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如何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教师们在教育研究活动中为了检验某个教育理论或假设,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索,通过观察、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如实地描述和记录研究成果所形成的书面报告就是研究报告。其突出特点是用事实和数据来说明和解释问题。它是教育研究者广泛使用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研究报告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题目、引言、研究的方法、研究结果分析、讨论、参考文献、附录。
1.题目
一个好的题目常常可以起到极好的“点睛”作用。一些有经验的编辑和专家,往往只要看一眼题目,就可以大概地判断出文章的好坏。所以给研究报告取个好题目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报告的题目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它不但应反映该项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且应能引起读者对报告的兴趣与注意。因此,要简短、明确,并注意采用读者感兴趣的措词。
2.前言或引言
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或引言的形式,非常简要地阐述下列内容:
(1)课题提出的理由;
(2)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
(3)目前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及趋势;
(4)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这一部分所要述及的内容,有时也可直接以“目的和意义”作为该一小节的标题。这一部分虽然只是报告的引言,但它却可以显示该项研究的学术地位,使人们了解该项研究在教育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价值,在有关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所处的水平。从而为读者接受该项研究成果准备良好的心理上与认识上的基础。前言应简洁、明了,字数不宜太多。因此,前言要注意仔细措词,使之既实事求是地介绍概况,又能恰到好处地赢得读者的信赖和注意。
3.研究方法 这一部分,主要是向读者交待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整个研究的全过程,以便评价整个研究在方法论和教育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让读者据此决定是否承认和接受该项研究所得出的结果。
研究方法的介绍主要包括:在研究对象的取样和选择、研究因素的实施与控制、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与实施的技术手段。此外,还应包括对在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和阐述,以及对研究所采用的特殊工具、设备以及一些特殊的方法手段的介绍。如果这一部分内容较多,或附有量表、调查问卷、测验题等,应以附录的形式附在后面。方法的介绍应注意条理清楚,交待明白,使别人可以据此重复研究,而具体实施的措施介绍则未必如课题设计方案中那样周详细致了。研究方法的介绍常常可按研究过程的进展顺序逐一展开,在介绍中如果涉及到一些专业性的概念或说法,则应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4.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是研究报告的实质部分,撰写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示给读者。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对在研究中所收集的原始文献资料和观察资料、实验资料经过初步整理、分析后的结果,如对定性资料的归纳、列条,对定量资料列出图表等;二是对资料初步整理分析后,采用一些逻辑的或统计的技术手段,推断出研究的最后结果或结论。所以这一部分的标题也常作“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报告有所不同的是,教育科研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研究,一些研究者往往更注重定性的分析,更注重举例说明问题,即使是数据,往往也停留在例举与罗列的水平上,有鉴于此,应该强调,在研究报告中既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更要注重定量的分析,既可以有一两个典型事例或一些数据资料作为佐证,更要有对客观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处理。
撰写这一部分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可以仅用几个事例来以一概全,单纯从逻辑的角度推出结论,而要重视定量与定性的综合分析。(2)对于数据资料,不应停留在仅仅作为事例例举的水平上,而应采用一些统计分析的技术,从数量的变化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3)在统计图表上出现过的事实,没有必要再用文字重复叙述,只要指出这些数字所说明的问题即可。(4)结果与结论仅仅是对研究所收集的事实材料的客观归纳。在这一部分只可以例举客观材料,严谨地提出结论,切忌夸夸其谈,妄下结论,任意引申和发挥。(5)研究结果应以事实与数字为主,文字叙述要简洁明了,结论要明晰准确。.讨论、建议
讨论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得出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与思考,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因此,这一部分也常常以“分析与讨论”、“讨论与建议”、“几点建议”、“几点思考”等作标题。
为了叙述和讨论的便利,在有的报告中,这一部分常与结果部分合而为一,或先呈示结果,接着讨论;或夹叙夹议,交错进行。然而,无论其形式如何,我们应明确地看到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研究结果呈现的是研究中的客观事实,而讨论则是主观的认识与分析,是研究者将研究的结果引向理论认识和实践应用的桥梁。
对研究结果的认识,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是作为研究报告的撰写者,必须对研究结果有一个全面透彻的分析。这就要求报告撰写者既亲身经历研究的全过程,有充分的感想和体会,又谙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善于从理论的角度,逻辑的角度,实践的角度,多侧面地加以分析和讨论。
在分析讨论中,可以沿用一些理论与说法,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和措施,可以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想法和思考,也可以提出由于该项研究而发现与产生的新的问题、新的设想,以留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在这一部分还常常对该项研究的方法设计进行必要的反省,讨论改进、变换研究方法可能对研究结果带来的一些影响和变化等。.参考文献、附录
参考文献:一般在报告的末尾列出来。要写清楚篇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注明页数,以便他人查阅。
附录:一般直接引用原始资料,放在研究报告后面。附录的作用在于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研究报告的内容,有时它对研究报告的内容也起到补充说明或提供参考资料的作用。
经过以上工作,一份研究报告就算基本完成。这时,可回头系统地看一遍或几遍,以检查整篇研究报告观点是否正确,事实是否确凿,思路是否清晰,结构是否严谨,最后再核对一下数据,并对文字作系统的润色和推敲,使研究报告逐步趋于完善。
第二篇:如何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如何撰写实验研究报告
对于一个科研课题来说,撰写结题报告(或叫研究报告)是课题研究的最后一个程序。如何撰写研究报告呢?
