堂文化和杜甫文化成为我们的校园文化追求。“植养人文气韵,奠基诗化人生”成为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塑形:校园文化光有根还不行,还要有形象。我相信陶西平主任的话:“校园文化的形象关系到办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学校的文化形象就是学校的形象、公众形象、管理者的形象、教师的形象、学生的形象和学校活动的形象。”于是,学校环境育人,特色鲜明。有了诗路花语、好雨轩、桃李书斋、碧草书屋……连教师办公室也有了个性名称:云影屋、尚宽学堂、奥运村等。

也诞生了很多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被我们称为草堂语录:“校园文化要用教育的语言来表达。”“好的学生不是教育出来的,是好的老师和好的环境熏染出来的。好环境带来好心情,好心情带来好老师,好老师带出好学生。好学生染出幸福家长。文化养性。”“让文化成为建筑的灵魂,让教育在墙上、地上舞动,让生命在其间熏染成长。”等等 一支拥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也在诗意的草堂文化的熏染下,感受着舒缓心灵的职业幸福。

当然,我也有一些小小建议、困惑和苦恼,也想向总理汇报。先汇报小小建议。不断完善教师的准入条件,从入口处把握好教师的质量关。在过去强调专业知识、学历水平等条件的基础上,能够特别强调师德的准入,总理题词:“同在蓝天下 共同成长进步”,农民工子女进入城市学校,如何关爱这些孩子,对教师的师德首先形成挑战。

政府能组织专家和理论研究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开展深入的研究。因为教师工作的个体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等因素,使它的考核一直不够成熟和完善,给教师评价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

政府能把教师专业化的问题用政策或制度的办法来规范,而不仅仅停留在研究倡导的层面。在专业化的问题上,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融为一体,努力调动教师追求专业化发展的内动力。困挠和困惑的问题也有几个:

教师专项培训资金问题。学校发展到今天,办学成本、运行成本在不断增加,教师交流、外出学习、校本培训,教师福利等都需要考虑。学校的这笔资金开出相对困难。

管理学校,无限的安全责任问题。安全是悬在校长头上的一把剑。尤其是 开展活动安全和经费的问题往往会影响活动的开展,甚至影响深入开展素质教育 我们深知这些问题只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阶段性问题,是改革中必然的阵痛,正因为如此,我们一线老师才如此坚定执著,才对我们的教育充满了信心,;我们会记总理的嘱托:让孩子们都能上学,上好学,请总理放心。

最后,我代表青羊教育局,代表娄进局长,真诚地请总理到您回过信的青羊区文翁书院和我们的草堂小学来看看,在那里有许许多多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们衷心期盼着我们亲民爱民的好总理,在那里有许许多多因为教育均衡发展而受益的农民的孩子们渴望见到他们心中的好爷爷。

创新管理制度

推进课程改革

——九都中心小学2005年秋季学校工作总结

今年是我镇“十五”发展教育发展规划的最后一个年头。一学期来,我镇的小学、幼教、成教工作在市教育局的直接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创新管理制度,推进课程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工作,加快课程改革步伐,加大校本教研力度,不断提高师资素质,改善办学条件,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一、创新制度 规范学校管理

用制度管理人是加强民主管理、提高管理效益的最佳途径。一学期来,我们围绕市教育局提出的“学校制度建设年”这一目标,结合本镇小学实际,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推进了教育的和谐发展。

1、岗位责任制度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在其位,谋其职”的原则,制定了《九都中心小学岗位职责要求》,对校长、教导主任、副教导主任、辅导员、报帐员、班主任、科任老师、值日导师等岗位提出职责要求,内容具体、分工明确,改变了以往校长“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减轻了校长的负担,提升了管理的效能。

2、学校管理制度

依据《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若干意见》,制定了《九都中心小学学校常规管理办法》,从学校的计划制定、课程管理、研训活动、校本教研、学习制度、质量监控、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籍管理、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安全保卫、体育卫生、校园建设、评先推优等十五个方面提出管理办法,使学校管理有章可循,有序运作,提高了工作的实效。

3、教师管理制度

依据《南安市教职工管理暂行规定》,制定了《九都中心小学教师常规管理制度》,从教师的学习、研讨、请假、办公、早会、上课、听课、评课、作业、家访等十二个方面提出了工作要求,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管理,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4、学校评估制度

根据出台的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从各校的管理水平、教学水平、教研水平、质量监控、学校特色、违规处罚等六个方面制定了《九都中心小学学校教学常规管理评估办法》,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实地查看、即时听课”等形式,采取平时检查与学年评估相结合、学校自评与中心评定相结合、量化评价与等级评价相结合的考评办法,对各校一学年来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对综合成绩前三名的学校进行表彰,该办法覆盖面大,操作性强,对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必将推波助澜。经过本学期两次评估,成绩前三名的学校是:中心、新东和林坑小学。

5、教师评价制度

根据《南安市发展性教师评价试行方案》,借鉴中心小学原来的教师评价办法,制定了《九都中心小学发展性教师评价办法》,并于今年秋季在各小学推广实施。这一评价办法体现了以下三个特点:(1)、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分“政治素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特色奖励”五个A级指标,下设B级指标和C级指标,这样的评价,关注了被评者之间的发展差异性和多样化的要求,促进了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的独特性;(2)、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性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适应综合评价的需要,丰富了评价与考试的方法;(3)、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了以往以管理者为主的单一评价主体的现象,建立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和学校评定相结合的考核制度,通过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者的发展。

