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有效性阅读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4 03:16: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英语有效性阅读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英语有效性阅读结题报告》。

第一篇:英语有效性阅读结题报告

《小学英语阅读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信息的时代。英语是传输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一个人英语阅读能力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他吸收有用的信息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到小学毕业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掌握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二期课改更是规定小学阶段阅读要达到一定的量。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没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是不行的,成功的英语教学要依赖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实践。因此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阅读教学在语言学习特别是外语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阅读课一直是最受重视的科目。无论在中学还是大学,英语阅读课所占的课时最多。它可以帮助学生得到乐趣,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具有正确的阅读技巧,拥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阅读是巩固和扩大词汇量的好方法。在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往往侧重听说技能的培养。其实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应在启蒙教学阶段进行渗透培养。我校在一年级便开设了英语课,并配有专职英语教师.然而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感到小学阶段学生由于接触和使用英语的时空受到一定的限制,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低下已经是个普遍问题.我们发现许多学生知道一个个单词的意思,但连词成句,联句成篇之后却又不知道它们的意思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的小学英语并无明确的英语阅读教学目标和配套的阅读教材,因此在小学阶段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提高小学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必然趋势.本课题开展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提出的。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古德曼(K.S.Goodman)在1972年指出:“阅读是对三种相互有关而各有区别的信息,即形符的、句法的和语义的信息,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种形式。”英语阅读包括了朗读和默读。但主要是借助视觉进行默读。默读是最符合实际需要的方式。默读要求把注意点放在理解语言单位上,速度较快。现在的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情感因素,方法与策略因素,智力因素。但在我的教学中,我发现其主要原因是语言因素限制了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所谓的语言因素是指字母、单词、习语、短语和语法规则等。当学生遇到新单词或新句式时,立即产生了畏惧感,觉得束手无策,思路混乱。其次,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大部分学生除了作业中的阅读练习,从来不主动阅读课外材料。再者,学生对阅读的内容缺乏深层的理解。

2、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语言的首要条件是保证足够的可理解的语言信息输入,因此听和读是学习英语能否成功的关键。但现有条件下,依靠听力输入毕竟有诸多限制,而阅读则是可行和可靠的。按新《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在毕业前至少应该达到二级的目标要求。在二级目标中,读的要求有:

5、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6、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小短文。现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重视了听说能力的培养,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读和写技能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训练进行探讨与研究。外语教学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个认识和言语交际的过程,也是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读者对语言信息理解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假如教师只是让学生读文章,做练习题,朗读,而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都是违背阅读心理规律的,势必影响阅读教学效果,也难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语言又是相对抽象的知识。儿童外语教学需要具体情景的支撑,才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语言本身。具体而言,儿童英语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语言的具体或模拟情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学习。儿童英语教学,必须为儿童提供可让儿童理解语言的内容、表达条件、语用情景的机会。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渴望,他才愿意学。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多变的阅读教学活动形式和不同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4、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再是过早的事,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这些目标的实现刻不容缓。我校自2000年开设英语课以来,在英语教育中取得的成绩一直在全市处于领先地位。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我校有队伍精良,教学优良的英语教学队伍:有在镇江市英语赛课中获奖的优秀教师,有在英国学习回来精英„„2002年我校英语教研组被评为“镇江市优秀教研组”。学校领导对我们英语教学高度关注,并给予一切的帮助。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将会得到很好的落实。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研究的目的:

1、构建实施小学英语阅读课的基本框架。

2、探索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二)总体目标: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增强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他们的英语阅读习惯和能力。帮助学生善于、乐于了解异国文化,拓展实践空间,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促进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三)分级目标:

三年级:1.能看图识字,或认读所学单词。2.能朗读和理解学过的简单的句型及对话。3.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四年级:1.具有初步拼读具有一定规则的单词的能力。2.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一些单词、词组在句、篇中的含义。鼓励学生学习使用字典。3.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从短文中获取大意。

五年级:1.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2. 能通过上下文理解部分生词的含义。正确运用工具书理解文中的单词、词组。3.能通读简单的故事、短文,正确理解大意。4.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所读的语言材料。

5.初步建立起课内,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六年级: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所学对话,短文以及与教材难度相当的对话,短文。2. 能够正确理解所读故事,短文的大意,能从文中找出有关信息。3. 能够运用简单的阅读技巧来提高理解的准确度和阅读的速度。4. 有较浓的课内,课外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研究形式

1、举行教学展示

组织了英语阅读学科的研讨课、示范课、汇报课等多种教学展示,开展了实验教学观摩活动,组织专题理论研讨,树立生活教育思想

构建英语阅读教学的模式。小学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教学的实施内容:(1)、了解小学生阅读心理

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7岁到12岁),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到这一些是十分有益的。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所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来组织教学。

(2)、驱动小学生阅读需要

阅读需要是人进行阅读活动的动力源泉。现代社会信息传递频繁,英语的交际功能日益明显,所以作为教师,更应该促进小学生阅读的内部驱动力,使之产生自身的阅读需要,即进一层的阅读动机。教师要对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以诱发其阅读的欲望,剌激他的阅读兴趣,剌激阅读学习。

(3)、扩大小学生阅读数量

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所以小学生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有必要进行扩展阅读,增大自己的阅读量,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尽可能多地撷取信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4)、教给小学生阅读方法

我们的研究就是选择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小学生推荐,使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凭,能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如写写画画、快速阅读等。

(5)、训练小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人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能力。苏霍姆林斯基称阅读能力为“掌握知识的技能”,小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如拿到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能受到美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同时也能在阅读中大量吸收语言,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6)、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

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首要在于选择读物,要从易到难,逐步增加难度;其次是对理解程度的要求要适当,对同一篇读物,随阅读遍数的增加再进而提出进一层的理解要求,使学生经过几遍阅读之后达到较好的理解程度;第三是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要逐步训练,使学生掌握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以增进阅读的速度。同时,要让理解与速度得到很好的协调,和谐发展。

2、分阶段进行研究

把一至六年级分为四个阶段,三年级为起步阶段,主要以课堂为主阵地,指导好说英语;四年级为过渡阶段,主要是使课内外结合起来,写完整几句话,有内容;五六年级为成熟期,能阅读课外的一些英语阅读材料。能有清晰的英语写作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外在行为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观察,从而直接感知和记录学生对所学阅读材料的兴趣、理解程度、掌握情况等。

2、实验法:

根据实验目的,对小学英语阅读课的教学模式分年级进行不同的设计、探索,并将不同课堂教学现象做记录、分析,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法:

对比较典型的阅读教学的材料进行分析,或对课堂案例进行微格研究,直观地体现研究情况。

六、课题研究结果与分析

我们的课题已实施了一年,在实践中,我们根据PEP教材的知识体系、语言结构以及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编写了三四五六年级的配套阅读材料,并在不断改进调整中。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意愿,并不断完善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工作,我们随机对五六年级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接受问卷的学生代表了全校三四五六年级学生,其中男生47%,女生占53%。在学生们认真答题后,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我校56%的学生非常喜欢英语学科,44%的学生比较喜欢,0%的学生不喜欢英语;54%的学生对教师补充的英语阅读教学内容非常喜欢,46%的学生比较喜欢,同样0%的学生不喜欢英语

对于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出现的学习情况,51%的学生是比较轻松的,45%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只有4%的学生觉得比较困难。

对于我们每周一次英语阅读课的安排,有46%的学生认为很有趣,可适当增加,53%的学生可以接受,只有1%的学生表示有压力,可适当减少。

所以通过英语阅读学习,我们认为我校每位三四五六年级学生都有了不小的收获。通过英语阅读学习,孩子词汇量猛增,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英语的理解能力提高了,通过阅读技能的培养,语感也增强了,学生对英美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热心的家长对我们英语阅读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都相当满意,并鼓励我们继续实践和研究下去。有些家长又给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如,广泛涉猎英美文化,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各国的文化。

我校的教师也在阅读教学中取得了累累硕果,写下了不少关于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优秀论文

当然,我们的英语阅读教学目前还不是很成熟,有待于总结和提高。针对工作中的不足,我们会尽快使它完善。以后在英语阅读教材的选择上能考虑到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更多地给学生进行语言输入,尤其是英美文化知识的提高,为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而努力。我们还将继续深化阅读教学的实践和研究,在已取得的教学模式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在课堂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增加语言的输入量。我们相信,经过不断的调整优化阅读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我们的阅读教学研究一定会更加完善。

