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昌乐二中课堂教学模式
骨干教师学习汇报材料
山东省昌乐二中课堂教学模式
山东省昌乐二中的课改是从“学情”和“效益”入手,在吸纳杜郎口课改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生成“271高效课堂模式”。
“271高效课堂模式”的三个含义
1、第一个含义是对时间的划分;“2”是课堂上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也可以是分开讲;“7”是学生学习(自学、讨论、展示)30分钟;“1”是5分钟反刍过关、成果测评。
2、第二个含义是对学生组成的划分:20%是优秀学生,70%是中档学生,10%是后进学生。一个班50个学生,10个学生是能够自学会的;35个学生是需要通过与同学讨论、老师点拨才能学会的;5个学生是大家帮助的对象,通过小组讨论、老师帮助这5个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在课堂上既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学生的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而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从理论上讲,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3、第三个含义是对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能学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这样就都学会了。
“271高效课堂模式”的要求
学校依据素质教育要求和先进的教育理论,结合学生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组成的实际,特拟定此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教育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欣赏
者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思考、质疑、合作、讨论、提高。
2、抓好学习小组建设
(1)每组六人,分上中下三层,首先分层一对一讨论,后分层解答疑问;
(2)担任小组长的同学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是最热心的、最有责任心、组
织管理能力最强的。
(3)培训好组长,发挥学习小组长的管理、组织、检查作用;(4)创新小组评价机制,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积极思考、深入研究、高效学习的学习精神,把评价变为一堂课的佐料,自然顺畅。
3、编好用好导学案、训练学案
(1)导学案、训练学案的编制要符合新课标要求,重点突出,按“271课堂”要求,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2)导学案、训练学案的编制要走程序,提前一周确定好编制人,每周一编制人开始编制学案,周三与两位备课组长和各科领导研讨修改定稿,周四发给各位老师,每位老师都要做一遍,周六最后定稿印发给学生。周一集体备课,最后再对学生的使用进行调研,对内容再修改。学校检查用红笔修改了的学案。
(3)导学案要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
(4)每个导学案、训练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括领导签字、日期、编号。
(5)每个导学案、训练案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4、认真备课:按“271”课堂的五个环节,精心设计,确保课堂大容量、快节奏,围绕学习目标,加大课堂信息量、思维量、训练量;每一个目标下的学习内容,老师都要对时间、方法、过程、结果有明确、具体、严格的要求,每堂课的容量和强度都要达到学生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
5、每节课要板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包括学习内容、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设计科学,时间分配合理,切忌模棱两可。板书要认真、工整、醒目,写在黑板右上角,不能擦掉。学习目标要贯穿课堂始终,每个步骤都要围绕目标进行。
6、强化落实、注重整理:当堂内容要当堂落实,每节课都要清出底子。每节课后要跟上巩固性练习,不怕重复,把知识和能力落实到学生身上作为唯一目标。
(二)课堂步骤及具体要求
1、预习自学,探究问题:每位同学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要求学生静下心来,动起脑来,认真预习、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用红色笔标注出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
2、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在预习之后,由学生自主完成学案,学案中的大部分内容,中等以上学生通过自学后都能完成,但一些综合思考性题目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需讨论解决,要注意标记。做学案一要强化思考和规范,二要书写认真、标注清楚,一定用红色笔记出自己不会的问题,注重题型、思路、规律的总结。
3、分组合作,讨论解疑:这是学生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更是让全体同学把思路打开,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教师全面掌控,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问题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首先在组内三个层次中分层一对一讨论,共同研究解决问题,仍然解决不了的向上一层同学请教,这样既能提高效率,又能解决问题。注意讨论要控制好时间,进行有效讨论,要做好勾画记录。同时注意总结本组好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以便宜展示。老师要巡回收集学生讨论中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备针对性点拨。
(以上三个环节约占课堂30分钟时间,即“271”中的“7”)
4、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小组通过讨论交流,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络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到黑板上,由一名学生讲解点评。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一一展示,每个组选一名代表,同时到黑板上展示,老师要充分利用好前后黑板和两块小黑板。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小组成员可以用其它颜色的笔对展示内容进行补充或修改,其他同学一律做导学案,让所有学生在展示环节中都处于紧张状态,有事可做。同时也可以进行小组间展示,未参加黑板展示的同学将自己的成果写在学案上,相邻两个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换并给对方修改和批阅,在批阅的过程中既学习了其他同学的优秀创意和想法,又可以注意到容易出错的地方,这种展示方法可用于训练量较大的内容或拉练检测。然后老师再进行点拨,老师点拨一是针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指出出现的问题;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做出准确的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老师的讲要语言简练,直奔主题,点深点透;四是针对展示点评情况科学评价各小组,激励到位。
(该环节约占10分钟,即“271”中的“2”)
5、清理过关,当堂检测: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思维比较活跃,这时需要静心总结归纳,反刍消化,清理过关,使知识更加完善,掌握更加扎实。最后进行达标检测:可以是口头检查,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检查,可以用小纸条,还可以设计题目进行检测,总之要根据当堂内容灵活检测,注重实效。下课前让学生整理课堂所学内容,整理好典型题本。分层次布置适量的自习作业。
(该环节约占5分钟,即“271”中的“1”)
271模式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很好地解决了高中教育升学的“副产品”问题。正如赵校长所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课堂就是学生“学习的天堂”,学校是“学”的校和“学生”的校。
昌乐二中的实践告诉我们:好的教育从不会为考试而改变,亦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高中推广素质教育,敢于向课堂教学不断“挥刀”,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才是破解升学和实现真正的教育的唯一正途
“271”脱胎于经济学上的20:80法则,即巴莱多定律。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以此来类推:比如80%的时间获得了20%的知识,或者说20%的时间里学到了80%的知识,一个学校80%的美誉度是由20%的家长直接创造的;学校里80%的职工创造了20%的业绩等等。可以有多种表述。
“271法则”是源于上述的二八定律,但是又有别于经济学的说法:也就是学校是一个“人”的集体,学校主要的“开发对象”是学生,主要员工是教师,“产出”是“升学率和成才率”。学校这样一个以“人为单位的”的机构,同样也面临着“效率、质量、成果、价值、品牌、成功„„.”等等绩效的评估和考核。
“271法则”的一切核心是课堂教学。
“271法规”三大模块:预习、互动、测评。
“271法规”的最大特点:“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
“271法规”的价值趋向:促进教师工作的转变,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二、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 三、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什么是心理健康
什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
古代:《内经》、孔子、老子,疯人船、鞭打、火烧 现代心理卫生
比奈
心理卫生的倡导者
比尔斯《自觉之心》
心理卫生运动的诞生标志
1908年5月成立“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
1930年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成立
193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
1985年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成立 什么是心理健康
现代健康观念
心理卫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及趋势什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文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途径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 心理健康定义
