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在广西省的开发研究
浅谈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在广西省的开发研究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是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摘要:当前特色生态旅游在很多地区蓬勃发展,其可以带动农业资源的发展,提升本区域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可以提供很多就业机会,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旅游成了很多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广西省是中国最大的茉莉花产业发展基地,一直致力于茉莉花生态旅游的开发,但是也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因此,本文着重分析本区域茉莉花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来加强其茉莉花生态旅游的特色。
关键词:茉莉花;广西省;措施;特色生态旅游
前言
广西省是我国主要的茉莉花生产区域,茉莉花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广西省的一个支柱性产业。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全面发挥其资源优势,加强茉莉花的产业链条建设,通过强化茉莉花的经济附加值来提升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但是,广西省的茉莉花产业开发仍然受传统农业发展的束缚,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产业发展类型急需转变,再加上该行业的逐渐兴起,其在发展中有较大的竞争力。因此,对其探讨旨在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简单地借鉴。
一、广西省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
1、茉莉花种植情况
广西省是我国茉莉花的主要种植区域,每年种植大量的茉莉花,开发和加工很多茉莉花产品。广西省处于我国的南疆,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沐浴着充足的阳光。当地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让其每年享受较长时间日照的同时,有充足的降水量,冬季的时间较短,夏季的时间较长,非常适合茉莉花的生长。该区域种植的茉莉花颜色雪白透亮,香味浓郁悠长,花朵饱满硕大,而且产量非常大,这就在该省内形成了大面积的茉莉花生产基地,目前已经是全国茉莉花生产的最大区域。尤其在广西省的横县,被称作“中国茉莉之乡”[1]。在其内部不仅仅种植大量的茉莉花,还加工茉莉花茶,运用茉莉花开发除了一系列茉莉花产品,其产品质量高,产量大,深受世界各地企业的欢迎。这也为广西省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源。
2、便利的交通条件
广西省处于中国的南部,面对着港粤澳与东南亚地区,后边是大西南,是我国南部东西结合部的重要区域,在其内部有铁路、公路、国道与省道等便利的交通道路,同时还有丰富的水路。发达便利的交通设施促成了大量观光者的涌入,也加速了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为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往来提供了便利。横县位于广西省的东南部,与省会城市南宁相距九十公里,交通非常发达。目前,为了促进茉莉花产业的发展,横县在不断地完善交通设施,提升交通设施建设水平。
3、政策的支持
茉莉花产业的兴旺发展已经为当地经济带来了飞速的发展,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多政策方面的支持。每年当地政府都会针对茉莉花产业发展做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期望塑造良好的产业形象和品牌。同时,政府支持茉莉花产业中就业岗位的开发,让更多的的专业人才与花农结合,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政府积极地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为花农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制定生态旅游开发机会,长期致力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品牌的建设[2]。广西省政府提供大量的资金,为该产品的发展和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4、特色生态旅游广受欢迎
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生活节奏过快,人们为了追求较高的经济收入长期处于忙碌的生活状态,而且过去一段时间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城市人口较多,生活压力较大的现象,已经让很多人倾向于在绿色的生态环境中生活。特色生态旅游让人们感受绿色的生态环境,接触更多的绿色农产品,体验特色的额民俗风情,已经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这也为广西省开发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5、中国人的茉莉花情结
中国人对茉莉花的感情情结是非常深厚的,有专门的歌曲《茉莉花》表达人们对这种花的热爱和赞美,在古代更是有文人创作了大量的古诗词赞美茉莉花的高贵洁白。茉莉花的外形雪白漂亮,花香悠长,不仅让人赏心悦目,又有提神效果,也是重要的香料来源。其花茶口味清香,深受很多人的喜爱。对于中国人来说,茉莉花象征着高贵的女子,也代表着爱情的的不离不弃,每年茉莉花盛开的旺季,有大量的人专门来到广西省横县,欣赏茉莉花,见证爱情的坚贞[3]。
二、广西省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开发的价值
1、欣赏旅游价值
茉莉花具有欣赏旅游价值,透白如玉的花色,浓郁醇香的花香,深受人们的喜爱。广西有大面及的茉莉花种植基地,横县更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种植基地,有5000hm2的区域。气候宜人的广西省,每年夏季,空气清新湿润,环境优美,有很多人从世界各地来度假。茉莉花在盛夏时分,大面积的花朵盛开形成茉莉花的海洋,极具特色。花农通过盆景、花园的方式展示茉莉花,旅游者也可以深入到种植园区,进行实地观赏、采摘,非常有乐趣[4]。
2、食用旅游价值
茉莉花中具有丰富的营养,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广西省在种植茉莉花的基础上,不断地开发出新型的茉莉花产品,做出茉莉花茶、茉莉花菜肴、茉莉花酒、茉莉花饮料、茉莉花休闲食品。很多旅游者欣赏茉莉花,也重视茉莉花价值的研究。观光者在特色生态旅游过程中,都想品味当地特色美食,广西省依照茉莉花开发出的产品吸引了很多观光者,丰富了其旅游体验,同时将很多美食开发成旅游纪念品,供游客外带。这些产品不仅能满足游客的食用需求,也具有养生保健功能。
3、文艺旅游价值
历史悠久的中国,很多文人在诗词创作中以茉莉花为主体,创作出了大量的诗词作品:唐朝诗人张劭的《茉莉》;宋代王十朋和朱熹的《茉莉》;明朝赵福元《茉莉》等等,不胜枚举。同时还有脍炙人口的歌曲《茉莉花》、《六月茉莉》,电影《茉莉花开》,也在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茉莉花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文艺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5]。中国文人对其强烈的追求也源于其丰富高雅的内涵,茉莉花被称为友谊之花和爱情之花,象征着忠诚的友谊和忠实的爱情,很多旅游者为了体验文艺作品中的深刻含义,走进横县。
4、民俗旅游价值
对茉莉花的开发和加工涉及到很多民俗文化,广西省境内有很多民俗村,尤其在横县,依据特色的玫瑰花生产基地,建成了集休闲与观光与一体的而民俗村,包括很多休闲观光区、农家接待区。一些花农积极开发茉莉花插花、茉莉花会等活动,通过茉莉花产品的开发建成度假酒店、养生会所,吸引了很多的游客。很多喜爱茉莉花的游客不远万里,专程来到横县,体验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三、广西省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开发现状中的问题
1、缺乏足够的茉莉花旅游项目
广西省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的发展必须有足够的茉莉花旅游项目的支撑,但是当前对该类型旅游项目的开发还有待进步。比如在横县建立的茉莉花园,仅仅是通过一些山水、建筑,与茉莉花种植基地的结合,缺乏对当地茉莉花文化特色的开发,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茉莉花茶的发展,并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因此,茉莉花特色旅游项目需要加大开发[6]。
