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治进乡村”重点学习宣传的法律法规
1、《宪法》基本知识;
2、与促进生产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如:《农业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水法》,《森林法》、《畜牧防疫法》、《种子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
3、与农村稳定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如:《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反分裂国家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民法通则》、《物权法》、《民事诉讼法》、《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义务教育法》、《继承法》、《信访条例》、《宗教事务条例》等;
4、其他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发展、稳定、进步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府规章。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
2、自治州畜牧局:加强对农牧民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农牧区法治实践。增强农牧区干部、群众的法律、政策素养,提高农牧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3、自治州民政局: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完善规范《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指导、检查“法治进乡村”工作。
4、自治州党委政法委(综治办):根据“法治六进”活动提出的任务要求,组织指导政法(综治)部门认真实施;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把“法治进乡村”工作纳入县(市)、乡(镇)、村委会综合治理考核内容;与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法治进乡村”工作进行督促、检查考核。
5、自治州公安局:积极预防和依法妥善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和治安秩序并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
6、自治州司法局:积极开展乡村法律服务活动。组织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信访接待人员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答和提供法律服务,引导群众依法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7、自治州卫生局:提高广大村民卫生防疫相关知识的水平;积极防御卫生突发事件,提高村民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根据“法治进乡村“的任务要求,对工作情况进行指导、检查。
8、自治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加强人口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相关法律意识和提高村民法律素质;促进村民自觉遵守《计划生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检查和督促。
第二篇:法治进乡村工作总结
2007年“法治进乡村”工作总结
这一年来,我们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开展了“法治进乡村”活动,加强了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开展乡村法制实践,促进村委会依法管理,依法履责,进一步提高乡村干和农牧民的法律意识,维权监督意识和法律素质,全面贯彻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完善规范《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提升村级事务决策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以“法治进乡村”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
今年一年,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和工作重心:
一、着重解决了农牧民因城市扩建、土地补偿、土地划界纠纷等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做好人民调解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并将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馈。
二、着重解决了乡村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外来人口、劳动用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着重解决了村民自治措施落实难,功能难以发挥,热点难点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村级管理弱化的问题
四、着重解决了部分乡村宗教氛围浓厚甚至狂热和乡村干部对非法宗教活动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问题,村级组织堡垒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
五、着重解决了乡村动用警力从事征用土地、计划生育等非警务活动,化解了农牧民与政府的对立情绪和易激化矛盾的突出问题
六、着重解决了部分村干部不落实相关制度,侵吞集体财产,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加重群众负担,损害农牧民利益的问题。
2007年11月
阿克达拉乡司法所
第三篇:法治进乡村1
2010年“法治进乡村”工作计划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力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开展乡村法制实践,促进村委会依法管理,依法履责,进一步提高乡村干和农牧民的法律意识,维权监督意识和法律素质,全面贯彻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完善规范《村规民约》,推进村民自治,提升村级事务决策管理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以“法治进乡村”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文明进步。阿克达拉乡“法治进乡村”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一)着重解决农牧民因城市扩建、土地补偿、土地划界
纠纷等方面出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做好人民调解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并将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馈。
(二)赵忠解决乡村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外来人口、劳
动用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着重解决村民自治措施落实难,功能难以发挥,热
点难点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村级管理弱化的问题