健康是指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到最佳状态。心理卫生运动的发展及趋势
1、从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待遇到注意精神病的预防 2、从关心身心因素的制约到关注社会因素的影响、从努力提高个体的适应能力到力图全面发展提高人的心理素质
4、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性,塑造美好的心灵个性,是心理卫生运动的新目标和发展趋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教育者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多科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通过日常的、专门的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性问题的教育与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咨询与辅导,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谐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谐的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是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即积极的自我意识、学习心理辅导、挫折应付、情绪调节、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心理教育、优良人格塑造等教育)
二、是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模式
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初中可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可以体验和调适兼顾;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主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体,家长也是主体。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
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系统讲述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从理论到理论
更有甚者,还要安排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的考试
应该承认,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而是要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强化与学科教学的结合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倾向
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把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肆意医学化,选择发展性问题较少
学校的领导、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清,对学生进行了错误的宣传,使学生认为只有心理有疾病时才能去心理咨询室
这种医学化的倾向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片面化倾向
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搞心理测验,过多地关注于各种心理测验 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教育者趋向于选择中学生 因而出现了教育对象上的片面化。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上,主要关注学生生活心理教育;
忽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职业心理教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偏重心理咨询,轻视心理辅导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
有些学校虽然名义上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老师,但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来进行心理教育;
另一种形式化倾向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有的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看作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是有区别的。
(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孤立化倾向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而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 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如果教师自身不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这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心理健康的标准依据 统计学标准
以社会规范为衡量标准 以生活适应状况为标准 以主观感受状况为标准 以心理测验为标准 生理学标准
以价值观为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
了解自我,接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正视现实,接纳他人
能协调、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 对社会有责任心
心地善良、对他人有爱心 有独立、自主的意识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林崇德:一是敬业,二是乐群,三是自我修养 郑日昌:、认知功能良好;2、情感反映适度;、意志品质健全;4、自我意识正确;、个性结构完整;6、人际关系协调;、社会适应良好;8、人生态度积极;、行为规范化;10、活动与年龄相符。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生、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及成因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关系密切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体育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关系也很密切 心理健康的认识 误区
看法、内容、对象、途径、方法等
杭州市对2961名大中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有16。79%的青少年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障碍问题有较大的上升趋势。其中初中生为13.76%,高中生为18.79%,大学生为25.39%.女性青少年重于男性青少年;农村青少年重于城市青少年.顾玉甫1987年对犯罪者进行尼苏达多相人格量表测验显示,犯罪者在疑病症、精神衰弱、偏执、精神分裂症量表上呈现高分,并达到障碍指标。
陈家麟对江苏省少年犯管教所的违法犯罪少女的研究表明,其性格特征有如下的表现:
对现实的态度:好吃懒做、极端自私、好结群、毫无羞耻感、不诚实、好虚荣、自暴自弃
性格的情感特征:喜怒无常、好奇心强、轻浮、易感情用事
性格的意志特征:任性、毫无自制力
性格的理智特征:遇事不考虑后果,易受别人暗示、引诱、易上当、受骗、和轻信别人。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 美国教心学家指出:通过心理教育达到的心理健康与学习的成功是密切相关的,而情绪的适应不良和智力的低效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因果关系。
陈家麟研究发现:在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装中,心理正常学生装占的百分数高于有心理问题者;反之,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占的百分数高于正常者。
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
意志力是人的性格中的重要品质之一 人的生理和心理是统一的
生理上的缺陷、疾病往往使人产生烦恼、焦躁、忧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心理上长期和严重的不健康状态,如强烈和持久的忧虑、烦闷、疑忌、愤怒等情绪,会引起生理器官病变或功能失调,造成生理疾病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
认知能力获得迅速发展,思维从具体为主转向抽象过度 情感内容日益丰富,表达方式逐渐内化 意志品质不断增强
自我认识水平提高,个性品质逐渐形成
社会认知能力发展,集体意识和友谊不断加深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很迅速 小学生的心理是协调的 小学生的心理是开放的 小学生的心理是可塑的
中小学生常见的发展性心理问题分析 入学适应不良
表现:产生情绪障碍,出现焦虑、恐惧、抑郁、孤独等不良情绪;自我评价下降、产生自卑心理;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成绩不良;出现行为问题,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出现攻击或退缩行为等。
考试焦虑
是在一定的应试情景下出现的恐惧,担忧为基本特征的心理和情绪反映。
症状: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出汗、手足发凉等生理症状和苦恼、无助、担忧、自我否定、胆怯等心理症状
学习动机的激发
学习过程中的三种基本需要:成就需要、被赏识的需要、认知的需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中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及时的反馈学习结果,适度地开展学习竞赛,及时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恰当的抱负水平
心理健康活动课
又叫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门以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为立足点,以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为主要内容,以学生心理感受和体验为核心,通过学生参与情境体验、角色扮演、讨论、游戏等多种形式的系列活动,使学生心理素质健全、挖掘心理潜能的一门课程
知识不足是次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审美不好是处理品;劳技不好是积压品;心理不好是易碎品.
