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务工子女幸福感调查

时间:2019-05-14 13:43: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来务工子女幸福感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来务工子女幸福感调查》。

第一篇:外来务工子女幸福感调查

外来务工子女幸福感调查 问题提出与研究的意义的目的 1.1问题提出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前进加快 了城市化进程、拉大了城市的框架、促进了人口结构的变化。从上个世纪80年代 初,我国各地均出现了大范围的人口流动的现象「创。到90年代,形成了巨大的民 工潮,且呈现出以家庭化流动新趋势,农民工人口流动由原来的单身外出打工变为 以夫妻为中心的全家外出。由此,许多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就 成为了城市生活的一员。进入21世纪以后,据国家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 服务管理司统计,截至2009年,中国的流动人口已经达到2.H亿。

在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一一外来务工子女。大多数 外来务工子女大都是跟随父母从经济欠发达甚至落后的地方来到经济发达的城市。他们面对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环境:一个是落后、封闭、思想传统,所能接触到的 事物很有限的乡村,而另一个却是发达、开放,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和物的城市。面对如此多的差异,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如何呢?

截至目前,研究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公平以及城市生活现状等内容 比较多。但其中绝大多数研究都是从心理疾病等消极方面出发,很少有研究者从积 极的角度着手,尤其对小学中高年级外来务工子女的主观幸福感研究非常少,基本 上还是空白。这些小学中高年级的外来务工子女在不同的生活环境里是否能感受到 幸福呢?幸福的水平如何呢?他们与城市户籍子女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怎样的差异 呢?又如何提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呢?带着这些问题,本研究尝试着选取呼市地区 部分小学(4一6年级)的外来务工子女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主观幸福感方面的调查 和研究,通过数据分析,查找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建 议,以帮助他们有效提升主观幸福感促进其身心更健康的发展。

Q石耳么夕.之土 v

r/I JLIJ IG1 3.1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了使城市外来务工子女被试更具有代表性,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进行 研究,选取呼和浩特市地区赛罕区五所公立小学中的(4一6年级)共15个班570 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70份,回收570份,剔除无效问 卷3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540份,有效回收率为94.74%。经统计,拥有城市户籍 的(即属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赛罕区、玉泉区、回民区四区的户口)小学生共317 人,外来务工子女223人。3.2研究工具

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学生的统计学变量,包括性别、年级、是否是独生子女、住校情况、学业成绩、户籍所在地、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等基本个人信息。第二部分是主观幸福感测量,使用((多维学生生活满意感量表》。该量表是许

伯纳((Huebner E.S)于1994年编制,由田丽丽、刘旺于2005年修订,修订后的内 部一致性系数是0.90,两周后的重测信度为0.86 `3}',本研究中问卷的内部一致性 系数0.824,表明该量表信度较好,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该量表用以测查中小学 生对自己的家庭、朋友、学校、生活环境和自我五个维度的生活满意度水平。量表 包括40个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描述性句子,比如“我住的地方有很多有趣 的事。”要求被试者选择自己对每一描述的符合程度。问卷采用6点计分,从1到6 分别表示“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多维学生生 活满意感量表》是儿童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研究领域中非常成熟的一个测量工具,在 国内外研究中被广泛使用。3.3施测程序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利用学校心理班队会的时间,以自然班为单位进 行问卷调查。由研究者本人统一发放问卷并主持集体施测,统一解释指导语和注意 事项,现场填写,并当场回收。然后,剔除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进行编号、分类、整理、统计。3.4数据统计处理

研究者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统计方 法有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F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

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对五所小学中(4一6年级选取的540名小学生的主观幸 福感进行统计分析,描述统计结果如表4-6所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城市户籍小 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均在4分以上,且生活满意度中各维度均值总分二24.170,表明 呼和浩特市小学4一6年级小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外来务工人 员子女在多维生活满意度中自我满意度高于城市户籍小学生,而在家庭满意度、学 校满意度、朋友满意度和生活环境满意度这四个维度中满意度均低于城市户籍小学 生,总体来说,城市户籍小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偏高。4.2外来务工子女与城市户籍小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

4.2.1本研究为了考查外来务工子女和城市户籍小学生在多维生活满意 度的差异比较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2: 表4-2外来务工人员了女与城市户籍小学生主观幸福感t检验 外来务工人员了女(N=223)城市户籍小学生(N=317)变量

