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P2P需求分析报告
P2P借贷需求分析报告
小组组长:陆鹏
小组成员:凡勇、闫振途、宋赛赛 小组任务:P2P借贷的需求分析 各成员负责的详细章节模块:
陆鹏:第一章任务概述及第三章非功能性需求以及最终文档整合修订 凡勇:第二章功能性需求的前台模块和账户模块 闫振途:第二章功能性需求的投资模块 宋赛赛:第二章功能性需求的借贷模块 章节构成:
第一章
任务概述 第二章
功能性需求 第三章
非功能性需求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一、任务概述
通过对P2P的了解与研究,我们对P2P借贷模式有了一定的理解与认知,P2P借贷已经成为一种时兴的个人理财模式,其发展让人眼花缭乱,但该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各种风险并存,仍有必要对P2P借贷平台进行详细严谨的需求分析。
1.1项目任务和目的
P2P平台应当包括:网站前台、个人账户、投资、借贷几大功能模块。网站平台交易系统主要完成整个平台的借款操作、展示、投标等功能。主要功能包括:用户注册、登陆、借款标详细信息展示、发布借款、投资借款标等,同时借款方完成还款操作。
借款者和投资者的个人管理中心平台。主要包括个人资料管理、账户管理、借款标和投资标的管理以及明细、邮箱认证、实名认证、vip申请、在线充值和提现等等功能。
借贷交易系统后台支撑系统主要是对整个借贷交易系统进行管理、维护等功能,主要包括用户的账户管理、借款标的审核和发布、以及用户的实名认证、手机认证等功能。此外,系统还拥有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可实时观察平台交易的状态和最新的统计数据。
从技术的角度看,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技术要求如下:(1)在线发布招标信息;(2)在线搜索招标信息;(3)即时更新招标信息;
(5)提供收益、结算等信息核查;
(6)对安全性要求是:用户信息透明度必须足够高,业务明细必须可监可控,业务申请审核必须严格。
1.2系统目标
网站的服务是希望集投融资为一体,进行一些中小额放贷,解决一些个人用
钱问题或者个体户及企业的一些小额贷款问题,就是有资金并且有理财投资想法的个人,通过中介机构牵线搭桥,使用信用贷款的方式将资金贷给其他有借款需求的人。其中,中介机构负责对借款方的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发展前景等情况进行详细的考察,并收取账户管理费和服务费等收入。这种操作模式依据的是《合同法》,其实就是一种民间借贷方式,只要贷款利率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就是合法的。
1.3用户特点
最终的用户,即为系统注册的会员,即可以作为甲方,也可以作为乙方进行交易。
二、功能模块需求设计 2.1网站前台
2.1.1用户注册
个人用户注册
点击注册按钮,跳转页面。按照要求,用户通过填写所需信息(用户名,密码,邮箱,验证码等)。界面会显示用户协议,同意用户谢意才能注册!
//1.点击注册按钮跳转可以换成一个弹窗来代替 2.可以增加一个登录界面的跳转连接
2.1.2.用户登录与注销
登录个人账户
用户注册结束,得到一个唯一的用户名。进入到用户登录界面,正确填写用户名和密码,另外现在一般会有一个验证码。全部填写完整后,点击登录按钮,完成登录操作。
注销退出
注销登录状态,退出平台系统。
2.1.3搜索
游客、买方、卖方都可以通过关键字或者商品的大致类别进行模糊搜索,搜索结果按与输入的最大匹配度程度,可以点击查看具体的商品拍卖信息。也可在主页上查看不同分类下展示的相应拍卖商品(一般按点击量,有系统自动判断,在相应类别下显示一定的数量商品的图片和名称),也可以点击进入相应的竞拍页面。//搜索功能下可添加点击量最多前三名竞拍项目
2.2我的账户
在我的账户中主要可以对自己的账户进行一些管理操作:基本资料管理--修改账户信息(用户邮箱,手机号码等),实名认证-身份证认证,账户管理--借款与投资,在线充值与提现。2.2.1基本资料管理
此功能管理着用户的一些基本信息,用户可以再次编辑其中的一部分可更改的信息。其中用户名不可更改。2.2.2实名认证
通过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证件)实名认证个人账户。
账户管理:显示用户的账户信息,用户的借款标与投资标管理及明细。点击此页面相关按钮能进入该账户的投资与借款功能页面。2.2.3在线充值与提现
会员可以在登录后直接充值,在提交保证金和竞拍成功后交付余额时,账户余额不够也需充值,竞拍失败后,退回保证金到账户里。
2.3投资模块
该模块主要用于投资人投资项目,主要功能包括查询可投资项目、查看项目详细信息、确认投资项目、查看历史投资项目、查看正在投资项目、查看项目还款情况明细、确认还款、投诉借款人等等,功能:
查询可投资项目
功能描述:查看显示现所有待投资项目,也可按条件如利率、还款方式、借款总额、借款用途、借款期限等单项或多项条件精确查找。查看项目详细信息
功能描述:查看项目详细信息,包括借款用途介绍,借款总额,还款利率,借款人基本信息等。确认投资项目
功能描述:对心仪项目选择投资,注入资金,借贷双方达成合作共识。查看历史投资项目
功能描述:用户可查看自己已投资且交易完成的所有项目,也可按时间段查询查看投资交易完成的项目。查看正在投资项目
功能描述:用户查看现在正在投资的所有项目。查看项目还款情况明细
功能描述:用户可选择一个正投资项目,查看该投资项目已还款情况的明细。确认还款
功能描述:投资人对借款人还款情况进行确认提交。投诉借款人
功能描述:投资人可对未及时还款的借款人进行投诉,系统确认情况属实后降低借款人信用额度(发布投资)
功能描述:投资人发布自己投资意愿,包括可投资金额,希望的还款利率等信息。
2.4借贷模块
申请贷款: 用户注册登录后,通过相关按钮进入贷款界面,填写贷款信息,包括贷款标题、经济现状、贷款缘由、贷款金额、年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担保机构等基本信息以待初步审核。
发布信息:
申请贷款方在通过所有审核后可在网页发布贷款信息,包括贷款标题、贷款缘由、贷款金额、年利率、还款期限、还款方式、偿还进度、担保机构等信息,信息确认发布后不可更改。
查看招标进度:
申请贷款方在每次发布信息后后壳在相关界面查看目前招标进度。确认收款:
申请贷款方在招标已投满的情况下可提交贷款收款申请,并签订合同。还款: 申请贷款方根据选择的还款方式偿还利息与本金给投资方。查看贷款历史:
申请贷款方可查看本人贷款历史记录,成功招标次数和招标失败次数。查看同期其他贷款项目:
申请贷款方可查看同期其他贷款项目,以供确定自己信息的发布。
三、非功能性需求 3.1用户界面
网站界面要求美观、大方,布局合理符合人的视觉习惯,易于操作,网站的格调及风格要求简单优美。
