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镇迎接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2009年镇迎接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一年来,英林镇党委、政府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实践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海西求先行、晋江走前列”的发展规划,认真贯彻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现把一年来我镇教育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英林镇基本教育现状介绍。
英林镇地处晋江市南部沿海,面积29.8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全镇常住人口45029人,外来人员近5万多人。服装、石料开采加工业是英林镇两大支柱产业。现拥有“柒牌”、“劲霸”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企业,全镇经济呈现出稳定、繁荣、蓬勃的发展态势。
英林镇现有普通中学2所(其中英林中学为省二级达标完中校、南湾中学为晋江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初中校);镇属文技校1所;全镇小学19所,中心小学2所(其中英林中心小学为福建省农村示范校,加排中心小学为福建省排球项目传统校、晋江市文明学校),九年一贯制外工校1所;全镇有幼儿园(班)18所,其中泉州市优质幼儿园--英林中心幼儿园于2009年度被正式确定为镇属公办中心幼儿园,加排幼儿园被评定为市级优质园。2009年全镇幼儿园在校生数为2159人(含外来生1199人),小学在校生数为8639人(含外来生6029人),初中在校生数为3157人(含外来生817人),高中生数1741人(含外来生817人)。全镇现有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411人,中学教师221人。
(二)本年度英林镇主要“教育惠民工程”和工作亮点。
1、践行为民办实事,主要“教育惠民建设工程”完成情况: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海内外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我镇多方筹资做好学校发展规划及各项工程建设。2008年底完工并于2009年初投入使用的建设工程总面积有2万4千多平方米,投入资金2500多万元。如英林中学新建劲霸楼、逸英楼、肇日纪念楼,南湾中学新建科技楼,英林中心小学新建综合楼,英埔小学新建教学楼,危改工程英山小学教学楼,海峰小学新建综合楼,锦江小学新建教师宿舍楼,西塔小学新建综合楼等。还投入300多万元完成南湾中学、英林中心小学、柯坑小学、凤山小学等校的校园改造工程。
今年全镇又完成或基本竣工的学校建设项目4个,建筑面积9400平方米,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如:(1)马山小学综合楼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工程已投入180多万元,现已投入使用。(2)达德小学综合楼校舍扩建工程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现已投入使用。(3)回澜小学整体迁建第一期工程--教学楼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己投入450万元,现已基
本竣工,2010年春可以投入使用。(4)港塔小学综合楼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工程已投入160万元,现已基本竣工,2010年春季可投入使用。
校园改造项目:今年全镇又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如期完成了嘉排中心小学、达德小学、马山小学等小学的校园改造项目。现还有几个在建项目:(1)英埔小学生活楼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已投入资金250多万元,现已封顶进入外装修。(2)英林中学艺术楼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需投入资金450多万元,现已投入150多万元。还有海峰小学的校园改造、东埔小学的迁建、南湾中学食堂、英林中学运动场和学生宿舍翻建等工程都在有序推进中。
2、创建“十配套”达标乡镇和福建省农村中小学合格校方面:一年来,全镇在学校添置图书、教学仪器等硬件设备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目前全镇各中小学在各功能教室的建设方面已达到泉州市“十配套”达标乡镇标准。在此基础上全镇还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镇现已建有多媒体电教室16间,语音室10间,计算机室22间,全镇中小学实现“校校通”,全部实现远程教育功能。按照本年度镇政府工作教育规划,已经顺利完成对全镇18所小学进行的第三轮“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今年年底英林中心小学、嘉排中心小学及埭边小学等三所小学还将接受福建省创建合格校达标验收。
另外按照市政府规划要求,镇村还继续投入100多万元,用于创建优质学前教育环境。本年度英林中心幼儿园经过全面的完善建设已经顺利晋升为镇属公办优质中心幼儿园,嘉排幼儿园已顺利通过创建晋江市优质幼儿园评估。根据泉州对幼儿园、学前班建设“十个有”“十个要”的要求,全镇各村校积极筹措资金,添置必要设备,认真开展幼儿园(班)复查注册工作,全镇已有10所幼儿园(班)通过重新登记注册,其他幼儿园(班)将于2010年初全部完成复查注册工作。三、一年来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指导思想是核心。
英林镇作为晋江市的经济重镇,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的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们把握大局,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作用。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基础教育、普高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体系,构建英林的大教育格局,真正做到“教育强镇”。(二)有力措施是保障。
1、加强学习,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
镇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基本途径。英林镇在激烈的竞争中勇立潮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抢抓机遇,充分发挥教育在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2、建章立制,保证教育有序发展。
我镇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教育副镇长直接负责制,把教育工作具体分解落实到相关办公室、村(居)委会和学校,纳入工作目标管理,严格进行年度考核,兑现奖惩。镇党政领导高度关注教育事业,坚持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定期召开教育工作大会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3、增加投入,完善教育办学条件,培育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镇“双高普九”之后,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近三年总投入4000余万元用于学校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完善和落实中小学生助学制度,扶持全镇所有贫困学生接受义务教育。落实奖教奖学金制度,鼓励和宣传先进,培育良好的育人环境。例如今年英林中学就募捐奖教奖学基金300万,今年共发出奖教奖学基金及扶贫助学金70多万元。
4、抓住关键,认真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我镇立足该入学的儿童少年一个都不能少,在入学管理上突出精、细、严、实,着力控制学生流失。我根据市教育局关于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的规定》,制定了《英林镇关于控辍保学的实施意见》,是实行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异地就学学生情况记载,认真执行中小学衔接入学制度。严格落实“控流”责任,全镇层层签订责任状。镇干部包片包村,村干部包社,学校校长包校,主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学生。加上实行了强制返校通知书制度,全镇中小学生无一流失。