M、可DM、可D M

SD

M

SD 家庭满意度 5.202 0.784

5.232

0.791-0.550 朋友满意度 4.745 0.755

4.866

0.705 一1.969 学校满意度 5.010 0.775

5.082

0.761 生活环境满意度 4.525 0.730

4.667

0.814-2.493 白我满意度 4.482 0.756

4.470

0.765 0.43 总分

23.964

2.748

24.315

2.647一1.492 注:=}p<0.05, M为平均值,SD为标准差

为了更直观的观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城市户籍小学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差异,从不同的维度做均值比较如下:

从表4-2分析可得,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满意度与城市户籍小学生相比较 低,(23.964<24.315, t二一1.492;结合图4-1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满意 度(M=5.202, SD=0.784在问卷得分上同一般城市户籍小学生(M=5.232, SD=0.791)不存在显著差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户籍小学生生活满意度均值比较,发现: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满意度得分低于城市户籍小学生,t二一0.550;外来务工人 员子女的朋友满意度(M=4.7449, SD=0.75545)在问卷得分上同一般城市户籍小学 生(M=4.8957, SD=0.74874存在显著差异,统计检验表明,城市户籍小学生的朋

友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t二一1.969, p<0.05;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的学校满意度(M=5.0101, SD=0.77504)在问卷得分上同一般城市户籍小学生(M=5.0759, SD=0.74214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满意 度得分低于城市户籍小学生,t二一128;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环境满意度(M=4.5252, SD=0.73022)在问卷得分上同一般城市户籍小学生

(M=4.6794, SD=0.81804)存在显著差异,统计检验表明,城市户籍小学生的生活 环境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t二一2.493, p<0.05;外来务工人员子 女的自我满意度(M=4.4817, SD=0.75606)在问卷得分上同一般城市户籍小学生(M=4.4791, SD=0.78673)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我满意 度得分高于城市户籍小学生,t=0.43 0 4.2.2学业成绩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为了考查4-6年级小学生学业成绩是否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之间有关 系,于是对二者进行相关性分析。收集被试上个月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三门课的月 考,并取三科的平均分作为被试成绩。因为在主观幸福感方面采用了青少年多维生 活满意感量表,所以进行学业成绩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时,以学业成绩和具体生 活满意度进行相关分析。如表4-3所示:

由表4-3学业成绩与4-6年级小学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 得出,学业成绩与具体生活满意度中的朋友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和生活环境满意度 呈非常显著正相关;学业成绩与家庭满意度和自我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

本研究为了进一步考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户籍小学生在学业成绩方面的 差异,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4:

由表4-4数据可以看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业成绩平均值低于城市户籍小 学生(84.402<85.098, t二一0.412,但不存在显著差异;结合表4-2分析可得,外 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主观幸福感与城市户籍小学生相比较低

(23.964<24.315, t二一1.492,又因为呼和浩特市小学4一6年级小学生的主观幸福 感与学业成绩存在显著正相关。所以这足可以证明呼市4-6年级小学生的主观幸福 感越高其学业成绩就越高,反之主观幸福感越低其学业成绩就越低。4.3年级外来务工子女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从呼和浩特市小学五所学校中(4-6年级223名外来务工子女的性别、年级、进城时间、家庭所在地、校所在地、是否独生、是否住校、是否有固定住房、是否在小饭桌、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家庭结构、学业成绩等基本信息出 发,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

4.3.9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主观幸福感父亲文化程度差异显著性比较

父亲受教育程度的不同会对外来务工子女有怎样的影响呢?本研究对外来务 工子女父亲文化程度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4-13:

本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外来务工子女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在父亲文化程度 上不存在显著差异,F=0.805;从不同父亲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满 意度总分来看,父亲文化程度越高,其子女的生活满意度总分就越高;单因素方差 分析发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主观幸福感在家庭满意度、朋友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生活环境满意度和自我满意度各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为了进一步具体考查外 来务工子女主观幸福感在父亲文化程度上的差异,进行了父亲文化程度的多重比较 发现,父亲不同文化程度对其外来务工子女在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生活环境 满意度和自我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朋友满意度上,父亲学历是高中的外 来务工子女高于父亲学历在初中或初中以下外来务工子女,并存在显著性差异。4.3.10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主观幸福感母亲文化程度差异显著性比较

