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玉山中学环境治理工作实施意见
巴中市恩阳区玉山中学 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迎接巴中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关于城乡环境“五乱”治理专项督查组对我校环境卫生工作的专项督查,为切实推进我校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改善师生生活环境,努力使我校环境“清洁、整齐、文明、有序”。根据巴中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现就我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做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学校成立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徐 度
副组长:赵敏德 龙小强 邓大芃 陈中国 成 员 :唐 岚 张 毅 刘禄洲 苟献忠
赵 海 刘军民 王清刿 苟中德
张德育 杨会炯 赵家胜 蒲晓东
邓 霄 杜 宇 孙 伟 罗光明 各年级组长及各班班主任、宿舍管理员。职 责:制定学校环境综合治理实施规划;制定工作措施; 督查工作实施。
二、建立监督考核体系
由值周领导牵头,值周教师和孙伟、罗光明及学生会干部配合,每天对校园清洁卫生进行认真检查,对不打扫、打扫不彻底、不保洁、寝室和教室物品摆放不整齐不规范的班级进行通报并将检查结果公布上墙。
乐室)(责任人:各功能室负责人)
每天打扫。具体要求:
1、地面干净;
2、天花板无蜘蛛网;
3、门窗干净无灰尘;
4、仪器、设备、柜、桌凳放置整齐有序,5、桌面无灰尘;
6、各种制度张贴规范。
(八)教师宿舍:(责任人:各位在校住宿老师)各自打扫自己的门前及楼道。具体要求:
1、做到地面干净无千脚泥;
2、墙壁无污迹,无乱贴、乱画;
3、楼道天花板无蜘蛛网;
4、阳台花盆摆放整齐;
5、无私拉乱接现象;
6、生活垃圾要及时清运不能放在楼道间。
(九)学生食堂:(责任人: 杜宇)
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堂卫生清扫制度,确保食堂洁净卫生。具体要求:
1、一天三扫;每天由食堂确立专人随时保洁,始终保持地面,窗户、墙面整洁卫生,做到无杂物,无尘土、无蜘蛛网、无油污、无鼠害;饭菜要有防蝇纱罩,每天坚持做好防蝇灭蝇工作;
2、生活用品,餐具摆放整齐;
3、工作人员每天每餐后要对所有的炊具,餐具全面消毒并做好登记;
4、工作人员要持健康证上岗,工作期间要着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
(十)学校厕所:(责任人:赵以勇)
每天三次小扫,每周两次大扫,(星期
一、星期五)。具体要求:
1、每次清扫必须用水冲刷,地面做到干净无积水;
2、墙面无乱写乱画,无脚印、污迹;
3、楼顶无蜘蛛网;
4、粪水不能外溢;
5、厕所的洗手间要打扫干净,天花板无蜘蛛网,墙壁的瓷砖无污迹;
6、洗手间的洗手台无灰尘;
7、教育学生大小便如槽或池。
(十一)校园环境秩序(责任人:苟中德)
加强校园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具体要求:
1、校内杜绝车辆乱停,物品乱放,广告乱贴,墙壁乱涂,电线乱拉等现象;
2、所有沟坑干净,排水通畅,无卫生死角;
3、盆花摆放有序;
4、坚决禁止师生乱丢,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确保校园环境秩序规范整齐,洁净。
(十二)工地环境卫生(责任人:邓宵)
具体要求:
1、工地要全封闭施工;
2、建筑材料和建筑垃圾不能乱堆乱放,随时清运走建筑垃圾;
3、工地上的建筑材料分类堆放在指定的位置,分规格,型号堆放整齐;
4、文明施工,必须做到随做随清、工完料清、场地清;
5、在各施工区域应设专人负责打扫清理,保持施工现场清洁整洁。
温馨提示
上级将在2015年4月1日至4月20日对全市开展“五乱”专项督查,督查方式是全程采用暗访的形式,在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将在巴中电视台曝光,全市通报并扣减年终目标考核分。希望各位责任人严格按照学校实施方案执行。在检查中谁出了问题,谁负全部责任。
恩阳区玉山中学
2015年3月26日
第二篇:玉山中学安全教育
玉山中学《小手拉大手,礼仪文明一起走》
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为主题,全面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提高文明礼仪意识,加强文明礼仪实践,形成以“讲文明、有礼仪”为荣的良好风尚。让孩子和家长的好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影响一个社会,努力营造全社会践行道德规范的良好氛围,为创建文明校园贡献力量。
