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子女有效性教学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3 01:3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来务工子女有效性教学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来务工子女有效性教学结题报告》。

第一篇:外来务工子女有效性教学结题报告

《外来务工子女有效性教学》结题报告

丹阳市司徒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我校的有效教学研究更多的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有效学习。我校现有学生1074人,近70%为外来务工子女。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A.培养行为习惯,让学生成为自律的主人。B.培养生活习惯,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C.培养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D.构建评价机制,让学生成为发展的主人。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有关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基础。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一书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效教学与学生参与的关系,从中指出了有效教学的特征、原则和研究的具体内容。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崔允漷在《有效教学策略的建构》中,对有效教学策略的理论和教学三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此外,钟启泉教授在《教师之友》2002年11期中对有效教学的背景、核心思想和教学理念也作了简单的论述。以上这些国内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具有直接理论指导的意义。

就国外研究来看,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有效教学”的提出还是当时“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我国学者张璐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1期中指出了国际有效教学的四条标准:教学对话、语言发展、挑战性的活动和学习背景化。

4..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理论价值: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实践价值: 构建多元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策略是一个多元化的策略体系,包括:构建有效的课堂环境的策略,有效地组织和实施教学的策略,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和应用教学技术的策略。

二、概念的界定

以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外来务工人员负担的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我国经济建设新时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的规律,正确教育和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从小养成热爱祖国、踏实学习、乐观进取、尊敬师长、关心他人、乐于奉献、诚实守信、自主勤奋等精神品质。

三、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适应新课改的小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以指导学校的整个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机会,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广大教师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在科研和教改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

重点是通过小学课堂有效策略的研究来推动我校整个课堂教学改革。

四、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1.本课题以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为主个案研究法要求研究者主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课堂有效教学策略体系,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

2.本课题以文献分析法和调查法为辅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可达到准确地界定课题研究的价值性、可行性及关键概念的内涵与外涵,并制定研究目标与实施方案等目的。

五、研究措施

1.了解外来务工子女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

对外来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全面掌握家长姓名、原籍、打工地址、联系电话等情况。建立外来人员子女的专项档案,由各班主任负责管理,学校备案。班主任对此学生进行跟踪教育,定期家访,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调查建档工作主要包括如下三个大的方面。

(1)学生外来人员总体情况统计

(2)外来人员子女父母基本情况调查,包括父母双方来务工的情况;父母单方来务工的情况;外来人员子女原籍。

(3)外来人员子女基本情况调查,外来人员子女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调查;外来人员子女生活状况调查;外来人员子女良好行为习惯状况调查;外来人员子女学习状况调查;外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外来人员子女身体健康状况调查;外来人员子女与本地学生对比状况调查。

这些详实的调查资料为课题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课题组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了外来人员子女的人头档案,以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跟踪

2、转变教师观念,树立教育公平意识

(一)、增强公平意识,优化教师教学行为

①开展多种校本培训(如集体学习、网络学习、书本学习)等,帮助教师们增强公平教育的意识,从而使自己的认识到位。

②到位。树立了正确的公平教育意识是远远不够的,老师们还必须付诸于行动。于是我校开展了晨间体锻观摩、实验课研讨、自主游戏观摩、环境创设评比等各项活动,并进行集体研讨:这些活动中公平教育的精髓在哪里、如何适度照顾外来孩子、哪些老师的哪些行为或细节注重了公平教育、哪些老师的行为出现偏差等,让老师们在不断的探索、实践、提升经验、再实践、再提升的循环过程中,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公平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践行公平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我们这个课题有它的特殊性,面对的是全校的外来学生,所以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参与,才能更好地实施此课题。我校从校长、教师到后勤人员的所有员工参与,保证了课题研究的全面铺开。

①重视一日常规,让学生在爱的熏陶下健康成长。一日活动是很好的实施公平教育的途径,为了有效实施,我校一边出台教师一日活动组织常规,一边根据要求实施行政领导每周常规巡检,并在每周一的教职工例会上及时反馈。让公平教育如同一面镜子,照耀着每位员工的行为,然后及时规范。例如:晨间接待时,教师能主动微笑着与孩子们打招呼,用柔和的眼神与接送孩子的家长交流,提醒孩子与家长告别,让孩子充满自信,让家长放心,让老师心中有数;大课间活动时,为孩子们准备丰富多样的活动材料,微笑着与有抵触情绪的孩子谈心,组织活动时讲解清晰、及时鼓励、温馨提问、个性表扬等等。

②享有均等机会,让学生在多彩的舞台上张扬个性。我们学校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机会面前,每个孩子平等。为了让所有孩子享有均等的机会,我们为学生们提供了多彩的舞台,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在大胆表现的同时建立了自尊自信,学生的个性也得到充分张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有交流的机会、体验的机会等;最后在每周五评周好孩子的时候,学生们也会从各个方面推荐自己,成为各种头衔的好学生。学校定期开展各类学科和艺术、体育类竞赛,让外来学生也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带来的自信

