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科技活动中渗透养成教育
抓科技特色 渗养成教育 创品牌学校
——经验交流材料
伟大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可见,儿童时期形成的好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高家岭小学几十年如一日,始终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不仅重视德育活动的主渠道教育功能,也非常重视学科的养成教育渗透,尤其在科技方面的渗透。那么我校是如何注重它的“科技”性的同时,渗透学生的养成教育的呢?
一、创设环境氛围,让生养成爱科技的习惯
1、巧设墙面,让墙壁会说科普话,渗透爱科学的教育,校园文化是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催生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是学校人文传统和优良校风的根本之源。因此空白的墙壁成了我们空间挖掘的重要基地。在校门口内侧的两面墙壁,我们精选主题,东侧从节能、低碳、高科技到航天领军人物杨利伟„„右侧是世界气象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等科学日的标识,„„.通过这些充满了科技智慧的画面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洗礼,使学生感受到科技的力量,从而养成了爱科学的习惯。
2、充分利用少先队阵地,让每块阵地都说科普话,渗透爱科学教育 学校少先大队充分利用广播、墙报、黑板报和各班的队报等形式进行科普宣传,让学生感受科技的重要性,营造“信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促进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渗透养成教育
1、小发明活动中养成教育的渗透
1)培养了学生“问题”意识的习惯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知语)。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校在学生中开展小发明、小制作系列活动中,引导他们关心与自己生活相关的现象,指导学生观察、研究身边现象的实践活动,从中发现问题,以致解决问题。如麦自强同学在换房顶的灯泡时,桌子摞椅子很不方便还存在危险,于是他发明了“长把拧灯炮器”,此发明获得了高家岭乡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养成看科技方面的书籍和科教电视片的习惯
如《小学科技》、《小爱迪生》等青少年科普刊物,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里的“奇思妙想”等,从中找出别人的发明思路来源,启发和开阔自己的思维;同时引导学生广泛地多参加或接触各种活动,多观察周围的事事物物,找出它们的不足,从这些活动中寻找发明课题。当然对小学生来说,根据他们的知识结构,我们要求的只能是些小发明、小制作,哪怕只是一个想法,只要是有别与其它的,都是值得肯定,关键是让他们的想象“飞”起来。
3)养成善于思考和琢磨的习惯
根据现代科学研究,人的创造发明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当们掌握这些规律,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利用专门的科技活动课结合生活实际,向学生传授常用的发明创造法。如克服缺点法:明确每种物品都有缺点,改正了其不足缺点就是发明;希望发明法:设计出能满足某种需要的物品,就是发明;组合发明法:将不同物品组合在起,增加了功能也是发明;„„
通过常思考,常琢磨,就容易发现新的点子。
4)培养了学生表达的习惯
由于每次参赛的时候,要求参赛者陈述自己的参赛作品的主题、特点、作用等等,并且要求陈述要用普通话,声音要清楚响亮,这样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善于表达的习惯。
2、七巧板活动中的养成教育的渗透
无论在现代或古代,七巧板都是用以启发幼儿智力的良好伙伴。能够把幼儿对实物与形态之间的桥梁连接起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形状分析及创意逻辑上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现在我们学校开展七巧板活动,可以用来帮助小学生学习基本逻辑关系和数学概念,帮助孩子认识各种几何图形,辨认颜色,引导学生领悟图形的分割与合成,锻炼学生的手部功能、培养心智的耐力和敏锐的观察力。亦可用以说故事,将几幅七巧板图片连成一幅幅的连惯图画。如,先拼出数款猫、几款狗、一间屋,即可说出一美妙动人的故事。这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3、国际数棋活动中的养成教育的渗透
1)培养了口算心记的习惯
国际数棋不借助于其它任何计算的辅助形式,而全凭口算心记进行,而口算心记是一种高难度的数学思维方式,长此以往可潜移默化地强化口算心记的习惯,提升数学计算的速度与相关能力。
2)培养了计算的准确性
国际数棋规则要求每一步必须计算准确无误。这一要求使得每行进一步棋,都要进行相关结果的正确性验证,保证其准确性。这种反复多向的分析判断极大提高了数学计算能力的准确性,这也是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3)培养了学生的表达习惯
由于国际数棋要求每一步棋先口述棋步走法,从而可以培养一定的思维表达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与交流沟通水平。
4)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习惯
逆向思维是相对于正向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往往会起到另辟新径,寻求到更佳解决问题的作用。国际数棋“以退为进”的技巧正是这一逆向思维的体现。经常运用逆向思维可以转换惯常思维习惯,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十分有益。
5)培养了学生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的习惯
国际数棋单跨与连跨规则体现了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的题型,反应到思维形式上就是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的应用。这也是学习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两种思维定式,有效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多向性和独创性。
6)培养了学生数学比较习惯
比较是一种判断性的思维活动,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相同和差异的一种逻辑方法。应用国际数棋的打击技巧,本身就是一咱数学比较。学生不仅要对打击技巧
进行比较判断,而且也要对四则运算方法进行比较取舍,力求选择最佳、最有效的方式,以此达到目的。
4、科技小报中的养成教育
《雏鹰科技报》和《三农文摘报》由我校六年二班负责,这两份报纸都是在教师指导下完全由学生自己负责组稿、审稿、编排、校对的报纸,因此,我们抓住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1)养成练笔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在查找资料之后,每个栏目都要学生自己编写。尤其新闻栏目是要求结合校园科技活动和国家有关科技活动来选材组稿的,所以写稿的同学一定精心准备,一遍遍修改,方能过关通过。通过编写手抄报,每一名学生都锻炼了写作能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获得了提高、充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从一句话,一段话到一小篇文章,一点一点有了提高。