二、活动目的:
通过召开“主题班队会”,制定班级文明公约等活动,强化正面教育,树立先进典型,在校园营造文明和谐的氛围。
三、班会的组织:主持人:班主任
参加人:七(1)班全体学生
四、活动内容:
根据《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文明守则》,结合“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要求,进一步开展“讲究卫生、不乱扔乱吐;举止文雅、不喧哗打闹;语言文明、不污言秽语;爱护公物、不乱礼貌,不乱扔乱吐,不喧哗打闹的教育。同时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涂乱画”基础文明习惯养成教育。通过孩子自身文明的提升以及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要求,让家长、孩子共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
五、活动过程:
主持人讲话:(班主任)
全面普及文明礼仪知识,提高文明礼仪意识,加强文明礼仪实践,形成以“讲文明、有礼仪”为荣的良好风尚。通过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影响一个社会,努力营造全社会践行道德规范的良好氛围,为创建文明校园贡献力量。
(一)、引言
同学们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就从我们做起(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
(1)用一个优美的文明用语:
礼貌伴我行,天天好心情,多说文明话,朋友遍天下。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礼仪无处不在,从而激起学极生积性。
(2)同学间交流寄语,让大家有较深入的了解,增进情感、友谊,更好地开展活动。
(二)、看一看
(1)学生认真阅读《中小学生礼仪常规》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2)观看升国旗仪式课件。
这样,图文并茂,给枯燥的理论知识以生命。挑选重要的,难理解的知识,结合实践给以适当的举例加以解释。
(三)、测一测
(1)全班学生填写下表,进行自测。
中学生文明素质自我评价
1.你平时说脏话吗?
A.不说 B.很少说 C.常说
2.升国旗时,你能敬礼、肃穆,行注目礼吗?
A.能
B.有时 C.不能
3.进入老师的办公室,你先敲门、喊报告吗?
A.是
B.有时 C.不
4.你在家经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吗?
A.是 B.有时 C.不 5.离开家时,你会关好门、熄灯、再走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6.在学校餐厅就餐打饭时,你能按顺序排队吗?
A.能 B.有时
C.不能
7.你能按时保质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作业吗? A.能
B.有时
C.不能
8.在校园遇见外人(或外来的人),你会好奇地盯着他们看,对他们指手画脚吗?
A.不会
B.有 C.会
9.班里如若有同学生病,你会主动帮助他到医务室看病吗?
A.会
B.有时 C.不会
结论:你是不是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举止言谈文明,与老师、父母、同学相处融洽吗?人际关系好吗?是个受欢迎的人吗?
(2)出示几幅多媒体图片,让同学从中选出属于文明的行为。
(四)、说一说
1、多媒体提供漫画。如①随地吐痰;②尊敬老师;③不乱倒垃圾;④尊老爱幼;5践踏花草等等
让学生先看图片说说这种行为的对与错,错的应怎样做,也可说说这种行为的严重后果,讲讲你的看法。
2、交流心得体会。
(五)、议一议
1、怎样文明用语?
文明的环境需要文明的语言,让文明语言把我们装扮,让我们的生活更美丽!
2、如何尊敬师长?
父母老师是一棵棵大树,为我们撑起一把爱的保护伞。我们在长辈的呵护下快乐成长,我们要做尊敬长辈的孩子。那么我们该如何尊敬长辈?
3、在升国旗时应遵循什么礼仪?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参加仪式的目的意义。
(1)使学生明确五星红旗是我们国家的国旗。爱护国旗就是热爱祖国,维护国家利益的标志。(2)使学生明确,升旗不但是一种制度,而且是进行爱国教育的一种方法。
(3)使学生掌握升旗仪式的整个程序及要求,为未来参加工作后组织仪式打基础。
4、我们应如何做一个有礼仪常规,文明的中学生?