课题研究报告是反映一项研究结果并将其公诸于世的书面形式,撰写研究报告不但是研究者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更主要的是为了将研究的结果通过各种途径,如刊登于专业报刊、打印散发、学术会议交流等,让更多的人能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并由他们通过对理解与验证,来评判、接受或应用这一研究成果。
反映教育科研成果的形式很多,有在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撰写的总结报告,在问题分析、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论文,在个案研究、观察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以后撰写的个案研究报告、观察报告、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及综合研究报告等。
论文和总结报告一般没有固定的格式,而比较讲究文章生动、材料翔实、观点鲜明、论证严谨。从结构上讲,虽然有时也述及研究的重要性、研究方法等,但其基本骨架不外是观点、材料及对两者关系的论述。而反映个案研究以及观察、调查、实验结果的课题研究报告,则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的格式与规范。除了一些学科和课题的特殊需要外,一般来讲,研究报告依次包括标题、前言、研究方法、结果、讨论、附录等项目。如果我们仔细比较,可能会发现,研究报告的格式和内容与详细的课题实施方案差不多,有些研究报告甚至可以说是对课题设计方案的数据填充。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如下:
一、标题、署名
标题是文章的“窗户”。一个好的标题常常可以起到极好的“点睛”作用。一些有经验的编辑和专家,往往只要一看标题,就可以大概地判断文章的好坏。所以,给研究报告取个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
研究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报告的名称,这样显得精确、明了,使人能对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研究报告的标题不但应反映该项研究的核心问题,而且应能引起读者对报告的兴趣和注意。因此,要简短、明确,并注意采用读者感兴趣的措词。
标题下的署名是表示研究者对该项研究及报告的负责。署名大多是研究者的真实姓名,也可以用笔名。有时参加的人员很多,不便一一署名,可以署××课题组、××课题协作组等。
二、前言、引言
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或引言的形式,非常简要地阐述下列内容:
1、课题提出的缘由;
2、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
3、目前国内外在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现状、问题及趋势;(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综述)
4、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这一部分所要述及的内容,有时也可直接以“目的、意义”作为该一小节的标题。这一部分虽然只是报告的引言,但它却可以显示该项研究的学术地位,使人们了解该项研究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的价值,在有关领域中的重要性,以及在国内外同类研究中所处的水平。前言应简洁、明了、字数不宜太多。因此,前言要注意措词,使之既实事求是地介绍情况,又能恰到好处地赢得读者的信赖和注意。
三、研究方法、手段
这一部分主要是向读者交代研究方法及研究过程,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了解整个研究的全过程,以便评价整个研究在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研究上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让读者据此决定是否承认和接受该项研究所得出的结果。
研究方法的介绍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取样和选择、研究因素的操作与控制、资料的收集与处理等方面所采用的方法与实施的技术手段。此外,还应包括对研究课题中出现的主要概念的定义和阐述,以及对研究所采用的特殊工具、设备以及一些特殊方法手段的介绍。如果这一部分内容较多,或附有设计的图纸、量表、调查问卷、测试题等,应以附录的形式附在后面。方法的介绍应注意条理清楚,交代明白,使别人可以据此重复研究,而具体实施的措施介绍则未必如课题设计方案那样周详细致了。研究方法的介绍常常可按研究过程的顺序逐一展开,在介绍过程中如果涉及一些专业性的概念或说法,则应注意用词的准确性。
四、研究的成效(主要问题的解决)结果、讨论
结果是研究报告的实质部分,撰写这一部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一是对在研究中所收集的原始文献资料和观察资料、实验资料经过初步整理、分析的结果,如对定性资料的归纳、列条,对定量资料列出图表等;
二是对资料初步整理分析后,采用一些逻辑或统计的技术手段,推断出研究的最后结果或结论。与其他学科研究报告有所不同的是,教育科学一些研究者往往更注重定性分析,更注重举例说明问题,即使数据,往往也停留在例举和罗列的水平上。有鉴于此,应该强调,在研究报告中既要重视定性的分析,更要注重定量的分析,既可以有一两个典型事例或一些数据为佐证,更要有对客观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处理。撰写这一部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可以一概全,单纯从逻辑的角度推出结论,而要重视定量与定性的综合分析。