2)培养审美习惯,提升排版能力
选择什么字体,安排什么插图,如何设计版面„„这些都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久而久之,使办报的同学养成审美习惯,提升排版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在其他方面的审美能力。
3)养成交流合作探究的习惯。由于办报是以小组的形式来办的,全班分成四个组,为了共同办好报纸,组员必然要交流合作,探究如何把本组的这份报纸办好。
此外,办科技小报还培养了学生读科技书的习惯、选材的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等。
5、科幻画活动中的养成教育
1)通过科幻画活动,培养了学生善于自理,有条不紊的劳动习惯。
创作科幻画的特点是利用一定的媒介创造出具有科学与艺术相统一性的作品。这种媒介就是作画所需的画具和材料。如有些孩子用水彩画的技法来进行创作,而水彩画需要准备颜料盒,水彩笔,水彩颜料,水桶,抹布等多种绘画材料和工具。初次接触这类画的孩子经常是带了这样忘了那样。吃了几次亏后,他们会很自觉得在自己的抄题本上记下自己下次要带的材料。在刚开始的绘画过程中,有的孩子经常是将自己的衣服,裤子染得面目全非,更不要说自己的座位下,桌子上到处是一片狼籍。通过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同学的相互促进下,孩子们开始做到在绘画过程中至始至终都保持地面和桌面,衣服的整洁,作品完成后,各自把各自的工具,材料摆回原处。儿童通过反复长久的操作,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做事有始有终,有条不紊,干净整洁的良好卫生习惯。2)通过科幻画创作,培养了儿童学习的专著性,持久性,和自觉性的习惯。
科幻画创作是一项实践操作过程,虽然孩子们都是满怀激情地投入到活动当中。但是由于受其年龄特征的限制,个别孩子会出现坐不住,或半途而废的现象。每当有这种情况出现,作为老师就会用尽各种办法,引导和激励儿童参与绘画创作的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与乐趣。这样他们才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完成创作。自然而然,孩子就养成了对学习的持久性,专著性和自觉性的习惯。
3)科幻画创作,培养了儿童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想象力是不可思议的。未来世界对于孩子来说,既新奇又陌生。在他
们眼中,在他们思维中都是一幅幅五彩缤纷的科幻画。科幻画最能体现孩子们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它是跨越语言的快速列车,甚至是超越时空的时间隧道。孩子们想要表现出自己心中所想的生动有趣的科幻画。就会打破传统固定模式,他们会努力的挖空心思,独树一帜的去表现自己的想法。长久的这种训练,可以使其形成一种敢于大胆想象,勇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科幻画是超越语言的心智,是开启创造力的金钥匙,它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绘画能力。今后,我们还会不断探索和研究科技教育的规律性问题,同时激励更多的少年儿童参与科技创新大赛──科学幻想画的创作活动,引导孩子们进行科学幻想着眼于新世纪人类生产、生活因科技的发展可能呈现的巨大变化,绘出未来科学的美丽画卷,让少年儿童的创新思维和想象插上翅膀,使之在科学的世界中自由翱翔,越飞越高。
6、十字绣活动中的养成教育
十字绣是一种古老的民族刺绣,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中,一直以来就普遍存在着自制的十字绣的工艺品。那作为我们小学生开展十字绣活动,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传承,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习惯,耐心和专注力。在刺绣的时候,如果你不专心,就很容易绣错格子,前面没绣好,就会影响到后面。刺绣是很需要时间的工作,如果你没有耐心,绣一段时间就半途而废,那么你就永远出不了作品。所以十字绣能培养耐心和人的专注力。
7、科普考察活动中的养成教育
1)培养了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
观察是科技实验探究的开始,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因此在科普考察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深入细致观察的品质,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根据活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动笔和表达及整理文稿的习惯 每一次科普考察活动,都要求学生结合要考察的活动主题动脑想,考察什么,想从几个方面考察,并用本子记录下来,好有的放矢。活动前还要动手将准备工作做好,如,笔、本、穿戴、交通工具、午饭等。活动的时候还要动笔将考察的过程记录下来。回到家或学校以后,还要将本次科普考察活动整理出来。最后,在规定的科普活动课上还要分组汇报,这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科普考察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学校科普教育的途径。通过考察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活跃了学生思维,还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
三、整合《科学》、《少儿科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方位渗透养成教育
国家从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设置了《科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二年级没有这方面的课程,为了系统地对全体学生能进行科学素养的培养。我校又自编了《少儿科普》校本教材,从一年级起就开设了这门课程,细心呵护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为他们终生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三门课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
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而我们的校本教材《少儿科普》在整合前两者的基础上,更系统、综合、更完善、更系列,从低中高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低中年段每部分有五个单元:观察、实验、科幻画、小制作和文化窗口;高年段每部分有观察、实验、发明和文化窗口四个单元。这样学生从低年级培养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到中高年级逐渐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习惯,为他们终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诚然,科技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校所作的探索,在科技教育中渗透学生的养成教育所取得的成绩仍然是初步的、粗浅的。身为教育第一线的管理工作者应不断地用科学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并结合学校、学生实际不断地进行尝试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与意识和对自然万物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及能力,真正让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真正让学生在感受科技力量同时享受其育人的魅力!
