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路工程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
公路初步设计地勘外业验收大纲
(征求意见稿)第一章 总 则
1、依据《公路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了切实履行政府审查审批职能,审查单位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勘察单位的外业工作进行阶段性验收。地质勘察是设计工作的基础,外业资料是否齐全、准确和满足规范要求直接影响设计质量。
2、为了保证地质勘察质量,提高设计质量,按照省交通厅<<关于成立陕西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的通知》(陕交函2006[367]号)和2007年第三十二次专项问题会议纪要要求,根据交通部、建设部、发改委等部委关于勘察设计的有关规定,参照陕西省公路前期工作指导意见和公路工程质量工作要点,特制定了本办法。
3、该办法指出的检查事项,主要是审查单位组织现场核查的事项,未包括勘察单位应进行的所有勘察与调查内容,不能替代勘察单位或建设单位组织的检查验收。
4、该勘察外业验收办法适用于国家高速公路青兰线、十天线陕西境的初步勘察外业验收,其他审查项目的勘察外业验收可参照执行。
第二章 验收程序
1、外业验收一般按照勘察单位内部验收、建设单位(或勘察监理单位)验收、政府主管部门验收(或委托验收)的顺序进行。
2、勘察单位验收与建设单位、政府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勘察单位内部部门自检和单位验收不得合并进行,建设单位与政府验收可合并进行。
3、勘察单位内部验收通过后,应编写初步勘察外业工作报告送验收单位审阅,验收单位在五个工作日内做出是否接受验收申请,并拟定验收计划。
4、勘察外业报告应包括项目概况、勘察机构、勘察经过、各专业完成的勘察工作量、设计单位或部门委托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勘察初步结论及对各专业设计建议、问题与建议等内容。勘察单位的部门自检报告、监理单位的监理报告应作为勘察外业工作报告的附件。
5、验收工作按审阅勘察外业工作报告、听取勘察单位汇报、查阅勘察调查记录及成果资料,现场核查,验收单位内部讨论与交流,最后提出验收意见的顺序进行。
6、外业验收工作一般应在现场进行,因特殊情况需异地验收时,验收单位应组织现场核查。
7、根据勘察项目特点或工作计划需要,勘察单位与设计单位不是同一单位,设计单位应有接受或验收报告;多家勘察单位同时工作时,应由一家负责汇总并协调相关工作。
8、未进行勘察外业验收或验收未通过,不能向设计单位全面提交地质勘察报告,完成的初步设计文件不安排审查。
第三章 总体要求
1、安排初勘的时间和周期合理,勘察工作机构职责明确,人员投入达到了投标文件的承诺,人员级配合理,人员进场、退场安排得当,勘察人月数满足工作量要求。
2、拟定的外业作业方法正确,采用的勘察仪器、设备的技术状况满足勘测规程、规范要求,数量符合项目进度要求。
3、配合总体设计要求,制定了周密、细致的勘察方案,勘察计划具有较强地针对性和操作性,地质勘察与其他专业调查之间,工序衔接妥当,阶段划分合理,分工清晰,责任明确,阶段目标易于控制。
4、调查、测绘、勘探、测试等工作量布设原则正确,重点突出,深度、广度符合勘察规范要求,基本揭示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能为拟定工程方案及方案比较提供详实、准确、可靠的基础资料。
5、外业资料收集齐全,各种记录规范、详细,所有勘探作业点实测了坐标、标高,计算了对应路线桩号及横向距离。
6、地质勘察工作严格按照资料收集、调查测绘、勘探试验、内部验收、监理验收、外部验收、报告编制、成果审定(单位内审和咨询单位审查)的程序进行。
7、地质勘察工作应细化勘察单元、增强勘察针对性、提高勘察效益、节约勘察时间,消灭设计与勘察脱节、勘察工作量与勘察目的脱节的现象。
8、定性评价工程场地修筑公路工程的适应性、安全性、稳定性;对生态、水文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及保护措施。
9、定量评价岩土体的变形性状及其极限值;岩土体的强度及其稳定性与极限值,包括斜坡和地基的稳定性;岩土体及水体对公路工程的共同作用;岩土后期变化的预估,以及其对工程耐久性的影响;其他各种临界状态的判定;沿线筑路材料的适用性和经济性。
10、通过综合地质勘察,初步查明对路线、桥梁、隧道等参选方案起控制作用的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出避开或治理对策的地质依据。
11、查明陡峭山坡、深挖方、斜坡路基、高边坡等路段的稳定性,查明地震基本烈度,鉴定大桥、特大桥和隧道烈度或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四章 公路初勘 一、一般要求
1、应全线进行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调绘范围应满足路线方案比较、工程设计和病害处治的需要,观测点布置、密度符合规范要求,观测点定位精度满足工程需要。
