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指导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指导策略》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和构想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本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现在的学生课程多,作业重,根本谈不上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阅读量。
2、“轻阅读”现象严重。大量的书写作业占据了学生的时间。网络、电视等媒体信息的摄入替代了学生的阅读。
3、学生个体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差异大。各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会阅读、“浅阅读”和“局部阅读”等现象。学生阅读缺乏老师有目的、有系统的引导,盲目性突出。
4、学校与家庭缺乏正确的阅读习惯培养指导,导致学生读书兴趣不浓、数量偏少、阅读习惯不佳、能力有待提高等现象。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确定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指导策略”这一课题,期望通过研究,能有效的改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要求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课标中,还对各年级段的课外阅读总量提出了明确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是我国对小学语文教育在课外阅读这一块的总要求,农村小学也不例外。然而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太远,这就迫切需要我们从中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三、研究目标和意义
1、研究目标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在阅读中巩固字、词,积累好词好句,达到大量阅读的目的。
2、研究意义
(一)、课题研究能够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搭建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二)、课题研究能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课题研究能够为教师的教学和孩子们的学习节约时间。课外阅读是我们经过研究讨论,查阅资料,借鉴经验,用心良苦地为我们的孩子们量身打造的课外阅读。这样,他们就可以免去很多查阅资料的时间,直接阅读,美美的享受课外阅读带来的快乐,在阅读中成长。
四、课题研究阶段任务
研究准备阶段(2016年1月-2016年2月)学习有关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资料,搜索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编辑研究资料,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并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实施阶段(2016年3月-2016年12月)组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及家长对课外阅读认知的状况,收集系列数据并分析。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研究总结阶段:(2016年12月-2017年1月)将研究结果运用于班级教学,要求全班学生基本掌握适用的读书策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撰写有关论文,回顾课题探究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现状分析与指导策略》。
五、课题实验中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实践性,要紧密结合学校教学实际,通过实证分析和理性思考,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以取得研究的实际效益。具体选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
(一)调查法:研究者作为课题的实施成员,在尽可能客观的角度上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适当记录,以随笔、反思的方式体现。
(二)案例研究法:结合课题,对学生进行指导,撰写案例1份,为课题研究的推广提供详实有力的材料。
(三)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各个实施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对研究过程进行回溯、追因,及时总结培养和提高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途径、策略和经验,及针对研究情况对取得的成功经验与失误进行及时总结提炼,每学期完成一篇有质量的论文,积极投稿。
(四)文献研究法:积极阅读相关理论书籍,通过广泛吸收和借鉴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为课题研究寻找一条捷径。
六、课题的研究原则
1、课外阅读要立足语文课本 2.课外阅读延伸要把握学情 3.课外阅读为辅
七、研究成果的表现方式、研究进展情况
1、表现方式
⑴读书笔记交流:每月月末让学生把自己在这个月课外阅读中所作的读书笔记进行交流,并进行评比。
⑵阅读才能展示:利用读报课的时间,每次安排一位学生为大家读一篇最近阅读的佳作。
⑶建立读书会,发挥品牌效应。我校开展以“相约好书、牵手美文”为主题的多种形式读书会,将读书会作为读书活动开展的阵地,发挥好对内对外宣传作用。
2.进展情况
2016年1月课题如期开题。我们首先召开了开题会,开题会使课题组成员明确了本课题研究概念的界定,了解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明确了分工,制定了个人研究计划,讨论了具体做法和措施,同时,课题组
根据领导和各方提出的论证意见,进一步完善了《实施方案》。3月份组织教师广泛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通过学习、交流、研讨,增强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提高分析、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5月份运用调查研究方法了解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认知的状况并把调查结果进行研究、分析。还召开了课题组全体成员的问卷调查交流研讨会,互相进行了学习和探讨。在会上,老师们都分析了自己在这次问卷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谈了具体的改进措施,促进了科研课题的深入开展,有助于老师对班级学生思想现状的了解和掌握,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和学生教育活动。着手完成准备筹划阶段小结,形成规范性的论文。
2016年7月份至今是具体实施阶段,是全体成员深入学习理论和新课程标准,挖掘教材内容,教育教学实践以及相关实验研究活动的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尝试让网络说话。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设臵课外阅读课题专题博客,进行科研管理。
(二)加强理论培训,把握课题研究方向。课题研究的深入与有效实施需要先进科研理念和纲领性文件做指导,我们紧抓学习不放松,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新朗读手册》、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等。还采取个人自学、外出学习,讲座辅导、提问研讨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
(三)进行课例研讨。我们采用了同题会课的形式要求每个成员都要上好一节阅读指导课。
