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浅谈公路施工与养护
浅谈公路施工与养护
第一章绪论
经济建设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公路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官,更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显示出勃勃生机。然而在起步不久的我国在公路施工与养护工作中存在种种不合理的现象,给工程项目施工与养护带来了影响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此有必要对公路工程项目施工与养护工作进行探讨。
各位老师好,我叫 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浅谈公路施工与养护》,论文是在 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
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理论结合实践,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少走弯路。理论知识源自于实践的土壤,而不是理论研究者闭门造车的产物。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本论文分为两个大部分,为公路施工与公路养护,公路施工主要有施工准备、施工放样、路基施工以及路面施工等工作。公路养护主要有公路养护技术要求、了解公路路面病害及病害产生的原因、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实现养护机械化以及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浅谈公路施工与养护
第二章公路施工
2.1 施工准备
在公路的施工与养护中,其准备工作是贯穿于施工或养护全过程的工作内容,而且也是一项先行的工作,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组织落实、技术准备和物质准备,施工准备工作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大致分成3个阶段:工程开工前准备工作;工程施工期间准备工作;竣工验收前准备工作,掌握并落实好各阶段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
2.2 施工放样
放样的主要工作内容有恢复定线、路基施工放样和小桥涵施工放样等。2.2.1 就恢复定线而言,其主要任务是对中心线控制桩进行复测与加密,对路线高程进行复测与增设水准点,横断面进行检验与补测,同时对设计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其工作程序为:查验原有控制桩的存在情况、现场验证原有控制桩的位置是否正确、改正原有控制桩存在的错误或修正其误差、加密水中心线控制桩固定正确的中心线控制桩等。当然,在恢复定线之前,首先要详细审核设计图纸,并将图纸中存在的问题或搞不清楚的问题认真地记录下来,以便在实地查验或组织会审时证实问题的真实性。
2.2.2路基放样。公路路基分为路堤、路堑、半填半挖和不填不挖等几种类型,其放样的内容包括:第一,在地面中浅桩处标定填挖高度;第二,按设计图纸定出横断面的各主要点,如路真正的边缘和坡脚,路堑的坡顶半填半挖断面的坡脚和坡顶;第三,边坡放样,按照设计的边坡坡度、高度确定边坡位置;第四,移桩移点,即交施工过程中难以保存的桩志移设于施工范围以外。
2.3 路基施工
2.3.1路基施工的主要内容。路基施工的主要内容为:路基的填挖施工,路基综
浅谈公路施工与养护
合排水、防护、加围及路基整修;冬季为雨季的施工;取土挖与弃土堆选择,护坡道及碎落台以及由于修筑路基而引起的改沟或改河工程,土石方的施工组织,质量检查,工程验收等。
2.3.2路基施工的基本要求。为保证公路的使用效率,需对路基施工做以下要求:第一,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第二,满足设计强度;第三,保持足够的水温、稳定性;第四,必须精心施工,即在施工中另采用透水性比较好的填筑材料,合理利用当地材料和工业废料,同时要注意路基的整体压实及路基排水构造物的施工质量;第五,除在条件极其困难的三、四级公路可采用人工施工,但路基压实必须采用机械压实外,其他等级公路施工应在符合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甲级鉴定过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机具和新的检验方法;第六,合理用地,保护生态环境;第七,严格执行技术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2.4路面施工
路面施工主要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碎石路面等,下面只对沥青表面处治加以阐述:沥青表面处治是用沥青裹覆矿料,铺筑厚度小于3cm的一种薄层路面面层,其主要作用是保护下层路面结构层,使它不直接受行车和自然固定的破坏作用,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并改善行车条件。
沥青表面处治适用于半等交通量(300辆/昼夜~2000辆/昼夜)的碎(砾)石沥青路面,旧沥青路面表面空隙较多,加铺表处层起防水作用,旧沥青路面表面因不断磨耗而过于光滑时,加铺带有棱角的硬质矿料做成的表处层,以恢复和提高路表的抗滑能力,交通量有适当增长,而旧路面结构强度不相适应时,应先进行补强,然后加铺表面处治,改善路面使用状况。
沥青表面处治所用的沥青材料应有:渗透性好,凝结时间短,能有较大的
浅谈公路施工与养护
粘结力,便于浇洒和施工,耐久性好,不易老化。
沥青路面所用矿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能,须与沥青材料有良好的粘结力,应干燥、无风化、清洁、无杂质。
沥青路面铺筑方法分为:第一,层铺法。它适用于备有沥青洒布机具,施工路段较长,交通量较大,且气温适宜,施工程序为:安装路缘石(砖)、扫基层和放样、洒透层沥青、浇洒第一次主层沥青、撒铺第一次矿料、碾压、洒第二次沥青、撒铺第二次矿料、碾压、洒第三次沥青、撒铺第三次矿料、碾压、交通控制、初期养护;第二,拌合法。适用于运输车辆较多且料场位置适中时,采用集中拌和法,当缺少运输车辆,施工路段交通量较小或施工气温较高时,可采用就地拌和法施工,施工程序为:路拌法施工程序;筛备矿料、安装路缘石(砖)、清扫放样、沿路分推备料、人工干拌、掺和沥青拌匀、摊铺成型、碾压、初期养护,场拌法施工程序:熬油、定量配料、机械(或人工)集中在场地拌和、运料、安装路缘石(砖)、清扫放样卸料、摊铺整形、碾压、初期养护。
浅谈公路施工与养护
第三章公路养护
3.1 公路养护技术要求