2、勘探点布设应注意微地貌变化,每一地貌单元应有勘探点控制,在地貌突变或异常处和工程关键部位应有勘探点控制。
3、勘探重点是影响路线方案或线位布设的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及重大工程构造物地段;地质简单路段,间隔一定距离应有勘探点控制。
4、地质条件简单的路段勘探,以挖探、简便钻探、触探等简便方法为主;地质条件复杂路段勘探,应尽量采用物探方法,并附以必要的钻探验证。
5、技术性钻孔应布设在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变化大且有代表性的路段,技术性钻孔与一般性钻孔可各按50%控制,宜交互布设。技术性钻孔应提高岩芯采取率,尤其是破碎岩层、软弱夹层、软岩、软土、膨胀土等。
6、测试工作应按不同工程地质单元,选择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以了解沿线土石的物理、力学、化学性质和水质特征。
7、各勘探点应尽量达到不同的勘察目的;各分项工程应进行统计,列出工程位置、调查勘探目的、勘探工作量、勘察结论、工程建议等事项。
二、路线初勘
1、应区分不同地形地貌单元、区分不同的不良地质地段、区分不同的特殊性岩土路段,阐明路线布设的经济合理性、安全可靠性、耐久性,提出对路线方案布设意见或建议。
2、应查明与选择路线方案和确定路线走廊有关的地质问题,如:沿线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特性岩土的类型、性质及分布;大型路基工程场地的地质条件;路基筑路材料的来源;预测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病害及其性质和对工程方案的影响。
3、勘察工作应包括各路线比较方案,路线两侧宽度各为150米至200米,特殊路段应扩大勘察范围,以示出影响路线方案的地质现象的周界为原则。
4、路线工程地质图,比例采用1:50000(~1:200000)。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采用1:10000(~1:20000),重点路段另绘制1:2000(~1:10000)。工程地质纵横断面图,水平比例尺用与工程地质平面图相对应,垂直比例尺用1:200~1:2000。
5、观测点数量、间距、密度应符合沿线地质条件和精度要求,测点定位方法正确,定位准确。
三、路基初勘
1、一般路基初勘应查明地基稳定和边坡稳定及设计有关问题,与路线工程地质图一并绘制。勘探点根据复杂情况布设,一般应选择在地形特征点处,平均间距一般为200米至500米。测试点重点布设在土质路段,测试点数量一般为勘探点的一半,野外鉴别并进行常规物理、水理及化学性质和必要的力学试验。
主要内容包括岩石名称、岩性、产状、风化程度;表土类别、名称、密实度、含水量,并试验其塑液限和自由膨胀率;地下及地表水活动情况。
2、高路堤路段应查明在附加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和滑移的稳定性,重点调查地层层位、层厚、土质类别、地下水埋深及其分市等情况;确定土的承载能力、抗剪指标和压缩指标;判定在路堤附加荷载作用下,地基沉降和滑移的稳定性;地层中的软弱层要认真查明其层位、厚度和各项物理、力学指标。
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采用路线平面图,精度采用1:5000。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200至500米,比例采用1:100~1:200;每个工段不少于2个断面;每个断面勘探点不少于2个。
3、斜坡陡于1:2的陡坡路堤路段,应查明沿斜坡或下卧基岩滑动的可能性。调查覆盖土层的层位、层厚、土类,调查下卧基岩倾斜度、岩性、产状、风化程度,调查地表及地下水情况;确定土层和岩层界面的抗滑、抗剪指标。
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测绘控制横断面。现场测试物理力学指标。
4、边坡大于20米的深路堑或需要处理的边坡,应调查软弱结构面滑动可能性、判断边坡的稳定性。应对开挖边坡的土层、岩层及软弱结构面滑动的稳定性进行调查;调查边坡岩土组成情况,岩土界面的坡度与倾向、岩石风化程度;调查土质边坡的层位层厚;调查边坡岩层层位、层厚、产状、岩性、软弱夹层及构造面情况,结构面抗剪、抗滑指标;调查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情况,特别是地下水埋深及渗水情况和地表水活动情况。
绘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现场测试物理力学指标,判定岩、土工程等级。
5、支挡工程路段应探明下卧软弱地层的存在及分布。调查承重地基的地层 物理力学指标、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特别要查明有无下卧软弱地层的存在及分布;论证推荐支挡工程方案。绘制工程地质平面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30至50米。