※经验材料※
抓科技特色 渗养成教育 创品牌学校
——经验交流材料
(2011——2012下学期)
高 家 岭 小 学 2012年3月
第二篇:在点滴中渗透养成教育闫强
在点滴中渗透“养成”教育
小学生求知欲旺、可塑性大、模仿性强,是形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最佳时期,我们注重狠抓养成教育、及时纠正队员不规范言行。一是要严抓实管,经常反复地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队员记清记牢,做到淳淳教导,坚持不懈;二是要规范队员行为采取正反两方面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值周干部每日进行不定期的检查,通过广播及时表扬、批评、评比,并把检查评比的结果列入考评。
一、以常规教育为主线,结合校本特色活动为辅线,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养。
1、坚持民主选举制度
坚持少先队中小干部民主选举和小干部轮换制度,积极帮助少年儿童在少先队组织生活中从小培养和树立民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在民主投票选出新一届大、中队委后,进一步加强队干部的培养,经常性地开展培训,使队干部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坚持大队委干部例会制,对工作定期进行布置、总结、评比,使少先队工作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2、坚持规范的国旗下的教育
国旗下教育是德育建设的主阵地。我校每周一师生都肃立在鲜艳的国旗下,唱响庄严的国歌,聆听国旗下讲话,接受一次又一次深刻的教育。此外还通过班会课、中队活动和邀请当地派出所人员作法制、安全教育专题报告等形式,组织队员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 1
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交通安全法》。强化队员的法制观念和交通安全观念,培养法制意识,交通安全意识,使队员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3、坚持良好的“循环红旗”评比制度
“循环红旗”评比制度担负着我校一日常规考核工作。参加检查的成员负责检查各中队的出勤、卫生、学习、纪律等方面的表现,各项检查分工明确,各尽其能,且天天有记录有反馈。学生和老师可以很方便、快捷地获悉自己中队的情况。“循环红旗”评比制度充分发挥了其重要的功能和作用,成为学校的得力助手,让队员们的纪律、卫生等行为习惯有了监督,培养了他们的良好习惯。同时,各组监督员也以身作则,认真负责,及时记录和反馈,从而在全校形成激励、竞争机制。每周以中队为单位进行评比,将评选出一名优胜中队。
在开展轮值活动的同时,我还发动学生向“身边的陋习说再见与文明礼仪交朋友”活动作为轮值活动的辅助活动。通过学生评选出身边的陋习:说脏话、不讲卫生、不爱护公物、不遵守交通规则……并让学生自定改正计划,轮值小组不定期进行突击检查,对表现好的人和事进行表彰。我认为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陋习对自身及社会的危害,从而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通过这几年的不懈努力,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现在的校园你再也听不到学生的打骂声,取而代之的是游戏的欢笑声;再也看不到贪玩、不学习的现象,取而代之的是书声琅琅、互助互爱的学习场景;自私自利被好人好事取而代之;脏、乱、差的校园
环境也一去不复返了……
4、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特色教育
通过国庆节、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进行“革命歌曲大家唱、民族精神代代传”活动,使队员真正意识到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通过元旦、清明节、中秋节等,让队员懂得我国传统节日对人民的影响;通过跳绳、拔河等活动来丰富队员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使他们收获了美好的希望;通过10.13少年先锋队建队纪念日,新队员入队仪式活动,为新生佩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在队员中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而努力学习的远大志向。
二、以行为规范教育活动为龙头,结合文明礼仪教育,加强对少年儿童良好行为养成的培养。
1、以人为本、以德为先
校少先大队围绕着“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育人方针,提出学生礼仪行为规范达标要求,对全校大、中队干部分批次进行文明礼仪培训,并有针对性地重点培训一批文明礼仪导引员,通过学生行为习惯的实际训练,促进了校风校纪向前迈进,良好的尊师文明习惯在校内外得到展现,队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2、节约资源,从我做起
在学生中开展节约资源“四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学校少先队向全体同学发出倡议书。引导学生开展以“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一粒米”为内容的节约资源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意识,培养节约型消费观,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做节约资源的先锋。
我们在抓常规工作的同时,也注意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少先队的基础工作,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一是加强了信息及调研工作。切实重视信息交流,大队部开展活动后,及时向上级汇报工作,尽快把活动内容编辑入册,积极深入向队员及辅导员老师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二是加强了对中队工作的指导。要求各中队于开学初根据《镇级、校级大队活动计划》制定《中队活动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活动,加强对班队会的检查,注重过程管理。加大对中队辅导员的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了主题队会的程序和仪式。
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无论是少先队教育,还是课改,我想:我们都要是一个点燃火种的人。实践证明,我们只有把儿童身上失落的东西——自主还给儿童,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他们,使他们拥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才能使教育凸现生命的活力,使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走向成功。