第二篇: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资料
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昌乐二中在课改之前,曾被外界誉为“山东省领跑高中”,其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领跑”的高中也需要改?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高中如何处理好教书与育人、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素质教育与升学的关系?
与杜郎口中学一样,昌乐二中也是靠模式“起家”的,昌乐二中把“模式”再一次扩展延伸,把“课上”和“课下”焊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271学习态”。
271学习态有五个含义:
一、时间的划分。“2”是20%的时间属于教师,即一节课45分钟,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即便是在准许的时间内“讲”时,教师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而是该讲时则讲,需要讲时才讲;“7”是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占70%的时间约30分钟;“1”是10%的时间即约5分钟组织“反刍过关”。
二、学生组成的划分。在任何一间教室里,大概学生的组成是20%的“优秀”学生,70%的中档学生,只有10%左右的学生属于后进生。
271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这是第一层目标。第二,要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70%部分的学生“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第三个目标是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从理论上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三、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四、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完成学案和训练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五、生活学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是体育锻炼,70%的时间是阅读、实践和社团活动,10%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日常事务。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最终回到尽可能“消灭”差异上,“271学习态”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对“人”的尊重,也很好地解决了“主体”和“主导”的辩证关系,诠释了“学习即生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会学生合理巧妙、科学实用地“计划”时间和“安排”生活。
昌乐二中在课堂教学中,“发明”了“学习动车组”概念。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即做好“组务”自主管理工作;一个是科研组,即学生根据组内“学情”与任课教师一起组成课后的“问题研究”团队,以此给教师提供基于学情的课改“决策”依据,并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是学习小组,即由异质同组组成,采用AA、BB、CC形式建构,同组之间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团队,组员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三位一体”的学习动车组,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动力援助,让昌乐二中的课堂因“活”而“乐”,因“实”而“好”。
与杜郎口的“预习提纲”、兖州一中的“导学案”不同,昌乐二中采用导学案和训练案的“两案并举”,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也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
在编制导学案时,让教师把功夫用在“课前”,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训练案则是课堂学习的“课后延伸”,训练案和练习作业不同,要求“限时”完成,教师必须对训练案面改面批,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纠错。每个导学案、训练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271模式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很好地解决了高中教育升学的“副产品”问题。正如赵校长所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课堂就是学生“学习的天堂”,学校是“学”的校和“学生”的校。
昌乐二中的实践告诉我们:好的教育从不会为考试而改变,亦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高中推广素质教育,敢于向课堂教学不断“挥刀”,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才是破解升学和实现真正的教育的唯一正途。
(资料来源:教师报,昌乐二中网页)“271法则”让课堂教学活起来——昌乐二中课堂模式解读
昌乐二中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高度出发,总结出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为特点,以“促进教师工作转变,变备教材、备教法为备学生、备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为目的,“包括“预习、互动、测评”三大模块的“课堂教学271法则”,形成了昌乐二中教学的最大特色。
所谓“271法则”,即课堂45分钟分别按照2:7:1的比例,划分为“10+30+5”。要求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大于20%,学生自主学习占到70%,剩余的10%用于每堂课的成果测评。
●课前准备紧锣密鼓
在每个学期开学之初,各班老师就对全班学生按性别、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均衡组合,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为8―10人),并由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学生任组长。
任课老师将备课过程中准备好的预习提纲提前一至两天提供给学生便于学生预习准备。老师根据内容的多少,可灵活采用课代表在黑板上抄写、教师出示小黑板、打印张贴于班级、印发给小组长乃至全体学生等多种方式提供预习提纲。此外,根据内容的难易,老师可灵活采用课外预习、课堂前半部分预习或者整节课预习等方法进行预习提纲的学习。与此同时,各小组要进行组内预习交流,归纳出小组集中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便于上课时进行组间交流。课前周密认真的预习准备为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小组探究等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课堂互动热火朝天
该课堂模式在一节课的前十分钟,教师引导小组之间进行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每节课轮流),提出本小组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点或新发现的问题,教师对各小组表现情况进行鼓励性评价。在调动各小组充分发言的同时,又要保证整个过程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
课堂中段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组织整理并结合自己已准备好的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和相关的新发现问题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此间尽可能地让学生回答,教师尽量减少完全不涉及教材内容的陈述,并及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利用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同学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课堂因互动而精彩。