③运用适度关爱,让特殊学生得到应有发展。外来学生也象本地学生一样,都有他们的特殊性:有的调皮、有的好动、有的交往能力强、有的攻击性行为多、有的卫生习惯差、有的适应能力强等,我们的老师能根据学生的特殊性给予合理的偏爱,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使各自得到应有的发展。

3.、优化教学策略提高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成效

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提高外来务工子女学习成效的前提。只有信任并喜欢老师,学生才会从内心接受老师的建议和做法,反之一切措施都将难以发挥作用。尤其是外来务工子女,作为新人学的群体,他们害羞、胆怯,又对新学校的环境有着强烈好奇心,对老师和同学、朋友的期待等,希望自己在学习等各个方面表现优秀又担心脱节。

②、从现实出发,准确设定教学目标,帮助外来务工子女学习顺利过渡。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们的智力发展、思维特点、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对每个学生都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充分活化。根据所教内容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所教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水平,将训练技能的目标具体化。

③、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诱导外来务工子女参与、体验。前苏联教育家曾说:“如果没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情境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学习情境可以是模仿性的,可以是对话式的,也可以是叙述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管采用哪种形式,都应能让学生可以在情境中担任某种角色,促使他们开口,实践应用,这样就能让他们在不断失败和成功的体验之中逐步牢固地掌握知识,发展应用能力。课堂上,应特别注意给外来务工子女“说”的机会,让他们多参与,多开口,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活用所学内容。

④、加强学法指导。促进外来务工子女掌握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建构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财富,所以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善于记忆和学习,使他们逐步学会“自学”。

⑤、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关键,激励性评价更是激发外来学生学习兴趣方法之一。采用激励性评价,以鼓励为出发点,挖掘外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能够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⑥注重作业布置的层次性。作业布置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励学生尤其是外来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作业,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做深浅适宜的习题,以便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完成作业 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评价每个学生作业的正确率来量化作业设计的层次性。

六、研究成果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原有外来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更浓了,课堂上举手提问的同学更多了,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愿意把自己发现的知识与大家共享。他们变得自信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的观念进一步得到转变,树立了教育公平的意识。成就了一批有一定的教育理论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通过研究,课题组在外来务工子女有效性学习的培养内容、教学策略、评价机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具体体现在: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形成了有效学习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2.构建了学生多元学习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3.由培养外来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发展到学生自我学习信心的提高。

课题组通过研究还形成了:

1.“外来务工子女的有效性教学”优秀论文、教案集;

2.教师课题研究获奖发表论文证书复印件及学生各级各类比赛、征文获奖证书复印件;

3.“外来务工子女的有效性教学”课题研究中期汇报; 4.“外来务工子女的有效性教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撰写 吴逸军

第二篇:《外来务工子女有效性教学》中期研究汇报

司徒中心校《外来务工子女的有效性教学》课题

中期汇报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们司徒镇地处丹阳西部,是丹西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 地区之间的人员流动呈越来越频繁,来司徒务工的人员数量也逐年上升。作为我们司徒中心校,也多了一个特殊而庞大的受教育群体---外来务工子女群体。目前,我校学生总数为1125人,外来务工子女的数量已经超过本地学生,占学生总数的65%。据学校近五年的招生资料分析,我校外地学生主要来自云南、贵州、四川等西部地区的偏僻乡村,从每学期的外地学生入学学业水平调研结果来看,总体学业水平与本地生差距非常大,且相当一部分学生尚没有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远不及本地生家长,其次,由于学业水平、地区、语言、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等差异,致使这些外来务工子女在较长时间内难以适应和融入新的学习生活。这些现状的存在,一方面,影响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另一方面,这些外地学生无法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如何帮助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不仅是我校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也是基础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教育方针的体现。

二、课题的界定

外来务工子女:是指来我镇工作(打工)的非丹阳籍民工的子女。

有效性教学:是指通过教育教学有效活动,使我校外来务工子女群体在学业上,充实原有知识结构,形成正确学习习惯,培养足够的学习能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做到有速度,有效果,有体验,能持续。

外来务工子女的有效性教学:就是指针对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在知识、情感、能力上改变原有的总体弱势,使全体受教育对象通过有效地教学活动取得均衡化发展的策略的研究。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和总结出一套外来务工工子女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指导学校教学工作。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外来务工子女在学业水平、行为习惯以及综合素质上

等方面获得均衡化发展。

3、通过外来务工子女的有效性教学课题的研究是来推动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升

学校的办学品位。

四、研究内容

(一)我校外来务工子女的受教育的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这份报告从家庭经济状况、父母学历、居住的环境、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心理健康、人际交往、自我评价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分析。

(二)外来务工子女的有效性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学校课题组根据外来学生有效性教学的主课题特征,以及存在问题和成因分