阅读指导课流程如下:
个人钻研――陈述思路――综合智慧――尝试教学――修改定案――同题会课――研讨总结
长期以来,我们尝试利用早读课、班会课,开展“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此外我们在本校还举办了“古诗文诵读比赛”、“读书交流会”、“故事大王比赛”、“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这些活动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学生阅读的兴趣。
特别是“经典美文诵读”比赛评比活动。在这次活动前,由于我们研究人员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调动起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的热情,学校刮起了一股学习经典美文的热潮。
我们惊喜的看到我们的研究正在悄悄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
八、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在我们不断地创新实践中,我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指导策略”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然而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问题,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困惑,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与解决:
1、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课外阅读时间的安排有时会得不到保障,使课题的正常开展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有来自家长的,有来自学生本身对课外阅读的不重视等。
2、教师的自身的不足和活动赛事的频繁,使教师对教材研究不够细化或不能落到实处。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学生能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二)完成《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方法资料的汇编。积累研究过程中的素材,装订成册,作为今后教学实践的参考资料。
(三)能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的呈现,如论文的发表。
(四)撰写《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培养的研究》总报告。
十、课题组织
(一)课题主持人:邹成平
(二)课题组成员:
孙磊 课题设计
余国霞 收集资料
高辉武
陈方杰
段远康
周绪森
第二篇: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开题报告
《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但细数六年下来,小学六年加上古诗词一共406篇课文,屈屈几十万字,这样的积累量,即便学得再好,所心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能仅仅将目光集中在课堂教学中,而应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和校外联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创设一切可以创设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同时,教师也应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我校实际情况特殊,地处城郊结合部,是为数不多的小学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全校 名学生,留守学生 名,住校生 名,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语文能力偏低,极大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本校学生课外阅读现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课外阅读途径匮乏。我校学生获取课外读物的途径可分为:一是学校下发的《同步阅读》及《学语文之友》,二是稍有意识的极少量家长会给孩子购买一两本课外读物,且绝大部分还就限于作文书。
2.课外阅读量严重不足。因为途径的匮乏,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再有心那也只能是一句空话。
3、个别教师“轻阅读”现象严重。为了达到短平快,个别教师将学生变成了机械重复,大量书写的机器,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就在重复中耗尽。
4、网络、电视等媒体信息的摄入替代了学生的阅读。
5、学生个体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差异大。各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不会阅读、“浅阅读”和“局部阅读”等现象。学生阅读缺乏老师有家长与有目的、有系统的引导,盲目性突出。
针对以上现象,我们确定了“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这一课题,期望通过研究,能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量,从而有效的改变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主要概念界定
1、传统的课外阅读是定位于课堂、学校以外的阅读,属于弹性课程,学生的阅读属于半自发状态。阅读的时间和效果难以保证再加上应试压力,处于应试目的的阅读索然无味。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往往是在没有老师、没有家长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课外阅读指导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爱上阅读。
3、阅读时学生个性化活动,但也需要教师的指导,对学生阅读的书目和数目做适当的调控,给学生灌输百家书,酿百家蜜的思想,使学生跳出功利性的阅读的误区,和“以作文法为主”的狭窄读书范围,像蜜蜂那样广泛博览。
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阅读量达成145万字”。
2、《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提出了建议,如童话、寓言、故事、科普、诗歌、散文等,鼓励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倡导课堂阅读教学延伸到课内外,体现了现行语文教学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重视。
3、新基础教育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读书不但可以提升个人精神生命的质量,而且对于民族和国家具有特殊意义,因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热爱阅读的民族,善于阅读的民族。”
4、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宜引到记忆类似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的阶段。“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让孩子与好书打交道,与书中人物对话,与写书大师对话,惠及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实践意义
1、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
2、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优秀的课外书籍更是学生精神世界,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静享幸福。
