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五普法笔记
湖南省“六五”普法读本(2014)
湖南省“六五”普法读本(2014)第一部分
一、坚持党的领导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历史必然
1、执政党对法治的领导是世界各国的执政规律 第一,通过立法实现执政党对法治的领导。第二,通过法官的选举和委任对司法施加影响。第三,通过对司法机构的影响来干涉司法活动。
2、坚持党对法治的领导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决定的。
3、坚持党对法治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4、坚持党对法治的领导是由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的
首先,中国的物质条件决定了法治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其次,实现法治国家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具备高度的民主政治。再次,全民族法治意识的提高,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
(二)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1、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优势
2、准确把握党对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领导作用(1)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积极倡导者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策,从此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 的基本方略。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依法治国”载入宪法,从而使“依法治国”从党的意志转化为国家意志。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并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依法治国方略提到了一个更新的高度。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2)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主要推动者(3)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坚定维护者
3、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法治事业中的集中体现(1)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2)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3)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正确处理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
1、执政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的关系
首先,党的政策是法律的核心内容,是法律的灵魂,是法律的精髓。其次,法律是党通过国家政权贯彻党的政策的基本手段。第三,贯彻党的政策能够促进法律更好地得到实施,树立法治的权威。
2、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在社会主义法治事业中的统一
二、依法执政
(一)依法执政概念的发展脉络
1、依法执政概念的提出:从学术概念到法治话语
2002年十六大报告是首次使用“依法执政”的全国党代会报告,在依法执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依法执政内涵:从没有解释到有所解释
3、依法执政之深化:从依法执政到依宪执政
2012年12月4日他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具体说来,总书记的以上讲话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强调了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在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的特殊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强调了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之所以特殊重要的理由;再一方面,对实现依宪治国与依宪执政的提出了要求。
(二)依法执政的战略地位
1、依法执政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头戏
2、依法执政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中枢
(三)依法执政的推进路径
1、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整体推进
2、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3、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全面推进
三、建设“法治中国”
(一)“法治中国”是依法治国实践演进的逻辑必然
1、从“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的发展脉络
2、“法治中国”的时代内涵
3、“法治中国”是法治的三位一体建设
(二)“法治中国”建设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力支撑
1、“法治中国”是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的根本方式
2、“法治中国”是满足全面深化改革制度需求的核心途径
3、“法治中国”是营造全面深化改革所需要的良好环境之重要保障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1、紧密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2、以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3、以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为着力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解读
(一)立法背景
1、制定《旅游法》是切实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客观要求
2、制定《旅游法》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劳动就业的迫切需要
3、制定《旅游法》是提升法律层次、完善旅游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主要内容
1、旅游者的权利与义务(1)旅游者的权利(2)旅游者的义务
2、旅游规划与促进
3、旅行社
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的,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违法所得1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对有关责任人员,处2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未经许可经营出境旅游和边境旅游业务的,或者出租、出借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的,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并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2千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4、旅游服务合同
5、旅游安全
(三)重点知识
1、严格控制景区门票涨价
2、有效遏制“零负团费”
3、统一旅游投诉受理机构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一)立法背景
2013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安全法),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二)主要内容
1.明确各方责任,突出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主体责任 2.明确特种设备生产许可制度
3.使用合法特种设备 依法办理使用登记 4.公共场所特种设备被列为重点监督检查对象 5.确立特种设备可追溯制 6.确立检验、检测制度 7.确立特种设备召回制度 8.确立特种设备报废制度
9.加大对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明确事故责任赔偿民事优先
(三)重点知识 1.什么是特种设备 2.特种设备实行目录管理
第二篇:“六五”普法学习笔记1
“六五”普法学习笔记(一)
学习内容:《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
《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为做好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二)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三)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
3、坚持分类指导,注重实效
4、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
5、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二、主要任务
(一)突出学习宣传宪法
(二)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
(三)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四)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
(五)深入学习宣传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
(六)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
(七)加强反腐倡廉法制宣传教育
(八)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九)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
深入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集中开展以学习宣传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利用法律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十)深入推进依法治理
三、对象和要求
法制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农民的法制宣传教育,把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作为重中之重。
(一)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
(二)大力推进公务员学法守法用法
(三)深入开展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
(四)积极开展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
(五)扎实开展农民法制宣传教育
四、工作步骤和安排
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从2011年开始实施,到2015年结束。分为以下3个阶段。
