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政排水管网的养护管理(本站推荐)
浅谈市政排水管网的养护管理
城市排水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排水设施是否完好, 功能是否健全, 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 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养护”,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排水管道逐渐增多,如果按照以往的养护管理模式, 已经不能有效的对排水管道进行维护, 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因此提高养护认识、完善养护管理、创新养护手段迫在眉睫。
一、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变重建设轻养护的观念
养护的目的就是保持管道的健康,防患于未然,减小或避免问题的发生,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养护管理不能只局限于技术管理, 而要分为确定科学的养护方案、人员管理、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
(1)科学的养护方案是指确定切实有效养护方案,责任到人。将养护全区域按社区分地段包干到组,依次包干,层层落入到每个人。提高投诉处理的响应速度,如发现有窨井盖缺损、窨井内污水外溢,立即督促小组人员及时处理。
(2)人员管理,要建立起科学养护的施工队伍,养护人员持证上岗,通过业务和专业培训提高养护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养护人员要提高思想, 重新认识养护行业,一切工作要以向社会和市民提供优质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责任心。
(3)安全管理,以“安全第一”为行动准则, 确保人员安全作业、设施安全运行。
(4)技术管理,积攒工作经验, 运用先进技术, 制定针对性的养护方法, 总结自己的养护管理,经常性的进行业务交流,提高队伍的总体素质。
二、抓关键,促养护工作到位。
要做到“保障设施运行、降低养护成本, 延长使用寿命”, 就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1)从“细”入手。养护不仅要做, 还要做“好”。怎样才能养护到位, 保证排水设施运行, 那就要做到“管理细、安排细、操作细”。细活出精品, 因此养护人员要以“细” 贯穿整个工作。
(2)从“全”着眼。对排水设施要做到全方位养护, 不能只巡查不调查, 不能只清淤不冲洗等。所有的工作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排水设施每一样附属构筑物都是排水管道的关键部位, 只有排水管道所有设施都得到“呵护”,保障结构完好, 才能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3)保“点”为主。养护工作在抓全面的同时还要突出重点、突出核心工作。要以工作的主次性、重要性来安排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养护质量、节约养护成本。
(4)全“面”统筹。养护工作既是一项琐碎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每一类工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因此要将“细”、“全”、“重点”统筹安排,合理安排各项工作, 才能做到提高效率、保证质量、节约成本。
三、完善养护管理的实施路径
以往的养护手段缺乏科学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手段,无法预知未来发生和即将发生事故的隐患,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因此必须有方法、有步骤的完善养护管理。
(1)以管网调查为基础,掌握管道运行状况。定期管网普查, 更新管道信息。管网普查是掌握排水设施结构与运行状况主要手段, 其普查内容为井盖、附属构筑物、水流充满度及速度、管道内气体、设施出现的问题、重要支户线等情况。定期的对管网普查可以及时跟踪排水设施信息, 掌握设施状况,推测管道养护周期, 制定养护计划。所有养护工作都围绕管网普查结果展开。
(2)加强重视排水管道的巡查,其内容为:检查地面有无沉陷、有无过重的外荷载、井内有无异变、水流是否正常、有无违章接入管线、有无堵塞物。平时应加强对巡视人员的管理和专业知识教育。主管人员应经常检查、巡视、填好检查记录表,并指出重点的检查地段。定期召开巡视检查人员会议,汇报工作和互相交流经验。巡视人员长时间巡视一段工程,会养成习惯。对地物地貌、排水管道习以为常,不易发现问题,可以定期为一个季度或半年调换一次。
(3)完善技术规范、制定一系列的作业流程。每一项养护作业都要依据技术规范和作业流程,有规范可循才能做到标准统一, 质量得到保证。只有在规范的流程下才能保证作业安全, 熟练作业方式, 优化作业手段, 提高作业效率。重视管道技术管理,排水管道技术管理工作包括:技术档案的归档工作;排水泵站机组和设备的技术检查和鉴定;下雨后进行雨后检查。技术检查的内容有:管内淤积情况,水深变化,地下水渗入情况等。(4)做好日常台帐工作。管网日常巡查日志是排水设施每一天的“生活状态”的记录, 因此要加强对日志的保存和信息的摘录, 便于查询设施状况。管网普查台账是每一年设施的健康状况的记录, 所以不仅保存现场记录, 还要将其整理为电子版便于查询和分析。对外出作业采集的影像资料更要作好保存, 它是设施状况最直观的体现。
(5)总结年度养护工作,为下年度安排做规划。加强对管道健康的评估工作。技术调查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对排水设施进行调查, 准确定位管道病态位置, 评估管道健康级别, 准确制定养护计划, 提高养护效率, 并节约养护经费。及时对管道现状分析和与往年的比较, 能推测出管道出现问题的周期, 预测管道今后几年内使用性能的变化情况, 以制定平日养护计划, 并对管道全面、整体的养护进行规划。
四、养护管理科学发展的趋势是提高科技含量。