第二篇:英语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

结题报告

营丘镇崖头小学

周东

一、课题的提出

在授课过程中,由于发现本班级当中,常常会出现些后进生很是伤脑筋。一直以来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读,学生跟读;教师问,学生答。这样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只有老师布置了作业,学生才会去完成。这样久而久之,必然会出现两极分化,好的学生能流利的进行基本英语会话,而差的学生连字母都读不好。这些差生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英语学习成绩持有一种消极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此时无论教师采取什么办法,他们似乎都无动于衷,不及格的分数也不会再使他们感到不安。目前,在我班以及其他班级当中都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我们非常担忧。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在小学阶段就将淘汰一部分英语学习者,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努力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势在必行。

只有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才是英语学习的主人至关重要。才能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变到“我要学”的主动状态;使他们以最佳的心理去学习,使学习英语不再成为负担,反而成为一种精神享受。如果能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主动性,就能改善甚至改变出现的不良状况,从而提高小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理论依据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这为每一位教师的课堂实际教学提出了行为指南。

我国学者余文森指出: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表现为“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表现为学习兴趣和学习责任。主动性学习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具有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和问题意识,是所有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比较学生平时在课内外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对不同教学方法的反映和取得的教学效果,加以记录和分析,并得出结论。

2.调查法: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个体作为长期观察对象,在不同阶段有计划运用不同教学手段,观察并分析其发展动态,进行科学比对,最终得出结论。

3.文献法:在课题研究中积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掌握本课题发展动态,并积极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研究。

(二)实施步骤

课题研究时间自2009年4月至2010年12月。本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09年4月—5月)

本阶段的任务是:查阅资料,反复酝踉,定出方案,修改论证。

2、实施阶段(2009年5月—2010年11月)通过多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进行调查分析,评估总结。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索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的新途径,建立以活动课为主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3、总结阶段(2010年11月-12月)(1)完成资料整理、归类。(2)完成研究报告。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激发兴趣

关注学生情感,把对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渗透到学科教育和教学当中是目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心理潜能得到高效发挥。它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英语的学习。积极的情感、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对英语学习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对学生充满激情,在学生面前充满亲和力,让学生和教师共同分享教与学的快乐。教师要懂得赏识学生,善于赞美学生,让他们能保持自信,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教育学家告诉我们:教师的一个关切的眼神,一个温和的微笑,往往会给课堂带来活跃、和谐的气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产生向上的求知欲。

(二)教给方法(1)课前预习机制

课前预习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很多学生不愿意预习。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引进了“课前预习比赛”机制,布置预习的作业,在课堂中对预习部分进行检查,如能答对就能得到加分。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使孩子们渐渐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力争在课堂学习当中有好的表现。

(2)游戏融入,在活动中学习。

游戏活动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之一。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设计了很多游戏活动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比如,用拼写游戏bingo来训练学生的单词拼读和记忆能力。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四会单词时,让学生反复拼读该单词,如果学生能在教师写完这个单词时拼读到五遍,就说bingo。这样的记忆方式不显枯燥,快乐又有实效。教师们也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巧用实物和单词卡片设计游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单词。

在单词教学过程中总能遇到一些发音较难的单词。不管教师怎样提醒,总有学生记不住。反复地朗读又太机械、枯燥,会使学生渐渐失去读的兴趣。这时候就可以做“冷暖”游戏:请一名学生上讲台背对大家,教师将单词卡片藏在某位同学的书本下。游戏开始,台下学生通过对声音的高低控制向找卡片的学生暗示该卡片的位置。学生在这个游戏中无意识间重复着难点单词,游戏结束时大多已经攻克了难点单词的发音,而在此过程中体验到的是游戏的快乐。

(3)歌曲渗透,在演唱中学习。

优美的音乐,欢快的节奏,既愉悦身心又陶冶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洛所扎诺夫在有音乐伴随教学和没有音乐伴随教学的实验结果中发现:有音乐伴随的教学比没有音乐伴随的教学,其记忆效率高2.17—2.50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英语歌曲对增强孩子们的记忆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把一些需要教授的核心语言编成歌词,配上学生熟悉的曲调让学生唱读,不但符合“乐学”的原则,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进行 book1 Unit 1 部分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识记句型What are they ?以及回答。就利用学生很熟悉的“两只老虎” 的曲调编了一首歌: What are they ? What are they ? they are monkeys.they are monkeys./ What is this ? What is this ?It is a tiger.It is a tiger.利用这样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很轻易就能突破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编排这样的歌曲能把枯燥乏味的语言知识变成悦耳动听、朗朗上口的歌曲,能让学生敢于开口唱读,从而减少了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心理,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4)对话交流,在表演中学习。

小学生爱表演是天性。我基于这种心理特征,让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把每段对话都表演一遍。我鼓励他们制作道具,丰富对话内容进行演出,并在下堂课初进行汇报表演。我要求他们表演时对话熟练,声音响亮,表情生动,还要附以一些动作,台下同学则是评委。一组学生表演完毕,若能得到评委们“One, two, three, good!”的评价,这一小组就能得到加分。小学生们总是热衷于展示自我。

(5)英语手抄报

每学一个模块,就让学生制作一期英语手抄报。手抄报的主要内容是本模块所学单词和课文,还可以从其他刊物上摘抄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们可以展开想象,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版面。每期手抄报都由同学们评选出优秀作品,张贴在教室宣传栏内。教师对表现好的和进步快的同学进行及时的表扬鼓励。

特别关注后进生,从他们的手抄报中找出亮点进行鼓励,多肯定他们,多表扬他们,他们会因为得到老师认可,而产生自信心,进而会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从而逐渐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他们从中也会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不断有成功和进步体验,由后进生转化成中等生,进而优秀生,将是水到渠成。

(6)英语道具制作

英语道具的制作源于我们的对话表演,为了能在表演中得高分,孩子们课外自发制作道具,为小组的对话表演锦上添花。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每个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因为参与有多深,感悟有多深。因此,学生们对表演的热情高涨,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被激发出来。

(三)激励评价 我充分利用教室的物理环境,巧妙布置,使之成为可用的教学资源。如在教室黑板的左上角设置评价板块──“英语排行榜”。榜上记录的分数代表的是班级各个小组的奋斗成果。这里呈现了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但要想得分需依靠学生自身的努力。一次作业得了优秀,受到了表扬;或是默写全对;又或是上课发言积极,都可以给自己的小组榜上添分。这里同时也记录着学生们失败的经历:上课表现不好了,作业落做了都会被扣分,孩子们都非常关注排行榜上的成绩。我们有着明确、公平的评分标准,一个月为一期进行总评。每期结束后我们都会评选出最优秀的一个小组,他们将获得一个小贴纸的奖励。为了体现公平原则,如果这一组有成员被多次扣分,就无法得到奖励。多余的贴纸将奖给其他组中表现优秀的成员。英语排行榜的使用贯穿学期始终,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每个学期末都评选出“新星”。例如,会默写本学期所学的十个模块的单词就被评为单词之星;能背诵本学期所学十个模块中的十五篇课文就被评为背诵之星;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就被评为朗读之星„„。把这些“新星”贴在教室的宣传栏里,学期末开家长会,让学生家长们看一看自己的孩子在学校里英语学习情况。每个学生都愿意让家长看到自己好的一方面,所以学习有了动力,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两年来,我围绕实验主题,对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进行探索,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1.通过课题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并成为探究式学习的主体。

过去一直是教师教,学生读,只有教师布置了作业学生才会去做,学习非常被动,学习兴趣也不浓厚,学习能力更得不到有效培养。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我们明显感到许多原来不太喜欢上英语课的学生现在喜欢上英语课了。他们变得喜欢与老师接近,关心身边的英语问题;并能自主地预习、学习、复习英语,还能将英语灵活地运用在生活实际问题当中。许多学生自发制作英语对话表演的道具,自发编写英语手抄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自主学习。以前班里不爱学英语的学生占20%,现在只占4%,李杰、张明熊、赵梦乔同学进步明显,他们以前连课文都读不成句,现在基本上能背诵课文了;张志鹏以前课堂纪律很差,现在学习兴趣浓厚,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了。