(四)着重解决部分乡村宗教氛围浓厚甚至狂热和乡村干
部对非法宗教活动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问题,村级组织堡垒作用发挥不够的问题。
(五)着重解决乡村动用警力从事征用土地、计划生育等
非警务活动,化解农牧民与政府的对立情绪和易激化矛盾的突出问题,(六)着重解决部分村干部不落实相关制度,侵吞集体财
产,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加重群众负担,损害农牧民利益的问题。
(七)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2010.3.1阿克达拉乡司法所
第四篇:和静县法治进乡村2008上半年总结
和静县“法治进乡村”2008上半年总结
半年来,我县“法治进乡村”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自身特点,针对全县普法工作的现状和特点,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途径和方法,积极采取边服务边普法等有效形式,深入开展了“法治进乡村”活动,为构建和谐垦利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我县2008年上半年法治进乡村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新普法形式,积极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 农村依法治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寻求符合实际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为了有效解决群众对法律的需求,广泛开展了“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村民自治章程和依法治村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以农村集体财务、宅基地审批、计划生育和农业承包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实行阳光操作,实现了办事程序化。深入农村开展“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法治进乡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在各乡镇集市相对集中的地方摆放法制宣传展板、发放法制宣传资料,设立法制咨询台解答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针对各乡镇出现的焦点、热点问题,授课人员有争对性、有目的性地讲解相关法律法规。着重讲解了农民工外出务工注意事项、法律援助、《物权法》、《贵州省信访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 法律法规。
二、创新服务方式,贴近农村实际,在服务中普法
通过深入基层,在法律宣传、法律服务过程中了解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情况,使普法活动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提高农民群众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帮助群众解决涉法问题为目的,利用乡镇司法所工作人员,建立一支经常性的深入农村进行法律服务的队伍,针对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定期到乡、村(宣讲法律知识,解答法律咨询,办理法律事务,使优质的法律服务扩展到农村,让便捷的法律咨询延伸到群众中,真正做到法律援助到家、律师公证服务到家、法律宣传到家、矛盾纠纷调处到家。
三、突出村民自治,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结合“法律进乡村(社区)”活动,在全县大力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重点在规范村(居)务公开方面下功夫。以丫江桥镇明月村为试点,全面开展清理修订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工作,起草了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范本,组织村民进行讨论,同时将范本印发到全县各个乡镇,指导村(居)委会依法修正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不断加强我县村务公开的考评监督,促使村务公开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较好地推动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步伐。
四、存在的问题
1、个别单位领导对法制宣传工作重视不够,积极主动性较差,单位参加宣传工作的人员不到位。
2、个别单位横向联系不够,下乡宣传小组人员不齐,工作开展力度不够。
在今后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以“五五”普法规划中的要求去做,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力度,要通过多种渠道帮助和引导广大农民包括外出务工人员了解和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农民法律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
和静县“法治进乡村”工作领导小组
2008年7月10日
第五篇:法治进乡村工作措施
2012年“法治进乡村”工作措施
各乡(镇)、场、“法治进乡村”各成员单位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扎实有效地推进“法治进乡村”工作和贯彻落实,使广大村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乡村干部依法管理、民主管理的能力明显提高,一些困扰乡村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和谐有序,基层政权进一步加强。现对我乡开展“法治进乡村”工作提出如下安排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法治进乡村”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及伊宁县“法治进乡村”现场会议、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坚持以提高农牧民法律意识和加强农村“两委”干部学法用法为重点,把法制宣传教育与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和法治乡村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在全乡农村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加强领导体制和办事机构建设,建立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各乡镇(场)领导要切实加强对“法治进乡村”工作的领导,把“法治进乡村”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工作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建设。成立“法治进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委会成立“村规民约起草小组”,起草小组成员由村民代表会议民主推选产生的人员和村委会聘请人员
组成。要从人、财、物等各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充分发挥乡镇(场)普法机构和办事机构在“法治进乡村”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各乡镇(场)、成员单位要制定工作职责和制度,进一步完善定期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汇报制度、工作督查、督促制度。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一抓双挂”,建立“法治进乡村”工作评估考核机制。