2、缺乏专业的茉莉花旅游人才
过去很长时间,广西省内仅仅是依托茉莉花的生产基地和基本的产品开发吸引观光者,增加收入,不重视旅游项目的开发,没有积极引进专业的茉莉花生态旅游开发人才,因此,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茉莉花生态旅游的开发需要熟悉茉莉花文化和旅游发展的专业人员,也需要旅游过程中熟练掌握茉莉花文化和当地茉莉花发展状况的讲解员,更需要专业的茉莉花种植和开发的技术人员,这些专业人才的缺失阻碍了茉莉花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3、市场竞争激烈
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项目的竞争非常激烈,首先,在茉莉花的种植上,在我国南部的一些省份比如云南,也在大力推广,并且云南省作为种植花卉的大省份,有多种花卉品种,很多游客去云南省可以欣赏到多个花卉品种。云南省茉莉花的种植发展正在蓬勃发展。其次,我国的特色生态旅游项目在不断开发和增加,给了旅游者更多的选择[7]。竞争激烈的市场,要求广西省茉莉花生态旅游项目必须注重其特色的开发。
4、没有形成茉莉花旅游品牌
广西省的茉莉花生产和加工非常出名,也能为当地区域带来很多的经济收入,但是在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形成独特的茉莉花旅游品牌,缺乏系列的规划,现有的旅游项目开发和进展比较单一和零散,很多旅游项目都是茉莉花农自己开发的。观光者来到广西,是为了欣赏茉莉花,参加特色生态旅游的人较少。广西省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项目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依旧有待提升,对茉莉花文化内涵及产品开发的宣传不够,缺乏知名度的茉莉花生态旅游严重影响了品牌形象的塑造。
四、改善广西省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开发问题的对策
1、积极开发茉莉特色旅游项目
广西省茉莉花生态旅游通过对旅游市场的研究和调查,注重各种特色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广西省内,依托茉莉花的发展可以进行生态观光游、养生保健游、休闲体验游、民俗文化游等多种旅游项目,生态观光游可以在游客进行生态观光的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茉莉花知识,养生保健游让游客体验茉莉花养生理念,休闲体验游让游客感受插花艺术、栽培等多种技艺,民俗文化游让游客体验深厚的茉莉花文化,观光者通过自己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旅游项目。多种旅游项目的开发,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实现一个地方多种旅游的需求,同时也能够增强市场竞争力。只有让旅游项目丰富,并且独具特色,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才会有更多的机会弘扬茉莉花文化,也能增加本地区的经济收入[8]。
2、加强茉莉花旅游人才培养
广西省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因此对茉莉花旅游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茉莉花生态旅游人才包括旅游项目经营管理人才、花卉管理人员、花卉种植专业人员、旅游导游人员、文艺表演人员等多方面的人才,对广西省内种植茉莉花的花农要加强技术培养,提升文化素养,让其不仅仅注重花卉的基础种植工作,也要精心思索开发途径。对部分人员加强培训,让其增强多方面的技能。对于文化较高的人员,加强茉莉花文化知识的渗透,这能够有效地提升游客的情感体验。对于文化素质较弱的人员,加强服务水平和技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大力引进高端旅游项目的开发人才,辅助广西省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发展。
3、注重茉莉花旅游产品的创新开发
广西省内茉莉花的大量种植,很多花农一直致力于茉莉花特色产品的开发,但是缺乏一定的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产品和技术,才能吸引到源源不断地游客,让发展之路更加宽阔。茉莉花茶是典型的加工产品,而且已经普及到很多人的生活中,但也缺乏一定的创新力度。在茉莉花茶的推广过程中,可以增加茉莉花茶的茶艺表演艺术,注重茉莉花茶工艺品的开发,让游客享受表演、品味花茶,也能购买可以带走的茉莉花茶产品。同时,茉莉花作为重要的香料来源,可以做成香水、香枕、化妆品、艺术品,茉莉花还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可以做成健康的保健品、药品,供游客的选用[9]。
4、形成产业链条
当地对茉莉花的加工和开发都是零散的,不能和其生产有机结合起来,花农仅仅是种植茉莉花,很多加工和开发过程都是由一些企业完成的,甚至是外地的企业,花农作为最基础的资源提供者,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得不到较大的经济收入。很多企业却在茉莉花的加工和生产过程中获取了较大的价值利润。因此,应该注重当地茉莉花产业链条的开发,增加当地人民收入的同时,这样也能够让很多游客在一个区域内欣赏、体验到更多的内容。当地的茉莉花生产产业形成链条,也能够形成更加集中的产业发展区域,有利于扩大知名度,提升品牌形象。
五、结论
广西省茉莉花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因此,应该积极抓住机遇,注重其产业链条的延伸建设,推动茉莉花产业的多功能发展。目前,在很多区域中,特色生态旅游的发展给本地区带来了多方面的优势,最终促进综合经济的发展。广西省在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建设中,应该以当地的实际条件为基础,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实际困难,形成茉莉花旅游资源的特色区域。
>参考文献:
[1]区路基.茉莉花特色生态旅游开发研究――以广西横县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0,3(15):411-414.[2]张中波.广西横县茉莉花旅游开发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12,6(12):19-22.[3]胡绿俊.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分类及其开发经营评价体系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4]周莹婷.南宁市节庆旅游发展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3.[5]郑伙銮.仓山区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3.
第二篇: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湖南商学院课程论文
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摘要:通过对生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态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和制约因素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促进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发展的相应对策,以促进娄底生态旅游的发展。
关键词: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对策
一: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概况
大熊山又名熊胆山,神山,位于新化县北端,与安化县接壤,距新化县城50多公里,总面积73平方公里。这里险峰如林,古木参天,多出异兽,是新化重要的林区和美丽壮观的风景区。
司马迁《史记》有“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的记载。据考证,“熊湘”即指大熊山。南宋祝穆名著《方舆胜揽》亦称“山川熊山,己昔黄帝登熊山,意其此也”。近年该山古寺遗址发现有“轩辕黄帝游此山”的碑记。当地民间盛传,黄帝南巡,大熊山引导至此,故名熊山。这里是蚩尤的故里,苗瑶族的发祥地;这里群山逶迤,最高点九龙峰海拔1662米,属湘中最高峰,与海拔1602米的了望台遥相耸立。40余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宏大的山体,横亘湘中,连绵百里,蔚为壮观;座座山峰上,云雾绕绕景象万千。二: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独特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有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0%,森林覆盖率90%以上,林木蓄积量40余万立方米;境内有0.12万公顷原始次生润叶林,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物种资源;原始红豆杉等20多种国家级保护植物,云豹等10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这里是湘中唯一的物种基因库,植物品种多达1800多种,有中华银杏王,千年银杏,冠幅320余平方米,中华金星凤丫蕨(全国仅此一处),有三万亩原始次生阔叶林。野生动物出没山岗,珍稀物种多达20余种。