1、加强地下排水管网的科学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城市排水管网的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和中央调配系统,合理调配污水资源,利用现代高科技管理手段对地下管道实时排查、诊断管道渗漏状况和渗漏区域,实现对地下排水管道故障的早发现、早预见、早排除;强化城市地下排水区域、水域、流域的网格化管理,在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建立前设专人巡视、连续跟踪。
2、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 让养护维修和管理手段逐渐向机械化过渡,降低养护成本, 提高养护质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改善工作条件, 保障操作安全。目前国内外逐渐开始接受一些新的科学手段和方法, 为管道养护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声纳管道检测。声纳管道监测仪可以将传感器头浸入水中进行检测。声纳系统对管道内侧进行声纳扫描,声纳探头快速旋转并向外发射声纳的信号,然后接收被管壁或管中物体反射的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形成管道的横断面图。一般来说,声纳系统可以提供准确合理的资料,以判断管线断面的管径、沉积物形状及其变形范围, 并为管道修复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城市排水系统对于整个城市环境、发展越来越重要,只有对其及时养护, 才能保证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要在原有的养护管理和手段上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并利用先进的科学与技术, 加强养护管理, 做到管理科学化、系统化, 从而降低养护成本, 延长设施使用寿命, 确保排水设施正常运行。
第二篇:浅谈市政排水管网的养护管理
浅谈市政排水管网的养护管理
城市排水是现代化城市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涝、防洪的骨干工程。排水设施是否完好, 功能是否健全, 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 关系到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也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养护”,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排水管道逐渐增多,如果按照以往的养护管理模式, 已经不能有效的对排水管道进行维护, 使其发挥应有的功能。因此提高养护认识、完善养护管理、创新养护手段迫在眉睫。
一、某沿海城区的管道特点
以某沿海城区为例,该城区面积26平方公里,人口10.9万,排水管线长度174476M,检查井、雨水井计21848座,雨污泵站12只,排水体制以合流截流制为主导,向分流制为推进目标的排水体制。主干、支管均为这种情况。
由于修建时规格不统一,断面不统一,新老管线并存的使用,造成养护手段和目标也不同。老旧管线由于建设年代较早, 已开始严重淤积、结构老化, 甚至出现塌陷、管道瘫痪。并且老管线大部分雨污合流、雨污混接、设计管径较小, 不能满足目前用户的排水需求,因此对老旧管线养护难度非常大, 部分则需要改造和翻修。而新建管线运行状况良好, 就更需要加强养护,避免和减少问题发生, 以延长设施使用寿命。由于排水管道存在着面广、点多、量小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维修、养护质量的提高。
二、实践科学发展观,改变重建设轻养护的观念
养护的目的就是保持管道的健康,防患于未然,减小或避免问题的发生,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养护管理不能只局限于技术管理, 而要分为确定科学的养护方案、人员管理、安全管理和技术管理。
(1)科学的养护方案是指确定切实有效养护方案,责任到人。将养护全区域按社区分地段包干到组,依次包干,层层落入到每个人。提高投诉处理的响应速度,如发现有窨井盖缺损、窨井内污水外溢,立即督促小组人员及时处理。
(2)人员管理,要建立起科学养护的施工队伍,养护人员持证上岗,通过业务和专业培训提高养护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养护人员要提高思想, 重新认识养护行业,一切工作要以向社会和市民提供优质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责任心。
(3)安全管理,以“安全第一”为行动准则, 确保人员安全作业、设施安全运行。
(4)技术管理,积攒工作经验, 运用先进技术, 制定针对性的养护方法, 总结自己的养护管理,经常性的进行业务交流,提高队伍的总体素质。
三、抓关键,促养护工作到位。
要做到“保障设施运行、降低养护成本, 延长使用寿命”, 就要抓住以下几个关键:
(1)从“细”入手。养护不仅要做, 还要做“好”。怎样才能养护到位, 保证排水设施运行, 那就要做到“管理细、安排细、操作细”。细
活出精品, 因此养护人员要以“细” 贯穿整个工作。
(2)从“全”着眼。对排水设施要做到全方位养护, 不能只巡查不调查, 不能只清淤不冲洗等。所有的工作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排水设施每一样附属构筑物都是排水管道的关键部位, 只有排水管道所有设施都得到“呵护”,保障结构完好, 才能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3)保“点”为主。养护工作在抓全面的同时还要突出重点、突出核心工作。要以工作的主次性、重要性来安排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养护质量、节约养护成本。
(4)全“面”统筹。养护工作既是一项琐碎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每一类工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因此要将“细”、“全”、“重点”统筹安排,合理安排各项工作, 才能做到提高效率、保证质量、节约成本。
四、完善养护管理的实施路径