3、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养成课外阅读习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进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理论价值
1、积累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和基本原则。
2、探索对课外阅读材料的科学分类。
3、积累培养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方法。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及主要内容 1.做到“五个养成”:
(1)养成购书借书的习惯。广泛阅读,应有书源。鼓励购书、借书,成立班级图书角,保持书源不断,读时有书。
(2)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读书习惯的养成,贵在“自觉”二字。当学生有了时间,就会自觉地读书,阅读习惯自然就形成了。(3)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古人曰:“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能动笔,是读书有收获重要之处。“走马观花”式的读书,将无法形成喜爱读书,扎实读书的态度,实效性不大。
(4)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是保持读书习惯持久的关键之处。读有所思,才会品出读书的乐趣,读书的益处。当读书有了兴趣,经常性的读书才会成为自觉的行动。
(5)养成爱惜书籍的习惯。建立家庭自己的小书库,改正随便撕书,在书中乱写乱画的坏习惯。2.实现“三个提高”:
(1)提高自觉意识。引导学生在良好阅读习惯培养过程中去认识自觉读书是自觉意识的体现,让学生的自主意识在阅读习惯中形为自觉读书的行为。
(2)提高读书水平。读书习惯的养成,最终是要达到读书水平不断提高的目的。因此,在读书习惯的养成的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读书的水平。
(3)提高读书成效。有成效的读书,才是有收获的读书。因此,学校应多层次,多方面引导学生读有所获。3.形成“两个局面”:
(1)形成爱读书的局面。当学生有了会读书的兴趣,读书的愿望才会强烈。读书的行动才会持久,这样有利于读书习惯的养成。(2)形成会读书的局面。当学生有了会读书的能力,读书的兴趣会更浓,读书的效果会更好,这样有利于读书水平的提高。4.促进“一个创建”:
创建书香校园——把学校建成读书乐园,营造自觉读书,喜爱读书,争相读书的氛围。
六、课题研究主要措施
进入课题实施也就是课题研究主要阶段,我们围绕以上问题紧紧抓住儿童心理特点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家校携手共创读书环境。我们在班级建立了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随时翻阅,书籍来源一方面来自学生个人书籍,经我们亲自筛选后分享阅读;另一方面是从学校阅览室和县图书馆借阅。并选出专人管理,每一个星期更换一次。每天午自习和每周一节校本课为阅读时间。其次建立家庭图书架,向家长下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后,我们又利用家长会倡议家长为孩子定期购买或借阅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并动员和孩子一起读书,营造“亲子阅读”的氛围。为了进一步促动家长参与,我们组织学生在家长会上作读书交流展示,让家长感受课外阅读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从而带动家长督促和参与孩子的课外阅读。
(二)推荐书目,拓展阅读范围。1.依据年段推荐书目。学段不同,年龄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其阅读的倾向,阅读的兴趣也有所不同。因此,我们根据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差异性向学生推荐读物。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们就推荐看图文并茂、情节动人、浅显易懂、篇幅短小的童话、寓言故事;中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理解能力,我们就推荐一些儿童文学、科普读物、奇闻趣事;等到了高年级随着学生阅读速度加快、阅读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就开始推荐中长篇文章、人物传记、青少版的名著了。并列出详细书目让孩子从中选择阅读。2.依托教材推荐书目。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间存在的联结点,向外辐射。记得学完课文《松鼠》后,我们根据课后资料向学生推荐《中国国家地理》一书。学生被大自然中那无穷的奥秘所吸引,学生阅读积极性高涨,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同学也被书中有趣的现象吸引,纷纷购买借阅。我们还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连续森林播报,共同感受大自然的无穷奥秘。教材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学完《触摸春天》后,向学生推荐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们三天光明》;还有学完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灰雀》《小摄影师》等四篇课文后,引导学生读《名人传》或其他名人的故事等等。3.榜样带动。同一个班的学生之间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已经读完上百本,有的却只读寥寥几本。女生喜欢故事性的书籍,而男生喜欢科幻、体育等内容一些书籍。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有意地将全班同学根据兴趣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人数可不固定,不定期地让一个小组发言推荐所读书籍。让读书多的学生经常交流介绍读书的收获,老师再极力表扬鼓励,以此带动。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还促进了学生读书心得的相互交流,促进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三)多种方法,调动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1.以“讲”诱发兴趣。我们经常地、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述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用生动、有说服力的例子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给学生描述中外仁人志士读书的故事等,通过教师的讲述、介绍使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魅力所在,激起他们强烈的读书欲望,激发阅读兴趣。2.使用推荐技巧,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悬念调动法,故事梗概法,讲故事、利用影视作品营造阅读氛围也是一个很投机的办法。如在电视台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进行同步阅读。3.教给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必须教会孩子阅读,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年级的不同方法则侧重点不同。以低年级为例我们着重从几方面加以指导:(1)指导学生有序读文。① 按