大熊山是一座难得的自然植物园。九龙池四周是莽莽苍苍的原始
次生林,有许多珍贵树种,其中有被誉为“活化石”的银杏,有濒临绝灭的连香树、金钱柳、罗柏、天师栗等。还有许多珍稀的飞禽走兽,如豺狼、穿山甲、花面狸、山鸡、锦鸡、画眉等。更令人陶醉的是那一年四季开放不尽的烂漫山花。孟春时节,望春花、杜鹃花满山吐香;仲夏时令,金针红妍,百合垂铃;金秋十月,山菊花漫山遍野;入冬,白兰送旧,红梅迎新,傲霜斗雪,蔚为壮观
(2)独特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轩辕黄帝曾来此游览,这里是蚩尤的故里,苗瑶族的发祥地,是蚩尤故里,这里民风淳朴。大熊山水,吸引了上至皇帝,下至平民。这里有“昔黄帝登湘熊”留下的圣迹,也有乾隆游大熊山留下的翰墨。熊山古寺、西泉寺等48座庵堂寺院,千百年来香火旺盛,香客云集。大熊山陶冶了大熊人。在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大熊山人形成了勤劳、纯朴。
(3)良好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娄底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重点培育和建设,不断挖掘、整理旅游资源娄底喜获首批“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城市”殊荣
在旅博会上娄底市旅游外事侨务局局长方建荣表示,将以对接融入长株潭为契机,把娄底打造成长株潭生态旅游休闲基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娄底必将成为3+5城市群旅游行业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二广高速正在建设中,益娄衡高速年内也将开工,同时,新化机场也有望进入十二五规划,未来的娄底将是纵横交错的交通枢纽。
(二)劣势
(1)交通状况不利
目前新化的交通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2007 年, 新化县内湘黔铁路长 67km , 航道通航里程
93km , 公路通车里程3 639.2km。全县公路技术等级低, 境内没
有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路况差, 断头路多, 交通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从新化县城坐车去大熊山森林公园需要2个小时左右,走沿河路,从新化东站座车有二个班车,早班(6:00)和中班(11:30),或者座到圳上再转车到大熊山。去往大熊山的车不多,如果错过了时间的话就等等到第二天才能去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使得游客的出行时间很受限制。
(2)旅游景点原住居民缺乏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保护乏力。
在大熊山等原始次生林中存在毁林滥伐现象, 部分人文和自然资源保护乏力。大熊山宾馆盘山公路的终山,位于半山腰,是登顶的必经之路。也是游客食宿的首选场所,大熊山宾馆的左侧,宾馆的生活垃圾场。也是游客前往峡谷景区听泉观瀑的必经之地,这里垃圾遍地都是,而且无人打扫,严重的破坏了大熊山的坏境(3)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既懂生态学和旅游学知识,同时又能正确把握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大熊山目前有景区导游讲解人员,都缺乏旅游学、生态学、环境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结构背景,难以把大熊山地质地貌的形成、动植物的分布及秦岭生态系统的意义等自然知识讲解给游客,达不到让游客认识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目的。
(4)基础设施条件仍然薄弱
旅游接待配套能力低下,其中星级最高的也只是三星级酒店而且只有三家,二星级酒店只有一家,其他酒店均没有星级,部分小旅馆、小饭店档次低,服务素质参差不齐,服务水平不高,卫生条件差。现有的娱乐项目内容单调、设施简陋、场所分散、规模档次不高,缺乏大型的娱乐设施,同时电力、通讯、医疗救护等设施也有不足,无法满足游客高层次、全面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影响了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三)机会
(1)生态旅游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据专家预测, 长株潭的一体 化, 对旅游的需求将会 越来越大, 生态型度假休闲旅游将是人们的一大需求, 因此为未来新化的生态旅游提供了潜在的机会。
(2)在未来的几年, 随着沪(上海 昆)(昆明)高速铁路及新 新(化)怀(怀化)高速公路的建成, 现有湘黔铁路加速,以及县内旅游公路路线的改造, 二广高速正在建设中,益娄衡高速年内也将开工,同时,新化机场也有望进入十二五规划,未来的娄底将是纵横交错的交通枢纽。
将基本形成较协调配套、功能齐全的旅游设施供给体系, 势必增大到新化旅游的旅客流量。
(3)构建新化生态旅游区是《娄底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之一。这为新化生态旅游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 的宏观环境。
三、大熊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
联合企业和政府, 加强生态旅游的促销力度。要实施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营战略, 开展有计划、有重点、有主题的宣传促销, 将有特色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设计包装, 统一向外展示大熊山生态旅游新形象。
(二)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
加大对交通和住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满足游客的需求,“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要素,而交通和住宿是限制大熊山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要加大熊山的生态旅游发展,必须要解决这一难题。
(二)科学地完善各项生态旅游规划,进行合理布局
科学的规划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提,旅游区规划建设中应充分发
挥生态系统结构的严密性和生态功能的积极性,防止“只取不还”、“只用不护”的掠夺性开发,确定开发的目标、规模,确定开发区位和空间形态,确定区内各功能小区的布局,确定基础设施和旅游线路,确定客流容量及游览时间、方式,完善市场开发、营销策划、人力资源等各项支持性规划。
(三)提高生态旅游的科技含量
生态旅游的开发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长期的对环境资源的透支性使用使环境造成的损害,必须依靠环保技术加以修复。加强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加大资金投入,应得到各级旅游规划部门的重视
(四)重视生态旅游方面知识的教育,加强生态景观的现场管理
在整个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倡导生态教育,所有的旅游管理人员和生态旅游导游都必须对生态旅游知识有所掌握,使他们都能主动宣传环保知识。对已开发的生态旅游区要实行严格的现场管理。加强生态旅游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现场管理人员的素质,动员和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资源保护工作,以增强生态旅游的吸引力。
四.参考文献
[ 1 ] 伍先福, 刘琼艳.新化县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评析 [J ].湘潭 大 学学 报(哲学 社 会 科学 版),2005, 29 5 : 171~ 173.()
[ 2 ] 钟林生.生态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11~ 203.[ 3 ] 秦安臣, 孟宪宇, 刘健, 等.生态旅游品牌规划相关概念的界定[J ].生态经济, 2006,(6 : 106)~ 108.[ 4 ] 吴金林.浅谈生态旅游的品牌形象定位[J ].发展研究, 2006,(1): 61~ 63.