以往的养护手段缺乏科学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手段,无法预知未来发生和即将发生事故的隐患,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因此必须有方法、有步骤的完善养护管理。
(1)以管网调查为基础,掌握管道运行状况。定期管网普查, 更新管道信息。管网普查是掌握排水设施结构与运行状况主要手段, 其普查内容为井盖、附属构筑物、水流充满度及速度、管道内气体、设施出现的问题、重要支户线等情况。定期的对管网普查可以及时跟踪排水设施信息, 掌握设施状况,推测管道养护周期, 制定养护计划。所有养护工作都围绕管网普查结果展开。
(2)加强重视排水管道的巡查,其内容为:检查地面有无沉陷、有无过重的外荷载、井内有无异变、水流是否正常、有无违章接入管线、有无堵塞物。平时应加强对巡视人员的管理和专业知识教育。主管人员应经常检查、巡视、填好检查记录表,并指出重点的检查地段。定期召开巡视检查人员会议,汇报工作和互相交流经验。巡视人员长时间巡视一段工程,会养成习惯。对地物地貌、排水管道习以为常,不易发现问题,可以定期为一个季度或半年调换一次。
(3)完善技术规范、制定一系列的作业流程。每一项养护作业都要依据技术规范和作业流程,有规范可循才能做到标准统一, 质量得到保证。只有在规范的流程下才能保证作业安全, 熟练作业方式, 优化作业手段, 提高作业效率。重视管道技术管理,排水管道技术管理工作包括:技术档案的归档工作;排水泵站机组和设备的技术检查和鉴定;下雨后进行雨后检查。技术检查的内容有:管内淤积情况,水深变化,地下水渗入情况等。
(4)做好日常台帐工作。管网日常巡查日志是排水设施每一天的“生活状态”的记录, 因此要加强对日志的保存和信息的摘录, 便于查询设施状况。管网普查台账是每一年设施的健康状况的记录, 所以不仅保存现场记录, 还要将其整理为电子版便于查询和分析。对外出作业采集的影像资料更要作好保存, 它是设施状况最直观的体现。
(5)总结养护工作,为下安排做规划。加强对管道健康的评估工作。技术调查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对排水设施进行调查, 准确定位管道病态位置, 评估管道健康级别, 准确制定养护计划,提高养护效率, 并节约养护经费。及时对管道现状分析和与往年的比较, 能推测出管道出现问题的周期, 预测管道今后几年内使用性能的变化情况, 以制定平日养护计划, 并对管道全面、整体的养护进行规划。
五、养护管理科学发展的趋势是提高科技含量。
1、加强地下排水管网的科学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建立城市排水管网的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和中央调配系统,合理调配污水资源,利用现代高科技管理手段对地下管道实时排查、诊断管道渗漏状况和渗漏区域,实现对地下排水管道故障的早发现、早预见、早排除;强化城市地下排水区域、水域、流域的网格化管理,在计算机网络监控系统建立前设专人巡视、连续跟踪。
2、广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 让养护维修和管理手段逐渐向机械化过渡,降低养护成本, 提高养护质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改善工作条件, 保障操作安全。目前国内外逐渐开始接受一些新的科学手段和方法, 为管道养护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声纳管道检测。声纳管道监测仪可以将传感器头浸入水中进行检测。声纳系统对管道内侧进行声纳扫描,声纳探头快速旋转并向外发射声纳的信号,然后接收被管壁或管中物体反射的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形成管道的横断面图。一般来说,声纳系统可以提供准确合理的资料,以判断管线断面的管径、沉积物形状及其变形范围, 并为管道修复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城市排水系统对于整个城市环境、发展越来越重要,只有对其及时养护, 才能保证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因此必须要在原有的养护管理和
手段上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并利用先进的科学与技术, 加强养护管理, 做到管理科学化、系统化, 从而降低养护成本, 延长设施使用寿命, 确保排水设施正常运行。
第三篇:2019关于对市政排水管网及 设施代管养护的工作报告
2019关于对市政排水管网及设施代管养护的工作报告
2019关于对市政排水管网及
设施代管养护的工作报告
生物科技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按照双方签订的《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科技产业园区排水管网养护代管协议书》之规定,本我司于2019年1月1日起对贵区协议内市政路段的排水管网、设施加大了巡检、排查、养护力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市政排水管网及各类排水设施进行了及时清疏、更换。针对本各类节假日、汛期前后、冬季养护,我司实行24小时值班及周末值班制度,加大巡检排查养护力度,对发现的问题予以及时处理。确保本市政排水管网及设施畅通、完好,为园区的快速发展和市民安全出行提供有利保障。
一、截至10月份工作完成情况
在园区管委会,规建局、公设局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截止2019年10月12日,我司相继对代管养护路段市政排水管网及设施进行清淤、疏通及更换养护。截至目前已对协议内的市政排水管网进行了全面清挖、疏通,并对部分存在问题隐患的排水设施进行了集中更换,及汛期时会同贵区公设局对接负责人进行了应急防汛处置工作,累计清挖雨水井2552座、清挖检查井1141座、更换雨水井71座、更换检查井39座、疏通管道43450米、清洗检查井5座;
二、下一阶段工作计划
我司针对贵区市政排水管网、设施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相应的代管养护工作计划。今年养护工作计划如下:全年1月1日--12月31日由以下几项工作内容相互贯穿同步进行。
1.对市政排水管网及设施的日常巡检、排查;