(六)主持人讲话:
通过自身文明的提升以及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要求,让家长、孩子共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营造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
八种不文明行为:一是随意乱扔果皮、塑料袋、瓜子皮等垃圾;二是随地吐痰、擤鼻涕,影响公共卫生;三是语言粗鲁,公共场所吵架、围观事故现场;四是践踏草坪、攀折花木;五是制造校园“牛皮癣”,乱贴乱画、乱发广告等。
(七)写一封承诺书:争做“文明中学生”活动文明带头人承诺书
为全心践行“文明”号召,争做“文明小学生”活动文明带头人,我愿承诺以下责任与义务:
一、从我做起,提倡生活和行为文明。身为学生就应该遵守学校各项纪律,不但要做个爱学习、讲卫生、守纪律的好学生,还要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学生。
二、从创建文明个人、文明家庭和文明社会做起,把良好的文明习惯带进家庭、带进学校,自觉监督社会上的不文明行为和不良文明习惯,如对行人乱丢乱吐、乱贴乱画、违章停车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
三、从小事做起,加强社会公德,自觉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
(八)主持人讲话: 活动总结: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决定命运”,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建设文明校园而努力吧。
第三篇: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
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
各村支部、村委会、永乐社区、乡级各部门: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贯彻《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2009—2011)》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决定的决胜之年,为深入推进全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根据万源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2011年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地,现就2011年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及达州市委、市政府和万源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按照“城乡重规划、建筑重文化、管理重制度、环境重生态、长效重教育”的总体思路,以发展的思路和创新的方法,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确保完成主要工作目标,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目标
2011年全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总体目标,要在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所取得的成果基础上,纵深推进治理工作,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域覆盖”、“全面治理”,将治理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力争在2011,全乡70%以上的村庄达到“四化”标准;继续加强场镇及居民集中居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主要环境指标达到全
–1–
市平均水平,建立起能够长期保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的设施系统,管理机制和专业队伍以及长效机制。努力创建“省级卫生乡(镇)”和“省级环保模范乡(镇)”,进一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硬件基础。全面实现乡村容貌整治、人居环境优美、乡村管理有序、居民素质再大幅提高的治理目标。
三、工作重点
坚持规划先行,继续加大“五乱”治理力度,更进一步的完善设施,打造特色风貌,提升村居民素质,完善长效机制,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得到巩固并进一步提升。
(一)坚持以规范完善规划体系为基础,科学合理地治理城乡环境。一是按照城乡环境要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永宁乡总体规划的要求,科学制定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2011—2015)、坚持以规划指导建设、以规划规范管理。二是根据本乡实际情况,完善村庄规划,按照村庄规划,制定村庄环境治理规划及市政公用设施,城乡风貌塑造,历史文物保护修缮,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专项专业规划,形成科学合理地的治理规划体系。三是认真坚持并实施好规划,由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持续开展“五乱”治理,巩固治理成果。一是大力推进乡与乡结合部专项治理行动。加强薄弱环节治理,切实治理好新老场镇、巷道、乡界结合部、集贸市场和公路、村道、村庄等区域的环境卫生,特别加强卫生死角的长效治理和监督,消除“盲点”和“空白点”,切实引导城乡环境综合 –2–
治理向村庄、盲点和死角延伸。三是清除“牛皮癣”的力度不能松懈,防止出现反弹,规范广告设置,在农贸市场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临时农贸市场的秩序管理,进一步规范摆摊设点。三是继续加大整治“车辆乱停”制度,严厉打击查处交通违规违章行为,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驾乘人员行为文明。
(三)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场镇及村庄功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是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治本之策,只有环卫设备齐全,生活垃圾得到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得到科学合理治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才能取得根本成效。一是完善更新垃圾清运车辆等环卫设备,改变人力车清运,逐步推进保洁作业机械化,提高机械化清理水平。二是持续抓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特别是场镇新建和新村示范点建设,更要科学规划好生活垃圾及污水处理设施,加快污水长网建设和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建设与管理,逐步实现“村收、镇集、市处理”。三是加快建设农贸市场、停车场、场镇绿化等基础设施,完善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四)大力推进风貌塑造,切实提升乡村形象。城乡风貌塑造是一项需要坚持规划引领,有序稳妥推进的长期性工作。一是继续按照“四注重、四提升”的要求,在场镇马家坝综合新建区和喻家坝新村示范点,集中进行风貌打造,提升场镇和村庄形象及品味,集中开展场镇及公路沿线立面清理,巩固立面美化成果。二是坚持“三打破、三提高”,抓好场镇、公路沿线和村庄农房建设,因地制宜打造显山露水的小集镇及村落,切实改善农村人居
–3–
环境。三是狠抓巷道、分界结端的“全覆盖”。到2011年底,各薄弱环节的容貌治理要得到全面治理。四是按照规划,认真实施好场镇新建弱电管网下地工作,切实改善村容镇貌。
(五)加快推进示范工程建设,切实带动治理工作深入开展。开展“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是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机遇。要继续深入开展示范工程,力争创优,在全乡发挥好典型引导作用,以点带面推动治理工作。奋力打好全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的迎检“攻坚战”,确保乡汽车站、乡农贸市场在5月底前建设竣工并投入使用。力争申报的“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乡镇创建成功,成为全省“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迎接做好达州市“2010全市1521环境优美示范乡”考核评定工作。
(六)提高村居民素质,弘扬农村文明卫生新风。城乡居民良好的文明卫生素质,是深入推进治理工作的思想基础。一是在去年开展的“七进活动”和“除陋习、树新风”、集中治理“三乱”工作的基础上,创新宣传形式,持续深入开展系列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二是通过民间组织群众性主题宣传活动,充分调动城乡居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三是继续组建自愿者服务队开展服务活动,组织文明劝导员队伍,开展劝导不文明、不卫生行为,形成持续整治不文明、不卫生行为的良好态势,促进城乡居民素质的稳步提升。
(七)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保障常态化治理。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贵在长期坚持,难在常态治理。一是进一步健全城 –4–