第三篇: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策略研究
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策略研究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福州茉莉花文化保护与传承面临现实问题
2014年4月29日,联合国粮农合作组织将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正式确认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这对于福州的茉莉花产业来说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霖,这也给福州市茉莉花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一支强心剂。加入“世遗”之后,意味着全球质量一流的福州茉莉花正式的度过了一段暗淡的时期,重新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也重新的走进了社会各界的视野。福州茉莉花在其全盛时代时,有着“树树奇南结,家家茉莉开”的美名,而再此之后,其发展突然遭遇了滑铁卢,甚至在最低谷的时期还处于濒危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其一,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脚步的大力推进,福州市和其它一些省会城市一样,大力开发房地产,这就涉及到了大规模的土地征收,原来的一些主要的茉莉花种植地都被征收,用于房地产或者是城市基础设施的开发,比如说闽侯上街和新店斗顶村等地方,此前都是久负盛名的茉莉花产地。相关统计表明,在福州茉莉花最鼎盛的时期,大大小小的茉莉花茶企业共有一千多家,总的茉莉花种植面积达到了十几万亩,而现在仅有二十多家的茉莉花茶企业在苦苦支撑,其中一部分企业随时都面临着倒闭的危险,而且种植地的面积也仅仅只剩两万亩。缺乏了种植地这一保障茉莉花产量的最基本条件,这对于福州市茉莉花产业来说也是最为致命的原因。
此外,茉莉花的种植过程中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这就导致了其人工成本较高,与其他一些山区相比,在福州市种植茉莉花的人工成本将会大幅度的升高。虽然福建省和福州市政府对于茉莉花的种植均有一些补贴和优惠政策,但是分摊到个人之后也只能说是杯水车薪,因此也不足以成为左右花农们想法的主要因素。在这两个因素以及气候变化等等客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福州市的茉莉花种植产业一直处于下降的形势,茉莉花的最高产地逐步的发生了转移,广西成为了全国茉莉花产量最高的省份。与福州相比,广西拥有人力成本的优势,而且随着气候的变化广西的气候也十分事宜茉莉花的种植,而近些年许多福州的茉莉花茶商为了节约成本,都选择将工场和种植场迁移到广西,这就更加促进了广西茉莉花产业的发展,也加剧了福州花茶产业的颓势。茉莉花是福州市的市花,也是宣传福州的一张最为引人注目的名片。与此同时,福州是世界茉莉花茶的发源地。采用何种方式来打造好这张名片,从而增加福州茉莉花产品以及文化的附加值便是关键。而“申遗”的成功,对于福州市茉莉花产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1.1.2休闲农业正蓬勃发展
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萌芽阶段、初级阶段和全面发展阶段。而在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转移主要增长点的大环境下,休闲农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处于全面发展的阶段。休闲农业十分符合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理念,其运营模式很好的覆盖了这三大产业,有效的拉动了内需,同时又促进了就业。休闲农业很好的利用了农村人文风俗、农业经营活动、农业生产场地、农村基础设施以及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协调农村的生产和生活以及生态环境的作用。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可以说休闲农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休闲农业模式的进行可以使农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一些完善的农家乐甚至配备了鱼塘、自种瓜果蔬菜等等,供人们垂钓和自行采摘,使人们能够体验最原汁原味的农家乐趣。正是意识到了休闲农业的重要作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休闲农业以及乡村旅游的发展,比如说《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通知》、《全国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等。在这些政策利好的作用下,我国休闲农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2017年我国农家乐的数量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6个百分点,增加的数量达到了20万家。与此同时,农家乐接待的人数较2016年增加了2.7亿人。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随着休闲农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学术界也对休闲农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对休闲农业的研究也逐渐的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但是对于休闲农业背后的农业文化,其相关的研究成果很少,尤其是对于花卉文化的研究则更是少之又少。目前国内针对茉莉花的研究大部分是关于其种植的方法以及茉莉花茶的发展历史等等,而关于茉莉花文化价值及其价值开发的研究寥寥无几。近些年来,虽然花卉旅游这一新兴形态受到了很大的欢迎,也取得了不小的发展,但是这一花卉与休闲农业相结合新兴业态还是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在这个背景下,结合福州市茉莉花产业萎缩的现状及其“申遗”成功的契机,本文的目的即为通过研究花卉文化与休闲农业相结合的相关理论,对福州市茉莉花产业的复兴之路进行探索,即在休闲农业的视野下提出针对福州市茉莉花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1.2.2研究意义
首先,通过调研此前的文献资料,很少有从文化的角度对福州市茉莉花进行开发的研究,本文可以有效的填补理论的空白。其次,虽然我国的休闲农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发展速度过快而缺乏总体性的规划,这就导致了休闲农业的经营形式千篇一律,很少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本文提出将茉莉花文化与休闲农业相结合,发挥其各自的优势的同时,互相补足各自的劣势,这不管是对于福州茉莉花文化的深度挖掘还是休闲农业的多元化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1.3文献综述
1.3.1国外文献综述
在国外,休闲农业大都从乡村旅游方面来研究探索。在19世纪,乡村旅游在欧洲萌芽并发展起来。1863年,作为旅行社之父的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农村旅游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意大利在1865年组织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这象征着乡村旅游的诞生。1960年开始以来,西班牙兴起大众化乡村旅游模式。如今,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其发展模式已成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的典范。因为乡村旅游最早萌芽发展于国外,因此对其研究的文献肯定高于国内。休闲农业作为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其概念、政策环境、发展策略、可持续发展方面以及产品设计的研究探索有着重要意义。在概念的研究方面,LaneB(1994)认为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具有复杂性和多面性的乡村旅游项目,其项目规模及活动都具有乡村的特性,并且各地区具有其特殊性[13]。MikeWoods(2000)认为休闲农业是旅游者参与到具有认知性和体验性特点的乡村旅游活动[14]。在政策环境方面,欧洲政府非常看重乡村旅游发展前景,分别在政策、人才资源与财力等方面下大力度提供支持与帮助,并且对其进行专业化管理,致力于开拓这片旅游行业蓝海。但国外有些学者认为,应适当摒弃国家方面的支持,引入竞争机制,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方式,跟有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发展策略发面,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学者们提出应因地制宜,根据乡村地区的整体情况来制定相应策略。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包括对乡村的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的影响,这方面的研究一直以来是国外学者们主要的研究对象。多数学者认为,乡村旅游在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资源的重要因素,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是关键。在产品设计方面,美国农庄五十年的旅游业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产品体系,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产品,应该根据不同的乡村旅游者的需求。