析,以学科为单位分别制定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四个子课题。

1、外来务工子女的语文有效性教学

(1)开展读书活动。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儿童期的大量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语言的积累作用不可估量。可外地学生恰恰在这方面是薄弱环节,增强阅读兴趣,培养个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设读书角,成立读书小组,开展读书汇报活动,展示读书成果:如读书笔记、好词好句好段的摘录、读后感、好书介绍等,并建议家长多买好书,布置读书角,家校共同引导外地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观看合适的影视节目。在学习英雄人物或历史故事后或之前,适时地播放相关的电影或 VCD,生动形象的视频,能调动这些学生多种器官参与。情趣理交融,能很好地提高理解力,积累知识、语言、感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和思想教育。

(3)自制生字卡片。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课后让学生动手制作图文并茂的生字小卡片,以自学或巩固词的音形义。上课时,让学生拿出小卡片交流,在愉快中互学互促共进。再鼓励外地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独特的理解,张扬自我,展示个性,培养自主学习和表达能力,自信心、创新意识。

(4)以讲代背。小学生正处在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光积累不行,还要理解、体验、内化、外化。可以通过以讲带背帮助学生感受、积累语言,创设机会让学生运用、表现语言,激发其积极情感,在情境中轻松、快乐地完成背诵积累的任务。小学语文中有很多童话、寓言或有趣的故事,学生喜欢学,也喜欢讲。课后开 “故事会 ”、“故事擂台赛 ”、给家长或同伴讲故事等活动,使外来学生语言自然内化和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2、外来务工子女的数学有效性教学

(1)创设有效的情境

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这些外来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措施,在情境创设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客观现实,要考虑其是否为创设情境准备了条件。设计的情境要有真实性和现实意义,要贴近学生生活。

(2)有效的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基础,它对学生知识的获取、应用、思维发展、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态度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外地学生的对数学的兴趣。

(3)有效的合作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外来学生在心理上趋于闭塞,尤其需要在学习中与他人交流,小组合作不仅刚给了他们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更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

(4)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做到真诚还要丰富,鼓励赞扬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让外来学生从心底里感觉到你的真心欣赏。要让他们明白你所表扬的到底具体方面,这样才

能让这些外来学生真正获得一种进步的快乐。

3、外来务工子女在英语学科上的有效性教学

(1)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我校多数学生是外出务工子女,父母根本顾不上孩子的学习,只要求教师把学生给他们看管起来,不惹事生非就行。作为教师,既要教学生知识,又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我做到尽可能多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关心他们的困难,为他们排忧解难,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去观察社会,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培养外来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外来学生由于刚接触英语,学习兴趣非常高,随着难度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扩大,他们的畏难情绪和厌学情绪也渐渐产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关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首先是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用爱心去感化学生,经常找他们谈心,交换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看法。从而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缩短师生间的距离。针对不同学生的爱好、兴趣、个性特点,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善待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做学习的主人。

2)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和学习环境,要让外来学生喜爱英语学习,师生关系非常重要。教师的情感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生动的教学艺术来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气氛越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就越高。因此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不断向学生传达鼓励、信任、尊重等情感信息,让学生克服恐惧、害怕出错的心理,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认识。杜绝嘲笑、责备学生的现象。

3)不断地变换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会逐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退。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听录音、节目表演、会话练习、唱歌、各种比赛来满足学生成长中自我展示的需求,对于保持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4、外来务工子女音乐学科的有效性教学

(1)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外来学生对形象、具体、新颖的事物也同样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将文字、图象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外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使学生在课堂上的获得音乐艺术的美感。

(2)拓宽音乐课的教育资源。

生活中处处蕴藏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把音乐教学和学生所乐于参与的社会活动和课外音乐活动结合起来进行,那学生的学习就成为了一件令人轻松愉快、自觉自愿的事情。教师拓宽音乐的渠道,改狭隘、封闭的课堂式教学为宽阔、开放式教学。例如,我校在放学路队中、集体活动路队中要求以歌咏形式行进,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自然、引向社会,使这些外来的孩子们了解到音乐,不只是课堂中的音乐,更是课外的、生活中的音乐。

(3)建立音乐学习主动性的激励机制

△尽量将最美的音乐奉献给学生,在美的音乐的长期浸润中,使学生爱上音乐,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形成师生平等的意识,提供外来学生自由表现的平台,培养他们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

△设计有争议的音乐问题,以引发学生不同意见的感受,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体验,解决音乐学习的问题。

5、外来务工子女在美术学科上的有效性教学

1、让外来有学生自己的空间。学生独立人格的空间,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有人格独立性,不歧视任何一个外地学生;独立思维的空间,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让外来学生渐渐学会独立思考。

2、让外来学生有选择的机会。是认知过程中的选择。掌握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给这些外来学生自由选择表现形式,从而获得新的领悟。二是参与过程中的选择。要让外来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做到人人参与,双向交流。

3、让外来学生有展现的机会。展现个性,展现能力,展现学业成果,如举办画展、小制作展等。对外来学生适当降低入选要求,让他们在得到展现的满足中自主认识、规范、评价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