2、对于数据资料,不应停留在仅仅作为事例例举的水平上,而应采用一些统计分析的技术,从数量的变化中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3、在统计图表上出现过的事实,没有必要再用文字重复叙述,只要指出这些数字所说明的问题即可。
4、结果仅仅是对研究所收集的事实材料的客观归纳。在这一部分只可以例举客观材料,严谨地提出结论,切忌夸夸其谈、妄下结论,任意引申和发挥。
5、研究结果应以事实与数字为主,文字叙述要简洁明了,结论要明晰准确。讨论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得出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分析和思考,对当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因此,这一部分常常以“分析与讨论”、“讨论与建议”、“几点建议”、“几点思考”等作标题。
结果与讨论合二为一,或先呈示结果,接着讨论,或夹叙夹议,交叉进行。然后,无论形式如何,我们应该明确地看到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研究结果呈现的是研究中的客观事实,它应该是基本肯定的,并可以在相同的研究中重复出现,而讨论则是主观的认识与分析,是研究者将研究的结果引向理论认识和实践应用的桥梁。
对研究结果的认识,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作为研究报告的撰写者,必须对研究结果有一个全面透彻的分析。这就要求报告的撰写者既亲身经历研究的全过程,有充分的感想和体会,又谙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善于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善于从理论的角度,逻辑的角度,实践的角度,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和讨论。在分析和讨论中,可以沿用一些理论与说法,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教育、教
学的意见、建议和措施,可以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想法和思考,也可以提出新的问题、新的设想,以留待进一步研究。
这一部分应根据实际内容的多少,将研究者的观点一一列出。所列出的观点应条理清楚,观点鲜明,切忌含糊其词、冗长拖沓。
五、附录、附注
在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一些客观材料,所采用的一些工具、设备、资料等常常在表述研究结果,论证研究结论,或进行重复研究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于读者了解研究过程,分析与评论研究结果与结论,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的资料常常作为附录,列在研究报告的后面。附录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研究中参考、引用的文献资料目录。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附录,一般以“参考文献”为标题,开列出文献资料的目录。一般的书写方式是以阿拉数字为序号,然后列出作者姓名、文献名及出处。如果文献刊载于报刊上,出处应注明刊载报刊的名称和期数,如果文献是一本书的某一章节,则注明书名、第几章及出版单位、出版时间及版本。
二是研究中所收集的重要原始资料。所附原始资料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切忌累赘、繁杂。
三是研究中所采用的设备、工具和手段。如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测验量表、调查问卷、测试卷等都可以附在研究报告后面,提供给读者或供结题验收、评审时参考。
经过以上工作,一份研究报告基本完成。这时,可再系统地看一遍或几遍,以检查整篇研究报告观点是否正确,事实是否确凿,思路是否清晰,结论是否严谨。最后再核对一下数据,并对文字作系统的推敲和润色,使报告逐步趋于完善。
附: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
课题名称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的对象。
五、课题实施的策略与方法。
六、研究的成效。
七、问题的讨论——对课题研究的发思。
八、课题研究组主要成员。
第三篇: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首先,要运用理性思维方法对“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以寻找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整理分析研究资料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概括如下:
整理资料——检查核对;分类;汇总登记(登记表、资料登记);内容摘要;制备统计表;绘制统计图。
定性分析——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归纳和演绎。
定量分析——描述统计;推论统计。
然后,撰写研究报告,以直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为主,全面报告研究过程和结果的文字表述。
研究报告主要是用事实说明问题,材料力求具体、典型,或用统计方法来描述分析典型实例,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观点、经验、方法、模式、对策,指出存在问题,得出结论。撰写研究报告的一般结构:
题目。题目要确切、鲜明、醒目;要用最恰当、最简明的词句组合来概况全篇内容;有时为了充分表达主题,也可加副标题。
署名。个人撰写的论文署个人名,小组活动或小组共同撰写的论文可署小组合作成员名(一般不超过5人)。对于指导教师或参与工作的其他人员,可在论文后用简短的文字表示感谢。也可将指导教师名和作者名并列排署。
前言.也可称为序言、导言或引言。介绍探究问题的目的、意图,说明探究的理论意义。前言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对探究的内容进行全面的阐述和论证,包括整个探究过程中观察、调查、实践、分析的材料,以及由材料形成的观点和理论。 结论。一般写为讨论、结论或小结。结论是经过反复探究后形成的总体论点,是整篇论文的归宿。
收获与体会。参与科技实践过程中的心得。
引文注释和参考文献。引用别人的材料、数据、论点时要注明出处,,以体现探究报告的科学依据,表示对别人研究成果的尊重,并提供给读者深入探讨的线索。参考文献是指和论文有关的重要文献,要写明著者姓名、书刊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等。
第四篇:撰写研究报告要点
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一、研究报告的主要结构
一篇规范、合格的研究报告,需要回答好三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即这项课题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研究这项课题有什么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是“这项课题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要着重讲清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讲清研究的主要过程。
三是“课题研究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这个部分内容的陈述,要求用两、三段简洁的文字讲清选择这项课题进行研究的原因、理由,回答好“为什么要选择这项课题来研究”这个问题。
2、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课题研究的意义包括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个部分既可以单独作为一个部分来陈述,也可以归入“课题提出的背景”来陈述。意义是指课题的价值和作用。
3、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是进行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课题研究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来进行。这部分的陈述要求理论依据要具体,要围绕课题研究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列出课题研究所依据的若干个具体的理论观点或若干项具体的政策,所依据的理论要具科学性和先进性,所选择的政策要具时代性。在陈述理论依据时,切忌将某一专家、学者的整篇著作或某一个文件、某位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全文当作理论依据。
4、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体现的是本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本课题研究所要最终达到的目的。一是课题研究目标的确定不要过于空泛,过于原则,或没有扣紧课题题目。二是要注意研究报告结构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说,本课题所确定的研究目标,最终必须落实到研究成果中去。看一个课题的研究合格不合格,能不能通过验收,就看在研究成果中,所取得的成果是不是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
在陈述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时,一定不能忽略研究目标与研究成果之间这一内在的联系。否则,会令人感到这个课题研究并不成功。
5、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陈述的是课题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的着力点。对研究主要内容的表述应当紧扣研究目标,简明扼要,准确中肯。在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时,有的将子课题表述成研究的内容,这也是一种简洁明了的表述办法。必须注意的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课题研究成果同样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的研究结果必须在研究成果中予以体现。
6、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方法,指的是该项课题在研究时所采用的教育科研方法。一项课题的研究,往往要采用多种科研方法。比如,采用实验法,同时也可能采用调查法。这部分的陈述,一般列出采用的科研方法,稍加说明就可以了,花费的笔墨不必很多。
注意:近几年来推崇的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教育叙事法有人称为“新三法”要重点考虑。
7、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这部分的陈述比较简单。一般将课题研究分成准备、实施研究、总结等三个阶段,也有的分成四个、五个阶段。然后,在每个阶段中简要陈述做了几项工作,简明扼要,不必详细陈述。