第二篇:外来务工子女论文

浅谈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一个梦想,成千上万的打工族如候鸟般奔波在落后的家乡和繁华的城市之间,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而他们背后的是一群稚弱的“小小鸟”,他们伴随着父母远离家乡,来到一个个陌生的城市,他们就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关键词: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相应增多。我校是一所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集中学习的学校,他们作为一个独特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以及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怎样才能使这些“流动的花朵”健康茁壮的怒放,让他们积极融入、适应现有的生活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问题。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温爷爷的言语里透露着对孩子们的无限关爱。党的关爱如阳光雨露,外来务工子女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同等关爱。他们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却成长在温暖的集体里。

一、对外来务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调查研究。

(一)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习和心理特点。

1.学习方面的特点:

学习基础差。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相当数量的学生是中途从原籍转学至此的。他们很少有人受过较正规的学前教育,在起跑线上就已经输给了其他同龄孩子,农村的基础教育又相对比城里要差一些,所以他们学习基础差,转学后要跟上学习进度暂时比较困难。

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差。造成这方面问题的原因之一是地区间基础教育的差异。良好的学习习惯越早养成越好。坏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再要纠正,比较繁难。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因学习差而导致的连锁反应。由于在学习上长期得不到肯定,没有成功感,使他们觉得学习是一件苦差事。要取得一样的学习成果,他们往往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这使他们身心疲惫,变得不愿学习。

2.心理方面的特点:

自卑心理。外来务工人员为了生存,带着孩子离乡背井来到此地谋生,他们多从事的是本地区最底层的艰苦劳动。他们普遍都还生活得比较艰难,这些孩子在与本地孩子的交往中,由攀比而产生的失落感,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他们学习成绩差,而学习成绩往往是一个小学生在班里有没有地位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他们普遍在内心深处有自卑感。

焦虑心理。外来务工人员因为自己所受的教育少,由于自身文化素养的限制,缺乏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知识,对孩子的教育态度简单,忙于生计和孩子缺乏心理沟通。学生在学校里因成绩差家境差受到歧视和责难,倍感压抑,基本的内心体验是害怕和不安,存有焦虑心理。

(二)外来务工子女家庭教育特点。

1.成长环境因素:

外来务工子女中的一些长年随着在外打工的父母到处漂泊,生活环境差。父母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或连上夜班,往往无暇也无力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他们和在外工作的父母很少接触,因此感情上并不亲,更不用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关怀了。孩子失去应有的关爱而放任自流,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养成各种不良习惯。

在生活习惯方面,个人卫生意识差,文明礼貌差。而在学习习惯方面,外来务工子女大多学习无计划,平时懒得动脑筋,不积极思考;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没有回家做作业的习惯。个别高年级学生甚至有逃学、夜不归宿的现象。

2.家长自身因素:

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局限,使得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角色认识不足,对家庭教育看法非常狭隘,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把孩子交给学校就“完事大吉”了,如果遇到问题就找老师、校长质问。家长普遍存在只注重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健康,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性情、人格。还有许多家长仍然抱着重男轻女的想法,使得一些学生孤独自卑,形成心理障碍。

二、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创设环境,让其成长在温暖的集体里。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要努力营造适应学生发展的育人环境,使学校成为设备先进、方法科学的育人校园,爱生如子亲如一家的师生家园,流连忘返终生不忘的学生乐园。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人人都重要”的精神环境。

我校校长提出了“人人都重要”的办学理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老师,学生,家长都参与到其中来。体会人人都重要,人人是主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进入校园墙壁上贴着“快乐学习,自信成长,我是学生,我很重;开心工作,自豪发展,我是老师,我很重要;乐于配合,分享成功,我是家长,我很重要。”在这理念的指引下外来务工子女倍感自身的重要,环境的优越。

2.“缔造完美教室”,创设优美,舒适,和谐的物质环境。

“缔造完美教室”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宽敞明亮的教室、整齐的课桌椅、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完善的塑胶跑道、丰富多彩的走廊、中国传统美德的篇章装扮文化中心“国学大厅”。在学生心目中学校是最美的地方,他们在这生活学习无比开心自豪。