早期的公路多是土路或低级路面,桥涵以木制和石砌为主,交通量也很小,故养护技术比较简单,要求也不高。随着交通量的增长,高级路面以及高速公路的出现,养护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此,各国都制定了养路条例,如苏联制定有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日本制定有道路养护维修纲要,美国有公路养护手册。这些技术条例的共同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3.1.1 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消除导致公路损毁的因素,增强设施的耐久性,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1.2 重视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殊检查,积累技术资料,加强科学分析,针对病害产生的原因,采取正确、有效的技术措施。
3.1.3 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原有工程设施的潜力,以达到适用、经济的目的。
3.1.4 尽量采用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推行科学管理方法,加强情报系统,及时处理公路上发生的问题。
3.1.5 革新养路机具设备,相应地改革操作方法和劳动组织,提高效率,保证工程质量。
公路养护质量考核 一般采用定期检查路况变化的方法来考核公路养护的工作质量。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主要检查路面的使用性能,包括破损率、不平整度、抗滑能力和整体强度等技术指标,据以确定科学的养护对策。中国自60年代起,对每公里公路的路面、路基、桥涵、标号志和绿化等五项每月进行检查评定,综合按百分制计分。总的养护质量要求是:路面平整、路拱适度、行车顺畅;路肩整洁、边坡稳定、排水沟畅通;桥涵构造物完好清洁;标号志完善鲜明;路旁绿化、宜林路段路树齐全。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部位和数量进行详细记录,按统一的规定扣分。各项的最高分数规定为:路面50分,路基20
浅谈公路施工与养护
分,其他三项各10分。并按每公里所得分数将路况分为优、良、次、差四等,将每个养路单位所管路段中优等和良等路占总里程的百分比(好路率)作为考核该单位养护工作质量的主要指标。根据好路率的升降和差等路的增减来评定其成绩,并据此掌握路况变化,积累资料
3.2 了解公路路面病害及病害产生的原因
公路路面在车辆行驶的作用下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会发生很多公路病害,最常见的有:坑槽、车辙、波浪、松散、沉陷、啃边、翻浆等几种。3.2.1 路面坑槽和车辙是各个季节中路面时常出现的现象,原因是除平时养护不够,或路面铺筑时操作质量不好,经过行车碾压发生变形。这两种情况出现时,应及时按工序处理。
3.2.2 路面波浪是由于路面铺筑质量不好,养护不善,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有规则的起伏,形似“搓板”,不但影响车速,而且加快车辆结构厚度过薄,路面材料颗粒偏细,粘结料不足,施工时拌和不均匀,碾压不密实等情况都容易产生。
3.2.3 路面松散是在天气干旱时发生,主要是由于铺筑路面时粘土料含量少,塑性指数低,材料拌和与分布不均匀,碾压不实,或平时养护工作做得不够造成的。此外,由于冰冻翻浆,经和车碾压,路面隆起开裂也将形成松散。3.2.4 沉陷是路基本身强度不足引起的,当大型车辆行驶到路面上,如其强度不足就会出现坑槽,车辙既深且多,或破坏面积很大且深达基层;或路面沉陷过剧,路基翻浆严重等情况,须进行局部或整段大修。
3.2.5 路面啃边是由于养护不周,路肩缺土或路肩被水冲刷,车辆碾压沉陷和没及时填土养护,经车辆先靠边行驶、碾压造成的。出现啃边后应及时补救以免扩大,否则将来既耗材又费力。
3.2.6 公路路基翻浆的形成是因公路大多都建在靠近农村和团场的农田地带,浅谈公路施工与养护
就是不靠农田的公路,农田冬季灌溉渗入路基底部,随着毛细水的上升,路基土层受水浸透而冻结。待春暖化冻时,路基土层内的水由上而下化解,化解的水继续向下渗透,如果路基土层属于透水性良好的材料,对路面不会产生在太大的影响,但在盐碱地带的路基,如果材料的透水性不好,在行车反复碾压下,路面出现“弹簧”现象,这种状况大部分出现在每年的2月底,严重阻碍交通,导致翻车、阻车,给公路运输造成的危害极大。
3.3 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实现养护机械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高速公路的正常使用,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
3.3.1 利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GIS—T)促进公路养护管理现代化。由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空间信息数字化,并使这些信息可视化,通过功能强大的软件,可使公路沿线三维空间分析直观简明,数据管理便捷高效,为公路养护和运营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3.3.2 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工程质量监测和公路养护智能化,通过利用高精度传感器、雷达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3.3.3 大力推广使用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适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3.3.4 建立养护路段的养护档案,使施工文字化、电子化,使病害路段拥有自己的电子病历、科学的完善养护工程竣工资料的规范并实现软件管理。从而减少养护成本。
浅谈公路施工与养护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改性沥青技术、SMA路面技术、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都是发达国家在公路养护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们的推广与使用,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达到了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4 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高速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高速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效率、高质量、高效益,这要求养护机械应具有操作性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的特点。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部分引进国外先进的大型综合养护机械外,必须不失时机的抢抓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3.4.1 学习、引进国外先进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电子显微技术。开发节能、高效、低噪声、低污染且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研究开发故障自动监控系统,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舒适性和易操作性。
