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共5篇)

时间:2019-05-14 03:3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

第一篇: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

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卡耐基先生演讲之后回到办公室,其秘书莫莉小姐笑吟吟地迎上来说:“卡耐基先生,演讲成功吗?”“非常成功,掌声四起。”“那太祝贺你了。”莫莉由衷地笑着说。“莫莉,你知道吗?我今天去给人家讲的是„如何摆脱忧郁创造和谐‟,我从公文袋里取出讲稿,刚一开口,下面便哄堂大笑。”“那一定是你讲得太精彩了。”“的确精彩,我读的是一段如何让奶牛产奶的新闻。”说着将手中的材料递给莫莉。莫莉的脸刷地红了,喃喃地说:“昨天我太粗心了,卡耐基先生,这不会让您丢脸吧。”“当然没有,你这样做使我自由发挥得更好,还得谢谢你呢!”从此以后,莫莉再也没有出现过因粗心而造成工作失误。

卡耐基先生对莫莉的批评和教育是一种“将教育的意图掩盖起来”的教育艺术,是一种充满人性关怀的超凡的教育智慧。其“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成效应该给中小学教师以有益的启迪。

从中小学教师批评教育学生所使用方法的现状来看,尽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成功教育在局部的区域里开花结果,但对问题学生进行直言不讳的批评指责乃至训斥、嘲讽仍是大多数教师的首选之策,让人触目惊心的侮辱、体罚等非教育行为也不乏其例。这种“反教育”的教育行为严重摧损着学生的自尊、自信,也摧残着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

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智慧的教育者,首先要使自己成为具有“人文情怀”的人。因为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人,才能够给他人以人文关怀。

一位来自农村、家境贫寒的青年学生在第一次乘坐火车去上大学的途中,因口渴难耐破例买了一罐健力宝,但他却不知如何打开,在手中颠来倒去看了又看,捏了又捏,甚至拿出了水果刀希望能把拉环撬开,但试了几次因未敢用力而终未打开。这时他听见坐在对面的一位妇女说:“童童,快把健力宝给妈拿来。”小男孩说:“妈妈,你刚喝过水,怎么又渴了?”“快,听话。”小男孩便站在车座上把手伸进了车窗旁边挂着的塑料袋。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看着男青年,只听“砰”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随之,车厢里又传出“砰”的一声响,男青年的易拉罐也打开了。妇女微微笑了一下,喝了一口,就把健力宝放在了茶几上,显然,她并不渴。许多年后男青年依然感激那位善良而又聪慧的妇女给他的人性化的启示。

显然,案例中的那位妇女具有极其浓厚的人文情怀,正是这种情怀使得她没有直接将开启易拉罐的方法教给那位青年学生,以避免青年学生的难为情。

教师每天都有可能面对学生的这种困惑和无助。如果我们能够如那位妇女一样,聪慧地给学生以情景暗示或者创设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自悟自觉中走出困惑和无助的状态,教育的效果肯定是明显而持久的。那么怎样才能丰富自己的人文情怀呢?朱永新教授说:“要想具有人文情怀,读书显得尤为重要。”尽管读书不是获得人文情怀的全部条件,但读书可以夯实我们做人的精神底蕴,为人文情怀的生根发芽提供肥沃的土壤。

其次,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宽容心的人。

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尽管“年轻人所犯的错误连上帝也会原谅”,但令人遗憾的是,面对学生的错误为人师表者却往往没有了宽容的风度,更不用说宽恕的风范了。还是让我们看一个被称为“宽容的最高境界”的故事吧。

二战期间,一场激战过后两位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在森林里艰难的跋涉了十几天之后,用以维生的鹿肉已所剩无几。一天,他俩再次与敌人遭遇,交战中他们巧妙的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安全时,却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士兵中了一枪——幸亏伤在膀子上。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泪流不止,并赶快把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战友的伤口。所幸的是第二天他们的部队找到了他俩。事隔30年,那位受伤的士兵安德森说:“我知道是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当他跑过来抱着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我知道他想独吞那仅剩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去。当晚,他跪了下来,请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宽容了他。之后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

一个人能够宽容患难与共的战友对他背后开黑枪,面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错误,我们何尝不能够以宽容之心待之呢?当然,对学生错误的宽容并不是听之任之,而是不要揪着错误不放,置之退学(开除)而后快,或者虽然未退学(开除),但是对其错误无限的上纲上线,硬逼着其承认自己道德败坏或者不可救药。其实很多学生的问题都是心理问题,而与道德境界无关。唯一正确的做法是将其错误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运用我们的教育智慧和艺术去实施我们的教育行为。

一位班主任在检查学生宿舍时发现了几个烟头,经查确系本班的几位学生所为。若按惯例,写检查、通知家长、上报学校给与纪律处分是常见的处理程序。但这位班主任在冷静地思考之后,面对惴惴不安的学生说:“现在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需要你们完成,利用各种渠道搜集吸烟有害健康的材料,做成宣传版面,在校园内公开展览,只要完成得好,就取消对你们的处罚,时限为两周。”两周后,图文并茂、制作精美的“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版面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关注,成为对学生进行“吸烟有害健康”教育的不可多得的教育载体,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老师,您还处罚我们吗?”