王集镇赵集小学
闫强
2009年12月9日
第三篇:习惯养成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计划
习惯养成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计划
一年级一班 高晓霞
自古以来教育就是教书和育人相结合,但是往往在分数面前,在升学压力面前许多老师只看重了教书而忽视了育人,其实这是本末倒置。如果孩子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空有知识的人只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的悲剧人物。当今的社会越来越看重人的综合素质,因而国家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单一的传授知识不是我们需要的教育,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应该有意识的渗透德育。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肩负了传承中华几千年灿烂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任,因而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把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不留痕迹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利用好每个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在班级管理中渗透
小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可塑性。如果他们能够置身于一个处处有着良好习惯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
(一)学习习惯:
1、课前要尽量早点进教室,摆放好学习用品,静静的坐在座位上等待上课。离开教室整理好桌面。
2、课堂上积极表现,大胆表达出自己对问题的想法,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可以使自己变得更开朗、更乐观,还可以交往更多的新朋友。
(二)充分利用班队会及晨会的时间学习《一日常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班级内设立“小小监督岗”,专门负责监督检查学生的日常行为,并在班会时间进行一周总结,通过监督岗的汇报,评出“最佳拇指奖”“文明礼仪之星”等,对表现不够好的学生,及时进行点拨,指导,加强教育。
(三)合理利用升旗仪式,重大节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举行一些有意义的主题班队会,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各种活动和劳动中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在大型活动集合时做到快、静、齐,遵守公共秩序。
(四)充分发挥各项活动中的教育阵地的作用,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使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
二、在学科教学中渗透
1、利用识字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也如同拼音教学一样是枯燥乏味的,几乎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识字教学,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很重要,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过程,如在教学“打”字。我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这个字的读音,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组了“打架、打人、打骂”等词语。我听了之后,先是肯定了几个学生的发言,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能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学生一齐回答:“不能。”老师说:“对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那你们还能组其它有表示打这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低年级学生是人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
绩,而且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利用课文内容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的课文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有的渗透着先人的优秀品质,还有的渗透文明礼仪的内容等。这些非常有教育意义的课文,我们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如《棉鞋里的阳光》小峰的妈妈 给奶奶晒棉被,使奶奶盖在身上感到暖暖的,小峰也学妈妈的样子给奶奶晒棉鞋,使奶奶穿在脚上感到暖和。在这节语文课上,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识字,还学会了仔细观察,同时也在观察图的过程中,在练习口头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学到了礼貌用语,学到了尊敬长辈、关爱老人。因而孩子在课堂上学到的不仅仅是单一的语
文知识,还得到了品德的教育。
3、利用故事启迪学生的高尚美德。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生动有趣且内容丰富的故事,如:《失物招领》、《美丽的小路》、《胖乎乎的小手》等,利用这些故事的意义可以使学生受到熏陶,从而启发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高尚的情操。在《失物招领》一文中,通过讲述一群孩子去植物园进行参观时将果皮、瓜壳乱扔,后来在老师的教导下知错就改的故事,告诉我们从小要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懂得美
丽的环境要靠大家的共同维护。
4、利用口语交际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如:《有礼貌》、《请到我家来》、《打电话》、《买文具》等内容教育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礼貌待人。上好
口语交际课,也能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语文的教材本身就丰富多彩,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只要师用心去发现,就会将许多品德课的内容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融合,使语文教学更生动更富有内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 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作为教育者要从今天做起,做到用新的德育理念来教育新一代的国之栋梁!