3.4.2 养护机械向大功率、多用途的方向发展,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适应高等级公路安全、快捷的作业要求。
3.4.3 引进国外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XX省养护集团就出资2000多万人民币购买了热再生养护列车。这种大型热再生设备采用轮式和履带式相结合的方式驱动,可以同时完成铣刨、废沥青料热再生、摊铺,配合压路机就可以完成病害路面的照面工作。这种新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利于环保、节约资源。而且最可贵的是他们还在养护列车使用之后对加热部位进行了改造,更适合了具体路段的施工。
对公路桥涵要进行不定期的养护,保证桥涵畅通、无杂草,发现桥涵损坏
浅谈公路施工与养护
时要及时上报主管单位进行维修,阻断通车时要设好安全标记,以防发生交通事故,每年对公里碑、路缘石、桥栏杆要进行两次粉刷,对损坏和缺少的标志牌要进行补齐和更换,保证有明显的标志。
第二篇:公路养护论文
公路管理与养护论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努力探寻公路养护和管理的新路子,已成为各级交通管理部门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我通过对我省212公路工作情况的了解并结合实际,对目前建成的公路在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
公路养护与管理创新:
一、认识到位是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的基础
如果不及时探索和研究公路的养护和管理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公路的养管机制问题,就严重地影响了党群、政群关系,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公路属公益事业,是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大抓特抓的事情,这是关系到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的大事,非抓紧抓好不可。制定对公路养护原则、养护管理机构和养管费用筹措以及养管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规定,出台一系列办法和实施细则,并在养护机制、资金、人员等方面予以认真落实。层层签订公路养管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明确,奖惩明确,使养护和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公路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公路养护资金短缺。
2.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受到建设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建成的公路普遍性地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
薄弱的缺陷。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墙倒塌等险情,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
3.公路实行有效管理难。根据公路管理部门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公路里程的延伸,侵占、损坏公路的行为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根本不可能对公路实行有效管理。
三、创新机制是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的关键
解决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把公路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职责,纳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合理划分公路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权限,建立适宜的公路管理机构。
1.公路养护走向市场化道路
我国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以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路管理体制,愈来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已经对新形势下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撤消现有的公路养护道班,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参与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逐步转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护企业,推向市场。改变目前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对公路改善、大中修、绿化、水毁专项修复等适宜于市场竞争的养护工程,要逐步推向市场,实行招投标,以促进养护工程市场的发育,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建立公路养护管理机构
成立办事高效,人员精干、面向社会的新型公路管理机构,对列养的公路进行调查,负责监督并调控的公路的养护工作。
四、加强公路监管的对策
1.理顺关系,明确责任