8、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要通过回顾、归纳、提炼,具体陈述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具体陈述采取哪些措施、策略,或基本的做法来开展研究。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也可以与“课题研究步骤”合在一起陈述,在每一个阶段中具体陈述所做的几项工作,所采取的研究策略或措施等。
撰写“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这部分内容时,应注意不要将这部分写成经验总结或研究体会。
9、课题研究成果及分析(重点写);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是整篇研究报告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一个研究报告写得好不好,是否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使课题研究成果具有推广价值和借鉴价值,就看这部分的具体内容写得如何。一般说来,这部分的文字内容所占的篇幅,要占整篇研究报告的一半左右。
“课题研究成果”这个部分内容的表述,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不要只讲实践成果,不讲理论成果。第二,研究成果的陈述不能过于简略。第三,有关课题的研究经验或研究体会不要在“研究成果”这个部分来陈述。
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
——规范性:研究目标非常明确,研究内容富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研究设计非常严谨,实施规范有序;概念界定非常清晰,论述非常全面,逻辑性很强;研究报告撰写非常规范完整,研究过程反映详细采用的资料和数据翔实,可信度高;参考文献引证非常规范。
——科学性: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透彻,把握准确,搜集占有资料全面详尽;课题选题的理论依据成立,科学恰当;研究问题真实,前提可靠;研究方法科学,思路清晰;学术观点鲜明,论证分析充分严密,逻辑性强,数据准确,结论真实可信。
——创新性: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课题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富有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学术观点,为国内学术界权威所认同;丰富和发展了某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在理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研究方法和技术富有创新性;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有较大突破;研究成果属国内首创或在同类课题研究中处于领先地位。
——理论性与实践性:研究成果具有很强的前沿性,公开发表的理论成果对推动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研究成果的大部分主体内容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层所采纳,转化为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研究成果对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产生了明显的直接指导作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与开发推广前景。
——可持续性:对本问题的不足有较为客观的分析和讨论,为后续研究留下了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接口,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组织难易程度:选题重大且涉及的问题复杂,研究周期长,难度大;参与研究的面很广泛,组织实施的工作量很大;资料和数据的搜集与处理,程序复杂,要求很高;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开展实验。
10、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这个部分内容陈述要求比较简单。但要求所找的主要问题要准确、中肯。今后的设想,主要陈述准备如何开展后续研究,或者如何开展推广性研究等。
11、参考文献;
12、附录
二、从研究报告看(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工作多,研究少;精心设计的研究活动较少,多是一些研究课,而研究课与课题的结合点并没有找到。
——成绩多,成果少;没有课题成果的设计,但是有不少的“成果”,其实是汇总学校的成绩,并不是研究的成果。
——人员多,成员少;课题组核心成员的成果不突出,没有形成课题组的研究成果。
第五篇: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不同的课题研究有不同的研究报告,如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调查报告等,一般有比较通用的格式,但不应完全受到束缚。
一、题目。要求明确、鲜明、简练、醒目。一般不用副标题,字数不宜过长。
二、摘要。要求准确、精练、简朴地概括全文内容。
三、引言(或前言、问题的提出)。引言不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因此要简明扼要。内容包括:
1、提出研究的问题;
2、介绍研究的背景;
3、指出研究的目的;
4、阐明研究的假设;
5、说明研究的意义。