一、汛前、汛中、汛后对市政排水管网及设施的清淤、疏通及维护更换;
2.对雨、污水排水井的维护更换;
3.汛期时:防汛应急排查、对市政排水管网的清疏、对因雨水冲刷造成破损的各类排水井的维护更换;
4.冬季养护:日常巡检排查、对重点路段、主干道、学校周边路段、人员密集场所、城乡结合部市政排水管网的清疏,对排查出因重型车辆碾压破损、偷盗原因造成安全隐患的各类排水井的维护更换;
5.针对园区各项重要活动、全年各类节假日前后,对市政排水管网及设施的安全隐患排查与养护管理;
三、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通过前一阶段对园区市政排水管网及设施的代管养护,在开展养护工作过程中我司遇到以下问题及困难:
1.排水设施:即雨、污水检查井、雨水篦子损坏原因大多为大型载重车辆碾压、偷盗、工地临时排水损坏所致,烦请贵局加大监督力度;
2.个别雨水支管内常满树根排水不畅雨水井,已清疏完毕;
3.在对园区代管养护市政排水管网进行清疏时,由于我司高压清洗车出水量较大,加之加水地点较远,烦请贵局在园区内指定一至两处加水点,以便我司高压清洗车及时进行补水,进一步有效提高清疏工作效率(青a55229、青a44889、青a56850、青a29138);
4.部分路段管线管径过小,已无法满足排水量,瞬时强降雨时尤为明显,易饱和易冒井;5.请贵园区拨付本代管养护经费;
以上是本我司对贵园区代管养护市政排水管网、设施的巡检、排查及汛期时代管养护工作的完成情况及存在的困难与问题。(附养护工作图片)
特此报告
第四篇:小区排水管网管理规定
小区排水管网管理规定
为保障小区内雨污水管网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确保生产、生活的正常开展,进一步做好雨污水管网清疏、巡查等工作,特制定本规定:
一、机构设置
XX部是保障小区内排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安全有效运行的责任部门,下设清疏巡查班,主要负责小区内排水管网及附属设施的巡查,以及小区内所有道路雨水口、排水管道和检查井的清疏,人员两名,责任落实到人。
二、岗位职责
1、听从指挥,服从分配,严格遵守公司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
2、熟悉掌握小区范围内排水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分布、走向、管径等基本系统特征和使用情况。
3、日常的巡查、清疏计划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科学安排。
4、每天对小区内排水管网进行巡查,每周对小区内的雨污水检查井进行开盖检查两次,保证管道完好无破损和井内爬梯完好无缺损,若有损坏须及时修复,并做好工作记录。
5、应定期清理小区内污水预处理设施(如化粪池、隔油池、毛发收集池等)。相关清理周期:隔油池7天清理一次;
化粪池三个月抽粪一次。
6、日常巡查、清疏过程中,发现排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内有非正常的淤积或堵塞,应尽量自行疏通;如本部门无法独立完成时,记录备案确切位置由水电部负责人及时向主管领导提出书面报告,协调处理。
7、日常巡查、清疏过程中,发现排水井盖(座)或雨水箅子有丢失或损坏的情况应及时补齐或更换,最长不超过半个小时,并记录备案确切位置。
8、巡查路面和绿化带的排水管网和附属设施时,发现排水设施损坏,应及时修复,并以书面形式记录确切位置备案。
9、巡查、清疏工作人员必须每日认真填写《巡查记录》,并签名存档。若发生维修、清疏工作,认真准确填写《维修清疏记录表》。
10、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排水管渠下井作业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齐全、灵敏、有效,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XXXXXXXXXX公司 二○○ 年 月 日
第五篇:排水管网(含泵站)运营维护管理
排水管网(含泵站)运营维护管理
一、排水管网现状
排水管网属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政排水管网总量逐年增加。排水管网建成后管理维护及保持管网畅通是排水管网运营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工作,目前城市排水管网“重建设,轻管理”的情况还普遍存在,在排水管网养护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造成养护手段单一,已有管网的维护管理或者维护管理力度不够,方法不对,没有采用必要的检测手段,没有形成科学、系统、周期性的机制,造成管网存在较多病害。故随着管网系统的不断完善和陆续的投入使用,管网养护便成了一个现实的问题,只有及时的养护,才能保证管网系统的正常运行,否则会导致其系统功能的丧失,甚至会产生局部管网系统的瘫痪,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以及生产的正常进行,因此促使政府寻求第三方来对管网进行运营维护管理,以保证管网系统的正常运行。
二、运营内容
管网运营管理内容主要包括管网的日常巡视检查及管网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如管网普查;管道疏通清淤;清捞污水口、检查井、排气井;维修或更换检查井、污水口井盖、井框、污水箅、爬梯等;排放口清淤;封堵管道;拆除管堵;闸门、闸门井维修;局部破损管道修复、局部断头管的打通;排水用户管理;配合水务主管部门进行 防汛抢险等等。不包括管道折旧、大修、管网质量性问题、影响管道排水的工程施工等。
泵站的日常运行包括泵站的日常巡查与检查及泵站内部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如泵站的日常巡查与检查;泵房、进出水建筑物及引河的清洁与保养;清污设备、各种泵类等电气设备及辅助设备的清扫、检查与养护;闸门与启闭设备的维修与养护;仪表与自控设备的清洁、保养与维修;发电、变电、配电设备的养护及抢修。不包括运营泵站运营电费、水费、折旧、大修、泵站内质量性问题、其它影响泵站运营的因素。
三、费用
根据运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费用:人工费、垃圾处理费、养护费、安全措施费、不可预见费、办公费、合理利润、税金等。