第四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的养成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的养成教育
摘 要: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落实到具体的学科当中,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学生的养成教育,大的方面讲一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二是学会做人,将来做个有知识有文化的有品德有作为的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非常迫切。这是时代赋予的使命,因此要把它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学科教学;学生;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4-01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4.067
学生的养成教育是一个很宽泛的问题,如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语言的表达习惯、灵活的思维习惯等。这些不是某一个老师或者某门学科就能解决的,在语文的课堂里,适当渗透养成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心特等方面的发展,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就语文课本身的特点而言,根据课文内容加强听说读写等文化知识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在越来越注重金钱的社会里,显得意义非凡。
一、在养成教育中突出思想教育
思想问题是一切问题的首要问题。如果学生的思想上有了问题,那么家长和教师就是费上九牛二虎之力也难以让他回头,许多的问题学生就是这样来的。在多年的实践当中,我认为对现在的学生搞什么忆苦思甜的活动,根本没有任何效果,倒不如进行理想教育更实在。那么语文就要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传统的狼牙山五壮士、邱少云、黄继光等的故事,在当下的课本里已经淡出。在教学《微观世界的秘密》时,结合当代的国情,给学生讲讲“腾讯”的创业故事,讲讲“阿里巴巴”的创业故事,激发学生的对未来的憧憬。“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就是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最好诠释。
二、在养成教育中抓语言教育
现在的基础阶段,教育教学的评价体制唯成绩论英雄,不管过程科学不科学。在语文这门课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基本的教学任务之一。怎样才能表述清楚,表述得体,是个难点。话是说了,但是内容消极,还不如不说的好。如,我在讲《人类的语言发展史》一课时,就结合语言的实际作用,引导学生说话要得体,要明白“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有些话不能直说,需要委婉地表达,有些话不能当场说,需要在适当的场合对合适的对象才能说。诸多因素都决定说话的范围,说话的语气,说话的口吻等。
三、在养成教育中做到人格育人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什么样的老师就带出来什么样的学生。所以,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必须要做好的。教师的个人修养、文化积淀、唯物史观、兴趣爱好等都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在教学《春夜喜雨》时,我就抓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十个字,分析一个人的品质问题。现在的学生大多叛逆得很,轻者与家长老师怄气,或者是摔门踢窗,更甚者对立闹矛盾。对这样的学生,最好的方法就是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天底下父母是最可爱的人。因此,教师不但要鼓励他们力争上游好好学习,而且要用自身人格魅力去重塑他们,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起到春风化雨的教育效果。
四、在养成教育中做到榜样育人
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可塑性也很强,有很好的再学习能力,但就是有时候把握不住机会,让光阴虚度。教育学生,有的时候,模范的榜样作用是一种最好的教育资源。我们就要给学生讲比尔盖茨,讲马云,讲马化腾,讲创业故事的感人的一幕。从小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可以说用经济知识来武装他们的头脑。当今世界名人辈出,我们要选择那些有经典意义的人和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与时俱进的,是切合时宜的。
五、在养成教育中形成合力育人
学生生活的世界,一是家庭,二是学校,三是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才能培育出合格的人才,否则即使文化课学好了,但在做人方面还没有学好,等于培育出来的人才不是健全的,是带着缺陷的。作为老师,是学校的主导者,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培养学生。如,定期召开家长会,不能把家长会开成老师自我表扬的会。家访其实是一种很好的沟通方式,能和家长面对面坐下来谈谈孩子的成长,能细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方方面面,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随时和家长沟通,随时将孩子的表现,发到微信群里或者QQ群里,让家长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一举一动。在家里,父母就是学生的榜样。从多年的经验来看,家长站得直做得正的,他的孩子就没有怪毛病,能健健康康地成长。凡是家长言行不检点的,他的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坏毛病,殊不知这是当家长的长年累月影响的缘故。很多的家长表示不理解,只从客观上找原因,没有从自己的主观意识上去思考问题。家教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任何教育取代不了的。
六、在养成教育中用科学的方法育人
教育学生,有的老师细心周到,方方面面都做得好,有的做事粗枝大叶毛毛糙糙,那么学生也就不那么听话了。教师培养学生,关键的一点是教给学生怎样做人,走什么样的路。要把方法教给学生,而不是教师安排好了,学生按照教师的布局去走路,去学习生活,去学科学文化知识。教师经常头痛的学生,文化知识方面非常淡薄,他们把精力放在了其他事情上面,所以文化知识就少了。那么针对这部分学生,我们怎么办呢?从具体的事情做起,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具体做法就是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坚持上好每堂课,做好每页作业;在言行上,要言出必行行必有果,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这样同时从学习和行为两个方面去教育学生,不给他们留有做闲事的时间,杜绝他们的退路。久而久之,就能转化过来。所以说,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方式方法非常重要。方式方法正确了,可以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方式方法错误就可能耽误学生的前程。
当一个人在独处时所表现的品格才是他真正的品格。这是一位哲学家说过的话,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随时随地都表现出一种品格,而这种品格就是他精神气质内涵的具体表现。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外在表现,去培育他,让他的内涵很好地得到发展,从而成长为一个健康的人,合格的人。
参考文献:
[1] 徐洋波,肖玉芹.浅析如何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习惯养成教育[J].素质教育论坛月刊,2011(11):113-114.[2] 顾晓萍.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探索[J].教育艺术,2014(11):76.