要对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根据《公路法》规定和交通部颁布并实施的《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理顺关系、明确责任。
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交通协管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
2.拓宽渠道,筹集资金
要对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养护资金保障是关键。从目前情况来看,公路建成通车后的养护资金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由固定的、充足的资金投入公路的养护管理显然是不现实的,虽然上级公路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对策。因此,要解决
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问题,必须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
3.完善机制,措施到位
要对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还必须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要有与之配套的奖励机制,逐级签订养护责任合同,其中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励机制予以兑现,使得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措施到位。
4.组建队伍,确保畅通
要对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还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养护工队伍。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所以它要求养护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在选择养护队伍时要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能独挡一面的养护能手。对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管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还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认为只有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引起重视,同心协力,切实履行职责,落实好有关措施,做到建养并重、有路必养,就一定能更好地巩固公路的建设成果,推动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走上良好的轨道,促进公路可持续发展,发挥公路应有的作用。交通部门要适应新变化,继续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切实做到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
指导,落实新要求,完成新任务,开创新阶段,丰富新内涵,使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公路建设带来的实惠,切实感受到建设社会主义带来的新变化。道路的使用只有同科学的管理与及时、专业的养护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高效、科学的公路管理及养护体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陇县公路段
兰东林
2011年7月13
第三篇:公路养护论文
工会工作是非技术性工作,在公路养护部门不属于大多数人研究的专门主体业务,因而也是大多数人不够了解和具体操作中缺少现成的、普遍认同的章法可供遵循的工作。加之但凡工会活动总离不开增加非生产开支和抽调生产人员,但活动的作用不是直接反映在生产任务完成和职工的经济利益上,难怪部分基层单位和职工不热心工会工作。这就决定了:工会工作必然要经历从
不被认可到认可的过程;工会干部的心理常常处于想干工作又担心效果和作用的状态;思考最多的是“从什么角度、在什么位置、以什么方式、针对什么开展工作,以及如何使工会工作既饱满、充实,又能得到党政组织和广大职工群众的认同”。因此,进一步理清思路,在思想认识上、在对职代会制度的理解和掌握上、在单位各项工作中找准、摆对和把握好工会工作的位置十分必要。
公路养护单位的工会工作,可以概括为“保障”二字,即始终把工会工作、把工会干部自身,定位在有利于保证和推动单位奋斗目标实现的需要之中。为此,要着重做好两件大事:一是全面承担好职代会办事机构职责,做好民主管理和职代会各项工作,落实“保驾”职责;二是全方位开展活动,稳定职工队伍,维护单位中心工作顺利进行,做好“护航”工作。
一、抓职代会制度落实,做好民主管理工作
第一,职工代表大会是职工通过行使代表权利,参与、落实、体现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工会吸纳职工群众意见和建议的主要渠道。但在实际工作中,仅靠有限届次的职代会召开期间,要集中、充分地反映和表达职工群众意愿还远远不够,还要靠工会组织在平时工作中当好职工的代言人,在闭会期间主持好、办理好职代会日常工作。因此,职代会一旦召开,工会主席就要理所应当地承担起指导传达、贯彻、落实会议决议的工作。在日常工作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和总结职代会决议落实情况;要逐条、逐项地提醒、建议、督促党政组织共同落实会议决议和代表提案。通过这些工作,拓展民主管理成果,体现民主管理工作地位。这样,才能进一步落实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工会组织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善于集中民智,发挥民主渠道作用,主动加强与职工的沟通和联系,把党政组织的决策、号召、意图、顺畅地贯彻到职工群众当中;把自身作为职工群众的“流动意见箱”,主动为职工群众提供表达愿望和诉求的渠道,提供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接收的是意见,输出的是提案”,是把职工关心单位的意思和想法,归纳、整理成一条条体现职工民主管理意图的建议,源源不断地反映给党政组织,使其决策时有充分的、包括不同思路的各类意见可供筛选、参考和采纳,把职工群众“通过工会参与管理”和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真正落到实处。