通过文献检索,尽管国外学者对休闲农业的研究已非常成熟,然而国外学者对于农业文化方面的研究甚少,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农业生产、农业技术、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研究,因此,国外学者在休闲农业角度对农业文化的研究仍然处于空白阶段。1.3.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休闲农业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并以观赏田园为主,在90年代以后,将田园观赏与休闲的经验逐步结合起来,形成休闲观光旅游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休闲农业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由于休闲农业在我国出现较晚,因此我国对休闲农业相关研究会比较晚。我国许多相关专家学者们对休闲农业展开了调查与研究,主要包括对休闲农业的概念、休闲农业资源评价、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在休闲农业相关概念方面,随着我国休闲农业的不断发展,新形式新内容层出不穷,对于休闲农业的内涵也在逐渐扩展和丰富。1989年,台湾大学对休闲农业的定义,认为休闲农业是通过使用农村设备和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通过规划设计,发挥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的功能,增强农村和农业的公共经验,提高旅游质量,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新型农业的发展。而今,休闲农业是近年来农业多功能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式。范水生,朱朝枝(2011)认为休闲农业是以“三农”为背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和农村环境,以农林牧副渔生产和农村文化生活为依托,以休闲农场为载体,增进人们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和一、二、三产业功能特性的新型产业型态,并分别从资源基础、经营内容、服务宗旨、体验价值、产业提升等5方面对休闲农业的内涵进行诠释[36]。胡孝平(2015)认为休闲农业需在相关资源进行整合的基础上建立一种新型的产业链关系,以实现并提升共同价值,不断完善休闲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环节,逐步加快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力度,切实提升休闲农业产品开发水平[42]。在休闲农业评价方面,主要是在特定区域进行问卷调查或实地调研方法,主要是对资源进行评价,并提出开发模式等。徐峰(2000)认为应该从社会经济以及环境效益的角度来构建休闲农业资源评价体系,该体系涵盖了农业自身资源、观光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时节成效4个子评价体系,并且为休闲农业资源综合评价权重确定参考指数[15]。王云才(2003)认为由于农业具有很强的地域特征和季节差异,因此,发展观光农业必须综合分析资源本身价值、区位条件、市场条件等因素,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16]。刘庆友(2005)在分析乡村旅游,选择以周边景点、农村资源、可获得性、基础设施和农村型五个因素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形成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17]。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目前的研究逐渐增多,可持续发展作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对其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增强。汤天扬(2013)在《关于我国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中,认为休闲农业具有多功能性,休闲农业的发展应具有可持续性[28]。保持农村天然生态可持续发展是休闲农业建设的首要方向。休闲农业发展开发难度较小,投资报酬率较高,见效迅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为明显。做到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制定科学合理的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不断进行休闲农业的机制创新和组织创新,运用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势,整合市场资本,优化资源配置。
而关于休闲农业与农业文化,蔡贤恩(2007)认为传统农业文化是在传统农业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农业文化的中心思想为“和合”效应,即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人与自然的相融合、人与人之间的相协调,发挥“整体思维”的效应,为了促使休闲农业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农户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经营活动,并且拥有关于休闲农业建设规划项目的相关法律机制作为保障,通过政府的调控与市场的自主运行,对当地资源进行充分合理利用与综合规划,确保本地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进行休闲开发[43]。庄亚界,朱朝枝(2013)认为在农业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休闲农业的开发,如何整合农业文化资源并将灵魂进入休闲农业项目已成为发展的重点,通过文化体验重要理念的指导,促使传统农业文化价值得到更加鲜明的呈现[56]。休闲农业与花卉文化,休闲农业是拓展农业多功能的一个全新的载体,因此休闲农业与花卉文化的结合可以优势互补。王守聪(2010)认为发展休闲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一来既不会减弱农业的食品保障以及原料供给能力,反而还会更加充分的发挥农业休闲观光、生态平衡、文化传承功能。同样,我国现代花卉产业发展也具有拓展功能,花卉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的一部分,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也应关注现代花卉产业的发展,不断促使其往休闲观光、就业增收以及文化传承的方向发展[35]。王云惠(2012)探索讨论了海南特色休闲农庄的发展模式,并且希望促使其发展模式能够鼓励推动海南花卉产业以及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主要主张开发“花卉博物馆”、“花卉主题农庄”、“花卉科普农庄”、“花卉美食农庄”、“花卉康体农庄”等特色休闲农庄[37]。目前国内对于茉莉花文化的休闲开发利用的文献较少,通过对2013年6月以前的国内茉莉花文献进行检索分析,周锦业等(2015)认为,目前国内不同时期关于茉莉花研究的文献数量较少,最早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有关文献公开发表开始,整体文献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缓慢增加的趋势,从文献发表的期刊来看,整体期刊质量偏低,核心刊物比例较低,并且国内对茉莉花的基础性研究偏多,据文献统计显示,我国茉莉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茉莉的高效栽培及繁育技术研究,相关文献占检索文献总数约82%,相反在茉莉花文化开发利用领域方面的研究却很少[44]。
2.福州茉莉花农业文化遗产地休闲农业开发条件分析 2.1 茉莉花生长环境优越
福州市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位于我国的东南部,受亚热带季风的影响,气候湿润,冬季温和,雨水较少,而夏季则高温多雨,一年四季都阳光充足,因此十分适合植物的生长,也为茉莉花的培育和种植提供了天然的条件。与其他的茉莉花产地相比,福州在水、土、光、热等资源上面都具有很明显的优势。福州市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中间由沙壤土冲击为平原,因而土地肥沃,营养丰富,同时含有充足的水分。福州市日间和夜间的湿度具有较大的差异,使得茉莉花的品相更好,而且这种环境下扦插的茉莉花更加容易存活。除了盆地本身的土壤优势和气候优势之外,盆地周围的山地也具有自身的特点,其海拔大多处于600-1000米之间,日照时间短,由于气候湿润的原因云雾缭绕,对于茶树的生长十分有利。长时间以来,福州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些自然地理优势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使得其茉莉花的种植和加工行业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2.2 茉莉花茶品质纯良
茉莉花的种植品质与茉莉花茶的品质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正是由于福州市茉莉花的品质优良,才使得由其加工出来的茉莉花茶受到了广泛的欢迎。福州市茉莉花的种植和培育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各道栽培工序层层递进,紧密联系。而茉莉花茶的加工同样十分考究,以绿茶中的红茶和烘青为主要原料,经过独特的加工和干燥后,将绿茶与含苞欲放的茉莉鲜花搀和进行酿制,才形成最终的再加工茶。福州市茉莉花茶成品色泽黑褐而富有光泽,条形条索紧结壮实,叶底匀嫩柔软,经过开水泡出后的茉莉花茶有着一股特有的清香。茉莉花茶外形秀雅,香气浓烈,而且经久耐泡,茶香的持久度很长,口感鲜醇爽口。而且为了保证茉莉花茶的纯良品质,很多种植场都在茉莉花种植地附近设立了专门的试验区,提供给专业人士进行研究。只有经过质量检验的茉莉花茶最后才能进入市场,从而保证人们享受到的是正宗茉莉花茶的味道。2.3 茉莉花历史悠久