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考评机制。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纳入工作目标考核,实施好规划稳步推进,并严格考核和实施奖惩,进一步健全完善责任落实机制。二是进一步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按治理总体规划,逐年加大财政预算和投入,发挥好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三是进一步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完善劝导机制,构建起群众监督、媒体监督和行政监督有机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监督体系,并强化督查问责,推行暗访、曝光、问责部门联动,保障工作务实高效。四是进一步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队伍建设机制。要健全完善队伍建设机制,配齐配强管理、技术和日常维护保洁“三支队伍”。五是进一步健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责任追究机制。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切实将治理责任落到实处,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常态化、制度化。
四、保障措施
(一)继续强化组织领导。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力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把治理工作摆在更在突出的位置,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增强执行力,要把环境治理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推进,做到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劲头不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治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永乐社区、各村委员会、乡级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积极协同配合,形成推动治理工作整体合力,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继续强化宣传教育。要继续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道等各种媒介平台,创新宣传形式,开展全方位、–5–
多层次的舆论宣传,营造更加浓厚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要广泛普及健康卫生知识,规范不卫生、不文明行为,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文明卫生素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俗和文明的行为方式,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继续加大经费投入。经费投入是治理工作的保障,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全方筹资,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实行恢复重建和预算内投资等项目资金投入治理。要坚持市场运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银行贷款、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等各种渠道,筹措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为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强劲的资金支撑。
(四)继续强化督查问责。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要采取明察暗访,定期检查,突出检查等方式。切实加强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各种的督促检查。对推进不力的要责令整改;对行动迟缓、整改不到位的,要严格问责。同时要设立举报电话和建立群众监督机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对合理化建议要采取并及时整改,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各项任务纳入目标考核范围,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办法,切实加强绩效考核,推进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万源市永宁乡人民政府
–6–
2011年3月4日
–7–
第四篇:2012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
xx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关于2012年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
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市经济开发区商贸园管委会:
2012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继续深入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创造清洁、整齐、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对于促进全市“十二五”规划实施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现就抓好2012年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和市党代会、市人大二届七次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拓展提升,夯实基础,完善机制”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坚持舆论先行、规划先行、基础先行,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战、攻坚战、持久战,着力推进治理工作向基层延伸,向村庄延伸,向“盲点”、“死角”延伸,努力实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范围和内容的“全覆盖”,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为打好xx革命老区建设发展翻身仗、实现xx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创造良好环境。
二、工作目标
到2012年底,全市所有县级以上城市、80%以上的乡镇、60%以上的村庄达到《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标准》要求;县级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主要环境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立起适应治理工作需要专业技术队伍和清扫保洁队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城乡容貌和管理水平、长效机制建设水平、居民文明卫生素质全面提升。
三、重点工作
2012年,各地各部门要继续保持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强劲势头,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持续治理“五乱”,消除“盲点”、“死角”。继续深入推进城镇“垃圾乱扔、广告乱贴、车辆乱停、摊位乱摆、工地乱象”等“五乱”治理,抓好农村“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杂物乱堆、畜禽乱养、家什乱摆”等“五乱”治理,从解决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突破薄弱环节,重点做好城镇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和公路(水路、铁路)、河道沿线,以及边远乡镇和村庄等区域的环境治理,清除卫生死角和治理工作盲点,认真落实“门前双五包”责任制,防止出现回潮反弹。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承载能力。一是完善垃圾处理设施。突出抓好垃圾清扫设备、垃圾收集设施的完善,2
添置、更新垃圾桶(箱),新建和改造城镇生活垃圾中转站,添置道路清扫保洁车辆和垃圾清运车辆,提高机械化清扫率,xx市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县城机械化清扫率达到40%。加快县城垃圾处理厂建设,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集中处理。二是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南江县污水处理厂和通江县污水处理厂要加快建设进度,力争早日投入运行。要加强城区排污管网建设,做到雨污分流。着力抓好巴河流域重点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坚持分类指导、经济适用原则,采用“沼气厌氧”、“湿地净化”等方式,有序推进乡镇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是配套完善道路交通、园林绿化、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城镇承载能力。
(三)推进风貌塑造,提升城乡形象。一要继续按照“四注重、四提升”的要求,进一步修订增补城镇风貌塑造规划,加大风貌塑造推进力度,2012年底前xx城区和各县城要全面完成1-2条主要街道、主要出城口的风貌打造以及重要节点的风貌整治,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要加强城镇建筑立面清理和风貌整治,拆除乱搭乱建,切实做到管线、广告牌匾、绿化设施规范,道路平整,建筑容貌整洁。二要坚持“三打破、三提高”,抓好村镇和村落建设,扩大风貌塑造范围,2012年底全市各主要交通干线沿线的乡(镇)、村庄要完成风貌塑造工作。强化村镇规划管理,有效杜绝夹道建房。三要狠抓背街小巷、城郊结 3
合部、边远偏僻乡镇和村庄等薄弱环节的容貌治理,逐步消除城乡风貌整治中的“盲点”和“空白点”。