根据深圳市中标价,排水管道养护费用约为24元/米/年左右(即2000元/公里/月),四、市场前景
以深圳为例:实现排水管网投资以及管网高质量运营,是城市排水管理中的一大难题。2011年,深圳市开启排水管网市场化运营破冰之旅,据介绍,截至2011年底,深圳各区全部完成排水管网与泵站委托运营招标工作,并已逐步开始管网移交管理工作。截止2014年,深圳市市政排水管网总长度近11600公里。原特区内实行特许经营管理制度,主要由深圳市水务集团负责运营,市水务局负责监管;原特区外主要实行传统的行政管理体制,排水管网的运营主体各不相同,监管机构由市、区、各街道办三级组成。
在操作上,深圳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原特区外四区排水管网市场化运营的意见》,明确了市场化运营的目标和任务,由市水务局统筹方案,制定统一的招标文件和合同,以各区水务局为责任主体,组织实施招标工作。
现在全国都在推行污水处理厂、网分离,污水处理厂基本已全部实现了市场化运营;因此推进排水管网市场化运营是大势所趋,政府向社会采购公共服务,通过市场化运营,实现了管养分离,主管部门集中力量做好行业监督管理,既有利于提高排水管网运营质量,又有利于提升排水监管水平。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国发〔2013〕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于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总量不足、标准不高、运行管理粗放等问题。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拉动投资和消费增长,扩大就业,促进节能减排。为加强和改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战略部署,立足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科学研究、统筹规划,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城镇化质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抓好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推动城市节能减排,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规划引领。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切实加强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严格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充分考虑资源环境影响和文物保护的要求,有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民生优先。坚持先地下、后地上,优先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提高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安全为重。提高城市管网、排水防涝、消防、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运营标准和管理水平,消除安全隐患,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机制创新。在保障政府投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进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加大金融机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绿色优质。全面落实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城市基 础设施建设工业化水平,优化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发展环境,建立相关标准体系和规范,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二、围绕重点领域,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水平全面提升
当前,要围绕改善民生、保障城市安全、投资拉动效应明显的重点领域,加快城市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水平。
(一)加强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按照“量力而行、有序发展”的原则,推进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发挥地铁等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作用,带动城市公共交通和相关产业发展。到2015年,全国轨道交通新增运营里程1000公里。积极发展大容量地面公共交通,加快调度中心、停车场、保养场、首末站以及停靠站的建设;推进换乘枢纽及充电桩、充电站、公共停车场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将其纳入城市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规划同步实施。
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改造。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提升道路网络密度,提高城市道路网络连通性和可达性。加强城市桥梁安全检测和加固改造,限期整改安全隐患。加快推进城市桥梁信息系统建设,严格落实桥梁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城市路桥的运行安全。各城市应尽快完成城市桥梁的安全检测并及时公布检测结果,到2015年,力争完成对全国城市危桥加固改造,地级以上城市建成桥梁信息管理系统。