(二)协调配合,落实责任。各乡镇(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承担“法治进乡村”工作重要职责,层层落实责任,要运用各种手段和途径面向全社会开展工作。不断创新“法治进乡村”工作的机制、内容和形式。“法治进乡村”牵头单位要做好组织、协调、指导、检查工作。抓好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全乡“法治进乡村”工作。
三、开展“法治进乡村”工作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制定《村规民约》和《遵规守约承诺书》。
1、动员宣传阶段(1月)
各乡镇场、村及时召开动员会,大力宣传贯彻伊宁县“法治进乡村”现场会议精神及好的经验和做法。各乡、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举办一期“法治进乡村”工作暨落实现场会议精神培训班。
2、调研、起草《村规民约》初稿阶段(2月15日—3月30日)
(1)“法治进乡村”牵头单位、各乡镇场对各村现有的《村规民约》进行专题调研并向涉农单位、相关法制部门和农村各个层次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紧密结合***乡农村工作的实际和农牧民文化程度、法律素质的实际,以农牧民的权利和义务为切入点,紧紧围绕与农村生产、生活相关的难点问题和农牧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从精神文明、社会治安、宗教信仰,计划生育,党建、教育、卫生、科技、水、土、林、牧和村务管理等方面对村民和村委会应履行的义务和权利进行细化,并作为《村规民约》的主要内容。各村“村规民约起草小组”起草《村规民约》初稿(2月15日—3月15日)
(2)各乡镇场普法办对各村“村规民约起草小组”起草的《村规民约》初稿与乡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整合并报乡普法办。(3月16日—3月22日)
(3)乡普法办对各乡镇场整合的《村规民约》征求意见稿和牵头单位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整合。(3月23日—3月30日)
3、完善《村规民约》阶段(4月1日—4月25日)
(1)乡普法办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梳理整合后反馈给各乡镇场普法办,由各乡镇场普法办反馈给各村,各“村规民约起草小组”通过村两委班子会、党员生活会、村民大会讨论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初步拟定《村规民约》并报乡镇场普法办进行审核。乡镇场普法办要从法律和政策角度对村规民约草案进行审核,并将审核意见以书面形式反馈给起草小组。各村村委会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表决通过《村规民约》。各村委员会要正式向乡政府送达备案文书。
(4月1日—4月15日)
(2)完善《村规民约》后广泛进行宣传,做到家喻户晓。(4月16日—4月25日)
4、为落实好《村规民约》,使《村规民约》由虚变实。各村委会和村民共同制定适合各村实际的《遵规守约承诺书》。为落实《遵规守约承诺书》,制定相应的制度(如:违约处理决定书、违约收缴管理制度、违约处理程序、违约统计报表、违约兑现监督制度)。(4月26日—5月30日)
(二)加强农村“两委”干部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律素质。各乡镇场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要组织农村“两委”干部进行法律知识轮训,采取集中培训和以会代训等形式,集中学法时间不少于2次,重点学习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农村“两委”干部法律档案。从农村“两委”成员中培训一名熟悉法律的干部。
(三)开展“一学三讲”和“学法用法示范户”评选活动,促进农村法制教育工作落实。在农村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农民法制教育活动,结合换届选举,有计划地重点学习宣传《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农业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2012全乡将以“一学三讲”为主要内容,评选表彰全乡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
(四)健全普法“三支队伍”,促进农村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在各乡镇场以司法所为依托组成“农村法制教育宣讲团”,在各村组成“农村法制文艺宣传队”,在村级组成“农村法制教育志愿队”。并加强对“三支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三支队伍”在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中的作
用。
(五)开展法制“四进村”活动,推动农村法制教育不断深化。各村、村各部门单位要广泛开展“法制宣传资料进村、法制信息进村、法制文艺进村、法律服务进村”活动。在组织每年的“三下乡”活动中,加大法律下乡的工作力度。司法和行政执法部门在对农村执法办案中要注重进行法制宣传,拓展办案的法制教育效果。进一步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途径和形式,充分利用以案学法、法制文艺演出等形式,增强法制宣传的实效性。要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活动为平台,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六)加强农村法制教育阵地建设。结合各种行之有效的载体,加强农牧民法制教育,着力提高权利义务对等的法治观念。健全乡村法制辅导站,每个乡村设立一个法制辅导站,明确专人负责法制宣传工作;每个行政村要设立一个法律图书室(角)、一个法制宣传栏和村每季度开展一次法治讲座,并定期不定期地宣传与农牧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为偏远农牧区的农牧民宣传法律知识。
(七)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要通过落实村规民约、民主参与、依法治理和规范管理,继续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法治乡村”的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要巩固和扩大“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法治乡村”创建成果。
四、重点解决的问题
1、着重解决农牧民因征地补偿、土地划界纠纷等方面
出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做好人民调解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并将出现的问题及时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馈。
2、着重解决乡村社会稳定、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劳动用工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3、着重解决村民自治措施不管用,功能难以发挥,热点难点问题不能有效解决,村级管理弱化的问题。
4、着重解决部分乡、村宗教存在的问题。
5、着重解决乡、村卫生、牲畜防疫、环境污染、道路安全、农村用水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6、着重解决部分乡、村干部不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制度,侵吞集体财产,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加重群众负担,损害农牧民利益的问题。
***司法所普法办
二〇一二年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