(四)深化示范工程建设,发挥先进典型效应。一是搞好考核验收。按照《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考核办法》的要求,在2012年2月底前全面完成2010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乡、村庄”的考核验收工作。二是扩大试点,广泛推进。着力发挥先进典型引导作用,进一步扩大示范工程试点面,各县(区)要分别确定1-2个镇乡、10-15个村庄列入2012全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范围,并适时召开现场会、专项督查交账会等,推广示范工程建设的先进经验,扎实推进“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带动全市面上治理工作。
(五)持续抓好“七进”和“除陋习、树新风”活动,提高居民文明卫生素质。一要持续抓好主题活动。按照“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喜闻乐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原则,不断创新方式,丰富活动载体,深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激发干部群众的参与热情,为有效开展治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二要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要结合“争做朴实、吃苦、感恩的xx人”活动,深入开展“争做文明工人、文明市民、文明职工、文明公民”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要继续开展好社区志愿服务、文明劝导活动,教育引导城乡居民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俗和文明的行为方式,不断增强文明、卫生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三要 4
严格依法管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把文明劝导与刚性执法有机结合起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严肃查处不文明、不卫生行为。2012年4月底前,xx城区和各县城要完成以宣传对不文明、不卫生行为处罚依据为主要内容的电子警示牌的设置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科学施治,建立规划体系。坚持以规划引领指导治理,以规划规范管理。按照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市治理办要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体规划(2012-2015)。各地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制定和完善县城、镇乡和村庄的治理规划,以及市政公用设施、市场环境治理、城乡风貌塑造、城市园林绿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新村建设、交通管理、水污染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专项规划,形成有效衔接、科学规范的治理规划体系。同时,要按照“城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步推进”的原则,严格把关,抓好规划实施,并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二)强化宣传引导,激发全民参与。各县(区)、市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牵头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努力扩大宣传的覆盖面。xx日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网站等媒体要继续办好专题专栏、刊播宣传片和公益广告,实行跟踪报道、深度报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主要任务、具体措施、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增强 5
宣传的渗透力,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要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通过广泛深入宣传,不断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摒弃不良习惯,营造人人参与和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更加浓厚的舆论氛围。
(三)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常态治理。一是完善责任机制。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抓、部门联动、群众参与、合力推进”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责权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管理体制,强化属地管理、职能管理和各责任主体的作用,整合城乡各类管理资源,创新城乡环境管理模式,实行网格化目标管理,形成密切协作、统筹协调、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调整支出结构,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必要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长;在加大财政对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的同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激励、市场运作等措施,大量吸收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治理。三是完善监督机制。建立行政监督机制,紧密结合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加强督促指导,强化规划和目标督查。建立群众监督机制,完善服务热线,设立公开电话或投诉信箱,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建立舆论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先进,曝光问题,鞭策后进,促进整改。四是完善队伍建设机制。配齐配强管理、技术和日常维护保洁“三支队伍”,市、县、区及乡镇均应明确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城乡环境 6
综合治理工作。五是建立政策和制度保障机制。各地各部门要联系实际,制定相应的规章和文件,固化加强城乡环境建设和管理的政策规定,切实做到有章可循,为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实现城乡环境常态化管理。
(四)加强督查问责,确保工作落实。继续采取明察暗访、交叉检查、定期通报、公开曝光等形式,加强对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并坚持“暗访-曝光-问责”联动,强化督查问责。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成效作为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之中,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坚持日常考核与考核相结合,实行规范化考评,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切实搞好目标管理,逗硬奖惩。
二○一二年一月四日
第五篇:江西省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意见
江西省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
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党政同责、多元共治、转型升级、市场导向、依法治理原则,加快补齐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短板,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为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促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
主要目标。聚焦生态环境治理关键环节和具体制度,重点健全领导责任体系、企业责任体系、全民行动体系、监管体系、市场体系、信用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到 2025 年,各类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环境治理体制机制高效顺畅,市场主体和公众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形成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 2 — 二、重点任务(三)健全生态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 1.。
落实党政主体责任。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环境治理负总责,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指导、推动、督促各地各部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市县党委和政府承担具体责任,统筹推进监管执法、市场规范、资金安排、宣传教育等工作。建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排名制度,实行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状况报告制度。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