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城市交通要树立行人优先的理念,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保障出行安全,倡导绿色出行。设市城市应建设城市步行、自行车“绿道”,加强行人过街设施、自行车停车设施、道路林荫绿化、照明等设施建设,切实转变过度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
(二)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
市政地下管网建设改造。加强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和检查,优先改造材质落后、漏损严重、影响安全的老旧管网,确保管网漏损率控制在国家标准以内。到2015年,完成全国城镇燃气8万公里、北方采暖地区城镇集中供热9.28万公里老旧管网改造任务,管网事故率显著降低;实现城市燃气普及率94%、县城及小城镇燃气普及率65%的目标。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综合管廊项目。新建道路、城市新区和各类园区地下管网应按照综合管廊模式进行开发建设。
城市供水、排水防涝和防洪设施建设。加快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区域供水,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国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95%和水 质达标双目标;加强饮用水水源建设与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限期关闭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切实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在全面普查、摸清现状基础上,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解决城市积水内涝问题。积极推行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将建筑、小区雨水收集利用、可渗透面积、蓝线划定与保护等要求作为城市规划许可和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因地制宜配套建设雨水滞渗、收集利用等削峰调蓄设施。加强城市河湖水系保护和管理,强化城市蓝线保护,坚决制止因城市建设非法侵占河湖水系的行为,维护其生态、排水防涝和防洪功能。完善城市防洪设施,健全预报预警、指挥调度、应急抢险等措施,到2015年,重要防洪城市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全面提高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减灾能力,用10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防洪工程体系。
城市电网建设。将配电网发展纳入城乡整体规划,进一步加强城市配电网建设,实现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到2015年,全国中心城市基本形成500(或330)千伏环网网架,大部分城市建成220(或110)千伏环网网架。推进城市电网智能化,以满足新能源电力、分布式发电系统并网需求,优化需求侧管理,逐步实现电力系统与用户双向互动。以提高电力系统利用率、安全可靠水平和电能质量为目标,进一步加强城市智能配电网关键技术研究与试点示范。
(三)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设施建设和运行保障为主线,加快形成“厂网并举、泥水并重、再生利用”的建设格局。优先升级改造落后设施,确保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国家新的环保排放要求或地表水Ⅳ类标准。到2015年,36个重点城市城区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建设完成污水管网7.3万公里。按照“无害化、资源化”要求,加强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70%左右;加快推进节水城市建设,在水资源紧缺和水环境质量差的地区,加快推动建筑中水和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到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保障城市水安全、修复城市水生态,消除劣Ⅴ类水体,改善城市水环境。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以大中城市为重点,建设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区)和生活垃圾存量治理示范项目。加大处理设施建设力度,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到2015年,36个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设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左右;到2017年,设市城市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确保垃圾处理设 施规范运行,防止二次污染,摆脱“垃圾围城”困境。
(四)加强生态园林建设。
城市公园建设。结合城乡环境整治、城中村改造、弃置地生态修复等,加大社区公园、街头游园、郊野公园、绿道绿廊等规划建设力度,完善生态园林指标体系,推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到2015年,确保老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不低于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60%。加强运营管理,强化公园公共服务属性,严格绿线管制。