第五篇:在学生养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在学生养成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养成教育是职业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很多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时候,经常遇到一些后进学生,用尽各种措施均不见效,文章提出了把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的设想,从学生的内心深处找到行动的根源,只有纠正学生的心理障碍才能有效进行养成教育。有一位记者问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在哪个实验室学到的东西最重要?”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出人意料的回答:“幼儿园”。记者又不解地问“幼儿园能学到什么呢?”老人神色严肃地回答:“幼儿园的老师教我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朋友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情要道歉,要学会观察大自然等等。”由此可见养成教育对一个人的成功意义有多么深远。有人讲养成教育是幼儿园、小学教育的事,职业高中搞养成教育没多大必要,果真如此吗?
现实情况告诉我们,目前的违法犯罪呈低龄化,中学生尤其是职高生犯罪率正逐年上升,很多职高学生跨出校门进入牢门。我们调查了几个案例,都说明了一个相同的道理:学生违法犯罪看似偶然的,其实是偶然中孕育着必然。很多学生在出事之前,老师根据他平时的表现就断言:这个学生迟早要出事的,真的被不幸言中。这类同学经常出入网吧、游戏机室,钱不够向同学强拿强借,经常出言不逊顶撞教师,不服管理,满口哥们义气,江湖习气浓厚。这说明在校期间较差的养成习惯是诱发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职业学校抓好养成教育已刻不容缓。
很多学校已意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将端正学生行为规范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学校开展三面循环红旗评比,以班级为单位,用量化打分的方法评出优胜班级。大部分学生都有一定的集体荣誉感,能明辨是非,约束自己的行为。对那些明知故犯、屡教屡犯、一犯再犯的学生,班主任不知所措,只能犯一次骂一次;第一次写保证书,第二次公开检讨,再不行就状告家长,最后的杀手锏是纪律处分,直至开除。整个过程都是以责问、训斥、强压的方式进行的,形式简单化,内容单一化,工作理想化,手段情绪化,效果适得其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从校门到校门,大学生的心理,教师的身份,读的是普通高中,教的是职业高中;用普高生的知识标准衡量职高生,难免出现标准过高,学生难以达到目标,设想与现实的偏差较大,老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大受影响。这是很多职校存在的现象。
其实职高生大多是中考落榜者,大多存在着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尤其严重,他们思想空虚,精神不振,抱着混世度日的态度,由学不好到不愿学,以至发展到破罐子破摔,失去了中学生应有的信心,在竞争中,甘愿沉沦,听天由命,有个别学生甚至心理严重扭曲,愤世嫉俗,一旦心理空虚,畸变,必然引发精神消极,颓废,一步步滑向道德与法律的边缘。
马斯洛认为:当个体的某种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时,身心就会失衡,产生心理病态,低质次需求的匮乏,会直接阻碍个体更高质次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求知求美的需求)的产生和增强。
一般来说,缺乏良好家庭教育,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生活适应能力较差,长期学习困难的学生心理压力较大,有较多的挫折感和自卑感,情绪消极多变,人际关系紧张,常常得不到同学的接纳;表现出退缩、逃避等消极行为,有的表面上看十足是“一匹北方的狼”的样子,独来独往,清高孤傲,但内疚、难过、失望等情绪却时常袭上心头,陷入惆怅和苦闷之中,这时他们内心深处渴望觅到“知音”,进行心换心的沟通交流,使他人了解自己,得到帮助与关怀,满足“归属与爱的需要”。有的学生在学习上无成就感,无法平衡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又无法在学习和技能等竞争中获胜,无法凭其正当行为获得满足,于是表现出某些不正当行为和违规行为,也就是说,学生的失当行为是他获取满足的一种方式。
纯粹地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教育方式,就像玩翘翘板,这头下去,那头又上来,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结果是事倍功半;只有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找到病源,才能制定解决的办法,所以要把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内因,确定症结,一剂猛药或釜底抽薪,才能药到病除。如何才能做到把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
一、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教师的人格力量表现为健康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渊博的学识,在学生的眼里,教师具有无可质疑的威信,是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他的一言一行,时刻对学生进行渗透,影响着学生的各个方面,因此要求教师做好以下几点: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其它教育前提的观念。思想问题,心理问题不解决,其它问题就不能根本解决。要提高教师心理学知识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教师要多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学校要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进行指导。转变传统教育中的只重普遍性,忽略特殊性的方式,有的教师认为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看不到学生心理个性的差异,教育缺乏针对性。不同的心理特征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这个道理。