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导师。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教师开展各项教育活动。对个别心理障碍的学生,老师会给予特别的关爱,特别是心理障碍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是特殊关爱的对象。从心理上开导,生活上指导,学习上辅导,行为上引导,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使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温情。

(二)以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1.学校树旗帜,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以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的核心任务。学校在对外来务工子女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中给予最基本的教育和人文关怀。学校德育处及少先队大队部,在校园里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好习惯伴我行”、“书香溢满校园”、“保护环境,我先行”、“低碳环保”“小班主任”等等活动,目的就是从这些活动中,指导孩子们明白好习惯的重要性。学校还充分利用晨会课、思品课、三生课、班队会、黑板报、宣传栏、手抄报等宣传手段,让外来务工子女在渐学渐行中学会规范,遵守规范。

2.加强班级管理,从小培养习惯。

我校推行“小班主任制”,人人参与班级日常管理。班级进行班干部民主选举,本着“人人都重要”的宗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主人翁责任感,锻炼管理能力,从小培养良好习惯。每月评选出“优秀小班主任”、“每月之星”、“文明之星”。

3.生活上关怀,感受集体的温暖。

外来务工子女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了让这些孩子尽快养成好习惯,加强班里生活管理,生活委员负责制,轮流制,管理好所有学生的在校生活。比如简单常用的生活用品班里都购买,随时提供给这些孩子们使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温暖。

4.学习上激励,落后是暂时的。

学校是学知识的地方,在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我们在平时也多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在困难面前停滞不前的现象,采用激励措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针对学习习惯不好、基础知识又差,文化常识又缺乏的学生,老师就会在班级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我们在班里还组织学习“结对子”,开展“手拉手活动”,“小师徒结对”,“一帮一”这样的学习形式,目的是帮助他们提高学习。

奖惩分明也可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扬完成作业的学生,惩罚不做作业的学生;还可以进行班级学习习惯的评比,联合家长一起给完成作业或者取得进步的学生表彰和奖励。我们班设立评比台,光荣榜,激励暂时落后的学生,促进共同进步。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展示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促进学校班级有序管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意识,从小树立集体意识,增强集体观念。例如我校开展的少先队“三级汇报”,“红心向党”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增进友谊,加强理解和沟通,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增强家校联系。多种校园文化活动锻炼意志,培养个性,激发兴趣,增强自信,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1.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向学生渗透民族文化教育,培养民族团结心。

2.开展感恩活动,从小培养学生具有一颗感恩的心。

3.开展亲子活动,如组织亲子游戏、开设亲子课堂、组织亲子郊游,培养孩子与父母的亲

情。

4.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孩子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之心。

5.开展班级联谊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

(四)家校合作,为其创设心灵成长的绿色通道。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有着学校和社会难以起到的作用。

1.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

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要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明确,正确地调适自我,提高自己对挫折的容忍力是十分必要的。懂得人的本性是积极的、向上的、富有理性的,是有建设性的,可以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地自我完善、达到自我实现。

4.成立家长委员会,切磋教育方法。

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是家教成功的基础。我们学校专门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每学期开学、期中考试以及期末考试三阶段,召开家长会和家长委员会,利用家长学校来宣传家庭教育方法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指导他们对子女进行良好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言传身教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注意挖掘其子女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家长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看到孩子明天的希望。同时鼓励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以赢得孩子的信任,并利用先天固有的亲子交往、和睦的家庭氛围,从多种角度去影响子女的心理和行为,使每一个外来务工子女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来配合学校教育,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

学校建议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孩子的学习,明白知识的重要性,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增加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5.举办家庭讲座,举行家长培训。

请家长谈谈自己的教子体会,在家长会上,开设家教方面的专题研讨,让家长主动介绍家教经验,交流和探讨更合理有效的家教方法,使其他家长受到启发。聘请教育专家到校进行家长培训,召开家教讲座,提高外来务工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思想觉悟。

6.开展家长开放活动,深化家校沟通。

通过家长会、教育咨询等形式多样的方法,及时交换信息,研究对策。有些家长放学会来接孩子回家,这时就可以让家长进校和老师及时交流,了解孩子当天的学习情况,当场反馈,尽快发现问题并商量应对方法。这样就可以尽可能的将错误扼杀在摇篮里。学校举行各种家校开放活动,如少先队规范仪式,少先队主题活动,班级文化展演,演讲,课本剧表演,才艺展示,亲子游园等,邀请全体家长进校参观,参与互动,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理念,体会教师工作艰辛与无私付出,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成长过程。能增进家校沟通理解,学校教师得到家庭有力支持与帮助。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倍感幸福和满足,能在这样好的学校读书,能遇到这样负责的教师群体,他们很放心很安心,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骄傲和自豪。遇到问题他们都会主动与教师交流,有的因工作变动,住址变迁都舍不得走,留恋教师留恋班级学校。