顺序看懂文章。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弄明白怎样从头说到尾,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俗话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再让孩子读书时,我们教会孩子用一些符号在书上圈圈画画,如:碰到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好,对于一些好词好句,用小圆圈画出来等,以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留下思考的痕迹。还鼓励孩子把在课外阅读中弄懂的新词语抄下来,低年级时每天两个词语,一个佳句,随着年级的升高扩展到词语、句子或段落,但不强求,量力而行,以免给孩子造成压力,厌倦读书。②分步阅读,边读边想边记。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分步阅读,边看边想原文说了什么人和事,懂得了什么道理,最后做以标注。③图文并重。在课堂教学中,从题目入手,让学生审清题目,根据题目说出在学习本课前想知道什么。低年级课外读物大都是图文结合,可坚持引导学生从看图到读文。如指导他们看封面和书名,讲讲书中可能写些什么事。图画能帮助儿童理解文字意思。因此,要求学生当众讲出主要内容。这样把听、说、写紧密结合起来,融合为一体。(2)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抓住课文,实行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自觉性。随着阅读教材的进度,我们们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学生在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和读书方法,教师要引导他们在课外阅读的实践中得到运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就让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中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相关文章,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如此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效果颇佳。
4.开展各种活动,巩固阅读兴趣。为了检查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我们定期组织了汇报展示活动。开展了读书专题活动,如好书推荐、同读一本书、故事会、读书交流、读书手抄报、读书演讲等活动学生都很感兴趣。对优胜者予以表彰和奖励。展示学生优秀的读书笔记,互相评比,互相学习,使学生养成认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并定期开展“读书征文活动”。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充分享受进步、收获喜悦。
七、课题研究方法:
1、整体研究法:将语文教材与《同步阅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将阅读教学与课外阅读指导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课堂阅读教学必须向《同步阅读》延伸,《同步阅读》必须以课堂阅读教学为基础。
2、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学、辅导、培训等形式学习相关理论,利用网络、文献资料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3、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阅读习惯现状进行前测与后测,前测将作为确立研究内容和培养目标的依据,并作为基础数据进行保存;后测作为分析研究结果的重要依据,与前测结果对比,分析研究的实效。
4、实验研究法: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确定研究方向,明确实验目标,分阶段有侧重点地开展实验研究工作。
5、课例研究法:开展课例研究(集体备课制定教学设计,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活动等)、开展案例研究(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进行总结反思,提出新的构想等)。
6、经验总结法:在开展课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定期交流、总结,撰写科研论文,总结经验,揭示教训。
八、课题研究阶段任务
研究准备阶段(2017年 月-2017年 月)学习有关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等方面资料,搜索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编辑研究资料,明确课题组成员分工并制定研究方案。
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 月-2017年 月)组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及家长对课外阅读认知的状况,收集系列数据并分析。筛选整理出小学生常用的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喜爱的书籍,提炼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以此作为读书教学的基本内容。
研究总结阶段:(2018年 月-2018年 月)将研究结果运用于班级教学,要求全班学生基本掌握适用的读书策略,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撰写有关论文,回顾课题探究的全过程,写出结题报告《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研究》。
九、课题的研究原则
1.课外阅读要立足语文课本 2.课外阅读延伸要把握学情 3.课外阅读为辅
十、课题实验后的困惑与思考
追求完美总是我们们每个人做事的初衷,可事过后,我们们才发现总会有一些遗憾。自开展课题实验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有一些遗憾和困惑。
(一)《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研究》“阅读”既指课内阅读也指课外阅读,个人觉得题目过大,研究方向太广,不益把握,后期可否只谈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二)在成绩和减负双重压力面前,怎样处理好课外阅读与课堂学习的关系,合理安排好课堂学习与课外阅读的时间,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质与量是我们一直思索的问题。
(三)学生间差异大。由于学生自身的差异和家庭的差异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差距,如何使亲子阅读让每个家长和学生都重视和坚持,进一步缩短他们的差距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教师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这一次的实验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一名教师光有实践经验是不够的,更为缺乏的是理论的提升。只有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才更科学更有效,这也将是我们今后主要努力的方向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更新教师的观念,丰富教师知识储备,找到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习惯培养的可行策略。
2、学生产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阅读面大大拓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4、改变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观念。
十二、课题组织
课题组成员: 宋炜 何小凡 涂军 江文丽 余毅 余敏
3、学生的阅读能力、习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不同程度提
第三篇:提高小学生写作兴趣研究开题报告
