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惠州市公益广告管理暂行办法
惠州市公益广告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公益广告管理,充分发挥公益广告在社会教育、文化传播、舆论导向、城市形象建设等方面的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广告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和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公益广告宣传的通知》,以及《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公益广告,是指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制观念、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引导社会公众树立社会主义法制意识、道德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为目的,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广告。公益广告不以宣传商品、服务为目的,具有社会导向性和非盈利性,不能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求。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具体的政务和公务公告通告以及政府部门发布的行业公共信息等不属于本办法所称的公益广告。
第三条 发布公益广告的主要媒介是指:
(一)新闻媒介: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等;
(二)户外广告媒介:立柱、墙体、路灯旗杆、路名牌、候车亭、交通护栏、电子显示屏、霓虹灯、灯箱、招贴、条幅、空中漂浮物、橱窗、建筑工地围(护)栏等;
(三)其他广告媒介:交通工具、通讯工具、互联网站、固定形式印刷品、投影等。
以上广告媒介的广告发布单位应当在频道、版面、时间、位置、1 地段上等优先保障为执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和重大活动而制作发布的公益广告宣传。
第四条 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城市工作局负责对全市公益广告发布进行统筹、协调、指导、督查。宣传文化、广播电视、科技教育、规划建设、城市管理、市政设施、旅游景区、公园景点、网络通信、酒店宾馆、公共场所等的主管部门有责任和义务支持、配合市文明城市工作局做好公益广告发布工作,同时对各自管辖的广告媒介(设施)发布的公益广告进行指导和监管,共同做好公益广告发布工作。
第五条 各广告媒介的公益广告发布量应遵循以下标准:
(一)广播、电视媒介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其中,广播电台在11:00至13:00之间、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不得少于4条(次)。
(二)报纸、期刊每年刊出公益广告的版面应不少于发布商业广告的3%。
(三)路灯旗杆、候车亭、公交车(出租车)LED等的常年按不少于商业广告1/3的比例发布公益广告,路名牌常年按不少于商业广告1/5的比例发布公益广告。
(四)每条公交线路公交车车厢内的电子显示屏和语音系统常年按1/3以上的数量比例发布公益广告。
(五)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每期刊出公益广告的版面应不少于发布商业广告的3%。
(六)投影式广告媒介和电子显示屏广告媒介每天用于发布公益广告的时间不少于当天发布商业广告时间的3%。
(七)互联网站按照商业广告3%的比例发布公益广告。
(八)设置在主要公共场所(主要商业街、公园、广场、机场、车站、码头、景观路段、影院等)的广告媒介发布的公益广告数量不得少于广告总数的20%。
(九)户外广告媒介每年连续发布户外公益广告的时间不少于20天。
本条规定的公益广告除列入市财政收支两条线范畴的外,由广告媒介业主负责无偿制作发布。
第六条 企业出资设计、制作、发布的公益广告,可以标注企业名称和商标标识,但不得标注商品(服务)名称以及其他与企业商品(服务)有关内容,应当遵守如下规定:
(一)发布媒介为电视、电子显示屏、投影的,在公益广告画面上标注企业名称和商标标识,显示时间不得超过5秒,使用标版形式标注企业名称和商品标识的时间不得超过3秒。
(二)发布媒介为报刊、固定形式印刷品、户外广告标注企业名称和商标标识所占的面积不得超过报纸、期刊、户外广告的公益广告版面面积的1/5。
第七条
纳入本办法管理的公益广告发布实行备案登记制度,各部门、各单位发布公益性广告由市文明城市工作局审核,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重大活动需临时增加公益广告宣传的,有关行政部门或社会团体的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市文明城市工作局报送增加的公益广告宣传主题和发布计划。市文明城市工作局收到计划后的5个工作日内,确定新增公益广告宣传主题和发布计划,并监督各有关责任单位具体实施。
第八条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要加强对公益广告发布情况的管 3 理,掌握有关规定的落实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公布监测、备案和检查的结果。对不符合公益广告发布规定的行为,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当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并视情节采取相应的执法措施。
第九条 除了第五条规定的公益广告发布量范围外,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时政活动等需临时安排发布公益广告的,由市文明城市工作局统筹安排并负责组织实施,所需经费经市文明城市工作局核实并报市政府审定后,由市财政支付。对征用用于发布公益广告的合法商业广告媒介,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公开招投标取得使用权的,由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征用时间给予顺延经营期的补偿。
第十条 政府产权的公益广告设施,不得发布商业广告。第十一条
规划建设部门应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商同市文明城市工作局编制户外公益性广告设施的设置规划。由市政府投资兴建的公益广告设施由规划建设部门负责维护、管理,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市财政局统筹安排。
第十二条 广告经营者应充分体现社会责任感,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创作、发布公益广告。政府鼓励行业机构、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和个人设计制作公益广告,供广告发布媒介择优选用。同时鼓励社会资金资助公益广告的设计、制作和发布,但不得以发布公益广告名义发布商业广告。
第十三条 公益广告的设计、制作单位和个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拥有相关权益。媒体发布公益广告应事先与公益广告作品权益人依法解决有关权益的归属问题。