2.明确财政支出责任。明确划分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保护事权和支出责任,统筹考虑市县环境治理的财政需求,进一步加大以奖代补、以奖促治力度。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多元化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
(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 厅 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
3.。
实行目标评价考核和奖励激励。科学合理设定生态环境保护约束性和预期性目标并纳入各相关规划,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体系。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奖励激励制度,对保护和改善环境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政府给予奖励;对信守承诺、认真履行环保治理责任的企业实行激励,在行政许可、采购招标、信贷支持、申报项目、资金安排、税收减免等方面优先支持。
(省发改委、省统计局、省生态环境厅、省税务局 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
4.。
深化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加强中央和省两级督察衔接联动,形成完备的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体系。强化日常监督,实行派驻监察,严格督察整改。强化帮扶指导,优化营商环境,坚决反对、严肃查处“一刀切”。
(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生态环境厅 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 5.严格落实 排污许可制。制定江西省排污许可管理办法,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一证式”监管体系,强化证后监管。
(省生态环境厅 负责))
6.推进生产 服务 绿色化。加快企业绿色化改造和绿色园区建设,鼓励企业加强源头预防,提升原料绿色化、生产清洁化、产品生态化水平,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和资源环境效益。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探索建立重点品种的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制度。
(省 工 信厅、省商务厅、省生态环境厅 按职责分工负责))
7.提高企业治污水平。加强企业生态环境治理责任制度建设,严格落实风险防范、隐患排查、污染治理、损害赔偿和生态修复责任。落实排污企业自行监测主体责任,建立“谁排污、谁监测”的排污单位自行监测制度。对在法定要求基础上进一步减
— 4 — 少污染物排放的企业,省级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依法予以鼓励和支持。
(省生态环境厅、省 工 信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发改 委、省财政厅、省税务局 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
8.主动公开环境治理 信息。排污企业应通过企业网站、现场公示牌、电子荧屏等途径依法公开污染防治设施建设运行和污染物排放情况,接受社会监督。鼓励排污企业在确保安全生产前提下,通过设立企业开放日、建设教育体验场所等形式,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监督上市公司、发债企业等市场主体全面、及时、准确地披露环境信息。
(省生态环境厅、江西 证监局 按职责分工负责)
9.发挥行业自律、行业监督功能。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联结和沟通作用,督促其推广行业生产、治污的先进适用技术,完善行业标准体系,发布行业领跑者名单,并建立对企业绿色生产、守法排污以及行业领跑者的监督机制,推动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领跑光荣的行业秩序。(省民政厅、省工商联、省市场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 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 10.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12369”投诉举报热线作
用,坚持和完善生态环境系统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建立完善并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查办奖励激励办法,严格落实举报人保护制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新闻发布制度,主动回应社会重大关切。发挥媒体监督作用,鼓励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曝光。建立完善环境舆情的搜索、监控、调处和回应制度,搭建媒体互动交流平台。
(省信访局、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局 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发挥各类社会团体作用。推动环保社会组织参与环境治理监管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依托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调动广大职工、青年、妇女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观能动性。依法推行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和赔偿制度,引导具备资格的社会组织依法开展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充分发挥志愿者组织在引导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环保对话协作机制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公益慈善基金会助推绿色公益发展。
(省民政厅、省生态环境厅、团省委、省妇联、省总工会、省检察院、省法院、省司法厅 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
12.提高公民环保素养。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全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纳入全省义务教育课程和公民教育培训体系。利用“六·五”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生态文明月等重大活动,开展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绿色消费等环境公
— 6 — 益宣传,倡导绿色生活理念,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省住建厅 按职 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
(六)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监管体系 13.严格生态环境空间管控。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要求,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实行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完善资源循环利用制度。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统一规划。健全生态流量调度机制,研究制定全省实施生态流量管理的河湖名录,组织编制河流生态流量调度方案。
(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 按职责分工负责)
14.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落实农用地土壤环境分类管理制度,加强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和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实行联动监管。完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编制自然保护地规划。
(省自然资源厅、省林业局、省农业农村厅、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 按职责分工负责)
15.完善环境监管执法体系。全面完成生态环境综合执法改
革,实行以市县为主的监管执法和县级“局队合一”体制。严格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模式,推行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公开承诺制度,制定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分类监管办法。制定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强化数据质量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责任到人”的原则,健全完善乡镇(街道)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实现社会治理和环境保护网络联动融合。
(省委编办、省市场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 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