第三,抓好职工代表作用的发挥。要关心、爱护、帮助、培养一批密切联系职工、热心为职工服务的普通职工代表,发挥他们在职工当中具有的干部代表难以起到的“分支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落实基层工会工作,增强基层工会工作活力。工会组织要经常不断地教育普通职工代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高度的负责精神和浓厚的参与意识,把积极参与管理、为单位的发展谏言献策作为代表的首要职责和义务。要建立职工代表个人提出合理化建议档案,对其屡职情况进行考核,作为是否续任的依据,以保障职工代表充分发挥作用。通过强化职工代表作用,促进单位党政组织决策更加科学,更好地反映民意,达到工会组织“保驾”的目的。
二、以保持职工队伍稳定为己任,维护和促进单位的中心工作
发挥维护和促进作用就是要服务大局、促进大局、保障大局,就是当我们面对单位改革发展各个时期的变化和生产管理的不同要求时,要结合工会工作特点认真思考“工会该做些什么事”,适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围绕大局的工作思路,直至贯彻落实。也就是说,确定工作打算要从全局“保稳定、促工作”出发;落实工作措施要从促进重点工作取得更大成效考虑。做好稳定职工队伍工作,主要体现在发挥工会组织对职工群众的特殊作用上。这是因为工会组织没有承担直接的生产任务,和其职能决定了有义务研究和解决非直接劳动生产但又足以影响生产工作进程的问题。更是因为“工会与政权机关的关系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参与、合作、协商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工会通过依法行使参与权、交涉权、监督权等,代表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组织职工民主参与企事业管理”的原因。
一是要研究如何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如何把广大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好,如何把广大职工群众进一步团结和凝聚在党政组织的周围,共同为了单位的发展而努力奋斗。凝聚人心,要靠真理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情感的力量,这就要求工会干部要带着深厚的情感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既要在为职工排忧解难中送去“大家庭”的温暖,又要研究各类职工的心理状态和需要,摸准职工群众的思想脉搏,善于解读职工群众的心声,当
好职工群众的“知心人”、“娘家人”、“代言人”。同时,要为党政组织“分忧解愁”,密切注视职工群访事件的发生。一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二要第一时间发现,及时、妥善处理;三要在职工群众发生权益矛盾、劳资纠纷时,工会干部要计算出现,当好稳定职工思想情绪的“消防队长”。只有维护了职工队伍的团结统一,工会组织才有威信引导职工通过合法的、理性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妥善解决因利益关系调整引发的矛盾问题。
二是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必然要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首先,要明白“效益是权益之源,发展是权益之本”。要维护好职工的根本利益,必须加快发展,取得了理想的经济效益、工作效益,才谈得上充分保障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其次,要找准维权的切入点。比如,随着职工身份和工资福利待遇的多样化,就要以维护职工劳动权益和经济权益为切入点。了解不同身份职工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运用劳动和劳保政策,不断拓宽维权渠道,提高维权能力,增强维权实效,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第三,工会干部要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实效,一要既精通业务知识,还要学习法律、规章制度等其它方面的知识,一专多能,以“知识、见识”树立威信,以“有所作为”树立地位,提高参政议政质量。二要心里时时装着职工,维护职工的正当利益,善于了解、觉察、倾听职工的呼声,掌握第一手资料,诚心实意为职工解决问题。三要及时处理职工找上门来反映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大多是很急迫的,如果推诿搪塞、置之不理,小则影响工会形象,大则激化矛盾,影响单位稳定。因此,必须要闻声而动,雷厉风行,尽心竭力地做好职工群众的来信来访工作,让职工放心,让党政满意。
三是要从整体上分析、研究和武装职工队伍。一要把提升职工职业技能素质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引导广大职工根据本单位生产工作需要学技能、练本领,把个人理想融入单位的生产工作和发展的需要之中。二要建议和配合行政根据职工队伍生产工作技能和素质状况中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开展实用型技能素质培训,促进职工队伍从总体上提高素质。三要围绕提高职工队伍素质需要,把本单位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工会工作的特点结合起来,谋划并适时推出工会活动,寓教育于娱乐、寓促进于活动。四要在开展活动时尽量做到小型、趣味、便捷,紧贴生产实际,务必突出实效,使生产工作过程更加生动丰富,更加充满生机。
四是要建好“职工小家”,让职工有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健康的学习环境、文明的娱乐环境和优美的工作环境。一要切实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出发,把小家建设作为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重要方面来抓。二要走出“小家建设就是硬件设施建设”的误区。通过职工对所在集体做出的贡献和团队精神的考核、评比,抓职工对“小家”的主人感、责任感的增强。三要下决心对班站的卫生条件、伙房器材、用品用具等设施进行补充完善,使职工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做到“拴其心、留其人”,最终达到“机关有职工联欢的场所,道班有职工安心的小家”,充分满足职工“以养路为业,以道班为家”的需要,团结、动员职工以更加高涨的热情投入生产,实现工会组织“护航”的目标。
第四篇:公路养护论文
浅谈高速公路养护与管理