第十四条 户外广告位不得空置,户外广告位在招租期间由广告经营单位无偿发布公益广告。户外广告位招租内容可以与公益广 4 告同时发布,但只能发布在广告位的左下角,所占面积不得超过该户外广告面积的1/5,且招租字样应当与公益广告的内容相协调,不得使人产生歧义。与户外广告位招租内容同时发布的公益广告不计入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公益广告发布量。
第十五条 户外公益广告必须完整、美观、安全,灯光设置必须符合城市夜景照明的有关规定。带有时效性的户外公益广告(包括重大社会活动宣传),在发布期内,广告发布单位需对发布的广告画面进行维护,防止破损、脱落、褪色等现象出现,发布期满后,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会同市城市行政管理执法局督促广告发布单位及时清除或更新内容。
第十六条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应加强广告行业管理,会同主管部门组织行业协会每年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广告优秀作品评选、推展,对设计、制作、发布公益广告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擅自发布公益广告,擅自发布公益广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应根据市委宣传部和市文明城市工作局的意见,按照各自的职能依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依法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八条 广告经营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二条有关规定的,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政府职能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十九条
各县(区)公益广告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文明城市工作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
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促进公益广告事业发展,规范公益广告管理,发挥公益广告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益广告,是指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传播先进文化,树立正风正气,倡导良好道德风尚,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非营利性广告。
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道德行为、弘扬优良传统、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宣传遵守法律法规、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等方面内容发布的广告,均属本办法所称的公益广告。
发布政务信息、服务信息等各类公共信息以及专题性宣传片等不属于本办法所称的公益广告。
第三条 国家鼓励、支持开展公益广告活动。引导、鼓励单位和个人以资金、技术、劳动力、智力成果、媒介资源等方式参与公益广告宣传。
各类广告发布媒介均有义务刊播公益广告。
第四条 公益广告活动在中央和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协调下实施。
工商部门履行广告监管和指导广告业发展职能,负责公益广告工作的规划和有关管理工作。
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负责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媒体公益广告制作、刊播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互联网管理部门负责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公益广告制作、刊播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负责公共交通运载工具公益广告刊播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户外广告设施、建设工地围挡、风景区公益广告刊播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应当积极做好公益广告有关工作,涉及本部门职责的,应予支持。
第五条 公益广告应当保证质量,内容符合下列规定:
(一)价值导向正确,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求;
(二)体现社会公共利益;
(三)语言文字规范;
(四)艺术表现得当,文化品位良好。
第六条 公益广告内容应当与商业广告内容相区别,2
商业广告中涉及社会责任内容的,不属于公益广告。
公益广告禁止出现商品或商业服务名称、商标标识、联系方式以及任何与宣传、推销商品或商业服务有关的内容。
公益广告中出现企业名称的,应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
第七条 鼓励守法经营的企业通过冠名等方式参与公益广告活动。
企业冠名的公益广告可以标注企业名称,但不得有以下情形:
(一)商品或服务的名称,以及与宣传、推销商品或服务有关的内容,包括单位地址、网址、电话号码、其他联系方式等;
(二)平面作品标注企业名称的面积超过版面1/5;
(三)音频、视频作品显示企业名称的时间超过5秒(或总时长1/5),使用标版形式标注企业名称的时间超过3秒(或总时长1/5);
(四)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与该企业及产品、服务商标名称相同时,单独使用企业名称字号或者以特殊设计的办法突出企业名称字号;
(五)出现的企业名称足以使社会公众降低了对公益 3
广告内容的感受和认知,以及其他变相设计、制作商业广告的行为;
违反上述规定的,视为商业广告。
第八条 公益广告稿源包括公益广告通稿、公益广告作品库稿件以及自行设计制作稿件。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统一向社会发布公益广告通稿作品,各类广告媒介均有义务刊播。
公益广告主管部门建立公益广告作品库,稿件供社会无偿选择使用。
单位和个人自行设计制作发布公益广告,公益广告主管部门应提供指导服务。
第九条 广播电台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不少于6条(次);电视台每套节目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不少于10条(次)。其中,广播电台在6:00至8:00之间、11:00至13:00之间,公益广告播出数量分别不少于2条(次);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不少于4条(次)。
中央报纸日常版面16版(含)以上的,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8个整版;日常版面少于16版多于8版的,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6个整版;日常版面8版(含)以下的,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4个整版。省(区、4