提高小学生写作兴趣研究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不起来,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通过查看、访问、问卷调查学生的作文得分情况,得出——我校学生在众多的考试中得分率都在50﹪左右,甚至在50﹪以下。作文得分低下严重影响学生考试的得分而且从长远看学生作文的得分率在中考、高考中会成为影响学生终身的大事。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在写作方面进行重点攻关,只有攻克难关,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1、选题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作文不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还担负着为初中、高中打基础的任务。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阶段,学生善于模仿,乐于表达,记忆力好,想象力最为丰富,是培养良好习惯、积累知识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提升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学会积累作文素材,培养他们的作文热情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2、本选题的创新程度。
积累有助于表达,好的词句、精彩片断有助于学生说话和习作。更为重要的是,积累是一种“再生能源”,它反作用于再学习,一旦燃烧起来,能产生巨大的能量,是学生实现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法宝。理解词义除了用到字典、词典外,还需要生活积累的参与。推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除了联系上下文,离不开自己各方面的积累。材料积累多了,知识面广了,能力增强了,基础平台高了,看问题也就全面了,学习新知的兴趣也就浓了,学习效果就好,在学生以后的学习中,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学习,总结出适合自己而又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使自己的各种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终身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3、研究价值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三至五年级提出的写作要求是:关心周围的人、事、物,逐步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及时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感;写熟悉的人、事、物,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情,能依据生活和知识的积累展开想象,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感染力。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要,符合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歇。”我们的习作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陶冶情操,体会生活的美好。
所以我们认为把社会生活搬上讲(舞)台,师生同台演绎生活
场景,让学生耳闻目睹、亲身参与、表达感悟,写作自然有话可说。
对于引导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策略的研究,国内外同行已经做出一些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不少成果,教师如何进一步指导学生有话可说、情景作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等问题还没有形成共识,为此我提出本课题。
三、研究的内容:
1、通过课题研究,打破学生写作文无从下笔的僵局,使学生都有话可写。
2、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能够找到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途径,按照作文的类别形成几种便于操作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3、通过课题研究,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并知道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去自觉的积累写作素材,使学生想写、乐写、写得好,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引导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策略。
2、解决“如何积累素材,让学生作文有话可写?”这一难题。
四、研究的方法:
1、应用课外调查和课内实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课外调查主要调查学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现状及我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内实施主要研究有效课堂教学组织的方法、原则和途径,以及对教师、学生有哪些具体要求,与新课程实验有哪些冲突及解决方法和实施的主要步骤。
2、集体讨论法。借助集体的力量,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功之处。使课题组每位成员都能自觉进行教学研究,以教师为研究主体,通过教师的教学实验、反思、总结,再实验、反思、总结,去粗存精,取得预期的成果。
3、文献研究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形成有效教学的新理念,并进行验证和实验。
4、实践操作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案调查与综合调查相结合为主,问卷调查为辅,重点测试、个别走访、小型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并举,以实际调查为切入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5、经验总结法。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与教训,修改、完善和补充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五、研究基础
已有相关成果: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我校认真贯彻“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积累”的教育理念,本着以“教材为根本,适度拓展”的原则,积极开展了“分类积累”活动,通过摘抄的形式,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有选择的积累好词佳句,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六、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本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教师,教科研能力强,对教育科研有浓厚的兴趣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与科研能力。
七、研究步骤和阶段任务
1.准备阶段
2016年6月——2016年9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新课改,校本教研理论文章,实践经验。制订实验方案。
2.实施阶段
2016年10月——2018年6月。在实验班进行实验。
3.结题阶段
2018年6月——2019年5月。全面总结实验工作,积累整理资料,撰写论文。
吉林省基础教育校本科研“十三五”课业改革实验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教育部规划课题2015—2017校本专项
课题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提高小学生写作兴趣研究 申报单位:长春高新第一实验学校 课题主持人:徐菡