班主任指着宣传版面说:“这不是最好的处罚吗?”

我不敢断言这几位同学此后将会与吸烟诀别。但是我却可以肯定的是,这种“美丽的惩罚”,其教育效果远远好于常规的处理。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是蕴涵着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又是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制作版面)切身体验和自觉自悟的过程。

“在少年教育中产生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行为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而人在这种年龄段从本性上就不愿意被他人教育。”

第二篇:教育无痕

教育追求无痕

教育就是一首诗,教师的一生也在为教育写诗。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因此教育要追求无痕。无为管理,幸福教室,雷夫第56号教室,所谓“润物细无声”,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这样一句话:“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教育无痕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的信念。本文就教育实践中的案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困惑。

一、教育无痕需要以身作则。

教育要无痕,教师就要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带头作用。以前,无论如何强调大家要保持教室的清洁,有赏有罚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发现只要老师不提醒,有个别孩子还是无法做到自觉保持教室卫生。后来,我发现一个现象:一个同事的班上永远都是那么干净。我很佩服她并留心观察,发现她无论什么时候看到纸屑总是主动的弯腰捡起,还经常拿着扫把扫地。之后,我也照着做,还利用班会读了一篇台湾高震东老师的关于“道德·教育·爱国”的演讲。听了他的演讲后学生受到深深的震动,从那之后,孩子们都会主动拾起地上的纸,并主动维护好班级的卫生。看到有个别同学不小心把垃圾掉地上,同学们都会带开玩笑提醒:要做有素质的人哦!这就是榜样的作用,当老师俯身拾起地上的脏纸片或者饮料盒的时候,孩子们都看在眼里,这里不需要太多关于责任、关于卫生的言语,他们会觉得老师都不怕脏,能手拾垃圾,为什么我做不到。

二、教育无痕需要启发和鼓励而不是直接的批评。教育无痕就是尽可能的做到能不批评就不批评而是让其自省。班上一个女生早读课总是迟到,之前也有批评她,还提醒她按照班级规定如果迟到超过六次,本学期综合素质评定其中一项就要评为差。她毫不在乎的说:我初中就是经常迟到,改不了了。我听了没有再对她批评和说教,因为自己之前的做法并没有起作用。她再迟到我也没说什么,只是有一个星期她居然五天都没有迟到,我找到她,对她说:孩子,你挺不容易的,居然一个星期都没有迟到,要是你下周一再坚持一天,下周的“每周之星”就是你了。她听了很开心,周一果真没迟到,我在办公室那张“每周之星”汇总表上写上她的名字并征求她意见:是写进步之星呢还是意志坚定之星。她说:还是进步之星吧。从此,她几乎没有迟到,少有的几次迟到都会很不好意思的向我说明原因并满怀愧疚的说:班上的分又要被扣了。看,教育就是慢的艺术,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教育需要不留痕迹,需要等待,等待恰当的时机,等待孩子的成长。因此,对一个犯小错误的高中生,要让他不失自尊而心灵又有所触动就要多启发和鼓励,等待他自省。还有一次,因下雨,周会改在教室拉线广播。这次周会安排了一位高二的学姐介绍学习方法。孩子们听了演讲后都热烈的鼓掌,除了一个孩子面无表情。我宁可相信今天他另有原因也不愿相信是他的没礼貌。但,后来的几次观察我发现他的表现基本一样。他是一个乖孩子,我想他肯定是不知道这样做不好,直接提醒他,怕他不好意思。于是等到又一次全体学生听报告后,我赶紧表扬大家非常有礼貌,能在报告结束的时候给予热烈的鼓掌,这是对做报告者的尊重也是自身高素质的体现。后来,这个男孩遇到类似的情境都会自发的鼓掌。对犯错误的孩子,我们经常会以权威自居;我们常常激动之下忘了启发和激励;我们习惯于说教训斥,娴熟于直接灌输告诉;我们常常忘了表扬他们的优点,忘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其实只要不留痕迹的变批评为表扬,效果也许更深刻和久远。