由于教学不是单一存在的教育现象,他的效果往往与其他方面互相作用的结果,课题组同时从“外来务工子女不良习惯的纠正”方面探求解决途径

(一)以德育提升外来学生学习认识

孩子的成长评价是多元化的,“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德”是一个人成长中最基本的根基,没有良好的品德,这个人就不能称之为“健全的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是祖国的未来,虽然家庭环境不能与本地孩子相提并论,但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是一样的,有65%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最重要的,同样70%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也是重要的,看似文化低的打工者能把思想道德素质与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说明了家长对品德行为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视度!学校也一直重视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并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每周国旗下的讲话、每月“文明标兵”、“校园之星”、“进步标兵”等的评选来强化外来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并逐步转变教师的“育人观”,探索一条“以德育促智育”的教育之路。

(二)形成家校合力,用外因促进外来学生的有效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学校与家庭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因此,学校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制度,我校定期举行各种规模的家长会,或以年级为单位,或以班级为单位召开外地学生家长会,去年家长会上校长的发言主题就是:“让孩子不再向我们一样漂泊、劳累”,打动了无数外地家长的心。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认真做好家访工作,尤其是对于品德行为和卫生习惯偏差的学生,做好家校联系记录表,定期进行家访、电话询问,及时有效掌握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重视更新家长教育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前提,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产生什么样的行动。面对动辄就对孩子打骂和有不良卫生习惯的家长,学校将从观念上入手,利用家长会平台进行家庭教育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外来务工人员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从而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问题。

(三)开展兴趣活动小组,以兴趣激发外来学生的学习欲望

外地生由于各方面教育条件的限制,很难使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很难把孩子的潜力挖掘出来。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如书法班,体能训练班、歌唱舞蹈班等,尤其是书法班,以江苏省书法等级考试为支点,调动了大量外地学生书法兴趣,从写字入手,带动了学习兴趣。在各类兴趣活动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锻炼了孩子,培养了自信与热情,让信心迁移到学习上。

(四)关注心理健康,以积极心态融入有效性学习。

学校德育处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信箱,定期开放咨询,其中一个重点工作内容就是指导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矫正。让他们学会了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正确看待自己与别人差距,树立学习与生活的信心,为初步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打下了基础。

“流动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是父母的寄托,是我们教师的希望,学校将不断地在工作实践中,探索一条有利于外来务工子女的成长之路,引导他们,让他们也能成长为学校中鲜艳的“花朵”。

2、课题的阶段研究成效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在专家以及校领导指导下,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初步改变了外来学生的学习习惯及状态。

目前,外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乐学、敢于发表与众不同意见的局面。课堂上,学生思维日渐活跃,相互讨论,在争论中启发,对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总体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升。

2、更新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1)重塑了学生观

学生观是教师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出发点。研究中,我们遵循新的教学理论,把学生从被动的世界中拯救出来,确立了新的学生观。首先,我们把每一个学生看作是平等受教的对象;其次,我们把每个学生看作具有发展潜能的人。提倡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态度来欣赏和预见所有学生的天性。再次,我们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并以“个性自由的发展”为目的,承认外来学生的个别差异,重视外来学生的个性,发掘他们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2)重新确认教师角色。

①成为一个忠实的听众。②成为一个友好的伙伴。④成为一个可亲可敬的长者。⑤成为一个不断虚心学习的学生。

4、教师针对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水平有了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有了提高,教学上有了长足进步,在各级公开课取得佳绩,多篇论文、反思等在省市级发表或获奖。

六、目前存在尚待解决问题:

1、外来务工子女转进转出流动性大,为课题的系统研究、跟踪研究带来数据收

集上的困难。

2、相当一部分外来务工子女兄弟姊妹众多,校外生活忙于家务或照料弟妹,客观上影响了对学业的关注。

以上问题将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列为重点,分析,实验,寻找应对的途径,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篇: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

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外地民工纷纷涌入我们这座城市,有的在这里长期打工,有的在这里做些小生意,有的干脆在这里安了家落了户,他们为城市的建设,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之而来的大量民工子女,他们伴随着父母远离家乡,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被送进了一个陌生的学校,面对着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也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这些弱势群体经常处在紧张、惶恐、自卑的阴影下,如果任其随意发展,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行为就会发生严重的缺陷和偏差,就会成为班级中的弱势群体,“被遗忘的一族”,也必将成为班集体建设以及学校教育的“阻力军”。

要让这些弱势群体也像本地学生一样快乐地成长,作为班主任,最先要做好的工作不是在学业上给予辅导,也不是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而是应该让他们尽快的融入新的班集体中,让他们尽快体会到我的这个新班级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自己已经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

一、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

从大多数外地民工子女的素质来看,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智力素质,他们都不比本地学生差,有的甚至还优于本地学生。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教育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倒致了这些外地学生不如本地学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距离感。要想让这些学生尽快地融入班级体,首先就要解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来源。