6、教育科研制度

坚持“以课改带动教研,以教研指导教学”,落实以校为本教学研讨制度,开展“每学年人人上一节公开课”活动,做好两周一次的周六研讨活动,每星期三下午安排相关学科老师参加进修校组织的视频网络研讨活动,建立九都中心小学网站,先后出台《九都中心小学网络教研工作意见》和《九都中心小学网络教研补充通知》两份指导性文件,成立网络教研领导小组,确立十八位年级学科分版主,借助网络教研平台,交流教学设计、教学心得、生活感悟和各校简讯,拓宽了校本教研途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截止元月12日统计,九都中心网络教研注册会员74位,主题总数78篇,帖子总数237篇,文章总数216篇,最高在线记录为69人同时在线。文章发表安个人排行前六名为:陈建元、占丽玲、黄彩虹、黄顺福、刘月平、陈永欣;按学校排行前三名为:新峰、新东、中心。本学期在南安教育信息网发表的文章简讯计37篇,其中被市采编的6篇,按全市学校发稿排名由期初的第26位跃升至第22位。

7、校务公开制度

继续做好对内、对外两个公开栏的校务公开工作。借助中心网站这一平台,在中心与各校之间及时传递各种信息,交流意见看法,发表个人见解,尤其是实施了“阳光作业”,对2000年以来教师在考核、公开教学、进修培训、文章发表、竞赛获奖、荣誉称号、指导学生等方面进行归类汇总,实施网上公布。这样做既有利于接受老师和群众的监督,也有利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把握关键 搞好师资建设

质量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教师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1、重视师德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师德征文演讲活动。本学期由幼娥老师撰写的《根的情怀》获南安市师德征文一等奖;由黄友利老师撰写的《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应体现三个“新”字》获中央教科研究所征文一等奖;由瑞腾老师指导的“我的班主任”征文获福建省二等奖。12月份组织教师前往梅山部队聆听师德报告团演讲,回来后要求各校组织教师开展师德讨论,撰写心得体会。中心小学掀起了向全国优秀育人模范徐精彩同志学习的热潮,并举行了师德演讲比赛,开展了师德师风评比活动。元旦期间,举行了教师乒乓球友谊赛。与此同时,把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活动与师德教育、制度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成立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制订具体的工作方案。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上级的各种文件指示精神,撰写交流学习心得,多渠道进行宣传教育。一学期来,教师勤于教学,乐于奉献,敬业爱岗,涌现出了一大批师德典范,育人标兵:林坑小学陈永欣校长任劳任怨、身先垂范,全身心投入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之中,深得老师的赞许,被市教育局评为2005年师德先进个人;金圭小学校长王振民二儿子不幸横遭车祸,他强忍痛苦,以常人难以忍受的坚强毅力,坚守工作岗位,并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着实可钦可敬;彭林小学教师黄文明身患重感冒,带病坚持上课,精神可佳;彭林小学教师吴金鸿在结婚期间,情系学校,心存学生,办完婚事后匆匆赶到学校做好期末复习工作,实在可敬;本学期被安排到我镇支教的八位老师,均能克服重重困难,早早来到学校,认真完成教学工作,被安排在新东小学任教的林玉清老师身边还带着一个幼小的孩子,但她还是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之中,并积极承担了中心的周六计算机公开课教学,值得我们学习;本学期被安排到和安、林坑小学任教的六位老师,均能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决定,安心山区教学工作,应该给予肯定。一学期来,在我中心已经形成了一支敬业爱岗、无私奉献、扎实工作、勇于进取的良好教师队伍。

2、强化师资培训 首先,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工作。本学期,中心书记林友财、副校长刘堆金参加了南安市“十五”期间的校长培训,陈福明老师参加了泉州市信息技术脱产培训,黄旋娥、陈小榕、林惠玉、陈国水四位老师参加了泉州市班主任培训,还有数十位老师参加了其他新课程培训;其次,完善机制加强校本培训工作。9月份举行了四年级新教材培训,11月份举行网络教研培训,新峰小学领导高度重视,还特意邀请福明老师到他们学校进行全员培训,11月份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现代科技知识测查;第三,各校均能充分利用每周的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课余时间鼓励教师自学新课标,熟悉新教材,茶余饭后时间老师们常常围绕一个教学个案展开讨论、交流看法。

3、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根据南教综[2005]340号文《关于在全市开展“提高教育质量从我做起”大讨论活动的通知》精神,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广泛交流,要求每位教师做到“三个有”:有发言提纲、有讨论专题、有心得材料;要求每所学校做到“ 四个有”:有组织机构、有实施方案、有讨论记录、有活动总结。活动促使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大家一致认为: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心,精湛的业务能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完善的评价制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其次,根据市教师进修学校提出的《关于实施山区中小学教师读书活动工程的通知》要求,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余文森和郑金洲主编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一书,要求每位老师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积极撰写教学心得;第三,要求全体老师每学期要撰写一篇较有价值的经验总结或教学论文,参与课改实验的老师每学期要撰写5篇教学反思或随笔,非课改实验老师1篇,不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第四,根据九都镇素质教育评估工作意见,今年秋季对和安和林坑两所小学进行素质教育综合评估,经对照标准全面评估,和安小学达“优级”水平,林坑小学达“良级”水平,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对我镇各小学的素质教育评估工作,除中心小学外,7所小学当中3所达到“优级”,即:新东、新峰和和安小学。

4、提升科研水平

10-11月份,围绕“如何做好中小学衔接,扎实推进课程改革”这一主题,分别在中心小学和九都中学举行两次的教学研讨,促进了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中小教学的衔接;12月份,围绕“落实主题地位,转变教师角色”这一课题,在新东小学举行了三年英语、四年品德与社会、五年语文、六年数学的学区性公开课教学研讨,四门学科的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与课老师的充分肯定;借助中心网站广泛进行交流,或介绍经验、或报道信息、或发表见解、或抒发情感,网站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交流活动空间,拓宽了校本教研的途径,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一学期来,老师们撰写的文章在各级各类竞赛中频频获奖:在南安市级竞赛获奖的有10篇,其中一等奖3篇,分别是泽源老师的成教论文、幼娥老师的师德论文、杉玲老师的品德与生活论文,杉玲老师的这篇文章还被推荐泉州参评获一等奖;在泉州市级获奖2篇,在福建省级获奖3篇,在国家级获奖6篇,分别是瑞腾、玉娇、幼娥、丽玲老师的艺术论文、案例、设计和友利老师的德育论文。全学期累计在市级获市级以上竞赛获奖达21篇,在市级获市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有6篇,其中发表在《课改通讯》1篇(陈云燕)、《南安教育》2篇(陈泽源和占丽玲)、《泉州教育》1篇(黄彩虹)、《成人教育》1篇(郑友亮)、《中国教育报》1篇(黄友利和黄志明合著)。获奖及发表累计27篇。