经过努力,今年全镇三年幼儿园入率达9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义教完成率、毕业率等都达100%,小学辍学率为0; 15周岁人口小学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初中教育完成率100%。高中教育普及率逐年提高。镇文技校对全镇最后50多位脱盲对象进行扫盲教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文技校还大力开展初中毕业生技能培训和农村新增劳动力培训,文技校2009年度被晋江市评为先进校。
(四)严格考核促激励。
认真实施教育目标管理责任年度考核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情况、解决问题。镇政府年初就与各村、校和相关单位签定教育目标责任书,年底斗硬检查,利用教师节、教育工作会表彰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等。
(五)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保证素质教育的扎实推进。
我镇出台了《英林镇2009年教职工聘任实施方案》,严格落实校长竞聘制、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任制。我镇在教师队伍中开展科学实践发展观教育,组织全镇教师认真学习、查摆问题,为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形成树正气、求上进、干事业、促发展的良好局面。我镇还认真落实了“教师行为十不准”,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认真开展廉洁文化专题教育活动、师德民主评议活动和百姓满意教师考评活动等,使广大教师真正树立了“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理念。我镇还经常开展“参观身边名校,开设校长论坛”活动,组织校长到上海、福州、厦门等地的名校实地参观学习、挂职锻炼等,以此开阔了校长的管理视野,强化了创建品牌化学校的意识。
(六)不断强化安全意识,细化安全管理,为实施素质教育保驾护航。我镇严格落实学校安全工作制度,镇政府与各中小学、幼儿园签订了《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各校都完善了安全制度,建立了应急预案机制,健全了安全档案,责任明确,落实到人,坚持做到安全工作“细抓、实抓、严抓、常抓”。全镇各中小学都配备了必要的安全器材,设立校园警务室,聘请专职保安,与派出所下派法制副校长联系互动,为校园安全提供坚强的保障。不定期地联合公安、工商、综治等部门坚决打击“黑网吧”等不健康场所,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各校充分利用壁报栏、黑板报、广播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教育,定期进行安全逃生演练。举办多次防控甲型H1N1流感知识讲座和专题防抗甲流等传染病会议,统一为学校购置消毒液及配置外线体温测量器,定时组织对学校防控甲型流感工作检查和监控,坚决打赢“防抗甲流”这场持久仗。今年镇政府继续统一制作并在各村主要安全隐患区域补安装安全警示牌150多块,印发《构建和谐英林、创建平安校园》学校安全宣传教育手册20000多份,努力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继续组织对全镇中小学及幼儿园进行创建“平安校园”和“三年安全行动”的达标验收,把各项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为全镇实施素质教育保驾护航。
(七)依法执教,努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镇党委、政府历年把教育法定投入作为发展教育的首要任务来抓,充足预算,优先保证教育发展。本年度全镇财政收入: 元,法定教育投入: 元已全部投入到位。我镇按照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要求,严格落实义务教育“零收费”制度,各项教育经费全部纳入“教育财务管理中心”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目前全镇所有学校均通过“规范收费示范校”达标验收。全镇各学校都及时公布校务、财务状况,接受社会的监督,创建人民满意的教育环境。
我镇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做到了“五个坚决杜绝”:坚决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坚决杜绝双休日、节假日加班加点补习文化课;坚决杜绝随意增减课程、增减课时;坚决杜绝不按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坚决杜绝说做不一,弄虚作假,严重违犯办学规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功利主义思想。镇教研室加强教研教改力度,定时对各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各中小学校践行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向课堂要质量,让学生在充满爱和快乐的教育环境下专心学习,以此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全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本年度小学教学成绩显著,全科优生率及合格率分别达 %;初中教学成绩斐然,二所初中校中考成绩居全市前列,上一级达标校 人,占 %;2009年的英林中学高考的成绩突出,高考上线总人数为
人(其中上本科线为
人,上专科线
人)。
总之,我镇教育正朝教育四化的轨道,改革与创新的发展着,不断在学校管理、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校建设、教育科研等方面渗透新的管理理念,采取制度引导与人文管理相结合,强化内部管理。学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锐意改革,广大教师爱岗敬业、默默耕耘,全镇学生心怀理想、勇于进取,全镇上下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具有了强劲的发展势头。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在十七大精神的鼓舞下,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继续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强化学校管理,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促进我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二篇:2010年桃水镇迎接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迎接市“三评合一”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桃水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四月
近年来,桃水镇党委、政府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优先发展教育,实现福民强镇”的工作思路,切实贯彻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五年倍增,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和“人才强镇”战略,稳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有效推动全镇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现就我镇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现状
桃水镇地处攸县西部边陲,315省道横贯东西,桃水江纵驰南北,总面积100余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和两个居委会,总人口3.8万,其中农业人口3.6万,非农业人口2千。
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后,校园格局较为科学、合理。目前辖区内形成“一中,二完,三点,四园”的学校结构,即一所初中,两所完小,三个教学点,四所民办幼儿园。其中中学占地面积42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066平方米,绿化面积121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600余万元。镇内初中生675人,小学生1550人,在园幼儿829人,教学班49个。在岗教职工133人,中学60人,小学73人,专任教师126人,工勤人员7人。教师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40人,专科学历68人,中师学历17人。