3.2硬件条件
服务器硬件: 要求:
√
内存:不少于2G √
CPU:Intel 2.8以上 √
硬盘:RAID,720G
3.3软件环境
服务器软件:
√
操作系统:Win7旗舰版 √
数据库:? √
Web服务:IIS服务
3.4开发平台
√
Eclipse √
PE平台
3.5安全性
系统的安全性无疑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系统的设计将从访问控制、数据安全方面进行考虑。
1)权限管理
通过设置角色和用户权限对用户访问控制。不同用户拥有不同权限可进行不同操作,对于其权限之外的操作系统不会响应。
2)运行维护管理
进行系统数据库的备份,使系统数据不会因意外事故(如突然停电)而造成破坏,从而确保数据库内容的安全可靠性。
当系统出现异常时,为了使异常处理简洁,定义专门的错误页面来处理可能发生的异常,在错误页面打印异常信息以及用户应该做的处理,同时将异常写入日志文件,便于日后的维护。
3.6性能需求
1)时间特性
普通操作应在1秒内得到响应,计算量大的任务在10秒内完成。2)应用性
系统用浏览器实现用户界面,大量的图形元素直观反映了系统的功能,便于理解和应用。
3)稳定性
系统稳定性非常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各类用户的使用质量。该系统部署后,在硬件条件和支持软件条件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能够一直保持运行状态,直到系统被升级或替代。
在系统出现故障,或突然断电,再次重启时,能确保数据库恢复到之前相近时刻的一致性状态。
4)数据精确度
所有有关金额的数据域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5)数据库容量要求
数据库容量要求能支持多用户的访问,具有较高的吞吐量。6)扩展型需求
在现有模块上,增加评价功能,以及网站的交流平台,还有物流查询及退货处理的功能。
3.7其他需求
1)软件系统对于用户的非法操作因给予错误信息或提示信息。
2)数据库的存取能力好,涉及的数据操作能够保证数据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内模式的稳定性,以及操作具有的较低的复杂性,必要时可以重组数据库,尽量避免数据库的重构。
3)数据库、以及应用系统的设计,可以保证在现有的基础上,能够较容易的修改,以及功能的扩充
4)假定和约束
系统最小寿命:系统应该能在无重大改动的条件下正常运行五年以上。对设备的要求:要求计算机稳定性良好,整套系统经济实惠;浏览器运行稳定,迅速。
四、总结与展望
经过一天的讨论及分工合作,最终我们小组将P2P借贷的需求分析报告整合修订完成。每个成员各自讲解了自己负责的模块的构成和设计思路与最终实现,其他成员则对其中不理解或仍可改进的地方提出了意见,最终我们将意见统一,由我最后修改填充各章节不足的地方,汇总而成此篇文档。
其中,我们对投资和借贷两大主要模块之间由何方进行信息的发布,以何总方式发布,发布的规则如何进行了讨论,各个成员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想法虽有冲突,如有的成员认为只能由借贷方根据借贷需求进行发布借贷信息,有的人认为投资方一样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发布相应的投资信息,而有的人则认为双方皆可以。最终我参考了种树网及其他相关成熟网站的做法,认为借贷方发布借贷信息是各个网站都共有的一种方式,应当为主,而投资方发布投资信息也有可取之处,且也存在着这样的需求,两者互不冲突,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的方式,最终都是为自身利益考虑,而我们是为中介第三方搭建平台,应当从各个方面去考虑并满足其要求,最终模式仍由第三方决定,我们仅作技术支持和意见提供参考。
最终,其他小组成员也认可了这样的做法,故而在投资模块中,投资人发布信息模块只做备选参考,具体情况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其他存在的分歧和问题也是类似如此逐一讨论解决,便不再具体展开叙述。
一些展望:
P2P贷款核心是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使具有闲置资金出借的个人与有贷款需求的个人或企业,能在线上通过平台自行配对,实质是把吸储和放贷实行无缝对接。这样的模式方便、高效、快捷,对于门槛而言,相对于银行要低很多。但不可避免的,介公司存在大量潜在风险,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风险预警监测与防范。
P2P贷款平台主要存在七大风险和隐患:影响宏观调控效果;容易演变为非法金融机构;业务风险难以控制;不实宣传影响银行体系整体声誉;监管职责不清;贷款质量低于普通银行类金融机构;开展房地产二次抵押业务存在风险隐患。
故而应当有以下方面的风险考虑: 1.坏账准备金的提取:
一般按照同业或者银行坏账准备金提取不低于1%(最高不超过2%)2.风险规避:
可以借助招聘团队每个高级成员之前的成功经验,并快速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快速适应新模式平台的发展。
3.引入顾问团:
在创业初期,各个方面资源比较欠缺的情况下,积极引入顾问团,把管理、技术、融资、营销等各方面的问题获得顾问的指点,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服务和配合团队需要常年招聘信贷经理、理财顾问、信贷员、客服等团队。
4.技术保障:
力争在技术达到安全防范的作用,对用户信息有严格审核制度,不泄露用户信息,交易安全保障等等。
5.线下模式相结合:
不单纯走线上中介模式,结合线下模式,对高额用户进行实名验证,收集备份相关资料等。
第二篇:需求分析报告
需求分析报告
一、所谓“需求分析”,是指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包括需要输入什么数据,要得到什么结果,最后应输出什么。可以说,“需求分析”就是确定要计算机“做什么”。
需求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最困难的工作。该阶段工作有以下特点:
(1)用户与开发人员很难进行交
(2)用户的需求是动态变化的(3)系统变更的代价呈非线性增长
二、为什么要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具有决策性,方向性,策略性的作用。在软件分开发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家一定要对需求分析具有足够重视!