三、抓住机遇 夯实各种保障

1、加强资源管理

各校均能按照本学期制订的学校常规管理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图书、电脑、教辅资料、实验仪器、体音美器材的管理和使用工作,不断提高各种教学资源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尤其是重新建设中心小学网站以来,教师上网的次数明显增多,宽带电脑的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11月份在新东小学举行了计算机教学专题研讨,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运用。

2、严格收费管理

严格执行闽价[2004]259号文和南价[2005]30号文等收费文件的通知精神,严格收费标准,开好收费票据,做好收费公示。

3、调整学校布局

按照九都镇“十五”期间的教育发展规划,今年秋季通过召开家长会,耐心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把金圭、新峰两所小学的一、二年级学生归拼到中心小学。与此同时,我们又依据上级的文件指示精神,制定出“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初拟于2007年秋季把金圭、新峰两所小学全部归拼中心校,于2010年争取把目前的8所小学合拼成2-3所小学。

4、实施助学工程

10月份,根据南教综[2005]358号文件指示精神,在全镇小学中开展“慈爱满南安,善举送真情”宣传教育活动,全体师生共捐资1486.60元,发动得较好的学校分别是彭林、新峰和新东小学。12月份,根据镇电话通知精神,在教师中开展扶贫助困捐款活动,共捐资1480元,师生们的善举赢得了社会群众的广泛赞誉。与此同时,向上级争取助学金10000元,资助100名特困生;争取“两免一补”资金5664元,资助14名低保家庭子女;争取膳食工程补助资金2,4900元,资助166名寄宿生的部分生活问题;对二女户子女学杂费减免30元,发动社会贤达与特困生挂钩,每学期扶助资金达1万多元。

5、开展结对活动

本学期,国专中心小学向结对帮扶的中心小学、美星小学、和安小学捐赠人民币共3000元,图书近一千册,组织4-6年级的学生结成对子,通过上网聊天、电话联系、书信往来等多种途径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6、创建平安校园

根据南安市创建“平安校园”的计划安排,2006年中心小学要通过市级评估验收,2007年前全镇的各小学、幼儿园都要通过市级评估验收。为此,开学初我们根据南教综[2005]291号文《关于转发泉州市〈关于加强建设“平安校园”宣传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及时成立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分析当前我镇各小学、幼儿园在安全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了《九都中心小学创建“平安校园”工作意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常规养成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各校开展创建“平安校园”的工作情况作为期末评估一所学校的重要指标,加强检查督促与联系沟通,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推进各校创安工作的扎实开展。

7、改善办学条件 争取上级资金,完成了中心小学综合楼的外墙装修,拓宽了美星小学的操场,改造了林坑小学的厕所,建设了彭林小学的围墙,总投资近50万元;改造了林坑小学厨房,添置了和安小学浴用热水器、中心小学饮用热水器、消毒柜、档案柜,加固了彭林小学车库防盗门和美星小学车库屋顶,累计拨出修善资金2万元;与此同时,各校均能抓住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中心小学暑假集资3千元,添置了南音演出服装和部分南音器材;新峰小学暑假集资2千元,建置了“江昌腰鼓队”;新东小学12月份召开了家长座谈会,捐资1万多元,拟添置电脑;金圭小学和和安小学争取部分资金,添置了学校图书。在当前学校办公经费短缺的情况下,新峰小学的教师轮流做饭、和安小学的教师轮流看管寄宿学生,这种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8、创建教工之家

对经济困难、身患疾病或遇到突发事件的教师,进行经济补助和精神安慰;在春节期间对离退休教师进行慰问,每人发给100元慰问金;遇到教师的直系亲属去世,工会都能派出教师进行慰问。今年12月,被评为南安市“教工之家”。

四、创新方法 关爱学生成长

1、德育工作上台阶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针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坚持从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抓起,从每一个“问题学生”入手,从最基础的德育常规教育出发,在各班中开展“新守则、新规范,从我做起”大讨论活动,并通过常规性的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校刊班刊、班队活动、家长会议、发倡议书等途径,广泛宣传教育,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开学初,在中心小学举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庆祝活动,参加的对象有中心、新峰、金圭三所小学的学生,由镇关工委彭金星同志做专题讲座,并举行“牢记历史,毋忘国耻”的签名活动和图片展;10月份,举行“爱我中华”小学生故事演讲比赛;11月份,围绕神州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返回这一重大喜事,通过校刊班刊、专题介绍、图片巡展等形式广泛宣传,使学生受到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12月份,结合南教综[2005]415号文《关于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红色之旅”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认真制定学习方案,确保活动取得实效;元旦期间,中心小学、新东小学和新峰小学分别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元月份,各校积极组织学生学习全国优秀大学生洪战辉“用十二年扛起人生责任”的优秀事迹,学习他面对逆境,敢于奋起抗争、勇于承担责任的高贵品质。