二、桃水镇主要“教育惠民工程”和工作亮点。
2002年开始,政府举全镇之力,共投入资金1800万元,在改善学校条件方面实现了大跨步发展。在中学,02年投资80万元修建学生综合大楼;03年投资90万元新建教师住宿楼,04年投巨资180万元新建科教大楼,同年下期投资60万修建学生运动场和学生食堂,05年筹资30万元硬化校内水泥路;07年争取资金13万美化绿化校园,08年争取项目资金130万元重建学生宿舍楼,同时筹资27万装备多媒体教室,更换学生课桌,购置教学仪器和实验室设备,10年融资16万启动校园“穿衣戴帽”工程,今年争取项目资金50万修缮学生食堂。同时,我镇进一步加大农村小学建设步伐,04-05年,桃水镇筹资860万元择址新建桃水村村级小学,09年又集资120万修筑学生塑胶跑道,10年争取项目资金172万新建桃水完小科教大楼。07年争取省教育厅支持,筹资70万,兴建小集小学教学大楼,近年来其他农村小学学校建设资金达40万。经过多年的大力投入和发展,全镇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中学成功创建湖南省合格学校,成为县内一流农村中学,2010年桃水完小成功创建省合格学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学校成为省市县农村村级小学的“窗口”。夏泉完小今年已列入县局创建湖南省合格学校计划,各项创建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桃水镇公办中心幼儿园目前也正在积极筹备之中。
三、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把握全局是关键
桃水镇作为攸县的经济重镇,工农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素有“油茶之乡”的美誉。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政府把握大局,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作用,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桃水镇优势教育格局,真正做到“教育强镇”。
(二)有力措施是保障
1、成立教育工作领导机构。历任党镇村领导都把教育发展放在关键地位,为教育事业出谋划策。我镇成立了镇长刘丰华为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教育副镇长苏桂喜直接负责制,把教育工作具体分解落实到相关办公室、村(居)委会和学校,纳入工作目标管理,严格进行考核。
2、建立重教制度,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一是实行定期议教制度。每期开学前,镇党委政府均召开政府联席会议,就镇内学校教育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制定计划,确定目标,加强指导,定期落实。二是坚持定期慰问教职工制度。对困难教职工及家属,每年至少走访一次,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台中的难题。每年教师节,镇政府列出专项资金,解决教职工福利,各村委均不同形式庆祝教师节。每年春节,政府都要协同中学行政看望特困教师家属,送向新年祝福。三是坚持重奖师生制度,对于在市县会考统考及各项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师生给予重奖。近三年,镇财政共拨出专项经费15万,重奖教师学生60余人次,桃水村每年拨出资金1.5万元用于奖励桃水完小师生。随着全镇尊师重教氛围的日益浓厚,学校环境的不断优化,教师们亲切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大家庭的温暖。
3、认真做好“控流保学”和成人教育培训工作
我镇立足适龄儿童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在学籍管理上突出精、细、严、实。根据市县教育局文件精神,我们制定了《桃水镇关于控流保学的实施办法》,实行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异地就学学生情况记载,认真执行中小学学籍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控流”责任,全镇层层签订责任状。经过努力,2010年全镇三年幼儿园入率达85%以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入学达100%,小学辍学率为0;镇农民技术学校加大对青壮年文盲扫盲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力开展初中毕业生技能培训和农村新增劳动力培训,为实现桃水镇区域经济的再发展储备了后备人才。
(三)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为教育保驾护航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确保师生安全是政府的应尽职责。2010年上期,镇政府与县环保局联动,重点整顿了中学、夏泉完小和桃水完小周边矿污染问题,目前,已全部消除隐患,切实落实县综治委督办校园安全的重点问题。同年下期主动联合县交警一中队,清查镇违法违规接送学生装幼儿车辆3部,清退不合格司机1人,并多次组织明察暗访,及时处理各类违规接送学生装行为。针对桃水星星网吧有违法接纳未成年人上网问题,政府多访组织县文化督查队,工商所和派出所同志,深入调查走访,对违法问题进行严厉打击,严肃整理了网吧老板不正之风,净化了学生假日休闲环境。同时,积极维护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专门建立学校治安应急机制,对侵犯学校及师生利益的行为,派出所同志有求必应,及时赶到现场,果断处理,近两年,我镇未发生外来闲散人员支校滋事现象,真正打造了教师舒心,学生放心的平安校园,中学2010年成功创建“市平安校园”。
(四)坚持质量强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镇坚持素质教育工作方针,认真组织学生参加阳光体育和各类比赛、竞赛活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09年在县局举行的庆国庆60周年纪念活动中,我校师生艺术节日双双获得县乡镇中学组一等奖;去年在全县中小学教育艺术节中,我镇初中学生节目《如火的青春》获县乡镇中学组一等奖;今年参加县局举行“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诗歌朗读比赛,我镇中学生荣获县一等奖;2010年,我镇初中毕业会考,3名体育特长生考入省重点中学;今年我镇桃水完小参加市阳光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学校办学特色初显成效。随着办学条件的不断优化,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居市县前列。2008年株洲市初中毕业会考,我镇中学以生平521.8的优秀成绩,在株洲市197所初中学校的列12位,居攸县乡镇中学第一名。2009年在株洲市初中毕业会考,我镇中学学生成绩五率综合值全市第17名,居全县第三。2010年,株洲市初中毕业会考,五率综合值居全县第六名,小学抽考、统考均有不俗的成绩。2009年,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赛中,我镇中学生获省二等奖一名,省三等奖二名。近年来学校多次县局被评为“初中教学质量优秀单位”和“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付出终有回报。这些年,我镇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骄傲的成绩,校园越来越漂亮,教学质量越来越好,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越来越高,所有一切都得益于上级领导的关怀,得益于全镇人民和全体教职工的辛勤努力。但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桃水教育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信一定会以“市督导评估”为动力,以“教育强镇”为方针,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全力推进桃水镇教育事业再上新的台阶。
第三篇:龙王庄镇迎接市政府教育督导汇报材料
龙王庄镇迎接市政府教育督导团
汇报材料
龙王庄镇政府 二〇一二年六月
龙王庄镇迎接市政府教育督导团汇报材料
尊敬的市教育督导团各位领导、专家: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龙王庄镇5万多人民,代表龙王庄镇人民政府向各位领导、专家们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简要汇报:
一、龙王庄镇基本情况
龙王庄镇位范县新区东南部,距离新区中心5公里,辖69个行政村,总人口 52477 人。是范县著名的废金属加工之镇。2011年,全镇企业产值达到 7.5 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67.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470元。呈现出稳定、繁荣、蓬勃的发展态势。
二、龙王庄镇教育发展现状
(一)全镇现有初中3所,成建制小学 16所,幼儿园3所。目前,初中在校学生3400人,58个教学班,专职教师165人;取得大学本科学历的119人,占72.1%;在校小学生6357人,146 个教学班,专职教师236人,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 77人,占32.6 %;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学童 1368 人,在岗人员全部经过岗位培训,并取得合格任教资格。
(二)全镇教育特色明显,成效显著
1、“双基”成果得到巩固提高。2011年全镇小学入学率100%;巩固率100%,辍学率为零,毕业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巩固率100 %;辍学率为零;毕业率100%;学前教育也卓有成效,学龄前儿童入园率达100%。
2、全镇已形成“学前教育——小学——初中”的较大教育格局,为科教兴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孟楼中学、明德小学、付金堤小学、王庄小学都是市示范学校;龙王庄小学还是省德育教育先进校;付金堤小学还是中国石油大学社
会实践基地;孟楼中学、明德小学、付金堤小学是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去年在镇政府帮助下,我镇村民王君献又投资30余万元新建1所高标准幼儿园,于今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龙王庄镇现已成为范县名副其实的教育强镇。
3、镇内教师素质高、能力强。近三年来,全镇教师有100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明德小学王正堂校长、付金堤小学韩国峰校长被授予市级优秀校长。明德小学李海英老师被评为范县最受欢迎的老师(全县10名),曹存兴等39名教师被评为县优秀教师。教育质量连年上升,去年我镇小学毕业会考成绩位于全县各乡镇第二名,2011年中招我镇孟楼中学、大屯中学分别取得全县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受到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4、学校教育科研成绩显著。镇中心校承担研究的省级科研规划课题《青少年生活方式问题策略研究》顺利通过省教科所的验收并顺利结题;二楼寺小学研究的课题《单元达标》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付金堤小学《激励育人模式》研究通过一年来的实践初见成效。中心校的联片教研活动“课堂展示”教研模式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了一个成长的舞台,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目前,全镇学校都在进行多元课程教研活动。其中,孟楼中学、付金堤小学、明德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特别是付金堤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得到县教育局的充分肯定,他的课间活动项目《竹竿舞》和《中国功夫》今年在全县庆“六一”和“教师节”文艺汇演中搬上了演出舞台,受到大家的好评。
三、我们的做法
(一)指导思想是核心
镇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以“工业强镇、农业稳镇、钢铁富镇、科教兴镇”为总体工作思路,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的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们把握大局,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
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作用。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教育体系,构建龙王庄镇的大教育格局,真正做到“教育强镇”。
(二)目标任务是方向
龙王庄镇积极建设一套党政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党政协调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将教育发展责任纳入全镇惠民工程总体规划和专项目标管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达 100 %,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小学辍学率为0,毕业率达100%;初中升入高中、高中升大学的比率逐年提高。
(三)有力措施是保障
1、加强学习,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
镇党委、政府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基础,是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基本途径。龙王庄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勇立潮头,充分发挥教育在城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必须在构建并完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的同时,始终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工作。
2、建章立制,保证教育有序发展。
为不断打造高质量的龙王庄教育品牌,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互动发展。我镇不断加强领导,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制,把教育工作具体分解落实到相关办公室、村委会和学校,纳入工作目标管理,严格进行考核,兑现奖惩。镇党政领导高度关注教育事业,坚持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定期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定期召开教育工作大会和表彰会。特别是去年,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调整后,镇政府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召开了全镇教师大会,拿出了5万元对全镇在职教师、离退休教师每人发了纪念品,对优秀教师和先进学校进行了表彰,又组织镇以上优秀教师80余人到北京颐和园、长城八达岭、故宫等地方进行了旅游,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抓住关键,认真做好控辍保学。
我镇立足该入学的儿童少年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在入学管理上突出精、细、严、实,着力控制学生流失。
抓强化制度关键,控制流失。一是镇政府制定了《龙王庄镇关于控辍保学的实施意见》。二是实行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中小学都建立了制度完善、运行规范的学籍管理制度、也建立了信息准确的学生电子档案。三是及时报告流失。中小学分春秋两季及时向镇、村报告学生流失情况,以便适时监控,及时采取控流促返措施。四是严把关键部位。认真执行中小学衔接入学制度,小学校长、主任、六年级毕业班班主任要与初中学校密切衔接,使小学毕业生顺利升入初中学习,防止链条脱节。五是落实控流责任。在人头问题上,全镇层层签订责任状。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队,学校校长包校,主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科任教师包学生。
抓创新方法关键,控制流失。一是加强宣传抓堵流。按照“假前假后家访忙,年外辍学年内防”的要求,镇政府在每年开学前半个月都会以通告的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与村委会、学校配合,积极动员组织适龄儿童入学;通过广播、致家长一封信、大幅标语等形式进行教育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要求教师积极开展家访,及时了解和解决厌学者学习困难,激发学习兴趣,防止流失。二是培优防差抓防流。中小学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开课,全镇中小学校制定了“减负”规定,严格控制学生在校学习及作业时间、作业量,进一步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增强了学习兴趣。三是加强对