三、需求分析的任务
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解决“做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全面地理解用户的各项要求,并准确的的表达用户的需求。
四、需求分析的过程
需求分析的阶段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问题识别、分析与综合、制定规格说明、评审。
主要代码:
using System;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using System.ComponentModel;using System.Data;using System.Drawing;using System.Linq;using System.Text;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namespace 掷骰子
{public partial class Form1 : Form{public Form1(){InitializeComponent();}
private void btnbegin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if(txtname1.Text == “" || txtname2.Text == ”“){MessageBox.Show(”请输入名字“);
return;}
Random ran1 = new Random(unchecked((int)DateTime.Now.Ticks));int i1 = ran1.Next(1, 7);txtdot1.Text = Convert.ToString(i1);Random ran2 = new Random();int i2 = ran2.Next(1, 7);txtdot2.Text = Convert.ToString(i2);if(i1 == i2){txtresult.Text = ”一样大“;
}if(i1 > i2){txtresult.Text = txtname1.Text+”大“;
}if(i1 < i2){txtresult.Text = txtname2.Text + ”大";
}}
}
第三篇:需求分析报告
测试(验收)大纲
目录
1.引言....................................................................2 1.1 目的...................................................................2 1.2 术语...................................................................2 1.3 参照标准...............................................................2 2.测试日期安排............................................................3 3.测试小组及成员..........................................................3 4.测试具体内容............................................................3 4.1 合法性检查.............................................................3 4.2 软件文档检查...........................................................3 4.2.1 必须提供检查的文档...................................................3 4.2.2 其他可能需要检查的文档...............................................4 4.2.3 由业主确定必须检查的其他文档.........................................4 4.2.4 文档质量的度量准则...................................................4 4.3 软件代码测试...........................................................4 4.3.1 源代码一般性检查.....................................................4 4.3.2 软件一致性检查.......................................................5 4.4 软件系统测试...........................................................5 4.4.1 界面(外观)测试.......................................................6 4.4.2 可用性测试...........................................................6 4.4.3 功能测试.............................................................6 4.4.4 稳定性(强度)测试.....................................................6 4.4.5 性能测试.............................................................6 4.4.6 强壮性(恢复)测试.....................................................6 4.4.7 逻辑性测试...........................................................6 4.4.8 破坏性测试...........................................................6 4.4.9 安全性测试...........................................................7 5.测试结果交付方式........................................................7
1.引言
1.1 目的
为了尽可能的找出软件的不足,提高软件的质量,促进软件的成功验收,专门制定了本大纲。其主要目的在于为所要进行的测试工作制定各种必要的准则和规范,以及在有关方面协议的基础上对测试工作进行合理组织与管理。
1.2 术语
本大纲所提及的术语,其定义遵照GB/T 11457标准。
1.3 参照标准
● GB/T 11457—1995 软件工程术语
● GB 8566—1995;
信息技术软件生存期过程 ● OGB8567—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 GB 9385*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 ● GB 9386—1988*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指南 ● GB/T 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 OGB/T 12505—1990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 OGB/T 14079—1993 软件维护指南
● OGB/T 14394—1993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 ● GB/T 16680一1996 软件文档管理指南 ● 开发者企业规范
软件开发者有关软件工程的规范 ● 其它文件
例如:合同书等,法律文件中的有关规定。
说明:(1)应该遵循自顶而下、就严不就宽的原则,除非合同书等法律文件中另有规定。
(2)标记(*)号的标准为推荐标准。
2.测试日期安排
开发方如期交付软件的基础上,由业主审核确定具体日期安排。
3.测试小组及成员
由业主聘请具有一定的分析、设计、编程和软件测试经验的测试组长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测试组设组长一名(可设有副组长),负责整个测试的计划、组织工作。
或委托具有国家认可测试资质的第三方进行测试。
4.测试具体内容
测试内容应该包括:合法性检查、文档检查、软件一致性检查、软件系统测试与测试结果评审等几项工作。
4.1 合法性检查
检查开发者在开发本软件时,使用的开发工具是否合法。对在编程中使用的一些非本单位自己开发的,也不是由开发工具提供的控件、组件、函数库等,检查其是否有合法的发布许可。
4.2 软件文档检查
4.2.1 必须提供检查的文档
● 项目实施计划; ● 详细技术方案;
●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TP)(含数据字典); ● 概要设计说明书(PDD);
● 详细设计说明书(DDD)(含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 软件测试计划(STP)(含测试用例); ● 软件测试报告(STR);
● 用户手册(SUM)(含操作、使用、维护、应急处理手册); ● 源程序(SCL)(不可修改的电子文档); ● 项目实施计划(PIP); ● 项目开发总结(PDS);
● 软件质量保证计划(SQAP);
4.2.2 其他可能需要检查的文档
● 软件配置计划(SCMPP); ● 项目进展报表(PPR); ● 阶段评审报表(PRR); 4.2.3 由建设方确定必须检查的其他文档
说明:如果建设方认为4.1.1节和4.1.2节所列文档之外,还需要检查其它文档,则在此列出文档名称;如果业主认为不需要进行额外的文档检查,则本部分无内容。4.2.4 文档质量的度量准则
文档是软件的重要组成都分,是软件生存周期各个不同阶段的产品描述。文档质量的度量准则就是要评审各阶段文档的合适性。主要有以下六条:
● 完备性
开发方必须按照GB 8567(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的规定编制相应的 文档,以保证在开发阶段结束时其文档是齐全的。● 正确性
在软件开发各个阶段所编写的文档的内容,必须真实的反映阶段的工作且与该阶 段的需求相一致。● 简明性
在软件开发各个阶段所编写的各种文档的语言表达应该清晰、准确简练,适合各 种文档的特定读者。● 可追踪性
在软件开发各个阶段所编写的各种文档应该具有良好的可追踪性。文档的可追踪 性包括横向可追踪性和纵向可追踪性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在不同的文档的相关内 容之间相互检索的难易程序;后者是指确定同一文档某一内容在本文档范围中检 索的难易程度。● 自说明性
在软件开发各个阶段所编写的各种文档应该具有较好的自说明性。文档的自说明 性是指在软件开发各个阶段中,不同文档能够独立表达,该软件在其相应阶段的 阶段成果的能力。● 规范性
在软件开发各个阶段所编写的各种文档应该具有良好的规范性。文档的规范性是 指文档的封面、大纲、术语的含义以及图示符号等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4.3 软件代码测试
4.3.1 源代码一般性检查
仅对系统关键模块的源代码进行抽查,检查模块代码编写的规范性,批注的准确性,是否存在潜在性错误,以及代码的可维护性。
● 命名规范检查
检查源代码中的变量、函数、对象、过程等的命名是否符合约定规范,该规范可 以由开发方在软件工程文档规范中单方面约定。
● 注释检查
检查程序中的注释是否规范,注释量是否达到约定要求,例如:要求注释量达到 30%左右。● 接口检查
检查数据库接口等外部接口是否符合要求,各程序模块使用的接口方式是否一 致,特定的外部接口协议是否符合。● 数据类型检查
源代码中涉及的金额的常量、变量及数据集和数据库中涉及金额的数据类型是否 采用货币类型,以防止在特定条件下产生较大的误差而影响统计结果。● 限制性检查
对一些程序中使用到的、具有使用限制的命令、事件、方法、过程、函数、对象、控件等进行检查。检查在长时间运行时,有无可能接近或者达到限制条件,这里考虑的系统运行时间可能长达数年。
4.3.2 软件一致性检查
● 编译检查
要求提交的源代码在其规定的编译环境中,能够重新编译无错误,并且能够完成 相应的功能,从而确定移交的确实是正确的源代码。● 安装/卸载检查
在新系统上用交付的软件安装盘重新安装各个模块,并且通过运行这些软件模 块,能否完成相应的功能,从而确定移交的确实是正确的软件安装盘。在安装后立即卸载所安装的模块,并且检查是否能够做到彻底卸载。● 运行模块检查
将新安装的软件模块与现场运行模块用软件工具抽样比较,确认交付的软件安装 盘与现场运行软件一致。
抽查数处现场运行模块用软件工具比较,确认现场运行软件一致。
4.4 软件系统测试
软件系统测试不仅是检测软件的整体行为表现,从另一个侧面看,也是对软件开发设计的再确认。
进行软件系统测试工作时,具体的测试用例是由开发方提供,并由测试方和用户共同补充制定的。在开发方做完功能演示后,可以进行下列测试:
● 界面(外观)测试; ● 可用性测试; ● 功能测试;
● 稳定性(强度)测试; ● 性能测试;
● 强壮性(恢复)测试; ● 逻辑性测试; ● 破坏性测试; ● 安全性测试。说明:实际进行的测试内容有测试方法和业主根据具体情况共同确定,并非文中所列测试内容都必须进行测试。
4.4.1 界面(外观)测试
对照界面规范(在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或者由软件工程规范中给出)和界面表(在概要设计中给出),检查各界面设计是否规范,包括:界面风格、表现形式、组件用法、字体选择、字号选择、色彩搭配、日期表现、计时方法、时间格式、对齐方式等等,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协调一致、是否便于操作。4.4.2 可用性测试
测试操作是否方便,用户界面是否友好等。测试系统是否有影响操作流程的界面Bug和功能Bug,纪录具体Bug的数量、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4.4.3 功能测试
检查数据在流程中各个阶段的准确性。对系统中每一模块利用实际数据运行,将其结果与同样数据环境下应该得出的结果相比较,或与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要求的结果进行比较,如有偏差,则功能测试不能通过。
检查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描述的需求是否都得到满足;系统是否缺乏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重要功能;以及系统实际使用中不可缺少而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中没有规定的功能。
如果存在遗产数据,应该检查遗产数据转换是否正确。4.4.4 稳定性(强度)测试
测试系统的能力最高实际限度,即检查软件在一些超负荷情况下,功能实现的情况。例如:要求软件进行某一行为的大量重复、输入大量的数据或大数值数据、对数据库进行大量复杂的查询等。
利用边界测试(最大值、最小值、N次循环)对系统进行模拟运行测试,观察其是否处于稳定状态。4.4.5 性能测试
根据系统设计指标,或者对被测软件提出的性能指标,测试软件的运行性能,例如:传输连接最长时限、传输错误率、计算精度、记录精度、响应时限和恢复时限等。4.4.6 强壮性(恢复)测试
采用人工的干扰使应用软件、平台软件或者系统硬件出错,中断正常使用,检测系统的恢复能力。进行强壮性测试时,应该参考性能测试相关的测试指标。4.4.7 逻辑性测试
根据系统的功能逻辑图,测试软件是否按规定的逻辑路径运行,选择一些极限数据判断软件运行是否存在错误或非法路径,从而发现系统的逻辑错误或非法后门。4.4.8 破坏性测试
输入错误的或非法的数据(类型),检查系统的报错纠错的能力及稳定性。并测试可连续使用多长时间而系统不崩溃。
4.4.9 安全性测试
验证安装在系统内的保护机构确实能够对系统进行保护,使之不受各种非常的干扰,安全测试时需要设计一些测试用例试图突破系统的安全保密措施,检验系统是否有安全保密的漏洞。
说明:进行安全测试时,必须遵循相关的安全规定,并且有业主派员参加。
5.测试结果交付方式
测试结束后,由测试组填写软件测试报告,并将测试报告与全部测试材料一并交给业主。具体交付方式,由业主和测试方双方协商确定。测试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 软件测试计划 ● 软件测试日志 ● 软件文档检查报告 ● 软件代码测试报告 ● 软件系统测试报告 ● 测试总结报告
● 测试人员签字登记表
第四篇:需求分析报告
需求分析
需求概述
需求分析是是指充分了解客户情况,包括客户生产、财务及管理流程后,与客户一起讨论对系统的具体要求,针对其现行体制中的不足及目前所需的信息,制定出一套用户对系统的需求方案。需求分析是完全以企业的需要及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因此为企业合理地选择系统提供了基本保证。需求分析按照由顶至低、由大到小、由粗到精的的过程来进行。需求分析是整个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否制定出合理的客户需求决定了以后整个系统实施的成败。
1> 用户分析
网上订餐系统的使用者主要有两种:系统管理员、客户。
系统管理员:网上订餐系统的系统管理者,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进行日常管理,并按照餐厅的意愿,对菜谱和客户的信息进行各种管理,比如添加、修改、删除、更新等。
客户:网上订餐系统的主要在使用者,他们是餐厅的客户,能进行基本功能的使用和操作,但是不能对系统进行管理。
2> 项目功能需求
管理员功能:登陆系统、查询管理员账户、添加管理员账户、修改管理员账号、删除管理员账号、查询订餐情况删除订单、打印订单。
客户功能:注册账号、登录系统、修改密码、修改地址、进行订餐操作。3> 用户界面需求
系统人机界面操作友好,本系统外界界面具有简洁性和友好性等特点,但又不失独特的页面风格,界面采用引入的图片温馨的色调,优雅大方,系统内部结构采用框架布局,使整个系统看起来更有层次感,在用户功能操作功能上,设计简单方便,符合了现代管理系统的界面要求。
系统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
ASP.NET和SQL数据库这两个开发工具到现在已经运用了很多少年了,它们的技术到现在已经相当成熟。
本系统所要设计的功能难度不大,加上有指导老师的指导和查找相关参考文献,各功能模块在技术上完全是可以的实现。就开发的实际情况来看,技术上市可行的。
经济可行性
本订餐系统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如软件运行环境windows98以上系统、数据库SQL Server 2005、编程语言C#等等,都可以通过网上、图书馆等各种渠道得到,不需要再花费大量的资金去购买高成本的设备,大大提高了在设计过程中的工作效率,且投入使用后,便于后期工作的维护,因此,本系统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社会可行性
该系统符合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方面的限制,没违法当今社会的道德标准,社会可行性通过。
运行环境
处理器为酷睿系列、AMD 3200+以上PC台式机或便携式电脑;
运行时占用内存:<100MB;
所需硬盘空间:<100MB;
软件平台:中文WindowsXP系统;
开发环境和相关技术
.NET开发平台
.NET框架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种全新的开发平台,提供了统一的、面向对象并且可以扩展的编程类库和完善的集成开发环境,大大简化了应用程序的开发过程,并且具有良好的移植性和安全性。ASP.NET是建立在公共语言运行库上的Web编程框架,相对于ASP而言,ASP.NET提供了更强的性能、更方便的工具支持、更好的平台支持和灵活性。其一大革命性进步是可以将应用程序逻辑与表示代码清楚地分开,这样一来Web应用程序的开发人员可以使用和Windows桌面程序开发类似的编程模型,从而大大降低了开发难度 [5]。