三、教育无痕需要含蓄。

有一个很流行的故事,说芬兰有个叫彼得的孩子,10岁那年,有一天,他给母亲写了这样一份账单:“母亲欠他儿子彼得如下款项:为取回生活用品,20芬尼;为把信件送往邮局,10芬尼;为在花园里帮大人干活,20芬尼;为他一直是个好孩,10芬尼。共计:60芬尼。”彼得的母亲在餐桌上看到了这份账单,无声无语地在旁边放了60芬尼。但正当彼得为自己的小聪明欣喜不已的时候,他又发现了母亲留下的一份账单,上写着:“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为他在家里过的10年幸福生活,0芬尼;为他10年的吃喝,0芬尼;为他生病时的护理,0芬尼;为他一直有个慈爱的母亲,0芬尼。共计:0芬尼。”彼得看完这份账单,羞愧不已。他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把发烫的小脸深藏在母亲怀里,一句话没有说,只是小心翼翼地将60芬尼塞进了母亲的围裙口袋里。读完这个故事,除了感动还有钦佩,钦佩孩子母亲的教育智慧。而作为教育者的我们一样需要教育智慧,含蓄就是一种智慧。教育学生不一定要定时间定地点。也许是学生考了个好成绩,或者自制的小书签拿去参赛得到学校的表扬,或者黑板报设计的很好,我都会高兴地拍了拍他,或者对他竖起大拇指,一个简单的动作会让学生幸福了好久,也许就是学生自信的开始。老师充满诚意的赞许的目光,满怀爱意的微笑,都会在孩子心中荡起层层涟漪,留下也许是一辈子的美好记忆。这就是含蓄的力量!无声的教育!

春雨润物细无声,对学生的教育需要无痕。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智慧的教师应该善教无痕。让我们回归教育的本真,在自然和谐的教育方式中,让孩子茁壮成长。

教育需要无痕,这不仅仅是一种向往,也不仅仅是一种境界。这是一种规律、原则、方法、技巧、艺术,更是一种智慧。

其实,“教是为了不教”,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同样是适用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样是“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里的用不着“教”,指的是孩子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就是说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在没有家长教育的时候,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也能通过自我教育调整改善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在思想品德修养中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形成自我教育能力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的最终目的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这种教育艺术就是教育无痕,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不留痕迹,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这里的“痕”作“痕迹”理解。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是感受不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大。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放下家长的架子,以平等的对话者的身份,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发挥影响作用。这就是“教育无痕”的基本含义。

值得注意的是,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不是没有教育意图,而是不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教育意图。孩子从家长隐蔽了意图的教育中受到启发、感染,达到了教育目的,实现了教育意图。1.2教无定法

教育无痕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如果我们把“痕”理解为一种样式、模式,“无痕”,就可以理解为没有固定的模式,无论是给予还是开启,无论是教育家们总结的何种教育模式,只要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最终都能达到殊途同归的教育目的。这就是“教无定法”。这方面应该无须我举例说明的。1.3善教无伤

教育无痕还可以这样理解:“痕”,指伤痕。“无痕”,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因为方式方法的简单、粗暴或不当,给孩子心灵或身体留下创伤。这就是“善教无伤”。

我们总是把孩子比喻为祖国的花朵。花朵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娇嫩的,脆弱的。需要我们精心呵护。任何一点简单、粗暴或不当,都可能使花朵破碎、凋零。这也是我们强调教育孩子要有爱心、细心、耐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请大家听歌故事:母亲在家长会后的善意谎言 2.为什么要提倡无痕的教育? 2.1教是为了不教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温家宝总理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文中也说道:“我一直信奉这样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

叶老的原话说的是教学,教学的目的是达到用不着“教”。怎样才是达到用不着“教”?一是孩子有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没有家长的教,孩子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二是孩子掌握了学习的要领和方法,家长没有教,孩子也能学会。其实,“教是为了不教”,对于思想品德教育同样是适用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同样是“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这里的用不着“教”,指的是孩子能够进行自我教育。就是说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在没有家长教育的时候,在自己独处的时候,也能通过自我教育调整改善自己的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提高社会适应能力。自我教育是一个人在思想品德修养中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形成自我教育能力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培养的最终目的之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我去年春创作的一幅《教育与人才关系房型结构图》基本能说明这个问题。

2.2成功和谐的教育需要隐蔽其意图

有位叫徐光的母亲,总结自己育子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写了一本书:《教育无痕》。

而实际上我们许多家长往往摆出一副“我是在教育你”的面孔和姿态,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失败的教育。家长越是千方百计“教育”孩子,孩子就越是不买帐。这种现象在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中更是屡见不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这道出了“无痕教育”的真谛。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这样一句话:“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话同样适用于家庭教育。2.3无痕回归教育的本真

我们提倡无痕的教育,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不留痕迹,不刻意追求固定的模式,不因为方式方法的简单、粗暴或不当,给孩子心灵或身体留下创伤,以一种自然和谐的方式实施教育,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真知,学会做人,提高学习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掌握学习和自我教育的本领。

“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所以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需要无痕。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融合,灵魂与灵魂的对话,智慧与智慧的碰撞,生命与生命的互动。这样理解教育的内涵,也许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教育需要无痕,这不仅仅是一种向往,也不仅仅是一种境界。这更是一种规律,更是一种原则,更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我们不能人为地去创造规律,我们应该顺应这个规律,坚持这项原则,使用这种方法,掌握这种技巧,领悟这种艺术,增长这种智慧。

3.家长怎样才能做到善教无痕呢?