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防流。据统计,我镇中小学由于种种原因现有留守学生2636人,单亲子女65人。我们从以人为本,关心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高度,把“留守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工作来抓。学校定期召开“留守学生”监护人会议,并通过家长学校加强对监护人开展正确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导。党委、政府与村委会配合共同发动“留守学生”的亲属和近邻关心“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分担监护的责任。
抓助学帮困关键,控制流失。对就学困难的学生,龙王庄开展了“干帮群助”助学活动,对贫困生伸出援助之手。镇党委、政府组织广大干部、职工、教师进行了助学捐赠活动,仅2011年秋季就筹款 2万元,对口资助了9名大学生、33名中学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加大对残疾儿童入学的帮扶力度,积极鼓励他们入学。经过努力,去年全镇小学入学率达到了100%,辍学率为零;初中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小学毕业率100%,初中毕业率100%,15周岁人口小学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初中教育完成率100%。
4、整合资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我们着力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把社会环境作为更为广阔、更为鲜活的教育资源,让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为净化教育环景,镇政府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多次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在假期期间,还组织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利用自身特长成立各种兴趣辅导站,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艺术特长教育,还组织孩子们进行象棋、书画比赛,教育他们远离网吧,引导未成年人正确开展绿色上网,有效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5、严格考核促激励
认真实施教育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镇领导和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学校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利用教师节、教育工作会表彰优秀单位、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春节还慰问贫困教师。建立健全工作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重奖。
龙王庄教育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县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厚爱,尽管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跟领导的要求可能还有距离,只要我我们真心为民、依法履职,龙王庄教育一定会开创新的局面,为全镇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
龙王庄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六月
第四篇:学校迎接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学校迎接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学校迎接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为了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增强学校实施和建设新课程的能力,全面深化素质教育。我中心成立了以中心校长李吉平任组长,中心副校长付书刚任副组长,中心教研员为成员的中心教学评估领导小组,对教师个人及学校教学整体工作进行评估,立争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一)、中心基本情况
学校总占地总面积90643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55.17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385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6.93平方米。实现了电、暖、水齐备,校园达到了美化、绿化、硬化、净化。
现有小学2所,教学点15所,在校学生1643人,67个教学班,教职工总数119人,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112人,高级职称60人,一级职称41人,二级职称18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了100%。
我中心一贯坚持“以人为本,以评促建,以评促发展”的原则,大力进行教学改革。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一直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改为契机,加强学校管理。在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自2010年以来,在教育局组织的抽测中每次都名列全县前茅,并连续五年获得县长教育特别奖,创下教学成绩“五连冠”的教学荣誉。本次中心教师评估86人,其中优秀40人,占47%,良好46人,占53%。
(二)、评估流程与结果:
根据省教学评估的要求,对中心的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自评分数为93分,结果为达标。
评估的流程为:
1、成立中心评估领导小组
按照县教育局和教研室的要求,我中心首先成立以中心校长为组长,中心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心教研员为成员的教学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认真学习了关于评估的一切材料,同时对小组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2、自评过程
(1)、成立中心教学评估领导小组,制定评估工作计划,积极落实。
(2)、认真学习《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标准》及有关法规,确保评估做到细致认真,公正透明。
(3)、搞好评估的宣传和发动,让广大教师认识评估的内容、目的、方法和意义。
(4)、通过座谈广泛征求教师、家长、社会的意见和建议,撰写教学评估报告。
(5)、根据各方面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再次进行自我评估。
(6)、将评估结果通过教师大会进行通报,确保中心每位教师了解评估的内容和结果。
优点:
评估工作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认识了评估的内容、意义和目的;查找出了自身的差距,制定了努力的方向,促进中心学区的教育健康向上发展。
存在的问题:
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有待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努力创造教师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校本课程有待进一步的拓展,没有形成规模和特色。
努力的方向和措施:
进一步更多地创造教师学习和培训的机会,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完善各种教学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人,规范人,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努力形成特色,体现出成果。