2.在研究过程中,我构建了英语主动学习的操作策略。通过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利用游戏、歌曲、对话表演,让学生在有节奏的说唱中体验语言,在有韵律的歌唱中感受语言,在轻松愉快的行动中输入语言,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唱中学,在表演中学,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激励评价,丰富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评价方法。利用英语排行榜、评选“新星”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3.通过课前预习丰富了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发展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学生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为了更好表演好对话,学生们会自发制作精美的道具;为了展示自己的英语水平,他们会主动写英语小作文等。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激发,涌现出了许多的“新星”──发言之星、单词之星、朗读之星、背诵之星等。

我在课堂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三篇:《阅读教学有效性》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目的意义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册语文教材是以几十篇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为主体。这些作品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的典范,是识字的有效途径,是学习作文的范例,是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拓展知识视野、培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锻炼思维能力的凭借。“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课标》语)本课题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大量实践、观察、分析、总结,探求有效阅读教学的理念和有效的课堂管理实施办法,构建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与水平。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分析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特征,找到影响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提高有效性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有效性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有效性阅读教学的评价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学,即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时间、精力、努力)内带来的最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钟内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三、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效能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密切关注。国内外有识人士认为,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有效教学主要研究环境变量(学习活动的环境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否有一定影响的特征)、过程变量(师生的课堂行为和学习活动所具有的对学习活动的成果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和结果变量(教师所期望的及教师拟定教学活动计划所依据的、可用有效教学的目标和标准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教学”的真正含义在于“教”学生如何“学”。有效教学并非只是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教了多少知识,而应关注一段时间内学生学到了多少,学会了多少,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去发现学生需要什么,需要教师做什么。

我校一直重视教师的科研。认识到教师科研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最好途径,是由教书匠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的重要途径。课题组教师都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从事科研的能 力,希望通过教育科研提升自己并构建出有效的促进小学阅读教学模式。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确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该课题旨在从教育理论学习、教育理念更新、教学思想与教学机制改革和教学操作层面的创新等方面,彻底改变小学阅读教学几十年来的模式化、工具化、功利化的陈旧格局,还阅读以应有之义,还阅读课教学之本来面目。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个性化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为主导思想,努力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四、研究过程及具体内容

(一)强化了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促进认识到位。

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他们实践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效的理念要真正深入到教师的心灵,才能成为教师理念建构的基础和准绳,从而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因而,我们首先让实验教师从理论上充分认识到课题研究的意义。

课题研究伊始,课题组长就组织实验教师学习了课题实验方案和相关的理论,使教师深刻领会实验的目的、要求,以及要达到的目标,使教师真正领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提高课堂的实效性,需要我们去探索,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实践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活力,增强实效。

学习有关理论期间,我们采用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集中学习上,我们实行例会制,课题组成员按计划召开课题研讨会,让课题组成员及时掌握当前有关有效阅读的新理念以及使之有效的新方法;让课题组成员及时交流各自对课题研究的经验与困惑。同时课题负责人向实验的老师介绍一些书刊杂志,拓展教师的认知视野、拓深他们的研究视角、拓宽他们的研究范畴,从而使他们在理论上有更多的收获。

(二)建立了健全课题组织,为课题研究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2011年10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组正式成立。课题组成立之后,首先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课题管理制度,然后对课题组成员的职责进行了细化,并明确规定: 课题实验研究期间,实验教师要认真进行研究,平日要加强实验教师的自我反思和随机沟通,积极撰写教研日记,实现以交流促思考,以思考促积累,以积累促发展的目的。为更好地促使教师从参与研究变为自觉行为,课题组还明确要求:①每月由小组长牵头,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一次研究活动,主要是互相听课、评课,在互相交流中共同提高实验水平与效益。②每学期每个实验教师上一次研讨课、写一篇实验体会。③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观看与研究相应的“有效阅读教学观摩课”的教学录像,写好观摩体会并在课题组进行交流,以优质课促反思,以优质课来引路。通过“观看——反思——交流”,让组员们从教学理念上发生根的转变,从而切实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④定期组织课题组的成员外出参观学习,例如:今年4月份派出各年级的语文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前往东莞参加名师大课堂的学习听课,回来进行交流和汇报,不断提高老师的业务能力,积极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研究型、实践型组织,在教师中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全体教师的共同发展。

(三)分阶段,扎扎实实进行课题研究。

本课题研究工作分四步进行: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大面积推广阶段和总结阶段。具体工作如下:

①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9——2011、10)

走进课堂,进行课堂观察与调研,对本校常态课堂教学实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与评价,进行本校“课堂教学低效因子”的摸底调查。

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论证,形成立项报告与初步的研究方案。

②第二阶段:行动研究阶段:(2011、11——2012、4)

根据前期的课堂调研与分析,各实验教师根据自身存在的迫切的主要的问题,共同确立一个行动研究突破口进行研究。

根据确立的优化策略,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例如:开题报告、理论学习、开题课、研讨课等。

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对学生课堂学习的情况作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作好阶段性总结,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作出相应的研究调整与改进。各实验老师以随笔的方式及时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困惑或取得的成绩。③第三阶段:总结结题阶段:((2012、5—2012、7)对课题研究和开展的工作进行系统反思,整理和升华,写出研究总结报告,理课题研究期间各位成员在实验中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成果,接受专家评估。请上级课题主管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

(四)确立了实验班后,每位实验教师依据本班情况按计划进行具体的研究。

(1)分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进行研究。低年级段:阅读兴趣的培养,随文识字能力的培养,认真倾听习惯的培养。中年级段:抓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能力的培养,概括文短能力的培养,品读文段中的优美语句的培养。高年级段:略读、浏览等读书能力的培养,深入理解重点句段,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读写结合能力的培养。(2)课题研究思路与主要方法。

①研究思路:我们研究工作的思路是在实践中体验、反思领悟,将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用理论解释经验,然后再应用到实践中去检验、改造和完善。

②主要方法:本课题以行动研究为主要的研究样式,以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实践法和经验总结法等作为基本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用于借鉴图书资料,广泛汲取别人研究的成果以免走弯路。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学生课堂学习有效程度,找出存在问题,分析问题的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实验观察法,每一位实验教师以班级为主阵地,就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策略举措进行具有较强可比性的实验研究。经验总结法,实验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写出反思,总结得失经验。

五、课题研究结论分析

教学实效性的核心问题是教学的效益,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 养的实际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课堂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提高课堂的实效性,需要我们去探索,在不断地实践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实践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活力,增强实效。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例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后面的学习为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阶段性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的衔接与过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1、深入研读文本,优化文本使用。

老师在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深入地研读文本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文本,从而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要求。只有在正确深入的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才能有好的设计和好的教学过程,才能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支架、平台。花费大量时间钻研教材、多角度理解教材,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资源,在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始起阶段,老师要全面地把握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精读课文的教学,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因此老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自主的在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比如《梅花魂》一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老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念之情。特别要读好外祖父的话,外祖父的话语不多,一次是生气地训斥女儿没有管教好孩子弄污了墨梅图;一次是跟外孙女赞梅花。读的时候要注意,训斥中表达的是对梅花图的疼惜,赞誉时坦露的是自己的心声,只有反复用心地读才能感悟外祖父对祖国的的眷念也一如梅花,坚贞不移,虽然身处异国他乡,不变的是中国心。

2、定位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在正确深入解读文本后,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规定或规范课堂师生行为的指南。设定教学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弄清楚一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将这一问题具体化,转换成可以评价的指标,还应当是关照了整篇课文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后再确定教学目标。如五年级上册《桂花雨》的教学目标若设定为“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显然这样的目标比较模糊,检验的可操作性也不强,若改为“1.通过认读生字,了解课文大意,知道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 2.再读课文,抓住中心句“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正是从“我”对有关桂花的童年趣事的回忆及母亲的话里表达出来的。这样的目标就更为具体,也容易检验。

“阅读教学提效从精选教学内容做起。”教师在教学前应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然后在此基础上精选出教学内容。精选出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正确无误,体现科学性;要反映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还应富有启发性或实际教育意义及培养价值。