提升城市绿地功能。到2015年,设市城市至少建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水、气、电等设施齐备,功能完善的防灾避险公园。结合城市污水管网、排水防涝设施改造建设,通过透水性铺装,选用耐水湿、吸附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等,建设下沉式绿地及城市湿地公园,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补充地下水、净化生态等功能。
三、科学编制规划,发挥调控引领作用
(一)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理念,遵循城镇化和城乡发展客观规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统筹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民生为本,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禁止不切实际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和滋生腐败的“豆腐渣工程”。强化城市总体规划对空间布局的统筹协调。严格按照规划进行建设,防止各类开发活动无序蔓延。开展地下空间资源调查与评估,制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统筹地下各类设施、管线布局,实现合理开发利用。
(二)完善和落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提高科学性和前瞻性,避免盲目和无序建设。尽快编制完成城市综合交通、电力、排水防涝和北方采暖地区集中供热老旧管网改造规划。抓紧落实已明确的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城镇供水、城镇燃气等“十二五”规划。所有建设行为应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落实《绿色建筑行动方案》。
(三)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规划统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城乡医疗、教育、治安、文化、体育、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建设专业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场站等,完善城市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加强公共消防设施、人防设施以及防灾避险场所等设施建设。
四、抓好项目落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一)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各地要统筹组织协调在建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施工建设进度。通过建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信息系统,全面掌握在建项目进展 情况。对城市道路和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市政地下管网建设、城市供水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消防设施建设等在建项目,要确保工程建设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各地要列出在建项目的竣工时间表,倒排工期,分项、分段落实;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建设资金、材料、人工、装备设施等及时或提前到位;要优化工程组织设计,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推进在建项目实施。
(二)积极推进新项目开工。根据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落实具体项目,科学论证,加快项目立项、规划、环保、用地等前期工作。进一步优化简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减少和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干预,逐步转向备案、核准与审批相结合的专业化管理模式。要强化部门间的分工合作,做好环境、技术、安全等领域审查论证,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探索建立审批“绿色通道”,提高效率。在完善规划的基础上,对经审核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要抓紧落实招投标、施工图设计审查、确定施工及监理单位等配套工作,尽快开工建设。
(三)做好后续项目储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和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要求,超前谋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各级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规划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和工作作风,通过统筹研究、做好用地规划安排、提前下拨项目前期可研经费、加快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措施,实现储备项目与建设计划有效对接。对2016年、2017年拟安排建设的项目,要抓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健全统一、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储备库。
五、确保政府投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