2、安全教育落实处

一学期来,上级政府出台了有关安全教育的一系列文件,各校均能及时下载,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讨论,把握精神实质,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措施,做好安全记录。能围绕防火、防水、防台风、防触电、防校园暴力、防禽流感及心理健康、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安全知识内容,借助国旗下讲话、早会课、班队活动、校刊班刊、告学生家长书、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教育征文等途径,扎实提高安全教育工作实效。同时,加强安全工作检查力度,及时消除学校不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彭林小学组织老师进行灭火器的使用演练;中心小学组织金圭、新峰两所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家长召开座谈会,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小学召开了寄宿学生家长座谈会,交流探讨了有关寄宿生食品和安全的问题;新峰小学利用班队活动时间举行森林防火知识讲座;林坑小学利用国旗下讲话时间举行防校园暴力专题讲座,安全教育落到了实处。

3、综合实践出成效

12月份,按周六研讨活动安排,我们在彭林小学举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题研讨,本学期各校纷纷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新东小学组织学生参观了鞋厂、敬老院、山美水库,新峰小学组织四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参观村里的牛蛙养殖场和果林场,美星小学组织高年级学生登山,这些举措,进一步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4、学生素质齐发展

本学期,中心小学举行了南音、文体、美术、英语和电脑等兴趣小组活动,盘活了教育资源,培养了学生特长;8月份,由陈承力老师指导的学生参加南安市小学生钢笔比赛获得三等奖;9月份,组织参加南安市第九届及中小学生第三届南音演唱比赛中,中心小学的黄彩虹老师和陈颖芳同学母女双双获得三等奖,学生的琵琶演奏获一等奖;10月份举行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数学竞赛,其中一等奖均被新峰小学的学生获得,选送4位选手参加市级比赛,其中陈建元指导的学生获市中年级三等奖,虽是三等奖,却是前所未有,来之不易;12月份,举行幼儿绘画比赛,一等奖被新东小学的黄书琦小朋友夺得,推荐参加市级比赛获三等奖。本学期,共有6篇征文和观后感分别在南安市和福建省获奖。五、三教齐抓 完善教育体系

1、抓好幼儿教育

将幼儿教育工作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之中,以校为本抓好幼儿师资培训,创造条件鼓励幼儿教师“走出去”参与听课研讨和专业培训,加强对幼儿园的常规工作检查,依据本乡镇实际制定《九都中心小学幼儿园管理办法》,协助幼儿教师做好学前儿童的入园及巩生工作,逐年提高幼儿的入园率。

2、办好成人教育

发挥我镇“山、水、电”三大优势,认真谱写“鞋、果、禽畜”三篇文章,发挥文技校应有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本学期新东小学文技校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评为南安市“村级达标文技校”。我镇的文技校创建工作在刘副校长的组织和指导下,工作富有特色,几年来在福建《成人教育》上发表的文章有十来篇,创建经验多次被外乡镇学习借鉴。

3、推进社区教育

积极与镇关工委、综治办、老协会配合,邀请镇老协会彭金星同志到中心小学作抗战胜利60周年专题讲座,与关工委配合开展扶助贫困生活动,与综治办配合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六、加强反思 明确努力方向

一学期来,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然细细反思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学校办学点分散,布局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学校办学条件较差,距离“十配套”建设要求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教师素质发展不平衡,安于现状的思想依然存在,争当名师的意识不强,难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一学期就在忙忙碌碌之中结束了,借老师们的话说,“的确很忙,但有价值”,“虽然很累,但充实着”。经常听到本乡镇或外乡镇的老师发出这样的感叹:“九都中心的老师好管理,很认真,能吃苦,乐奉献!”我想,是啊,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继续发挥我们的办学优势,发扬我们的敬业精神,九都中心小学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这是我的心愿,也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第三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心中有爱

目中有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做学问该如此,打造学校文化亦当如此。

石化小学学校文化主题是“博爱成人

博学成才”。围绕这一学校文化主题,我们提炼和确立了“有爱就有希望”“做用心的教育”“成就会学习的孩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等多个学校文化的基本要素,并努力围绕这些要素推进学校文化建设。

一、心中有爱,目中有光。

博爱,广泛地关爱所有人。《说苑·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三国魏曹植《当欲游南山行》:“长者能博爱,天下寄其身。”宋欧阳修《乞出表》之二:“臣闻愚诚虽微而苟至,可以动天;大仁博爱而无私,未尝违物。”《孝经·三才章》:“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博爱云者,为公爱而非私爱,即如‘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之意。”

有人说博爱是舶来品,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其实在中国战国时代墨家就有“兼爱”的论述;唐代的韩愈有“博爱之谓仁”的说法。我们使用这个概念一定要既有继承学习又有发展创新,使其赋予时代精神。博爱是以爱人为基础,包括爱集体、爱祖国、爱人民、爱生命、爱人类的生存环境、爱大自然、爱人类的劳动创造、爱文明进步、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博爱是要人有博大的心怀,要能容得下大千世界,尤其面对成长中的儿童少年,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大量历史与现实充分证明,只要有适宜的成长环境,每位儿童少年都能健康发展成为人才。

博爱是一种宽容。作为教师要容纳和善待所有的学生,接受每一位成长和发展中的儿童少年。要善于体谅、理解有过错或不良行为的学生。所以出现过错,问题原因不全在学生自身,常常是成长环境使然,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和认识的改变逐渐得到解决。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子女的教育,让贫困家庭、流动人口、不完整家庭的子女能平等地受到良好教育,有平等的竞争起跑线,这一要求应该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人们常常利用科学地评价发挥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这就需要在关爱的前提下对评估对象有全面细致的了解。能发现他们的品德、智慧上面的闪耀点,看到其积极的态度,挖掘其潜力,给予表扬和鼓励,找准时间、场合,让评估起到正效应,并可以长期起作用。出于对学生爱心和责任心,要少用横比,多用纵比,激励要常用,但同时要慎用。

博爱是实际行动,是教育者的模范行为,通过教师的眼神、表情、语言、声调、动作来体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概莫能外,这些发自内心的虔诚尊重和珍爱,不是表演,不是敷衍,是真情的自然流露。靠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坚守的博爱氛围,造就有博爱精神的新一代。