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二)建立自主学习的课堂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活动,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阅读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使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人,又是学习人,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法”定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1、创设情境,拓展个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必须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和谐、宽松的活动环境,在活动中产生创新的灵感,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使学生闪现出他们灵动的智慧。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环境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播放音乐、录像、展示图片、讲故事等等。例如在五年级下册《草原》一课,上课伊始,我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欣赏,学生听完了这首歌曲后,我问学生你们有怎样的联想?是不是有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请展示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草原在你心中的印象吧!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有的说草原的美丽风光让人陶醉;有的说想做下来写一首歌;还有的说如果我的家住在草原,那多幸福呀!运用歌曲联想把学生带到美丽的大草原,使他们对草原有初步的认识,对其产生向往,有利于进入文章的情境中。又如《白洋》一课,当学生学习课文第10-13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指名说说“表白”是什么意思?然后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在表白自己的心呢?你是怎样理解的?和同学讨论一下。学生讨论汇报,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想象爸爸和白洋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场景。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像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是我们的家园变得如此美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里说说给你的同学听听。通过创设情景和联系实际,刺激学生思维,打开学生交流的匣门。

2、以读启思,读中感悟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师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文体的特点,利用导语,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课文文字优美,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老师可以以情激情,以读激情,以景激情以史实激情让学生走进精神生活。最后一个自然段情感起了变化,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让我们回到一百多年前,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命运的皇帝,是辅佐皇帝的大臣,是保卫国家的士兵,是普通的老百姓„„你会怎样做?请你自己选择一个角色实话实说。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老师紧紧围绕角色进行讨论,学生的表情很复杂,眼前出现的是废墟,是火焰„„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为什么会被几千个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么?毁灭的究竟又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掉的是什么?孩子们带着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怀着更多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

3、精读内容,领会写法。

课文中的重点段,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方法。例如《白杨》一课,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的三句话,然后品读这三句话,归纳这三句话所表达的白杨树的精神,感受建设者的人格美,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在联系实际,说句子,比如:

1、洪水来了,白杨树。

2、沙尘暴来了。

3、干旱来了,白杨树 „„ 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白杨树生活的恶劣环境及坚强不屈的精神。学完一篇文章,以读引写,夸夸像文章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三)灵活安排序列,优化教学过程

阅读课堂教学中,程序的安排也很重要。程序安排得当,教学才会条理清晰,井然有序,否则,就会陷入混乱。教学程序的安排,应遵循事物的内在发展逻辑,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及学习语言的规律。比如,阅读教学必须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序列,不能随意改变。但每篇文章千篇一律逐句逐段逐篇地学习,又会导致阅读教学的枯燥乏味。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教学中可以灵活合理化地采取变序的方式,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有效性。

教学内容的程序的安排决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要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突破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或教材结构来组织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如交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的课文,可以从课文记叙事情的结果或结论入手,例如教学《草原》这篇课文可从“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入手,引导学生讨论“蒙汉情深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就会从课文中找事实,举例子,进一步理解蒙汉情深,难分难舍,而含有直接点明中心的段落和语句的课文,阅读教学时就可找准文章的中心,直奔中心,像《小桥流水人家》 这种采用间接抒情和直抒胸臆相结合的写法的课文就可以采用内容切割法。此外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插入重点式、主线牵动式、视角交叉式等变序方法。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序列,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四)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开展阅读

阅读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阅读是学生丰富人生体验和阅历并培养和发展个性的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充满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要引导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思想、语言与文本、作者对话,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就是赋予作品更强大的生命力。

(五)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在小学语文阅读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更为直接地面对课文反复阅读,从而形成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并在此基础上深钻课文,不断感悟课文。初步印象的记忆格外深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把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发现权还给学生,把研读品味课文的质疑权还给学生,把对阅读中所存在问题的探究权还给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学生可以把自己当作作者或文中人物来思考,感受当时的情境,设身处地地进行换位体验。进一步讨论分析、欣赏评价文中的人与事、情与景,这样能较为清晰而详细地描述文章的表达方法,在习作中也能运用类似的方法写作,将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途径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阅读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养, 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探究摸索,实践中逐步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更新阅读教学理念,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才能让阅读教学的课堂更加精彩,充满活力。

六、课题研究成果

经过一年的实验研究,建立阅读课堂自学、讨论、质疑、点拨的新格局,确保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进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自主构建对语文的理解、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让不同的人有不同层次的发展。找到提高有效性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探索出提高有效性阅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有效性阅读教学的评价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彭凤琴老师的论文《师善导 生悦学-----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导” 》获得广州市二等奖;姚秋凤老师《“文眼”是撬起语文课堂教学的杠杆》获得广州市二等奖……

七、课题研究反思

一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即将结题了,但是我们的阅读教学与研究工作并没有结束。应该说在研究工作中我们取得的成绩是喜人的,最大的受益是老师们成长了,孩子们进步了,还寻找到了语文阅读教学的许多宝贵经验,但我们不会就此停止,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还需长时间的去研究探讨。

1、虽然我们以各种方式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但仍有个别学生对阅读能力不高,怎样来调动这部分学生阅读的兴趣,还需进行深入地实验研究。

2、指导课上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让学生在指导课上既得到方法又让学生写出个性,需探求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3、课题研究是辛苦的,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其投入到研究工作中?使老师们有种使命感与成就感,愿为之,乐为之?

4、在研究过程之中如何保证老师们研究的工作的稳定性,如何收集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如何保证课题开展时对老师们实实在在的关心与鼓励,这些都需要有力的支持。

荔城街中心小学语文科

2012年7月

第四篇:英语结题报告

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

及教学方法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迎河中学英语教研组

2011年12月

《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的研究》

结 题 报 告

2009年4月,寿县迎河中学英语组申请了六安市级课题《新课标下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及教学方法的研究》,获得批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得以顺利开题,阶段研究得以如期顺利开展,取得了一个个阶段成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现将课题研究工作做一总结汇报,并申请上级部门进行鉴定并申请结题。

一、课题研究背景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传统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改变忽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人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开展两人小组的活动,使学生在尽量真实的环境中进行交际,强调学生参与项目和调查研究,积极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教法上,从单纯的机械训练和语法讲解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特别强调有效地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形成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在新课标,新的教学观念之下,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了解并研究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现状,是实施改革的前提,是农村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和成功的关键。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美国哈佛大学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教授(Haroard Gardner)通过多年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并着重论述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结构,并认为支撑多元理论的是一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 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九种智力。

1、语言(verbal linguistic);

2、逻辑(logical intelligence);

3、视角空间(visual-spatial);

4、肢解运动(Bodily kinsthotic);

5、音乐(musieal);

6、人际(Interpersonal);

7、内省(Intra-personal);

8、自然环境(natnral-environmental);9生存(Existential intelligence)。

多元智能理论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能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等。这种理论认为:学生的智能无所谓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强弱的差别。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对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即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这样的学生观一旦形成,就使得教师乐于对每一位学生报以积极、热切的期望,从每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新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农村中学,及我们这类学校(学校生源资源相对较差),这一理论,无疑给我们送来了曙光,给我们这类学校的教研与教改在理论上的支持,给了我们启示。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1、确立课题准备阶段(1)组织课题研究小组:

课题负责人:王东明,中学高级教师;蒯斌,中学高级教师。课题小组成员:朱勋永 中一;朱成林,中一;刘杰,中一;胡克林,中一;刘孝祝,中二;余华庆,中二(附:因本课题需要大量的调查、走访,座谈后又增加了以下各位老师协助研究工作:缪维菊,杨春,黄菊,毕汝安,聂士球,赵义鹏,王毅,吴化明老师)。

(2)课题小组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及《英语教学策略论》(王笃勤著),并认真研究分析了我校的英语教学的现状,通过学习研究我们确立了课题,并认真填写了立项申请书。我们成立了以一线教师为核心的课题研究小组,明 确目标,分工责任。

2、调查研究阶段

(1)使用本校教研组所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我校的学情校情及周边学校(淮安、大店、板桥、时寺、张李、旭东及正阳中学)进行走访、座谈、问卷调查。

(2)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认真撰写出座谈分析报告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总结归纳出这类农村中学英语教与学中普通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存在问题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3、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阶段