让外来务工子女打好扎实的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高自信心。学校应该加强家庭教育,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素质,让每一个学生能够不断进步,快乐成长。教育对每一个孩子都应是平等的,对外来务工子女这一“弱势群体”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外来务工子女也有许多优点,如果我们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样可以茁壮成长,绽放光彩。让我们用我们的耐心和爱心去关心、尊重他们,用我们的知识和经验去教育他们,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引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学校,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成长在温暖的集体里,让全体孩子成长在同一片蓝天下。

参考文献:1.《中小学班级管理策略集萃》

2.《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4.《小学班主任工作》

第三篇: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

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外地民工纷纷涌入我们这座城市,有的在这里长期打工,有的在这里做些小生意,有的干脆在这里安了家落了户,他们为城市的建设,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之而来的大量民工子女,他们伴随着父母远离家乡,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被送进了一个陌生的学校,面对着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也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这些弱势群体经常处在紧张、惶恐、自卑的阴影下,如果任其随意发展,久而久之,他们的心理、行为就会发生严重的缺陷和偏差,就会成为班级中的弱势群体,“被遗忘的一族”,也必将成为班集体建设以及学校教育的“阻力军”。

要让这些弱势群体也像本地学生一样快乐地成长,作为班主任,最先要做好的工作不是在学业上给予辅导,也不是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而是应该让他们尽快的融入新的班集体中,让他们尽快体会到我的这个新班级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自己已经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

一、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具体表现

从大多数外地民工子女的素质来看,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智力素质,他们都不比本地学生差,有的甚至还优于本地学生。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不同,教育水平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倒致了这些外地学生不如本地学生,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距离感。要想让这些学生尽快地融入班级体,首先就要解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来源。

1)、自卑,抹不去的心理阴影

自卑,可以说是一种性格上的缺陷。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品质评价过低,同时可伴有 一些特殊的情绪体现,诸如害羞、不安、内疚、忧郁、失望等。在生活上,外地民工子女由于经济条件差,他们的吃、穿、用往往不及本地学生,因此经常会遭到本地学生的另眼相相待;在学习上,外地民工子女的基础比较差,学习上很难跟上本地的学生,时常遭到同学的嘲笑,甚至是挖苦与侮辱。安徽市场报曾就民工子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过一次调查,合肥一所小学的外地学生是这样说的,“城里的同学笑话我衣服又旧又小,笑话我家里穷,我心里难受死了。”“我的普通话不标准,一开口城里孩子就笑话我,根本不敢开口讲话”“想与其他同学一起玩,可他们都远远地躲着我们,说我们是外敌人。” 各方面都不如别人,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是外来民工子女产生自卑心理的根本原因。一个人经常遭到失败和挫折,其自信心就会日益减弱,自卑感就会日益严重。自卑的产生会抹杀掉一个人的自信心,民工子女本来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能力跟上其他同学,顺利完成学业,却因怀疑自己而失败,显得处处不行,处处不如别人。长此以往,必定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2)、孤僻,打不开的心理枷锁

孤僻,是指不愿与他人接触、交往,喜欢单身一人,独来独往,时常感到孤寂、空虚的心理现象。它属于一种不健康的性格类型。

外地民工子女产生孤僻心理的主要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自身原因,由于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生活、学习。学生必定会产生一种自我封闭,自我保护意识,他们的神经会变得非常敏感,同学对他的一言一行,老师对他的一褒一贬,他都会产生心理反应。当周围的反应对他不是很友好时,他必定会封闭自己,不再去主动跟人交往,不再愿意多说话,甚至别人对他的友好,他也会表现的很冷淡。其二是外部原因,同学、老师对他不友好,甚至有讥讽、侮辱的行为,使他产生一种被孤立的感,这样容易产生孤僻心理。