市)和省会、副省级城市党报、晚报、都市报日常版面12版(含)以上的,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6个整版;日常版面12版(不含)以下的,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4个整版。其他各级党报、晚报、都市报和行业报,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4个整版。
时政类期刊每期至少刊登公益广告1个页面;其他大众生活、文摘类期刊,每两期至少刊登公益广告1个页面。
政府网站、新闻网站、经营性网站应当在首页固定位置宣传展示公益广告,并运用其他多种方式传播公益广告。
基础电信企业要运用手机媒体及相关经营业务经常性刊播公益广告。
第十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运用各类社会媒介刊播公益广告。
机场、车站、码头、影剧院、商场、宾馆、商业街区、城市社区、广场、公园、风景区等公共场所的广告设施或其他适当位置,公交车、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广告刊播介质或其他适当位置,适当地段的建筑工地围挡、景观灯杆等构筑物,均有义务刊播公益广告通稿作品或经主管部门审定的其他公益广告。此类场所公益广告的设置发布应整齐、安全,与环境相协调,美化周边环境。
工商、建设、民政等部门支持、鼓励、引导有关单位 5
和个人在商品包装或标识、地点名称、企业名称、建筑设计、家具设计、服装设计等日常生活事物中,合理融入公益广告理念,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
第十一条 支持和鼓励在生产、生活领域增加公益广告设施和发布渠道,扩大社会影响。
有关部门编制户外广告规划,应当规划一定比例公益广告空间设施。发布广告设施招标计划时,应当将发布一定数量公益广告作为前提条件。
第十二条
公益广告主管部门应制定并公布公益广告活动规划。
公益广告发布者应于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将上一季度发布公益广告的情况报当地工商部门备案。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以及基础电信企业、互联网站等还应当将发布公益广告的情况分别报当地新闻出版广电、工业和信息化、互联网管理部门备案。
工商部门对广告媒介单位发布公益广告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查,定期公布公益广告发布情况。
第十三条
发布公益广告情况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网站创建工作测评。
广告行业组织应将会员单位发布公益广告情况纳入行业自律考评。
第十四条 公益广告设计制作者依法享有公益广告著作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应依法使用公益广告作品,未经著作权人同意,不得擅自更改使用。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有关职能部门对其批评、劝诫,责令改正,有权机关可依法对违法行为人作出处罚。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4年 月 日施行。
第三篇:娄底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草案
娄底市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草案)
第一条 为规范公益广告管理,促进公益广告事业发展,发挥公益广告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和《湖南省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以及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娄底市行政区域内公益广告发布管理活动适用本暂行办法。
本办法所称公益广告,是指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良好道德风尚,促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非营利性广告。
政务信息、服务信息等各类公共信息以及专题宣传片等不属于本暂行办法所称的公益广告。
第三条 各级政府应支持、鼓励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加大扶持力度,逐年增加对刊播公益广告的财政投入。允许企业和媒体将投入公益广告创作的费用列入经营成本,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的纳税结转扣除。鼓励各级单位通过政府采购公益广告,— 1 — 参与公益广告活动。
鼓励社会各界以资金、技术、劳动力、智力成果以及媒介资源等方式参与公益广告宣传;成效突出的,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第四条 公益广告活动在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的指导协调下开展。
宣传部门统筹安排重大主题公益广告宣传工作,协调指导有关重要场所公益广告设施建设和公益广告刊播工作,对公益广告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导向进行把关。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广告行业监管和指导广告业发展职责,负责公益广告工作的发展规划和有关管理工作。
规划部门负责公益广告位的设置规划和户外立柱广告的规划许可。
城管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公益广告设置的行政许可和户外广告设施的监督管理。
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负责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媒体公益广告刊播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通信主管部门负责电信业务经营者公益广告制作、刊播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网信部门负责网络媒体、互联网企业公益广告制作、刊播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交通运输部门及铁路部门负责公共交通运载工具及相关场站公益广告刊播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旅游外事侨务部门负责旅游等级景区及星级饭店公益广告工作— 2 — 的指导和管理。
城乡结合部及农村乡镇的公益广告,各县市区要加强统一规划和指导,所在乡镇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住建、国土、城投、房产、市政、商务、文化、卫计、交警、金融、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和单位应当积极履行公益广告工作职责,做好本系统本行业公益广告规划和督促指导工作。
宣传部门应根据全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分阶段确定公益广告宣传主题,并向社会及时公布。
第五条
公益广告应当保证质量,内容符合下列规定:
(一)价值导向正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求;
(二)体现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语言文字使用规范;
(四)艺术表现形式得当,文化品位良好。第六条
公益广告内容应当与商业广告内容相区别,商业广告中涉及社会责任内容的,不属于公益广告。
第七条