无痕的教育没有口若悬河,没有正襟危坐,没有训斥责备,没有伤心与眼泪,只有触动感激、心有灵犀、快乐成长。3.1教育无痕需要大智若愚、大言稀声

那个让坏脾气的儿子钉钉子的故事便是。这种温和的惩罚比斥责更起作用,更有意义。孩子不失自尊而心灵又有所触动。3.2教育无痕需要以身示教

葛健豪50多岁还和子女一道去法国勤工俭学。这是无声的教育、最有效的教育,也是最人文的教育。

3.3教育无痕需要简单含蓄。孩子拿着奖状兴冲冲地跑来,家长高兴地拍了拍他,或者拥抱他,一个简单的动作让孩子幸福了好久,记住了一辈子。家长由衷地爱抚,充满爱意的目光,意味深长的一笑,都会在孩子心中荡起层层涟漪,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3.4教育无痕需要永葆童心

在面对孩子时,我们往往对自己的孩童时期非常健忘,习惯于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的世界,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尊重。把童年还给孩子,以童年的心看待孩子,会使我们许多的“看不惯”化为理解,化为尊重。一个小男孩子跌倒了,怎么也哄不住,故意的一个摔倒动作就会让他破涕为笑。当我们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路旁的野花,枝上的小鸟,邻家的玩伴,我们一定会有崭新的发现。3.5教育无痕需要宽容尊重

在教育实践中,不少家长常以正确自居,习惯于说教训斥,娴熟于灌输告诉。我们不愿意启发,以为启发浪费时间;我们不愿意激励,以为激励无所作为;我们不愿意表扬,以为孩子没有闪光之处;我们不愿意欣赏,以为孩子满身都是错误。3.6教育无痕需要平和的氛围和情境

给孩子探索体验和顿悟的时空,让孩子在情境中观微知著、触类旁通、自醒自悟、豁然开朗、享受成长。

3.7教育无痕需要家长永远扮演问题遭遇者的角色

不是告诉、不是给予、不是灌输,而是退到思维的起点,与孩子一同探索。

4.无痕教育的体验和感悟

每个家长在自己的家庭教育实践中都有无痕教育的体验和感悟。我作为一个70年代初的教师、80年代初的爸爸、新世纪初的爷爷和现在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在无痕教育的实践中也有一些体验和感悟。我认为,其中有四个字是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守的。它就是:真、情、做、悟。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

4.1一是“真”:真实、真心、真诚、童真、认真

真实——把一个真实的自我呈现在孩子面前。在孩子耳濡目染各种各样的假的社会环境中,孩子更渴望真。家长所说的话是真的吗,他们是真心对我吗,他们所做的事有没有掺假等。当孩子心中有了这些疑惑时,你的一切教育说教、一切教育手段、一切教育努力都会白费。“真实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这是(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告诉我们的。

真实,要求我们对人对事都要实事求是。现在的孩子有非常强烈的公平意识,非常反感家长的不公平。而公平来自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地对待孩子,实事求是地处理孩子中发生的各种事件,孩子才会心悦诚服。

真心——人们常说用心做事,我更要说用真心做事。真心,才可以“润物细无声”;真心,才能让孩子感知到你真的在乎他,那么他就不会对你太失望;真心,才能把你的精神能量渗透到孩子的心田里,焕发孩子内心的温暖与热情,从而引爆孩子潜在能量的释放。真心,意味着要放下自己家长的尊严,要站在太阳下面才能托起明天的太阳,为孩子自然生长播种希望。而真心,意味着需要我们顺应心性,倾听孩子的声音。

真诚——“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这是傅雷对我们的告诫。“至诚则金石为开。”(《西京杂记》)再顽劣的孩子也会被真诚触动、感动。

童真——童真是一种态度。我们也可以像孩子一样享受生活,也可以像孩子一样让想象的世界里开满花朵.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长出一对翅膀。把童年还给孩子,以童年的心看待孩子,会使我们许多的“看不惯”化为理解,化为尊重。认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毛泽东同志的一句名言。我们在现代家庭教育的学习和实践中的每一个举措都需要认认真真地去做。如果缺乏了认真精神,什么事情也办不成。这是大家都清楚的道理。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认真了,这是需要我们经常认真反思的。