3)、畏惧,解不开的心结

畏惧是一种消极的情感方式,是一种因心理上的害怕,而产生的压力感。畏惧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焦虑,就是害怕更坏的事情的发生。

一个人来到一个陌生的新环境,往往容易产生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小孩子,他会把除了父母之外的其他所有人都放到自己的对立面,这时他更愿一个人独来独往,深怕其他人走进他的心里,侵犯的心灵空间,有时甚至会因畏惧而做出一些强烈的自卫行为。

以上三个是外地民工子女难融入新班级体的主要心理原因,当然不同的民工子女会有不同的心理状况,除了上面三个原因外,另外还有可能是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生的行为偏激,学生的身体、行为缺陷等等。总之,如果这些心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学生就很难融入新班级体,班级中的其他成员也很难真正接受这个新成员。

二、学生融入新班级体的心理辅导策略 1)、初次会面,融入班集体的起点

新转来的外地民工子女第一次与班集体成员见面是其融入班集体的起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应该好好把握这样的时机。

05学年,班中转来一名外地学生,在与其他学生见面前,我先跟他聊了会儿天,然后给他设计了一个开场白,让他好好练习了几遍。然后,我利用上语文课的前5分钟,搞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向全班同学隆重地推出刚转进的外来学生。学生流利的自我介绍马上获得了班级其他同学的好感,“同学们,你们愿让他加入我们这个班级体吗?”“愿意!”学生们响亮的回答和热烈的掌声胜过任何语言达。这时我就顺势问班中唯一一个一人一桌的学生:“某某,你愿意跟这个新来的同学一桌吗?”某某大方地站起来,微笑着说:“欢迎你来我们班级,我很高兴有你这样一个同桌。”最后我又深情地跟学生们讲:“同学们,我们班级现有32位学生,以后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大家的地位都是平等的,老师对大家是一视同仁的。现在,我们班有了这个新成员,相信他将会丰富我们的课外生活,扩大我们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东西。有了他,我们的班级将更加完美。相聚是缘,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上天赐予我们的师生缘、学生缘!让他们成为我们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这样一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间的距离感与陌生感,在学生间营造了民主、平等、友好的氛围,确立了外来学生也是班级主人翁的地位。

2)展示特长,融入班集体的催化剂 外地民工子女,受其当地民族文化的影响,往往带有本地学生所没有的一技之长。有的学生歌声嘹亮,有的学生舞姿优美,有的学生身体强壮,有的学生善于手工制作等等。教师想使这些学生更快地融入班集体,就应该抓住他们的长处,让它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样不仅可以让外地学生为班级争光,体现其在班集体中的重要作用,让外地学生更具吸引力,还可以增强学生自己的信心。

3)、心灵沟通,融入班级体的桥梁

外地民工子女往往缺少与人心灵沟通,也很难做到让自己怕心灵向朋友敞开。鉴于此,课外,我常与班中外地学生聊天,也经常建议班中学生跟他们聊天。当外地学生考试不理想,产生焦虑心理时,我会找个机会坐在他旁边跟他好好聊聊这次老得不理想的原因,并鼓励他下次考好;当外地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会建议班中成员去帮助他。另外,我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把在课外书上看到的一段段名言制作成精美的书签送给他们:一颗宽广的心灵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爱拼才会赢,敢唱才会红;欲受人敬,要先敬人;常用的钥匙不生锈??课外,我还有意识的借一些写名人经过不屈努力最后成才的书给他们看,让他们从一些名人坎坷的境遇中吸取养料,以开阔胸襟,调节心态,增强适应能力。4)、重视家访,融入班级体的外部动力

鉴于外来民工子女的特殊性,教师应加强与他们家长的合作,这样能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蛛丝马迹。因为外来学生在本地人地生疏,大多有“恋亲”的情感,在父母面前表现的较开放些,更多的接触学生家长,有利于教师找到学生融入班集体的切入点,从而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外地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参加社会活动较少,受农村文化的影响较大,视野狭隘。他们对子女接受教育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或认为读书是出人头地,或认为不读书照样种田;或是大加压力、大打出手,或是不闻不问。我们通过家访,既可以了解他们的孩子的行为,又可以根据家长们的思想实际,向他们灌输现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以便学校、家庭协调一致,在不发生冲突,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形成一股合力让学生更快地融入班级体,推动外来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民工子女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所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有其特殊性。作为教师,不能逃避,不能埋怨,更不能置之不理。我们应该用特殊的爱去感化这些特殊的学生。因为这些飘扬的“蒲公英”也该有自己的春天,这些经常迁徙的“小小鸟”也该有自己温馨的家。让他们尽快的融进新的班集体,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是我们教师要做的第一步,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我们真情相融,相信经过我们一起努力,这些时常迁徙的“小小鸟”,一定会感受学习的快乐,生活的幸福,相信他们能飞得更高、更远。