早在西汉时期,茉莉花就由印度传到福州,并由此开始就深受人们的喜爱。福州市在西汉时期被称作“东冶巷”,彼时中国作为实力大国,周边的一些小国家则会定期的向我国进贡,而这些贡品则通过包括“东冶巷”在内的各个通道进入我国,供当时的皇室享用,茉莉花则很有可能是通过这条道路传入福州的。到目前为止,福州对茉莉花的栽培已经有了一千七百年的历史,因而福州也当仁不让的享有“茉莉之乡”的光荣头衔。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随着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构想的实施,我国向全世界敞开了大门,而福州茉莉花也随着这一股时代的洪流走向了世界,西方人惊艳于这一来自东方的温润含蓄、清香怡人的花朵,由此福州茉莉花闻名于全世界,这也为如今茉莉花茶的大规模出口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不仅仅是在国外,福州茉莉花在国内更是受到了各界名流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欢迎,占据了茉莉花茶绝对的市场份额。十分受北京人欢迎的“京味”茉莉花茶正是福州产的正宗“福州味”。3休闲农业视野下福州茉莉花文化资源开发策略 3.1充分挖掘和利用福州茉莉花文化资源 茉莉花文化作为福州文化的三朝元老,在福州具有深厚悠长的历史底蕴,同时也是闽都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茉莉花文化见证了,也承载了福州历史上的辉煌,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除了文化价值之外,福州茉莉花还具有丰富的体验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而在这三种价值中,文化价值和体验价值是能够直接与大众审美相结合的,也是充分挖掘福州茉莉花这一宝贵文化资源的关键所在。换句话说,为了改变福州茉莉花产业的颓势以及促进茉莉花文化的发扬光大,对福州茉莉花文化以及花茶文化的相关资源的充分挖掘是一个必要条件。一种文化形式的经济效益的获取往往需要有一个或者一系列强有力的载体,来将其具体化,看得见摸得着。而为了使得福州茉莉花的经济效益充分的展现出来,就必须采用有效的形式将福州茉莉花文化具体化,比如说创办以福州茉莉花为主题的诗词大赛、书画比赛等等,还可以专门建设茉莉花主题的博物馆,展现出福州茉莉花的悠久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传承。通过这些具体化的过程,就可以有效的将抽象的文化概念带到生活中来,使得大家都能参与,不管是专家学者、文人墨客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体验到茉莉花文化,并共同参与福州茉莉花文化的研究和探索。3.2注重茉莉花文化体验
体验活动可以使人们更加直观的感受福州茉莉花农耕文化的多样性,也是促进福州茉莉花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渠道。推动福州茉莉花文化与休闲农业的结合,一来,可以让人们从多元化的角度感受福州茉莉花文化的美好和妙趣。二来,通过丰富的体验活动可以让人们体验茉莉花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多元化功能。比如,打造与福州茉莉花历史文化的经典歌舞,戏剧,电影和电视,创意设计和动画作品。打造福州泛船浦历史文化码头及街区,仿照旧时码头及船、物、人等景象,展示世界茶港遗址及旧茶市洋行等,再次体现昔日繁盛一幕。此外,也可设计诸多“活景”,让游客参与其中。打造国际一流的中国或世界茉莉花花博园,栽种世界品种齐全的茉莉花,设中国茉莉花茶博物馆,并且投入大量资金打造集科研、展览、文化娱乐与旅游为一体的福州茉莉花园区。3.3大力提升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服务配套设施的支持,其中基础设施较为主要的是交通,这也是游客对于一座城市最直观的体验。除了城市道路交通之外,各大园区和景区的内部道路及其他设施也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茉莉花优良的品质必须配套有足够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因为对于游客来说体验往往是综合性的。对于政府来说,需要做出科学有效的政策引导,支持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管理部门需要不断的完善景区建设,包括道路的通达性与整洁性,休息场所的舒适度与美观度,洗手间的卫生和数量,以及景区内餐厅的数量和质量保证、用餐环境和服务水平。定期的开展针对景区工作人员的培训,系统性的增强其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以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3.4政府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 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来说,政府的支持力度是其能否取得良好发展的关键。当政府愿意投入资金,并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时,旅游业取得了更好的发展之后最为受惠的就是当地政府,这也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有了政策和资金支持,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旅游产品本身的品质了。而毋庸置疑的是,福州茉莉花具有这个潜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福州市政府虽然为茉莉花文化的推广下了一定的功夫,也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这些投入也仅仅是针对茉莉花种植与花茶的生产领域。在这种情况下,福州市政府需要结合实际,考虑到自身实际的需求,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旅游业的发展对茉莉花文化发扬和推广的重要意义,逐步完善茉莉花文化产业相关项目的申报程序,为其提供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一方面,福州市政府可以颁布专门的法律条例来促进茉莉花文化产业的特色化发展;而另一方面,政府可以为那些对茉莉花文化的推广有益的企业提供政策上的支持,比如说一定的免税、减税政策等等,并且建立有关茉莉花文化资源休闲开发的专项资金,进一步推动福州茉莉花旅游品牌的建设。
与此同时,充分的对其他地方对茉莉花文化推广的成功经验进行调研,并展开专题学习,对于成功的经验需要辩证的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对于失败的一些案例,则要分析其原因,从而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问题。此外,保护和传承福州茉莉花文化,其种植情况理应受到更大关注。政府应该鼓励和引导相对分散的个体农户们联合生产,并且给予花卉企业、花农们更大力度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除了加强对茉莉花文化开发的政策、资金、以及科研方面的帮扶力度,福州市政府还应努力通过各种渠道,鼓励集体以及个体等多种经济参与到福州茉莉花文化开发经营中来,不断丰富福州茉莉花文化产品,增加品种,提升产品品质,使产品渗入到福州市民中,增强福州茉莉花知名度。此外,福州市委市政府还应着重关注福州茉莉花这一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扶持和培育福州茉莉花优良种基地,保证茉莉花文化产品的质量安全。充分挖掘福州茉莉花优良种植资源,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研究,使其成为福州茉莉花优质资源的种植区一级培育优良品种的实验基地。在城镇化不断扩大的恶劣形势下,鼓励扩大标准化茉莉花种植区域,并且引进科学管理机制体制,致力于保护与扩大花卉规模,完善花田规划。推动福州茉莉花的标准化基地种植,有利于福州在建设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城市的进程中,美化香化城市,打造山美水美空气美的福州,凸显福州的特色魅力。
3.5政企校联动整合资源促发展 从休闲农业的角度来说,我国许多区域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即文化产品同一性较大,缺乏特色,品牌知名度较低,宣传力度不够等等都限制着其发展。因此,对福州茉莉花文化资源休闲开发过程中,政府更应该起好领导带头作用,努力摆脱休闲农业开发的同质性,找出福州茉莉花文化开发特色,创立福州茉莉花品牌,总而言之,对福州茉莉花文化资源的整合是很有必要的。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对于从事文化这一产业来说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对于文化事业和产业来说,最大化的实现文化资源价值,方可朝着可持续方向健康、快速、强有力的发展。文化资源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直观上表现为文化本身所能传播到的范围的大小,所能传播的范围越大,其影响力和渗透力就越强。即使是同一文化资源,如果一种形式、传播途径、价值实现和社会价值观不同,其传播范围和渗透力也会有所不同,实现的价值也有所差别。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科学管理”原则,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除了依靠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人才培养是关键,是突破口。因此可以加强政府与学校合作以及企业与学校合作形式,建立研发平台和科学团队,通过科技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方式,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驱动力。3.6创新宣传途径 在茉莉花文化宣传中,政府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不管是当前的还是具有潜质性的客户群体,在宣传活动中,政府应发挥主体作用,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活动。