因此,博爱的教师不仅有胸怀,更有情怀。我们基于“博爱”文化,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师德活动,创设学校的办学品牌,做最用心的教育。

博爱是一种价值观,基础教育阶段中要着眼学生的发展,远离“筛选”和“甄别”,人的潜能只有在和谐的环境中释放发展,创设适合每一位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让他们能互相交流、砥砺,能各展所长,让学生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树立信心和理想,这里没有岐视没有压抑感。竞争是促上进的手段,不是所谓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

博爱是耐力和毅力,儿童少年成长是个过程,是量的积累也可能出现反复,因此要持之以恒,坚韧不拔。所以,我们的“石化少年特质”这样提倡:身正康健,品正行端,心怀感恩,善良乐观,责任担当,创新实践,腹有诗书,志存高远。

“爱”是一种感觉,是一种信任。“爱”产生的背后就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驱使人们为了“爱”而进取。因此,爱的教育使人目中有光,这束光是打开人的心灵之光,是高于精神之上的灵魂之光,它促使人思考自己的价值,探寻世界的意义,最终走向一种信仰。它之于教师是成为一名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之于学生是成为一名造福人类的全人,这也就是我们最终的教育目标——立德树人!

二、万物引领,课程推进。

《说文》释义,博学:“博”,大通也。作为教师,应学识渊博、造诣精深;作为学生,应打下厚实的功底,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礼记·中庸》论学之道首起即为:“博学之。”

博学,我觉得是一种处事为人的态度。首先,是一个开放的态度,热爱这个世界以及关于他的知识,这样的人会很开朗,不自闭,能更多地,更敏锐的把握事物好的一面。其次,是一种执着的态度,热情的,坚持不懈的,陶醉其中的探索自己内心中困惑,以至于全人类的困惑。这样的人处事积极,坚毅。而且,博学也是一种谦虚的态度,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好学,进步。博学还是一种美德,其好处在于使人明事理。

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它涵盖两个层面:作为教师,应为学识渊博,做研究型、创新型的教育者;作为学生,应为广泛学习,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学校之于博学,当首推课程建设。

小蜜蜂勤劳、善良、团结、智慧、奉献、自律等精神,正是我们学校“博爱”文化的真实体现,我们把蜜蜂作为学校吉祥物,同时也开展“蜜蜂”文化课程的研究。蜜蜂,博采众长,博物君子的形象给了我们学校文化课程建设灵感。我们寻蜂,习蜂,识蜂,追蜂,观蜂,诵蜂,说蜂,演蜂,唱蜂……蜜蜂文化渗透到了各个学科之中。比如语文的绘本教学、诗词鉴赏、片段写作、纪录片观看等课型都充满着蜜蜂元素;科学、数学课堂上的“遇见小蜜蜂”,通过调查、测量、计算,进行蜂巢猜想,走进蜜蜂的大数据时代;博物馆课程让学生了解蜜蜂的一生、中国蜂分布、世界蜂布局、蜜蜂生物圈;体育课中,学生们通过蜜蜂的游戏体验采蜜、合作酿蜜等。蜜蜂采蜜,是酿造甜蜜的事业,我们教育和培养学生,也是在进行一场甜蜜的事业。希望学生在蜜蜂文化课程中探索到的“甜蜜”,不仅融进学业,而且融进生命。当然,蜜蜂文化课程我们还做得不够细致,更谈不上完美。今后我们将在万物启蒙课程模式的引领下,继续把蜜蜂文化课程做深,做细,让它成为学校文化建设落地的保障。

除此之外,在区域好课程的带领下,我们也努力打造自己的特色课程。从最初的1.0版——唯教材教,到开展了国旗下课程、公众力演讲课成、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以及四季生命成长融合课程的2.0版,再发展到如今以“万物启蒙”为引领的“枣香悠悠”的3.0版,我们在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努力尝试,不断进取。我们也相信,在万物启蒙课程建设的开发中,势必会促进教师广闻博知,必定会引领学生博学成才。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因为自身的原因可能还会有配置还不是很高的情况出现,但是我们会加强自身学习,努力提升办学质量。

三、人性管理,制度规范。

学校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的保驾护航。我们明白,要让制度真正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操守,在制度之外,还得靠文化,刚柔并济,方得始终。

刚性的制度管理与柔性的文化管理相结合,即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依法治校就是刚性的制度管理,从严治理,用规章制度去约束人、规范人的行为,使学校秩序井然,学生行为规范统一,养成良好习惯,从而达到管理的目的。习惯养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严师出高徒就是这个意思;柔性的文化管理,就是以德治校,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通过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鼓舞人、激励人、教育人的潜移默化的效应,使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成为自觉行为和理念。其实,教师工作的原动力在于他们的主观内驱力和精神境界。所以,以德治校的柔性管理就是通过管是为了不管,达到由他律到自律。使人们在心情舒畅、民主自由、尊重个性的环境中创新和创造,拥有乐业的空间,这才是学校管理的高境界。

无论是制度管理还是文化管理,都应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量入为出、合理运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如何管出实效管出水平,取决于领导者的办学水平、自身素质、校园文化的建设程度。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刚柔并存。既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又有适当的感情投资,才能管而不死,较好地调动师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成教育目标,实现教育目的。学校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校园文化建设,通过研究学校的制度文化,以制度为底线,使刚性的规章制度与浓郁的人文氛围有机结合,使制度闪耀着人文的光辉,实现高水平的管理和管理水平的最高境界。

实施民主化管理。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制订修改,校长要积极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使学校制度建设有备而为,形成好的群众基础;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民主管理职能,及时吸纳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保证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近年来,学校的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可谓是让校长挠头的事,在“僧多粥少”的现实面前,最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充分发挥教职工的民主参与作用,让他们参与意见讨论、制度制订,然后对照各项考核细则进行自我打分排名,学校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测定。通过完善的制度减少人为的因素,学校才能真正提高管理效能。