2、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还要有为人师表的教师风范。教师认真备好每一门课,精心的上好每一节课,耐心的解答学生的每一个问题。要求教师有较丰富的知识,俗话说,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教给学生一碗水。现在来说,还要指示给学生一条江。这就是要求教师应博学。平
等而善意的每一次谈话,都会在学生的心里深处留下痕迹,都可能成为学生走向成功的基石。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处处以身作则,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作用。
3、要纠正学生的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具备健康乐观的心理素质。很多资料表明,教师患心理疾病的人越来越多,物欲横流的社会与淡泊名利的教师职业的反差,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与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学校、家长的高要求形成的无形压力等因素,使很多教师的心理出现了恐惧、焦虑、多疑等病态心理;三面红旗竞赛中,自己班级被扣分不是从班级工作中去找原因,却认为是值周教师或值周学生故意刁难他,内心表现出不服气,甚至责问值周教师或学生,搞得工作被动,人际关系紧张,这是一种典型的多疑、猜测的病态心理在作祟。如果教师带着这样一种心理去教育学生影响学生,能起到怎样的效果呢?不言而喻,不但达不到任何目的,反而会使得健康心理的学生受到影响,因此,要搞好养成教育,纠正学生的心理障碍,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4、选择适当的教育手段。对犯错误的学生或后进生一味地批评责问,起不到较大的教育效果,有时还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在这方面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为我们做了楷模。有一次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个学生拿着一块砖头正要砸向另一个学生,被陶先生及时制止了,并要打人的学生到办公室去等候处理,当陶先生到办公室的时候,那位学生已先到了,陶先生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糖说:“我不让你打人,你就不打人,你尊重了我的意见,这一块糖是奖励给你的。”接着又拿出第二块糖说:“据我了解,你之所以打那位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别人,你很正直,这块糖是奖励给你的。”接着又拿出第三块糖说:“我叫你到办公室来等候,你准时到了,很守信用,这块糖是奖励给你的。”这时那个学生哭了,承认了错误,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主动承认错误,有承认和改正的勇气,再奖励给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这是教育的艺术,陶先生肯定了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心悦诚服。如果我们仅仅是简单粗暴的训斥或处分学生,效果肯定大打折扣。
教师平时要多观察多关注学生,密切注意学生的“变化点”,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引导学生的“兴趣点”,适时激发学生健康的“情感点”。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抓好后进生养成教育的关键。
欧洲有一句名言:一切成就,一切财富,始于健康的心理。《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因此,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学校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关系到学生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培养一代新人的大事。具体来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多给予一些尊重与理解,激发后进生的上进激情。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后进生由于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表现的不尽如人意,往往得不到师长、同学的尊重,这就与其内心的渴望形成反差,致使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加速下滑,因此我们应更多尊重与理解他们。
尊重与理解后进生应从其人格上入手,职高生处于青春期初期,其心理逐渐成熟。他们反对师长对他们进行过多的干预,特别是后进生,师长过多的干预只会伤害他们的自尊,给他们的叛逆性格再添把火,而真诚地与其交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友谊观,分析犯错误时的背景,鼓励他从头做起,把自己的缺点逐渐改掉,可以使其产生希望上进的激情。
给后进生以尊重和理解,爱也是一剂良药。爱既是教育者的一种高尚的品德,也是教育者搞好教育的巨大动力和成功的条件。教师的爱,在学生中引起积极的心理反馈和愉快的情绪体验,沟通师生间的心灵,从而使学生亲近教师、信任教师,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的指导,使学生的行为朝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产生“罗森塔尔”效应。某校有位电脑维护专业的学生,是一位电脑游戏迷,整天变着法上网,班主任软硬兼施,好话说了一大筐,仍不见效,有一天晚上,该生起来上厕所,不小心跌倒,头破了一个口子,流血不止,班主任知道后连夜起来替他包扎,并掏钱陪他去医院缝合伤口,为使他增加营养,班主任买来鸡蛋给他吃,这个学生感动了,决心为了班主任痛改前非,与网吧一刀两断,后该生当了班里的纪律委员。