1)、自卑,抹不去的心理阴影

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 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在生活上,外地民工子女由于经济条件差,他们的吃、穿、用往往不及本地学生,因此经常会遭到本地学生的另眼相相待;在学习上,外地民工子女的基础比较差,学习上很难跟上本地的学生,时常遭到同学的嘲笑,甚至是挖苦与侮辱。安徽市场报曾就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过一次调查,合肥一所小学的外地学生是这样说的,“城里的同学笑话我衣服又旧又小,笑话我家里穷,我心里难受死了。”“我的普通话不标准,一开口城里孩子就笑话我,根本不敢开口讲话”“想与其他同学一起玩,可他们都远远地躲着我们,说我们是外敌人。” 各方面都不如别人,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是外来民工子女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一个人经常遭到失败和挫折,其自信心就会日益减弱,自卑感就会日益严重。自卑的产生会抹杀掉一个人的自信心,民工子女本来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跟上其他同学,顺利完成学业,却因怀疑自己而失败,显得处处不行,处处不如别人。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2)、孤僻,打不开的心理枷锁

孤僻,是指不愿与他人接触、交往,喜欢单身一人,独来独往,时常感到孤寂、空虚的心理现象。它属于一种不健康的性格类型。

外地民工子女产生孤僻心理的主要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自身原因,由于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学习。学生必定会产生一种自我封闭,自我保护意识,他们的神经会变得非常敏感,同学对他的一言一行,老师对他的一褒一贬,他都会产生心理反应。当周围的反应对他不是很友好时,他必定会封闭自己,不再去主动跟人交往,不再愿意多说话,甚至别人对他的友好,他也会表现的很冷淡。其二是外部原因,同学、老师对他不友好,甚至有讥讽、侮辱的行为,使他产生一种被孤立的感,这样容易产生孤僻心理。

3)、畏惧,解不开的心结

畏惧是一种消极的情感方式,是一种因心理上的害怕,而产生的压力感。畏惧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焦虑,就是害怕更坏的事情的发生。

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往往容易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小孩子,他会把除了父母之外的其他所有人都放到自己的对立面,这时他更愿一个人独来独往,深怕其他人走进他的心里,侵犯的心灵空间,有时甚至会因畏惧而做出一些强烈的自卫行为。

以上三个是外地民工子女难融入新班级体的主要心理原因,当然不同的民工子女会有不同的心理状况,除了上面三个原因外,另外还有可能是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的行为偏激,学生的身体、行为缺陷等等。总之,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学生就很难融入新班级体,班级中的其他成员也很难真正接受这个新成员。

二、学生融入新班级体的心理辅导策略 1)、初次会面,融入班集体的起点

新转来的外地民工子女第一次与班集体成员见面是其融入班集体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该好好把握这样的时机。

05学年,班中转来一名外地学生,在与其他学生见面前,我先跟他聊了会儿天,然后给他设计了一个开场白,让他好好练习了几遍。然后,我利用上语文课的前5分钟,搞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向全班同学隆重地推出刚转进的外来学生。学生流利的自我介绍马上获得了班级其他同学的好感,“同学们,你们愿让他加入我们这个班级体吗?”“愿意!”学生们响亮的回答和热烈的掌声胜过任何语言达。这时我就顺势问班中唯一一个一人一桌的学生:“某某,你愿意跟这个新来的同学一桌吗?”某某大方地站起来,微笑着说:“欢迎你来我们班级,我很高兴有你这样一个同桌。”最后我又深情地跟学生们讲:“同学们,我们班级现有32位学生,以后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大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老师对大家是一视同仁的。现在,我们班有了这个新成员,相信他将会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东西。有了他,我们的班级将更加完美。相聚是缘,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上天赐予我们的师生缘、学生缘!让他们成为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这样一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间的距离感与陌生感,在学生间营造了民主、平等、友好的氛围,确立了外来学生也是班级主人翁的地位。

2)展示特长,融入班集体的催化剂 外地民工子女,受其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往往带有本地学生所没有的一技之长。有的学生歌声嘹亮,有的学生舞姿优美,有的学生身体强壮,有的学生善于手工制作等等。教师想使这些学生更快地融入班集体,就应该抓住他们的长处,让它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样不仅可以让外地学生为班级争光,体现其在班集体中的重要作用,让外地学生更具吸引力,还可以增强学生自己的信心。

3)、心灵沟通,融入班级体的桥梁

外地民工子女往往缺少与人心灵沟通,也很难做到让自己怕心灵向朋友敞开。鉴于此,课外,我常与班中外地学生聊天,也经常建议班中学生跟他们聊天。当外地学生考试不理想,产生焦虑心理时,我会找个机会坐在他旁边跟他好好聊聊这次老得不理想的原因,并鼓励他下次考好;当外地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会建议班中成员去帮助他。另外,我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把在课外书上看到的一段段名言制作成精美的书签送给他们:一颗宽广的心灵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爱拼才会赢,敢唱才会红;欲受人敬,要先敬人;常用的钥匙不生锈??课外,我还有意识的借一些写名人经过不屈努力最后成才的书给他们看,让他们从一些名人坎坷的境遇中吸取养料,以开阔胸襟,调节心态,增强适应能力。4)、重视家访,融入班级体的外部动力