二〇一六年五月十日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重点课题《基础教育课业改革深化与创新》总课题组 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校本科研专项基金项目办公室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校本科研引领和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研究》总课题组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策略研究 开题报告
《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指导策略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文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又发现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阅读量不达标,有许多学生不能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家长对阅读能力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更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所获得的阅读能力经验严重缺失。学生阅读能力缺乏指导,只看些订阅的报刊,作文书,对于经典名著的领悟,望而却步,也很难坚持写读书笔记。
鉴于我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我们确立了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指导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 课题研究的内容 激发学生阅读能力的兴趣。纠正学生在阅读能力中存在的误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阅读过程。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能力,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全校开展读书活动。家校共建,建立班级阅读库。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 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研究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阅读能力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习惯,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可直接影响着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
教师自己对阅读充满着欲望,必会潜移默化使得孩子也热爱阅读能力推荐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让他们的童心被喜爱的故事浸染,利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孩子喜欢上“书”这个充满趣味与想象的东西,真切地感受阅读的成功与快乐。一旦他们把阅读不再动作沉重的负担,他们就会热爱语文,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循环。
(1)创建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
我们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多渠道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打造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并营造书香家庭,让家长也参与其中,这非常重要。通过立体式的互动交流,营造家长,孩子,教师全员参与的氛围。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自觉阅读兴趣,唤醒家长的亲子共读意识,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2)各年级语文实验教师互相合作,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3)课题组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阅读能力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使读和写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4)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强化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这样,学校和班级互相配合和补充,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手边时时有书可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又完整的知识。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5)各实验班级确定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认真填写阅读能力记录卡,每学期根据学生实际,分年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评选小书迷,读书笔记评比,读后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6)创造平台,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评价。开好阅读交流课,体验阅读的成就感,并适当加以引导,捕捉学生阅读交流的共性体验及时地予以点评和鼓励。以读促写,架起阅读和作文的桥梁。教师引导和要求学生积极作文,将自己阅读的体验和心得用观后感的形式表达出来,也保证学生鉴赏实践课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7)通过加强教师阅读能力的指导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程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阅读能力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指出:“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
1997年2月,克林顿提出“美国教育行动”,其目标就是让每一位儿童都能阅读,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终身学习。
2003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
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
五 课题研究成果预期
针对此现状,我们期待“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指导策略的研究”能取得以下成果: 制定学生阅读指导课常规。学校开展阅读能力指导经验交流会,并有大量作品呈现。教师阅读能力指导论文在市级获奖。学生能将阅读成果运用于课堂学习中,使减轻语文学习负担成为现实。建立教师阅读指导教学视频资源库和内部发行教师阅读教学指导论文集。
六 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人员人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有国家级、市级、区级优秀论文获奖教师等等。所有人员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资料准备
我校有校园图书室,收藏了多样的的阅读能力类书籍,这些将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准备的最大保障。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法
(2)经验总结法
(3)学习成果展示法
(4)教育观察法 经费保障