企业出资设计、制作、发布或者冠名的户外公益广告,可以标注企业名称和商标标识,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不得标注商品或者服务的名称以及其他与宣传、推销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内容,包括单位地址、网址、电话号码、其他联系方式等;
(二)平面作品标注企业名称和商标标识的面积不得超过广告
— 3 — 面积的1/5;
(三)音频、视频作品显示企业名称和商标标识的时间不得超过5秒或者总时长的1/5,使用标版形式标注企业名称和商标标识的时间不得超过3秒或者总时长的1/5;
(四)公益广告画面中出现的企业名称或者商标标识不得使社会公众在视觉程度上降低对公益广告内容的感受和认知;
(五)不得以公益广告名义变相设计、制作、发布商业广告。
违反前款规定的,视为商业广告。
第八条
公益广告稿源包括公益广告通稿、公益广告作品库稿件以及自行设计制作稿件。
各类广告发布媒介均有义务刊播宣传部门审定的公益广告通稿作品。
宣传部门建立公益广告作品库,稿件供社会无偿选择使用。单位和个人自行设计制作发布公益广告,宣传部门、公益广告管理部门应当无偿提供指导服务。
各级各有关单位采取向社会公开征集、举行公益广告设计大赛等方式,扩大公益广告稿源,提高公益广告设计水平。
第九条 各级各类媒体媒介均有义务刊播公益广告。
(一)娄底人民广播电台每套节目每月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不少于180条(次),6:00-8:00、11:00-13:00两个时段,播出数量分别不少于60条(次)。娄底电视台每套节目每月公益广告播出数量不少于300条(次),19:00-21:00期间,播出数量不少于120条(次)。
(二)娄底日报、娄底晚报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4个— 4 — 整版,其他报刊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得少于2个整版。
(三)政府网站、新闻网站、经营性网站及自媒体平台应当每天在网站、客户端以及核心产品的显著位置宣传展示公益广告。其中,刊播时间应当在6:00至24:00之间,公益广告数量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数量的3%。鼓励网站结合自身特点原创公益广告,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文字、图片、视频、游戏、动漫等多样化展示,论坛、博客、微博客、即时通讯工具等多渠道传播,网页、平板电脑、手机等多终端覆盖,长期宣传展示公益广告。
(四)交互式网络电视(1PTV)、车载移动电视(视频)、楼宇电视(视频),每日公益广告播出时长不得少于商业广告时长的3%。其中,交互式网络电视在19:00至21:00之间,播出数量不得少于4条(次)。车载移动电视(视频)、楼宇电视(视频)在7:00至9:00之间、11:00至13:00之间,播出数量不得少于4条(次)。
(五)电影院每厅每天应播出不得少于2条(次)的公益广告。(六)KTV场所在开机和无点歌时段的首播时间应播出时长达120秒的公益广告,并在过场中分两次插播时长为20秒的公益广告。
(七)电信、移动、联通等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按通信主管部门的要求,运用手机媒体及短信、彩信、彩铃等相关经营业务经常性发布公益广告。
第十条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运用各类社会媒介和广告设施刊播公益广告。
— 5 —(一)各地应在闹市区、公园广场、主干道、高速路口处等重要位置设置若干广告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大型户外公益广告专用设施,由同级党委宣传部负责内容发布。娄底城区不少于10块,其中娄星区、娄底经开区、万宝新区各设置不少于2块;其他县市城区不少于4块。镇街和村居也应在醒目位置设置一定数量的户外公益广告专用设施,并在各类基层宣传栏设置固定区域用于刊播公益广告。
(二)全市火车站(含高铁站)、汽车客运站均应在显著位置设置公益广告专用设施。其中,火车站(高铁站)设置数量不少于5块、每块广告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的固定公益广告位,专门用于刊发重大主题公益广告;人流量大的汽车客运站,应设置不少于2块、每块广告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的固定公益广告位。其余各级各类场站也应设置数量不少于1块、面积不少于12平方米的固定公益广告位。
(三)各类政府投资建设的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规划馆、科技馆、纪念馆等公共场馆,应根据场馆的大小,在显著位置设置1-3块、每块面积不少于20平米的固定公益广告位。
以上
(一)(二)
(三)款所列公益广告专业设施由设置单位报党委宣传部门备案,根据宣传部门的要求常年发布公益广告。
(四)城乡各类广告设施、广告位置刊播公益广告的数量和时间,应高于《湖南省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最低标准,达到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的要求。
(五)城乡建筑工地设置围挡的,施工单位应当在围挡上发布公益广告。其中,属于公共事业设施建设项目的,建筑围挡应当全— 6 — 部用于发布公益广告;属于商业设施建设项目的,公益广告面积不得少于围挡面积的50%。
(六)公益广告的设置发布应当整齐、安全,与环境相协调,美化周边环境。在发布期内,广告刊播单位需对公益广告进行维护,防止发生破损、脱落、褪色等现象;发布期满后,应当及时清除或更新内容。公益广告设施和广告版面破损、脱落、褪色,或者广告过期的,城管部门和有关职能管理部门应当督促广告刊播单位及时更换维护或拆除。
(七)工商、住建等部门鼓励、支持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商品包装或者装潢、企业名称、商标标识、建筑设计、家具设计、服装设计等日常生活事物中,合理融入社会主流价值,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
(八)因为全市性重大创建活动和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的需要,有关商业广告主体积极配合、超标准发布公益广告的,有关部门可给予一定奖励。
第十一条
支持和鼓励在生产、生活领域增加公益广告设施和发布渠道,扩大社会影响。
规划部门编制户外广告设施设置的规划时,应当规划一定比例公益广告空间设施。城管部门按规划实施,在组织广告设施招标时,应当遵照本办法第十条规定将发布一定数量公益广告作为前提条件。
政府产权并投资建设的公益广告设施,不得发布商业广告;以公益广告名义申请批准并引入市场机制建设的户外广告设施,应优
— 7 — 先做好各类公益广告宣传,全年用于公益广告的时间不得低于50%。
公益广告专用设施不得转为商用。
第十二条
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单位应当制定公布公益广告实施规划和重大公益宣传活动方案,报宣传部门审查备案。
公益广告发布者应当于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将上一季度发布公益广告的情况报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定期公布。广播、电视、报纸以及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企业等还应当将发布公益广告的情况分别报当地广电新闻出版、通信主管部门、网信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公益广告发布情况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社区、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测评,纳入社会征信系统建设,纳入广告业红黑名单管理。