第四篇: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

寿塔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入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外来务工子女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深入推进外来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外来务工子女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他们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他们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

1、建立外来务工子女档案,建档率达100%;

2、关爱外来务工子女,在班级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

三、主要措施

(一)关注外来务工子女的入学教育问题,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平等对待,解决外来工子女的入学问题。外来人员子女可以和本地学生一样就近入学,上学之后所享有的权利、待遇、费用等和本地学生是一致的,人人平等。

(二)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加强领导,总结经验,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建立外来务工子女档案。

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外来务工子女的底数,建立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他们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有关内容。通过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真情关爱,“两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他们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他们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

(三)、明确职责,努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

了解外来工子女的现状,心理沟通,培养外来工子女及留守儿童的健康心态。外来工子女身处异乡,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普遍敏感,感情脆弱细腻。他们渴望能与老师、同学进行平等交流,渴望在班级中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班级要对他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要求全体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对孩子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坚持“五不”的教育方式:不厌恶、歧视;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不变相体罚。努力消除他们的自卑感、被歧视感与对立感,培养他们的健康心态。以外来工子女为主,重点开展“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儿童手拉手”活动。让外来工子女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也培养队员学会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第五篇:班主任关爱外来务工子女

班主任与外来务工子女班---对弱势群体的尊重与关爱

合肥市新城学校吴玉庭

近几年来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呈急剧上升趋势,从而导致农村“外来务工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这支规模庞大的“外来务工子女”队伍中的很多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陷,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自生自灭。他们在教育上逐渐出现了很多问题。

“外来务工子女”出现的问题

一、学习成绩不佳

在这次期中考试之后,我对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周末可以回家与父母团聚,经常与父母沟通的孩子同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外来务工子女相比,厌学的人数较少,学习成绩差的孩子比例较低,成绩好的同学都在一个健康的家庭中成长,父母都陪在身边,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同学或者是比较调皮的学生,要么生长在单亲家庭,要么就是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或打工,不在家里的。单亲家庭的父或母由于生活的压力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他们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而父母同时在外打工,经商的子女绝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照顾,祖孙辈的年龄相差甚远,再加上农村老年人大多都是文盲,往往只能照顾孙子们的生活起居,学习上的事情大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部分监护人连孩子在学校是学什么的,哪个班的,班主任是谁都不知道。

二、素质、品质、个性发展不好

青少年是素质、品质、个性发展和形成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关爱,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对青少年素质、品质、个性的健康发展有重要影响,一位教育心里学家曾经说过“没有亲情的教育是一种残缺的教育”。感情对孩子就如学习一样都很重要,而且在其整个一生中都始终是这样,有证据表明,一个缺乏亲情关怀的孩子其身体、智力、情感的成长及其社会发展都会受到损害。而父母的温暖与关爱是其他任何亲情也无法代替的。这些留守孩子因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培养,往往容易患上种种心里病症,如性格孤僻、感情脆弱、自暴自弃、读书上进的观念淡薄,厌学甚至逃学,或者上课调皮,上课做出一些特别的举动来吸引老师注意

到自己,不少孩子还出现过早与异性交往,最终发展成小恋人,以及同性之间结拜姐妹、兄弟,并且姐妹、哥们意气重,为兄弟姐妹“上刀上,下火海”。为学校治安造成一定的不安定。“外来务工子女”的这些现象令人担忧,引起我们广泛关注,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注重“外来务工子女”的知识传授,更加注重孩子素质、品质、个性的培养。

三、人生观、价值观的偏离

进城务工,没有改变农民的身份,但改变了职业和生活方式,从而价值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比如,在对金钱的态度上,对家庭价值的理解上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孩子或者通过家庭本身的变化来影响孩子。