摘要:高速公路作为一种大流量、设施完善、现代化科技含量较高的交通载体.与一般公路有着较大的区别.随着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对高速公路运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为用路人提供良好的路况,便成为工程养护的一项主要职责。在设计使用的年限内经常保持完好的状态,在公路使用时期的日常维护工作尤为重要。简要介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养护技术措施、日常病害处治对策、工程日常养护原则等做简单探讨。关键词:高速公路; 养护; 管理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从1988年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以来,至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5.3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高速公路里程的日益增加加快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高速公路的不断增加及其科技含量的提高也给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提出了越来越多新的问题。在高速公路使用寿命期限内,随着年限的增加,高速公路在其自身使用功能不断下降的同时各种病害也会日益严重。与高速公路建设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及远景目标相比,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却严重滞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我国公路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如何解决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合理和即使的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护技术,以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以及减少养护工作的时间,已引起人们的重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难度大,正确理解和评价高速公路的运营状况和服务水平,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养护维修,不断探索管理新思路,创建安全、舒适、快捷、美观的行车环境,是每位养护管理工作者应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高速公路养护的概念与基本要求
1、概念
高速公路养护是指通过管理数据库和有效的道路、桥梁评价预测系统,建立优质高效的机械化养护方式,同时,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以最经济的方式保证路面平整、畅通,各种设施完好,提高高速公路的耐久性和抗灾能力,使高速公路养护维修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高机动性的要求,为保持高速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高速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它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适当的工程技术措施,坚持日常保养,及时修复,经常保持公路完好、畅通、整洁、美观,延长公路的使用周期。
2、基本要求
高速公路的养护是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建成投入运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累计交通的增大,使用性能会逐渐衰减,并出现病害。为了保证高速公路快速、畅通、安全、舒适、景观、环保、经济的使用功能.保持高速公路的原设计状态。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采取合理的养护技术和措施.进行经常性、及时性、长期性、预防性、高质量的养护维修。其目的是能够经常保证公路上的各种工程及设施。如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挡土墙、防护坡、绿化以及护栏、照明、标志、监控设施等处于完好状态。
二、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公路养护管理是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速公路优良服务水平的主要手段之一。
及时发现高速公路不同程度的损坏并有效修复这些损坏,有利于保持高速公路良好的使用状态和服务水平,有利于向使用者提供安全、快捷、舒适、经济、优美的行车环境,有利于树立高速公路的对外形象,最终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了解并正确评价养护对象状况及服务水平及时安排日常养护、专项养护及大修保证高速公路良好行车环境。通过养护调查可以建立相应的技术状况数据库,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提供完整、科学的技术数据,并将数据分析处理后为决策服务。应当指出的是,在高速公路通车初期,许多技术数据及养护资料往往易被管理者忽视,而这些资料对于今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具有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发现并及时弥补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道路及其设施的先天不足和使用缺陷。一般来说,在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后,由于建设期的种种原因,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会出现诸如道路排水、边坡防护、通道设置、标牌处置、建筑物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后期的养护维修加以弥补,并逐步形成高速公路较完善的使用及服务功能。
提前预防道路及设施病害的发生,及时治理随时出现的损坏,尽可能延长道路及设施的使用寿命,延缓大修周期,降低运营管理成本。由于高速公路具有高车速、重交通、大流量的特点,因而通过早期养护可以防止微小病害的进一步扩大,使高速公路经常保持原有技术状态和标准。减少或杜绝由于道路及设施维护不当给用户及使用者带来的意外损害,避免为此引发的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三、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特点