广告行业组织应当将会员单位发布公益广告情况纳入行业自律考评。
市本级及县(市区)设立公益广告奖励扶持资金,支持公益广告重点创作项目和创作活动,对为公益广告宣传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
第十四条
公益广告设计制作者依法享有公益广告著作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应依法使用公益广告作品,未经著作权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或者更改使用。
第十五条
公益广告活动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有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予以批评、劝诫,责令改正。
— 8 — 上述违法违规主体,凡经有关部门依法处罚,或者经劝诫拒不改正的,一律记入其社会征信记录,纳入广告业黑名单,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测评中予以“一票否决”。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之前本市发布的有关文件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篇:惠州市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惠州市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纳税评估,是指税务机关运用数据信息对比分析方法,对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纳税申报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并采取进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为。
第二条 纳税评估应当坚持强化管理、分类评估、因地制宜、人机结合、简便易行的原则,以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及时发现并处理纳税申报中的错误和异常问题,监督、帮助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为税务检查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提供信息和依据。
第三条 纳税评估的期限原则上以各税种的纳税期为一个评估期,即流转税按月进行,企业所得税按年进行;对纳税人往年的纳税情况评估按年进行。
第四条 纳税评估的对象是我市管辖的所有纳税人及其应纳所有税种。可采用计算机自动筛选、人工分析筛选和重点抽样筛选等方法进行筛选。既可对全部纳税人每一纳税期内的申报纳税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也可按纳税人的行业、注册登记类型、经营规模、管理类型等方面进行分类评估。
第五条 纳税评估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根据宏观税收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结果以及相关数据设立评估指标及其预警值;综合运用各类对比分析方法筛选评估对象;对所筛选出的异常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对评估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分别采取税务约谈、调查核实、处理处罚、提出管理建议、移交稽查部门查处等方法进行处理;维护更新税源管理数据,为税收宏观分析和行业税负监控提供基础信息等。
第六条 纳税评估的工作步骤分为信息采集、审核分析、举证确认、评定处理和评估结果反映等。
第二章 职责分工
第七条 纳税评估实行以县(区)局单位集中评估与分局(税源管理股)日常评估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第八条 市局征收管理科负责制定和落实全市纳税评估综合性制度和管理办法,负责纳税评估的组织、指导、协调等综合性管理工作;市局流转税管理科、所得税管理科、国际税务管理科负责拟定各相关税种评估分析指标体系,制定相关税种评估的具体管理办法和行业专项评估工作具体方案,指导开展相关税种专项评估工作,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各基层单位及其税收管理员负责纳税评估具体工作。
第九条 各基层单位应当设置纳税评估岗,其具体工作职责是:
1、负责本辖区内纳税评估工作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
2、负责在评估成果分析基础上提出改进、完善征管工作的建议意见;
3、负责对相关部门拟定的评析指标的反馈建议;
4、负责评估案源移送稽查及其他相关部门;
5、负责纳税评估资料整理及档案归档等综合管理工作。
各单位应合理配备专职评估人员。纳税评估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的业务技能,自觉遵守各项工作纪律。
第三章 信息采集
第十条 纳税评估的信息依据主要是税务登记的基本情况、各类纳税申报资料、财务会计报表、行政许可审批、发票领购使用信息、税务机关掌握的其他相关资料和要求纳税人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十一条 纳税评估的其它相关信息资料主要有:从工商、统计、银行等政府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取得的外部数据信息;纳税人生产经营的主要产品(商品)、主要材料及物耗信息、产品的工艺流程、能源动力耗用信息、采购销售渠道、贷款的回收信息、产品(商品)的库存信息及同行业相关指标信息。
第十二条 采集信息的种类有当年当月信息和以往信息;当年信息按月采集,以往信息按采集。
第十三条 信息采集按照全面、真实、准确、及时的原则进行;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信息真实性、准确性的分析。
第十四条 加强纳税人信息采集管理,充分合理地运用总局综合征管软件和省局辅助软件系统,对于要求实地调查的事项(包括定期定额征收类和查账征收类),必须全面、真实、有效地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数据采集;对于计算机辅助软件显示的纳税异常情况,必须分析原因、高度重视、及时解决。
第四章 审核分析
第十五条 审核分析是指采取计算机、人工或人机结合分析等手段,对主管税务机关掌握的税收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核查的过程。
第十六条 申报期过后,评估人员应通过对当期纳税申报数据的审核和指标测算,对各税纳税申报情况做出初步分析判断。做好对评估对象的评估工作,包括对上级交办、部门转办以及专题项目的评估。
第十七条 对长时间纳税申报异常的纳税人要按月按税种生成《纳税人清册》,并分类选取企业列入《纳税评估清册》。
第十八条 对其它纳税人每月应根据税务登记内容进行分类,按行业和经营规模,根据确定的评估参数指标分值和平均值进行分析,发现税负异常的,制作《纳税评估项目建议书》,报分管局长审批。根据审批意见,评估人员应结合工作安排,分类选取重点评估对象列入《纳税评估清册》。
第十九条 对特定评估对象可根据工作安排,按企业名称或纳税人识别号,分类或单独选取评估对象列入《纳税评估清册》。其中,对重点税源户或特殊行业的重点企业应实行专人负责,全面掌握涉税信息,督导企业正确履行纳税义务。
第二十条 审核分析工作内容:
(一)查询纳税人相关税收信息资料。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查询纳税人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使用、财务资料、稽查案底和历次评估记录等,全面掌握纳税人税收活动情况。
(二)查询纳税评估对象的参数指标值,了解被列入评估对象的主要原因,确定对其进行纳税评估的方式方法。
(三)审查纳税人相关申报资料。根据纳税人报送的有关纳税资料,通过对相关指标和项目的审核进行分析判断。
第二十一条 审核分析的主要方法:
(一)指标分析。借助计算机管理系统或采取人机结合的方式,对当期纳税申报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纳税评估对象进行综合评定。
1、税负率异常分析。纳税人税负率与历史同期、同行业平均税负率相比变动异常的,分析纳税人经营情况是否发生较大变化,有无隐瞒营业收入的情况。通过对税负率的分析,对异常情况结合收入确认、成本结转、费用配比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2、销售额变动率分析。将销售额变动率横向与应纳税额、销售成本的变化比较,纵向与历史同期比较,有较大差异幅度的,分析其有无销售收入不入账或按规定应视同销售的业务收入不计或少计销售收入等问题。
3、销售毛利率变动幅度分析。对本期销售毛利率比本年各期或历史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的,应分析其有无不计或少计销售收入问题及有无多转成本问题。
4、成本利润率变动幅度分析。对成本利润率比本年各期或历史同期有大幅度下降的,应分析成本的结转有无多转、空转、或取得虚开发票及加大各项成本列支问题。
5、费用利润率变动分析。对费用利润率比本年各期或历史同期有大幅度变化,应分析其有无虚列或超范围列支费用等,同时对只有费用没有收入的企业进行逐项费用核定分析。
6、所有者权益变动率分析。通过对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化,通过与企业实现利润情况的对比,分析其所有者权益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否存在体外循环等经营方式。
7、发票使用量变化分析,发现有无不开发票行为。具体评估部门可根据实际需要增设相关评估指标。
(二)利用企业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以及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它报表中有关指标的当期情况,对评估对象进行审核分析。
1、通过对资产项目的分析,判断企业由资产形成的收入是否正常,有无隐匿、转移、分解收入的疑点和线索。
2、通过对资产项目的分析,判断企业由资产产生的费用是否正常,企业有无多列支费用支出的可能。
3、通过对资产项目的分析,判断资产项目的减少有无发生视同销售的行为,企业是否存在不依法申报纳税的疑点和线索。
4、通过对负债项目的分析,判断企业有无以负债项目隐匿收入的可能。
5、通过对所有者权益的分析,判断企业有无隐匿收入的可能;有无违规进行账务处理。
6、税务机关需审核的其它内容。
(三)税务机关需审核的其它方法
1、企业所得税亏损弥补情况审核、汇算清缴工作的审核,可以结合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或专项税收报告加强评估分析。
2、减免税情况审核:主要核查减免税批准项目、减免税种、品目、减免期限、减免幅度等。
第二十三条 审核分析过程中,评估人员应认真做好《纳税评估工作底稿》,对评估对象的税收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核查疑点问题,将审核分析结果填制《纳税评估分析情况表》。
第二十四条 经审核分析,对未发现疑点问题的或存在疑点问题,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可直接进行评定处理;对于存在疑点问题,根据现有资料或依据无法明确判定,需要举证确认或纳税人解释的,应转入举证确认;对需相关部门核实查证的,应填制《纳税评估转办单》转其它部门处理。
第五章 约谈辅导和举证确认
第二十五条 评估人员对经评估分析未发现问题的,或者发现的问题事实清楚不需要进一步核实的,可直接评定处理。
第二十六条 对存在疑点问题的,根据现有资料仍不能明确判定,需要纳税人解释说明的,可转入约谈阶段,同时填写《约谈举证记录》。约谈取证完毕后,应转评定处理。对需要其它部门或异地税务机关协查取证的,应填写《协查单》,进行核查取证。
第二十七条 约谈是指评估人员通过评估分析,就发现的疑点和问题,向纳税人进行了解核实的过程。纳税人认为不必要解释说明的,纳税评估人员可直接进行评定处理,不得强求纳税人进行解释说明。
第二十八条 约谈纳税人时必须有两名以上的具有税务执法资格的评估人员在场并确定主问人和记录人;被约谈人应为企业法人或企业法人授权的企业财会人员;对于纳税人出具的证据资料,应在《约谈举证记录》中注明,对于需留存待审核的应填写《举证资料签收单》,一式两份,纳税人和税务机关各执一份。需要对较多纳税人同时约谈的,也可以会议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九条 纳税人不接受约谈核实或解释说明时对疑点问题解释不清,评估人员应如实在《纳税评估分析表》中反映说明。
第三十条纳税人因特殊困难不能按时接受税务约谈的,可向税务机关说明情况,经批准后延期进行。
第三十一条 纳税人可以委托具有职业资格的税务代理人对询问核实的情况解释说明;税务代理人代表纳税人进行解释说明的,应向税务机关提交纳税人签字盖章的委托代理证明。
第三十二条 评估人员应将约谈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疑点的详细情况列入《纳税评估工作底稿》。
第三十三条 对疑点问题应当由纳税人自行举证核实,并限期提供有关的证据资料,包括内部书面证据(各种帐簿、凭证、报表等)和外部凭证(银行对账单、购货发票、合同等)和纳税人疑点问题情况报告(解释)说明,举证资料由纳税评估人员签收并出具清单,不得用于税务管理以外用途,账簿、凭证必须在举证确认结束后立即归还。
第三十四条
对纳税评析发现的疑难问题,评析人员可对举证资料做进一步实地调查。评析人员不得调取评估对象的会计帐簿、记帐凭证和其他会计资料(评估对象因举证自愿提供相关帐证资料除外),不得进行系统性查帐。
对需要其他相关部门协查的,评析人员应及时发出协查单。
第三十五条
对不接受约谈或经约谈对评估人员提出的疑点问题解释不清的纳税人,评估人员核实发现有税收违法行为嫌疑的,经主管局长批准,应填写《纳税评估转办单》转稽查部门查处。
第三十六条 评估人员对纳税人初步分析、约谈后,填制《纳税评估分析表》,提出初步分析建议,连同纳税人举证资料一并转评定处理部门。约谈辅导和举证确认不得超过十个工作日。
第六章 评定处理
第三十七条 评定处理是指税务机关就评估分析、约谈核实、实地调查过程中确认的问题,做出评估结论和相应处理的过程。
第三十八条 根据审核分析或举证确认核实的情况,评估人员应对评估对象进行评定处理,制作《纳税评估认定结论》。
第三十九条 纳税评估评定与处理:
(一)纳税正常。纳税人有正当理由,能提供相应证据说明和消除疑点问题及异常情形的,将《纳税评估分析表》等有关资料归档。
(二)纳税异常(纳税差异)。经评估人员评估指出或纳税人自查查出的应补缴税款、滞纳金且不构成偷税的问题,由评估人员填制《申报(缴款)错误更正报告表》,连同《纳税评估分析表》传递给征收部门进行处理,税款入库后归档留存。
(三)纳税异常(偷逃骗税嫌疑)。对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应当移交稽查部门的,由评估人员填制《纳税评估转办单》,连同《纳税评估分析表》等有关资料移交稽查部门处理。
第四十条 纳税评估岗位应按月将已终结评估资料分户整理、编号装订成册后归档。
第四十一条 纳税评估归档资料包括:纳税评估《约谈通知书》、《纳税评估工作底稿》、《纳税评估分析表》、稽查部门处理结论、纳税人提供的相关证据材料、其它相关材料等。