围绕“德”文化,学校注重教师精神文化建设。首先我们倡导教师树立敬业、民主平等的新风,融入师德感情。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楷模。教师要培养六种精神:不计个人得失的奉献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关爱学生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道在我心,一以贯之”的“匠人精神”,甘于寂寞的坚守精神,这些精神在日常教学中得以弘扬。其次,积极推进“骨干教师示范课”“组内研讨课”“优秀课展评活动”来提升教师执教水平。为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实行“私人定制”:推进“青蓝工程”(青年)“破茧工程”(中年)“夕阳工程”(老教师)帮助教师树立发展方向,开展三笔字、师德演讲等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组织教师共读一本书,共赏经典影片或者教育故事,分享感受。校工会组织教师进行教职工运动会、元旦晚会、篮球比赛等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增强团队精神,培养集体意识。开展为每一位教职工过一个暖心的生日活动,校长亲自给每一位老师写生日祝福卡,送上一束鲜花,一个蛋糕。

同时,我们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尊重教师、信任教师、关心教师,为教师办实事,从精神上激发教师的真情实感。尽可能改善教师办公环境,调动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学校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学校工作的凝聚力,学校成为真的正教工之家。学校的“暖心工程”让每一位教职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创设了和谐的人文化管理。

学生管理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人格化,多元化。作为学校另一个主体的学生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除了相关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等制度管理,我们更是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了《石化小学文明公约》,同时开展一系列的评比活动,激励学生向善向美向上。为了更全面的提升学生的发展,我们开展“石化之星”的评比,从学习到生活,从习惯到做人,从课堂到课外,评价的角度多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评选“新时代好少年”活动,鼓励学生力争上游,最终实现立德树人。同时,我们修改了学生单一的评价方式,实行多角度、多层次评价,从更全面,更个性的角度来反映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的成长。在这方面我们最突出的做法就是家校合作,让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中来的多元评价形式。家庭是学校教育的内在力量。每位家长都是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孩子的生存背景、生活样式、生活故事是最鲜活的具有生命力的课程。学校要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参与交流。我们要让每位家长都成为教育的同盟者,他们应该是教育的知情者、建议者、协同者、参与者、监督者、共同成长者。

四、打造环境,熏陶感染。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我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努力打造文化校园。

1、让每一堵墙都说话:学校墙面的布置

2、让每本书都有读者:读书吧

3、让校园每个角落都芬芳:椅子(孩子们读书,聊天),树叶文化(设计中)每到秋天,校园中的白杨树叶落满操场,孩子们在落叶中嬉戏、玩耍。因此,我们想把树叶作为一种资源加以利用,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叶子文化。

4、让每个班级都温馨:教室文化墙的建设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成长的灵魂,是照亮学校发展的那束光。它体现着学校领导先进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它表达着师生家长共同的愿望和憧憬,它描绘着学校自主发展的美好蓝图。在学校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既要注重具有直观性特点的环境文化建设,使教育教学环境起到以声悦耳,以形悦目,以情悦心的作用。又要注重学校文化制度建设,使制度文化具有护航学校深层文化和活动文化建设的作用,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注重学校精神文化的形成,良好的学校精神文化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激发全校师生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较好地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和良性发展,是一个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第四篇:浅谈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小学学校文化建设

[摘 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学过程之外的一种文化形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应该是指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由师生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形态的校园设备设施,文化设施、活动形态的校园活动,以及由此作用于师生内心的心理形态的积淀。通常反映在学生课堂以外的情景设施以及课余时间组织。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校园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

学校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进程中共同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及承载它们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的总称。它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其中最浅层的是环境文化,它包括各种校园环境产品;中间层是制度文化,它包括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组织机构;最高层是精神文化,它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及其指导下形成的行为规范、学校人际关系等,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主导着校园文化的方向。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指出:良好的校园文化以鲜明正确的导向引导、鼓舞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学生。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方面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已掀起一股校园文化建设的高潮,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景观堆砌、无核心理念。

校园环境文化先精神文化而行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其结果往往是校园环境文化缺乏主题,缺乏核心理念和主题文化的提挈,只是一些景观的堆砌,无法表现学校特色和学校校园文化主旨。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重管理,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

大家较多的关注了学校的发展,注重了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作为学校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对教师、学生的发展关注不够,缺少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不够。

(三)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

1、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认识片面。有的学校对校园文化的内涵和要求不甚了解,基本处于无意识的自发状态,而非有意识的主动建构;不少学校热衷于打造表面的环境文化,营建“形象工程”,深层的核心价值文化并没有建构起来,学校的人文厚度没有随着校园的日渐漂亮而有所增长;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硬件、管理制度、文体活动等“显”性文化建设,忽视教师的精神风貌、思想理想信念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健康个性、健全人格等“隐”性文化的构建;有的学校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师生的需要结合起来,人本意识不强;个别学校甚至把校园文化的创建和学校品牌的创建割裂开来,而实际上文化是品牌创建的基础和灵魂。

2、学校理念系统松散且概念不清。许多学校虽制定了一训三风,但不完整且无系统性,其表现为①系统松散。即整个理念系统没有核心理念的主导,缺乏理念系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②理念系统的概念认识不清。办学理念、一训三风等各个概念所应对应的内容张冠李戴。

3、精神文化与现实脱节。有的学校的精神文化表现只停留在外显的符号层面,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行为方式,与纸面上、墙面上显现的符号文化的真实价值完全脱节。

4、校园文化活动较单薄。校园文化与校园人之间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地方,被动接纳的多,主动消化的少,主动构建自身特色活动的更少。在校园文化的构成上,节日文化活动多,平时文化活动少;常规的娱乐性文化活动多,深层次的科技艺术文化活动少。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上,缺乏系统性与战略计划,往往是临时安排多,长远规划战略考虑少;从学校角度设计的活动多,从教师、学生角度设计的少。与社会的关联度不大,对其他文化如社区文化等缺乏辐射和影响力,社会认可度小。