(1)理论学习:为了提高课题组人员的理论水平,提高他们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我们组织课题成员认真学习了王蔷、王松美等主编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研究》、郭友主编的《新课程下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王笃勤主编的《英语教学策略论》、罗少茜编著的《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及王蔷编著的《英语教师行为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等论著。我们从网上下载并复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相关资料供课题组成员研究学习。

(2)理论与实践结合:课题组教师以理论为指导进行实践探索。①组织课题成员进行上课、听课、评课,并对课型课堂模式进行探讨,对听课中教师的行为及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探讨。

②组织公开课,观摩课,并进行讨论研究,总结反思其成功和失败之处。

③组织课题教师到校外去参加研讨课,汲取外校的一些宝贵经验,回来后进行汇报交流。

④结合我校校情,学情对英语课堂教学进行探索改革。杨春、余华庆老师负责阅读教学模式的实验改革;朱勋永,朱成林老师探索研究听说教学模式;缪维菊,胡克林老师负责写作教学模式的实验探索;刘孝祝负责语法教学模式的实验与探索。希望通过这些有益的尝试探索,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我校校情的综合英语教学方法,提高我校英语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同学们的健康 成长。

⑤从2009年秋学期开始在高一设立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由杨春老师和朱勋永老师分别担任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英语教学。在实验班英语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课题组学习探讨的收获以及个人的心得体会,对英语教学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试验和摸索,找到更适宜我校学生实际、更为有效的英语教学方法。在非实验班,则根据课标要求和传统英语教学的特点、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然后通过定期的质量检测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进行对比研究,验证探索研究的新思路和方法。

4、研究深入阶段

通过反复的课堂教学新模式的实验,探索研究,总结确立一套各类课型的(听说、读写、语法等)适合我校学情的教学模式,及课堂实施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的过程任务化,每一节英语课任务的确定都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围绕特定的学习目标和语言知识能力的增长点,设计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任务性强的多种语言活动任务,提供多媒体材料的视听,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阅读,通过自主参与,积极合作,成功体验,来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在课堂中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在任务的驱动下,有选择的获取信息,他们是交际的主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互相传递和交换信息,充分发挥其语言交际能力。他们有自由的发挥空间,其不同的语言能力、不同的信息摄取量、不同的知识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任务成果,体现个体差异性,充分发挥任务型教学在阅读课中的主体作用。

在听说的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听是进行交际的前提,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的用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同时辅助以表情、动作,以及身边所有可用的事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教师的语言和意图。说是进行交际的关键,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本着以教带学,以讲带练的主旨,给学生留出更 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进行巩固练习;以表扬鼓励为主,使他们敢于大胆开口讲英语,并且做到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如两两对话、情景表演、课堂游戏等。学生通过自由组合充分地练习,才更有安全感、更具信心地给大家表演。

在写作教学方面,通过分阶段、分层次训练学生用英语写日记来提高他们书面表达能力。在作文的评讲与批改方面,采用多种方式,有教师的当堂批改、彩色批改和符号批改以及学生的相互批改和自我批改等,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5、研究总结阶段

经过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工作,师生对新课标下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课堂模式,新的教法和学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在全校推广了成功的新的教法,教学模式,实施方法,树立典型。同时及时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以待进一步研究探讨。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我校的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各环节中得到实践运用,并取得一系列的成果。我们对研究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汇集优秀论文,教案,心得等各项研究材料,并进行分类和整理,撰写成果报告和结题申请。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在这次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小组采用了各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力求更深层次地对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加以实践,探索,研究。主要方法有:文献法、调查研究法(问卷、座谈)、案例分析法、课堂观察法、实践检验法等。在整个研究期间,教研组安排规定学习理论时间为周二下午,阅读讨论专著《新课标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英语教学策略论》、《新课程下的教师教学技能与培训》及有关多元智能的理论资料。全体英语老师不断提高理论素养,不断地去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新的教法,运用新的课堂模式,并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对于问卷的调查、座谈收集来的信息认真总结,分析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和改善的办法。对于如何实施新的教法,新的课堂模式,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设计听说,读 写等课型的“同课异构”活动,集思广益,相互学习借鉴。通过个别案例分析,结合课堂观察,不断地反思改革教学,大胆探索,走一条适合我校现状的英语教学之路。

五、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促进教师教学观点的转变。从重知识掌握,到能力培养的转变,从师本到生本的转变,从研究教师怎样教向研究学生怎样学的转变。

2、促进教师学生观的转变,通过多元智能理论的学习,研讨,促进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学生的智能无所谓好差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强弱差别。教师要转变观念,把多元智能理论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在人类的智能理论和学生的课堂生活之间建立起一座新的桥梁。教师应认识到,而且有必要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同时具备这几种智能。只是这几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智力发展结构决定他们的学习风格和学习策略,最后影响到学习结果,如有的学生善于分析推理,有的学生只形象思维。针对不同的智力倾向和学习风格的学生,采取与这适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取得学业进步,而且对语言学习产生很大的满足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3、推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改革教法,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和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讲和记忆所学的知识。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解为主;课堂互动模式单一,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现代英语教学法(情景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等的学习研究,推动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探索改革。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发现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通过体验和参与,主动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和探究去找到解决问题的的办法,发现和总结新的知识。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即以学生活动为主,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发展能力,提高水平。

4、探索一条适合我校学情和英语教学现状的英语教学之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通过对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现代英语教学法的学习研究,如情景法、视听法、交际法、任务型教学的研究学习,并结合英语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反复地实践,总结,反思,探索一条适合我校校情学情的英语教学之路。

六、课题研究成果与价值

1、围绕课题目标,课题组全体教师认真研究学习了《新课标》《英语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通过学习研讨教师彻底转变了教学观点,也转变了对学生的观念。教师们深刻地认识到传统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们接受并深刻领悟了全新的智能观的合理性,科学性,老师在以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并认识到,只要以科学适当的方式,去发挥每个学生智能强项,增进其智能弱项,激发其动机,挖掘其潜能促进成长,我们的学生是大有希望,有可为的。

2、推进了课堂教学的新探索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果

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思想是先进的教学行为的先导。基于上述的认识,教师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了新教法,新模式,新课堂的探索革新中去,去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学情的英语教学之路。

杨春老师的任务型阅读教学研究,教学设计,任务设计,有效实施,及学生完成任务情况的评价等方面做了很有效的探索,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撰写出了很有价值的论文:《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有效教学》、《高考英语阅读常见问题及解题技巧与方法》。

朱勋永老师在口语、听说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撰写出了很有价值的论文。还有余华庆老师的阅读教学新课堂探索研究;刘孝祝老师发现、探索、归纳、合作学习等方式学习语法研究;朱成林老师听力技能训练与听力能力的培养以及缪维菊老师的书面表达训练与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做了很有意义的探索,并 取得了一定成果,撰写了很价值的论文。

3、通过课题组教师的探索,实验,研究,反思总结,我们达成了一致共识,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学情英语教学之路,即在阅读教学中,坚持整体教学,整体理解,然后再分段,由学生问,教师答题的方式去解读难点、难句、重点句型;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合理借助母语的方法,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互动活动中去,让学生在互动中体验,学习使用英语,提高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4、在全校教师的一致努力下,我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比以前浓厚了,并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改变了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他们渐渐爱上了讨论,合作,自主学习等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现在课后爱问问题的学生多起来了,爱在早晨大声朗读英语的学生多起来了。

总之在课题组教师的一致动力下,我们取得了上述的研究成果并汇集了一批优秀教学论文,供上级主管部门鉴定验收。

七、课题成果推介

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对比中也体现出课题研究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及时的把取得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总结和推广。

1、在教研组业务学习中,课题组向全组老师介绍了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各阶段取得的研究成果,并分阶段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进行的教学质量检测结果做了通报,使全体英语教师对于我们的课题研究予以关注,并且了解我们取得的成绩。

2、组织课题组老师通过上观摩课、研讨课的方法,向其它非课题组成员老师介绍、推广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及教育教学理论,使我们英语组的全体老师对于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及语法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很多非课题组的老师都很积极主动的和课题组老师们一起学习和探讨,对于推动我校英语教学的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

3、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课题组老师们向学生展示了我们在英语教学方面的新尝试以及取得的良好的效果。由于不少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参与了我们的教学探究,我们的研究成果也得到了很多同学的认可和赞同。现在我校的大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浓厚了,很多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和课后的英语活动中。