同时,ASP.NET在进行用户界面开发和基础程序结构生成时具有很多优势。首先,ASP.NET是一个已编译的、基于.NET的开发环境,利用整个.NET框架,开发人员可以方便的进行程序开发;其次,ASP.NET可以无缝地与其它HTML编辑器及其编程工具一起工作,使得Web开发更加方便;再次,在ASP.NET中利
用.NET框架中的ADO.NET的强大功能,可以高效便捷的访问数据库,ASP.NET提供了简单的模型,该模型使开发人员能够编写应用程序的运行逻辑,并且保留了会话状态功能;最后,.NET框架和ASP.NET中提供了默认授权和验证方案,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地移除、添加或者替换这些方案。
ASP.Net2.0是把基于通用语言的程序在服务器上运行。不像以前的ASP即时解释程序,而是将程序在服务器端首次运行时进行编译。ASP.Net2.0构架是可以用Microsoft(R> 公司最新的产品 Visual Studio.net开发环境进行开发,WYSIWYG(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所见即为所得> 的编辑。这些仅是ASP.Net2.0强大化软件支持的一小部分 [6]。
因为ASP.Net2.0是基于通用语言的编译运行的程序,所以它的强大性和适应性,可以使它运行在Web应用软件开发者的几乎全部的平台上。通用语言的基本库,消息机制,数据接口的处理都能无缝的整合到ASP.Net2.0的Web应用中。ASP.Net2.0同时也是language-independent语言独立化的,所以,你可以选择一种最适合你的语言来编写你的程序,或者把你的程序用很多种语言来写,现在已经支持的有C#(C++和Java的结合体>,VB,Jscript。将来,这样的多种程序语言协同工作的能力保护您现在的基于COM+开发的程序,能够完整的移植向ASP.Net2.0。
ASP.NET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效率高、可重用性高、代码量少这三方面。在使用ASP进行程序设计的时候,由于ASP使用的是脚本语言,所有的代码都嵌入到HTML代码中,所以当编制功能复杂的网页时,就需要编写大量的代码,而且会导致程序代码的可读性差的问题。另外,由于所有的代码都是解释执行的,所以相对速度较慢,并且无法有效地利用机器硬件的各种性能。ASP.NET与ASP相比较效率更高,提供了很高的可重用性,对于实现同样功能的程序,ASP.NET使用的代码量比ASP要少得多。ASP.NET采用全新的编程环境,代表了技术发展的主流方向。
ASP.NET的工作原理是:首先,有一个HTTP请求发送到Web服务器要求访问一个Web网页。Web服务器通过分析客户的HTTP请求来定位所请求网页的位置。如果所请求的网页的文件名的后缀是aspx,那么就把这个文件传送到aspnet_isapi.dll进行处理,由aspnet_isapi.dll把ASP.NET代码提交给CLR。如果以前没有执行过这个程序,那么就由CLR编译并执行,得到纯HTML结果;如果已经执行过这个程序,那么就直接执行编译好的程序并得到纯HTML结果。最后把这些纯HTML结果传回浏览器作为HTTP响应。浏览器收到这个响应之后,就可以显示Web网页。
ASP.Net2.0使用一种字符基础的,分级的配置系统,使你服务器环境和应用程序的设置更加简单。因为配置信息都保存在简单文本中,新的设置有可能都
不需要启动本地的管理员工具就可以实现。这种被称为“Zero Local Administration”的哲学观念使ASP.Net2.0的基于应用的开发更加具体,和快捷。一个ASP.Net2.0的应用程序在一台服务器系统的安装只需要简单的拷贝一些必须得文件,不需要系统的重新启动,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ASP.Net2.0已经被刻意设计成为一种可以用于多处理器的开发工具,它在多处理器的环境下用特殊的无缝连接技术,将很大的提高运行速度。即使你现在的ASP.Net2.0应用软件是为一个处理器开发的,将来多处理器运行时不需要任何改变都能提高他们的效能,但现在的ASP确做不到这一点 [8]。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介绍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是Microsoft公司继sql server6.5、sql server7.0和SQL Server 2000以后,在新年推出的又一改进的新版关系型数据管理系统。她能使用户快捷地管理数据库和开发应用程序。Sql server 2005使用了先进的数据库结构,与windows DNA 紧密集成,具有强大的Web功能,它可以利用高端硬件平台以及最新网络和储存技术,可以为最大的Web站点和企业应用提供优良的扩展性和可靠性,使用户能够在Internet领域快速建立服务系统,为占领市场赢得宝贵的时间。同时,sql server 2005还为用户提供重要的安全性功能的增强,为用户的数据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另外,sql server 2005 在数据库服务器自动管理技术方面处于数据库领域的领先地位,它可以使用户免去繁琐复杂的工作量,从而有精力处理更为重要的问题,使用系统在商业战略上占得先机。
SQL Server 2005系统之间之所以成为目前流行的大型商用数据库系统,有着其深刻的内在因素,这与它鲜明的特点十分不开的:
1> 与Internet的高度集成SQL Server 2005与其他Microsoft Back Office 产品紧密集成,在安全、时间浏览、Windows NT 服务程序、性能监视器。多处理器支持、索引服务器等方面充分利用了他们的长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优势。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索引擎提供完整的XML支持。它还具有构成最大的Web站点的资料存储组件所需的可伸展性、可用性和安全功能。
2>高伸缩性和适应性
同一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引擎运行在、Windows XP Professional、Windows vista Professional、Windows 2000 Professional、windows 2000 Server和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
SQL Server 2005 关系数据库引擎支持当今苛刻的数据处理环境所需的功能。数据库引擎充分保护资料的完整性,同时将管理上千个并发的修改数据库的用户的开销减到最小。
3>易于安装和使用
SQL Server 2005 中包括一系列管理和开发工具,这些工具可改进在多个站点上安装、部署、管理和使用SQL Server 的过程。SQL Server 2005 还支持基于标准的、与Windows DNA集成的程序设计模型,使SQL Server 2000 数据库和资料仓库的使用成为生成强大的可伸缩系统的无缝部分。
第五篇:需求分析报告
。
需求分析报告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目录
一、项目概述篇............................................................................................................1 引 言................................................................................................................1 2 项目背景(包括行业背景、企业基本情况、项目可行性等)..................2 3 项目意义..........................................................................................................3 4 项目总体需求..................................................................................................4 5 项目总论..........................................................................................................4
5.1 预期目标................................................................................................4 5.2 项目预期安排........................................................................................4 5.3 项目范围................................................................................................5 6 方案概要..........................................................................................................6