2、多利用一些暗示,激励后进生向前奋进。
后进生大多不是智力存在的问题,除学习方法外,最重要的一点是自信心不强。制造一个全方位的暗示空间,让后进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老师、同学并没有鄙视他嫌弃他,使他看到希望,赞扬他的每一点进步,哪怕只是一小步,也不忽视,这会成为后进生向前奋进的动力。
有一学生顽皮好动,上课总是不安分,上课时老师班干部也经常提醒,一般也只能保持十来分钟,批评提醒多了,他也就更无所谓了。班主任对他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发现他对计算机还是很感兴趣,于是就与教计算机的任课老师商量,请她对这个学生特别留意一下,然后就暗示这位男生,计算机老师特别喜欢他,认为他聪明,理解快,是个好苗子。后来这男生上计算机课就认真起来,而他的每一次的进步都得到了任课老师的肯定,渐渐地他真的进步很快,不但计算机课,其他课的课堂纪律也能遵守了。
当然,用暗示法激励后进生奋进,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应循序渐进,尽可能做到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在开始时对后进生的期望值不应太高,第一步成功后再逐渐加重砝码,否则后进生就会发现你的目标他们根本无法实现,认为你脱离实际,你的计划也就失败了。
3、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健全后进生的心理。
后进生由于某些方面有所欠缺,易受到教师的批评和家长的训斥,如再加上家庭教育不当,他们易出现“亚健康状态”,即“心理感冒”。如何使他们恢复健康,对于后进生来说,除开设心理辅导活动大课外,开展个体心理辅导效果更佳。在个别辅导时,要遵循保密原则,只有取得学生的信任,他们才会倾吐心声;还要进行综合分析,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作为心理辅导的第一要义。
有两位学生,涉足“早恋”,因在校园拥抱而被纪律处分。教师要指导他们了解科学的性生理、心理发展知识、性保健知识、性道德及性法律知识,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性保护,教育他们要坚持两条原则:第一坚持在集体中交往,避免一对一的密切关系;第二坚持男女之间文明交往,明白轻佻的语言和行为是缺乏教养的不文明表现。
4、适时利用孔雀效应,强化后进生的集体主人翁意识。
人们在异性面前,特别是同龄的异性面前,希望表现得特别好,懂礼貌,讲卫生,努力表现自己的优点,把缺点隐藏起来,这就是孔雀效应。一般地女生寝室内务总是比男生好,特别是有后进生的男生寝室内务尤其差。某校一班主任化许多力气整顿了一男生寝室内务,因这一寝室集中了两个后进生,所以效果总不太明显,稍一放松,就故态复萌,有一天她组织了一次男女生互相参观宿舍的活动,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其他男生寝室内务更上了一层楼,这一寝室内务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之后,她经常组织类似的活动,男女生都以高度的责任心认真做好自己宿舍内务。
5、把握纠正的最佳时间,找准转化后进生的契机。
根据心理学研究,一般人平时都处在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状态(即心理定势)之中,心理定势被破坏时,人的心理就出现了不平衡,学生也是这样。这个时间就是最容易接受教育的时候,即最佳教育时机,工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佳教育时机有以下几种情形:(1)当学生犯错误时;(2)当学生进步时;
(3)当学生生活中受到委屈时;(4)当学生的错误出现反复时;(5)当学生对某种事情发生强烈兴趣时;
(6)当学生失败时。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采用开设心理咨询室、挫折教育、通过学生社会实践及各种文体活动,帮助学生宣泄剩余精力等形式,由面到点,多角度、多层次开展心理纠正。
(三)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是把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很多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来自家庭因素,有的家庭夫妻关系紧张或性格不和,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有的家庭变成牌友俱乐部,父母嗜赌成性,父母对孩子不闻不问,认为树大自然直或指望学校为子女包办一切,当今社会单亲家庭的增多也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这类学生长期生活在紧张、恐惧、孤单的环境中,得不到家庭温暖,逐渐形成了一种怕生、多疑、孤僻的性格,对此父母却未能及时察觉。升入职高后,学生的性格脾气暴露在同学和教师面前,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把家长请到学校,家长了解了情况后,惊呼我的孩子在家里一直是很听话很乖巧的,就是到你学校才变坏。对自己的孩子所犯的错误既没有清醒的认识,心中又充满了责怪学校的情绪,这种情形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应协调好与家长的关系,取得与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一方面了解学生的成长过程及在家表现,另一方面要让家长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两者结合,找出合适的教育方式。把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是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条有效途径,运用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