比如可以将福州茉莉花文化宣传安排到福州对外交往和对外宣传工作中,寻找任何有利于与福州茉莉花文化旅游相结合的对外宣传、招商引资、文化交流等活动。强化省内外媒体宣传,尤其是可以在央视平台展示福州茉莉花旅游形象宣传活动,为了推动茉莉花相关文化以及艺术的发展,延伸茉莉花精神文化,也可以邀请来自世界各地摄影艺术家作为国内茉莉花发源地的福州进行采风活动。举办优秀茉莉花诗歌、书画、歌谣、微电影等影视作品等的创作、评选活动,运用微博、微信等大众化新媒体强势宣传,引导福州市民融入到发展福州茉莉花文化事业中来。同时,政府应充分利用茉莉花沁人心脾的清香,从嗅觉上给福州市民们或者是外地来宾、客人们一种另类的宣传。因此,利用茉莉花较长的花期特性,政府可以在福州城区绿化带中大量栽培茉莉花,达到每年灌木种植面积的近百分五十的比例,并且列入园林绿化考核目标。这样能给市民和外来游客们一种定向思维,一提到福州便会想起香气清新扑鼻的茉莉。此外,政府还可以在福州全城增加以茉莉花为元素和主题的标志性物质展示,如雕塑或者是茉莉花符号的路灯等,亦可以以茉莉花命名广场以及公园,来营造福州市茉莉花氛围。借路“海丝”铸品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目标与福州茉莉花文化建设与发展不谋而合,殊途同归,是福州茉莉花文化传承与发扬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争取与东南亚乃至世界诸多具有茉莉花及花茶文化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设立相关国际文化交流机构,举办国际论坛与博览会,开拓相关旅游合作,促进整体茉莉花、花茶产业链和其它产业贸易。与企业联合,举办高规格节庆活动,比如在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申遗成功之日4月29日,定期举办福州茉莉花国际文化节,并且建立福州茉莉花文化网站,及时报道国际茉莉花文化节的各种学术交流、节庆与花事活动,打响福州茉莉花品牌知名度。3.7龙头企业自主创新强强联合 在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企业也应不断完善福州茉莉花文化产品多元化发展的产业链,通过多品种和多形式的产品加工,加深茉莉花产品的加工程度,减少加工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空间,达到福州茉莉花文化产业发展的高效益水平。比如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美容与保健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女性群体与老人群体,因此可以通过利用福州茉莉花自身药用价值,对茉莉花进行加工,制成味美、保健功能强的茉莉花保健品、食品以及茉莉花美容产品,构建系统的福州茉莉花产品体系。再比如专门设计福州茉莉花文化产品相关联的旅游路线——茉莉花保健疗养之旅或是茉莉花美容美食体验之旅,这样的路线设计会深受经过一周疲劳工作的白领丽人们喜爱。然而,促使茉莉花文化产品多元化,提高和保证花卉产品质量是前提。企业应在丰富花卉产品种类的同时,应该做好相关茉莉花产品质量的权威认证。只有茉莉花产品得到专家的认可与认证,才能得到消费者们的信任与喜爱。此外,福州茉莉花企业可以考虑利用会展方式来提升品牌知名度,由于会展业是一种高利润、高效益、无污染且对相关产业带动能力极强的产业,目前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进行技术交流、融资、品牌宣传等手段,发展福州茉莉花文化会展经济也是促使企业不断更新换代,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重要渠道。在统一的标准下,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企业可以利用资金融合、相关技术学习交流等方式进行合作,充分挖掘福州茉莉花文化品牌资源,集中企业各自优势,团结一致打造闻名于国内外的福州茉莉花文化品牌,促使产品流通于省内外各大市场甚至走向国际市场。在政府的领导下,办好福州国际性茉莉花文化节,提升福州茉莉花的品牌知名度,通过相关专家、大商户们进行生产技术和产业化建设等方面的学术研讨,推动企业优势互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不断壮大发展。
第四篇:发展户外运动,推动生态旅游开发
发展户外运动,促进马洋溪生态休闲旅游开发
户外运动既是一项拥抱自然、挑战自我的健康活动,又是一项发展旅游休闲的新兴产业。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已打响乡村旅游、文化旅游品牌,户外运动也在悄然升温,形成旅游经济新的亮点和增长点。
一、发展户外运动优势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是长泰东大门,辖区138平方公里,具有区位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美、景区景点丰富等优势,适合发展户外运动。
1、生态环境优美。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山环水绕,森林覆盖率达78.2%,空气、水质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辖区内山形奇特、石景众多、洞穴神秘、风景独特。如,天柱山总面积3081公顷,主峰海拔933米,原始天然林1400余公顷,珍稀树种和植物3000多种,珍贵的野生动物30多种,奇石、奇洞、奇水、奇岩及历代摩崖石刻158处;天成山海拔342米,遍山巨石或垒叠衔接、或纵横交错,形成百丈屏、豹隐洞、樵阳洞、半鹤洞等众多石屏幽洞,处处可观人文历史的遗迹。辖区内水系发达、水量丰富、水质极佳,最大河流为马洋溪,流域长30.4
公里、面积
138.1
平方公里,上游坡陡,山川沟壑遍布,两岸峡谷对峙,下游河道坡降趋缓,全流域可利用天然落差392米。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发展户外运动的理想场所。
2、旅游项目丰富。辖区内旅游资源密集、类型多样,如,适合康体旅游有马洋溪漂流、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龙凤谷攀岩与溜索、登山赛道等,具有运动量大、挑战性高的特点;适合乡村休闲游有古山重、后坊美丽乡村、格林美提子观光园、寻梦谷、玛琪雅朵花海等,可以放松身心、悠闲漫步在大自然中;适合文化旅游有天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天铜山、中华汉文苑、龙人古琴等,在健身中进行人文教育熏陶。不同景区的风格特点,有利于引导发展各类户外运动。
3、活动运动多样。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先后举办首届皮划艇激流回旋国际邀请赛、皮划艇激流回旋国家队选拔赛、首次中德皮划艇激流回旋友谊赛、全国登山精英邀请赛等大型国际国内体育赛事,吸引众多国内外的选手参赛。同时,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主动承办了全国美丽乡村博览会、全省乡村旅游年暨全省乡村旅游节现场启动仪式等活动,取得不错的反响。各景区景点也积极举行特色户外活动运动,如,漂流旅游节、中国龙人古琴文化艺术节、格林美提子采摘节、摄影大赛、十里蓝山5.20大型浪漫集体婚礼、“宴若桃李”采摘节、古山重乡村彩跑、天柱山森林露营等,吸引更多游客热情参与,有力带动推动户外运动开展。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1、规划开发还需加快。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户外运动处在起步阶段,大部分景区景点运营模式主要以观光以主,户外运动为辅,缺乏大型户外休闲运动基地和基础配套。如,古山重景区主要以赏油菜花、看民俗文化为主,自行车骑行作为配套。花期过后,未能充分利用资源举办相关自行车户外运动活动或比赛,增加古山重乡村魅力。天柱山、天成山登山运动,主要观赏历史人文景观,未能充分资源开发相关特色户外运动项目。马洋溪流域开发了漂流旅游,回旋激流作为专业训练基地,大部分区域处于未开发状态。
2、运作推动还需发力。长泰皮划艇激流回旋训练基地作为全国最早基地之一,举办过全国性比赛,如,1999年5月首届皮划艇激流回旋国际邀请赛,2001年5月首次中德皮划艇激流回旋友谊赛,赛后基地缺乏强有力运作,参与人数有限,逐渐淡出大众和媒体视线。2014年,马洋溪生态旅游区首次举办全国登山精英赛暨马洋溪户外运动节,取得一定影响力,与浙江温州户外运动、重庆武隆户外运动、泰宁山地户外运动等全国知名地区相比,马洋溪户外运动起步较晚、参与人数少、知名度小。
3、设施配套还需完善。近几年,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入多、力度大,大大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旅游硬件设施,吸引大量游客观光。但在旅游高峰期,经常出现景区停车位少、道路拥挤不堪,用餐住宿接待能力不足,水电保障能力不强等问题,引起部分游客不满和投诉。
三、发展户外运动的建议与对策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山水资源的自然条件与环境特点,适宜登山、徒步、攀岩、野外探险、徒步穿越、定向越野、钓鱼、山地自行车等多种户外运动项目开展。这些项目都是现在最时尚的户外运动,对旅游休闲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只要认真规划、用心运作,就能够为旅游业乃至我县经济社会创造新的增长点。
1、全面布局规划。发展户外运动产业,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应当立足于村庄、山、水、路等生态资源的优势及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选准山地、水上项目产业为发展突破口,建设户外运动产业开发试验区或基地,推动户外运动产业的规模发展。以村为基,重点打造成大众户外运动区,如主要为赏花、徒步、骑行、钓鱼、摄影等,可利用山重村桃花、李花、油菜花和十里蓝山玛琪雅朵花海的名气,做大“花”名气,一村一主题,一季一品种,选择在村庄、田野、小山坡等地打造“花”世界,做到一年四季花开不断,吸引男女老少到村庄徒步、骑行、摄影、赏花。如,后坊村利用龙人古琴荷塘种植埃及蓝睡莲、墨西哥黄睡莲、泰国白花观音莲、九品香水莲、多瓣红莲、红边白莲等各类荷花,并积极引导周边群众种植生态经济型荷花,形成连片“荷塘景色”,吸引游客夏天观赏荷花,打响后坊村“荷花”品牌;旺亭村可主打种植巴西野牡丹,在道路两旁、乡村公园、房前屋外空杂种植巴西野牡丹;在银泰路、锦溪路、天柱山落地互通连接线的道路护坡种植炮仗花,打造秋冬季节“姹紫嫣红”的世界。以水为轴,深度开发马洋溪流域水上运动项目,下游已有长泰漂流项目,可重点做好中、上游项目开发。如,中游利用省激流回旋基地,双休日节假日适当开放,吸引部分爱好者参与,增加马洋溪户外运动项目;或者选择合适的位置,开发激流划旋体验赛道,让游客参与激流运动,体验运动快感。上游水量少,落差大,重点规划以溯溪、溪降、攀岩为主户外运动项目。以山为源,充分利用天柱山、天成山、仙灵旗等山体资源,不同山体规划登山、定向越野、探洞、攀岩、溜索、拓展训练等户外运动项目。如,天柱山海拔高,重点开发为登山、定向越野项目;天成山海拨低、石洞、山洞多,重点规划成探洞、探险等项目;天成山北侧石崖陡、龙凤谷岩壁长等,引进专业的户外运动机构开发不同成攀岩、岩降等山地运动项目,通过“网络化、会员制”管理,开发成攀岩、岩降专业的户外活动基地。