鉴于外来民工子女的特殊性,教师应加强与他们家长的合作,这样能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蛛丝马迹。因为外来学生在本地人地生疏,大多有“恋亲”的情感,在父母面前表现的较开放些,更多的接触学生家长,有利于教师找到学生融入班集体的切入点,从而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外地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参加社会活动较少,受农村文化的影响较大,视野狭隘。他们对子女接受教育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或认为读书是出人头地,或认为不读书照样种田;或是大加压力、大打出手,或是不闻不问。我们通过家访,既可以了解他们的孩子的行为,又可以根据家长们的思想实际,向他们灌输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以便学校、家庭协调一致,在不发生冲突,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形成一股合力让学生更快地融入班级体,推动外来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民工子女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有其特殊性。作为教师,不能逃避,不能埋怨,更不能置之不理。我们应该用特殊的爱去感化这些特殊的学生。因为这些飘扬的“蒲公英”也该有自己的春天,这些经常迁徙的“小小鸟”也该有自己温馨的家。让他们尽快的融进新的班集体,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是我们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我们真情相融,相信经过我们一起努力,这些时常迁徙的“小小鸟”,一定会感受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幸福,相信他们能飞得更高、更远。

第四篇:外来务工子女论文

浅谈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一个梦想,成千上万的打工族如候鸟般奔波在落后的家乡和繁华的城市之间,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他们背后的是一群稚弱的“小小鸟”,他们伴随着父母远离家乡,来到一个个陌生的城市,他们就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相应增多。我校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集中学习的学校,他们作为一个独特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怎样才能使这些“流动的花朵”健康茁壮的怒放,让他们积极融入、适应现有的生活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温爷爷的言语里透露着对孩子们的无限关爱。党的关爱如阳光雨露,外来务工子女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同等关爱。他们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却成长在温暖的集体里。

一、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

(一)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和心理特点。

1.学习方面的特点:

学习基础差。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相当数量的学生是中途从原籍转学至此的。他们很少有人受过较正规的学前教育,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给了其他同龄孩子,农村的基础教育又相对比城里要差一些,所以他们学习基础差,转学后要跟上学习进度暂时比较困难。

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差。造成这方面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地区间基础教育的差异。良好的学习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坏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再要纠正,比较繁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学习差而导致的连锁反应。由于在学习上长期得不到肯定,没有成功感,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要取得一样的学习成果,他们往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这使他们身心疲惫,变得不愿学习。

2.心理方面的特点:

自卑心理。外来务工人员为了生存,带着孩子离乡背井来到此地谋生,他们多从事的是本地区最底层的艰苦劳动。他们普遍都还生活得比较艰难,这些孩子在与本地孩子的交往中,由攀比而产生的失落感,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他们学习成绩差,而学习成绩往往是一个小学生在班里有没有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他们普遍在内心深处有自卑感。

焦虑心理。外来务工人员因为自己所受的教育少,由于自身文化素养的限制,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简单,忙于生计和孩子缺乏心理沟通。学生在学校里因成绩差家境差受到歧视和责难,倍感压抑,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和不安,存有焦虑心理。

(二)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特点。

1.成长环境因素:

外来务工子女中的一些长年随着在外打工的父母到处漂泊,生活环境差。父母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或连上夜班,往往无暇也无力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他们和在外工作的父母很少接触,因此感情上并不亲,更不用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关怀了。孩子失去应有的关爱而放任自流,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养成各种不良习惯。

在生活习惯方面,个人卫生意识差,文明礼貌差。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外来务工子女大多学习无计划,平时懒得动脑筋,不积极思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回家做作业的习惯。个别高年级学生甚至有逃学、夜不归宿的现象。

2.家长自身因素:

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使得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角色认识不足,对家庭教育看法非常狭隘,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完事大吉”了,如果遇到问题就找老师、校长质问。家长普遍存在只注重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健康,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情、人格。还有许多家长仍然抱着重男轻女的想法,使得一些学生孤独自卑,形成心理障碍。

二、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创设环境,让其成长在温暖的集体里。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努力营造适应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使学校成为设备先进、方法科学的育人校园,爱生如子亲如一家的师生家园,流连忘返终生不忘的学生乐园。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人人都重要”的精神环境。

我校校长提出了“人人都重要”的办学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老师,学生,家长都参与到其中来。体会人人都重要,人人是主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进入校园墙壁上贴着“快乐学习,自信成长,我是学生,我很重;开心工作,自豪发展,我是老师,我很重要;乐于配合,分享成功,我是家长,我很重要。”在这理念的指引下外来务工子女倍感自身的重要,环境的优越。