6.1 业务需求................................................................................................6 6.2 功能分析................................................................................................6 6.3 系统设计................................................................................................6 6.4 安全策略................................................................................................6 6.5 项目亮点................................................................................................7
二、业务需求分析篇....................................................................................................9 行政审批系统业务分析................................................................................11
1.1 收件业务..............................................................................................11
三、功能分析篇..........................................................................................................14 行政审批系统功能分析................................................................................15
1.1 总体需求..............................................................................................15 1.2 功能模块划分......................................................................................17 1.3 功能需求描述......................................................................................17
四、技术分析篇..........................................................................................................19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21
1.1 技术及功能要求..................................................................................21 1.2 技术特点(以下为示例)..................................................................21 2 总体架构........................................................................................................22
2.1 系统技术架构......................................................................................22 2.2 系统平台架构......................................................................................22 3 服务器与系统部署策略................................................................................23
3.1 应用服务器选型..................................................................................23 3.2 数据库选型..........................................................................................23 3.3 操作系统选型......................................................................................23
五、系统安全策略篇..................................................................................................24 系统安全保障................................................................................................25 2 权限控制管理................................................................................................25
2.1 权限模型的实现..................................................................................25 2.2 应用权限的实现..................................................................................25 2.3 数据权限的实现..................................................................................25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数据传输安全性............................................................................................25
3.1 数据加密..............................................................................................25 3.2 数据传输..............................................................................................25 4 防火墙系统....................................................................................................2
5**系统需求分析报告、项目概述篇
一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引 言
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围绕Internet的技术日渐成熟,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吸引了社会大众广泛参与。信息技术是当今最具潜力的新兴生产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重要标志。
以知识经济为特点的网络时代的到来,推动了社会信息化和经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也给国家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快捷、高效的信息化要求。对于政府来讲,互联网络不仅是一种有效的通讯手段,更是一座沟通政府与社会各界的桥梁。从全球范围来看,推动政府部门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实现信息共享已是大势所趋,在世界各国积极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的5个应用领域中,电子政务被列为第一位,这也标志了电子政务进入启动期。
电子政务的启动带来了政府管理决策机制的巨大转变,使得政府更能贴近社会公众,从满足公众需求出发,建立更好的服务体系。同时,网络技术的成熟和网络经济的实践探索,也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打破了许多技术和应用等层面的壁垒。政府在信息化的主导推动地位日益增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地位更多地体现在改革内部工作流程以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所以,在电子政务的启动期,政府起到了从“主演”到“导演”的角色转变。这也意味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全社会信息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建设电子政务的阐述,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项目背景(包括行业背景、企业基本情况、项目可行性等)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项目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的崛起,信息产业己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之一。政府行政管理信息化可简称为政务信息化,实现政务信息化的重要手段是电子政务的发展。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电子政务在世界许多国家得到迅速的发展,主要在于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电子政务的功能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全面提高政府管理的效能,全面提高政府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政府竞争力。具体体现如下:
加强政府公众关系:政府主要职能是对公众服务,电子政务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变革,实现了政府的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化。将CRM模式在客户服务领域的相关思想和方法用于电子政务领域,能使政府更好地了解公众需求,不断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提升公众的满意度和拥护度,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电子政务要借鉴电子商务的成功经验,积极主动地实施客户关系管理战略。 促进政府流程再造:电子政务不仅仅将现有的政府业务流程进行电子化,而更重要的是对现有的政府进行业务流程的改造。电子政务要求政府机关各职能部门打破固有的工作模式,以事务为中心。电子政务能有效降低政府成本。流程优化精简政府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控制环节、扩大管理幅度、精简政府冗员,降低管理成本;政府的网上采购,实现公开公平竞争;政府部门之间跨部门、跨地区的公文电子化处理,实现 “无纸化”办公,可以减少行政办公费用和公文处理的费用,降低政府的办公成本。因此,电子政务环境下的政府行政流程再造是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通过消除政府管理与服务的间断和空白点,实现政府运行的协调性。
促成政务公开机制: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得政府办公更为透明,从而使得信息传递渠道更为畅通。电子政务可以防止信息被少数人垄断或者选择性的公开,可以防止信息被更改、掩盖,可以建立一套相对严格的制度,将信息交给计算机处理,防止人为的干预。同时,电子政务中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任何人的任何行为进行监控,从而增加政府办事的透明度,增加腐败的机会成本。电子政务在推动政府缩小贫富差距和反腐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改善政府绩效评估:绩评估对于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有直接的促进功能,是整个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环节和核心功能。完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该综合 “产出”、“结果”和 “影响”三个层次。通过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有利于切实改善政府绩效,有利于有效抵御电子政务建设风险,有利于培养政府绩效文化。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项目总体需求
系统硬件:通过本项目对搭建**公司行政管理信息化平台所需要的设备进行采购,改进和完善**公司现有的内部和外部网络系统,为信息的传递铺平“道路”,为城市建设与环境的管理打下基础。
系统软件:系统的软件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系统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等,通过本项目进行采购;第二部分为各科室已有的专业业务处理软件,通过整合使这些系统的业务数据为系统数据库提供数据来源;第三部分为通过本项目新开发的各个子系统。
系统网络:系统的网络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两部分组成。政务内网是**公司各部门内部办公业务网;政务外网是全区建设部门的对外业务专网和信息发布平台。
信息安全:通过建立健全的管理措施和安全设备采购相结合的方法,在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加强信息网络资源的安全保障和保密,增强网络的可靠性、安区性、保密性和稳定性。项目总论 5.1 预期目标
通过本项目将达到如下四项主要技术指标:
到2010年末实现建设项目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审批。
办公效率全面提高,建设项目在**公司审批的总时限缩短30%以上。 实现**公司日常办公费用降低30%以上。 全面实现**公司信息发布的网络化。
5.2 项目预期安排
2009年2月-2009年12月,完成重庆市**公司信息化平台建设所需要实现的建设项目管理系统、行政审批子系统、内部行政OA子系统、触摸屏系统及LED电子屏显示、信息发布子系统和资源整合与共享子系统的开发和完善。
2009年2月25日-4月15日,完成重庆市**公司信息化平台建设所需要实现的建设项目管理系统、行政审批子系统、行政办公OA子系统、信息发布子系统和资源整合与共享子系统的需求分析,提出系统建设方案。
2009年4月16日-5月31日,完成重庆市**公司区建设信息化平台的整个系统框架搭建,形成系统展示主页面。
2009年6月1日-10月1日,行政审批子系统开发工作量完成一半,完成 4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内部行政OA子系统及对外宣传信息。
2009年10月2日-12月31日,完成行政审批子系统。
2010日1月-2010年12月,依托信息化平台建设,**公司逐步建成集数据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交换和发布为一体的信息中心。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整合,达到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高效、快捷、准确的信息传递和行政管理效率与效能全面提升。
2010年7月-2010年12月,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中积存的历史数据,利用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对各类建设数据进行再加工和处理,确保信息化平台实现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审计系统和绩效考核系统,并在重庆与西部地区推广该项目的经验。
5.3 项目范围
5.3.1 应用系统的开发与建设
包括行政审批系统,具体内容包括:可以实现行政审批的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过程控制及监管、内部办公自动化及网络共享、对外信息发布、建设相关企业及工程师管理以及资源整合与共享。
5.3.2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网络软、硬件平台建设 5.3.3 门户网站建设
**公司门户网站要建成集信息服务和网上办公为一体的多功能网站,并实现综合信息集中发布,部门网站统一导航。
5.3.4 安全保密体系建设
建立安全认证和授权体系,为**公司工作人员提供证书服务;部署入侵检测、漏洞扫描、防病毒等安全措施,初步建立**公司电子政务网的安全保密体系,有效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方案概要 6.1 业务需求
本篇分为行政审批业务需求分析
对每个业务进行了业务描述、审查依据、申报条件、输入数据、输出数据、业务处理过程、处理时限、业务指导科室和业务流程图的梳理和确认。对项目动态管理过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和描述。
这部分主要是对现阶段**公司工作的调研工作的展示,引导接下来功能设计、初步设计。
6.2 功能分析
对系统主要功能进行描述。
6.3 系统设计
本篇首先给出了系统的整体设计思路,对各个系统进行了功能模块分析。并对整个系统进行了整体架构,**公司信息平台的整体构架采用SOA的体系构架,以松散耦合的方式公开业务服务,使**公司的各个业务单元轻松地使用和组合这些业务服务。本架构设计方法论采用SunTone 3D 架构方法论,SunTone 3D 架构方法论是Sun公司推出的一套成熟的系统架构分析设计的方法和标准。SunTone 3D架构方法论从列(Tier),层(Layer)和系统质量(System Quality)三维的角度来分析一个完整的系统。技术路线是参考目标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分析,为架构设计设定的高层技术方案选择范围。整个架构方案的设计围绕选定的技术路线,并以之作为各项系统机制实现的技术基础。本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在技术路线选择时综合考虑运行效率、开发效率以及随需应变能力的平衡能力。
6.4 安全策略
整个**公司行政办公信息平台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使用统一的安全体系结构来配置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日志管理:功能日志、系统日志; 信息传输安全:数据加密、网络分段;
信息存储安全:服务器安全、数据备份和恢复、异地容灾; 信息访问安全:防火墙、身份认证、漏洞扫描、入侵检测; 系统环境安全:操作系统安全、防病毒体系。