课堂后段5分钟,要求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并举手代表本小组提出一个与本节内容有关的最想提出的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难易度酌情解答,或请学生回答。教师还要评出优胜组和最佳答题手。整个课堂学生的积极性都保持高涨状态,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课后复习温故知新
成果测评是课堂效果的关键环节。昌乐二中课堂模式的成果测评可以是在学习小组成员间的相互测评,可以是教师事先设计问卷,也可以是学生在自主协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向老师提出,由老师就各组共性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目的来归纳提升。
在此基础上,各小组成员进一步复习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未弄懂的问题以及新发现的问题,并进行组内交流汇总,由组员轮流抄写在小组专用本子上,交授课老师批阅或进行小组间交流、评价。
同时,由于许多简单的知识在预习和新授课时已经解决,所以,为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老师只需要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选择习题,少而精地布置一些强化训练作业,让学生以书面作业的形式按时交上,授课老师逐一批改。不管是课后对知识的梳理还是作强化训练作业,学生都很主动,这从侧面也反映了学生在高效率的课堂上收获很大,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271课堂教学法则”的成功推出,打破了教育的单向传授形式,打破了教师压抑学生学习天性的课堂霸权,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得学生在灵动与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分享成果,切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271)
昌乐二中先进经验得益于对新课改理念的深入解读和对学校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全方位改革。
首先是教育理念的创新。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全人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课程结构的现代化。”昌乐二中校长孙丰平如是说。面对高考升学的巨大压力,许多学校都纷纷亮出了杀手锏,但大多没有从根本问题入手,培养学生的素质更是无从谈起。而昌乐二中则破解了高考升学的密码,提出了“高考就是考人品”“高考是教育的副产品”“让学校成为学生最愿意去的地方”等全新的理念。教育就是把人变成人,把人培养成完整的人。昌乐二中理清了教育的思路,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现代人合作共赢的观念。将教学理解成教会学生学习,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有灵魂,有要求,须尊重,要公平地去对待他们,教师要把自己放的低一些,从讲台上走下来。
增强教师的事业心,通过印发材料、开展读书活动使教师逐步形成一个团队,形成统一的主流思想,“没有事业心的人没有人品”,“成功的本质是发展自己”,“把敬业修炼成一种习惯”。
其次是“271高效课堂模式”的强力推行。
“271”模式实现了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师长”变成“学长”,教师变教为启,变教为帮;学生角色的转变,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教室功能的转变,教室变成“学室”,讲堂变成学堂。注重学习目标的实现,将学习目标置于黑板右上角,明确其为高效课堂的方向盘。
“271”模式的内涵:
1、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学生自学能会,70%的知识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会,10%的知识由教师教会。
2、学生组成方面,20%的学生为特优生,70%的学生为优秀生,10%的学生为待优生。
3、时间分配及内容安排,20%的时间(约10分钟)教师指点点拨、答题,70%的时间(约30分钟)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的时间(约5分钟)学生总结升华,当堂检测。
“271”模式的五个步骤:学生自学,自主探究;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升华;清理过关,当堂检测。通过以上的模式解读不难发现,“271高效课堂模式”是一种对教学环节的全方位改变。除了从不同角度去实现改革外,还着力建设了班级“三驾马车”,即班级行政管理,高效学习小组,高效学习科研小组。使学生利用社团、兴趣小组等各种组织,每天对自己进行规划、总结,让学生充满幸福感。“271”模式成为解决目前教育四大矛盾的金钥匙:学生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矛盾;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的矛盾;教书和育人的矛盾;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矛盾。当然昌乐二中的做法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实现的。他们通过一年多的时间,学习了国内外很多先进理念,经过反复实践,不断修改,再实践,再修改,逐步运行,是教师和学生逐渐适应,养成习惯,一步一步得来的。
昌乐二中不仅创新了教学方式,还完善了评价与反馈过程。课改初期,不仅每位教师都要上达标课,将学案的编制,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都纳入的高效课堂教学能手的评价标准。
通过观摩公开课和深入教室听课发现,学生早已适应并习惯了这种方式。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学生课上的积极性、答题的思路、方法的总结、知识的全面和拓展、教室的文化建设和细节关怀等方面都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而良好的印象。第三,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改革。
我们不禁要问学生学习积极性来源于何处。昌乐二中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他们将学校管理作为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通过了ISO9000学校管理体系认证。用全新的理念去理解管理,管理是理,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将工作职责制度化,为管理者定位为服务者,加强民主,将民主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紧抓队伍建设,培训干部,改变思想,为教师专业成长和人生境界搭建巨大的平台。
开展师生读书活动,为教师购买图书,并规定每年的读书量,使教师不仅提高了境界,也形成了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舆论的营造,使学生乐于读书,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和各种报刊杂志的种类。增加阅读课,使学生能真正遨游书山,泛舟学海。成立丰富多样的社团、兴趣小组,加强体育锻炼,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班级管理民主化,学生已经形成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
实践证明,昌乐二中将服务与民主两大理念置于管理的首位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通过总结发现,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模式”与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模式”本质上是相同的,他们都真正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落到了实处,实现了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目的。可见,高效课堂的实现、管理的全方位改革在课堂改革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是势在必行。
第三篇: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昌乐二中在课改之前,曾被外界誉为“山东省领跑高中”,其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领跑”的高中也需要改?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高中如何处理好教书与育人、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素质教育与升学的关系?