真实、真心、真诚、童真、认真,是实现教育无痕的基础,是进行无痕教育必备的条件,离开了真,一切无从谈起。4.2二是“情”:心情、热情、激情、感情

心情——心是心灵,情是情绪,情绪是心灵之外在展现。浮躁,是当前普遍的社会情绪。对于智慧的家长来说,更需要静心、收心,需要控制情绪,否则,再好的教育内容在人的坏情绪的作用下,都会变得令人生厌。无痕的教育需要我们以自己的平静心情,涵养孩子的平静心情。人很容易有情绪,这也是人之常情,但人的高明在于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拿破仑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伟大。特别是直面当前教育的所有矛盾与困惑,首先要求我们家长要有一颗平静的心灵,去面对我们的孩子,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首要前提。

热情——在人的各种情绪中,最能促进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情绪是热情。热情表现出一种友善,给人以温暖,使人如沐春风。微笑是热情的面部表情。经常面带微笑的人,容易与人接近、亲近,容易与人沟通、交流。孩子喜欢和热情的老师和家长亲近,对整天板着面孔的老师和家长往往敬而远之。在家长与孩子的热情交流中,教育影响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当然,热情也有度。过分热情是虚伪。热情的反义词是冷漠。激情——激情是激动时的情绪,是一种热烈的情绪,是最能感染人的情绪。教育需要激情,家长要有激情。我们的社会中、生活中经常发生许多令人喜怒哀乐的事,让我们兴奋,让我们愤怒,让我们悲伤,让我们激动不已。这些情绪都需要得到合理的表达。富有激情的家长最能调动孩子的情绪,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当然要适度,不能过激,不能失控。

感情——家长最深厚的感情是对孩子深深的爱。爱孩子,才会教孩子。爱本身就是一种无痕的教育。道理人人都懂。问题在于我们是不是真正地去爱了,真正地去爱有陋习、有不足、有错误的孩子了。俄罗斯有一句名言:漂亮的孩子人人都爱,爱丑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这里的丑孩子也应该指那些有缺点错误的孩子。

情,心情、热情、激情、感情,是无痕教育必备的心理条件。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的教育,是对人性的扼杀。4.3三是“做”:做人、做事

教育,不是说给孩子听,而要做给孩子看。“身教重于言教。” 做人——汉代学者杨雄说过:“师者人之模范也。”家长是孩子做人的榜样,孩子更多的是从家长的言谈举止中学习如何做人,而不是从书本上学习做人。家长为人师表本身就是一种无痕的教育。

做事——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要首先做到。孩子们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家长的率先垂范就是无痕的教育,无声的教育。一个自己经常打麻将的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不去网游呢? 4.4四是“悟”:领悟、觉悟、顿悟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也是智慧的逻辑起点,比如,“悟”字,竖心旁,应当是“用心”的意思,右边是“吾”,就是“自我”,加在一起,就是自悟顿悟,心学慧学。“观晚霞悟其无常,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学贵用心悟,非悟无以入妙。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悟出的东西才是自己的。”

书本知识是他人的经验总结,对于我们来说,是间接经验,是外在的东西。怎样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这就是“悟”的过程。许多家长觉得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很好,也想学,就是学不会,用不好。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缺乏“悟”。没有真正领悟到其真谛,往往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我们在学习他人进行无痕教育的经验时,也要用心去悟。谁悟得透彻,谁就得心应手。

无痕的家庭教育最可贵的正是家长为孩子创造“悟”的条件,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春雨润物安静无声,家庭教育需要无痕。智慧家长应该而且必须善教无痕。让我们回归教育的本真,在自然和谐的教育方式中,引导孩子茁壮成长。

春雨润物安静无声,家庭教育需要无痕。智慧家长应该而且必须善教无痕。让我们回归教育的本真,在自然和谐的教育方式中,引导孩子茁壮成长。

第三篇:教育无痕

教育无痕

——读《叩问课堂》有感

王占梅

新学期伊始,我又接任了新初一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过去三年的成败经验,我对新工作充满了期待,对新的工作机遇很是珍惜。但事与愿违,我激进的工作和勤奋的付出并没有换回应有的回报(自己所期望的成绩),也因此我陷入了茫然的工作状态,内心更加焦急,有时自我感觉精神进入了崩溃的边缘。这一天,我翻开《叩问课堂》,在书中寻找解救自己的方法。

教育远不只是教育科学的问题,还存在着大量的管理与利益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直接在课堂中表现出来,但它却潜伏在课堂教学之中。

读完这段话,我明白了开学一段时间内,我就陷入了管理和利益的巨大圈套中。表面看来班级管理很到位,学生的习惯养成也获得斐然的效果。但这一切都是表面现象,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部,没有与学生建立起正常的师生关系。究其本质而言,这种师生关系是一种利益第一的关系,是以名利为前提的。具体的来说就是,我在班级管理的每一项措施和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都要取得非凡的成绩;在教学中的每一个设计都是精心的,但都是在想获得一语中的,百发百中的效果。这样的做法是脱离学生实际的,有很多甚至是带有拔高性质的。