自评结果:教学管理23分;课程管理18分;教学条件19分;校本教研18分;评价研究15分。总分:93分。评估结果;达标
(三)、依照《河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评估标准》对中心的教学评估工作逐项进行汇报:
(1)教学管理:(自评分23分)
1、管理能力中心校长和班子成员对国内外教育改革的趋势和课改理论掌握比较熟悉,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认真做好学习笔记。校长和班子成员能积极对教师进行理论辅导讲座,将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传达到教师,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中心确立了研究课题并制定了实施方案、计划安排,有推进课改及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报告,能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中心领导班子经常深入课堂听课,积极组织并参与校本研修及校本教研活动。能以身作则,经常深入教师学生群体之中,了解老师、学生的实际情况。总之,中心班子结构合理,工作热情高,有极强的开拓进取精神。
2、管理目标
中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重的原则。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开全开齐三级课程;充分发挥学校年级、学科教研组织的作用,建立“教、学、研”一体的校本教研制度,校本教研主题明确,活动记录齐全,多年来学校坚持校本教研制度,大大促进了教师授课水平、专业素质的提高,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一直稳步提高。
3、管理机制:
为保证新课程的全面实施,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明确了各管理机制的职责,使各机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充分发挥了管理机制的作用。我们每学期都会制定保证新课改全面实施的校本教学计划,并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指导具体落实。
4、教务管理
图书、微机有专人管理,并充分利用,学生兴趣高涨,但由于条件有限,课时相对较少。中心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及业务素质的培养,经常组织教师进行政治学习及业务学习,激励教师进行学历、业务进修,在课堂教学、实验操作、作业指导、成绩考查、专业发展等方面都制定了较完善的、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
5、学生管理
我中心确立学生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人人成长,人人成才”,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我中心首先制定了管理制度来约束学生,规范学生行为。学校同时还实行晨检制度,健全班委会制度。这些措施震撼了学生的心灵,激励着他们不断进步,学生的面貌大大改善,违纪少了,行为举止端正了,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
其次,开展活动,促进养成教育。我中心评选出优秀班级和优秀的学生,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自己成长的喜悦。评比活动,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和成长的新起点,在学校弘扬了正气,净化了学校育人环境,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中心要求各学校经常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每学期都要聘请法制人员对学生作法制报告,经常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并开设了法制课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重学生体育锻炼,每学期都要举办运动会,队列体操表演及多种体育比赛,各学校充分利用早操、课间操、体育课、课外活动时间,开展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在校1小时的锻炼时间。校园文艺活动丰富多彩,学校教导处积极组织书法比赛、绘画比赛、歌咏比赛、文艺汇演等各种活动。教师能经常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有批改记录。
6、特色管理
我中心坚持走“科研型、开放型、学习型”办学之路。注重加强管理方式,举行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特色活动,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经常坚持。
(2)、课程管理(自评分为18分)
1、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和我省课程计划及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学年课程实施方案,确保课程的全面有效实施。
2、课程实施
根据教育部课程设置方案和我省课程计划有关要求,及本中心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学年课程(包括国家、地方)实施方案,开全开齐三级课程。有标准的学校、年级、班级课程表,学校根据学生情况和学校实际,开设了校本课程,做到有教师、有教案、有教材、有课时、有计划、有总结。同时开设立地方课程,做到教材、师资、计划、课时四到位。
3、课程评价
中心建立课程评价实施机制,定期检查教师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并适时提出调整、完善意见,教师能够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3)、教学条件(自评分为19分)
1、教师队伍
所有教师学历全部达到标,教师岗位设置及学科专业结构合理、合适,能满足新课程全面实施的需要,没有不合格的教师。
2、经费保障
中心本着开源节流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前提下,划拨专项资金用于满足课程资源开发、教学设施配备及教学资料、教师培训、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的经费需要。我们订阅了大量的教育期刊及杂志供教师阅读,先后多次派出教师前往兄弟学校参加各类培训及学习交流活动,扩宽了教师的视野,将许多最新的教育信息带回了学校,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3、教学设施
各学校现在有图书室微机室,并能充分利用,图书资料、文体器材、计算机和多媒体设施能满足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4、教学资料
中心能及时为教师购买教学必需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用书、教学挂图等资料;学科教学、实验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所需的教具、多媒体课件、光盘等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但许多与新课程相匹配的教学资料相对不够丰富。
(4)、校本研修(自评分为18分)
1、研修规划
学校每学期都制订的比较详细可行的教研计划,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教师素质迅速提高。但学校课题较少,学校和教师研究力度还待加强。
2、组织建设
有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制度,成立了以中心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每次教研活动都要进行组织、检查、指导。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加快教师知识更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同时积极鼓励教师多学习,大胆进行创新,通过榜样激励教育,抓典型,带群体,促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