与杜郎口中学一样,昌乐二中也是靠模式“起家”的,昌乐二中把“模式”再一次扩展延伸,把“课上”和“课下”焊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271学习态”。
271学习态有五个含义:
一、时间的划分。“2”是20%的时间属于教师,即一节课45分钟,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即便是在准许的时间内“讲”时,教师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而是该讲时则讲,需要讲时才讲;“7”是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占70%的时间约30分钟;“1”是10%的时间即约5分钟组织“反刍过关”。
二、学生组成的划分。在任何一间教室里,大概学生的组成是20%的“优秀”学生,70%的中档学生,只有10%左右的学生属于后进生。
271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这是第一层目标。第二,要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70%部分的学生“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第三个目标是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从理论上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三、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四、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完成学案和训练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五、生活学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是体育锻炼,70%的时间是阅读、实践和社团活动,10%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日常事务。
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最终回到尽可能“消灭”差异上,“271学习态”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对“人”的尊重,也很好地解决了“主体”和“主导”的辩证关系,诠释了“学习即生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会学生合理巧妙、科学实用地“计划”时间和“安排”生活。
昌乐二中在课堂教学中,“发明”了“学习动车组”概念。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即做好“组务”自主管理工作;一个是科研组,即学生根据组内“学情”与任课教师一起组成课后的“问题研究”团队,以此给教师提供基于学情的课改“决策”依据,并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是学习小组,即由异质同组组成,采用AA、BB、CC形式建构,同组之间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团队,组员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三位一体”的学习动车组,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动力援助,让昌乐二中的课堂因“活”而“乐”,因“实”而“好”。
与杜郎口的“预习提纲”、兖州一中的“导学案”不同,昌乐二中采用导学案和训练案的“两案并举”,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也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
在编制导学案时,让教师把功夫用在“课前”,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训练案则是课堂学习的“课后延伸”,训练案和练习作业不同,要求“限时”完成,教师必须对训练案面改面批,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纠错。每个导学案、训练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271模式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很好地解决了高中教育升学的“副产品”问题。正如赵校长所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课堂就是学生“学习的天堂”,学校是“学”的校和“学生”的校。昌乐二中的实践告诉我们:好的教育从不会为考试而改变,亦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高中推广素质教育,敢于向课堂教学不断“挥刀”,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才是破解升学和实现真正的教育的唯一正途
“271”脱胎于经济学上的20:80法则,即巴莱多定律。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以此来类推:比如80%的时间获得了20%的知识,或者说20%的时间里学到了80%的知识,一个学校80%的美誉度是由20%的家长直接创造的;学校里80%的职工创造了20%的业绩等等。可以有多种表述。
“271法则”是源于上述的二八定律,但是又有别于经济学的说法:也就是学校是一个“人”的集体,学校主要的“开发对象”是学生,主要员工是教师,“产出”是“升学率和成才率”。学校这样一个以“人为单位的”的机构,同样也面临着“效率、质量、成果、价值、品牌、成功…….”等等绩效的评估和考核。
“271法则”的一切核心是课堂教学。
“271法规”三大模块:预习、互动、测评。
“271法规”的最大特点:“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
“271法规”的价值趋向:促进教师工作的转变,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
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范例
[
为更真切地了解感受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以高一(34)班腾雪芹老师上的一节政治课做为范例加以说明。课题是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
整节课的流程如下:
课前,学生聚精会神地根据老师事先下发的导学案在认真看书学习,老师则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主要知识体系网路写在黑板上。
上课后老师用多媒体呈现两个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然后带领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时4分钟,老师指着黑板上的知识体系问学生有没有不懂的,学生回答懂了,老师答既然大家都懂她就不讲了;接着老师用多媒体打出“学生自学(6分钟)”:“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之比较”图表。此时,发现许多学生导学案上的图表已填好,他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背诵记忆理解。6分钟到后,老师请每组的3号同学回答表格内要填的内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令我吃惊,不仅声音洪亮,而且全部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话十分流利地准确回答。(这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教师都稍作点评,并给予激励性评价。上述问题解决后,教师用多媒体又呈现出一道题目,有两问,要求“合作探究(7分钟)”,只见学生全部起立站着面对面互相讨论交流。7分钟到后,老师叫两个小组里的2号同学回答,同时进行点评。最出彩的是8分钟的模拟听证会,听证的内容是教育部关于高中文理要不要分科征询意见。扮演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长的班长走上讲台主持听证会,一个学生扮演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向教育部申请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此时我发现不同小组的桌上放着写有“家长代表”、“专家代表”、“学生代表”等各类不同代表的纸叠牌子,各方代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主张分科,有的反对分科,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流畅,有的等别的代表发言完后又进行补充。主持人看大家发言比较充分和时间,请记录的同学把记录本交给他,由他宣布各方代表的态度。模拟听证会结束后,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了个问题:你亲历了听证会,请说说举行听证会有何意义?一个学生回答得非常好。再后面是老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学生当场训练,当场反馈评价。发现导学案上的习题有的打着星号,还有一道附加题,问身边学生是什么意思,学生说班级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和水平分成了A、B、C三个层次,没做任何记号的题目是基础题,要求所以同学(C)都要做,打星号的题,要求B级以上层次的学生做,附加题只要求A级学生做。
班长在主持模拟听证会
一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在自主学习
学生全部站着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这节高效课堂,给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很少,老师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调控者、激励者和评价者,学生是演员,是课堂的真正主角。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落实和体现。
预习自学、探究问题;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质疑。以上三个环节约占课堂30分钟时间,即“271”中的“7”。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小组通过讨论,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路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到黑板上,由一名学生讲解点评。该环节约占10分钟,即“271”中的“2”。清理过关,当堂检测,评价。这个环节约占5分钟,即“271”中的“1”。
为了落实“271”模式的高效课堂教学,昌乐二中特制定了高效课堂的22条军规:
1、高效课堂的概括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2、高效课堂的解释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E、五学:学生肯学、想学、学会、会学和立志学 F、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3、高效课堂的途径
A、核心:自主、合作、探究
B、技术:掌握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C、技巧: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D、功底:导学案:通过四级目标,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4、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A、时间划分: 10+30+5 B、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C、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5、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 A、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 B、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 C、必须当堂达标测评
6、高效课堂的评价
A、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B、学生“三看”: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具体是:一是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
二是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
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
C、教师“四看”:就是一看课堂中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二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施教;三是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还要四看教师的备课情况。
7、高效课堂的要求
A、文本挖掘: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B、课堂形式。
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
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 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C、课堂结构: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D、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8、预习、展示、反馈的具体要求