而对于刚刚入学的初一新生而言,这是难以接受的,并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师生之间的情感破裂,导致一系列本应该顺畅进行的工作,中途终止,受到很大的阻力,原本对学生的那种善意的关心和责任心变成了对学生变向体罚和情感、身心的摧残。

此时,我不得不反思我的教育,我总要做到雁过拔毛、鸟过留声、学生留痕。但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无痕的。所以摒弃教育中与教书育人无关的功利之心、名誉之争,静下心来潜心研读支撑课堂教学的内在机制,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的情感支出,在无声无息中完成教育的神圣使命。

第四篇:宽容是一种教育智慧

宽容是一种教育智慧,更是一种教育的素养

——晓阳

宽容,是一种积极、有效、讲艺术的教育态度。宽容,它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真心爱护自己的学生,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宽容,它感染激励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是一种对成长的关爱与期待;宽容,它洋溢着教师人格的魅力,是一种教育智慧,更是一种教育的素养。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经常抱怨学生如何地怪异,学生是如何地没有感情„„殊不知,这一切正是因为我们在教育工作中丢失了宽容。作为教师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各方面都表现很好,这是我们教师的理想,我们的追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总有一些学生不能尽如人意,这些学生常会犯一些小的错误,如上课不专心,作业不认真做等,教师不问青红皂白就狠狠批评一顿,写检查,动不动就一句“把家长喊来”。如果教师采用宽容的方式,效果就大不一样。我就遇到过一个学生,上课时坐在那里一声不响,挺老实。可他的成绩始终提不高,完成作业质量也差,心里很纳闷。有一天,我终于发现了他的“秘密”,原来他在课桌下看故事书。我冷不防走到他跟前,刚想把他的小说拿出来“曝光”,我忽然改变了主意,只用手轻轻地敲了敲桌子,一刹那,他的脸红了,我没有说一句话,继续上课„„从这以后,这位学生再也不在课上看课外书了,成绩也提高了。

宽容是智慧的善良,是悟透人间之难的觉醒,是对人类的爱和信心,是睿智,是勇敢,是寂寞冬夜里飘然降来的春风,为人师者,年岁长于学生,知识多于学生,阅历丰富于学生,涵养胜于学生,于情于理都应做到对学生宽容,努力让宽容成为一种教育习惯、一种教育素养。

第五篇:倾听,是一种教育智慧

如何具有倾听的好习惯

(一)倾听,是一种教育智慧,是实现“对话”的前提。

“教师与学生课堂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与对话,而关键在教师的耐心倾听。”“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倾听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周一贯)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教师的倾听永远是学生迫切需要的。“听老师话”的传统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无视孩子的天性和需要,是很不尊重孩子的。师生间的互动需要教师具备倾听的智慧。当学生的心声得到表达的渠道和机会,当学生感觉自我获得了尊重和鼓励,当学生感觉自己的判断得到重视和肯定,他们一定会释放出极大的潜能,使教育教学过程自觉走向成功的方向。

“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静悄悄的革命》佐藤学)教师对学生的倾听是实现“对话”的前提。学习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动态活动,是一种“对话”行为,这场对话显然需要参与双方的相互“倾听”。人们往往过于强调“让学生听”,而忽略了“听学生说”,当课堂变成了教师一人的演说场所,当学生变成了被灌输的鸭子,这样的教育教学一定是糟糕透顶的。一个有智慧的老师,一定懂得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巧妙实现师生双方间的倾听与应答,一定懂得如何利用好从语言到心灵之间的对话。

以心换心,教师的倾听,是构建和谐温暖的师生关系、温暖孩子的心灵的重要前提。当教师像知心朋友一样,蹲下身来,诚意面对学生,才可能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才可能形成师生间的彼此接纳,使形成师生间自然真诚的良好关系。“倾听”是一种有温度的行为,我们的教育需要温度,我们的心灵需要温度。在有温度的基础上,尊重、信赖、理解、爱等等,才有达成的可能和意义。

(二)“倾听”能力的训练,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教师的不善于倾听,造就了一大批不会耐心听人说话的学生。在没有倾听的教育中,学生了自动学会了拒绝倾听。他们不仅仅不会和教师达成心灵的交流,也失去了和父母心灵的默契,更失去了将来在社会交往中获益的一项重要能力。

重读写,轻听说,学校教育表现出重视阅读、说话和写作,而忽视倾听能力培养的现状。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很多课堂上,教师过分重视“快速有效地表达”,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耐心“听”的能力。孩子们往往大胆发言,敢于使用各种辞令和表达方式,却不懂得在课堂上倾听教师的讲授和同学的发言。