当然,我们的课题成果的推介还有一些路要走,我们还计划和安排在得到专家们的认可、成果得到验收通过以后,再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向周边附近的学校进行推广,使大家都能分享我们的研究成果。

参考书目: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研究》主编王松美,东北师大出版社 《英语教学策略论》王笃勤编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英语学习策略》程晓堂编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从理论到实践》王蔷编著

外研社

《新课程下的教师老汉技能与培训》郭友主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沈致隆译 北京新华出版社

第五篇:课堂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秦规划09高中课改专项课题(编号:Q115HS09)“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达成途径的研究”

研 究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语文教学在教学思想上重视教学实践,忽视教育教学理论学习;重视教法研究与改革,对学法的研究与改革还不够深入;重视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对课外活动的研究与改革还不够广泛;重视知识的传授,对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的研究还很不系统;重视应试教学,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的研究还不够明确和自觉。

在教学实践上,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教轻学”,即重教法研究轻学法指导,许多老师在备课和上课时,只求“学会”,不求“会学”。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得到保证。“重讲轻练”,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由于缺乏训练,学生读写听说能力无法提高。“重文轻道”。“因文悟道,因道品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规律。在21世纪,我们面对的不仅是新技术革命的挑战,而且还有道德危机的挑战,我们更应自觉地遵循“文道统一”的规律。然而,从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有相当多的老师对此认识不足,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忽视了德育教育。“重‘传统媒体’轻‘现代媒体’”。传统的教学媒体是教科书、粉笔、挂图、黑板。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电子技术媒体(即现代教学媒体)已悄然步入课堂。传统的教学媒体与现代教学媒体有机结合,无疑有益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重‘课本’轻‘生活’”,教师就课文教课文的现象相当普遍,很少有人注意将奔流不息的生活之泉引进课堂,课堂是一潭死水,缺乏应有的勃勃生机。更不要说实效性了

河北语文课改的实施,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清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语文课堂教学悄悄的发生着变化:新课程倡导一种民主、开放、科学的语文学习氛围。在这个氛围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要形成一个和谐的、师生互动的、活的课堂学习体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课程给了语文教师一个机会,一个倾听学生的机会,一个与学生共享幸福体验的机会;更是还给学生一个鲜活、开放、民主的语文课堂。学生在语文课堂中成为一个畅所欲言的学习主人。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提高学生读、写、听、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的生动课堂。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得到了张扬,学生主体性受到尊重,教学手段更加先进,教学方法更加多样。但是有的语文老师存在浮躁、1 / 12

激进情绪,急功近利,刻意求新,使语文课改剑走偏锋;有的老师则是抱着传统不放,嘴上喊课改,实则穿新鞋走老路。在这样的现状下,如何构建一个行之有效又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模式就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概念界定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达成途径研究”课题包括“新课程背景”、“课堂教学”、“实效性”三个核心的概念。

所谓“新课程背景”是教育部2003年颁行《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随之发生深刻变革的大背景。

所谓“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这一特定平台上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优化的课堂设计、教学语言,科学的学法指导、师生互动来实施教学的活动。而“高中语文”对其做了学段和学科上的限定。

本课题所说的“实效性不是简单狭隘的分数量化,而是以学生在“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诸多方面素养的生成量为主要参照,以教师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语言等与学生的情感要求、思维状况、活动方式及强度、接受能力的和谐性和一致性为旨归,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正确的学科价值取向,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与思想素养、思维素质的同步协调发展。

三、研究目标及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的目标: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达成途径研究”力求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大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各领域(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等)的课堂教学效性进行全新的观照,要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实质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并与以前的课堂教学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找出提高当下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将高中语文新课程和新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素质 和教学水平。使其成为研究型教师。

研究意义:充分发挥本课程的独特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四、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 12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力求在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大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各领域(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必修课教学、选修课教学等)的课堂教学实效性进行全新的观照,在深入研究新课程的实质和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并与以前课堂教学相比较的基础上找出提高当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将高中语文新课程和新教材所体现出来的新理念内化为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取得突出的实践效果。

课题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课堂教学为基地,系统实施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目标是通过开课评课、讨论座谈、经验总结(撰写论文)等手段,加强大范围交流,研究新课程背景下阅读、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我校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水平。

2、研究内容(子课题):

(1)高中语文新旧课堂教学比较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嬗变;新旧课堂教学的目标性比较;新旧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比较。(2)高中语文分领域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

主要包括作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阅读课堂教学实效性专题研究。(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达成途径研究。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a、思维度与情感度研究 b、预设与生成研究 c、诱导与激发研究

e、美文赏读作文教学法研究

五、研究方法

(1)比较研究法。对新旧课堂教学从各方面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找出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比较不同年级、不同班级课堂教学情况进行研究。(2)分析研究法。深入分析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挖掘其实质,总结其特点;分析国内同领域研究的得失,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分类研究法。将总课题分成若干个子课题,分阶段进行研究;对不同类别的研究进行规律性的总结和比较,并互相借鉴。

(4)实践研究法。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以课堂为阵地,大力开展优质课评选和观摩活动,并进行认真讨论研究,撰写教学心得。

六、研究步骤

/ 12

本课题将进行为期一年的实验研究。分为申报阶段、比较研究阶段、分领域研究阶段和总结鉴定阶段。申报阶段:

2009年3月~2009年4月:对本课题进行论证,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完成申报工作。比较研究阶段:

2009年5月~2009年9月重点研究新旧课堂教学在目标、理念、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方面的不同。

分领域研究阶段:

2009年10月~2010年3月分解子课题研究任务,举行开题论证会。展开阅读、作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工作;进行实效性达成途径研究。完成中期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结阶段;

2010年3月~2010年4月,召开成果总结会议,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研究论文集,刻录研究课光盘。

七、研究成果

(一)理论成果

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课题组不断自觉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探索有效教学的路径和行为,跟踪了一批教学骨干的成长与发展,开发了一批优秀的课例,提出并践行了许多关于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鲜明主张:

(一)关于课改的基本认识

1、没有思想观念更新的课改是盲目的改革。时代在发展,教师素质不达标,课改必然会失败。而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是改革是否能够顺利推进的前导。2、没有具体目标的教学是自由、散漫的教学。“课程标准”为教师自由教学留下了巨大的创造空间,但没有具体目标的自由只能走向散漫。课堂教学要进一步强化目标的指向性,条条大路任你选,目标罗马必须到。

3、不能紧扣课本的课堂拓展是空谈。语文教学需要关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但这一中心任务如何落到实处?不能搞天马行空,须要让风筝有根线。教师须进一步强调“以本为本”,在具体文本研习的基础上,有针对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探讨,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4、没有教师思考的问题是误导。学生会不会思考,会怎样思考,思考的深广度如何,具有怎样的思维品质,这些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老师的引导。教师只有自己思考在先,方能指导在后,发现在后。

5、没有文化氛围的人文是孤岛。课堂上大讲人文,个个文质彬彬,课外连文人

/ 12

都做不到,人文就成了孤儿。人文之花只有花木成行柳成荫的环境中才会找到自己的天地。为此营造一个文化氛围是关键。

6、没有活动开展的课堂激励是哄骗。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而语文学习,对中学生来说,更需要一种群体的合作精神。语文课需要教师的“讲”,但教师不能“讲”风太盛。只有同学之间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才能共同搜集信息,查阅资料,才能相互讨论、各抒已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二)对有效课堂基本特征及基本要求的界定

好课就是有效的课。我们不强求人人的好课标准一致,但不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并作出基本选择的教师不是好的语文教师。我们比较认同杨九俊先生关于有效课堂特征的概括:主动的参与,明确的目标,挑战性问题,深刻的情感体验,适切的方式,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清晰的反馈,学生有迁移创造的欲望和能力。任何一堂具体的高中语文课须正确回答并处理好七大问题:知识和能力的目标是否简明扼要?选择的切入口是否能激发学生思考?教学行为是否是有效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关键内容是否经重锤敲打?教学过程是否有师生、生生思维的碰撞?课堂收束和拓展是否得当?上的是否是语文课而不是别的课?