A、预习:让50%的学生自主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B、展示:“先学后交,当堂达标”。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展示分为:小组内部的“小展示”和集中进行的“大展示”。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C、反馈: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没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9、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成为“第三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
A、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
B、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同学”,我们常讲,教师上课也是“上学”,教书也是“进修”。C、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谓教师的“决定者”,还因为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民众。从职业特点上,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10、教师职业幸福的途径:
A、“小课题”研究 B、教师个人俱乐部 C、总结—反思—实践—总结模式
11、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A、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小组组长又叫“教师助理”。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B、组内展示由组长负责组织和考评。
C、教师以小组为抓手进行“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D、一节完整的课堂包括: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完成小组、个人评价。
12、高效课堂的文化建设
A、团队概念最好的概括是“家”,生生之间最佳关系是“家人”。
B、班级文化的构建应基于“责任”进行,从真正的班规入手,强化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班级文化 C、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放手就是爱。一份信任换取百分惊喜。
13、高效课堂的“命门”
A、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 B、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
14、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A、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B、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
C、实现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15、高效课堂这样解释“教育”、“教师”和“学生”
A、教育即解放 B、教师即开发 C、学生即创造D、教室即成长
16、高效课堂的管理
A、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指导学案的编制与预习;一头指当堂的达标测评;“中间”指教师要关注学习的学习状态和结论生成的过程。B、领导班子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 C、学科、年级、班组组织自己的听评课。D、立足课堂,狠抓落实:一谈二警三停。
17、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
18、洋思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在中国教育从“猿到人”的进化史中,洋思是最重要的一个链条,如果把传统课堂比喻为“猿”,洋思应该属“猿人”,没有猿人的出现就没有今天完整意义上的“人”存在,感谢洋思。时代的局限性决定了洋思的“进化”程度。以杜郎口为标志的高效课堂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她解决了中国教育的“四大难题”:即教育与育人的关系;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升学率的关系。
19、对东庐讲学稿的评价
正如对洋思的“评价”,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显然是受东庐的启发。但导学案较之于讲学稿是本质的超越。导学案重“学”,讲学稿重“讲”;导学案服务于学生,讲学稿方便于教师;导学案重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讲学稿重在对知识的传授;导学案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讲学稿是对老动作、就姿势的“革新”;导学案重学习的“过程”,讲学稿重课堂的“结果”。20、从传统到高效的形象比喻
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洋思等典型均属于教师牵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中国教育的诸多症结集中表现在课堂上,我们谓之为“课堂病发症”,找到了课堂这个“支点”,便能撬动“地球”。共同体的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瞄准两率开始动手术的,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高效学习率。
21、高效课堂模式先继承再生成
我们要求所有共同体学校用四个月时间进行“临帖”,这个阶段叫“继承”;第二个阶段叫批判与生成,在这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不同的课堂特色,这个特色应该讲是“同质异性”的,相同在“高效”,不同的形态上。没有批评就没有超越,当然也不会有真正的生成,“临帖”是为了“破帖”。但一开始就忙着批判,结果一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批判的学往往呈现为“貌似有见地”。另外,即便是批评,我们也主张“行动批判”,而不是指手画脚瞎白话。
22、共同体致力于“力行教育”研究
A、在高效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具有不同学科特点的“学科教学模式”。B、共同体成员校未来要走三步路: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到校园高度自治。C、成立高效课堂推广与应用研究机构,创办《解读高效课堂》视频杂志。D、每月推出一次“最佳高效课堂评选”
第四篇: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昌乐二中在课改之前,曾被外界誉为“山东省领跑高中”,其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领跑”的高中也需要改?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高中如何处理好教书与育人、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素质教育与升学的关系?
与杜郎口中学一样,昌乐二中也是靠模式“起家”的,昌乐二中把“模式”再一次扩展延伸,把“课上”和“课下”焊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271学习态”。
271学习态有五个含义:
一、时间的划分。“2”是20%的时间属于教师,即一节课45分钟,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即便是在准许的时间内“讲”时,教师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而是该讲时则讲,需要讲时才讲;“7”是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占70%的时间约30分钟;“1”是10%的时间即约5分钟组织“反刍过关”。
二、学生组成的划分。在任何一间教室里,大概学生的组成是20%的“优秀”学生,70%的中档学生,只有10%左右的学生属于后进生。
271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这是第一层目标。第二,要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70%部分的学生“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第三个目标是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从理论上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三、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四、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完成学案和训练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五、生活学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是体育锻炼,70%的时间是阅读、实践和社团活动,10%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日常事务。
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最终回到尽可能“消灭”差异上,“271学习态”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对“人”的尊重,也很好地解决了“主体”和“主导”的辩证关系,诠释了“学习即生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会学生合理巧妙、科学实用地“计划”时间和“安排”生活。
昌乐二中在课堂教学中,“发明”了“学习动车组”概念。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即做好“组务”自主管理工作;一个是科研组,即学生根据组内“学情”与任课教师一起组成课后的“问题研
究”团队,以此给教师提供基于学情的课改“决策”依据,并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是学习小组,即由异质同组组成,采用AA、BB、CC形式建构,同组之间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团队,组员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三位一体”的学习动车组,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动力援助,让昌乐二中的课堂因“活”而“乐”,因“实”而“好”。
与杜郎口的“预习提纲”、兖州一中的“导学案”不同,昌乐二中采用导学案和训练案的“两案并举”,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也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
在编制导学案时,让教师把功夫用在“课前”,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训练案则是课堂学习的“课后延伸”,训练案和练习作业不同,要求“限时”完成,教师必须对训练案面改面批,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纠错。每个导学案、训练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271模式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很好地解决了高中教育升学的“副产品”问题。正如赵校长所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课堂就是学生“学习的天堂”,学校是“学”的校和“学生”的校。
昌乐二中的实践告诉我们:好的教育从不会为考试而改变,亦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高中推广素质教育,敢于向课堂教学不断“挥刀”,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才是破解升学和实现真正的教育的唯一正途
“271”脱胎于经济学上的20:80法则,即巴莱多定律。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以此来类推:比如80%的时间获得了20%的知识,或者说20%的时间里学到了80%的知识,一个学校80%的美誉度是由20%的家长直接创造的;学校里80%的职工创造了20%的业绩等等。可以有多种表述。
“271法则”是源于上述的二八定律,但是又有别于经济学的说法:也就是学校是一个“人”的集体,学校主要的“开发对象”是学生,主要员工是教师,“产出”是“升学率和成才率”。学校这样一个以“人为单位的”的机构,同样也面临着“效率、质量、成果、价值、品牌、成功„„.”等等绩效的评估和考核。
“271法则”的一切核心是课堂教学。
“271法规”三大模块:预习、互动、测评。
“271法规”的最大特点:“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
“271法规”的价值趋向:促进教师工作的转变,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
第五篇: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昌乐二中“271课堂教学模式”启示
第一部分模式回顾
昌乐二中在课改之前,曾被外界誉为“山东省领跑高中”,其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领跑”的高中也需要改?高中课改如何选择切入口?高中如何处理好教书与育人、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素质教育与升学的关系?