第四十二条 纳税评估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纳税评估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本地区纳税情况做出整体性评估,做出纳税评估综合报告。对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公告,同时告知纳税人有关政策法规和意见,提示其它纳税人对照检查和纠正。
第七章 评估结果反映
第四十三条 纳税评估管理部门应做好相关评估项目统计分析和报表编报工作。定期上报《纳税评估统计报表》,综合反映纳税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第四十四条 纳税评估管理部门应做好纳税评估的成果分析工作,对问题成因进行统计分析,掌握评估前后的对比变化,确定管户行业参数值,逐步建立健全纳税评估参数指标体系。
第四十五条 纳税评估工作完毕后,评估人员应定期按评估项目制作“纳税评估综合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当期或专项纳税评估工作开展情况、纳税人存在的问题、税务机关在征收管理上存在的问题、稽查环节在检查中应重点注意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
第四十六条 对纳税评估工作中发现的税收征管问题,纳税评估管理部门应通过专题报告的形式提出管理建议,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反馈各业务环节。
第四十七条 纳税评估管理部门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合理制定评估工作计划,对重点税源户,每年至少重点评估分析一次。
第八章 工作联系与衔接
第四十八条 纳税评估管理部门应根据评估人员的工作建议,加强与各业务部门、办税服务厅、稽查部门的联系与衔接。
第四十九条 评估人员对遇到的不属自己职权范围内的问题,应及时通过主管局长交由相关部门处理。
第五十条 纳税评估的工作场所一般在税务机关内部,评估人员确需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实地评估的,要履行有关审批手续。
第五十一条 分局内部各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认真做好内部税收资料的提供和传递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纳税评估工作需要。
第五十二条 每个申报期结束后,纳税评估管理部门要确定出当期纳税评估项目和评估对象。从确定纳税评估对象开始,到评估人员作出评估评定处理结论为一个纳税评估周期。一个纳税评估期原则上不得超过20天,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时间的,应报主管领导审批。
第五十三条 对纳税评估部门转交给相关部门处理的问题,相关部门应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第五十四条 为实现纳税评估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纳税评估管理部门要建立纳税评估工作报告制度,评估人员要定期对管户纳税情况作出总体分析报告。基层评估单位应定期通报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情况,并与税收征管质量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五十五条 基层评估单位要建立健全纳税评估档案资料,对评估过程中产生的各类资料,要按照评估项目分户归档,逐步实现计算机档案管理,同时要注重保护纳税人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第五十六条 基层评估单位根据纳税评估工作的职能要求,制定纳税评估工作岗位责任制、岗位轮换制和评估复查制等各项制度,加强对纳税评估工作的日常检查与考核;加强对从事纳税评估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纳税评估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评估能力。
第九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县(区)局各业务科(股)室负责制定、修改和完善其所管税种的纳税评估工作规程,根据实际情况细化纳税评估的具体指标及参数,定期向相关部门公布纳税评估指标预警值。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由惠州市国家税务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
六部门发布《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
发布时间:2016-02-29 来源:政策法规司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工业和信息化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令 第84号
《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并经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同意,现予公布,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张茅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
鲁炜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苗圩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
陈政高
交通运输部部长
杨传堂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
蔡赴朝
2016年1月15日
公益广告促进和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工业和信息化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令第84号)
第一条 为促进公益广告事业发展,规范公益广告管理,发挥公益广告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益广告,是指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良好道德风尚,促进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非营利性广告。
政务信息、服务信息等各类公共信息以及专题宣传片等不属于本办法所称的公益广告。
第三条 国家鼓励、支持开展公益广告活动,鼓励、支持、引导单位和个人以提供资金、技术、劳动力、智力成果、媒介资源等方式参与公益广告宣传。
各类广告发布媒介均有义务刊播公益广告。
第四条 公益广告活动在中央和各级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协调下开展。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履行广告监管和指导广告业发展职责,负责公益广告工作的规划和有关管理工作。