佐藤学在《静悄悄的革命》中这样写道:倾听远比发言重要。然而,大多数教师却仍然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他们的看法,而并不认真仔细地对待‚倾听‛。于是,比起擅长发言的学生来,那些在学习上不多言语,然而善于倾听的学生尽管应该被评为优秀,但在这些学生的通知书上却常常被写上‚更加积极地发言吧‛。其实,对那些不多思考就草率发言的学生,倒是该写上‚更加注意仔细倾听吧‛。

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教育者往往过于积极期待被教育者取得语言表达上的进步,而忽视了对被教育者进行“倾听”能力的训练。实际上,人们最先学会“听”,那些学习效率和成绩高的学生往往也表现出很强的“听”的能力,他们不仅仅是会“认真听讲”,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很好的“听”的技能,是听课专心而高效的学习者。可以说,耐心听他人说话,延伸落实到具体的学习生活中,就是对课堂进行有效倾听。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尤其是对课堂学习而言,认真而高效的听课,往往比大胆发言更加重要和有益。可以说,耐心听他人说话,是不能忽视的一种能力,这种关于倾听的能力将会伴随每个人终生的学习和成长,让人们在汲取知识、信息,了解社会与他人,反观与提升自我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最为开放的接收状态。对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而言,做好课堂上的有效听课,即是锻炼倾听能力的最佳时机,也是促成其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凝聚自信心和锻炼交流沟通智慧的最佳方式。

(三)“倾听”能力的提升,并非学校和教师的专属任务,还需家庭提供丰厚润泽的土壤。让孩子学会耐心倾听,并非学校和教师的专属任务,应该同时也是孩子生活的整个家庭的责任,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参与。若缺乏足够滋养孩子心灵的家庭土壤,而变成一句句空洞的口号要求,是断然无法达到养成好习惯的预想的。因此,学校教育者须得充分获取家庭的支持。每一位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都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其一言一行展示着他们关于家庭教育的观念、方法、方式。亲子沟通平等、顺畅、自由,彼此能耐心倾听,父母的孩子都能平静畅快地呼吸,就是一种最好的教育。

(四)“耐心听他人说话”的重大内涵 1.正确有效的“说”,是建立在耳朵“听”的功力上的。嘴巴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耳朵。

我们每个人,作为社会一员而存在,并仰赖于我们所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关系而生存和发展。因此,对良好关系的构建与维护,成为我们一生都要倾力而为的事情。关系,从与自我的对话开始,从与他人的有效沟通中获得发展的契机。在听与说的交流行为中,两个耳朵和一张嘴巴决定了听说双向作用的互动方式;听与说均时刻在向我们自身和外界传递着关于个体、他人、社会、宇宙天地的认识和了解。但是,正确而有效的“说”,却是建立在耳朵的“听”的功力上的。或者说,嘴巴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耳朵。

聆听自己心内的声音,掌控自己的情绪心理,是我们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开端;耐心听取他人的声音,是我们了解他人,和另一颗心灵建构关系的方式;侧耳倾听自然万物,乃至整个银河宇宙的声音,则是我们与宇宙规律达成共通交流的渠道。耐心的“倾听”,让我们正确而完美的“说”有了实现的可能。面对现代社会的物质竞争压力,我们在每日的行色匆匆中失却了“耐心听他人说话”的品质和习惯,殊不知,“耐心倾听”,是万物生灵原始本真的行为习惯和灵性智慧。

而我们国人的“倾听”在几千年的文明进程中却逐渐变质,从自然赋予的听觉敏感,逐渐沦落为对教条、规范、权力的言听计从,进而演变至内里心灵的躁动自闭。倾听能力的丧失,始于对自我认识和自我接纳的放弃,并且又在轮番演变的人群对立、物质扩张、功利角逐中进一步完全沦丧。

古代的智者在倾听内在与外在的万物之情中,激发了伟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开启了华夏文明的第一步,令“天雨粟,鬼夜哭”。但是在随后的文明行进中,由于对自身本性中关于欲望、癫狂等的不加控制,人们逐渐关闭了耳朵倾听的功能,从而开启了单向度权力服从意义上的“听命”历程。人类社会满耳填塞进自我欲望、焦虑、恐惧、对立等负面的心灵信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天地的畅通对话渠道自此阻塞。现代社会的冷漠人群氛围、功利性的价值目标共识也自此滋生,并不因为人类历史车轮的快速前进而有些许更改,其无限扩张统治疆界的强劲势头为世界罩上了一层绝望的阴影。耐心倾听他人,从耐心听他人说话开始,耳朵先于嘴巴,重新回归先祖敏感之心的本真状态,才能激发我们自身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为自己和社会打开一个心灵沟通的缺口,这是改变自我关系、一生社会关系的开始,更是了解和接纳自我、超越个体价值,并达至幸福终点的可能渠道。