昌乐二中是靠模式“起家”的,昌乐二中把“模式”再一次扩展延伸,把“课上”和“课下”焊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271学习态”。下面先来理清昌乐模式的内涵
第一:充分理解271学习态五个含义:
一、时间的划分。“2”是20%的时间属于教师,即一节课45分钟,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即便是在准许的时间内“讲”时,教师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而是该讲时则讲,需要讲时才讲;“7”是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占70%的时间约30分钟;“1”是10%的时间即约5分钟组织“反刍过关”。
二、学生组成的划分。在任何一间教室里,大概学生的组成是20%的“优秀”学生,70%的中档学生,只有10%左右的学生属于后进生。
271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这是第一层目标。第二,要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70%部分的学生“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第三个目标是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从理论上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三、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四、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完成学案和训练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五、生活学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是体育锻炼,70%的时间是阅读、实践和社团活动,10%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日常事务。
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最终回到尽可能“消灭”差异上,“271学习态”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对“人”的尊重,也很好地解决了“主体”和“主导”的辩证关系,诠释了“学习即生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会学生合理巧妙、科学实用地“计划”时间和“安排”生活。
第二:诠释在课堂教学中,“发明”了“学习动车组”概念。
每一间教室里都有三个“小组”,一个是行政组,即做好“组务”自主管理工作;一个是科研组,即学生根据组内“学情”与任课教师一起组成课后的“问题研究”团队,以此给教师提供基于学情的课改“决策”依据,并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是学习小组,即由异质同组组成,采用AA、BB、CC形式建构,同组之间是一个相对稳固的团队,组员之间既是合作者,又是竞争对手。“三位一体”的学习动车组,为每一个学习者提供了动力援助,让昌乐二中的课堂因“活”而“乐”,因“实”而“好”。
第三 两案并举、主体主导两相宜
昌乐二中采用导学案和训练案的“两案并举”,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也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
在编制导学案时,让教师把功夫用在“课前”,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训练案则是课堂学习的“课后延伸”,训练案和练习作业不同,要求“限时”完成,教师必须对训练案面改面批,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纠错。每个导学案、训练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第二部分、昌乐二中带来的启示:
昌乐二中271模式解放了学生,也解放了教师,很好地解决了高中教育升学的“副产品”问题。正如赵校长所说,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课堂就是学生“学习的天堂”,学校是“学”的校和“学生”的校。
二中的实践告诉我们:好的教育从不会为考试而改变,亦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高中推广素质教育,敢于向课堂教学不断“挥刀”,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才是破解升学和实现真正的教育的唯一正途
“271”脱胎于经济学上的20:80法则,即巴莱多定律。巴莱多定律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发明的。他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因此又称二八定律。以此来类推:比如80%的时间获得了20%的知识,或者说20%的时间里学到了80%的知识,一个学校80%的美誉度是由20%的家长直接创造的;学校里80%的职工创造了20%的业绩等等。可以有多种表述。
“271法则”是源于上述的二八定律,但是又有别于经济学的说法:也就是学校是一个“人”的集体,学校主要的“开发对象”是学生,主要员工是教师,“产出”是“升学率和成才率”。学校这样一个以“人为单位的”的机构,同样也面临着“效率、质量、成果、价值、品牌、成功…….”等等绩效的评估和考核。
“271法则”的一切核心是课堂教学。
“271法规”三大模块:预习、互动、测评。
“271法规”的最大特点:“目标性”、“针对性”、“高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位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体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理念。
“271法规”的价值趋向:促进教师工作的转变,变备教材、教法为备学生、学法。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
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范例
[
为更真切地了解感受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以高一(34)班腾雪芹老师上的一节政治课做为范例加以说明。课题是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
整节课的流程如下:
课前,学生聚精会神地根据老师事先下发的导学案在认真看书学习,老师则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主要知识体系网路写在黑板上。
上课后老师用多媒体呈现两个材料启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然后带领学生学习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用时4分钟,老师指着黑板上的知识体系问学生有没有不懂的,学生回答懂了,老师答既然大家都懂她就不讲了;接着老师用多媒体打出“学生自学(6分钟)”:“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之比较”图表。此时,发现许多学生导学案上的图表已填好,他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背诵记忆理解。6分钟到后,老师请每组的3号同学回答表格内要填的内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令我吃惊,不仅声音洪亮,而且全部脱离课本用自己的话十分流利地准确回答。(这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学生每回答一个问题,教师都稍作点评,并给予激励性评价。上述问题解决后,教师用多媒体又呈现出一道题目,有两问,要求“合作探究(7分钟)”,只见学生全部起立站着面对面互相讨论交流。7分钟到后,老师叫两个小组里的2号同学回答,同时进行点评。最出彩的是8分钟的模拟听证会,听证的内容是教育部关于高中文理要不要分科征询意见。扮演教育部基础教育司长的班长走上讲台主持听证会,一个学生扮演山东省教育厅厅长向教育部申请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此时我发现不同小组的桌上放着写有“家长代表”、“专家代表”、“学生代表”等各类不同代表的纸叠牌子,各方代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主张分科,有的反对分科,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达流畅,有的等别的代表发言完后又进行补充。主持人看大家发言比较充分和时间,请记录的同学把记录本交给他,由他宣布各方代表的态度。模拟听证会结束后,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了个问题:你亲历了听证会,请说说举行听证会有何意义?一个学生回答得非常好。再后面是老师对本节课进行小结,学生当场训练,当场反馈评价。发现导学案上的习题有的打着星号,还有一道附加题,问身边学生是什么意思,学生说班级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和水平分成了A、B、C三个层次,没做任何记号的题目是基础题,要求所以同学(C)都要做,打星号的题,要求B级以上层次的学生做,附加题只要求A级学生做。
班长在主持模拟听证会
一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在自主学习
学生全部站着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这节高效课堂,给教师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很少,老师的角色是课堂的组织者、调控者、激励者和评价者,学生是演员,是课堂的真正主角。昌乐二中“271高效课堂”模式在这节课上得到了充分落实和体现。
预习自学、探究问题;完成学案,训练应用;分组合作,讨论质疑。以上三个环节约占课堂30分钟时间,即“271”中的“7”。展示点评、总结升华,小组通过讨论,把自己构建的知识网路或提炼的典型解题思路,展示到黑板上,由一名学生讲解点评。该环节约占10分钟,即“271”中的“2”。清理过关,当堂检测,评价。这个环节约占5分钟,即“271”中的“1”。
为了落实“271”模式的高效课堂教学,昌乐二中特制定了高效课堂的22条军规:
1、高效课堂的概括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2、高效课堂的解释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E、五学:学生肯学、想学、学会、会学和立志学 F、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3、高效课堂的途径
A、核心:自主、合作、探究
B、技术:掌握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C、技巧: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D、功底:导学案:通过四级目标,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4、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A、时间划分: 10+30+5 B、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C、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5、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 A、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 B、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 C、必须当堂达标测评
6、高效课堂的评价
A、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
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B、学生“三看”: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具体是:一是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
二是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
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
C、教师“四看”:就是一看课堂中是否坚持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二是否依据课程标准施教;三是否体现了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还要四看教师的备课情况。
7、高效课堂的要求
A、文本挖掘: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B、课堂形式。
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
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
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
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C、课堂结构: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D、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8、预习、展示、反馈的具体要求
A、预习:让50%的学生自主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B、展示:“先学后交,当堂达标”。教师根据学情组织学生把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展示分为:小组内部的“小展示”和集中进行的“大展示”。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C、反馈: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没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9、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成为“第三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
A、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
B、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同学”,我们常讲,教师上课也是“上学”,教书也是“进修”。
C、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谓教师的“决定者”,还因为存在着这样的事实: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民众。
从职业特点上,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10、教师职业幸福的途径:
A、“小课题”研究 B、教师个人俱乐部 C、总结—反思—实践—总结模式
11、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A、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小组组长又叫“教师助理”。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
B、组内展示由组长负责组织和考评。
C、教师以小组为抓手进行“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D、一节完整的课堂包括: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完成小组、个人评价。
12、高效课堂的文化建设
A、团队概念最好的概括是“家”,生生之间最佳关系是“家人”。
B、班级文化的构建应基于“责任”进行,从真正的班规入手,强化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班级文化
C、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放手就是爱。一份信任换取百分惊喜。
13、高效课堂的“命门”
A、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 B、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
14、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A、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B、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
C、实现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15、高效课堂这样解释“教育”、“教师”和“学生”
A、教育即解放 B、教师即开发 C、学生即创造D、教室即成长
16、高效课堂的管理
A、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指导学案的编制与预习;一头指当堂的达标测评;“中间”指教师要关注学习的学习状态和结论生成的过程。
B、领导班子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 C、学科、年级、班组组织自己的听评课。D、立足课堂,狠抓落实:一谈二警三停。
17、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
18、洋思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在中国教育从“猿到人”的进化史中,洋思是最重要的一个链条,如果把传统课堂比喻为“猿”,洋思应该属“猿人”,没有猿人的出现就没有今天完整意义上的“人”存在,感谢洋思。时代的局限性决定了洋思的“进化”程度。以杜郎口为标志的高效课堂的出现是划时代的,她解决了中国教育的“四大难题”:即教育与育人的关系;学生个性与全面发展的关系;教师发展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素质教育与升学率的关系。
19、对东庐讲学稿的评价
正如对洋思的“评价”,高效课堂的导学案显然是受东庐的启发。但导学案较之于讲学稿是本质的超越。导学案重“学”,讲学稿重“讲”;导学案服务于学生,讲学稿方便于教师;导学案重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讲学稿重在对知识的传授;导学案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革命”,讲学稿是对老动作、就姿势的“革新”;导学案重学习的“过程”,讲学稿重课堂的“结果”。
20、从传统到高效的形象比喻
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洋思等典型均属于教师牵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中国教育的诸多症结集中表现在课堂上,我们谓之为“课堂病发症”,找到了课堂这个“支点”,便能撬动“地球”。共同体的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瞄准两率开始动手术的,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高效学习率。
21、高效课堂模式先继承再生成
我们要求所有共同体学校用四个月时间进行“临帖”,这个阶段叫“继承”;第二个阶段叫批判与生成,在这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不同的课堂特色,这个特色应该讲是“同质异性”的,相同在“高效”,不同的形态上。没有批评就没有超越,当然也不会有真正的生成,“临帖”是为了“破帖”。但一开始就忙着批判,结果一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批判的学往往呈现为“貌似有见地”。另外,即便是批评,我们也主张“行动批判”,而不是指手画脚瞎白话。
22、共同体致力于“力行教育”研究
A、在高效课堂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具有不同学科特点的“学科教学模式”。
B、共同体成员校未来要走三步路: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到校园高度自治。C、成立高效课堂推广与应用研究机构,创办《解读高效课堂》视频杂志。D、每月推出一次“最佳高效课堂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