(一)确保政府投入。各级政府要把加强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大力推进。中央财政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以及城镇污水管网专项等现有渠道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要确保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充分考虑和优先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对于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项目,应当以划拨方式供应建设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要纳入土地利用计划和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确保建设用地供应。
(二)推进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建立政府与市场合理分工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政府应集中财力建设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要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吸引包括民间资本在内的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有合理回报或一定投资回收能力的可经营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在市场准入和扶持政策方面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创新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运营管理方式,实行投资、建设、运营和监管分开,形成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管理专业的市场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现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事业 单位管理模式,向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化管理模式转变。进一步完善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价格形成、调整和补偿机制。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业务,建立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研究出台配套财政扶持政策,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
六、科学管理,明确责任,加强协调配合
(一)提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要保持城市基础设施的整体性、系统性,避免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要建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健全以城市道路为核心、地上和地下统筹协调的基础设施管理体制机制。重点加强城市管网综合管理,尽快出台相关法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规范城市道路开挖和地下管线建设行为,杜绝“拉链马路”、窨井伤人现象。在普查的基础上,整合城市管网信息资源,消除市政地下管网安全隐患。建立城市基础设施电子档案,实现设市城市数字城管平台全覆盖。提升城市管理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水平,提升数字城管系统,推进城市管理向服务群众生活转变,促进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和节能减排功能提升。
(二)落实地方政府责任。省级人民政府要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监督、指导和协调力度,结合已有规划和各地实际,出台具体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城市人民政府是基础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要切实履行职责,抓好项目落实,科学确定项目规模和投资需求,公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体项目和进展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各项具体工作。对涉及民生和城市安全的城市管网、供水、节水、排水防涝、防洪、污水垃圾处理、消防及道路交通等重点项目纳入城市人民政府考核体系,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城市予以表彰奖励;对质量评价不合格、发生重大事故的政府负责人进行约谈,限期整改,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三)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监督指导;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财政等支持政策;人民银行、银监会会同有关部门研究金融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措施;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定期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检查。
国务院
2013年9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