16.。
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着力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行管理新模式。城乡一体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外的其他农村地区积极探索生活垃圾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就近就地利用或者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完善主要农作物秸秆收储运和综合利用体系,严禁农作物秸秆露天焚烧。优化畜禽养殖布局规划,建设配备与区域养殖规模相适应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能力,健全粪肥还田监管体系。
(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 按职责分工负责)
17.强化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监察执法能力标准化建设,统一规划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到 2025 年基本建立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升生态环境
— 8 — 应急监测水平,以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为枢纽,以南昌、九江、宜春、上饶、赣州 5 个驻市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为载体,建立区域互补、覆盖全省的生态环境应急监测体系。
(省生态环境厅 负责))
18.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构建省、市、县三级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有效应对极端天气、突发事件、污染纠纷和特殊时期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与周边省份探索建立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及重污染天气的区域联合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完善社会化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和救援队伍,形成“政府主导、多元联动、社会参与、专业救援”的救援新机制。
(省生态环境厅、省应急管理厅、省卫健委、省公安厅 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党委政府)
19.加强司法 保障。细化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批机关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等制度。完善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制度。在高级人民法院和具备条件的中基层人民法院调整设立专门的环境审判机构,建立全省生态环境刑事、民事、行政三审合一的专业化审判体系。探索建立“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审判结果执行机制。(省生态环境厅、省公安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司法厅 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 20.规范环境治理市场秩序。深化“放管服”改革,平等对
待各类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主体。规范市场秩序,减少恶性竞争,坚决防范低价冲标、治理费用明显低于市场价等异常情况。规范环保中介服务市场,健全对生态环境治理技术服务企业的规范化监管制度,探索建立对第三方治理单位及其从业人员服务水平服务效果的评估制度,建立惩戒和退出机制。
(省市场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 按职责分工负责))
21.创新环境 污染治理 模式。积极推行生态环境第三方治理和托管运营模式,鼓励开展开发区或小城镇环境治理综合服务改革试点,实行按效付费。积极推行环境医院、环保管家和环境顾问服务,为企业提供定向精准的环境治理服务。鼓励对工业污染地块采用“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鼓励地方政府采取发行专项债券、设立基金以及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等多种方式,吸引各方人士通过投资、捐助、认建等形式,支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和运行维护。
(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江西银保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
22.强化环保产业支撑。通过政府采购、建设工程招标等方式引导环境治理企业加快科技创新,推动关键环保产品自主研发。鼓励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业化骨干企业,扶持一批专特优精中小企业,推动环境治理向“市
— 10 — 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鼓励企业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先进的环保技术、装备、产能走出去。
(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商务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23.健全价格收费机制。建立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含污泥处置)费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企业污水排放按水量、种类、浓度实施差别化收费机制。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完善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机制。综合考虑企业和居民承受能力,完善差别化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或错峰价格政策,鼓励绿色节约行为。(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住建厅 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信用体系 24.完善环境信用评价机制。落实国家政务诚信建设要求,完善环境治理政务失信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江西),并依法依规逐步公开。修订完善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办法,依据评价结果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探索开展“社会评价、政府认定”企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机制试点,鼓励行业协会、商会等第三方参与生态环境信用评价。建立完善排污企业和生态环境社会化服务机构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畅通生态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异议申诉机制,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完善企业生态环境信用修复制度,激励市场主体主动、及时纠错。
(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 按职责分工负责)
25.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信息应用。进一步拓展生态环境信用信息跨部门应用场景,在行政审批、融资授信、资质评定、市场监管等多项领域设置“信用门槛”。严格落实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生态环境治理信息披露制度。
(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省金融监管局、江西 银保监局、江西证监局 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法规政策体系 26.加强地方环保 法规 标准建设。加快制订《江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等地方法规,鼓励市级层面先行探索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立法,为全省提供制度经验。加快制订《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等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进绿色制造相关产品标准,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加强地方重点标准实施评估工作,鼓励由第三方机构牵头,环保科研单位、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参与。
(省司法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 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
27.加强财税激励。加强中央环保投资项目储备库建设,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建立健全省内生态环境治理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制定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定额奖补实施办法,探索建立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奖惩机制。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税法,落实“多排多缴、少排少缴、不排不缴”的激励约束机制。