(三)关于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四条标准

众所周知,就语文学科而言,“教什么”其实是远比“怎么教”更重要的一个问题。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习俗的角度是从教学方法入手,着眼于教师的教学技艺、教学艺术、教学风采,讲究上课如何精致、如何精彩。新课程背景下,随着“一标多本”的普及,全国并没有了统一的语文教材,语文课堂上教师到底应该“教什么”变得至关重要。即使同一文本,不同的教师由于着眼点不同,也会教出不同的内容来。更可怕的是,许多教师手拿新教材,根本不知道应当将什么样的内容呈现到课堂中去。上海师大学科教育研究所王荣生教授提出“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这种提法极有道理。

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必须是选对教学内容的课。关于教学内容选择正确的课堂应该满足以下要求:一教师知道自己在教什么,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意识,所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二教学内容正确,教学内容与听说读写的常态一致,教学内容与学术界认识一致;三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一致,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四课程目标能够有效达成,教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与课程目标一致。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坚决反对并杜绝“教师想教什么就教什么,教师能教什么就教什么”的现象出现。

(四)专题教学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

/ 12

新的语文教材分模块、专题、具体文本几个层次。文本是构成专题(单元)的基本单位,专题的有机组装形成模块。这种以专题结构单元的文选方法,与传统教材以文体结构单元有很大的区别。以文体结构单元的教材强调知识构成的系统性,文本仅仅是一个例子而已,是作为完善学生的相关语文知识框架而存在的。新教材在认可单元结构的基础上,相对强调文本内容的独立价值,编者意在通过人文专题让学生获得对某一类情感的深刻感知,进而认识世界、建构世界。因此,高中教学尤其不能继续以单篇文本为核心展开割裂的学习,而要相对强化专题意识。构成专题的文本最好能在专题内涵的框架内展开解读,为专题的建构服务。

综上所述,专题教学须体现出专题意识,任何一篇文章的学习必须围绕原教材的专题核心展开解读和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找准定位;同时,体现出文本意识,强调专题教学并不是倡导语文课堂教学可以离开教材提供的文本搞泛语文,语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话题的深度拓展尽量先依托文本展开;专题教学更要体现出必要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最好能以具体的问题为核心推进,不要做空洞的讨论或赏析;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最好以能否转化成可探讨、可解决的实际问题为前提;专题教学还学会弹钢琴,十个指头现时用力不会流泻出优美的旋律,教学要体现出节奏的原则,同一专题不同文本之间的研习要讲究相互配合和补充,前后文本的解读力求能在不同形式的对比中,张驰有致地进行。

另外,要高度重视经典文本的个案分析。无论教学观念如何更新,对教材的钻研,尤其独立深入解读经典文本永远是语文教师第一位的工作。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一标多本”背景下,大量新的文本被充实进了各种新的语文教材,广大语文教师本就捉襟见肘的文本解读能力进一步受到挑战。扣不紧文本,课堂满把抓却什么也没抓不透的语文课可谓俯拾皆是。于漪老师感叹“我们常关注教什么和怎么教,而忽视作者写什么和怎么写,尤其认为写什么已经解决。其实,读懂写什么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与基础。文质兼美的课文,尤其是经典之作,必有丰富的内涵,必有作者独特的过人的见解,如果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往往难以领悟文中的真谛。”值得警惕。

(五)有效课堂三大关键教学行为

美国伊利诺州的中学教师加里.鲍里奇潜心研究课堂教学实例,提出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和五种辅助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利用学生的思想和力量等。鲍里奇在介绍如何做到“清晰教学”时指出,有效的课堂授课,必须目标明确,能够连结新知与旧知,把握学情(教学适应学生当前的水平或者略高于当前的水平),他同时还指出,清晰有效的授课,教师需要缓慢而明确地发出指令,在每一节课的结束进进行回顾和总结。可见,正确的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保证。

/ 12

语文是母语,母语习得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其关键是解决如何让学生想学,让学生能学,让学生会学,让学生学好等一系列的问题。要让学生想学、学得好,语文课上教师必须掌握“有效讲授”、“有效提问(倾听)”、“有效激励”三大关键教学行为。

有效讲授:教学无论如何改革,“讲授”作为一条有意义的教学方式仍然显得卓尔不凡。它以它的“优势”使之在长久的教学实践中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好老师总是那些善“讲授”的老师、“能说会道”的老师。好的“讲授”是适时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反对过度的、不恰当“讲授”。教师在开讲之前首先要对教学的各个要素如琢如磨。如讲解问题:讲什么不讲什么,尤其是不讲什么更重要。讲解也是对话,会的不讲,永不会的不讲,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授要追求风格和个性,要从“我们的”走向“我的”。好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意味着学生喜欢这个老师,至少喜欢这个老师的讲课方式、风格或某种讲课的细节。教师讲的语言要精确精练精彩,好的“讲授”总是保持一定的节奏,富有节奏感和节奏美,既要做到主次分明,详处泼墨如水,略处惜墨如金;又要循序渐进,张驰有度,过度自然。当然,讲授有它的局限性,它可能使学生处于被动静听状态,单调乏味,不容易充分地将学生带进课堂,加上内容过多或过长,使那些缺乏良好注意、记忆力差的学生获益很少。但这不是讲授的过错,而是不会讲授导致的。

有效提问(倾听):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技术与艺术兼而有之),它的关键是能不能提出有效的问题。“问题”的有效性与问题切入的角度、资料的提供(问题的语境)、思维引导和精神引领的程度有关。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空间上的的开放性,让学生能够回答;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内容上的深刻性,就语文而言,有一种力量叫思想,现在的小学教师上课都在强调做加法,要求增加课堂的内涵和思想,而中学教师常常以高考和语文的工具性为借口,要么不问问题,一讲到底,要么问一些小儿科的知识性伪问题,问题既不因对象的不同体现出层次性,也缺乏连续性和引导性,无法在课堂上形成一种自然的节奏;有效的提问同时是以倾听为保证的。我们听了很多的公开课,觉得效果一般,可上课的学生喜欢,为什么?因为名师都是善于“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的资源。倾听也是一种对话。教师在“提问”之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并对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

有效激励: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对于有效教学而言自然是重要的,但似乎还有比“方法”更重要的,这就是教师的人格。教师的期望、教师的热情,教师是否

/ 12

能够赢得学生的信任,几乎决定了教师教学的有效程度。在有效教师的所有行为中,教师的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深刻地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

(六)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基本策略

按照哲学诠释学的逻辑,阅读教学的对话结构由这样三个层次组成:一是师生双方介入阅读,接纳文本的问题,阅读主体与文本主体之间展开对话;二是师生共同对文本进行重构,置入自己的问题,交流、碰撞,达成文本的历史视界与师生当代视界的有机融合;三是师生自我反思,拓展链接,把文本用于实践,实现对文本的超越。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对话基本处于初级状态:1、对话要素缺失,教师习惯将自己对文本的领悟或者理解强加给学生,忽略了学生与文本的个性对话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等资源的有效运用;

2、对话情境虚化,虽然课堂有问有答,但整个对话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教师预设的框框中,对话的价值体现在教师个人的才艺展示上了;

3、对话操作泛化,追求课堂表面繁荣的“满堂问”掩盖了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真正审问、慎思与探索。

构建当代教学论背景下的课堂对话策略,首先需要搭建民主有效的对话平台。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对话需要师生、生生基于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倾听或感悟而进行多向的交流。因此,对话平台能否成功搭建的第一前提是教学民主,离开了个体平等,对话教学学会被异化成一种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之间的关系;第二师生必须都介入文本,任何对话都是基于文本展开的,文本系统原本处于静止、非在场的沉默状态,只有师生双方都介入文本,使话语复活,变成动态的、在场的言说,师生与文本的距离消失,对话平台才算搭建成功。其次,要找到有效的话题,师生在问答中能够形成基本共识。众所周知,对话教学中话题确立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进而影响话题能否广泛而深入的开展下去。这里教师设计的话题必须让每个同学有话可说,而不是部分同学的专场。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必定知人论世,复现文本的历史视界,并且由被动接纳问题转而向文本发问,通过重新构置问题,去发掘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在这样一个过程中,课堂留下充裕的对话时间极为重要。教者在保证学生充裕阅读的同时,还要给予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只有让诠释者被文本主题推动着,在主题方向上作进一步的底部时,才会出现真正的对话。”(德伽达默尔语)师生双方在课堂上相互接纳,又相互诘问,在追问中达成共识。第三,通过反思或批判,实现对文本的超越。这是对话的最高层次。在阅读教学中,不同的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常常有不同的路径选择,尽管师生与文本问答对话的话题会有所不同,但创造、超越性阅读是每一个时代的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经典文本常读常新,是因为读者不断地读出新意,8 / 12