应用系统安全:CA身份认证、用户权限管理、安全配置管理; 在采用安全设备及安全技术的同时,还需要制定严密的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 6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管理制度共同构建系统安全体系。
6.5 项目亮点
实现信息共享,信息整合,能随时获取项目审批状态的信息; 方便的流程管理和流程定制,兼顾了行政审批流程变动(如大部委制)带来的变动需求;
灵活的网站信息发布方式及管理;
统一身份认证及统一授权,操作方便,安全及权威得到保障。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业务需求分析篇9 二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行政审批系统业务分析 1.1 收件业务
1.1.1 业务描述
对报建单位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清点,齐全填写受理通知单后将资料移交下一受理环节,否则退件。
1.1.2 输入数据
1.1.2.1 内部已有数据(以后环节需要的数据)
各审查环节资料目录信息
1.1.2.2 手工录入数据(本环节新增加的数据)
(1)接发件备查表(包括以下信息):接件日期、工程名称、工程地址、建设单位、联系人、电话、审批类型、是否退件;
(2)受理通知单;(3)工作受理单。
1.1.3 输出数据
1.1.3.1 内部流转数据(以后环节需要的数据)
(1)接发件备查表(包括以下信息):接件日期、工程名称、工程地址、建设单位、联系人、电话、审批类型、是否退件;
(2)工作受理单。
1.1.3.2 外部数据(打印或显示输出的数据)
(1)受理通知单;(2)退件通知单;(3)工作受理单。
1.1.4 资料附件
1.1.4.1 报件资料(本环节需报建单位提供的资料)
根据具体审批环节提供相关材料
1.1.4.2 内部流转资料(通过内部流转获取的资料)
无
1.1.4.3 发放资料(发给报建单位的资料)
(1)受理通知书;(2)退件通知书。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1.1.4.4 留存资料(内部留存需要存档的资料)
1.1.5 业务处理过程
(1)报建单位通过网上报建填写相关申请表(可选);
(2)建设单位向接件窗口提交各种审批相关材料及相关申请表;(3)接件员核对材料后向申请人出具受理通知单或退件通知单;(4)接件员填写工作受理单及接发件备查表;(5)接件员将相关材料递送至**公司审批人员。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1.1.6 业务流程图
图名:发件流程图 图号:B00 制图:武建军 审核:报建单位接发件窗口审核提交报建资料新增报建资料(各环节不同)和内部发放表格判定审批环节审核新增资料F资料齐全或加急T受理通知单收审核件收件整合(报建资料和内部流转资料)整合的报建资料工作受理单报建资料移交收件整合移交相关环节技术审查退件通知单报建资料退件处理退件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三、功能分析篇4
1**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功能分析是在业务分析的基础上,从软件功能实现的角度对**公司信息化平台进行模块划分,把**公司信息化平台分为功能相对独立但又彼此联系的6个功能子系统,并提出各子系统的功能需要,是下一阶段系统分析和设计过程的设计依据。主要包括后台管理系统、行政审批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项目动态管理系统、网站发布系统、资源交换与共享系统。以上功能子系统建立在统一的软件平台之上,软件平台是各子系统共同的基础平台,主要包括统一认证单点登录、数据信息标准、角色权限分配等。行政审批系统功能分析
行政审批系统作为整个《**公司信息化平台》的基础平台,对后期系统开发起到数据支撑;同时也是当前**公司在电子政务建设中最为迫切的部门;行政审批系统设计开发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续系统的开发;所以对于行政审批系统要做到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完整实用,操作方便易用,具有充分的扩展性和前瞻性。
1.1 总体需求
1.1.1 规范性
项目管理为主线,项目具有唯一“身份证”,每个建设项目在不同的审批业务中具有相同的项目编号,但有不同的业务编号。 严格按流程进行审批,保证审批流程的透明化。 统一**公司信息化数据标准。 企业信息“一次性录入,重复使用”。
智能业务时限预警。 节假日设定。
1.1.2 先进性
支持系统像积木一样随时进行搭建和改造,根据管理的需要对系统模块进行增加和删除,不断补充系统生命力,实现系统可持续发展,确保系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先进性。
1.1.3 灵活性
考虑到大部委制部门调整的要求,将来**公司的审批业务有可能增加或减少,报建资料可能由来自外部改变为内部流转资料,对可能增加的审批业务预留接口,需要时可以随时激活使用,并可以对审批业务的前置环节和后置环节进行动态调整。
1.1.4 易用性
自定义个人桌面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常用审批意见 待办提示 审批进度浏览 短信提醒
1.1.5 安全性
安全的数据传输
多级身份认证策略:通过用户口令等实现用户身份认证 可集成CA身份认证 可集成电子签章
1.1.6 可持续性
界面可调整 报表可定制 流程可按需调整 系统预留扩展接口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1.2 功能模块划分
企业用户注册项目申报项目咨询IC卡管理网上申报子系统项目审批查询意见反馈受理新审批项目修改项目待办项目急办件快速受理删除项目在办项目项目中止待办事务项目报延项目催办项目回收项目会签在岗状态设置项目收费管理信息发布工作移交数据导出行政审批系统项目预警项目办结项目办理审批业务子系统领导督办项目退回已办事务项目分件事务临时授权企业信息管理手机短信通知显示自定义项目查询子系统项目精确查询项目组合查询数据统计项目模糊查询自定义条件查询 图 3.1-1 功能模块划分
1.3 功能需求描述
1.3.1 网上申报子系统
1.3.1.1 企业用户注册
提供报建单位的预约注册和正式注册功能,企业用户可以在网上进行预约注册,输入企业用户基本信息,然后到行政大厅进行正式注册,并办理IC卡。注册后可以登陆系统,登录后对企业用户个人信息的登记,修改,密码的修改,用户个性化设置,系统的在线帮助。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1.3.2 审批业务子系统
1.3.2.1 业务受理
由收发件窗口受理,也可以从网上申报系统受理,并自动生成项目编号及业务编号;项目资料录入完成后可以直接进行提交到下一办理环节;此时系统生成一个在办项目纪录,收发件窗口可以随时查询在办项目的办理情况;如果不进行提交而是保存的话,系统将生成一条待办项目纪录等待窗口人员进行提交。
1.3.3 项目查询子系统
主要是用于业务办理情况查询,分为四种方式:精确查询、模糊查询、组合查询、自定义条件查询。查询项目包括:时间查询、业务查询、基本信息查询、项目查询、人员查询、单位查询、办结查询、办理步骤查询、办理时限查询,其他自定义查询等。
在查询结果中的目录列表中,系统将自动以颜色区分的方式来直观的表示出警告件和超时件,其中警告件是黄色,超时件是显示红色。1.3.3.1 精确查询
通过严格匹配输入的查询条件来快速准确的查询某个项目。
查询结果目录中所显示的信息有: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受理信息、项目办理信息、项目申报人信息、项目办理人信息等。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技术分析篇
四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1.1 技术及功能要求
1.1.1 技术要求(以下为示例)
1.1.1.1 稳定可靠的数据平台 1.1.1.2 快速准确的决策支持 1.1.1.3 很好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1.1.1.4 同时基于虚拟专用网及互联网的快速实时查询
1.1.1.5 采用方便实用的BROWSE/SERVER方式,真正实现数据的集中处理和管理
1.1.1.6 支持分级动态数据查询、汇总及分析。
1.1.2 功能要求(以下为示例)
1.1.2.1 集中管理 1.1.2.2 流程化审批 1.1.2.3 动态汇总 1.1.2.4 动态查询 1.1.2.5 动态适应和调整 1.1.2.6 动态分析 1.1.2.7 电子监察
1.2 技术特点(以下为示例)
1.2.1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1.2.2 采用中间件技术 1.2.3 动态查询技术 1.2.4 动态汇总技术
1.2.5 基于策略的动态生成技术 1.2.6 采用大型数据库技术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总体架构 2.1 系统技术架构
2.1.1 架构体系分层说明 2.1.2 系统总体技术架构图
2.2 系统平台架构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服务器与系统部署策略 3.1 应用服务器选型 3.2 数据库选型 3.3 操作系统选型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五、系统安全策略篇 24
**系统需求分析报告 系统安全保障 2 权限控制管理 2.1 权限模型的实现 2.2 应用权限的实现 2.3 数据权限的实现 3 数据传输安全性 3.1 数据加密 3.2 数据传输 4 防火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