1、养护实施的强制性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既是国家基础设施,又具有收费的特性,因此,保证高速公路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优秀的服务水平,就成了养护管理的首要任务。养护工作的任何懈怠和疏忽不仅会对道路及其设施本身造成潜在危害,也会对高速行车的驾乘人员构成严重生命威胁。因此,高速公路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
高速公路的养护对象除道路、桥涵、隧道及其沿线附属设施之外,还应当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监控、通信、照明设施,绿化、环保、园林设施,棚亭建筑设施,以及各种生活服务设施等等。这些设施的养护和管理几乎涵盖了道桥、建筑、园林、机电、光电、机械、计算机等多种专业,形成了一个内容广泛、互有联系、缺一不可的综合养护体系。
3、综合养护成本高、人员素质要求高
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标准高、养护范围广、材料选用较精、机械规模及使用比例较大、施工程序复杂,且保护措施较全、现代化设施较多等原因,使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成本要比一般公路高出许多。高速公路的养护投入换来的是道路及设
施的长久完好,是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是通行费收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回报。从事养护的作业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十分熟悉,必须具备高素质。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
高速公路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技术外,还需要随着养护管理的发展不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其中如路面高强修补、桥梁伸缩缝修复、护栏快速更换、通道防渗处理、土工合成材料综合使用等,都是今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普遍遇到并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同时,在养护检测手段上,也要不断配备现代化设备,以适应高速公路长距离、多点位的快速检测及分析方式。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养护作业方式的机动性与时效性
与一般公路养护相比,高速公路的养护更要求快捷机动、实用高效,养护工艺、操作规程程序性强,养护作业实施时需特别设置交通安全管制区段。
四、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异常迅猛,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目前暴露出的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与一般公路的养护管理一样,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不能反映高速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经费来源仍采用拔款方式,不能适应高速公路管理企业经营性要求,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
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养护定额与规范。
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全国性或地方性统一的养护定额与技术规范尚未出台,养护工程费支出缺乏严格的考量标准,随意性较大;养护质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养护的“好路率”指标,不能满足高速公路全方位养护的客观要求。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
虽然一些地方,一些高速公路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5、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我国仍处于高速公路的建设发展时期,大量的相关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都投入到高速公路的建设中,从而使养护管理人员中严重缺乏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五、高速公路工程日常养护原则
1、坚持预防性养护原则
高速公路道路、桥梁的预防性养护至关重要。尤其是在道路、桥梁病害高发期即春融、雨季之前,若没有及时实施预防性养护,到了病害高发期往往很难实现及时维修,并且将要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同时也很难取得良好的维修效果。因此,必须加强日常巡查和检测,在道路、桥梁病害的初发时期就开展养护维修,避免病害的进一步扩展,从而实现经济节约和确保养护及时的目标。
2、定期开展路面、桥梁检测 定期开展道路桥梁检测:一是系统收集管段内桥梁技术数据,上报省局建立高速公路桥梁数据库,为桥梁的养护维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检查确定桥梁各部损坏程度及实际承载力,对桥梁的受损状况作安全性评估,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二是了解高速公路路面使用性能状况,对路面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对路面三大指标:弯沉、平整度、车辙与构造深度(摩擦系数)进行全线检测,通过以上这些基础工作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
3、坚持路面、桥梁养护为重点
桥梁、路面的完好是保证高速公路安全畅通的首要条件。随着高速公路使用年限、交通流量增长。尤其是超限、超载车辆的严重破坏,高速公路桥梁、路面的各类病害大量出现,技术指标急剧下降。甚至产生安全危害,因此必须以桥梁、路面养护为重点。
4、确保工程养护的及时性
由于高速公路具有高速度、大容量的特征,日常养护项目、路面病害维修与防撞护栏维修、绿化等项目要保证及时高效。同时,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工程养护部门要建立一套全天候的快速反应机制,制订相应的应急措施,随叫随到、随时抢修,确保高速公路畅通。.