3、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校本研修的保障。为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稳步、有序地开展,中心先后出台了《校本教研学习制度》、《校本教研反思制度》等十几项相关制度,制度中对教师发表文章、写课堂札记和做教学反思、做案例分析等都细化了质和量的要求,把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情况作为评先、评聘的重要参考。这些较为系统、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使学校工作有章可循,井然有序。
4、教学研究
中心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校本培训,在教学研究中能够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通过教研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设计及教学预设的能力。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三维目标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教学设计、课堂观察、课后讨论、行动改进,提高了教师发现问题和自我改进教学的能力。
5、课题研究
中心能够为教师课程实施中带有普遍性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合作团队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学习,课例研究、连环跟进等研究活动,不但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5)、评价研究:(自评分15分)
1、教学考查
中心制定了各种教学实践活动评价标准,建立了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的教学活动考察制度,并制定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有检查评价、反馈和交流。学校、教研组能够采用定期、随机听课、评课等方式把教师日常教学活动考查结果作为教师评估的依据。
2、教师评价
中心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学生、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评价能够体现动态性、过程性。教师有成长档案,有较完善的教学评价制度。中心在每学年初制定教师考核量化细则,在量化过程中发现问题做好记录,下一年进行完善和调整。家长和学生为我校的发展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3、学生评价
中心建立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能够根据《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对学生实施公平、公正、科学的评价;同时通过考试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考查学生的学科成绩,关注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差距,能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4、命题研究
各学校成立了由教导主任牵头、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命题小组及命题审核小组,坚持以课标为基础、能力为核心的命题研究,建立命题审核制度;精选习题、考题,减轻学生负担,不出偏题,有对考试题发展趋向的研究。教研组长分析学生答题情况与预测的差距,找出原因,以便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
5、配合工作
学校对上级开展的各类教学、教研活动积极配合,主动协调、广泛发动、落到实处,真正把教学、教研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主体地位,且各项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
6、质量评价
中心始终把教学质量评价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和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业考查成绩逐年提高,学校的教学成绩一直稳步在同类学校前列,得到上级的认可和社会的承认。
通过本次教学评估,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们相信,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进步和成长的过程。我们继续朝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我们深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教学工作是新课程实施的重中之重。加强教学工作的研究和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中心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认真分析、反思、诚恳听取专家的意
见和建议。今后,我们将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以坚定的信心和昂扬的斗志开创玉亭中心更加辉煌的明天!
第五篇:迎接白银市教育督导评估汇报材料
2011年甘沟驿镇“两基”迎国检工作基本
情况汇报
一年来,甘沟驿镇教育管理中心以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打金色牌建设西北教育名县”的发展规划,认真贯彻市、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现把一年来我镇“两基”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甘沟驿镇位于会宁县中部,祖厉河畔,是会宁县中部五乡两镇农副产品和商品流通集散地。东接四房吴乡、韩家集乡,南毗柴家门乡,西连定西市安定区新集乡、汉家岔乡,北邻河畔镇。国道309线与省道207线什字交叉贯穿全镇,交通便利,区位条件优越。甘沟驿镇辖12个行政村,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003人,其中农业人口23158人。全镇现有中小学17所,其中:独立初中2所,镇中心小学1所(附设幼儿园)、村中心小学11所,六年制小学1所,教学点2个;专任教师277人(公派教师238人,代课教师39人),其中小学教师174人,中学教师103人。在本镇上学学生3343人,女1537人。初中学生1683人,其中女822人;小学生1660人,其中女715人。外乡县在本镇就读学生276人,本镇在外乡县就读学生507人。
二、普及程度
入学率。近三年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入学率98%,初中净入学率95%,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为80%以上。适龄女童入学率100%。
辍学率。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率1%以下,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2%。
完成率。15周岁人口初等义务教育完成率100%,17周
岁初级中等义务教育完成率90%。
毕业率。小学生毕业率100%、小学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率98%,升学率85%。
三、师资水平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资格准入、教师聘任和绩效工作制度,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教师数量、结构基本满足教育教学发展要求,小学取得大专以上学历72人,中学取得本科以上学历77人,小学初中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100%,学历合格率为100%。
四、办学条件
全镇共有校舍122栋、526间、总面积为9476.8平方米,其中小学95栋349间13742.8平方米,中学27栋177间8105平方米,危房面积842平方米。2003年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各级各类学校硬件设施显著改善:2007年五十铺启瑞爱心小学建成,总投资42万元其中地方配套22万,总建筑面积达453平方米;2009年甘沟中学灾后重建项目全面动工,新建教学楼一幢,面积2620平方米,沼气厕所一座,面积146平方米,投资达193万元,完善了各种配套设施。2010年建成面积720平方米体育馆一座,67平方米锅炉房一间,总投资121万元;六十铺中学2010年4月在北京签订了“八一爱民学校”投资项目,解放军总后勤部援建教学楼一幢,面积2458.03平方米,新建406.8平方米餐厅一座,总投资343.8万元,其中地方配套143.8万元,计划2011年8月底完工,9月份投入使用;2010年大窑小学新建教室及办公室137平方米,总投资10.7万元。硬件设施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各级各类学校配备有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仪器室,部分学校也设置了微机室。六年