产生不同于前人的阅读效果。“诗无达诂”,阅读也是如此。蒋成禹先生强调“阅读教学的问答对话结构,要求每一个学生,不论是领头雁、后进者还是居中者,都应当在教师指导下,以自己的认知结构为起点,依托个体的阅读体验,独立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并在对话中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要求虽高,道理却很实在。

(七)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向度

一要充分发挥出评价的价值引导作用,让语文教学体现出时代的特色。1、让生活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源头活水。一堂好课首先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先进教学理念的反映。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定位在科学世界和书本世界,想方设法将一种预设的成人化、社会化的生活模式强加给学生,致使课堂教学严重脱离学生的现实世界和社会实际,颠倒了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关系,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也成为课堂教学遗忘的角落。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实生活世界,赋予课堂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努力改善和提升学生的生存状况、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2、重视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交往合作。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种以培养和构建学生的完满精神世界为目标的教育主体之间的特殊的交往过程,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各种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3、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要让评价尽可能激发和彰显出师生的个性。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涉及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什么样的评价是有效的“好”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谁参与,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参与。如果没有被评价主体参与其中,关于评价的目的、运作和结果,都有可能被忽略、批评和抵制。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有必要:

1、目标多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新的高中课程是一种体现了层次性、发展性、选择性的弹性课程方案,它重在对学生各种潜能的辨认、开发和激励,不是关注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因此,要努力构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三维评价指标体系,全面评价学生在课堂生活中所展示出来的综合素质。

2、尊重个性,彰显教师的创造精神。教师评价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充满智慧的创造性活动,教师上好一堂课需要诸多方面的素质,当具备一些最基本的素质后,教师的个性特点就成了影响课堂特色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分析好自己的个性优劣点之后,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风格定向,就会有生动而富有特色的的课堂,也会培养会生动而有个性的学生。因此,评价课堂上的教师,不应当仅仅按照一个预设的理想模式,测量教师是否入轨,教学基本功是否适应

/ 12

学科要求,而是应当更多地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教育思想、确定的有效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活动建构、实施动态生成性教学、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对话质量等。

3、关注个体差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存在,存在着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因而即使在课堂上,也应该允许他们按照不同的节拍,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感受和成功体验。能否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起“尊重差异、追求个性”的现代教学观念,是衡量新课程背景下课堂优劣的重要标尺,也是课堂是否富于生命活力的重要分水岭。

三要让评价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保障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顺利过渡。从传统课堂切换到现代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一个认识渐进、实施步步跟进的发展过程。1、传统教育中的宝贵经验不能完全抛弃。构建新课程背景下的理想课堂,需要找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着力点,勿让教师成为新课程计划的阻力;要正确认识知识在人的智慧生成中的基础意义,防止“去知识化”倾向的产生,对于传统教学一棍子打死的冒进理念和做法,是不切实际的。2、正确估价新课程实施的教育生态。新课程是伴随着新的培养目标一起走进我们的课堂的。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必要的物质支撑和广泛的社会支持。新课程的实施有一个由理念到实践的发展过程,不能急于求成,生搬硬套西方的课堂教学模式。边实践,边总结,再实践,再提高,这应是一个基本的操作思路。3、注重实效,保证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顺利过渡。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确立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这是一个核心的问题,在此之外,其他诸如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的应用,都是次要的,属于从属意义的。没有最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只有更好的课堂教学状态,真正有效的评价导向应该是目标简单、内容简约、方法简便的。

六、关于课题研究的困惑和思考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课题历时三年,行将告一段落,但本课题的研究远没有结束。我们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总结出来的教训,同样是本课题重要的成果之一。

(一)本课题研究伊始,便着力探讨教学指导、管理与研究相结合的最佳路径。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特别注重研究工作的实践基础和指导工作的研究背景,反复强调要将教研工作研究、指导和服务三大职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以会议代替指导、以活动代替研究的现象。我们开了许多的研讨会,但研究会的成果多大程度的转化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实际行动和实践智慧,尚是一个未知数。课题组在学校调研的时候,个别化、选择性地走进课堂,对课堂的实际教学生态知之仍然不够多

/ 12

(二)本课题研究确立了“面上推广、点上突破、环节上落实”的基本实施框架。总体来说,这种上下联动、团队联合攻关的课题研究模式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强势推进全市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当课题组将主要精力投放到面上推广时,“点”的突破就显得略为薄弱。各子课题之间研究的力度、层次和水平极不均衡,少数子课题有蜻蜓点水、走过场的倾向,应该研究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三)课题组对语文有效教学相关因素的认识还不充分。语文是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五四以来,百年演进,流派众多,理论更迭较快,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及其习得的规律,至今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怎样学语文?如何推进语文教学的高效运转?其中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不言而喻。本课题研究的范畴虽然仅仅局限于高中语文,且是课堂教学,但关于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矛盾一个也无法回避。因此,研究的内容仍然偏多,面仍然偏大,对某些具体环节的深挖也不充分,如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课堂中预设和动态生成问题、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相辅相成问题等等,因此,成果还不丰富。

(四)高度应试教育背景下,贯彻新课程理念,需要践行者的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尝试的步伐再迈开一点。相对于此,课题组显然还缩手缩脚,推进的策略和措施,整合、验证别人的理论偏多,原创观点并大胆付于实践的还相对偏少,一些看法还未经过时间的充分证明,正确与否还要进一步认证。但我们坚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我们以语文学科抱有深厚的热爱之心与探究之情,坚持不懈地在这块园地里继续辛勤耕耘,我们的事业就会不断深入,广大语文教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终究会成为历史。

(二)论文成果

八、研究后的思考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比如作文教学的初高中衔接和系统化问题;阅读教学的“量”与“质”的关系问题;课堂语文实践活动与语文教学成绩的“转化”问题;如何利用情感因素提高课效的问题;语文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某些矛盾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度问题;课题组研究人员的力量统整问题;研究成果(论文、心得、公开课)向校外的推广问题等。

在今后的教学和研究中将把以下几个方向作为重点:

第一,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方式和效果研究。学生在作文和阅读课堂如何才能真正动起来,实现思维度的最大化。

第二,如何现代化先进教学设备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有利。目前教学先进手段的使用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已经流于形式,对提高课堂效果起反作用。

/ 12

第三,对内涵型子课题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比如对教学环节、课效优化途径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三年以来,本课题研究已经拓展到更深更广的领域,几乎涉及到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各个方面。课题组也取得可观的研究成果和珍贵的研究心得。以后我们将把研究进一步推进,力争取得更丰硕的成果。

九、主要参考文献及著作目录1、2、3、4、5、6、7、8、9、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钱梦龙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有效教学十讲(余文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新课程名师教学100条建议(周成平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林华民著,华语教学出版社,2007、6)听王荣生教授评课(王荣生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8)听袁卫星老师讲课(袁卫星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06、2)新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张天宝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韩军与新语文教育(韩军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课题组

2010年10月

/ 12

下载英语有效性阅读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英语有效性阅读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集体备课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新课标下的集体备课”中期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提出的新的教育观念已逐渐被教师所接受,但如何将新观念应用于教学实践,如何体现“知识与技能” 、“过程......

    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 《校本研修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级别: 县级课题 课题类型: 教学管理 研究单位: 蓝田县城关中学课题组 课题组组成: 负责人:康巨龙 李安吉 课题研究对......

    《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结题报告《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2013年5月 《小学生有效课外阅读的策略与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

    《数学听课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本站推荐)

    《数学听课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机,在新课程的熏陶下,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小学数学教学的背景下,我......

    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地理课堂有效性研究和实践》课题 结题报告 内容提要:仁荣中学参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已有一年,我们组承担的子课题《新课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研究和实......

    外来务工子女有效性教学结题报告

    《外来务工子女有效性教学》结题报告 丹阳市司徒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对待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以学生为起点,以生活为基础,以课标为航灯”合扬有效“帆”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试验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人:陈忠伟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