我校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学校成立科研组,由中心小学教科主任组织牵头,学校给予本课题研究正规活动经费保障。
七、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一)规划实验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认识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及对目前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情况分析,使每位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并决心将这种理念转变成为具体的指导学生阅读能力的行为。确定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和对照班级。
3确定研究人员,研究人员强化阅读能力指导理论的学习。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做好开题及相关工作。多渠道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书目(主要是拼音读物和绘本读物等)。
由课题组成员通过上网寻找、到儿童书店寻找、向学生或家长做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书籍,以备研究之用。制作问卷调查表和《小学生阅读能力成长记录袋》及童心读书卡。开展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语文水平统一测试。
第二阶段(2012年7月----2013年8月)氛围营造。提高巩固。
(三)、总结和成果展示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1 阅读成果展示。实验总结,资料归类,成果结集或制盘。撰写结题报告。推广研究成果。
八、成员分工
组长:
全面负责课题工作。
副组长: 负责收集、归档研究资料,负责课题组会议的人员召集,负责通讯联络,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组员:
负责保障课题研究的经费,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适时调整研究方向,从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组员:
负责制作和印制各种调查表格、文本及摄像、照相事务,课堂调查材料的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学生阅读能力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组员:
负责课外调查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亲子阅读和建立班级阅读库的尝试研究。指导中心本部的老师的研究工作。
组员:
进行阅读能力课堂指导策略的研究。
组员:
张秀琴、徐年华 负责摘录并借鉴和提供先进案例、研究成果,进行课题数据分析。进行课题研究的开题和结题工作。
报名参与的其他语文老师同时开展本校阅读能力指导的研究工作。
第五篇:开题报告指导
开题报告指导
一、开题报告的含义与作用
开题报告,就是当课题确定后,课题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报请批准的选题计划。它主要说明这个课题应该进行研究,自己有条件进行研究以及准备如何开展研究等问题,也可以说是对课题的论证和设计。开题报告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
研究方案,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究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研究方案对整个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我们科研经验较少的人来讲,一个好的方案,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可以说,研究方案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
二、写好研究方案应做的基础性工作
? 写好研究方案要了解它的基本结构与写法。写好开题报告和研究方案重要还是要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首先,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熟悉了别人在这方面的研究情况,才不会在别人已经研究很多、很成熟的情况下,重复别人走过的路,而会站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事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去研究;其次,要掌握与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论基础扎实,研究工作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否则,没有理论基础,你就很难研究深入进去,很难有真正的创造。因此,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收集资料,要加强理论学习,这样我们写报告和方案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报告和方案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三、课题研究方案的结构与写法
? 课题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
(一)课题名称
?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有一个课题名称叫“许昌市教育现代化进程研究”,这里面研究对象就是许昌市,研究的问题就是教育现代化问题。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有一个课题名称叫“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我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我认为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
⑴ 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⑵ 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
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
(六)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我们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⑴课题的界定。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
⑵本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如《研究性学习与中学生创造性人格培养的研究》,应先界定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什么是人格,什么是性格,性格形成的有关理论,性格与人格的区别和联系,什么是创造性人格,研究性学习与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有何关系等。
研究内容的确定一是根据研究目标来确定;二是从现状研究、归因研究、应用(方法)研究或对策研究几方面来确定。现状研究是基础。归因研究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应用(方法)研究或对策研究是研究的重点。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
1、本课题研究是否设定子课题。各子课题既要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要形成课题系统。作为省、市级课题,最好设定子课题。形成全校的课题研究系统。
2、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3、确定研究方法时要叙述清楚“做些什么” 和“怎样做”。如要用调查法,则要讲清调查的目的、任务、对象、范围、调查方法、问卷的设计或来源等。最好能把调查方案附上。?