宣传发动阶段:2011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根据本规划,研究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五年普法规划,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工作。
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下半年至2015年。全面贯彻落实。2013年开展中期检查督导和表彰。检查验收阶段:2015年下半年。总结验收,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
五、组织领导和保障
(一)切实加强领导
(二)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三)落实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保障
(四)抓好队伍建设
(五)推进阵地建设
第三篇:六五普法学习笔记(二)
六五普法学习笔记
(二)一、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1.教师享有的法定权利(《教师法》第七条)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2.教师应履行的法定义务(《教师法》第三十七条)
(1)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2)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3)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为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设置专门的学校实施义务教育。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
学校不得聘用曾经因故意犯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其他不适合从事义务教育工作的人担任工作人员。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
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国家鼓励教科书循环使用。
第四篇:六五普法
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推进法制宣传工作
固原市原州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心
海小东
今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这对于各级政府来讲,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而作为“六五”普法主力军的司法行政部门,要做好这项工作,必然要在创新方面大做文章。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社会管理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因此,在普法层面,做好这项工作,最基础的任务就是要了解农民的需求,要积极适应形势任务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法律需求的新变化,积极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创新,不断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理念创新。从“一五”普法的启动到“五五”普法的验收,我们已经在普法的道路上摸爬打滚了20年,每年都在普法,每年都在总结,每年都在讲创新。但事实上,在实践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在千篇一律,而很多工作确实是日常性的,具有重复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掘亮点,根据所处的环境对日常工作进行变通,这样,我们的普法才能不断创新和提高。一要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促进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那么,这就要我们深入基层去调查和了解,从而知道群众最需要的什么,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环境,所需要的东西是不同的。当然,我们普法的最终目标是希望人人都懂法知法,但是从现实来说,并不能达到所有人都对所有法都了如指掌,况且对于一个专业的法律人士来说都无法对我国庞大的法律全面的知晓。因此,普法的初衷是让所有的民众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法律都能知晓,因而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让普通民众都能了解与自身权益相关的法律,在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能够首先想到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如果真的达到以上两点,那么我们的社会会稳定和谐的多。但是,对于目前来说,还是任重而道远的。二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把为群众服务贯穿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全过程,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群众。司法行政部门不仅承担着法治宣传教育的任务,而另一个基本的职能就是在民众的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提供法律上的支持和援助。因此,这就要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将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一起抓。
工作创新。在认真总结经验、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探索新途径,丰富新载体,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在过去的经验里,我们充分借助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些方式毕竟也有其局限性,特别是在农村地区,还有一些群众并不识字,没办法通过这些途径来了解法律。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应当在继续继承这些载体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实体性的普法作用。即通过开展法律宣传进乡村和法律资料送到家,法律条文讲到家的活动,使广大农民朋友在潜 移默化中接受法律熏陶。通过模拟法庭、文化传播等以案说法的形式进行现场推广。当然,在过去的经验里,我们也开展了“法律六进”等主题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大多只是临时性的,并没有变成常态。因此,我们可以把这种活动变成固定的常态的活动,并将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提前告知百姓,这样普法的面会更广,质也会更高。其次,司法行政是普法的主力军,但是由于人力、财力方面的局限性,普法工作在实践中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司法行政部门应该转变单一的主体普法方式向部门联动普法宣传进行转变。当然,在过去的经验里也并不是没有采取过这样的方式,例如“一月一法”活动的开展,即把普法的任务分到各相关部门去落实。但是,在实践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这种部门联动的方式应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在过去的操作过程中由于一些部门普法意识不高配合力不够的问题,导致这种联动的普法形式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而事实上,部门联动的普法形式有其必然的优势,各单位各领域所负责的领域不同,也对所辖领域的法律更加了解,因此,在普法过程中有先天的优势。另外,在过去的经验里,我们通常会利用大型的节假日集中开展一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比如最基本的方式是设点的方式进行发放宣传单和咨询活动。每年的活动都大同小异,没有特别的亮点,当然作为最基本的传统方式,要继续继承,因为这种方式是最直接也是最便捷的。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将此也作为一种常态来对待,当然我们还要借助媒体进行宣传,首先要让百姓知道,然后每到这天,有需要帮助的群众自然会集中去咨询,而暂时不急于需求的群众也会去了解,这样 的常态咨询方式才不会流于形式。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希望形成一种由被动的法律宣传变成百姓主动学习法律的意识,从而营造一种浓厚的法治氛围。
机制创新。司法所是司法系统的基层组织机构,也是承 担基层普法的主力军。但是,在过去的经验里,面临着司法行政工作人员经验不足软实力的欠缺和司法所设备不全硬实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做好“基层普法应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建立培训机制。我们的普法队伍中许多并不是学法律的,当然并不是说普法队伍中所有的人员都必须是学法的,但是至少对每个普法工作者来说,都要基本法律尝试素养,具备专业的普法业务能力。
因此,我们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培训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普法工作者进行培训,同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宣传能力水平,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社会效果。二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随着法制宣传工作的不断深入,基于法治方式上不断创新的要求,要从根本上解决普法经费紧张的问题,保障基层普法办基本的普法辅助设备,保证基层普法工作者在开展活动中有适当的经费去尝试现代的普法手段,从而保障普法教育活动正常开展,以提高普法的工作效率。当然,同时也要配套以监督机制,保障所有的经费都用到普法工作当中来。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当然,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全民普法活动,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也需要全民的共同参与。
第五篇:六五普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第五条内容,下列行为最能体现保护患者隐私的是()。
A.医生为患者选用疗效相当但价格低廉的药物
B.医生为患者提供完全、真实的治疗方案,供其选择表态
C.医生使用艾滋病患者病情资料时,应作隐去姓名等处理
D.医生诊断时应考虑病人的各方面因素和困难
标准答案:C
卫生行政复议机关在接到卫生行政相对人的复议申请书后,多长时间必须作出复议决定。()
A.半个月内 B.1个月内 C.2个月内 D.3个月内
标准答案:C
对医疗机构内的甲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正确的处理方式是()。
A.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检查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B.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C.在指定场所进行实验室检查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在指定场所进行临床检查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标准答案:B
某患者输液中发生反应,经对症处理,症状消失,当天夜里出现心悸,呼吸困难,晨5时死亡。家属认为是医院的责任,拒不从病房移走尸体,也不同意尸检。经与家属协商,患者死亡第四天进行了尸检,但未能对死因作出解释,无法得出结论。对这一结果()。
A.只能以死因不明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