6、河岸防护工程应调查岸坡地质现象、河段水力特征、冲淤变化规律、工程基地地层、岩土组成、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确定临河或沿河需要设置河岸防护或疏导工程的范围。绘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为30至50米。
7、改河(改渠)工程应调查原河段的水流、水力特征,冲刷、淤规律,性质、类型及发育阶段;调查改移河段的地形地貌、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改移工程实施后,预测河流两岸及下游冲刷或淤积情况,分析设置防护工程的必要性。绘制工程地质平面略图。测绘控制横断面,间距采用100米。
五、小桥涵初勘
1、重点勘察小桥、涵洞的台、墩地基覆盖层厚度及承载力,基岩埋深、风化程度及承载力。
2、绘制小桥涵轴线及墩台轴线地质纵断面,比例与路基横断面相同。
3、勘探点每个轴线不少于1个,包括露头、挖探、简易钻探、触探和物探。
4、测试利用露头、挖探、简易钻探采样进行,可以是目测或原位测试。
六、互通式立交初勘
1、勘察重点及要求参照相关专业进行。
2、绘制互通式立交工程地质平面图。
3、分路线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七、沿线设施初勘
1、勘察范围包括监控通信分中心、监控通信所、隧道管理站、收费站、检查站、服务区、停车区、养护工区等。
2、除满足公路工程初勘要求外,还应满足房建工程等地勘要求。
第五章 桥位初勘
一、桥位选择
1、初勘阶段应对各参选桥位方案进行同等深度的地质勘察,并对建桥适宜性、稳定性、环境协调性等方面做出结论性评价。
2、一般工程地质地区桥位应适应地形、地貌、地物等方面的要求,选在两岸有山嘴或高地、河岸稳定、河沟顺直、便于布置施工场地、便于运输材料的位置,不宜选在上下游有山嘴、石梁、沙州或地下、地面有重要设施干扰的地段。应选在基岩、坚硬土外露或埋藏浅,地质条件简单、地基稳定的区域,不宜选在断层、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发育地段。
3、特殊地质地区桥位选择,在满足一般地区要求之后,还应针对泥石流、岩溶、滑坡、沼泽、黄土地区进行专项调查,查明与桥位、桥墩、桥台的关系,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特征及其对桥梁可能产生的影响,便于评价工程方案、工程措施的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等。
二、调查测绘
1、所有桥位必须进行工程地质调查。
2、桥梁结构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应测绘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用1:500~1:2000,上下游各200至500米。
3、特大桥、大桥和复杂的中桥应绘制地质纵断面,水平比例采用1:500~1:2000。
4、测绘桥梁横断面。所有桥台均应测绘,桥墩应测绘控制断面,间距50至100米,比例采用1:100~1:200,每个断面勘探点不少于2个,现场测试物理力学指标,判断岸坡稳定性。
三、工程地质勘探
1、综合勘探
1.1、工程地质勘探应在调绘的基础上,通过物探、钻探、挖探、钎探、原位测试等综合手段进行。
1.2、初步勘探应尽量采用较简单的勘探方法,但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的桥位地质勘察不得单独采用物探方法。
2、物探
2.1、物探包括电探、震探、声波探测、测井、钻孔电视、浅地层剖面仪、无线电波等方法。在地形地物允许时,特大桥、大桥、中桥均应布设物探工作。
2.2、电探测线沿桥轴线至少布设1条,视地质复杂情况增加纵横测线。测线间距10至20厘米,测点间距5至20米。
2.3、震探测线沿桥轴线至少布设1条,视地质复杂情况增加纵横测线。陆上间距20至30米,水上间距50至100米。
2.4、声坡探测发射点和接收点,可选在地面或岩面,也可选在1至2个钻孔中,利用岩体中声波和振幅的变化,判断岩体的完整性,鉴定危岩,监测洞室及边坡应力。一般在有特殊要求或施工图设计时采用。
2.5、测井一般是在钻孔中探测井壁周围地层剖面、基岩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完整性、含水层位置及厚度。一般在有特殊要求或施工图设计时采用。
3、钻探
3.1、钻孔位置一般沿桥梁轴线,结合地貌单元、地质构造、桥墩台等因素布设。
3.2、钻孔数量主要由地质条件、桥梁长度和可参考的资料等因素确定。特大桥不宜少于5个,桥长在500至1000米的大桥不宜少于4个,桥长为100米至500的大桥不宜少于3个,地质复杂的中桥不宜少于2个,特殊结构的桥梁应适当增加钻孔。
3.3、钻孔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桥型确定,以满足设计要求为前提。3.4、技术钻孔数量应达到50%以上,各种地层岩芯采取率不宜小于50%。一般性钻孔也应采取一定的原状样或扰动样品。
3.5、计算冲刷时,除在河床表面取样外,还应在河槽一定深度取样,进行颗粒分析。
3.6、需要水质分析时,应在河中和钻孔中分别取样。
四、原位测试
1、原位测试包括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横压试验、现场荷载试验、现场剪力试验和水文地质测试等,应根据项目特点选用。