4、提倡使用综合的研究方法。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 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方法的要求,不能不三不四,凭经验、常识去做。比
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
?
(八)课题研究的步骤
?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各阶段要完成的研究目标、任务;各阶段的主要研究步骤;本学期研究工作的日程安排等。
例:“适应素质教育的学校德育工作”分课题“爱国主义教育”(初中段)研究报告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1997.9——1998.3)
?
1、组建研究队伍。成立校长张胜利为组长,吴大伟副校长为副组长,曾成彬、刘晓华、阳虹、胡艳为主研人员。团队会干部、初中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及初中各备课组长为参研人员的研究小组,研究人员在初中教师中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2、确定研究对象:从研究的实效性出发,既注意中学教育的连续性又兼顾高、初中教育的阶段性特点,与分课题组的兄弟学校协商后,我们选择了初中三个年级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即我们主要进行初中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
3、选择实验班:综合各种因素考虑,选择初2001级1班(先进班集体)和之班为研究实验班(班主任均为主研人员)。
?
4、前测、分析和调研。在总课题组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出“西北中学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表”并侧重在初中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认真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我校初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宏观认识,从而增强了研究的针对性,对过去我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标高、教育内容、教育方法、途径、手段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剖析,既总结了成功之处,又找出了研究的主攻方向。
?
5、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构建目标体系,设计内容,选择实施方法和途径(1998.3一1998.9)?
1、构建一级目标:
? 根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分为“国家意识”、“国情乡情校情”、“民族意识”、“集体观念”、“历史文化”、“壮丽山河”六个方面的分项目标。?
2、构建二级目标:
? 为实施一级目标,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和认知规律,构建出六个方面的一级目标在各年级段应完成的年段教育目标。
?
3、设计教育内容:
? 围绕教育目标,结合各学科教学内容体系及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等设计出实现二级目标的教育内容。
?
4、选择教育方法、途径:
? 本着科学、实效原则,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相结合,围绕目标和教育内容分别选择出多种不同的方法、途径。
第三阶段:研究方案实施阶段:(1998.9——1999.12)
? 将构建的教育目标,设计的教育内容,按选择的途径和方法分别在初中各年段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作好观察、记录、分析,收集反馈信息。
第四阶段:总结提高阶段
?
1、针对实施阶段的情况,整调、完善目标体系、教育内容、途径和方法。
?
2、将前四个阶段研究中的现象、事实、数据、经验教训等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升华为理性认识。
?
3、撰写论文、个案分析、研究报告、实验报告、工作报告等。
?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 本课题研究拟取得什么形式的阶段研究成果和终结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论文、经验总结、调查量表、测试量表、微机软件、教学设计、录像带等,其中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是课题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
(十)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 在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一个课题组应该包括三方面的人,一是有权之士,二是有识之士,三是有志之士。有权了课题就可以得到更多的支持,有识了课题质量、水平就会更高,有志了可以不怕辛苦,踏踏实实踏实实去干。课题组的分工必须是要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
(十一)其他有关问题或保障机制
? 如课题组活动时间;
? 学习什么有关理论和知识,如何学习,要进行或参加哪些培训;
? 如何保证研究工作的正常进行;
? 课题经费的来源和筹集;
? 如何争取有关领导的支持和专家的指导;
? 如何与校外同行交流等。
四、注意三点:
?
1、要学会搜集和获取信息。在百度上,打“研究方案”四字,搜集到10500篇相关内容。?
2、要多学习,多借鉴。
3、创新。处处留心皆学问(积累);集思广益开眼界(学习与借鉴);登高望远多创意(创新)开题报告的格式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总述、提纲。综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第3部分第2)项“格式”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