— 12 —(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省税务局 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
28.加强金融扶持。积极争取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支持,推动银行、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设立绿色发展专项基金,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形成绿色发展与金融发展的“激励相容”。鼓励在赣企业参加生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研究探索建立排污权交易抵质押融资制度。鼓励发展重大环保装备融资租赁。探索建立省级土壤污染防治基金、气候变化领域项目储备库。
(省发改委、省财政 厅、省生态环境厅、省金融监管局、江西银保监局 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
三、保障措施 (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重大事项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要加强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省直其他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加强跟踪调度,及时解决推进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确保本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及时落地见效。
附件:江西省加快构建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重点举措清单及完成时限、牵头部门
附件
江西省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 重点举措清单及完成时限、牵头部门
一、健全生态环境治理领导责任体系
1.建立生态环境质量排名制度(2021 年)(省生态环境厅)
2.研究制定省、市、县三级生态环境保护事权与财政支出责任清单(2020-2022 年)(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
3.制定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的政策举措(2021 年)(省生态环境、省编办、省人社厅、省财政厅)
4.建立健全防范和惩治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的责任
— 14 — 体系和工作机制(省生态环境)
5.研究制定江西省生态环境保护奖励激励制度(2021年)
(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生态环境厅)
二、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企业责任体系
6.探索建立重点品种的废弃产品规范回收与循环利用制度(2022 年)(省工信厅、省生态环境厅)
7.完善污染源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2020 年)(省生态环境厅)
8.研究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鉴定评估分类管理办法 (2020 年)(省生态环境厅、省司法厅)
9.出台“散乱污”企业认定标准和整治要求(2020 年)(省生态环境厅)
三、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
10.建立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发现和查办激励机制,完善出台生态环境违法行为举报查办奖励激励办法(2021 年)(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
11.建立完善生态环境舆情的搜索、监控、调处和回应制度(2021 年)(省生态环境厅、省委宣传部、省公安厅)
12.出台加强生态环境治理领域行业自律与协会监督的指导意见(2022 年)(省民政厅、省工商联、省生态环境厅)
13.建立完善企业环境“开放日”制度(2021 年)(省生态
环境厅)
14.推行省市县三级企业环保接待日制度(2020)(省生态环境厅)
四、健全生态环境治理监管体系
15.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2020 年)(省生态环境厅、省编办)
16.细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指导目录(2020 年)(省生态环境厅、省司法厅)
17.探索建立“恢复性司法实践+社会化综合治理”审判结果执行机制(2022 年)(省法院)
18.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2020 年)(省生态环境厅)
19.制定实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2020 年)(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
20.编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技术指导手册。(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
21.开展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试点(2022 年)(省生态环境厅)
22.构建突发生态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健全跨部门、跨区域生态环境应急协调联动机制(2022 年)(省生态环境厅、— 16 — 省应急管理厅)
23.依托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生态环保监管领域推行非接触式监管智能化应用(2021 年)(省生态环境厅)
24.建立健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2020-2022年)(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
25.研究制定江西省生态环境技术服务中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2020 年)(省生态环境厅)
26.制定完成全覆盖、可追溯的生态环境监测全过程控制制度(2025 年)(省生态环境厅)
27.研究制定江西省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预警预报制度(2021年)(省生态环境厅)
五、健全生态环境治理市场体系
28.研究制定推进生态环境第三方治理的意见(2022 年)(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
29.研究制定社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2020年)(省市场监管局、省生态环境厅)
30.深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托管服务模式改革(2021 年)(省发展改革委、省住建厅)
31.建立城镇污水处理费动态调整机制(2021 年)(省发改委、省住建厅)
32.研究出台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2021 年)
(省发改
委、省住建厅)
33.完善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机制(2021)(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
34.完善差别化电价政策,完善部分环保行业用电支持政策(2020-2025)(省发改委、省电力公司)
35.探索建立绿色产业企业上市奖励制度(2022 年)(省发改委、江西证监局)
36.探索建立绿色债券担保奖励制度(2023 年)(省发改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37.完善排污权抵质押融资制度体系(2023 年)(省生态环境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38.建立完善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2021 年)(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
39.完善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环保补偿机制,制定《江西省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定额奖补实施办法》(2021 年)(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
六、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信用体系
40.研究制定江西省企业环保信用评价办法(2020 年)(省生态环境厅)
41.建立完善企业生态环境信用申诉修复机制(2021 年)(省生态环境厅)
— 18 — 42.建立完善排污企业和生态环境社会化服务机构红黄牌警示管理和黑名单制度(2021 年)(省生态环境厅)
43.建立健全社会环境检测机构诚信体系(2021 年)(省生态环境厅)
44.建立企业环境信用差异化管理机制(2021 年)(省生态环境厅)
七、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45.制订《江西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2020 年)(省司法厅、省生态环境厅)
46.制订《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2021年)(省生态环境厅、省市场监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