2、动力触探包括标准贯入试验和动力锥探试验。条件许可时,均应配合钻孔进行动力触探。
动力锥探适用于卵石、砾石、碎石土层,判断厚度、密实度、基本承载力,以及浅覆盖层、基岩风化层的界限。标准贯入适用用于第四系覆盖层中的砂土、粉砂及一般粘土,用以查明土的强度及变形参数、地基承载力、砂土液化等。
3、静力触探适用于砂、粉砂及粘土,查明土层平面分布、估算强度、压缩性,确定侧摩擦阻力和锥尖阻力等。在条件许可时,宜采用静力触探加密地勘资料。
4、十字板剪切试验适用于软土地区,一般在钻孔中测定软土地基的抗剪强度。
5、横压(旁压)试验分为预钻式和自钻式,主要适用于粘性土、粉土,目前已拓展至砂土、软质岩和风化岩,原位测定承载力、横压模量和应力应变的关系。
五、室内试验
1、岩石试验,应安排岩石成分试验、岩石物理性能试验、岩石力学性能试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天然、饱和)压缩模量、压缩系数等。
2、细颗粒试验,包括天然密度、含水量,相对密度、液限、塑限、颗粒分析、压缩系数、压缩模量、渗透系数,抗剪(压)强度(块、慢剪),视需要作 9 有机质和高压缩试验。
3、粗颗粒试验,包括天然密度、含水量,相对密度、颗粒分析、渗透系数,抗剪强度,天然休止角。
4、水质试验,一般简易分析,特殊要求时专项分析。
第六章 隧位初勘
一、隧位选择
1、隧道平面和纵面不同位置方案,均应进行同等深度地质勘探工作。
2、一般工程地质地区,隧位应选择山体稳定、山形完整、冲沟较少、山洼切割小、构造简单、地层单
一、岩性完整、无软弱夹层、岩层正交的位置,应选择地下水影响小、无有害气体、不含放射性元素、不压占矿藏的隧位。
3、不良地质地段隧位,应避绕不良地质现象,当无法避绕时应减小影响长度,尽量选择正交或影响小、较窄处、影响时间短处通过。
3.1、隧道可从褶曲侧翼、窄破碎带、贫水破碎带、密实稳定岩堆、难溶岩、第四纪堆积少、密实冰碛层、煤系地层短等处通过。
3.2、隧道应远离陡斜坡张裂、崩塌、低洼垭口、地下富水、岩堆基岩面、溶洞、易溶岩、流砂、高瓦斯区、黄土陷穴密集区、冲沟发育、滑坡、泥石流、地下冰、库区充水消水影响区、强震区断层等不良地质病害。
3.3、路线纵面加大洞身与滑坡、错落体、泥石流沟的距离,保持洞顶厚度;同时应使洞身位于比较理想的围岩中。
3.4、傍山偏压隧道不应产生构造复杂、岩体破碎、堆积厚的隧道围岩;沿河傍山隧道应避开山体失稳、滑坡、崩塌、错落、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远离冲刷范围。
3.5、便于施工、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安全,不留隐患或少留隐患。
二、洞口位置选择
1、隧道洞口宜与等高线正交或接近正交,并应避开排水困难的沟谷低洼处。
2、洞口应选在山坡稳定、地质条件较好处,当地形地质条件不利时,应早进洞、晚出洞、不留隐患。
3、隧道洞口选择应为隧道施工、洞外接线、洞内外联络线创造条件,利于环境保护。
4、两隧道口之间的距离应保持较远距离,标高按300年一遇水位校核。
三、调查测绘与资料
1、隧道路线方案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采用1:2000至1:10000。
2、隧道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采用1:1000至1:2000。
3、隧道工程地质纵面图,水平比例采用1:1000至1:2000。
4、隧道洞口工程地质横断面图,比例采用1:200至1:500。
5、隧道洞身地质横断面图,穿过不良地质地段时绘制,水平比例采用1:200至1:500。
6、隧道地区水文地质图,比例采用1:1000至1:5000。
四、工程地质勘探
1、勘探原则
以收集区域地质资料、调查、测绘、遥感信息法、物探为主,以少量钻孔测试为辅。地质条件简单的短隧道可不钻探,洞口条件较差时应布设钻孔,遥感调绘或物探发现洞身存在破碎带或其他不良地质时,宜布设少量钻孔,其余一般不布置钻孔。
2、遥感信息法
应收集利用隧址区域的卫片、航片判译,通过现场检验调绘,初步查明断层、岩性、构造、裂隙等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评价隧道方案的可行性、稳定性、合理性。
3、物探
3.1、分离式隧道原则应沿隧道轴线布设2条物探测线,进出口各布设2条 11 物探测线。
3.2、复杂隧道应加密测线、测点,或采用多种物探手段综合勘探,以相互印证。不同地质体或构造类型,至少有2条测线,每条测线至少有3个测点。
3.3.深埋隧道应采用地震高分辨反射法,对煤层、矿体、采空区、溶洞、断裂等特殊构造,可选用磁力、重力测量等。
4、钻孔
4.1、解译、调绘、物探工作基本完成之后,发现隧址存在地质疑点、重点、异常点时,应布设钻孔验证。
4.2、中、短隧道可不进行钻探,进出口地质条件较复杂时,宜布设1至2个钻孔。
4.3、长隧道、特长隧道应布设2至3个钻孔,地质条件复杂时应进行加密,钻孔间距可按500米控制。
4.4、水文地质十分复杂的隧道,应提前安排水文地质工作,工程地质钻孔宜与水文地质钻孔合并,必要时可布设水文地质钻孔。
五、原位测试
1、地应力测试
一般在钻孔内采用水压致裂法直接测得地应力,结合构造及岩组分析主应力方向。
2、综合测试
2.1、配合钻孔,岩质隧道采用声波法、震探、放射性测井,测量岩体、岩石纵波速、横波速,而求得围岩动弹性模量、静弹性模量、泊松比等物理、力学指标。