制小学“两箱三仪”齐全,六十铺小学仪器达到国家III类标准、镇中心小学达到国家II类标准,中学生生均图书28册,小学生生均15册。
五、教育经费
我镇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建立健全预算制度。确保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免教科书和各类教育专项资金,不截留、占挤和挪用。自2008年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以来,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如下:2008年免除教科书97.092万元,公用经费123.2236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60.15万元;2009年免除教科书93.303万元,公用经费139.7465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55.5万元;2010年免除教科书84.6万元,公用经费167.38万元,寄宿生生活补助66.525万元。2008年以来,我镇积极调整教育布局结构,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先后撤并了4个教学点,两所六年制小学,整合了教育资源,办学条件得到了初步优化。
六、教育质量
我镇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规范管理,有效教学,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工作思路,坚持民主、平等、服务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注重细微、强调服务。牢固树立“安全是天,质量是地”的意识。以安全为前提,以质量为重点,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全力营造“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德才并举,和谐共事”的办学环境。紧紧围绕“教育走和谐均衡持续发展的路子,学校走内涵发展的路子,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路子,学生走全面发展的路子”目标,以作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着力解决教育系统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教风、校风、行风明
显好转,教师事业心责任感明显增强,能力素质明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在全县统考中,2008年中心小学27名,2009年第9名,2010年位居全县第2名;甘沟驿镇在全县综合名次2008年第24名,2009年第21名,2010年12名。2010年我镇有52人次获得县级以上奖励,有8项省市级课题研究已通过鉴定或正在评审。
七、扫盲工作
我镇着力加强扫除青壮年文盲和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工作。15-50周岁青壮年14826人,其中非文盲人口14582人,非文盲率97%,2000年以来,共扫除青壮年文盲741人,脱盲巩固率为98%。建立农科教培训中心和各村教学点12个,每年各村中心小学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对农民和脱盲人员进行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训人员分别400人和200人。对毕业回乡的两后生组织动员他们参加乡县组织的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八、“两基”巩固工作主要措施
本学期开学以来,为了进一步巩固我镇“两基”工作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根据省、市、县“两基”迎“国检”会议精神和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甘沟驿镇“两基”迎“国检”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材料组、文档组、组织协调组、项目建设组、信息宣传组、督导检查组等六个业务工作小组,先后召集了由校长、教导主任、“两基”业务人员参加的“两基”专题工作会议4次,教管中心、学校、教师层层签订责任书,做到分工明确,靠实责任。5月初教管中心组织全镇各校校长深入到“两基”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六十铺总后希望小学和甘沟中心小学参观学习,交流经验。
(一)认真自查,切实整改。各学校对照《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国检的有关要求,主要是《甘肃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评估验收实施办法及说明》,结合实际,本着“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两基”工作进行全面复查。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校通过黑板报、标语、横幅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宣传“两基”国检工作的重要性,深入宣传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两基”迎“国检”目标、内容、要求,大力宣传我镇“两基”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增强广大师生及家长执行教育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两基”迎“国检”工作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督查,落实责任。在责任落实上,教管中心将把“两基” 迎“国检”工作纳入各学校目标责任进行考核。具体措施,一是实行责任制度。各学校校长是“两基”迎“国检”第一责任人,对本校此项工作全权负责。各工作小组组长是本小组工作第一责任人,对本组承担的工作全权负责。各校教师是“两基”工作所承担具体任务的第一责任人,对自己承担的工作全权负责。各校首先组织安排教师进村入户,摸准摸全辖区内少年儿童就学情况、青壮年接受教育情况,为“两基”档案建设提供了详实的材料依据。二是实行纵向、横向联系制度。加强经常性地衔接协调,乡校之间,校校之间,要经常性沟通协调。三是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促学校整体工作全面发展。四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凡“两基”迎“国检”准备过程中工作不重视、不到位的,在各级检查验收中出了问题的,一律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九、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仍然与“两基”国检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1、教师队伍老化, 结构不协调。我镇小学教师队伍年龄偏大,除镇中心小学和六十铺总后希望小学之外,其它各村小学教师平均年龄均达50岁以上。全镇各村学缺乏专职英语教师和音体美教师,存在结构性不协调,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近年由于小学生源逐步减少,按照国家教师配备标准计算,我镇小学教师超编,但是由于布局调整要符合实际情况,加上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没有到位, 为了解决边远乡村农民的子女上学难题,我们不能一味撤并学校,不得不保留一些村小和教学点,这样就造成了教师实际使用上缺编。
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待加强。目前虽然我镇所有学校安装了远程教育设备,其中两所初中建立了多媒体教室,但在教学应用等方面还需要花大气力,我们将加大校本培训力度,力争使每个教师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信息技术教育。
总之,我镇的教育工作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我们将继续发扬成绩,弥补不足,争取顺利通过“两 6
基”国家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