四、违法和越轨现象严重

农村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环境的不完整和教育的弱化,对其心理和精神状况都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在社会条件的影响下,会产生一些极端的后果,“外来务工子女”违法乱纪现象严重,逃学,旷课,不交作业,甚至参与社会小青年团体„„。而且由于文化、兴趣、精力等方面的原因,尤其是爷爷奶奶的宠爱,不可能对孩子以严格的教育或控制,那些表少年极有可能被社会上违法人员勾引,走上病态的社会化道路,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外来务工子女”问题的分析

农村“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如此严重,主要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失败所造成的,由于“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长年不在家,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一定的创伤,相当多的孩子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是因为他们对金钱的关心多于对自己的关心,父母不够重视自己,因此,他们认为父母对不起自己,亏欠了自己。他们感觉自己一点都不快乐,不快乐的原因在于缺少家庭温暖,即使父母从经济上给了他们不少,让他们不缺吃不少穿,但无法承欢父母膝下的那份孤独与凄苦,却是什么物质生活都不能驱逐的一种体验。长期处于这样的负面心理体验中,极易使人消沉、阴暗。因此一部份孩子的社会认识与社会评价就会偏离,几乎一半的孩子对社会,对学校不满,与他人不能融洽相处,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冲突,甚至极端仇视社会,反抗社会。并且社会对“外来务工子女”的评价也很低,老师、同学认为他们娇气、冷漠、自私、内向、孤僻、学习成绩不好。家庭教育本已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的无效更令“外来务工子女“的成长环境充满了变数。

改善农村“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状况的建议

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打工现象将不会消失,“外来务工子女”现象很可能越来越普遍,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与教育状况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因为他们的学习,行为表现将不仅影响农村的社会治安问题,更严重的是:他们也是中华民族未来的接班人,他们的素质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明天。我认为,改良家庭教育是解决“外来务工子女”问题的前提。

大多数父母外出务工挣钱都是为了孩子一个美好的未来,却错将手段当成了目的,疏忽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为人父母者应该掂量天平两边的重量作出一个明智的选择。其次,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外来务工子女”的特殊性及其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农村教育的实施,当前正由外部条件的保证与改善过渡到教育质量的提高上,教师应该注意教育过程的公平,使成长环境已经不利的“外来务工子女”得到更多的来自老师的温暖,以此来冲淡父母远离的负面影响,用崇高的师爱引导他们的成长。再次,政府应该加强农村基层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严厉打击各种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不良社会现象,如黄、赌、毒等,加强社会监督与犯罪预防,创造一个关心和有利于下一代成长的健康的社会环境。最后,“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为流入地城市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和城市中的其他人一样,同样为城市建设出力,缴纳国家各项税收,所以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也是政府的一项责任,是发挥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体现。各级政府要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将较多承担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学校的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各地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经费,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促进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受教育的环境明显改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

下载外来务工子女幸福感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来务工子女幸福感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心外来务工子女总结

    关爱外来工子女工作总结 当前,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进城市,如何做好关心其子女教育和生活问题已经成为重中之重。外来务工子女是学校教育的弱势群体,我校从实际出发,在广大少年儿......

    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管理制度

    钟秀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管理制度(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使我校外来务工子女依法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办公......

    外来务工子女家长会发言稿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外来务工子女家长会发言稿 姓名:朱云霞 时间: 2009.3.13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开家长会表示衷心......

    关爱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

    关爱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 兴泰中心小学顾宏林兴泰中心小学 位于闻名遐迩的里下河鱼米之乡——姜堰区兴泰镇。随着兴泰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批批外来务工人员来到兴泰来打工。而这......

    关心外来务工子女总结(5篇)

    让爱撒向每个孩子的心田 斜桥镇红卫小学——关心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当前,外来务工人员不断涌进城市,而我市许多家庭的主要劳动力也纷纷涌向大城市。他们为建......

    建德市关爱外来务工子女总结

    建德市志愿者工作指导中心开展关爱外来务工子女 志愿行动总结 为贯彻落实团省委《关于开展‚志愿同行,共享阳光‛——浙江省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团浙联......

    关于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关于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阡县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并一跃成为许多打工者梦寐以求的拾金宝地。县里外来人也逐渐增多。这样的现象无疑大大促进了石......

    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家长会发言稿

    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家长会发言稿 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学校对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开家长会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呢我们召开这个家长会,相信各位都知道原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