(四)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规划,自身特色不强

大多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整体设计与长远考虑,没有长远规划、近期目标和分步实施方案,随意性太强;环境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三驾马车各奔东西,不成体系。

大多数学校校园文化没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没有注重体现学校自身的特色、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个性不明显。

二、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须遵从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从学校已有的条件和学校自身的教育实践出发,借鉴古今人类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回归原点,整体规划;重构目标,突出特色;才能使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更加卓有成效。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校长决策,理念先行

增强教育管理者的校园文化意识。教育管理者的观念、指导思想,直接影响着对教育培养目标的实施。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须要加强学习,要以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作为领导区域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根本方针,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充分发挥校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校长是学校的领导和核心,是学校教育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校长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的物质文化的创造,教育制度的形成以及学校精神的培育。在当前社会大气候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下,校园文化正朝着正规化、多样化、群体化、艺术化发展,校园文化研究的侧重正在从高等学校转移到中小学校,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校。因此,我们每一位校长要努力树立起建设校园文化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育设施、促使学校达到净化、绿化、美化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更大的热情、更多的精力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性格的培养,意志的磨练,帮助每一个学生确立高尚的人生理想,健康的人生哲学,乐观的人生态度,从而培养更多具有竞争意识和负责精神的优秀人才。

增强教师的校园文化意识。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举办开展教育专家与教师合作论坛,举办骨干教师培训班、班主任培训班等活动,提高教师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增强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使教师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动者。

(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

校园文化概念的规定性,决定了其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与发展生命的品性。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要紧紧依随师生生命发展的内在需要与逻辑性的过程,而且要自主追寻和成就师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还生命发展以应有的空间和权力,让生命的精神恢复自由和灵性,营造和谐校园。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1、整体性原则。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总体上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进行规划。将教师、学生的发展放到首位,做到教师、学生的发展和学校发展的有机结合;将精神文化作为中心并渗透到制度文化、环境文化中去,使三者成为一个有机的体系,使各个因素协调一致,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使其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育人性原则。校园文化的主要功能是育人,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审美、怡情、养性、育德、启智等多种功能,要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来实现以“环境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主要内容的“全面育人”,提高育人质量。

3、校本性原则。立足校本,植根校园,建设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深入挖掘学校办学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内涵,并尽量物化;不断吸收先进文化,生成、创造学校自身的文化。

4、创新性原则。文化的生命在于创新,创新才有个性,创新才有特色。在充分考虑历史继承性、民族独特性、地域本土化的基础上,尽可能不重复别人的东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突出人文与科学性。

(三)重构目标,突出特色,有序发展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校园物质文化作为一种物质的客观存在,能为人们的感官所直接触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这种直观的物质文化包含了设计者、建设者和使用者的价值观、审美观,具有相当的持久性。它包括校园的地理位置、地形风貌等自然环境和校园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文化设施和生活设施以及校园里大小园林、草地、花坛、道路等硬件工程的合理布局。良好的、富有个性的校园建设,一方面可起到美化环境、装饰校容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以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形态影响学生,起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核,要渗透到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中去并能得到充分的体现。为此,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提炼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系统,形成学校的凝聚力。要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的思想,挖掘校园文化内涵,传承学校历史,结合学校自身优秀办学传统、发展目标和现代教育的总体趋势和要求,让广大师生广泛参与,提炼并确立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明确育人目标、办学目标、一训三风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理念系统。

3、形成体现文化个性的学校形象标志,彰显校园文化底蕴。无论是校徽的制作、校赋的撰写、校歌的创作,还是校刊的编辑、校服的设计,都要充分体现学校的文化底蕴,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

4、加强三风建设,锻铸学校精神。

加强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要学校和广大师生长期、精心的培育,它能营造出一种无形的感染力,激发全校师生员工的内在动力,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干扰,形成催人奋进的和谐氛围,成为学校发展的独特教育资源。

加强教风建设。通过“正师风、强师德、塑师魂”等活动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树立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方式,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技能和专业文化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学风建设。通过教职工的言传身教,各种校园活动、主题班会、制度制约、表彰先进学生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逐步接受学校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勤奋好学、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三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把学校的理念系统变为教职工、学生的自觉行动,就是塑造学校精神的过程,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是学校独特的“文化品质”。

5、开展特色校园主题文化活动,振奋师生精神。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学校特色和时代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调动师生主动参与的校园主题文化活动并将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融入其中,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使师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让师生在紧张的教学之余,挥洒潜能、展示个性,让大家都“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振奋精神,使校园成为大家流连忘返的乐园。

另外,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特别是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地方教育资源,尤其是校外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认真组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社区服务活动、社会公益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公民意识,使校园文化建设向社会有机延伸。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经过长期积累和沉淀。学校要立足于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要深耕本土,立足于优秀的本土地域传统文化,立足于本校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从本校实际出发,进行研究和论证,确定本校的理念系统、发展优势和远景目标,统筹兼顾,制订出切合实际的发展行动规划,然后坚持不懈地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全员参与,注重过程,打造适合自己并能突显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聚人心,成合力,铸魂育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友富.对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当代教育论坛,2007(2)[2]许丽艳.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中小学管理,2008(3)[3]钟启泉.知识社会与学校文化的重塑.教育发展研究,2002(1)[4]金沙.解放学校、解放教师.教育参考,2004(2)

[5]谢家鑫.构建和谐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科技信息,2009年14X期

[6]张正茂,简福爱.新媒体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教育:中旬,2009年8期

[7]陆忠民.小学生学习幸福感培养的实践探究.小学德育,2009年16期

[8]王艳华.如何把握校园音乐文化的审美导向.文教资料,2009年8期 [9]罗丽珍.多方并举,促德育实效提高.小学德育, 2009年 14期

第五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烧杠小学2016—2017学第二学期

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党的十八大”为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培养人文精神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宗旨,构建文明、健康、平安、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体系,为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的成长乐园,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员参加,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围绕“使每一位学生、每一位教师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个目标去进行;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又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