2、加强扶持运作。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户外运动需要政府层面主导和大力推动,更需要加强营销运作,为户外运动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深度拓展户外运动项目。政策扶持,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积极引进户外休闲体育产业项目,在土地、税收、水电、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优惠或支持,用项目集聚要素、聚集合力、提升优势,推动户外运动发展。加大宣传,户外运动开展离不开宣传,宣传带来人气,要与国内外主流媒体、报纸、杂志、网站、地面媒介等加强合作,如,和电视媒体或频道合作拍摄马洋溪户外运动专题,多个时段多频道播放,扩大影响力;与绿野、磨房、六只脚等大型户外运动网站合作,联手宣传推广马洋溪户外运动项目;应用微博、朋友圈、微信、QQ群、社区空间等新兴自媒体,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全球化便捷平台,提升传播速度与效率。市场运作,品牌体育赛事蕴藏无限经济价值,通过市场运作获得经济资源支持,为运动资源的更全面和深层次开发提供支撑,同时为企业宣传企业文化和品牌提供了优质平台,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借助厦门建发集团商业化运作,实现企业品牌、户外运动、社会效益三赢效果。因此,马洋溪发展户外运动也可借鉴学习,如,在“激流赛”“登山赛”“自行车赛”等比赛,通过企业冠名,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业内与业外联手,公益与商业并举,运用市场化模式运作经营,确保开展户外运动长期性和持续性。
3、注重打响品牌。发展户外运动产业,需要坚持高起点、宽视野地举办有影响力、有特色的赛事、运动、活动,才能打响马洋溪户外运动品牌。主办登山赛事,重庆武隆连续举办了十二届国际山地户外运动公开赛,才有今天的名气和效益。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中国登山协会在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举办“全国登山精英邀请赛”,全国各省区市近300名登山爱好者、专业运动员参赛,高级别的赛事吸引全国各个主流媒体争先报道。因此,马洋溪生态旅游区要围绕打造国家级标准“登山健身步道”目标,坚持与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中心、中国登山协会合作,坚持承办“全国登山精英邀请赛”、“中国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联赛”等赛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大做强“登山”品牌。承办年会运动,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景区景点可结合自己的特点,与全国、省、市户外运动协会、社团、俱乐部、“驴友会”加强合作,积极申办各类户外运动俱乐部年会,吸引各路精英到长泰欢聚一堂,采用免门票、送门票、活动补助、资金奖励等形式,鼓励举办登山、攀岩、自行车、摩托车等表演运动活动,在组织开展各种户外运动和交流活动中,不断扩大的景区户外运动宣传效果。协办露营活动,2014年12月,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大佛广场举行户外露营派对,全国各地的200多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在天柱山露营、烧烤、游戏等野趣,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给予高度的评价。因此,围绕“春赏花、夏漂流、秋登高、冬温泉、慢生活、文之旅”主题,打造特色“露营”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到长泰“森呼吸、静夜思、享生态”。根据景区特点规划出露营区,通过嵌入式发展为生态旅游景区增加旅游项目,选择地势比较开阔、硬化条件好、有公共卫生间配套,如天成山佛字平台、小黄山广场、玛琪雅朵花海、格林美提子园等,作为露营静卧基地;各景区入口的停车场白天停车,晚上作为一般露营阵地;各村、自然村的乡村公园、公共场地,可规划作为露营场地,让游客享受乡村宁静生活。通过举办各种运动活动,吸引更多的户外运动爱好者。
4、科学发展理念。推动户外运动,要坚持生态保护、有序开发、富民利民,才能实现户外运动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坚持生态原则,发展户外运动产业和项目,提前做好环评报告书、水土流失保护,坚持不大挖大填,科学合理布局,巧妙融入自然景观,做到尽量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开展户外运动,要坚持做好环保宣传和引导,避免运动员和登山爱好者丢弃的废纸、空罐头盒、旧帐篷、塑料布和绳索等垃圾、废物引起的污染,保护好生态自然景观。坚持有序原则,发展户外运动产业从规划、重点、节点入手,合理确定户外运动优先发展的龙头产业、旗舰项目,做好科学论证和评估,有序有力逐个推进,做到成熟一个,推进一个。在开展户外运动中,要综合考虑安全有序问题,充分做好安全后勤保障工作。同时,加强户外风险宣传和安全教育,提高户外运动的认知和风险应对能力,加强从业机构的业务指导和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坚持富民原则,浙江宁海500公里登山步道将沿线景区景点、自然景观、生态资源、农业和渔业基地、农家乐等各种资源“串珠成链”,成了一条“经济步道”和“富民路”。在发展户外运动中,要考虑富民利民。古山重景区以补助形式,鼓励群众种植油菜花,打造千亩油菜花海效果,成为游客徒步、骑行好场所,实现景区宜游与群众宜业的互惠。后坊村“荷塘景色”打造过程中,也可参照借鉴古山重景区做法,适当经济补助,鼓励群众种植荷花,引导群众立体生态养殖鱼、虾、蟹等,吸引大量游客慕名赏荷,又发展垂钓户外休闲运动,秋冬季节捕鱼虾、收莲藕,实现景区增人、农户增收。在登山步道或户外运动基地的周边山体,鼓励群众发展林下经济,如种植砂仁、虎尾仑、麻花笋、桃金娘等,自主采摘活动融入户外运动,增加户外运动乐趣,实现宜游与宜业双赢效果。
第五篇:***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2.2%,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2%,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200多科,2000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第五**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24.86万亩,248.6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0.72万亩,5.1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02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05%以上。
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发挥,一时难以形成大气候。
四、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在加快实现计划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一是以政策换资金;二是以项目换资金;三是以利益换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石门关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石门关生态旅游景区应从现在收费站起列入整体规划,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古色、古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味,加快实施与古崖画连通的便道,选好光明生态园的选址,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力度。
3、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局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
4、加大宣传力度,使石门关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大石门关“雄、险、奇、秀、幽”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可制成风光光碟销售,设计一张自然风光的门票);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让人留下余味);三是开发“核桃茶”文化(编一组适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烟。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只要按照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为重点,合理科学地配置石门关生态旅游的各要素,那么石门关生态旅游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县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