2.“耐心听他人说话”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对自己的了解与接纳。

尊重是一切对话的缘起。耐心听他人说话,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首先展示为一种积极温和的接纳姿态。在单向度接收信息的表面背后,耐心倾听为进一步的信息互递带来了可能。人只有在感到自己受到尊重的情境中才会敞开自己,并乐于接纳对方,而我们的倾听行为已经足以让他人获得被尊重、被重视的良好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与各种人接触,我们渴望自己被“听到”并被体谅和接纳,但是,几乎很少人会换位思考,站在我们对面的人也有着同样的被“听到”的渴望。只有谦逊而虚怀若谷的人,才会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忘我”,而去心平气和地倾听他人。对这些谦逊的人来说,耐心听他人说话,首先是一种尊重他人的表现,其次更是良好修养的自觉体认。因为,怀抱一颗谦逊又审慎的心与人交往的人,总是十分了解自身的优缺点,他们对自我有着明智而通透的自知自觉。

谦逊的人,由于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于是在交谈过程中习惯于“倾听”他人,并且,他们更加知道运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法则。在倾听他人说话的过程中,他们总是抱着对照学习的态度,通过他人的言语来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他人的生活智慧,从而不断完善自己。这就好像是看电影,几乎没有哪个观众试图在荧幕前和电影人物一起高谈阔论,我们都是静观剧中人的种种经历,在默默无语中将他人的经验和体认化为我们自己的生活智慧。

3.“耐心听他人说话”是人与人相处的价值起点:和谐的人际关系始于“倾听”,真正意义的对话建立在“倾听”的基础上。(1)和谐的人际关系始于“倾听”。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遭遇各色人等,并与其中一部分人结交为友。我们与他人在互相接纳中彼此认同,并建立起一段又一段牢固的关系,从同学关系,到朋友关系,可以说,彼此接纳是每一段和谐关系存在的前提基础,然而,彼此接纳的发生则需要我们从耐心地“侧耳倾听”开始。

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时候,与亲密的同学或者伙伴相对而坐,即使无多言语,竟然也不会觉得尴尬,这是与我们面对一个陌生人时绝然不同的现象。于是,一些关于“友谊”或者“亲密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也应运而生,这些理解都很相似,人们并不认为说话交流是友谊中必须存在的东西,而相互的接受、体谅和帮助反而更加重要。朋友之间的彼此了解和互相接纳,证明嘴巴的功能并非是首位的,而耳朵的“倾听”功能反而重要得多。耐心倾听的过程中,“听”已经不再局限于对方的话语,而涵盖了对方的表情、神态、心情的起伏、肢体语言。“倾听”似乎上升为一种更加有趣而深入的交流层面上来了。“耐心听他人说话”,即是开启这样一种和谐交流状态的密钥。在我们耐心倾听他人的时候,我们接收到的信息,不止是对方的话语,还有他们通过身体信息传达出来的心灵信息。我们正是通过各种信息综合判断他人所要表达的主题要旨,并且通过这些信息来了解他人的性情、偏好和品格。

下载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无痕是一种智慧(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无痕的教育

    无痕的教育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内容摘要】学习语文要“因文悟道,因道学文”,即语言文字的教育与思想品德的教育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事实上,学生接触言......

    润物细无声 教育无痕

    这种“无声”的教育方式,效果远比当面的指责、大声训斥要好得多。试想:如果我当时一怒之下没收了连环画,其后果就会和以前一样,陈俊华仍然会“好了伤疤忘了痛”“我行我素”。这......

    乐观是一种智慧

    乐观是一种智慧 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痛苦、烦恼和不如意,你.想躲都躲不掉。无论你怨天尤人还是沮丧徘徊,都无济于事,此时的悲观就像一个灰色的幽灵,笼罩着你......

    师德是一种智慧

    师德是一种智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作为一线的教师,我认为,师德应该是教师的一种智慧。而这一智慧最有效、追真实的体现就是爱——无怨无私......

    感恩是一种智慧

    感恩是一种智慧 2010-12-15 收藏本文 自从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的那一刻,疾病痛苦卑劣和烦恼便开始如影随形。很多时候,生于俗世的我们学会怨天尤人,一个声音时常在我们心底呐喊:......

    宽容是一种智慧

    宽容是一种智慧 宽容是一种智慧。宽容自己,就是给自己一片快乐的空间;宽容他人,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给他人一片快乐的空间;宽容自然,就是一种豁达。 古语说的好:“海纳百川......

    《追寻无痕教育》读后感

    《追寻无痕教育》读后感 《追寻无痕教育》整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来阐述:1、无痕教育的基本内涵。2、数学教学中实施无痕教育的可能。3、 数学教学中实施无痕教育的价值。4、数......

    德育无痕 教育有痕

    德育无痕,教育有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教育过程中,儿童越是觉察不到教师的教育意图,教育效果就越好。我认为这条规律是教育艺术的核心。” 可见,德育追求的是一种无痕的教育,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