三、主要内容

(一)强化校园文化管理

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碧海办烧杠小学校长担任组长,刘豪任副组长,教研组、少先大队部等负责人及班主任为组员,研究、确定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具体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2.加大投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常需要。

(二)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1.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2.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师生走廊文化宣传、黑板报、图书

室、班级图书角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3.悬挂名人字画、展示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和教书育人理念。

4.城里学校校园广播站、及时传播校园新闻和优秀稿件。5.展出学生画作品,开辟第二课堂,创办校园广播等。6.综合本校实际、通过制定校训、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建设良好的校风。

7.积极开展健康有益的课外文化活动。

(三)开展校园文化体育

1.成立器乐、球类、田径等兴趣小组。2.重视学校的传统教育。

3.抓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及法制教育。

四、具体措施

1.优化校园内部环境。

校园环境规划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合理设计各景点,花草树木布局有致、疏密合理、边边角角也不放过;不断优化校园音响系统,课前进行温馨提示,课余时间则播放轻松欢快的轻音乐,让师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

2.同一学校形象标识,做好学校形象宣传。

广泛征集意见,进一步完善、统一学校各种形象标识,规范使用校训、校歌,制作、美化各类指示牌。黑板报小组负责办好学校黑板报,以充分显示学校办学思想和人文特色。

3.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

学校的校训、校风将以多种方式在校园内呈现,主楼门内容显要,对内引领师生的教育行为,对外彰显烧杠小学的教育品质。班级教室的布置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各班师生可根据个子的特点创设不同风格与追求的黑板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形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场所。

4.努力构建数字校园。

学校拥有完善的管理人员,在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过程中,要运用宽带、局域网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数字化,以增进交流,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作用,精心设计网页,经常更新网站内容,丰富信息流量,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5.打造“团结、勤奋、守纪、创新”的团队精神。

学校的团队精神最能反映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成都。好的团队精神能使学校全体员工敬业爱岗、尽职尽责,能使全体学生爱学乐学、爱校护校。为此,我们要抓好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继续开展师德建设活动。这个要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紧密结合起来,突出开展“爱岗敬业、悉心育人”是的活动。

(2)重点做好“校园名师”评选活动,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提升学校的教育发展水平。

(3)与时俱进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荣辱观教育、诚

信教育、养成好习惯教育、感恩教育,倡导“古诗词背诵”,对学生进行文化传统及爱国主义等各种教育。

(4)提高师生的团队精神。在师生中创造性地开展一些活动,重点突出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文化艺术节活动、教师乒乓球赛、校运会等),让师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感受到温暖。

6.打造“严谨、奉献、敬业、爱生”的教师文化。(1)开发校本培训,构建教师文化。

采取“经验交流(班主任)、案例分析、教研课、汇报课、公开课、示范课、家长开放课”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用“终身学习”的理念指导、鼓励教师多读书,读好书,书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促进教师养成自觉读书学习的习惯;

(2)开展校本研究,重建教研文化。

提供机会让老师走出去学习,利用专业引领这一形式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加强落实学校教研组的指导力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要求教师做好教学反思(每位教师每月上交一份教学反思),让教室在自我反思中提升教学综合能力。编写符合学校的校本课程。

7.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感悟生活。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体验每天有进步和成功的快乐。开展“校园艺术节”、“师生读书节”、“十佳少年”、“金星少年”等活动。

8.评选“书香班级”,营造书香校园。

读书启迪心智,读书滋养心灵,读书涵养人生。我们应努力守住心灵的净土,走进名家伟人的精神世界,与他们进行心灵对话,陶冶自己,提升自己,以读书丰富家庭生活、构建校园文化,营造书香校园。为此,学校要制定评选“书香班级”的活动方案,通过此活动营造班级读书的氛围,进而营造书香校园。

9.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平安校园”。

强化校园治安管理,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维护校园秩序。加强门卫管理,把好校园治安第一关。维护校园安全秩序,避免事故发生,使车辆停放整齐有序。加强检查制度,维护校园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落实安全责任制,课间交接班制度,确保师生活动安全。

10.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

这是一项代表职工心声的制度,学校工会要发挥其职能作用,把这项工作做好。每学期或每年将选举新一届校务委员成员,时刻倾听他们的建议,保证学校决策无误、行动无误。学校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对群众反映出来的问题,条件成熟的要马上改,暂时不能改的也要向老师们解释清楚。

11.继续完善各种制度。

继续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教职工考核制度、班级考核制度、教学工作制度、德育工作制度等等,使学校管理更具有人性化、合理化。

12.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教育教学法规,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设立校长信箱,鼓励师生、家长有问题意见积极反映,校长将及时给与回复。

最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校师生长期共同的额努力,更需要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同心协力发挥各自的功能,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构建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烧杠小学

2017年2月21日

下载学堂诗缘——成都市草堂小学校园文化建设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堂诗缘——成都市草堂小学校园文化建设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实 施 方案 xx小学 2014年9月 xx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实施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方案一:南通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最高层面的建设,它引领着学校各项建设,推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教育的品质。文化立校是现代......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西街小学2011年学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重要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进入新世纪,随着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总结

    文化与教育同在 快乐与成长通行——射阳县鲍墩小学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射阳县鲍墩小学始建于 年,坐落在美丽的射阳河畔,学校占地 平方米,建筑面积 平方米。学校共设 个......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汇报

    XX小学平安校区校园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希望各位领导、专家给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 我校一直把校园文......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做法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做法 “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 学校是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场所,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它让师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教育,......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永远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为了使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能真正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给全校师生营造一个优美、舒适、和谐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根据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