2.“缔造完美教室”,创设优美,舒适,和谐的物质环境。

“缔造完美教室”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宽敞明亮的教室、整齐的课桌椅、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完善的塑胶跑道、丰富多彩的走廊、中国传统美德的篇章装扮文化中心“国学大厅”。在学生心目中学校是最美的地方,他们在这生活学习无比开心自豪。

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导师。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教师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对个别心理障碍的学生,老师会给予特别的关爱,特别是心理障碍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是特殊关爱的对象。从心理上开导,生活上指导,学习上辅导,行为上引导,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温情。

(二)以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1.学校树旗帜,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以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核心任务。学校在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中给予最基本的教育和人文关怀。学校德育处及少先队大队部,在校园里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好习惯伴我行”、“书香溢满校园”、“保护环境,我先行”、“低碳环保”“小班主任”等等活动,目的就是从这些活动中,指导孩子们明白好习惯的重要性。学校还充分利用晨会课、思品课、三生课、班队会、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等宣传手段,让外来务工子女在渐学渐行中学会规范,遵守规范。

2.加强班级管理,从小培养习惯。

我校推行“小班主任制”,人人参与班级日常管理。班级进行班干部民主选举,本着“人人都重要”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主人翁责任感,锻炼管理能力,从小培养良好习惯。每月评选出“优秀小班主任”、“每月之星”、“文明之星”。

3.生活上关怀,感受集体的温暖。

外来务工子女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让这些孩子尽快养成好习惯,加强班里生活管理,生活委员负责制,轮流制,管理好所有学生的在校生活。比如简单常用的生活用品班里都购买,随时提供给这些孩子们使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温暖。

4.学习上激励,落后是暂时的。

学校是学知识的地方,在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我们在平时也多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在困难面前停滞不前的现象,采用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学习习惯不好、基础知识又差,文化常识又缺乏的学生,老师就会在班级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在班里还组织学习“结对子”,开展“手拉手活动”,“小师徒结对”,“一帮一”这样的学习形式,目的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

奖惩分明也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扬完成作业的学生,惩罚不做作业的学生;还可以进行班级学习习惯的评比,联合家长一起给完成作业或者取得进步的学生表彰和奖励。我们班设立评比台,光荣榜,激励暂时落后的学生,促进共同进步。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展示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学校班级有序管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意识,从小树立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观念。例如我校开展的少先队“三级汇报”,“红心向党”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友谊,加强理解和沟通,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增强家校联系。多种校园文化活动锻炼意志,培养个性,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1.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向学生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培养民族团结心。

2.开展感恩活动,从小培养学生具有一颗感恩的心。

3.开展亲子活动,如组织亲子游戏、开设亲子课堂、组织亲子郊游,培养孩子与父母的亲

情。

4.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孩子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之心。

5.开展班级联谊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四)家校合作,为其创设心灵成长的绿色通道。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有着学校和社会难以起到的作用。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要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明确,正确地调适自我,提高自己对挫折的容忍力是十分必要的。懂得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富有理性的,是有建设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自我实现。

4.成立家长委员会,切磋教育方法。

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是家教成功的基础。我们学校专门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开学、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三阶段,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利用家长学校来宣传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指导他们对子女进行良好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传身教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注意挖掘其子女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家长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看到孩子明天的希望。同时鼓励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以赢得孩子的信任,并利用先天固有的亲子交往、和睦的家庭氛围,从多种角度去影响子女的心理和行为,使每一个外来务工子女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来配合学校教育,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

学校建议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孩子的学习,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5.举办家庭讲座,举行家长培训。

请家长谈谈自己的教子体会,在家长会上,开设家教方面的专题研讨,让家长主动介绍家教经验,交流和探讨更合理有效的家教方法,使其他家长受到启发。聘请教育专家到校进行家长培训,召开家教讲座,提高外来务工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思想觉悟。

6.开展家长开放活动,深化家校沟通。

通过家长会、教育咨询等形式多样的方法,及时交换信息,研究对策。有些家长放学会来接孩子回家,这时就可以让家长进校和老师及时交流,了解孩子当天的学习情况,当场反馈,尽快发现问题并商量应对方法。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将错误扼杀在摇篮里。学校举行各种家校开放活动,如少先队规范仪式,少先队主题活动,班级文化展演,演讲,课本剧表演,才艺展示,亲子游园等,邀请全体家长进校参观,参与互动,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体会教师工作艰辛与无私付出,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成长过程。能增进家校沟通理解,学校教师得到家庭有力支持与帮助。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倍感幸福和满足,能在这样好的学校读书,能遇到这样负责的教师群体,他们很放心很安心,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骄傲和自豪。遇到问题他们都会主动与教师交流,有的因工作变动,住址变迁都舍不得走,留恋教师留恋班级学校。

让外来务工子女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自信心。学校应该加强家庭教育,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素质,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快乐成长。教育对每一个孩子都应是平等的,对外来务工子女这一“弱势群体”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外来务工子女也有许多优点,如果我们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样可以茁壮成长,绽放光彩。让我们用我们的耐心和爱心去关心、尊重他们,用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去教育他们,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学校,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成长在温暖的集体里,让全体孩子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