2.2、配合钻孔,土质隧道采用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来求得土的密实程度和透水性能,作为补充资料。
3、水文地质测试
一般结合工程地质钻孔进行,终孔后进行井中测流或作为水文地质的观测 12 孔;当钻孔终孔后发现大量地下水时,可布设专门的水文地质勘探孔或观测孔。应进行抽水或注水试验,求得水文地质参数,预测隧道涌水量,分析水文地质环境影响。
4、岩土物理力学试验 按规范规定内容安排试验。
5、水质分析试验
结合隧道钻孔,从对隧道有影响的含水层内取样1至3组,评价可否满足生活、工程、消防用水。
六、围岩分级
1、应按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值,结合进行初步评价。
2、对围岩进行详细分级,应在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基础上考虑修正因素的影响,修正岩体基本质量指标。
3、按修正后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结合岩体的定性特征结合评判,确定围岩的详细分级。
第七章 料场初勘
一、勘察要点
1、采用访问、调查、勘探和试验的方法,查明材料的种类类别、产地、质量、数量、开采、运输方式。
2、调查工作应遵循由近及远、逐步扩大和大小兼顾的原则进行。
3、勘察调查的料场,应估算成品率,储量不得小于工程设计量的2倍。
4、料场调查应做出对环境保护、文物或地下遗存保护的评价。
二、勘探试验
1、取样地点每一料场不少于3至5处,每处应注意控制各有用层。
2、桥隧构筑物石料及粗骨料,应做抗压强度、坚固性等试验。
3、桥隧构筑物细骨料应做颗粒分析、含泥量等试验。
4、路基工程粗粒土应颗粒分析、含水量、液限、塑限、密度、击实等试验;细粒土还应增加承载比、有机质含量、易溶盐等试验。
5、路基特殊性岩土应进行专项试验。
6、石质挖方作为路基填料时应与填石路基同样要求。
7、路面粗集料应安排颗粒分析、压碎值、针片状颗粒含量、含泥量、磨耗、吸水率、磨光值、冲击值、坚固性、软弱颗粒含量、有机质含量;
8、路面细集料应安排颗粒分析、表观密度、含泥量、砂当量、有机质含量、坚固性、三氧化硫含量等试验。
三、施工及运营用水
1、工程用水一般通过调查和目测判断,必要时安排对混凝土的侵蚀性试验。
2、水源可开采量应通过调查、水文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试验和计算得出结论。水库、堰塘、溪沟、泉水应调查测量其流量,并注意季节变化、灌溉引起突变等。
四、采运条件
应调查开采条件和运输条件,绘制相关图表。
第八章 不良地质
一、滑坡
1、与路线方案或工程方案有关的滑坡均应有专项勘察报告;在路线走廊范围内的滑坡均应开展调绘工作,必要时应进行物探。
2、应查明滑体与滑床的地层结构、软弱结构面、含水层性质、地下水、滑动特征。应调查滑坡区域地貌、活动历史、气象、水文资料。
3、完成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采用1:500至1:2000;工程地质纵断面,水平比例采用1:100至1:400。
4、大型滑坡应设2至3个地质断面,沿主滑方向布设,每条勘探线的勘探点不少于3个,间距不大于50米,稳定地段应有勘探点。滑坡边缘、滑面埋藏较浅地带应布有挖探,实际揭露滑带并采集滑带原状样。
5、钻孔岩芯除一般要求外,还应描述擦痕、摩擦热变质、烧结状况、变色、滑带厚度等滑坡特征。
6、钻挖探一般应干钻,同时安排试验,粘性土、岩石取原状样;砂、砾、碎石土取不改变成分的扰动样。
7、试验项目一般为相对密度、天然密度、天然含水量、颗粒分析、液限塑限、内摩擦角、粘聚力;无法测定内摩擦角、粘聚力,可采用反算法。
二、崩塌与岩堆
1、应查明岩堆体的地层结构、岩性、细颗粒夹层、含腐殖质夹层、地下水位等。应收集调查崩塌(含坍塌、剥落)岩堆区域地貌、活动历史、气象、水文资料。
2、完成工程地质平面图,比例1:500至1:2000;工程地质纵断面,水平比例采用1:200至1:2000。
3、每个岩堆应至少布设1条勘探线,勘探线的间距不大于50米,每条勘探线的勘探点不少于3个。
4、应安排必要的试验。
三、泥石流
1、应调查泥石流形成或沟谷的流域范围,沟谷内纵坡坡度、物源分布等。分别查明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特征;勘探查明堆积区洪积扇的地层结构、岩 15 性,流通区残留厚度,形成区固体物质储备厚度等。
2、测绘1:2000~1:10000工程地质平面图;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水平比例采用1:2000~1:10000。应同时进行气象水文调查,如:暴雨强度及持续时间等。人为活动调查、泥石流发育历史调查。
3、勘探线一般呈十字布设,纵线沿洪积扇脊部、流通区谷内部布置;横线沿等高线布置;交点宜选在洪积扇重心。各勘探线的勘探点不少于2个;勘探点距不大于50米。
4、安排必要的试验项目。
四、涎流冰
1、查明形成涎流冰的水源、地形、地貌、岩土、植物和气象等因素,以及流冰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2、完成1:2000~1:10000工程地质平面图。