四、研究方法。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这是研究报告的重要部分。以实验研究法为例,其内容应包括:
1、研究的对象及其取样;
2、仪器设备的应用;
3、相关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
4、操作程序与方法;
5、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6、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
五、研究结果及其分析。这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要求现实与材料要统一、科学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切忌主观意断。其内容:
1、用不同形式表达研究结果(如图、表);
2、描述统计的显著性水平差异;
3、分析结果。
六、讨论(或小结)。这也是研究报告的主体部分。其内容:
1、本课题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2、本课题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本研究成果的价值;
4、本课题目前研究的局限性;
5、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七、结论。这是研究报告的精髓部分。文字要简练、措词、慎重、严谨、逻辑性强。主要内容:
1、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2、研究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是否实现了原来的假设;
3、指出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八、参考文献
九、附录。如调查表、测量结果表等,如采用行动研究的有关证明文件等。
研究报告之撰写原则
慎选题目
如果授課老師未指定題目,建議各位在挑選題目時,範圍不要太大,題意要明確,以免超過自己的能力,而造成吃力不討好的情況。如果授课老师未指定题目,建议各位在挑选题目时,范围不要太大,题意要明确,以免超过自己的能力,而造成吃力不讨好的情况。若無法找到適當的題目,不妨多和老師討論。若无法找到适当的题目,不妨多和老师讨论。
具有说服力
研究报告之简单分类
文献回顾、整理型
針對某一個主題,從報章、雜誌、期刊、學術報告、網路等蒐集以往相關的文獻,將之做「有系統」的整理。针对某一个主题,从报章、杂志、期刊、学术报告、网路等搜集以往相关的文献,将之做「有系统」的整理。資料整理的重點,在於緊扣著主題,並客觀地呈現對主題正反兩面的意見或看法,最後可以提出你個人的建議,但是需注意推論的邏輯。资料整理的重点,在于紧扣着主题,并客观地呈现对主题正反两面的意见或看法,最后可以提出你个人的建议,但是需注意推论的逻辑。
理论推演型
在適當的假設下,用圖形、數學、或其他科學方法建立模型,並將之推演而得到某些結論。在适当的假设下,用图形、数学、或其他科学方法建立模型,并将之推演而得到某些结论。其重點在於假設是否合理、推演過程是否正確、以及所得結論是否和現實生活的觀察
相符。其重点在于假设是否合理、推演过程是否正确、以及所得结论是否和现实生活的观察相符。
实证研究型
此類型的的報告,通常是依據別人建立的理論模型,找到實際的資料用統計方法來驗證。此类型的的报告,通常是依据别人建立的理论模型,找到实际的资料用统计方法来验证。
研究报告架构
一般通用架构
前言(绪论、导论、绪言)
此一部分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導引報告閱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該報告想要討論的問題,以及報告的目的。此一部分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导引报告阅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该报告想要讨论的问题,以及报告的目的。
此一部份至少应包含: 1.问题的背景绿起、2.研究的动机、3.过去其他相关研究的简述 [ 注 ]、4.研究范围的界定、5.为何你采取某种研究方法的原因及其步骤。在本节末最好可将整个报告之架构简述一次,以收提纲切领之效。
研究方法
文献回顾、整理型
有系統地歸納整理文獻,並加以利弊之分析。有系统地归纳整理文献,并加以利弊之分析。
理论推演型
應詳細說明所採研究方法之假設、模型之意義、符號定義、並進行模型之推演等。应详细说明所采研究方法之假设、模型之意义、符号定义、并进行模型之推演等。
实证研究型
應詳細說明所依據之理論模型所含之前提假設、並依模型所得之推演建立用以檢驗之統計假說(hypothesis),進行驗證之數量、統計量、或計量迴歸模型,並說明所用資料數據之來源。应详细说明所依据之理论模型所含之前提假设、并依模型所得之推演建立用以检验之统计假说(hypothesis),进行验证之数量、统计量、或计量回归模型,并说明所用资料数据之来源。
结果分析
文献回顾、整理型
將所整理文獻,歸納成具體結論,並分別討論其中之涵意。将所整理文献,归纳成具体结论,并分别讨论其中之涵意。
理论推演型
以科學方法證明模型推演之結果、並整理成具體的結論,並解釋其意義,最好能舉實際之例子以支持所得結果之合理性。以科学方法证明模型推演之结果、并整理成具体的结论,并解释其意义,最好能举实际之例子以支持所得结果之合理性。
实证研究型
將實證分析之結果以易懂的方式呈現(圖、表為最常見之方式)。将实证分析之结果以易懂的方式呈现(图、表为最常见之方式)。
並分別討論所得出之數據其背後可能隱含之意義。并分别讨论所得出之数据其背后可能隐含之意义。若有與理論不符,應嘗試分析其可能原因為何。若有与理论不符,应尝试分析其可能原因为何。
结论
此部分至少应包含: 1.再次简要说明报告研究之目的、方法。2.对所得出之结果做摘要、较一般化的说明。3.根据结果分析其政策涵意,并提出可能之建议。4.说明本报告推论应用之所可能限制,并对研究之缺失进行检讨,最后,可对未来后续之研究方向或改进方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