参考文献:1.《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集萃》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4.《小学班主任工作》

第五篇: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管理制度

钟秀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管理制度(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使我校外来务工子女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文件以及区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试行):

一、本办法适用范围为非大同区户籍的外来务工子女,年龄在6.5周岁至15周岁,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并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来我区暂时居住的,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

二、凡在户籍所在地有监护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应当在户籍所在地接受义务教育;户籍所在地没有监护条件,且其父母或监护人在我区已取得暂住证并暂住一年以上,同时又与用人单位签订一年以上并由劳动部门认可的《劳动合同》或取得工商执照的,可以申请就学。

三、外来务工子女入学时应该提供以下材料:

1、家庭户籍原本;

2、现居住地的有效暂住证、房产证;

3、适龄儿童有计划免疫接种证;

4、监护人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厂家证明或监护人的工商执照;打零工的需有房屋租赁证明。

5、除新招一年级学生外,其他年级转入我校的学生必须持有转出学校开出的《转学证明》。

四、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办法

1、均实行秋季招生、入学,其余时间不再招生、入学。

2、外来务工子女持第三条规定的材料到学校报名,报名结束后经学校校长室或教导处审批同意后方可入学。(材料不齐全的一律不予报名)

3、凡具有我区小学学籍号的我校外来务工子女小学毕业生,需继续在我区就读初中的,由区教育局统一安排相应初级中学就读。

五、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安排:

1、监护人对我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

2、监护人在当地居住并连续工作2年以上的(以相关证明为据);

3、独生子女(以独生子女证为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8号)文件以及区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学生学籍管理的有关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子女到我校就读,凡持有第三条规定材料齐全者,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拒收,材料不齐全者,不予报名、接收。

六、外来务工子女转学以学年为期限:

1、转出:根据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对其子女转出我校可实行灵活管理原则,但必需认真填写《小学生转学审批表》,报区教育办审核,并交教育局教育服审批备案。

2、转入:学校教导处对外来务工子女就读的转入要严格把关,收齐、核查第三条所规定的材料并造册登记,并于9月15日前上报区教育办审批,逾期不再办理。

3、各班主任必需按要求,真实地完成或协助学校学籍管理处完成各类学籍表册,每月按学校学籍管理处的规定按时、真实完成月上报。

七、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分班规定:

1、一年级新招学生按“一年级编班规定”执行。其余年级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分班均实行抽签制。在抽签过程中,年级组长可根据本年级班级人数差异,各班男女生人数差异等各种特殊情况,在本年级全体或三分之二以上教师认可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抽签。

2、为防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外来务工子女学习困难,成绩较差或纪律较差同学的排挤,若原在我校就读,转学后又重回我校就读,且转出转入均按转学规定办理过正当手续的,实行“从那班出入那班”的原则,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与原先该生在我校就读时一样。

八、我校各年级各班应本着“育人为本”的思想,维护外来务工子女在校的正当权益。要针对这部分学生的实际,改进教育管理方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在接受教育、参加团队活动、评优评先、参与文体等各项活动及实行奖惩等方面与本区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要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九、对外来务工子女应按照有关规定免收学杂费,科书费。家庭确有困难的学生,根据学校当时的实际情况可酌情给予补助,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十、本规定自制定之日起试行。

下载外来务工子女有效性教学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来务工子女有效性教学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爱外来务工子女(最终五篇)

    同在一片蓝天下 关爱外来务工子女 北王中小学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为了生活得更好,成千上万的打工族如候鸟般奔波在落后的家乡和繁华的城市之间,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而......

    外来务工子女家长会发言稿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外来务工子女家长会发言稿 姓名:朱云霞 时间: 2009.3.13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开家长会表示衷心......

    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

    寿塔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外来务工子女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外来务工子女心理......

    关于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关于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阡县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一跃成为许多打工者梦寐以求的拾金宝地。县里外来人也逐渐增多。这样的现象无疑大大促进了石......

    外来务工子女幸福感调查

    外来务工子女幸福感调查 问题提出与研究的意义的目的 1. 1问题提出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前进加快 了城市化进程、拉大了城市的框架......

    如何尊重和关爱外来务工子女

    如何尊重和关爱外来务工子女伴随着城市化进程,流动人口不断涌入城市,外来务工子女入学人数日益增多,他们正逐渐成为校园内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外来务工子女来到城里学习,由于家......

    班主任关爱外来务工子女

    班主任与外来务工子女班---对弱势群体的尊重与关爱 合肥市新城学校吴玉庭 近几年来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呈急剧上升趋势,从而导致农村“外来......

    关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工作计划

    关于外来务工子女的工作计划 二年1班 目前流动人口外出打工日渐出现“家庭化”趋势,从而使得流动子女的入学、教育问题已成为流动大军涌入我们学校后日益突出的重要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