5、加强安全生产教育,确保无责任性事故
由于养护作业多是在通行状态下实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加强安全教育,重视安全生产。养护人员需着装上路作业;路上施工时摆放交通安全标牌及设施;施工作业车辆应有安全警示标志等,确保施工作业的安全。
六、结语
高速公路的作用及特点决定了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如何搞好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是摆在公路管理部门及经营企业面前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正确树立“公路建设是发展,公路养护也是发展,而且是更为重要的发展” 的观点,是我们从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为满足高速公路的使用公益性,及其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我们必须从公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研究现代化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深化改革现行公路养护体制与运行机制,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公路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的新路。
主要参考文献:
1、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J073—96).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2、许永明主编.公路养护与管理.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3、贾松涛 刘 洋.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浅谈.辽宁交通科技
第五篇:我国公路养护与管理论文
摘 要:公路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分析了加强公路养护与管理的重要性,探讨了我国目前公路养护与管理上存在的弊端,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公路;养护管理;对策加强公路养护与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保持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公路基础设施总量大幅度增加,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到位了,可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公路的投入,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如果养护管理跟不上,就会造成巨大浪费。因此,通过加强养护管理,提高好路率,充分发挥公路存量资产的最大效益,促进社会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的必然选择。交通是资源占用和能源消耗都比较大的行业。我国人口、就业、资源、环境等矛盾将更加突出。交通事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矛盾,就是日益受资源、能源的制约,特别是资金、土地的约束尤为突出。在一定意义上,公路建设是积极的发展,养护管理则是永续的发展。只有切实重视和加强公路养护管理,通过养护尽最大努力延长现有公路的使用寿命,通过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公路设施的效率,才能更加有效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和其它资源的消耗。现有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弊端
从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公路管理体制中的主要弊端是政企不分、效率低下,缺乏活力和竞争机制,公路管理体制深层次的矛盾,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日益暴露。因此,我国公路的养护和管理举步维艰,养护管理状况十分令人担忧,重建轻养现象十分严重。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依靠上级拨付,资金支付采用拨款方式,不利于社会市场形成,不利于社会融资,严重影响养护技术的革新与管理机制的创新,制约着养护质量的提高和养护规模的扩大。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养路与养人的矛盾日益加剧。由于对养护管理效益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它只带来社会效益,不创造经济效益。因此,对养护资金投入信心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加之养护队伍过于庞大臃肿,消耗大量资金,使公路不能按需养护。
(3)养路员工文化素质偏低。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运行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时期,养路员工是一个不被重视的社会群体,养路员工历来与苦、脏、累划等号,在社会上处于边缘人群,因而招来的工人相对条件比较低,文化要求也不高,只要有力气就行。由此,造成养路员工接受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有一定的困难,也因此制约了公路的养护水平。
(4)养护机械设备陈旧(缺乏)。由于公路养护经费预算安排增长幅度不大、小修保养费仍比较紧张等原因,致使公路养护机械配备与使用状况较差,影响了公路养护的质量和效率。对大、先进、技术含量高、自动化程度高的养护机械设备缺乏,机械设备的成套系列化程度低,机械化水平处存较低的层次。我国公路养护与管理对策
公路养护与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是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上述分析我国现有公路养护与管理存在的弊端,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理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传统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已不符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无法适应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已成为制约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应根据目前公路养护与管理的实际情况,本着“建设是发展生产力,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生产力”的原则,建立合理的养护管理制度,实行集中养护与分散养护,正常养护与季节性养护,专业养护与群众养护相结合的办法,做到建养并重,实现我国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养护与管理水平,以及员工自身业务素质。随着我国公路里程的不断递增,原有的养护公路的养护方法和管理水平已远远落后,再用过去的水平管理现在的公路显然是是不相适应。先进、实用的养护技术, 保证了公路的正常使用, 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普通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和电子信息技术,将公路的各种优势凸显出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路的长处,开发、推广、利用好具有现代意识的各种技术和平台,使这些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3)养护管理要科学化和规范化。公路承受较大的交通负荷,路况不断变化,其养护作业多样且技术复杂,必须走养护科学化、规范化之路。需加强施工过程的检查和质量监督,工程的验收必须按相关规范的要求进行,确保养护工程能符合公路的设计标准,维持公路的运营标准和服务水平。养护管理的科学化,指以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手段为依托,在科学决策上,要根据现有的公路的标准、质量、实际路况、交通量大小及其他经济技术参数,确定养护对策措施,避免主观臆断,背离实际的决策。在确保工程养护质量的前提下,要尽量缩短占用公路的时间,缩短工期。因此,要不断研究积极推广和采用新材料、新工艺以便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
(4)提倡养护管理机械化对策。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养护机械化是实现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必须不失时机地抢抓目前我国公路大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作业机械化、专业化, 不断提高公路养护机械的装备率、配套率。
(5)加强政府对公路行业的监管力度。明确公路主管部门在行使合法权力(如收费权、执法权等)的同时,必须依法履行公路养护义务和责任。公路养护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此外,应按照《公路法》的条款内容,加快制订适合中国特色的公路养护管理条例,使公路公益性属性得到充分保障。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的发展和普及,公路交通作为现代陆地运输的一种重要方式的地位也更加重要,公路在运输能力、速度和安全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将为实现地区间均衡发展,提高现代物流效率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公路的养护和管理水平是实现公路优良性能的重要环节,是值得每一个公路人研究和探索的内容,应把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王正君.论公路养护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J].森林工程.2005,21(2):31-32.[2]@沈志云.交通运输工程学[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3]@刘海燕.加强科学养护工作,延长公路使用寿命[J].山西建筑,2004,30(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