3、勘探线应沿流冰方向布设,每条勘探线可设2~3个钻孔,每条勘探线至少布设1个横断面。勘探孔应布设在地形、地质变化点。
4、完成有关试验。
第九章 特殊性岩土初勘
一、黄土
1、应查明黄土物理力学特征,查明湿陷性、节理、裂隙、陷穴、洞穴、冲沟、坍塌、崩塌等分布特征及成因,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及排泄情况。工程地质平面纵面图可并入路线部分,复杂工点可增加大比例图。
2、路基工程勘探线应结合微地貌单元和黄土地层类型,选择代表性断面布设。黄土塬、宽阔阶地、宽阔洪积扇路段,勘探线沿路中线布设;黄土梁、茆、斜坡路段,勘探线应呈十字型布设;高填方路段横向线应沟低纵向布设。每条勘探线不少于3个勘探点,勘探应采用挖探,或采用轻型钻探;勘探深度一般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地层。
3、桥基勘探时,小桥涵以挖探为主,冲沟桥基挖探、钻探相结合,大、中桥应布设钻孔。勘探线、勘探点参见桥梁部分,涵洞勘探点可酌情减少。原状土样间距宜为2~3米。
4、黄土塬区隧道可采用震探与挖、钻探结合,黄土梁茆区可采用电探与挖、钻探结合。每座隧道的勘探点不少于3个;原状土样间距宜为2米。
5、黄土地区应进行的常规试验包括:密度、相对密度、颗粒分析、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湿陷系数、凝聚力、内摩擦角等。
6、深路堑应做抗剪强度(快、慢剪);高填路基土应做扰动土击实试验、直接剪切(快、慢剪)试验,地基原状土应做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固结试验;桥梁地基应做固结试验、直接剪切、无侧限强度试验,桩基应做直接剪切试验;隧道应做固结、直接剪切、渗透试验。
二、膨胀性岩土
1、查明膨胀性岩土的岩性、成因、分布等特性,查明微地貌形态、天然坡度、不良现象,判定膨胀等级,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及运动规律,查明地表水集聚排泄等情况。
2、收集气象资料和当地建筑经验,调查地表胀缩剥落、溜坍、地裂等现象,测绘1:2000~1:5000工程地质图。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3、路基采用钻探、人力钻探和挖探,勘探点每100米至200米1个,每个地貌单元至少有1个勘探点。桥梁勘探应结合墩台位置布设,以钻探为主,其他方法为辅。隧道勘探除隧道要求的钻孔外,应在膨胀性岩土路段布设勘探点,以钻探为主,物探为辅。
4、除常规试验外,还应膨胀指标试验(自由膨胀率、不同应力下的膨胀率、膨胀力、收缩系数)和力学强度试验(压缩、剪切、侵水剪切)。
三、软土
1、查明软土分布范围和物理、力学性能,分析沉降、滑移对路线的影响,17 提出路线通过软土区域的建议。
2、调查软土处治经验,核定基本烈度Ⅵ度以上的路段,调查软土周界,调绘1:2000~1:10000工程地质平面图,绘制工程地质纵断面图。
3、不同单元均应布置技术性钻孔和其他勘探点。勘探方法采用挖探、钎探、钻探与触探及其他原位测试,适宜时辅以物探,相互验证。钻挖孔每公里1~2个;静力触探每公里不少于3个勘探点测试侧壁阻力等;十字板剪切试验每个勘探单元,安排1个勘探点测试抗剪强度等。
4、钻探一般采用干法钻探,按规定间距薄壁原状取土,采取防震等措施,及时按规范内容安排试验。
陕西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日
第二篇:二调外业验收信息
巴州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顺利通过外业验收
1月12日上午,巴州区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外业验收会议在区林业局会议室举行,由省、市、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区国土局、发改局、财政局、农业局、水务局等有关部门专家组成的外业验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承担单位——四川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和区林业局关于外业调查的开展过程、技术控制、质量检查等情况的汇报,并于1月13日到清江镇塘坝村、三江镇龙门村实地核查。验收组专家指出,本次调查技术手段先进,方法科学,全区初步统计森林资源状况基本符合巴州区实际;并要求调查承担单位根据与会专家和领导的意见,对部分小班调查因子进一步核实、补充修改完善后,尽快转入内业材料整理、数据汇总与分析、成果编制,按期提交调查成果。(曾冬、袁丁)
第三篇:公路项目外业验收工作程序
外业验收工作程序
一、外业验收分三个组对三个设计标段同时进行,地勘监理单位对每个验收工作小组派一名熟悉情况的地勘监理,全程随同检查验收。
二、在外业验收过程中,由于时间只有一天,时间比较紧,各小组再分外业和内业两组同时进行。
三、验收工作内容
1、外业:主要指地勘方面
采用抽查的方式进行,抽查频率为:大桥2处,隧道2处,高边坡2处。记录内容:
(1)布孔原则:桥梁逐墩钻孔;隧道,进出口必钻,洞身每多少米间距布孔;涵洞通道,拱涵需钻探,其它可触探;挡墙,触探或钻探,频率是多少?;高边坡,布孔频率如何?