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负责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媒体公益广告制作、刊播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通信主管部门负责电信业务经营者公益广告制作、刊播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网信部门负责互联网企业公益广告制作、刊播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负责公共交通运载工具及相关场站公益广告刊播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城市户外广告设施设置、建筑工地围挡、风景名胜区公益广告刊播活动的指导和管理。
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应当积极做好公益广告有关工作,涉及本部门职责的,应当予以支持,并做好相关管理工作。
第五条 公益广告应当保证质量,内容符合下列规定:
(一)价值导向正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要求;
(二)体现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三)语言文字使用规范;
(四)艺术表现形式得当,文化品位良好。
第六条 公益广告内容应当与商业广告内容相区别,商业广告中涉及社会责任内容的,不属于公益广告。
第七条 企业出资设计、制作、发布或者冠名的公益广告,可以标注企业名称和商标标识,但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不得标注商品或者服务的名称以及其他与宣传、推销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内容,包括单位地址、网址、电话号码、其他联系方式等;
(二)平面作品标注企业名称和商标标识的面积不得超过广告面积的1/5;
(三)音频、视频作品显示企业名称和商标标识的时间不得超过5秒或者总时长的1/5,使用标版形式标注企业名称和商标标识的时间不得超过3秒或者总时长的1/5;
(四)公益广告画面中出现的企业名称或者商标标识不得使社会公众在视觉程度上降低对公益广告内容的感受和认知;
(五)不得以公益广告名义变相设计、制作、发布商业广告。
违反前款规定的,视为商业广告。
第八条 公益广告稿源包括公益广告通稿、公益广告作品库稿件以及自行设计制作稿件。
各类广告发布媒介均有义务刊播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审定的公益广告通稿作品。
公益广告主管部门建立公益广告作品库,稿件供社会无偿选择使用。
单位和个人自行设计制作发布公益广告,公益广告主管部门应当无偿提供指导服务。
第九条 广播电台、电视台按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规定的条(次),在每套节目每日播出公益广告。其中,广播电台在6﹕00至8﹕00之间、11:00至13:00之间,电视台在19:00至21:00之间,播出数量不得少于主管部门规定的条(次)。
中央主要报纸平均每日出版16版(含)以上的,平均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8个整版;平均每日出版少于16版多于8版的,平均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6个整版;平均每日出版8版(含)以下的,平均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4个整版。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会、副省级城市党报平均每日出版12版(含)以上的,平均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6个整版;平均每日出版12版(不含)以下的,平均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4个整版。其他各级党报、晚报、都市报和行业报,平均每月刊登公益广告总量不少于2个整版。
中央主要时政类期刊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省会、副省级城市时政类期刊平均每期至少刊登公益广告1个页面;其他大众生活、文摘类期刊,平均每两期至少刊登公益广告1个页面。
政府网站、新闻网站、经营性网站等应当每天在网站、客户端以及核心产品的显著位置宣传展示公益广告。其中,刊播时间应当在6:00至24:00之间,数量不少于主管部门规定的条(次)。鼓励网站结合自身特点原创公益广告,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行文字、图片、视频、游戏、动漫等多样化展示,论坛、博客、微博客、即时通讯工具等多渠道传播,网页、平板电脑、手机等多终端覆盖,长期宣传展示公益广告。
电信业务经营者要运用手机媒体及相关经营业务经常性刊播公益广告。
第十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运用各类社会媒介刊播公益广告。
机场、车站、码头、影剧院、商场、宾馆、商业街区、城市社区、广场、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公共场所的广告设施或者其他适当位置,公交车、地铁、长途客车、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广告刊播介质或者其他适当位置,适当地段的建筑工地围挡、景观灯杆等构筑物,均有义务刊播公益广告通稿作品或者经主管部门审定的其他公益广告。此类场所公益广告的设置发布应当整齐、安全,与环境相协调,美化周边环境。
工商行政管理、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鼓励、支持有关单位和个人在商品包装或者装潢、企业名称、商标标识、建筑设计、家具设计、服装设计等日常生活事物中,合理融入社会主流价值,传播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
第十一条 国家支持和鼓励在生产、生活领域增加公益广告设施和发布渠道,扩大社会影响。
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编制户外广告设施设置规划,应当规划一定比例公益广告空间设施。发布广告设施招标计划时,应当将发布一定数量公益广告作为前提条件。
第十二条 公益广告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公布公益广告活动规划。
公益广告发布者应当于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将上一季度发布公益广告的情况报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以及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企业等还应当将发布公益广告的情况分别报当地新闻出版广电、通信主管部门、网信部门备案。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广告媒介单位发布公益广告情况进行监测和检查,定期公布公益广告发布情况。
第十三条 发布公益广告情况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网站创建工作测评。
广告行业组织应当将会员单位发布公益广告情况纳入行业自律考评。
第十四条 公益广告设计制作者依法享有公益广告著作权,任何单位和个人应依法使用公益广告作品,未经著作权人同意,不得擅自使用或者更改使用。
第十五条 公益广告活动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有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予以批评、劝诫,责令改正。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6年3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