(2)地勘布孔总共多少个,累计多少米?实际钻孔多少个,累计多少米?利用初勘多少孔,累计多少米?合计详勘多少孔,累计多少米?
(3)物探多少处,那几个地方做了物探?
(4)根据地勘规范及设计深度要求,设计布孔频率及布孔深度是否符合要求,实际钻孔频率及钻孔深度是否满足要求。
2、内业资料,指“定测外业验收资料清单”规定的内容。
检查时针对资料清单逐项进行符合性检查,重点检查外业调查记录,如:
(1)控制测量记录本,布导线点多少个,水准点多少个,每km布点频率是多少,能否满足控制精度要求。
(2)沿线材料料场调查记录本,调查了那几个料场,试验结果如何,适用范围是什么?
(3)通道及涵洞记录本,看记录内容是否详细,是否有角度及位置布设建议以及大体孔径等。
(4)挡墙调查记录本,看记录内容是否详细,为何原因设置挡墙。
(5)路线取、弃土场调查记录本,看记录内容是否详细,容积多少,环保、水保如何考虑。
(6)涵洞通道布设与当地政府签订的协议书,多少分,是否有漏签。
(7)隧道野外记录本,看有多少本,记录内容是否详细。
对其它清单资料检查,只需要按清单内容对照检查填写。
四、各小组形成外业验收报告。
第四篇:2011年托克逊外业验收工作总结
托克逊县2011年一般农村公路设计外业
验收工作总结
为推进我地区农村公路设计外业验收工作的有序开展,根据自治区公路局新公管地[2006]1031《新疆农村公路勘测验收工作程序及内容》和《托克逊县2011年一般农村公路项目设计外业勘测验收工作计划书》的工作计划安排,我局于2010年11月12日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对托克逊县2011年第一批一般农村公路项目(Y061线托克逊县县城-喀格恰克村公路改建工程、Y063线托克逊县夏乡政府-大地村公路改建工程)进行了外业设计勘察验收,现将此次设计外业勘测验收工作总结如下:
一、设计外业勘测验收工作情况
此次设计外业勘测验收工作由地区交通局于建国副局长负责主持,验收工作组成员有公路局地方道路处高级工程师陈彪、托克逊县县长龚喜崇、夏乡乡党委书记孙忠、托克逊县交通局局长李朝菊、吐鲁番地区交通局公路科科长刘金红、吐鲁番地区农村公路质量监督办公室工程师孟冬玲、高级工程师克兰木古丽、托克逊县交通局副局长高峰、公路科技术员阿不都热西提、于鹏飞、孙婷婷等,共20人。
设计外业勘测验收项目有Y061线托克逊县县城-喀格恰克村公路改建工程和Y063线托克逊县夏乡政府-大地村公路改建工程。
设计外业勘测验收工作开战前,公路科特别根据自治区公路局新公管地[2006]1031《新疆农村公路勘测验收工作程序及内容》制定了《托克逊县2011年一般农村公路项目设计外业勘测验收工作计划书》对设计外业勘测验收工作进行了细化安排。此次参加设计外业勘测验收工作的人员共有20人(人员名单附后),将人员分为五组,分别为路线组、水平组、桥涵组、横断组和综合调查组,由克兰木古丽、于鹏飞、阿布都热西提、原小宁和于建国分别担任各组组长,各负其责,严格把关。
依据实际验收工作情况,对部分计划工作进行了调整:将20%的随机抽查比例调整为10%;材料试验工作部分已由中心试验室完成,其余由于季节性原因在此次验收工作中取消;对于相关料场情况都已了解,所以在此次工作中取消。
各组完成设计外业勘测验收工作后,分别整理文字材料并进行设计外业勘测验收工作汇报。由设计外业勘测验收工作组人员共同探讨,总结各方意见,作出设计外业勘测验收工作质量评定,下达《新疆农村公路外业勘测验收鉴定书》。
二、设计外业勘测验收工作评定情况
设计外业勘测验收工作依据《农村公路勘察设计外业工作质量评定标准》进行评定,分别对资料、路线、路基路面、桥涵、筑路材料、征地拆迁和环境保护七个项目进行打分,满分为1000分,综合评分以百分制计算,评分依据为各小组提交的设计外业勘测验收的工作汇报。(小组设计外业勘测验收工作汇报附后)
此次外业设计勘测验收工作基本符合设计情况,满足业主要求。设计路线走向合理,能结合地形做到少拆迁、少占耕地,做到尽量降低工程造价;外业调查仔细,资料基本齐全;沿线桥涵调查在农灌区布设时能做到征求当地政府部门意见,做到满足灌溉要求,材料调查能征求当地政府部门意见,并拟签订意向书,防止施工时相互争议,避免设计变更。
设计外业勘测验收工作评定结果为:
1、Y061线托克逊县县城-喀格恰克村公路改建工程
质量评定得分 91.7分;质量评定等级 良。
2、Y063线托克逊县夏乡政府-大地村公路改建工程
质量评定得分 91.7分;质量评定等级 良。
三、存在的问题
地区交通局、托克逊县政府、县交通局领导在听取汇报和现场复核之后,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处理建议:
①项目地理位置图,标识不清,应该区分颜色,便于辨认。②拟定的意向书,需尽快与各乡镇签订。
③线路建设标准,主线按三级公路下限铺设,支线按四级公路标准铺设。
④根据吐鲁番地区县乡公路实际情况:
a对部分乡村路口加铺转角,弯道半径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时,可按平交处理。
b道路穿越人口密集地段处两侧需设置路缘石,防止路面啃边。c需在公交停靠段加设港湾式停靠站。
d需在道路起点终点设立限速限重标志,在学校、乡镇单位处设地名牌。
⑤路肩宽度不得低于50cm,部分路段边坡可放缓至1:2或1:3。⑥沿线涵洞需做孔径核实,洞口形式要因地制宜,在满足农业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圆管涵,有利于降低成本,压缩工期。
⑦结合当地实际及沿线地质条件,在资金允许条件下,尽量提高路基高度,保证路基强度。
⑧对不良地质路段需在进行调整和论证,优化不良路段的路基处理方案。
⑨考虑到季节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原设计的弯沉值给的过大,建议进行复核确认。
⑩大地村附近的特殊路基,建议做水防护处理,设排水沟。
吐鲁番地区交通局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第五篇:公路工程竣工验收
公路工程竣工验收、验收报告备案——竣工验收操作
规范及流程图
公路工程竣工验收、验收报告备案
——竣工验收操作规范
一、行政审批项目名称、性质
(一)名称:公路工程竣工验收、验收报告备案
(二)性质:非行政许可
二、设定依据
(一)2004年3月31日颁布《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04年第3号)第十七条规定,公路工程符合竣工验收条件后,项目法人应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及时向交通主管部门申请验收。交通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人递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对于不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应当及时退回并告知理由;对于符合验收条件的,应自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3个月内组织竣工验收。
(二)《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06年第3号)第三十九条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县道、大桥、特大桥、隧道工程完工后,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其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三、实施权限和实施主体
列入自治区发改委下达的农村公路计划项目,本县级行政区域内的项目由本县级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含中小桥及短隧道项目)。
四、行政审批条件
《公路工程竣(交)工验收办法》(交通运输部令2004年第3号)第十六条 公路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通车试运营2年后;
(二)交工验收提出的工程质量缺陷等遗留问题已处理完毕,并经项目法人验收合格;
(三)工程决算已按交通运输部规定的办法编制完成,竣工决算已经审计,并经交通主管部门或其它授权单位认定;
(四)竣工文件已按交通运输部规定的内容完成;
(五)需进行档案、水保、环保、消防等单项验收的项目,已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
(六)各参建单位已按交通运输部规定的内容完成各自的工作报告;
(七)质量监督机构已按交通运输部规定的公路工程质量鉴定办法对工程质量检测鉴定合格,并形成工程质量鉴定报告。
五、实施对象和范围
自治区权限范围内公路工程项目法人
六、申请材料
(一)竣工验收申请文件;
(二)项目法人、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工作报告;
(三)质量监督机构工作报告及工程质量鉴定报告;
(四)竣工决算报告;
(五)环保、档案、消防、水保等单项验收合格批复材料;
(六)工程质量缺陷处理报告或材料。纸质材料,一式一份。
七、办结时限
法定办结时限:收到符合要求的申请文件之日起3个月内组织验收完毕
承诺办结时限:14个工作日
八、行政审批数量:
无数量限制
九、收费项目、标准及其依据:
不收费
十、咨询电话:0771-5122588
投诉电话:0771-512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